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互联网思维范文

互联网思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联网思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互联网思维

第1篇:互联网思维范文

有必要探讨,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这个话题不可避免地要提到雷军,因为这个词基本上是被他发扬光大的。这一年,小米被估值超100亿美元,米2、米3、红米、小米TV大卖的同时,大器晚成的雷军也频繁出没于各种场合,兜售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后来,王小川跟着出来了,说做搜狗十年才悟到了互联网思维的真谛;马云也风风火火赶来了,表示今后所有的企业都得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思维可以改造中国物流;卖煎饼的黄太吉摇身一变,宣称自己的煎饼是用互联网思维在做;雕爷牛腩也复盘了,号称具备8种互联网思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专家学者也都蜂拥而至,纷纷撰文,要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做招聘、卖包子、玩保险……仿佛互联网思维是一把万能钥匙,整个传统经济都在等待它的拯救。

不久前,互联网资深媒体人士徐志斌写了一本名叫《社交红利》的书,探讨“如何从微信、微博、QQ空间等社交网络带走海量用户、流量与收入”的问题。借鉴书中观点来看小米、雕爷牛腩、逻辑思维等等自称以“互联网思维”取胜的案例,不难发现,这些企业都是通过社交平台快速、低成本地构建起了自己的品牌,然后赚的是“品牌红利”。

这么一说,现阶段所谓的“互联网思维”不过是对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完美发挥。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学小米的“小辣椒”、“努比亚”、“荣耀”等品牌可以做到后起而直追了。

不久前的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现场,雷军和董明珠打了一个“赌”,结果外界比他们两人还入戏。不少人认为,如果格力不学雷军的互联网思维,被小米赶超是迟早的事。其实董明珠不必慌张,张瑞敏也不用有紧迫感,等大家都学会小米之后,等“社交红利”消失之后,商业还会回归到本来的模样。

当然,互联网思维还是存在的,现在名不副实,不代表将来不会显山露水。

那么,小米难道没有互联网思维吗?当然有。以用户为中心、免费、极致、大规模定制生产……这些在十年前就被张瑞敏频繁提及的新商业模型,小米都切切实实做到了。只不过小米的成功,更大的因素来自于“社交红利”。

第2篇:互联网思维范文

从程序员辞职卖水果开始,到黄太吉煎饼,到褚时健的褚橙,再到90后刘克楠的大象安全套,再到今天有人跳出来说卖哈密瓜日销2万……这一个个不同寻常的开始和看似辉煌的战绩让很多人心跳加快热血上涌,忍不住也蠢蠢欲动,想要借助互联网这个神奇的平台大干一番起来。且慢,我们首先来看看他们到底是如何成功的。

首先,你得有一款特别优秀的产品,如果没有,就要把它们包装得特别优秀。譬如说黄太吉煎饼,实际上不见得就比别的煎饼更好吃,但黄太吉通过其他的配套服务的包装,愣是将一个普通的煎饼卖出了独一无二的味道来。又譬如说褚橙,是云南的特产冰糖脐橙,特产+冰糖,确实可以算上卖点,但相比起其他橙子,未必能占尽优势。它所赢在于,有人站出来专门为它做宣传销售。又譬如说大象安全套,比品牌卖的贵,质量未必比品牌的好,但偷换一下概念,我们营销的不是客户,而是为朋友而设计,还美其名曰“大象与它的朋友们”。得,成独一无二的。所以,产品是第一。

但仅仅有一个优秀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在产品差异化日益减小的今天,一个优秀的产品并不能支撑一个企业的存在。因而你还得有特立独到的营销模式。摆摊、开门店、搞连锁销售?别逗了,会有几个人注意啊?这时候,泛滥成灾的互联网思维又来了。怎么销售?扯开了嗓门吆喝?当然不是,不能掉了产品的包装价值不是?于是,整个网站来推广,搞个馔头,把各种标签往身上贴,什么使用最好的原材料,设立工厂,再来个手慢就没有了的限购,最后使用心理营销:“不是我要销售这产品,而是你有多需要这产品”……

且慢,有没有觉得这个模式很眼熟?没错,就是小米。这完全是小米手机的翻版嘛!所不同的是,这些产品的定位并非是“高品质低价位”,并且在营销方式上,除了饥饿营销之外,还增加了一个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与传统营销所不同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且,在互联网思维上大作文章。怎么做?别人想方设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譬如说免费的停车场,进门的热情欢迎等,我不,我只告诉你怎么停车,若是因停车问题受罚,我赠送免费的小吃作补偿;你们将客户当客户当高贵的客户,我们将客户当朋友,或者,将朋友当客户?

第3篇:互联网思维范文

用户思维可以简单从三个角度来理解:WHO?WHAT?HOW?这也是营销最基础的底层理论。我们是谁?我们能为你提供什么?我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为你们提供。

2、极简思维

极简思维所信奉的特点是:少即是多。所以极简思维下,能砍掉的则砍掉,单点突破,集中精力与资源做好一个业务板块。

1997年苹果评估接近破产,乔布斯回来,砍掉70%的产品,专注于研发指定产品,97年亏损10.4亿美元,98年盈利3.09美元。这种思维模式与营销思维也是一致的,少即是多。结合消费者五大思考模型:只能接收有限的信息;喜欢简单,讨厌复杂;容易失去焦点;缺乏安全感;对品牌的印象不容易被改变;所以越简单越好,不要强行塞给用户一堆东西。

3、极致思维

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典型案例是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多一点死磕精神,多一点完美主义。从每天早晨60秒的语音,到“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会,坚持了好几年没有变。

让内容处于不断的优化状态,将产品与服务做到最好,这就是极致思维。

4、迭代思维

迭代思维的本质,是要及时乃至实时地把握用户需求,并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动态的产品调整。追求一个字:快。典型案例就是小米。从一开始就让用户参与进来,然后不断的更新和优化产品。

5、流量思维

有人的地方就有流量,流量也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有时候“免费是为了更好的收费”,回首当年的360安全卫士,用免费杀毒入侵杀毒市场,一时间搅的天翻地覆,再看看,卡巴斯基、瑞星等杀毒软件,估计没有几台电脑还会装着了。“免费是最昂贵的”,但是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选择免费策略,因产品、资源、时机而定。

6、社会化思维

企业利用社会化工具/媒体等,重塑企业和用户的沟通关系、组织管理、运营模式。例如很多女生都爱看的淘宝直播,淘宝大v薇娅上线一小时,在线观看数从0到几百万。很多观众会去帮助传播和扩散。互联网思维:企业与用户之间是网状的沟通,用户既是产品的使用者、也是产品的传播者和评价者。

7、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用户在网络上可被监测和分析的行为给了大数据更多的可能性。滴滴的大数据系统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分析交通的拥堵与路线的实时实用情况。

8、平台思维

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的驱动力,全球100强的企业里,有60%都是平台型企业。以“什么值得买”为例,老板最初创建的目的竟然是为了给老婆买个包,最后却成就了今年7月的上市。其中与京东,网易考拉等都有合作。平台是共建一个多方共赢的生态圈。

9、跨界融合思维

第4篇:互联网思维范文

如此多元的解读,使得互联网这个本来清晰的概念变得扑朔迷离。于是有人撰文说,所谓互联网思维是个伪命题,根本不存在一种全新的模式,因为其中的任何一条(比如口碑和快),都谈不上是互联网所独有,传统的企业战略同样强调这些。这种评论显然属于吹毛求疵,如同一个中药方子,每一味药都常见,配在一起却可能有奇效。如果片面地看待互联网,任何一点单独拿出来都没有什么奇特,互联网思维是把这些要素组合起来,产生破坏性的模式创新。

也许,要搞清楚什么是互联网思维,需要用一下排除法,思考什么不是互联网思维。

首先,互联网思维不是“网络炒作”。网络营销不等于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天然的媒体属性、口碑效应、粉丝经济,必须以确实的用户价值创造为皈依。小米手机、雕爷牛腩强调粉丝经济和饥饿营销,但是如果产品不能确实带来让用户“尖叫”的功能,恐怕也难以为继。而有些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比如谷歌和腾讯,反而是在炒作方面非常低调的。

其次,互联网思维不等同于线上销售。很多企业认为,O2O就是把渠道搬到线上,开设个网店,让用户找到自己。企业的互联网思维,不仅仅是开设微信、轻应用,或者在天猫开设旗舰店。互联网绝非作为一个销售渠道,就好像京东的崛起不是把货品放在网上销售那么简单。

第三,互联网思维不是低价和免费。互联网企业的烧钱行为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回溯互联网的发展史,第一轮烧钱最疯狂的时期,那些企业都变成了传统互联网。现下时兴移动互联,但是烧钱依旧。团购网站的大规模消失说明,烧钱赢得流量只是互联网发展的阶段性手段之一,决不能止步于此,必须确切通向可盈利的商业模式。这方面,奇虎360的发展历程很有借鉴意义:从免费的杀毒软件入手,获得流量后转向能发展成平台的安全浏览器,最后以广告和增值服务获得收入和盈利。

最后,互联网思维不是以快制慢。快速迭代对一些互联网企业是重要的,但要看行业,速率更需要有度。苹果手机从四代到五代让消费者等待的时间有点长,但是极路由则在一代产品仅仅3个多月后再次新产品的速度显然有些过快。产品更新太慢或者太快,这一点都会引起不少老用户的抱怨。追求速度并不是互联网思维的第一要义,是否快速迭代需要看市场的需求。

以上这些做法,经常被认为是互联网思维里的非充分但“必要条件”,但上述讨论说明,它们不但不是获得互联网时代成功的必由之路,反而很有误导性,容易让不明就里的传统企业陷入网络泥潭而不自知。

比如,春运高峰,12360火车订票网站饱受诟病,但如果让淘宝来运营,结果恐怕将截然不同。这说明,互联网思维不是简单的“触网”,并不是把服务放在网上,就能够产生需求;互联网思维也不是炒作和管制,平等开放的平台是重中之重。

问题的关键,互联网战略必须是一个系统思维,各要素间的匹配、生态圈的打造高于一切。以打车软件为例,官办的96106四款打车软件上线4个月后基本夭折,出租车司机普遍使用有阿里和腾讯撑腰的“快的”和“嘀嘀”打车。后者的胜出主要依靠互联生态系统的支持。96106客户端还是人工录入和调派,而“快的”和“嘀嘀”都是乘客语音输入,自动生成订单。按照平台的跨边效应,用户端越多,供给端才会多,平台才能够发展。

第5篇:互联网思维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新思维;营销模式

一、互联网思维

从农耕时代跨越进工业时代,继而又进入现在的信息时代,科技的不断创新推动着人类缔造新的世界。而如今互联网,正是掀起全球范围经济体系变革的主导科技力量,人类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社会。企业不断尝试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创造全新的价值经济,进而推动互联网行业迈向产业互联网时代,而就是在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诞生了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出现,可以说是衍生于互联网,借助互联网的信息即时分享、外部开放等特征,以一种全新颠覆性的方式对对现在的社会经济环境重新思考,更加地注重“以用户为中心”的观念,突出消费者信息的重要价值。在互联网大趋势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制造服务产业进行彻底的变革创新,以网络为变革的载体,创新企业经营模式。

二、互联网带来的营销改变

1. 网络营销的诞生

网络营销是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利用现在的信息技术,向自身的用户进行产品交易,并以此构建自己的客户关系,达到自身所要求的营销目的。如电子商务正是基于是企业对于网络营销的探索而兴起。

2. 微营销的诞生

微时代背景下,基于移动互联网,运用微博、微信、SNS等社交媒体,挖掘人群兴趣,驱动人群心智,建立和扩大人群(粉丝、朋友圈)范围,积累粉丝、扩展人脉资源,转化、强化顾客关系,通过实现客户价值来实现企业价值的营销活动。其关键在于洞悉不同人群的生活习惯与兴趣点,巧妙地将品牌文化、产品信息等营销要素与目标人群的兴趣、娱乐、爱好等相结合,让受众主动参与,并在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会主动进行二次传播、形成二次营销。

3. 体验营销成为企业推广自身产品的一个重要力量

体验营销的核心重点是让用户亲身体验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感知,以此来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服务的体验性需求。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将用户的体验过程变得人性化。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有着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也可使企业获取用户体验的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以改善自身产品和服务。当今社会,信息越来越公开透明,消费者对于产品信息也越来越加了解。企业若想在互联网社会上取得成功,就一定要尊重用户的体验,保护用户的利益。

4.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

企业充分了解消费者信息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消费特征和偏好,进行针对性地的营销,以最大化的节省自己营销成本开支。移动终端用户大多数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可凭借新的网络技术深入洞察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各项需求,并建立起每一个具体客户的需求数据库。在分析客户数据的基础上,对不同客户进行不同的产品服务营销,同时还可以根据客户的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及其营销,以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三、小米成功案例分析

自2010年以来,智能手机逐渐成为整个业界关注的焦点。而小米公司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市场上,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后来者居上。2014年,小米公司手机售出6112万台,增长227%,含税销售额达743亿元,成功登顶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综上所述,小米获取成功地原因有如下几点

1. 产品的高性价比

在同类手机产品市场上,小米的高配低价特性是小米手机被消费者所热衷的原因。小米的性价比已大大超过了公众对其的心理预期,而且小米尊重客户体验,在小米用户发现产品问题时,小米会以最快的方式,解决用户在使用手机时遇到的问题,把用户的产品体验放在企业核心地位,真正的体现了互联网思维下的用户至上原则。

2. 商业模式的创新

“因为米粉,所以小米”。小米将产品的用户精准定位于手机发烧友,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潮流、时尚的手机体验。小米的口号一直是“和米粉交朋友”,倡导与米粉积极互动,米粉对于产品要求的声音可以影响到小米公司整体的产品设计。小米公司自创小米社区及论坛,供小米用户讨论分析使用手机心得,及时发现小米用户对于手机的最新需求,以不断革新自己手机功能,迎合用户个性化需求。可以说小米手机的设计是在米粉与小米手机工程师共同设计出来的,小米的工程师只是把米粉的想法给予实现,满足米粉们对于手机的个性化需求。

3. 成功地网络推广

小米公司在推出每一款手机产品,必然先会在网络之上进行大肆推广宣传,使大部分的小米粉丝了解到新品即将上市的信息,在产品上市之前,对于产品的推广工作就已经做到了极致。口碑营销、事件营销、微博营销、饥饿营销等众多的营销策略集合,也使得小米手机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产品奇货可居。

四、企业汲取经验

(一)微创新

微创新并不是倡导企业在生产运营及销售活动方面出现重大的革新,而是要求企业重视用户需求,从小处着手,精确把握市场上用户需求的变化,并持续地改进产品的用户体验,进而通过量变达到质变的目的,颠覆市场格局。现在的社会已全面进入了体验主义的网络时代,不重视产品的用户体验,只是单纯的“闭门造车”式的进行企业内部研发改革创新,必然会被市场边缘化,脱离市场的需求。

(二)精准性的广告定制

较之传统营销,移动互联网营销的优势在于可对偏好差异性的终端用户提供形式不同,符合他们各自兴趣的信息。移动终端用户固定性,决定了企业所获得的终端反馈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而这些正是广告定制的基础条件。企业完全可以与手机门户网站进行合作,挖掘出用户的兴趣,从而对用户进行有效的实施广告定制。

(三)更加真实和人性化的营销体验

互联网的时代,让消费者完全的占据了市场上主导的地位,消费者的独特的个性化需求比之前更加容易满足。未来的消费趋势会越来越强调消费者之间的差异性,消费者会主动选择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获取自己的所想要的商品与服务。企业可借助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为顾客提供更加真实和人性化的营销体验。把握了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需求信息,企业的品牌营销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五、结论

中国以及全世界都进入了一个倡导“体验主义”的网络时代。传统的不重视用户体验的企业,一定会被市场边缘化,终而遭遇市场的摒弃。企业必须要重新梳理自己的经营念,以互联网思维来看待社会上的变化,尊重用户的体验。(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

参考文献:

[1] 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J].会计研究,2007,(10).

[2] 吴水澎、陈汉文.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00,(05).

[3] 苏娟.谁能吃到移动互联网广告的蛋糕?[J].看天下,2011(8):80-82.

第6篇:互联网思维范文

《汽车商业评论》评论员

我最近接连读到两个有趣的创业案例。创业者挟其浸互联网行业多年的热烈体感,分别跨界到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餐饮行业,新起山头居然迅速走红,企业估值急骤倍增,并成为风投追逐的红宠。

案例一,雕爷牛腩。据悉,雕爷牛腩开业后并未对外正式营业,而是采用半年的“封测邀请制”。

在“邀请制”期间,众多业界文化名人、美食名家及演艺明星受邀试吃,口碑极佳。雕爷牛腩于2013年5月20日开始正式营业。开业仅两个月,雕爷自称目前单位坪效(餐厅平均每天的销售额除以签约面积)冲上200元,超过了北京此前生意火爆的另一家餐厅——绿茶几乎一倍,最新的坊间传闻是一家风投给出了雕爷牛腩4亿元的估值。

案例二,黄太吉煎饼铺。位于在北京建外SOHO西区,只有16个座位,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煎饼果子从早热卖到晚,副食猪蹄需提前预约限量发售,新浪微博粉丝量将近25000人,开店10个月,“黄太吉”一年能实现500万元的流水,被风投估价4000万元人民币。

从目前见诸报端的文字,可以窥见两个创业新贵的相近背景:雕爷原本在淘宝大卖“阿芙”精油,已经将其打造成为国内精油产品的绝对领导品牌,其成功堪称O2O模式的典范;“黄太吉”的创始人——赫畅此前拥有在百度、Google、去哪儿等互联网公司从事设计、用户体验相关的工作经历。难怪乎,此二人熟稔运用互联网思维,以客户体验为终极追求,在一个鱼龙混杂、竞争激烈的大众餐饮行当中,轻松打出新天地。

在他们创业经历中,几乎处处可见互联网思维对两人的精神熏陶。

小即是美。架构复杂、机理繁冗的产品并不适合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崇尚设计简洁、操作简单。乔布斯时代的苹果既可谓极简主义的开山之作,又可谓为巅峰作品,几乎无人可望其项背。在上述两个创业案例中,雕爷牛腩,每季最多12款菜品,数量甚至低于肯德基和麦当劳。黄太吉主打老四样:煎饼、油条、豆浆和豆腐脑。少而精的产品,才是打动客户的第一步。

封测优化。封闭测试简称封测,是指一款游戏在开发完成前的技术性测试。很多电游公司为了节省经费开支,会通过不同的平台对外发放少量的封测账号,供部分玩家试玩来寻找BUG。封测用于互联网游戏领域对于产品的改进。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雕爷牛腩居然把封测这种手段直接挪用到了对其牛腩产品的改进,甚至造就了封测营销的新故事。媒体上的报道是这样的,“雕爷牛腩在开业前足足搞了半年封测,邀请各路明星、微博大号、美食达人免费试吃,从前菜到甜品,无一不是在众多口味中不断优化”。这个过程,既是封测,又是爆炒。

黄太吉在开发新的品类时,也会邀请部分顾客免费试吃,根据顾客的意见和反馈不断改善,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做产品时常用的迭代开发,不断根据用户的反馈改善产品质量。

互动营销。目前的互联网企业展开的各种互动营销,几乎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惊世骇俗。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互联网侵入和渗透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领地时,被传统企业奉为圭皋的营销模式与手段,几乎都毫无例外地OUT了。单向的、灌输式的、盲目发射状的消费者沟通已经顿成荒芜,取而代之的是双向的、互动式的、定向的新颖营销模式。

第7篇:互联网思维范文

有个朋友,在机关上班,母亲五年前退休了,有次逛街,进了一家卖磁疗床的店,店里的产品全是免费的,床可以免费睡,还有人为你测血压,跟你聊天,这磁疗床的功能是“匪夷所思”的:能降血糖、治疗失眠、促进新陈代谢、调理肠胃功能……

朋友的母亲去了大半年,慢慢地成了习惯,一天不去就会念叨,时不时在饭桌上说起这家店里的“小张善解人意”,“小李特别贴心”,朋友也不在意,后来事态就严重了,母亲提出要购买那里的升级版的床,什么A套餐9.8万,B套餐12万元……朋友自然知道这磁疗床里的猫腻,跟母亲说这店家是骗人的,让母亲不要上当。结果母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在外面说儿子不孝顺,远远不如店里的小张和小李。

朋友当然是个孝子,看母亲不开心了,就自个儿跑到店里跟“小张”商量,终于打了个对折,花了5万元买了一张床。这家店的营销策略就有“互联网思维”,免费开路,收费断后。

还有一个故事更有意思。有对夫妻退休前是老师,两人退休工资1万多元,平日里走走路,爬爬山,也没什么疾病,两人生活富裕,生命阳光。他们有个女儿在一家大公司上班,在年会上抽到了一个大奖,奖品是可以到一家四星级的老年人公寓住宿半个月,那老年公寓依山傍水,风景幽雅,而且里面有国内领先的检测仪器,可以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24小时的诊疗服务。

这对夫妻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女儿的馈赠,在那里住了半个月。但老年公寓把这对夫妻原先的生活全毁了,他们从老年公寓出来后就进了医院,要求医生给他们配药,因为他们在老年公寓里被查出了许多疾病,还被游说最好在老年公寓长年住下来,由老年公寓给出最科学最全面的治疗保健方案。

女儿觉得不对了,带着父母去省城医院做全面检查,结果什么病也没有。在这个故事中,老年公寓利用先进的设备,检查出了人体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病,等于人为地制造出了需求。互联网营销,“制造需求”往往是百战不殆的利器。

第8篇:互联网思维范文

不管你是否承认,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就是,人类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也许你不太确定“改变”是从哪一刻开始的,但我们的生活形态确确实实被移动互联网改变着:

早晨睁开眼,你的第一件事情可能不是刷牙洗脸,而是拿起枕边的手机,刷一遍微信朋友圈,看看新闻客户端最早推送的一波新闻。

上班路上的公交车上或地铁里,“低头族”们拿着各自的移动设备,刷着朋友圈,看着新闻或者电子书。

早晚高峰你不用担心打不到车,滴滴、快的、优步等打车软件,让你享受到更加舒适的服务。

衣食住行,你可以刷“支付宝”或微信二维码,无需动用钱包。

节假日,你可以不用与远在千里之遥的亲友见面,却可以一起在微信群里抢抢红包。

互联网+时代,不同于互联网时代,更不同于工业时代,当用户变成了参与者;当企业的边界逐渐消失;当产品服务变成用户体验;当员工比管理者更了解市场,企业的战略管理、商业模式、资本构成、人力资源管理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以下简称“HR”),需要具备哪些新思维呢?

组织结构:从层级制到项目制

互联网+时代,企业开始无边界生存。企业内部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工具进行跨越层级、一对一、工作社群、自组织的协作和信息沟通;外部可以吸纳全球化的资源,并且移动互联网进一步降低了“交易成本”,传统意义上大企业正在趋于“瓦解”,生态性的企业群落正在形成。这时,如果企业还采取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层级制组织架构,往往会拖延决策速度,影响执行效果。因此企业必须加快向互联网组织架构的转型。

组织扁平化。如今的企业,更倾向于以小为美、化大为小、去中间层。从一线员工到首席执行官基本在三到四个层级之内,这是企业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2013年1月,阿里巴巴实现组织架构的调整,成立了25个事业部,把大公司拆成小公司运营,实现从“大”到“小”的转变;而小米的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只设有管理层、部门管理者和员工三个层级。

决策重心下移。将资源、决策权力向一线倾斜,以灵活的决策方式应对外界变化,提升决策与执行速度。正如任正非所说,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呼唤炮火,让具有少将能力的人去做连长。

要实现以上两个目标,小型的项目制结构将成为组织结构形式的趋势:根据市场需求组织项目团队,每个部门会下设若干个项目小组,每个人既是其中几个项目组的成员,同时也有机会成为一到多个项目的项目经理。这种以项目为中心的合作机制淡化了组织边界,强化了合作关系,使整个组织具有了极大的灵

活性,可以更好地结合市场需求来整合各项资源。同时它给每位员工都提供了平等的发展平台,有利于激发员工的事业心。

劳动关系:从雇佣关系到联盟关系

互联网+时代的不确定性大增,人才与组织的依存关系也表现出新的特点:人才对组织的依赖性在逐渐减弱,而组织对人才的依赖性却在日趋加强。如何准确把握人才与组织的新关系,建立起相应的人才管理体系,是企业能否完成人才转型继而完成企业转型的重要挑战。因此,人才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将从雇佣关系转变为联盟关系,从以前的天长地久,到现在只求曾经拥有。简单地来说,就是实现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

企业平台化,就是企业从原来封闭的组织变成开放的生态圈,整合更广泛的资源来完成目标,从而形成一个可以自循环的生态系统;员工创客化,就是让员工从原来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创业者。

联盟关系实际上是阿米巴经营模式的蜕变,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个体加盟的形式,最典型的是专车司机,打车软件公司提供平台与资源,专车司机通过接入平台并自主开展工作。还有一种形式是成立小微企业,比如海尔集团共成立了100多个小微企业,它们拥有自主的经营权、决策权、用人权和分配权。

雇佣关系是一种封闭式的人身依附关系,而联盟关系则是一种开放式的协作关系,人人都是老板,人人都是CEO,人人都是合伙人。因此它可以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事业心,使企业变成“轻公司”,更具有活力与创新力。

领导方式:从专制化、复杂化

到游戏化、简单化

很多管理者抱怨90后不好管,其实不是90后不好管,而是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出现了问题。去中心化对领导方式也提出新的要求,以前组织中的层级很多,领导高高在上,要求下属绝对服从,而现在领导和员工之间层级很少,领导与员工之间的物理距离更近,就需要领导去权威化,亲和力和影响力成为领导力的重要元素,需要的是尊重下属,并起带头示范作用。要做到这些,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游戏化管理。加班是很多企业头疼的一件事情。其实这个问题在腾讯看来就很简单,晚上加班不同时间点有不同的奖励,没有领导会去逼员工加班,而员工却会自觉加班。因此,互联网+时代的企业,

是不需要去强迫员工做这做那的,管理者只需要制定好游戏规则,让员工来自主选择,甚至是薪酬福利,其实也都可以让员工自己来选择。

简单化管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只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做简单的事,二是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因为只有简单,才能高效应对市场变化。而在以往,很多企业特别是国企,有事没事喜欢开会,开会时领导喜欢长篇大论。这种管理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再也行不通,凡是能在OA、QQ、微信、邮件上布置好的事情,就不需要发文和开会。领导讲话也要尽量简短,即使你讲话很有感染力,超过20分钟,你就会发现底下有很多人开始看手机,这说明别人已对你所讲的有所厌烦了。

第9篇:互联网思维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 互联网思维 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时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互联网思维”已经渗透和影响着中国产业经济的方方面面,深度影响和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创新。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我们通常说的“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维方式。

一是“用户思维”,在整体价值琏的每个环节运营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就是目标消费群体体系的构建、培育、维护、拓展、提升。二是“简约思维”,把复杂的问题做简单,集中力量,聚焦专业。三是“极致思维”,把产品、服务、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四是“迭代思维”,以人为核心,循序渐进的开发方式,不断完善产品,立足“细微”,追求卓越。五是“流量思维”,流量意味着市场的体量、分量、存量。六是“社会化思维”,现代化商业的重心转移至网络,公司面对的客户是以网络形式而存在,改变企业生产、营销、服务等整体商业生态,是大势所趋。七是“大数据思维”,这是对企业资产、生产要素等各类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与优化,企业必须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八是“平台思维”,这是互联网开放、共享、共赢的新思维,其精髓在于打造多主体、共赢互利的市场生态圈。九是“跨界思维”,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融合与发展的边界不再局限企业和行业本身,可以携“用户”以令诸侯,掌握用户数据资源,敢于跨界创新。

“互联网思维”,无疑是一种现代科技思维,正是这种极度开放的现代科技思维,透视出大思维、大产业、大市场、大战略、大境界,不仅对传统产业理论具有颠覆性的突破,而且,对产业思维、产业形态、产业战略、产业转型等领域,具有导向性的“新常态”思维。进入“互联网+”时代,就进入一种新的经济格局;既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与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模式与创新速度融合于各个产业领域,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跨界融合,互联互通,推动产业“转型”与升级,从而促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时代的深度融合,跨界对接、创新发展,促进产业经济均衡、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型思维的导向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推动下,“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思维,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思维,具有产业发展战略导向特征。因为,在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的条件下,产业转型思维势在必行,势在必转,转则活,转则新,转则兴。

一是“互联网+”环境下,将传统产业推向一个十字路口,只有那些具有突破传统经济理论思维,具有和谐经济、生态经济、互联网经济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才能敏锐找到产业发展的“方向感”,才能归位到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二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时代深度融合、跨界发展,具有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传统产业以互联网为平台,将会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创新产品,从而带来独特的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市场。

三是“互联网+”时代,产业可以更大程度地开放、整合、优化、跨界配置生产要素,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水准、产品质量及产业形象,从而聚合更多更好的优质产业资源,大幅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互联网+传统产业”,形成新经济、新常态产业格局,产业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愿景。因为,互联网市场把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强力推销到国内国际市场前沿,产品可以寻找国内和国外两大市场和消费群体;市场无边界,可纵深发展。这种互联网市场冲击波和拓展力,是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

“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思维导向探寻

对传统产业理论的颠覆与构建。传统产业理论,往往注重单个企业或产业的生产要素的配置,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不注重企业与产业之间关联度,以及资源共享共赢的关联度和融合度;缺乏用户思维、简约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意识。“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理论的形成与构建,是个很大的突破;产业“转型”思维理论,对传统产业“转型”战略和发展的实践,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可以说,产业“转型”思维,是“互联网+”时代产业创新发展的基石和核心价值观。

对GDP质量的产业导向思维。从中国传统产业格局中不难看出,在追求GDP数量的投资拉动效应情况下,往往不注重GDP的质量。年度的GDP数据主要依靠大规模的公共投资建设拉动,或者是依赖房地产业的支撑与拉动,而国民消费等第三产业形成“洼地”。2014年,发达国家的GDP数据中,消费占整个GDP的70%以上,而中国的国民消费占整个GDP的51%左右。这就说明,中国的产业经济发展不均衡,尤其是支柱型制造产业、消费服务型产业,整体趋于弱势,从而导致扩大内需动力不足,活力不够。

“互联网+”时代,中国GDP质量会有很大的改观。这是因为,“互联网思维”将会强力拉动和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制造业、信息服务业及文化产业,并以“转型”思维、创新思维、用户思维,品牌思维、消费思维等,来推动和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尤其是互联网的强大促销与导购功能,大大激活了国内外两大消费市场,将使消费成为GDP数据中的权重支柱产业。

对制造产业的导向思维。“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业逐步迈入互联网产业平台,数以万计的产品制造商开始将产品“嫁接”互联网,或者与天猫、淘宝、京东等互联网电商巨头深度合作,或者自营网络销售平台等等,不一而足,五花八门,使适销对路的产品直接由工厂价“搬”到了互联网“国际大卖场”,从而实现了产业、品牌、消费、增值服务等领域的跨界营销,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传统产业从“互联网+”时代的超级电商平台中体会到:“互联网+”时代,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无疑是倒逼企业融合“互联网思维”,必须拥有产业“转型”思维和创新思维,必须拥有产业核心竞争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中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业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是“代加工”,制造的产品是产业链条中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其他多项生产环节、诸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价格)等,话语权都掌握在别人手里。以玩具“芭比娃娃”产品制造为例:中国制造一个“芭比娃娃”产品,只能赚1美元的加工费,而“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超市要卖10美元,美国赚9美元,这就印证了经济学家总结的非常“6+1”的产业经济理论。

由此可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整体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竞争。事实上,由于产业类型的差异,制造业的整体产业链的构成与延伸,远远不止于上述的“6+1”产业链;不同品类的制造企业应该拥有不同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而产业链的交织、整合、延伸,将会产生不同的价值链,不仅仅限于生产环节中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产品进入互联网营销平台流通后,又会产生新的消费服务产业链和价值链。在“互联网+”的引领下,传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整体产业链的掌控与延伸。这种掌控和话语权,充溢着“互联网思维”各种资源和要素。因此,中国制造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掌控整体产业链的构建与操控,产业话语权、市场话语权即在这里。

对消费产业的导向思维。“互联网+”时代,中国的消费产业进入空前繁荣时期。各类产品进入互联网平台流通,不仅大幅推进和拉动了内需消费,进一步激活了国内外两大消费市场,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甚至改变了现代生活方式。“互联网+消费”,深度激活了电商的市场爆发力和冲击力,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甚至对商业地产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反响。

以“天猫(淘宝)”为代表的中国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电商帝国”,仅在2014年11月11日一天,销售额高达571亿元。在此之前的2013年“双11”销售350亿,曾引发地产大咖的“狂踩”,有大咖就直言不讳地说:“300亿也就是几块地钱。”马云的本意并不在意“天猫”市场销售数字的多少,而是在意“试将房产价格压下去”,虽然看起来是个“一厢情愿”的事,但对商业地产也确实有一定震撼和影响。地产大咖得意的是,房地产业是大宗商品,价值高,可暴利;而日用消费品与房地产产品相比,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是,地产大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全民消费的潮流和“众筹”消费的巨大能量。

众多电商所激发出来的大众消费热情,确是有目共睹的。同时电商也很大程度刺激了中国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其中拉长的整体产业链和价值链、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怎能是一种房地产业可以比拟的?房地产作为传统产业,在“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产业“转型”思维。传统消费观念认为:房地产是当下支柱型产业,商品房乃“刚需”,所以多年来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即便是步入市场低谷,仍在指望“市长救市”,而忽视“市场救市”。“刚需”归“刚需”,一二线城市房价奇高攀升,真正“刚需”的普通百姓买不起,投资“炒房”者因当下多种原因不敢冒险“炒房”;三四线城市房源产能过剩,空置率居高不下,房地产消费开始回归理性,拿热钱“炒房”者越来越谨慎了。

其实,马云的“商业帝国”最大的价值,不仅是提醒人们房产消费时要认清房地产“泡沫”,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强化房地产业开发与消费的“转型”思维,而且是与时俱进地找准了用户的“刚需”和产业的“刚需”,围绕消费市场构建和延伸服务产业链和价值链;不仅激活了城市消费市场,而且也激活了农村消费市场,甚至拓展了国外电商消费市场。如此,电商的消费火种彻底点燃了民众的消费激情,且呈星火燎原之势;这种互联网主导下的商业模式,不仅促使产品流通由传统的“渠道为王”转变为“平台为王”,从而带动金融、包装、物流、运输、快递、通讯、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一个庞大的现代消费支柱产业体系;有效调整了中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强力拉动生态经济平衡发展。

对资本经济的导向思维。站在“互联网+”时代的高度看产业“转型”,将“亚投行”、“一带一路”战略与最近国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举措联系起来,无论是看“顶层设计”,还是看民间资本驱动,不难看出,中国产业经济正在由市场经济向资本经济“转型”。传统产业的“转型”,更需要依托资本运作与技术升级两轮驱动。

一是由“印钞票”转型为“印股票”模式。这种“股票”不是股民在四级市场流通购买的股票,而是产业“转型” 后的股权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转型”产业,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的资本动力与活动。

二是由“债权经济”向“股权经济”转型。“债权”主导时,资本移动的功能,主要是“借”钱给企业,多是“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进入“股权”主导时,资金移动的功能,主要是把钱“投”给企业,占企业股份,拥有一定的“股权”,资本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既能“锦上添花”,又能“雪中送炭”,给企业带来后劲,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由此,股权资本的“人格化”,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无论是产业链的系统整合,还是产业模式的构建、市场营销与拓展,“股权”主导型产业将是传统产业“转型”的健康走向和标志。

总之,“互联网+”时代,还会产生更新、更多的股权企业模式。各种新的股权产业模式的涌现,表明了传统产业“转型”的发展趋势。

对文化产业的导向思维。“互联网+”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导向思维、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大国,文化资源博大精深。现代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互联网+”时代,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势在必行。文化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高融合性、高成长性、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符合中国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特别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对于提升相关产业的产品和服务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塑造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等等,都具有重要的“软实力”发挥助推作用。

笔者认为,无论是传统文化产业还是创新、创意型文化产业,其发展思路均应具备“互联网+”时代的平台意识;文化产业的模式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等环节,与互联网平台紧密结合,在产品质量、品牌内涵、营销方式、传播速度、受众效果、品牌影响力、市场渗透力等方面,均需依托“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卖场平台”,重新构建和整合相关产业链和价值链。同时,还要考虑互联网环境下,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创新思路。

对国际贸易的导向思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结构性的战略调整与变革,网络贸易(Trade on the Internet)大行其道,形成国际网络贸易市场形态。国际贸易融合互联网平台,转变和简化传统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拓展贸易市场,缩短贸易距离和时间,促使国际贸易市场智能化、简捷化、人性化,有效减少市场交易成本,更好地优化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

“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模式也同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厂家对产品的营销、订货、支付、运输、服务等环节,都可以在线网络的贸易形态完成。由此看来,中国传统产业无论是外向型或者内向型,在打通国际市场、进入国际贸易领域的过程中,厂商要考虑产业模式、产品品质、市场营销、贸易服务等国际化企业发展战略,更要考虑以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整体产业链的构成与掌控。这才是“互联网+”时代产业“转型”的国际化产业运营思路。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仅推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经济进入巅峰时代,同时也昭示着:中国产业经济、特别是传统产业经济,已经全面进入“拐点”时期,即产业“转型”的导向时期;包括“大众创业、全民创新”、“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在内,以及产业理论的突破、产业结构的调整、内需消费的扩大、资本经济的谋划、文化产业的促进、国际贸易的“转型”等等,都将在“互联网+产业”平台的引领之下,做出客观、全面、适应性的产业转型思维,这无疑是中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