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的教书育人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师德为灯 师风作伴》。
像今天所有站在这里的老师一样,我有很多感慨,还有一点紧张。我感觉自己的手都在微微颤抖,双腿也跟着打颤。这种感觉就好像我第一次站在讲台上,以教师的身份来传道授业解惑。“小孩子么,不就是哄嚒?”这是我的第一印象。那时候,我觉得小学的教育工作并不那么辛苦,也不那么难做。
之后不久学校组织了一次观影活动,正是这次活动,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教育工作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电影的名字叫作《可爱的你》,讲述了名校校长吕慧红拼尽全力拯救一所面临倒闭的学校的故事,特殊的是这个学校里的只有五个孩子,或因为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或因为身体缺陷无法融入集体,最终都被认为是“异类”,孤零零地呆在那所破旧的学校里。富有爱心的吕校长在丈夫的支持下毅然前往,在帮助孩子们勇敢追梦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巨大的感动。她成了孩子们眼中那个“最可爱的人”。当学校面临资金短缺无法维持时,吕校长向外界求援却屡屡受挫。她看着泪眼汪汪又满怀期待的孩子们,不禁感慨:“我是个教师,我和商人不同。教师不仅仅是在教书,更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身教,以生命影响生命!”
“以生命影响生命”!“五个人的教育”!多么熟悉的场景啊。你也许会奇怪,我哪来的“熟悉感”?因为他让我回想起,五年前我第一次来到了上阳小学时的情景。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满怀欣喜地走进了那间斑驳的教室,当我推开门的一霎那,我的心像被揪住了一样。其实,我早已预料到了教室里脱落的墙皮、陈旧的桌椅,但让我震惊的是诺大的教室里只有六个孩子!当他们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时,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我不知道我是怎样上完那节课的,但我清楚的知道,正是从那时起,教书育人成了我毕生的梦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
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曾经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他不幸患上了强直性脊椎炎,颈不能转,腰不能弯,腿不能曲,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俗话说:“教育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师德的重要性,因此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遵循的原则。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受益匪浅;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
其次,规范文明行为。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关键词:大学物理 教书育人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中国分类号】G633.7
1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教师应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也即是通常我们所说“德才兼备”,所谓“魅力”就是让学生喜欢你。那么,如何具有这两魅力呢?1.1 要为人师表,有高尚的师德
教师的形象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性,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都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同时也是形成学生良好素质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才能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从事教师职业以来,深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在教学中,时刻提醒自己注意“细节养成师德”,比如:上课时提前十分钟到教室;批改作业时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会附一字条进行详细说明,有时候学生也会以相同的方式问一些问题等等。
1.2 要爱岗敬业,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灵活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不断的自我更新
教师应在继承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永远站在科学知识的前沿。在教学上不仅能出色地驾驭教材和课堂,有着出色的教学机智,而且还能在组织教学时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探究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各自最大限度的锻炼和提高。这样的教学境界,虽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对于我们来说,应该立志达到这样一种目标。在上每一节课前,我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充分备课,因为备课是教学的关键。每节内容我都参照多种版本教材去备课。对于要讲的每一个问题,在课下揣摩如何一针见血地,淋漓尽致地,透彻地讲解给学生,然后形成讲课稿。每次上完课后,对于所讲内容,根据学生的听课效果,哪些在讲解时学生听起来比较费劲,感到迷惑,下课后分析查找原因,琢磨出一套更好的适合学生的授课方式。对于教学,我的深切体会是要用“心”去教,要“活”,而不是用“书”去教。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网络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再像以前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标准要求自己,而是应该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所以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求自己抽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关注一些前沿问题。
2 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教书育人
2.1 教师的“朋友”角色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群体,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大学生们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引导。自己跟他们的年龄相差还不是太大,所以我也渴望了解他们的生活、思想,一般上课时我会告诉他们我的电话,我发现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愿意向我吐露心声的。比如,有的学生现在已开始着手规划自己毕业后的何去何从,是继续深造―考研还是工作?他们感觉比较迷茫。由于我是刚刚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也同样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多少有些体会,所以学生就给我聊一些他们的想法征求我的意见。有的学生会给我聊一些生活上的问题,感情上的问题,我会从自己的角度给他们一些参考意见。通过与学生交流,我知道了他们的所想,进而也就知道了自己该如何更好地去做。
2.2 教师的“导演”角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根据平时的上课及考试结果,我发现学生在知识的灵活运用上及分析问题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比如在考试时,若把平时作业中的题目稍作变型,他们就不会做了。针对这种情况,在讲解例题、习题时,着重讲解思路、方法,引导他们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当学生问问题时,我也是着重引导,先问学生对问题的想法,思考到了何种程度,然后采用启发式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给予指点。
2.3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上的一些教育,可通过名人、名事以及切实发生的事情为例给予引导,寻找合适的机会教育他们
关于教书育人,不应本末倒置,毕竟我们在课堂上主要是传授知识的。那么,对于他们的违纪行为、错误的认识等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应寻找合适的机会以合适的方式教育他们。比如,在给数学系的学生上课时,上课后总有几个学生迟到,打断我的讲课。针对这种情况,我给他们讲了Google公司的副总裁李开复的一些事迹,讲述这样一位功成名就的副总裁对时间观念的认识,最后又给他们讲了一个与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的一个应聘的例子。通过这个故事使他们不仅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而且意识到事情虽小,影响却大。
3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的动力,那么,作为任课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自己的教课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3.1 充分利用导入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
3.2 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学生问问题,作为老师应采取启发式的答疑,这样问题解决后,学生会感到一个小小的成功,觉得学到很多东西,另外,在答疑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问问题,调动其积极性。
3.3 在讲授内容时,多举一些生活实例。
4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把知识学活,将来才能活用。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思、创新精神。
4.1 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比如在讲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时,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思考题: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带等量的异号电荷设其为Q,两极板相对面积为S,那么极板所带电荷面密度为什么是Q/S,而不是Q/(2S)?该问题对学生来说看似简单而非简单,而且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
4.2 对学生的问题采取启发式的答疑,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3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简单与否,都要认真地给予客观正确的分析评价,并且对学生多鼓励。
结语: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例对“大学物理授课中关于教书育人”给予了分析和理解。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参考文献:
[1] 武荷岚,胡炳元.浅谈大学物理新手教师专业化成长[J].物理通报,2007.
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和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出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常常思索、苦苦探寻。
在教书育人的这些年里,卡萨尔斯这个回答就在我脑海中的印象越来越深,随着岁月的流失,接触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教书人,再然后自然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这个声音时常激励着我、鼓舞着我,现如今,我已是一名小学教师,教书成为我的职业,育人成为我一生不悔的追求。因为教书,我们活得更精彩!
书乃人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不读圣贤书,不知学问之大。书可以让世界变得很小,让内心变得很大。当阅读成为生活的必需,当书籍成为精神的伴侣,一切承载着人类文化的读物都会开启我们的心智。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父母是出版社,生日是出版时间,身份证号是书号。老人是史书、军人是兵书、僧人是经书、退休是闲书、教师是参考书。
有的教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那是楷书;有的教师得过且过,只知享乐,那是草书;汶川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将自己写成了教科书;而范姜忠却把自己写成了人人唾弃的废书;我们要让坏人成为禁书;让好人成为畅销书……我们要用心研磨,写好自己这本书,因为我们的印数只有一册,每个人都是绝无仅有的孤本珍籍。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在著书的过程,我们用履历来书写人生、用肯定来装饰成就。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我们要教好书,首先要读好书,把自己读成一本人人爱读的厚书,认真读书,认真教书,才能认认真真地写好自己这本书,把自己写成楷书,写成教科书,写成畅销书。
读书改变人生、教书改变心智。因为教书,我们活得更精彩!
一个学习型的民族,才是一个不老的民族;一个爱读书的传人,方能将龙的血脉相传;在教书与读书之间的自由穿梭,必将成为一道美丽迷人的教育风景。
修炼读书的上善境界
就读书的过程而言,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独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就读书的目的而言,徐宗文先生把“为知、为己、为人”称为读书三重境界。
追寻教书的上善境界
教书是育人的艺术,欲求教书好,先做读书人。我们将教书分为三个境界:读好书――教好学――教好人。
1、读好书,是教书的第一境。读书改变人生、读书改变课堂。读书是教书的前提和基础,读书是一种对知识的加工输入活动,而教书是知识的输出活动。教师要经常性地读好书、勤读书。教师首先要熟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接着是读好所教学科和领域的各种书,此外,数理化、自然科学的一些基础常识也应懂一些。读好书、勤读书的教师多才多艺、学识渊博,教学思路开阔,能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领会教学内容,善于开发学生的智慧,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教好学,是教书的第二境。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是我从教的最大追求。教书就是教师要准确理解教材,教好教材。在这一境界中教师要深刻理解课标,吃透教材内容,恰当确定教学目标;科学选择资料,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灵活选用设备,优化教学方法。
教好学有两个真境界:教学和学教。教学的真境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在教学中交给方法、揭示规律、反复训练。”学教的真境界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学练为主线。即在教学中做到‘准确、深入地解读教材,建立教学学案框架;以学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反馈运用’。”
3、教好人,是教书的第三境。就是指在教好书、教好学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技能,又要让学生学习做人,学会做人,实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目的。在当今的这个时代,要让学生学会爱、学会善、学会智慧、学会创新,才能学会做真人。
要追寻教好书的上善境界――以读好书为基础,以教好人为最高宗旨,追寻教好书之上善境界。在读书过程中学会教书,在教书过程中学会读书。读书因教书而进步、而深入;教书因读书而精彩、而新颖。
教书让我们更精彩
读书维智、教书维德、写书维心。会读书的老师才会教书,会教书的老师才会写出教书的书。读书是为了更好的教书,写书也是为了更好的教书,教好书是我不悔的追求。一个有追求的人,一生应是与书为伴的,教师是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道德的引领者。
要教书,必须先读书;要教好书,必须不断读书,终身读书!读书是我们教师一生的需要与乐趣。教书之人爱读书、多读书,不仅是职业需要,更应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为教师者,应以个人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
读书是一种对知识的加工输入活动,教书是对知识的输出活动。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和工匠,是精神产品的制造者和创造者。我们因经常性的读书,是在给自己的“一桶水”源源不断地补充新鲜的活水,并且源源不断地供给学生一杯杯清新的活水。勤读书的教师多才多艺、学识渊博,教学思路开阔,能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领会教学内容,善于开发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谁也看不出她是这样的生命原态:患有严重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每天靠3针胰岛素维持生命,17年来身上扎下了近两万个针眼……
一位普通中学的生物教师,能成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师德楷模、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十大女杰、当选为党的十七大、十代表,这似乎是一个梦想。
今天就由我就来为您讲一讲我身边的劳模——金燕的故事。
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是我的责任
当我向金老师询问“实现梦想”的秘诀时,她这样告诉我,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就能把事情做好,你就能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而认真又源自于对工作的强烈的责任心。
金老师对学习和工作的“认真”我们都很了解。
有一次,她要开设一节省级公开课,又要参加自学考试,还要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教学比赛,高密度的工作使她接连好几天血糖偏高,为了让血糖尽快降下来,一天晚上,她悄悄地加大了胰岛素的用量,没想到引起了严重的低血糖。第二天清晨,她已处于昏迷状态,她的先生怎么都唤不醒她,急忙给她灌糖水,她意识恢复时说的第一句话是:“现在几点了?我还有两节课要上呢……”半小时后,她又像往常一样站在了讲台上,谁也不会想到她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
她的学习也如她的工作一样的认真。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她独自奔波在求学的路上,没有寒暑假、没有节假日。因为要每天三次定时注射胰岛素,所以她能进食的时间往往错过了食堂开饭的时间。为了保证听课,面包、饼干经常成为她的主食。就这样,仅仅6年,她就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专升本的进修,被评为江苏省自学考试优秀学员,获得了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学位,被评为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学科带头人、被聘为江苏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教育部国家级生物骨干教师培训班的授课专家。
回报社会是我的责任
在掌声和鲜花面前,金老师最想做的是回报社会。她捐款成立了“帮扶基金”,她的“金燕劳模团队创新工作室”开展了“冬日暖阳”、“夏日清风”等活动,通过经济资助、义务补课、情感交流等方式,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全方面帮扶学生,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赞誉、社会的好评。
在农村初中任教近30年,亲历了很多孩子叛逆期的种种表现,也对一些孩子的家庭做了一些了解,发现影响农村孩子成长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家庭教育被众多家长忽视,为此,我从一个老师和一个母亲的角度,谈谈我对农村孩子的家教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走出家教误区
1.把教书育人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
我当班主任20多年,经常遇到家长说这样的话:老师啊,孩子的教育问题全靠你们老师了,我们当家长什么也不懂,更辅导不了什么,现在的知识太难了......目光中流露出诚恳,言语中透着无奈。他们认为自己文化水平浅,就不能教育孩子了。的确,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但家长们往往忽略了“育人”的任务很大一部分是应该由家长完成的。这一点,北京大学教授于丹曾阐释过:家教,就是家风的传承,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家教。所以做父母的首先要懂得孩子品德的形成决不能只靠学校,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2.隔辈亲将溺爱当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只有这一个宝贝疙瘩,自然都对其悉心照顾,宠爱有加。孩子养尊处优,俨然一个“小皇帝”。特别是现今农村家庭很多家长外出打工,这几年农村的留守孩子越来越多,单亲的孩子也越来越多,他们多数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老人们不但在生活上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事务,更无视孩子身上渐渐滋长的缺点,当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发生矛盾时,隔辈亲的那种疼爱与娇惯变得毫无原则,一味的护短。作为教师即使与其家人沟通,也多数得不到家长的充分重视,从而造成孩子心理方面不健康的表现越来越明显,致使很多留守孩子到中学后,叛逆和偏执的表现格外突出。
3.用金钱代替爱
现在孩子的成长要接受太多的考验,有很多农村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推给了学校,自己认为不缺吃、不缺喝给孩子优越的物质条件就是爱,许多中学生穿名牌衣服,带名牌手机,从家到校本来不远,有事老师会及时通知家长,不管老师怎样强调到校带手机会影响孩子学习的,家长们还是不以为然。这一点单亲家庭表现尤为突出,为了弥补缺失的父爱或母爱,他们会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的物欲越来越膨胀,对学习也越来越没兴趣,原本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应早当家的孩子,却变得蛮横、霸道。这种用金钱代替爱的方式不知不觉中侵蚀了孩子健康的心灵。
二、应给孩子什么样的家教
1.懂善恶
我儿子在四、五岁时,一次去姥姥家,见一群小鹅崽儿毛绒绒的特别好玩,趁大人不注意,将它们驱赶到一个石头堆中,搬开石头砌一个小窝,把五只小鹅全部放进去,然后离开去玩别的了,等大人们发现时,小鹅已经憋死了三只,这时孩子的姥姥没有因为鹅崽的死而生气,却一个劲的因为外孙的淘气而开心的大笑。孩子本来有点害怕,因姥姥这一笑,也肆无忌惮的用棍子抽打死了的鹅崽。当时我就抓住这个契机,把活蹦乱跳的小鹅崽与死去的放到一起,让他观察小鹅活泼可爱的憨态,感受生命存在的美好,对比两只僵硬的身体,让他懂得是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了两个小生命不能长大,不能和同伴一起玩耍,就像他和小朋友一样......说着说着,孩子不再笑,眼里开始出现了泪花,我知道他听懂了,这样的事情将不再发生。其实我们每个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类似这样的事情。只要家长们抓住契机,适当引导,那么,那些残害生命并将视频发到网上,面对自己的同伴即将溺水身亡却笑着用手机拍摄的事情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2.讲诚信
我们这一代是听着“说谎的放羊孩子”的故事长大的,我的父母都没有文化,但他们知道最朴素最浅显的道理:一定要教育孩子诚实。而现在的孩子从小不缺故事,家长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需要什么样的故事。其实孩子撒谎当家长的是不难发现的,但由于现在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往往给孩子撒谎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宽容。小孩不懂撒谎的危害,他会为自己欺骗大人成功而沾沾自喜,为自己战胜大人而又成就感,久而久之撒谎成性,人无信而如何立世?要做到这一点,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树立诚实做人的榜样,孩子好模仿,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为培养孩子诚实做人,做爸爸妈妈的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3.敢担当
关键词:语文教学;育人之道;思想品质;心理素养
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过程中,讲究文道结合、教书育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塑造学生的人格魅力,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完成教书育人之目的,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要引导学生懂得“过滤”,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中学生的思想理想,道德情操,对社会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在求学阶段尚未成熟定型,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怎样树立一把“标尺”呢?我觉得,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
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学内容进行课堂组合,对学生进行“语文式”的思想教育。而“语文式”的思想教育应是从文本出发又高于文本的,应有语文教材的有声有色,不同于简单枯燥的说教。我在教授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文章《爱莲说》时,讲到此文问世后,人人喜欢吟诵,篇中莲的形象深得人心,文中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是流传甚广。我就设问,“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流芳千古的名篇呢”,再引导学生找资料去寻找答案。最终,学生们知道周敦颐本身就是一位“包公”式的人物(《宋史》有记载),他从政廉洁,不畏,品德高尚。从而,我告诉学生,不朽的文章来源于高尚的思想情操,正所谓,“文品出于人品”。这样,就让学生自然地区分了是非美丑,明白自己应该崇尚追求什么,使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跟随语文课堂,“润物细无声”地融进学生心里。
二、语文教学要讲究培养学生心理素养
优越的生活条件让许多学生的忧患意识丧失,抗挫折能力减弱,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学的又一要务。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敏锐准确的感知能力,活跃强烈的创新思维,深厚热烈的感情累积,自由丰富的艺术想象,坚定顽强的信念意志等,以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在讲课或练习时,往往会总结归纳一些跟学生心理素养有关的作者作品。比如我设计一道仿写题:在文学作品中,我们能读到…’理想(志向、胸怀)。我就归纳:讲理想志向有杜甫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讲磨砺意志有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讲胸怀气度有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相信,“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能对学生产生难以磨灭的深刻影响,经常性的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提及跟学生心理素养有关的内容,无疑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完善。文人佳作,这样就成了我在语文课堂上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好例子。此外,我们还可以抓住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机会,有意识地让学生去读一些与个人心理素养有关的书籍,借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语文教学要做到塑造学生个性
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就是要通过文章学习语文知识,并逐渐形成“通情达理”的本领,“情动于中”而能“言行于外”。我们知道一切文学作品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随着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不断传达出健康的信息,学生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也会不断投入,不断调节转化自己的思想行为,形成良好的性格。语文教学能很好地塑造学生的个性,使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散文,讲述的是“我”、妻子、母亲、儿子,祖孙三代一家四人到田野散步的故事。开展教学时,我领着学生带上课本来到学校操场的草坪上,阳光、绿草给了我们《散步》文中一样的色彩,我就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之后,我们在地上画出崎岖路径,分组模仿文中人物,扮演“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的情节。这一节课下来,同学们汗流浃背却依旧兴高采烈,我想他们是清清楚楚地明白了自己肩上的重量,自然地也知道了尊老爱幼的分量。室外课堂也让很多学生感觉“放得开”,完全没了在教室里的羞涩,语文的美感就自然呈现出来了。
四、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教育的结果就在于习惯的养成。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并在坚持的习惯中终身受益。写字,我告诉学生要一笔一划的端正;读书,我告诉学生要抑扬顿挫的响亮;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就像人们在社会中使用各种工具;要留意文章中的细节,就像留心生活的点滴……古罗马一位作家曾说过:“在任何事情上,习惯总是极其有效的主人。”所谓“习惯成自然”,实际上,人们日常的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道德判断之类的理性使然,更多的是习性使然。
五、语文教学要发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的外延是实践,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了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因而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些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母亲节到了,组织一次为辛劳的母亲送祝福或者做一件小事的感恩活动,使学生知道爱、懂得感恩回报;教师节组织一次师生联谊活动,搭建师生构建融洽关系的桥梁;通过校庆活动了解学校历史,结识校友,从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得失成败积累人生经验教训。不同季节带领学生感知大自然的奇妙变化,领略家乡山川河流的雄奇壮美;对社会上发生的热点事件展开讨论、发表看法,为“两会”的召开学写提案,这些都是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融入社会有益的实践活动。
六、语文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要让人文精神渗透语文教学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情的人文精神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是平等的,他们之间的学习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师生之间信息的交流、知识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学生也会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与教师沟通,打开心扉。比如学习老舍的作品《我的母亲》,在分析课文内容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寻找文章中母亲的优良品质有几点,然后再找找自己母亲的优良品质有几点,延伸到找找我的班主任的优良品质有几点,找找曾帮助过我的同学的优良品质有几点,使学生感受到:我虽然不在重点学校读书,虽然在同龄人中算不得优秀,但仍有那么多的人在关心我、在帮助我,我也应该去帮助别人,遇到小事不能斤斤计较,要学会宽容别人。
七、结语
面对社会的复杂变化,教育必然发展。语文教师就应该不断思考我们的学生,不断的思考我们的课堂,动用我们智慧,带领我们的学生去领悟语文内涵与底蕴,去享受学习语文快乐和幸福,我们就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闪亮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
参考文献
[1]张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J].甘肃教育督导2011年12期.
我的班主任徐正良老师,湖南省沅江人,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大学四年,他将我们每个人都当作自己的儿女看待,他的家就是所有学生的乐园。生病了,他会二话不说带你去医院,遇到家境差的他会帮你垫上医药费。找不到工作了,他甚至自己掏腰包请客为你铺路……我们曾经算过一笔帐,算在一起,老师每个月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工资都用在了学生身上,而他家里还有八十岁的老母亲和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妻子也没有正式的工作。我们毕业的前一天,他把珍藏在家自己都舍不得喝的酒拿出来给我们饯行,还风趣的说我们以后一定能够喝到比那更好的酒。然而,就在我们即将离开校园的那天,惊闻恩师因为给下一届师弟师妹联系实习单位时因公殉职的噩耗。恩师生前桃李满天下,追悼会那天,数不清的学生在他的灵柩前长跪不起,都曾是他悉心关照过的学生,他曾给过父亲般的情谊,而我就是其中一个。
一位老师,给他的学生留下的不外乎两样东西:知识与做人。知识很容易被我们忘记,但怎样做人,怎样去走人生的路,这样的师训与榜样让我们永生难忘。尤其是当我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那些曾经牵过我们的手,帮助我们走出困境,走出心灵沼泽的老师,是我们永远都应该感激的。
徐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千百年来师德的最高礼遇。
来中山工作快两年了,这是我四年教学生涯中最难忘最幸运的两年。在这短短的两年里,我便看到了许许多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学生付出父母心的老师们——我亲爱的同事们。
一次课间操,我偶然听说办公室里一同事高烧40度需要请假,然而,不到十分钟后,我竟然亲眼看到他在铃声响起时奇迹般地准时出现在了教室的讲台上,面容憔悴但精神振奋,40度高烧40分钟课堂,那是一种何等的煎熬!那一刻,我的内心突然震撼得甚至于一种刺痛!学生在对他的评价中这样说道:“他的严厉,那是给予我们最最温柔的教育,我想,在某些方面,他已经不只是位生物老师了,他更像一位父亲。”
我在一所百年名校里工作,很自豪很骄傲,但同样工作压力也很大。社会的高期望值,家长热切的目光都会聚焦在我们身上,活动、比赛一定要名列前茅才是正常的、天经地义的。虽然我是一名音乐教师,但我们的外事活动很多,文艺比赛每次都要新颖有创新,每天除了上三四节课,还有排练。同事们都说我是一个很阳光的人,因为每天看见我都是笑呵呵的,朝气蓬勃,好像从不疲倦。其实我就是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心里把教书育人当作最幸福的事。我很喜欢一个经典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二儿子的伞卖不出去了。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伞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在哲学家的开导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可见,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很漫长的不能马上见成果的事业,需要我们耐住寂寞,需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能拥有过程的美丽,能想象桃李满天下的美好,教师的心里就会充盈着幸福,洋溢着自豪。
我经常告诉自己,只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感恩的心,我就能从日常平凡琐碎的生活工作中寻找和发现快乐。其实,幸福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怎么看待自己的拥有。把教书育人当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用这样积极的心态来冲淡心灵上倦怠的尘土,累并快乐着!(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 王艳芳)
享受为师的阳光
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你喜爱的职业,那么你就没有一天是在工作。那是在干什么呢?在享受啊!
我想,许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听了这句话,可能会发牢骚,也可能只会苦涩地笑笑。网上曾流行一条灰色短信:“起得比鸡还早,睡得比小姐还晚,挣钱比民工还少……”。这可谓是对班主任的生动写照。是的,面对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和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一个班主任教师的生活状态更远非单纯的清贫忙碌可形容。我自己也是常常深陷于苦闷之中。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间看到一个小故事:一位青年画家,把一幅画挂在墙上,让人们找出其中的败笔。不长时间,每一个地方都让人找出了不足。回到家中,妻子见他非常沮丧,就劝他说:“你何不也让人们找找画中的精彩之处?”第二天,画家又来到集市。每个人都对自己满意的地方表明了态度,结果几乎这幅画的每一个地方均有被称赞的神笔,这让画家高兴不已。
同样一幅画,只不过换了一个欣赏的角度,就有了如此不同的结果。对于我们的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于是,我开始尝试愉悦地回味日益失落与倦怠的青春,竟发现无数的星光在闪耀,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太多的精彩与骄傲。我的笑声和着孩子们灿烂的童年;我的爱描绘出孩子们灿烂的明天;我用青春和赤诚弹奏着“百年树人”的高歌;世界上,唯一能整天与无数笑脸相对的似乎只有像我一样的教师了。一切竟显得那样美好而充满了阳光色彩。以前,竟因心境不同而与幸福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