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教育管理范文

现代教育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育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教育管理

第1篇:现代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特征;趋向探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对个人和国家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随着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对现代教育事业的管理有了新的要求,于是在20世纪初就形成了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为了服务于现代教育实践,同时又是在教育实践中经过不断创新完善的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地服务、吸收、融合、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体现了理论的创新性和可实践性。可以说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是一套尊重客观规律,具有科学意义的教育管理理论,对于推进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探索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征及趋向显得意义重大。

1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14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使人类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普及教育发展教育。18世纪工业革命后,社会工业繁荣昌盛,企业管理等新型现代管理理论逐渐形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了企业效率。这种现代管理理论的概念开始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去,推动了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紧接着19世纪末的新科技革命,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对于教育管理方法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也促进了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形成。到了20世纪末,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了提高对教育管理的有效性,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开始兴起。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平衡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以往教育中学校、老师的绝对权威,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同时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要在服务于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批评、创新、完善,形成多样化的、科学的教育管理理论。

2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征及趋向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应该把握好发展特征及趋向,才能让其更好地服务业现代教育实践。2.1发展特征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特征包括:在吸收融合中发展、在层级整合中提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等。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初期借鉴了企业管理等各种现代管理理论、各种理论派别的管理理论,然后经过不断的吸收融合;在初步形成以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开始整合其他教育理论,从而实现对教育系统的科层职能进行全面的有效优化;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形成是为了服务于现代教育实践,同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反思,不断革新除旧、推陈出新,然后又服务于教育实践,进行互动和结合,形成良性循环。2.2发展趋向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对于发展教育,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意义显著,其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向包括: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兼容整合过程中发展创新;注重理论实践性的实现等等。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意义重大,涉及的教育范围广泛,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对于教育管理的要求不同,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将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进行独立研究,使其不断完善;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吸收更多的新的管理理论,进行兼容整合发展创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现代教育实践,现代教育管理理论要切合现在的教育发展实践,使理论具有可行性,关注教育管理实践,使教育管理理论获得创新的坚实基础和动力源头。

3结语

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是为了服务于现代教育实践,同时又是在教育实践中经过不断创新完善的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对于应对知识经济的需求、发展教育事业有着重要意义。在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探索道路上,我们要关注其发展特征,并把握好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冯增俊.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特征及趋向探析[J].教育研究,2004(11):9-14.

[2]郭景扬.现代教育管理的三大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2):5-11.

[3]王珊,苏君阳.走向现代教育治理的教育管理权力重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5(05):27-31.

第2篇:现代教育管理范文

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发展方向“后现代社会”,即20世纪中期以后的社会,在该社会背景下,以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的反思与批判为基础,教育管理理论逐步开始探究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后现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得到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

一、后现代教育管理研究视角基本概述

后现代主义属于哲学思潮范畴,同时,其是多样性领域的混合,包括哲学、生物学、语言学以及生物学等。后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下,主张重新解释现实,提出对“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得到教育管理学者、专家的关注与重视。

1.教育组织的特殊性与差异性

现代主义所主张的统一性、普遍性以及整体性和二元论信仰,遭到后现代主义的反对,且提出事物多样性与差异性的主张。对于教育管理组织而言,即不同组织存在不同特性,即使组织类型相同,其仍存在各自的特点。格林菲尔德提出,人并非生活在组织中,而是组织生活于个体中,以个体为载体。在组织过程中,人们做出决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此同时,在人的作用下,组织得以创造,并以社会性存在物的方式存在,但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创造方式,致使组织理论难以得到统一化标准。

2.价值问题的思考

现代教育管理学将教育管理领域的事实问题视为焦点,且十分重视管理技术的研究,围绕“事实怎样”开展质问,忽视对事实背后的问题探究。格林菲尔德,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其认为:现代教育管理学属于狭隘的科学观念,是将教育管理推入羊肠小道的罪魁祸首。在后工业时代背景下,必须以广义科学概念为依据,正确看待教育管理科学,打破科学控制决策和组织的状态,摒弃科学是强有力控制的思想。简言之,教育管理在研究事实问题基础上,重点研究价值问题。

3.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

后现代主义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普遍真理,且没有总的原则,每一组织均具有特殊性与差异性。在管理研究过程中,以研究大范围组织为基础,深入微观世界,开展独立且细致的研究。在此背景下,定性的、质的研究方法得到研究者的关注。数据、问卷调查不再是研究的唯一凭据,研究者开始走向学校,在谈话访问过程中,体验学校生活并记录,为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资料和依据。

二、基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分析我国教育管理发展方向

1.基于教育组织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实施校本管理模式

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基础教育改革运动中,校本管理作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正式出现。基于校本管理下,针对管理方面,学校被赋予更大权力,为做出最好的决策,应以接近教育实践为前提。在此背景下,校本管理主张依靠群众的智慧,提高决策有效性,合理采用分权制度,培养组织成员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校本管理是后现代主义“去中性化”和“权力下放”思想的重要体现。具体而言,即任何学校均具有特殊性,其学校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完全适用所有学校的管理理论并不存在。纵观我国教育管理,仍采用“研究――开发――推广”的模式,并未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依据,易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阻碍学校发展。在校本管理模式下,学校不再扮演政策被动执行者的身份,而是自主变化管理系统方式的决策者,转变外控管理为内控管理,培养学校自我更新能力,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方案。

2.科学融入“柔性管理”

关注价值问题,即关注人文因素。柔性管理模式下,管理者以非强制性方式和非权力因素方式为主导,充分发挥其影响力,达到预期管理目标。换言之,即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利用说服、劝说以及解释等方法,开展教育管理活动,将人文情怀作为关注的重点,达到激发人内在动力的目的,培养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管理技术的研究是我国教育管理关注的焦点,忽视对价值问题以及主观因素的探究。因此,在我国教育管理发展中,应适当引入柔性管理模式,以组织文化性为基础,激发个体的价值与创造性,为个体自我实现创造机会,提升教育管理效率。

3.践行开放管理政策

原有学校以封闭式教育管理模式为主,然而耗散结构理论指出,系统开放性是系统具有自动生成秩序能力的保障。教育管理受校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在因素间相互作用下,致使复杂的纵横交错网得以建立。教育管理并非一层不变,而是时刻存在变数的组织。因此,教育管理必须实现封闭向开放的转变,正确认识非线性变化在教育管理中的价值,促使人们的创新精神不再受到限制,促进教育管理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与此同时,在知识经济影响下,更新管理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以开放式管理“代替”封闭式管理的管理理念。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不断努力下,我国现代化建设得到较大发展,逐步朝着后现代社会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制度等多方面与西方存在差异。因此,我国教育管理应在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与经验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以我国国情为出发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案,促进我国教育管理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进步。

参考文献:

[1]禹露,魏斌.从后现代教育管理视角看我国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6):119-121+145.

[2]张晓峰.教育管理研究:从现代走向后现代[D].华东师范大学,2003.

第3篇:现代教育管理范文

作为学校领导,不能仅仅要求教师去作贡献,而更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体现生命的价值,使教师有成就感,同时还要尊重教师,信任教师,理解教师,爱护教师,尽力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和创造展示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满足教师被尊重感和归属感等需要。让教师真正体验到“我是学校的一笔财富,我的价值体现在对学校的贡献度上”,“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人生价值。那么,作为学校领导的你,如何让教师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呢?

一、管理行为中“权治”到“情治”的转变

以往,我们的学校管理工作通常侧重于“领导说了算”,校长“唯权至上”,无视教师的感受,工作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样不仅泯灭了教师工作的独立性,斥退了教师的个性,更大程度上还会摧残人、摧残精神和摧残文化,忽视教育管理的人文因素而造成学校人际关系紧张,束缚甚至压抑了教师群体的创造性。因此,在这里特别强调,管理者要实行“情治”,工作由“强加”变为“委任”,通过调整管理行为,创造一个为促进教师发展服务的教学管理环境,使教师“心服”、“心乐”,让教师群体活得高兴、干得痛快、干出名堂。“情治”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教师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不仅不愿受制于物,而且无法忍受上级的遥控指挥,他们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其次,部分教师往往比学校领导更加专业,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比学校领导掌握得更多,更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再次,教师被学校委以重任的成就感需要,使他们对工作抱有更大的热情。因此,学校领导不应独揽大权,阻碍教师发挥专长,否则不仅会扼杀教师的创意和才能,而且会扼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然而,下放权利并非放任自流,也不是一切决策权都下放。按照决策内容的不同,我们将决策分为:技术决策、管理决策和战略决策。技术决策是关于工作本身的决策(如教学决策);管理决策是确保学校管理顺利运转的决策(如教育奖惩);战略决策是确定学校发展方向的决策(如学校规划)。一般来讲,技术决策下放的程度可以高一些,而管理决策和战略决策下放的程度应该低一些。

二、管理方式中的“管”到“放”的转变

教育管理理念转变后,我们认为,教学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对教师而言,好的教学管理不再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是一种促进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例如,不少学校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强化了组织管理职能;通过竞争上岗、绩效评估、结构工资等,强化了领导功能;通过量化评价标准,强化了对教师工作行为的监控。这一系列化管理,看似科学,学校工作程序化、标准化了,但真正达到科学化了没有呢,答案就不太满意了,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自己是被“管”的对象,试想,把规章细则化、标准化,而且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不把教师和学生当成管教的对象了?管理变成了检查(教案检查、作业批改检查最为严重),这样教师疲于应付,导致做表面工作,搞形式主义,根本谈不上教师个人工作价值的体现。

这里的“放”,也并非放任自流,而是有的放矢,不搞“齐步走”、“一刀切”,要根据教师的个性专长,留点工作弹性和空间,如,不应强求备课形式的划一;不必苛求课堂结构的完整等,对象有别,要求不同。由于教师具有自主性,他们不愿受制于一些刻板的工作形式,如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固定的工作场所,而更喜欢独自工作的自由和刺激,以及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并且教师从事的是思维性的工作,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应制定弹性工作制,在核心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之外,允许教师调整自己的工作时间及地点以把个人需要和工作要求之间的矛盾降至最小。

事实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办公手段的完善也正为弹性工作制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随时在家与学校联络,并传输信息和数据,学校领导也可借此向教师进行指导与帮助,从而避免管理失控现象发生。

三、赋予挑战性工作

与一般工作人员相比,教师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强烈期望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克服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要使工作富有挑战性,除了下放决策权外,还可以通过工作轮换和工作丰富化来实现。

当教师觉得现有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战性时,学校领导就可以把他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相近的另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岗位上去,例如,一位经验丰富的但已疲惫于当班主任的教师可让他试试当教研组长,这样,由工作轮换所带来的丰富的工作内容,就可以减少教师的枯燥感,使积极性得到增强。

工作丰富化是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基本的改变,旨在向教师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工作丰富化是对工作责任的垂直深化。它使得教师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认同感、责任感和自身发展。但在实施充实工作内容过程中,应遵从下列五个原则:

1.增加工作的责任和难度;2.赋予教师更多的责任;3.赋予教师自;4.将有关工作业绩及时反馈给教师;5.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

在教师当中,一部分人希望通过努力晋升为学校领导;另一部分人却只想在专业上获得提升。因此,学校应该采用双重职业途径的方法,来满足不同价值观教师的需求,但必须使每个层次上的报酬都将是可比的。

四、实现无缝沟通

沟通对于学校提高教师忠诚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沟通能对教师起到激励作用。管理能通过教师的业绩反馈来强化教师的积极行为,这就是强化激励作用;管理层通过教师目标完成状况的反馈来激励教师向学校目标前进,这就是目标激励作用。

其次,沟通有利于教师的情绪表达。对于教师来讲,工作群体是表达自己的挫折感和满足感的主要社交场所。因此,沟通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并满足了教师的社交需要。同时,良好的沟通环境,还可以起到教师知识共享,信息交流互补的作用。教师在沟通中既是知识和信息的提供者,又是知识和信息的吸收者,他们彼此学习,互相提高。超级秘书网

五、关心教师,让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

关心教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却是从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我国很多出色学校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一直强调遵循的“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说的就是关心教师,但在现实中,一直是说得多,做得少。

首先,学校应该关心教师的健康状况。由于教师从事的是脑力劳动,缺乏应有的锻炼和娱乐,因此,长期下来健康状况就会受到威胁。

第4篇:现代教育管理范文

(一)办学主体在目标设置上存在误区

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内所有高校中具备有现代远程教育办学资格的院校只有67所,在这67所高校中,仅仅只有少部分院校具有前瞻性思维,能将院校教育质量作为院校发展的基础,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放到经济效益之上,着力发展质量过硬、效率有保障的院校教育。而在剩余的多所院校中,几乎所有院校都更加看重经济效益,将经济效益发展设定为院校的教学目标,从而打乱了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秩序,也降低了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二)管理制度的缺乏与不健全

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具有思辩特点,主要表现在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上。上段所分析的办学主体教育目标设置不合理是内因,对管理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外因则主要表现在教育市场的管理制度上。现代远程教育市场管理制度的缺乏是影响管理有效性的外因。就外因来说,管理制度是指导管理行为,决定管理效果的关键,它可对管理有效性的内因造成影响,利用强制手段来规范办学主体的目标设置,使其设置正确的教育目标,消除内因,实现现代远程教育以及院校教育的有效管理。但现实的情况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市场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建立和形成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三)管理有效性的保障力度不够

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尽管建立了一套相关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但这一体系在实际实施时并不注重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控,从而导致远程教育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并降低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四)院校师资队伍不强

有观点认为,现代化远程教育应该是一种普及化、大众化教育,而非精英教育,所以在对远程教育质量进行评估时,完全可采用普通高校的教学质量标准来对其进行评估。从现代教育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水平上来看,这种观点的确具有一定道理,但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用普通高校教学质量标准来评估和衡量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并不是指在师资配置上采用普通的、低水平的教师,反而应该配备教学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型教师。但目前我国大多数现代远程教育院校都做不到这一点,院校内部所配置的师资队伍能力薄弱,从而导致现代远程教育效果低下。

二、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尽管当前远程教育市场还相对较为混乱,被社会的认可程度也相对较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在社会人才培养上所起到的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若能够积极转变办学理念,加强远程教育管理改革,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有效性,这一教育行业必然成为新的朝阳产业,并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基于对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现状的思考,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四方面展开管理模式改革,以提高其管理的有效性。

(一)优化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

在当前的网络信息时代下,要提高远程教育管理的有效性,首先就要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过程,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先进科技开发更多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课件。在开发网络课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网络课件应该体现出教材的基本特征,其内容要与其他教学手段相互照应。可以采用超链接的结构设计方式,以方便学生根据需求随意翻看。另外,所开发的网络课件还要具备一定的交互性、及时性和示范性,以便学生更好的交流学习。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开发网络课件的人员应当树立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思想理念,所开发的课件内容需要丰富、新颖、生动,要能够吸引学生,而不能做出单调枯燥的画面来强迫学生观看。除了要做好网络课件开发以外,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支持服务模块的开发,这也是提高教学过程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课件是很难全面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的,而通过学生支持服务模块,学生就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咨询和学习,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需要,从而使学生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学习支持服务模块的开发可以通过出版学习指导图书、开发应用软件、建立实际的学习中心等方式来实现。

(二)改善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条件

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平台以网络为主,因此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就成为提高教育管理有效性的前提。为此,我们应当在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硬件建设上,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提供完善的现代化助学设备和场所。特别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多种媒体组织教学活动,在课件使用上网学习、免费提供场所和音像光盘等自学辅导资料方面,尽量为学生自主学习,尽快完成学业创造条件。另外,配备数量足够而又切实的专兼职助学教师队伍对保证远程教育教学条件十分重要。现如今很多教师空有才华,却因不会使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而不能向学生展示。基于这种情况,学校除了要在专业上为教师制定培训深造计划外,还应该为教师制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等现代教学技术培训计划,同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三)改革现代远程教学管理体制

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是保证管理有序、高质、高效的前提。在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中,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应该包括: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远程考试和评价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入学管理和学籍管理,通过学生管理系统能轻松地管理学生的报到注册、学习考试、毕业等重要环节。教师管理系统包括档案管理、任课和授课管理、考核和评价管理,通过此系统能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务管理系统包括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管理、课程设计和课程计划管理。教务管理系统是提供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完成选课和学习的重要平台、远程考试和评价系统提供了网络考试功能和成绩评价功能,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使得考试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树立正确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理念

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若办学主体不改变当前只重效益而轻效果的思想理念,则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有效性是很难得到全面体现的。因此,现代远程教育办学主体必须要彻底改变办学理念,以完成教育的社会责任为主要目标,而将以盈利为中心的经济目标放在辅助的位置。只有以教育为基本手段,以学生为服务中心,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能力为教学目的,才能不断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宗旨,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现代化人才,转变企业对现代远程教育文凭的偏见,从而促进现代远程教育的长远发展。

(五)强化教育决策层的管理有效性意识

首先,从教育决策层入手,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决策层对教育管理有效性的认识,让其深入了解管理有效性的作用,通过决策层来决策和传播与管理有效性相关的教育理念,使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有效性理念在院校教育中达成共识,并落地生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强化决策层管理有效性意识时,可通过引入社会效益目标评价手法,采取一票否决制来对决策层的意识进行强化,随后利用决策层领导的作用来影响基层成员的教育管理行为,使其设置出科学、正确的教育组织目标。

(六)尽快出台规范的管理制度

结合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育情况来看,67所具备了现代远程教育办学资本的院校在真正实施远程教育时,大多由于没有受到行为管理制度的约束而发生了教育管理失效,所以在日后的远程教育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一定要尽快出台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条款,利用制度手段去管理和约束院校的教育行为,切实提高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七)建立资源共享的远程教育资源管理中心

由于远程教育的核心任务是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所以在实施教育管理时,可首先圈定一批适用面广的精品课程,通过对外招标的形式,按有偿原则,由中标专家组织建设,试点院校的教师具有优先权。这样既可实现资源共享,又能极大地降低资源建设的成本,突出远程教育的优势。(本文来自于《扬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扬州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语

第5篇:现代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人文关怀 高校教育管理 现代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46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主要针对教师、学生、附属机构以及不动产等多方面做出制度管理,制度管理能够使管理高校处于有序状态,提高管理的整体效率。但是,制度管理也有它的弊端,它的理念不符合教育改革发展“以人为本”的战略主题,与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相背离,与构建和谐社会及文明校园的宗旨不一致。高校的教育管理需要做一个全新的改革,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新的突破,摸索整理出一套全新的高校的管理体系,以人性化的管理,促使人们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就是现代高校所要发展和努力的方向。

1 人文关怀的内涵

“人文关怀”是哲学关于人全面发展的科学论断,是现代高校人文管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其本身与人的命运和理想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代表了先进价值观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体现了价值观的核心文化。基于此,我们可以将关怀理解为,以充分尊重人和满足人为根本目标,以关心人的发展为核心,尽可能的保护人的根本利益,以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精神,能够有效的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是个体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把人文关怀应用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当中,关注教师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充分尊重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高校教育管理中人文关怀与制度管理之间的关系剖析

当前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大多都是通过严格的制度保障组织的正常高效运行,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人文关怀理念指导下,必须要做到培养学生、发展学生、塑造学生,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从而提升教育的质量和层次。虽然现在我们不能够直接从原有的制度管理过渡到人文关怀,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使人文关怀理念深入到教育制度建设中,从而实现完全的教育管理理念,也只有将人文关怀与教育理念充分融合,才能有效的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2.1 坚持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在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秉承着公平公正的理念,才能够做好高校的管理工作。在高校管理的时候,不徇私,不参杂个人情感因素,以事论事,绝对不能出现以人论事或者是感情用事的事情。在利益分配上更要做到公平公正,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坚决杜绝不劳而获的恶劣事件发生,有失公平公正。

2.2 民主制

不仅仅是在国家管理上,在高校管理中,民主制管理同样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最有效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必须要保证以尊重人格为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组织与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的精髓所在。在高校的管理活动中,一切都可以归结于对人才的管理,而大学生作为人才队伍的核心力量,他们在参与管理监督的过程中有着同样民主的权利,同时他们的表现也是高校管理民主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基于此,高校管理部门的行为以及行为标准,除了要依法保证相关的保密性之外,必须要公开进行,以保证其公开民主化。

2.3 以人为本,适当的设立奖励机制

现代高校管理的基本理念和精神是“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积极的寻求和发现人才,然后加以培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尊重人的主体地位,除了要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在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物质奖励激励人的整体进步和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在奖励制度上,同样也要形成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不能够因为奖励制度的不公平而磨灭了人们的工作激情和进取之心。

3 高校管理和人文关怀的结合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除了需要一定的制度管理进行约束以外,还应该构建一个体现“以人为本”的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对一些发展中的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层次的学校来说,这个需求则更为迫切。

3.1 教师的人文关怀渗透

教师不仅是教育的实施者,同时也是高校教育的管理者,因此高校除了在教育方式上要注重人文关怀之外,他们也同样需要来自于高校的人文关怀。当前的很多高校管理制度中,都过多的强调了制度的目的性和工具性,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所以这也使得很多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为了促进高校教师的有效管理,需要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师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建设,体现人文精神,使教师在工作中能够达到一个现实与理想的有效契合,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2 学生的人文关怀建设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与当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形势也是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发展潮流影响下,对人才的培养方式和衡量标准也不断发生变化,高校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理论教育情况,同时更加要关注教育的人文性与职业性,需要将人才培养与人文关怀结合,才能实现高校教育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驱动下,高校的管理工作跟人文关怀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事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努力建设和谐社会,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同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李丽.人文关怀视域下的现代高校教育管理[J].学术探索,2012,(10).

[2]王显峰.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管理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

第6篇:现代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县域中职;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管理模式

20世纪末期,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以网络即时和信息技术为载体基础的远程教育就已经得到重视,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以实践。在此背景下,很多院校也都相继进行了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并且随着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使得现代远程教育一时间风生水起,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得以发展,例如,教育部拟定的《关于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2000年颁布的《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及《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等,都充分表明了现代网络教学模式在新时期背景下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但是,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背景下,对实际教学方式及教学管理模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转变和创新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不断使新时期的县域中职管理模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相符合,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一、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教学规则、制度。具体来说,所谓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的模型、样式,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方法和重要理论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教学模式决定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结构。同时,教学模式也是教学理念走向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不仅反映了特定教学理念的要求,更是将教学理论具体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的教学指导,是教学目标实现以及教学任务完成的重要保障。[1]除此之外,教学模式是多样性和多层次化的结合、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结合以及规范性与创新性的结合,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在新时期做到有效的知识传输、人才培养,保障教学工作满足新时期科技、教学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二、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重要意义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是由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的远程教育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教学受到地理、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使教学变得变得更加灵活化和自主化。但是,新事物的产生势必会遇到很多阻碍。县域中职院校在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的教学需要,因此,需要构建新的符合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的教学管理模式,这就意味着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对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持续发展

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是一项新型的教育技术,这不仅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更需要相关教学管理模式的作为教学基础。县域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就是教学模式及教学管理模式的综合,在新时期,现代远程教育是教学模式的创新,所以,教学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创新,构建新的、符合现代远程教育特点的教学管理模式才能够保障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有机统一,促进代远程教育模式的发展。[2]除此之外,在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就是对新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重新认识,从而以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基础,以现代教学模式为理论指导,构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不断推动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学模式的发展,保障新时期县域中职教育的有效实施。

(二)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县域中职的教学方式单调、死板,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归根到底都是教学管理模式的不科学、不规范,限制了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在新时期背景下,构建完善的、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一方面,为了保障现代远程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为了增强现代远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3]要知道,教学模式是一个建设、应用、推广、改善以及完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更新,当教学管理模式以一个全新、全面及其科学的状态出现在教学中,就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为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保障了教学的有效性,增强了县域中职现代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三、当前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学管理模式的现状

自从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实施以来,一时之间受到教育界的热切关注,当前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因此,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模式也在进行积极的构建。

(一)教学管理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主要是以远程教育手段为主,综合面授、函授以及自学的教学形式。但具体到县域中职教学过程中,大多是采用多媒体手段联系师生并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教学。[4]在这方面,为县域中职的教学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便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然而,在此教学状况下,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相对滞后,没有建立相应完善的体系规范学生的现代远程教育使用行为,没有合理地利用教学资源,使当前的教育模式仍旧是以面授为主,没有突出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

(二)缺乏教学资源体系构建的成熟技术支持

众所周知,尽管现代远程教育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在进行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缺乏成熟的网络体系,导致很多课件更新不及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教师教学需求。同时,也造成了师生之间沟通不畅,BBS、课程的更新不及时等尴尬局面。

(三)学籍管理不完善

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背景下,教学管理模式中对学生的管理都是实行学分制,而学生就是学分的主体承担者,这就必须要建立更加全面的学籍管理系统。尽管现代远程教育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将教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但在学生的学籍注册、学籍管理以及转学等方面面临着复杂的程序,不能有效地跟随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脚步。

四、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背景下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是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如果没有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就会导致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的教学质量下降。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应该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

(一)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

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即教学制度、导学方式、学习层面、服务层面及系统层面。[5]制度是一切教学行为开展的规范和前提。县域中职在构建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首先要着重构建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让制度领导教学;导学方式就是相关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的内容进行课程的设计、教学建议以及多媒体使用方式。并按照所需要的教学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教学方式具体实施,实现学生的自主化学习,并形成网络教学、面授为一体的教学辅导;学习层面就是各学习中心的教师及其教学管理人员要合理、科学地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不断地开展媒体学习,并且辅以小组学习、动手实践、上网操作和素质技能的提高。服务层面也就是要构建完善的远程教育服务体系,包括学习环境、网络环境以及远程网络的设计,还包括学习方式、课程管理等。最后的系统层面主要是要很好地发挥教学管理信息的提供、收集、整理及反馈功能,并按照远程教育系统分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分析。

(二)构建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

在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就应该构建一支能够符合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及熟悉远程教育技术的新型教学管理人员,从而保障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建立。系统来说,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要着重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素质。只有用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撑,遵守相应的现代远程教育规律、能科学地运用管理理论,将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明确区分开来。同时,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培训,使其熟练地掌握这方面的基础,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效果;(2)团队精神的建设。团队精神能够让教学管理队伍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发挥团队的智慧,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管理。

(三)优化学籍管理制度

要始终以学生为本,构建学生为主体的学籍管理制度。[6]也就是学习管理制度要始终尊重学生的个人价值和个性发展观。另外,学籍管理要以服务学生为原则。在转学上,要尽量简化程序,加强学籍管理的普遍性和实用性,构建完善的数据系统,及时进行电子注册,从而不断优化现代远程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管理模式。总而言之,县域中职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通过前文的阐述,需要从“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及优化学籍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全面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保障县域中职现代化远程教育模式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欣茹,蔡晓东.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研究现状及述评——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0-14.

[2]张少刚,殷双绪.县域职业教育结构变革路径探究——线下开放教育园区建设与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深度融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29-36.

[3]宋波.远程开放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应用的实践与思考——《现代教育管理专题》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80-83.

[4]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构[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114-117.

[5]刘莉.开放大学:战略转型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国远程教育学术论坛”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2(6):5-20.

第7篇:现代教育管理范文

一、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在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

随着教育现代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教育管理信息化逐步取代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教育装备管理系统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是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前提和基础,是衡量各地教育装备工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重视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打好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只有管理信息系统的根深,才有教育信息化这棵大树的叶茂。

二、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信息化现状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中小学校园的普及率不断增加,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设备、闭路电视系统、校园智能广播系统、数字实验室、语音教室、电子阅览室等,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已成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而地方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及学校对教育技术装备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却没有随着教育现代化和装备信息化的发展而同步发展,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与装备事业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1)装备管理方式大都停留在手工制作状态,显得极其陈旧、落后,账目混乱、装备流失浪费现象明显,各项教育技术装备数据统计工作困难,无法及时了解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装备状况,影响教育管理决策和各项具体工作的实施。

教育装备是学校教育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各类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各种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建设、配备都要按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实施。庞大的教学物资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登记、建立财产账簿,并动态反映其状况,是一项繁重的工作。而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采用传统手工或电子表格方式记账,出现很多弊端和不足:

①装备资产数量品种规格不易查询,修改不方便、很难统计,对采购决策不能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②记账不规范、不完备、不连续,账目数字不准确,差错多,账物不符、有账无物,无账有物现象普遍。

③传统纸质资产账簿携带不方便,保存困难易损坏。

④不能动态地反映财产当前的状况。如某些教学仪器暂没在指定存放地点,被相关人员借用、维修或决定报废处理,账簿上无法立即体现,装备管理员需要翻阅其他相关记录,才能得知其去处。

(2)各级学校及装备部门不采用管理信息系统,很难对教育装备过程实现科学、高效、透明的管理,对装备管理工作情况的信息掌握比较滞后。

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各学科的教学都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繁重、复杂和多样。以实验教学为例,有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有学科教材要求必做实验也有兴趣小组自选实验,而每个学科也不止一个实验室与准备室,以后还有虚拟实验室,涉及的管理流程和常规记录非常多,教师要填写实验计划、教学日志、实验通知单、要对实验室进行安排,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实验确认,记录实验完成情况,以后还要进行实验开出率统计等,这些都需要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密切联系,采用传统手工管理模式,任课教师频繁到各个实验室了解实验仪器情况、填写各种表册,效率低,随意性强,而一旦某个计划有变,又应对缓慢。

(3)采用手工管理的教育装备管理档案资料建立不完整规范、记录不连续翔实,搜集整理保管困难,无法真实反映装备管理状况,装备管理信息资源无法共享。

教育装备管理资料档案类别和内容多,范围广,涉及各个学科,是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宝贵财富,是装备管理工作情况和成绩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级教育部门检查的重要内容。以理科实验室为例,除了装备资产档案外,还有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的各种标准、规章制度等相关文件及材料;实验室人员学历,岗位职责及进修、培训记录;常规管理工作中的仪器借还、赔偿、保养、维修、报损登记,自制教具作品材料;实验计划、实验日志、实验通知、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科研成果、实验考试、实验总结等各种教学资料。如此繁杂的档案资料不采用无纸化、网络化管理,导致时效性不强,使教师和管理人员对装备管理的标准和规范学习滞后,不系统全面;设计填写繁杂、零碎的各种账表册、记录费时费力,工作量大,负担重,久而久之也就不重视,常常是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却没有留下完备规范的文字记载。每到教育管理部门检查工作时就仓促找人赶材料、补记录,这样建立的档案常常不合规范要求、内容不完整准确,缺失大,而且前后矛盾,互相无法印证,造成教育管理部门不能客观地评价其真实工作情况。

(4)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信息化观念仍然比较落后、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差异大,信息化利用率低。

教育装备管理要做到现代化,需要一支理解教育装备理念,具有学科专业水平,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并且相对稳定的队伍。但是长期以来,学校的领导对装备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到位,观念滞后。承担管理工作的人员大都年龄偏大、教育装备管理观念和理论比较贫乏,知识和技能更新更是跟不上设备的更新,计算机应用能力低下,有些甚至是“机盲”,对办公软件不熟悉。加之各级部门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培训和管理不足,除了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其他人员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对于运用教育装备系统心有余力不足,懒怠畏难情绪严重。

(5)教育装备管理信息标准不完备,缺少一套完整的装备管理信息标准和网上信息交换规范,从省、市、县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纷杂,缺乏一个规格化的、系统化的统一完善系统。

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装备管理信息标准,目前许多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均根据各自工作的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不规范、不完整,且互不兼容,难以进行信息交流。目前使用教育装备统计软件得到的统计信息与教育主管部门统计信息无法吻合、兼容,常常产生矛盾。

由于缺乏一套统一完善的软件设计规范,个别学校使用的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如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存在多个版本,兼容性差,实验装备管理软件设计灵活性不够,扩充性和开放性较差,对技术发展和教育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差,根本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应用。适合网上应用的软件较少,目前大多数软件的应用局限在单机或小型局域网上,缺乏在大型网络上(如办公网、校园网)应用的软件。

三、教育装备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信息化、网络化

(1)管理方式、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会造成装备管理水平逐步滑坡,成为实现教育装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障碍。

学籍、考试、办公等其他教学管理系统正逐步成熟,而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尚未起步,信息化管理现状不容乐观,随着教学管理工作的繁杂多样,在信息高速公路时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将办公自动化手段应用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中是必然的趋势。

(2)推进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信息化,建立教育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搭建省、市、县、校统一的智能化、网络化教育装备管理软件平台已迫在眉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部分省、市已陆续在实践和探索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我省应尽快将建立和推行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实现科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周利平,孙继荣.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EB/OL].

第8篇:现代教育管理范文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变革,对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巨大变革,进行创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实践和探索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具有现实的、深远的指导意义。

二、创新应用推进策略

(一)完善信息技术条件,搭建信息技术平台

湖南省资兴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校园面积121328.4平方米、教学班54个、学生3418人的规模大校,学校环境优雅,办学条件优越。为适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校管理,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学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先后投入资金306.5408万元,实现了百兆光纤进校园,建立了独立完整的校园网络系统,所有班级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实现了班班通,建有2个网络计算机教室和教学观摩用的多功能报告厅、阶梯教室,4个学生计算机室,1个教师集中备课室,1个校园监控室,所有教师办公室都配置了办公电脑,开发了1个校园网站、1个教师微信平台、1个教师qq群和若干个学生qq群。同时整合有关资源,组建了力量强大的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室,配置了优越的办公条件,为学校创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

(二)全员培训,全面提升教职工现

代信息技术素养创新应用信息技术,关键在应用,应用的关键又在于教职工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为提高教职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借助于上级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有计划、分批次安排组织教职工全员参与培训,为保证教职工培训时间提供便利,培训费、办证费由学校统一安排,学校制订鼓励措施,对培训合格人员进行奖励,对年龄偏大、信息技术水平偏低的教师,学校安排专门人员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应用技术,同时学校经常举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教学比武,不断锤炼、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素养。目前,我校绝大部分教师已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电教媒体的使用率高达90%,现代教育技术考核过关率为98%,青年教师计算机中级考试合格率为100%。

(三)全方位应用信息技术,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

1.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行政管理办公无纸化、管理规范化、工作高效化

学校开发了功能强大的校园网站,开辟有文件收发处理、工作安排、即时通知、信息流转、教学动态、德育之窗、教研园地、家校互联、新生网上报名、学籍管理等栏目,学校及时将文件处理、工作安排、即时通知、教育教学动态、招生考试信息、各种考核评价结果等信息及时,教职工通过办公电脑、手机等登录校园网站,即可获取全部信息,同时将反馈信息及时上传,实现了学校工作布置及时、反馈迅速、处理准确,学校行政管理规范化、高效化的目的。

2.应用信息技术,搭建教师教学科研交流平台

我校教师课务量普遍偏重,学生人数多,作业批改量大,加之校园面积大,各年级组教师办公室相距较远,传统的现场集体教研活动受制于时空限制,举步维艰。为破解教科研瓶颈,我校积极探索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初始阶段,我们利用校园网的教研园地,建立教学资源库,如试题库、教案库、课件库、图片库、视频音像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将校园网与外网联通,各教研组经常组织本组教师围绕专题进行网络搜索、网络答疑、网络论坛等学习和研究活动。为克服校园网互动不足的缺点,我们建立了教师QQ群、教师微信群,巧用QQ平台、微信平台构建网上教研室,为教师教研活动开辟互动的空间,解决了集体学习与讨论的时差问题,提高了教研的效率。2013年,我校以创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市”为契机,开始研究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优质资源共享与应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随着校园网络教学“班班通”工程、“堂堂网”在线资源平台的建设成功,我们将网络教研与网络教学对接起来,在课堂上,老师们根据教学的需要,能随时打开网络、实现在线教学、在线编辑;学生们能利用网络查找资源、在线练习、在线作业。2014年,我们乘湖南省教育厅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东风,积极推进优质课堂空间建设,通过分学科遴选首席教师、骨干教师、骨干技术员,组建优秀科研团队,开展网络空间教研活动,各学科教师将自己的教案、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微课、课堂实录、多媒体资源、论文等上传空间,个性化资源,共享研究成果,首席教师组织空间成员定期召开视频工作会议,开展在线交流。我校物理教师谢东海建设的空间已被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遴选为“湖南省中小学首批‘优质课堂空间’建设备选项目”。

3.应用信息技术,做“实”、做“活”、做“亮”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关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更关乎民族的兴盛祖国的希望。我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和手段,突破传统德育工作的僵化性、说教性和时空限制性,把德育工作做“实”、做“活”、做“亮”,让德育工作不断焕发生命活力。一是建立网上心灵对话室、心理咨询室。我校建有两间心理咨询室、配有两名具备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专门教师,长期为学生开展面对面的心理咨询。但有部分学生对有些问题不愿面对面交流,为此,学校德育处专门建设了网上心灵对话室、网上心理健康咨询室。网上心灵对话室主要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提供自由、轻松对话平台,什么话题都可以说,可倾诉、可发泄;网上心理健康咨询室由专门心理教师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供咨询、答疑、点拨和疏导。由于网络咨询具有沟通轻松平等、咨询保密性强、操作方便快捷的优势,倍受师生欢迎。二是建设了亲情视频室。由于资兴市部分资源枯竭企业破产重组和煤矿沉陷区搬迁、棚户区改造、库区移民等政策的实施,我校留守学生大量增加,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需要亲情的滋润。为此,我们开辟了两间亲情视频室,课间、午间、课后休息时,供学生和父母进行亲情视频对话,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常规德育工作。我们利用节假日、重大活动、时事政策等活动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环保教育等。如我校团委组织的清明节网上祭奠英烈活动、德育处组织的文明用语的网上大比拼活动、教研室组织的网上新环保法知识竞赛活动等,既切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克服了传统德育工作的单一呆板模式,还实现了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目的。四是借助家校互动性平台,实现家校一体化沟通。网络拉近了家校的距离。借助家校互动平台的运行,实现家校近距离沟通。校讯通,是沟通家校的最好的平台。为了更快捷、更有效地与家长沟通,及时将学生情况反馈到家长,学校应大力倡导家长使用“校讯通”。按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我校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广“校讯通”的应用,力争有更广的普及率。学校与教师利用这个平台,及时向家长通报孩子在校的情况,告知学校的有关安排,提醒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注意事项。学校门户网在家校联系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学校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家校互动”栏目,家长通过班级网页,对小孩、对班情的了解更直接,更具针对性。我校每学期还举办一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活动开放日,让广大家长充分了解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发展和取得的成绩,也将“教育信息化”的知识辐射到社会。

4.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素质教育

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信息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原来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辅助手段,它是现代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已经渗透到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各方面。那么怎样开展信息课教学以使其更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在硬件设备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如何能尽快地从研究型、示范性进入日常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的整合的突破口在哪里?这些问题促使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开展了“引导中小学生文明上网的研究”课题实验研究。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强大优势和无限魅力逐渐呈现出来。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第一,老师劳动的创造性增强;第二,各种知识信息的整合性突出;第三,整个教学过程的合作性得到充分体现;第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创造信息、传递信息方面的显示出了特别的优势,它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限,既为学生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又为协作化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极大的影响,它将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学校硬件环境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设备设施逐年得到改造和升级。同时,学校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库,包括各种来源的音像资料和网络数字化资源。全体教师都将“湖南省基础教育在线”“堂堂网”“资兴教育资源网”“资兴三中校园网”收集在电脑网页收藏夹中,从中下载有效材料,充分享受外来优质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开阔了师生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备课速度日益加快,课堂信息量加大,学习兴趣提高,利用课件解决课堂上的重点、难点问题方便快捷,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习成绩上升,教育教学教研成果斐然。2011年以来,我校教师的课题、论文、教学设计在各级各类媒体发表或获奖,共计894人次,其中荣获国家级奖项165人次,荣获省级荣誉309人次,荣获地市县级达420人次。2011年,葛志荣老师等人被郴州市电化教育馆授予“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子课题研究优秀个人;黄艳香老师被评为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优秀学员;2012年3月,我校被湖南省教科院授予“快乐作文网络大赛优秀团队组织奖”;谭永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构建高效历史课堂》荣获国家级论文二等奖;袁跃龙老师被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授予“艺术教育特殊贡献奖“”优秀园丁”光荣称号;2013年,方知行等人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新课程英语语言能力竞赛”荣获国家级一等奖;2009—2013年,我校初中生毕业学业考试考入省示范性高中分别为206人、218人、309人、337人、462人,成绩稳步提高,不断刷新纪录。学校荣获“湖南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学校“”湖南省文明美德学校”“湖南省红旗团委”“郴州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优胜奖”等众多荣誉。

5.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学校安全管理防火墙

我校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校安全管理防火墙。结合高考监控室建设,我们建立了覆盖所有教室、活动室、功能室、实验室、财产保管室等教学场所和师生活动场所的学校安全管理监控室,对教学活动安全财产保管安全实行全方位监控,在学校主要通道、楼梯口、校门等处安装高清摄像头,安装一键式报警器并且全部联网至校警值班室,值班校警打开电脑,整个学校的安全状况一览无遗。

6.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学校校务公开透明化、及时化

第9篇:现代教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中;学校教育;管理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高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又不能归于纯粹个性化教育的特殊教育。如何做好高中教育管理工作是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和根本任务。高中教育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即领导班子、教师和学生,其次是对财和物的管理。高中教育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制度管理、人本管理、创新管理。

谈到管理,我们马上会想到人、财、物的管理,其中人的管理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高中教育管理对象中的人主要有三类,即领导班子、教师和学生。其中对领导班子的管理又称为自我管理,也是三类管理对象中的首要管理对象,领导班子既要接受上级教育部门的教育管理,自觉接受师生的监督,更要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我们常说“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领导班子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让师生信服,校长作为领导班子的核心,更应该严于律己,严以治学,自觉接受管理和监督,做学高身正的典范,用良好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领导班子里的其他成员和广大师生。教育管理中,“人”的要素里,管理者就是教育管理的“源头”之一。校长既是教育管理者中的发起者、决策者,也是教育管理中的被管理者、执行者。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发展要素中人的要素是第一位的,而人的要素中,领导者的作用又是首要的。

在高中教育管理中,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管理对象,面向学生时又是管理者,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及至学校发展的兴衰成败。管理对象要素中,教师作为管理对象中人的要素,也是教育管理的源头之二。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管理对象,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学校教育管理学生的终极目标,也是学校全部教育管理的中心。学生作为管理对象中人的要素,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源头之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领导班子、教师、学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源头,如何把这些源头管理好、教育好、培养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未来,也是关乎教育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校长作为教育管理者的核心,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通过多年教育管理实践的积累和总结,我觉得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制度管理、人本管理、创新管理。可以说,做好制度管理、人本管理、创新管理是做好学校教育管理的三驾马车。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管理是做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

一个好学校的教育和管理,需要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在校园营造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氛围,提升师生的觉悟和素质,但在现阶段学校的教育管理实践中,还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管理来实现学校的健康发展、稳定发展、长远发展。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性管理相结合,也就是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依法依规治校就是刚性的制度管理,从严治理,用规章制度去激励人、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使学校有好环境、好氛围,使教师有好技能、好示范,使学生有好行为、好品格、好习惯,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制度建设上的内容设计主要应包括:物质奖罚和精神褒贬相结合的激励约束制度、纪律考勤制度;多劳多得、能者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公开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学练结合、学用结合,以研讨交流为主要方式、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习制度、会议制度;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的育人制度。这里重点谈一谈育人制度,学校应要求每一名教师,面向每一名学生平等施教、因材施教。教师不能因学生家庭的贫富贵贱、和自己的远近亲疏、凭自己的主管好恶持不同态度对待学生,要求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施教,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无条件地爱学生。要求教师从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科学施教。通过制度对教师的育人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一系列制度形成后,就必须强化制度管理,以保证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得到执行和落实。因此,制度的监督保障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把每项制度指标都要做到细化和量化,然后进行公开和公示,再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做好制度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执行,不能让依法依规建立起来的制度成为“纸老虎”。

二、以人为本,强化人性化管理是做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

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刚性的制度管理也是双刃剑,也有其短板和触及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对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群体,单凭刚性的制度激励和约束有其局限性,不能更好地教育和管理所有教师和学生,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制度管理下,有时候,被管理者表面上看似被动地理解和接受了,但内心深处有抵触和排斥情绪,对管理者和制度表象上服从,实质上阻抗,对管理者敬而远之,甚至是又怕又恨。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学会运用教育管理的第二只“看不见的手”去触及被管理者的灵魂,即以人为本、强化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的要素主要是理解、尊重、民主、包容、换位思考。人性化管理在有些方面,把管理者作为服务者,把教师和学生作为被服务者,教师面对学生时也是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建立起高品质的良性沟通交流方式,点头、微笑、握手、拥抱等开放式沟通要素被充分展现。批评上更注重方式方法,批评的同时及时指出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批评上对事不对人,更要注重对方的理解和感受,让对方真正感受到苦口的是良药,逆耳的是忠言。人性化管理杜绝埋怨、指责、训斥等言语举止的发生。在被管理者“犯规”“犯错”受到制度约束和惩罚的时候,人性化管理的介入也能让被管理者心服口服。人性化管理满足了人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本质上都是自卑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我属性,以夸赞、鼓励为主的正强化模式的教育管理更能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动能,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高中阶段的教师、学生文化水平更高、自尊心更强,他们思维敏捷、情感丰富、感觉细腻,更需要来自外在的鼓励和肯定。因此,高中教育管理者应该多运用人性化管理方式,用制度管理成就方圆,用人性化管理触摸心灵,更能调动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再好的蜜,用多了也会腹泻,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教育管理者还要注意把握人性化管理的度,不计原则和底线的人性化管理,最终也会伤害被管理者和管理者双方。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创新管理是做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时代要求

创新学校教育管理是社会变革和时展的现实需要和迫切要求。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培育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创新学校教育管理,培养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就必然要求管理者、教育者自身提升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教育管理者核心的校长,就要带领管理者们,不仅要做到勤奋、敬业、苦干、实干,还要发散思维,推陈出新,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摸索新的管理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制度管理创新、人本管理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四、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极限的作用,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

除了对人的教育管理外,对资金和设备的管理和使用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学校的各种资源是比较有限的,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避免造成“浪费”,要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极限作用。从教育管理的实践来讲,管理者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发挥学校硬件资源的作用:(1)让有限的设备全部运转。开足、开齐实验课,开放、开全电脑室、图书室、实验室。(2)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教学教研、教学资料、师资培训上要肯发钱、舍得花钱;(3)建立健全财物、设备的购置、保管、使用等各项规章制度。

五、努力把学校打造成特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