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坑支护质量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坑支护质量控制

第1篇: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支护技术;施工质量;控制

1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保障体系

1.1建立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

由于深基坑支护与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地基土参数的试验方法、取值、地下水的影响等往往是确定支护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同时,如打桩、降水施工过程中也可能改变地基土的性质;大型建筑物场地深基坑周边地质条件与环境条件不尽相同。设计人员应综合具备结构知识和岩土工程经验,如:

1.1.1 深基坑支护结构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示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

1.1.2支护结构设计应考虑其结构水平变形、地下水的变化对周边环境的水平与竖向变形的影响,对于安全等级为一级和对周边环境变形有限定要求的二级建筑深基坑侧壁,应根据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及土的性质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限值。

1.1.3当场地内有地下水时,应根据场地及周边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情况和支护结构与基础型式等因素,确定地下水控制方法。当场地周边有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应对深基坑采取保护措施。

1.2优选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

深基坑支护型式的合理选择,是深基坑支护设计的首要工作,应根据地质条件,周边环境的要求及不同支护型式的特点、造价等综合确定。一般当地质条件较好,周边环境要求较宽松时,可以采用柔性支护,如土钉墙等;当周边环境要求高时,应采用较刚性的支护型式,以控制水平位移,如排桩或地下连续墙等。同样,对于支撑的型式,当周边环境要求较高地质条件较差时,采用锚杆容易造成周边土体的扰动并影响周边环境的安全,应采用内支撑型式较好;当地质条件特别差,深基坑深度较深,周边环境要求较高时,可采用地下连续墙加逆作法这种最强的支护型式。深基坑支护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周边环境的安全。

2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控制实例

2.1工程概况

某综合楼的基坑工程位于天河区。拟建地下2层,地面23层建筑高度89.3米,基坑开挖深度约9.80~10.30米。基坑底周长为418米,基坑开挖面积约10986m2。

(1)基坑支护方案

该基坑开挖前,采用φ600mm二排深层搅拌桩止水,深约7.0m。内围采用φ1200mm的人工挖孔桩挡土,深约17.0m,并采用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内支撑立柱采用钢结构。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确保在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时基坑四周边坡的稳固性。

(2)施工流程

深层搅拌桩 第一次土方开挖及挂网喷锚 人工挖孔桩及内支撑立柱 冠梁及内支撑施工 第二次土方开挖。

2.2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2.1深层搅拌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本工程设计为柱状搅拌桩,其工艺流程为:定位对中下钻钻进提升重复搅拌。

(1)柱体对位:按图放线,确定加固置,使搅拌轴保持垂直。

(2)下钻:启动搅拌机钻头、边旋转,边钻进,此时,喷射压缩空气,而不是喷射加固。

(3)钻进:钻至设计标高后停歇。

(4)提升:启动搅拌钻机,钻头呈反向,边旋转,边提升,同时通过粉体发送器将加固粉体料喷入被搅动的土体中,使土体和粉料充分拌合。沿深度方向加固材料的混合量,应根据发送器输出的加固材料数量、搅拌叶片与提升速度关系确定。

(5)提升结束,当钻杆提升至距离地面30~50cm时,发送器停止向孔内喷射粉体,成柱结束。

2.2.2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搅拌桩使用材料的各种指标,包括含灰量、灰液性指数和外加剂品种掺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材料出厂证明、合格证、试验报告及施工日志。

(2)基本项目

1)搅拌桩的桩径、深度及灰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一般成桩后开挖桩体,测量桩身直径、桩体连续均匀程度,要求粘结牢固、无孔洞、不松散、无裂缝、桩质坚硬、灰体强度高。

在开挖出来的桩体中切取100mm×100mm×100mm立方试件,在正常养护下进行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压缩试验。

2)试验桩经养护后进行载荷试验,试验桩体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采用十字型钢排架、钢筋混凝土地锚,用千斤顶加载或用重物加载法。

2.3挂网喷锚

2.3.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2.3.2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锚孔定位

按设计标高和间距定孔位,锚杆水平、垂直间距2.0m,位于横向、竖向混凝土梁交叉处,孔位误差在±50mm以内。

2)钻孔

钻孔采用湿作业施工,预先挖好排水沟、沉淀池、集水坑,做到场地清洁,文明施工。钻孔径为φ130mm,钻头采用三翼合金和金刚石钻头。钻孔设备用地质钻质(GY-1A,XY-100)或锚杆钻机(MGJ-50)及泥泵(BW-150),采用水冲循环全面钻进工艺,岩石部分则采用抽芯法或空气潜孔锤冲击钻岩。钻孔角度偏差控制在±3°内。

3)钻孔护壁

如钻孔时有软弱的土层,为了避免塌孔缩孔现象,用膨润土护壁,控制泥浆比重在1.06~1.15之间。泥浆护壁时采用WB-150型泥浆泵,泥浆护壁难以成孔的地段,则采用钢筒钻进护壁的方法。

4)锚杆制作

按图纸要求进行钢筋下料,锚杆钢筋为φ25、φ22。对中支架间距为1.5m,注浆管捆绑在锚杆上,下锚时随锚杆一同下入孔中,距孔底0.5~1m,便于进行孔底反压注浆。锚杆制作前应清除表面油污及锈蚀。

5)洗孔

将加工好的锚杆及注浆管缓慢下入孔内,遇阻力应活动锚杆且转动锚杆方向,锚杆下到孔底后,用水泵通过注浆管向孔底注入清水,清洗孔壁泥皮,如孔内泥浆较多,则采用高压洗孔,即“气水排渣法”,在孔内放满清水,用高压风压出,清洗孔内沉渣和泥浆,使孔内通畅,孔壁光滑。

6)注浆

注浆采用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纯水泥浆,水灰比为0.50~0.55,注浆设备采用BW-150型注浆泵。注浆体强度不低于20 Mpa。采用一次注浆工艺,注浆压力0.5 Mpa。

7)挂网焊加强筋

挂网前应将支护段边坡人工修平整,使边坡角度、平整度、施工位置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网采用φ6钢筋,绑扎连接,网格间距200mm×200mm,钢筋网不可接触土壁,距土壁有不少于50mm的距离,以保证一定的保护层厚。土方开挖时如遇到较差土质,应局部加密钢筋网。钢筋网外设φ16加强筋,加强筋与锚杆焊接,并外加锚头。

8)、喷射混凝土

①喷射前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钢筋网加强筋的焊接及边坡边线,合格后可进行喷混凝土,视土层实际情况也可分两次喷混凝土,即开控后立即喷一层5cm厚混凝土,编网后再复喷至设计厚度,土层较好的边坡可编网后一次喷成。

②混凝土喷射厚度为80mm,强度为C20。为确保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均匀,可在喷射前作出尺寸标志以控制喷层厚度。

③喷混凝土完成后至少应养护七天,可采用喷水,织物覆盖浇水养护。

④喷射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料径不大于15mm,配合比以实验结果为准,水灰比不大于0.45,空压机风量不宜小于9立方米/min左右,喷头水压不应小于0.15Mpa。

喷锚施工参照《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GBJ86-85)和《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3人工挖孔桩及内支撑立柱

2.3.1操作工艺

挖桩施工工序: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浇灌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在护壁上第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垂直运输架吊土桶、排水、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灌第二节护壁重复循环作业至设计深度,检查后进行扩底或终孔(通知甲方、设计单位、质监部门,监理对孔底岩样进行鉴定,经鉴定符合要求后,才进行扩底或终孔)清理虚土,排除积水,检查尺寸和持力层吊放钢筋笼就位或桩内绑扎钢筋笼灌筑桩芯混凝土桩头蓄水养护。

2.3.2人工挖孔桩质量检验标准见下表1

2.4冠梁及内支撑施工

冠梁施工方法同一般混凝土施工方法一样。支护桩完成后,采用机械与人工开挖冠梁基坑,凿除超灌部分的混凝土至桩顶设计标高,支模,绑扎钢筋,安装预埋件和预埋柱筋,便可浇灌混凝土冠梁。

2.5土方工程

2.5.1土方开挖

本工程土方可考虑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修整办法施工。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应相互协调配合,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同时施工,同时完工。

2.5.2基坑内、外排水措施

由于本工程土层中地下水较高,因此施工中采用明沟排水法,在土方开挖时,局部挖几个集水井,基坑内集水井井内积水由潜水泵抽出。

土方开挖阶段的排水沟在基坑内和基坑外分别设置。坑外排水沟在土方开挖前设置,沿基坑四周设置300×300mm的排水沟,并在每隔25米左右设置1000×1000×1000mm的集水井,排水沟和集水井采用砖砌,基坑内随土方向下开挖在基坑四周设置简易排水沟和简易集水井,随挖随设。土方全部开挖后,将简易排水沟及井用砖砌成永久排水沟(至浇灌混凝土底板止),将四周的排水全部疏通,使水排入集水井内,用潜水泵抽至地面排水沟,然后排至市政下水道,使基坑内保持干燥。

3质量保证综合措施

3.1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加强施工队伍的质量教育,提高队伍的质量意识,做好施工现场自检、监理机构检测等检查工作。在开工前进行各种原材料试验、配合比试验,并以试验指导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3.2建筑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钢筋、钢管采用“国标”产品,水泥、砂、石材料严格按规范进行试验,合格后才购买使用。所有建筑材料均有检验、试验报告,同时,监理批准后方可使用。钢筋、钢管焊接严格按有关规范进行。

3.3对于工程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或突发问题,现场施工负责人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进行研究和解决,诚恳的接受监督、检查和指导,以提高工程质量。

3.4开工前,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现场技术人员必须进行旁站施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4结语

第2篇: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084-02

0 引言

近几年,各大中城市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向出来,这已经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高层建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并提高了基坑的施工技术水平。每个地方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积累了大量的施工经验,这就为提高建筑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奠定了良好的技术。目前,很多城市建筑之间的距离都比较小,一般基坑边缘会和已建好的工程之间保持十几米的距离,有的甚至只是几米的范围,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整个工程的施工难度,也不利于建筑物所处区域周边人们的生存环境,与此同时工程的施工期限以及施工成本都会相应的增加。此外根据现有的建筑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及其理论、计算公式及其施工工艺,已经很难满足现行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设计的实际情况,此外如此短的间距很容易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基坑支护自身的施工造成损害,情况严重时会使整个工程的施工成本剧增。因而在对基坑支护进行施工时技术人员一定要提高对安全施工作业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

2建筑基坑支护施工现状分析

当前的建筑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对几个比较显著的问题进行分析:

1.1选择土体参数不合理

在基坑支护结构施工过程中,结构所能够承受的土体压力值直接关系要整个结构的安全性,然而工程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施工人员如果想非常精准的计算出土体所承受的压力,对目前的施工技术所处的阶段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在施工现场常备选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库伦公式;二是朗肯公式。在这中间存在着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及土体的物理参数值的选择上,因为在开挖基坑后,它的内部含水率、内摩擦的角度以及粘聚力属于三个随时会发生变化的数值,因而要想精确地计算出工程的支护结构所能够承受的力非常困难。

1.2 土体取样不全面

在设计建筑基坑支护前期,要对工程所处区域的土层采取一定量的土体样本拿到试验室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准确的了解土体的真实特性,以便于后期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能够具备科学的理论依据。对于开挖基坑的位置,施工人员要按照施工规范进行钻探取样。施工人员在进行钻孔时,孔的大小要适宜,这是为了减少勘探工作量,从而降低施工成本。由于土体在取样时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加上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结构所具有的复杂多变是大自然演变的结果,并非人为因素所能决定的,因此土体取样测量的结构难以全面的呈现土体的真实性也很正常,但是在支护结构设计过程中其施工设计就难以完全满足实际地质情况所要求的标准。

1.3 忽视了空间效应

从目前收集来得开挖基坑支护的工程案例可知:基坑的周围会向基坑内部发生水平位移,且是中间大两边小的。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失去稳定性的位置在边坡位置。从这可以看出基坑开挖是一种空间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方法设计基坑支护的结构,便能很好的解决平面的应变问题。在处理细长条基坑问题时,平面应变的假设能够满足工程的实际所需,然而在处理类似形状的基坑问题时其处理措施还会有很大的不同。当然空间问题没有处理好前需要根据平面应变假设情况来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除此之外还要对基坑支护结构作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它能够满足开挖空间效益所需达到的标准要求。

1.4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难以满足其结构的实际受力标准

施工人员在对支护结构进行设计和计算时还是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实际上支护结构的受力情况比较复杂。对于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来说,极限平衡理论属于静态设计,但是土体在开挖后便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然这也属于土体变得松弛的过程,加之时间的延长,土体结构的强度便会不断下降,有时候甚至会出现变形现象,这些是基坑支护施工设计中需要纳入考虑范围内的。

3 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和注意事项

3.1 改变传统基坑支护设计观念

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此外根据收集来的施工数据,基坑技术人员已经逐步探索出岩土变化以及支护结构在实际受力中的变化规律,这就为创新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念以及提高其施工技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对于基坑支护结构的合理设计方面,国内外尚未形成精确有效的计算方法,而许多设计及其技术的提升仍然处于不断开发和摸索的阶段,因而我国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系列科学规范的支护结构设计系统。在设计基坑支护结构时,施工人员不能局限于“结构荷载法”,还需要彻底的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这样才能逐步将以施工监督测量为关键的信息自动化反馈动态设计的体系建立起来,这也是今后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人员长期需要攻克的一个技术难点。

3.2 探索控制变形的新方法

目前工程施工中会把极限平衡原理作为设计的方法进行使用,由于它操作比较简单,因而被广大施工人员归纳为最为常规却又最适宜的设计方法,它的计算所得数据对于后期工程施工来说参考意义重大。但是,如果在建筑基坑支护结构中采用这种设计办法,仅仅能够达到支护结构刚度要求的标准,而对其刚度所需标准很难保证。

当前很多的工程事故都是由支护结构的变形过大引起的,由此可见,判断基坑支护结构所选择的施工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合理,不单单要看它能否达到支护结构强度要求的标准,还要看它会不会给环境带来污染问题,而这最关键的在于它的变形大小。根据上面所说的我们可以知道,在采用新型变形控制设计方法时,要加强研究影响支护结构的问题,例如,地面的超载现象会给基坑支护造成怎样的影响。

3.3 加大基坑支护结构试验工作

理论来源于实践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而在建筑工程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试验和研究工作,从而获取准确的数据为后期施工奠定理论基础。

但是我国目前的深基坑支护结构试验工作设计的面还比较窄,很多方面完全依靠以往工程案例的施工经验进行施工,没有科学性可言。虽然不少建筑基坑支护施工项目尽管取得了成功,但是却说不出、道不明成功的原因;而有些却根本找不到引起基坑支护工程项目失败的真正原因。

很多的基坑施工工作人员在长期实践中储存下来了不少的技术材料和实践经验,但是普遍存在着一个不足之处便是没有科学的试验数据作理论依据,使其技术材料和实践经验缺乏说服力,以致于不能把他们的宝贵经验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上,以供后期工程的施工或者同行作参考意见。

尽管开展建筑工程支护结构试验及其研究工作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基坑支护工程本身的投资成本便很大,假如工程施工前期的试验工作做的好,施工设计便能更加准确,也就可以将一部分经费节省下来供其他工序的施工。

因而对于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来说,做好工程前期的现场试验工作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地积累准确的测试数据,才能对后期相似工程的顺利完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还能够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的理论研究和探索建立一套新的计算办法提供第一手的可靠信息。

3.4计算新型支护结构

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促使各行各业有了很大的变化,建筑工程的基坑支护结构在新时期其施工技术也迎来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当前支护结构主要被应用到钢板桩和地下连续墙等房屋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此外双排桩、土钉以及组合拱帷幕等新型支护结构的模式也不断问世。

从整个基坑支护结构的发展趋势来看,其正在往综合性、全面性的方向不断发展,也就是将支护结构的内部各种受力结构相结合等。

然而由于结合的结构比较多因而其支护结构受力状况就变得比较复杂,所以迅速的建立一套崭新的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计算方式对于提高我国的深基坑施工技术来说很关键。

4 结论

施工人员在处理建筑工程基坑支护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例如工程施工场地的地质、水文以及自身的结构特点、还有所采用的施工原料、设计的施工方案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坑支护工程并非一个独立的系统,而是由多个独立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因而不管什么时候我们在对工程结构进行设计或者施工组织进行协调时都要从整体功能上进行把握,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每个部分的工作协调好,从而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科学合理性。

参考文献

[1]金亚兵,刘吉波.基坑支护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S2).

[2]韩鹏,李勇军.桩锚支护技术在某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建设信息,2009(24).

[3]陈城利. 钻孔灌注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实践[J]. 科技资讯. 2009(35).

[4]曹国强,杨学明.临近钱塘江大型深基坑支护案例分析[J].浙江建筑,2009(12).

[5]陈刚.城市建筑深基坑开挖支护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第3篇: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2-0101-02

高层建筑具有层数较多、结构极为复杂、施工周期长以及技术要求高等特点,特别是对结构设计的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在高层建筑项目基础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极为关键。因建筑主体工程中深基坑支护不属于其施工范围,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施工单位都会对基坑支护施工的重要性、风险性和复杂性有所忽略,从而埋下安全隐患,导致事故时常有发生,这种情况的长期出现,将造成严重的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工程案例

某高层建筑工程总用地面积为4.46万m2,共9幢,分别为27层5幢,80m为其高度;12层4幢,36m为其高度。选取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作为此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地下共2层。6.6 m~9.1 m为2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按照施工实际情况,本文以土钉墙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

2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1)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前,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是确保结构建设顺利完工的基础保障。首先,施工单位要在工厂内对构件进行分类和检查,针对存在问题的构件要及时维修,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其次,要将符合要求的构件通过大型货运汽车按照吊装顺序运至现场,在对构件装运和卸载过程中避免出现碰撞,防止损坏构件;再次,前往施工现场对吊装设备、工具数量等完好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一旦发现故障或问题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最后,测试支护构件强度以及摩擦面,确保顺利完成施工。

(2)测量施工。施工前还需做好测量施工,如原有导线点与施工设计要求不符,需做好加密施工,保证施工各个阶段所有相邻导线点都能进行通视。如导线点安设位置不便于施工,需选取交汇法于施工前进行处理。

(3)基坑开挖。与设计边坡顶相比,深基坑开挖深度应控制在其7.1 m以下;与原地面相比,挖土深度应控制在12.4 m左右。为保证开挖施工安全,选取机械+人工方式进行施工。开挖机械为反铲挖掘机,共4台;运土选取16 t自卸汽车,共20辆。为避免对基底面层原状土结构造成损坏,需选取人工方式对机械开挖预留的30 cm长度进行开挖修整。要求一层一层进行开挖施工,且在3 m以内控制各层高度。开挖作业结束后,需及时对边坡进行修整,且根据设计要求支护边坡,完成支护上层边坡作业后,符合安全条件下才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施工。

(4)钻设钉孔。深基坑以土钉成孔方式进行施工,选取洛阳铲钻机为施工工具,80 mm为其孔径,与土钉长度相比,钻孔深度应多出一些,一般需多出100 mm以上,15°为成孔角度。需随时准确测量角度值,避免出现过度偏斜现象。如塌孔问题出现于成孔施工中,无法及时插入土钉时,需拉出已插入的土钉,再次进行成孔施工。

(5)土钉安装。土钉加工制作应满足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确保其长度符合施工规范规定。设置土钉的间距需合理控制在1.5 m左右,连接土钉时应以搭接焊为主,且在6 mm以内控制焊缝宽度,成孔工作结束后需及时将土钉安装于孔内。安装时,应确保其位置准确无误。

(6)制作水泥浆。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深基坑支护施工的材料,根据施工设计要求,进场后需及时对搅拌后的水泥浆质量进行检验。要求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水泥浆配置,且以0.6作为水泥浆水灰比。根据水灰比进行水泥用量的确定。开启搅拌机后,需先掺入水,再进行水泥添加,随后进行材料的均匀搅拌,需在3 min以上控制搅拌时间。完成搅拌作业后,可通过筛网进行过滤,待清理干净杂物后即可进行浆液存储。存储过程中,还防止出现沉淀现象需持续进行搅拌,且在水泥初凝前用于施工。

(7)注浆。与孔深相比,插入注浆管的深度应为其50%以上。孔内杂物需在注浆前彻底清理干净,开始注浆前30 min,压浆泵或管道等位置需选取水进行湿润。随后即可将纯水泥浆通过压浆泵注入孔内,0.6为其水灰比,M20为水泥浆强度,1~2MPa为注浆压力,直至浆液溢出注满即可。

(8)挂钢筋网。土钉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挂钢筋网施工,嘶.5为钢筋直径,250mm为其敷设间距。捆绑固定好钢筋网后,需在施工规范规定下确定网片搭接长度。且连接好钢筋网和土钉。

(9)安装泄水管。采用PVC管作为泄水管的管材,其长度必须超过450 mm,且在其周围完成钻孔施工,5~8个为钻孔数量,2 m纵横向间距,需设置为梅花型,并做好固定作业。

(10)喷射混凝土。混凝土喷射前,需彻底清理干净坡面虚土,按照由下到上的顺序根据设计要求对各层土钉喷射混凝土。喷头和被喷面之间的距离应具有合理性,根据本工程需要,可在0.6 m~3 m之间控制距离,则80 mm~100 mm之间为混凝土在坡面的喷射厚度。

3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质量控制

(1)深基坑支护施工中,应分层分段进行土方开挖、支护施工,开挖土方施工后需及时进行基坑边坡支护,避免暴露时间过长,如遇降雨天气应做好覆盖工作,防止雨水进入基坑内,且做好坡脚堆载施工,及时排出基坑内的水,避免出现滑坡现象。成孔施工中遇到障碍物,如砾石、管网等,为避免孔位偏移,需及时调整下插土钉的角度,或锚杆选取钢管材料。

(2)完成混凝土喷射后,需要对喷射表面进行规范检查,查看是否存在滑移、开裂、下坠等情况,如果发现这些问题则需要清除重新喷射。施工人员可以使用手锤击打达到一定强度的喷体,根据声音查看是否存在空鼓脱壳现象,如果存在该类问题则需要及时处理;通过钻眼勘察喷体的厚度,并对实际配合比和回弹率进行及时测定;最后还需要进行力学试验。

(3)施工过程中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纳入到安全施工的范围中来,建立起安全保证体系。每一个岗位都建立起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标准,成立安全检查小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做好隐患排除工作,确保施工安全。

第4篇: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质量控制;施工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由地下3层、地上4栋33层塔楼及连成一体的6层裙楼组成,建筑总高度128m,采用框支剪力墙结构、桩筏板基础,属一类高层建筑。基坑面积8200m2 , 基坑周长约380m,基坑开挖深度12.8m,电梯井、集水井开挖深度为14.2m。本工程深基坑施工具有以下特点: ①基坑面积大,开挖深度较深,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②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③地处城市中心区域,施工场地狭小,基坑周边紧靠相邻建筑物和城市道路,距最近的建筑物仅有10米。

2 水文地质情况

本工程水文地质情况较复杂,地表上覆土层为杂填土,以下依次分别为淤泥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圆砾、泥岩。场地内有两层地下水,第一层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中,属上层滞水,水量贫乏,主要由大气降雨及地表水补给,无统一地下水位。第二层地下水赋存于圆砾层,属孔隙水,具有承压性,静止在地面下8~12m左右,水量较大。

3 深基坑支护及降水方案

针对场地狭小、不利因素多的建筑环境,既要保证相邻建筑物、构筑物、城市道路和地下市政工程的安全使用,基坑支护结构和降水排水体系必须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才能限制基坑周围土体的变形,防止边坡坍塌。但围护体系毕竟是临时结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也要考虑其经济性。根据现场情况,本工程对不同的基坑面分别采用喷锚支护和支护桩+预应力锚杆这两种支护形式:

3.1 喷锚支护

喷锚支护是目前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支护方式,它是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联合支护的总称。通过在岩土体内施工一定长度的土钉锚杆,与岩土体共同作用形成复合体,弥补岩土体强度不足并发挥锚拉作用,使岩土体自身结构强度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保证边坡的稳定,坡面设置钢筋网喷射混凝土,起到约束坡面变形的作用,使整个坡面形成一个整体。根据基坑支护设计图纸,基坑南侧、西侧、东侧均采用喷锚支护结构, 坑壁上下共九排锚杆, 锚杆孔径130mm,采用28、32螺纹钢,长度15~18m,注M10纯水泥浆,坡面挂φ8@200×200 的钢筋网,喷射100厚C20砼面层。施工过程中,由于场地内地表以下3米内的土质为杂填土,土体变形较大,成孔困难,根据此情况,第一、二排锚杆改为打入式钢花管。

3.2 支护桩+预应力锚杆

支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噪音小、无振动、无挤土、刚度大、抗弯能力强、变形小等优点。支护结构设计的重点是基坑的东面和北面,该范围的基坑侧壁紧邻城市道路和两幢住宅楼。这两幢住宅楼均为7层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基础埋深1.6m,该基础对基坑的变形十分敏感,基础外边线距基坑边缘较近,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本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一级,为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采用悬臂式排桩支护桩+预应力锚杆支护,既满足场地狭小的施工条件,还能有效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周边建筑物的沉降。支护桩共为17根(桩径1000mm) ,护壁桩桩间采用二道预应力锚杆支护,预应力锚索钻孔直径130mm, 25.5 米长锚索16条、24米长锚索16条。锚索采用φ15.24mm(7φ5)钢绞线,预应力锚索采用二次压力注浆工艺,以确保锚杆抗拔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3.3 深基坑降水

该工程由于两面紧靠城市道路,两面紧靠建筑物,为确保工程周边城市道路、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所以不能采用大面积深基坑降水方案,而只能采用局部降水。基坑周围设计施工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以阻止基坑周边地下水因基坑降水而流入基坑,从而保证基坑周边土体不致变形,防止周边道路和建筑受损,保证基坑、道路和建筑的安全。

4 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

4.1 积极采取预控措施

(1) 认真研究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基坑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分析可能导致边坡土体失稳、坍塌的各种因素,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地段、重要地层和土质指标做到心中有数。

(2) 组织施工图纸会审,了解、分析场地内各种市政管道管线对基坑开挖的影响。

(3) 严格审核施工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施工单位原施工方案为直接开挖、支护至12.8m,然后施工工程桩。考虑施工场地内-9m以下的土质较差,工程桩施工过程中如果泥浆未能及时排除,泥浆会浸泡支护好的基坑壁,极易引起塌方。因此组织各参建方研究,为确保后续施工的安全,决定调整施工方案,基坑先开挖、支护至- 8m,然后进行工程桩施工,待基桩完成后再进行- 8m 以下基坑土方、支护的施工。

(4) 对进场材料严格把关,认真检查原材料型号、品种、规格及锚杆的部件质量,检查原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见证取样送检。

(5) 必须了解工程的质量要求以及施工中的测试监控内容与要求,如基坑支护尺寸的允许误差,支护坡顶的允许最大变形,对邻近建筑物、管线、道路等环境安全影响的允许程度。

4.2 严格控制支护施工质量

深基坑支护重在过程控制,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事后补救比较困难,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会延误工期。因此,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质量。

(1) 土方开挖时,重点监督施工方是否切实按施工方案进行开挖,开挖中是否对支护桩、护壁造成影响;是否超挖,复核每个层面的标高,遵循“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减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扰动范围,缩短基坑土体开挖后无支护的暴露时间。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挖土,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2) 挖出的土方及时外运,基坑顶四周不得堆载,以免使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危及基坑安全。随着开挖的进行,在基坑顶四周及坑中适当位置布置集水井及明沟,及时向外排水,严禁带水作业。

(3) 做好隐蔽工程验收,施工过程中,对于支护桩工程要监督每根支护桩的施工全过程,见证钢筋笼安设和连接、砼试块取样及制作。同时要特别注意混凝土注浆导管每次的拔起高度,严防桩身夹泥形成断桩。

锚杆应按设计倾角和深度施工,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深度及角度、锚杆插入长度、注浆配合比、压力及注浆量等进行检查。当钻孔遇到障碍物无法钻进时,可以改变钻孔方向;当钻入深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该区域内增加锚杆的数量,按抗拔力等同的原则补强。

钢筋网的钢筋直径和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其绑扎随开挖分层进行。坡面喷射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对于土质较差、采用钢花管的杂填土层,则需先喷射混凝土面层,后压力注浆。

4.3 及时组织基坑支护安全专题会,落实相关事项消除安全隐患

基坑支护工程受各种水文、地质、雨水及周边环境等复杂条件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难从理论上预估的安全问题,这就要求及时组织安全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处理措施。

4.4 基坑支护监测

基坑支护工程风险性较大,为了确保基坑在开挖和地下室结构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必须对基坑和周边城市道路、建筑物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土体变形情况,边坡的稳定状态和支护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边坡失稳和周围建筑物沉降、开裂等事故发生。

(1) 土方开挖前在周边建筑物内设置监测点,并对建筑物、道路原有的裂缝、变形等情况进行记录、拍照,避免日后发生纠纷。

(2) 除要求施工单位对基坑支护的沉降、水平位移及周边建筑物四大角垂直度进行监测外,还要求业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监测报告及时反馈给各参建单位。

(3)基坑开挖前应测得初始数据,以后监测的时间间隔根据施工进程确定,如发现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变形速率加快有事故征兆时,应加密监测频率,并采取有关防范措施。

5 结语

深基坑工程涉及到支护桩工程、深层搅拌桩工程、降水工程、锚杆土钉墙工程、土方工程、监测工程等。通过本工程的基坑施工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1) 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发挥参建各方作用共同对基坑的安全和正常施工把关。

(2) 施工阶段做好各项技术参数的完整记录、分析尤其必要和重要,一是监督检查基坑支护现场施工的全过程,二是严格控制开挖深度(必须分层进行),及时协调土方作业与基坑支护作业的配合关系,土方作业队与支护作业队配合密切,不但能防止土方坍塌,保证支护工程顺利施工,而且能省工期,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3) 完整记录各项技术参数和基坑监测的沉降位移数据,分析变化趋势,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

第5篇: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降水;土方开挖;土钉支护;基坑监测

随着现代高层建筑的日益发展,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更加广泛,深基坑的施工已经越来越来普遍,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在城市中随处可见,出现了深基坑施工工程。

通常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或地下室三层以上,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基坑施工本身涉及地质与水文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基坑周边荷载,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等因素。基坑支护施工监理的关键是基坑的稳定性,地面变形及地下水的控制,防止基坑隆起,管涌与流沙等险情,并要根据地质变化实时地调整支护方案。

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是:

(1)技术先进,结构简单,受力合理,确保基坑围护体系能起到挡土作用。使基坑四周边坡保持稳定。

(2)确保基坑四周相邻建筑,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在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期间,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或位移而受到危害。

(3)通过排水,降水,截水等措施,使基坑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下进行。

(4)经济上合理,保护环境,保证施工安全。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土钉锚杆墙支护设计技术要求和施工图,有针对性的学习设计文件,规范,规程,合同建设管理文件中对本分项工程的有关质量要求。

(2)了解周边管线及建筑(构筑)物情况,地下管线及埋深,熟悉地下水文情况。

(3)了解基坑开挖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地段,重要地层和土质要做到心中有数。

(4)要求基坑支护方案必须经过专家论证。由专业水平高,行业资深专家的把关,对保证工程安全,人身安全和施工质量将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基坑降水的控制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挖基坑,土的含水层被破坏,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基坑,雨季施工时,地面水也会流入基坑,为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防止边坡失稳和地基承载力的下降,必须做好将降排水工作。

在选择地下水的处理方式时,要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及周围环境,决定采取降水还是防渗措施,以免引起地面沉降,给周边建筑及管线造成破坏。

降水井施工中,降水井的质量对降水效果的影响很大。井深,管井和管的质量必须进行量测,并必须控制井位的垂直度,防止偏斜,下井管时可采取沿管长分段设定位器的办法保持垂直度。在打每个井点之前要先人工挖至少两米,确保地下无任何线缆及各类管线,轻型井点钻孔直径不小于300mm,管井井点的钻孔直径不小于500mm,钻孔完毕后应立即测量深度,钻孔深度应比设计井点管埋深大0.5米---1.0米,以保证井点管下至预埋深度。控制滤料质量和填入的质量是影响抽水效果的关键,最好的滤料是级配良好的豆石,北京地区常用的是碎石,用磨圆度较好的硬质岩石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重要的工程或有重要的相邻建筑时,应进行抽水的含沙量检验,不允许超标。基坑的降水阶段要加强现场的管理,建立专人负责制度,随时检查降水系统各部件,要求连接严密,不得漏气,漏水,漏电,检查水泵正运转,防止反转,保证抽水设备的正常运转,降水期间不得停泵。

(2)土方开挖的控制要点

基坑的开挖过程就是原状土的平衡被破坏,相应的会伴随着边坡土体的变形,基坑自身和相邻区域的变形也产生,导致了基坑开挖的风险和事故。开挖土方是风险很大的施工,而且风险随着开挖的进展不断加大,因此在开挖前就要作好监测的工作。基坑开挖能否利用好现场的条件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计划安排对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造价都起着非常大的影响。基坑开挖的基本原则: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土方开挖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及经过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严禁在施工中任意更改方案,盲目施工。

由于基坑面积较大,基坑开挖时,必须分层分段开挖,分层分段支护,开挖时须配合土钉或锚杆的分步开挖,基坑中间大量土方则可以可快2-3步的速度超挖,(或分5-6步挖至槽底),每步挖深不宜大于3米。在软弱地基坑开挖施工中,应适当减少每步开挖土方的空间尺寸,并减少每步开挖后未支撑前基坑暴露时间,基坑底面暴露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基坑的事故发生。

基坑边壁严禁出现超挖或边壁土体松动,如有异常应采取措施放慢施工速度,待恢复正常后继续施工。基坑边壁采用人工进行切削清坡,以保证边坡的平整度,开挖最后一步土方时应由测量人员测量标高,预留300m厚土方由人工配合挖土清除。

基坑开挖后要加强现场管理,各类土方开挖机械停放位置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与基坑保持距离,防止支护所受荷载过大,造成支护变形较大;防止开挖过程中挖土机械碰撞支撑系统,锚固系统,造成支锚体系和支护结构之间的连接破坏,产生事故隐患。

(3)土钉支护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土钉支护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土钉与土体的相互作用,使加固的边坡成为具有整体性和稳定性的土体,土钉的受力模式非常复杂,在土体变形过程中,既受拉力又受弯,因此保证土钉的设计强度和满足设计抗拉拔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A土钉成孔前按设计要求在作业面上定出孔位并做标记和编号。

B施工中要求成孔工人在每个孔口标明实际深度,待监理测量钻机钻杆上余尺达到孔深,并根据钻机总长计算孔深,符合要求后方可同意终孔。

C.浆液的水灰比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外加剂品种及掺量也要按设计要求并经试验确定。浆液要搅拌均匀,随拌随用,对于每天注浆要按设计要求制作试块,注浆采用重力方法进行就以注满为止,在初凝前补浆1-2次。

D.对于土钉拉拔力的确认,除了控制好注浆量和注浆力外,最关键的是要进行拉拔试验,试验应由有资质的第三方进行,试验土钉采取随机方式抽取,保证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抗拉拔力。

E.土钉端部的井字村垫,钢筋网片及连接钢筋相互间应可靠连接,井字村垫应压在钢筋网片上,并压住连系钢筋。

F喷射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主要是确保混凝土喷射的厚度达到设计的要求。现场搅拌的喷射混凝土应挂标牌标示混凝土配比,,喷射混凝土垂直作业面尽量从底部逐步向上施喷,保证混凝土厚度,并按规范要求留置试块。在边壁上打入短的钢筋段做标记,在钢筋部位先喷填钢筋后方,再喷射前方,防止在钢筋背面出现空隙;一次喷射厚度约为30-50mm土钉注浆体和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之七十且不小于3天,才允许开挖土方,冬季混凝土面层的养护非常重要,在北京地区一般采用一层塑料薄膜加两层草帘覆盖。

(4)深基坑的监测

在深基坑的施工中,特别是在复杂或周围环境恶劣的基坑工程中,对工程地质和周围环境勘察的不详都会导致工程设计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而最终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因此对深基坑工程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一个具体工程,监测项目应根据其具体的特点来确定,主要取决于工程的规模、重要性程度、地质条件等。确定监测内容的原则是监测简单易行、结果可靠、成本低,便于施工实施,监测元件要能尽量靠近工作面安设。位移监测是最直接易行的,应作为施工监测的重要项目。

土方开前必须制定有效的监测方案,基坑工程监测方案的制订应充分满足如下要求: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对基坑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并为改进设计或施工技术提供依据。监测方案的内容包括:1)监测内容的确定;2)监测方法和仪器的确定,监测元件量程、监测精度的确定;3)施测部位和测点布置的确定;4)监测期限和频率的确定;5)预警值及报警制度等实施计划的制定。监测方案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需将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基坑围护设计和施工方案,以及基坑工程相邻环境等的调查做简明的叙述。

第6篇: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字:高层建筑 深基坑支护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 TU208.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加之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高层建筑的发展也呈现着上升的趋势,给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都带来了诸多便利。而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是比较复杂的一个过程,它的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层建筑的质量。但是由于深基坑支护工程属于临时性工程使得建筑方忽视了深基坑支护的基础地位以及其重要性,轻视了深基坑支护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一些单位会为了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益,为了节省施工投资额度、降低施工成本和减少施工工期,往往置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风险性而不顾,而只看到其临时性,从而导致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施工工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对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与质量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分析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把握好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具体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重力式支护技术。重力式支护技术的原理主要是与结构的自身重力情况相结合,并且依靠自身的重量保持结构的平衡,保证支护结构在侧向的土压力作用力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

土钉支护技术。土钉支护结构主要涉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被加固的土体、密集的土钉群等方面,以此为基础进行类似重力式挡土墙的挡土结构建设,具有工程成本低、结构柔性好和结构较轻等优势,且有助于保持边坡和深基坑的稳定性,避免受到墙后土压力及其他作用力的影响。若施工基坑附近不满足放坡的需要,基坑外符合降水条件或是地下水位较低,基坑周围不存在重要的地下管线或建筑,基坑外能够占用土钉,则此时可以选择支护方法对坑壁土体进行加固处理。依靠密集的土钉群、加固的土体和混凝土等,来建立类似于重力式挡土结构的支护结构,抵制土压力以及其他作用力,保证深基坑和边坡的稳定性。土钉墙支护结构结构轻便,柔性较高,工程造价低,施工经济方便,是当前深基坑支护工程中首选的支护型式。

悬臂式支护技术。悬臂式支护技术主要适用于土质条件好、基坑深度小整体条件较好的基坑。这种支护技术一般不存在任何的支撑锚杆和杆件,主要依靠嵌入基坑底部的岩土支撑地面重量,为其提供设计需要保证足够的土压力和水压力,从而保持整体结构的平衡。

深层搅拌支护技术。这一支护技术具有工程造价少,对周边影响较小,稳定性强的特点,主要适用于粘土等软土层。它的原理在于通过将水泥进行机械搅拌作为固化剂,与软土剂进行强制性搅拌,从而利用化学反应作用逐渐提高两者之间的硬度,达到一定的强度要求,形成较为牢固、硬度较大的支护结构。

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这一支护类型具有较好的防渗效果以及较大的整体刚度,主要应用于深度不同的基坑工程施工中,比如在地下水位之下的砂土和软粘土等类型不同的施工环境与比较复杂的施工条件之中,且对于土壤深层其实用性更高。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也不会对施工场地附近的建筑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在高层建筑的基坑支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排桩支护技术。这一支护类型指的是,在钻孔灌注桩和钢筋混凝土挖孔中,间隔布置指标列式,即柱列式间隔中布置钢筋混凝土挖孔和钻孔灌注桩,并依此作为挡土结构,形式有连续桩排、双排桩和稀疏桩排。而柱列式间隔布置通常涉及桩与桩之间相互紧贴的布置方式和适当在桩与桩之间留取一定净距的疏排方式。

钢板桩支护技术。钢板桩支护技术具有施工简单的特点,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而应用范围有限。这种支护技术的钢板制造材料主要是带钳口和锁口的热轧型钢。钢板桩墙是由多个相互结合的钢板桩共同建立起来的,其主要应用于挡水挡土施工中。

锚杆支护技术.在悬臂式支护结构基础之上增加了锚杆等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更强。锚杆支护结构由挡土结构及锚固在基坑防滑面之外的稳定土体锚杆组成,这种技术主要运用于规模较大、变形较小的基坑。锚杆支护技术采取主动形式,对岩土进行稳定加固;其中以锚杆作为主体工具,将锚杆的一端深入到稳定的岩土中,另一端与支护结构进行连接,同时施加一定的预应力。通过杆体中形成的受拉力,对地层深部潜能进行充分调动,以此实现基坑稳定性。另外,由于锚杆支护的适用性较强,因此一般不会受到基坑深度的影响,并且可以和其它多种支护结构共同使用,如土钉墙、排桩支护等,但是锚杆支护技术不能在有机质土中应用。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质量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对于质量与安全的控制尤为重视,尤其是在建筑工程中频繁出现不安全事故之后,深基坑支护工程也不例外,它也要高度重视施工质量问题,避免出现施工中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如何对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却是一个重要问题。具体的质量控制如下:

首先,做好深基坑支护施工前的地质勘探准备工作。要熟悉并掌握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熟悉基坑开挖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分析深基坑可能导致边坡土体滑坡的各种可能,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地段、地层和土质技术指标做到心中有数。要经常比对现场的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差异很大时要及时书而告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通知勘察和设计单位,必要时调整施工组织设计。

其次,要严格施工组织方案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必须经过专家组技术论证:由具备设计资质的支护施工单位自行设计或施工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负责设计。严格按设计方案组织施工,施工前,有关人员应熟悉地质资料、设计图纸及周围环境,降水系统应确保止常工作及储备应急抢险排水系统,保证必须的施工设备止常运转。

再次,在开挖时,注意不要发生超挖现象。为了达到安全层坡的要求,在挖开土之后,必须立即进行修坡和挖水沟等。修坡不要从坡脚开始,从坡顶起铲这是最好的方法。在深基坑支护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必须要制定严格的任务表格和施工制度。

另外,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施工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还需要减少基坑的暴露时间,尽最大可能减少基坑的变形。监理人员一定要恪尽职守,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达到快速有序的目的。

最后,在工程中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建设单位和监管单位要制定严格的质量审核办法,把整个工程分为若干个阶段,分阶段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面积越广深度越深,就越能保证整个工程的使用性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建设单位、监管单位要以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方式分层分段进行考核梁钢筋一浇筑冠梁混凝土。

总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在建筑行业是个永恒的话题。建筑行业立足于市场经济之中,必须要有其存在的优势。在高层建筑工程中也不例外,要从每一个环节,紧抓质量与安全大关,哪怕是短暂性的深基坑支护工程也要严把质量关,因为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支护工程是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它的质量与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与质量安全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逐渐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世敏.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 四川建材,2013,02:106-107.

[2]熊新祥.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J]. 城市建筑,2013,02:91+111.

第7篇: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支护;监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深基坑支护工程是当前建筑行业十分关注的工程热点,它具有技术复杂、综合性强的特点,但深基坑支护为临时性结构,是为完成地下建筑施工服务的,其施工不在建筑主体施工范围内,施工单位、业主都只为节省投资成本及加快进度,是强调其临时性,忽略了其重要性、复杂性、风险随机性以及事故多发性,不仅延误了工期,还造成财产和人员伤亡的惨重损失。

2、深基坑支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建设单位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

由于建设单位往往把工程管理的重点安排在主体施工阶段,大多缺乏深基坑工程的实践经验,缺少相应的专业人员,对深基坑支护与开挖,工程施工阶段的复杂性及涉及工程安全的风险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片面强调前期的施工进度,力求尽快开始主体工程的施工。还有一些建设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认为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投资太多是得不偿失,在确定基坑支护方案和施工招标时,一味压低工程造价,从而给施工留下重大的安全、质量隐患。

2.2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

由于基坑支护是临时性结构,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等复杂的专业技术问题,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许多建筑设计院不愿承担此项设计。不少基坑支护工程实际上就变成了施工单位“自己设计、自己施工、施工单位唱主角”的局面。而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施工单位为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往往在施工安全措施、施工质量等方面打折扣、做手脚,不严格按方案施工,各施工单位之间不协作配合,忽视深基坑工程的特殊性,冒险作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深基坑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2.3其它存在的问题

2.3.1工程勘察、基坑支护设计的质量不能完全保证;

2.3.2相关标准、技术规范的建立、完善与控制不到位。如要求超过5m 的深基坑施工方案都要报专家审批,但许多单位图进度、图省事,往往不进行申报等等。

3、监理对深基坑工程质量控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设计方案及审查

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深基坑施工的成败。一个成功的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应该是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技术可行;并且是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深化、与外部环境、施工状况、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多层次、多专业性的设计方案。总监理工程师在介入现场施工时对方案应认真审批,尽快了解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意图,发现问题多与设计人员沟通,起到咨询、管理、监督、控制的作用。由于业主方为节约投资,可能对深基坑支护重要性认识不够,造成不科学地盲目指挥,甚至压制监理单位的工作,这就要求监理做好业主的工作,使其了解深基坑支护重要性,认真研究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基坑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特点,分析可能导致边坡土体失稳、坍塌的各种因素,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关键地段、重要地层和土质指标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的设计单位做出科学实用的支护方案来施工,杜绝由无设计资质的施工单位或挂靠设计院的无证人员提出方案的现象。

3.2深基坑施工单位的正确选择

深基坑支护由于其特殊性,它的施工应依法具备施工资质与能力的专业队伍组织施工。施工单位技术力量、工作素质是工程质量保证的最关键因素,监理单位应依照监理规范赋予权力,协助业主审查总包单位选定的专业队伍,选择社会信誉好、技术力量强、施工经验丰富的基坑支护单位,谨防实施过程中层层转包、层层扒皮,最终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3.3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最重要的文件,同样必须经专家论证、并备案后,才准许施工。总监理工程师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要认真审核,谨防施工单位照搬照抄其他工程现成的施工组织设计。有的好像是按具体工程编制的,但因某种原因粗制滥造,根本无指导意义。为此,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监理规范的要求,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审核,提出修改意见,要求施工单位修改完善后按程序申报,总监审批合格后方能施工。

审核内容主要有:(1)基坑的支护体系;(2)基坑开挖方式、分层分段;(3)施工平面图、降水、排水措施、监测布置的合理性等。

3.4施工过程的控制

3.4.1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施工

深基坑支护施工是集挖土、挡土、围护、防水等技术复杂的多环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失误将可能导致整个工程的失败,甚至造成事故。施工质量的好坏主要靠施工单位做出来的,不可能靠监理单位监理出来的,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深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图纸、施工规程、经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组织施工,做到施工有依据、过程有控制,各施工要点有方案。

3.4.2深基坑周围土体止水效果的控制

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下水对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带来的危险程度是相当高的。地下水的来源一般是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和雨水及基坑周围的渗漏管道水,由于水的来源复杂,止水方案的制定则必须慎重。止水帷幕是高水位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常用的止水措施,止水帷幕的常用的施工方法主要有高压喷射注浆法、浆喷深层搅拌法、粉喷深层搅拌法和压力注浆法等。止水帷幕施工时要注意:①保证桩体质量,注意水泥浆的掺加量,保证桩体搅拌均匀,桩长达到设计深度,避免桩头出现搅而无浆的情况,特别在土层情况变异较大的地区,因搅拌桩的桩径控制不好,容易导致止水失效;②保证桩的搭接长度和密实度,杜绝出现空洞、蜂窝及桩头开叉的现象;③不能随意在基坑支护结构上开口以便运土,否则不仅会影响支护结构的安全,也破坏了止水帷幕,造成地下水的渗入。

3.4.3深基坑支护的信息化管理

深基坑的施工易产生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基坑整体的刚度和稳定性的问题,即基坑支护结构是否会变形、基坑支护结构是否会产生沉降、水平方向的位移、倾斜,支护结构是否有裂缝,以及基坑底是否产生隆起和变形,这些问题的发生将直接导致基坑支护结构的失败。其主要手段是安排专业施工监测人员对基坑现场及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将施工基坑支护结构或岩土变位等情况,比照勘察、设计的预期性状,动态分析监测资料,分析位移变化的大小、方向、变化频率,适宜对照报警标准,预测下一阶段工作的动态,及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预报,确保工程安全。

深基坑监测除每天进行肉眼巡视和观测,一般8-10米设一个监测点,关键部位适当加密,开挖后每3-5天监测一次,位移大时也适当加密。深基坑支护结构工程监测的内容主要安排以下几项:①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②支护结构沉降和裂缝;③临近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倾斜和裂缝;④基坑底隆起的观测等。结合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计算,科学决策,排除险情。同时因现场施工情况复杂,监测点极易被破坏,要注意对监测点的保护。

3.4.4突发事件的解决

深基坑支护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不可预见的事情,监理人员要养成处变不惊的良好心理素质,事前做好突发事件出现的技术准备。一般情况下的突发事件有:①基坑内管涌、流砂;②基坑支护局部出现成因不明的裂缝、沉降;③气象异常,出现连续多日的狂风暴雨;④相邻工地的施工影响如降水、打桩、开挖土方;⑤地下障碍物妨碍基坑支护结构或止水帷幕的施工等等。出现问题及时通报业主并会同设计、勘察、施工等相关单位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监理人员要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使其认识到深基坑支护与开挖施工阶段的重要性、复杂性,监督施工单位按程序施工,做到先设计后施工、边施工边监测,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随挖随撑,对称均衡,限时限量”的原则,禁止野蛮施工,从而对整个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实现一个有力的控制。只有保证了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才能更加有效的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新勇,周石喜.软土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8

第8篇: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深厚软土层 开挖支护 技术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309-2

1两个案例的基坑工程概况

A案例:A工程地处佛山市顺德区,二层地下室,基坑三边临河涌,另一边临市政路,场地约25-40多米深的软土,基本都是淤泥夹砂,或者一层淤泥、一层粉细砂如此交织在一起,为流塑、松散质土。基坑开挖深度为8.2-9.5m,采取的是大直径搅拌桩止水、桩锚支护的形式。A工程出现了几种问题或险情:(1)场地软土层深厚,强透水砂层普遍存在而且埋深及厚度不一,甚至起伏很大,而且其它土层都有淤泥夹砂的情况,因此给搅拌桩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无论从返浆情况还是压力表的反馈情况,均难于百分百确定是否都穿透了砂层;(2)为规避基坑降水影响周边地面下沉的风险,现场未进行深层次的抽水作业,仅简单的抽排地表水,因此土方开挖困难,需垫钢板实施,;(3)原来采取锚固入岩的钻孔锚索方案未能实施,设计调整为旋喷大直径锚索工艺,但在锚索施工过程中局部出现了喷水冒沙情况,基坑南侧(靠近市政路一侧)出现了一些裂缝,基坑西侧出现了局部坡顶土体沉降下陷;(4)基坑东侧局部角落在基坑开挖深度8m左右时垂直坡体桩间出现漏水情况,导致坡顶局部土体沉降下陷。

B案例:B工程地处中山市坦洲镇,一层地下室,基坑南边临河涌,基坑东边是销售通道及组合板房,其余边侧为空地,场地约15-20m深的淤泥,地面部分地块原为旧塘渠。基坑开挖深度为4.5-5.5m,采取坡脚换填土的处理方法。B工程在坡脚换填土施工过程时,虽然采取1:1.5-2的大放坡,但现场施工配合不当且未能及时随挖随填,加上坡顶土方车辆的碾压和暴雨影响等因素,基坑东边突然出现了坡体滑塌。为确保销售通道的安全,避免开挖再次产生滑塌,考虑工期仓促,现场采取了压拉森钢板桩及坡脚反压土进行了临时支撑,最后是保住了销售通道,仅个别地方出现了裂缝,进行了重新补浆、上沥青油处理。

2深厚软土层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两例工程A为较深基坑,B为较浅基坑,但都有同一个特点就是软土层深厚。笔者就自己跟进处理的以上两个案例,总结在深厚软土层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过程容易发生的问题。

(1)深基坑支护设计对周边环境考虑选取的工艺要求有漏洞,现场适应性不协调;设计方案更多是考虑设计验算的通过,而并非是从施工最适宜的方案去确定。如A案例中,方案设计由普通的钻孔成孔工艺改成了旋喷成孔工艺,由入岩锚固改成大直径不入岩锚固,经过锚索试拉是达到了设计要求,理论上是成功了;但却忽略了一点,高压旋喷对砂层扰动是比较大的,而富含地下水的砂层受到扰动后更易液化,往往也是造成坡顶沉降和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

(2)边坡支护施工单位经验不足,设备落后、缺乏控制措施等与设计要求不相适应。在工程施工技术含量不高的情况下,挡土支护的技术含量也会有所下降。如A案例中,由于场地岩层埋深的深浅不一,钻孔打了40-50m甚至个别70m还不能入岩,而且还卡住钻头,因此结合地质情况,设计将钻孔扩大头锚索方案调整为旋喷大直径锚索,但作业班组未完全掌握新工艺的施工要求,对工艺控制把握不到位,产生了喷水冒沙的情况,同时也不能有效阻止喷水冒沙的发生,因此导致了坡顶沉降和裂缝产生。

(3)对基坑施工班组管理不到位,检查验收不足,赋予班组施工过大的自主性。如A案例中,基坑东侧局部角落在基坑开挖深度8m左右时垂直坡体桩间出现大量漏水情况,导致坡顶局部土体沉降下陷,经过抽芯检查核实在8m左右搅拌桩芯样难于成型,明显是作业班组没做好该段搅拌桩,在加固补强的时候也疏忽大意。这个问题说明对于深厚软土层基坑不仅要求设计和施工要高度一致和协调;现场管理、质量检查和控制也一样不得马虎,每个细节都非常重要。

(4)基坑支护成本、工期与质量安全的矛盾,如何把控质量安全风险,降低支护成本,适当加快工期是判断基坑设计和施工是否成功的主要指标。这个矛盾是永恒的课题,如何将此矛盾对立和统一,需要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更需要技术大胆创新,小心求证。如A案例中,为了降低成本,业主要求减少了止水搅拌桩的长度,加上周边场地砂层比较丰富和广泛,使得坑内土方开挖时不敢降水,进度缓慢;止水帷幕没做好也为开挖支护施工带来了诸多隐患和险情。

而案例B,本来应该先进行软基处理然后再进行土方开挖,但目标工期仓促,进行软基处理时间来不及,要求预售的节点迫在眼前,因此只能边挖边支护,综合考虑支护成本以及对管桩的质量控制,采取了换填土法。换填土法是在深厚软土层场地进行先土方开挖后打桩的措施要求,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控制管桩施工质量的一种处理方法。但换填土法适合周边无建筑物或构筑物影响,可以大放坡的情形,而且应考虑允许局部边坡在换填土过程中出现滑塌的可能,如此应该研判周边环境,必要时可考虑打钢板桩作为临时支挡土来换填土。

3深厚软土层基坑开挖和支护设计、施工的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策略

本文对以上两个案例在基坑开挖和支护设计、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工程施工提出几点建议及措施:

3.1 决策人员考虑基坑支护形式应考虑施工单位或班组的能力

基坑支护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技术工作,目前出现很多基坑问题或事故,都与设计与施工存在脱节有关。或设计缺乏指导和操作可行性,或施工不理解设计意图,在设计和施工的管理衔接上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问题产生的预判经验和处理能力是现场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的经验能力。基于此,针对控制变形要求严格的基坑某个侧面,决策人员宁愿采取更简洁、单一、有效的支护形式,而避免选取多样支护形式结合、比较复杂的综合支护形式,宁愿更容易施工采取控制变形的方案。而不是注重在造价和工期上,因为一旦出现问题,造价和工期将更无法保证。

3.2 图纸会审

图纸设计完成后应该组织各方人员进行图纸会审。图纸会审必须针对现场深厚软土层和周边实际情况,对支护施工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预防点进行控制,提出处理措施,并整理为基坑管理控制要项。

3.3做好地质复查核对工作

深基坑支护施工中,现场管理人员应仔细翻阅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熟悉基坑开挖处的地形及地质情况,找出有可能致使边坡土体滑坡的具体原因,并标注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的重要地段、地层及土质指标。因地质勘察资料不是特别详细,有时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问题,管理人员在基坑开挖中还应实时将其同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对比,一旦发现它同地质报告存在很大差异,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机构,协商是否要改变方案。

3.4提高基坑支护施工的质量

深基坑支护关键是要进行过程控制,如果质量出现了问题,事后想要纠正或补救,难度都比较大。

(1)应根据设计方案组织施工。工程施工前,有关人员应仔细勘察地质资料、设计图纸及施工状况,降水系统及必要的施工设备都应确保其能正常运转。

(2)确保核验水准点和坐标控制点的位置正确。要检查施工单位是的放线工作正确与否,开挖工作中,管理人员应要实时检查基坑的开挖尺寸、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等,严禁超挖,了解基坑的变化状况。应实施见证取样机制,控制好进场材料的质量,最后,应严格验收隐蔽工程。

(3)基坑支护单位应同挖土单位团结协作,分层分段来做好开挖、支护工作。土方开挖的次序及方法应同设计图保持一致,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

(4)地下水或水患。不少支护事故起因都是水。在基坑开挖工作中,土层留有水分、承压水、管道漏水、自然雨水等,如处理不妥当,边坡支护、旁边建筑和管线等都会受其影响。因此,我们在基坑周边地面,应挖出水沟,使水能流入坑内,同时针对坡顶、坡脚等处,还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此外,应动态监测周边环境与支护结构,做到信息化施工,在监测的过程中,我们能了解降水、基坑开挖及施工中支护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并对其改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5)针对深厚软土层的开挖、支护注意事项。针对软弱土层,现场管理控制人员必须明白“砂层怕漏水、淤泥怕挖坑”。意思是场地有砂层存在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基坑边坡漏水情况的发生,一漏水坡顶周边就有开裂或下沉的风险。不仅要求基坑止水帷幕要做好,更要注意在坡面打、钻孔施工工艺质量的控制如钢花管、锚杆锚索等,注意防止或减缓砂层扰动液化情况发生,防止喷水冒沙。

场地有深厚淤泥层存在时则应特别注意基坑开挖施工,严禁超挖,严禁未支护先开挖,因为一挖出坑来,淤泥层可能马上就会填充回去,从而引起旁边周围土体的坍塌。因此不仅要求采取防坡体滑塌措施,还要防止坑内淤泥反涌的防护。对于浅基坑则尽可能地考虑真空预压软基处理或者换填土处理,对于深基坑则应确保支护结构桩的施工质量。设计也应考虑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方案。

4结语

总之,深厚软土层基坑开挖、支护工程较为特殊、复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总结以往经验,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共同进行全程控制,才能对基坑施工质量得到控制。

第9篇:基坑支护质量控制范文

关键词:建筑基坑;施工;支护;处理方法

1 前言

近几年来,高层建筑的迅速兴起,促进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发展。各地在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不断涌现。但是,现在的城市建筑间距很小,有的基坑边缘距已有建筑仅十几米、甚至几米,给基础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给周围环境带来极大威胁,也相应地增加了施工工期和施工费用。另外,原来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理论、设计原则、运算公式、施工工艺等,已不符合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的实际情况,导致一些基坑工程出现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深基坑支护的安全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

2 目前深基坑支护存在的问题

2.1 支护结构设计中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选择不当

深基坑支护结构所承担的土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其安全度,但由于地质情况多变且十分复杂,要精确地计算土压力目前还十分困难,至今仍在采用库伦公式或朗肯公式。关于土体物理参数的选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在深基坑开挖后,含水率、内摩擦角和粘聚力三个参数是可变值,很难准确计算出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中,如果对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不准,将对设计的结果产生很大影响。土力学试验数据表明:内磨擦角值相差5°,其产生的主动土压力不同;原土体的内凝聚力与开挖后土体的内凝聚力,则差别更大。施工工艺和支护结构形式不同,对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的选择也有很大影响。

2.2 基坑土体的取样具有不完全性

在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之前,必须对地基土层进行取样分析,以取得土体比较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为支护结构的设计提拱可靠的依据。一般在深基坑开挖区域内,按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钻探取样。为减少勘探的工作量和降低工程造价,不可能钻孔过多。因此,所取得的土样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完全性。但是,地质构造是极其复杂、多变的、取得的土样不可能全面反映土层的真实性。因此,支护结构的设计也就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的地质情况。

2.3 基坑开挖存在的空间效应考虑不周

深基坑开挖中大量的实测资料表明: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深基坑边坡的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足以说时深基坑开挖是一个空间问题。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是比较符合实际的,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所以,在未进行空间问题处理前而按平面应变假设设计时,支护结构要适当进行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2.4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与实际受力不符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但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并不那么简单。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设计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有时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满足要求。

极限平衡理论是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开挖后的土体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土体逐渐松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所以,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3 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3.1 彻底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

近十几年来,我国在深基坑支护技术上已经积累很多实践经验,收集了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数据,已初步摸索出岩土变化支护结构实际受力的规律,为建立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对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国内外至今尚没有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多数是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我国也没有统一的支护结构设计规范。土压力分布还按库伦或朗肯理论确定,支护桩仍用“等值梁法”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实际受力悬殊较大,既不安全也不经济。由此可见,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不应再采用传统的“结构荷载法”,而应彻底改变传统的设计观念,逐步建立以施工监测为主导的信息反馈动态设计体系。这是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科研攻关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