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读后感200字左右范文

读后感200字左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读后感200字左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读后感200字左右范文

这篇课文写了英国侵略者的可恶行为,香港回到我们中国的最后一分钟里人们高兴的泪水在缓缓流淌。

在一百多年前,清政府腐败无能,可恶的侵略者英国非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把宝地香港让了出去。

现在,中国已经在世界大家族中站立了起来,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给全世界展示了我们中国的真正的实力。

第2篇:读后感200字左右范文

关键词:时评阅读;作文教学;阅读质量;思维训练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文化日益进步,青年们更应有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豪迈情怀与深刻思想性,可是基础应试教育的威压、落后的教育观念给我们培养出了无数唯唯诺诺的“考试机器”,有着独立见解、思想深刻的高中生实在为数不多。更为可叹的是,那为数不多的有思想、有才情的学生也不敢放弃高考的诱惑。他们在高考作文中根本不敢畅所欲言,也不敢表达一点点不同的见解,原因是一辈子只有一次,输不起。

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考虑不同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可见,作文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教会学生写框架式的议论文,更要加厚学生的知识积淀,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引导他们走向更开阔、宽广的天地,让学生写出真实而富有灵性的好文章。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更应注重学生的思考性、思辨性的培养,如何能让学生带着应试教育的镣铐跳起洋溢思想性的舞蹈则更是我们一线教育者的必修课。为了上好这一课,笔者认为应从时评阅读中汲取思想的火花,从而使学生的作文灵动闪耀。

一、时评阅读之路归正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韩愈的一句话则揭示得更为形象,他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也就是说,“耕”是“获”的前提,“学”(阅读)是“文”(写作)的基础。基于先贤的认知――阅读,是写作的根基。因此,许多学校还开设了阅读课,以扩充学生的阅读储备,更有教师印发大量时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但是时评阅读之路的尴尬无可避免:对时评阅读足够重视,却没有带来相应的回报。时事阅读之路,是否应坚持走下去?时事阅读之路,路在何方?

正如章熊所指出的:“研究剖析作者的思考,揣摩体味作者的语言运用,培养语感,这种‘揣摩谋篇’的教学能够有机地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成为我国语文教学的特色,独步于世界教坛。”潘新和先生也大力呼吁语文教学应由“阅读本位”过渡到“作文本位”。这都启示我们:时事阅读,应以作文为基点和归宿,揣摩时文作者的语言与思想,从而有效提升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一种高效率、高素质的阅读状态,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冲击学生的思想,引发学生的思考,带来议论文写作的高效益,则是时评阅读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线教育教学的工作的笔者做了初步探索,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易到复杂,由单一到多样,逐渐展开。

1.课堂内外,互为补充,使时评阅读有系统性

首先,以课文为基点,纵向挖深度。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但舞台却很宽阔,时文阅读能为教材学习做好铺垫和延伸工作,如,配合《我与地坛》的教学,可以补充史铁生《合欢树》《秋天的怀念》,让学生更好地体味史铁生与母亲之间细腻、感人的亲情,同时课外补充史铁生《命若琴弦》《史铁生的坦荡辞世是一个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生命、对人生的态度。

其次,以时文为线,横向拓广度。

当学生通过课文基点积累了若干个作家点后,笔者认为还需要为他们架构起一张时文之网,在横面上进一步延伸,并形成系统。如,配合《将栏杆拍遍》这个知识点,可以补充《读柳永》《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看到梁衡对于宋词大家的评论,补充《跨越百年的美丽》,让学生领略梁衡对“美丽”的全新解读,体悟永恒的生命哲学;在功利化之风愈加浓厚的当代,补充龙应台《给河马刷牙》、鲁枢元《从陶渊明看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帮助学生构建起个人的精神家园。

2.读写并举,互为促进,使时评阅读有内容性

首先,引导学生撰写摘要和读后感。

其次,借助时评阅读,提高学生议论文语言的驾驭能力。

最后,撰写时事评论文字,形成“百家争鸣”的氛围。

现阶段的时文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几乎各种媒体中都活跃着它的身影。为学生撰写时事评论文字提供了有效范本。笔者尝试:在每学期初布置任务,将全班45人划分为6个时事阅读小组。每周由时事阅读小组组长确定时事主题,并选派一位学生在周一课前五分钟讲述时事新闻或热点事件,并对此概括感悟或评论,这些感悟评论或是自己有感而发或摘录借鉴时文,再由该学习小组选派两名学生就该事件继续提出看法,也可由其他组成员来评议驳论、争议商榷,形成“百家争鸣”的研讨氛围,使得学生懂得许多社会知识,看清纷繁世相背后的实质,学会科学、理性的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师生对话,互为提高,使时评阅读有愉悦性

巴赫金指出:“一切莫不都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巴赫金《诗学与访谈》,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强调了阅读的根本在于多种声音对于文本的相互沟通、相互对话、相互交流与融合,如此才能形成一种建设性解读,同时也可以放大学生的阅读愉悦性与积极性。

二、时评阅读助写作走向深刻

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入木三分的分析力是议论文走向深刻的必要条件。而时文阅读将让学生从芜杂的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去伪存真,揭示问题产生原因的能力逐步提高,更在对话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高度立论、深刻透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领略了议论文语言的鲜活灵动、素材的时代气息。如此看来,时文阅读将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大幅提高。而如何引导他们在具体写作时带着高考的镣铐展现精当独到的议论分析能力,则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经过初步尝试,发现一条可操作之路。

第一步:引述时事材料。在议论文开头,抓住时事关键,简洁概括至80字以内。如《底气》开头:“天安门广场边,一个新造的孔子塑像被竖起。”同时在引的同时要扣住论题,提出论点。如,上文《底气》中有:“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打造中国的文化底气,提升文化软实力,成为当下的迫切的需求。”

第二步:分析材料,400字左右。如上文《底气》,首先分析先秦文化因为开化了世界文化而成为中国文化的底气,接着质疑当今中国文化向先秦文化寻求底气的原因,再次分析先秦文化成为当今中国文化底气带来的弊端。这样层层剥离分析、评论,纵向论证,深入挖掘,使议论文有了论述力度。

第三步:联系现实,200字左右。如,上文《底气》承上过渡,自然联系到西方文化底气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而非单独的文化名人。搜集典型论据,扣题论证,并提出怎样真正铸就当今中国文化底气的措施。

第四步:总结全文,100字左右。回扣材料,升华总结,收尾要求形象有意蕴。如上文《底气》结尾:“回首悠悠五千年,孔子老先生孤独地站在历史的起点,他瘦弱的肩膀撑不起一个民族的脊梁。重塑中华文化底气,你我需共同努力。”

当然,文无定法,此四步只是笔者一点小小心得,有很多细节尚需要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