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变速器拆装实训总结范文

变速器拆装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变速器拆装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变速器拆装实训总结

第1篇:变速器拆装实训总结范文

经过三年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踏身于实践当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这三个星期的实习中,主要是:(一)、发动机曲柄连杆的检修,(二)、发动机钢体组件的装配检修与调整,(三)、发动机汽缸盖及气门组零件的检修,(四)、发动机气门间隙的检修与调整,(五)、变速器第一、第二轴组件的拆检,(六)、变速器壳体的检修,(七)、鼓式车轮制动器的检修,(八),盘式制动器的检修,(九)、轿车操纵机构的检修与调整,(十)、前轮前束的检查与调整,(十一)、交流发电机的检修,(十二)、起动机的检修,(十三)、ABS、汽车防盗系统的检修,(十四)、柴油发动机废气排放的检测,在这三个星期的实习中,共做了这十四个实验项目。

了解了汽车发动机和汽车底盘拆装操作的基本要领和基本知识,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要求,能够使用汽车常用拆装工具和量具,并具备汽车拆装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各典型总成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让我对汽车有一个感性和理性的了解并得到岗位的基本训练,为缩短未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打下基础。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了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的目的。

在此次实训周内,严格按照老师的给我们的安排与计划,老师每天安排的任务,此次实训中,我不仅掌握了汽车构造的基本组成和相关知识,而且也意识到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团结协作,以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并且要学会对已学过的知识和工程文件记录要及时的反省和总结,从而实现知识的根深蒂固!在做活塞环的检修过程

活塞环的弹力检验:活塞环的弹力是保证气缸密封性的条件之一。

漏光检验

为了保证活塞环的密封作用,要求活塞环的外表面处处与气缸壁贴合。漏光度过大,活塞环局部接触面积小,易造成漏气和机油上窜。在选配活塞时,最好进行漏光度的检查。

漏光度的简易检查方法:将活塞环平放在气缸内,在活塞环一边放一个灯泡,上面放一块盖板盖住活塞环的内圈,观察活塞环与缸壁之间的漏光缝隙。

要求:在活塞环开口端左右30°范围内不允许有漏光点存在,在同一个活塞环上漏光不应多于两处,其他部位每处的漏光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不得超过25°,同一活塞环上漏光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总和不得超过45°,漏光处的缝隙应不大于0.03mm。检查活塞环与活塞的侧隙

侧隙是指活塞环与活塞环槽上、下平面间的间隙。侧隙过大,将影响活塞环的密封作用,过小则可能卡死在环槽内,造成拉缸事故。

在做气缸磨损的检修

用量缸表测量气缸圆度误差时,在同一横截面内,在平行于曲轴轴线方向和垂直于曲轴轴线方向的两个方位进行测量,测得直径差之半即为该截面的圆度误差。

沿气缸轴线方向测得上、中、下三个截面,上面相当于活塞的上止点,第一道活塞环相对应得气缸处,中间取气缸中部,下面取活塞下止点时最后一道活塞环所对的气缸位置,测得的最大圆度误差就为该气缸的圆度误差。测量气缸圆柱度误差时一般在活塞行程内一股上去上中下三个部分如图24所示,气缸的各个方向测量找出缸的磨损最大值。气缸磨损最大直径与活塞下止点时活塞环运动区域以外,即距离气缸套10MM范围内的气缸最小内径差值的一半,就是气缸的最大圆柱度。即发动机的排量也是根据这个计算获得。

拆卸零件时,先考好零件原始的方向和位置后再拆卸,必要时,做好记录,拆下得零件要按拆卸先后顺序,分部位排放整齐,必要时,可用线或者铁丝将零件按顺序串起来,齿轮可按原来的方向和位置套在轴上,以防装错或漏装。操纵机构的检查与调整1.从动盘的检修

1)检查时用小锤敲击摩擦片,若声音沙哑,则说明铆钉或更换铆钉即可。

2)从动盘表面存在烧焦、油污、开裂且减振器弹簧折断时,应更换新片。对有严重油污的,还应检查曲轴后油封与变速器一轴的密封情况。

在检修ABS、汽车防盗系统时,检测汽车防盗系统的自我诊断功能,分为进入界面,查询汽车型号,进入汽车车辆,进入发动机系统,防盗系统,在进入防盗系统之前,要把点火钥匙打到NO位置,这样才能检测出故障代码。

与人沟通,这是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能力,我们要学会善于与人沟通。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主动地与维修厂的员工进行交流,不懂就问,有时也会聊一些生活上的小事,使我们在这三周里相处得很好,厂里员工也很乐意把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让我们学到不少书本上没有的东西。由此,我明白了,在与他人的沟通之中我们要保持主动、积极的态度。

第2篇:变速器拆装实训总结范文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1+1”课程 教学模式

一、引言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是汽车或交通运输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以典型国产车型及常见进口车型为基本车型,重点介绍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零件的构造、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维修方法。授予学生规律性的知识,为学生从事汽车类专业奠定理论基础,使学生在实践中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扩展、加深与课时的调整,为达到更高标准的教学要求,并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做好高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1+1”课程建设工作,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汽车专业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题组通过大量的调研,并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目前该课程在结构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以及实践教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课程结构模式方面。《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在课程结构模式上,应该既体现汽车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又要反映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成果和趋势,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这样学生才能有扎实的基础、广博的视野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方面。《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除了加强课程结构模式建设、注重内容更新之外,更主要的是要充分利用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手段,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以此提高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授课教师要求能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同时合理地安排时间。

实践环节方面。《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实践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讲授和实操演示操作指导两个方面。该课程现有的实践活动主要以观摩为主,然而观摩课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操作时,为完成教学进度,会忽略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课后独立操作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观赏性。例如,在演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习中,变速器拆出来的零件都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齿轮,内容很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实习通过观看录像可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师在专注于演示拆装过程和讲解的同时,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堂纪律,带领学生观摩时,也无法照顾及到所有的学生,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授课质量,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或者对拆装操作不熟练,就会影响学生对该课题的掌握程度。

三、课程改革理念及思路

1.课程改革理念

本课程借鉴德国职业课程开发模式、在学院能力本位课程改革基础上,与企业共同开发;汽车底盘检修的关键是故障诊断。因此,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控系列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故障诊断能力,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关键课程。为此,在总结汽车底盘检修故障诊断能力核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化处理,形成汽车底盘检修故障诊断的普适性方法――从故障症状到故障点,“一个完整的汽车底盘系统故障诊断过程;以汽车底盘中常见故障症状为载体,以汽车底盘检修的方法基本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以排除底盘系统故障诊断能力为基础(解决汽车电路系列故障的“科学思维方法”),最后经过能力的转化和迁移,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普适性能力(即现象到本质的转变)来设计开发课程。

2.课程改革整体思路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以“汽车技术服务的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以“汽车底盘中每个系统、机构或总成维修的工作项目”为导向,采用以行动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方法进行课程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考促学的课程设计理念;具体开发设计思路为: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基础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以项目为导向,即以汽车底盘各总成的维修为工作项目,每个项目为一个教学基本单元(模块);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对企业相关岗位和工作任务进行调研,构建相应岗位或岗位群,分析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确定由浅入深的知识体系和由低到高的多层次职业能力,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规划课程;成立汽车爱好者协会,组建若干个汽车课外学习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四、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具体实践方案

1.教学模式的设计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教学必须根据最新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围绕相关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建立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行动体系学习课程,采用情景式教学设计,具体地,在每一个教学项目开始前,按照企业工作的基本模式,即以顾客报修为出发点,给出与本项目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然后以此为基础,讲解本教学项目涉及的构造原理、故障检修等具体教学内容,通过理论教学及实际操作训练,最后还要对先前的案例进行分析研讨。

(1)建立基于案例教学的工学结合教学设计模式

(2)运用现场教学(实训)四步教学法

现场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现场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整个过程分为准备、实施两个阶段,在实施阶段有分四个步骤。第一步现场讲解;第二步示范演示;第三步分组训练;第四步考核总结:抽查考核,归纳总结。

(3)建立符合岗位需求和嵌入职业资格标准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每个实训项目的指导书中都提供有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既有利于教学的监督考核,也有利于学生自己进行检查,寻找自己的薄弱环节。整个课程的考核包括了笔试、口试、实践操作、任务完成、作业等多种方法,考核的内容有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劳动规范遵守、安全环保意识、团队协作能力、思考创新能力等多项内容,重在考察学生的能力素质,在学习完相关课业后,还要求学生参加汽车维修职业资质考证的考试,学生的课程成绩评定要把平时成绩作为重要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课根据专业与课程特点确定。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针对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专兼结合的项目模块化教学

课程内容以项目模块为引导,将课程分成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分为十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应明确其工作任务,如能正确使用自动变速器总成拆、装、检、调的各种工具、机具,熟悉拆装工艺,进行现场实际操作,并符合技术要求;能对自动变速器主要零部件进行检修、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并符合技术标准。

本课程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项目中的知识内容主要由专任教师主讲,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则聘请企业的兼职教师主讲。课程结束后,集中实训两周,把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一起,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采用工学结合的现场教学方法

根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内容较抽象,有些图难以看懂,课堂教学不容易掌握的特点,对课程进行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教室的课堂教学与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现场教学相结合,实训室的技能训练与生产性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岗位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在校外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边教边做、边做边学、边学边练,融教、学、做于一体。如汽车悬架系统,各部连接关系学生在教材难以看懂,就让学生在现场(车上)进行学习和操作,教学效果良好。

(3)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方法

为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接受课堂内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方法和先进教学思路,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大量图片和动画资料进行教学,生动地剖析课程难点、重点,受到学生一致认可。

(4)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

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单纯在课堂上进行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和互动式的教学调动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中产生很大的影响,也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引入案例教学

对于汽车零部件检修调整等方面的内容,则引入案例教学结合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利用具体真实的汽车检修调整案例,把学生带到一个全新的逼真的境地,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一辆微型车变速器发生异响,可能有很多原因造成,由此引导同学对变速器典型故障的思考和讨论。

(6)建立开放式、模拟式的教学环境

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网络教学”,扩展教学空间,促进自主学习,巩固学习效果。采用“仿真教学”,利用各类教学软件或设备模仿故障现象,提高感性认识。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创造性形象思维的培养。

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1)结合课程特点,对课件内容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多媒体课件内容紧扣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并在使用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对课件内容不断进行修改完善。使本课程能充分利用我校拥有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把当今世界最新的汽车技术展现在同学们面前,使教学活动图文并茂,声色俱佳,教学活动不再枯燥乏味,教学重点变得突出,教学难点变得简单,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新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依据汽车专业及《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要求,配备实践能力较强的指导教师分组指导学生操作训练。对于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内容和严格的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要时刻注意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如热爱专业、爱护设施、态度端正、保持场地清洁等内容。经过如此循环操作,严格训练,使实践性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3)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实施《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上网,内容包括课程大纲、授课资料、习题集、多媒体资料等。学生可以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阅读该课程的相关模块设置的课程扩充性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在网上进行答疑和辅导。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学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4)改革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采取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综合能力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或课堂提问答辩等的方式进行考核;实训技能采取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对实践性环节的考核,应以“应知应会”为标准进行考核,应知考查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应会考查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采用学生抽签、现场操作、口试答辩的方式,严格按评分标准现场评分。

(5)利用实物整车教具

利用实物整车教具(可进行故障模拟设计,故障排除后可正常行驶)在实训中心维修区进行真实场景维修教学,实现与企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衔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顶岗实习甚至工作。

五、结语

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整合成传动系构造与检修、行驶系构造与检修、转向系构造与检修、制动系构造与检修4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下设若干个技能培养的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均采用案例引导的方法展开教学,在项目教学结束时,再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操作实践队先前提出的案例进行分析讲评,使得教学设计符合工学结合的改革要求,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工学结合,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故障诊断的教学。对底盘各总成的检修,先提出故障现象,然后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分析故障原因,最后提出故障诊断与检修的方法。如诊断离合器故障的诊断的教学,首先提出离合器在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典型故障,包括离合器打滑、分离不彻底、异响等,然后给出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再给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这样的内容编排完全与企业实际工作的顺序和思路相一致,即与企业工作达到零距离的结合。

采用了学训结合教学模式,与学生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核及技能竞赛相融合。改革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实施“教、学、做、训”一体的学训结合现场教学模式,职业技能鉴定体系中的汽车维修职业标准以及技能竞赛的内容也与本课程教学相融合,使得《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课程教学具备鲜明的工学结合特色,显著地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常绿.应用型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装备制造技术,2008,(2).

[2]赵明宇,高连兴,陈彬等.多媒体教学在《汽车构造》课程中的应用[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第3篇:变速器拆装实训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 校本教材开发 教学实施 

论文摘要: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文章作者对汽车类专业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教学实施进行了探讨。 

 

 一、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私人购车的迅猛增加刺激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汽车专业,以培养汽车后市场高级技能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现今的头等大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其关键在于课程改革。由此引出了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双师教师培养、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组织等一系列课题。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课程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课程为公共及基础类,着重介绍基础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例如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法律常识、形势与政策以及汽车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等。第二类课程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发动机机械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等,有一些专业课还在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等。与第一类课程相比,这些课程具有行动导向性强、对教学环境依赖性强、技术更新迅速等特点。由院校结合当地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状况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是一种较好的方式。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工作实际,总结一些对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经验,提出汽车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 

关于如何编写校本教材和提高校本教材的质量,很多相关文献中都有详细的阐述1]2]3]。笔者在实际编写教材和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又总结出以下几点认识。 

1.迫切性与工学结合原则。汽车专业的教学工作者们从50年代末至今已经开发了很多优秀的汽车专业教材。然而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自身存在许多特点,使得一般的教材难以满足其教学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汽车行业的发展在不同省市有各自的特点,地方企业需要依据环境特点制定自身的发展路线。现有的教材能从国家经济战略的高度出发,从原理上指明方向,但很难覆盖到每一种具体的情况。校本教材则能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使教材内容来自生产第一线,使教育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第二,汽车专业的职业教育既需要重视实践能力又不能忽视理论基础,现有的教材或强调理论与科学研究,或单独针对实践,这使得我们很难找到一本合适的教材同时兼顾两方面的要求,而同一门课程使用两本甚至多本教材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并给学生带来负担。校本教材则较易做到二者的兼顾,因此为学生与老师所喜爱。第三,各学校具备的教学条件和设备不尽相同,尤其对于一些国内外的较新设备,往往还没有配套的教材可供教学使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接受培训并亲手实践,然后通过校本教材这一媒介把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有据可依。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具有迫切性与必要性,而这是与专业课程“工学结合”这一特性密不可分的。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4],因此校本教材的开发应当紧密围绕着课程来进行。我们在编写专业课程校本教材时应严格遵循“工学结合”的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好教材建设规划,教材内容及结构要反映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符合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需求,反映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整体优化,提倡选用生产一线收集的故障案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所设计的教学工单上应列一些讨论题,但不给标准答案,这样可以激励学生打开思路,让校本教材满足教学的需求,真正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时效性与统筹优化原则。汽车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更安全、更便捷、低能耗、无污染、智能化等新的需求更是不断催生出新的技术。校本教材必须有较强的时效性,并经常更新,只有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投入校本教材编写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都比较有限,如何组织教师在短时间内编写时效性好的教材是一个挑战。聘请企业资深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不失为一个良策。在横向上,笔者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根据课程组建了不同的教学团队,例如发动机教学团队、底盘教学团队等。教材的编写由各教学团队组织教师进行,每本教材至少由3名教师参与编写。不同团队之间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例如共享一些共同的注意事项、统一绘制插图等等。在纵向上,一本教材的编写时间一般是一学年,而使用时间一般是2~3年。新教材与旧的相比,在内容上约有20%的更新,这使我们的编者可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对新技术的学习和调研,以及对教材结构的调整方面,保证了快速、高质量的教材编写。我们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减少那些教学中不涉及而学生又没有兴趣阅读的内容。我们还专门针对课程开发合适的校本教材,做到一本教材对应一门至多门课程,如《汽车结构与拆装》,一门课程最多使用一本教材,以减小开销并提高使用效率。在实际中,我们编写的《汽车结构与拆装》、《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电控汽油发动机检修》、《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汽车传动系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检修》、《汽车自动变速器检修》、《轿车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应急维修》等9本校本教材都在使用当中,没有作任何无用的开发。 

    三、教学场所的设计 

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需要特定的教学场所,应当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的要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尽量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工作环境中,学生使用工具,通过与工作人员合作与沟通,完成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取得特定的工作成果,并学习到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获得必要的工作经验。教学场所设施布置合理与否,对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最终实现课程目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可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专业教室中可设置针对全班的理论教学区,并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实践工位。大的专业教室还可划分为小组工作讨论区、资料查询区、实验区和实操区等,从而把理论和实践教学合二为一。专业教室对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有相应的提高。单纯的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都无法独立承担起专业教室里的教学任务。实践中,在“双师型”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由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师小组承担教学任务。与专业教室相比,实训车间更强调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性和生产性。按照功能的多少,可把综合实训车间设计成单一功能和多功能实训车间。在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际教学中,教学场地已由原来的一块黑板、几十张桌椅板凳的理论教室,改成了理实一体教室(相当于专业教室),如汽车发动机理实一体教室、汽车底盘理实一体教室等,有的课程如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汽车应急修理等就直接进入实训车间进行。学生对于这样的设计普遍反映很好。 

四、教学的实施 

有了教材和教学场所的基础,如何组织实施教学呢?我们在实际中根据具体情况遵循了下面几点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在没有教师直接帮助下,围绕已经明确的学习目标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在多变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独立选择劳动工具、设计工作方法、控制工作过程和保证工作质量的能力,较好地发展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独立学习起咨询和辅导作用。 

2.行动导向的教学:通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这里的行动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行动、活动或劳动,同时还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3.自我管理式的学习:教师设计和构建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情境和资源条件,学生以现实生活和工作情境为基础,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资源和方法,确定学习进度、时间和地点,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从教师、同学甚至是竞争伙伴那里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职责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自我管理式学习包括个体独立学习和小组学习。笔者所在学院已将所有专业课程全部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此外,教师还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最多的包括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岗位培训法等6]。 

五、总结 

 高职汽车专业的实践教学既不同于普通高校也不同于其他专业的职业教育,因此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有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地方。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为了更好地为课程和教学目标服务,在编写时不能一味地按照普遍原则进行,而应当有侧重地选择指导思想和原则,用工学结合与统筹优化的方法着重解决迫切性与时效性的问题。在教学场所的设计方面,需要根据实践性和生产性的需求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计成专业教室或实训车间。在教学的实施方面则应当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涂永忠.高职教材的现状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4,9(26):13. 

[2]葛力力.提高校本“教材”质量的三个“切实”[j].职教论坛,2003,(10):25-26. 

[3]刘平娥,罗建远.高职高专校本教材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5,28(446):59-60. 

[4]李世春.校本课程与校本教材的主要区别[j].教学与管理,2006,(8):34. 

第4篇:变速器拆装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汽车维修技术;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U47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2-0114-01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主要包括汽车总成、零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汽车拆装工具的使用方法、各主要总成的拆装顺序及调整调试方法,汽车故障诊断、检测、维修以及必备的技术服务。该课程在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专业技能培养的核心环节。

一、课程现状分析

该课程在高职院校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专业中虽课程内容侧重不同、课程名称有所不同都有开设并且课程教学模式上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还有相当数量院校的课程还处于学科型体系阶段,也有部分院校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尝试,但不够深入、彻底、完善。传统的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结构体系,它将汽车系统结构、拆装调整、检修及故障诊断相互分离;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教学内容抽象,学生难学,教学方法不够生动;过分强调学生的理论成绩,卷面成绩,忽略了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二、教学改革探索

针对目前的现状,“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应该从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1. 教学内容

汽车检测维修技术是紧随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它不但是动态的,而且技术含量的难度不断在增加。所以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要针对汽车行业企业中汽车传动系统故障诊断和检修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同时兼顾学生的未来发展的需要,选取相应的汽车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项目。以汽车拆装调整检测诊断维修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故障排除为载体,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内容”,以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选取上,重点突出,并非平均用力。如作为传动系统的核心总成、故障多发的变速器,本课程中设置的故障载体多达10余个,而简单的半轴、桥壳等机构就没有专门设置故障载体来学习。同时,也考虑了专业课程设置及课程的接续关系。在课程内容选取上,还着重考虑到生源、主要就业地域、地域汽车行业特点,以确保学生的就业,真正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汽车知识是复杂的、多样的、发展的,单靠在校的学习是不可能全部学会的。课程内容选取要具有开放性、代表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

2.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根据学生和所设汽车故障的特点,不断改进、变换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案例分析法:教师根据实际使用中汽车传动系统常见的故障案例,课前准备时提前在教学设备上设置好故障,上课时教师明确问题后,首先进行故障演示,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发生故障的可能原因,提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学生之间协作去排除故障,最后对几种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有的方案可以使故障得以排除,而有的方案则不能排除故障的原因。同时将汽车有关部件和总成的构造和工作原理进行重点讲解,学生通过这一过程,既学会了故障排除的技能、又掌握了发生故障的原因及相关的理论知识。

(2)小组讨论法: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分成小组,每小组3名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合理分工、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互相讨论。在专业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角色扮演法: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真实模拟企业真实情境。如老师扮演事故车辆的主人、学生扮演汽车维修工,全程模拟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

(4)企业现场教学法:将课堂拉到企业现场进行,以完全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引导文教学法:由教师提前布置学习性工作任务,发放引导文――任务工作单;学生阅读相关教学资料包括学生手册、教材或视频资料,特别要查找维修手册,掌握汽车传动系统排故的相关知识。学生回答引导文――任务工作单问题。指导教师初审学生对学习中任务工作单问题的回答情况,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教师按学生学习进度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文中的问题和排除故障工作计划,并由一位学生讲述小组的排故方案。教师对小组的工作计划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整理引导问题和工作计划。学生有序地进行故障排除,教师做好教学指导;学生自测、自评。教师对每组学生工作进行检测和评分。工作中大部分环节是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不必作过多讲述,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思考和理解。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教学要求,编写引导文――任务工作单;在学生自主学习进程中,教师仅对学生的认知方式、计划可行性、操作规范性进行思维提示,最后对学生的工作结果进行考核评价。

(6)技能鉴定促进法和技能竞赛激励法:为使学生更重视学习、毕业后学生能独立上岗,将课程的教学与技能鉴定紧密结合。把技能鉴定的思想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把技能鉴定的方式融入到课程的考核中。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如利用仿真教学软件,还设置了在线交流,建立起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形式,可以准确而又公正地评价学生,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它的亮点就是实践能力强。所以考核方式应该是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调技能考核的重要性、突出过程性考核。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将课堂和企业一线完美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基本能够胜任企业一线的工作需要,真正基本实现了零距离上岗,这种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即能独立上岗。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必须要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借鉴,才能实现让每个学生都成功地成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变速器拆装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7S;双师型;实训基地

我校于2006年9月重设了汽车维修专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但在学生就业面试,及对毕业学生顶岗实习调查时发现,理论与实践之间严重脱节,不能解决企业中一些实际问题;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真正地学好、用好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其实际操作水平,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论证,在学校领导的统一步署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实行新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

1.“理实一体化”已呈现的优势

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能够较好地满足中高职、社会人员等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经过我们一年多的实践,它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优势可概括如下:

1.1 7S管理模式的落实

“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景参考“4S”店的“7S”管理模式,“7S”就是“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节约”,就是让学生将来适应企业的需求,平常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始终贯穿进行。在每天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必须进行整理学习工作范围、整顿实训器材、清洁设备和工量具、清扫地面等多方面的学习工作并恒久保持;在整个一体化教学环节中必须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操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1.2知识与技能的融合

一要提高专业理论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指导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二要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技能,熟练运用现代诊断设备,能发现解决实际问题;打破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载体,学生边学边练边总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获得家长的好评,同时学生在毕业时也能很快地就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我校在江苏首届技术能手比赛“汽车检测与维修”比赛南通赛区获得第一名,这也是我校首次获得,这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魅力。

1.3“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必须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就是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理论教学水平,而且也应具备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目前我校汽修教师普遍存在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技能薄弱现象,针对这个现象,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系部积极创造合理的条件,组织教师利用假期参加企业的对口实习和专业资格培训;通过上系部、校公开课,开教学研讨会;通过系部“教师技能节”“学生技能节”;加上教师的自学,来提高汽修教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大力推进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4促进实训基地的建设

为了确保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结合企业的需求,我校根据教学大纲和依据实施性教学计划要求设置了以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发动机(机械部分)拆装实训室、发动机排故(电控部分)实训室、汽车保养实训室、汽车底盘拆装实训室、汽车整车电气实训室、空调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钣喷与汽车美容实训室、仿真(虚拟)实训室、混合动力实训室等,通过对汽修教学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以“手脑并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汽修教育技术基地,从而保证并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5推动校本教材的改革

由于汽车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更新,汽车性能不断完善,修理工艺要求越来越高,教材内容与实训设备之间又严重脱节或相对滞后,有些内容又不太相符一体化教学的精神,也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我部汽车教研组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培训、召开校企研讨会,共同开发实训指导书、学生学习工作页、教师工作页、制作动态、静态课件,设计教学场景,最后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尽量选用比较合适的教材,力争将汽车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融合在一起,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职业道德、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理实一体化是一种比较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提高了理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训指导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培养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融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不仅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熟悉掌握技能和现代诊断设备的使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2.“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汽修中还有几个方面需要改善

为了保障“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序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进一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教学,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教学要求,为了进一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结合企业的需求,根据实施性教学计划,校领导已经同意进一步完善实训室的建设,决定进行二期投资。

2.2师资队伍的严重缺乏

现阶段我校有14个在校汽修班级(平均每班40人),有中职、高职,专业教师只有10人,刚进大学生4人,想要更好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其难度可想而知。学校一方面必须加强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培训,尤其是新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中高级汽修人才或双师型教师的招聘力度,学校和系部多开展公开课活动,教学研讨会,多举办和参与各类专业比赛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共同提高。

第6篇:变速器拆装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汽车行业; 营销管理;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78-02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办学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各类高质量人才。高等职业院校都应立足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此,在对汽车行业调研基础上,针对调研结果与企业要求,提出符合汽车行业特色的营销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0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延续了2009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大、中、小型车异彩纷呈高歌猛进。超过1800万辆的产销量,使中国再次成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更使中国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厂家发展的乐土、利润的源泉。年均千万辆的产销量必然需要大量的营销管理人才。长江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办学已有50年历史的工科类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又具有自身特色的营销管理人才是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因此依托原有机械系汽车专业基础,设置以汽车营销方向的营销管理专业,使营销管理专业方向性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把培养既具有营销技能,又懂得汽车技术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1 行业现状

1.1 现有汽车销售人员观念误区

通过调研了解到,现有汽车销售人员普通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1)平等对话的意识没有明确。在传统营销观念之中,“顾客之上”的基本理念被奉为金科玉律,因此不少汽车销售人员对消费者过分迎合。这种下意识的行为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欣赏。与此相反的是,有些汽车销售人员对消费者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由于比消费者掌握的信息更充分,有意将这一优势展示出来。其实此种过分主观的判断往往会遭到消费者的无情反击。

2)服务意识不清楚。意识决定服务质量,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服务,才能有效的吸引消费者。有些销售人员仅仅只是机械运用形式上的所谓技巧,并没有也没有想过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要,故而无法使消费者享受服务。因此不少汽车销售人员的服务最终无法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3)主动进取意识缺乏。汽车销售人员在销售中并不习惯主动出击;更多的是坐等顾客上门求购。如何有效主动开拓市场对汽车销售人员而言更加重要。

4)诚信意识不足。大多数汽车销售人员对诚信为本的观点也持肯定态度,但很多人只是口头上对诚信予以赞同,行动上却恰恰与之背道而驰。有些销售人员为了多卖车而提高服务承诺,扩大服务范围,但实际上有些服务承诺根本无法兑现,造成消费者对售后不满,最终影响企业长远利益。

5)自我提高意识不足。不少汽车销售人员自我专业修养不够,并不懂相关汽车基本知识,因此很难取信于人。

1.2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归纳总结后,汽车类企业对营销人员的要求大致如下:

1)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

2)充分了解本企业产品,懂得其工作原理、操作方法;对于汽车行业有较全面的了解,明确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

3)掌握市场营销基本理论,懂得商务礼仪,掌握谈判技巧,具有公关意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4)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5)具有营销实际工作或者相类似的经历。

1.3 营销管理专业毕业生入职初期的现状分析

现在80后90后大学毕业生大多都是独身子女,吃苦耐劳精神普遍不足,受挫承压能力较差,在销售实践中稍有不如意就想辞职不干,这是制约毕业大学生顺利转变角色的一大障碍。

对企业产品了解不够,缺乏基本的机械、电气知识。目前高等学校培养的营销人员通常只懂得营销理论知识,但工科基本知识比较缺乏;但进行有效的营销,就必须得懂得相关知识;因此很多企业更愿意招收工科背景毕业生,经过适当营销培训,然后从事营销工作。

2 营销管理(汽车方向)专业人才培养

根据上述调研、分析总结,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院营销管理专业的规格要求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活动和营销管理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需要为依据、以营销与策划岗位群一线业务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产学结合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符合新世纪、新经济要求、满足工商企业营销与策划业务岗位第一线需要,尤其擅长汽车营销的高职人才。

2.1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

1)依托行业办出特色利用学院现有汽车专业资源优势,学院在营销管理人才培养上,加强对汽车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营销管理上更具有竞争优势。

2)以兴趣为基础,提高综合竞争力 在必修课程以外,开设各种选修课,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力,找到专业与兴趣的契合点,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

2.2 营销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的设计

1)合理设计课程体系为了使营销管理人才培养达到预期的要求,学院对知识结构进行全面设计,调整课程体系,增加汽车类相关基础知识。但由于工科类的汽车教材内容多且深,不适合文科类学生,需要为此设计一套教材。该套教材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通俗易懂的介绍汽车相关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2)调整各类课程的比例关系为落实培养思路,制定出营销管理各类课程设置的大体比例是:公共基础课程占20.5%,素质教育课程占6.8%,专业基础课程占27.4%,专业技术(能)课程占33%,专业拓展课程占12.3%。提高实习、实训学分比例,增加实践环节的实习时间,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3 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与实践

1) 进行汽车相关实习为了了解汽车相关基础知识,结合学校特长,安排学生去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汽车整车结构实训室、汽车发动机检测与维修实训室、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汽车电子电气设备检修实训室、汽车检测实训室以及汽车驾驶训练场等实训室进行相关实习。

2)进行营销策划实训掌握市场调研工作六大核心职业能力:方案设计能力、问卷设计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整理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撰写调研报告能力,为学生搭建市场调研工作平台,能够胜任市场调研员、助理市场调查师、助理营销师等工作岗位提供智力和技能支持。强化推销活动的基本步骤和策略方法.重点掌握推销技术各个环节模块的实际操作,包括顾客研究,推销礼仪,推销接近与洽谈,异议的处理以及推销成交;同时掌握与销售相关的谈判技巧,产品渠道认识,和销售促进各种方式的运用等;培养锻炼推销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

3)开设营销管理实习岗位在校园内或者网络上开设营销实习商店,在教师指导下,让实习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产生真实的市场行为。学会了解消费者需求,观察消费者反映,培养与消费者沟通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作风。

4)与企业结合建立营销管理实习基地与武汉4S店共同建立营销实习基地,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包括参观、调研到顶岗作业在内的市场营销全过程的实习。通过分阶段的实现,使学生在不同的时期,对市场有一个理论到实践的了解和掌握,并且在实践中学习在书本上和教室里无法学到的而企业又特别强调的实际操作经验。

3 结束语

这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得该专业学生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同时又具备明显的专业特色和行业优势,在同类专业中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成才与成功就业是高职教育的两大目标。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来提高就业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R].(教高[2004]1号)

[2] 驺从艳.兴趣为基础就业为导向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49-50.

第7篇:变速器拆装实训总结范文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长治 046011)

摘要:在对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教学现状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现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认为要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实践应用型人才,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通过改革,认为嵌入“生产式管理”教学模式,既能开发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教学课程,又能提高学生与社会岗位的贴近程度。

关键词 :生产式管理;课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06-03

作者简介:赵亮(1980—),男,山西运城人,硕士,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年度立项课题“嵌入‘生产式管理’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原理与维修课程开发与研究”(项目编号:JG201203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产业人才的短缺成为了突出矛盾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十分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一批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在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如何真正地将学生学习过程变成汽车维修的工作过程,如何把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嵌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如何正确选取教学内容,如何有效地用汽车专业理论指导汽车维修实践,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为此,本课题组选择了“嵌入‘生产式管理’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原理与维修课程开发与研究”这一课题作为汽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课程改革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通过对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结合本校课程建设实际,在总结国内外关于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汽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构建以应用为主旨,与汽车行业和企业相适应的、符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形成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具有时代性、特色鲜明和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具体目标及课改研究思路

以提高学生就业质量为核心,以目前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作为切入口,在分析本校课程建设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课程建设成功的经验,调研了解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汽车维修的七个流程,将原来分散在“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与检修”、“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汽车发动机故障检测方法”等课程里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和长治圆通奥迪4S店共同开发出一门全新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原理与维修”课程,该课程具备“双向性”,既能提高学生技能,又适用于企业员工培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嵌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现场6S管理模式,把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嵌入到教学活动当中,真正地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汽车维修的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最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

课题研究内容

(一)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既定的课程具体目标,对汽车行业职业进行分析,并将该行业工种、岗位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技术知识、操作顺序、工作态度等内容列出来,编成任务目录,根据任务目录行进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内容要以职业素质为培养导向、职业技能为培养重点,与学生就业后在工作岗位所从事的主要工作任务相匹配,以任务引领学习,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嵌入企业现场6S管理模式,融入企业文化,对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构建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检测、服务、营销的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分析并参照汽车维修岗位能力,以“工作岗位群和工作过程”为课程开发理念,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为原则,以汽车技术服务为主线,开发“典型工作岗位”——汽车检测维修、汽车维护保养环节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构建“任务引领、岗位对接”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

(二)课程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本着“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以汽车维修岗位的七个流程为主线,围绕汽车维修的七个流程展开。每一个流程都以工程项目为引领,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是每一个流程上真实的、典型的工程案例,每一个工程案例都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确定,体现了在工作岗位上真实所需的汽车维修理论和操作技能。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把此项目作为必修项目,反复操练,到工作岗位上就能够熟练应用。同时,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实施不仅体现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还将添加如何更加高效、安全开展工作的教学内容。此外,对一些过时的课程内容予以摈弃,及时添加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使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同步更新,使学生紧跟主流车型,保证课程内容的“新鲜”。如表1所示。

(三)课程组织实施

在课程组织实施中,拟引进不同企业的一线维修主管和本校教师共同授课,把先进的维修理念和技术、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带进课堂。通过授课既能促进本校教师自身成长,也可以完成对企业员工的培训任务,实现企业教师校园化,学校教师企业化,达到校企互补。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双重身份,教师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员工。教学中拟将一个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维修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学生在听完教师讲完每一个流程、布置完工程项目后,身份立刻转变,完全按照企业的6S管理模式进行维修工作。在师傅指导、组长带领下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下,结合6S模式的管理,学生边查资料边学习,边学习边实际操作,理论实践穿行,做学一体,边学边练;教师则通过现场点评的形式,激励各个小组进行相互竞争。七个流程完成之后,学生能掌握就业后工作岗位上所要求的各种技能和能力,同时也能熟悉和适应不同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创新

该课程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与实用性,既要将知识能力全面地传授给学生,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拟综合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QQ、E-mail等现代通讯手段,加强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构建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充分利用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和各种实验台架,模拟设置各种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故障,让学生在仿真模拟教学软件和台架上反复操练,直到熟练掌握其操作流程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实训成本;采用与工作环境一致的实训场景,根据企业实际操作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要求进行严格的实操训练,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企业要求一致,同时进行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实现“零距离”上岗。

(五)转变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核方法改革中,取消以往一份试卷定成绩的传统做法,全部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同时采用第三方(企业人员)介入参与考核的方法。由于和我院深度合作的企业有几十家,企业的技术经理同时担任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除共同确立课程内容外,也参与到该课程的具体考核当中。如表2所示。

课程改革成效

从近几年的模块教学过程和结果来看,此课程改革无论从学生的感受和评价,还是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的专业教学技能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任务引领型的模块化教学比较适合我们培养一线应用技能型技术人才。

(一)促进了课程建设

本课程改革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嵌入‘生产式管理’的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原理与维修课程开发与研究”成功申报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12年度立项课题,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榜样,更好地促进了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二)促进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得到校内外的良好评价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明显地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每学期学校教务处组织的学生教学评价,课程组教师优良率都名列前茅。2012年,在长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中,我院代表队在所参加的三个比赛项目中获奖,“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荣获二等奖,“汽车检测与维修”和“汽车自动变速器拆装与检测”荣获三等奖,同时师资力量得到了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得到了强化。

(三)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精诚办学的理念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整体提高了就业率,我院毕业生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2010—2012年连续三年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达100%,形成了该专业学生在本地区供不应求的局面。

课程改革特色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评价,还形成了一些改革特色:(1)提出以工作过程引领课程改革;以工作典型案例架构课程内容;以企业式现场化模式建设教学环境;以工作能力目标作为课程培养目标的教学理念。(2)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嵌入“企业生产式”管理模式,融入“6S”管理方法,过程中学生既是学员又是员工;学习过程又是工作工程,缩短转型期,形成了“工学结合”的课程特色。(3)提出培养“三项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四种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4)该课程具备“双向性”,既适合在校学生学习,又适合企业员工培训。

结语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的主干专业课程,采用嵌入“生产式管理”的教学模式,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教学课程,切实提高了学生与社会岗位的贴近程度,从而培养出更多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高素质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员。同时,对其他主干课程的改革也起到了促进及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树平.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9(33).

[2]崔树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开发和项目教学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幺居标.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6]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