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依托情境认识小数,并初步学会读、写小数;理解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现实的情境,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观察、操作、探究、思考和感悟中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引领学生亲身感受小数知识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亲近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小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读写
1.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福娃旅游功能铅笔6.35元;福娃绒毛玩具59.59元;福娃系列圆珠笔套10.80元。)
师:我们仔细看看这三个数和我们以前所学过的8、7、21、18(板书)这些整数有什么不同呢?
2.导入新课。
师:6.35、59.59、10.80这三个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这个小圆点有个很好听的名称,叫做“小数点”。(板书小数点:“.”)我们把像6.35、59.59、10.80这样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寻小数的秘密。(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3.学习读、写方法。
(1)指导读小数。
①学生试读。
师:这些小数怎样读呢?谁来读一读第一个小数?
②小结: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要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是几就读成几,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要读出单位名称。
(2)指导写小数。
①教师示范写小数。
师:同学们会读小数了,那么应该怎样写小数呢?请同学们仔细看张老师写6.35这个小数。
②学生试写小数。
师:请同学们也选其中一件商品的价格,把它的价钱写在练习本上,看谁写得最美观。(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③师生评价,归纳写法:写小数时要依次写出每一位上的数字,小数点要写成小圆点,小圆点要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方。
4.认识价格中的小数。
师:先轻读以下商品的价格,再想一想这些价格表示几元几角几争。
小结:这个表中的小数,它们的整数部分表示______,小数部分第1位数表示_______,第2位数表示________。
(评析: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创设商品价格情境,让学生观察小数与整数有什么不同,很自然地引出小数。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了小数,学生读、写小数并不困难。因此,小数的读法先让学生试读,教师再强调注意点;小数的写法教师先示范写,然后让学生评价。这样,学生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就水到渠成。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商品价格中的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为后面认识小数的实际含
义做了铺垫。)
二、引导探究,认识小数
1.认识一位小数。
(1)引导探究。
师: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小数,不仅价格可以用小数表示,我们的体重、身高等都可以用小数表示。谁能告诉大家你的身高是多少,根据这个同学的身高猜一猜张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怎样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来表示身高呢?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想想1米有多长。请同学们拉一拉桌上的软米尺,如果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
课件演示: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长度是1分米。(板书:1分米)
师:想一想,1分米占1米的几分之几?
帮助学生理解:1分米占1米的,1米的也就是米,即1分米长的线段可以用米来表示。
引导学生用小数表示:1分米还可以用小数表示。怎样表示呢?因为1分米还不到1米,所以先写“0”,再写“小数点(.)”,小数点要写在“0”的右下角,然后再写“1”,这个“1”表示1分米,也就是说这个小数表示0米1分米,写成小数就是0.1米。
教师板书:1分米=米=0.1米。并说明:它们表示的长度相等,只是书写的形式不同。
师:现在你们明白0.1米是怎么来的吗?谁来说说0.1米表示什么意思?
(2)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屏幕上的线段(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如果第一段用红色表示,剩下的线段用蓝色表示,那么蓝色部分的线段长是几分米?怎样用分数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请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9分米=米=0.9米
(3)深化拓展
师:同学们知道了0.1米、0.9米有多长了,那么0.3米又有多长呢?请同桌合作,在软米尺上找出0.3米的一段,比一比哪组同学找的方法多,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教师用课件演示说明:0.3米也就是3分米,在软米尺上找0.3米的一段就是要找出其中的3份,不一定要从0开始找,可以从中间找出0.3米的一段。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分米=米=0.3米
(4)观察发现。
师:黑板上有三个美观整齐的等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想一想,分数和小数这对好朋友之间有什么秘密呢?看看谁能最快发现?
(5)归纳小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也就是表示十分之几。
(6)接龙游戏。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接龙游戏,老师报“几分米”,请一、二组的同学用分数表示(米做单位),请三、四组的同学用小数表示(米做单位)。(教师口述并板书:1分米、5分米、7分米、8分米等。)
(评析:从认识分数到认识小数是学生认数的又一次飞跃。学生开始认识小数往往感到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因此,执教老师始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直观,强化学生感知、体验,采用“扶――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建构过程。如,教师引导学生改写,先由学生尝试改写,最后放手让学生改写。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找一找的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开展合作交流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数学思维活动,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位粘数的含义。)
2.认识两位小数。
(1)迁移“生长”。
师:我们知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几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课件演示:在线段上标出每份米。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如果学生能说出0.01米,就继续追问你是怎么想的?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就启发引导:“米还能用0.1米表示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是米,因为1厘米不到1米,所以先写“0”,再写“小数点”,又因为1厘米还不到1分米,所以在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再写“0”,第二位写“1”,这个“1”表示1厘米。也就是说,这个小数表示0米0分米1厘米,写成小数就是0.01米。
教师板书:1厘米=米=0.01米
(2)自主探究。
张老师的教鞭长约35厘米,35厘米用米做单位的分数怎样表示?用米做单位的小数怎样表示?结合软米尺,请同桌先讨论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写出来。
引导说一说:35厘米为什么可以写成米?又为什么可以写成0.35米?
学生练习:56厘米=米=( )米;0.78米=米=( )厘米。
(3)观察发现。
师:0.01 0.35 0.56 0.78这些小数是几位小数?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它们表示几分之几?
(4)归纳小结:百分之几(或几十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几十几)。
(5)拓展延伸。
师:十分之几是一位小数,百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千分之几、万分之几又是几位小数?今天还将学习三位小数、四位或更多位数的小数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评析:改变认识两位小数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猜一猜”激发了学生认知冲突,激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对猜测的多种结果,引导学生说理、辨析;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归纳小结、迁移类推、拓展延伸,既为今后学习多位小数埋下伏笑,又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了学习技能。)
三、巩固练习,发展新知
1.说一说。
师:张老师的身高是1米6分米1厘米,如果改写成米作单位的小数,该怎么表示?
师:这个小数中有两个“1”,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吗?小数点左边的“1”表示什么?小数点右边第二位的“1”表示什么?
2.写一写。
教师依次出示(身高):刘翔1米88厘米;姚明2米2分米9厘米;林丹1米78厘米。
师:怎样用“米”做单位的小数来表示他们的身高呢?请同学们选一位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写一写。
(1)4厘米=0.4米。( )
(2)8分是角,也可以写成0.8角。( )
(3)可以写成0.63。( )
(4)2.07米表示2米7分米。( )
4.猜一猜。
小东今年三年级了,下面有一组与他有关的小数,你能猜出这些小数可能表示小东的什么吗?
A.24.6千克B.1.33米 C.99.5分
5.议一议。
出示:在“米兰春天”购物中心开业一周年庆典活动时,商店门口架起了一个高高的拱型门,该门限高2.9米,这时一辆运送货物的车从远处开米,车上载满了货物,货物距地面的高3米1分米。这辆货车能通过拱型门吗?
(评析:本节课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练习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层次清楚,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在说一说、写一写、辩一辩、猜一猜、议一议等练习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了小数的含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总结,升华情感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开心吗?
(总评:本节课以数学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让学生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探究、思考、感悟等数学学习活动,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联系实际,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本节课抓住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丰富的、具体生动的、贴近儿童生活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现实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实际含义。呈现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学会小数读、写。创设猜测、挑战性的情境,打破学生的思维束缚,拓展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
2.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本节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中主动建构新知识。如,在认识“一位小数”时采用“扶――放”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在认识两位小数时,改变了认识一位小数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提高了学习效益。为了拓展、延伸所学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千分之几、万分之几又可以分别用几位小数表示,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认知迁移,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重视目标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凸显教学的育人性。本节课着力抓好“三维目标”的落实,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在教学中始终借助现实情境,用人民币、长度、质量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帮助学生理解用“元”或“米”做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在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实际含义时,始终关注学生的观察、思考与感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巩固练习阶段,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发展自己的特长,将来为祖国多作贡献。)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上杭县实验小学
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
小数的初步认识
评估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11题;共45分)
1.
(1分)把0.7改写成三位小数是_______。
2.
(4分)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_______份,取这样的_______份,它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它有_______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
(3分)填上>、<或=
7米_______ 4米
7厘米_______ 7米
1米_______ 120厘米
4.
(1分)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关键是把_______。
5.
(2分)按规律写数:0.2、0.4、0.6、0.8、_______、_______。
6.
(6分)直接写出得数。
×
=_______
÷
=_______
×10=_______
0÷
=_______
2.6×
=_______
+
=_______
7.
(5分)买一个练习本和一把尺子一共多少钱?
_______元_______角+_______角=_______元_______角
8.
(1分)看图写小数,再读一读
_______千克
9.
(4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3升_______3200毫升
5升_______500毫升
7000毫升_______7升
9升_______990毫升.
10.
(6分)单位换算
3吨=_______千克
40厘米=_______分米
3千米﹣2000米=_______米
3时=_______分
240秒=_______分
1660千克﹣660千克=_______吨
11.
(12分)直接写出得数。
2.5+0.9=_______
97+203=_______
120×6=_______
5÷100=_______
5.5-5=_______
0.4+6.7=_______
8-4.6=_______
0.3×1000=_______
350÷10000=_______ 0×15÷5=_______
72÷9×7=_______
25+24-12=_______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2.
(2分)判断对错.
无限小数比有限小数大.
13.
(2分)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9个.
14.
(2分)判断对错.
15.
(2分)675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67万。
16.
(2分)小数都小于整数.(判断对错)
三、快乐计算
(共3题;共33分)
17.
(15分)下面一些鲜花,标价如下:
(1)从上面选择你最喜欢的两种鲜花,各买一枝,一共需要多少元?
(2)价钱最贵的与最便宜的相差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8.
(3分)用竖式计算。
13.5元+10.4元_______20.5元-10.2元_______ 27.8元-6.6元_______
19.
(15分)用竖式计算。
(1)6.32+16.5=
(2)6-1.37=
(3)7.5×1.08=
四、解决问题
(共5题;共58分)
20.
(5分)一本连环画5.8元,一本故事会3.5元,一本漫画书4.1元,从这三本书中任选两种,最多要花多少钱?最少要花多少钱?
21.
(5分)三四年级同学向灾区捐款,三年级捐了769.3元,比四年级少48.9元,两个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
22.
(15分)张老师用80元买奖品。先花45.6元买8本相册,
(1)剩下多少钱?
(2)剩下钱买笔,每支2.5元。能买多少支?
(3)每本相册多少钱?
23.
(30分)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413÷3
(2)283÷4
(3)0.3+7.7
(4)24×68
(5)600÷5
(6)4.1-2.8
24.
(3分)先判断正误,再把错的改正过来。
(1)
_______
(2)
_______
(3)
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共11题;共4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12-1、
13-1、
14-1、
15-1、
16-1、
三、快乐计算
(共3题;共33分)
17-1、
17-2、
17-3、
18-1、
19-1、
19-2、
19-3、
四、解决问题
(共5题;共58分)
20-1、
21-1、
22-1、
22-2、
22-3、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4-1、
关键字 生活教育 小学数学 “分数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661(2011)10-0035-0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分数的认识是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小学生关于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掌握分数的意义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把“生活教育”和“分数的初步认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出发,更好的理解分数,更好的理解数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生活教育的概念
生活是人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人类个体或群体为了生存发展需要进行的社会生活实践,是与人的生存发展直接联系的。早在18世纪,卢梭的“消极教育论”中就隐含着生活教育思想。卢梭认为,自然并不是一堆物的机械组合,而是充满灵性和活力的事物本性和人的本性,自然界有助于人的生存感觉培养。人的感官敏锐,只有对大自然进行仔细观察才能达到,教育应该走向儿童的自然生活。生活教育观也存在于杜威的教育思想中,杜威针对当时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提出了生活教育观的教育信条。这使教育与生活关系问题,凸显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闪烁着生活教育观的火花。他于长期教育实践中,不仅通过生活开启学生思维,而且把生活看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
什么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挥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是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可见,“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从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生活即教育”是一种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即是一种终身教育。
二、生活教育理论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应用
(一)分数概念的引入
在讲授“认识几分之一”时,特级教师吴正宪从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单刀直入:“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几个苹果?”“啪、啪。”学生用两下整齐的掌声回答了问题。“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个?”“啪。”吴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几个?”同学们面面相觑。突然,有个学生用右手指尖在左手掌心点了一下,表示“半个”。还有的同学两手心相对但并不合上,表示“半个”,吴老师继续说:“对,半个,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黑板上表示出半个?”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有的同学画图、写汉字,也有同学写2/1、1/2。接着,吴老师请这些同学一一介绍自己的方法;逐步引出二分之一,后面的教学活动自然是水到渠成。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吴正宪老师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自己发现身边的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了数学的作用意识。
于永正老师曾说过:“成功的课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最成功的课是让学生有憧憬和梦想。”吴正宪老师的做法与于永正老师的说法不谋而合,吴老师从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件入手,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知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2、1/3和1/4。然后再比较各部分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92中的例2和例3。
这部分以1/2为突破口,采用联系生活、多重感知的方法,特别是通过学生折纸创造分数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对于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体会,培养了学生在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新知。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获得了直接经验,印象更加深刻,更好的理解“同样大的图形,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这一规律。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
学习完后,可以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问题还需要用到分数。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帮助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开教师“呵护备至”的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的殿堂中找到连接生活的通道,成为真正的探索者!
通过这样的练习,加强了学生的生活意思,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操作,学习活动过程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活。
“一个学校要想有美满的生活,必须和新知识的泉源通根水管,使得新知识可以源源而来。这个泉源就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本身。”
生活予我们广阔的生活教育的环境。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要永远牢记陶行知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只要我们心中有想法,并付之于行动,进行生活的教育,学生的素质就会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卫平.学会“数学思考”浅谈“生活教育”[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0,(4).
【关键词】 护理质量; 绩效考核; 结果分析
手术室是医院所有手术患者进行关键性治疗的场所,手术室间护理工作是手术室业务活动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工作服务质量关系着整个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1]。本院手术室近几年来,从抓好护士整体素质及护理基础等方面切入,制定了一整系列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内容进行量化标准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得到增强,确保手术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累积了一定的管理心得,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肇庆市中医院手术室所有护理人员23名为调查观察对象。对实施绩效考核前,及实行绩效考核后每个季度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1.2 手术室建立护理绩效考核评分模块 由于手术室护理岗位在分工职能、知识技术、风险责任等方面存在差别,指标构成相对复杂,我们将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量化成12模块:Ⅰ个人仪表、组织纪律;Ⅱ工作质量、职业态度;Ⅲ护理服务质量;Ⅳ沟通与协调、团队合作性;Ⅴ成本节约意识;Ⅵ工作知识、专业技能;Ⅶ手术室间管理;Ⅷ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Ⅸ手术司械及巡回配合落实情况;Ⅹ危急抢救措施实施;Ⅺ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Ⅻ器械消毒、物品管理。每个模块又分成若干小项,每个具体的小项有相应的具体分数,每项评分有据可依,总分共100分。然后由手术室所有护理人员通过该绩效指标的工作数量及质量的反应程度进行考评,结果所有护理人员皆完成该考核指标。
1.3 研究步骤 投票选出3人成立的骨外科护士护理评估小组,测评各人每一季度的总得分,进行分析发现的问题,寻求改进方法。
1.4 质量控制 严格统一方法、统一标准。对于收集的资料,两人录入并由考核组成员审核,保证数据的客观正确。
1.5 评价考核指标 对各项指标绩效考核前后变化情况及绩效考核前后秩和进行比较。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用t检验,以P
2.2 绩效考核前后秩和比较 四个季度的12项指标标准值编秩的RSR值能够反映被评价对象相对优劣程度,RSR值越大说明被评价的综合水平越高(所计算的RSR值在0-1,由优到劣编秩时,RSR值越大越好),数据结果显示,实施前RSR值为0.21,第1季度为0.35,第2季度为0.42,第3季度为0.57,第4季度为0.78,可见,随着绩效考核的展开,四个季度的考核结果是逐渐增加的。
3 讨论
护士长作为医院一线医护人员的直接领导,要发挥出科学务实的管理水平和领导才能,护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患者提供良好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让病人满意。近年卫生系统主导“要推进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同时又将护理质量管理提到日程上来,要求切实改变护理模式,改进管理模式”[2],不同的行业实践检验证明,绩效考核推行是比较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但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自身专业的护理实践,是每个护士首先需要研究的新课题。手术室作为辅助科室专门为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脑外科、心胸外科、耳鼻喉科等多个手术科室开展手术治疗,各个科室的手术护理及配合工作皆通过手术室人员协助完成。手术室是医院所有手术患者进行关键性治疗的场所,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有高强度、高技术、高风险的特点,其医疗护理质量不仅仅牵涉到医疗安全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关系着整个医院的声誉及长期发展。
护理管理评价是指对医疗改革的背景下,为了节省人力资源,优化护理模式,减少管理环节,节约医疗空间,推出了一个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经济上的独立,独立的独立性,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必须专注于改革,优化手术室护理管理路径,探索建立科学的,全面的,完整的,系统的和护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标准,根据结果的准确、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基于高临床护理人员,目标,提高士气和积极的护理[3-4]。绩效考核(performance examine)在战略方向工作队已定,特殊规格和标准的使用,计算和评价团队绩效的最后阶段和绩效考核结果,以及进一步的工作行为的人员使用后性能有积极的影响[5]。
护理绩效评价是指“护士长和护理人员反复双向通信顺序进程,在动态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护士长和护士同意工作的护士,教师,硕士生导师,护理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是护理工作与企业发展最大的平台”[6-7]。手术室护理绩效评价可根据绩效管理的客观标准,客观评价方案与实际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任务完成的实际情况,并将结果反馈到试验板的工作过程,用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手术室综合素质[8],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潜力的护士,更好地实施护理平台的管理目标[9]。
在医疗和护理工作的护理绩效评估已被广泛应用于医护领域,也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但是由于现实中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不同测评小组的判断标准的差异等,使其略有不足[10-11]。本次观察分别从十二项考核模块,取肇庆市中医院手术室的全部护士为研究对象,每个季度对每位对象进行测评,总结手术护理中的优点及不足并进行持续改进,初步的探讨实行科学的绩效管理模式对护理管理的作用。本研究提供的结论可以看到,绩效管理能有效地改进科室护理的管理水平,改善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工作士气及热情,促进了手术室护理水平服务质量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 Noorein Inamdar.Apply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in healthcare procider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Healthcare Management,2002,47(3):179-195.
[2]周菊珍.新形势下病区护理管理理念及模式的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5):41-42.
[3]温肖玲.影响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5(1):144-145.
[4]刁秀莲,阳登位,陈艳玲.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患者的行为、心理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5(2):87-88.
[5]任益炯.国有医院绩效评价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4):16.
[6]孙艳.护士绩效考核机制在护理垂直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91-92.
[7]杨秀娣.护理干预对减轻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0-91.
[8]翟树悦,吴健,陈恒年,范水平.国外医疗机构实施绩效管理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4):24-27.
[9]孙晶晶.优质护理服务在外科护理中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6):81-82.
[10]黄霜霞,王艳,裴静,等.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研究概况[J].蛇志,2011,23(2):171-174.
江苏省司法厅公证管理处:
你处司公(90)第46号《关于如何处理当事人申请撤销继承权公证书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继承权公证书问题。由于被继承人何妙根的妻子沈云秀和女儿已经在公证处作了放弃继承权的真实意思表示,公证处为何妙根和沈云秀的四个儿子出具的继承权公证书真实合法,因此,对沈云秀放弃继承权的反悔不予支持,不能撤销继承权公证书。现何的四个儿子同意将何的遗产转归沈云秀一人所有,可由他们商得其各自配偶的同意后,将继承的房产赠与沈云秀,公证处可为他们办理赠与公证。
二、关于赠与公证书问题。赠与人沈云秀将自己的房产赠与四个儿子后反悔,要求撤销赠与公证书,鉴于赠与公证后,当事人未办理房产转移登记手续,且未实际改变房产的占有使用,因此,可由赠与人发表一份变更原赠与的声明书,连同原赠与公证书一并交公证处存档。
三、关于析产协议公证书问题。公证处办理析产协议公证书并无错误,因此公证书不能撤销。但由于赠与人反悔后,经公证的析产协议内容发生了变化,可由原协议人共同发表协议书无效的声明,连同原公证书一并交公证处存档。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逛商场或者量身高时,都已经接触过小数,也就对小数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表现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知道是几米几分米几厘米。至于完全理解小数的来源与含义,正确地读、写小数,这个小数具体有多大,学生理解得不透彻。为此,笔者在教学设计时,立足于结合具体内容情境认识小数,教学时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议一议的活动中感悟小数的含义,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并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类推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片段
二、探索推理——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理解小数的产生。
1.认识0.1米
师:老师这里有一根彩尺,它的长度和这根米尺一样长。(用米尺比一比)你能描述出彩尺的长度吗?
生: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师:很好,大家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描述出了这根彩尺的长度,虽然说法不同,但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的那根较长的彩条。(在1米长的彩尺下面贴上1分米的彩条)估一估,这根彩条大约有多长?
生:1分米。(板书:1分米)
师:不用尺子,你有什么办法能证明这根彩条是1分米呢?
生:跟老师黑板上1米长的彩尺比一比。
师:很好,谁来比?(学生上来比,边比边在1米长的彩尺上做标记,并且说:一下、两下……)正好比了10下,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把1米长的彩尺用不同颜色的1分米间隔开来。由此可见,1米是1分米的10倍。再反过来想想,1分米是1米的多少?(十分之一)那用分数表示它就是多少米呢?
生:十分之一米。(板书:十分之一米)
师:够不够1米?(不够1米)是的,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在认识整数的时候,经常用到数位顺序表,今天,认识小数,老师也带来了数位顺序表(贴数位顺序表,写上“米”)。我想在这个以“米”为单位的数位顺序表中表示这1分米,把1分米的1写在哪个数位合适呢?把1写在个位,行不?
生:不行,那表示有1米,可是它没有1米。
师:那只好把1写在十位了,可以吗?
生:更不行,写在十位表示有10米,比实际长度长了很多。
师:看来越往左写表示的米数就越大,写在个位不行,往个位的左边写也不行,那没有地方写了,到底怎么办呢?
生:往个位的右边写。
师:是的,只能往个位的右边写,这样原来的数位已经不够了,就要产生新的数位,也就是比个位小的数位(在个位右边添上1格)。为了和个位区别开来,中间打上小数点,个位“米”右边的第一位就表示是分米了,就把1分米的1写在这一位。写成“.1”行吗?
生:不行,还要在个位写上0。
师:真奇妙,小数就这样产生了,我们齐读一遍:零点一米。(板书:0.1米)小数点左边的0表示什么意思?(整米的地方不够1米,是0米)小数点右边的1表示什么?(1分米)0米1分米就是0.1米。
师:刚才我们表示这根彩条长度的时候,有几种说法?(可以说是1分米,或者十分之一米,或者0.1米)它们之间用什么符号连起来?
生:用等号连起来。
师:齐说一遍:1分米等于十分之一米,也就是0.1米。闭上眼睛,根据老师的描述静静地回忆:1分米有多长?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几?写成分数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零点几米?
师:在你的彩条上写上0.1米,同桌合作,用你们的0.1米拼接起来,看能拼出0点几米?并写出来。(0.2米)里面有几个0.1米?
师:再请前后同学合作,把0.1米拼一拼,看拼出了0点几米?写出来。
生:我们拼出了0.3米。
师:里面有几个0.1米?(3个)拼得最长的是多少?(0.4米)
2.认识0.01米
师:十分之一米是1分米,那百分之一米是多少米呢?(板书:百分之一米)
生:1厘米。(板书:1厘米)
师:为什么?
生:因为1米=100厘米,百分之一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百分之一米,也就是1厘米。
师:请大家找到桌子上的1厘米。用你的1厘米跟老师的1米比一比,要比多少下?(100下)请一个同学上来比一比,比的时候要全部比完吗?
生:不要,只要比其中的1分米就可以,1分米里面有10厘米,这里就有10个十,所以是100厘米。(把黑板上彩尺里的1分米平均分成10厘米)
师:由此可见,1米是1厘米的100倍,反过来说,1厘米是1米的百分之一。以米作单位,把1厘米的1写在数位顺序表里,把1写在哪里合适呢?
《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是研究课堂教学的一种境界。在研讨交流中,我深深为许卫兵老师的深入思考(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对相关材料的阅读、教学想突破的“问题”)所折服,真的是“小数不小,小数的世界很大”。对于一线教师与教学研究者来说,小数的世界之“大”,就“大”在让我们深入地追问与思考一些问题。
“小数初步认识”到底“教什么”?
课程改革后,不同版本教材都是“螺旋上升”式地处理“小数的认识”,各教材的整体设计不尽相同,但在第一次“认识小数”时都把握了共同的原则:(1)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小数,在具体的“量”中理解小数的现实意义,这里“具体的‘量’”主要指钱数、长度;(2)都是“规定”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3)沟通用“整数、分数、小数”都能表示同一个“量”,北师大版主要是沟通用“整数、小数”表示同一个量;(4)都涉及到纯小数和混小数的认识。下面以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为例,简要概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安排。
人教版在《小数初步认识》中要学习一位、二位小数,是从“生活中的小数(价钱)”引入,理解用小数表示的价钱是什么意思,通过呈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小数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数”,进而以“米制系统”为直观模型认识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二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的分数,认识小数数位上的数字的“分数意义”以及“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在“做一做”的活动中,再用整数、分数、小数表示“钱数”,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量,既可以用自然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分数表示”。其难点是当两位小数中十分位、百分位是“0”时如何用小数表示现实的量。
北师大版也是学习一位、二位小数,一直以“人民币”为直观模型学习小数(包括小数的加减运算),借助于小数位上各数字的“人民币”意义学习,不涉及“分数”(教材中《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前,《分数的初步认识》在后)。
苏教版则只学习一位小数,“米制系统”、“人民币”两个直观模型都用,首先借助“米制系统”模型呈现一位小数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的另一种记法,然后再用“人民币”认识混小数,认识“混小数”能突破学生总认为“小数是比‘1’小的数”的错误思维定势。只有苏教版教材在《小数初步认识》就提出“整数部分”、“小数部分”的概念,认识小数点左边的数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的小数部分。
在认识小数的“学具”方面,人教版、苏教版还使用了“长(正)方形”的面积模型、线段图模型以及“数轴”(习题中),而北师大版则不涉及这些直观“模型”,主要借助人民币认识小数。
小数的含义是“规定的”还是“发现”的?
弄清楚了“教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教”的问题:学生如何理解一个概念?教学如何“教”概念?杜威“由生活经验向科学概念的运动过程就是教学”这一重要的教学思想,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是“告知”学生概念的意义还是让学生探索、概括发现概念的意义?尤其教学“认识小数”时这两种教学方式容易引发争议。
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都是这样处理小数的意义的: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即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两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依此类推。
很多教师认识,小数的意义是“规定”的,教学时就是告诉学生这个规定而无需学生探究。但许卫兵老师执教的《认识小数》则走了另外一条路:在学生对用小数表示“钱数”已有生活经验、知道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借助于分数的面积模型,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的活动中探究发现并概括出“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零点几的意义和十分之几的意义相同”的结论。即学生头脑中先有“小数”,然后通过探究发现“一位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的分数”,让学生有一种“顿悟”、有一种发现了隐藏的秘密的快乐。进而再将这一发现拓展应用到“米制”模型,以巩固对一位小数的认识和理解。
这样做符合执教者的主旨:确立真正的儿童立场,让学生的生活经验真正在概念学习中发挥作用,进而实现概念学习的“案例――原则――模仿――运用”的探究发现式过程。因此许老师说:从学生生活经验的角度看,将“价钱之间的转化”作为例题素材、“长度之间的转化”作为习题素材更为合适,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的“小数表示的长度”这一经验基础,“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这一直接表明分数、小数之间关联的结论,教师除了采用讲解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别无他法。
但是,可能有教师会追问:是学生独立探究发现“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还是规定“十分之几就是零点几”?即小数的意义到底是“规定的”还是“发现”的?
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从小数的产生发展史看,先有分数后有小数,小数的意义是“人为”规定的。16世纪荷兰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军人的斯蒂文最早发明小数,当时是为了便于计算复杂的利息问题。斯蒂文发现,当利率都是以10、100、1000等作为分母时,按照复利计算的利息问题将变得简单,其结果都是以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表示。但还是不太便于比较大小和计算,于是他发现用“小数”(当时的小数书写形式不是现在的样子,没有小数点)表示非常方便,于是创造出“十进小数”,进行小数的四则计算非常简单,类似于自然数的四则计算。从其发生的本源来看,小数是基于十进分数而创造出来的,是“原创的”。实际上,人为的“约定”、“规定”就是人的一种创造,是一种新的顿悟与发现。
其次,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通过个别案例的探索,发现(对于学生而言是教师引领下的“真正发现”)小数的含义是学生的“再创造”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再创造”过程远比告知学生“十分之几就可以记作零点几”更有价值,也就是许老师执教本节课的目的所在。
那么这样做的价值何在?价值就在于让学生体验发现秘密的快乐。荷兰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中说:“要知道,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主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这符合他一贯倡导的数学学习观:数学学习就是“再创造”的过程。许老师执教的“认识小数”就落实了这一数学观,让学生经历“再创造”与发现的过程,体验到独立发现秘密的乐趣,这才是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的深层动力。
用可视化的“形”认识抽象的“数”的意义何在?
用可视化的“形”认识抽象的“数”的意义,即如许老师所强调的:有了与现实生活、与儿童经验的对接,学生对小数的认识也就得以通过“慢镜头”来完成。教学不应停留在教师直接的讲解和“告诉”,而应让学生充分展开探索过程,借助于直观图示的形象支撑,建立起了一位小数的“直观模型”(长方形等分、涂色)。然后将一位小数(纯小数、混小数)的认识拓展到“米制系统”,进而再在半抽象半形象的“数轴”上认识小数(从“米尺”到“数轴”的抽象过程非常巧妙)。
从借助“面积模型”、“线段图模型”到“数轴”来认识小数,所用的工具从直观形象到半抽象半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顺利展开与实施。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恰当地运用这些直观模型为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逐步学会“用形象来滋养抽象,用直觉来涵养思维”,这是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法宝”。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丰富不能够依赖教师的“告知”与重复性的“练习”,需要学生的亲自探究与体验,借助于多种模型和途径(可以说,这三种直观模型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充分地展开探究过程,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就越强烈,理解就越深刻,数学活动经验就越丰富和灵活。
“告知”式的教学可能“省时”、“省力”,但这是短期效果;“慢镜头”教学从短期看“费事”、“费时”、“费力”,但其长期效果不容忽视:有助于教师深入解读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的数学学习条件与路径,设计有价值的数学活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有助于学生经历探究发现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体验探究发现的乐趣,真正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整合。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用数学解决问题
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班级情况分析:
三(2)班学生共有34人,男生18人,女生16人。三(3)班学生共有34人,男生18人,女生16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六册教学进度表(2010.3)
日期 内容 例题 课时
一
2.28
3.4 位置与方向 简单路线图(四个方向) 例3 1
练习一 1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例4、例5 1
练 1
二
3.7
3.11 机动 1
单元练习 1
除
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口算除法 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商是整数) 例1 1
除法的估算 例2 1
练习三 1
三
3.14
3.18
笔算除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 例1 1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有余) 例2 1
练习四 1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且有余数)
除法估算 例3 1
练习五 1
四
3.21
3.25 除法的验算 例4 1
练习六 1
有关0的除法及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1) 例5、例6 1
练习七 1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2) 例7 1
五
3.28
4.1 练习八 1
整理与复习 1
练习九 1
单元练习 1
机动 1
六
4.4
统 计 练习十 1
4.8 练习十一 1
机动 1
七
4.11
4.15 年、月、日 练习十二 1
24时记时法 1
练习十三 1
制作年历 1
八
4.18
4.22 机动 1
两位数乘两位数
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例1 1
估算 例2 1
练习十四 1
笔算乘法 不进位的乘法 例1 1
九
4.25
4.29 练习十五 1
进位乘法 例2 1
练习十六 1
整理与复习(练习十七) 1
机动 1
十
5.9
5.13 面 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1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例1 1
练习十八 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例2、例3 1
练习十九 1
十一
5.16
5.20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例4 1
公顷、平方千米 1
练十 1
单元练习 1
机动 1
十二
5.23
5.27 小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小数 例1 1
小数大小的比较 例2 1
练十一 1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例3、例4 1
练十二 1
十三
5.30
6.3 机动 1
解决问题
乘法两步计算的问题 例1 1
除法两步计算的问题 例2 1
练十三 1
设计校园 1
十四
6.6
6.10 机动
数学广角
简单的集合问题 例1 1
简单的等量代换问题 例2 1
关键词:知识;思维;数学概念
笔者经历了一到六年级的教学实践,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
初步的尝试与研究,也参加过相关的教学研究活动,积累了一些经验。我认为,只有找准分段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点,才能构建完整的数学概念。
一、关注知识的原始点
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具体形象逐渐过渡到抽象概括。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头脑中一开始存有的感性印象会逐渐模糊淡化,而形式化的演算和抽象化的概括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为学生思考解决相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式。然而,尽管在理念上普遍认为感性材料是为形式抽象提供现实背景和意义支撑,但课堂教学中前者更多地扮演着铺路石的角色,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提升后,就定位于抽象水平上的熟练运用或推演,而不太会重提抽象背后所包含的原始意义。
比如,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从若干个单位面积列操作实践中推导出来,但是在获得公式后,教师所关注的是公式的熟练掌握和变式练习。面积计算的意义则不被重视,甚至被完全抛弃。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面积公式的反复运用,学生对“长就是代表一行能摆几个单位面积,宽就是代表可以摆相同的几行”这一数学事实逐渐忽略和淡忘,而“长和宽相乘就能得到面积”这一抽象算法则不断得以强化。于是在学生的思维世界中,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已经不是用单位面积进行度量的数学表达形式,而仅仅是长和宽两条线段长度
的计算关系而已。面积计算与线段长度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意义混淆,知识的原点成了知识的盲点。
我曾经在五、六年级学生中作过一些调查,他们都能“抽象”地应用计算公式正确计算出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但当让他们说说“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意思时,却很少有人能说出“就是在这个长方形里正好能放进6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或是6个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因此这些学生在学习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是无法主动地去探索研究的。因此,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加强对“数方格(面积单位)”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以前的教材中,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是没有“数方格”这样的教学内容的,现在有老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对“数方格”这样的教学内容处理得轻描淡写,只是过了一下“程序”,甚至这样的教学环节对五年级学生来说太低级了。我想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比较深入地理解“面积”概念,并在这个基础上能进一步地、比较主动地去探索计算面积的方法。综上所述,“数方格”这一内容的教学不但教学了求面积的一种策略,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二、找准知识的临界点
数学知识“螺旋上升”式的编排方式,是基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和把握的进程,正是一个从低级到初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迂回进程,契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但是由于知识的内在联系极为相
似,分阶段教学的内容,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第一阶段教学时过
深,而第二阶段教学时定位又过低,出现低水平的重复现象。比如,小数的教学,在新编的人教版教材中对于小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放在三年级的小数的初步认识,第二个阶段是四年级的小数的意义。对于教材这样的编排,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遇到同样的问题:很难把握“到位”又不“越位”。特别是三年级的初步认识,该教学哪些内容,认识到哪个程度?其实,从课题上看《小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意义》已经清楚地指出了教学的内容。《小数的初步认识》首先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小数,以及这些带有单位的具体的量的小数所表示的具体含义,如,1.6元表示1元6角。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中的小数的基础上,同样经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学习过程,初步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但并没有要求概括意义。因此,在叙述小数时不能脱离具体的事物,位数也只局限于两位小数,而后者则重点指向意义的教学,同时根据意义的理解和概括,是一个从具体逐步走向抽象的过程:实物图片—数形结
合—数轴中小数,将生活中小数逐步剥离其非本质的外衣,取其核心的意义,沟通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并同时纳入到一个统一体系
之中。
三、注意知识的交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