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南回归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南回归线。地球公转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会继续向北移动,春分日时回到赤道。根据这样的规律太阳直射点一直循环往返运动。冬至这天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2、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地球公转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会继续向北移动,春分日时回到赤道。冬至这天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根据这样的规律太阳直射点一直循环往返运动,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来源:文章屋网 )
南纬12到25度,东经43到51度。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位于南半球非洲大陆的东南部,印度洋西南面的马达加斯加岛上,为世界第四大岛,习惯称为“大岛”。南回归线穿过该岛南部,全岛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回归线以北的热带地区,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在莫桑比克海峡最窄处,该国与非洲相距只有400公里。在马达加斯加周围,分布有科摩罗群岛和塞舌尔群岛,毛里求斯岛和留尼汪岛以及属于本国领土的大小岛屿,其中有西北部的诺西贝岛和东部的圣马里岛。
(来源:文章屋网 )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且在中高纬度,陆地分布几乎连续不断,最为宽广。南半球陆地只占其总面积的1/5,在中高纬度,陆地显著收缩,尤其在南纬56°~65°之间。除一些零星岛屿外,几乎全部为海洋。此外,北极地区是一片海洋——北冰洋;而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南极大陆。
二、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不同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发生偏向,所不同的是,在北半球偏右,而在南半球偏左。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不同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南北半球不同而不同。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北、南两侧降低。在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每年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每年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在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情况正好相反。
四、昼夜长短的变化不同
自3月21日至9月23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到处是昼长夜短。其中6月22日这一天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则反之。自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到处是昼长夜短。其中12月22日这一天,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则反之。
五、气温的水平分布及变化不同
一年之中,就北半球来说,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海陆上最高、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分别与北半球相反。北半球同纬度上气温变化比南半球大。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且稀疏。
六、气压带分布特征不同
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特别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范围很大的高压区和低压区。对照世界大洋和大洲的分布图,就可以看出这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北半球陆地面积显著增大的缘故。
七、气旋和反气旋气流水平运动方向不同
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北半球气旋的气流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反气旋的气流为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旋涡。而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正好与北半球相反。
八、行星风系的风向不同
由于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偏转方向不同,所以南北半球行星风系的风向也不相同。在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在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在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九、季节不同
在北半球,一般把3、4、5三个月划为春季:6、7、8三个月划为夏季:9、10、11三个月划为秋季:12、1、2三个月划为冬季。而南半球的季节恰好与北半球相反。
由于地球倾斜着绕太阳旋转,使得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限南北扫动,每年一次,循环不断,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
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往北移至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往南移至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
3.正午太阳高变化规律
(附图 {图})
(1)纬度变化规律
让学生读“夏至日和冬至日不同纬度的太阳高度图”,并补充“春分日和秋分日不同纬度太阳高度图”, 问:二分日和二至日太阳各直射在哪一条纬线上?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怎样变化?学生回答后,要求 在图上标出由大到小的箭头。据此进行小结。无论什么季节,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向南北二 方依次递减。距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1度,则正午太阳高度减少1度。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23°26′ N,北极圈距北回归线(66°34′-23°26′=)43°08′,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43 °08′=)46°52′;南圈距北回归线(66°34′+23°26′=)90°,其正午太阳高为0 °。
(2)季节变化规律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某地当太阳直射点移来时,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减小。不同季节各 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可用图二表示。按有无太阳直射,可分为两个区域的变化状况,可用表一说明。
表一 各纬度因季节变化引起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附图 {图})
根据图二和表一小结:
(附图 {图})
①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以北达到最大值,整个南半球达到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以 南达到最大值,整个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②由于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没有太阳直射,一年中只有一次最大值和一次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 间的地区,有太阳直射,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除赤道外,只有一次最小值。
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原因
(附图 {图})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长和夜长的表示方法
读“昼半球和夜半球图”,明确昼弧、夜弧及其长度所表示的地理意义。昼(夜)弧所在的纬线长表示昼 (夜)长。如昼(夜)弧的纬度长度为120°,即昼(夜)长为8小时。
2.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
读“昼夜长短变化图”,问:北半球什么时间昼长(短)于夜?什么时间昼最长(短),什么时间昼夜半 分?赤道上全年昼夜长短怎样?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与北半球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然后填出表二中括号内 的内容:
表二 二分日、二至日全球昼夜短状况
(附图 {图})
3.昼夜长短分布规律
问:“昼夜长短变化图”中的四个日期,太阳直射点各在哪条纬线上?各朝哪个方向移动?它是怎样影响 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填表三中括号中的内容
(附图 {图})
表三 昼夜长短纬度分布状况
从表三可得,昼夜长短的变化总是随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而变化,即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太阳直射 点周年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可以下表表示:
(附图 {图})
然后让学生对比说明:同一纬度上不同季节和同一季节不同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在 此基础上,可用列表形式(表略),小结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连续变化过程。
三、四季更替
1.四季划分
(1)天文四季
表四 天文四季(北半球)
(附图 {图})
(2)我国气候统计划分的四季
表五 我国气候统计四季(中纬度地区)
(附图 {图})
2.四季成因:
关键词:地理课程;味道;追求
喜欢地理吗?如果去问学生,是不是对学生的回答越来越失望?教过的学生有多少人正在做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工作?如果认真统计调查,获得的结果是不是也让你失望?如果存在上述问题,有可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地呈现出来,没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地理。作为一名新时代有思想的地理教师,应该如何追求地理课堂教学特有的“味道”?
一、巧制时空轴线――呈现“特色味”
时空思维是高中地理教学中重要的学科思维之一,贯穿整个高中地理教学。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各种地理事物或者地理现象的变化特点(时空维度)或者分布规律(空间维度)。从教学目标与要求来说,运用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特点与分布规律来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是地理学科教学最基本的要求。高中阶段,地理时空思维模式基本可构建为如下两种:同一时间,不同空间,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分布规律;同一空间,不同时间,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规律。
【案例一】人教版必修1“地球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时空轴线设计
同时异空线:展示地球仪,找到北回归线,得知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可达90°。把前面计算的结果加以运用,通过空间概念得知离太阳直射点愈远,正午太阳高度就愈小(图1)。还可把图形进行转换(图2),分析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浓缩提炼,结论如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最小值;春分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同空异时线:展示图像材料“热带地区、回归线上和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内变化情况示意图”(图3),分析热带地区、回归线上和温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浓缩提炼,结论如下:热带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值(太阳直射时最大),一次最小值(北半球出现在12月22日前后、南半球出现在6月22日前后);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最大值、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最大值);温带地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6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有一次最大值(12月22日前后)、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二、妙设时代情境――展现“新鲜味”
面对数量丰富且变化万千的信息网络世界,教师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编制学生感兴趣、可参与的时事热点材料作为学习情境。这样,不但能够实现学科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提高学科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提升自身学习的乐趣和效率。
【案例二】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数量变化”时代情境设计
提供材料:“张艺谋超生事件”―― 2013年5月,著名导演张艺谋涉嫌“超生”一事被媒体热炒。在多次的报道中称,张艺谋与无锡女子陈婷在当地生有3名子女(2女1男)。经江苏省计生委、无锡市计生委调查、核实,报道属实。
问题设计:①名人富人就可以超生?有钱、有地位就可以超生?②人口性别失调该如何解决?③“流动大军(超生游击队)”违犯计划生育怎么办,应如何管理?
展示成果:①生孩子既是家庭的事,更是国家的事,不能因为自己有钱就可以多生超生,这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只要是违反计划生育,不管是谁,都要严肃处理(学生全体鼓掌)。②人口性别失调主要是“传男不传女”,不生男的不罢休,应该加强个人素质的提高,加强个人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从事非法性别鉴定的医疗机构和个人追究相应法律责任。③对“超生游击队”应采用两地同管的方法,外来工作育龄妇女的生育情况应实行信息联网(在她们的家乡也要进行监管),防止她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学生们笑起来)。
三、精做深层探究――体现“思辨味”
思辨其实就是思考、辨析和辨别,是人的一种高级别的认识能力和理性思考的过程。具体到地理思辨,就是培养学生用比较分析的探究方法去认识地理问题,以及在上述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目前而言,能够较好体现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学习活动之一是探究学习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思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渐进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精心策划探究活动的主题和层次,切实避免思辨流于形式和表面。
【案例三】人教版必修3“河流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深层探究设计
一级探究――背景篇:①需要用哪些资料来分析流域的自然背景?②描述并评价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教师点拨:如何描述地理位置?如何描述气候类型?在分析气候成因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分析影响河流水能资源的主要因素?分析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主要因素?一个区域出现洪涝灾害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二级探究――问题篇:为何在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会成为美国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教师点拨:造成一个区域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方法是什么?)。
三级探究――对策篇:①如果你是TVA的负责人,你将如何对该流域进行开发和治理?②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为何田纳西河流域要以梯级开发为核心?(教师点拨:分析流域综合开发和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四级探究――总结篇:归纳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一般方法(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五级探究――实践篇:根据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一般方法,探讨长江流域综合治理和开发(学生自主独立完成)。
四、开发乡土资源――表现“生活味”
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强调要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而乡土资源是有用地理的源头活水,是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交叉点。地理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还要尽可能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尤其是对学生而言十分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乡土资源。换句话说,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把学生引入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原来索然无趣的地理课带上浓浓的“生活趣味”,切实体现“地理学科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案例四】人教版必修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为例”乡土资源设计
论坛活动:主题为“工业让太仓富强,城市让太仓美好”。为提升活动效果,多媒体循环播放 “太仓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影视资料和图像(太仓市城市形象宣传片、“太仓经济开发区”规划图与实景图、“太仓港口开发区”规划图和实景图、太仓外资企业――“玖龙”纸业水污染处理图、太仓市区夜景图等)。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太仓市经贸委(产业升级组);太仓市科学技术局(科技创新组);太仓市规划局(城市化问题组)三大组,进行模拟介绍活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指暖锋天气。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赤道地区。
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中游。
5、你是北大西洋暖流,我是摩尔曼斯克港,因为你的到来,我的世界成了不冻港。
6、你的足迹徘徊与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
7、地球绕着太阳转,于是我们拥有了一年四季。
8、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
9、千岛寒流遇到日本暖流时,会温暖整个海域。
关键词:红河;北回归线 ;高海拔;小气候苹果
1引言
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果品质量、安全、营养的需求,我国的果业生产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成为了我国广大果农致富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国际化的需要。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自然条件比生产技术工艺重要,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州境内高海拔(1800~2400m)地区发展种植的苹果因为独具风味的品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追根溯源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创造了独特的气候环境,全球唯一的低纬度(北回归线)高海拔苹果适宜区(全中国最南端的苹果种植带)恰好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北部6县市的局部高海拔地区。此区域农业产品稀少。 该区域的各种独特的天然条件人工不能创造,该区域的农耕模式现如今现代科技使用程度低。土地的农药化肥相对污染较小。为红河州打造红河北回归线高海拔小气候特色苹果品牌打下坚实基础(如欧洲打造地中海小水果)。
2关于北回归线高海拔地区的概念
2.1北回归线概述
北回归线是太阳光直射在地球上最北的界线。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左右)这一天这里能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然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北回归线(不包括北回归线)以南至南回归线(不包括南回归线)的区域每年太阳直射两次,获得的热量最多,形成为热带。因此北回归线是热带和北温带的分界线。每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纬度值达到最大,此时正是北半球的盛夏,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含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相反。此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并始终在北纬23°26′附近和南纬23°26′附近的两个纬度圈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移动。因此,把这两个纬度圈分别称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南、北回归线也是南温带、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南极圈、北极圈则是90°减去回归线的度数的纬度值所构成的纬度圈,是南温带、北温带与南寒带、北寒带的分界线。北回归线的英文名起源于2000多年前,夏至日太阳直射到此处时,是处在黄道十二宫的巨蟹座位置,从此回归原处,故应称“回归线”而非“北回归线”。由于星体运动,而移动到了双子座的位置。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有中国、缅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巴哈马、墨西哥等。北回归线在我国依次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在我国多地建有北回归线纪念碑、广场、标志塔等纪念建筑。
2.2红河北回归线高海拔地区
针对近年红河州苹果种植情况,指北回归线经过的地区相距直线距离100km内的海拔1800m以上地区。该区恰好是北回归线经过台湾、广东、广西进入云南文山州文山市与红河州蒙自市交界区域局部出现,集中于红河州北部六县市的高海拔地区而且主要特点是石漠化严重。往西进入普洱、西双版纳热带区域后进入缅甸、印度、孟加拉、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西撒哈拉、巴哈马、墨西哥等国家而且多是沙漠地区。
3北回归线高海拔小气候特色苹果的特点
根据近几年红河州农业学校果树老师与蒙自天安果业有限公司在该区的蒙自市西北勒乡、老寨乡进行了苹果种植研究。从种植技术、气候特点、口感品质等方面都与其他苹果产区有明显差异。由于红河北回归线低纬高海拔地区,双强紫外线(北回归线低纬度紫外线强和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日照时间较长,昼夜温差大、春季回温早,果实成熟早、种植区远离城市和工厂,无污染源,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建立起来的生态水果园区,利于生产生态无公害绿色苹果。
3.1利用自然条件生产安全优质水果的优势
科技的发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蔬菜产品的要求也开始由温饱转向健康、安全型,人们逐渐认识了绿色及无公害食品,有的地方商场出现了绿色食品专柜,绿色食品及无公害产品消费日渐增长。发展无公害及绿色水果产品,是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国外优质、安全的水果产品冲击国内市场,也对我国水果的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现有水果的种植、管理方式,与世界接轨,大力发展水果标准化生产,开发无公害及绿色水果产品,打造绿色苹果品牌,占领国内、国际市场成为了我国广大果农致富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适应我国农业经济国际化的需要。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自然条件比生产技术工艺重要,该区域的各种独特的天然条件人工不能创造,该区域的农耕模式现如今现代科技使用程度低。土地的农药化肥相对污染较小。
(1)双强紫外线(北回归线低纬度紫外线强和高海拔地区紫外线强)优势,由于地处低纬高海拔,具有天然极强的紫外线,制造了天然的杀菌环境,与北方苹果产区高纬度低海拔地区病害多发地区相比具有抗病害强的特点。而且基地远离工厂,自然隔离条件好,病虫害少,具有种植生产无公害苹果的良好自然环境条件。
(2)红河北回归线高海拔地区冬季寒冷、气温较低,为减少果品生长期病虫害又创造了一个天然条件,再加上干旱少雨,霉菌不易生成,减少了病虫害、霉菌和农药对果面的侵蚀机会。
3.2早熟优势
红河北回归线高海拔地区,特别是蒙自县老寨乡与西北勒乡栽种的苹果,7月中旬早熟品种就能上市,8月中旬中熟品种就能上市,比昭通苹果还要早。北方苹果到中秋节还大量是冷藏苹果。 该区 苹果提早上市售鲜果,市价较高,且降低各种储藏成本,早采摘降低树上的管理费用。
3.3销售期长
红河北回归线高海拔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春季回温早,果实成熟早,红河北回归线高海拔地区苹果比国内其他苹果产区早熟40d 该区栽种苹果,要对品种进行适当的调节,选择存储期限较长的烟富优系富士苹果为主栽品种,从成熟到采收结束可达4个多月时间。苹果可以在树上市场好就采,市场不好就不采。有时间就采,没有时间就不采。存放在保鲜库逐渐销售。
3.4水分主足糖分的品质优势
昼夜温差大,利于果实糖分积累,果甜色泽好。该区苹果都天然雨水浇灌、红土壤栽培等特性,使苹果的果核部分糖分堆积成透明状,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糖心”红富士苹果。该区苹果除了由于独特地理环境导致糖份足,口感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区种植的烟富系列苹果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之后,苹果的生长期得到充分延长,并在低温状态下采摘,从而水分足糖分高。
3.5运输成本低
红河北回归线高海拔地区能种出优质的苹果,没有销售压力,本身红河州就是一个大的苹果消费市场,苹果是大众消费极大的水果之一。北方出口东南亚的苹果,大部分途经蒙自-河口出越南。我国的苹果生产主要集中在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占我国的苹果面积的95%。与北方苹果竞争,红河北回归线高海拔地区的苹果在运输费用上占了大便宜。从山东、陕西等运输1t苹果到昆明需要运费150~300元不等。该区种植的苹果,只要品质上不出大的问题,很难出现滞销现象,根据近年来销售情况看,外观品质比较好的套袋苹果可售到4~8元/kg,丰产园可产3000~5000kg/亩,可收获12000~20000元/亩。外观品质比较差的苹果也可售到1~3元/kg,可收获3000~8000元/亩。收益还是很可观。
3.6外观品质
年均日照1722h,有效光时874.8h,年均降雨900~1000mm,果面粗糙之中带有几分细腻、色泽光亮自然,境内属喀斯特地貌,地势由南向东缓降,地形破碎,石山纵横、岩石、石漠化严重,浸蚀严重,多溶洞、漏斗,资源贫乏、土地贫瘠、耕地瘠薄,水资源奇缺,具有“两多三少一低一贫”的特点。因此,北回归线高海拔区域种植的苹果苹果果面果面粗糙肉质细腻、色泽光亮自然。
参考文献:
1、雪是从大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结而成。云中的低温使得水蒸气结成冰晶,当气温够低时,冰晶落到地面仍是雪花时,就是下雪了。雪在融化时会吸热,所以融雪时地面气温会比下雪时低。
2、雪形成的条件是,大气中需含冷的冰晶核,充分的水汽,以及气温在0℃(冰点)以下。
3、能降雪的地方:降雪一般形成于温带气旋周围、空气向上运动的区域中。雪可能会伴随着暖锋的天气系统里向极地方向降落。雷打雪可能发生在气旋的逗号头里和大湖效应的降水带里。在山区,上坡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在山坡的迎风面达到临界点,如果这时空气够冷的话,也可能有降雪发生。气候区属中纬度至高纬度(即大约于南回归线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地方就会有降雪的机会,如果于低纬度地方中有些地势高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或高原也有同样的机会。海洋气流也能间接影响该区下雪的机会率,如果在高纬度地区一带有较多暖流支配,会减低该区下雪的机会(例如日本本州至九州一带)。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