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诗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要理解穆旦这首《春》,首先必须掌握“他”和两个“你”所称代的内容:“他”承前,指的是“绿草”;第一个“你”为启后,代“花朵”;第二个“你”,没有具体所指,用以启迪读者。在这里,诗人用全知视角写“他”,写“他”与“你”的关系,既展示自然春天的美好,又具“满园春色尽在眼底”的气势。
在现代诗歌中,人称代词往往有独特的意义。它最能体现诗人独具的匠心,也是读者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现就以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的课文为例,简述各类人称代词在诗中的重要作用。
1.第一人称:“我”在现代诗歌里出现频率较高。跟小说不同,它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情感的寄托物。它有时以己代物,有时以物喻己,直抒胸臆,直接表达诗人情感。
郭沫若的《天狗》:“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宇宙的一切来吞了”。由第一人称“我”来代表天狗。通过“我”具有的强烈自我意识的大胆宣泄,以排山倒海之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特点的崇尚个性解放的五四精神。
昌耀的《河床》:“我是巨人般躺倒的河床”,“我是巨人般屹立的河床”,“我是滋润的河床。我是干枯的河床。我是浩荡的河床”,“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我创造。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泄我那不竭的精力”,“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等, 都用第一人称的口吻为河床代言。这样既消弭了河床与读者之间的隔膜;又赋予河床以象征意义。在这里,所有的形象特征既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诗人从中渗进了不屈不挠的人类精神,以此达到河床与诗人、物我同一的境界。
2.第二人称:现代诗歌中“你”、“你们”的出现,往往与抒情主人公构成对话情景,便于抒情主人公向对方的感情倾诉。
杜运燮《井》:“我是静默。几片草叶/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诗歌开头以第一人称“我”自述形式来表现井的品格。可到了第二节:“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引进了一个“你们”。 这里的“你们”,是指来井边取水的人们,他们因“饥渴”“前来淘汲”。通过“我”与“你们”的对话,凸显“井”的献身精神以及高洁、自持的品性。
何其芳《预言》:“一定要走吗,请等我与你同行/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转眼地望著我的眼睛。”“你”是诗人心中“年轻的神”,倾慕的对象,整首诗通过抒情主人公对“你” 的感情的倾诉,完成一次由期盼、接待、挽留、恳求同行到绝望的感情历程。“你”在完成了抒情主人公的一次爱情缠绵同时,也让读者对“你”的美好形象倾慕不已。
3.第三人称:在小说或散文中,“他(它)”作为作者全知视角叙述角度出现,能客观全面地展现社会生活。在现代诗歌中,“他(它)”也是作为诗人客观观察物的身份在诗中出现。然而诗中的 “他(它)”面上冷静,内则波涛汹涌,更含蓄地倾注诗人的感情
牛汉《半棵树》:“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人们说/雷电还要来劈它/因为它还是那么直那么高/雷电从远远的天边盯住了它。”诗人以第三人称“它”来称代“半棵树”,用白描手法来表现树的残缺;客观再现遭摧残、迫害的“半棵树”形象。语句看似平静,实则沉郁顿挫。“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用“它”也更能表现作者对 “半棵树” 倔强性格的景仰之情。在诗人笔下,“它”成了那些桀骜不驯的生命象征,坚持秉守正道与自觉维护尊严的知识分子的象征。
臧克家《老马》:“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用“它”称代“老马”。八句诗,诗人连用四个“它”,刻画老马的一俯一仰,形象地展示了老马苦不堪言的悲惨处境。老马被迫驮着难以承受的重荷默默忍受的形象,如在眼前,挥之不去。在这里,第三人称“它”的巧妙运用,达到了其他人称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明确各类人称代词的特点,并能根据诗歌意境体会人称代词的妙处;从而深刻准确地解读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王荣生《外国小说欣赏教学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白领压力过大心焦躁
30岁的方女士是单位的副职,属于典型的“职场白骨精”。今年4月份,单位传出风声要裁员,方女士因为担心被裁,心理压力大增,每件事情都需要反复检查,生怕自己遗漏和没做好,结果,每次她都要推迟近2个小时离开公司。夫妻关系也因此紧张。最后方女士在朋友的帮助下求助心理咨询机构来缓解压力。在做了一系列音乐治疗、情绪发泄、心理分析之后,方女士认识到,自己不可能被裁,果然5月份公布的名单中没有她,才完全释怀。
像方女士这样心理压力大的白领不在少数。据网上调查显示,广州白领约90%称压力大,压力来源于竞争激烈的环境、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等,面对这些压力的侵袭,时尚、前卫的他们都在寻求各种独特的减压方式:音乐减压、运动减压,甚至在社交网络平台为了偷菜不惜半夜起来。
压力使得现代人离“优雅”越来越远。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认为,人们要为工作、竞争、房子等方方面面发愁,有些人会情绪不稳地四处发泄,有些人会选择逃避现实。焦虑、抑郁的情绪都能导致人们行为的改变,甚至用烟酒等来减压。
日本:最流行的减压方式是岩盘浴,就是睡在一块温暖的天然岩石上,一觉醒来能让人神清气爽。
英国:富含茶多酚、氨基丁酸和维生素B等能帮助情绪稳定的“情绪食品”在英国逐渐大行其道。
美国:戴上拳击手套和头盔,许多俱乐部的拳击会员中一半以上是白领。
亚健康身体哪都不舒服
还不到30岁的小亚,是个成功的白领。身在一家较大的合资公司,做着部门主管,每天上下班有“小跑”代步,只要来得及吃饭,一日三餐中,就至少有一顿要下馆子,以饱口福。平时在公司,大部分事情都能点点鼠标,或是一个电话搞定。可随着年龄向30岁大关逼近,小亚赫然发现,从皮肤到肠胃、再到腰腿都开始闹起革命:皮肤粗糙、长斑;肠胃时不时隐隐胀痛;在家干活,稍微弯腰久了点,就酸痛得不行。到医院做了一串检查,也没查出啥确切的病,至多是个劳损。难道30岁就开始老了吗?
小亚的情况并非个例。2009年,一名23岁的女白领在网上“晒药”,引起12万网友的共鸣,一句“人人都有都市病”的诉说,更像是说进了众人的心里。一位从事互联网工作的朱先生就发现,几乎每张办公桌上都摆着药瓶,维生素、胃必治、华素片,甚至还有治疗抑郁、失眠等精神类疾病的药物。
专家介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8岁至4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高考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很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虽然没有明确的疾病,但却出现精神活力和适应能力下降,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纠正,非常容易引起心身疾病。包括:心理障碍、胃肠道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下降,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心情烦躁、失眠、消化功能不好、食欲不振、腹胀、心慌、胸闷、便秘、腹泻、感觉很疲惫,甚至有欲死的感觉。然而体格检查并无器官上的问题,所以主要是功能性的问题。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除了疲劳和不适,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如果碰到高度刺激,如熬夜、发脾气等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出现猝死,就是“过劳死”。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状态。 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不仅可以修身养性,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善待压力,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学会适度减压,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如果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不能调整,请及时到医院请专业医生治疗。
常用电脑变成屏幕脸
小薇是个“工作狂”,男友说她越来越没热情,有点固执,有时像电脑一样不通人情。心理医生解释,这些不能怨小薇,由于她长期打交道的是没有生命,只会执行命令、不会反抗的电脑。聊天用QQ,通知用邮件,与人面对面交流机会很少,久而久之变得有些自我。
小薇不仅性格上有点自我,在面部皮肤上也有了变化,不仅经常出痘痘,而且皱纹也多了,小薇苦恼不已。
专家认为:IT一族是年轻人向往的职业,这个群体正在逐渐扩大。然而,这个行业也存在着一些与职业相关的疾病。专家提醒人们,这些病大多数是由于平时不注意,粗心引起的。因此,预防这些疾病要从日常做起,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多数“职业病”是可防不可治的。
天天与电脑打交道的人,长期面对电脑屏幕,不知不觉中会生出一张表情淡漠的脸,影响日常的人际交往,且容易产生人格障碍与性格异常。长时间的人机对话会出现面部表情不丰富甚至无表情、表情淡漠的情况。另外,屏幕辐射产生静电,最易吸附灰尘,长时间面对面,容易导致斑点与皱纹。
专家建议:在日常操作电脑时,身体与电脑屏幕应保持不少于70cm的距离。硬件上,应配置一台辐射较小、没有炫光、显示稳定的电脑,有液晶显示屏更好。同时,要挑选适合自己的电脑桌椅,尽量把它们调节到最适合自己的状态。要注意眼睛休息,最好一小时休息10分钟,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上网结束后,第一项任务就是洁肤,用温水加上洁面液彻底清洗面庞,将静电吸附的尘垢洗掉,涂上温和的护肤品。久之可减少伤害,润肤养颜。
饮食不规律养成脆弱的胃
年龄增长下的身体衰退,或许是不可逆转的,但你是否意识到,现在红灯频闪的身体,很多并不是年龄带来的“伤”。专家表示,快节奏高强度的都市生活,攻击的首先是我们的胃肺腰肾心。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现代人的胃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脆弱。稍微吃多点会胀痛、多饿一会儿会隐痛,吃得辣一点会拉肚子。胃药几乎成为每个都市人的必备药。
小刘参加工作刚5年,可是上大学时留下的胃病却一直折磨着她。5月的一天,她又是出去工作了一下午,回来的时候有些晕车,还好,克制住了,当时没有呕吐。晚上直到8点左右才吃饭,由于口渴,买了饮料喝,当时就有胃酸反应,抑制不住地打酸嗝。后来去麦当劳喝了一杯咖啡,四处逛了逛,11点左右回到宿舍,稍微洗漱完毕,有点反胃。躺到床上去,还是不舒服。起来想吐,可是吐不出来。又返回继续躺着,突然有强烈的呕吐感,爬起来,到卫生间吐起来,咖啡、饮料、蛋炒饭又全都呕吐出来,眼泪都吐出来了,可是似乎还不过瘾,非得把胃里的东西全吐干净不可。这样的状态持续了20分钟左右,感觉好了些。
小刘开始反省,自己的胃现在居然这样的脆弱。
比如上周吃了辣椒,结果吃辣椒的第二天就拉肚子,受了一点凉,或者喝了冷饮,当天晚上就会胃胀。圆鼓鼓的,像个大西瓜,即使肚子咕噜噜地乱叫,也不感觉到饿。
小刘以前胃口其实很不错,几乎没有不吃的东西。记忆里,从高中开始,胃渐渐不听话了。那时候早餐一吃肉包,上午就必然反胃。上大学后,每次回家,必定要胃胀。因为父母总是做好多好吃的,小刘都狼吞虎咽。加上平时总是饥一顿饱一顿,慢慢就留下了老胃病,小刘称自己是“玻璃胃”。
参加工作后,由于经常跑外,吃喝更是不注意,有时候还要应酬,胃病也就更严重,吃多了一点就会胀痛,饿一会也会痛,受凉了也不行……小刘单位的抽屉里,家的床头,都放着各种胃药。小刘想养好自己的胃,依旧像从前那样,吃嘛嘛香。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副院长吴开春介绍,如果在检查时看不出什么病变的问题,在医学上叫功能性胃肠病,与都市人胃动力不足、生活习惯不好有关。当人觉得紧张、压力大时,就会没胃口,长期如此则会对肠胃产生慢性损害,导致胃动力不足。同时,现代人没空不吃,有空猛吃,一日三餐不定点、不定量,再坚强的肠胃也会受不了。
在有着国际化大都市之称的上海,因工作压力过重,精神高度紧张、焦虑和忧郁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排便不畅而到医院求治的私企老板越来越多。
患者症状大都是与排便改变有关的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腹胀、胃胀至少三个月,医学上将此称作“肠易激综合征”。这类病人大都为白领人士、私企老板和部分爱在电脑前长坐不起的人。他们经常自称工作压力太大,精神苦闷或焦虑或忧郁。说是由于工作节奏太快。生活无规律饮食不正常而致病者占70%。
空气变质造成污染肺
“坐办公室”是让很多人羡慕的职业,宽敞明亮的大开间,光洁的大理石地面,光线充足的落地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风吹不到,雨淋不着。可对成天“泡”在里面的办公族来说,却可能处处是无形的健康陷阱。
“不知咋回事,我一进办公室就犯困,本来空气就不流通,还有那么多人坐在里面‘抢’氧气,时间久了,老有缺氧的感觉。”在一家银行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怀孕5个月的孙小姐牢骚更多:“我们3个月前搬到了新办公楼,虽说更豪华了,可总觉得有一股味儿,说不清来自于办公家具、地毯还是空调。不止这样,几十个人坐在一个大开间里,电话声此起彼伏的,有时觉得特别烦。而且一天到晚灯开得特别亮,中午想休息一会儿都不行。”有调查显示,办公室“辐射隐患”、“空气不流通”、“没有休闲减压区域”、“装修污染”、“温度不合适(太冷、太热)”等问题是大家担忧的焦点。
如果在密闭不能开窗但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写字楼内工作,经常感到头痛、疲倦甚至恶心,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下班后这些症状又明显减轻或消失――那你可能患了“病态写字楼综合征”。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副会长、室内环境监测委员会主任宋广生指出:“写字楼的密闭性造成室内二氧化碳增多,不能及时排出;不注意通风,细菌、复印机飘出的粉尘等漂浮在空气中,都有致病可能。”在通风不好的情况下,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
如今,最让人们揪心的,除了拥堵的交通,就是污浊的空气。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董霄松说,大气污染、室内污染和吸烟一样,都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病因。比如,现代人感冒后会持续不愈,且很容易出现慢性炎症反应,并进一步导致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
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居民每天在室内的时间将近22个小时,而室内空气质量也并不乐观,部分公共场所室内空气污染相当于室外污染的4~5倍。很多在写字楼工作的人会头晕、胸闷、眼干、记忆力减退,离开大楼后,症状会很快得到改善。
年轻人久坐变成老头腰
过去,一直被称为老年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在呈年轻化趋势。2009年曾有专家披露,中国城市患者中有一半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大多数为从事伏案工作的白领人群。
306医院脊柱外科中心副主任医师谭荣告诉记者,从过去的农田劳作,到后来的车间工作,再到如今的蜗居办公室,人们从事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活动范围越来越小,坐着的时间越来越多。于是,需要承受外力的椎间盘终于不堪重负,过早地出现各种问题。一般来说,现代人最常见的是各种肌肉软组织劳损,如腰肌劳损、颈肩部酸痛等。虽然算不上什么严重的疾病,但如不重视,会导致脊柱结构老化加速,如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表现为颈部、腰部酸痛,一侧上肢或下肢的窜痛、麻木等。可谓是“二三十岁的人,六七十岁的腰腿”。
要想避免这个问题,应该每坐一个小时,就起来活动10分钟,扭扭腰、动动腿、去趟厕所,减少在电脑前的时间。方便的时候,最好能走出大楼,到树木多的地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还能减小室内空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专家介绍,不爱运动又偏食的人骨髓发育有障碍。多做户外运动,让整个骨骼系统多接触阳光,对促进骨骼的发育有很好作用。另外,要改变对颈椎不利的生活方式。比如不良姿势,躺着看书等增加脖子负担的习惯一定要纠正。枕头过高或过低对脖子也有很大的影响。枕头过低,头颈势必过度后仰,使椎体前方的肌肉和韧带过度紧张,时间长了会引起慢性损伤。习惯侧卧者,枕头高度以棘突中点至肩峰外侧缘的距离为宜。可以选择用荞麦皮或糠皮做的枕头。
玩游戏憋尿引起前列腺肿大
为了不在游戏中被敌人“杀死”,一名20多岁打工的小伙子,在网上连续玩游戏18小时,导致小便无法解下来。经诊断,医生发现他的膀胱膨胀,前列腺异常肿大,导致膀胱口紧紧闭合,致使无法正常排尿,最终不得不借助导尿管才“脱险”。
32岁的曾先生,日前早晨起床上厕所,突然晕倒在地上,神志不清,被急送医院,经诊断,是缺血引起的排尿性晕厥。
264医院院泌尿外科主任冯威福介绍说,膀胱是蓄尿和排尿的器官,正常成人的膀胱容量为350~500毫升,当膀胱“水位”超过“警戒线”,就可能涨破膀胱,通俗地讲,若憋尿不排,膀胱内腔就高度膨胀,腔壁菲薄,就像充满气的气球一样,一触即“爆”;此外长时间憋尿时膀胱胀大,膀胱黏膜缺血,抵抗力低,细菌就会乘虚而入,容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尿痛、尿血或遗尿等疾病。严重时,尿路感染还能向上蔓延到肾脏,引起肾盂肾炎,甚至影响到肾功能。
曾先生憋尿导致昏迷,也是一种常见症状,原因一是膀胱中的尿液太多,膨胀的膀胱迅速排空,迷走神经反射引起了心动过缓,于是脑部供血不足;二是突然用力排尿,可引起胸腔内压力增加,妨碍静脉血流,使心脏输出量减少,导致脑缺血。
[关键词]现代都市;“人”的迷失;《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
作为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杰出代表的张艺谋,非常善于从看似平凡的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多层面的内涵,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就是这样的一部杰作。这部电影从表层上看表现的是农村教育问题,而且也确实将这一问题表现得深刻、到位。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到此止步,未免将这部电影的内涵简单化了。在笔者看来,《一个都不能少》是在农村教育题材的外表下,通过一个偶入城市的“外乡人”――魏敏芝“寻人”的遭遇揭示出现代都市中“人”的迷失这一深刻主题。魏敏芝找“人”寓意着寻找现代都市中早已迷失的纯真、和谐、美好的人性。
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的基本情节是水泉小学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到陌生的城市寻找因家境贫困而弃学到都市打工的学生张慧科。表面上看,魏敏芝“寻人”的故事表现的是农村教育的落后以及如何拯救失学儿童的问题。实际上,影片的基本冲突乃是作为纯真人性代表的农村姑娘魏敏芝与已经失去人的本真的、异化的现代都市人的冲突。魏敏芝寻找张慧科,寻找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具有个性的农村孩子,因为在水泉小学的高老师、魏敏芝的眼中,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不可缺少的生命,因此要保证这个班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然而当魏敏芝到了城里,才发现人被身份化、符号化了,“人”已经迷失在喧嚣的都市中,她已经找不到“人”了。这样,魏敏芝必然与之发生冲突。
为了找张慧科,魏敏芝首先是通过车站广播站找人,但没有任何效果,车站人声鼎沸,“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谁还关心一个与己毫无关系的孩子的失踪呢?接着,魏敏芝想通过张贴“寻人启事”找张慧科,但如今已没人看什么“寻人启事”了,甚至她的寻人启事还未张贴,就被清洁工扫进了垃圾堆。
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乃是魏敏芝到电视台登广告。接待室的工作人员毫不理会魏敏芝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她正遭遇什么样的困难,而是问她要身份证、介绍信。魏敏芝没有这些,接待员就毫不理会,可见,在她眼中,“身份”比一个活生生的“人”更重要。其实她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她在电视台接待室工作,首先是一个工作人员,而不是一个中年妇女,自然要照章办事。但乡村来的魏敏芝对此一无所知,所以当接待员以戏谑、揶揄的口气说除非台长同意时,魏敏芝并不认为找台长是件天大的事情,因为在她眼中,台长就是一个“人”,而她并不知道,“人”早已在现代都市中消失了,甚至台长这个“人”也消失在茫茫人群之中。要找台长办事,其实并不是找台长这个“人”,而是找“关系”,“关系”也就是利益的纠结。魏敏芝与台长非亲非故,无任何“关系”,所以她找台长的行为――逢人便问“你是台长吗?”才让我们觉得可笑而又可怜。后来,当魏敏芝执著的行为变成一个“事件”时,也就是说,她的行为可能涉及利益关系时,台长终于出现了。魏敏芝遇到的困难也才终于有人关注、理会了。但接下来电视台对魏敏芝的帮助也绝不是纯粹“人情味”的,而是策略性的、利益性的。电视台并没有直接给魏敏芝播“寻人启事”的广告,而是将魏敏芝找人的行为炒作为一个“事件”,制作成一档煽情类的节目播出。但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主持人的暗示、引导对魏敏芝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的目的只有一个――找人。所以最终只说了句:“张慧科,你在哪里?”她这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声音也确实打动了观众,她也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了张慧科,而从电视台的角度来说,煽情的目的达到了。
这样,矛盾的最终解决是依靠电视这一强大的现代媒体,可见现代都市人更相信“媒体”而不相信活生生的“人”,而媒体之所以免费为魏敏芝做广告,是因为魏敏芝的事情能刺激节目的收视率,而收视率的提高恰恰能带给他们更高的广告收入。
可见,在现代都市中,让“人”迷失的是金钱。因此,水泉小学的调皮鬼、能把课堂搞得一团糟的张慧科来到城市,就没有人关注了,像水汽一样蒸发了,所以后来记者问张慧科对城市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张慧科的回答是“要饭”。不禁让我们的内心为之一颤。
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金钱的魔力正在向农村延伸。在现代社会中,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农村已不再是世外桃源,它正受到都市风尚、价值观念的侵蚀。金钱也在农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昔日农村中那种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正逐渐被冷酷的金钱关系所取代。甚至金钱在水泉小学也显得至关重要,13岁的少女魏敏芝之所以愿意当代课老师,初衷是为了50元报酬。同样,缺钱的境遇也困扰着小学的其他师生,吃饭、穿衣、上学、买文具、购教具无不需要金钱,张慧科为了得到一两元赏钱而向村长“泄密”,后因无钱上学而进城打工;魏敏芝为筹集路费进城找张慧科,不得不带领全体学生去搬砖;而走失在城市中的张慧科,也因没钱而讨饭吃;更让人心酸的是,当魏敏芝找到带张慧科出来打工的“老乡”,让她一起去找张慧科时,这个“老乡”不仅对张慧科的失踪漠然视之,而且要魏敏芝付给她工钱才愿意一起去寻找张慧科。这些场景,都让我们感到淳朴的乡村、乡情正在消逝。
尽管如此,影片《一个都不能少》仍然将落后、淳朴、真诚的乡村与现代、世俗、冷漠的城市进行对比。虽然水泉小学处于缺钱的困境中,但这个“世外桃源”还在关注着每一个人的命运,追求“一个都不能少”,而在喧嚣的现代都市,则是少一个无所谓。张慧科、魏敏芝在都市中的遭遇正表明了现代都市对具体的“人”的漠视。可见,影片在淳朴的乡村中寄予了自己的理想,魏敏芝就是一个代表。尽管她同意代课以及不顾一切寻找张慧科的行为是为了那50元报酬,但在寻找张慧科的过程中,她最初想得到50元钱的实际目的逐渐升华为一种高尚的爱与关怀。
关键词 现代急诊科护士 现代急诊病人特点 急救护理
随着急救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深入开展,现代病人需求的提高,对急诊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的对急诊护士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想护理好现代急诊病人,提高急诊病人的满意度,这就要求作为现代急诊科护士,不但应具有熟练的抢救技术,还要了解各种病人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就诊时有安全感,增加满意度,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1]。
急诊病人的特点
病情急、危、重,多为突然发病、病情突然加重或突发事件等,病人处于危急状态,必须积极采取急救措施才能挽救病人生命,病人与家属的情绪反应也和普通病人不一样,来急诊就诊的目的就是希望医务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紧急救治,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加上抢救时的各种恶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①焦虑和迫切得到救治:由于病人起病急、病情重急于得到治疗或对疾病的诊断、如何治疗不了解,患者缺乏思想准备所致。有的因在单位或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使其放心不下工作或家庭负担而顾虑重重,焦虑不安。②恐惧:对于第一次看急诊的病人来说,因为对医院抢救室的环境、医疗器械、医生、护士、许多医疗护理性操作不了解不熟悉,还有医务人员紧张而忙碌的抢救状态,就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对于那些危重的病人、中毒病人、年老病人、外伤出血的病人更会产生对死亡的恐惧。③烦躁易怒:因为急诊患者多为突然发病,而且病情比较重,病人及家属刚开始从心理上难以接受,如果病痛不能很快得到救治,就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医务人员稍微动作缓慢、语言不慎就会发怒,心理所有的不如意就易迁怒于医务人员。有些服毒自杀、伤残、久治效果不佳的患者,因为对生活治疗失去信心而拒绝各种治疗与护理,表现为不与医护人员合作,自行拔除各种导管,或者大吵大闹;还有些患者因考虑到药费、治疗费与自身经济实力的矛盾,往往会认为收费过高,或因就诊过程中医疗程序的繁琐、不合理导致心烦,或因划价、交费等服务不热情而“积怨在心”,在这种情况下,急诊护士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病人的过激言行[2]。④抑郁、绝望与无助:许多经常住院的慢性危重和服毒患者,因为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又反复住院,对疾病的治愈丧失了信心,也有些患者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如车祸、工伤等致残或突然失去亲友,而产生悲观绝望心理;还有些年轻患者,因学习、工作、前途、恋爱、婚姻不如意,而绝望甚至轻生。因此,产生抑郁或绝望情绪,拒绝治疗护理。有的患者身边无亲属或同伴陪伴就会产生无助感。
现代急诊病人的需求
因每个急诊病人生长的环境、受教育程度、宗教、地位、社会经历的不同,需求也不相同。
根据马斯洛夫理论:人的第一需要是生存的需要,其次是功能的需要,精神和自尊方面的需要,对于急诊病人来说更有明显的体现。这要求急诊护理人员要尽快的掌握急诊患者的第一需要,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急救护理。
针对以上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需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才能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诊患者的护理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应针对病种的不同而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常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护士应在为病人体查或治疗时选择恰当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安慰,耐心解释有关的病情,稳定患者的情绪,减轻患者的痛苦。
患者遇到急危重伤后,情绪出现紧张、痛苦、悲伤,加之创伤后内环境的变化,导致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形成心理、生理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情绪的稳定性,因此,心理护理可与抢救护理同时进行,边观察病情及心理状态,边了解患者症状和心理反应,进行恰如其分的心理护理,实施各项操作前要说明操作的目的病人如何配合,以达到安慰患者,取得其与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
护士在实施护理工作时,急诊护士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谨慎,举止要文雅,动作要轻柔,用关怀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保护患者的隐私,做到急而心细,有条不紊,以消除他们的疑虑,给病人一种安全、可信赖的感觉。并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他们能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要及时与患者沟通主动询问有何不适与需求,对患者的不适要表示同情和理解,如疼痛、失眠、头晕等,要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并为患者安置舒适的,解决患者的生理需要,满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对有坠床、跌倒、压疮的患者进行防止坠床、跌倒、压疮的方法以及重要性的宣教,预防和减少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及时巡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尿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有病情变化时及时记录。
对患者及家属的过激语言及行为,切记与患者辩论争吵,特别是对服毒自杀的患者,急诊护士要同情、关心患者,要耐心倾听患者倾诉苦衷,表现出对其的理解和同情,并引导患者正确对待人生,使患者从悲观中解脱出来,对患者的提问或疑问要耐心解答,使患者心情舒畅,让其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严防事故的发生。
注意抢救室的环境,工作人员的态度、言行、家属的情绪等因素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向家属交代病情时要离开现场,以免家属的态度和情绪影响病人。
讨 论
由于急诊患者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如焦虑、紧张、恐惧、期待等。患者处在陌生的环境中,接触陌生的人和接受不习惯的诊查和治疗,这一切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活动,针对急诊病人的心理特点和现代急诊病人的需求,作为急诊护士应沉着、冷静、反应灵敏、动作敏捷、有条不紊,及时准确地救治病人,同时关心、尊重病人及家属,在抢救病人的同时或待病情稍稳定后,给病人以安慰,以减轻或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有时候护士无意识的语言,就有可能造成医源性损伤,所以,在心理护理方面对急救护理人员也有较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作为现代的急诊护士,除具备一般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广博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技术和较强的自控力,在遇到某些丧失理智的行为时,也应保持稳定的情绪,沉着稳重的举止来护理和安慰患者,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语言修养,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有意识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以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制定人事政策前,必须深入临床调研。制定医院的各项人事制度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以深入临床和基层调研为基础,做政策需求调查和广泛的调研后,再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科学的管理政策和措施。通过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深入科室访谈和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多种形式充分征求意见,不仅要征求领导和各临床科主任的意见,还要征求政策实施的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使“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文关怀理念能得到充分体现。
2.人事政策实施后,做政策效果评估。人事政策实施后的半年至一年,应进行政策效果评估,评估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什么问题,应如何完善,对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和梳理,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人文关怀与人才招聘
1.招聘信息严谨求实、内容清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说,招聘信息的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内容清晰”的原则,不能出现歧视性的内容。应聘人员需要通过医院的招聘信息来实现对医院的文化、医疗水平、发展历程、未来方向以及所招聘岗位的职责、胜任条件等方面的了解,从而判断自己是否适应医院文化、满足医院要求,并做出是否加盟的决定。准确无误地招聘信息既是对医院形象的维护,也是对应聘人员的尊重。
2.应聘岗位的薪酬、福利和晋升等在面试环节应让应聘者知晓。医院的薪酬、福利等一般不便在招聘信息中广泛,但人事部门应在面试环节让应聘者知晓应聘岗位的薪酬、福利和职称晋升等方面的信息,让应聘者对应聘岗位的工资福利和晋升通道等有一定的了解,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现象。
3.招聘程序公开透明。人才招聘的各项程序应在阳光下进行,公开透明。对招聘各个程序的面试者名单及其基本信息进行公示,从符合科室考核的人员名单,到医院面试的人员名单,再到最后通过体检录取的名单,均在医院的网站上进行公开公示。
4.及时公布面试结果。面试结果出来后应在一周内给予应聘人员正式回复,避免应聘人员急切等待,除了转达招聘结果外,还要表示感谢。
三、人文关怀与劳资薪酬
1.薪酬制度兼顾公平与激励。薪酬制度是建立和维系医院与员工用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医院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也是医院内部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事部门在制定医院薪酬方案时,应本着“公平性与激励性兼顾”的原则。所谓公平性就是要“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付出要和所得成比例。所谓激励性,就是薪酬要保证充分发挥薪酬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中的作用,促使员工更好地完成岗位职责并达到更好的岗位工作绩效。公平性的薪酬制度要考虑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与个体公平。与同时间段、与同地区同性质的医院相比,医院的薪酬状况;同时间段、与同地区同岗位相比,员工薪酬状况;部门内薪酬公平性;部门间薪酬公平性;与工作付出相比的公平性;核心员工与一般员工薪酬的公平性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主要考虑薪酬晋升通道的问题,即员工的薪酬晋升不仅要根据资历、职称等晋升,而且要和技能提升、工作量上升等联系紧密,还要考虑对临床一线员工的关怀。
2.可持续提高员工收入。薪酬待遇是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内容,也是员工体面工作的重要标志。医院人事部门应锲而不舍地寻求员工利益和医院利益的平衡点,依据法律、科学分析、谋求“双赢”,既考虑医院的发展成果,又兼顾长远利益,可持续提高员工收入,使员工能共享医院发展的成果。
四、人文关怀与职称评审
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主动服务。医院人事部门是职称评审的组织牵头部门,做好职称评审工作是医院人事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环。严谨、高效、人文关怀的职称评审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对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员进行摸底。二是加强政策宣传,积极主动服务,认真细致把关,指引申报人员完善申报资料。三是及时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评聘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四是加强工作透明度,及时对评聘动向进行公示。
2.让员工充分了解职业晋升政策,更好地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卫生技术人员素质较高,接受新知的能力较强,思维活跃,是人事管理中的特殊群体,是典型的知识型员工。他们有非常强的自尊心、尊严感,不仅需要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而且更希望在工作中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他们具有很大的成就愿望。在他们进入医院当天起,医院人事部门要让员工对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职业晋升政策有充分了解,从而确立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为之奋斗,让每一个员工发展与医院息息相关关,员工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医院的发展进步。
五、结语
近年来,北京城市人口规模呈现快速膨胀趋势,城市资源承载和运行保障压力不断加大。“努力遏制人口无序过快增长”已被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列为未来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市长郭金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人口调控管理”,“抓紧研究制定人口有序管理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首都北京调控人口规模箭在弦上,市民瞩目,全国关注。
常住总人口已突破2020年的控制目标
“如果将驻京部队、在社会上散居未登记的和短期从外地来京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就医疗养的流动人口估算在内,北京流动人口的总量已超过1000万。”
2010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和北京市政协常委会相继组织专题调研组调研北京人口规模问题,并就此提出专题报告,记者采访相关人士了解到,依据这两个专项调研,北京人口规模快速膨胀具有四大表现。
一是常住总人口已突破2020年的控制目标。
相关调研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总数为1972万人,已经突破了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确定的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1800万人的目标,更大大突破了北京“十一五”规划末常住人口1625万人的控制目标。
二是流动人口总量估算已超过1000万。北京快速增长的主要是流动人口“十一五”前四年流动人口增量逐年加大,共增加151.8万人,年均增长37.9万,占常住人口增加总量的69.9%。如果将驻京部队、在社会上散居未登记的和短期从外地来京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就医疗养的流动人口估算在内,北京流动人口的总量已超过1000万。
从登记就业情况看,北京流动人口登记为“已就业”的占57.4%,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建筑、制造、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以及居民服务等行业。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有305万人,占已就业总数的69.7%。
从居住分布看,流动人口在北京城市核心区已经处于饱和并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集中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发展新区,这两个功能区的流动人口占登记总数的88%,而且发展新区的流动人口逐年加速增长的趋势明显。
流动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有726.4万人,占95.1%;居住时间超过五年的有123.2万人,占16.1%;举家迁移的比例逐年提高,达到41.2%。
三是户籍人口快速增长。《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2020年北京户籍人口控制目标为1350万人。2009年底,北京户籍人口为1246万人。近年首都户籍人口快速增长,平均每年增长约16万人。如果继续按这个速度增长,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2020年的户籍人口控制目标。
四是加速增长的趋势十分明显“十一五”前四年,北京年均增长54.3万人,比“十五”期间年均多增近20万人,加速增长的趋势十分明显,特别是前两年每年增加超过60万人。如果不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势必达到2300万人,2020年势必突破2500万人。
超过资源承载极限?
“专家分析,单就解决垃圾填埋问题,从2011年到2020年,北京将需要3200亩土地。”
目前的人口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北京环境资源的承载极限,致使水、电、气、热、煤的供应常年紧张,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程度,粮、油、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绝大部分靠从外埠调入,稳定保障供给的难度很大。
首先,目前的人口增长与有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矛盾尖锐。资源供给增量有限给北京市城市运转带来很大风险和不确定性。以水资源为例,北京市年均可利用水资源仅为26亿立方米,实际年均用水约36亿立方米,超出部分靠消耗水库库容、超采地下水以及应急水源常态化维持,仅2000年至2007年全市就累计超采地下水56亿立方米。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生活用水已占用水总量的44%,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由于南水北调工程因工程进度问题给北京供水的时间从2010年推迟到2014年,加上北京连续12年干旱导致可利用水资源量大幅衰减,以及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规模增长加速带来的用水刚性需求,北京的供水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
其次,基本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压力空前。北京道路拥堵日益严重、公共交通不堪重负;生活垃圾处理困难。在义务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就业服务诸多方面,对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滞后,带来许多社会矛盾。
以垃圾处理为例,人口快速膨胀使生活垃圾大增。2009年,全市生活垃圾产生量669万吨,日产生量1.83万吨,但全市垃圾处理能力仅1.27万吨/日,缺口较大。北京目前的垃圾处理结构不尽合理,主要以填埋为主,焚烧和生化处理比例很低。按照现在垃圾产生量和填埋速度,全市大部分垃圾填埋场将在4-5年内填满封场,由于垃圾焚烧设施建设缓慢,北京目前深陷“垃圾围城”窘境。专家分析,单就解决垃圾填埋问题,从2011年到2020年,北京将需要3200亩土地。
外地人购房需求旺盛成为助推北京房价猛涨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2005年-2009年全市成交商品住宅中,外埠个人购买的26.6万套,占32.3%。
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入托入学加剧了北京的“入托难”“入学难”,北京的教育资源被大量占用。2008年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流动人口子女有41.8万人,占北京学生总数的40%。部分区县教育支出的一半用于流动人口的子女。
三是给社会稳定带来压力。在一些流动人口聚居的地方,居住环境恶劣,安全缺乏保障,无照经营、“黑车”营运、制贩假冒伪劣商品、非法行医问题多发。北京流动人口登记状态为已就业的只约57.4%,一部分流动人口因工作不稳定、生活没保障而成为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北京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居区治安隐患严重。2007年全市共打掉以地缘纠合的流动人口犯罪团伙870个,同比上升33%。全市流动人口涉案数由2001年的35314件增加到2008年的56098件,占全市案件的比重由71.4%上升到89.5%。
流动人口增长最快
“北京人口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应从户籍人口为主转为以常住人口为主,调控管理手段也需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等手段综合运用。”
以户籍人口为例,中央、军队和北京市三大系统进京户口审批机制缺乏制约。单位、部门之间彼此独立,进京准入条件不统一,且进京户口均自行决定,造成审批进京人数规模较大,造成户籍人口规模调控困难。
相关调研报告分析,北京人口规模快速膨胀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首先是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是大势所趋;其次,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本地新增劳动力无法满足需求,流动人口来京就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再次,北京集中了全国优质的经济、教育、医疗、文化、行政资源,就像一条巨大的吸水龙把全国各地各种需求的人吸引过来。
此外,相关人士表示,北京人口快速增长还有一些自身的深层原因。比如认识问题。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的相关人士透露,从他们调查的情况看,“对于首都人口规模调控这一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各级领导认识并不完全一致。一些部门和地方没有将调控人口规模摆上重要位置,处于目标游移不明,政策导向不一,甚至放任自流、无所作为的状况。”
其次是协调问题。相关专家表示,以户籍人口为例,中央、军队和北京市三大系统进京户口审批机制缺乏制约。单位、部门之间彼此独立,进京准入条件不统一,且进京户口均自行决定,造成审批进京人数规模较大,造成户籍人口规模调控困难。
此外,调控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专门研究人口问题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表示,北京调控人口最难的是对增长最快的流动人口缺乏调控手段。北京人口规划与管理的对象应从户籍人口为主转为以常住人口为主,调控管理手段也需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行政、经济、法律、社会等手段综合运用,提高调控的能力。
直面难题,指标调控
“居住证如果与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养老、户籍、教育、医疗、计划生育等政策结合起来,就会具有调控管理流动人口总量的实际功能。”
专家分析,北京对进京指标的控制无疑会进一步收紧,不排除指标在一个时期逐年递减,外地户口进京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已得到北京有关部门初步证实。
在北京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均旗帜鲜明地提出对人口进行总量控制,并提出了基本原则和思路。
相关人士透露,这次调控既针对户籍人口也针对流动人口,既强调总量控制也强调优化结构“直面难题,力求实效”。
一是实行户籍指标调控“以指标管人”。北京市明确提出“坚持总量控制、优化结构,在严格执行准入政策同时,实行户籍指标调控。合理配置进京户籍指标,优先解决好符合首都发展需要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落户需求。”
如何确定“指标”,这些指标又如何“合理配置”并确保不被各个系统突破,“优先解决”的具体对象如何界定,这些目前还没有答案。但专家分析,北京对进京指标的控制无疑会进一步收紧,不排除指标在一个时期逐年递减,外地户口进京的难度只会越来越大。这一点已得到北京有关部门初步证实。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祖德透露,今年对户籍进京不会出台具体的数量控制指标,“不过人数上会延续逐年降低的趋势”,将着重提升引进质量。
二是研究实施居住证制度“以证管人”。北京过去对流动人口的调控缺乏有效手段,准确统计流动人口也很难。这次明确提出,以居住证为载体,按照“来有登记、走有核销”的基本要求对流动人口进行实时动态监控。
居住证制度究竟如何设计,与暂住证区别何在,对获得居住证是否设立“门槛”(比如在京常住多少年),对居住证发放是否像车牌一样实施总量控制,拿到居住证可享受哪些权利和需要承担什么义务,拿不到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如何在北京生存(比如是否不能租房买房、不能就业),相信北京的流动人口都期待尽快揭晓谜底。
单身男人,1980年酿造,海拔约在潘长江与姚明之间,体重肯定不及李琦,历经校园熔炼、军旅锻造。第一职业合法,第二职业也合法,第三职业保密。正搜寻20至24岁平凡美女一名,共享二人世界。希望你有些温柔、带点善良、略显文静、善待老人、喜欢小动物(老鼠除外)、热爱生活中的美好东西(不包括钱),还没有失去纯真。
你将得到的部分:老公一名(可以用来应付亲戚朋友);帮厨一名(但不对饭菜质量负责);拎包工一名(150公斤以下,购物袋不超过20个);肩膀两个(可依靠,可当枕头,可骑……);每月额外工资约80%(不算奖金及灰色收入);附送:出气筒一支(需在二人场合使用)。
你可以保留的权利:收拾屋子的习惯(只要不花钱就行);化妆的爱好(化妆品自理);逛街的习惯。
你将失去的:横着睡一张床的权利;自由若干;所有的孤独。
身为蚕桑老板的他心平如镜,他说,只有捧出一颗爱心,献出一颗公心,掏出一颗真心,心系村民,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使人大代表这一崇高荣誉得到百姓的认同和接受。
以身作则为民捐资,切实关心群众疾苦
2008年中秋之际,心系老人的**独自来到敬老院,把各式各样的月饼送给老人们。毫无所求,将关爱撒给村里需要爱的每一个人,老人们当场就被**的爱心感动得哭了。今年7月9日,福禄村遭受近几十年最大的一次暴雨灾害,全村交通受阻,特别是福禄村17组村民向家受灾严重。身为该村村主任的**没等没靠,首先以身作则,为该户村民捐资400元,切实解决受灾村民的燃眉之急;而后,**积极主动,组织本村村民向受灾户捐资捐物,共筹得资金1500元,全部送到受灾户的手上,在福禄村上演了一段雪中送炭的感人剧。当灾民拿到全村村民给他捐助的善款时,心上感觉沉甸甸的,连声感谢**想得周到。
为方便群众出行,带头出资整修村级公路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福禄村村级公路得到了改善。由于村规模调整后,福禄村幅员面积大,人口多,村级公路在公母树一段出现裂缝,此路段最终成为一段危险公路,阻断了过往车辆,影响到村民的出行。群众为了外出办事,不时冒着危险出行,这个时候,**急了,为了尽快修缮此路段,能让村民平安出行,毅然带头出资600元整修此路段2公里。而后,**还想方设法为修路引取资金,将此危险路段变为安全路段,从而群众也能放心安全地出行。
抓机遇抢发展,摆脱村级产业空虚的帽子
现代识人的简便方法
识人必先听其说话,口吻目睫是最好的观察地方。如果这人评价一件事物或人物,只看到其缺点或毛病,对其优点和长处不闻不问,就可以看出:这人刻薄无情;如果这人在看待他人时,不问其德才优势,只去谈论身价几何,有无财路,有无后台,或专爱打听别人隐私,传播别人的坏话,就表明:这人心志卑下;如果这个说话躲躲闪闪,闪烁其辞,说明这个人心有异志,总想着其他事情或有不同的想法;如果这个人言谈真爽,说一不二,说明这人胸中青天白日、心怀坦荡。
第一印象很重要。因为,初见人时,两不相识,互不遮掩,又无成见,常常毫无防备和矫饰,其忠厚险奸都会一览无遗。所以说,“观人之法,莫妙于初见”。从局外的角度,以旁观者的身价观察一个人,更能看到真实情况。
一般来说,对一个人偶尔一次,或在某一件事情上的表现,还不能下结论,但在所有事情,或长期表现出来的特征,就可以说明问题了。人是善于伪装的,有些人在泛泛之交的时候,可能还觉得温和可亲,但一旦共同做事,面临切身利益时,就豁然显露出奸狡之状。也有些人,听他说话时,总是拍胸顿脚、肝胆相照,可是一旦付之行动时就面目全非,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
所以,观察一个人,最好与他有过金钱的往来,才能真正明白这个人的好歹,金钱是一切人际关系的“试金石”,一切亲情、友情的真伪,在金钱的诱惑下,都会显现出真象。现在很多人主张“醉之以酒,恣之以财,临之以色”,就是社会常用的喝酒、打牌、的方法去鉴别一个人的真伪。一起喝酒,三杯下肚,定然原形毕露;若喝酒不露,再一起赌博,几番胜负,其不良脾气及丑态无不显露,赌博仍然不露,至异性美惑的地方,酒色财气之中,没有不现原形的,会把人看得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