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宿建德江范文

宿建德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宿建德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宿建德江范文

2、《玉阶怨》[唐]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第2篇:宿建德江范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唐·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3、唐·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唐·李商隐《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6、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第3篇:宿建德江范文

---孟浩然《夜宿建德江》

大诗人隔千年留下这千古名句,从此这不见经传的小江公诸于世,在众多的大江大河中也有了一席之地。建德江实为新安江,只因其流经建德市而得名孟浩然口中的建德江。

时空流转,那烟渚、薄雾、清江、低云又引得多少世人往返流连于此。只需观一观那江上烟波浩渺,只需望一望那水中水草青荇,便已让人抬脚不得,只得原地定睛。

日暮,色暗,也是我喜欢的光景。款款行走在江边的石径之上,不觉间,江上水雾已渐渐升起,毫无差觉,不多时,便已覆盖了江面,氤氲朦胧,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就连远近处那苍翠欲滴、葱茏浓密的绿树也被水雾掩映,江中高高低低的山更是被环绕亲吻。

我走,水雾在行,江水也在流,就连山都仿佛在移动。这不真实的感觉让我恍若隔世,只觉得误入蓬莱仙境中,亦真亦幻,欲罢不能。对于我这个向来爱水的女人,哪还有比这更能让我沉醉的意境。

阵阵裹挟着清香的潮湿气味扑面而来,伴着阵阵不大不小的水流声,引得我来到江水边戏水,待我撩起江水,一股彻骨的凉意顿时侵入人心,这哪里是炎夏,分明是深秋或者早春的温度,这清凉的水不仅冷却了温度,也像一剂驱病的良药赶走了人心的浮躁,让人顿时沉静。

影影绰绰地可以望见水底的草,因常年被江水冲刷,变得干净而柔顺,随着水流轻轻摆动。那些青青绿绿、一尘不染的水底青荇,宛若一个女人,从幼年走到了成熟,直至修炼成精,守护着新安江,时时刻刻见证着江边的沧桑变迁,深情凝望每一个于晨间或黄昏前来浣纱或洗菜的人,听她们用棒槌的捶衣声演绎着小镇人的幸福生活。

夜色泼洒开去,霓虹灯闪烁,江岸两侧街灯次第亮去,而我不愿归去,山,水,树,雾,岸,早已交织在夜色中,成为一体,耳边只有江水声,不是轰鸣,不是潺潺,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分贝,偶有水浪拍打石阶的声音,水面在涌起、退却间反复,一次次在我脚边来来往往,若即若离,仿佛我们是早已熟识的故人,又像是萍水相逢的路人。

这良辰、这美景怎能不诱人?人们三三两两于江边或散步,或小坐,或跳舞,大爷大妈的舞 姿并不优美,身材并不靓丽,可是我喜欢他们这悠闲从容的生活态度,他们懂得在夏日的夜晚不辜负这江水的一片深情,尽享美好曼妙的时光。我多么希望自己不用等到这样的年龄就有这样的心情和时间,跳起自由自在的舞步,刹那间,觉得已有半缕魂被这一池江水俘虏而去。

每到一处,无论多累,总会在晨间早早醒来,这已经成为了我生活里无法剔除的陋习。迎着晨光,凭栏远眺,眼前的新安江少了许多黄昏时的暧昧,却多了几许磅礴大气,我看不到来路,也看不到尽头,只看到眼前的江水澄澈、静谧。水雾再次如黄昏时般升腾而起,层层叠叠,偶淡偶浓。我不能用画笔描摹,亦不能用言语形容,这仙境圣容让我沉醉迷恋,便只想永居于此了。

宇宙之大,山河之多,着实令人慨叹唏嘘,可是真能让人流连忘返,铭刻于心的山水又有几程?就如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何其多,能够入心的知己故人又有几何?多数都是擦肩而过,偶有,也不过是回眸一笑,短暂的停留,何其短暂?短暂地让人心酸,奇缺地让人悲凉!

第4篇:宿建德江范文

关键词:翻译效果;悦目;悦口;悦耳

0.引言

诗在任何国家的语言中都被认为是思维表达的最高形式。一首悲愤悱恻的诗,能使人心弦和鸣、低回激荡。一首豪迈雄壮的诗, 能使人意气风发、荡气回肠。作诗不易,译诗更难。在翻译活动中,诗词佳句的英译,却是无法回避的。然而,翻译的目的不同,读者的对象不同,翻译所遵循的标准和运用的技巧会有所不同。译诗应该赏心悦目,琅琅上口,悦耳动听。著名的诗词翻译家许渊冲认为,“不但是写诗,译诗也该如此”。因此,要使译作产生使人乐见的“悦目效果”,读来顺口的“悦口效果”和使人喜闻的“悦耳效果”。

1.使人乐见的“悦目效果”

汉字为象形字,是可以作为美术欣赏的一种艺术形式。汉语中的对偶,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诠释。在词语中,它是一种修辞方法,两个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英语中平行结构式一种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方法,结构相同、意义并重、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其目的在于增强语势,提高表达效果。用英语中的平行结构来翻译汉语中的对偶,可以有效的加强语势,增加诗的美感。这是诗词佳句翻译的基本要求。我们译诗,首先是让别人看的,译出的诗应该在视觉上看起来有唐诗的效果,如果没有唐诗整齐的悦目效果,就没有达到翻译的目的。下面以《登鹳雀楼》和《春晓》为例看一下译作所产生的“悦目效果”。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On the Stork Tower

The sun along the mountain bows;

The Yellow River seaward flows.

You will enjoy a grander sight

If you climb to a greater height.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Spring Morning

This spring morning in bed I''m lying,

Not to awake till birds are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

先不考虑读音和内容,光从形式上,也就是看起来,这两篇译作都给人以整齐而赏心悦目的美感。和原诗一样,同为四行诗,同样整齐方正,特别是两首译作每两句诗的结尾单词的词尾相同(ows、ight、ying、owers),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原诗基础上增加了一种别样的美感,原原本本地呈现了唐诗的形式整齐的视觉效果。但从这个层面上讲,译作产生了赏心悦目的“悦目效果”。

2.读来顺口的“悦口效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是读着唐诗长大的,唐诗不应该只是在形式上看起来令人赏心悦目,读写起来也应该朗朗上口。下面我们可以读一下《宿建德江》和《秋浦歌》,感受一下原诗和译作的朗朗上口。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Morning on the River Jiande

My boat is moored near an isle in mist grey;

I''m grieved anew to see the parting day.

On boundless plain trees seem to scrape the sky;

In water clear the moon appears so high.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My White Hair

Long, long is my whitening hair;

Long, long is it laden with care.

I look into my mirror bright;

From where comes autumn frost so white?

这两首译作特别是第二首应用了词语反复(词语反复指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同的英文单词,出现在同一个或相邻的诗行里。在诗词中,为了某种需要,为了强调和突出某一个方面,往往重复使用一些字或者某些词组;这种手法,无论在中诗或英诗中,都是屡见不鲜的)。我们看,这两首译作除了给人以整齐而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经过多次朗读,读起来也给人以朗朗上口、清新自然的节奏感,起伏有度,别有韵味,达到了使人读起来顺口的“悦口效果”。

第5篇:宿建德江范文

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五.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宅秋。

四.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悟——人人讲授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王维——《山居秋螟》古代名言警句大全名人名言警句大全

王维——《秋夜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宿建德江》表现爱国情怀的诗句

六.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第6篇:宿建德江范文

一、美学内蕴来源于对江苏地区历史底蕴的抽象与传承    

江苏民间舞蹈的美学内蕴,来源于对江苏地区历史底蕴的抽象与传承,我们欣赏江苏民间舞蹈,感叹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口胃叹于其惊人的展现力,但当我们认真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很难忽略其美学内蕴,以及产生这种美学内蕴的,来自于江苏历史与文化的丰富内容。   

 美学内蕴来自于对江苏地区历史底蕴的抽象与传承,需要分两方面来分别论述,首先,江苏民间舞蹈之所以产生美感是由于江苏地区具有相对厚重的历史文化作为依托和积淀,在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时期较为漫长的江苏地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遗产,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作为文化当中的一支,舞蹈艺术自然而然会既成文化的基因。    

其次,江苏民间舞蹈是对当地文化的再发展和再传承,通过舞蹈展现当地文化内容,同时通过舞蹈又能够丰富文化内容,通过舞蹈艺术的发展,为江苏历史文化不断添加衍生品和新鲜血液,从而更好地促进当地历史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弘扬。    

江苏民间舞蹈的美学内蕴,来源于对江苏地区历史底蕴的抽象与传承,来自于江苏历史与文化的丰富内容,不仅能够促进江苏民间舞蹈美学内蕴的形成,同时能够不断丰富、发展和延续这种文化基因,形成良性循环。    

二、美学内蕴是对江苏地区文化的凝练与表达    

前文提到,美学内蕴是来源于对江苏地区历史底蕴的抽象与传承,抛开历史的纵向思维,从横向的角度分析,民间舞蹈的美学内蕴同样是对江苏地区地域文化、民间文化的一种高度凝练与合理表达。    

在广泛流传的江苏民间舞蹈作品中,大多数作品所表现的仍然是有关于江苏地区民间生活、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方面的内容,舞蹈脍炙人口的原因也正是得益于此,民间舞蹈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对于民间文化、风俗的这种表现与表达,正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通过此种凝练与表达,一方面有助于舞蹈表演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表达情感,从而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更容易被观众接受,通过一种共有的文化背景,表达着共同的文化审美诉求,所表演出的作品也更能引起共鸣,传播也将更为广泛。    

民间舞蹈的美学内蕴是对江苏地区地域文化、民间文化的一种高度凝练与合理表达。通过民间舞蹈的不断发展,江苏地区的地域文化特征、民间文化风格,也将一一浮出水面,与江苏地区民间舞蹈一道,被广泛关注、接受和认可。   

三、美学内蕴要明确自身的改革创新的方向    

江苏民间舞蹈具有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双重文化背景,那么要继续发展江苏民间舞蹈艺术,我们的着眼点便不仅仅要在舞蹈艺术本身下功夫,更要细心发掘历史文化内容与地域文化相关内容,从而不断丰富其发展的根基。    

但同时,美学内蕴要明确自身的改革创新方向,从美学风格上进行创新,是引领江苏民间舞蹈发展的重要方式,江苏民间舞蹈具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条件和自然土壤,不断从中探索出新的,具有较高价值的内容,是美学内蕴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方向,也是其不竭发展、永葆活力的动力之源。    

第7篇:宿建德江范文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 素质教育 课程体系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指出:“媒介文化已经把传播和文化凝聚成一个动力学的过程,将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仪式和景观之中,我们必须‘学会生存’。”在高度信息化、传媒化的当今社会,媒介素养将同科学素养一样,成为现代公民综合素质的指标,而媒介素养教育则成为现代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途径。那么如何在中国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当前的国情、教育体制、媒介环境,探究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机制。笔者认为,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制之中,使媒介素养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从中国的教育体制实际出发,作者初步构建出一个分阶段施行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一、中小学阶段教育模式:独立教学与学科渗透

所谓独立教学,是指将媒介素养作为独立的一门课程加入中小学课程体系。然而,独立教学模式暂时还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手段,其原因在于:(1)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一些西部边远地区的学校没有条件单独开设媒介素养相关课程;(2)由于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媒介素养教育专业师资队伍还没有建设起来;(3)我国中小学课业负担往往比较繁重,贸然开设媒介素养课程会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可先选定部分地区的学校进行独立教学模式的试点,待时机成熟后再向全国推广。

学科渗透则是指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现有学科当中,以相关学科中的媒介素养成分为基础进行媒介素养的培养。由于将媒介素养作为独立课程纳入全国教育体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当前更具普适性的是通过现有课程体系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渗透,将媒介素养教育贯穿到各科教学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媒介素养。这样既能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的延续性,又不会增加学生过多的学习负担。

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模式: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

除了普通高校的普及性教育外,师范院校还担负着为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师资队伍的重任,因此要在师范院校当中开展媒介素养专业教育。作为未来教师,师范专业的学生对中国公民媒介素养提高有着“后续递延性影响”,对于媒介素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和普及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师范生媒介素养教育意义重大,是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重要部分,与中小学阶段的两种模式——独立教学和学科渗透两种模式相对应,师范院校除了对一般师范生进行专业教育外,还要利用传媒专业的优势,对传媒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培训,为媒介素养独立教学模式的实施培养师资力量。与此同时,鼓励师范院校传媒专业的学生到中小学任教还能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为广泛的就业出路。

然而,教育改革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议程构建,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具体策略的探讨:

一是从政策和体制层面保证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展开。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媒介素养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成立专门机构管理媒介素养教育活动,指导各级学校的媒介素养课程构建,并积极与国外相关教育机构和地方教育单位合作,以确立适合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体系。

二是着力建设和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媒介素养教育能否成功进行,师资队伍是关键。但由于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的师资队伍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个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1)在师范院校的传媒专业教育中融入教育学知识,为媒介素养课程的设立储备师资力量,鼓励传媒专业学生到中小学任教;(2)对师范生进行媒介素养专业教育,以便他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渗透;(3)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媒介素养培训,鼓励他们尝试将媒介素养教育整合到自己的学科中,以弥补专业师资力量缺乏的局限。

三是积极进行媒介素养课程的设置和创新。根据具体情况开设媒介素养相应课程,并从当前中国国情、教育体制特色、媒介环境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邀请专家学者编写媒介素养相关教材,结合地方实际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框架和教学模式的修正和改进;在进行课堂内教学的同时,可以积极探索课堂外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如邀请媒体对学生进行实时教育,使得学生对于媒介有着更为直观和鲜明的了解。

四是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以保证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推行。由于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为保证这一教育体系的有效展开,必须建立评估和监督机制。例如将媒介素养考评纳入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中,定期对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测评,对媒介素养教育实施得较好的机构和组织给予奖励等。

教养理论的创始者乔治格伯纳提出,现代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都在接受媒介的教化。因此,提高公民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议,是与中国教育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介素养教育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它的成功不仅依赖于学校的积极推进,还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全社会的关注,最终向公民终身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张开.媒介素养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8篇:宿建德江范文

1、《山居秋暝》

文/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

文/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

文/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文/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

文/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

文/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

文/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

文/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

文/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

文/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

文/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

文/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3、《秋波媚》

文/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4、《秋月》

文/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15、《秋夜曲》

文/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6、《秋风引》

文/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7、《秋词》

文/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8、《秋雨中赠元九》

文/唐·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9、《初秋》

文/唐·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20、《秋晚江上遣怀》

文/唐·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第9篇:宿建德江范文

炸酱面:炒好的鸡蛋里加入豆瓣和水,继续翻炒,冷却后,装入玻璃瓶子冷藏

存放冰箱里备几根黄瓜,辣椒油,熟芝麻,半碎的熟花生,把面用淡盐开水煮好。然后把面用凉水冷却,加入酱和黄瓜丝,辣椒油 ,熟芝麻,半碎的熟花生,搅拌。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