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管理学硕士论文范文

管理学硕士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学硕士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管理学硕士论文

第1篇:管理学硕士论文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practical master's thesis on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problems in academic dissert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al master's thesis on management, make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hich evaluates the academic dissertation quality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ing conditions and managem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effect.

关键词: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论文质量;评价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Key words: practical master on management;academic dissertation;quality of the thesis;current evaluation situation;evaluation index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69-02

0 引言

近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MBA和MPM等专业学位,管理类应用型硕士教育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新生事物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能够直接反映研究生的学习成果和专业领域研究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反映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因此,建立客观、公正、科学的便于实施的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1]。

1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现状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大多数沿用学术型学位论文评价体系,虽然基本能够对学位论文进行基本评价,但是由于应用型学位论文与学术型学位论文写作的方法、目标的不一致,导致评价指标上的差异。

1.1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评价问题 随着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针对学术型研究生制定的有关管理类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已经很难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制约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评价的瓶颈,目前论文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有:①评价重结果而轻过程。开题仅看开题报告,评价论文选题如何;中期审查大多也只是查看中期报告,不能检查监督论文内容完成程度;答辩看重的是论文成果,忽视论文产出过程,对提高论文质量难起作用。②受主观因素影响大。硕士学位论文都是由专家评审,因为每个专家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很容易出现评价的论文相同而结果不同的结果[2]。③指标对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特点考虑不够充分。比如,专业学位论文选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实用价值[3];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以往的评价体系都没有体现这些特点。

1.2 学位论文评价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循序渐进的过程,论文质量相关的评价因素随着硕士论文的实际状况的发展变化而改变,下面就从几方面分别阐述论文质量评价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应用型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缺失[4]。现在的硕士学位论文评价基本上沿用了以往学术型论文评价体系,针对学术型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因此,并不符合应用型学位论文的特点和要求。②评价制度不够完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制度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以往学位论文的评价重结果轻过程,完善的学位论文产生评价制度,能够严格论文产出过程,提高论文质量。③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监督。由于评价制度的执行过程缺少相应的检查和监督,学位论文评价体系存在着执行不力的情况[5]。④社会因素的消极影响。教育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社会环境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6]。

2 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根据管理类应用型硕士的培养特色,结合管理类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和特点,将学位论文评价因素分为学位论文教学条件及管理、学位论文教学过程和学位论文效果3个一级指标以及若干二级、三级指标,建立如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评价总分计算方法:

评价指标标准划分为A、B、C、D四档,表中只给出A、C两档的标准,低于A高于C为B,低于C为D;每项得分=分值×等级系数(等级系数:1.0?芏A>0.85、0.85?芏B>0.7、0.7?芏C>0.4、0.4?芏D?芏0);评价总分为每项得分之和。根据建立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就可以对某一管理类专业的应用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从3个一级指标以及下设的各二级、三级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并得出一个总评分。

3 结论

评价是保障质量的重要手段,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不仅是对学位论文本身的评价,客观、公正的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包括学位论文教学条件及管理、学位论文教学过程和学位论文效果三个方面。根据本文建立的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某一高校的管理类专业的学位论文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相应的得分情况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已达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方法的改进仍未结束,仍需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李征航,毛旭东,刘万科,陈锴.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7):179-180.

[2]朱霞,卢润德.浅议经济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J].各界文论,2007(6):53-54.

[3]王桂荣、赵敏.管理类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石油教育,2012(3):62-65.

[4]李光玉.保证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刍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19-22.

第2篇:管理学硕士论文范文

摘要: 目前我国许多院校都在其管理类硕士专业中设置了项目管理培养方向。首先分析了管理类硕士专业三个学科中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接着以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数据分析了该方向实际培养情况。结果显示,该方向开设的院校多为理工类院校,实际产出的论文数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侧重于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结论是,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其中的子方向,对于特定院校来说存在着师资有限,生源较少等特点,不利于学科的全面展开。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学科建设; 硕士教育。

0 引言。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复杂多变、竞争激烈和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促进了项目管理的迅速发展,项目管理已成为比较成熟的专业学科和专门职业,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学科。以专业学位为例,2003 年我国率先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内设立项目管理领域,该年国务院学位办和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由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试办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该学位也成为国内最早的以 “项目管理”为专业名称的研究生学位教育[1]。自 2005 年以来,项目管理领域实考和录取人数连续多年位列所有 40 个工程硕士专业领域第一,目前已成为招生人数仅次于 MBA的专业硕士。截止到 2010 年,全国共有 161 所院校获批成为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每年的报考人数不断上升[2]。然而项目管理专业硕士的办学势头虽然良好,项目管理作为普通二级学科的教育却还没有在高校中普及起来,一些学校虽早已开设了项目管理的硕士培养方向,但并没有单独开设该专业,而是在其他管理类的专业中进行培养。本文分析的即是全日制科学硕士项目管理方向的现状。

1 管理类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

1. 1 项目管理方向开设概况。

为了解目前我国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情况,对 2011 年全国管理学中三个学科 ( 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和企业管理) 硕士生招生简章进行了检索分析。结果显示共有 116 所院校至少在上述三个学科之一中设立了项目管理及相关培养方向。相关方向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管理等。其中设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的有 71 所,设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下的有 68所,设在企业管理专业下的有 8 所。这 116 所学校包含 211 院校 49 所 ( 其中 985 院校 20 所) ,211 院校所占比例为 42. 2% 。在学校分类上,理工类 57 所、综合类 34 所、财经类 13 所、农林类 7 所、民族类 2 所、师范类 1 所,可见目前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在管理学科内设置了项目管理相关培养方向。

根据数据统计,理工科院校是拥有项目管理方向最多的院校,其次是综合类院校,财经类和其他类型院校加总只占 20%左右。由于理工科类院校在理工科上的天然优势,具有强大的理工类基础学科作为技术支撑,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项目管理中的技术层面; 加之理工类院校多和工程类企业有较为紧密的联系,能为教育中的实践部分提供较多的机会,在培养项目管理人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此类院校也同样存在着一些局限,项目管理人才既需要掌握计划、决策的分析方法,也要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的知识和原理,理工科院校由于其侧重点在于具体的技术方法,可能对经济管理类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将不利于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员。

进一步分析开设项目管理方向院校的地域特征,项目管理方向在我国各个地域的高校都有分布,但分布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数量最多的是华东 ( 30 所) 以及华北 ( 29 所) ,首先这两个地区本身拥有较为庞大的高校数量,除此之外,华东的上海和华北的北京、天津等地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且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日益高涨,基本建设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社会对项目管理人才具有较大的需求。接下来是华中( 15 所) 、西南 ( 14 所) 、西北 ( 13 所) 和东北( 10 所) 等地,分布最少的是华南 ( 5 所) 。

1. 2 项目管理方向开设详情。

从设置项目管理类方向的学科专业分析,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共有 71 所,其中 211 院校 24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从该专业设置的学院类型来看,共有 45 所院校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设在经济管理学院( 或称商学院) 中的,占总数的 63. 4%,其余专业则分布在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等。从院校所在的地域来看,有 16 所位于华东,14 所位于华北,12 所位于华中,12 所位于西南,10所位于西北,5 所位于东北以及 2 所位于华南。

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下设项目管理的院校共有 68 所,其中 211 院校 28 所 ( 含 985 院校 10所) 。除 1 所学校的该专业位于统计与数学学院以外,其余全部位于经济管理学院 ( 或称商学院) 。从院校所在的地域来看,华东有 21 所,华北有 17 所,华中有 9 所,东北有 8 所,西北有 5所,西南和华南各有 4 所。

企业管理专业下的项目管理类方向因为只有8 所学校,本文不作重点分析。

从所在学校的类型分析,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理工类院校 40 所,综合类院校 20 所,军事类院校 3所,财经类院校 2 所,农林类院校 2 所,师范类和民族类院校各 1 所; 在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中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中,共有 33 所理工类院校,20 所综合类院校,10 所财经类院校,农林类院校 4 所和民族类院校 1 所。

可见开设项目管理方向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在地域分布和院校类型分布上趋同,首先该专业在华东和华北的院校当中分布最多,另外理工类院校是开设该专业最多的院校,但在财经类院校开设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院校在数量上和比例上都较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更大。

为进一步分析该方向所具体涵盖和涉及的领域,笔者依据国际公认的项目管理学科九大知识体系的划分来分析该问题。在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 ( 第4 版) 》中,将项目管理划分为 9 个知识领域,即: 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整体管理[1]。随着近年来信息化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不断渗透,项目信息化管理也成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模块; 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将其作为一大类别; 另外将技术经济中的评价管理和研发管理也纳入该分类,通过考察各个院校项目管理相关方向的名称,将各个方向在 13 个主要模块中进行归类,从而得出该方向在 13 个领域的覆盖情况。其中由于名为 “项目管理”的方向范围过大,难以判断具体所属领域,因此在统计中将其剔除,只考虑其他具体方向。统计结果如表 1 所示。

从统计到的数据来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的项目管理方向在项目管理的大部分领域都有覆盖,工程项目管理领域开设的院校最多,占到了全部的 30%,并且其中三分之一的工程项目管理方向位于土木工程等工科类学院; 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偏向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这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 项目管理方向研究生培养情况。

2. 1 项目管理方向硕士论文数量分析。

由上文可知,我国有很多高校都在管理学的三个学科专业中开设了项目管理相关方向。但是关于这些项目管理相关方向在高校中的实际培养情况,还需要进行进一步考察。本文通过检索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统计各学校具体专业在近年实际产出关于项目管理领域的硕士毕业论文情况。由于 2011 年的论文尚未完全被数据库收录,因此主要对 2008 ~ 2010 年的论文进行考察和分析。

首先分别对 71 所高校和 68 所高校 2008 ~2010 年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及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关于项目管理的硕士论文进行了搜集,主要做法是查询 2008 ~ 2010 年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 或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所撰写且关键词中含有 “项目”的论文。结果总共搜集到相关论文 104 篇,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出 77 篇,共来自 14所学校,其中最多的是重庆大学产出论文 21 篇;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共产出 27 篇,来自 10 所学校,其中最多的是北京化工大学产出 8 篇。其分布如表 2 所示。

可见在管理类专业中设有项目管理方向的学校里,实际产出相关领域论文的学校还相对较少,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只占到 18. 2%,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占到 14. 7%。从每所学校产出论文的数量上来看,绝大多数的学校在三年内产出论文的数量小于等于 5 篇,只有极个别的学校在 6 篇以上。首先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有个别研招单位的硕士论文可能未纳入中国硕士论文库,另外可能有一些相关的论文没能通过该种查询方式搜寻出来。但依然可以由此看出,虽然有许多学校开设了项目管理方向,却并没有严格地在该方向上进行培养,导致拥有硕士论文的学校数量远少于开设了该方向的学校数量。

2. 2 项目管理方向硕士论文方向分析。

为考察各个学校所产出的论文方向和培养方向的相符合程度,对 104 篇文章所在学校的培养方向进行了分析,首先剔除了方向名为 “项目管理”的学校所产出的论文,只考察剩余 60 篇文章的情况。通过观察每篇论文的标题、关键词和摘要,对其和方向名称的相符程度进行评估,将每篇文章的方向切合度分为五档,分别为完全相符、基本相符、部分相符、基本不相符以及不相符。统计结果如表 3 所示。可见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和方向相符,只有极少数的文章偏离了开设的方向。总体来说,项目管理方向开设的切合度还比较高,在所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能按照其培养方向进行培养,实际培养方向偏离初始方向的情况不多见。

 

为更好地考察管理类专业下项目管理方向在项目管理各个领域的实际分布情况,依据前面的统计方式,对 60 篇论文在各个领域的分布同样进行统计,如表 4 所示。可见在两大管理类专业中项目管理方向的硕士论文覆盖了约 50%的项目管理领域,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整体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都有涉及,且侧重于风险管理、整体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所覆盖的领域和所开设的方向基本一致,说明各院校在培养项目管理方向人才的过程中基本遵循了初始的方向;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项目管理方向在领域上的分布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类似,且各领域的分布较为均匀,但在该方向的设置上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占了几乎全部的比例,然而实际产出论文的研究方向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点。

3 结语。

基于以上统计分析,可以总结得出我国科学硕士项目管理方向的开设详情。第一,全国共有116 所院校至少在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和企业管理三个学科之一设立了项目管理及其相关培养方向,其中有 57%的项目管理方向位于理工类院校,34%位于综合类院校,剩下的则位于其他类型院校,可见项目管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依托于高校理工科背景而开设; 在地域分布上,华东和华北的院校占了绝大多数,具有50. 8% 的比例。第二,从具体研究的项目管理领域上看,在项目管理的几大领域中都有涉及,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侧重于工程项目管理,而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则侧重于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价管理。第三,从硕士论文的产出情况可以看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2008 ~ 2010 年产出关于项目管理专业的论文 77 篇,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27 篇,论文的数量远低于应有的数量,可见该方向的实际培养情况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水平,可能某些院校存在着有关生源不足或者是方向虚设的情况。第四,在各校项目管理领域的硕士论文中,论文的主题和方向的切合度总体上还比较高,大多数论文没有偏离原先的培养方向,说明实际开设了项目管理方向的院校能较好地沿着该方向进行培养。第五,从硕士论文研究的领域来看,该方向的研究领域覆盖了约 50%的项目管理领域,但还有一些领域鲜有涉及。

可见,我国科学硕士项目管理领域在实际开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该方向开设的院校多为理工类院校,该类院校虽具备较好的工科背景和技术支撑,但是经济管理的理念可能难以渗透,在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项目管理人才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其次,该方向实际产出的论文数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数量,实际培养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说明该方向的建设力度还不够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投入和加强; 再次,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类专业其中的子方向,对于特定院校来说存在着师资有限、生源较少等特点,不利于研究的全面展开; 最后,该方向的建设在项目管理领域的覆盖面上还有待提高,在某些特定领域上的涉及较少,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魏法杰,邓修权,王际坤 . 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研 究 [J]。 管 理 工 程 学 报,2005,19 ( Z1 ) :182-187.

第3篇:管理学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 情报学;硕士论文;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013-02

当前,世界各国的许多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都在加强对图书情报的研究,许多世界一流院校,比如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Massachusetts Inst.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等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情报学教育体系。而比较而言,在我国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对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研究,明显要相对落后,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有关情报学的招生和课题研究有所提升,并呈现出较为快速的增长态势,然而由于研究内容相对较为高深,而且研究的靶场显得较为前沿化与多元化。基于关键词对学位论文进行统计、研究与分析是文献计量学的范畴,是图书情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即以学位文献或学位文献的某些特点为标的,以聚集梳理一定数量文献为基础,由此展开对某一时域某一领域科学技术基本状况与基本特征的研究,并由此论述和预测该领域科学技术在今后一段时期的研究趋势与特点规律态势。基于独特关键词进行图书情报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是情报学研究的一项重要方法,是一种将文献资料中的众多核心要素关联起来,进行统计分析的引证分析方法,其可以较为科学地评价文献所研究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揭示学科当时研究的热点,较为准确地评价文献所代表的学术水平。

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对象定位于对国内图书情报领域这一总体框架,并于此基础上将“靶向”集中于硕士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与研究,将“靶标”聚集到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趋势、重点、前沿以及其变化情况,从而更加清晰地梳理出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从而为我国情报学教育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的主要数据来源集中于国内著名的学位论文收集库――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三大论文数据库”,以及国内高等院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其中,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是国内收录学位论文最为全面的数据库,因此,为了确保分析研究的数据具有较高可信度与代表性,分析研究检索的数据源即来自该两个数据库,着重定位于“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分类”选项进行检索,而检索的时间区域定位于近10年,对于两个数据库检索出来的文献,对于相同的通过采用SQL 语句进行筛选,剔除重复的以及不符合的。

由此,以“情报学”作为检索词,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获得1640篇硕士论文,从万方数据库中获致1315篇硕士论文,通过SQL筛选剔除重复的以及不符合的795篇,总共获得有效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论文2160篇。

2 基于高频关键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

通过对获取到的2160篇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论文进行研究,综合统计论文的关键词,累计关键词有13976个,经过分析研究,去除不能表达论文主题概念的关键词3645个,共得10331个,平均每篇硕士文献关键词数为4.78个,由此可说明该统计是科学的,与国外科文献资料对关键词的标引规则相符(国内外科技期刊要求的每篇关键词应标出 3-8 个),接着对关键词的词频进行统计分析,将关键词的频度大于60作为标准,将其定义为“高频词”,通过对“高频词”的统计分析,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有关“知识管理”这一主题的频次最高,多达126次。无疑,这也证实了近些年来,学术界对知识管理这个方向的研究热点。此外,“电子商务”为121次、“信息化”为118次、“信息技术”为112次、“竞争情报”为102次、“信息服务”为98次、“信息检索”为96次、“数据挖掘”为87次、“数字图书”为84次、“信息资源”为79次、“电子政务”为75次、 “知识服务”为71次、“知识共享”为68次、“数据仓库”为63次,从中也反映了我国对信息化建设、知识服务、数字化建设等关注在日益提升,也验证了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重新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的实效,表明了情报学与管理学之间渗透和结合日益加强,也可以折射出当前研究的重点、热点仍然集中在情报学基础领域,并预示着今后情报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将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整合与利用。

3 基于聚类共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

通常来说,仅仅通过孤独地察看论文的某一关键词,通常是难以有充足的理由说明该论文所研究的主题,然而通过关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关键词,将可以给予人们更加充分的信息去把握论文的大致内容和论文的主题脉络。通过采取计算机数字高效处理作用,充分发挥Excel的数据透视功能,再次对出现次数高于60的高频出现的关键词进行“聚类性”分析,统计在同一论文中两两同时出现的关键词,从而构建出60 × 60的“聚类共词矩阵”,通过这一矩阵的研究,非常清晰地显示出“聚类共词矩阵”是一个对称矩阵,其中位于矩阵对角线上的数据显示的是某关键词自身一同出现的频次,这个一同出现的现象就实质来说,就是论文之间的相关度,对于非对角线上的数据,则表示不同关键词之间的共现频次。通过这个矩阵可以从另一个侧反题出,关键词分布既有交叉、相互渗透又具有群组分布的独立性。通过Excel的数据透视处理得到共现频次较高的有:“知识管理”为124次,“电子商务”为106次,“竞争情报”为101次,“高校图书馆”为98次,“信息服务”为92次,“数据挖掘”为87次,“数学图书馆”为83次,“信息资源”为81次,“电子政务”为79次,“知识共享”为72次,“数据仓库”为66次。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中,当前基于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的知识管理与数据挖掘是个热点,同时也说明我国情报学教育研究的领域在不断拓宽。

综合以上,关注独特关键词下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学科结构特点,获得了基于高频关键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以及基于聚类共词的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特点,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较为充足理由支撑的结论,那就是从中可以较为清晰地得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侧重点在于“数字化、信息化、电子化的知识管理与数据信息挖掘”。

参考文献

[1]曾学喜.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11).

[2]Miao Adam X,Zacharias Greg L.A computational situation assessment model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operations[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2011(9).

第4篇:管理学硕士论文范文

>> 美国高等教育的学术捍卫者: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及终身教职制的发展历程 美国大学教授终身后评审制度的发展及启示 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1915年原则声明浅析 浅谈“9.11”事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美国大学最新排行榜出炉 专家解析美国高等教育最新趋势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招聘制度评析 德国大学教授参与高校管理的演变 管窥美国高等教育 旁观美国高等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浅析 美国大学教育,昂贵的玩笑?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 美国大学的教育体系简介 终身教育思想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大学教授的儿子 美国私立大学的发展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启示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 美国国家政策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 宗教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影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劳论斯,A.K.美国教育史:殖民地时期的历程:1607-1783(卷一)[M].周玉军,等,译.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3:494.

[4]Walter P. Metzger.Origins of the Association [J].AAUP Bulletin,1965,51 (03):229-237.

[5]王春多.20世纪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论文,2005:22.

[6]傅凰.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的历史演进、变革及述评[J]. 宁波: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1):51.

[7]张凤贤.美国高校教师聘用评价机制研究及启示[D].保定: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论文,2007:16.

第5篇:管理学硕士论文范文

论文致谢一

又是一春暖花开之际,论文完成之际顿觉时光如流水,匆匆而过,两年半前入学时的情形仿佛就在眼前。

从踏入XXX毕克新老师实验室的那一刻起,毕克新老师的谆谆教诲,以及各位优秀的师兄师姐的帮助,让我快速的成长,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迅速成为一个能够独立研究、独立思考的研究生。使得我自己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提高,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能够帮助我快速的融入工作。

在此,我首先要衷心的感谢我的恩师毕克新老师,是您教会我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让我学会如何去独立阅读文献,撰写论文。使我转变了原有的不良学习方法,在您的悉心教导下,我锻炼了自己的科研能力以及面对困难不退缩的勇气。让我能够自信的面对未来的工作生活。

其次,我要感谢在实验室里所有的同学们,在我整个研究生的学习生涯中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当我写论文遇到难题的时候,你们同我一起研讨分析问题,进而带我走出误区,是他们在科研和生活中给予我很大的安慰和支持、帮助与鼓励,使我能够勇于面对求学的压力,推动我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彼岸。

特别感谢闫瑾同学、施昆吾同学与郑立同学在硕士论文中模型方面给我的帮助。最后,衷心感谢我的父母和男朋友,他们在背后给予我最无私的支持、关怀和鼓励,他们是我有毅力坚持按时完成硕士论文的力量源泉。

感谢各位专家的对本论文进行批评指正。

论文致谢二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陈春明教授,本文从论文的选题到撰写完成,陈老师给予了我许多的鼓励和支持。在陈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本论文才能够顺利完成。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治学上精益求精、严谨求实,在工作上认真负责,他渊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胸襟让我们折服,在此,对陈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至上崇高的敬意!

其次,感谢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老师们,在我求学期间给予的教诲和帮助,感谢老师们无私的奉献,细心地教导,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所学到的知识都使我终生受益。

最后要感谢所有关心我的家人、朋友,是你们的默默支持,让我能够奋勇前进,勇敢面对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你们的付出我将永远铭记于心,谢谢!

论文致谢三

硕士论文的完成,不仅标志着我学生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我要开启人生新的篇章。回顾将近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感触颇多。学校对我这三年的培养,不仅使我学会了很多专业知识,更锻炼了我论文的撰写能力,也教会了我很多人生的哲理,这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我应该感谢我的导师田世海教授。田老师在我的论文撰写过程中悉心指导我,给我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也能发现很多被我忽略的问题,使我获益匪浅。同时,田老师在生活中也时刻关心着我,田老师的专心科研精神、待人接物的能力以及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等很多方面都值得我终生学习,也是我今后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榜样。在此,我谨向田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要感谢各位老师以及同学的热情帮助,也要感谢实验室的每一位师兄师姐师弟师妹,感谢我的每一位朋友以及我的家人。有了家人的支持与鼓励,我才能在学校专心完成学业,我才能更加坚定前进的方向。是同学、朋友、老师和家人的陪伴,让我能够在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不再孤单。在此要特别感谢张晓萌师姐、孙磊同学对我的帮助和照顾。

感谢中外运(沈阳)分公司能给予我实习的机会,让我真实了解到物流仓储企业的运作流程,并为我提供了很多中外运的宝贵数据。同时也感谢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大连)有限公司,给我实习的机会,让我了解不同企业物流仓储的作业特点,这对我的论文选题、撰写过程中的分析、建模和仿真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最后感谢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所有老师,谢谢各位老师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毕业论文进行指导。

论文致谢四

我的论文至此已经结束,能够顺利完成这篇论文并圆满的结束我的研究生生涯,我衷心的感谢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向我提供过帮助的所有老师和同学。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朱若男老师,感谢她对我所有的鼓励、教导与关怀,在学术上对我的严格要求、谆谆教导和不厌其烦,在生活上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其次,我要感谢我所有的授课教师,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授课,为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我毕业论文的完成提供有效的支持;再次,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以及我的师弟师妹们,在和大家共同研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学术水平得以提高;最后,我感谢我的家人对我无条件的支持与鼓励。

在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即将结束之际,我有太多的感谢,这两年半的时间我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见闻,结交了众多良师益友,这些都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可贵的财富。特别是我的导师朱若男老师,再次感谢您对我所有的帮助,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论文致谢五

随着论文的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两年半的学习生活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增强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在学术研讨和论文撰写过程中,虽曾遇到过很多问题,但有幸得到614实验室全体师生的帮助,特此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高长元教授。在论文撰写的整个过程,老师都给予了悉心的指导,特别是在完善论文阶段,无论是格式上的错误还是结构上的不足,老师都谨慎细心的提出宝贵建议,为我顺利完成论文打下坚实基础。高长元教授渊博的知识、谨慎的治学态度,不仅是我学习的楷模,更是我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其次,我衷心感谢翟丽丽教授对我的指导和关心。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翟丽丽教授对我无微不至的教诲和呵护,使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母亲般的关怀,这里向翟丽丽教授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再次,感谢张树臣师兄对我论文结构、论文内容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感谢何晓燕师姐、王京师姐对论文提出诸多宝贵建议,使我的论文不断完善。感谢614实验室全体同学在我研究及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第6篇:管理学硕士论文范文

>> 如何提高军校研究生教育质量 浅论研究生教育质量 提高全日制管理类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 探索管理新理念,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抓好“五个结合”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对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满意度的思考 关于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探析 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探索 注重问题牵引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 研究生教育质量文化概念初探 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多管齐下全面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 深化改革 优化结构 全面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 把握教育基本原则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 地方财经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系研究 创新型人才视角下的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研究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述评 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 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机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

[2]梁龙霞.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及研究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3]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0.

[4]周文辉,吴晓兵,李明磊.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4:113-117.

[5]赵世奎,张帅,沈文钦.研究生参与科研现状及其对培养质量的影响――基于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04:49-53.

[6]陈立文,曹亮,尹志军.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5(6):56-59.

第7篇:管理学硕士论文范文

苏霍姆林斯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学家之一,在他从事教育教学的三十多年中,他既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也是极为出色的管理者,他担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是当时最著名的学校之一,良好的学校环境、完善的学校管理体制、优秀的教育集体是其主要的管理方式。

一、良好的学校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园环境对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他认为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是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他在帕夫雷什中学创造性地把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通过环境更好地实施了他的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的物质基础作为教育过程得到保证的重要手段。这之中包括自然条件、校园布置、教育教学设备、教室设计以及充足的图书等等。他特别重视校园环境,他强调校园环境必须要精心设计,应该要尽量利用环境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校园环境建设最重要的作用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园中绿色植物茂盛对于学生十分有益,帕夫雷什中学到处都是树木和花草。他认为校园的建设首先要有益学生的身心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不仅注重学校环境的整洁美丽,能够通过环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很重视学校的人文氛围的和谐。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的二十几年里,这里的校园环境的建设无疑是成功的,然而更可贵的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使教育者和学生的人格,气质得到提升和完善。在学校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校园文化有其独特文化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不仅能够直接影响教育者和学生的思维品质,行为方式和元认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对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行为习惯和准则,都有重要的影响,能有效提高人文素质。

二、完善的学校管理体制

苏霍姆林斯基在学校管理方面一是重视行政组织机构的领导管理,另外就是注重教育思想的领导。他认为教育思想的领导是最主要、最基本的领导。所谓教育思想的领导是指正确的教育观点、教育信念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以及全部工作中能够真正贯彻并且实现。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校管理和领导经验。他认为学校行政机构和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十分重要,同时他重视集体领导的作用,坚持发扬民主办学。他倾注具大心血的帕夫雷什中学设校务会议,作为学校的最高议事和决策机构,由教师代表、学校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家长委员会代表组成。学校主要负责人、学校重要工作计划以及教学任务等学校主要事务都由校务会议研究决定。

苏霍姆林斯基重视教育思想的领导,这是他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方面。教育思想的领导要用最基本的教育信念为基础去管理学校,开展教学工作以及一切工作。让全体教师都能够接受、理解的教育信念,是教育工作方向明_的重要保证。教师知道并理解该怎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理念的积极性、创造性也就会随之提高了。他认为正确的教育思想应该要从教师的科研工作里来,通过集体研究得出之后将其提炼出来,把结论向全体教育职人员推广,从而让每个教职员工都能了解这些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思想。他提出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师集体讨论的话题,经常从事这样的集体讨论是必要的。他力求要让学校所有教职员工以及所有工作人员一起来实现其教育思想,让所有人一起关注这些教育信念。另外,苏霍姆林斯基把教育信念作为校务会的书面文件的方式呈现给教师,他自己坚持给学生上课,听教师的课,深入到师生中去帮助教师理解领会教育信念的精神实质。

三、优秀的教育集体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是人们之间相处的总体。他说:“集体是在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智力、共同的情感、共同的组织这几块基石之上建立起来的。”①这四个方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每个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主义教育实现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说:“个人是否完满,即在智力、思想、道德、审美、创造性、情感、公民意识方面是否完满,是由个人跟周围世界的交往与联系是否完满决定的。”②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处理得好,学生在集体中能够融洽地相处这对于学生的了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十分有利。集体主义教育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个人的利益要服务社会的利益,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优秀班级体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苏霍姆林斯基对此非常重视。班集体的建设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内在机制就是同学之间交往地开展和学生社会化的进行。学生在集体中感受到的别人的态度和评价对学生自身而言能够产生强烈的触动,“集体的思想、各种志向和多种关系、互相之间提出的评价和要求――所有这一切,像―条条纤细的幼根,滋养着集体敏锐的情感。这种情感越深,集体作为影响个人的工具所起的作用就越大,个别学生所带来的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危险也就越小”③。建立一个积极进取、争相进步的班风,在这样的班级气氛里让一些孤僻自卑的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竞争意识,从而振作起来,一起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进步,建立自信心。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在集体建立之初树立集体的正确的情感和气氛,让集体成员互相信任,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建立一个道德高尚情感细腻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

注释:

①②③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第2卷719、720、第四卷321.

参考文献:

[1]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刘颖.苏霍姆林斯基心理教育思想研究.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叶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5]兰良平.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思想研究.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6]顾明远.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现实意义.比较教育研究,2007,04.

第8篇:管理学硕士论文范文

1.中国会计学博士论文的选题、方法与理论:趋势与国际比较(2002-2006)

2.美中会计学博士教育现状及比较 

3.中国会计学博士论文研究的趋势和展望:选题、方法和理论 

4.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研究生林志军在厦门大学通过论文答辩

5.关于会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的讨论——全国会计学研究生导师联谊会综述

6.会计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遵循情况的调查

7.我国第一个会计学博士研究生林志军在厦门大学通过论文答辩

8.重庆市第一位攻读会计学博士学位的薛云奎同志获得博士学位

9.会计学博士汤云为通过论文答辩

10.潜心治学结硕果 修身勤政展才华——记重庆三峡学院院长、会计学教授孙芳城博士 

11.一个会计学博士的脚印——访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汤云为教授 

12.中国会计学博士点培养方案调查与评价

13.学而有恒 寒梅咏春——记中国最年轻的会计学女博士任咏恒

14.会计博士生培养与会计理论研究

15.我国培养出首位会计学洋博士

16.中国公司财务由谁来管?管什么?——访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教授汤谷良博士

17.安徽财贸学院会计学系领导教授博士风采

18. 会计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突围之路 

19.锐意进取 硕果累累——记中国最年轻的会计博士生导师张为国教授

20.从两篇“百优”论文多维透视我国会计学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21.孜孜不倦,上下求索——记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曲晓辉教授

22.中美会计学博士生培养比较研究  

23.近5年我国会计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24.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 

25.新建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6.论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再构建 

27.会计学专业教学理念的探讨 

28.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差异化教学改革探讨 

29.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0.国外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启示 

31.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32.会计学实验课程创新的探讨 

33.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安徽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

34.2001~2010年会计学硕士论文选题内容与方法分析 

35.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经验总结 

36.会计学硕士培养路在何方——我国会计学硕士培养调查报告 

37.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 

38.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 

39.高校会计学专业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40.从会计学总体层面探讨会计学的发展 

41.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42.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供需差距的实证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43.会计学的学科属性:管理学还是经济学? 

44.需求多样化下非会计专业本科会计学教学改革探索 

45.会计学的伦理诉求:方法论视角 

46.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47.本科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48.论一般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49.构建环境会计学的理论框架 

50.论会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兼谈会计学科的发展 

51.会计学专业学术梯度建设的策略研究

52.关于高级财务会计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讨

53.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需求分析

54.“价值”是会计学的逻辑起点

55.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改革:挑战与应对

56.基于CDIO理念的会计学专业教育改革探索

57.会计学的发展趋势以及面对的问题研究 

58.会计学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59.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基于管理学院《会计学》平台课程的教学实践

60.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模式优化

61.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以嘉兴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 

62.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

63.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64.会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

65.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基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

66.关于法学与会计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兼论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67.会计学本科专业建设思考——基于国家标准与国际认证标准导向

68.案例教学在会计学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69.结构化研讨方式在MBA《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70.对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71.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2.高等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73.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 

74.中国会计学博士点培养方案调查与评价

75.财务管理专业特色探讨——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比较

76.会计学研究的方法论比较 

77.高校“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问题、对策——基于问卷调查的取证

78.论会计学的双重学科属性 

79.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探讨

80.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81.会计学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的缺陷与对策研究

82.基于职业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研究

83.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的未来展望 

84.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与构想——以九江学院会计学院为例 

85.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86.论会计市场对会计学发展的影响 

87.会计学研究的方法论比较

88.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以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学专业为例 

89.我国会计学教材建设的优化问题

90.会计发展的和谐:建立广义会计学的探索

91.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安徽省三本院校为例 

92.基于多媒体辅助的会计学情境教学法设计

93.《基础会计学》教学方法探讨 

94.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95.会计学专业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以苏州理工学院为例 

96.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的会计学属性

97.MBA会计学课程建设探讨

98.论会计学两大部类

99.MBA会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六大矛盾分析

100.对高级会计学研究范畴界定的思考

101.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会计与财务知识模块教学改革研究——基于襄樊经济学院的实践

102.产权会计学论纲 

103.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04.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质量优化 

105.中外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106.基于核心能力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107.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以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为例

108.工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 

109.潘序伦会计学教材特点初探 

110.基于ERP平台的会计学实验设计 

111.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特色教学研究与实践

112.论会计学的职业特色及高职会计学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

113.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

114.强化会计学应用性教学的思考 

115.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探讨  

116.《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实证研究 

117.会计学本科专业实习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会计学专业为例

118.会计学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119.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研究

120.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的“点、线、面”教学法

121.美国会计学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布里奇波特大学与铜陵学院的对比 

122.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的探讨 

123.会计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目标与质量控制 

124.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方法研究 

125.独立学院(本科)会计学专业课双语教学情况分析与对策研究

第9篇:管理学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研究 理念

中图分类号:F121.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和全球竞争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成为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科学认识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处的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用全新的管理理念和创新的工作方法,加快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变革,从战略的角度为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勾勒出一个清晰的发展道路,对于改善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方法,提高其管理层次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能力、促进其走向国际化以及进一步提升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外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1954年,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源”概念,认为人是企业里具有其它资产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的资源。他认为:工商企业(或其它任何机构)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是“人”。它必须使职工有成就以便激励他们完成工作,并通过完成工作来使企业富有活力。

近十几年来,经济全球化和管理国际化使众多管理学者将研究方向转向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随着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的发展,在这些研究和实践中,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人员一直在集中与分散两种管理模式之间存在争论。持集中管理模式的学者认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将在美国开发并得到成功应用的观念推广应用到国际范围。持分散管理模式的学者认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根据不同文化开发不同的管理方法。瑞克斯(RICks)、托勒(Toyne)和马丁内斯(Martinez)等人指出,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考虑和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不尽相同的方面。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对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掀起了一股人力资源管理热。

二、国内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传入我国以后,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国内管理类学术刊物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越来越多。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赵曙明在对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史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人事管理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两个部分。这种划分重在体现出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差异性。国内经济学家认为,“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尤是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目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比较常见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主要有:

1、“职务分析”,既每一个管理人员和员工都有一个明确的职务工作规范,在管理工作中,既不能有职无权,更不能有权无责,必须职、责、权、利相互结合。

2、“人力资源管理评估”,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总体活动的成本一效益的测量,并与组织过去绩效、类似组织的绩效、组织目标进行比较。人力资源管理通过诸如:招聘、选拔、培训、薪酬管理、绩效评估、福利管理、组织变革等具体管理行为来实现生产力的改进、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的改善、促进组织变革、建设组织文化五个目标。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实践己经超越了员工招聘与挑选、培训与开发、工作设计、业绩考评、薪酬设计等传统内容,形成了三个新的发展方向:

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在一起。

2、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经济全球化情况下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

3、政治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探讨企业文化、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这些方向的研究正在改变已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分析框架,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实践证明,重视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绩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

1、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企业的竞争能力。以企业战略目标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方法,健全人力资源的招募、选拔、培训、评估、激励以及奖惩制度,实现职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统一,从而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和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正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达到的目的。

2、人力资源管理有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管理中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尊严的,如何为员工创造一个适合他们所需要的劳动环境,使他们敬业爱岗,安于工作,乐于工作,忠于工作,并能积极主动地把个人劳动潜力和全部智慧发挥出来,为企业创造出更有效的生产经营成果,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设法做到的。运用各种激励理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满意度,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世界经济复苏减缓的影响,民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民营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实现跨越式增长的瓶颈。因此,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具有直接而现实的意义。

(作者单位:唐山市职称考试中心)

参考文献:

[1]陶宇. 人力资源管理初探.中国商贸.2009. 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