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月球的故事范文

月球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月球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月球的故事

第1篇:月球的故事范文

北京人秋野到现在还住在府学胡同,约朋友见面往往是约在过客酒吧,过去的“过客”是一个很小的园子,往往是坐了六七个人就满了,大家对彼此都充满好奇,往往一句搭讪就成了朋友。人们谈论的话题是UFO、音乐、戏剧、读诗、画画,喝完酒之后玩行为艺术――酒炸,站在大马路大喊拦车!那时候的环境是人很少,建筑就是它本来的样子,没有像现在这样涂抹和刻意。

现在汉口便是在“过客”遇见,认识也装不认识,嫌麻烦,没话聊。生活比过去刻意,年轻的时候也很随意,不会太多地去考虑自己的形象,不会从别人的眼睛里面评判自己,现在人变得矜持了。他自己也开始在唱歌之余涉猎话剧,演了几出之后,他在《北京我爱你》中自导自演,成为最出彩的那一个角儿,他的故事是在讥讽,讥讽的目的还是爱!

“北京我爱你是由不得我去选择的,爱是动词,由一个故事连着另外一个故事。这里有我的故事,虽然它充满了血雨腥风,只有在这里才生活得有滋味。”

BQ=《北京青年》周刊QY=秋野

BO:《北京我爱你》这个话剧的缘起是怎样?

OY:这是一个实验话剧,不是常规的言情剧或者搞笑剧,被关注是因为是新生事物,其中的五个导演在各自的领域里面有一些特点,所以也是它的特色。

这里的地铁是泛指的,地铁在北京更像是经络和血脉,每条地铁路线有不同阶层的人流,奔向不同的地方,本身演绎着不同的故事。从城市来说,地铁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刚有地铁的时候,感觉地铁很豪华,很先进,每个站的颜色和设计都有不同,那时候的地铁站人很少的,有时候只有两个人。现在在地铁里面会有窒息感。

BO:在北京你通常混迹在哪里?

OY:舞台、酒桌、家里,朋友谈事,就是饭局。北京那么大饭馆那么多,年轻的时候在这里喝酒玩闹,发生过很多的故事。乡谣酒吧、后海、南锣鼓巷,玩完了就去簋街,喝酒、唱歌、侃讪、谈哲学、时事,聊地球之外的事情。一晃20年就过去了,最重要的是有朋友们在,和地方没关系,圈子还是那个圈子,大家审美一致,对事物的感受是一致的、现在三里屯变成了声色场所了。

BO:你觉得什么是爱?

OY:爱有很多种,有对物质对历史对城市的,这几个剧本都看了,因此这个话剧是从内在的情感去表达,我们不想做表面常规的东西去表达情感,而是深入骨髓。那时候对人和事物充满好奇,现在人的心气好像不一样了,人们的好奇心越来越少。那时候脑子里想得没那么多,现在的人脑子里面喜欢三心二意。

我觉得我们这帮人,不像以前那么较劲了――以前遇到一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地研究。我们还是爱这个城市的,所以忧患这个城市,那是直接到骨髓的爱。

BO:这是一个会有奇妙事情发生的地方么?

OY:奇妙在于,很多传说在这里竟然是真的存在。有很多是我们听到的传说,也有很多是我们臆想出来的效果在这里也真实存在。

BO:在这里你通常和哪些人做朋友?

OY:我交朋友不是在照镜子,我希望看到和我不一样的人,希望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在这里我通常和安静得能hoId住自己的人做朋友。北京包容,这跟制度有关系,北京人整体的习惯和本性是好侃,不说小事说大事;客气、要里儿要面儿;善良、不坏。这是一个讲道理的群体,不像其他城市那么排外,有族团性。北京是允许别人跟自己抢饭吃的,城市的管理体制也不是小家子气的。

BO:有哪些你爱的地方消失了?哪些地方还在?

第2篇:月球的故事范文

今天,我读了《跳上月球》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什么是都要有自信。

《跳上月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在洒满月光的后院里蹦蹦跳跳。他妈妈问他做什么,他就回答说:“妈妈,我一定要跳上月球。”这个男孩子长大后真的跳上月球,他就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表达了他有自信。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有自信,你做任何事情除了要努力之外,还要有自信。

我看过一个故事,是说阿伦乌斯年轻的时,把有关“电离理论”研究告诉母校的老师后,遭到无情的讽刺。但他依然充满自信,阿马斯又把论文寄给欧洲四位有名的化学家,最后获得了诺贝尔奖。我读了这个故事后知道了: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第3篇:月球的故事范文

月食是由月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地球在太阳与月球之间,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180度。古代月食记录有时可用来推定历史事件的年代。中国古代迷信的说法又叫做天狗吃月亮。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这是由於太阳光在通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红铜色。视乎月球经过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情况,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会有所不同。

有时月球并不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不过看月全食必须在晚上看,而且观看月食的机率比日食的机率少的多。

关于月食,还有一个故事: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着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水,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着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上,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着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朱行小学五年级:贝贝

第4篇:月球的故事范文

飞船在广漠无垠的太空中飞驰,透过窗户,我看见湛蓝的地球离我们越来越远。无数星星晶莹闪烁,有的像一眨一眨的小眼睛,有的像活蹦乱跳的小火苗,有的与我们的飞船擦肩而过,像在热情地欢迎我们从地球上来的朋友。我望了望窗外,问姐姐:“月球在哪儿呀?”姐姐指着不远的一颗星球,说:“瞧!那就是月球,你可不要以为她离地球很近,其实,月球离地球足有38万多公里呢!”“哇!”我不由得发出感叹,出神地望着那洁白如玉的月球,一股强大的吸引力迫使我恨不得马上登上那美丽而神秘的星球上去。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耳机里传来了宇航员的声音:“降落开始倒计时,大家做好准备,系好安全带,躺在椅子上,等待降落……“5、4、3、2、1”,话音刚落,一声巨响,我们的飞船在月球上着陆了。

下一步,我们将在月球上进行考察。我们背好氧气瓶,小心地在月球上行走着。在月球上走路可真轻松,每走一步好像都可以跳起似的,轻飘飘的,这就奇怪了,难道我会飞了不成?不!同行的一位阿姨告诉我:“这是因为月球的引力非常小,只有地球的14%,所以走起来就会有像飞一样的感觉。”我点了点头,继续走起来。这时,一位黑胡子伯伯拉着我,走到一座环形山跟前,神气地问我:“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当然知道啦!”我不服气地说,“这叫环形山,是由太阳系中的石块造成的,在太阳系里,有数不清的石块,它们也和星球一样旋转,这些石块的撞击力很大,它们直接撞在月球上,当然砸得到处是坑啦!”黑胡子伯伯惊讶地说:“这小家伙还不错嘛,真是后生可畏呀!我也该退居二线了。”这句话逗得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过了一会儿,谢叔叔指着手表对我们说:“再过5分钟就可以看到日出了,我们来的真是时候,月球上要27天才可以看到一次日出,机会难得呀!”又过了一会儿,太阳真的慢慢升起来了。在月球上看日出是截然不同的,在月球上看日出,太阳刚露出一个小点儿,白天就瞬息而至,好像夜晚开电灯一样,眨眼间就由黑暗变为光明,整个过程没有五彩缤纷的霞光,只有一个金灿灿的球体升起。虽然已是大白天了,可天空却是黑乎乎的,在月球上看日出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呀!

第5篇:月球的故事范文

当夜,“嫦娥”携带着“玉兔”,在亿万国人的注目中,安全平稳地着陆月面,至此中国成功实现了地外天体的软着陆。按照中国科学家的说法,其落月地点虹湾恰好就是中国古人所称的广寒宫所在地,而古老传说中的嫦娥正是广寒宫的主人。

2013年12月14日的夜,给古往今来无数中国人带来美好情思遐想的广寒宫不再清虚寂寥。中国人千百年来期盼登月的梦想,终于由“嫦娥”变成现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如果宋代诗人苏轼在世,至少在当晚,他的诗句或许不会如此惆怅。

在随后一段时间,嫦娥三号探测器将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等一系列科学探测任务。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人对月球充满幻想与渴望。从上世纪50年代起,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人类便开始着手探测月球。

与苏联、美国相比,中国一直都扮演着探月“追随者”的角色。虽晚,但持之以恒。

从1991年,中国科学家提出中国也应开展月球探测活动的建议,到2000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首度披露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到2004年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再到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

20多年间,中国科学家用坚持和努力,终于等到了探月工程中的关键一步——“落月”。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嫦娥”,由此成了绝对主角。

欧阳自远,一位为了这一天的到来而毕生付出的老科学家的梦想,也得以实现。

神秘的月球:“僵死”的星体

探测神秘的月球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梦想。

自古以来,月球在人们的心目中似乎就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中国很早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其实除了中华民族,世界上其他民族都有月亮神的传说。所有的月亮神都是女性,代表了人类对女性的崇敬和对于女性的依恋。但月亮在从事专业研究的欧阳自远眼里,远没有这样撩人、神秘,“月球表面的环境最大特点是真空,这样就产生两个结果,第一就是没有声音传导,因此在月球上是听不见任何声响的:第二就是没有热的传导。所以在月球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是能照到太阳的地方温度高达110到130摄氏度,而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则可以低到零下130到零下150摄氏度”。

欧阳自远认为,月球是可以被认识的,并且人类已经对月球取得了一些认识。他以对月球演化历史的研究,得出月球是一个古老的“僵死的”星体。月球的“地质时钟”停滞在31亿年之前,这对研究地球早期和地球未来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谈到月球的能量时,欧阳自远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日本一位科学家建议给月球系一个腰带,将太阳能输送到地球就可以解决地球的能源问题。因为只要系一个全球性腰带就永远有半个球暴露在太阳之下。哪怕地球人口增加到100亿,这样的能量还是绰绰有余的。”

中国20年前开始论证探月

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对于月球的探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8年到1976年掀起的探月,第二个阶段是1976年到1994年的宁静期,而从1994年以后,人类又开始重返月球,重新掀起一场探测月球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人类重新对月球探测产生兴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国把探月工程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对于这个问题,欧阳自远有着自己的理解。

人类重返月球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月球上有着丰富的资源。这些能源中不但包括太阳能,还包括可控核聚变发电能源等。欧阳自远认为,氦-3可以作为可控核聚变的能源,而月球上氦-3储量丰富,至少可以提供整个人类今后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能源需求,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要重新认识月球和探测月球。

人类重返月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开发利用月球特殊的环境。月球表面引力只有地球的1/6,没有污染,没有磁场,因此可以生产许多地球上无法生产的产品。此外,欧阳自远还认为,人类重返月球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目的就是占领军事制高点。他指出:“中国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否则对于月球各种各样的利益,中国就没有话语权。”

其实早在20年前,中国就开始了月球探测工程的论证。欧阳自远回忆说:“从1993年起,我们就向国家提出我们能不能探测月球的问题。国家要求我们提出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论证了3年,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完全有本事搞。”之后探月工程的论证进行得非常顺利。1999年欧阳自远和他的同行们完成了《中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并提出了现今被广泛接受并作为立项目标的“绕、落、回”三步走设计思想。

2003年,兼具地质学和核物理双重专业背景的欧阳自远被任命为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2004年总理亲自批准了我们首次月球探测。我们当时向国务院报告的总经费14亿人民币,我说相当于北京市修2公里地铁的全部经费,我们就可以建设全球月球探测的基础设施。”

我国的登月历程

围绕我国探月工程的推进,欧阳自远院士娓娓道来,在探月一期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我国曾遇到过四个方面的难题。“第一个难题是轨道怎么设计?卫星第一次跑38万公里外的太空,我们还没有相关经验,就先让卫星绕地球旋转,然后再不断的加速,稳扎稳打,积累经验。”据欧阳自远介绍,一期探月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三轴稳定的问题,由于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随时都在变化,所以计算难度非常大。第三个难题就是38万公里的远程精确测控。欧阳自远和他的团队经过科技攻关,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我们在北京、上海、昆明、乌鲁木齐建立了4个观测点,这样我们就有4个三角形来精确布控。”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38万公里的数据接收问题。“无线电传输的能量衰减非常厉害,我们经过很多技术改进,这个问题完全解决了,用40米和50米天线直接接受数据,非常成功!”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探——就是无人探测:登——就是载人登月,精细探测月球;驻——就是常驻月球,并建立基地,开发利用月球资源。

欧阳自远介绍说,嫦娥二号的使命是演习嫦娥三号要完成的各种动作,所以是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嫦娥二号的科学目标主要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影像,探测月球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以及探测地月与近月空间环境等。

据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二号传输的数据量非常大,其速度可达每秒12M。嫦娥二号上装备的相机有两个视角,非常像人的眼睛,尽管相机只有数码相机那么大,但拍出来的照片却非常清晰。

“目前我们已圆满实现嫦娥三号登月在月面上软着陆的目标,中国人不仅能够降落在月面,我们还要在月面上用着陆器挖掘周围的土壤,选择一些地方打钻、取样,然后把所有样品装回返回仓。”欧阳自远说。

欧阳自远说,探月工程第三期需要发射的东西太多、太重,因此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新型火箭——五号现在已经在天津滨海新区研制。此外,火箭较大的直径也增加了运输的困难,只能采用海运,因而我国在海南建设了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发射场。

对于中国探月工程的未来发展,欧阳自远充满了信心:

“探月工程第三期将证明,中国人第一能够到月球,第二能够降落在月球,第三还能安全返回地球。把这三部分做完了以后,我们要把中国宇航员送上月球,要实现载人奔月,甚至进一步建设月球基地。”

希望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

对于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面临的形势,欧阳自远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用8个字来形容我国的处境:“前有阻击,后有追兵。”

欧阳自远把目光聚焦到了美国的空间发展计划上来,指出美国的计划是继2008年将无人驾驶的探测器送上月球之后,在2015到2020年之间让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在那里建立美国的月球基地。继而以此为跳板,在2030年后将宇航员送上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美国有三个目标,第一保持美国空间科技的引导地位,第二控制未来的能源,第三占有能源的优势。”

与之对比,俄罗斯、印度等国也都制定了各自的登月计划。俄罗斯计划利用10年时间(2010-2020年)探索月球资源,并在2020年至2050年实现载人登月并建设常设基地。而印度媒体则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卫星发射技术的成熟,印度将在,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将比中国早4年,可以夺回主动权。

面对“前有阻击,后有追兵”的形势,欧阳自远把希望寄托在了年轻一代的身上:“嫦娥一号的任务是全球性、整体性的探测月球,我们要建设全部的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还要培养一批嫦娥工程的人才。这批年轻人是完全值得信赖的,他们一定会挑起重担,而且会比我们这帮老头子做的更精彩!”

不会停息的探月步伐

嫦娥三号的成功登月意味着,中国航天器实现了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此前,全球只有美国、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

这意味着,中国成功加入国际“深空探测俱乐部”,终于有权力与发达国家共享月球上的资源。

这意味着,中国首次实现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

相较于过去的月球探测,中国迈出的这一步,蕴藏着巨大的突破。如嫦娥三号有80%是全新的科技,而它所携带的“玉兔”月球车更是百分百中国造,显现出中国科技发展的高度自主性。

当然,中国航天人不会忘记,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突破层层阻力的背景下换来的,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自身科研能力的修炼。

事实上,早在中国探月工程立项时,就有科学家担心,美苏两国的宇航员和探测器,在20世纪60、70年代就已登月,中国今天走这一步会不会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为何中国不能跟其他国家合作共享月球探测资料?它的科学与工程目标是否得当?

这一系列问号和困扰,曾让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欧阳自远如鲠在喉。

对此,他回应说:“虽然现在航天商业化了,但美国在航天领域禁止与中国合作是不争的事实,只要是含有美国敏感器件的卫星,他们都不会准许由中国来发射”,“中国曾经跟苏联关系那么好,而他们的月球探测器带回300克左右的月球样品,中国连1克也拿不到……”

中国人想突破的核心技术,只能“自力更生”。

与此同时,中国在探月工程中的艰难探索,却伴随着“太空”、“太空争霸”等“杂音”,发达国家习惯了独享太空这块“大蛋糕”,中国的后来居上,在他们看来显得“格格不入”。

如今,“嫦娥”如愿抵达“月宫”,中国的探月步伐,将迎来新的征程。而中国的神话故事,也将会有更精彩的续篇。

第6篇:月球的故事范文

2888年,被选为月球探险队队员,这个队伍由五个人组成,专门到月球上去探险,我能被选上真是我的荣幸呀!第二天,我和其他四名队员一起登上飞船,去月球探险了。15个小时后,飞船在月球上降落了。突然,月球表面一个洞口张开了,我们顺着楼梯走了下去,先是黑漆的,突然间亮了起来,走出了一个人不像人,龙不像龙的东西,把我们都吓了一大跳,那人突然说:“欢迎来到‘蔬菜世界’,我是这儿的首领,请多关照。”他说着便唱起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他唱得好好听听呀!跟董文华唱得没什么两样,莫非他知道中国现在流行这首歌?接着我们走进了“蔬菜世界”。

里面真是一个神秘的植物天地,有白菜树林,萝卜花园,蘑菇房子,毛豆铺成的小路,土豆汽车等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我们五个人和这个世界的人一起,蹦蹦跳跳,吃这个世界特有的蔬菜碎粒饭,喝着这个世界特有的土豆水,开开心心和这儿的小小朋友玩,大家玩得正高兴的时候,警报拉响了,首长让战士们把我们安排进防空洞,一场太空大战就这样七始了。打完做仗后,我听到一位士兵说:“我军仅伤亡五人就把敌人全部歼灭,另外俘虏两人。”我问首长这是怎么回事,首长说:“那是天王星的人,我们跟他们有仇,现在他们听就我们这儿有几个地球人,一定是想把你们抢去做实验。放心吧,我会派人保护你们的。”我们听了后点了点头。

第7篇:月球的故事范文

一、目标定位

明确的目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综合性和实践性。具体到探究性综合性活动课的目标定位,便又侧重于质疑和探究,根据不同的主题就可以制定出目标。如《探索月球奥秘》中就可把目标定位为1、初步了解月球的天文知识和月亮文化,培养科学探索精神和对天文知识的兴趣;2、学习利用图书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3、培养对信息的梳理整理和加工创造的能力;4、能用科学的语言条理清楚的介绍科学现象;能据提供的条件说话和写作。

二、课前准备(活动准备)

由于综合性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具体活动或搜集信息,因此,课前准备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没有课前充分的准备,就不能上好这类课。一般来说,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需要教师准备的如:联系多媒体、投影仪、话筒等搜集图片、与活动有关的资料、学生有兴趣但又不容易知道的材料;帮助学生确定探究学习的目标;还需要帮学生分组选派组长并根据活动小组的需要划分区域,让各小组分布相对集中。需要学生准备的是根据自己爱好自由组组,选取自己喜欢的任务并上网搜集材料。如在《探索月球奥秘》中教师就上网或查阅书籍搜集了许多有关月球的知识,包括月球的起源、月球的地质构造、月面、月相、月食、潮汐、开发月球、人类登月等,随时准备学生咨询。并把学生分成了月球知识组、月亮诗词组、月亮成语组、月亮谜语歇后语组、月亮对联组、月亮故事组六个小组,选派了组长,分配了具体任务。然后分头查找资料,并帮助整理好资料,确定展示形式和主持人,指导课外训练好展示节目。

三、情景导入

本环节一般根据主题或影视视频导入或诗歌导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情景中,激发其探究的兴趣。在《探索月球奥秘》中就可先播放“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录像,之后导入:随着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成功,人们加紧了对这个神秘星球探索的步伐,为进一步揭开蒙盖着的一层神秘的面纱。同学们,前面我们上网查阅大量有关月亮的知识的资料,后来又加工整理梳理。现在,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精彩展示。

四、活动展示

此环节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做的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整个过程完全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探索月球奥秘》中课前分成的六个小组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分别作了展示。天文知识组以知识问答的形式作了展示;月亮诗词组展示了今古诗歌;月亮成语组展示了成语片段,成语故事;月亮谜语歇后语组展示了有趣的灯谜妙趣横生的歇后语及自己改编的相声;月亮故事组展示了《嫦娥奔月》《广寒宫起源》的故事;月亮对联组展示了异彩纷呈的对联。期间生成了许许多多异常精彩的闪光点。例如:展示的成语片段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又到了月缺花残之夜,月儿温柔了许多。我走在湖边,望着皎洁的星空真心地祝福,。月光如水似玉,湖面折射着星斗的明辉,秋风萧瑟,水波荡漾,水中的月碎了;正如他乡游子的心——-碎了。这几年披星戴月的打拼如水中捞月,如竹篮打水——一场空,这都是彩票惹得祸!哈哈,要是买中了,可得众星捧月,愿那花好月圆之夜早点来到。日新月异的故乡呀,我不再海中捞月,光风霁月是我的希望。多少次樽前月下对故乡的思念将托付今天的残月带回。

这样,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在搭建的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有综合、有开放、有听说、有读写、有自主、有合作、有探究,在质疑声中学会了创造。

五、活动总结

第8篇:月球的故事范文

很古老的时候,中秋源于对月亮的崇拜,月亮是阴性力量的象征,她与日是相对的存在,月光的清冷与日的焦热相对,有月有日是黑白的轮回,有阴有阳是生命的轮回。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秋节嫦娥奔月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嫦娥奔月故事1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嫦娥奔月故事2远古的时候,天上曾有十个太阳,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

有个叫羿的英雄力大无比,他用宝弓神箭,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最后那个太阳一看大势不妙,连忙认罪求饶,羿才息怒收弓,命令这个太阳今后按时起落,好好儿为老百姓造福。

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丽贤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一个老道人十分钦佩羿的神力和为人,赠他一包长生不老药,吃了可以升天,长生不老。羿舍不得心爱的妻子和乡亲,不愿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收藏起来。

羿有个徒弟叫蓬蒙,是个奸诈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长生不老药,好自己升天成仙。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带着徒弟们出门打猎去了。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猎的蓬蒙闯进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长生不老药。

嫦娥迫不得已,仓促间把药全部吞下肚里。马上,她便身轻如燕,飘出窗口,直上云霄。由于嫦娥深爱自己的丈夫,最后她就在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来。

听到消息,羿心如刀绞,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进月亮也进,他退月亮也退,永远也追不上。羿思念嫦娥,只能望着月亮出神。此时月亮也格外圆格外亮,就像心爱的妻子在望着自己。

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嫦娥走出月宫,默默地遥望下界,思念丈夫和乡亲们。她那美丽的面孔,使得月亮也变得格外圆格外亮。

羿和乡亲们都在月光下祭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从此年年如此,代代相传。由于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嫦娥奔月故事3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太阳出现,一个名叫后羿的人,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运足神力,拉开神弓,射下九个太阳。后羿就受到百姓们的爱戴,后羿娶了一个美丽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把不死药交给妻子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见了,他想吃不死药成仙。过后,后羿带徒狩猎,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闯入后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把不死药吞下去了,嫦娥吞下药,飞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到了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 花好月圆 2明天日全食(打一字)。 ———月3嫦娥下凡(打一花名)———月季4秋的节日佳品是什么(打一水果)————柚子5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名师。

中秋节嫦娥奔月故事4去年的中秋,一场细雨似乎不想让伤感的月亮出现,免得让更多的人融景生情。月亮也许怕自己穿着的一件黄色薄薄纱衣,抵挡不住雨水的“洗礼”,被淋湿冻坏身子。也许月亮担心自己一旦出现,会使无数颗思念之心痛上加痛,于是月亮咬咬牙趁着细雨来临,藏在厚厚云层中。

我望着窗外黑漆漆的夜空,想到月亮可以用悄悄地走,不带一片云彩的方式,让等了整整一年的人们,目睹它美丽容貌地期待成为泡影。此时我心里感到空荡荡的,觉得今年的中秋少了节日应有那份味道。妈妈看到我失落的样子,摸摸我的头说,我给你讲个中秋的故事吧。我摇揺头,因为妈妈讲的有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以及广寒宫里小玉兔等中秋神话故事,我都听很多遍,已经耳熟能详了。

妈妈说,吃一块圆圆月饼,明年学习上会有进步。在妈妈的诱导下,我吃下一块月饼。中秋赏月的美梦破灭后,我早早上床睡觉,在睡梦中我圆?了一回奔月梦.我乘坐中国制造的嫦娥飞船, 向遥远的月球飞去。当飞船接近月球时, 我发现月球原来是个圆球体。

飞船降落在月球上, 我走出飞船大门,顿时感到整个人身轻如燕、力大如牛,提起几吨重的物体轻而易举。 抬眼望去,整个月球一片漆黑。平常我们在晚上看到的那个闪着柔和、皎洁光亮的月亮, 其实并不是月球本身发出的光,而是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产生的光亮,月球在我眼中并没有我们神话中那么美丽。

我在月球上走了一会便喘不过气,呼吸困难。原来这里没有空气和水,没有云雾也没有风雨,根本不适应人类居住。我赶紧戴上氧气罩,继续寻找嫦娥姐姐居住的广寒宫,还有那只可爱的玉兔。当我走到一座环形山前, 一块高耸直立的岩石告诉我, 月球上根本不存在广寒宫, 也没有嫦娥和玉兔。这块岩石带着嘲讽的口气说,神话传说你们人类也信了。不过我们这里可是个长寿的地方, 我们绕地球一圈需要大约28天,在我们月球呆一天,相当于在你们地球生活28天,不过你们人类要想呆在我们这里, 你们自已要创造生存条件哟。

我的奔月梦在飞船返回地球时产生的巨大火花中结束。我睁开眼看到自己还躺在床时, 我心中乐了, 奔月经历让我明白有关中秋神话,对于我们已经不重要,我们需要的是对亲情的思念。

中秋节嫦娥奔月故事5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去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在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

第9篇:月球的故事范文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能记住那个老电影《英雄儿女》,具体的情节我也是恍恍惚惚有些印象,但是里面的英雄王成对着步话机大声喊着“向我开炮!向我开炮!”的形象却好像是记忆犹新。2009年10月9日,NASA决定向月球开炮,可是我们好像根本就没有听到过月球在向我们大喊:向我开炮!向我开炮吧!是月球喊不出这样的豪言壮语,还是我们根本就不听呢?

NASA向月球开炮的原因是要研究月球上是否有水的存在,人类将来也许要到月球上去生活,科学家们认为进行这项研究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从月球上取回岩石样品,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析和测试。月球毕竟离我们很遥远,惟一的办法就是通过卫星向月球投放重型炸弹,来收集月球上的岩石样品。这一切听起来好像合情合理,而且对宇宙的探索和征服也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可是,月球究竟是属于谁的,我们有没有权利向月球开炮,轰炸月球的后果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10月9日这一天,天下所有热心人的天文望远镜都对准了月球,可是观看的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轰炸月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壮观和艳丽,轰炸的结果只不过就是让人们看到了两股轻轻的烟尘。有人戏言说要办好这事儿,NASA应该去请好莱坞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如果让他来导演这出好戏,一定会触目惊心,令人终身难忘。与此同时,美国的一位作家Amy Ephron却在Twitter上展开了一场挽救月球的活动,她的主题是“Help Save The Moon”,她担心这种科学实验的结果会使我们人类最终丧失月球。我们是宇宙的主人吗?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对宇宙进行控制吗?她并不反对对宇宙空间进行探索和研究,可是究竟什么是我们科学研究的底线呢?

有人会以为这一切都是小题大做,只不过就是为了取点月球的岩石样品进行研究,哪能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呢?月亮不还是月亮吗?没错,今天的月亮还是月亮,可是,如果我们人类征服的欲望不断地恶性膨胀的话,那么我们明天还会有月亮吗?如果我们人类成千上万年来理所当然地认为会永存的月亮有一天突然不复存在的话,那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

首先,我想到的是没有月亮会给天下所有的恋人所造成的麻烦,千百年来,月亮一直是浪漫的象征,多少文人墨客笔下都以月亮为题,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述说着相思相恋的寸寸柔肠。如果没有了月亮,我们还能说月亮代表我的心吗?按照“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去做的恋人们,如果没有了月亮,怎么能知道什么时候去赴恋人的约会?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I like to think the Moon is there even if I am not looking at it. 如果没有了月亮,那么爱因斯坦会不会在地下辗转反侧,永不瞑目呢?如果没有了月亮,我们人类会不会真的是应了苏轼一首诗里写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呢?

我们今天向月球开炮,那么明天我们又要干什么?科学的进步究竟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呢?赵鑫珊在《穿长衫读古书》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庄子・天地》中的故事,说的是子贡经过晋国,在汉阴遇到了一位浇灌田地的老者,老者用一个水罐取水浇地,一次一次十分费力。子贡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不用一种先进的叫槔的浇水机械工具,而一定要用这种笨拙而古老的方法呢?老者回答说:“我听我老师说,人使用投机取巧的工具,就会做投机取巧的事,做投机取巧的事就会产生投机取巧的心理(机心)。一旦有了机心,人的心灵便不会纯净了;心灵不纯净,心神则不定;心神不定便远离了大道。我并不是不知道有这种机械,而是不愿意使用它。”一席话,说得子贡哑口无言,不知道NASA的科学家们听了这样的话,会有什么样的感想?科学技术可以日新月异,也许有一天我们会主宰宇宙,然而人心人性也一定要只争朝夕吗?

我无意反对对月球进行的科学研究,两颗炸弹也不可能会毁灭月球,但是即便是月球上有水有空气,我还是不想去月球上居住。我不是没有这样的想象力,而是觉得我们自己都没有管理好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到了月球上就一定能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园吗?月球上会不会有战争,会不会有环境污染,会不会有种族歧视,会不会有原子弹,会不会有贫穷和饥饿,会不会有丑恶呢?如果我们有一天把地球糟蹋得无法生存下去了,难道我们就不会在月球上犯同样的错误吗?如果有一天在月球上也无法生活下去,那么我们的下一站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是天王星、海王星,还是火星呢?难道真是像萧伯纳说的那样:我不知道月球上面是否有人类居住,如果真有人类居住的话,那么我想他们一定是把我们的地球当成自己的疯人院了。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