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能力范文

实验能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能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能力

第1篇:实验能力范文

一、仔细审题

在“仔细审题”这项内容上,主要考查学生的细心程度、分析总结能力及判断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审题时应该要求学生认真浏览试题,明确要求,挖掘条件(特别是隐含条件)。例如,实验题:“设计实验验证赤霉素能提高生长素含量,完成实验思路并预测结果。”在这个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材料是: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胚芽鞘(3个)、赤霉素、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在做这道实验题时,应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读题,通过仔细审题,学生挖掘出“该实验是验证性实验,不是探究性实验,不需要假设,实验的结果只有一个,不用分情况来讨论”这个条件,使问题迎刃而解。

二、原理分析

在进行原理分析时,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充分利用题中给出的实验条件来确定实验原理,考查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再现能力与分析能力。例如上面实验中,学生应能想到赤霉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生长。这些内容都是书本上学过的内容,再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协同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学生能判断出是协同作用。这样实验原理清楚了,问题也就能解决了。

三、实验材料分析

试题一般会给出实验材料,完全开放性的试题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用具(原则不要少用也不要多用)。此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学生依据实验原理合理选择实验材料的能力,要求是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单,实验药品较便宜,实验步骤少,实验时间短,而且实验材料不会对师生健康带来危害。上例中实验材料已经给出,不用选择,但需要仔细分析实验材料。因此应该让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并分析思考燕麦胚芽鞘用了几个,有没有对照的信息,如果有,应该是谁和谁对照,琼脂块有怎样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分析好了,设计实验也就容易了。

四、变量分析

所谓变量分析,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获取实验变量(唯一不同的量)。上述实验中的变量是赤霉素和蒸馏水,胚芽鞘用了三个,应该让学生分析出赤霉素处理一株胚芽鞘,蒸馏水处理一株胚芽鞘,现在只剩下了一个胚芽鞘和琼脂块。实验步骤应该是:用赤霉素来处理一个胚芽鞘的尖端,用等量蒸馏水处理另一个胚芽鞘的尖,把各自的尖切下来,分别放在两块琼脂块上,然后从两块琼脂块各切割相等的两小块,分别放在剩下的去尖的胚芽鞘的两端,那么培养一段后,找到可操作的双测指标(特定的颜色变化、沉淀反应、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本实验的观测指标是去尖的那个胚芽鞘向哪一侧弯曲生长。

五、结果分析

学生是否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已知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描述,进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是验证实验要考查的内容。教师应依据实验考查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如引导学生分析:涂了赤霉素的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含量多于用等量的蒸馏水处理过的胚芽鞘的尖端,然后把含有两个接触过两种尖端的胚芽鞘尖端的胚芽鞘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的胚芽鞘的两侧,胚芽鞘应弯向接触过蒸馏水处理过尖端的那个琼脂块的一侧,实验的结论就是赤霉素能提高生长素的含量。

六、表达与检查

第2篇:实验能力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家庭实验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其学科构建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与积极作用。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应当摆正实验教学的地位,并想方设法优化实验教学效果,切实促进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提升与显著发展。”那么,如何才能将新课改关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实处?真正推动学生化学实验实践能力的稳固进步呢?笔者对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探讨,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可作为解答上述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一、学生独立自主的实验方式可作为提升其实验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在传统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通常局限在“教师操作+讲解”的演示实验形式上。演示实验虽然能帮助学生实现对于实验背后所蕴含知识点的初步认知与理解,但却将学生置于一个完全被动的学习地位,致使学生的实验参与兴趣与积极性大受打击,实验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等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与发展,获取良好的实验实践能力无异于天方夜谭。

对此,笔者认为,高中化学学科要想真正促进学生实验实践能力的显著进步与发展,首当其冲的是改变上述一成不变的“演示实验”教学形式,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化学实验。如,在探究“铜锈成分”的实验教学中,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了如下充分体现学生独立自主性质的探究性实验,具体细节如下:

1.对于铜锈的主要成分,请结合已学的化学知识提出三种有可能的猜想

猜想A:――――――――――――――;

猜想B:――――――――――――――;

猜想C:――――――――――――――;

2.根据稀硫酸、盐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试管、滴管、导管等实验用品尝试设计出能验证上述三种猜想的化学实验,并将具体的化学原理、化学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等信息制作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表格。

3.根据实验报告表格确定铜锈的主要成分

这样,学生便可在该探究性的化学实验进行过程中充分经历发现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验验证-得出实验结论的完整实验过程,而这对其充分体验高中化学实验学习的无限魅力,树立科学端正的实验态度以及切实锻炼、发展自身的实验操作水平与技能都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取得一举多得的良好教育

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可作为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高中化学实验的进行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一些危险性较强的实验药品,或者是涉及一些操作繁琐、并不具备实际基础的化学实验,若是对这些难度系数较大的实验置之不理,很有可能阻碍学生对实验背后所蕴含化学知识点的深刻认知与理解;但若是根据教材设置操作这些或危险性较大,或琐碎的化学实验,则严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时,还很有可能对实验参与者的人身健康带来不必要的危害与损害。

而现代教育技术的科学、合理运用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上述高中化学实验所处的尴尬处境,可以真正做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创新与优化。

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可以很好地证明这一点。如,在“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这一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稍有不慎便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考虑到这一点,笔者放弃了带领学生进行该实验的想法。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提前在网络上搜集了关于“浓硫酸强氧化性”的视频短片,并在化学课堂上反复播放给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学生仿佛真正参与了实验的整个过程,从而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及主观感受。

三、家庭小实验可作为发展高中学生化学实践能力的必要

补充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倡“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要求教育工作者“将高中阶段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实际体验充分运用到高中化学具体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之中。”其实在笔者看来,生活化模式教学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还可以将家庭小实验充分纳入到实验教学的大系统中来。

笔者有意识地向学生布置趣味性较强,同时材料易取得的家庭小实验。如,笔者曾要求学生利用家庭中随处可见的医用酒精、食用醋、煤气灶、食品中的干燥剂等自制了乙酸乙酯这一化学物品,家庭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将事先准备好的干燥剂导入一定量的医用酒精(确保浓度要高于70%)之中,这时,酒精中含有的水分就会与干燥剂中的生石灰进行化学反应,并迅速生成不溶于酒精的Ca(OH)2,将其充分过滤出去;

2.将一定量的食用醋倒入碗中,放到煤气灶上充分加热,待食用醋中的水分尽量多地蒸发出去之后,将醋与之前的酒精一起倒入锅中小心加热。随着时间的推进便会得到乙酸乙酯这一化学物。

这样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高中化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他们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借助该家庭小实验,使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与水平得到真正有效的锻炼与发展。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对此,我们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摆正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的基础上,尽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性质的化学实验,并将现代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到其中,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简单易操作、却富含化学知识点的家庭化学小实验,这样,便可以在丰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同时,真正推动高中学生化学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显著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实验能力范文

1健全的实验室质量保证程序

参加能力验证,通常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根据本实验室的经验,在这几年的能力验证考核中,建立以下质量保证体系程序是保证能力验证成功的关键。

1.1考前准备程序

在接到考核通知后,即召开实验室全员会议,作考前动员,明确详细的考核内容及注意事项,并根据内容进行适当的分工,明确职责,根据考核项目的指标查阅相关标准分析方法等相关检测资料,作一次针对性的实验室人员理论培训。准备相关的仪器、试剂及其他辅助材料,确保仪器的良好状态,大型仪器要进行一次彻底维护,如原子吸收仪的燃烧头、石墨炉的清洁维护、气相色谱仪色谱柱的更换、老化、柱预试验等工作;辅助用品如仪器用气、样品前处理设施要保证达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试剂要按技术标准配制,标准品具有定值可溯源性并有国家颁发的许可证标识;实验用水及其他试剂的纯度均要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要求,在正式考核前进行若干次全程空白试验。

1.2预试验程序

1.2.1模拟样品预试验在开启考核样品前,根据盲样的可知特性,配制相应的预试验样品,如水样、食品样或其他相对应的模拟样品,并利用实验室内的标准品来作模拟检测,旨在让检测人员熟悉与能力考核相关的检测方法,训练其操作技能。

1.2.2考核样品预试验根据说明书,在保证正式试验有足够量的前提下,取少量样品进行相应的样品处理,再进入相应的检测程序,旨在初步估计其待测成份的含量水平,为正式试验中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找到依据,同时还能掌握一些有关的干扰因素,并找到如何排除干扰的方法。无论是模拟样的预试验,还是考核样的预试验,都必须是建立在严格的室内质控的基础上,即都要进行空白试验、精密度试验、加标回收率试验。

1.3考核样品的正式试验程序

当预试验的开展达到完全成功时,方可进行正式试验,并在样品量许可的前提下开展多次重复试验,包括同一操作人员的重复试验以及不同操作人员间的重复试验。当然,通常情况下考核样品的量是很有限的,这就对整个检验过程中的各种影响结果的关键点控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4数据处理及结果上报程序

汇总所有的结果数据,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取舍,统计技术是对能力验证实施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它被广泛应用于能力验证活动的许多方面,在统计设计时,所选取的统计模式均基于测量结果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3]。严格按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考核样品的具体说明编制检验报告书并及时发出。

1.5考核总结程序

在检测报告发出的同时进行考核总结,对整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特殊情况进行汇总,并保留记录,同时针对整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纠,估计可能出现的偏离,为能力验证结果不被接受时作准备,以及时启动预防措施,寻找并纠正不符合项。

2分析PT汇总结果,找出成败原因

PT的汇总报告总结了所有参加实验室成绩的分布情况,定量PT报告包括同组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和结果频率分布的描述。从这些信息中可以更准确、更可靠地确认适合自己实验室的实验方法、了解本实验室在同组实验室群体中的位置。如果本实验室的PT结果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那就意味着本实验室开展的常规检测可能存在结果的不可靠性,应立即寻找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不良后果的发生.[3]。从能力验证的结果中可以比较2个问题:①比较本实验室与使用同一方法的其他实验室的结果差异;②比较与使用不同方法的实验室的结果差异。这样可以提示室内质控难以发现的偏差或系统误差,这才是PT的真正意义所在。近几年来,本实验室在原子吸收法测定的项目考核上,均能保证在同组频率分布的中间部位,表明在这些项目上本实验室已俱备坚实的能力基础,包括仪器设备的基础以及人员技术的基础。而有些化学方法项目的结果虽然合格,但所处的频率分布位置并不很理想。从结果所处的位置分析其偏离的原因,启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预防措施,包括完整的校准和系统维护计划(即仪器设备、标准物的溯源性,标准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等)、室内质量控制措施、实验人员的能力和训练、结果的评价、计算和抄写等,对照以上几点逐一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及时纠正影响结果的关键点。通过参加能力验证,不仅考验了实验室已有的检验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实验室的能力建设,与日常检测任务相比,一个不够理想的能力验证结果,更能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如配备相应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改进不适宜的检测方法,又如加强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人员的技术水平能与检验技术的发展相适应。

3正确认识能力验证的作用,解决实验室存在问题

历年的经验表明,PT作为一个工具,通过它能评价实验室的分析能力,监控实验室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改进分析能力、实验方法和与其他实验室的可比性,教育和训练实验室工作人员,掌握日常检测工作的状态,发现问题并通过附加的培训和检测加以解决,同时为认证认可的外部评审提供了实验室能力的证据。通过参加能力验证最终能提高实验室的信誉度。

尽管很多实验室多次参加了PT,并取得较好的结果,但并不是都能充分利用PT解决存在的问题,那是因为许多实验室至今迷信PT成绩,认为只要PT成绩合格,就等于实验室的整体检验质量有了保证。其实PT也是有其缺陷的,因为它评价的可能不是实验室的正常检测水平而是它的最好水平,为了得到一个较好的PT成绩,实验室常常没有将PT样本按常规标本去做,而是选用最好的实验人员采取多次实验的方法。要正确认识能力验证的作用,并将其结果和经验纳入常规检测工作,要象对待参加能力考核一样对待每次常规检测;相反没有取得合格的考核结果,则要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对被考核项目的检测过程进行纠正,从而保证实验室能有可靠的检验结果。

4对PT组织者的建议

所有PT组织者都有责任为参评的实验室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主动与参加的实验室沟通与方案有关的所有信息。组织者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统计分析、分组、总结报告,并将结果利用英特网及时反馈相关实验室。这样会有效地加强PT在实验室教育和改进质量方面的应用价值。

5PT对于新时期卫生检验实验室的意义

近年来,卫生检验实验室都要通过法定的计量认证或自愿参加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而PT对于能否顺利通过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直接展示实验室的技术能力;有效地补充和支持评审员的评审工作;证实实验室对于程序、方法和其他过程的有效控制,提高实验室的可信度,获取商业利益,为实验室提供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改善实验室质量管理,提高实验室技术能力。就PT考核的过程而言,它提供了对检验人员进行技能训练的机会,丰富了检验人员的经验,不仅保证了向社会提供公正检测数据,而且保证了卫生监督执法数据的准确性,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PT和室内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质量稳定性、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从过去的惯性来看,PT似乎是被动的、外在的,但随着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以及实验室要参加认证认可的必然趋势,建议实验室更多地采用这种形式的质量控制,包括国内先进实验室或国际权威机构组织的PT,它更能体现实验室的自我管理水平,通过这种外部工具来促进卫生检验实验室的自身建设和发展,使卫生检验工作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更好地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提供技术支撑。

4参考文献

[1]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与管理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3,86-102.

第4篇:实验能力范文

因此,实验教学应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实验大都强调实验技能的训练、实验结果的分析、知识性结论的获得,对于这些验证性的学生实验,学生早已习惯于记忆实验结果和结论,很少有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总结,以完成作业的心态用已知的实验结论解决任何问题或解答习题。从学生的作业等学习反馈情况来看,似乎这部分内容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然而如果以跳出题目等传统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话,会发现其实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内容和技能。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应付现象,除了一部分学生的惰性使然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学生不知如何探究,如何有条理、有步骤地对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和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最终又不得不求助于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这无疑有悖于新课改的理念,也很难达到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此,我们可以基于学生实验的实验设计为实验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其实验设计能力,从而提高其实验探究能力,这也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出现的敷衍心态。下面以一个典型的教学实例加以说明。

从教师在实验课中对进行引导前后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的变化可以发现,通过对学生实验的合理引导,学生在实验设计的体验过程中,对“熟知的实验”有了一个积极主动的思考和解读的过程,从而更加明确了实验目标,这样的教学过程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在加强教师对学生实验的指导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导向性时,教师对学生实验设计的难度要求要适宜,引导要阶梯层次分明。若教师要求过高,学生在难以办到学好的情况下,反而容易产生消极对待,甚至抵触的心理。

第5篇:实验能力范文

一、操作规范

化学实验经常接触到各种化学试剂,其中有些是易燃,易爆, 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有些实验需在加热、通电等条件下才能 完成,如果操作不当,极易发生事故。因此,在做演示实验时, 必须按章操作,确保安全。如,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完氧气后, 必须先撤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使水倒流而使反应 容器炸裂。除上述情况外,教师在细小的操作上也要正确、规范, 对学生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例如,有些教师习惯手拿试管加热, 这是很不好的习惯。做实验一定要使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位置, 手握试管夹的位置,试管倾斜的程度,试管的移动等操作,都要 符合规范。教师正确,娴熟的示范操作,既能确保不发生事故, 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纠正不良的操作定势, 形成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保证成功

演示实验是验证某些化学事实,物质的某些性质,某些化学 变化规律和某些结论是专为教学服务的。它要求必须一次成功。

为保证演示实验的一次成功,教师必须课前预试,熟悉实验方法, 药品用量,实验条件,反应时间,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 应的解决方法,掌握实验原理,抓住实验关键。例如,我们在讲

《氧气的实验法制法》时,在分别盛有等量的双氧水三支试管中, 其中一支放有二氧化锰,另一支放一些小砖头,而第三支试管中 不再放其它物质,仅仅有和前边两支试管中等量的双氧水,过一 会儿,分别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我们发现只有在一支 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采用控制变量法,从而得出二氧化锰 在双氧水制取氧气中起到了催化作用,在这个实验中教师要关键 把握反应时间,药品用量,否则可能看不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必 然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三、现象清晰

实验现象清晰,是学生观察和思维活动的前提。现象越清晰, 越能刺激学生视觉,激发观察兴趣,获得感性认识,启发思维活 动。要增强实验现象的清晰度,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装置醒 目。实验装置要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仪器大小要选择适当。鼓 励在不影响其他学生观察的前提下,后面的学生和两边的学生可 以站着观察,从而突出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实验现象鲜明准确。 如,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不仅要让学生看到铁丝在氧气 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还要让学生看到为了不让铁丝的熔融物 炸裂瓶子,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上了少量的水或细沙。第三,实验 速度适中。太快,学生看不清楚;太慢,学生观察注意力不能持 久。第四,用幻灯投影,增强效果。比如上面的实验,可以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以幻灯片的形式投影出来,或者在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做成影象资料,播放给学生看,这样效果会 更好。

四、语言配合

第6篇:实验能力范文

关键词:中学化学 化学实验 能力培养

为了适应构建创新型社会人才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进一步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发挥实验的特有优势,加强操作能力培养。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有关化学知识,而且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教师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重视知识的传授

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一定阶段上经验的总结,因此知识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会蒙上时间的灰尘,原来认为是正确的知识就不那么正确了。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传授探求知识、认识真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打断教师的教学,向其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当然,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事件,教师应该耐心的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如果是一个简单而明了的问题,本人就会当即举出一个反例,让学生自己发掘错误的原因;如果遇到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时,就应当正视之,并且请教其他教师及参考书籍,要尽力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到一种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掌握他们的理解水平和考虑的方向,获取新的知识,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相长。

二、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用“探索法”组织教材和教学

通常情况下,学生实验都是安排在讲完新课后进行的,而且大多是让学生重复教师课堂上演示过的实验。这样的实验只是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属于验证性实验。它有如下弊端: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挫伤了学生的探索积极性。验证性实验的一切现象和结论都是学生已知的。严格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把学生的智慧、手脚束缚得死死的,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反正书上的结论是正确的,做不做一回事。""如果实验事实与书上有矛盾,照书上写的填不会错。”这些想法反映了学生们的惰性和无可奈何。与验证性实验相反,探索性实验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实验前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这就要求他们认真、正确地操作,仔细敏捷地观察,忠诚老实地记录。谁不认真谁就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科学实验的基本品格。有利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化学实验的现象总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复杂的现象又是人们认识物质变化的向导。探索性实验不仅要求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还要求把观察实验的过程和抽象思维的过程结合起来,要求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方法,通过宏观现象,认识到微观世界的本质变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探索法”的教学过程,不是简单地、直接地让学生去掌握前人的科学结论,而是要引导学生"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索规律、发现真理。

三、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所谓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所学知识来探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能力。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一些新奇现象,在探究现象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如实验操作失误、现象理解的偏差以及由实验衍生出的知识问题。教师则要注意观察,注意提炼,适时点拨、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寻求问题准确的答案。由于学生长期沉浸在自学自悟的实验认知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习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问题倾向就会越来越大,求知欲望就会越来越强烈。教师则要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大胆想象,互相争议,通过辩论、评论,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出多向思维和换角度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出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勇于表达和勇于表现的能力,在问题讨论中养成合作探究、团结互助的良好习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问题讨论,获得比较园满的答案,从而产生了成功的喜悦,知识颖悟能力、学习自觉性必然增强。教师则要再次举例,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类比,让学生通过联想,形成新的发现,得出新的规律,在面临新的问题情境时,能迅速找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从而确定所需解决的新问题可归属于已有的何类知识的延伸或扩展,使学生获得知识合理迁移。

四、化学实验后,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7篇:实验能力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功能;特征;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202-01

在化学学习中,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探究创新的重要手段,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忽视了它的探究功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恢复实验的探究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1.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1.1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如在高一化学“钠与水的反应”教学之前,采用一个与书本上的演示实验不同的方法,即在u型管中加入少量ccl4,再在u型管两边分别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与cuso4溶液,再分别加入一粒金属纳,点燃产生的气体,u型管的两边产生不同的现象。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促使学生主动去预习新课知识,认真比较两实验的不同之处,积极设计新的实验方法,最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和掌握纳的性质。

1.2实验既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验证假说的过程。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

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激发学生兴趣是关键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把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升到激发学习内驱力、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索学习、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和求异创新。

2.1利用特殊现象激发兴趣,我在上序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内容时增做“魔棒点灯”、“水中生火”、“清水变牛奶”等实验,学生看到这些特殊现象充满了新奇,都认为化学真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2.2利用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如第一单元讲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内容,往往要区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这时可做一个金属钠燃烧的趣味实验,学生通过观察钠的硬度、密度、光泽等和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兴趣也自然的高涨起来;水点冰棒、清水变果冻等趣味实验更易激发学生兴趣。2.3利用“身边的化学”激发兴趣,如新华的矿产开发、阳日的磷矿冶炼和污染、松柏的自来水净化、红坪的考古探究、木鱼的亮化工程、大九湖的湿地保护、下谷的土家文化、武山湖的硬水软化、岭口子的垃圾治理、青杨河的污染整治、神农顶的箭竹死亡和神农架的生态旅游等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良好实验探究素材,教学中要认真予以挖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我曾经在这方面找了许多素材,编了许多题目,这些题目把化学知识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中,学生非常喜欢,对这类化学知识的掌握也非常快。

3.在实验中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3.1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的情境,要特别注重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

3.2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就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钢铁的锈蚀和防护、燃烧和灭火、金属的活动顺序、气体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都可以设计成很好的探究性实验。

3.3适当增加实验,提高探究能力。由于教科书限于篇幅,不能编排太多的实验,因此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碱溶液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教学中,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按要求闻气味,比较实验前后气味的不同。通过实验,使学生更牢固掌握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又如,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从家中带来各式各样的新鲜植物的花瓣,经过洗涤、晾干捣碎,加入适量的95%的酒精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浸出液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3体积的水,制出各种各样的指示剂。许多同学表示喜欢这样的探究,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实验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4.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第8篇:实验能力范文

一、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

(1)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例如,通过“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通过典型的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例如,通过具体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3)利用化学实验史实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概念、化学原理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中,都应结合模块的特点强化化学实验。在必修课程模块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技能;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课程还专门设置了“实验化学”课程模块。在该课程模块中增加了定量实验和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介绍了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绿色化学的基本思想,并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以上比较,不难发现高中化学新课程对实验功能定位的一些变化,即: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实验活动来确定技能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1)探究性实验占有较大比重 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明确要求通过探究来完成的化学实验共有19个,约占化学实验总数的1/3。标准关于实验的基本理念是:“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全面反映和体现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目标。

从构成科学素养的3个维度的目标来划分,高中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可分成以下3种类型:侧重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实验,例如“碱金属、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熔融盐的导电性”等;侧重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实验,例如“收集不同的水样,测定其pH,并用图表或数据等表示实验结果”、“粗盐的提纯”、“溶液中Ag+、碳酸根离子、 C1-、硫酸根离子等离子的检验”等;侧重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验,例如“食用色素的提取和层析分离。”、“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小组协作完成当地土壤酸碱性测定的实验,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议或适宜的种植方案”、“用中和滴定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等。“侧重”只是着重实现某一方面功能,但不等于只有这一方面功能。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在着重发展某一维度目标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另外两个维度目标的发展。

(3)化学实验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体现STS教育思想

例如“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鲜果中维生素C的还原性”、“抑酸剂化学成分的检验”、“设计实验探究市售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食品中的膨化剂”、“易拉罐的主要成分”、“用中和滴定法(或气相色谱法)测定食醋中醋酸的含量”等实验,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渗透STS教育思想。

(4)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分类

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根据化学教学中实验的主体所进行的一种人为的分类。化学新课程并没有刻意进行这样的分类。教师可根据所在学校和学生的特点来决定是采用演示实验还是采用学生实验,但化学新课程倡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

(5)化学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不仅有课堂实验,还包括课外实验

第9篇:实验能力范文

关键词:加强 改进 物理实验 培养 学生能力

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对感性的物理现象分析、数据的处理,并获得一定的物理知识。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开展有趣的实验演示,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点燃学生的求知火花。 例如,在教学“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学生分组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进一步体验大气的压力,这样,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后对这一节内容就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教学“纯净水不善于传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端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传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小鱼很快就死了,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注意力。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做功和内能的改变”时,可用“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和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小”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教师的操作,首先说明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结构,然后在空气压缩引火仪中放入一小团棉花,再加点火柴头或硝酸棉,把活塞用力压下去,并强调学生重点观察的部分;活塞迅速压下时,玻璃筒中出现了的现象——棉花燃烧。让其思考:棉花没有被点燃,为什么会燃烧?引导分析,活塞迅速压下时,活塞对被压缩的空气做了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学生观察得出: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增加。

三、开展分组实验,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它对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教学“电压、电阻”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分组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的重要实验。学生要完成这个实验,首先就要掌握该实验的原理,同时必须会使用伏特表、安培表及滑动变阻器。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出电路图,依据电路图选择所需要的仪器,围绕实验过程编排步骤,设计记录表格,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的培养。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学到的电学原理基础知识——电流的方向、电路的连接,仪表的使用及读数,数据的运算、误差的减小等等。通过动手实验从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填写实验报告,这样使所学知识得到加深和巩固。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的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改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如对“燃烧条件”这一实验的改进。

[1]在500mL的烧怀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怀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1]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实验[2]现象:水中白磷燃烧。

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总结燃烧需要达可燃物所需最低温度,即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同时还需要与氧气接触。用此实验来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有以下几点不足:

第一,此实验不完善,不能完全说明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即(1)可燃物;(2)氧气;(3)着火点。

第二,此实验不简便。在实验过程中,用导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此操作不易控制,当氧气量小时,白磷不燃烧,但氧气量大时易把白磷冲走。

第三,此实验不环保。白磷在铜片上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白烟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环保。

针对以上不足,对《燃烧的条件》的实验作如下改进:

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在热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分别将放有白磷,红磷的两支试管(分别在两支试管上套上白色、红色的气球,同时将两支试管固定在硬纸板上)一起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如改进实验图1

2用一支盛满氧气的大试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观察现象。

实验1的现象: 白磷在试管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白色气球被胀大 ,红磷不燃烧。红色气球无变化。

实验2的现象:水中白磷燃烧。通过实验1中的白磷在试管中燃烧。红磷在另一支试管中不燃烧,可得出燃烧条件(3)。再通过实验2水中的白磷燃烧的现象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烧与氧气接触。即燃烧条件(2)。

通过这一实验改进就可直观的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改进后的实验有如下优点:

第一、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便、环保。改进实验1中在试管口套有气球,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不会排放在空气中;改进实验2中用盛满氧气的大试管对准烧杯中的白磷,不仅操作简便,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也在试管中,也不会污染空气。

第二、在试管口套上白色、红色气球,使实验变得更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