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队活动设计范文

班队活动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队活动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队活动设计

第1篇:班队活动设计范文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学校社会声誉,影响着学生就业。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基地,辅导员是学生最熟悉、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因此,学生教育和班级活动开展,显得十分重要,辅导员责无旁贷。

【关键词】

高职;班级;学生;教育;活动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职院校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教育者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 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原则

1.1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是学生的自身体验活动,教师只能是引导者、组织者。没有学生的参与、体验、自省、感悟,光靠老师的说教、灌输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班级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以阅读、艺术欣赏、调查、讨论、演讲、写心得体会、编演节目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感动式学习、研究式学习,在体验、反思、自省中提高对道德知识的认知,内化为道德情感、道德素养,外化为自觉行动,养成道德习惯,升华为道德品格、道德情操。

1.2 贴近学生实际原则

思想道德教育应尽量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和高不可攀的目标要求,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学生实现成功人生的愿望出发,用学生喜欢的语言,以拉家常话的方式,谈学生最关心的话题,解决学生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才能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

1.3 尊重鼓励学生原则

人都是有尊严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平等对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灵的园丁,就业的参谋,人生的导游,切忌居高临下,态度生硬,凶狠训斥。有些教师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学习差、道德差、行为差、家庭教育差的学生,从心中反感他们,歧视他们,态度严厉甚至冷嘲热讽,这就把学生推向了对立面,拉开了与学生的距离,很难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老师要多看学生的优点、长处,以朋友的身份、欣赏的口吻、聊天的方式与学生对话,谈自己人生中的经验教训,谈自己的人生感悟,与学生谈知心话、掏心窝子的话,让学生感到亲近、信赖,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可通过让学生写心得体会老师写评语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笔谈、对话,对学生的每一点思想火花、每一点进步予以肯定、鼓励、赞赏,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不失为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的一个途径。

1.4 身教重于言教原则

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身教重于言教”。大多数学生是尊重老师的,老师的一言一行,经常被学生学习、模仿。因此,老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检点自己的行为,一举一动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如果教师自身格调低下,行为不检点,就会让学生看不起,失去威信。“你在台上说他,他在台下说你”,就失去了教育力量,无法取得教育效果。

2 高职院校班级活动的设计

高职院校班级活动应密切联系高职院校实际,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根据当前时代特点和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2.1 树立个人自信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高考、中考的失意者,在过去的学校里文化学习成绩大都不太理想。不少人认为高职院校低人一等,总觉得抬不起头来。家长的埋怨及社会的歧视让他们非常自卑,没有自信,没有希望,没有进取心。我们班级活动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找准自己的特长、优势,挖掘自己的潜力,昂起头来做人,挺起胸来前进。同时也要严肃指出他们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帮助他们分析原因,使其下决心改掉坏毛病,养成良好习惯。从入学教育开始,让他们遵纪守法,让他们了解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了解目前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了解目前人才现状,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出路、前途,满怀信心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

可组织以“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很棒”、“职业教育助我成才”等为主题的讲座、讨论或演讲赛,让大家树立信心,鼓起勇气。还可通过新生联谊会、趣味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对学校的感情,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2.2 树立职业理想

要想让学生的积极性持久、稳定,必须让学生有理想、有目标、有计划。现在很多国家都很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国一些教育家也提出以规划职业生涯为德育的抓手。职业生涯设计可以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学习有目标、有动力、有计划。因此,引导高职生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是非常重要的一课。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认识到职业无高低贵贱,只要对人民、对社会有益,就都是好的,只要作得好,都是有前途的。

职业生涯设计围绕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发展的核心,由分析发展条件、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四个环节组成。路要一步一步地走,理想要艰苦攀登才能实现。要引导学生设想三步四步甚至更多步的发展台阶,如在校学习期间重点学好哪些知识、本领,收集哪些资料,研究一些什么问题;实习期间在技术、技能方面达到怎样的要求,什么时候拿上什么等级的资格证书;毕业后第一步先在什么岗位上锻炼自己;在继续学习上有什么想法;在职称、职务晋升或技术、技能提高上有什么想法,分几步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等等。可从报纸、杂志上找一些好的范例给学生做参考,也可请个成功人士谈谈个人的体会,让学生得到启发。同学之间可以通过演讲、讨论,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2.3 学会学习求知

学生到学校是来学习的,目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是学习型社会,因此,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要让学生懂得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读书,把课本上的理论、专业知识学深学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掌握技能,这是立身之本。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学习兴趣,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要让学生懂得在知识经济时代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重要性,认识未来的社会将不再是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竞争。只有学会求知,终身学习,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享受学习的乐趣,体验学习的幸福;要教会学生善于学习,善于积累,珍惜时间,抓住一切机会学习。在学习内容上,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兴趣,让读书成为精神生活的第一需要;要引导学生读好书,学会思考,学会扬弃,学会创新;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可学习,除了在书本上学习以外,还应该向社会学习,向他人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后者是更重要的学习;更要让学生懂得不但要学习知识,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技术、技能,学习为人处世,学习研究、创新,要到实践中去学习真本事,提高真本领。

2.4 学会为人处世

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教育学生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靠天,不靠地,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开创美好的明天。要通过多种形式、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要让学生认真学习、模范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牢记和恪守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做一个知荣辱、道德高尚的人。教会学生学会共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实现幸福快乐人生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人生的重要保障。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系里举办的各种活动和团体,在活动中克服胆怯心理、冲动心理和封闭心理,学会交往,学会共处。

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平等待人、互助合作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赞赏,学会微笑;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感恩节,手拉手、社会服务等活动进行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和以人性呼唤人性的人性教育,可以使学生胸怀宽容,感受关爱,常思回报之心,学会关爱他人,学会团结互助。学会与家长和谐相处,与老师和谐相处,与同学和谐相处,走到社会后,与领导、与同事、与服务对象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少抱怨,多帮助;少索取,多奉献,做和谐社会的和谐人。

3 结语

高职院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要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扶贫帮困等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优秀品质。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劳动。班级活动要让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2篇:班队活动设计范文

作为班主任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让队员自己在活动中创造快乐和享受快乐,做到快乐参与、快乐玩耍、快乐思考、快乐成长。因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开展好少先队活动,让丰富适宜的少先队活动调动队员参与的积极性,激发队员对活动的热情,以利于增强活动的效果。

我所在的学校是才开办的学校,学校所招收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基本上没有什么优秀的学生,所以刚开始想开展任何活动毋庸置疑都只会有一个结果:简直没有一点可能性,为了让这些孩子尽快地融入城区教育、尽快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我就像教孩子学习走路一样通过抱、扶、牵、放的四部曲来推进班队活动课:

一抱。面对新学校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地方的刚成立的班级体,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容乐观的通病:视野狭窄、知识匮乏、羞涩胆怯,但是既然他们来到我的班上,就是我的孩子,我就要创造一切条件,让他们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于是我在开展班队会活动时,就像紧紧地抱着还没有开始学习走路的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设计好班队活动的内容并细心、耐心指导学生开展,具体做法是:根据班队活动的主题设计好班队活动的主持稿并培训主持人、根据班队活动的主题设计好每个小组的表演活动并亲自指导他们排练节目、在进行班队活动时进行现场指导。我主要以班级管理、学习习惯、集体观念为主要内容进行不厌其烦、毫不懈怠的抱。没过多长时间,我以爱心和责任为突破口,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设计具有特色的活动方式就小有成效了:所带班级管理稳定有序,师生情感相融,思想健康向上,学习气氛浓厚,我以情的付出赢得了情的回报,以爱的播种获取了爱的丰收。

二扶。经过一段时间的手把手指导,班上已经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够知晓班队活动课的一些基本的流程,也能够根据台词进行活动组织,这时候,我就像扶着刚下地开始学习走路的孩子那样对待他们:把班队活动方案交给已经能独立主持的学生让他们进行主持、把班队课要开展的节目内容交给已经能独立表演的学生让他们进行节目的编排,自己只对他们的排练进行检查、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比如,我准备好“民风民俗”主题队会的相关材料,指导学生从主持稿,节日习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各个环节进行充分的准备,在班队会活动的当时进行评价,学生就明白了以后如何进行改进,以弥补不足,逐步达到完美。在这个阶段,我主要以语文学科中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为主题进行心有余悸的扶。就这样,通过班队会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相互结合,通过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儿童情趣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等各方面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

三牵。创造是人的本质特性,作为辅导员,要树立这样的理念:每一个少先队员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潜能,在开展创造性活动中,开展少先队员的创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煅炼创造才干,是每个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已经勉强能够行走的孩子我现在只需要牵了:我只给学生提供班队活动的主题、相应的节目,无论是主持稿、主持人、节目表演都由每个小组自己进行,黑板布置的设计和开展也由每个小组自己进行。比如,我告诉孩子们将要开展“学会生存”的主题队会,他们将准备自己遇到、听到或从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上了解到的有关自我保护的事情;结合阅读课外书或者观看有关电视节目,了解别人是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的;我们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或灾难,应该如何应对,其它的主持稿、主持人、节目表演黑板布置的设计黑板布置的设计和开展都由学生自行安排协调完成。在这个阶段构思班队活动时,应遵循活动针对性强,要贴近少年儿童实际,贴近他们的生活,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要贴近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要全面了解当代儿童关心什么?喜欢什么?爱好什么?活动前,作为辅导员要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了解队员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把握时代脉搏,确定符合队员要求的活动。

四放。当学生已经能够进行自主的创新、创造时,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独立行走了:让学生自主进行班队活动的设计,无论是从主题还是形式都让学生进行设计与开展,而且要求每个小组都承担,每个小组的组员都参与,像“我是当代小雷锋”“关爱残疾人”“关爱孤寡老人”“我为班级运动会添光彩”等系列主题班会都在学生的全员参与下搞得精彩纷呈。当然,这阶段的班队活动不能放任自流,也不是越多越好,成功的关键在于活动的质量,要确保质量就要有管理,要有专人负责,落实到人,不要有疏漏,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漫无目的地放,必须实时、适度地对活动宗旨、主题、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组织机构、步骤、规模、注意事项、准备工作等加以关注与指导。不断引导学生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自觉学习、尊老爱幼、关爱他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

第3篇:班队活动设计范文

这是五(2)班王志芳老师精心设计的“书韵飘香”班会现场,刚才上台推荐《童年》的是学生张远(化名),他与其他孩子一样都表现得落落大方。接下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推荐自己读过的好书,气氛热烈,但有条不紊。

还记得张远刚入班时不爱说话,也不合群,他的自闭倾向引起了班主任王志芳的注意。怎样才能使这个孩子融入班集体?在学校召开的班主任例会上,王老师将这个问题抛出,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班主任也发出共鸣:有的单亲孩子内心脆弱,有的“留守儿童”叛逆暴躁,有的孩子自卑胆小……于是,大家开始探寻一种孩子们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以此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开展班队建设、创建良好的班集体,能够使学生浸染良好的风气。近年来,学校创造性地开展班队会竞赛和经验交流活动,不断探索班队建设工作的新途径。如今,大家已达成共识:班队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

主题班会作为一种隐性的德育课程资源,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班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而设计,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具实效性。在学校每学期举行的主题班队会竞赛中,班主任巧借各方力量,根据学生特点和班级情况,精心设计主题内容,在活动中充分理解学生,注重角色体验,每个孩子都积极参加,家长全程参与,评委现场点评,并及时收集家长的反馈。

2011年3月18日,班主任杨锦霞老师组织的“礼仪之花处处开放”班会、杨丽萍老师组织的“珍爱生命――安全伴我行”班会顺利开展,两位班主任邀请了所有家长来参与。班会结束后,学生刘艺的妈妈激动地写下感受:“我全程参与了这次别开生面、丰富多彩的班会课,倍感身心愉悦!感谢学校在孩子紧张的学习之余举办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受益终身……”学生张芊的家长在反馈表中这样写道:“本次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开得很成功。孩子熟知了安全的重要性,更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非常感谢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为了让老师们共享育人经验,学校创建了“班级文化与班队建设”论坛,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队建设交流和研讨会,老师们袒露心得,纷言受益。

在《张远的改变源于读书乐》中,王志芳老师激动地说:“张远爱上书以后,在一天天进步!班级读书交流会的形式让每个孩子找到了归属感,孩子们汇报心得体会锻炼了胆量,找到了自信!”为了让张远敞开心扉、悦纳自己、帮助他人,王老师还有意地安排他为集体出力,如登记教室里的图书名和数量,分放图书,提醒他合理安排时间、考虑角色分工等。

黄国英老师用一个个典型事例,详细述说她是怎样用爱创建二(3)中队的,她总结道:“与坚守在雪域高原的胡忠、谢晓君夫妇相比,我做的事真的微不足道,但我相信,只要我与他们一样,拥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就一定能把爱播撒,将文明栽种!”

“班主任应该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去塑造学生的品格,深入学生的心灵,让班级文化更富有生命力”,杨剑群老师以《文化引路 浸润童心》为题,阐述了她对班队建设方面的想法和做法,她还精心设计班级标语,把班规改编成耳熟能详的儿歌……张丹丹老师利用各项活动和比赛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她认为通过集体活动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形成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杨丽萍老师认为,在班会结尾,最好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总结感悟,进行主题深化。

成功的班队会可以直击学生的心灵,给每个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让孩子感受到更多关爱。新颖的班队活动寓教于乐,自然地进行德育渗透,孩子们在参与和体验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求知,家长也能零距离感受孩子的校园生活。师生互动交流中,老师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在看、听、说、做中读起来,唱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这些美好的片段将会成为孩子和家长难忘的记忆。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班队会竞赛还在继续,班队活动内容的探究还在进行,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切永不停息。

第4篇:班队活动设计范文

怎样的活动才是好活动?老师们不约而同地回答:“真实。”班队活动,因为真实才有效,因为真实才精彩。真实的班队活动,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题符合学生实际――真实

选题要从研究学生入手,了解时代、社会对学生发展的期望。例如,一年级新生入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改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行为上需要尽快适应并遵守学校、班级生活的规则,为此可以围绕“我长大了”这一主题策划相关活动,展示学生对成长的渴望、困惑、烦恼、快乐的真实状态,同时借助群体约束力,使良好的行为成为全体学生的追求;四五年级男女同学容易发生冲突,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开展以性别角色认同为主题的性心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男女性别的异同,正确认识异性,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健康成长。

二、师生角色分配合理――真实

班队活动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中,教师经常处于“管”与“放”的矛盾之中,有的教师喜欢包办代替,事无巨细都由教师安排,学生干部和学生只是执行者、表演者,结果教师忙得够呛,学生却闲得发慌,活动的效果自然不会好;有的教师则“一放到底”,撒手不管,而且还自豪地说:“这个活动从设计到实施,我根本就没有参与,完全交给学生。”事实上,强调活动自主,并不意味着削弱乃至放弃教师在价值引导上的神圣职责,更不否定教师对班队活动的指导作用。无论活动方案的制定、计划的实施、动态生成资源教育价值的开发,还是对活动的反思与重建,教师都是重要的影响力量。只有师生共同参与、积极创造之中,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个性的班队活动才会脱颖而出。

只有赋予师生真实的角色,他们才可能在活动中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三、活动过程灵活生动――真实

传统的班队活动缺乏对活动过程的重视,过度地关注活动过程中表象的东西,例如:生动的表演、热闹的讨论、活跃的气氛等等,忽视了活动内涵的提升。班队活动和学科学习一样,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模糊到清晰、从失败到成功的真实的过程。

教师要努力引导所有的学生参与活动过程的设计,例如“我的科技制作会”,从主题的选择到形式的确定,以及作品的先期制作、会说明的准备、会场的布置、辅导员的邀请、作品的评奖和后续活动的设想,都由学生自行组织完成,教师只是适时给予提醒、点拨。师生在策划活动时,虽然对活动过程有一个预设,但更重要的是能灵活地捕捉活动中生成的新资源,使活动的教育功能最大化。也就是说,要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

有人说:“没有生成的课堂不算真正的课堂。”少先队活动这一特殊课堂更是如此。一个好的辅导员首先必须要有生成的意识,然后才能想办法去机智地抓住活动中生成的契机,使活动过程不完全拘泥于预设。

四、活动评价多元有效――真实

班队活动的真实,还需要在情真意切的表扬与批评之中得以体现,需要在教师尊重学生、真实而具有指导意义的评价中得以体现。这里所说的评价包括对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的评价。评价对象、内容和手段的多样化已经受到了教师们的普遍关注,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是,教师的评价要做到针对性强、具体、具有启发价值却不容易。在“我的科技制作会”主题活动中,一个学生介绍他制作的军舰时,坦言材料是买来的,自己很喜欢,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按说明书的办法拼装存在问题,便加以改进。话毕,马上有学生提出异议:此作品依样画葫芦,没有科技含量,不在范围;而有的学生则持相反意见:作品中有他自己的创意,可以算科技制作。就在两种意见争执不下时,教师作了如下点评:XX同学在拼装军舰时能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和创意,体现了科技制作的方向。学生听到老师的这番点评,自然能体会出其中的涵义。

五、活动体验触动心灵――真实

第5篇:班队活动设计范文

前行路上的那盏灯

一个人的人生之路,需要得到榜样的照耀;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得到别人的扶持。从孩提时代入学到毕业后参加工作,我得到过许多老师悉心的教导和无私的帮助,他们是我人生的榜样,也是我成长中遇到的贵人。在这么多的老师当中,章莉老师是对我影响最大、给予我帮助最多的人。

第一次见到章莉老师是在2005年夏天,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我和众多小学语文老师一起在一所绿荫掩映的校园里听她的课。初次相见,章莉老师文静中透发出机敏,质朴里飘溢书卷气,脸上淡淡的笑容,显得十分有精神。

那天,章莉老师上的是《爬山虎的脚》,她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自己观察实物爬山虎,然后抓住爬山虎的特征扣词析句,品读体悟,交流讨论,步步深入。孩子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学得主动而扎实;章莉老师亲切从容,凝神倾听孩子发言,尊重各人切身感受,在平等对话中,把学习任务落到了实处。课堂里既不见“涛声依旧”的陈年旧景,也没有“乱花迷眼”的形式翻新。我清晰地记得我听了这一课后的评价:章莉老师的课是扎实的,是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是真实的,是真真实实的母语教学;是平实的,平平实实的对话交流。的确,课如其人!

去年,我调入桂枝小学,有幸与章莉老师成为同事,学校为了使我们这些新教师尽快融入新的教学环境,让我们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一一结对,从而加快我们的成长。十分幸运的是,在学校的“青蓝工程”活动中,指导我教学的便是章莉老师。

在这以后,我与章莉老师有了更多的交往:每月三次的听课、授课活动、课前课后的交流与研讨……一次次的切磋、合作使章莉老师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越来越清晰鲜明、丰满亲切。从她坦承的目光、率真的话语里,我越发真切地感受到她那独具特色的实在——人的真实、情的真诚、理的真知,对事业的挚爱和对语文教学本真与灵动的执著追寻。

让我最难忘的,还是上个学期时发生的事。有一次,我在跟章莉老师交流的时候说:“班队活动课让我觉得很棘手,每一次上班队活动课都觉得自己是在空洞地说教,很是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不大,效果不是很好。”章莉老师听后耐心地对我说:“无论是上语文课还是其他的课程,课前的精心准备是很重要的。要想让班队活动课活起来,还要花些心思围绕班队主题设计一些形式多样活动,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其中,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了,课堂就不会沉闷了。”为了更好地指导我,章莉老师决定在我们班上一节班队活动课——《文明之花处处开》。

在这节班队活动课上,章莉老师对于活动过程的精心设计让我眼前一亮: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退居幕后”,把更大的舞台让给小主持人和学生,章莉老师在课堂上“穿针引线”,使整个活动过程如行云流水,衔接自然。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一些文明或不文明现象,学生观察得仔细、表达得精彩,这一切都来源于老师巧妙的引导。在这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相得益彰。老师的引导作用显而易见,但又不露痕迹,显得那么自然、流畅。章莉老师原有的文化积淀、情感品味、思辩水平,加之教学前精心的准备,巧妙的设计,以及设计中对活动情景的超前想象,都让她对活动中的细节心中有数,手中有法,从而使每一个细节都熠熠生辉。在老师的引导下,小主持人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多么富有情趣啊!他们说得具体,说得精彩,所呈现出的如此热烈的语言氛围,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章莉老师的睿智,感受到其教学的魅力。在富有深度的精彩对话中,在形式多样的表演活动中,整个班队活动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学生的心灵受到了熏陶、得到了净化,学生对于文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堂在我看来本该枯燥乏味、空洞说教的班队活动课,在章莉老师的演绎下变得鲜活、生动、充满活力。对于我而言,这无疑是一节精彩的班队活动示范课。

学校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开展了校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在章莉老师的鼓励下,我报名参加了这次评比活动。从准备阶段开始,一直到活动结束,章莉老师全程参与指导。章莉老师本身带毕业班,平时教学就很辛苦,现在还要挤时间为我这个青涩的徒弟就教学设计一遍又一遍地提出修改方案,她的执著与认真让我既感动又钦佩,内心充满了感激。经过章莉老师的悉心指导,我执教的《触摸春天》一课获得了校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的好成绩,并有幸和李红老师一起代表学校去参加县级语文优质课评比。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章莉老师不辞辛苦,和我就教学设计进行讨论和研究。大到教学环节的调整,小到每一句提问、每一个词语的运用,包括我的教态、评价语言等都一一给予指导。在磨课的过程中,当我沮丧、畏缩时,章莉老师都热情地鼓励我,使我最终有信心站在比赛的讲台上。我自身心理素质差、教学能力有限,但在章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最终获得了县二等奖的好成绩。若没有章莉老师,我哪里会取得这样的成绩呢?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同时又是获益良多的,可以说,有章莉老师指导的活动是我成长最好的助推器。

曾经我以为成功是先天的禀赋,曾经我以为成功是幸运之神的眷顾。瞭望繁星闪耀、璀璨夺目的小语星空,当我近距离走近章莉老师,我才明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课堂上的从容自如来自课下不懈的努力:静心读书,潜心钻研,方能“腹有诗书”“左右逢源”。

第6篇:班队活动设计范文

关键词: 少先队 小干部 培训

一、研究的好处

(一)“小干部队伍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校的生活中,小干部在班级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务,但是需要班干部具备较强的能力,如口语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等。通过小干部队伍的建设,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干部队伍建设”有利于减轻班主任的负担

作为班主任,其涉及工作很多、很杂,不仅要上好每节课,而且要处理好班级的大小事务。当班主任不在班级时,小干部就充当起班主任的角色,帮助老师管理班级。

二、研究过程

(一)起始阶段

1.张贴小干部职责,引导学生自主申报。刚接手一个班级,对班级学生不够了解,于是我引导学生自主申报,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可以体现“班级民主”。

2.利用班会课进行小干部竞选。利用开学第一个星期的班队活动课,如组织学生进行小干部竞选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自信地踏上讲台,推荐自己,说出自己的优点,担当小干部的原因和做法。通过全班学生的选举,推选出小干部。

3.公示小干部名单及奖惩措施。选举出小干部后,我将小干部名单公示在班级布告栏里,让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够了解每个职务的小干部是谁,并且展示奖惩措施。

奖惩措施:(1)一个星期内,认真执行小干部职务的、没有被班级学生投诉的可以被评为小小干部,并且颁发小小干部的证书一张。(2)一个星期内,认真执行小干部职务的而且能够为班级的荣誉锦上添花作出贡献的,可以被评为优秀小干部,并且颁发优秀小干部的证书一张。(3)学期末根据每个干部的证书的情况,评出学期优秀小干部,推荐给学校。(4)一星期内不认真执行小干部职务的,被班级学生合理地指出小干部存在的失误和失职,被记为一次友情提醒,颁发友情提醒的警示牌一张。(5)有两个星期不认真执行小干部职务的,被班级学生合理地指出小干部存在的失误和失职,被记为一次警告,颁发警告牌一张。(6)有三个星期不认真执行小干部职务的,被班级学生合理地指出小干部存在的失误和失职,被记为严重警告,并且撤销小干部职务。

(二)实施阶段

1.对不同职务的学生进行培训。

(1)班长培训:利用夕会课和班队活动课进行。首先,老师要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当某一班干部不在的时候,他的任务由班长代替管理。对于个别班干部在管理中遇到不会的时候,班长要负责指导他。当班主任不在时,要组织管理班级纪律的同学管好纪律并且配合他们管好班级纪律。其次,老师要亲自演示班长的任务。

(2)晨读员培训:利用夕会课和班队活动课进行。首先,老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早晨整理完书包和交完作业就上讲台领读,领读时声音要响亮。超过10个人就要齐读,一边读,一边走下来巡视每个学生,看看哪些学生读书不认真,提醒他认真读,提醒不听的名字记下来。其次,老师要亲自演示晨读员的任务。

(3)路队长培训:利用夕会课和班队活动课进行。首先,老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喊口号时声音响亮。做操集队时首先说:“迅速调整队列。”接着说:“立正。”然后说:“不讲一句话,一备齐。”再下到队伍中检查有没有讲废话,对于讲废话的学生要制止。吃中午饭集队时首先说:“迅速调整队列。”接着说:“立正。”然后说:“不讲一句话,一备齐。”接着下到队伍中检查有没有人不拉手,有没有在讲话,对于不拉手和讲话的学生要制止。在做操前要检查队伍是否齐,做完操要说:“立正。”其次,老师要亲自演示路队长的任务。

(4)语文课代表、数学课代表、英语课代表培训:利用夕会课和班队活动课进行。首先,老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每天负责收齐每组组长交来的作业,对于不及时交来的那组,组长要积极地催促。在组长交来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询问组长谁没交,谁没做完,用本子记载好交给任课老师看。作业一定要在第一节课之前交给老师。老师要求发下作业或是试卷课代表要积极地发。其次,老师要亲自演示课代表的任务。

(5)小小纪律员培训:利用夕会课和班队活动课进行。首先,老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自习课时,老师没有规定讲话,不随便讲话,自习课不允许问问题,要问问题下课问。给他一次机会,一次机会后,把仍讲话的人名字写在黑板上。奖励他必须阅读课外书至少半小时,并且摘抄和背诵优美句子五句。其次,老师要亲自演示纪律委员的任务。

(6)劳动委员的培训:利用夕会课和班队活动课进行。首先,老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两位劳动委员,一位负责放学时教室的卫生,一位负责早晨包干区的卫生。每位劳动委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教室或者是包干区,监督打扫卫生的学生打扫,如果学生打扫快,提醒他完成后回教室或者是回家,如果不认真打扫,要提醒他如何打扫,并且在学校要求的时间内打扫完毕。其次,老师亲自演示劳动委员的任务。

(7)文娱委员的培训:利用夕会课和班队活动课进行。首先,老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文娱委员要在上音乐课的时候,配合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班级如果要参与班队活动的时候,就要配合老师设计节目,排练节目。其次,老师亲自演示文娱委员的任务。

(8)生活委员的培训:利用夕会课和班队活动课进行。首先,老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生活委员要观察每天班级学生的身体情况,如果有班级学生生病了,你要带着他去校医那里就诊。如果生病的学生已经确诊,就应该主动告知老师情况。如果有学生有小伤,就要主动给他贴上创可贴等。其次,老师亲自演示生活委员的任务。

(9)体育委员的培训:利用夕会课和班队活动课进行。首先,老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上体育课的时候,要召集学生迅速排队,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要关注和维持班级的秩序和纪律。在学校要举办运动会的时候,要负责办理运动员的选拔工作和训练工作。其次,老师亲自演示体育委员的任务。

2.对小干部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奖励和评价。

3.小干部根据一个月的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个月即将到来之时,我将会邀请各位小干部上台汇报自己的执行情况,并且提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第7篇:班队活动设计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师范生 教育研习 理论 实践

第一,教育研习是指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提高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将来的教师工作。它是以实践为基础、以研究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活动,贯穿“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 这一基本原则。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教师角色已经适应不了当今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因而,作为教师职前教育的“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研究”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应随之改革,不仅要重视理论课程,还要强化职前教育的实践环节。作为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教育研习,有利于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之间的联系,促进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同时,通过参与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和研究活动,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教学反思和研究等能力。

第二、师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就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优秀的师资队伍。因此,初步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是师范生适应未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教育研习就是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各种形式的研习活动,使师范生了解和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掌握教学工作的一般规律;通过在研究性的实践中形成和积累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和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探讨如何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学会使用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规范和开展一些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来培养他们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具体包括:

(一)研习新课程标准。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对新课程标准进行研读,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熟悉本专业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标准)等。

(二)研习新课程教材。在了解新课程开发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熟悉义务教育中小学教材的结构体系、特点和内容等。

(三)研习课堂教学技能。当前,我们教师正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支持者、帮助者的角色转变。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技能不再仅仅局限在讲解、提问等方面,我们还必须掌握课堂管理和调控、学习指导、课程开发、教学评价等教学技能。研习课堂教学技能就是要进行上述教学技能的训练,并进行总结和反思,以获得进一步的训练和提升。

(四)研习班队工作技能。班队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管理者,因此,掌握班队工作技能是教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开展班队工作技能研习,使师范生能了解中小学生年龄特点,明确班队工作的基本理念,开展一些具体的班队活动,初步掌握有关的班队工作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管理意识和水平的提高。

(五)研习教育科研方法。“教师即研究者”,教师的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素质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之一就是通过教育科研锻炼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应进行包括学习使用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开展一些初步的课题研究、学会撰写论文等内容的教育科研方法研习,为将来成为一名研究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开展教育研习活动,师范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微格教学、教育实践、课题研究、论坛等途径来进行。

(一)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教师教学技能进行模拟训练的实践活动,基本流程是:布置微格教学任务指导教师进行总体指导师范生自由分组师范生选择教学内容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微格教学设计按小组进行微格教学评价(指导教师评价、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为此,在实施微格教学前应学习教学目标、教学技能、教学设计等相关的内容,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然后就某一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面对其他师范生进行模拟教学。在结束之后,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和交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水平。

(二)教育实践。教育实践是教育研习最主要的途径。平常我们所开展的教育实践形式包括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调查等。在教育实践中,师范生在每一次听课、上课、组织班队活动或进行教育调查之前,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之后及时地总结和反思,撰写报告或研究论文。

(三)课题研究。组织师范生开展各种专题性的课题研究活动是教育研习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养成师范生的科研素质,是师范院校培养基础教育研究型教师的有效教学手段。课题研究的内容可以是教育教学的理论,也可以是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课题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组成研究团队,确定选题、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广泛查阅文献和资料,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课题评价和总结。作为学校来说,要构建师范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平台,把学生课题研究列入师范生的培养方案,并建立学生课题研究的导师制和考核奖励制度,使学生课题研究成为师范院校培养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合格师资的重要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张秀阁,吴金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师范生培养新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4).

第8篇:班队活动设计范文

一、自信,在少先队文化建设中点燃

少先队的环境布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集体的风貌,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队员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当学校要求每班要有一块各小队主题展示版面时,我就改变了以往版面由辅导员确定主题、辅导员主要策划和实施的局面,尝试着让队员自己讨论设计版面,把主动权还给队员,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在版面布置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我的具体做法如下:先把全班学生确定为4组,按照自由组合的原则组成小队,并各自推选出一名小队长,主要负责组织工作。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商量下,确定好小队名称,确定每月版面的主题。这样,在每一次的版面展示中平时在班中默默无闻的队员也有表现的机会。孩子们的有些作品虽然显得比较稚嫩,但都是他们精心准备的。每当我用赞赏的眼光去欣赏它们时,孩子们的眼中、神态中无处不显示出被辅导员肯定的幸福与自信。每当同组的孩子们之间相互切磋对作品的看法时,队员间的感情在此处升华,能力在此时提升。每当各组的孩子们互相称赞时,全班队员的凝聚力在增强……我发现,点燃孩子自信的火花,就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被欣赏中,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快乐。

二、自信,在多姿的竞赛中涌动

少先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队员组成的,他们由于受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性格、爱好、学习能力等方面各个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而教师要使每一位队员都沐浴在成功的欢乐中,拥有强烈的自信心,就要想方设法为队员抓住每一次可以表现的机会,积极组织参与各类竞赛。本学期,我新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但我对各个层次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都情有独钟。队员在我的带领下,各项比赛成绩斐然,队员的自信在各类竞赛中体现。在“绿意闵行,环保金点子”活动中,我班的杨诚,这个不起眼的柔弱小男生居然凭借“学校初次用水的再使用”这一创意得到了全校三等奖的好成绩,让全班队员刮目相看,并被他的机智所折服。目前,他已经能够在中队管理中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被队员们尊称为“金点子”。又如我班的龚炜,学期初,让语、数、英辅导员们为她考试能否及格忧心忡忡。她也因为自己是外地借读生而且学习成绩很差而郁郁寡欢。在学校体育周比赛中,我发现她踢跳方面在中队中比较突出,就多次鼓励她代表中队参加全校的踢跳比赛。比赛前,她刻苦训练,最后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短绳与踢毽子两项比赛全年级女子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全班队员争了光,得到了全体师生的赞扬。通过这次比赛,她在中队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在辅导员与队员的帮助下,找回了自信,学习劲头比以往高了,学习更专注了。因此,她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期中考试三门功课门门过关。

三、自信,在多彩的自主活动中绽放

作为全班队员的引育人,为每一个队员的发展创设条件、搭设舞台,让每一个队员都充满信心,满怀健康的心态茁壮成长是我最大的心愿。儿童心理学给我们指出:儿童都有表现自我、期望成功的心理特征。我们也不难发现,越成功越自信,越自信,越会成功。培养队员自信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组织队员参加喜闻乐见的活动。因而,我充分运用好班队会的时间,改变了中队活动中那些能力较强、有特长的“好队员”占据了舞台的情况,开展了适合中队中队员实际的多方位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看到自己某一方面的长处。如“百词比赛”、读书比赛、“我和英语的故事”演讲比赛、“我和数学交朋友”“我的才艺展示”等一系列活动,为更多的队员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吸引了更多队员的注意,使许多平时默默无闻的队员脱颖而出,这对他们无疑是莫大的鼓励与肯定。这些鼓励与肯定将成为一种动力,推动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地向新的更大的成功迈进。

第9篇:班队活动设计范文

(1)询问学生在电视里、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别人摔倒?随机出示学生的作文。

(2)小组讨论并写下想法:遇到老人摔倒,你会怎么做呢?随后,选择性请部分学生发表意见,教师随机追问。

(3)视频出示“南京彭宇案”和“小悦悦事件”,把学生分成两派辩论“扶”与“不扶”的理由。

(4)请派各自阐述遇到人摔倒“扶”与“不扶”的策略,教师分别板书。

(5)教师小结,鼓励学生有策略的扶,即使不扶,也可以给予帮助。

(6)教师回收学生道德判断的资料。

这次主题班队课改变以往传统的说教形式,以真实的道德难题思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生活中的道德难题为背景,德育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参与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积极性高。通过对来自学生生活中道德难题的思辨,凸显学生道德冲突的矛盾,促使每一位学生的道德思维、品质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找到了问题解决的策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一、主题源于学生,有认同感

1. 主题来源学生

传统班队课的主题是自上而下的,很多是成人为了完成德育目的强加于学生。这些主题不贴近学生生活,看似美丽,实则陌生。道德难题思辨的主题来自于学生,是通过对道德难题案例的征集整理而筛选出来的。这些主题富有时代性和现实性,学生具有普遍的困惑感,因此,学生乐于参与。上述的《我该不该扶老人?》就是典型的例子,不仅是学生的道德难题,也是全社会的道德难题。通过思辨既能了解学生的道德判断,又能帮助其解决道德行为的难题,如果上成“尊老爱幼”的主题班队课就显得乏味了。

2. 主题切入点微小,有亲近感

传统主题班队课的主题普遍存在大而空,远离学生道德理解的范畴,参与性不强,课堂流于形式。基于道德难题思辨的班队课,学校通过征文、访谈、观察等形式,收集整理来自于学生生活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难题,这些道德难题切入口小,与学生的道德生活息息相关。当道德难题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会有亲切感和认同感,学生自然会积极参与。《我该不该扶老人?》这个道德难题就是来自于学生的作文,也是学生经常碰到的难题,只是遇到的对象不同而已,在思辨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十分高涨。

3. 主题呈现各异

传统班队课的主题很多都是围绕时间节点开展,如三月是“学雷锋做好事”,十月是“爱国教育”……主题班队课循环开展,缺少新意。基于道德难题思辨的班队课的主题是始终变化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遇到的道德难题是变化的,即使同一个道德难题,不同年龄的道德思维也是不同的。正是因为道德难题始终是不一样的,才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当然,我们也看到,即使是同一道德难题的思辨,中低高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道德思维水平是不一样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有区别。

二、形式转型,学生便于参与

1. 少了预设,多了生成

传统的主题班队课的设计以教师为主导,预先制定主题和形式,课前经过演练后才呈现给学生。由于教师过分预设,班队课流于形式。现在,尽管在道德难题思辨课前,教师需要相应的准备,但对于学生而言,是全新参与。课前,学生都不知道主题和内容,每一位学生真心参与,教师也无法预知结果。上述难题思辨中,对“扶”与“不扶”的学生数无法预设,在辩论环节才能充满挑战,可能学生人数均匀而“旗鼓相当”,可能一方人数少而“以少敌多”,也有可能学生选择一致,那样,教师就可以“独战群雄”。此外,教师也无法预判学生道德思维,只有课后经分析判断才能做出结论。于是,精彩就在开放式的思辨课堂中产生了。

2. 少了旁观,多了对话

主题班队课过多的预设,导致学生参与方式没有新意,课堂必然会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而大部分学生是来“打酱油”的。没有了参与性,班队课缺少了实效。而思辨课上,每一位学生都是主角,必须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并在小组里对话,甚至会上台交流。在上述的思辨课中,低年级的孩子大部分选择了会扶老人,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尽管教师追问了许多“扶老人”的不良后果,依然没有改变学生活跃的思想。高年级的孩子在辩论中,气氛活跃,纷纷发表意见,并反驳对方,说得有理有据,争得面红耳赤。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的道德思维相互碰撞,思辨能力必然会快速提升。

3. 少了告诉,多了自悟

小学的德育充斥着说教式的教育,这样的方式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尽管在主题班队课上有学生体验活动,由于成人的干预,学生很少有自主感悟和真心对话。在道德难题思辨课上,学生没有任何约束,自由地表达自己对难题的看法。在对话过程中,学生的道德思维得到碰撞和交流,相互影响和促进。相反,如果教师干预学生的思维,得到的数据就会不真实。上诉案例中,当难题呈现时,学生个体在讨论、交流、辩论的过程中,会不断反思和优化自己的道德思维,最终影响自己的道德行为。

三、功效转型,学生产生需求

1. 从“道德强加”走向“道德需求”

传统的班队会课在确立主题后,教师就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去强化,让学生掌握道德教育的知识,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因其说教形式多,方法简单机械,学生不易接受,由此产生厌烦抵触情绪。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个体,得到别人的认同。道德难题思辨下的课堂关注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定位学生的道德水平,通过讨论、交流、表演、写作、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升道德思维水平。正因为道德难题思辨的课堂切准了学生道德品质的需求点,让学生容易找到价值的认同感,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其效果十分显著。

上述案例中,主题贴近学生,通过“扶不扶老人”的话题引入,调动学生的兴趣。课上,教师没有强调必须搀扶老人,而是本着“尊敬老人,帮助他人”的原则,最终大家商讨出“扶”与“不扶”策略。随着学生道德思维水平的提升,我们相信“扶老人”的同学会越来越多,而且表现得更加真诚和智慧。课上展现的形式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不再是事先排练的过场,而是学生全身心参与。

2. 以“道德思维”促进“道德行为”

传统的主题班队课上,学生更多的是学习道德知识,无数的案例证明,道德知识促进道德行为改变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道德难题思辨课是通过道德思维的不断碰撞,激发学生道德行为的提升。

《我该不该去扶老人?》的道德难题思辨课,以激发学生真实的道德思维为目标,通过小组讨论、自由表达、双方辩论、寻找策略等形式,展现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学生在道德思维表达中,有自我价值的修正,有道德观点的阐述,有道德思维的对话……通过持续的道德难题的思辨,学生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必定会得到促进,道德行为会螺旋上升,这也是学校德育的最终目标。

3. 让“道德随意”转向“关注人格”

传统的班队活动由于道德主题远离学生的生活,不能从内心深处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也无法帮助学生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道德人格始终处于缺陷状态。基于小学生道德难题思辨的德育形式,立足学生道德的现有水平,从构建健全人格的角度,合理筛选生活中的道德难题,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发展空间,不仅提升学生道德思维和行为,更帮助学生解决道德困惑,形成完整的道德人格,并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社会人,最终无痕地融入社会。

上述案例只是小学生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的道德难题,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思辨,帮助学生整理道德思维,形成正确的认知,最终寻找到解决的最佳途径,并加以情境模拟演练。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道德难题还有很多,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道德实际,了解道德需求,收集生活中的道德难题,加以合理分类,最终能形成小学生道德难题的序列。如:可以按照生活地点不同分为学校难题、家庭难题、社会难题等,也可以按照内容不同分为学习难题、交友难题、行为难题……不管怎么分类,最终的目标是塑造每一个孩子健全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