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因地制宜 挖掘特色 提升产业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背景概述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报告第一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明确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抉择,是在发展理念和发展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建设美丽中国,不仅需要建设美丽城市,更需要建设美丽乡村。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什么样的乡村才是美丽乡村?如何建设、保护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的内涵
“美丽乡村”核心在“美丽”二字。建设美丽乡村应该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质与文化、生产与生活同步提升的有机过程。美丽乡村既要求“外在美”,也要求“内在美”—既应该具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整洁的村容村貌,合理的空间布局,也应该具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较强的经济基础以及和谐的社会风尚。早在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就正式提出“中国美丽乡村”计划,出台《建设“中国美丽乡村”行动纲要》,提出10年左右时间,把安吉县打造成为中国最美丽乡村。实践证明,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不但改善了农村的生态与景观,还打造出了一批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带动了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安吉进行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鲜活样本。 “十二五”期间,受安吉县“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影响,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该计划主要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展开,以深化提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为载体,努力建设一批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而十“美丽中国”全新概念的提出,不仅强化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村庄规划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示范还是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的全面展开,都需要以科学的规划作为前提。正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所讲的,没有规划的村庄整治,就是瞎整治;不编制规划的村庄建设,就等于乱建设。多年来,城市规划师们虽然也一直致力于村庄规划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但编制的村庄规划大多仍陷入照搬城市规划模式、脱离农村实际、对村庄特色挖掘不够,规划过程缺乏互动、规划成果指导性和实施性较差的尴尬境地。那么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村庄规划编制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呢?
以余姚市村庄规划编制为例
4.1总体概况
余姚地处美丽富庶的长三角南翼、宁绍平原中部,东接宁波,西临绍兴,与上海隔海相望。全市辖14个镇、1个乡、6个街道,265个行政村,行政区域面积1527平方公里。依据《余姚市域村庄布局规划》,余姚市城镇规划区外有166个村庄,其中40个中心村,105个基层村,21个逐步撤并迁移村。从规划编制情况看,40个中心村中,有36个村庄已编制过村庄规划。
4.2编制阶段
余姚市的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和层次,第一个阶段是从2003年浙江省启动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此背景下余姚市掀起了第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的热潮,并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根据当时的编制导则要求,各个乡镇组织编制了大批的村庄规划。此阶段的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发挥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一系列村庄建设和整治行动的开展下,余姚市涌现了一批全国、浙江省、宁波市等不同层次的整治示范村、文明村。同时此阶段编制的村庄规划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规划成果中虽然增加了整治规划的内容,但整治对象基本停留在建筑整治,图纸表达也仅限于新建、拆除和整治建筑的分类,缺少具体的整治改造方式的引导。同时由于缺乏对资金、投资估算等现实问题的考虑,致使有些规划中拆除新建建筑过多,增加了实施的难度。另外由于此阶段的规划大多忽视对村庄产业发展的引导,致使村庄的造血功能不足,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个阶段为2011年开始浙江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余姚市根据省、市开展幸福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开展了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此阶段的村庄规划编制以培育中心村、挖掘打造特色村、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为目标,期间完成了 “美丽乡村”——梨洲街道金冠村、鹿亭乡中村以及大隐镇芝林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为了贯彻落实《宁波市新一轮关于推进相对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若干意见》的主要精神,2011年,完成了首批山区15个村庄的整治提升规划。此阶段编制的村庄规划内容更加全面,不仅完善了宏观方面的引导,也加强了微观方面的控制。如强化了村庄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将村庄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内容予以规划引导。同时对整治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如分为建筑整治、道路整治以及绿化整治等几个方面。较以前的村庄规划相比,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与具体整治项目的结合、以及对村庄特色挖掘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高。
第三个阶段为余姚市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精品村建设工程,为推进这一工程实施,从2012年年底余姚市启动了30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4.3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的启示
为了真正将规划落到实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在总结以前村庄规划经验的基础上,余姚市制定了《余姚市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该导则确定了村庄规划编制的任务、技术线路和主要内容,并突出强化五个特点:
(1)重视前期调研,抓住主要问题。要求规划设计人员要在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真实需求,并针对村庄存在的实际问题展开规划编制。具体调研方式可采取实地踏勘、入户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
根据现状资源禀赋条件以及上位规划要求,余姚的村庄大致可为新村建设(中心村)、村落改造和古村保护等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应加强相关内容的调研:如古村保护型村庄规划需加强村庄历史文化、整体风貌、空间肌理、 现状建筑使用等情况的调查;新村建设型村庄(中心村)应重点调查村庄的产业情况、人口规模、公共服务设施及基础设施配置情况;村落改造型村庄应重点加强村庄环境现状、产业发展等情况的调研。
(2)强化因地制宜,深入挖掘特色。村落最大的特征就是与地域、地貌相融与自然特征的和谐,在规划中应根据村庄不同的地理区位,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地规划,选择适宜的建筑形式和布局方式。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村庄的特色塑造,余姚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不仅是史前文化、姚江文化、红色文化等三大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拥有种类繁多、璀璨耀眼的民俗民间文化。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求设计者要充分了解每个村庄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挖掘整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找准村庄的文化脉络,确定文化品位,形成特色文化。另外将村庄的特色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通过精心组织,合理策划,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推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快速发展。除了特色文化外余姚还有许多特色农业资源,如杨梅、柿子、榨菜、蜜梨、水产养殖等,这些资源都以村庄为载体,规划中通过科学引导,强化特色,增强村庄的品牌性和归属性。
(3)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目前余姚的大部分村庄都配有卫生室,文化站,活动场地等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能满足农民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但有些村庄作为中心村,设施配置仅限于满足自身需求,缺乏对周边村落的服务和集聚功能。在市政基础设施配置方面一些村庄的给水、排污、垃圾处理设施尚不完善,影响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因此本次村庄规划要求强化给排水等市政管管网的布置,并要求按照中心村和一般村的不同分级落实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以适应村庄长远发展的需求。
(4)深化整治内容,制定项目和时序。新一轮的村庄规划应避免大拆大建,应以整治为主。而规划真正要便于实施者实施,应加强整治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次规划要求整治规划围绕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程展开。具体包括建筑改造、绿化建设、道路、市政管网等基础设施整治等内容。方案可结合每个村庄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确定整治重点。整治提升的重点区域可选择村庄的主要景观节点、通道以及展现村庄面貌的主要界面和核心区块,并结合每个点、每条线以及每个区块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环境提升方案,深度需要达到详细设计方案的深度。同时要求规划要与整治项目相结合,做到统筹安排。在静态的规划中体现动态的建设目标。详细制定近期建设项目年度计划表,编制科学可行的预算方案,明确项目名称,建设规模,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实施计划等关键内容,便于规划的有续落实。
(5)广泛征求意见,强化民众参与。村庄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村民在居住上、生产上以及文化需求上提供良好的空间设施和环境,是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让他们有一种幸福感,因此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倾听他们的诉求,尊重他们的意愿,要他们参与到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众真正了解认同村庄规划,才能激发实施主体实施规划的热情和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村庄规划为村庄、为村民服务的目的。
结语
一、早汇报,勤沟通,做到三个结合
在2013年9月23日全省召开的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培训会后,县综改办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县主要领导做了汇报,并召开了一次乡镇及相关部门座谈会,对2014年的奖补工作达成了共识,按照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相结合、乡镇推荐试点村与县综改办实地考核确认相结合、农村民生需求与县统筹安排相结合的原则,尽早谋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增强主动性。
二、高标准,高起点,科学编制规划
为了做好美丽乡村项目申报工作,县综改办于13年底制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各乡镇结合当地城乡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先行、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选择2~3个行政村进行美丽乡村试点。对于试点村,要切实编制建设规划,做好项目工程建设预算。没有规划的村不进行试点,对“空巢村”、纳入“迁村腾地”计划的行政村,偏远村,以及不适合居住的地方,不纳入编制项目规划范围。
三、下村组,重实勘,筛选确认项目
我县有270个村,各乡镇上报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40个,这些村各具特色,有的村自然环境优美但地处偏远,有的村交通便利,但班子战斗力不强,有的村班子团结,但无经济实力,为了优中选优,使试点村能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县综改办聘请县规划设计院的专业人员,会同县农办抽调专人成立专班,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同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深入基层,下到村组,走访农户,进行实地勘测选点。项目选点引入竞争机制,严把三关:第一,在主要交通道路沿线或乡镇政府住地附近,自然条件好,有一定建设基础,适宜村民居住,如曾店镇长和社区人和店湾、义堂镇新街村。第二,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强,村民积极性高,主动配合建设,如胡金店镇龚砦村新湾、道桥镇永兴社区。第三,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给予资金投入,如清明河乡三岗村土陈湾、城关镇大周村大周湾。工作专班经过现场勘查筛选,共审定项目87个,总投资5319万元。
四、编预算,强管控,加快建设进程
项目确定后,县综改办督促已确定的村庄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绘制施工图,编制工程预算,细化施工项目,明确建设重点,即村内户外下水道处理、脏乱环境治理、垃圾池、公厕、村内小道建设、村内绿化、亮化、村内塘堰改造、小型文化广场及基本文化设施建设。同时聘请专业人员,实地勘测、核对项目,现场下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控制计划文件和《建设工程单项工程单价表》,下达奖补资金额度并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
工程建设要求整村整湾依次依序推进,坚持从实际出发,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区分不同村庄类型,尽量不改变原始风貌,凸显当地风土人情,不搞锦上添花和脱离实际的项目,不加重农民负担,为农民实实在在地办实事。
工程实行分项管理,完工一个项目,就验收一个项目,拨付一笔资金,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70%,拨付奖补资金总额的65%,保证财政奖补资金专款专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奖补资金的引导作用。
经过县综改办的谋划布局,我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初具规模,成效初步显现,建成了一批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乡村,如下辛店镇泗洲寺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依托千年古刹泗洲寺,招商引进拟投资2.1亿元的泗洲仙境项目,规划建设仿古商业街及休闲旅游中心,建成仿古村落、佛像陈列馆、斋菜园、生态采摘园、温泉度假等项目,打造了省级旅游名村品牌;义堂镇新街村新街湾在广东经商老板众多,部分老板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后,不但捐资建设,还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投资200万元,兴办生态农业;城关镇大周村大周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开挖了下水道、清理了村口水塘的淤泥杂草、安装了路灯、种植了果树,村民们说:“我们现在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上用水冲的厕所了。”
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我县地域小,人口多,农村经济以打工经济为主,导致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选点比较分散,建设标准不高。全县13个美丽乡村试点村,每个乡镇一个,平均每个试点村分配资金212万元,没有形成集聚效应,项目建设也主要集中于下水道建设、沟渠塘堰清淤、绿化亮化、建小型活动广场等,项目建成后,村庄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整洁、干净,还远达不到美丽乡村的标准。
二是由于80%的资金集中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导致其他项目建设资金缺乏,一些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资金得不到落实。例如,下辛店镇是我县南部乡镇,地势低洼,有“水袋子”之称,每年清挖沟渠的任务非常繁重,往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大多用于清挖沟渠,并能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推动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今年该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用于美丽乡村建设,清挖沟渠资金来源减少,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
三是由于调查研究不够深入,有的乡镇选点过于牵强。例如,我县北部一个乡镇,在前期调查研究时,村里青壮年劳力都出外打工,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人员,做出的决定得不到村民的配合,再加上村干部班子不得力,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如拆迁、投工投劳等需要村民配合的地方得不到村民的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效果不明显。明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我县将继续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奖补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
(1)突出重点,缩小奖补面。明年将再次缩小奖补面,对具备建设条件的乡镇,继续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点减少到6个,集中有限的资金,重点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重点抓好“五个聚焦”:聚焦规划提升,突出引领示范。根据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遵循乡村自身发展的规律,修订完善好镇村规划,确保美丽乡村成为未来农村人口的永久居住地。结合农村乡土人情和田园风貌等特色,提升2016年度乡镇所在地整治规划和中心村建设规划水平,使美丽乡村人口集聚力增强、发展势头向好、公共设施完善,最大限度的保留住乡村山水生态原貌,留得住乡土文化气息。
聚焦环境整治,突出生态宜居乡村美。通过对乡镇所在地的“治脏、治乱”和“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对中心村的垃圾污水治理、环境整治、道路建设及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打造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特色镇村;通过对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让乡村更加净化、绿化和美化,让农民种好粮、喝好水、住好房、入好厕、走好路。
聚焦长效管护,突出文明和谐乡风美。通过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健全村民自治、乡村综合治理、日常维护常态化等机制,挖掘乡村历史文化,提升农民文明素质,让农民自己共建共管美丽乡村。
一、分级建设标准
我市将美丽乡村建设分初。中、高三个版本。“清沟、扫地、摆整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初级版,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始终。“拆旧、拓新、整漂亮”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中级版,应做到“污水成网、有效运行;垃圾分类、减量利用;规范建房、小区示范;更新改造、风貌提升;规整漂亮、生态宜居”,用5年时间建成一大批最美乡村。“穿衣、戴帽、扮靓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高级版,有条件的村庄应通过对存量农房“穿衣、戴帽、扮靓丽”,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坡屋顶和外墙装饰,系统进行景观绿化美化,全面提升村庄人居和人文环境,力争通过10-20年的努力,把福清农村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乡村。
二、提前启动建设项目。
在我市原制定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的基础上,我市提前启动19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2018年10月,我市组织美丽乡村“百日冲刺”行动,对列入19和20年的新建设村提前下拨20万元资金用于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并对全市扣除列入城市建设范围的村庄外的375个村庄(包含19年和20年新建设118村)全面开展“清沟、扫地、摆整齐”工作。
三、引入第三方专家机制
(一)实施双重技术指导:我市聘请工程学院、省村镇服务中心等4家单位,组成美丽乡村建设顾问专家团队,分4个片区定期指导,每季度每村指导不少于1次。建立专家团指导微信工作群, 加强顾问专家团与镇村、规划设计单位、项目施工单位的沟通交流。根据美丽乡村办的文件的指导意见,推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陪伴式服务,及时指导项目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二)委托第三方机构考评:我市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市95建设村进行第一季度考评,新建村和再提升村考评结果分别分为4个等次,作为兑现季度考评奖依据,体现公平公正、等次分明。其中,有补助的省级美丽乡村季度考评排名未列一、二等次的建设村取消季度奖。
四、宣传发动
(一)编制简报
每月通过编制简报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集中宣传全市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广大农民的崭新风貌,全面反映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并对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达到分析、归纳、提升、深化的目的,引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深入扎实推进。
(二)公众号推广
创建公众号,实时更新美丽乡村建设最新动态,展示各村的亮点与特色,互相借鉴,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
五、资金保障
(一)加大资金奖补力度
我市财政对新建设的美丽乡村按1:2.5配套级奖补资金;对再提升的往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平均按1:4配套级奖补资金。同时也督促乡镇及时将补助资金拨付到村,将专项资金用于村庄美丽乡村建设,避免资金滞留影响建设,并且根据乡镇每月报表随机抽查资金使用情况。
(二)合理分配奖励资金
一是设立季度考评奖。通过每季度的考评,按个镇街开展的工作效果划分4个方阵,给予每个方阵不同的奖励,干得快、干得好的可以获得更多奖励,激励各镇街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度。二是设立配套奖。为鼓励有能力的镇村积极筹备资金,我市专门设立了美丽乡村自筹资金“配套奖”,奖金最高限额为新建美丽乡村每村20万元、再提升村每村50万元、重点打造特色村每村100万元。镇村自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最高限额内按1:1配比给予拨付“配套奖”。三是设立示范奖。被选为召开现场会示范点的行政村也给予相应奖励,所得奖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阿城区委书记王文力表示,“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高度出发的民生工程,我们要将眼光放长远,把环境改善、生态保护、文明提升全面推进,发挥自身优势,巩固和扩大建设成果,尽早实现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规划先行 美丽乡村工作步入正轨
阿城区委、区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列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调动激发本区域内的一切力量,确保实现农村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该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全区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印发中央和省委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精神和要求,进行深入学习和研讨。
几年前,阿城区就结合区位优势、农业资源优势以及地域特色文化优势,按照《阿城区村镇体系建设规划(2012年--2030年)》的村庄布局和功能定位,确定了“近郊城市化、远郊城镇化、中心村社区化”的规划布局,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区以每年30示范村、200屯达标为重点,分年度、分基础、分区域有序开展、全力推进,努力建成一批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
环境整治 让乡村更美丽
“整干净”是美丽乡村的基础,为彻底改变农村人居环境。2012年起,阿城区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领导下,开始实施环境专项整治工程。该区围绕160公里黄金旅游环线,以北部旅游公路沿线镇街为片,以旅游沿线村屯为线,以试点村建设为点,以户分类、屯收集、村转运、区处理为模式,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构建城乡统筹、环境达标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实行村屯环境整治全覆盖、无死角,集中整治农村垃圾乱倒、房屋乱建、禽畜乱跑等“八乱”,消灭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逐渐解决了农村垃圾污染环境这一顽疾。
说起环境整治以来的变化,红星镇北赵村三合屯农民刘素云如数家珍:以前垃圾出门就倒,现在都统一倒在村口的垃圾点,有车定期清理;过去村里是土路,邻居来串门踩一屋子泥,现在修了水泥路,和城里一样干净;以前没路灯晚上不敢出门,现在有路灯晚上串门不害怕。优美的环境让村民住着舒心。
阿城区还实施了农村道路、住房、饮水安全、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截至去年末,阿城全区通屯路硬化达78%,屯内巷路硬化达57%,自来水项目入户率95%,实现绿化美化的屯达84.7%,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近30个村,建设保洁队伍139支,村容村貌发生了彻底改变。
环境美 更要心灵美
阿城区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相结合,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邻居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文明村镇建设,重点抓民风建设,加强勤俭节约、破陈规陋习和反封建迷信等教育。坚持弘扬社会正能量,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以朱占华、付国胜为代表的道德模范和阿城好人的先进事迹,出现好人频出的“阿城现象”。
秀美乡村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绿水青山承载着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了让乡村的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清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心情更加舒畅,全面打赢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攻坚战,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实事。
齐心协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宣传力度,从群众的思想上筑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坚实基础。是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选择。我们要扫好“门前雪”,当好“主人翁”,日常生活中不乱扔垃圾、不乱排污水、不乱搭乱建、不乱摆乱放、不破坏公共设施、道路等。不散养畜禽。主动清除村前村后、屋里屋外的杂草和垃圾,让村庄内无卫生死角盲区,做到庭院干净、村容整齐。
齐心协力维护美丽家园。我们要维护好家门口、道路口、乡村口的清洁卫生。从行动上践行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的神圣使命。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五个集中整治”,及时组织“大清扫、大清理、大清运”,确保乡村的“脸面”干净。定期对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两侧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全面清理裸露垃圾、杂草杂物、白色污染物。及时收集整理制种废弃物、尾菜、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等污染物。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对损害农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的人员进行劝导和制止,积极引导村民朋友都参与到农村人居卫生环境整治的行动中来,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文明乡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传承民间地方特色文化活动是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功能。安吉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保护一利用一发挥社会效益一惠民一公众参与”的发展道路。民间群众文化活动与当地的生活和生产习俗相伴而生,与当地的民间信仰息息相关。不少民间地方文化活动,经过千百年流传,依然散发着独特的文艺魅力,由于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有效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可是,由于商品经济的急功近利,几乎产生于农耕文明的所有节日和民俗活动都被弱化,一些节日和民俗活动的红火和热闹只是成为商家进行促销的简单手段,传统节俗深蕴的文化意义渐去渐远。社会民俗活动、传统节日甚至遗弃。对民俗文物、民间工艺则重视不够,进行展示的更不多见。因此,现代年轻人无法直观地了解我们的地方群众文化。可喜的是近年来,安吉县在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利用中,积极发挥地方文化群众作用,助推了进新农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安吉县从四方面作了新的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安吉地方群众文化与产业完美的结合演绎新农村建设新一轮春天。作为吴昌硕大师故里的鄣吴镇,素有“扇子之乡”的美誉,制扇工艺源远流长,随着扇子从实用型向收藏型转变,扇面艺术这一独特的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已经成为鄣吴制扇业“华丽转身”的核心。为推动扇面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鄣吴镇以鄣吴・昌硕文化节为契机,向全国10多个省市的当代书画名家征集扇面作品进行展览,搭建交流、继承和发展扇面艺术的平台。文化活动的开展,更是成为鄣吴镇深厚文化的一大看点。
书画艺术与制扇工艺成功结台是鄣吴打造地方文化力作,鄣吴镇把“昌硕”品牌推向了日本。‘昌硕’商标申请国际注册,是制扇业“华丽转身”的象征,更是鄣吴镇打造民俗文化的号角。一把小扇子究竟能做成多大的产业?占地400多平方米的鄣吴镇扇子民俗文化展览中心将日常制扇工艺向参观者立体开放,吸引游客体验制扇过程的乐趣。在鄣吴村林立的制扇坊中问,游客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动手制作,体验“当”制扇艺人的乐趣。“扇子文化展览中心的建立,融美丽乡村创建和景点创建于一体。文化游正成为鄣吴美丽乡村旅游的主打产品。
二是群众文化活动节是打造美丽乡村的新推手。“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留下的节日,近年来,安吉县郎村民族村充分利用民俗节日活动,喜迎八方来宾。据悉,在“三月三”独特的节日气氛中热情的畲族姑娘请嘉宾在欣赏节目时,品尝地道的畲族酿造的米酒――酸甜适度,回味绵长。欢乐的舞蹈跳起来,美妙的歌声唱起来,丰富多彩的畲族风情表演让人目不暇接……畲家小吃传统小吃乐游人,过年酿的山哈酒、过节打的甜糍粑、清明制的青团子……畲家人如过节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绝活。三月三节日在畲村河边激流中演绎了一场放竹排古老的节目。沿着弯曲的河道“飞流直下下,苕源溪两岸早已站满了围观的村民、游人,畲家竹竹排如一支利剑穿流而过,成百上千的岸上游人紧追不舍,跟着竹排沿溪而下……古老的放竹排节目让所有的来客大开眼界。民俗风情节活动的举办,进一步继承、弘扬和发展了畲族民族文化,展示了畲村生产生活独特魅力风情。如今的畲村已经成为安吉县休闲旅游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是创建成一个“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特色精品群。安吉县在全省率先创建地域文化展示馆。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韵地域文化新格局。从2009年开始,安吉出台以“中国美丽乡村一地域民俗文化展示馆”建设为主题,在全县分批开展了建设工作。一是建设强政策,为创文化特色提供支撑。充分彰显地域文化魅力。“中国美丽乡村――地域文化展示馆”建设以《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总体规划》为蓝本,结合《“中国美丽乡村”精品观光带实施方案》和各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充分挖掘安吉地域特色文化,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精品。全县“中国美丽乡村――地域文化民俗展示馆”建设主要分为四大类、十六个方面展示。超前规划。各乡镇、行政村把“中国美丽乡村一地域文化展示馆”建设纳入“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做到一步到位,分步实施,注重特色,形成亮点。地域文化展示馆原则要求在200平方米以上。二是建设强策划,先点后面。“中国美丽乡村一地域文化展示馆”建设坚持以精品为主,避免村与村之间展示内容重复。各乡镇在实施初期先建设卜2个村,进行示范带动和经验总结,建一个,成一个,带一片。原则要求紧密围绕每年县委、县政府指定的“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任务,重点扶持建设。三是建设强投入,弘扬繁荣地方文化,丰富美丽乡村内涵。“中国美丽乡村…地域文化展示馆”建设以村集体投入为主,县、乡镇两级财政根据项目评估验收结果适当奖励补助。各乡镇积极引导建设村拓宽融资渠道,提倡鼓励社会化投入。充分开发和利用村内文保点、古民居、老会堂等建筑,保持历史原汁原味。日前,18个地域文化展示馆已于近日相继落成,充分挖掘安吉地域特色文化,对安吉自然生态、历史文明、民俗文化、人地和谐四类文化重新“梳妆”,使其“出落”成一个“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精品群。这是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亮点,也是安吉记忆、弘扬、传承和普及安吉丰厚文化“家底”的一个缩影。
吉水县凝心聚力创建美丽宜居示范县
——吉水县创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工作总结
吉水县紧紧围绕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目标,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以全景吉安、全域旅游为要求,以“八带头”为抓手,采取有效举措,快速度、高标准完成美丽宜居示范风景线、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和美丽示范农户庭院创建任务,取得了作示范、走前列的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效
吉水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成为深受百姓称赞拥护的民生工程。建设布点覆盖面广,近几年按照普惠制原则,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9亿元,共建设新农村点2935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126.23%,使11.8万户43万农民受益。全域覆盖提前完成,用三年时间安排1805个村点,让所有建制村提前一年全部达到村庄整治标准,打造了文峰镇葛山村、阜田镇竹园村、水南镇荷山村等一批基础设施整治精品示范村。美丽示范亮点纷呈,采取(EPC)总承包模式,按照省乡村旅游5A级标准开展美丽示范创建,金樟大道、沿湖路、昌吉赣高铁吉水段沿线等美丽乡村示范风景线和金滩镇卧虎岭、黄桥镇湴塘、醪桥镇坝溪等美丽示范村庄成为展示吉水形象的窗口和样板。产业发展同步推进,全县井冈蜜柚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稻虾共作、莲渔共生等生态种养新模式不断涌现,美丽乡村建设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环城市休闲游憩核心区和水西历史文化村落体验圈、水东绿色生态农业养生圈、沿湖路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圈“一核三圈”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农户改厕全面普及,采取统一施工图纸、统一原材料采购、统一施工队伍、统一组织施工和分户建立台账“四统一分”模式,深化“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2%。垃圾治理成效显著,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健全完善监管机制,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常态化。污水治理全面启动,污水治理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乌江圩镇、醪桥镇固洲村、双村镇连西村毛棚里—排上等3个试点村完成建设。
二、主要工作做法
(一)坚持高位推动,建设美丽宜居。一是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每年安排100多个县直部门单位帮扶组进行挂点帮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全县高质量发展考评重要内容,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的必看项目。二是高位推动。县委书记、县长分别带头挂一个美丽乡村点,经常深入村点调研指导、现场调度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亲自审批每年的全县美丽示范村庄建设规划设计;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每年都有挂点帮扶任务。三是高效推进。县分管领导坚持一月一调度、一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推进;县新农办每月一督查一通报一排位,每周定期编发一期美丽乡村建设周报,做到重点工作、亮点特色随时编发专栏的形式,宣传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动态、政策,进度和经验,营造了浓厚的建设氛围。
(二)突出规划引领,做到全域规划。一是深入实施全覆盖行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点700个、605个、500个,三年共实施1805个村点,实现提前一年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特别是在2020年完成全覆盖的基础上对基础条件薄弱的村庄246个村点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二是统筹编制全域规划。树立全域规划理念,加大对规划投入力度,对50户以上村庄规划费用由县财政解决,50户以下村庄规划编制由各乡镇负责。统筹布局美丽示范风景线和县级美丽示范村庄建设,聘请国内经验丰富资质好的设计单位,精心规划美丽示范乡镇、美丽示范村庄、乡村旅游点及其连接线,所有工程项目都达到AAA级乡村旅游点等级。三是严格执行规划建设。加强规划宣讲,促使农民群众了解规划、执行规划,敦促各美丽示范创建施工单位严格依据规划设计施工,确保工程项目严格依照施工图,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全面落实规划设计。
(三)突出彰显特色,打造示范精品。一是建成一批美丽示范乡镇。坚持“乡镇沿线申报、村落连片打造”,通过以乡镇为单位落实新农村建设村点,统筹安排村庄开展片区化、组团式建设,建一片成一片,彰显整体效果。着力引导金滩、文峰两镇按照“五化”(规划全域化、设施现代化、环境洁美化、乡风文明化、产业特色化)标准,高标准对标创建美丽示范乡镇。二是建成一批美丽示范风景线。坚持统筹规划、建一片成一片理念,连线成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风景线,高标准、大投入建设建设金樟大道示范带、沿湖路示范带、昌吉赣高铁吉水段沿线示范带等3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形成沿线格局新、镇村皆是景。三是建成一批特色示范村庄。重点从传统保护村落、历史古村、生态名村和产业特色村中择优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自然生态、文化底蕴较好的村庄,通过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高标准创建水南镇义富村、阜田镇陈诚故里等25个“田园乡村、文化古村、现代宜居乡村”。
自治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启动后,乡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班子会,研究部署“美丽***·清洁乡村”活动,切实把改善和提高农村人居生活环境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一项“民心工程”、“作风工程”来抓,并多次进行专题调研和摸底调查,召开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乡党委、政府及各村、各单位,都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职责要求,并且召开了活动动员大会,自活动开展以来,我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村容村貌方面。***乡党委、政府已多次组织全乡干部、群众开展以“三清洁”和“治八乱”为主要内容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出动26370人次,共清理各种垃圾423.6吨;全乡17个村已经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共新建成垃圾池95座,还有一批垃圾池正在筹建中,各村屯囤积多年的垃圾得到了有效的清理。群众居住环境卫生得到较好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党员和干部工作作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转变。
二是集镇街圩方面。***乡政府开展了“美丽***·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活动,规划***乡政府门口篮球场、***乡原铁具厂空地作为流动摊点临时经营区,规划***乡供销联社门前到***乡变电站道路右侧作为车辆停放区域,以整治各种占道经营、违法停车。同时成立***乡街道整治攻坚组,攻坚组全体成员多次上街动员整治,此外,成立***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队,常规化巡逻执法,保证商铺业主、流动摊点经营者遵守相关规定、村规民约。商铺业主积极响应,承诺不跨门槛经营,并自行拆除各种遮阳棚;流动摊主做到不占道摆摊,到指定的临时流动摊点经营区域经营。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乡街道焕然如新,目前的***街已经是宽阔、干净、有序、整洁、畅通的“***大道”。
二、存在问题
由于***乡处于马山县东部大石山区,所在地受地理环境制约,一直以来,***乡集镇街圩的商铺、摊点都在街道两边经营,尤其在农贸市场边上,流动摊点更是占道经营,给交通带了很大压力,每逢赶圩日更是熙熙攘攘,开展清洁家园工作难度大,一些问题还有待改善。
一是各村屯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村庄缺乏规划,耕地面积少,农作物种类单一,农民经济收入低,农家住房条件差,目前,***乡还有一定数量的泥瓦房、竹草房等需要危房改造项目帮扶,严重制约清洁家园活动的有效推进。
二是山区开发难度大,街道建设面积和可用面积有限,各种可用地面积不足,虽然***乡设定了流动摊点临时经营区,规划了临时摊位,但现有规划的流动摊位的数量不能满足***街上现有的摊主数量,部分水果、蔬菜摊主对临时摊点经营区的安排有意见,认为地点离农贸市场和肉行远,对自己的生意不利;部分停车位离闹区远,导致部分车主有怨言或者不将车泊在停车位,也给群众带来一定不便;乡城管队执法设施不足,缺乏执法工具、执法车辆等。从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美丽***·整洁畅通有序大行动”的有序开展。
三、下步计划及建议
针对***乡开展“美丽***·清洁乡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乡党委、政府组织召开班子会议,讨论研究了解决方案、措施。
一是在乡政府门前的旧市亭上加层建设,以从根本上解决***街摊位不足、占道经营等问题。旧市亭的加层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乡政府已联系到有意向投资的社会能人投资建设,并就有关事项进行初步洽谈,初步预算共需投入资金约31.6万元。
二是规划建设***乡客运站,以解决***街上违规停车、乱停乱放的问题,保证***街道畅通有序。***街交通压力主要来源于邮政所及供销联社门前的客运车辆停放,由于***乡未建有客运站,为方便群众但又不至于给***街带来较严重的交通压力,故临时规划客运车辆在邮政所门前作为出发点、卸客点。***乡客运站建成后,这一段路面不再有客运车辆停放,将能保证***街道整洁畅通有序。
三是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及社会渠道资金,进一步完善各种乡村环境卫生设施设备,规范各类维护费用管理,建议上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房改造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加强道路硬化建设等,让农民群众直接得到实惠;乡政府、乡国土所严格把好城乡各类住房建设规划关,做到街道、村庄有规划、井然有序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