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学习计划

第1篇: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化学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在化学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这种整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把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化学改变为“研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广阔的天地。结合学校化学教学的改革、实践和新课标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进行整合,不断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

信息技术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展示,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关于元素周期表被人类发现的故事,然后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将搜索到的故事进行交流,并且互相补充,这样同学们不知不觉的就已经学习了元素同期表的一些规律,因为故事中会提及门捷列夫是根据何种规律发现,并组织成元素周期表的。还会提及到其他科学家关于元素周期表的一些规律的补充。这样,既创造了一个很好的主体性课堂的氛围与开端,又让学生尝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因为书中所讲的一些规律已经被他们在搜索故事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能给他们一种收获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节省单调乏味的老师板书时间,增强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能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

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BBS论坛、e-mail邮箱、班级校友录论坛,等等。甚至可以用上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

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例如,在学习《乙酸》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由分子结构来掌握乙酸的化学性质,可以制作一个flash课件,模拟球棍模型,并通过动画来显示键的极性以及δ键与π键的键能的不同,并模拟断键的过程和其他基因如何连接到相应的位置,从而让学生很轻松的就理解与掌握了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的机理,以及它的羟基与醇类的区别、羰基与醛类的区别等。

四、信息技术促进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中学化学教材内容与其他各学科有着许多的联系,如喷泉实验、布朗运动、气体摩尔体积等与物理知识有关;酸雨、光化学烟雾的形成等与地理知识有联系;糖类、蛋白质、赤潮等与生物知识有联系。此外,现阶段的考试,除了强调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还注重考查学生学科间的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1)各学科内容的渗透、交叉与综合;(2)理论和实际结合,学以致用;(3)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4)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必然打破单一学科知识的结构,对学科知识进行新的整合。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提供高速、大容量的信息汇聚,也为跨学科的渗透和综合学习提供了可能。

五、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应避免几种不良的倾向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媒体则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因此,一定要正确处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避免以下不良影响:

1.应避免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片面追求手段和信息技术,而忽视师生互动作用的倾向

多媒体化学课件的画面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声音悦耳动听,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重用多媒体,而忽视了自己还有粉笔和一张嘴,忽视了教师自身拥有的资源。教师的自身作用隐蔽了,教学过程不再是由教师引导,而为机器所主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得少了,直观的刺激变多了,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来讲是大量的重复感受。原本教学过程中的优势随着多媒体过多使用而逐渐丧失,多媒体本身的刺激也变得麻木,学习效果自然而然要大打折扣。

2.应避免在化学课件制作和网络教学中,存在单纯追求形象直观、动感和色彩,而忽视学科内容特点的倾向

化学课件和网络化教学的直观、生动是其优点,但很多教师在制作化学课件和建设化学网站的过程中,片面追求课件的形象性、生动性,而很少思考这个形象性、生动性会对化学课堂教学起什么样的作用。实际上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动性,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从课堂中心转移到画面的生动形象。教学中,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色彩艳丽,动感十足,确实能够吸引学生,但易喧宾夺主,使化学课程本身的教学目的、知识体系和规律得不到充分体现,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能力也没有体现出来,学生从中不能体会化学思维的乐趣和感受化学情感的熏陶。所以,任何脱离教学实际,片面追求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的做法都亟须纠正。

3.应避免在运用信息技术和化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向学生收集罗列知识过多,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的倾向

第2篇: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精细化;技巧

随着新课改的进展,中学语文教学已经得到了显效进步,教师开始加强学生的字词和阅读训练,不断改进新方法,但是语文教学效率依然不高。有效课堂主要从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和教学吸引力三方面来衡量。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既要吸引学生,也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知识。

一、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精细化语文教学不仅强调教学过程精细化,还要求教学目标必须精准。教学时间是固定的,所以,一堂课程设置的目标不宜太大,设置的太多或者太少都会对语文教学差产生影响。教学目标设计是提升课堂效益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精读,精读之后再自理己见。”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认真的解读教材,将文章蕴含的重点知识划分出来,选择文本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按照教学目标,将知识划分为:次要知识、基础目标和主要知识,提炼出知识的精华,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精细化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语文思维、完成语文教学目标等方面出发。例如,在学习《蝉》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使用比较清新流畅的笔调描写了细微之物,然后再抒写哲理,既具有文章的特色,也存在交叉重复。所以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设置为:朗诵、品读文章,感受文章语言特色;了解先抑后扬和借物喻人写作手法的特点;体会生命的意义。有了精细化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明确、具体的掌握文章的重点内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

切入点是实现精细化语文教学的关键。细化是深化,并不是使切入点繁琐化。精细化语文教学强调,在选择好精细化目标之后,必须利用精细化手段实现目标,最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让中学语文产生很大的魅力。

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细微切入点做起,利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选择切入点时,必须从生活实践出发,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切入。如从词语的表达、句式的运用、段落结构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教给学生有用的语文知识。例如,学习《唐雎不辱使命》时,教师可以从人物塑造出发,设计以下切入点:本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的对话?他们进行了几次对话?唐雎和外交家的对话技巧表现在哪里?通过学习,不仅可以体会唐雎的英雄气概,还可以深层次的了解人物特点。这种简单的教学切入点,不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将学生引入色彩斑斓的语文境界中学习。

三、引领学生细读文本

精细化语文教学特别注意文本的细节问题。文本细节是文章最打动人的内容,也是文章的精华。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字字未益忽,语语悟其神。”由此可见,在朗诵文章的时候,必须对文章的字词仔细斟酌,引导学生深刻理会文字背后的意蕴,仔细揣摩作者写作意思。

精细化阅读文本,并不是代替学生的作用,而是引导学生有效率的完成文本阅读,利用一定的知识技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品读文章,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思想,让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只有按照此种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快速提高。例如,在《散步》一文中,虽然此篇文章的内容比较平淡,但是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可以仔细品读文本,还是可以深刻理会文章意蕴的。作者在文章中经常提到春天来得太迟,实际表达的是自己对母亲的关心。描写春天的气息,主要表达的是人们对生命的赞扬。文章开头利用“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此句话表达的含义非常深刻,很值得咀嚼。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不将内容写成“我们全家在田野散步”,作者写作的意图是什么呢?利用问题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还可以在学习文章内容之后,体会亲人之间的感情,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

四、关注课堂生成效果

精细化语文教学对课堂细节比较关注。课堂生成效果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对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大作用。课堂进展情况可以对反映教学设计的正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感知,得到意外收获。精细化目标的生成和课堂具有很大联系,教师要时刻关注课堂条件变化,尊重学生阅读的权利,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宾变化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促进精细化语文教学课堂的形成。例如,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班级有的学生认为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有的同学认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并拿出依据证明。如果学生可以在讨论中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那么这次语文教学就是有意义的。如果学生比较沉闷,不发言,那么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改正教学方法。

五、结束语

精细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文本知识的重视,利用生活中的细微物品,引导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关注,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配合。精细化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在详细阅读本文之后,给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目标,按照精细化原则,将学生渴望获得的、最需要的东西呈现出来。所以,实施精细化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展示教师的作用;让学生品位语文学习的深层次含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挖掘语文学习的重点知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向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方向进行发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沈咪君.精细化教学是提升语文课堂效益的有效手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04)

[2]梅花.如何在新课标下做好语文学科的精细化教学工作[J].教师,2015(05)

第3篇: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越来越有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有相当一部分人主张“教育要从小抓起”。因此,一些学前教育机构开始不断培养幼儿的学习热情与实践动手能力,并且一部分家长本着不想要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主张,赞同学前教育机构注重幼儿素质教育的做法。现在学前教育的教学理念也在逐年改变,本文着眼于学前教育“小学化”这一基本点,展开了如下的研究分析。

1.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表现

1.1影响幼儿身心正常生?L,损害幼儿大脑发育。幼儿时期是人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易疲劳、骨骼硬度小、易变性等都是这一时期幼儿的身体特点。一些学前教育机构要求幼儿过早的像小学生一样长时间保持学习、写字的状态,容易给幼儿带来骨骼畸形扭曲、视力受损等问题,也有可能因为过重的学习负担给幼儿带来心理压力,导致幼儿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最终影响幼儿日后的学习生活。

1.2违背幼儿学习特点和规律,造成幼儿亚健康心理问题。幼儿时期人的思维单纯的依靠感知周围环境获得,认知水平也多以无意识为主,这时应该让幼儿经常保持在快乐的氛围中,以保证幼儿心理能够健康成长。如果过早的下达学习任务,容易引发幼儿从小就产生厌学心理,这种亚健康心理状态极易给幼儿成长埋下心理问题的隐疾,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危害极大。

1.3束缚幼儿的快乐天性,压抑幼儿的个性发展。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十八世纪时就提出“我们不仅要把儿童当人看,还要把儿童当儿童看”,这句话至今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仍具有极大影响。儿童虽然在人格上与成人保持着平等,但作为成人是一定要尊重儿童的独立性的。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如果过早的对他们进行约束管制,很大程度上会制约了他们天性的发展。“小学化”就是在学前时期就强制幼儿进行读、写等学习,这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压抑了幼儿的个性,束缚了他们的天性。

2.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分析

2.1应试教育深入家长心灵深处。从古时期的八股取士到现在的高考制度,不难看出我国对于考试的重视程度还是极高的。这也使得应试教育理念在家长心中根深蒂固,因而大多数家长在幼儿时期就让孩子学习、读书,不能否认他们是的初衷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这往往使得孩子从小就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心里,也对日后的学习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

2.2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现阶段,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在这种现状下,一些条件不成熟不具备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应势而生。这些幼儿园不按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办学,换句话说就是不能给幼儿提供适当的学前教育环境。当然也有一些幼儿园为了让自己园中的幼儿在上小学时能比同班小朋友更为优秀,给幼儿安排繁重的学习任务,然而大多数家长宁愿支付高额的学费也要送孩子进园。但是无论是不合格的幼儿园还是学费高昂的优质幼儿园,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于幼儿的成长都是不利的。

3.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3.1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消除应试教育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李毓秀在《弟子规》中说“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尚知“有余力,则学文”,而我们却因为应试教育的侵蚀,而把浮躁功力的思想行为强压给孩子,却实是应该深刻反省的。

3.2扩大学前教育规模,建设优质师范幼儿园。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的学前教育水平仍未各类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教育资源严重的不足给我国学前教育的开展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我国正着力于改善这种现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扶持合乎办园标准的民办幼儿园。让优质示范幼儿园,引导和影响其他各类幼儿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园,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第4篇: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职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观念;词汇运用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出台,中职英语要求也相应地改变,比较侧重于对话中语言交际功能,目前中职英语教学中应用有问候语和称呼、反应和致谢、隐私话题以及电话用语。中西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背景,所以,人们的行动和说话都受到制约,问候语和称呼的方式也是一个地方一种形式,在中国打招呼比较常用“吃了吗?”但是,在英国比较常用天气、体育、健康状况、兴趣爱好以及交通灯等内容。中国人的致谢方式在熟人中不常用,用的话就会产生距离,但是,在英国“Thank you.”最常使用,即使是最亲的兄弟姐妹、父母、夫妻关系也要使用“谢谢”。中国人受到表扬时一般谦虚地说“哪里”,但是,在英国则需要说“Thank you.”。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1.教学观念的转变

身为英语老师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时,需要通过各种方法来让自身的外语知识、外语文化、文化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变得丰富起来,不能只是单单对所教授的材料比较熟悉,应该完善自己的文化修养,并大范围对课本之外的文化和知识进行涉猎。此外,老师还需要帮助学生转变他们自身对于学习外语的一种固定概念,引导他们当成一种文化来领悟英语、学习英语,不能只是堆砌简单的句、词以及句。

2.英语词汇在不同情境中的正确运用

老师在课堂中需要尽可能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把课堂带进异国文化中,目前我国常用的教学手段是设问,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文化知识,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不同场合的英语,比如,材料中的一段问候对话,一个小姑娘向一位老奶奶问好:“How old are you?”老奶奶回答:“Ah,it’s a secret.”在这个对话中老师可以先问学生的年龄,然后问学生为什么老奶奶自己的年龄不告诉小姑娘,最后则告诉学生在中国询问年龄是亲切、关心的表现,但是,在英国人们一般不会询问老年人、女士、成年人的年龄,因为这样会冒犯别人的隐私权。设问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效果和正确率。练习也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比如,在教学生交际知识时,打招呼的方式有“How are you?”“Nice to meet you.”及“Nice to see you.”等,老师可以进行情景模拟,当在外地旅游遇到老同学时,需要用:“Nice to meet you.”。

参考文献:

第5篇: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信息技术;环境教育;模式;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逐步深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仅仅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而信息技术的出现,以它崭新的面孔走进课堂,就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强大作用,它以先进的技术,崭新的模式,图文并茂的特点,创造出了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化信息教学空间,提高了化学教学的质量。

对于化学学科来说,怎样更有效的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建构意义正是化学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追求的。我想谈谈在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方面一些实践探索。

一、信息技术的优势

在数字时代、信息社会几乎成为其代名词的今日,中学课堂教学也逐渐步入现代化,化学教学需要引入新的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随着各种图形、界面、动画等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吸引力。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是在艰涩难懂的概念、难以想象的微观状态或过程等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显得尤为突出。

(一)利用多媒体CAI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最主要的推动力。只有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才能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信息技术与化学整合教学相对传统教学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就有着很大的优势。(二)利用多媒体CAI模拟各种微观结构,变抽象为形象。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其中,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是宏观和微观之间联系。然而,学生对于抽象的微观世界却好似无法想象,更难把它与宏观物质联系起来。二、面对“整合”,化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高层次”的整合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该能够做到:①选定适宜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研究性学习内容首先必须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种探究工具,其中包括利用信息技术。②保证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科学性。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性既反映在采用的方法和步骤上,反映在从事探究的科学态度方面,还反映在探究的最后成果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进行科学的组织与指导。③及时向学生提供使用信息技术的指导。既然信息技术是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对其掌握的水平就是决定研究性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之,要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更熟练的信息处理者、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者。

三、环境教育与化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问题不仅事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当代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子孙后代的利益,甚至影响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保护环境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必须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这就需要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化学教学做出努力,这不但拓展了教育领域,而且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保是密切相关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作为新物质的研究和发现的最首要的手段,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了。培养学生的环保道德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这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将环境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既能促进化学教学,又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环保知识,有利于实现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较高素质的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推动中华民族环境保护事业兴发达的崇高目标。

参考文献

[1]翟远杰;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究[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9.06

第6篇: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目前,我国所培养出的中职生英语能力上还是同社会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学生虽然对于英语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掌握,但所具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却较差,使得很多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往往因为英语能力的不足而不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国的中职学校能够对自身得到英语教学方式进行积极的改进,通过信息技术的良好应用全面提升中职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一、中职英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信息资源应用缺乏重点

对于信息技术来说,其确实能够为中职英语教学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且学生在学习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也因此具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教师对信息技术过度依赖的情况,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中所具有的位置以及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被淡化,已经不是英语知识的传授者,而仅仅是信息技术以及相关设备的操作人员,失去了其在课堂中应有的意义。尤其是在现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教师所能够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信息也变得更加丰富、数量较大,而教师在面对这部分教学资源时如果不能够对教学重点进行良好的把握,就不能够在良好联系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合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选择,不能够引导学生有重点的、具有针对性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掌握,所具有的教学效果也就十分有限。

2、过度依赖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需要我们能够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如果对信息技术进行过分的依赖,就会因为教学中人的因素受到忽视的同时使英语这门课程中所具有的情感因素产生了确实。对于信息技术来说,其仅仅是一种工具,是辅助我们实际英语教学的一种措施,虽然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将很多的知识点以及语言点对其进行了设置,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在面对这部分资源时需要对其完全的依赖。如果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仅仅随着课程的发展而亦步亦趋,则不能够对英语教师所具有的职业激情以及专业素养进行体验,也不能够体验到教师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音以及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在这种枯燥的学习环境下,就使学生很难全身心的进入到英语知识的学习状态之中,所能够达到的效果也十分有限。

3、忽视学生存在困难

在中职信息技术英语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系统化、流程化的学习,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则存在着一定的忽视。对于英语这门课程来说,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着很多的难点,而在学生面对这部分难点时,在缺乏教师帮助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疑惑、不理解的情况,急需教师能够及时的指导与解答。但是对于信息技术课件来说,其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如果在课堂中仅仅对该课件进行播放而没有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充,则不能够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问题进行掌握与解决,这对于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也是十分不利的。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优化

1、教学理念的树立

要想在原有中职英语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需要对原有的教育理念进行积极的转变与更新。对于中职英语课程来说,其开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学生英语知识的训练使其英语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重要主体,所具有的学习效果同其在日常学习中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则存在着较大的关联。对此,就需要中职英语教师能够对此点进行充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英语教学思维进行改进与修正。在信息技术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则需要能够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正确理念,在对现今课堂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进行努力的调动,并在课堂教学开展的同时也需要能够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以此在对学生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方式以及规律进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则能够在极大促进学生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的同时使学生在具有良好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进行个性化发展。

2、充分挖掘信息技术优势

目前,我国的绝大部分中职都专门建立起了信息技术实验室,并在其中建立了科学的教学系统,以此为中职英语课程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硬件平台。但在我们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则需要注意到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这部分硬件资源仅仅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在对这部分资源进行良好利用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得到提升,而不能够对其盲目的、放任的应用。对此,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则应当能够在对本堂课程教学内容良好联系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课件,以此为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创造出一个更为真实的语境,且保证课件的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知识掌握。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专门建立起英语学习网站,通过网络的方式对后续的课程进行预习以及讨论复习内容等等,且能够随时根据的学习需求在网络资源中查询有价值的学习信息,以此更好的在课下通过信息资源进行自学。

3、注重课堂外的师生互动

第7篇: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英语;学习;跨文化;交际

同英语国家的人们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然而有效的交际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学生熟练掌握文化的定义和特征,交际的定义和特征,影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各种因素、跨文化交际的途径以及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方法等,能够有效提高国际交流的参与深度,也是对现代社会专业化英语人才的必备要求。

一、文化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反映。学习英语过程中,了解文化背景是不可缺少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互相补充,互相促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际经济,政治,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推动着各民族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流,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习俗的人进行交往。各种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以英语的发展和普及最为突出。英语的使用范围快速扩展到世界各国的各个领域,即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全国各行各业学习英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时代也呼吁我们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必须掌握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具有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

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是文化现象,是文化总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的特殊文化。语言和文化具有很多相同的特点。它们都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区别其他民族或群体的主要标志,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都是后天通过社会交际习得的,通常是同时进行的,因此两者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语言是文化的结晶,文化又靠语言来传播。语言反映的内容,文化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文化因素决定语言的具体使用,语言的使用也会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如果不了解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就不可能掌握所学的语言。

文化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除了要认清语言的实践功能,既在一定条件下对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一定作用的同时,还必须看到文化对语言的生成,发展及运用中的巨大影响。

实际上,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是分不开的,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词语,而且要知道用这种语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要知道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只有深刻地理解具有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才能培养起我们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在文化交际中表达得体,避免语用失误和各种冲突。

二、跨文化交际环境下英语学习的技巧总结

学习语言和文化最好在一定的语境和气氛下进行,报刊作为大众传煤在报道新闻的同时,也传播了文化,甚至对文化和潮流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报刊所刊登的是新近发生的事情,所反映的是动态的发展中的文化。课本中的一些材料堪称经典,但很多内容难免与时代脱节,甚至有些语言使用方法已濒临死亡。报刊所使用的英语是现代真是的英语,反映国家民族的社会状况,生活风尚,价值观,道德行为准则,风士人情。

另外,电视和电影应用到英语口语学习也许是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最佳选择。电影是一种我们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形式,其生动的学习模式深受学习者的欢迎。电影的题材广泛,片种繁多,比其他学习方式更口语化和生活化而且更感性。电影因其技术成熟,设备普及,使用简便,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信息讯捷且具权威性传播方式符合大众文化习惯等等特点,在文化传播中的主导地位是难以动摇的。电影学习可以和多媒体 以及网络学习相结合,使电影学习手段更丰富,材料更广泛更新颖。学生不仅仅对故事片感兴趣,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科技影片和反映社会新闻热点的纪录片都会因其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为了达到学习目的,选取影片时注意选择具有文学性,历史性或时代性的影片;不应只重情节而忽视学习文化的流行大片,要搜集背景资料,明确语言,文化难点和要点,自我激励学习热情,使之建立积极的英语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最后,比较法是英语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因为中外国家由于地域,生态环境,政治制度,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精神文化的差异,都是可以通过比较加深认识的。在文化学习中我们常常遇到色彩内涵,身势语,称呼语,问候语和道别语以及对称赞的不同反应。例如:蓝lue,英语问候内涵:沮丧,忧郁:blue mood;汉语文化内涵:庄严,高远。白色white,英语文化内涵:纯洁,幸运:in white;汉语文化内涵:恐怖,死亡。在中西文化比较学习中,首先要充分了解本族文化,对自己的文化都没有常识,绝对学习不了对方文化。然后,掌握好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士人情,生活习俗及自然环境等信息。通过两种语言的比较和对照,分析两种语言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文化根源,从而加深对西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能提高对异国文化和本国文化的敏感性,能够理解和尊重异国文化,同时反思本族文化,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本族文化,进而提高文化意识。

三、结语

作为现代社会新兴实用的一项才能,跨文化英语交际集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翻译学、传播学、人类学、外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于一体,需要学习者用心长期地区摸索和体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局面已经形成,熟练掌握跨文化英语交际,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无疑是走向世界,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史兴松,徐B. 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对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 中国外语. 2012(04).

[2]王冬梅. 关联理论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宜宾学院学报. 2010(11).

第8篇: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按照表面实践经验角度观察,普通话测试内容范围有限,但其对学生语言思维能力和应用素质产生严重的考查审视态度,并不是简单的训练内容生搬硬套就可以达成的,必须学会透过学生独特的认知规则入手,争取开阔思维区域,做到验证结果的举一反三规模。面对这种新文化背景下的专业渗透理念,有关部门开始进行教学体制研究,并且努力发掘应对途径,争取长期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和测试达标通过效率。

1 实施模块教学,克制教师精力分散问题

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同时结合单位人员兴趣和特长进行有机选择和侧重分析,普及阶段成果的共享效应,维持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作用。联系新时期机测背景特征观察,部分教育机构在落实模块教学环节中主要针对三个侧重点方向实现细致探究。首先是资源共享层面,将研究内容分化为单音节字词、多音节字词和优秀作品朗读等,单音节字词对于发音控制能力比较重视,主要联合韵调控制潜力进行不同个体的对比验证,研究机测环境范围内最为科学的发音模式。例如:在声调长短控制方面,经过不同训练小组的考验结果综合对照发现,发音过程中四声持续时间明显有所不足,特别在上声处理上完整程度严重欠缺。另外,训练活动内容安排要注意有所侧重处理,满足循序渐进的流程实效标准。尽管字词部分占据分值不多,但其功能地位不可小觑。在目前统一使用的普通话测试要求表明,单音节字词测查应试人声韵调读音要维系标准规范程度,多音节字词主要集中在韵调、轻声、儿化和变调的衔接水准上;作品朗读测试环节中要保证应试者能够掌握连续变音技巧,同时贯穿差异语调的流畅衔接程度;在命题说话测验环节中,针对新型词汇语法规范效果和自然流畅表达水准进行现场客观评估。按照这种现象分析,单音节字词韵调的控制实力是完善多音节语句流畅表达能力的基础训练任务,因此实效训练环节中应抓紧字词训练的力度,打好后期适应基础,之后联系话题训练作为关口突破指标,整个机理模块结构可以说是相互照应,不可分离。

再次,评测活动中也要按照侧重内容实现对症下药。教师在面对众多数量的学生群体时,必须懂得应用点面结合的传授经验,灵活使用重点内容评测手段。首先结合学生共性特征和个性表达效果进行特定应对措施的制定,例如在字词部分,大多数学生在前后鼻韵发音处理上不够到位、声调调值紊乱,加上形近字的误差判断是学生强化训练活动中集中表现的问题现象。其次,个别学生因为先天性原因引起的大舌头和牙齿漏风现象应归类到个性问题行列之中,按照这种问题类型进行学生分组安置,之后实现群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的灵活转化效应,评测环节中还可采取个性问题应对单独调整,至于其它相关问题则是采取抽样调查来完成普遍现象验证控制任务。结合这种实践经验分析,有关朗读模块和表达训练项目也可以利用分类指标实现侧重评测,这样能够适当减少教师单独强化训练的弊端作用。

2 尽量丰富教材资料内容,将教学难点进行简易模式改造

尽管普通话测试范围极为有限,但细致环节下对学生的语言思维控制技巧和应用水准上存在着严格的验证标杆迹象,因此必须透过学生认知原则实现入手改造,同时广泛搜集最新教学资料,实现厚积薄发的效用。例如在字词部分的疏导控制,主要沿着学生在机测环节中容易引发的误读类型进行常见错误表达字词表格的整理,并且结合形近字、多音字以及外来词等做好结构补充;在分析学生语言缺陷的前提下,有关部门需要高度整合口令验证材料,令学生在相对丰富的语言练习环境中体会平翘舌以及鼻边音的区别样式。在作品朗读训练中,可以适当加入作品赏析元素,根据不同优秀作品主题和艺术特点进行作品朗读技巧的把控,将朗读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效果一扫而空。透过现实经验了解,学生对于优秀作品会产生整体机能的感性认识和局部细节的特别定位反应,甚至细微到单个字词的读音轻重处理层面,之后配合正确示范录音进行对照,将这些隐藏的细节技巧一一标记清楚,这样学生在朗读处理上的准确性就会略高一筹,这对于后期精准的语感体验和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稳固都将产生必要的辅助作用。学生实际朗读的短文中,除了课堂上的原文内容之外,还要提供详细的分析样本,透过不同记号的标注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朗读的内涵。

命题说话考查过程中涉及话题基本与生活相贴近,若想真正把控话题的表达绩效,就需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熟悉素材的挖掘,经过系统的剪裁和修复之后,做到清晰的控制思路和充分的内容理解调控。话题思路的追踪性研讨是有关部门丰富教材资料的首要任务,而相关生活内容的搜集便是第二要务。包括在社会公德的谈论上,其信息量包揽性质十分清晰,既可以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又可以涉及交通秩序的遵守和个人行为习惯的处理,任何层面内容目前都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整合,学生可以从中筛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不同角度实现分析。如果将这部分的资料搜集活动取消,任何学生就只能局限在自己的认知习惯上进行宽泛理解,完全不能响应时代呼吁的主体标准。

说话案例的长期积累和综合分析是教育机构丰富教材资料内容的又一途径,教师在平常生活中认真搜集相关代表地位的录音材料,同时严格记录学生说话过程中表现的各种问题,接着采集样本实现系统分析,这些行为都将成为特定感性范围的教材内容。经过这些生动样式的资料内容补充,学生说话表达上就拥有了质量维系保障,个人表达信心也随之上升。

3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话课程提倡科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操作技术,这样能够达到足够直观、生动和便捷的调控效果,能够合理带动测试情境的还原效应,令学生群体可以更好地适应机测创新形势的需求标准。在实际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随性字词朗读指导和技巧示范,将说话过程情境清晰呈现,必要时候还可以实现重复播放,保证学生在反复观察分析的过程中领悟控制诀窍。在训练环节中,学生依靠多媒体设备进行模仿,将细致环节下的要点和不足问题完整记录,这是完善学生自我素质修整和客观分析的必要工具,并且有利于满足师生互动交流需求,实现课外网络途径的跟踪指导。学生完全可以将生活中记录的学习状况进行邮件格式处理并发送给个人教师,之后完成个别状况的梳理和解决任务。这种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不但全面提升了普通话教学课堂的学习进度效率,同时还能够将教学从课堂空间拓展到外部环境之中,令机理安插效应更加灵活多变且贴近人性化标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生既定角色也产生了动摇,他们根据个人动力条件将被动局势扭转,透过现实反观措施能够正确发现个人的不足之处,加上网络资源丰富的趣味特征,使他们更加注重反馈掌控的机会,鼓励自己进行长时期的强化训练改造。

第9篇:学前教育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机床修理 机修钳工 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TG93-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机床修理和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是当今时代的教学趋势,这种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它更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在此教学模式成长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他们比一般学生对工具的使用、对机械维修的步骤和技巧更熟练。

1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的联系探究

机修钳工是注重实践操作的一门课,这是由这门课的主要性质决定的。机修钳工的工作是:负责机械维修和机械护理。在机械钳工这门课上,老师需要讲解关于机械钳工的理论知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理论知识都是为学生日后可以顺利地进行机械修理工作服务的,因此说机械钳工的学习中实际操作和理论同等重要。在传统的机修钳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习理论上花费了绝大部分时间,在工厂实习上花的时间很少,这就导致了理论和工厂实习有很大的出入。针对这种问题,在学习机修钳工理论知识的时候加入机床修理的学习,可以达到趁热打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的目的。

2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育是近年来的热点教育方式,其对教学具有如下的重要意义。

2.1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大部分情况下,机修钳工的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可能只是旁观者。这就导致了在机修钳工的学习中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全失。但是在机床修理在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只是学习的指导者。通过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验证这一过程,这也增强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2.2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方式是时代的需求

需求决定市场,市场定义学习知识,学习知识又反过来推动市场。只重理念是传统的中国式教学方法,是与实际市场相违背的。当前的中国机修钳工主要考核一个人对机械修理的熟练程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际因素的限制,我们对机修钳工的实际考核大多只能够从试卷上出发。但学生学习的目的毕竟是可以找到一份可以其胜任的工作。如果我们只重视理论的学习,必定会使学生在实际求职和任职过程中遇到大量的麻烦。而在机械维修中,理论也是不可以缺少的一部分。

3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虽然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的一体化教学具有很多好处,但是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实施策略的话,教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下文简要分析机床维修和机修钳工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3.1制定学习目标

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唯一根由。具体的操作方式如下:设立整本课程目标、设立周期课程目标、设立章节课程目标。在开始整门课程前,我们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令学生做好自己的学习规划。周期学习目标包括:周期对上一阶段的学习效果做出分析,对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做好规划。而设立章节目标需要由老师来完成,在开始一节课之前,老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做一个分析,这可以起到督促学生好好学习、使学生明白上课重点的目的。

3.2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里的知识虽多,可总是会有受到忽视的知识点。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技术在将来的某一天也必将会被淘汰。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有必要,这就包括以下方面:多提问题、多布置自主任务、培养创新精神。多提问题要求老师改变上课过程中的直接给出答案或者结论的方法,它需要老师积极向学生提出问题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目的。培养创新精神要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3.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

使用工具是机械维修的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其简单易懂而常常被老师忽略。事实上,对机械维修的使用工具的介绍相当重要。首先,机械工具是机械维修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没有机械工具机械维修将无法进行。其次,对机械工具的熟识有助于学生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只有当学生拥有了基础机械工具的基础后,他们才能对已有的工具做出改造,他们才能独立创造出新的工具。

3.4立学立用

很多老师在讲解了知识之后的很长时间内都不对知识加以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在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对学习到的知识没有及时使用,这不仅会让我们不能及时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和记忆,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因为对知识的掌握度不够而导致无法驾驭知识的局面出现。而对知识的立学立用就是我们中国传统教学所推崇的“趁热打铁”。

4Y语

机床修理和机修钳工是相辅相成、互相具有促进作用的。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机床修理与机修钳工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它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我们可以使用制定学习目标、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立学立用这三种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何晓凌. 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其在机修钳工专业中的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 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