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范文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第1篇: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范文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71-01

一、以科技为引领,搞好战略创新,为企业明确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高达85%,科学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学技术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无穷智慧力,这就说明了中央提出的为什么创新活动一定要以科技为引领。

企业的战略创新是谋求中长期发展为目标。是企业为了能够保持健康发展而制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策略。企业的战略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规划性的特点。企业如何根据自身的各方面资源和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把握来制定和执行战略规划,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为了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要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为立足点,及时捕捉市场发展趋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目前企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战略创新,为企业管理提供科学的方向,实现企业前瞻性和全局性的创新。因此,企业在日常的管理过程要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着重点,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以理念创新为着力点,实现企业发展理念的与时俱进

思路决定出路,脑袋决定口袋,思维方式决定管理方式。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指挥的,先进科学理念才能指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必须树立市场导向意识、核心竞争力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科技意识、文化意识、人才意识、科学决策意识、民主管理意识、终身学习意识、营销意识、品牌意识、危机意识、转型发展意识、战略定位意识等。

理念是人们对事物的价值取向和看法,是人们行动的向导和指南。理念的变化,是一切变化之源,也是一切变化之本。管理是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手段,没有成功的高效管理,企业只能淹没在汹涌澎湃的竞争潮流中。管理的成效是企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管理好,首先要提升管理者即企业家的素质。企业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企业家的企业,离开企业家,企业就生命不在,没有松下幸之助,就没有松下公司;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集团;没有柳传志,就没有联想集团公司。企业家的经营理念,企业家的素质,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决定企业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三、改变“以物为主”的管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现代企业管理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根本,即“以人为本”。经济学上所称的人力资本是人的知识技能和体力的总称。人力资本分三种类型:一是一般型人力资本,即普通劳动者。二是专业型人力资本,指专业人才。三是创新型人力资本,指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高端人才的知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生存发展最重要的条件。

企业管理的内涵是多方面的,但中心环节是把“以人为本”思想贯穿到管理的各个方面,从人才招聘、培训、使用、考核、薪酬制度的设计,激励制度的建立、职业生涯的管理,一切都要从最大限度去调动各类人力资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的薪酬分配和奖励,要重实绩、重贡献,向关键岗位和技能突出的人才倾斜,建立起以对企业发展贡献大小论英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改变传统组织形式,实行组织创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变革传统组织的刚性结构,增强企业组织的弹性,企业组织的刚性结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进入市场经济,因为竞??的需要,必须增强企业组织的弹性,即增强适应市场竞争的机动性、灵活性、适应性。要实现这个转变,必须做好企业组织方面的转型升级工作,改变企业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为内涵扩大再生产方式;改变传统产业为新生产和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传统服务业为现代服务业。

变革传统金宇塔型垂直多层管理结构,建立扁平型近距离管理结构,以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金宇塔型的管理结构,信息传递、信息反馈迟缓,科室职能重叠交叉,造成办事低效率;扁平型机构删弃了机构重叠的繁杂技节,实现了信息近距离传递和工作的直接指挥,促使工作效率有效提升。

集团总部和分公司、子公司建立网络平台,建立虚拟组织结构,实现信息共享,更好集思广益,充分利用全体员工的聪明才智,实现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以制度创新为着重点,使企业成为制度化的现代企业

第2篇: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范文

论文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创新

 

一.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性作用,作为国有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国有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不足、效益不高,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大的一段路要走。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因素外,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不适应症”的问题。具体来讲,如国有企业在长期运作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企业管理方式难以得到转变,未能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管理粗放化,管理水平低下,效益流失严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大大阻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及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1]。因此,通过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及深入改善国有企业管理不佳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随着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的迅速发展及壮大,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格局和环境使得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从需求方面来看,为实现国有企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高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大管理创新力度。本质上来讲企业管理创新是指对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模式等进行根本性的、深层次的改变与改善,是培育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和有效途径。同时通过管理的创新活动,自觉除去各种阻碍企业发展的消极因素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带动和实现企业的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等,以最大化地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有助于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供给方面来看,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和精神的出台,加上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等在为国有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为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提供了动力支持、物质基础和管理方法理念上的支持等。

二.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不难看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如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仍有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对于创新的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表面,甚至存在着认识误区,将管理创新工作看作是可有无,忽视管理创新[2];管理技术和方法落后,如决策时主要是依靠个人经验及主观判断,管理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整体不平衡;缺乏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有效机制;缺乏高素质的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等等,都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国有企业创新的不足。在深刻认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及管理创新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加大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一)管理理念的创新

长期以来,鉴于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给予国有企业诸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优先权等,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得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和官僚思想,效益观念差,对于主动进行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缺乏足够的认识。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管理创新首先需在理念上进行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具体来讲,管理理念的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只有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要重塑和增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理念,积极主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国有企业的管理创新提供观念上的支持。通过管理理念的改变和创新,搅动国有企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企业氛围,给国有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加速国有企业的新陈代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时刻把握时展趋势积极,树立起参与国际化大市场竞争的理念,同时立足于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开阔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视野和思路。

二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人力资源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和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为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在国有企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需改革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重视和加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长远战略规划。尊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利用科学方法深入了解和把握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建立起高效科学的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平均主义负面思想的影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3]。另外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管理理念等核心期刊目录。

(二)管理创新应立足实际

企业管理创新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从本质上来讲管理有其内存的逻辑和规律,管理自身最本质最基本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过程。因此在充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进行调整,通过持久、系统的管理创新活动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二是,推进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入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和理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第三,国有企业管理创新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发展需求,以及市场要求等,选择适合企业文化特性的管理方式,以形成个性鲜明的管理模式,坚决杜绝单纯模仿某一种管理模式情况的出现。要认真分析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尤其大部分国有企业管理现代化水平都有待提高,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要紧密结合企业管理的改革工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才能真正以管理的创新带动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另外,要制定和明确切实可行的管理创新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以有效指导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多管其下营造有利管理创新的良好氛围

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发挥离不开一个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企业氛围的支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主体,包括企业家、管理者及企业员工等才可能做到思想活跃,积极主动地将创新的思想和理念贯穿于工作的任何环节中。一是国有企业管理领导层要重视和鼓励管理的创新工作,以身作则,寓管理创新理念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育员工追求优秀的价值观和使其具备良好的心智模式,包括健全的心理、优秀的品质及较高的文化素质及合理的能力结构等,激发创新意识理念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三是,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培养和形成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责任感及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认识到管理创新对于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配合和推进管理创新工作的开展和参与企业的管理[4]。另外,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时所产生的思想碰撞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及新方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改变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建立起宽松方便的沟通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意识。总之,在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全体员工所认同和认可的企业创新文化和鼓励支持创新的良好企业氛围是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有序开展的根本保障。

(四)夯实国有企业内部基础管理

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开展不是毫无基础的虚无创新,管理创新工作的有效开展除了理念和企业良好氛围的支持,往往需要基于基础管理较好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产生。换句话来讲,如果企业缺乏良好的管理基础,那么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也难以有效开展。因此针对国有企业当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需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基础管理,为向更高水平的管理层次迈进和为管理技术、方法创新等提供保障。一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国有企业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落实股东大会制度,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二是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以信息化发展为基础,通过流程再造工作,优化和完善组织结构,逐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及网络化,改变管理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过多的状况,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及对外界的快速反应能力[5]。三是,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关于基本流程、岗位职责、信息收集等的规定,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尤其是岗位责任制度,形成权、责、利相结合的管理格局。

(五)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有企业在管理技术方面也有了质的突破。管理创新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不断地改进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6]。一是,管理的信息化,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将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及数据库等。二是要不断地总结现有的经验和教育,在归纳总结中不断升化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国内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要给予积极借鉴和吸收。三是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实现信息收集、处理的自动化及高效化,及时全面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丰富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四是,选择合适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并不断地优化其管理功能,促进企业管理的集约化精细化及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李昶.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15,12-13.

2.朱新杰.开拓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新局面[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2-34.

3.孙丽华,张野.谈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4,16-17.

4.赵玉莲,李立宏.浅谈国有企业管理创新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9,4,32.

5.李文国.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3,19-20.

6.张国柱.对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9,9-11.

第3篇: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范文

1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而这一概念中最为重要的无疑是 “创新”的定义。创新主要指的是企业通过运用各种新型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不断更正错误策略,最终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过程。从这一过程来说,企业管理的创新是企业按照当今的社会动向和市场要求,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在现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更好的适应企业发展的条件,满足社会化市场需要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综合竞争力的增强。

2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指的是企业在现有的管理技术、管理制度、发展策略、企业文化等基础上,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新型的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制度等,进行各类资源的优化管理,为自身的发展壮大不断开辟市场,探究新式的发展模式,为企业目标的实现过程注入新的活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很多企业虽然形成了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需要的意识,但是由于本身并没有先进的实践经验,对于一些优秀企业的发展案例也没有深入的探究,因此管理理念仍旧比较固化,且没有创新发展的观念,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也被束之高阁,徒有其表。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快节奏,最大限度的为自身争取发展空间,企业需要不断的寻求适合其发展的新策略、新方法。从这种层面上来说,进行管理上的创新已经成为企业获得新的发展动力的必由之路。总的来说,企业的管理创新需要人为思想的改造,其花费的成本相对不会太高;管理创新的实现能够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尽可能的减少应对经济风险可能经受的损失,推动企业的稳步前进和不懈发展,是企业获得长久发展的必然选择。所以,现代企业的管理创新具有强大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有待企业的管理者们对其进行验证。

3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可行路径

3.1 思维方式的创新

现代企业能够实现管理创新的根本是企业能够深入研究当前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潮流动向,结合其自身利益需求,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探索新型的企业发展道路。具体说来,思维方式的创新指的企业管理理念创新推动的企业经营模式、价值取向等等方向上的创新,这一创新方式能够带动企业摆脱旧有的固化的运营机制,突破自我发展的局限,更深层次的理解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内涵,积极运用先进的生产机制和生产技术,保证企业在不断的创新中长盛不衰。在进行思维方式的创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领导者要有突破传统观念的意识,这种意识主要指的是一人决策、员工执行的管理模式、小规模生产的方式和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态等的结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获得发展,企业的管理层应该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并选择正确的改进方向。旧有的观念中,一人决策、员工执行的模式很容易让员工产生懈怠心理,管理工作也相对繁琐,因此执行规章制度时困难重重;小规模的生产方式更是极大程度的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不适用于当今全球化的潮流;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态弱化了企业的危机意识,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没有危机就没有动力,因此,这种心态是不可取的。

其次,企业要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按照全球化发展的思维模式,为企业建立新的发展目标,采取新的行动方式。这一内容主要指企业要将自身的发展与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认识到企业本身的发展壮大代表的不仅仅是企业形象的提升,更是整个民族形象的提升。新的发展目标的确立有助于企业保持长久的发展动力,帮助企业树立危机意识,强化自身名牌效应,做到真正以客户为本,增强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服务素质等。

3.2 技术能力创新

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企业能够获得长久发展的又一大支撑力。因此,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推动经济效益的增长,需要积极的引进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对这些先进技术进行再加工,尽可能的发挥其优势力量,让技术成为创效增收的根本。当今时代是信息化时代,网络化时代,电子商务更是细化了企业的分工,企业需要立足于当今社会的需求,更多的发挥自身的技术特长,转移企业的生产增长点,从倚靠资金发展的误区上跳出来。从当前企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技术的进步是企业能够实现高效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和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的必要条件,更是企业获得快速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必由之路。所以,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改变内部的技术架构,重视技术的研发,并通过合法的手段进行产权的维护,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要积极谋求合适的外部发展条件,寻求国家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尽可能去争取合适的技术上升空间,从而提升自身整体实力。

3.3 管理制度的创新

管理技术的创新主要指的是企业通过对于自身发展的总结,正视经营过程中的长处和不足,改进企业管理机制中的漏洞,为员工创造合理的提升自我的空间和条件,保证管理层次的优化。在实际的企业管理机制的建设过程中,企业自身要将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重点,帮助员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开拓他们的眼界,提升他们的境界,让员工对于当前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缺陷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并能够将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相互结合。对于当前社会的企业来说,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动力,最根本的还是从现有的员工素质入手,提高总体的竞争力。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认识到人才是资源应用和价值创造的最根本动力。只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员工都加入到充电组织中来,提升他们对于工作、对于企业的责任感,企业才可以优化自身的管理机制,建立学习型的管理团队。而真正的学习型团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精力充沛,能够根据现有局势发现新的发展动力;细致认真,能够对社会发展动向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理解能力好,行动力强,对于领导的要求能够根据大局完整的进行理解并执行;有团队意识,能够在沟通协作的基础上出色地完成任务。

3.4 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

从旧有的企业组织形式来看,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是决策的制定人,员工则只负责决策的执行,这样的做法在加大领导者决策难度和压力的同时,也不利于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而现代企业的组织要求则是尽可能的做到资源共享,将员工和领导者、员工和企业相互联合起来,将员工真正作为企业的一份子来对待,强调员工在公司的参与度,让员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岗位需求,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促进企业总体能力的优化,进而提高企业效益。相对来说,新型的组织要求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最大化的发挥其人力资源的优势;企业员工在先进的组织形式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实力,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最为重要的是,企业员工在面对市场竞争时,能够适应企业的快节奏,有完整的风险意识,能够根据现有的市场需求及时作出反应,进而促进企业整体实力的提升。

3.5 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的文化是企业保持发展动力的根基,是企业发展实力的最终表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有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这是企业总体价值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根本所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经营良好、发展前景广阔、社会地位较高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必定是被其员工和社会所认可的,而企业制度的施行、员工工作的展开,也是以企业文化作为最根本的指导精神。所以,企业文化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又一大推动力。在进行企业文化创新时,企业首先应该按照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这是决定企业内部人员价值取向的重要指标,也是企业进行市场开拓,提高自身品质的根本。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立足于当下自身的实际,结合内部优势和外部环境,保证整体前进方向的不偏离。其次,重视团队合作。企业是一个大的团队,团队内部所有人员的合作都是为了促进这个团队的合作而进行,因此,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应该有完整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明确自己的分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最后,企业要重视员工的地位和形象。员工代表的就是企业的形象,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也就是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因此,企业需要重点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对员工进行系统化的培养,让员工真正以企业为家,让员工发现企业对于自身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展示平台。

第4篇: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 管理制度 创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为了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必须进行改革。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包括组织制度、人事制度、战略管理制度、决策制度、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的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企业协调、有序、高效的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企业制度的改革,要求企业的每位员工必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认真遵守制度的规定。面对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实现战略发展目标,保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一、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缺陷

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是以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为依据的。有效的制度将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提供保障,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但是,现代企业在管理中,很多企业在制度的制定、执行中存在着诸多缺陷,这种存在缺失的制度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不完善

企业制度的不完善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指导思想的偏差、着力的不均衡、细节不详细等。这主要是由于:首先,企业在制定制度时未将“人性化”、“综合管理”、“科学管理”的思想理念贯彻其中,使管理制度出现指导思想方面的偏差。其次,企业的管理制度在制定时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例如: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往往将管理制度的力度放在产品的生产上,而对于产品的安全生产管理、产品的质量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这种忽视将会使企业出现经营危机。近年来我国曾经发生过很多这样的案例。

(二)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

很多企业的制度制定时比较完善,考虑的情况也比较多,但是,在执行时缺乏应有的力度,执行也不到位。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多年来的思想惯性弊病造成的。例如:很多民营企业中存在着严重的亲情化或友情化关系,企业内部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人员关系,使得很多企业的员工在衡量企业的管理制度时,注重人情关系,而忽视了对制度的执行,这种执行不到位的管理制度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更对制度的创新造成了障碍。

二、造成企业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的原因

(一)人为因素

企业的管理制度在制定、实施、创新的过程中都需要人来完成,因此,人为因素,人员素质是决定企业制度执行效果的关键因素。例如: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只有具备先进的管理意识和理念,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为依据,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并具有科学性的管理制度。如果企业管理人员不能与时俱进,将使企业管理出现脱轨,,越权处理等问题。

(二)理念因素

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基础,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管理制度发展的方向,更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的落后使管理制度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中的各阶层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导致很多企业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出现了偏差。

(三)物资因素

企业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内部物资的保证,它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实施上提供了物质保障。例如:企业制度的创新必然会进行设备的更换、对外考察、研讨等,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需要大量的物资作保障。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不断推进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已经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新形势下,面对不断出现的挑战,企业只有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一)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与时俱进,调整企业自身的组织结构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企业必须以多种模式来应对不同的要求,在不断的改变中寻求生存与发展, 对于随时发生的变化做出积极调整。对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将企业原来相对独立的管理职能组织成为联系紧密、协调一致的生产经营统一体,充分发挥企业的综合优势。

(二)创新财务制度

社会的发展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体现了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法权益。不断健全和创新财务管理,清晰的体现企业的产权关系,充分体现财会政策的公平,保持与国际惯例的一致性是新时期对企业财务制度要求。严格、创新财务制度的管理将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得到创新。

(三)不断提高企业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员工进行各种教育与培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创造途径。例如: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座谈会、研讨,加强对员工思想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从思想根本上转变企业各部门、各阶层人员的思想观念,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理解和配合企业完成管理工作。再例如: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在企业内部构建出一种科学、民主、文明 、有序的和谐氛围,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员工的素质考核,不断优化各种监督与考评机制,加强企业管理者的自我行为约束,增强领导者居安思危的意识。

总之,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针对企业的不同时期、不同经营战略进行不断的更新和调整,制定出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管理制度,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不断巩固市场地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杜红勇.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J].中国商贸,2013(01)

第5篇: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范文

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大致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2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粘连”,大股东担任董事长直接操纵董事会并执掌着经营大权。第二阶段大致在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末,所有权和经营权终于“合久必分”。一些垄断性大财团被迫解体,家族大股东纷纷撤出,而民间资本(普通股东'大大增加造成股权分散,经营长官独揽大权。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企业权力的二次分离。主要特点是所有权变股东所有为股东和职工共同所有。资本的投入与知识和技能化劳动具有同等要素的地位,职工不再是股东的雇佣者而是合伙人,同时,把企业控制权分离为决策权和管理权,从而解决现代企业制度始终没有能很好解决的对管理权的监督与效率相统一的问题。企业权力的二次分离在欧洲最早实行。1965年颁布的《联邦德国股份公司法(、1972年颁布的'联邦德国企业委员会法(和1976年颁布的'联邦德国参与决定法(等,都对企业权力的二次分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日本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总把制度问题和文化问题搅在一起,让西方人很难理解。可是,中国的企业制度改革是不是把制度问题和政治问题搅在一起?还是政治问题搅了制度问题,这一点,恐怕日本人也难以理解。但无论是欧洲式的还是日本式的二次分离都存在着一个效率不高、决策过程慢的弱点。这在过去还不能说是一个显著的弱点,但在信息经济时代来到的时候,这种分离所形成的决策方式就可能发展成为一个致命的弱点。

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制度使基础管理活动具有延续性。企业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基础管理制度,即使主管突然离去,企业仍可继续有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至于搞得员工不知所措。

2. 制度是员工行动的准绳。有了制度,员工可以照规定行事,而不必一再向主管请示;主管也不必重复下达指示或发号施令,节省了许多时间和精力。

3. 制度可以使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自动化。有了制度以后,员工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和范围内自行作出决策,不必层层请示;换言之,制度可以使主管的授权更为明确、更为有效。

4. 制度是主管与员工之间沟通的工具。主管将组织结构的权限、企业组织的目标、达成目标所必须付出的努力以及工作方法等等规定在管理制度中,使员工能够很清楚的了解自己在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努力方向,同时也知道上司对他的要求是什么。

5. 制度是员工与企业的工作合约。制度订立的目的是要规范员工的行动,员工接受工作就必须遵守各项管理规定,因此管理制度是工作契约的一部分。

6. 制度是员工权益的保障。员工在企业应享受的权益,如工资的核算与调整、工作及休息时间的安排、任免迁调的决定、福利给付等等,都应该在管理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和记载才能发生效力。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首先必须在理论上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才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卓有成效地进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当前,在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上,理论创新的重点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由对物的管理、对人管理跃升到对管理者的管理。企业发展至今,从管理上讲大体经过了三个主要阶段,即以对物的管理为主阶段、以对人的管理为主的阶段和以对管理者进行管理为主的阶段。最初的管理主要是对物的管理,这和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相适应。企业最初基本上是以业主制为主要形式的,生产单一,规模有限,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在这一条件下,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对物的管理而不是对人的管理。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的效能,由此也剌激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和机械革命。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制度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单一的业主制开始向其他制度形式演变,所有权和经营权有限分离。因为单一业主制很难适应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变化的要求,业主本人很难做到对生产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这样就必然要适当分散管理权,实行部分委托管理。由此就形成了以业主为核心的、有委托管理者参与的管理主体。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即生产过程中的人。管理的重点是如何发挥作为生产者的人的最大效能。这一管理的最典型代表,就是著名的“泰罗制”。现代企业是以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完全分离为特征的,随着股份的分散化,所有权也多元化,以股东会为代表的所有者集团,并不直接进行管理,而把管理委托给一个相对规模的经营者阶层。作为经营者他的管理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作为所有者则主要是对作为经营者的管理者的管理。所以现代企业进入了“管理管理者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就要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这一趋势,把管理目标定位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上,这就必然会引起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全面创新。

二是由一般的行为管理跃升到机制管理。一般的行为管理注重人的行为的设计和管理,包括对人的心理行为的注意。这是对人的管理阶段的一种提升,由外在行为管理深化到内在行为的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必须从机制上去提升,这样才能更有成效。所以,在国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中,我们应当更加突出地强调这种机制管理。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

企业的发展,一般都会经历较为曲折的过程。但要取得成功,其必要条件就是企业必须不断追求管理制度的规范与创新。企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实施效果,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成效,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日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其中企业管理制度本身的规范、创新则属于根本的根本。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及其实施效果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保持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之中,循环升级式地提高管理制度的实施质量,保持和增强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运转效能。也就是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其内部的企业管理制度也是具有较强的优势。企业间如果在某一方面存在差距,那一定是由于与此方面的相关管理制度的总体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的企业,如在同一产品、市场领域里的竞争存在优、劣势之分,一定是企业间在整体企业管理制度的总体表现方式、表现效果存在差距。希望企业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追求成功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并合理运用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创新性的特征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保证和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规范化地实施,发挥其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第6篇: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水利企业;管理;问题;创新性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modern water conservancy enterprises, and with the reasons of the status of experience in management and the related enterprise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and innovative ideas.

Key words: water conservancy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blem;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 F279.23

0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水利企业也得到了比较大的生存空间,然而在这种生存空间的增大往往会让很多水利企业赶到束手无策。有了发展空间反而却导致企业发展速度放缓或者干脆发展停滞,那么究竟是管理手段何种问题造成的这类现象呢?笔者将对其进行分析。

1 水利企业现状

1.1大型水利企业现状

大型水利企业一般都是国有企业,这类企业一般人才战略进行的比较完善,人员更新换代快,同时公司内部具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所以现在大型水利企业存在的问题很小,对企业正常生产生活影响不大。

1.2 中小型水利企业现状

当今我国现有的中小型水利企业很少是由跨行业企业进行资质增项或者新股份公司成立的形式出现的,一般都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利维护、运营企业进行转变、发展而产生的老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老企业人才培养制度并不完善,同时企业内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大多数都存在着按照传统模式进行经营管理的情况。这样就导致了这类企业在现在发展空间上升之后,由于企业内部原因,很难能组成新部门来对项目进行管理。而且这类企业大多数都面临着老员工退休、新员工尚未成长起来的现状。所以一般问题体现为历史包袱沉重和企业效益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现在超过7成的中小型水利企业存在着半数以上的临退休人员,多数企业所使用设备或者管理模式已经超过了20年。这样就形成了因为缺人缺物导致了企业利益低下,因为企业利益地下而难以吸引人才和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恶性循环。这种现象对企业的影响十分巨大,导致企业因为内部原因难以生存,更别谈承担新项目的活动了。

2 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作用下,由于水利企业的特殊性,水利企业还基本生活在计划经济的阴影之中。水利企业管理问题的产生其实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人员问题。这里人员问题应该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领导者;第二部分,员工。对领导者而言,计划经济时,企业不需要对工程项目的选择进行担心,完全是由国家政府进行指派,分到什么项目是什么项目,企业管理也相对简单,按要求施工即可。对员工而言,自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员工的观念没有发生变化,片面的认为自己是编制员工、事业性员工,只要出勤,铁饭碗就有保证。这样工作积极性就得不到保证,更别谈在工作中的创新了。其实不然,员工们的思想应该和社会进行接轨,通过经济改革来意识到自己企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性来改变企业生存状态。其二,在进行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企业没有认识到这种转变的根本性实质。仍然认为自己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是来源于行政部门或财政部门,这样的想法实质上是大错特错的。经济体制转变之后,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等方式对企业内部的设备、人员进行更新换代,反而没有了以前领导部门给的“紧箍咒”,但是企业的领导者往往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缺乏对设备和人员的更新,依然采用“传统打天下”的方式进行企业生产和管理,自然而然的会被市场所淘汰。其三,许多企业来源于水利系统下属单位体制改革而来,这样就会导致很多的企业与上级部门形成了联系,在有工程的时候,无论其他企业多么优秀都会尽量让你中标。这样的企业保护行为不仅对企业无利反而有害。因为这种情况相当于放纵了部分水利企业,让企业养成了“旱涝凭天”的思维模式,根本没有从企业自身进行改革,更别谈进取了。

3 企业管理改进手段

3.1 常规手段

3.1.1 制度和观念的转变

为了是企业能够保持活力和竞争力,企业要进行企业制度和人员观念的革新工作。企业要根据市场进行更新和变化,只有企业适应了市场,才能更具有活力。适应市场才能够进入市场,进而才能够在市场中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相关领导者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企业发展的形式,然后结合市场和企业自身制定发展战略,然后进行企业综合管理。

而企业人员的管理则是重中之重,企业的发展要全部依赖于员工,首先应该对员工的思想观念进行转变,让员工与企业之间在思想上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观念,让员工认识到自己与优秀企业员工之间的差距,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岗位竞争制度等,来实现员工们的化懒惰为勤奋。

3.1.2 硬件更新

虽然企业大方向制定和员工内部管理都已经做好,但是企业在没有良好的硬件条件下,竞争力会明显不足。这里的硬件值得是先进的工艺、工法、设备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员工必须要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所以在企业内部应该通过鼓励员工进行科学钻研、技术改良等工作。任何水利企业在没有现代化设备和先进的施工工艺的同时都无法快速完成一个优质的工程。所以企业要对自己的设备进行更新工作,同时加强技术科研和技术培养。有效的避免因为硬实力不行而导致的“没有金刚钻拦不了瓷器活”的现象。

3.2 创新手段

现代企业管理手段已经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变。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相比于传统手段的刚性管理,柔性管理对企业管理有着不可言喻的好处。

刚性管理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的管理模式。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管理与原理原则制度的逐步完善,它要求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一切照章办事,不讲情面,注重效率和实绩,以形成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

柔性管理(SoftManagement)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进行管理的新方略。柔性管理理念的确立,以思维方式从线性到非线性的转变为前提。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历时性,而非线性思维的特征是共时性,也就是同步转型。从表面混沌的繁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潜在的未知需要和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变化并自动应付变化,这就是柔性管理的任务。

对水利企业而言,传统的刚性管理手段往往是直线型管理或者树桩管理,没有形成所有人都对企业负责、所有人都对项目负责的综合性管理模式。例如水利企业如果施工项目某个小环节出现问题,这个问题将会一直向上承保到技术主管(总工程师),然后再对其进行解决。这样会导致时效性下降。然而柔性管理则不同,任何技术人员与项目都有着联系,只要能解决就可以提出相关方案,时效性比较好。

柔性管理还能够很好的为企业汇聚知识力量。知识根据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主要是指以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后者则指员工的创造性知识、思想的体现。显性知识人所共知,而隐性知识只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难以掌握和控制。要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奉献给企业,实现“知识共享”,单靠“刚性管理 ”不行,只能通过“柔性管理”。

4 总结

企业管理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创新性管理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企业的管理现状,为企业的管理途径丰富道路。然而我国的水利企业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单单靠创新性的柔性管理观念还难以达到“救活”企业的目的,需要在水利企业中进行试点,通过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辅相成的管理模式来拯救水利企业。

【参考文献】

[1] 古萍.对水利勘测设计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认识[J].山东省工会论坛,2012, (5):67-68.

[2] 王进庆;薛岩国;赵春艳.探讨水利施工企业在市场中如何求生存谋发展[J].城工程技术-水利工程(电子版),2011, (22):18-19.

第7篇: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薪酬;激励;机制;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企业经历了蜕变化过程、科学规范化过程、管理精益化过程、管理引领化过程四个发展阶段。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已经完成了最初的蜕变过程。一部分理念超前的企业完成了第二阶段,只有海尔、联想、海信等为数不多的著名企业完成或正在实现管理精益化进程。21世纪,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在竞争与合作中融合、碰撞和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亚洲财富积累最快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众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和压力。如何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更快更好发展成为摆在每一个经营者面前的新课题。

这种新经济形势要求我们的企业不仅要有优秀的领跑者,更要打造一支优秀团队。因为任何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的运用都必须依赖于一个基础:人,企业的所有员工。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现代企业管理从制度化转向人性管理的过程已经充分证明人力资本既是企业的最大成本也是企业的最大财富。

当你可以雇用一个人到指定岗位,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人的热情,买不到创造性,买不到全身心投入时,你就不得不去努力争取这些。把为别人做成为自己做事。这是企业经营者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追求的共同目标。因此,激励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在众多激励方式中,薪酬激励无疑是一种最简单、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式。薪酬作为一种安全保障和工作回报,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因此,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已经成为企业普遍重视的因素。但由于薪酬是企业收益的付出和对每个人的评价,所以管理层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国有企业。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薪酬机制也不能一成不变,它必须与企业发展齐头并进,才能真正为企业发展推波助澜。

一、目前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薪酬结构不合理。薪酬结构是一个企业组织机构中各项职位的相对价值及其对应的实付薪酬间保持什么样的关系。薪酬结构比例应视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员工比例有所不同。例如有些企业在薪酬分配中为了避免矛盾,薪酬的支付不考虑不同岗位的需要,实行不偏不倚原则,极大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有些企业又存在部门、岗位薪酬差别过多,这势必造成许多员工不安心工作,千方百计调换岗位现象,不利于组织稳定。

2、体系凌乱。由于在某一项目或时点上人才匮乏,因而给付的薪酬大多也是应急的。在特定情况下,这种有针对性的薪酬管理虽然有效,但终因与企业薪酬体系的共性冲突,日益显露出矛盾。这种薪酬管理模式可以得益于一时,最终不仅不能起到引进、留住人才、激励员工的作用,还成为“薪酬摩擦”的主要原因,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无序和效率低下。

3、薪酬设计缺乏科学性、完整性和发展性。薪酬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最有效的内容和手段,本身具有严密的内涵结构和完善的体系。但在实际执行中,薪酬的激励效果却与预期相去甚远。企业薪酬结构往往存在结构单一和模糊两大特点。单一的薪酬结构容易使员工失去激情,从为自己干变为为企业干,保求职位而淡化职责是这种薪酬结构典型的后遗症:易于滋生员工之间的攀比心态,减少和消耗团队合作精神,削弱企业本来具有的优势。薪酬模糊主要是给予不公平的奖励和加薪。发展性是说薪酬制度建立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还在照搬成立之初的薪酬制度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轻则毫无激励作用可言,重则导致矛盾丛生,有碍企业发展。

4、缺乏人文主义精神。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在“开源”有限的情况下,“节流”会成为首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低成本”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竞争优势。而在众多成本因素中,人力成本的弹性应该是最大的。于是很多企业便在这里做起了文章。这种短视行为的结果是企业员工的流失,经济效益的下降。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公平的薪酬制度,只存在员工是否满意的薪酬制度。只有员工获得合理报酬,其最原始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得到有效激励,员工才会加入到与企业管理者共同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列中。当员工将自己的工作完全融入到企业发展目标中,企业管理者才会得到充分支持,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只有这样,薪酬制度才是合理的,才能真正实现激励员工的作用。

二、企业薪酬管理的应对措施:调整与创新

1、设置薪酬管理目标,实施薪酬决策管理。这包括薪酬体系、薪酬水平、薪酬结构三大核心决策,以及薪酬构成、特殊群体薪酬、薪酬日常管理三大支持手段。薪酬体系是由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来计算的基本薪酬,由职位、技能、资历等因素组成;薪酬水平是企业内部薪酬平均值,形成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薪酬结构则是内部职位职级等级差别关系,形成企业薪酬内部竞争机制。这些设置都涉及到薪酬构成(对个人支付的实际方式)、特殊群体薪酬及薪酬管理政策和策略(即企业薪酬管理水平、技术技巧和制度)等。企业的薪酬管理应当在制度和方法上进行创新,这里提到的“体系、水平、结构+构成、激励、政策”就是这种创新的精髓。

2、与企业完成的经济总量和产出的经济效益挂钩,制定具有人本主义特征的动态薪酬管理体系。按照激励和业绩考核原则来设置动态薪酬管理体系。制定科学有效切合实际的业绩考核指标及方法,设计能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励员工的薪酬结构和回报比率,实施岗位付酬要素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核心是:确定岗位及岗位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并按付酬要素兑现薪酬,同时对所设置岗位实行绩效考核,对每方面要素进行个别考评,以防止畸重畸轻的情况出现。

3、结合企业特点,立足企业长远发展设计薪酬模式。煤矿企业中安全是重点,有人这样比喻,企业每一项成果都是“1”后面的一个“0”,而安全就是“1”,“1”没有了,企业的成绩也就成了“0”。所以在薪酬设计时应该充分体现安全的决定作用。“433”薪酬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百分制的薪酬分配中,安全占到40%,其它两项分别是成本30%,工作质量30%(含工作的质和量两个方面)。科学的薪酬设计应该充分体现企业特点,涵盖企业各方面关键要素。同时,设计薪酬时也不能只顾眼前,而应立足企业长远发展,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设计薪酬时就应激励员工朝企业所需的核心专长与技能自我提升。企业的发展应该是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4、融入企业文化的薪酬管理。企业由很多人组成,这些人以团队的方式向社会提品和服务。团队生产有两大特点:一是团队总产出并非个人产出的简单总和,二是很难准确衡量团队成员对团队产出的具体贡献。要解决这个问题,监督无疑是最简单的方法,但监督需要成本,而且也不可能药到病除,而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文化。好的企业文化能行不言之教、不令而行、不禁而止,使“上下同欲”,“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但这种企业文化的形成却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在企业设计薪酬时融入企业文化养成要素,二者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势必能加快企业文化的成熟和完善,成为企业的灵魂和支柱,企业经济效益也必然水涨船高。

结束语

企业薪酬管理创新正当其时。要把业绩考核作为改造薪酬体系的突破口,以人力资本价值促进企业薪酬体系的嬗变。抓住员工这个关键因素,精心实施薪酬目标管理模式,企业的薪酬管理其实就是以下要素的组合拿捏:即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绩效相关性、人力激励性、企业承受性、运作合理性、实际可行性、实施灵活性、因时适应性、战略规划性。根据企业特点,立足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建立真正适合本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是每个企业探索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第8篇: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范文

 

一、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一)企业管理模式的含义

 

企业管理模式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既定的企业经营目标,而对企业的总体资源和经营活动框架等进行适当的整合,以支撑企业运行的一种管理模式。企业会根据不同发展时期企业的运行状况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适当的变动,不同的企业都有着各自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

 

日本和美国管理模式是目前公认的两种企业管理模式。日本管理模式强调以集体主义为特征,注重对人际关系、集体利益等方面的管理。美国管理模式以强调个人能力和法制管理为特征,与日本管理模式相比,美国管理模式更注重在制度、规范和条例管理等方面。

 

但是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管理需求。也就是说,企业管理模式只有向现代化迈进,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欲求生存和发展。

 

(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含义

 

企业管理现代化是指企业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采用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手段的管理方式,使企业管理水平达到与当今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水平,主要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控制和管理手段现代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管理现代化是促使企业管理模式向现代化转化的动力因素,企业管理模式最终是为企业管理现代化服务的,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适应。随着企业管理现代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远远落后,因此,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已迫在眉睫。所以,根据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对不同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选择、结合和创新,对于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现代化非常必要。

 

二、企业管理模式的现代化选择——以激励约束为核心的企业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

 

企业现代化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相结合所孕育出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企业发展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不可预料的挑战。然而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的高低跟企业的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

 

本文主要阐述以激励约束为核心的企业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管理向现代化的转化。

 

(一)以激励约束为核心的企业现代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原则

 

激励是指从管理者的利益出发,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管理者适当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促使管理者更加好的为企业服务。约束是指结合企业的规章制度,运用道德和法律的力量对管理者的不当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激励与约束是企业现代管理机制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运行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激励与约束既对立又统一的原则。激励与约束之间的关系此消彼长,激励过度就会导致约束作用的不足,而约束过度也会导致激励作用的失效。

 

(二)以激励约束为核心的企业现代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过程

 

1、明确企业现代管理运行机制的目标

 

第一,解决目前企业内部出现的“激励不够”与“制衡不足”等问题,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以及法人治理结构,让员工在激励与约束的相互作用中,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以企业经营者以及管理者的能力与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

 

第三,为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必须善于总结管理经验,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和操作规范,以适应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2、建立合适的薪酬体系

 

合适的薪酬体系是维系企业稳定且长久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与企业员工是否全心全意的为公司做事和服务的关键因素。所以,以激励和约束为核心的企业现代管理机制的建立首先要建立合适的薪酬体系,做好薪酬水平定位、职位分析、薪酬调查以及薪酬体系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为员工的工作质量,同时也确保了薪酬体系的公平。

 

3、完善员工的任用与考核体系

 

首先,建立和完善人员考核制度。完善的人员考核制度是现代化人员管理的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它能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管理人员市场竞争意识,从而能够更好的应对现代管理带来的市场挑战。其次,制定明确的工作规章细则,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同时,针对表现比较好的员工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激励,对在工作中行为不当的员工给予适当的约束。

 

综上所述,通过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有效结合,以激励为核心的企业现代化管理运行机制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还能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最终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第9篇: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管理创新

1.现代企事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1原有的产权理论及制度加剧了股东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

1.2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以不适应知识经济时资决策的需要。

1.3风险管理已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业面临的更多的风险。

(1)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大大加快,如果企业信息不畅就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2)由于知识积累和更新速度加快,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适应将进一步加大企业风险;

(3)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的周期不再缩短,从而加大了产品的设计开发风险;

(4)由于资本市场的开放和电子业务的发展,使货币风险进一步加进,因此,如何有效防范和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发展是财力管理的重要方面。

1.4现有财务机构设置以财务人员素质严重妨碍着信息化、知道化理财。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应是管理层次及中间环节少,并具有灵敏、高效、快速度的特征,在我国现在企业财务机构中,大多数是中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乏创新和灵活性,财务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滞后,理财知识欠缺,方法落后,严重妨碍了信息化、知识化、理财的进程。

2.知识经济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2.1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以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随着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发展。

2.2融资管理的创新。企业融资决策的重点是低成本、低风险筹措各种形式金融资本,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推进融资管理创新,把融资重点由金融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是由于知识资本逐渐取代传统金融资本成为知识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本。

2.3资本结构的优化创新。资本结构是不同资本形式,不同资本主体,不同时间长度及不同层次各种资本成份,构成的动态组合是企业财政状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知识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上升,使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按知识经济的要求优化资本结构,以确定传统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的比例关系,通过融资和投资管理,使企业各类资本形式动态组合达到收益、风险的相互配比,实现企业知识占有和使用量最大化。

2.险管理方法的创新。风险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因素,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本经营呈现高风险性和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一是知识产品价格中物质材料成本比重很小,而开发的固定成本急剧上升,使经营风险多倍扩大;二是金融市场和内部财务的变化使财务风险更为复杂;三是开发知识资产的不确定性水平提高,扩大了投资风险,为此,应创新风险管理办法:一方面要对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有效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建立风险的计量报告和控制系统,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

2.5财务分析内容的创新。随着企业知识资本的增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制于知识资本的作用,对知识资本的分析也因此构成了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评估知识资本的价值,定期编制知识资本报告披露企业在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顾客忠诚度方面的变化和投资受益,使信息需要者了解企业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情况,并建立知识资本考核指标、创新指标、效益指标、市价指标及稳定指标,并进行定期考核,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对策

3.1转变企业理财观念。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因素,由物质及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就不能只盯住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必须转变观念意识,首先要认识知识资本,二是要承认知识资本,三是要重视和利用知识资本。

3.2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对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业总资本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是财务人员既要有宽阔的经济和财会理论基础,又有良好的现代数学、法学和网络技术基础,其次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第三要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根据国际金融的创新趋势和资本的形态特点,运用金融工程开发融资工具和管理投资风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