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

倒数的认识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倒数的认识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倒数的认识课件

第1篇: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

肾结石常令患者痛苦不堪。《泌尿学学报》刊登一项研究发现,柠檬酸盐不但能绑定尿液中的钙,防止钙沉积形成结石,还能防止更多结石的形成。柠檬酸盐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取,但在柠檬中含量格外丰富。对药物不耐受的患者来说,饮用柠檬汁最好。

《泌尿学学报》刊登另一项研究建议,每天取适量柠檬汁,以2:1的比例用柠檬汁兑水饮用,效果良好。柠檬汁稀释后味道更好,尿液量也会大大增加。务必牢记:尿液越浓,肾结石危险越大。

稍胖的老人寿命更长

许多老年人都深受三高问题的困扰,尤其是那些肥胖的老年人,因此,人们觉得老年人还是瘦点比胖点好,就像那句俗语说的:“千金难买老来瘦”。但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老年人胖点要比瘦点好,甚至稍胖的老人寿命更长。

研究发现,只有肥胖超过标准体重35%~40%时,才容易导致疾病发生,体重稍微超过正常值其实更有益于健康长寿。因为胖人的皮下脂肪层较厚,抗寒、抗病能力比瘦人强,更经得起疾病的“折磨”。而瘦人抵抗力相对较弱,对环境的适应性差,特别是对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急性传染病,都比胖人的发病率高,而且预后差。研究还发现,60~70岁的老年人肌肉开始出现萎缩,男子每10年萎缩4%,而妇女则可能达到6%。女性如果从50岁时体重显著减轻的话,更易发生骨折,尤其是髋关节骨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另外,体瘦者内脏下垂的发病率很高,最明显的是胃下垂。

睡眠时间和次数可能由基因决定

研究发现,人们睡眠持续时间或者次数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保证睡眠有两个很重要因素: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大约有1%~2%的人表示,他们从小就很嗜睡,几乎每晚至少都要睡足10个小时。这样的“嗜睡者”其实是正常的,他们每天都需要足够长的睡觉时间才能让身体机能正常运行。相比其他人,他们如果睡眠不够,免疫机能更容易受损。

专家总结喝酒伤身时刻表

饮酒过量有害健康。英国《每日邮报》最新载文,刊出了多位专家总结出的不同时间点酒精对人体的影响。

晚上8点:饮酒后最易兴奋。一杯酒下肚就会提高多巴胺、血清素等4种可以使大脑产生欣的化学物质水平。

晚上10点:酒后口无遮拦。饮酒两小时后,自信心会倍增,但判断力更差。

晚上11点:最不适宜喝威士忌。

午夜12点:女性醉酒更快。女性脂肪多,水分少,加之女性体内处理酒精的肝脏酶水平低,因而更容易醉酒。

凌晨2点:酒后大吃烧烤很危险。酒后烧烤吃得多,容易诱发呕吐,甚至胃出血。

凌晨4点:影响睡眠。过量饮酒使人很难进入深睡阶段,起夜次数多,醒来仍觉疲倦。

上午7点:酒后脱水导致头痛。即使半夜之后没再喝酒,血液酒精水平和脱水也可能导致头痛等宿醉症状。

上午9点:油炸食物加重宿醉症状。酒后没睡好会导致醒来时血糖偏低,想吃油炸食物。但这又会刺激胃酸过度分泌,导致胃部不适。

上午11点:感觉最难受。由于肝脏、肾脏等器官都忙于处理酒精,11点是宿醉最难受的时候,更容易抑郁、焦虑和易怒,体温增加、心跳加快且血压升高。

下午1点:身体开始恢复。此时,宿醉影响减退,身体开始恢复,但仍会感觉没睡好或胃部不适。

头发可记录情绪

加拿大科学家发现,头发中包含一种反映压力大小的激素皮质醇,这种皮质醇的信息可以在头发中保留至少6个月。因此,头发可以告诉你,过去半年多你过得轻松还是紧张,经受了多少压力。

即便头发脱离了身体,这种信息依然会被保留。从不同时间段生长出的头发,可以反映出那个时间点你的身体经历过什么样的变化,如受精神打击、毒物侵袭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一直留着头发不剪,过去就一直如影随形。如果说头发是过往压力、情绪的鲜活记录,那么,通过剪去长发来剪断牵挂,还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科学家找到“老年痴呆症抗体”

新近出版的《美国科学院学报》刊登一项最新研究宣称,纽约伦斯勒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并造出了一种“老年痴呆症抗体”。这种“老年痴呆症抗体”可以中和会导致老年痴呆症的有害蛋白质――“β-淀粉样蛋白”。科学家表示,这项新研究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帕金森症等复杂疾病的病理,同时也有助于研究出可治疗多种疾病抗体的新药物。

蘑菇炒蛋有助预防胰腺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富含微量元素硒和镍的饮食,比如蘑菇炒蛋,有助于预防胰腺癌。

研究人员发现,高水平的硒、镍可以降低胰腺癌风险。富含镍的食物包括芦笋、蘑菇、梨、豆类和茶;富含硒的食品包括巴西坚果、葵花子、鸡蛋和多脂鱼类如金枪鱼和沙丁鱼。而高浓度的铅、砷和镉可促进患病几率,烟草中就含有镉。数据显示,吸烟者占胰腺癌患者的三分之一。专家推荐,鸡蛋富含硒,而蘑菇中富含镍,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蘑菇煎蛋卷,或者蘑菇炒蛋可起到预防胰腺癌的作用。不同种类的蘑菇都有此作用。

睡眠不连贯损害长期记忆

美国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只是睡眠时间充足,但睡眠时常中断,有可能会损害长期记忆。

研究者运用光遗传学技术,改变小鼠的特定脑细胞。当小鼠入睡后,研究人员向它们的大脑发射光脉冲,打断小鼠的睡眠但不影响其总体睡眠时间。在如此持续干扰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将小鼠一只只单独放入实验箱,每个箱内放有两件物品,其中一件是小鼠早已熟识的旧物,另一件是小鼠此前没见过的东西。如果小鼠能连贯睡眠,那么它观察新物件的时间比旧物长。

实验结果显示,那些不连贯睡眠的小鼠对新旧物品的观察时间和兴趣相同,这说明小鼠的长期记忆受到影响。研究者由此认为,无论睡眠总时长或深度如何,一段最低限度的连贯睡眠对强化记忆至关重要。

吸烟者多吃梨能降低患癌风险

第2篇: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

【活动目标】

(一)感受顺数、倒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感知10以内的倒数,了解倒数逐个少1的数量关系。

(三)提高观察、比较及推理能力。

首先该活动的3点目标体现了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知识能力三个方面,并且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总目标中的第1点及第3点,激发幼儿认识和探索环境中的数量关系、形状等兴趣,使得他们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初步能力。从《指南》的具体目标: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大班儿童处于5~6岁,能发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等,《大班数学活动――观看火箭发射(学习10以内的倒数)》中的3点目标均能做到符合《指南》中大班数学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我认为这个数学活动的目标定位还是较科学具体的,生活化、游戏化贯穿整个活动,给幼儿创造了积极有效的环境,也解决了实际性问题。

二、活动准备评析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了从1~10的顺数,并理解10以内两数多1、少1的关系

(二)物质准备:课件(走天桥、红绿灯、乘电梯、火箭发射倒计时视频)、颜色挂卡、密码卡、笔等。

(三)环境创设:在地板上画标着数字1~10的火箭图(红黄蓝绿)4组。

此次活动分别立足于大班幼儿已有数学经验(1到10的顺数等),教师设置了走天桥的上下楼梯,分别复习1到10的顺数,下楼梯学习1到10的倒数,另外红绿灯的倒计时也对10的倒数进行强化,接着在乘坐电梯的时候,通过上下电梯再一次对幼儿进行10以内的顺数和倒数的巩固深化,最后通过火箭发射倒计时及进入火箭仓参观安全通道等情境让幼儿对10以内数的倒数进行深刻认识及运用。

三、活动过程评析

【活动过程】

(一)以“观看火箭发射”引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幼儿通过看看、说说、走走等形式复习10以内的顺数)

1.报数,清点人数。师:今天我们要去观看火箭发射,我们要清点人数,请小朋友们排好队,开始报数。

2.过天桥,走台阶,数数有几层。师:汽车停在了马路对面,我们走天桥过去吧。数一数天桥的台阶有几层?

(二)情景“观看火箭发射”(引导幼儿调动多感官感知10以内的倒数)

1.游戏:“红灯停,绿灯行”。师:小司机,开车了。(引导幼儿根据红绿灯的指示进行游戏,重点观察红灯亮时数字的变化。)

2.游戏:“乘电梯”。师:发射中心在10楼,我们一起坐电梯上去吧。(引导幼儿根据楼层提示顺数或倒数坐电梯)

3.分组游戏:“过安全通道”。

(1)出示密码。师:观看火箭发射需要通过一个密码门,看看密码是什么?

(2)幼儿根据密码,按顺序边念边跳过通道。

4.集中梳理,师幼共同小结。

(1)结合点图,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倒数从10到1逐个少1的数量关系。师:你是怎样过安全通道的?从10到9,有什么变化?从9变到8又有什么变化:(鼓励幼儿用推理的方法理解倒数时逐个少1的数量关系)

(2)教师梳理,师幼共同小结。师:从10到1是倒数,倒数时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少1。

5.师幼观看火箭发射,共同倒数计时。

(三)通过游戏,练习从指定的数开始进行倒数(进一步巩固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1.游戏:设置密码。

(1)出示密码卡,提出设置密码的要求。

(2)幼儿设置密码。

(3)说出密码并跳过安全通道。

2.游戏:下电梯(引导幼儿根据楼层提示倒数下电梯)。活动中,教师以“观看火箭发射”引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结合课件,让幼儿形象生动地走天桥、上台阶、数台阶,充分引导幼儿通过看看、说说、走走等形式复习10以内的顺数。通过创设情境“观看火箭发射”,引导幼儿调动多种感官感知10以内的倒数,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经验和知识。以生活游戏化的红灯停、绿灯行、乘电梯及分组“过安全通道”几个环节贯穿整个情境,然后通过自己设置密码的游戏,设置后说出密码并跳过安全通道,让幼儿在说说、玩玩中感知10以内的倒数,提高了观察比较及推理能力。整个活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真正让孩子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有的幼儿在老师的梳理下,已经感知清楚并理解倒数的概念,而有的幼儿并没有一次就完全学会,还是需要老师在生活中不断帮助其建构倒数,并理解。

活动的整体设计精心,活动环环相扣。本次活动精心设计了走天桥、红绿灯、乘电梯、火箭发射等环节,这些活动都是儿童熟悉的活动。这些熟悉的环节不但让孩子学习认知数学,还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加深了理解。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活动衔接紧凑,环环相扣。整个课堂教师设计的活动始终围绕幼儿学习10以内倒数这条主线。

四、活动延伸评析

【活动结束】

通过参观完火箭后活动自然结束,没有进行活动延伸,总体而言活动开展得很精彩,孩子们在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情境中,运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等,并且多数活动都是要求学生动手动脑思考的。如果活动延伸开,让一些更有趣的生活情境吸引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动脑动身动心,边玩边学,则可做到真正提高幼儿的观察比较及推理能力。

第3篇: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

一、提供材料,排除认知干扰

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通常会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某些数学概念,有时候这种理解仅仅是从自己生活经验和情境出发,形成所谓的“前概念”,对正确理解新知识产生干扰。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元认知”,排除“前概念”对数学教学的负面影响。在“倒数”一课中,教师可先在黑板上板书“倒数”二字,问学生:“这个词你会读吗?”学生一般会呈现三种读法,即dǎo shù、dào shǔ、dào shù。教师可先排除第一种读法,告诉学生:“数学上有一种数叫导数,它的读法才是dǎo shù。”接着呈现《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倒数”的两个解释:逆着顺序数,读作dào shǔ;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其中一个数就叫作另一个的倒数,读作dào shù。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对本节课学习的倒数的读法进行猜测和判断,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明确读法。上述教学流程中,教师先后两次提供阅读材料(第一次为课题板书,第二次为词典解释),及时干预“前概念”对新课学习的干扰。

二、观察归纳,初步形成概念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主要表现形式为描述式和定义式。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倒数”一课的教学,在学生了解倒数的读法以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到底倒数是一种怎样的数呢?”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呈现四道算式: × 、 × 、5× 、 ×12,让学生先计算、再观察,看看其中有什么规律。这里的观察其实就是一个数学阅读的过程,阅读的对象是四个算式,阅读的主要形式是观察: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运算的类别、因数的个数、因数的特征、算式的结果等维度进行数学阅读提示和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得出这四个算式的共性:“都是乘法算式”“都有两个因数”“这几个算式的结果都是1”“因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这些共性就是学生数学阅读的结果,前三个共性体现了倒数概念的本质属性,而第四个共性则是倒数概念的非本质属性。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形成倒数概念的过程中容易被第四个共性所误导,容易局限于“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外在形式,狭隘地理解倒数的概念内涵。因此,教师可先让学生尝试自己归纳倒数的概念,在众说纷纭、意见不一致时回到教材,通过阅读教材中的结论来揭示倒数的数学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数学阅读材料有助于他们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诱使学生萌发猜想,引出规律,完善结论。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分析比较,正确理解内涵

在学生初步感知倒数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倒数的概念,也可抓住关键词语有针对性地提供补充阅读材料,让学生对照概念进行分析比较。可展示 + =1, - =1, ÷ =1等三道算式,目的在于让学生辨析“乘积是1”的概念内涵;展示 × × =1这个反例可以强化学生对“两个数”这一前提的认识;对于“互为”两字,既可以结合实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 × =1可以说“ 的倒数是 ”,也可以说“ 的倒数是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数学概念中的类似例子来进行类比,如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因数和倍数等。在上述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主要行为是进行比较、辨析,在概念判断的过程中正确理解倒数概念内涵,在举例类比的过程中实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

前面已经提到,学生在初步感知倒数概念的过程中容易局限于“分子分母颠倒位置”的外在形式,而对倒数概念的本质属性有所忽略。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材料进一步提出问题:“从这些算式可以看出,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基于分数的倒数说出:“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有的学生可能会说:“两个数的乘积是1。”到底什么才是倒数的本质特征?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课前的四道算式,并提出问题:“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是分数吗?”在观察、举例、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难发现,一个数的倒数可能是分数,也可能是整数(如 的倒数是12)。一个数的倒数可以是小数吗?在半信半疑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再次阅读5× =1这个算式,启发学生运用数的转化知识,转化出5×0?郾2=1,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让学生列举关于倒数的例子,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感悟到,分数、整数和小数都可以找到它的倒数,“乘积是1”才是倒数概念的本质属性。

四、变式训练,深化理解内涵

在练习环节,除了基础练习,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阅读材料,进行一些变式训练来深化概念内涵的理解。教材第29页练习六判断题中的“0的倒数还是0”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学生运用倒数的概念进行举例说理,既可以分散教学难点,也可以深化他们对倒数概念内涵的理解。而课本第29页练习六第5题则通过提供阅读材料“因为 ×0?郾75=1,所以 的倒数是0?郾75”,让学生讨论“小红和小亮谁说的对”,这个讨论的实质在于“分数的倒数有没有可能是一个小数”,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分数 ,还是小数0?郾75,因为它们分别与 相乘的积都是1,所以,它们都是 的倒数”。也可以根据数的转化进行推理论证:“因为 的倒数是 ,而 =0?郾75,所以0?郾75也是 的倒数”。为了突出倒数概念的本质属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补充一些判断题让学生阅读后进行判断:“ 和 互为倒数”“0?郾1和10互为倒数”“7和 互为倒数”等。如果学生仅仅在形式上观察这些阅读材料,很容易出现误判,教师可以适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甚至辩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为倒数,关键是看它们的乘积是不是1。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阅读材料,创设思维情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伴随着阅读过程的是质疑、辨析、对比等思考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五、实践应用,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中除了要重视数学概念的形成和获得外,还要加强数学概念的应用,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完善认知结构。倒数的认识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材安排在第三单元“分数与除法”的起始课。为了体现知识的联系,教材第29页第4题专门设置了3组题目,让学生通过分别计算有联系的除法(9÷4)和乘法(9× ),并比较算式的大小。目的在于渗透转化思想和倒数知识在分数除法计算中的应用,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孕伏方法。此外,为了提供应用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拓展题,如“根据8×A= ×B=1?郾25×C=1,请将A、B、C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要经历两个过程,首先是应用倒数的知识分别求出A、B、C的大小,然后再将A、B、C按照从小到大顺序排列。这样,引导学生在“用数学”中学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进其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第4篇: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33-02

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小学数学秒的认识这一章节知识教学过程中,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与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经历为结合点,引领他们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学习知识。

1.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感受秒的存在

在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对象的身心特点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让学生初步感受秒的存在。设计教学语言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提示你们猜,它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每当过节时,孩子们都会穿新衣和得到压岁钱,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他们回答:春节。教师继续:现在过春节时我国有一个节目是春节晚会,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令人激动,并运用多媒体播放春节晚会中倒计时的视频片段:10、9、8……3、2、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用的是什么单位吗?学生回答:秒;提问:大家之前学习过哪些时间单位?回答:"时"和"分";提问:在春节晚会中为什么不用"时"或"分"做单位呢?回答:因为倒数的时间太短。教师总结:说的真好,刚才倒数的时间很短,所以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大家就一起来认识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引出新知识: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然后,教师设计疑问:对于秒你们了解多少?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们会说道:1秒很短、1分钟有60秒、滴答一下就是1秒等。

2.认真观察仔细探究,建立秒的概念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在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采用观察探究模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各种样式的钟表,问题: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思考再与同桌讨论,看看哪些表可以用来计量秒?用课件出示一个电子钟表的图片,钟面上显示的时刻为16:3025,提问:谁会读出这个时刻?要求W生一起读出:16时30分25秒。在认识秒针环节,教师可在课件中出示一个机械钟面,让学生拿出学具钟表,问题:钟面上哪根针是用来表示秒?它叫什么针、是什么样?大家讨论,总结:钟面上最长最细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同时配合课件:闪动秒针且标出"秒针",提问:秒针有什么特点?大家跟着秒针的转动1秒1秒的数,要求学生说出秒针如何计时,回答: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秒针走一个大格就是五秒。然后,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起体验1秒有多长,组织语言:刚才秒针走l小格是1秒,那么1秒究竟有多长呢?播放多媒体课件:钟面上秒针走1小格,同时发出"嗒"一声。大家说说秒能够作什么?学生回答:可以翻一页书、站起来、呼吸一次等,从而帮助他们建立秒的概念。

3.应用新的数学知识,巩固秒的认识

在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与学习这部分内容,教师需关注知识实践应用环节的教学,通过引导他们应用新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先组织语言:同学们,你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尝试运用它来解决问题,大家来比一比谁掌握的更好,设计题目: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填空,人们每天要需要睡眠8( )、步行60米需要1( )、跑步100米大概需要15( )。接着,教师应当让学生动脑思考: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那么分针和时针呢?创设情境:今天早晨小明和小刚吵架了,原因是小明绕操场跑一圈用了58秒,小刚跑一圈用1分3秒,他们都认为自己跑得快,那么到底谁跑的比较快呢?让大家当一次小裁判,重点交流小刚到底用多少秒。教师总结:你们真是太聪明了,现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数学知识,数学问题也来源于生活,这就需要你们合理地灵活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时间生活中。然后再设计生活中和秒有关的数学问题,诸如:火车晚点8分钟是晚点多少秒?小华7:20从家中出发,7:22到学校,那么他走了多少秒?等,借此巩固学生对秒的认识。

4.总结

在小学数学秒的认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以教材内容为前提认真制定教学规划,注重引领他们主动学习,不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自主形成数学学习能力和提高数学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允.小学数学"秒的认识"的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第5篇: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

我是从内蒙古来的,普通话说的不够标准,面对不熟悉我发音的同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我说的话,听明白我讲的课呢?讲课前我想了好一会儿。由于我在下午第二节上课,我去时学生们在第一节上思想品德课:《我与老师交朋友》——主动与老师交流、交往。我忽然灵机一动,在上课时我何不用此方法来与学生拉近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所以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利用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地来听我讲课。

在我与学生交流、交往的过程中,45分钟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了奇迹:学生不仅听懂了我说的话,而且还有两位同学的达标题得了满分,有35位同学达到了优秀。我在欣慰的同时也确实感受到: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跟学生做朋友,确实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老师下功夫,也不会有“教不好书的老师”。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复习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及其混合运算,在学生复习了有理数乘、除法法则后,通过适量的题组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转化都有了新的突破,从而使学生能够用有理数的乘、除法知识快速地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

为了让学生的复习有个依据,我精心选编试题:首先让学生打好基础,通过学生的口答、练习、板演,了解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针对出错的地方,如符号问题,倒数概念,我都及时纠正、强化,并指出应注意的地方。

其次,对试题进行变式,使学生能达到同步提高。如:(-3)×( )=1,我把1变成-1,进一步复习了互为倒数与互为负倒数的概念。因此,学生在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了积极的思辨,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数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在认识冲突与互相争论中看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对试题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1-2)×(2-3)×(3-4)×…×(2005-2006)与(1-2)×(3-4)×(5-6)×…×(99-100)这两道题,让学生分析后得出每个因数为-1,那么有多少个-1?学生在探索中寻找规律,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很快就找到了-1的个数,在学生的参与中形成了探索的能力。

第四,考题强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期中考试题(若a、b、c为有理数,求 的值)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若ab≠0则 的取值不可能是( )A.0 B.1 C.2 D.-2”(中考题),在学生似曾相识的基础上,想到分类讨论。通过对“一个正整数a与其倒数 ,相反数-a相比较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a< ≤a B.-a< a>-a D.-a≤a≤ ”的解答,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倒数、相反数、绝对值、数的比较以及“-1、0、1的三数四分法”的综合复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五,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的容量大大增加,基本题目25道,加上变式、拓展题目近40道题。从而使学生对乘、除法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复习。也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由于在上课时和学生拉进了关系,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紧张而有序地完成着复习计划,对可能出错的地方及时进行了纠正,如带分数化假分数、小数化分数、除法化乘法,数字之间的关系2与5、4与25、8与125,0.1与10、0.01与100、…以及分配律的逆用等等。学生在指导下都复习的很好。

兴奋之余,静心思考,细细琢磨,本节课尚有未尽人意的缺憾。一是普通话说的不够标准;二是因对学生不了解,考虑到每一个学生,有一位学生做1.2÷(-3)都错了, 致使做、讲题占用的时间较多,出现拖堂现象;三是出于对过程的考虑,计算题较多,选择、填空题较少,导致设计题型不够灵活。

第6篇: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共同参与 角色转变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393-01

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参与式理念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产生了,它强调参与是对每一个人平等学习的尊重,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有意地回避或阻止学生学习与课本无关的内容都是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至关因素。要给予每一个人一定的空间,一定的时间,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和观点。参与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供同仁参考:

一、注重参与的重要性。

郭沫若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这种精神。”而这种精神的核心就是学生的参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充分解放他们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创设了由小明为妈妈过生日选蛋糕为情境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小结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13 Sh。整堂课学生参与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参与让学生有了激情,从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中找到了生活中的快乐,在生活化的快乐中拥有知识。

二、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共同参与

参与式教学是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整堂课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课前准备好的圆形图片设计的,先结合课件让学生了解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圆带给人们的艺术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师限定的时间内找圆心、找半径、找直径、同桌二人合作测量同圆中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圆内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等知识点。这种参与让学生的学习有了激情,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三、注重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是知识的仲裁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参与式教学需要教师适时地放下所谓的尊严和架子,用平等的视角、友好的心态和博爱的情怀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平等讨论问题。因此,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是问题的发现者、探究者、是知识的构建者、是个性发展的张扬着,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要平等、和谐、融洽。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有何特征?3、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4、0有没有倒数?5、1的倒数呢?整堂课围绕以上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交流反馈,从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四、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的改变

第7篇: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

[关键词]学习知识;丰富经历;一个数除以分数;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27-02

小学数学特别强调在“数与代数”领域注重对学生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运用意识等数学素养的培养。这次本人有幸观摩了周丛俊老师“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示范课。周老师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数形结合、转化归纳、迁移类推等思想,引导学生在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算理、探究算法。这样不仅有效地让学生学习了知识,丰富了经历,还促进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一、运用熟悉场景,唤醒知识经验,理解算式意义

课堂伊始,周老师给出相关信息“从襄阳到西安坐车花9小时,路程为810千米”,引导学生提出有关速度的问题及解决方法(810÷9)。接着,课件出示主题图(如下图所示)。

师:观察主题图后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看看图中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应如何比较他们谁走得快?

生:比较他们的速度就可以知道谁走得快了。

师:怎么求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2÷2/3;5/6÷5/12)

师:比较这两个算式和之前的算式“810÷9”有何不同?(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新课题)

课始,教师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行程问题导入新课,可避免抽象、枯燥地引入课题,为学生正确列出分数除法的算式清除思维障碍,使学生在今后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理解算式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探究算法、理解算理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借助数形结合,体会几何直观,领悟计算道理

师:怎样计算2÷2/3?想一想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按照活动要求完成对2÷2/3算法及算理的探究)

生1: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计算“2÷2/3=(2×3)÷(2/3×3)=3”或“2÷2/3=(2×3/2)÷(2/3×3/2)=3”。

生2:可以运用除法的性质来计算“2÷2/3=2÷(2÷3)=2÷2×3=3”。

生3:可以按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将算式转化成2×3/2。

师:为什么2÷2/3可以转化成2×3/2?

生4:由线段图可知,要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可以先求出其中的1份也就是1/3小时行了多少千米,即求2千米的1/2是多少,即2×1/2,然后再乘3,就是2×1/2×3=2×3/2。

生5:由线段图可知,用2÷2算出1份是多少千米,再乘3算出3份也就是1小时行的路程。

通过线段图来验证“整数除以分数就是乘这个分数的倒数”是本节课的核心。这一环节中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凭借直观图形理解算理、发现算法,再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数形结合,理解分数计算中由除到乘的转化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为学生提高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创造了最佳时机,让学生在丰富的经历中得到成长。

三、运用迁移类推,探究计算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师:这几种看上去各不相同的算法之间是有联系的,谁能把它找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找联系)

师:把2÷2/3转化成2×3/2的计算过程中,算式在形式上有什么变化?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师:借助探究出的规律能计算出小红的速度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把“÷”写成“×”。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关注多种算法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纯数学的视角观察、理解、归纳,最终找出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异中求同”能使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再上一个高度,对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法初建模型,并运用这个模型迁移类推出探究问题的结果,积累运用逻辑推理、类比推理思考问题的经验。

四、引导归类分析,总结一般方法,促进能力提升

小练笔:课本第32页“做一做”的第2题。

■÷4;■÷4;15÷■;■÷■。

师:你能对这几个算式进行分类吗?

生1:可以分为三类“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

师:观察这几道题的算法,你们有什么发现?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

生2:计算这些算式时都可以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转化时,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倒数,除号变乘号。

生3: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生4:a÷b=a×1/b=a/b。

师:这里的a、b分别表示什么数?b能等于0吗?(强调b≠0)

到此为止,学生已经学完了分数除法的所有类型,对分数除法的算理有了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归纳总结计算分数除法的一般方法。这时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用语言、字母或其他符号正确表述分数除法的一般方法,就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丰富的探究经历,能使学生掌握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算法和深刻理解算理。

第8篇: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生:有很多数字。(板书:数字)

师:这是一首绝妙的数字诗。作者借助简简单单的十个数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景色宜人的画面。数字还能告诉我们什么呢?数字1能表示什么?

生:1个十,1个百,1个人,1块橡皮等。

师:都是数量(板书:数量),能举一个不表示数量的例子吗?

生:第1个人,第1名等。

师:这里的1表示什么?

生:这里的1表示顺序。(板书:顺序)

师:几个数字组合在一起(110),会怎样呢?

生:一百一十,幺幺零。

师:什么时候打这个电话?

生:遇到特别紧急情况的时候。

师(课件出示车票):K110次是什么意思?

生:火车的车次。

师:像110、K110这样,将数字或者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用来表达一定含义的,我们把它称为编码。(板书:数字既可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表示编码)编码能表达一定的信息。(板书:信息)

【赏析】牛老师通过学生熟悉的一首古诗引入数字学习,让我们能“看得见”教师是如何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学生从数字表示数量、顺序,再到表示编码的学习过程,进入“数字与信息”的学习。这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引导学生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课堂简约而有效,学生学得也积极而主动。

【教学片段2】

师:大家知道我们常用的电话号码是几位数吗?

生:家里的电话是八位,手机是十一位。

师:为什么110这个电话只有3个数字呢?

生:打起来方便,好记。

师:好的。编码一定要――

生:简洁。(板书:简洁)

师:同样是1、1、0三个数字,还有这样编排的(出示011),这也是一个编码,你见过它吗?它能表达什么信息呢?

生:运动员跑步时的编号。

师:我们知道在写数时,整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那为什么这个编号中要加一个0做开头呢?

生:参加的运动员人数很多,表示运动员的人数是三位数,有好几百人。

师:这儿的0有什么作用?

生:0起占位的作用。

师:1号运动员编号会是怎样的?5号、20号呢?

生:001,005,020。

师:对,编码时要用几个数字,与编码的位数有关。像这样的编码要求一定要规范。(板书:规范)

【赏析】从这个片段中,我们能“看得见”学生是如何逐步认识到编码的一些特点。牛老师将“110”与家庭固定电话号码、手机号码的位数进行对比,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编码简洁的特点。接着,又将1、1、0这三个数字变化编出“011”这个运动员的号码,通过师生的互动解读,使学生感悟到了编码所传达的信息,认识到一个好的编码要简洁、规范。

【教学片段3】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编号,比如在班级里要区分大家,除了名字,每人还都有一个学号。知道自己的学号吗?

师:你们有几个平行班?

生:4个。

师:我在学校的广播里叫23号,一定是我们班的孙某来找我吗?

生:那可不一定,我们学校的23号多着呢。

师:你能不能给他编一个在全校使用的学号呢?要求写在作业纸上,写好了先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方法1:53班的23号。

生:太长了。

方法2:孙23(姓孙,并且是23号)

生:一个学校姓孙的多着呢,会产生误会的。

方法3:5323[五(3)班的23]

生:这个编号只能今年用,明年就不能用了,要变成6323。每年都要变,那也很麻烦的。

方法4:323(3班23号)

生:一到六年级有6个3班,是哪个3班呢?

方法5:09323(09年是念一年级的时间)

生:能看出是3班,但是看不出五年级。

生(编方法5):藏着呢。知道入学时间,就可以算出来。2009年入学,现在不就是五年级吗?

这种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师:按照这个规则,能写出你自己的学号吗?

生:09301,09303。

师:你是1号,为什么不写成0931,而要加一个0,写成09301呢?

生:都是五位的编号,这样显得规范。

师:数学是追求简洁的。如果是在全年级,5301就可以了,如果是全校,用09301更合适。我们编的号码必须保证在一段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这样的编码才有效。

【赏析】从这个片段中,我们“看得见”学生是如何在编学号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编码思想”的。牛老师创设了一个需要编学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编学号的过程中,体验到为什么要用编码来传递信息,充分体会到生活中需要编码。再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在思维的交流、碰撞中,学会逐步缩小范围形成唯一的编号,才能做到在一段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范围内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唯一性。

【教学片段4】

师:我们在学校都有学号,在社会上也都有一个编号,你知道是什么吗?(身份证号)

课件展示“身份证”样证。

师: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身份证?

生:坐火车,到银行存钱和取钱……

课件凸显样证的编号:110102197810272321。

师:有几个数字?表达了哪些信息?

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生1:身份证号码一共有18位数字。

生2:我知道这个人是1978年10月27日出生的。

生3:我知道开头6个数字表示这个人是哪个地方的。

师:前6个数字代表“地址码”,接下来8个数字代表“出生日期码”。那后面的4个数字是什么意思吗?

生4:我觉得可能是和岁数有关系吧。

师:这3个数字是“顺序码”,在那个地方同一天有很多人出生,表示婴儿出生的顺序号。奇数分给男性,偶数分给女性。

师:最后一位是“校验码”,是根据前17位数字按公式计算出来的,便于计算机核对,保证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都不一样。身份证都是按照这样的顺序编出来的,所以编码还要做到有序。(板书:有序)

师:阳阳搜集了自己和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码,你能分出阳阳、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码吗?

出示:330102197409280161,330102197501210437,

33010220010312041X。

生1:我一看就知道第3个号码是阳阳的,因为这个人出生在2001年3月12日,是未成年人。

生2:第二个是爸爸的,因为它倒数第二个数字是“3”,是奇数,表示是男的;第一个是妈妈的,倒数第二个数字是“6”,是偶数,表示是女的。

生3:我还发现,妈妈比爸爸大1岁。

生4:老师,为什么阳阳身份证号码里会有X?

生5:我知道,那是英语字母X。

师:阳阳身份证号码的最后一位到底是什么呢?校验码是按照公式计算出来的,只可能是0~10中的一个数。如果算出的结果是10,这是一个两位数,为了保证身份证号码的总数是18位,就用罗马数字“X”代表10,因此有的身份证号码的最后一位就是“X”。

生6:哦,我明白了,这个“X”不是英语字母X,而是罗马数字“10”的意思。

师:对,这就是编码的规范性,要保证所有的身份证号码都是18位。身份证号码太长了,能不能更简洁一点儿呢?

生:不行,我们国家人口太多了,有13亿多人呢。

师:身份证号码能规定成这个样子,是能够想到的最简单的办法了。过去的身份证号码中的年份使用两位数,没有校码,所以都是15位,后来变成18位了,知道是为什么吗?

教师介绍“千年虫”问题。

第9篇:倒数的认识课件范文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面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演变与发展,与种族的信仰、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最早体现在原始乐舞、武术、图腾崇拜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以及地域、种族的差异,形成了各自的体系,风格迥异,争奇斗艳。在形态与神态的表现上给人的感觉也是多样的,有的滑稽怪诞、有的粗犷奔放、有的狰狞恐怖、有的质朴天真……这充分体现出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它的装饰艺术表达内容广泛,表现的形态也是千奇百怪的,因此,它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学情分析:面具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小学生们就戴着孙悟空、猪八戒等一些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的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创造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面具的欣赏,了解面具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2.面具的表现手法及材料的运用。

教学准备:图画纸、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墨汁以及生活中的废弃物等。

教学过程:

常规训练:课前欣赏一幅画。(一幅画的欣赏,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引导自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很久没有与你们做游戏了吧?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好吗?请用你的声音表达出你想做游戏的热情。游戏都是有规则的,请同学们按着规则来做,用小手捂住眼睛,同时也要闭上眼睛,不许偷看哦,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做到诚实守信。

教师戴上京剧脸谱面具,与学生一起倒数10个数后学生睁开眼睛,看看是否可以认出老师。再做一次,教师戴上舞会面具,学生们很惊讶,好漂亮啊。这是什么呀?面具。(板书《面具》,展示课件)

(利用游戏导入,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面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出示学习目标

(1)让我们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种族风格的面具。

(2)用不同材料以及表现手法制作有特点的面具。

3.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教材10页――11页)

(1)面具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特点。

(2)运用绘画、设计、夸张等手法制作面具。

(3)小组讨论:每一种设计手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手法,为什么?现实生活中,你在哪些场面见过面具?(自学提示明确学生要了解面具文化以及特点,同时也了解本课的重难点。)

4.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1)学生自学、看书,查阅课前收集的材料。

(2)同学之间对学,相互解决不懂的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畅所欲言,谈出自己的理解。

二、指导展示

1.学生展示,师生研讨,教师范画

(1)小组代表展示。师出示课件,学生一起了解面具是人类的产物,是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适于面部装饰佩戴的艺术品。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其独特的面具艺术,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10页,我们来欣赏这些作品。

(2)藏戏面具是表演时佩戴的,特点是角色性格明显、造型夸张。(配以课件)

(3)贵州傩戏面具是驱逐瘟疫的迎神赛会时佩戴的,特点是原始、狰狞。(配以课件)

(4)外国面具也是非洲面具,特点是色彩简单、图案朴素。(配以课件)

(5)通过欣赏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面具。这些面具不同之处是有的滑稽、有的粗犷、有的狰狞、有的质朴,共同点是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此环节是我本课设计的重点,引导学生认识面具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面具的生产背景,培养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主动尝试解决问题。)

2.相互评价与交流

(1)把自己见过的面具以及特点、材质等介绍给同学。

(2)小组讨论探究制作方法(绘画法――油彩分离法)。

(3)制作过程:外形(不受限制)、眼睛要镂空、装饰(美化)。

(4)教师演示。油彩分离法的过程:油画棒画好图案(注意颜色要厚点涂),空白地方涂上墨,用手把画团一团,把画展开在清水中冲一下,晾干,作品完成。

3.提出质疑,师生共同答疑

三、辅导检测

1.创作实践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面具。

(2)可两个同学合作完成一幅面具。

(3)教师巡视辅导。

2.体会乐趣

(1)试戴感受乐趣。

(2)学生在组之间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3.评价小结,拓展延伸

(1)学生谈出自己的收获。

(2)教师进行总评。

(3)展示多种材料制作的面具作品(配以课件)。这些面具用了哪些材料?是怎样制作的?你喜欢么?回家可以试一试。

四、板书设计

面具

方法:1.绘画(油彩分离法)等学过的绘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