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教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无穷的信息和资源,使我们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为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网络教研打破了常规教学时空的限制,能够适时交流,不仅可以实现教研组长与教师间零距离的互动,还可以实现教师之间的互动。
首先,网络教研的评价使教师间没有了顾忌,不知道对方是谁,有什么就说什么,有利于教师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即使持否定的想法也会直说,这更有利于教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深刻思考;其次,每次教研教师的观点都持久保留下来,教师可以在网络教研活动后对各教师的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不仅可以把学习后的心得通过网络与别的教师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别的教师对自己观点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备课,个人备课,不仅知识有限,而且方法有限,如果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课件等发在个人博客或论坛里进行共享,邀请其他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进行讨论,这就相当于把同学科的教师集中起来共同备课,这样我们就会得到数量、方法、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学手段,从中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和实验方法进行教学,这些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变成了事实。最后,每节课后的教学反思也可以放在网络中,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通过网络我们就可以将所有参与这一节课备课的教师的经验集合起来,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方法。优秀教师也可以将优秀的教学案例和其他资源进行共享展示,这样,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不仅能得以强化,而且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间互动。网络教研不仅能为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而且也是培养新型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有效捷径。
二、网络教研的局限性
网络教研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研活动。它突破了传统教研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地点相对固定的局限性的同时,也有它的不足之处,网络教研的局限性表现在:比如,网络教研的权威性、真实性都有待考虑。网络教研教师不能直接面对面进行,因此,在情感上不能与教师进行很好的沟通;另外校园网络硬件的支持、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教师自身情况都会直接影响网络教研的正常开展;教师参与面,不均匀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中老年教师由于理念、技术、身体等原因参与的热情还不如传统的教研活动。一定程度上给网络教研的全面覆盖带来了障碍。
很少有教师真正能把参与网络教研变成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的一部分。有些教师为了应付了事干脆把网络上的一些文章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就完成了,导致网络教研中缺乏丰富、优质的原创之作。大多数教师在访问别人的博客时,只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缺乏必要的研讨交流。教育博客的作用在于广泛地交流而不是独享,资源共享才是教育博客实现网络教研的动力源泉。如果教师不能从思想上重视的话,长此下去,网络教研就只会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实现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和网络教研水平的提高。
三、网络教研的明天
网络教研的开展首先应该是教师自愿的,这是保证网络教研长期有效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网络教研也是如此,只有体会到了网络的魅力,才会对网络教研情有独钟。其次,要将网络教研纳入常规教学,让网络教研常规化、经常化,以研促教,以教促学。从而促进网络教研水平的整体提高。最后,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只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才能为网络教研的发展保驾护航。
网络教研实则是校本教研的有效补充,是传统教研的延伸和发展。它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空间、超越时空、方便快捷的优点,是常规教研活动所无法替代的。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认识开展网络教研的必要性,利用飞速发展的网络资源充分进行交流,为网络教研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我们也应考虑网络教研存在的弊端,要增强信心,克服困难,大力宣传,让每一个中老年教师在网络平台上都有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拓展网络教研的范围,延伸网络教研的空间,提升网络教研的质量,从而让网络为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有效提升而服务。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肖学建,徐胜成.也谈网络教研的利与弊[G].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9).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4]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通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一、搭建研讨平台的“建筑师”
其实,网络教研没有什么高深莫测,就是凭借网络上的一些交流工具来做我们的教研事情,所以,选择网络工具、搭建研讨平台是教研员组织教师从事网络教研的第一步。网络交流的工具非常多,教研员要想在本区域内组织教师集体从事网络教研,就要根据本地区师资特点以及拟组织的教研活动形式,选择一两个主要交流工具,搭建本区域学科教师网络教研的固定平台。这样,在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时,不再是茫茫网海中茫然游荡,而是根据不同的研讨内容在不同的“小屋”进行了。
我们从众多的网络工具中选择三种:凤凰语文网(苏教版教材网站)、UC聊天室、博客,并在这三种平台中开辟属于我们自己的空间——青铜峡小语论坛专版、UC【古峡教研】房间、学科博客。
下面,介绍一下主要的平台及其作用。
1.论坛
网络论坛是教师们讨论研究、发表意见最有效的平台。在这里,任何人、任何时间都能说上几句,也是最热闹的地方。运用网络论坛进行教研,有五大优势和作用:
(1)撰写教学随笔、读书笔记。动员教师将精彩动人的教学教研故事、真实美丽的教育心情记录在网络上,大家相互拜读,及时交流,从各自的教学经历中,或者拜师学艺,或者鞭策鼓励,或者引以为戒,或者引发思考或辩论,其意义很深远。
(2)收集课题资料。在这里,教师可以建立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资料小口袋,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积累资料,日积月累,课题结题时,整理成册,这就是他们的成果了。
(3)集思广益,集体备课。执教人先设置备课研讨专帖,把教学设计上去,其他教师阅读、修改,或组织《一课一帖》备课帖,即就某一课大家都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自己的教学设计,相互交流。
(4)求疑问难,资源共享。有什么教学问题,身边同伴解决不了的,鼓励教师把帖子发在网上,可能就会有人来与你探讨,你会得到满意的解答;有什么鲜为人知的好东西(优美的文字、美丽的图片、精美的课件……),鼓励教师不要一个人独自享受,而是在论坛大家分享。此外,大家都启动身边的学习资源,把现实中的各类研讨活动资料,积极到论坛上,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5)组织学科专题研讨。现实教学研究活动,往往受地点、空间、时间等限制,不能使更多的教师亲自参与,只能望而生叹,亲身参与的教师意犹未尽。但借助于网络,可以弥补这个缺憾,教研员把活动的相关资料在网上,组织没有到现场的教师浏览学习,也可以组织在现场没有发言的教师在这里跟帖子,继续发表自己的见解,使研讨活动无限延伸。教研员根据学科教学焦点问题、困惑问题提炼出专题,研讨主题专帖,组织教师参与研讨,如《课堂精彩源于预设还是源于生成?》《语文倡简教学在行动》《文本细读知多少?》等。
2.博客
教研员学科博客是个网络收藏空间,除了收藏发表个人喜欢的文章、照片、视频资料等,在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与广大教师交流,倾听他们真实的心声。在博客上,也可以设立各类专题研讨交流区域,先研讨主题日志,将要研讨的主题、要求提出来,各校教师以发表评论的形式各自的见解。不过,和论坛相比,博客是个小空间,但可以用它来弥补论坛没有注册就不能发言的缺憾。
3. UC聊天室房间
像新浪UC聊天大厅“优声优色”,集文字、语音、视频于一体,天南海北,零距离接触,仿佛身临其境,现场交互效果鲜活生动,情境浓,改变了网络教研单一的纯文字交流的习惯,于娱乐中增长知识,于轻松中参与教研。此外,可以现场全程录制文字、音频、视频研讨过程,抓拍研讨图片,之后进行回放反复研讨,因此,得到广大教师与学校的青睐。这里原本是个聊天室、娱乐室,但我们却拿它来做教研,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1)教研员把现实中组织的各类研讨活动通过摄像头、摄像机在房间直播,使不能到现场的教师在校、家中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参与活动,扩大了教研的受益面,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
(2)各校校本研训活动在房间直播,教研员足不出户可以参与、了解、指导、服务各校的校本研训活动;各兄弟学校都可以足不出户相互学习交流。这样,校本教研由封闭变为开放了,校本教研信息传递的速度更快、合作的伙伴更多了。
(3)通过房间组织专家讲座。可以是现场讲座的直播,可以在麦上直接讲,可以直播视频资料。
(4)设定房间固定活动栏目,开展各类活动,如“趣味语文”“解疑答惑”“美文诵读”“话题研讨”“讲述教学故事”“互动沙龙”“文学欣赏”等。
以上平台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采用“一条龙模式”,将多种平台交错使用、相互弥补,效果更好。活动前可通过教研网通知——组织教师到UC房间视频观摩参与研讨(点的评论)——会员在论坛发表评论交流(全面、系统的资料)——没有注册的会员在博客上补充——通过教研网图文并茂各平台的研讨资料、总结通报。
二、富有感召力的“吹鼓手”
在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教研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在推行初期,宣传、动员、召唤、推介是不可或缺的。教研员除了要先行一步、身体力行外,还要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感召力、十足的耐心,做网络教研的“吹鼓手”,通过各类会议、各种场合积极宣讲、推广网络教研的概念、作用和优势,激起教师的参与热情。教研员还要通过各类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提高教师运用网络的技术。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到互联网基本操作,从校园网各功能平台的使用到教师博客的建立使用,从论坛的注册使用到UC聊天室音视频软件的使用等,抓关键点进行运用培训,使教师对网络资源的使用从会用到爱用,提高教师的网络教研能力,使教师不但想参与,而且会参与、能参与。当然,也不能事事都靠教研员单打独斗,要不断地发现骨干、培养骨干,以骨干教师辐射带动其他教师,这样层层推进,最终达到全员参与。
三、敏锐聪慧的“策划师”
在网络教研中,研讨话题非常重要,必须来自于一线教师的需求,切中教师的表达“人中”,这样,教师在研讨时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教研员做一名敏锐聪慧的“策划师”,要善于从诸多的教学现象中发觉、提炼、设计新颖的话题,组织网络研讨活动,增强教研的吸引力。
四、耐心到位的“牵引者”
在每一次的网络教研中,教研员或在台前摇旗呐喊,或在幕后擂鼓助威,但仅有呐喊与助威是远远不够的,教研员要时刻关注,时刻跟进,时刻牵引。在每次活动时,教研员都要认真浏览、及时回复,与教师热情交流,耐心鼓励,使每一位参与教师在与教研员的网上互动、交流对话中,感到被关注、被认可了,感到有所触动、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有所提升,从而被网络教研的魅力吸引,由任务驱动型转换为自觉自愿行为,不遗余力地投入其中,把网络教研用心做下去。在每次活动后,教研员要对各校参与的情况进行统计、反馈、督查,对涌现出来的积极活跃、有思想的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少些行政命令,多些人文关怀。总之,在组织网络教研活动中,没有兴趣是万万不能的,仅靠兴趣也是远远不够的!
五、睿智深邃的“掌舵人”
教研员在组织教研活动或者与教师网上交流时,要站在教研员应有的学科高度,从专业引领的角度与教师交流,对教师做深层次的专业引领,掌好学科的舵,把好学科的方向。教研员要积极向教师提供优秀教研网站,提供教育教学信息,引领教师将实践问题转化为研究问题,群策群力,共同探究,寻找策略。教研员要回应教师的问题,解答教师的困惑,拨正教师偏颇的思想,更新教师陈旧的理念,通过对一些话题研讨的有意“挑起事端”“推波助澜”,引发教师网上的争议或者辩论,将教师浅层的认识推向深层次,将教师模糊的认识辨析到清晰。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师们在思考时把握重点问题、焦点问题,做理性、系统的反思,在更高层面上加以总结、提炼,注入更多的理性思辨,形成高质量的教研成果,避免认识的肤浅,反思的散乱。网络教研决不等同于网上休闲聊天,说上几句话、发上几个帖子就完了,它必须要触及教师的思想,在相互交流中提升专业素养,产生内需,使教师研有所获,从而增强网络教研的内涵。
网络教研中,教研员还应该具备以下几种心态:
1.受挫心理。网络教研的推进需要教研员报以极大的热情与耐心,一点一点推进。此外,还要“承载”教师的各种曲解: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你是没事给教师找事,有的会认为那是你们教研员的事情与我无关,甚至有的会认为你是为了赚钱……面对这些,你要理解,教师们的误解是因为不了解,那就还需要你多宣传,待他们了解了网络教研,自然会给你“昭雪”的。
2.受累心理。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想掌握这种前沿的技术,不吃苦、不受累那是天方夜谭!当别人茶余饭后漫步街头,或摇曳在舞池,或在酒场推杯,你只有独自守着电脑,敲击着键盘,可能到漫天星斗都已经倦了,而你还在敲击自己的梦想……这份清苦是网络教研中需要常常面对的,对教师要多做这样的宣传劝导,教研员自己更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3.受冷心理。网络教研不是教研的新奇观,只是教研的另一种形态,是对常规教研的一种补充,不要期望会产生什么轰动效应。起初推进时需要强劲些,等到教师们都掌握了操作技术、熟悉了其中的规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养成了一定的习惯后,就进入常态,仅把它当作一种教研工具而已。所以,也要有先热潮后冷落的心理准备。
目前,网络教研的主要载体有博客、微博、论坛、即时通讯软件、交流群等。网络教研的表现形式有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但目前主要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
网络教研打破时间限制,成就教师教研之梦
传统的教研活动一般是以科组集会的形式进行的,必须要有一定的集会时间、集会场所才能开展研究讨论活动,只有到会的人才能参与讨论活动,而未到会的教师,对于教研活动中的具体内容无法亲身体会,因此,时间因素造成了教研活动一定的客观局限性。
网络教研由于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就同一个教学主题进行研讨,突破了传统教研的时间局限。它可以随时随地把教育教学中的反思、心得体会、教学设计等点点滴滴,放在自己的论坛中,及时关注其他教师的跟帖评议,进行再反思再改进,通过评论或者留言与同行进行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将教学设计以及课件完整呈现,其他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诊断修改,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课后反思可引来大家集体讨论,再次重温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在参与网络教研的过程中,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学到了优秀的教学理念、育人方法、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与教研水平的提高。网络教研活动能帮助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发展,快速提升其教研能力和水平。
网络教研突破空间限制,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独辟蹊径
网络教研活动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不同地方的教师可以在不同地点通过互联网,就同一个教学主题进行研讨,突破了传统教研的空间局限。
青年教师在自己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渴望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得到同行的鼓励、专家的指导,但往往由于不在同一地区,无法与同行或者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但通过网络教研活动,却能够非常方便地得到不同地区同行和专家的指导。由于网络教研主要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体现,研讨内容往往以文字形式准确记录,存储及后期整理非常方便,它是教研活动的实时体现,是青年教师课后反思学习的第一手教研资料。保留在论坛中的文字是对年轻教师最好的指导。互动、反思、改进、提高,这种良性的反馈和激励成为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催化剂。
对学校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反思
在我校网络教研开展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对传统教研积极的补充作用,同时由于网络教研尚在探索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主动寻求解决方法。
学校网络教研活动要有整体规划设计和管理
在我校经过一段时间以实时在线工具等为主要形式的网络教研之后发现,以分散形式进行网络教研并未体现出网络教研的优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为有效的网络教研活动建立一个集成的互动平台,便于学校教科研部门开展和管理各学科网络教研活动。各学科讨论板块集成在一起,便于对教研活动的进展进行检查和对教研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二是对于网络教研活动要建立校级、学科组、备课组的各层级管理机制,对研讨活动的安排、组织与实施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反馈网络教研的开展情况,推进网络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是对于已经建立的以适时交流工具为载体的学科讨论群等学校教科研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并做好引导、管理与服务工作,如邀请专家加入讨论群进行专业指导等。
教研主题要明确,外延过大的主题讨论要避免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交互活动中的随意性,如果在网络教研时,没有拟好明确的教研主帖,将会导致教研活动无的放矢,交流活动会进行得松散、跑题,讨论者没有中心议题,跟帖者随意应付,浏览者没有学习收获。比如“如何上好物理课”,是一个较为开放性的话题,讨论帖的内容大都比较空泛,教研参与者的回复均泛泛而谈,教研的实效性不明显。
因此在进行网络教研时,主持者在发帖时要力求体现教研任务明确、组织性强的特点,使教研活动进行得积极有效,使教研活动开展得“形散而神不散”。
网络教研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活动内容言之有物
关键词:网络教研;幼儿教学;学习共同体
教师的教研活动是提高专业素养的必经途径,而网络教研则是当前教师最常使用的一种教研方式。下文就网络教研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一、网络教研的含义与必要性
1.网络教研的含义
所谓“网络教研”,就是一种以网络为基础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是拓宽教学研究途径,推进校本教研,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网络教研成为越来越多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载体。
2.网络教研的必要性
(1)有利于教师的深刻思考。网络教研有利于教师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进一步深刻地思考。(2)有利于教师间的交流。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仅是一位教师与几位教师之间的交流,而网络教研是一种公共交流,是多位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探索,有利于教师交流观点,采纳他人的建议。(3)有利于教学经验的交流。不同的教师教学经验不同,教学方法、手段也不同,网络教研恰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和探讨,得到数量、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学手段,从中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和实验方法进行教学,最终提高教师个人素质。
二、网络教研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1.应用网络教研构建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研其实就是提供一个网络的学习平台,改革传统的教研模式,能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静态资源,使教师在网络平台中获得知识。同时也要坚持以幼儿教师为网络教研主体,通过交互媒体(如电子邮件、讨论版等)为其提供动态助学,尤其是增加案例,并通过案例的分析、交流、探索,构建静态与动态结合的学习共同体。这样一来,不仅是幼儿教师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教研人员也可以参与学习共同体,观察教师的问题,为其提供解决方法或建议,使幼儿教学研究更为开放。因此,各幼儿园应该将网络教研纳入常规教学,让网络教研常规化,以研促教,以教促学,从而促进网络教研水平的整体提高,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达到有效教研、高效教研。
2.应用网络教研使教研即时化
在一些幼儿园,集体教研活动虽然每周、每个月都要召开,但是即时性较差,比如当天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案例、教师的心得体会、困惑疑问等,如果要等到每周的教研或者每个月的教研会,就会逐渐忘却,或者失去时效性。而利用网络教研,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我们在应用网络教研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研的即时性特点,将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在网络平台上呈现出来,寻求教师之间的指导和启发。这样一来,当天遇到的问题,当天便可以解决,不为以后留遗憾,使得幼儿教育再无死角,更透明、更完善。比如,一位幼儿教师在幼儿园局域网络平台的博客上开辟了一个“关爱孩子”的专栏,这个专栏每天都更新,对于教师本人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一些幼儿的成长、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都进行发表,博客的粉丝不仅有同园的教师,也有其他同仁,有教育界的前辈,还有家长。在这个专栏,只要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发表一些话题,就会有家长、教师发表评论,进行回复和互动。当天发生的问题,通过家长就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又通过其他教师、教育界前辈可以获得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可以说使该老师受益匪浅。博客的即时性、互动性为教师们解决了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也让教师们更好地读懂了孩子们的语言。只有合理、适当地应用网络平台,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使网络教研意义深远。网络的飞速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网络教研是以网络资源为载体,充分利用新时代下的信息资源共享开展的教研活动,它只是教研活动发展的另一种方式,并不是全部的教研活动方式。
三、结语
幼儿教育教学中,在集体教研和校本教研之外,网络教研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我们要认清网络教研的含义与必要性,了解网络教研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网络教研,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交流,并且克服网络教研的弊端,增强网络教研的信心,争取使每位幼儿教师在网络教研的平台上获得最大的发展,促进网络教育的稳步发展。
作者:丁彤梅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室
参考文献:
一、建立教研QQ群组,提供交流平台
QQ群聊网络教研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借助这个平台进行互动研讨,教师们可以畅所欲言,又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尤其是对一些问题或困惑一时想不出好的或满意的解决方法和思路而过了一天或一段时间才有奇思妙想,同样可以发在QQ群聊里,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讨论、争议,产生共鸣,为传统教研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了能在QQ群聊组发出较好的妙计、较新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们就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报刊、网络、咨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师们无意中阅读、接触、学习到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而经典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又得到不断的巩固和诠释,教师的专业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二、网络互动评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展示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摸索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教学技能的长处和不足,又看到其他教师的优势和短处,我们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开展了同年级的同课异构公开课,使教师们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中吸收优秀的教学方法、经验,也从中吸取别人和自己的失败教训。我们的做法是通过网络教研QQ群的论坛板块发帖子互动评课:
先是每个上课的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发到评课板块。
然后是每个听了课的领导、教师都要跟帖畅谈感受、意见、困惑、建议,让上课教师在清晰的比较、思考中感悟和反思新的教学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新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吸其中的精华为“我”所用。在评课互动的过程中,共同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接着由执教教师根据每个听课教师写的“听课一得”(包括优点、不足或建议或问题均可),在备课组组长的主持下面对面地交流和讨论,有的放矢地分析其他教师的评课记录、有的放矢地分析得与失,对要解决的问题达成共识,完成“成长与反思”记录表。
最后把“成长与反思”记录表发到论坛对应的板块。
如今,我们论坛版块已覆盖已开设的所有科目,注册人数有100多人,最高日发帖量有50多篇,对于一个欠发达的偏僻少数民族山区学校来说已经是新的起点和质的飞跃。
三、整合网络教研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在我校QQ群组网络教研平台中设有“评课论坛”、“资源中心”、“成果分享”、“消息”、“学习参观交流”、“班级管理”几个栏目,各个栏目由主管领导和学科组长任版主。资源中心栏目收藏有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课件、好文章推荐、制作编辑软件工具包。版主、学科组长、教研员必须起带领、示范作用,先完成一定数量的资源上传任务,让其他教师尝试使用这些资源,使他们使用后觉得实用、效果好、方便简单快捷,品尝到资源整合的成果。再鼓励全校教师参与到资源建设中,使资源库在源源不断的充实和扩大之中,点击率节节连升,教师们体验到参与网络教研的乐趣,逐渐演变为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实现了资源共享,也使教师在专业话题的学习中快乐成长。同时我们向教师推荐了一些有非常丰富素材和学习资料的搜索网站,如英语的新知堂、新浪英语频道、英语园、韩国趣味英语等等。
四、设立评价激励机制,品尝教研乐趣
关键词 网络教研 云计算 教育云 云会议 云存储
中图分类号:TP391.6 文献标识码:A
1 教育信息化浪潮中的教研新形式――网络教研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教研这一新型教研模式在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崭露头角。网络教研是我国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应用逐渐深化而出现的一种跨时空的远程教研形式,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研的突破与重构。①这种全新的教研形式很快被信息技术素养较好的年轻骨干教师们所接受。国家和教育管理部门也关注并重视网络教研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地位。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在《推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提出的国家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10种应用模式中,就提到了“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和“名师工作室”三种网络协作教研模式,以作为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参考。各地区也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号召,开始了针对网络教研平台建设和网络教研活动形式的积极的研究与尝试。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网络教研最初的雏形就是网络教育叙事,其主要是借助网络博客的形式开展,教师个人通过在博客发表自己的教学经验、心得体会和反思,并在阅读其他教师的博客时与之进行经验交流。近几年网络教研不断发展,取得一些进展,在博客的基础上利用了QQ、电子邮件、网络会议、BBS论坛、维客、即时通讯、Moodle等工具;并且开始搭建网络教研的专用平台,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研平台与同行互动交流教学经验,在共同讨论中各取所需、吸收精华、开放思路;并能够在网络教研平台中得到专家和名师的引领,使教师个人在网络教研中快速成长。通过跨区域、跨学校的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可以打破不同地区之间教师的空间阻隔,实现名校和薄弱学校、城市和农村、教育发达地区和教育相对落后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共享教研成果,共享优质资源,在协作交流中提升薄弱学校和薄弱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使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和西部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上驶入快车道。
2 网络教研中遇到的问题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其发展的过程必然是曲折的,网络教研也不例外,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网络教研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1)网络教研情境性的缺乏。教师在网络教研活动中,由于没有面对面的交流,缺乏研讨的情境性,一些教师表现出对网络教研的不适应。主要是由于目前网络教研活动所借助的工具主要是博客、维客、BBS论坛、电子邮件等异步交流工具;而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只是作为辅助。虽然这些工具在网络教研的实践中逐渐暴露出其在研讨情境性方面的局限。
网络视频工具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补充网络教研活动中情境性的缺乏,但是目前网络教研实践中视频通讯的使用较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现有的免费视频交流工具的功能无法满足教研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功能强大的视频会议系统的虽然能够满足网络教研的需求,但是高昂的费用和大量的硬件投入是目前学校和教师所难以承担的。同时,由于这些视频交流工具都需要使用专用的软件,就较难将其完全融入到网络教研平台中去。
(2)网络教育资源的存储与分享问题。教师们在网络中进行的网络教研活动能够产生出大量的教研资源。特别是在使用了录播公开课,专家讲座以及进行视频会议的交流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储与调用,将会是未来省级甚至是国家级网络教研平台建设时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目前由于各地各校的网络教研还处在试验和试点的阶段,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人数不多,而且网络教研中的活动较少。但未来的趋势表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动,网络教研将会成为未来教研的重要形式,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国教师在网络教研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如何存储,不同地区的教研资料如何打破地区限制,实现全国范围的分享等问题,将会是网络教研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
(3)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接入平台的问题。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也将会成为重要学习、教学与教研工具。为了迎接移动终端设备加入网络教研平台,对平台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能够实现PC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不同终端对网络教研平台的访问。从而达到教师可以通过不同设备同时参与网络教研活动。
3 云计算技术与教育云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旨在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美系统,并借助SaaS、PaaS、IaaS、MSP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其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进而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最终使用户终端简化成一个单纯的输入输出设备,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强大计算处理能力。如此一来,“云”的用户就相当于享受到了一台如同超级计算机的强大运算和储存功能。正是云技术的这种强大的运算和存储功能,使他在各个领域中都拥有惊人的潜力。
在教育领域,云技术的应用也受到了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重视。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2020年)》中也特别提出了建设国家教育云基础平台的相关要求。②由此可见国家对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展的高度重视。云技术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初见端倪,以“班班通”工程建设、教育云服务平台构建为代表的新一轮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我国的基础阶段教育逐步推进到了教育的“云”时代。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是重要的一环;而且教育公平的实现,是要给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也就是要从各地区、各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的共同提高入手。所以在教育云的研究中,教师网络教研云平台的建设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公平的重要一环。
4 云计算技术在网络协作教研中的应用尝试
4.1 云会议技术在网络教研中的应用探索
云会议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高效、便捷、低成本的会议形式。使用者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界面,进行简单的操作,便可快速高效地与全球各地团队及客户同步分享语音、数据文件及视频,而会议中数据的传输、处理等复杂技术由云会议服务商帮助使用者进行操作。用户无需再购置昂贵的硬件和安装繁琐的软件,只需用普通的PC机或移动终端设备打开浏览器,登录相应界面,就能进行高效的远程会议。③目前国内云会议主要集中在以SaaS(软件及服务)模式为主体的服务内容,包括电话、网络、视频等服务形式。
云会议的低成本和便捷性符合了网络教研平台中对视频会议的需求,而且云会议能借助网页进行,也方便将其整合进网络教研平台之中,成为平台内部的一个功能版块。云会议支持PC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无需购买专门的硬件设备,节约了教研成本、降低了视频会议的使用难度,适合教师使用。而且利用云会议,可以解决网络教研中实时交流时的情境性缺失问题,提高教师之间的交流效率和效果,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交互性。云会议利用云计算的超大规模和可伸缩性强的特点,能够极大地扩展会议规模,满足大规模教研会议的需求。
由此可见,云会议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光明。虽然由于云会议技术在国内出现的时间较短,目前还尚未真正地应用到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中来,但随着云会议在国内应用的广泛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必将成为网络教研的重要组成形式之一。
4.2 网络教研的云资源平台建设
开展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途径之一,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常规的教研活动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需要。因此,利用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和社会性学习软件进行区域性网络教研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充分发挥网络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网络教研活动中来,促进其专业迅速成长。本文结合近两年来,组织、参与网络教研活动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市县级教研机构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一般模式。敬请各位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1 市县级教研工作的现状分析
市县级教研机构行政管理隶属于市县级教育局,业务上接受省级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教育教学研究做得最多的工作是“上传下达”。因此,市县级教研工作往往形成无法深入到教学实践的第一线,不能与教学一线的教师亲密接触,致使其教研工作容易脱离实际,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市县级教研机构教研工作主要以课题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教学研究、专题培训、教学视导等为主要内容进行,无论哪项内容开展研究活动都有其局限性。以上述几种教研内容开展教研工作都只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开展,没有起到市县级教研机构应有的作用。市县级教研机构根据其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多数采取集中活动。以专题培训“我讲你听”、课堂教学“一人上课,教研员,参会教师听会”等方式进行,参与研究人员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综上所述,要充分发挥市县级教研机构的职能,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改变现有的教研活动内容、形式。
2 网络教研的优势分析
网络教研是基于互联网络和远程教育网络进行教育教学指导、研究、沟通、交流、培训的教育教学研究形式。网络教研是教育教学在新形式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也是常规教研的一种延伸,它并不否定其他形式教研工作的作用,而是从教育信息化的角度上探索新型教研方式,挖掘内在教研资源,扩大教育教研的职能 。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改造现有教育教学研究模式,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根据实践初步证明,网络教研有以下优势。
2.1 成本较低,参与者相对广泛,资源高度共享。
市县级教研机构举办一次传统教研活动,规模控制在50-200人之间,活动时间2-3天,参与人员人均差旅费用需要400-500元,加上活动承办方的费用,一般需要花掉3-12万。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只需电脑和互联网络的一次性投入,教师不用出门,就可以在网上和其他教师、研究人员、教材编辑以及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反映情况,研究问题。这样,既节省了出差的费用和时间以及相关费用,降低了成本,也扩大了教师的参与面,资源在一定范围内达到高度共享。
2.2 多主体参与,形成学习共同体,提高教研效率。
教师学习共同体就是在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援性同事关系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团体。从网络的特征及其网络教研各组成元素中的主体教师来看,建立平等参与、相互合作的学习共同体不难实现。网络教研这个团体中,每个个体既是同伴,也是专家,形成支援性的同事关系。他们之间地位平等,能者为师,在一种平等、互助,诤友的关系中相互协助,共同成长,从而改变了传统教研活动由教研员唱主角的局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2.3 兴趣相投,组织自由灵活,扩大教研范围。
大规模集中教研活动,一般都是围绕某一特定的主题进行的。这样的活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其局限性和弊端显而易见:活动的次数有限,受益对象较小,加上并不是所有参与者对此活动感兴趣,因此,活动效果就不言而喻。网络教研组织中,各个成员感兴趣的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肯定不同,即可形成以共同兴趣的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形成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有共同志趣的成员,结伴研究,形成研究小团体,另一种就当某一成员提出问题,其他成员以同伴或专家参与问题研究的小团体。这种小团的组织相对松散,自由而且灵活,人数多少不限,活动方式也灵活多样,可以是小组语音、文字交流讨论,也可以是论坛回帖的方式,不受人数、时间、空间、内容、方式的限制。因此,网络教研克服了传统教研活动组织过程冗长,活动主题单一,收效甚微的弊端,扩大了教研活动受益范围。
2.4 资源丰富,信息呈现形式多样,丰富网络教研活动。
传统的教研活动,主要是专家讲座、课堂示范等一人主体,以语言或现场信息单向传播,个人唱“独角戏”,参与者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收效甚微。网络教研不仅活动主体多元化,信息资源的来源多渠道,信息传播及时,且信息呈现形式也多样。比如通过网络教研平台,教研活动的信息可以是文字、录音、图片、录像,还可以是现场实时的文字、语音、视频三者将信息融合为载体进行交流。信息资源的来源突破了教研主持人提供的单一渠道,即网络教研的成员都信息的提供者、创造者,也是享受者。信息来源多渠道,不仅丰富了教研活动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研活动参与者信息获取范围,扩大了参与者的视野,丰富了网络教研活动。
3 网络教研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随着以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发展成熟,特别是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普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经验与教训。教研员不再是教育信息传播的权威者,也不时教师获取帮助的唯一帮助者。因此,网络教研模式是时展的需要;利用网络信息传递迅捷的特征,开展网络教研是解决教师实践问题的有途径,是教育教学的需要;网络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推手。
4 网络教研的模式构建及应用
网络教研模式是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网络教研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
4.1 网络教研团队的建立。
网络教研团队的形成主要是由本区域内的学科教师、县(市、区)学科教研员、市县级学科教研员、学科专家和其他人员组成。其中,学科专家可以聘请上一级教研机构的教研员、大学教授和学校特级教师,其他人员包括网络平台管理人员、少量学生家长。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成员都是活动的主体,平等参与整个教研活动。
4.2 网络教研平台的搭建。
开展网络教研必须要有信息载体、开展活动的平台,也是开展网络教研的基础。网络教研平台主要由市县教研网、教研资源平台和教研服务平台三部分组成。市县教研网主要是用来教研活动及管理信息,教育、教学、教研方面的政策和引领性的教育理论与案例;教研资源平台主要用作教研资源的开发、、管理、应用,比如课堂教学实录(视频点播)、优秀教育软件等;教研服务平台主要是为教研活动参与者提供在线信息、交流与讨论的相关信息,同时,作为网络教研的组织者还必须建立公共的在线实时交流工具,如QQ群,UC房间等。
4.3 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
网络已经走进教师的生活,网络教研已成为教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为学校教研的组成部分,借助网络与同行研讨、寻找教学资源等已经成为教师主要科研方法之一。网络教研是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然而,在进行网络教研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教师要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新的科研模式,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是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2 网络教研的概念
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相互学习、交流、共享,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新的教研形式。是传统教研形式的有益补充。
3 网络教研形式的优势
3.1 形式灵活多变
3.1.1 可以是用某一聊天工具群先放录像,如,专家的新课程培训报告,某一名师的优质课录像。等录像播放完以后,然后大家在一个主持人的主持下展开讨论。
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感知我们以前大多通过专题讲座和观摩优质课两种方式获得。前者理论性太强,缺少具体案例,听者觉得很是空洞,无法将理论和实践建立联系;而后者只是获得感性认识,究竟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听者说不出所以然,无法将具体操作升化为教育思想。而通过网络教研是以具体的课题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通过体育课实时录像与其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将具体问题提高到理论水平来分析,又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来检验,从而不断完善和修正理论。这样,让我们听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我们在知行统一中得到提高。
3.1.2 可以是两人的私聊。可以是讨论共同爱好的问题,可以是共同合作的问题,可以是专家向体育教师答疑。这种聊法更具有针对性,对咨询人见效最快。
3.2 打破了时间、空间、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展现了网络教研的独特优势,展现了区域研究特色和优势。
3.3 这种教研模式集教研、培训于一体,在开放互动中实现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最喜欢的培训方式是开放性的和互动性的。教育思想的内化是在实践与理论的相互交织和共同作用下进行的。我们一线教师有较多实践经历,但缺少理论指导。当我们把实践中的疑惑在这里提出,得到专家的指导时,那种“云开见日”、“柳暗花明”的喜悦油然涌上心头。通过网络平台,我们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我们有和颜悦色的聆听,有直面尖锐的问难,有针锋相对的辩驳,更有心悦诚服的赞许。你的真知,我的拙见,心与心在交融中产生共鸣,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并内化为教学行为,贯穿与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这里,我们收获的不是一点体会,一个案例,而是自身全面的发展,素养的提高。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新课改的无穷魅力和乐趣,增强了我们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网络教研的形式
网络教研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主要形式有网上收集资料、网络备课、网络聊课、专题聊天等。
4.1 网上收集资料
学会上网至今,我一直通过网络在收集资料。除了平时在论坛里看到好文章,及时把它复制进行分类保存以外,我还经常做一些专题收集,建立了一个分类明了、内容详尽的资料库:数百个名优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设计,数百篇的名家教学理论文章和专题讲座资料。
4.2 网络备课
通常的备课是个人靠几本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单枪匹马干出来的,要是能得到教研组几个同事的集体研究就很不错了,如果能得到骨干教师的指点则更佳。但这都无法与网络备课相媲美。网络备课能充分发挥出网络的作用,可以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点,而且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指点,效果可想而知。
4.3 网络聊课
就是以网络聊天工具为媒体,通过语音、视频、打字等方式,确定固定的时间,每次活动确实一明的讨论主题,有特定的主讲人或者主持人,有一定的网络群体人员参与讨论的教研形式。
4.4 专题聊天
人教社曾在人教聊天室组织过几次专题聊天,有识字教学、亲子阅读等内容,很多教育网这样的专题聊天。专题聊天的内容广泛,如 “如何评课”、“怎样上好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等。专题聊天一般在QQ群里进行,由专家在线,参与活动的教师很多,交流效果也不错。
5 网络教研的具体组织
聊课需要一定的人员去参加,可以两个人之间私聊,也可以邀请几十、上百个教师群聊。也可以在用QQ等聊天工具,也可以到聊天室。只要在电脑前摆上教材、教学参考书就可以进行聊课了。聊的内容包括教材的解读、教材的背景资料、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反思等等。
聊课有一定的自发性,也有一定的组织性,参与的人员只要有时间就可以无任限制的随时加入,也可以是邀请参入。聊课群体人员可以是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和专家,也可以是体育专业的学生。每次活动前,我们都提前在群和论坛活动信息,说明活动内容、主持人、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交流时,每个人都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看法和设计说出来。一种想法可能会受到质疑,也可能会得到支持,但是无论是什么,我们在共同参与和切磋的中不断吸收、不断成长。
6 网络教研的弊端
6.1 在网络这样宽松的氛围中,很多资源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老师感觉只要是新科技那就是好的,甚至不敢于去批判,而是盲目追从。
6.2 聊课不利于长期交流同一问题,而是仅限于当时在场的朋友们,它不具备时间上的延续性。交流过后,论坛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在群活动前进行宣传,并将QQ群聊天记录到论坛,延长讨论的时效性。
6.3 聊课具有随意性。
6.3.1 时间上的随意性。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教研时,有的老师却因为一些原因不能正常参加活动。
6.3.2 选题的随意性。群里的选题,并不是一个人拿出来的,而是众多人随意选择的,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使聊的话题杂乱无章。有些话题缺乏科学性或者不值得去讨论。
7 建议
7.1 网站与聊天工具结合使用。
7.2 参与者是需要进一步判断和筛选,有些片面和偏激的东西是需要我们进行辨别、研讨、纠正甚至抵制的!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依托网络通讯技术,通过同侪互助的协作方式,在参与信息化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设计、反思与完善教学设计、可视化陈述与答辩的竞赛过程中,快速提升教学业务能力,感悟网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法的信息化教师竞赛方式。具有实践性、协作性、过程性、有效性的鲜明特征。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的目的包括四个方面:
(一)倡导网络环境教学研究新方式,提升教学评价水平,促进大众教研与精英教研并行发展,实现教师生命质量的新跃迁。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认为,网络环境是支持跨时空开展同侪互助式教学研讨的重要环境,它使以往难以经常进行的教学“细节”研讨成为可能。只要有专业发展需求和愿望,就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网络教研。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坚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的理念,把提升教师从事教学评价的水平提到重要地位,通过赛项引导教师去发现、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借以迁移经验、智慧,或者直接引发教育智慧创新。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引导教师去发现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懂得主动规避这些不足之处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生,像照镜子那样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网络教研团队竞赛还引导教师善于为别人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建议,帮助别人进步。形成“大众教研”与“精英教研”并行发展的亮丽的风景线。
(二)发挥网络主体大众化集聚教育智慧的优势,提升教师从事教学设计的能力和可视化表达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倡导“大众教研”,使教师只要具有专业发展愿景,就可以随时随地加入网络工作坊,参加同侪互助,分享智慧,迁移智慧,激发新的教育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明显提升。同时,网络教研团队竞赛通过陈述与答辩,倡导结构化思考、可视化呈现,使教师善于提纲挈领抓住关键、把握课堂教学全局,善于关注与应对课堂教学“生成”问题,善于运用可视化方法强化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更新教育资源观念,提升资源感悟能力,发挥网络积淀教育资源的优势,构建基于网络头脑风暴的动态优化的教学资源新体系。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凸显电子备课的重要意义。教师在竞赛中创作的教学设计上传到网络,成为网络学习共同体上的宝贵资源,这些资源因为网上同侪互助而不断得到完善,形成动态优化、生态发展的教育资源积淀。这些资源都是由一线教师自己创造的,在教学别好用,有利于帮助教师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尤其是群体的电子备课将产生群体生态资源汇聚的教育资源新体系,支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