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线实训总结范文

无线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线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线实训总结

第1篇:无线实训总结范文

一、计算机的普遍性

“二十一世纪的文盲是不会用计算机的人”,这一理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可见人们对现代科技发展的预见性。

经过义务教育阶段文化课的学习,学生对初中的课程有厌烦的情绪,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差,学习文化课的习惯、信心、能力等都不大相同。而对于计算机,他们以前只接触了一点儿,还有很大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要按照职业教育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体系。方案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经验,强调合作与交流,强调多种教学方式交替使用,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对话伙伴。

对于大多数职高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问题。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团队学习为主,在人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技能,并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其今后的知识和能力拓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二、制定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方案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生产、服务第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职业高中的学生都是初中分流的,学生的素质、能力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好一点,有的稍微差一点。我们在实训教学中,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分级的实训指导,作业分开级别,让每名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很好地适应不同类别、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

三、提出问题,根据问题特点设计解决方案

假设某人在购买和安装了无线网卡后,组建家庭无线网络遇到了选型问题。他从网上了解到无线局域网的工作模式一般分为两种:Infrastructure和Ad-Hoc。那么哪种类型才适合自己家里使用呢?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和家里的情况联系一下。如果学生自己遇到这个事情,他能怎么处理。根据自己所见到的和听到的,每个人各抒己见,互相讨论,互相指正,最后在课堂上做出总结。后面我们就可以给学生做出如下分析:

需求一:对于无线局域网的两种模式,某人想了解哪种模式更适合家庭;

分析一:要对无线局域网的两种工作模式进行学习研究,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需求二:选用Ad-Hoc类型无线局域网后,需要对家中的电脑进行配置;

分析二:按照Ad-Hoc类型无线局域网的配置方法,正确地进行配置和调试,最后测试无线局域网的连通情况。

通过做出上述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做出几个方案设计,然后选出可行性最大的一套。

带领学生到网络实训室再做一下具体操作,所有工作都完成了,针对课上完成的情况,对方案做一下总结、归纳。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寓教于乐!

第2篇:无线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自动化物流系统、物流实训平台、物流教育

随着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物流设施以及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对高校学生的物流实践性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其实践培训模式大多采用物流软件模拟、物流沙盘或者较为单一的自动化物流设备进行展示性教学,这使学生对物流知识的认知、验证、应用和创新等综合性能力提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立足企业对物流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大物流实训课时,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与模拟演示型教学方式相比,采用工业应用级建设的物流实训平台,可获得更直观的实践体验,也更接近企业实际应用需求。

一、建设需求

1.项目简述

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物流实训平台规划区域建筑长18m。宽18m,净空高度10m,既要满足教学演示使用,又可以配合工艺流程真实再现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和操作细节。物流实训平台位于学院工程训练中心,通过资源的优化利用,还可以展示企业自动化物流系统的仓储、输送、分拣、配送等功能,丰富了教学内容。(见图1)

2.设计参数

该物流实训平台物料载体采用塑料料箱和木质托盘两种形式;料箱外形尺寸为540×380×350mm,额定承载50kg;托盘外形尺寸为1200×800×150mm;料箱码垛后形成的实托盘外形尺寸为1200×800×500mm,最大重量不超过250kg;料箱输送线设计速度为24m/min,托盘输送线设计速度为12m/min。

3.建设定位

为充分体现和展示现代物流技术,满足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日常教学演示、教学实践和后续与其他加工设备的对接使用要求,该物流实训平台在功能上符合教学主体作用,设备选型采用多样化设计,信息载体使用条码和RFID两种方式;配合工艺流程需要,料箱和托盘设计承载满足工业级使用要求;设置整托盘出入库站台,并配备手动液压搬运车;可对学生进行岗位分组教学,使其在实训学习过程中获得与企业工作环境相同的工作经验。

4.建设目标

培养专业化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以人才优势推动未来物流行业发展。通过实训课程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就业优势。使学生具备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运用和维护技能,无需企业培养即可直接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训教学,使学生掌握物流知识及相应的物流技术,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和创新设计能力。

二、规划设计

物流实训平台能够满足学科教学、实验验证及科研使用,甚至可为社会提供培训和程序调试服务,具有先进、稳定、高度集成的性能特点。

1.系统组成

(1)电子标签拣选系统

电子标签货架为两层结构,每层可存放6个料箱,顶层安装电子标签用于物料拣选,下层用于物料和空料箱暂存。拣选区域设计有用于拣选完成后暂存使用的无动力输送机及与AGV对接的辊道输送机。

(2)料箱输送线

料箱输送线设计为环形,2个AGV对接站台,1个人工取放货站台和1个人工处理站台。设备类型分为辊道输送机、带式输送机、积放辊道输送机、弹出轮分拣机、抛出分流输送机和无动力输送机,按照驱动类型又分为电机驱动和电动辊驱动设备。(见图2)

(3)托盘输送线

托盘输送线由链式输送机、升降输送机和辊道输送机组成,其中1台设备采用变频控制。

(4)拆码垛系统

拆码垛系统采用5关节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夹具为机械式夹持机构,系统码垛能力不小于8箱/min,拆垛能力不小于10箱/min。(见图3)

(5)自动化立体仓库

基于物流实训平台低存储、小流量的建设要求,仓储区设计为单深双货位横梁式货架,其中2列采用悬挑货架的方式设计为两个单货位结构。库区配置1台巷道堆垛机,累计货位数168个。

(6)PLC教学平台

采用可编程控制器综合实训装置,用于日常教学中的实训及编程测试。

(7)多媒体演示系统

用于室内教学或演示片播放,可在LED大屏上实时播放视频课件。

(8)AGV系统

AGV采用磁导引,车体输送结构为背辊式,手动充电。AGV系统具有图形监控、通信管理、任务管理、车辆管理和交通管理功能,可根据需要对AGV数量进行增减。

2.流程设计

为使物流实训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教学要求,提高授课效率,将流程设计为教学演示和作业流程两种。为实现教学演示模式与模拟实训之间的快速切换,教学演示流程通过预设程序固化在操作界面内,可通过管理计算机和无线手持终端对演示流程进行“一键式”启动。作业流程用于模拟企业物流运作环境,可针对具体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物料类型及出入库计划。根据物流环节的岗位设置,将学生进行分组实训。必要时可设置相应的故障,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企业物流环节,掌握物流系统的基本业务操作和维护技能,积累行业应用经验,提高物流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1)教学演示流程

①托盘移位演示

通过操作界面托盘移位演示按钮启动演示流程。巷道堆垛机行走至A货位取出对应类型的移位托盘,经托盘输送线后,移位托盘再由巷道堆垛机叉取并搬运至预定的B货位存放。

②在线换盘演示

巷道堆垛机取出实托盘,托盘输送线将实托盘输送至机器人拆码垛丁位进行条码识别。信息识别有误则由巷道堆垛机搬运至整托盘出入库站台由人工处理,识别合格的实托盘由机器人进行拆垛作业。

单个料箱在料箱环形输送线上进行循环输送,形成的空托盘返库存储,巷道堆垛机再从货位上取出单个空托盘,经托盘输送线进行条码识别合格后输送至机器人拆码垛工位。机器人抓取RFlD信息识别合格后的料箱进行码垛作业。RFID信息识别有误的料箱经料箱输送线剔除。

码垛完成后,系统将RFID信息与托盘条码信息绑定。实托盘经托盘输送线后,由巷道堆垛机搬运入库存储。

③料箱输送线循环演示

人丁将单个料箱放置到人工处理站台,完成信息确认。料箱合流至料箱输送环线并进行RFID信息识别,识别合格的料箱会一直在输送环线上进行循环输送演示,信息识别错误则剔除后由人工处理。

(2)作业流程

①入库流程

料箱由人工或者AGV搬运到入库站台,信息确认后合流到料箱输送线,在机器人抓取工位进行料箱RFID信息识别。机器人抓取信息识别合格的料箱放置到空托盘上进行码垛(空托盘由巷道堆垛机在货架上取出,经托盘输送线送至机器人拆码垛工位)。条码识别器对托盘条码进行信息识别,如信息识别有误则由巷道堆垛机将空托盘搬运至整盘出人库站台由人工处理。码垛完成后,进行信息绑定,实托盘入库存储。

②出库流程

巷道堆垛机根据目标地址取出实托盘,经托盘输送线输送至机器人拆码垛工位进行托盘条码信息识别。信息识别合格的实托盘,由机器人进行拆垛作业。RFID信息识别合格的料箱经料箱输送线输送至出库站台,然后由人工或者AGV搬运。

③整盘出入库流程

整盘出入库站台使用链式输送机作为巷道堆垛机取放货站台,由人工使用手动液压车的方式进行搬运作业。

④电子标签拣选流程

a.空料箱补给流程

通过无线手持终端呼叫空料箱出库,巷道堆垛机取出空料箱实托盘,经托盘输送线进行条码信息识别后由机器人拆垛。空料箱进入料箱输送线进行RFID信息识别。合格的空料箱经料箱输送线输送至出库站台,然后由AGV将空料箱搬运至拣选区AGV站台由人工拿取使用。剩余散盘或空托盘则返库存储。

b.补货入库流程

人工取出空料箱放置需要补货的物料,使用无线手持终端组盘,再将料箱和货位进行绑定,完成补货入库。当物料需要从立库出库时,巷道堆垛机取出相应的实托盘,料箱完成拆垛后经输送线输送至AGV出库站台,AGV将料箱搬运至拣选区AGV站台由人工拿取使用,剩余空料箱则暂存拣选区备用。

c.分拣出库流程

系统按照订单排程打开电子标签系统LED数码指示灯,人工根据提示进行物料拣选,并将物料放人相应料箱。

d.实料箱入立库流程

通过无线手持终端完成信息确认,人工将实料箱放置到分拣区AGV站台,AGV将实料箱搬运至料箱输送线AGV入库站台。料箱在托盘上码垛完成后,经托盘输送线由巷道堆垛机搬运入库存储。

⑤抽检流程

巷道堆垛机取出将要抽检的实托盘,搬运至整托盘出入库站台。人工使用液压车搬运的方式进行卸货抽检,或在站台上抽检,抽检完毕后实托盘返库存储。

三、技术特点

1.技术先进,经济实用

物流实训平台集自动化立体仓库、拆码垛系统、AGV系统、电子标签拣选系统等多种物流技术为一体,设备类型和器件选型呈现多样化,系统控制复杂并具有较高的柔性。为节约建设成本,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对仓储量、输送距离、拣选品规数量进行了相应的缩减,AGV车体也采用了简配型设计。兼顾未来发展,物流实训平台可扩展性强,涵盖面广,可实现多种专业实训教学,提高了使用效率,能够有效满足目前对物流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整体规划,协同作业

规划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物流实训平台内设置有教学区域,可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物流过程及物流概念的理解。为配合不同层次的密集型教学,各子系统既可以独立运行,又可以统一作业,提高了授课效率。通过AGV系统还可以进行物流实训平台与机加工区域教学平台的协同作业,实现了资源共享。

3.流程丰富,突出创新

为完善物流实训平台教学功能,根据各阶段教学实训目的,针对性地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流程。物流实训平台采用工业应用级物流系统建设,实践性较强,教学更为直观。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通用性。系统功能完善,可实现不同行业的企业物流系统模拟教学。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熟悉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安装、检测和调试过程。物流实训平台具备自主创新空间,通过程序的更改、流程间的组合,能够完成物流创新性实验或者科研验证。

第3篇:无线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高职;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3-7637-02

1 发展物联网技术的背景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并将把物联网部署在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等领域。

“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也提到,要加强“三网融合”的研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对物联网的核心关键技术要进一步突破,扩大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和相关产业发展。

“武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培育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网络增值服务等新型产业。到201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要达到1600亿元。使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来实施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安防设施、智能环境监测、数字化医疗等物联网示范工程。实现车联网全覆盖。

“孝感市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关于“物联网”推进工程规划如下:推进以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物联网”发展。大力推进二维条码和RFID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物流各个环节的融合渗透。把握二维条码、RFID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支持下,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公共信息中心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形成“物联网”的基础。

武汉城市圈中的黄冈市、咸宁市进入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智慧城市是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促进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因此,从国家到湖北省,再到武汉城市圈的成员城市,都在积极的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则引发人才紧缺的问题,而这正是高校要完成的重要任务,特别是作为直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高职院校,更是首当其冲。

2 武汉城市圈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基础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分析,我们知道其实物联网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它所覆盖的很多技术,比如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无线技术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而它所对应的专业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等,通过调查,武汉城市圈共有46所高职院校,其中开设有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学校有42所。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都开有物联网相关的专业,在这42所学校中开设1个相近专业的有10所学校,开设2个相近专业的有12所学校,开设有3个相近专业的有13所学校,开设4个相近专业的有7所学校,也就是说在至少有20所院校开设有3个物联网相关专业,因此武汉城市圈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基础,并且有很多物联网相近专业也经过了很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丰富的专业建设基础。

专业建设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师资问题可以通过二个办法来解决,一是引入外援,新招收高质量的物联网专业人才;二是内部转换,从已有前面所提到这些物联网相近专业中选取部分教师转入本专业来,因为这部分教师都具备自己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稍加培训就能转入物联网专业的教学中来。在实践实训条件建设方面,也可从以上其他专业借用,比如像网络工程实训室、无线传感实训室、电子实训室等,等专业建设起步后再建设自己的物联网专业实训室。

3 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

物联网是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组成,其中涉及到应用层的技术包括信息管理、业务分析管理等系统;网络层则包括各种网关和接入网络以及不同架构网的融合、云计算等;感知层的技术有传感器、二维码、RFID、多媒体设备等数据的采集和自构网络系统。因此,物联网的产业主要围绕系统集成、硬件和软件三个领域。现在的物联网企业也大多集中在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和系统集成方面,特别是面向这些方面的研发、生产、服务等领域。

我们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主要涉及到的是从事系统集成,网络,智能控制系统及设备等研发、生产、服务的等企业。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物联网产业初步形成,缺乏各层次的人才,而面向高职层次的需求是:物联网系统集成、安装调试、技术支持和营销人才。在未来的几年中,国家推动物联网的力量会越来越大,物联网的应用会被人们日益了解,这样会需要更多的物联网管理与维护、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管理维护人才。

湖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大规模发展造成了对相关人才的极大需求,尤其是高职高专层次的人才。在调查了物联网相关企业,了解到市场对物联网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未来5年湖北省各行业对物联网人才主要集中在系统开发、集成、 RFID技术研发、嵌入式系统研发、网络技术,预计湖北未来5年每年需要2万以上,其中对高职人才需求量达到每年1万以上。

4 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4.1 培养目标

面向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与社区医院,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掌握智能医疗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创新精神,具备智能医疗网组建与管理,智能医疗网络设备的售前与售后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2 专业核心能力

具备维护数字化医院智能门诊系统,能对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等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具备智能医疗网的组建和维护能力,能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医疗协作平台”智能化,将医疗服务进行延伸。

4.3 主要实践环节

公共卫生综合实训;网络管理与维护实训;网络设备配置实训;物联网组网实训;智能医疗应用实训。

4.4 就业方向

主要面向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与社区医院、乡镇医院(卫生院)和智能医疗设备企业。

4.5 主干课程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医疗物联网平台、智能门诊管理、卫材与药品管理、智能医护管理(住院与病床管理)、病人随访与远程医疗、电子病历与动态健康档案管理

4.6 核心课程

M2M技术应用、RFID技术与高频技术、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GPS定位技术、网络设备配置调试与管理、云语言信息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3G移动通信技术

5 总结

物联网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较高素质劳动者的大本营, 应当建设好具有区域特色的物联网专业, 为整个物联网产业转入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宁焕生,张彦.RFID 与物联网射频、中间件、解析与服务[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第4篇:无线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项目驱动;习情境;工学结合

作者简介:赵俊英(1981-),女,满族,河北保定人,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系,讲师。(天津 30035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0095-02

在高职高专电子、通信类教学中,“数字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后继专业骨干课程的基础,其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后继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1]建设该课程的精品课程,是推进高职电子技术及通信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

一、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建设中,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将学生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将技能用于实践,注重培养学生把技能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如下:

1.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原则构建教学内容

本课程融“教、学、做”三者于一体,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构建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训练体系。将综合能力分解成若干项小的基本能力,选择能涵盖基本能力要素的训练项目实施基本能力训练。通过模块项目训练,建立对电子电路的整体概念,从而全面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能力,以此提高电子电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产品调研,选取学习情境载体,设计工作任务

该课程共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围绕着真实的实际产品展开,每个情境由若干个任务组成,每个任务都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大步骤实施教学。体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一致,教学情境与企业工作相一致,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相一致。学习内容从“单个到系统”,从“典型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技术复杂程度和学习难度逐渐增加,学生自主完成工作的程度逐渐增加,符合学习和技能的培养规律。

3.课程总体框架

“教学相长”是我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课程要有可持续发展性也是我们追寻的原则,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学生有学习兴趣、积极性做前提。同样的设计题目可能有不同的实现方案,使用不同的数字电路芯片,设计不同的电路参数,但最终都会实现同样的功能。这样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后继的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

1.根据项目和企业需要,分析工作任务,制定课程内容

“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基础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根据市场对人才的专业需求和征求企业对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意见分析,通过与企业专家研讨,并结合工业与信息化部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无线电调试技师职业资格的取证,以电子电路分析与设计流程为主线,提炼出了典型的工作任务。

2.以项目为载体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教学内容选择真实产品作为学习载体,这些产品必须包含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所需的全部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和产品的选择,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2]本课程设置的教学情境如图1所示。

3.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任务模块实训、情境教学实践、开放性课题、学期项目、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教学内容上包括了学习基础(验证)—提高(综合、设计)—创新研究(研究、应用开发)各个阶段,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其中,既有课内内容,也有课外内容;既有指定性实训项目,也有学生自选的实训项目。同时结合学生专业社团活动,引导和指导部分学生进行项目的研发和研究,使得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也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具体的实践环节如下:

(1)实训课。实训课是指随课堂教学的实践课程,包括任务模块实训和情境教学实践。每个实训模块均设有项目参考程序、必须完成的内容和选做的内容,选做部分是为学有余力和感兴趣的学生设计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对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收获,学有所长。

(2)学期项目。学期项目是指学生每学期依据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团队为单位,做一相关课题,课题可以是论文,也可以是具体项目,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项目要求和难度不断增加,最终要完成完整的电子电路。

在“数字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开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同时,学期项目的实施也巩固了该课程所要求的模电、电路基础知识。教师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参考项目,由学生选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利用VHDL编程语言在PFGA或CPLD上实现电路设计。

(3)专业实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巩固教学成果,在无线电装接和无线电调试实习中,分别安排了电子电路的装接和模块扩展的实习内容。通过课程实习,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学会获取信息的方法,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无线电调试实习中扩展模块的题目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主选题,题目要兼顾基础性、知识性、前沿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等。并将该部分内容纳入无线电调试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

(4)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后更好的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许多校内外顶岗实习课题是关于电子产品分析与开发的,这也更加突出了该课程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为“教、学、做、练、鉴”立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做一体化”,教师是工作过程的主导,学生是工作过程的主体。因此,学是首要因素。以项目为载体的情境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地完成学习过程。

考虑高职教育本身的教育规律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都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本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过程,综合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引导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各种教学方法交错使用,互相融合。

1.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中注意启发式,[3]杜绝注入式。授课时应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循序渐进,接受知识),教师跟着学生的表情走(察言观色,掌握学生听懂、接受的程度)。启发引导以教师为导向,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较高级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摆脱被动式学习,启发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这也正是教育改革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

2.项目驱动教学法

以工作任务单和计划、实施、评价工作单为引导,通过学习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来完成工作任务,教学任务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地点由传统的先课堂后实验室的模式改为课堂、实验、实训室一体化模式,学习过程在仿真的工厂实训环境中进行,学生可以在学习、实验、实训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与企业岗位的零过渡。

3.项目小组教学法

将学生4~5人分为一组,部分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评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的讲授,其他学生进行补充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在课外开放实训室,小组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提出方案并共同完成项目。要求学生不断学习、自我完善,构建学习型项目小组团队。

4.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完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拟订方案、方法,自创项目,经指导教师认可后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5.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课堂讨论、课后练习、开放性课题、实验、实训教学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对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及时设立适当的习题课予以讲解,不积累问题。并采用课堂交流(提问、讨论)、课间交流、答疑、质疑、作业、辅导学生进行电子制作、电子邮件网上交流、QQ流、电话交流等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

四、师资队伍建设

在本课程建设中,打造一支老中青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必要的、关键的。对教师的要求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

(1)主讲教师师德好,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

(2)所有理论教师均同时兼任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

(3)课题组一半以上教师都有过企业工作经历。

(4)课题组教师均要达到本科学历,其中,研究生学历要达到50%以上。

在实际的课程建设中,师资队伍要不断完善,教师应具有紧迫感,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总结

本文对高职高专“数字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结合实际项目,加强实践环节,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课程改革值得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曹双兰,吴翠娟.高职高专“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60.

第5篇:无线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 工学结合 培养模式

一、构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育,归根到底是为培养高职类型的通信企业移动技术类岗位蓝领人力资源。构建高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材”的最佳选择。

职业教育需要工学结合,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专业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实现,目的是使工作系统与学习领域相结合,在适合的机制体制创新模式下完成纽带联结(如图1所示),最终实现变工学割裂为工学结合、变无效学习为有效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压迫式教学为任务式教学、变传授知识教学为学生行为导向后总结知识点的教学、变理实分离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变学科体系知识课程为工学结合的课程、变教不适材为因材施教。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论,需要具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和行为导向的教学法去承载和体现,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也遵循这种基本规律。WWw.133229.COM

二、基于职业岗位和技能需求确定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要基于职业导向或是职业中的典型任务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寻找专业自身定位和培养规格。首先进行职业岗位调查,以行业需求和现实条件为依据,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动适应企业需求,紧跟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抓好到移动运营商和服务商的调研与实践,抓好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调查:一是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调研,到一线部门座谈交流,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设置情况及对岗位技能、素质、知识的要求;二是组织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学习业务、维护、管理等一线岗位技能;三是实施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学生到企业参与社会实践,收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信息;四是邀请企业专家到校召开座谈会,或利用企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到学院参加培训学习以及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期间组织座谈会,听取企业专家对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等方面的意见。

通过调研,确立和调整移动通信专业服务岗位群。立足服务区域移动通信行业发展、3g建设优化、三网融合需要,面向区域内移动通信运营商与移动通信服务商,对接培养移动通信规划、施工、维护、网优和售前售后技术服务支持的岗位群;建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职业目标,主要岗位包括移动通信机务员(包括基站机务)、天线线务员、移动通信或无线网络工程师;明确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移动通信运营商、移动通信设备供应商、移动代维公司等企业,从事移动通信施工、维护和优化等工作,如移动机房值守、基站维护安装作业、移动工程、无线规划和优化、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用户服务工程师和运维部技术员等岗位。

分析专业服务岗位群,建构和调整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技能模块或典型工作任务,主要专业技能如图2所示。完成工作任务与行动领域的对应,转换为学习领域;按照教育认知规律递进,完成本专业人才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确定学习范畴,包括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及要求。

三、基于培养规格确立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路径问题,不同的专业可选择不同的方法实现。在实践中,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我们试行了深化“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素质培养和知识培养贯穿始终”、以校内“仿真+全真”实训和“暑期+顶岗”实习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2+3+1”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培养三个工具基础、三个核心能力,并在培养过程中贯穿“知识、素质、能力”三条主线,能够培养移动通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图3所示。“仿真+全真”实训:通过建立基本原理实验室、仿真软件实训室、单个技能模块实训室、全真2g/3g实训室和联网的实训室,完善学生在校期间实验、实习、实训三个环节。“暑期+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学习的第4学期暑假,安排暑期企业实习,锻炼学生,让学生了解岗位、让企业了解学生;暑假实习返校后,在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和校内实训后,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建立“2+3+1”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即通过两学期的基础课学习,熟练计算机应用,掌握英语和数学基础,提升人文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再通过3学期的专业课程和校内实训学习,掌握专业技能知识和操作维护技能;最后1学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

四、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完整的工学结合专业教学体系由三部分组成,或者说具体要做三件事: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的开发思路,按照移动通信主要岗位群能力培养要求,完成职业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建立课程体系。核心就是要找准职业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即工作领域,和完成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开发,方法就是按工作过程完整的工作顺序,以完成职业活动为目的来组织课程结构,按工作过程整合课程。典型任务分析为基础,横向任务(可以是几个具体任务或项目)的建专业课,纵向(按照课程共性)提出基础/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与专业教师合作,描绘基础知识点。

根据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典型岗位分析技能任务,主要的典型任务如前面图2所示,以这些典型任务建立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可以形成专业核心课程,如:完成移动基站电源装维任务的《通信电源》,完成移动传输建、调、维任务的《传输系统管理与维护》,完成无线规划建维的移动通信各系统技术课程(gsm技术、cdma2000技术、wcdma技术等),完成无线网络优化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类课程。

五、基于行动导向实施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

工学结合课程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有具体的任务训练载体,能体现工作过程要素,学生能经历比较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身临其境进行整体化学习的课程。

仅有工学结合的课程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适合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它是工学结合的微观层次。行动导向教学不再简单把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目标,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能动寻找获得知识的途径,从而培养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从纯科学的知识传授满堂灌教学,转变为基于情境学生经历任务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着重要克服的就是“符合学生思维习惯,注重训练载体,注重任务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讨论、决策和执行,培养完成完整职业行动的良好能力与习惯”。

六、结束语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化和宽带化”日益成为通信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朝气勃勃,形成了三个全业务通信运营企业,通信服务和移动代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需要大批掌握移动新技术、能适应全业务运营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移动通信高职教育亟需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姚寿广示范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6篇:无线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行动导向;方法能力;车站视频监控;轨道交通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98-02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及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各大中城市对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维护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而轨道交通相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一定通信系统理论基础及操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发展型人才。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行动导向法的方式培养学生具有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包括交换子系统、无线子系统和视频监控子系统维护的综合能力。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设置的要求、城市轨道交通通信检修工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及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来设定的,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通信设备检修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初步应用轨道交通通信检修的基本技能完成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

教学情境设计。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轨道交通交换子系统、无线子系统和视频监控子系统维护三大教学情境,对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的三个重要子系统的设备组成、接口类型与标准、线缆类型、各部件维护、检修方法和步骤等展开教学。其中每个教学情境又包含若干子项目,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能力。(1)课程设计思路。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对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检修流程及岗位群进行分析,在对通信检修流程的4个环节及相关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需要学生掌握的3个核心能力,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最后,在岗位分析及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整个课程的教学流程,将岗位需求及综合能力培养融入到各教学环节中。

(2)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法,根据岗位需要设计教学任务,且每个教学任务都完整执行“资讯―规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环节,强调每个环节,而不单单是实施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在资讯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规划中运用知识,在小组决策中培养团队合作,在实施中掌握专业技能,在检查中培养规范,在评估中查找不足。

根据学生理解水平、课程内容及学校实训条件的不同,具体教学方法如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够认识故障。利用校内实训室的设备,让学生学会判断故障;通过比较学习法学习国内与国外、其他城市与上海的检修方式及修程,并让学生学会分析;通过现场考查法分析、总结检修过程的组成;通过小组学习法让学生对典型任务过程进行设计。判断各子系统的常见故障;通过媒体法,利用现场工人操作视频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二、教学案例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来说明典型任务教学过程的设计。本次课是学习情境视频监控子系统维护中项目二(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构建及检修)中的典型任务《车站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的构建》。本次课为4个学时。

1.情景设置:如果你和你的组员接到任务,需要为某地铁车站构建一个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前两次的任务中学习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组成,认识了实训台设备与工具箱。

2.任务描述:合理选择实训台设备与工具箱线缆完成以下任务:(1)可以通过控制键盘切换监视器画面(即选择不同的输入摄像头)。(2)可以操控模拟摄像头的云台与焦距。

3.咨讯规划决策阶段:(1)了解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所需通信线缆。(2)对照设备与工具总表,复习实训台设备组成及各接口作用,工具箱各线缆的作用及各工具的使用方法。(3)分析任务,结合组成图与实物,选择所需设备、线缆及其他工具,填写《设备工具选用清单与自检》表中的前两列。(4)绘制设备连线图。(5)填写《工作计划与执行记录》表中的计划工作步骤部分。

4.任务执行阶段:(1)任务分工,两个同学操作,两个同学充当观察者。(2)按照每组列出的清单,根据现有实训条件,操作者完成操作。(3)观察者完成《设备工具选用清单及自检》中的自检部分与《工作计划与执行记录》中的实际工作情况。(4)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如发生故障可参考《故障分析表》学习故障处理方法。(5)学习使用《设备使用说明》操作设备。(6)使用《结果自查表》验证任务完成情况;

5.检查评价阶段。(1)教师按《教师检查表》检查任务完成情况。(2)各组对照检查表进行反思,而后进行汇报,总结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任务要求;故障与处理情况;团队合作情况等。(3)教师总结。

参考文献:

[1]姜大庆.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第7篇:无线实训总结范文

CDMA2000资源库的建设成果受众为通信技术专业的学生,且其可以作为中国电信新进员工网优培训的载体。“CDMA2000无线网络建设与优化教学资源库”采用理论与实践对比研究方法,综合应用了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是一个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综合型资源库。预计在此资源库的应用中,教师总体把握课程设计把整个课程的课程目标,设计思路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制定。把整个资源库分为:CDMA2000系统基础知识、CDMA2000系统网络规划、CDMA2000系统网络优化三大模块。每个模块细化为单元,由教师和往届从事网络优化的毕业生共同制定单元设计,并且提供真实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案例。保证教学资源库的新鲜东西不断,跟上时代的变迁。真正起到和工作岗位零距离的作用。

CDMA2000教学资源库开发采用调查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师企业实践,总结出无线网络优化员的岗位标准,工作流程,将无线网络规划、无线网络测试、无线网络优化组建成一个完整的资源库系统。把当地的实测数据进行指标分析,学生使用的软件以中兴的CNT和CAN为主,使用者直观观察无线通信流程,根据需要测试的指标及测试的时段进行标志,深入了解无线信号测量和网络优化分析的过程,为后续的网络优化工作打好基础,在工作岗位中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CDMA2000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步骤:①课题思路的探讨和制定:各院校网络优化课程开展情况实际调研,教师走访相关企业,确定此岗位标准,工作流程;根据调研情况进行思路探讨和具体细化;针对CDMA2000标准在中国电信的运用情况将本资源库的重点定位CDMA2000无线网络优化部分。②CDMA2000无线网络建设和优化教学资源库资料的整理。整理本教学课程的课程设计,单元设计,教学课件;整理本教学课程的学生测试案例及来自企业的工程案例。③CDMA2000无线网络建设和优化教学资源库分模块整理;跟踪并调研学生的网络优化实习情况,更新教学资源库。一部分学生试用本教学资源库;④CDMA2000无线网络建设与优化实训系统部分的应用测试。GPS、测试手机、电脑、测试软件和软件狗等网优测试设备的准备;测试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CDMA2000网络,并使用网优测试设备进行数据测试和指标分析;综合工程案例训练内容,分类进行分析并进行报告的整理。

本资源库的开发是基于典型的工作岗位,根据岗位标准和学生要达到的社会适应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岗位专有能力,制定资源库的总目标。具有不可复制性,而所涉及到的工程案例都是学生测试的真实案例和河北电信石家庄分公司的真实工程案例,由于本教学资源库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因此本系统具有较高的使用和经济价值。从课程定位,到分模块分单元设计组建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单独的使用其中的任何一个模块,进行教学和研究;CDMA2000教学资源库开发的主要成果应包括:①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岗位专有能力为目标,制定CDMA2000无线网络建设与优化课程的课程目标,对CDMA2000无线网络建设与优化课程进行全面详细的课程设计、单元设计。②大量的以本学校为测试点测试案例,选取学校为测试点便于操作和调整参数。大量的本地区的真实的工程案例。③校企合作,通过研究搭建适合高职高专的教学资源库,以教师多年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发掘了教学需求和社会需求,发挥了企业指导和合作能力,把教学需求变为工程技术需求,使用教学资源库的学生在所工作的企业有突出表现。

由于无线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教学也是起步不久,教学资源库的开发还不太成熟,本资源库的案例主要是基于中兴通讯公司的测试和分析软件,有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工程案例也仅限于石家庄地区,不是特别全面。在接下来的开发工作中我们将开发更多的使用鼎力软件的案例,以及和外地区的电信部门加强联系,争取获得更多更好更典型的其它地区全面的工程案例,使其更好的服务于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教学。

第8篇:无线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视频监控管理;网络摄像机;远程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04-0124-03

一、概述

随着近段时间高校课程建设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各地高校内诸如实训基地、计算机机房等多设备、高价值的新型实验室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新建起来,这为拓展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模拟更真实的实验训练环境提供了优良的保障。然而,对于实验室管理者而言,相应的高价值实验室建设的增加也为实验室的管理与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实验室的数目增加,在管理模式上,往往产生了一个实验室管理员兼管多个实验室的现象,但鉴于地理位置等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人多管”的方法总是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就让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渐渐产生了漏洞。所以,实验室管理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和安防产品,是眼下刻不容缓的需求。

视频监控系统的建立,是弥补实验室这一安全漏洞,提高管理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安防上,监控系统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安防的一种时髦,无论是人身的保障还是财产安全,视频监控摄像机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监控系统,到底哪个才是最适合高校实验室使用的呢?是传统专业的闭路电视系统,还是有”混搭范儿”的网络摄像机技术?

在此,笔者首先排除了传统模式的闭路电视系统,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于尽量降低资金支出的原则,传统监控系统需购买相当规模的例如视频分配器、电视墙、硬盘录像机等设备,耗资较大;其次,传统监控对新老实验室需实施重新布线,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并且可能破坏实验室布局;第三,传统监控系统不利于升级,后期新实验室的建设新监控点的不断增加,会受到整体监控布局的限制,并且还需重新布线,工程繁琐;第四,传统监控系统需建立专用监控室,监控方式不够灵活。

那么什么类型的监控方案才真正适合高校实验室使用呢?笔者通过对多所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探讨咨询,结合自身所在高校的实验室情况,总结了高校对于实验室监控布控的几项切实需求。同时,通过对市场上现有监控技术的调查与分析,针对“高校实验室”这一特有环境,加入对现有设备的合理利用,对不同情况的实验室如何安放监控提出了两种方案,希望学校机构借助于此方法能够更好地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与安全指数,确保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校园安全建设。

二、实验室管理视频监控的需求

根据重要程度不同,按顺序罗列需求:

1.要求有一定的画面像素清晰度,光线充足15米范围内能辨识人员。下课时间,值班人员或管理人员可从监视器观察清楚该实验室是否课程结束,人员是否都已离开,然后整理关闭实验室。

2.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架设监控,避免另外布线。

3.除网络外,尽量减少资金浪费,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利用其它现有设备,提高新老设备利用率(实验室、高校办公室特有设备例如:pc机、网络、交换机、现有服务器等)。

4.便携安装,可以适应正反、吸顶等不同位置方位的布控。

5.有手动或自动拍照、录像功能。

6.内网访问监控。内网范围内,能利用例如pc机进行随地访问,灵活掌控实验室情况。

7.有定时移动侦测功能。在设定的时间段内若有视频内容移动,立即拍照或报警。

8.即时报警通知功能。同时,能从多渠道通知管理员实验室现场情况。

9.监控端能同时获取多个摄像头的监测内容,实时同步监测。

10.有一定的升级便携性,能较方便地加入新的监控点。

11.监控端需多元化,不是仅仅一个地方或一台设备能登录观看,在学校办公范围内可用。

12.有红外线功能,在光线不足情况下也能进行监控。

13.能远程云端遥控,灵活扩展更大的监视范围。

14.避免复杂布线,最好提供无线功能。

15.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监听现场声音。

16.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使用麦克风与实验室现场直接对话。

17.如果条件允许,支持多设备登录监视,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监视设备。

以下是二类方案规划对比进行推荐:

(一)方案一:无线网络摄像机

利用有线网或无线网,在各实验室适当位置植入网络摄像机并连入网络来实现,其特点总结如下:

软硬件需求不高:无线网络摄像机+有线路由器(交换机)或无线路由器+pc机+监视软件。

安装简易:网络摄像机安装非常简单,不需要专业的布线,只需要电源和网络连接,如果是采用WiFi 无线连接,则只需要提供电源即可,提供支架,可进行吸顶倒置固定。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企业、超市、学校以及其他需要监控的公共场所。通过网络传输动态视频的设备,它可以将本地的动态视频通过网络传输到世界各地有网络连接的地方,通过互联网,用户可以随时看到想监控的地方,拓展用户的视野

范围。

多协议支持:大多设备内置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持TCP/IP 网络协议、SMTP (简单邮件发送协议),HTTP,UPNP 等。

配置简单:管理配置界面基本使用标准的Web浏览器,用户能够通过局域网或者因特网控制和管理网络摄像机。

视频观看和录像:一般提供简洁的用户界面以观看实时图像,并可以录在你的电脑上,以备随时查阅。如有需要,也可选择带存储卡的机型,可直接录制到监控存储卡内,完全脱离电脑。

云端控制:大多数机型可以远程控制摄像头转动,达到更大的监控视角。

报警监测:多数机型可以通过外部报警装置,把报警信息发送到到你想要发送的邮箱或者手机上,或者通过移动侦测来侦测用户选择的区域来进行布防,在有非法侵入时,也可以实现报警,并按照用户指定的邮箱发送信息和照片。

红外可视: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自带的红外灯的网络摄像头机型红外灯自动亮起,夜视10米范围内基本可见。

支持动态DDNS:多数支持动态域名,在用户IP 地址经常改变的情况下通过动态域名方便的登陆到自己的网络摄像机;

用户权限管理:一般可通过设置用户名和密码可以有效的保护隐私,并可以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来限制不同权限的用户来操作网络摄像机。

语音对讲功能:多数摄像机本身配有双向音频监听功能,可以实现监控端与现场的语音对讲。

智能手机监控:该系列设备多数支持苹果iphone 和安卓系统(Android)的智能手机,用户通过专用的客户端软件能方便的访问摄像机,并进行常用功能的操作。此项功能拓展了监控设备局限性。

由此可见,对于前文提出的实验室监控需求的难题,采用无线网络摄像机方案是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的。WiFi无线网络覆盖在高校建设中渐渐成了新标准,采用无线网络摄像机监控技术正好迎合了此项应用,更让布控变得灵活有效,即使是仍处在网络变革过渡阶段的高校,无线网络摄像机额外提供的有线网络接口也能很好地适应其当前的应用。况且,该设备额外提供的对讲功能,在实验室管理中更可以起到简化工序的作用,管理员可以不用身处实验室而直接跟现场老师、学生进行语音交流,使得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在这里,我们还是着重推荐的。

(二)方案二:普通电脑usb摄像头

利用普通usb摄像头连接服务器(或普通pc),并连入网络,通过相应的监控软件来实现监控。

相比较而言,用电脑摄像头做视频监控性能当然会比专业监控摄像机相差很多,但是对于要求不高的监控环境来说这是一个成本很低的解决方案,当然,这是针对实验室存在现有在用服务器等设备而言的。另外,对于监控软件,网络上有很多版本的视频监控软件可以下载,笔者就其中比较共通的几点功能做一例举。方案功能特点总结如下。

软硬件需求更低。普通usb摄像头+服务器+网络+监控软件(笔者工作所在高校实验室,有部分实验室内装有服务器,长时间开启运作)。

远程监控功能。可以通过账号用IE浏览器直接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及录像的回放。

灵活监控界面。程序界面支持多画面同时监控,也可单画面放大监控。

同样拥有移动侦测和报警功能。当监控的目标发现异常时,可以通过保存现场画面、声音提示及通过电子邮件、FTP上传、保存现场图片到网络硬盘和发送手机短信、手机彩信等方式来及时通知用户。

网络硬盘的功能。在报警发生时将拍照图片发到网络硬盘,即使现场电脑遭到破坏,也可从网络硬盘进行取证,为用户保留证据。

多路视频设备同时支持。支持普通usb摄像头、视频卡等大部分的视频捕获设备,当然,前提是这些设备是同时连入一台服务器。

监拍功能。同时支持图片、视频及音频的录像(如果同时需要捕获音频必须自己设置)。

压缩存储技术。支持软件压缩及动态录像技术,仅占用很少量的硬盘空间。支持全天候的循环监控,当使用循环监控时,当磁盘的可用空间少于指定数时将自动删除最旧的文件。

定时监控功能。用户可以自由的指定监控的时

间段。

智能手机监控。拥有手机远程监控的功能(需手机能访问网页)。

以上功能的实现,也能基本满足实验室监控需求中的几项必需要求,但对于云端控制、红外可视等后几项更高的技术需求却难以实现。具体架设方法,此文不再做详细介绍。

方案二的特点与局限性:最大的优势特点莫过于超低成本的投入。普通摄像头只用花费几十元即可购置,且其性能基本能满足监视需求。但碍于其需要连接服务器,该服务器需长时间开启,这就对现有硬件有了一定的要求。而且,由于usb线不能连接过长否则会导致摄像失效的特性,加上一台服务器能连接的摄像头数也有一定限制,因此,对摄像头的放置区域与监控范围也有了很大的局限性。方案二只能当做特例,推荐给个别条件满足,临时有需求的实验室人员使用。

三、结语

方案一与方案二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对于大多数高校实验室我们在这里还是推荐前者,无线网络摄像机方案的成本原本应该涵盖各台监控pc机和网络布线的成本,但在“高校”与“高校实验室”这个特定的地点,pc机与网络都是现有且是原本就不可或缺的设备,从而此方案在资金投入上就节省了一大笔开销,只要把网络摄像机安放入位、连接网络即可。那么,坐在电脑前办公的每一位实验室管理员甚至普通教职工,只要拥有权限,都能对监控设备进行监控访问,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管理效率与安全指数。

参考文献

[1] 高勇.网络摄像机在期待中酝酿爆发[J].中国安防,2009,(5).

[2] 郭牧.IP网络视频监控业务相关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

[3] 李懿.教您成功打造低成本视频监控系统.PConline企业频道,2006.

第9篇:无线实训总结范文

一、做一个电子产品

让学生把电子技术融入生活中,使学生明白自己可以做”一个有用的电子产品“。增强自信心,提高成就感,这是非常的开课序幕,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电子技术课程理论知识深奥、抽象,难以掌握,特别是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理论学习难度太大,尽管近年教材的不断删改,为一体化教学服务,但仍缺少一个最关键的知识“结点”,这就是“做”。实训课题中的”做“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难以形成一个链。学生实训后的内容是一个电子垃圾,达不到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其关键点是”做“不的不是一个产品。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采用”先做后学“的倒置式教学模式。在实训课程中做一个产品。教学实例:(1)在半导体二极管整流及滤波电路的章节中,我们把它改为成品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并将这个电源用在后续的电路中做电源。首先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教学要求,对照电路图进行元件安装。(这个过程可以是照猫画虎,只就工艺进行讲解,不讲工作原理)。安装完成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试。通过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完成电路的测量。这个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在此,学生们看到了交流电和直流电的不同,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整流。在此提出电子技术中的第一个知识点,半导体结构及半导体二极管的作用,使学生在看不到二极管的内部结构特征的情况下,一下子就看到二极管的应用过程。从使用的角度告诉学生二极管、电容的元件参数选择和代换方法。(这是职校学生应当认真掌握的内容),并可作为知识的拓展,讲一下”二极管的家族“。其他的内容是作为知识点提出来,在后续的课程中完成。通过”做“和”调“,学生总结出”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它的V-A关系。这样做,学生有”劲“,兴趣”高“,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制作了一个成品稳压电源,获得了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

(2)我们设计了一个分立元件构成的对讲门铃电路,它采用三级放大,第一级采用固定分压式偏压电路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第二级采用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第三级采用OTL功率放大电路。这个课题是从学生对语言通话的好奇和关注度入手,印刷电路板由老师设计,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级安装和焊接,在“装“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侧重对器件的介绍。安装完成后,首先是让电路要能够”传声“,使学生产生兴奋感和成就感。然后老师再进行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电路的分级讲解,晶体三极管的作用,性能和特征,静态工作点的作用,负反馈的作用,功率放大电路的特征。在知识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三极管的特征,理论分析及电路的定性计算方法,在此通过示波器对电路波形进行测量,让学生真是的看到什么是”放大“。然后当把上偏置电阻去掉后,在无偏置的工作状态下,三极管又如何工作?在调试的过程和老师的演示中都能够充分展的展现出静态工作点设置的重要性。针对这个问题,过去学生很难理解三极管放大电路为什么要设置静态工作点?什么是交流电路?什么是直流电路?什么是负反馈?功率放大电路的作用等等问题在”做“的过程中一目了然了,学生通过”做“能够懂其理、悟其性。重要的是这个课题的设计,让学生收获了一个电子对讲门铃,是他从学习电子技术的困惑中走出来,可能自己的产品不是那么完美,但每个学生都非常高兴,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十分羡慕,这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教学上的收获。其实这样的教学实例很多,我们把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都通过”先做后学“的电子实训模式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课改。最后通过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比实试,其结果十分满意。

二、教学实训课题的设计

这是课改最难的一道题,面对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都是一章一章连续进行的过程,而先做产品就必须是一个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所以在本次课改中,没有学到的元件怎样处理需要老师认真地取舍,对于新器件,可以粗讲也可作为黑匣子来用,会用就行,以后再讲,或者留为作业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去学习,但是一个产品必须要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为教学服务,还要有用,有用才有趣。“做“的产品又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有趣。有趣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在教科书上有很多例子,但都是为理论知识学习服务的,缺少一个“趣”,这对中职学生来说变成了“读死书”,形成了三难“老师教起来难,学生学不会难,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更难”。要做到有趣,就必须跟生活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找例子。模拟电路中,“有源功放的制作”非常适合于功率放大器的学习;“无线话筒”和“无线遥控”能够同振荡电路配合进行教学;“晶闸管技术应用”在电压调节和触摸开关中都能够很好进行结合;“声光控楼梯开关”在数字逻辑门电路中是一个很好的综合课题;“D触发器组成的电路在家用分级切换开关”很实用;“4017计数器”是一个万能电路,可以组成彩灯控制器等多种功能,并可以引导学生去创新和开发;“555”“4093”在数字电路中都是多用途的电路,能够展开学生飞翔的翅膀,让学生在“做”中体会“创新”的成果和喜悦,但是作为课题的设计还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难度不能太高,调试过程不能太难,否则电路设计中的缺陷和元件的离散性都会造成“产品”的不成功,这样会挫伤学生的兴趣,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其二是“有用”,每个实做的课题都能够是一个电子产品,而不是一个电子垃圾。我们现在有的实训教材是为练习而实训,“做”变成了一个过程,这样学生就缺乏兴趣,做的是一个“图”,做完后又成为了一个电子垃圾,所以“做”要为用服务,使学生通过“用”来产生兴趣。其三是“实用“,有用和实用并不矛盾,实用是有用的升级,是配合教学、完成教学内容后设计制作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可以使知识的综合,技能的提升。把电子一体化教学在“有趣”、“有用”、“实用”的课题中得以融合,这就是职业教育中电子技术课应达到的最大目标,这样的教学是通过“做”去掌握电路的原理,了解电子元件的性能,完成教学的任务。反过来,电路理论知识在“做”中得到提高,一种电路多种功能,一个功能又可以由多个电路来完成,使学生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敢于去创造。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先做后学”是教改。在这个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应创新和改革。在“做”前,有条件的话,应当是让学生进行电子线路仿真,先让课堂动起来,这时老师可少讲或不讲仿真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在“做”中,要严格工艺要求,按照工厂生产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干净、整洁的环境,防静电的保护措施,规范的操作工艺都应做到一个“严”字,为今后学生走向岗位而培养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爱岗的职业精神。在“做”后要调试,要总结,“做”有成功也有失败,要通过总结来完善学生的学习,通过调试让学生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电路的工作状态,工作波形,使学生看到的不是一块孤立的电路板,而是在仪器上闪烁着波形的具有生命力的包含着特定功能的产品。这个结果学生看到了,电路就读懂了,理论知识也就掌握了,甚至还会在“做”和“应用”中获得更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教学方法的改,重点是把知识的传授变成实训指导,作业改为总结,分析电路成为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