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全真综合实训;模拟综合实训;岗位能力
高职会计学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加强会计实践性环节的改革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我国高等职业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目前,国内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训都是以仿真模拟实训为主,极少进行全真综合实训,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如何强化实践教学,做到“以训练为中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全真实训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前,就能如亲临企业管理第一线,进行全面的技能训练,实现“零过渡期”的培养目标,是我们会计专业急需探索的一个实践教学内容。会计专业只有进行全真综合实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一、会计专业全真综合实训的重要性
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这就要求培养对象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尽管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与企业的真实业务仍有一定差距,学生无法进行实际情况的分析,只能根据已有资料被动地进行经营核算处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全真实训能够使学生真正面临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经营核算,经营成果与自身利益挂钩,自负盈亏,这就促使学生必须对经营情况进行全面考虑,综合分析,谨慎从事。所以,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进行全真实训,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对实际业务的处理,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会计专业全真综合实训的可操作性
我们进行的是商业企业全真综合实训,该实训由我院提供场地和经营资金,并指派专职教师进行实训指导,具体步骤如下:
(一)设置岗位,分组实训
在全真实训过程中,根据商业企业的经营方式,具体设置执行经理、会计、出纳、采购、销售、仓库保管等岗位。但会计专业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分组进行实训,每组实训十天。
(二)明确职责,分工合作
根据所设岗位,对学生明确职责。要求学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服从执行经理的统一领导,并注意与其他岗位的配合,尽全力保证完成本组即定的经营目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全面考核,奖罚分明
根据学生具体的实训情况,从出勤、岗位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经营业绩、实习报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对经营业绩高且表现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对经营业绩低且表现差的学生进行处罚,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综合分析,总结经验
每学期末,对本学期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经营成果、实训报告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三、会计专业全真综合实训的成效
通过全真综合实训,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巩固理论,加深理解
通过会计全真实训,完善了课堂教学内容,使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提高技能,突出特色
通过会计全真实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核算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了高职院校“重实践,强技能”的培养特色。
(三)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通过会计全真实训,学生在实际经营过程中,锻炼自己全面观察市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做到诚实守信,务实创新,坚持原则,精明理财,增强了人际沟通能力,进而使学生自身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为其就业,奠定基础
在会计全真实训过程中,由于从采购到销售,到成本核算,均由学生在市场环境中独立完成,这使他们对社会已经有了切身的体会和认识,从而为今后顶岗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会计专业全真综合实训的完善
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的会计全真综合实训,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如由于场地较小,设备较少,学生人数较多,造成实训时间较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开放教育 会计专科 模块化教学
以电大系统为依托建设的开放教育会计专业专科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以提升初级会计职业人综合能力为目标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其参与学习的个体一般都有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他们对提升会计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有迫切需要。以湘潭电大2009至2011年新生入学测试的试卷分析看,在学习者职业背景项目中,有超过80%的学生有会计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经历,而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项目中,选择提高素质和职业能力选项的就高达100%。由此可见,无论是否有专业理论知识或专业工作经验背景,学习者对提升专业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都非常重视。
1.实施模块化教学的意义
1.1实施模块化教学是执行教学计划(专业规则)的需要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科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规则)从2009年起,就试行模块化管理。教学计划将全部学分和课程分类为7个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通识课、综合实践、职业延展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一。其中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综合实践、专业核心课以及专业基础课的五个模块的绝大部分课程是必修课程。而通识课、职业延展课模块全部是选修课程。虽然这种模块化的管理是基于知识结构体系的,但也为基于职业需要的模块化管理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例如,教学计划(专业规则)中的综合实践模块就体现了会计岗位的职业认证和技能的需要。
1.2实施模块化教学是适应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中央电大开放教育专科会计专业规则明确规定: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一定经济和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业务操作能力、适应会计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而模块化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更能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1.2.1模块化教学法能适用会计职业岗位趋向的变化,使会计专业教学“因地制宜”。课程模块化教学是基于职业岗位目标细分产生的,在这种方法下,教学内容是按岗位工作任务设置的,教学目标就是岗位工作目标,因而,该方法能及时体现职业岗位目标的变化,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1.2.2模块化教学法能针对学习者素质的差异,使会计专业教学“因人制宜”。 课程模块化教学,是将系统的会计理论和知识按职业岗位目标的要求重新组合,在这种方法下,能根据不同学习者职业岗位的具体任务调整教学目标。通过对2009年以来的开放教育专科入学测试报告分析,会计专业的学习者虽然大都来自不同岗位的职业人,但他们对会计理论知识及会计法规政策的理解能力较强且乐于实际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变“教师讲课、学习者听课”为“教师指导、学习者操作”。
1.2.3模块化教学法能适用会计制度改革的现实需要,使会计专业教学“因事制宜”。为适应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要求,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力度很大,目前已基本与国际趋同。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学,必须设计出符合时代特点、新颖实用的教学模式。
2.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根据会计专业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技能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可将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技能,分成五个模块,其具体内容为:
2.1职业基础模块。包括核算技能、验钞技能和书写技能等多个方面。具体涵盖珠算和计算器使用、键盘盲打、点钞、识别伪钞及数码和汉字看题的书写技能等内容。该模块主要由会计专业(专科)教学执行计划综合实践模块的“社会实践(会专)”和《硬笔书法》课程组成。
2.2通用能力模块。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文本录入(含数码字输入)技巧、办公软件应用及数据库操作技能等内容。该模块主要由会计专业(专科)教学执行计划公共基础课模块的必修课程组成。
2.3职业技能模块。分两个小模块。一是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模块;包括识别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开设账户、登记账簿、对账与结账、成本计算、利润分配、报表和扎账技能等内容,该模块主要由会计专业(专科)教学执行计划专业基础课模块除《经济数学基础12》、《统计学原理》课程外的其他课程组成。二是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模块。包括会计软件的结构体系,会计软件操作技巧、会计专业电算化处理技能等内容。该模块主要由会计专业(专科)教学执行计划专业核心课模块除《会计报表解释》课程的其他课程组成。
2.4职业认证模块。包括学习者必须取得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与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以及各种应用软件操作等级证等。该模块主要由会计专业(专科)教学执行计划综合实践模块的“会计核算模拟实验和职业技能实训”课程组成。
2.5能力拓展模块。包括会计专业英语、经济应用数学、应用文写作、经济法知识、统计分析方法、社交礼仪及互联网知识等内容。该模块主要由会计专业(专科)教学执行计划通识课模块和公共基础课模块的对应课程组成。
教学模块化后,会计专业岗位职业能力特征更加明显,教学任务更加明确。教学时各模块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整体。
3.模块化教学的实施
3.1教学原则
3.1.1“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基于开放教育专科会计专业学习者专业感性认识不全面的实际,按照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理,教学中应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规律,坚持“从实训到实习,再到理论”的教学组织原则。
3.1.2“以学习者为主体,以技能为目标”的原则。坚持“以学习者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技能为目标,以实用为导向,强化实践性教学,努力提高学习者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学指导原则。实行“模块教学”,采取“教师操作示范、学习者现场消化、师生互动、重在实用”的教学方式;使用“示范、实训、点评”的教学方法。以典型实例引导知识、在实训的示范操作中传授相关知识,重在对学习者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
3.2教学阶段
第一阶段,单项速成的技能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技能训练以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主线,特别强调“教师示范”的教学方式,第二阶段,整体优化的专业实习实训阶段。本阶段为首先是在学校进行系统的综合性模拟实训,包括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的全过程及各项经济业务综合性核算的全方位实训;其次是在学校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训实习。通过实习,学习者可检验校内学习效果,找出自身存在的知识缺陷,为下一阶段随岗实践找准努力的方向。第三阶段,系统提高的知识学习阶段。经过第二阶段的实训和实习后,学习者对自己有了一个较正确的估价,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在学习综合知识应用技能模块的基础上,继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将主要精力放在随岗实践岗位的难点上,随时和指导老师联系解决。
3.3教学目标
培养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是开放教育专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上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文明礼貌、诚实做人、熟悉财税及相关法律知识;二是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能独立地承担会计综合性业务核算的工作;三是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熟练地掌握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各种基本操作技能。会计核算、点钞、计算机应用等,均应达到二级以上水平,能独立完成一个会计年度经济业务的手工和计算机财务处理全过程;四是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沟通能力。
3.4教学特色
一是规范书写。通过模块化教学实施,使学习者练就一手规范的硬笔书法,尤其是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有特色,做到字迹整洁、美观,各种会计资料的填写达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二是快速核算。培养学习者对数字的特别敏感性,珠算、计算器和电脑小键盘操作均应有相当水平;三是准确记账。准确、规范地填写凭证,设置、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四是仔细操作。培养学习者养成一种遇事格外小心谨慎的办事风格;五是手段更新。培养学习者熟练掌握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运用的技巧。中英文录入准确、快速,相关软件的应用,尤其是财务软件的应用得心应手;六是精明管理。培养学习者养成遇到任何经济活动,树立收益、成本、资金的经济观念,养成精打细算的作风;七是廉洁奉公。培养学习者养成在金钱面前不动心、在利诱面前不违法的过硬思想,真正做到“非我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养成勤俭节约、敢于抵制违法乱纪行为的良好习惯。
4.模块化教学效果检验
模块化教学效果检测可分三方面进行。一是校内检测。每一模块学习结束后,学校根据教学计划(专业规则)的教学目标,制定考试文件并据以考核。二是组织学习者积极参加省、市及各种技能赛以及各种认证考试;三是采取问卷调查毕业生的岗位要求与职业发展情况。通过三方面效果检测,及时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补充、调整、完善会计教学目标、内容及体系。
5.应注意的事项
5.1注重师资培养和团队建设。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精髓是岗位职业能力训练。教师传统的理论教学被大量的实训示范演练所取代,这对教师角色的转换及教学技能和知识能力素养都是全新的挑战。
5.2注重实训条件改善和产学研结合。开放教育专科会计专业的实训基于各种客观原因,学习者除自身从事会计及相关岗位外,一般很少有机会随岗实习。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设仿真度高的校内模拟实训室。
5.3注重模块化教学媒体资源建设。模块化教学应以模块化的教学媒体资源为前提。但从目前开放教育专科会计专业使用的媒体资源看,模块化特征不够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投入模块化课程资源建设。其一是课程模块涉及的广度。原则上,开放教育专科会计专业开设的各种必修课程,都要进行模块化建设;其二是课程模块涉及的深度。不同课程需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标构建不同模块,以适应不同岗位职业的需要。只有建立了足够数量的课程模块,才能形成“课程超市”,才能充分体现模块化教学利于专业改造和职业人能力提升的优势。
开放教育专科会计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是目前教育领域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也是优化教学支持服务,提高教学效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专科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规则),2009年10月-2010年10月.
[2]湘潭电大开放教育入学水平测试分析报告,2009年10月-2010年9月.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咸阳 712000)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nyang 712000,China)
摘要: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目前就业率很高,但同时失业率也很高,即所谓的“双高”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众多。从学校角度分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毕业生质量较低。通过扎实学生的理论功底,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严格学生的毕业标准,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这样一个系统工程,有望真正提高就业率而降低失业率,向社会提供能够满足要求的会计人才。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rate of account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very high at present, but unemployment rate is also high. This is the so-called "double high" phenomenon. The most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e graduates low quality from the internal perspective of the school. The systematic project of making students have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strengthen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being strict in graduation standards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can truly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and reduce unemployment rate and provide accountants to meet the society´s requirements.
关键词 :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双高;措施
Key words: accounting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graduates;double high;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289-03
0 引言
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编著的近五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近五年来的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就业率排名表中,也都在前五十位之列,这是一个值得庆幸的事。但是,在高职高专专业失业量排名表中,会计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排名也一直高居前十位。这种“双高”现象,即高就业率和高失业率,是摆在会计学术界及实务界面前有待探讨的重要课题。[1]
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现状,要想真正提高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降低失业率,有效应对“双高”,各高职院校急需从学校内部视角出发,采取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质量的切实措施。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1 扎实理论功底
据对咸阳多所院校的200名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近两年做过的相关调查表明,毕业生对专业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如表1。
从表1可以得知,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知识要求比较高,认为基础会计非常重要的占44%;同时,对会计应用型知识要求也较高,认为财务管理非常重要的占62%,会计电算化为77%,财经法规为50%。也可以看出,学生对高职院校所开设专业课程的重要性是一致认同的。[2]对此,各高职院校在不同学期开设这些课程时,应该加强学生的相关知识学习,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理论功底。除严格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之外,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以赛促教,让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把握知识。
以赛促教,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三步走”的方式:
1.1 从单科到综合 从单科到综合,是指各高职院校在某门课程开设的学期,针对该课程设计知识大赛,在所有这些专业课程开设完毕,则设计专业知识综合大赛。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基础会计开设在第一学期,那么在第一学期可以针对该课程设计知识大赛。所有专业课程开设完毕是在第五学期,那么在第五学期可以设计专业知识综合大赛。
1.2 从各校独立到校际联合 从各校独立到校际联合,是指各高职院校在各自为营进行单科或综合知识大赛后,可以校际之间联合,共同针对某一门课程或综合知识设计相关大赛,促进多个学校学生专业课程素质的提高。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本校举行过基础会计单科知识大赛或专业知识综合大赛之后,可以联合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及陕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设计基础会计单科知识大赛或专业知识综合大赛,再进行校际之间的比赛。
1.3 从学校到政府 从学校到政府,是指各高职院校在组织完本校及校际间的各种知识大赛后,可以参与或联合政府共同举办相关会计知识大赛。如咸阳市各高职院校可以参与或联合咸阳市财政局举办会计知识大赛,为咸阳市发现会计人才,推动咸阳市各地区、各部门的财会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这“三步走”,学生从本校走到别的学校继而走向社会,会计知识也从一个狭小的空间逐步扩展,在不断的比赛过程中,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稳固。
2 强化实践能力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实践操作性很强。因此会计课程的教学,一方面要传授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还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各项技能,培养其较高的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课程基本都有实习实训,实习实训的比例相对还比较大,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学中各自为营,课程相互脱节,总体目标不明确而致。在整个学习期间,会计实践教学可分为两部分,校内实习实训和校外实践。[3]
校内实习实训一般采用模拟实习的方式,在内容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各层次实习各有其特点,目标也各有不同。
2.1 会计核算流程实习实训 会计核算流程实习实训一般应在大一学习完基础会计课程之后进行。因学生初次接触会计课程,对于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等较抽象的理论问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期末通过让学生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这样的会计核算流程的实习,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该层次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复式记账原理以及最基本的会计核算程序(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该层次实习实训在手工会计实训室进行时,可选择业务量较少且较简单的企业资料为实训资料,将学生进行基本的岗位分工,分成出纳、会计、主管三类岗位,并对其进行分配相应权限,分成若干组完成相应的实习任务,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完成结果进行评价。
2.2 专业纵深实习实训 在《基础会计》之后,相继会开设《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等向会计专业纵深发展的课程。与《基础会计》实习不同的是,该层次实习实训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复式记账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实际企业相关业务的账务处理。该层次实习实训需要在手工实训室或电算化实训室进行,具体实施时应注意:第一,所选取的资料必须是真实的、最新的;第二,所选取的资料必须是可被多门课程共用的,有代表性的,有可扩充性的。在实习实训时,按财政部有关文件设置更为详细的工作岗位,利用所选取的资料模拟企业真实的操作环境和业务流程,使学生体会到工作的真实感和氛围。所选取的资料在《财务会计》实训完毕后可增设相关内容进行《成本会计》实训或《税务会计》实训等,《会计电算化》及《审计》再在之前的实训基础上完成。学生在不同的课程实训中用同一资料,可具体体会到不同课程培养能力的区别,便于其有针对性的掌握,同时可以节约反复熟悉资料的时间,提高实习实训的效果。
2.3 专业综合实习实训 在各门专业课程开设完毕后,进行专业综合实习实训,一般宜在第五学期进行。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两部分实训内容。与上一层次相比,实习资料的综合性更强、难度更高,时间要求更严格。经过这一层次的实习实训,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实际操作技能将更加熟练。[4]
校外实践一般宜在第六学期进行,但它不同于上述的校内实习实训,它不再是在各实训室进行仿真模拟,而是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单位,进入真正的岗位进行真枪实弹的演习。然而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每个企业单位一次只能接受几名学生实习,加上企业担心学生会发现其财务造假问题,所以,多数企业并不十分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有的企业虽然接受学生实习了,但是仅把到该单位实习的学生作为来帮忙的劳动力使用,干杂事的多,真正让学生做会计业务的少。所以,不少学生反映,到实习单位实习很少接触业务,既没有填过凭证,也没有记过账,没有进行会计业务实际操作的机会,使得实习流于形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践需要既愿意也能够接受较多学生实习的单位,显然记账公司、会计事务所等单位这方面优势突出。所以各高职院校在与一些校企合作企业发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同时,应努力与学校所在的市级范围内的所有规模较大的会计记账公司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书,使它们逐步成为运行良好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会计实务操作环境。[5]
3 严格毕业标准
各地为了增加招生资源,入校的门槛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陕西近五年招生为例,2010年至2014年五年来招生最低分数线如表2。
被报考高职的考生一致认为将来好找工作的会计专业也不例外,入校生的分数越来越低。在这样一种状况下,要向用人单位提供出令人满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在做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时,学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严格规定学生可以毕业的标准。
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提到该专业学生就业时必须具备的条件,但是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做好下一届的招生工作,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并未达到所具备的条件也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这就造成毕业标准形同虚设。为降低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失业量,真正提高各高职院校的知名度,严格规定学生可以毕业的标准已十分迫切。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3.1 严格固定考证要求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前要考取的证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教育部考证中心开设的计算机考证和英语考证;另外一类是会计专业要求的从业资格考证及专业技术资格考证。一般企业单位在招聘时也会从这两个方面做一定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可以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至少三年),要求各届会计毕业生取得办公自动化证、英语A(B)级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并把这四证的考取做为一个最低标准去要求,不用其他的任何证书替代这四证。
3.2 敢于承担一定量的结业生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从入校开始,学校应该让其明确毕业时的考证要求,使其从大一就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目标明确地在整个学习期间达到要求。有些学生不努力不能考取四证,学校对其只发结业证书不发毕业证书。照此坚持几届,学风自然好转,学生素质也自然提高,学校知名度也无需花大力气宣传而提升。当下的“有为”而治,是为了以后的“无为”而治。
4 提高教师素质
高职教育重心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实用性。那么作为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基本的课程开发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要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历和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高职会计专业作为应用型学科专业,对教师的这些要求更为突出。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招聘教师时,基本全是硕士及以上文凭,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绝大部分招聘入校的教师均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实践锻炼机会,所以实践经验及能力匮乏。鉴于此,急需采取措施来改善目前的状况,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4.1 真正落实专职教师的“双师型”培养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教学,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职教师“双师型”100%,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率100%,但实践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是亦然不能胜任。很显然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及考核标准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简单地把外出开个会取得一个证书回来的教师或参加一个十天半个月培训班的教师就叫做“双师型”教师,也不能把填了一份真实性无法考证的下企业实践锻炼表的教师就认为是实践能强的教师。高职院校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教师“双师型”的认定标准及考核标准。以对高职会计专业税法教师的认定及考核为例,对其认定时要求应当具备纳税申报和税务筹划的能力,考核时可要求其至少真正参与过三家单位的纳税申报工作,并能分别为三家单位提出各自的税务筹划方案,邀请三家单位的相关专家及其余教师对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绝大多数持肯定意见时通过认定。为保证整个过程的真实性,应对干实事的教师给予物质表彰及精神鼓励,同时实行互相监督机制。
4.2 真正引入单位资深人士深入课堂教学 在对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双师型”严格要求的同时,由于教师精力有限,认定周期较长等各方面原因,为切实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聘请单位资深人士深入实践教学课堂进行指导。在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师资队伍中,的确也可以看到企业单位的专家,但多是为了应付专业评估等,专家充其量做个讲座,更不用说深入实践教学课堂了。对此,高职院校应采取高薪诚聘会计行业、企业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会计师、会计师指导学生的课堂实践。
总之,从学校角度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真正提高,失业率的切实降低,关键在于提高毕业生的质量。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采取上述四项措施时,还需要广大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学校领导等相互紧密配合,付出大量艰辛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周秀华.关于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
[3]李蓬.浅谈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与协调[J].教育研究,2010(6).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3-0154-02
1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1 校内实训
(1)课堂实训。课堂实训是指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讲练结合、当场指导的实训,重点围绕会计基本应用能力、财务分析应用能力等课程,有计划地设置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审计等课堂实训课程。
(2)基本技能训练。基本技能是指职业岗位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养成的基本要求,属于专业共性技能,主要包括数字书写技能、点钞技能、电脑操作技能,进行会计核算所需的账户开设、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技能等。
(3)专业技术实训。专业技术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的专业能力所必需的专业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是完成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技术,属于专业方向性技术。如出纳核算、往来款项核算、存货核算、工资核算、薪金核算、财务成果核算、总账报表核算的技术,涉税业务处理、纳税申报的训练,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的训练等。
(4)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综合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专业后续发展能力而将多门课程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所进行的实训,属于专业拓展性技术实训。综合实训是轮岗方式下的会计综合实习,设置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分析、内部审计等职业岗位,通过一整套会计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会计职业岗位中的会计处理、操作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培养职业综合应用能力和素养。
1.2 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包括暑假认知实践、社会调查、毕业顶岗实习等形式。暑假认知实践是组织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参观企业经营场所、财务机构,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结构情况,初步了解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认知会计的基本资料,使学生对专业岗位进行实质性接触之后,能了解并热爱专业。社会调查是学生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的机会实地从事一些专题调查,调查完毕,让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内容和结果并结合自己的观点撰写调查报告,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顶岗实习是校内教学的有效延伸,最能体现“工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教育特色,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和熟练专业技能人才的最好方式。学生带着毕业设计任务进行校外顶岗实习,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
2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考核评价内容不够全面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卷面考试成绩优秀只代表专业知识掌握得不错,其他的如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方法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则很难用传统的考试方法考出。这些考不出的能力却正是用人单位和社会需求的。所以如何培养和考核学生的这些“考不出”的能力,成为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然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践安排相对较短,考评的内容主要采用阶段式考核模式,考核内容不可能包含改阶段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只能从本阶段学习内容中选取部分,而且考核内容的随机性使得考核项目的难易程度无法很好地把握。
2.2 考核评价方法比较单一
会计专业学生现行的评价标准,往往采用一次终结性考试评价。考核方式模式化、形式化。这种考试评价又是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分数为标准,以卷面成绩为依据。这种单一形式难以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另外不利于学生平时知识量的积累。导致学生对平时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过程的要求不严格,实践教学考核流于形式。
2.3 考核评价给分较为随意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多数高职院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较少,甚至没有,只能让学生自己找单位实践实习。这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没有教师进行指导,有的实习单位不让学生上手,只有旁观而已,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让学生接触会计岗位,但几乎所有的实习单位给学生的成绩都为优秀;更有甚者,有的学生没有参加过一天实践教学,找熟人随便在某个单位出具一个实习表现的成绩,以至于校内指导教师没办法相信校外实习企业的实习鉴定。学生最后的实习成绩校内指导教师也只能凭感觉给分。
2.4 考核评价时间相对滞后
会计实践教学涉及部门及人员较多,因此大多以事后即实践教学结束后回收的实践报告为考核依据。会计实践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考核的滞后,无法形成实践教学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能够及时得到矫正性信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不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预期效果。
3 对高职会计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议
3.1 改革考核评价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核
由于实践时间少,传统的考核内容大多只是选取部分项目进行考核,难以实现会计课程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对学生掌握实践性知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突出对学生会计岗位技能的培养,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促进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性教学的思想,重视技能教学,改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全面内容的考核。另外,实践教学成绩考核内容应与职业资格考试挂钩,在毕业之前,让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数码字书写证书、小键盘输入证书、点钞证书、办公软件的应用等证书。规定这些证书与毕业证书挂钩,让学生持多证迈出校门。
3.2 拓宽考核评价内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在评价内容选择上,向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探索,采用无标准答案的问题,着重评价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学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解决不足和完成任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信息的截取能力,以及参与意识、自信心、主动性等,突出跨学科、跨领域,强调考核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实践成果外,更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如社会调查、上网搜索、去图书馆查找、走访调研等,锻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设计多元化考核方式,突出会计职业胜任能力设计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根据实践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设计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根据实践项目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结果评价、课堂记录、学生座谈、统一考核、卷面考试、调研报告、课后作业、项目设计、综合成果展示、口头提问、知识竞赛、情景模拟实操等方法进行组合,综合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评定成绩的时间应灵活多变,不以学期、学年为限制,以实际课程中所含职业技能内容的具体情况而定;变原有的阶段式考核为过程考核,做到实践教学考核全程化。为了激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考试,可以实行证书置换课程,凡是通过专业有关证书考试的,相关课程成绩可直接评定为合格。
3.4 转变教师单一评价,延伸评价主体
评价学生成绩的主体应包括授课教师、实践指导老师、学生在实训小组的同学,这样可以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这众多的考核主体中还是以每个实训环节的专任教师为主,其他评价主体为辅,全面考查学生“称职”情况,以评定学生职业技能的高低。此外,还应该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要求每个情境的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必须完成类似述职报告的作业,对完成的这段实训工作进行总结,这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自我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3.5 校企共同制订考核标准,建立多元化实践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高职会计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是学校本位的。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也有实践教学,但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进行。因此,学校本位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与实际的企业会计实务及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欧美发达国家,职业培训都是以企业为主的。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完备、真实的工作及实训环境,充足的实训耗材,完善的实训设施、使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以充分落实。职业能力评价由学校根据学生所开设课程,在学生参加与课程有关的劳动岗位培训后,由学校及培训单位的相关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已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学校在制订会计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时,应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与支持,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合理的评价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研究[J].财会通讯,2009(6).
[2]林松池.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关键词:实践教学 技能培养 教学体系 条件保障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才能学会灵活应对和解决各种新问题,形成基本的从业能力。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实践素质及加强创新意识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高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务紧密相连,其实践教学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当前,受课程体系等原因限制,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表现为实训学时不足,会计技能培训不到位;按课程进行相应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缺乏系统性;实训条件建设不完善,一些实训项目无法开展;实训指导老师配备不足,实训指导不到位等方面。因此,正确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关系,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是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基础;构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是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建设符合实践性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合格的实习实训教师是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保障。笔者认为,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理论一体化教学、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传统的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与理论教学分离,实践环节单一不成体系等不足,因此加强理论一体化教学、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强化实践性教学的有力保障。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如下:
(一)单项同步实训
单项同步实训是在不同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会计专业各项核心岗位技能的专门实训。会计专业核心技能包括会计核算技能、会计电算化技能、纳税申报技能、审计技能、财务管理技能等,在实践性教学中要安排专门的实训项目对这些技能进行针对性培训。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至少应开展会计核算、纳税申报、会计电算化、审计、财务管理五项专项实训,才能保障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这些专项技能,专项实训一般安排在理论一体化教学阶段进行,理论知识与相关岗位的实践能力相依相托。各项目实训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课程的特点,可以是边实训边理论、也可是先理论后实训,还可以是理论实训交替进行。
会计核算项目、会计电算化项目可以在实训室中边实训边理论,如会计核算项目,依据会计核算流程“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簿-编制会计报表”进行实训操作,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账做完了,实训任务完成,理论课程教学亦完成。
纳税申报项目,可采用理论实训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学生在完成某一或某几个税种的理论学习后,针对这一税种或几个税种进行纳税申报实训。如增值税计算与申报,学生在掌握增值税纳税人、税率、计税方法、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的基本知识后,到实训室完成增值税算税、报税的纳税申报实训,接着进行另外税种的学习与实训,理论学习与实训交替进行。
审计项目、财务管理项目,应安排在相关理论课程学习完毕最后二周内到实训室进行集中实训。如审计实训,学生在掌握审计基本理论知识与审计操作流程后进行审计实训,实训按审计流程进行:承接审计业务-计划审计工作-内部控制测试-报表项目审计-重要交易事项审计-审计调整与复核-出具审计报告,通过实训全面掌握审计操作流程,同时巩固和提升审计理论知识水平。
单项同步实训贯穿于高职会计教学各门专业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在掌握各门课程的同时,熟悉不同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综合模拟实训奠定基础、提供保证。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集中在理实一体化主要课程结束后的一个月进行。实行一人多岗实训也叫混岗实训,在实训中,每一名同学都要独立完成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完成从建账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全部会计工作。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分两个阶段:首先是手工实训,让学生掌握所有岗位的基本技能,对经济业务的原始单据审核汇总,并编制记账凭证,并学会登记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等所有账目,除此外,还要学会月末、年末对账、结账工作,最后出具会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手工实训完毕后,进行会计电算化实训,依据手工做账的资料,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完成系统管理设置、初始化处理、会计凭证处理、会计账簿处理、报表处理到账证表查询,打印全部处理流程。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要求一人独立完成整套账务处理,这是对会计各项技能的综合培养,有利于学生熟悉各个岗位工作,为以后从事不同会计岗位工作打下基础。
(三)会计仿真实训
会计仿真实训,集中在学生校外实习前的最后一个月进行,学生完成所有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后进行。实训中设置了多家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和银行、国税、地税,并设立相关会计和银行岗位、纳税服务岗位,学生分设在不同企业出纳、会计、业务员、会计主管等不同会计岗位。通过制证、签章、传递凭证、往来结算、记账、审核、结账、编表等,使学生真实地感受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一段时间后,进行岗位轮换,确保每一个学生接触到会计的不同岗位,掌握不同岗位所需的技能。通过这项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职业判断力,树立爱岗敬业的品质。会计仿真实训实现角色仿真、环境仿真和过程仿真。通过仿真实际岗位,强化了学生操作能力。
(四)会计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一般集中学生毕业之前校外实习进行。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到企业进行实战演练,在实际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从事会计工作,这一阶段,进入职业担当角色,开始职业生涯。学生实践技能得以有效提升,进而综合凝练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由四个环节组成,分别是会计单项同步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会计仿真实训、会计顶岗实习。四个环逻辑推进,环环相扣,四个环节中学生能力培养侧重点不同的,但呈逐层递进关系,从单项单纯业务操作到全面职业能力,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学生能力呈现螺旋上升。
二、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建设,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是实践性教学能否顺利实施的条件保障,高职会计专业应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
(一)校内实训室建设
按照实践性教学的“能力递进”的要求,从“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核心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三个方面规划,把企业的岗位操作规范及操作流程引入校内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模拟企业核算真实内容及环境、可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校内实训基地。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具有一定的教学功能,会计专业实习基地采用设备外置、相互技术支持方式,积极创造条件与企业联系共建集教学实训、顶岗实习、就业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互利双赢。
三、加强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培养,打造专兼结合的实践性教师团队
高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是高职实践性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作为校内专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学高”、“德高”,更要“技高”。高职院校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培养专职老师的业务能力,“请进来”是指高职院校可有计划请进一些著名企业的行家里手、财务总监来校上课,请他们指导专业教师会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走出去”是指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支持教师到企业定期顶岗实践或企业兼职,提高教师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下企业锻炼,积累教学所需要的会计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
兼职教师是实践性教师队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大量引进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会计专家、企业精英、专家、骨干等会计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聘请的兼职教师安排在会计实训实习等实践性环节教学,发挥其能力优势,可提高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整体水平与质量。校外兼职教师实践能力强,校内专职教师理论强,在教学中,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正好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呈敏.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08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建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9-0069-03
[作者简介]王悦(1984―),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会计学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社会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而专业的能力结构,实现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专业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训练中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训练中应用理论,从而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理论实训一体化。
一、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与内涵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所推行的“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有相似性,它们均是一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所不同的是,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在“行动”,强调理论知识围绕“行动”展开,并以解决工作任务的“行动”作为教学进程的导向。通过工作任务的设置和安排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化的进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在课堂上完成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技能的训练,并且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综合性、实效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该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更能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主导思想,将单一的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转变为建构学生综合专业知识的教学体系,将单项技能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扩展“知行合一”教学理念的内涵。
二、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则
1.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相结合
会计理论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对会计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应将实践训练作为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现理论与实训的有机统一。在我国古代的经济活动中,会计学徒都是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边学边做成长起来的;近代以来的会计教育渐渐偏向于只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这一问题到今天已经非常严重。多年以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在职培训才能正式上岗,这不仅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浪费了用人单位的人力和财力,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坚持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应用理论知识。
2.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
这一原则做到了课堂内外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且将实践延伸到校园外。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让学生到会计岗位任职,真实接触会计工作,体验企业文化,认同企业理念。岗位锻炼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具有复杂性压力性的工作环境中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才是社会所需的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必须充分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要让学生到实际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
3.贯彻“一教双证,课证相融”的原则
要把学生培养成“毕业就能上岗”的专业人才,需要努力贯彻“一教双证,课证相融”的原则。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获得国家会计职业的从业资格,缩短学生“上岗”的时间,有效节约社会资源。高职院校应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将证书考试大纲和专业教学大纲结合起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之后能够顺利获得相应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就业、上岗的资格。
(二)加强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础建设
1.建构以提高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性课程体系
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把实训课程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单独设置。这门课程与理论课程在同一学期开设,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进行实际训练。课程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每个独立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除此之外,将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综合模拟实训、工作能力训练和顶岗实习都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的必修内容,与实践课程构成完整的会计主干课程,形成贯穿学生各个学习阶段的“全过程”实践性课程体系。
2.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
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向“双师型”转变。要逐步把具有行业工作背景作为高职院校聘用专任教师的必要条件,要鼓励会计专业的教师利用各种途径“走出去”。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会计专业的教师参观教学改革走在前列的学校,与这些学校的教师交流经验,开阔教师的眼界,持续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鼓励会计专业的教师参加各级教师、会计职业知识、技能竞赛;学校还可以根据会计专业的课程需要,鼓励本专业的教师利用授课之余的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诸如在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担任会计工作,为仿真实训教学积累丰富的经验、资料和案例,使会计专业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3.更新与完善教学的硬件设施
为适应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高职院校应提供符合实训要求的教学设施。例如配备先进的银行会计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与外汇交易业务、保险业务的实践教学软件;建成模拟银行、模拟证券等多功能实验室。这些教学设施应紧密追随会计专业发展的步伐,发挥专业实验室的综合作用,保证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符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明确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阶段性目标
1.学期专项会计实训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各种专项会计实务处理技巧是这一阶段教学的主要目标。可以开展“真账分析实训”,主要是提供被模仿的样本并作为分析会计业务的账证基础。学校会计专业所用教材上的例题多为文字描述,和实践脱离较大。因此在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读懂凭证、账簿上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在这个环节的训练中,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数据,而是让学生自己从账证中寻找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说明,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会计岗位综合实训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综合性比较强,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归纳总结阶段。要求学生在上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会计业务处理的整个体系中各项专项业务之间的联系。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求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可以安排为实际操作演练。例如,让学生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实践操作某单位的会计业务,在实践操作中让学生明确会计岗位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会计工作的体系。
(四)建立和完善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新的课程评价观认为,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会计专业课程评价应是一种评价目标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的习得,还要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活动经验的获取。因此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就需要教师将评价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这种评价方式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发展。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传统的学习评价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对实训技能考核偏少。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实训性教学的重要性,应加大实训考核的力度,分阶段考查学生的各项实训情况。会计专业学生的课程成绩应是理论考试成绩、实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的综合,其中实训成绩约占综合成绩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考试形式也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实训考试可以是来自校内模拟仿真实训,也可以是校外顶岗实习的跟踪报告或技能操作考评。理论考试可以采用“做一套帐”的考核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成果。这种全新的考核方式将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能检验学生的综合学习水平。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重视学生参与实训的需求。这种教学模式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有效实现会计专业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训练的有机结合。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在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实行并初见成效,但在实施过程却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例如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筹措、实训过程组织、后期评价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桑向荣.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
[2]王希波.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建构与监控[J].职业,2007(27).
[3]吴映辉,程静.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4]蒋湛波.高职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一、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一)教学方式和内容单一陈旧
目前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还是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一些业务举例都是在理想假设下的简单业务,这些业务很难适应目前社会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的教学也始终围绕着这些理想化的业务机械地论述,学生学习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如何完成作业、如何应付考试,可是工作后面临真实的业务时却无法完成。
(二)校内实习实训难以贴近企业实际
由于财会资料的保密性,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即使勉强接受,学生也不能接触到单位真实全面的会计资料,这就造成了学生校外实习难的现状。许多学校也开展了一些校内实习活动,但是由于受到实习场地和设备的限制,一些学校的模拟实训室内只是几本账、几张凭证,学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模拟手工账练习,与企业实际的会计工作相去甚远。
(三)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中职学校里会计专业教师大多都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对于会计岗位技能了解甚少,而在各种继续教育和培训中教师也仅是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
二、仿真模拟实训对中职会计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环境的仿真性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以提供形象直观、图文声像并茂的仿真环境,以flas再现的实际工作场景使学生如同在实务工作一样,模拟与人交往、外出办事、完成会计业务等,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实训系统中的企业环境、会计业务、会计单证都是完全仿真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学生可以在系统中扮演实习生的角色,以分岗实训或分组协作等不同的模式完成实训任务,更好地训练专业技能。
(三)促进“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或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仿真模拟实训活动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以教促学,以学促长,做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三、中职会计专业进行仿真模拟实训的探讨
(一)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科学、系统的高仿真实训环境
仿真模拟实训的实施核心是要具备实用性和仿真性强的财务教学软件,所以学校应引进品牌知名度较高的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作为教学软件,并与软件公司保持长期经常性的联系,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软件公司;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和软件公司共同合作开发教学软件。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供需联系,建立科学的高仿真实训环境,使教学软件能满足学校实训活动的开展。
(二)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活动
1.组织模块化技能实训。在日常教学的一些课程中,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就要结合教学软件辅导学生进行模块化的实训练习,边理论边实践。
2.组织集中技能实训。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学校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中系统的综合实训,例如集中两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完整会计周期的仿真模拟的业务实训。
3.组织专业技能竞赛。学校要定期组织校内竞赛和参加校外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而优秀学生的高水平技能也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更好地激发其他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热情。
4.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以往卷面笔试的考核形式,设计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方法,例如模拟岗位情景考核、模拟实训案例报告、模拟实训操作计分等,变理论考核为实操考核,变一次考核为过程考核。
(三)通过各种途径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建立教师专业实践制度。要求会计教师每两年必须有至少两个月时间到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实践,并以此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
2.允许教师到校外兼职会计岗位;鼓励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在这些方面学校应给教师以时间或资金的支持。
3.多渠道招聘教师,改革和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聘请行业、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这样既可弥补学校实训课教师的不足,又能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保持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职业学校 会计 技能实训
实践教学是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关键,对会计专业而言,借助实践教学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效为目标的会计技能教学。
一、中职会计专业实训的现状
(一)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现状
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总体处于偏低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弱点:
1.学习主动性不强。进入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一般在初中阶段就属于班级中差等生,学习一般都要依靠老师和家长的严格督促。宽松的学习环境使进入职业学校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降低。
2.学习能力不强。职业学校学生其掌握基础知识不牢,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集中时间较短;学习技能欠缺,不懂得听、问、学等学习技巧;逻辑思维能力差,不懂得分析前因后果等。
3.学习信心不足。由于就读职业学校的很多学生是考试的失败者,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另外,在学习中社会知识、经济知识和企业知识的欠缺使其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对专业的学习表现出厌学情绪。
(二)中职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会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人才,但从目前会计实训教学看仍存在以下问题:
1.重课堂实训,轻生产实训。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的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结合专业课的理论内容,对手工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会计业务的处理进行理论转换,学生缺少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识。课堂实践有限,学生被动接受,只能完成基本层次的理解,没有形成系统认识,无从理解会计循环中的钩稽关系。而加强实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弥补课堂实训的不足,因此重视会计技能的实训也是中职会计改革的重要手段。
2.重理论课程,轻实训课程。目前会计专业以理论教学体系为出发点安排实训,结合理论教材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实训延伸,只会使得实训教学内容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另外,企业类的实训课程,虽然也会从模拟企业的真实情景,分析企业的工作过程,分解企业的工作任务入手,但往往由一个学生完成整个企业某一时期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的处理,一个学生就是企业的财务部门,所有的单据没有传递,直接由教师一次性下发。这样的实训方式并没有使学生获得对未来会计工作的整体感悟,一旦踏入社会独立工作,面临千变万化的情况就会无从下手。
3.重教师主体,轻学生主体。教学方法使用中,不管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还是情景式教学,不管是角色扮演还是案例分析,目前会计教学的重点仍落脚于教师主体,学生仍是被动接受者,很少参与实训改革。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作为教学目标的贯彻者,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教学主体积极参与改革,才能有效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真正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实现实训教学的目标。
4.重课程考试,轻能力考核。教师是具体课程的承担者,也是学生考核的执行者,因此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往往还是集中于某一门课程的考核。由于具体课程考核很难将学生平时所学的各门课程中的相关技能有效地结合起来评价,加上目前实训教学还缺乏一套有效的、科学的、规范的质量评价标准,使得实训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实训教学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二、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发展到目前,不管是从社会需求来看还是从政策背景来看,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是社会的共识。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这些知识很快就会落后,而工作岗位上是没有教师时时指导的,因此一次性学习的思维定式必然过时。另外由于竞争机制的加剧,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服务于一个岗位或一种职业,因此简单的知识复制或是技能复制都不能使学生从容面对未来,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应该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在。
会计岗位作为一个管理类的岗位,培养目标应该是知识技能型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就是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不是从事简单、机械、重复工作的人才。而目前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尤其是学习能力非常欠缺,因此知识技能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中职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实训平台构建
目前以教师为主体的实训改革,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不利于学生扎实掌握实践技能。如何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核心技能实训进行有效结合,并最终达到教育的目标。而构建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技能单项化实训平台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核心技能“单项化”
核心技能单项化是对会计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横向和纵向分解后,确定会计核心技能点,然后逐项进行单独训练。分解出的单项技能可以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珠算、点钞和假币识别、会计凭证编制和审核、账簿登记、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等。这些技能点不仅是根据会计职业分解出的核心技能,也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重要知识点的体现,因此逐项进行单独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会计专业有较深的了解,还可以强化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技能实训方式“课外化”
新生入学初步了解专业后即对其提出实训任务,并告知实训手段,如利用第二课堂讲座、视频等开展培训,然后由学生自主训练,自主报名参加考核。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各项技能任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出技能任务,并使之与学生毕业证书挂钩。技能任务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部分技能任务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部分技能任务是由学生选择完成的任务。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会计专业的通用必备技能有所了解,同时又可以根据其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所选择。
二是教师制定各单项技能的训练方法和考核要求。专业要根据各单项技能的具体内容制定学习指导计划,并落实到具体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可采用讲座或者网络视频的方式讲解技能训练方法,同时还要提出明确的技能达标要求。
三是学生利用实训平台自主学习。专业应提供实训平台。包括:数码字书写、数字小键盘录入、点钞、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告编制等练习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择的技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训练。
(三)技能考核方式“证书化”
实训指导部门每学期循环组织各单项技能的考核,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选择考核的技能。另外,学生考核合格后应颁发相应的“校内技能证书”或“技能手册”,让学生本人、指导教师和用人部门随时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
(四)技能提高方式“比赛化”
定期组织技能比赛,可以是单项技能的比赛,也可以对单项技能进行组合比赛,并评选出技能能手,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者择优推荐就业单位,以提高学生实训的兴趣。
(五)技能单项化实训平台不断完善
高职会计技能大赛于2012年进入国赛序列,随着这几年大赛的举办,会计技能大赛充分发挥了办学的引领作用,促进了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改革与建设。职业院校以技能大赛的举办为契机,会计技能大赛成为为联系专业与市场的桥梁,将技能大赛融入课程体系中,推动专业改革与建设,促进了专业与市场的对接,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技能大赛是专业与市场对接的桥梁
会计技能大赛综合性强,赛项共分2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基本技能环节,通过模拟企业财务工作,分成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岗位,考核了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第二部分为信息化环节,考核的是学生财务软件的使用能力,覆盖了会计实务操作的流程和技能要求。因此,会计技能大赛代表会计行业的职业标准,体现的是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可见,技能大赛是专业与市场连接的桥梁。
会计技能大赛考核技能点对应的岗位技能基本上覆盖会计岗位的要求,以技能大赛为参照构建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将大赛、岗位技能融入课程。因此,构建契合技能大赛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以技能大赛为桥梁,实现了专业与市场的对接。
二、构建契合技能大赛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会计技能大赛考核技能点代表了会计行业的职业标准,以技能大赛为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确定课程体系中的课程
??计技能大赛的技能考核点有针对具体会计岗位的,如点钞、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财务指标计算等,这些技能考核点对应课程体系中的理论课程和单项课程实训;考核技能点中有综合技能的,如会计手工赛项中的团队合作部分,要求学生综合掌握会计知识,这些对应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训;考核技能点中的信息化部分,侧重考核信息化背景下,强调业务财务的一体化,这些对应课程体系中的财务软件操作课程。会计技能大赛比赛时间长,除了要求选手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外,还要求有健康的体魄、过硬的心理素质,这些需要课程体系中融入体育、人文教育。因此,课程体系由专业课程、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财务软件操作课程、人文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政治素质课程、体育健康课程等构成。
其中反映会计技能的主要是由专业课程、单项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程、财务软件操作课程组成。这些课程对应的专业课程有《基础会计》、《出纳实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财务会计》、《税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单项实训课程对应的有《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纳税申报实训》、《成本核算实训》等;综合实训课对应的是《会计综合实训》;财务软件操作课程对应的《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信息化》(含财务部分和供应链部分)。
(二)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依据会计技能点对应的会计岗位,实现“课岗赛”的融合。此外,会计技能大赛考核的技能点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中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考核的知识技能点重合度很高。因此,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可以进一步融合职业资格考试内容,实现“课岗证赛”的深度融合。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教学内容选取依据为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程和初级会计师考试的《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主要内容有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会计报告等内容;《税务会计》的课程,可以参照会计技能大赛的竞赛规程和初级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增值税(含“营改增”)、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小税种、税收征管等内容。
(三)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会计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一直紧跟行业的最新变化,引领会计专业的建设。职业院校在组织选拔选手参加技能大赛的同时,依据技能大赛的技能考核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将市场的最新变化反映在课程中。
近年来,影响会计工作的文件出台频繁,如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我们正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财经法规变化很快,技能大赛能把会计行业的最新变化融入到赛项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比如在2017年国赛中将“营改增”最新知识纳入、增加管理会计技能考核比例。会计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系的平台,技能大赛通过将会计行业的最新发展融入赛项中,促进会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职业院校通过组织选手参赛,及时获知行业的最新发展变化和职业需求,根据市场对会计岗位的最新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三、建设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了与技能大赛契合的课程体系,也意味着通过技能大赛的桥梁,实现了专业与市场的对接,课程体系建立以后,能否发挥效应,关键在于建设,建设的重点可以放在课程建设和实践环节两个方面。
(一)“课岗赛”深度融合的课程建设
“课岗赛”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后,这是技能大赛促进专业建设改革与建设的第一步,要更好地发挥会计技能大赛对会计专业的推动作用,就需要对会计技能大赛的技能考核点进行拆分,将其与具体的专业课程对接,推动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会计技能大赛考核技能点对应相应的会计岗位,岗位技能融入相关课程,专业课程实现“岗课赛”的深度融合。契合技能大赛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会计专业课程中增加岗位技能的教学,由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理实一体化教学。例如在《成本会计》课程中融入EXCEL知识,不仅教会学生成本核算的原理,还要教学生应用EXCEL的工具快速完成产品成本的核算;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增加经济业务的识别,让学生通过原始凭证读懂经济业务,课程中增加实践部分;《管理会计》课程中增加案例分析;《税务会计》课程中增加纳税报表填制等。在原有的理论课程中逐步增加实践部分,改革现有的专业课程,将技能大赛中的岗位技能嵌入课程中,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二)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
会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除了课程体系与技能大赛对接外,传统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部分外,还需要针对会计岗位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的环节,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变。
结合会计技能大赛的技能考核点,除了在课程体系中开设相应专业课外,还需要开设单项技能训练课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单项技能训练课需要开设《出纳实务》、《成本核算实训》、《财务会计实训》、《纳税申报实训》、《财务报表分析》、《会计信息化》(财务和供??链)等。通过单项技能实训课程的开设,学生应掌握小键盘录入、点钞、票据填开、凭证填制、账簿登记、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填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填制、成本核算、EXCEL技术、财务指标计算、财务软件的使用等专项技能。将学生碎片式的专项技能转化成综合技能,需要开设综合类实训课程,通常会开设《会计综合实训》,涵盖了会计技能大赛中各岗位的基本技能,会计综合实训的开设通过手工与信息化两种方式完成实训,在手工环境下,业务的处理最终反映为财务上处理的结果,同学们根据经济业务内容,分工协作完成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最终以手工计算的方式生成财务报表并完成财务指标的计算和分析,更多地强调会计原理的应用,需要会计工作者掌握,与技能大赛中基本技能环节契合;同时也需要学生使用财务软件完成企业经济业务,在信息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用ERP软件,更强调业务财务的一体化,同学们使用财务软件完成经济业务核算,更多地注重考核的业务的流程,财务是由业务生成,在这种模式下财务报表则由系统自动生成,这部分实训与会计技能大赛中的信息化环节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