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枫桥夜泊的诗意范文

枫桥夜泊的诗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枫桥夜泊的诗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枫桥夜泊的诗意范文

此山子雕运用谢赫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之道,吸收山水画散点透视之法来构图。玉雕下半部分表现张继绝句前两句的意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上半部分则是绝句后两句的内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自下而上浏览,只见渔火闪烁的小舟之上,酣睡的童子旁,诗中主人公凝愁而立。稍远处,在枫叶的云彩掩映之下,枫江上的枫桥隐约而见。枫桥旁,一条小径蜿蜒而上,直通群山环抱中烟云缭绕的寒山寺的僧楼禅院,形成“曲径通幽处,弹房花木深”的诗境。整座玉雕展示之景就像一幅萧散闲淡的立体山水图。

令人赞叹的是,顾大师在原诗意象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再创造,使山子雕更多了一层诗情画意。如在人物的塑造上,原诗是“江枫渔火对愁眠”,如果真在渔舟内雕一“躺着”的诗人,那就失去了雕塑艺术造型的姿态美。顾大师既未违背古诗原意,在诗人身旁塑一酣睡的童子,落实一“眠”字,而将主人公塑造成面对幽暗静谧的秋夜之景孤孑斜立、愁思难眠的羁旅者的身姿。再如寒山寺并非在深山之内,而山子雕却按照中国山水画“深山藏古寺”的技法,把寒山寺雕塑在群山环抱之中,烟雾袅袅,祥云飘飘,渗透着宗教的情思,酷似人间仙境。这样,山子雕就将枫桥的诗情画意点染上历史文化的色泽,使那幽谧之夜仿佛回荡着历史的钟声,“枫桥夜泊”之神韵得到最完美的体现。在这里,既是艺术的创新,更是艺术的真实,诗情画意更浓,体现出顾大师的大家之气。

同时,该山子雕还借鉴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之法,这体现任山子雕巧用俏色的技法中。山子雕为白玉仔料,具有暗红的桂花皮色,作者根据主题的需要,适当地割舍了一些红皮,而在整个画面上按“S型”曲线的形态,将所剩红皮雕成巨石、云彩、枫叶及渔火。在暗红色“s型”曲线的衬托下,所剩白玉仔料部分更显洁白品苇,深夜侵肌砭骨的寒意便从四面八方逼向诗人夜泊的小舟,令人感到茫茫夜色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月落乌啼霜满大”的意境也就表露无遗。再如玉雕右下方的圆形山石是深沉暗红的桂花皮色,更显江南秋意的浓重;而玉雕上半部分逐渐推远的绵延山峰,则是羊脂白玉莹润生辉的洁白原色,且以桂花皮色的云彩及枫叶衬之,越发晶莹澄澈。

第2篇:枫桥夜泊的诗意范文

古诗是美的,古诗美,美在它的简约,美在它的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却蕴涵着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

古诗教学也应当是美的――简约明晰而又灵动智慧的美。

古诗“言约而意丰”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疏通文句”时不能停留于“面面俱到”式的“翻译”上。那么,怎样才能让古诗教学“散而不乱、细而不碎”呢?

一句话――抓诗眼!

我们说眼睛是最能传神的器官,被称为心灵的窗户。人有眼,诗词亦有眼。我国的古典诗词大多受字数、句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用字,力求达到一字传神的效果。这种在关键处画龙点睛的字词,便是所谓的“诗眼”。“诗眼”是全诗中最精彩是最传神,最能表现诗文主旨的词语或句子,是“诗人眼睛看大千”,是“诗人的视角”。往往一字就使全诗情趣盎然,境界全出。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若能敏锐的抓住诗眼、词眼,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显得大气智慧,避免了单调的逐句逐句的讲解,致使古诗的教学支离破碎。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所作,有“中国诗诗眼”的美誉。安史之乱后,中原百姓沦入深重灾难之中,已中几年进士的张继还没来得及被任用。在这种情况下,他来江南游历,足迹遍布会稽、吴郡一带,举目无亲,无依无靠,没有官职,生活艰难。就在这种国难身贫的困境中,张继那漂泊无依的小船来到了枫桥之地。那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张继停船在枫桥边,感物伤怀,残月、乌啼、霜天、江枫、渔火、寺影、钟声,与诗人愁苦的心境交织在一起,他提笔写下这首《枫桥夜泊》。一个“愁”字乃全篇诗眼所在,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一位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愁绪。学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在教学《枫桥夜泊》一文时,笔者始终围绕这个“愁”字作文章:

1.抓住“愁”字,初悟诗情。

(1)学生朗读古诗,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此时情感的字(愁)――开课伊始,便先抓住诗眼。.

(2)诗人为什么愁,我们来看看诗题。

(3)泊”是什么意思?为何夜泊枫桥?(适时的穿插介绍诗的写作背景,了解游子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愁绪,让学生走进张继的内心之中。)

(4)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全诗。

2.从“愁”字引出想象,感悟诗的意境。

(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张继的生活,看看哪些词句你体会到愁?

(2)读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时,你脑中出现了哪些画面?描述你脑中的“江枫渔火”。

(3)读着“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夜半钟声到客船”,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你们看到月落乌啼的画面,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但是在作者的家乡,他和亲人,他和朋友却有过怎样温馨的画面呢?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看到的情景写下来。(生写话并描述想象的场景)

(5)师引:多么美好的画面啊,但此时这样美好的一切却全被这钟声敲碎了。这里没有鸟语花香的美景,有的只是――

生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这里没有亲人熟悉的面容欢乐的笑声,有的只是――

生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这里没有家乡的畅快,有的只是游子的满腹愁绪啊。一个字:愁!

生齐读全诗

……

诗是美的,想象是美的。通过想象,训练了语言,让学生感受家乡生活的温馨美好,理解诗人的游子的愁绪也就水到渠成了。

3.从“愁”字出发,课外延伸,学习《泊船瓜洲》。

(1)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勾画了一幅怎样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请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学这首诗。(出示《泊船瓜洲》)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提供作者生平简介。

(3)在理解诗意基础上,思考:这一首诗与《枫桥夜泊》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4)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诗。

第3篇:枫桥夜泊的诗意范文

2004年11月,一次偶然的机缘,我有幸在苏州呆了整整4天。4天时间,呆在一个城市,按理,可以将这个城市的山山水水、人文景致,访个遍走个尽。可惜4天时间差不多就在两个地方呆着,一是宾馆,二是学校。我是带着“使命”去的。学校老师到苏州赛课,我陪同服务。当天下午一到,就全身心的投入到赛课的准备之中。第二天观摩其他老师赛课,收集赛课信息。第三天下午赛课,与其他选手交流。第四天颁奖、闭幕结束已经接近中午12点。从学校到苏州之前就已经将往返机票定好,留给我们的时间就只有一个下午。

想去的地方很多。周庄、寒山寺、拙政园都是不错的选择。周庄太远,半天时间无异是对周庄的亵渎;体验张继“夜半钟声听客船”的美妙意境须在晚上,时间不允;看看苏州园林倒是最好的选择。

对苏州的向往,最早源于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甲天下”,到了苏州不看园林,等于没到苏州。吃罢午饭,我们就直奔拙政园,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主要就是以拙政园为模本写成的,看苏州园林,拙政园是首选。

拙政园,一个私家园林,实在太大了,太奢华了,太个性了。最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整个园林建筑构思的精妙。在东园和西园之间,时时会见到中间镶嵌有雕花镂窗的长廊或回廊,将两园隔而未隔,界而未界。走在两园里,若想将整个园子纳入视野之中一网打尽而不得,但一个个镂窗却又有意无意地将园子里的美妙景致时不时送入你的眼中,真有点欲看不得,不看不能的诱人韵味。在园子的中轴线上,园外几里地建有一座塔,在园中游着游着,不经意抬头一看,哇!园中什么时候突然冒出一座塔来,令人惊喜不已。这样的借景手法在拙政园中时时可以鉴赏到。为了让园子一年四季季季有生气,天天有花香,西园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修建了春夏秋冬四个小园,春看牡丹,夏赏绿荷,秋采金菊,冬闻梅香,是别有一番风味。“见山楼”更妙,它建造在假山旁,水中央,虽说是楼,却偏偏楼上楼下不相通。从下面平地进去,像上了船;从上面山路进去,像登了山。推开窗户,四面眺望,远山近水尽在眼底,心胸格外开阔。

两个小时倍觉短暂,带着一种深深的震撼离开拙政园,带着与苏州这座旅游城市真正只有两个小时的亲密接触的遗憾结束了第一次苏州之行。

再见苏州,是在2008年的7月。

跟随“江南夏令营”“跟着课本游江南”,7月13日上午乘车感受了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奇伟壮观,傍晚抵达苏州。14日,计划游览“枫桥夜泊景区”和“狮子林”,正和我意。

怀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亲切和诗意,14日上午9点,我们来到了枫桥景区。

对我而言,枫桥景区的一切喧嚣、铺张和虚张声势,枫桥、江村桥、寒山寺的钟声,都成了张继的背景。我只想亲临当年张继“月落乌啼”时失眠的那条河,那只船,那束渔火,去体味他的落魄、失意、孤独、无奈,去感觉他是如何吟出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的。

脚下少有流连,跨过短短的听钟桥,一个平台旁看似码头却不是码头的水边,随意躺着一叶扁舟,那水似清似浊,不甚宽阔。如果不是平台上斜躺着的那幅雕塑明明白白用文字标着“张继”二字,我根本不敢相信这个地方就是《枫桥夜泊》的出生之地;我完全不能接受,这就是我心中翘望的枫桥?

第4篇:枫桥夜泊的诗意范文

心仪寒山寺,自然是始于张继那首有名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记得当时应该是小学四年级,当语文老师照例将这首唐诗翻译成了现代文,但这首诗的“诗意”,却意外地没有被混淆掉。当时的感觉,这首诗里的“愁”,是隐隐不同于《静夜思》《秋浦歌》里的“愁”;这种“愁”,说不出,摸不到,指向的似乎是属于人的生命和心境的某种契合或凝聚。尽管。当时的我,感触还不深。

后来,随着时日的增长,尤其是人生得失的积攒,对于寒山寺、对于《枫桥夜泊》,日渐有了更深的体悟和把握,我终于坚定地感觉:寒山寺虽是我国历史上十大名寺之一,但禅机是不属于寒山寺的。人到寒山寺,寻味最深的因缘应是一种人生况味、生命经历。这种况味、经历,经由张继起兴,一路积攒下来,积淀到失意者的心底,最终被抽象成千百年来淤积在寒士们心头的一声最深沉、最哀婉的叹息。而这也正是此次苏州之行,我将寒山寺放到最后的原因――我确实不想让孩子过早甚至永远不要去体味寒山寺的境味……

虎丘,盘门,狮子林,拙政园,一路游玩下来。妻儿玩得兴致盎然。尤其是儿子,生于北方、长于北方的他。乍来到粉墙黛瓦、小桥流水间,似乎立刻被他们堆砌成的曼妙景致、悠远意境深深陶醉、感染,竟和我探讨起了对江南独特的文化滋养的理解和感悟。尽管,刚上初中的他,说的不免幼稚可笑,但我能够体察到那已开始从他心田氤氲升起的对历史文化的参悟和感动,这使我倍感慰藉甚或振奋。我总觉得,哼着流行歌曲和吟哦着唐诗宋词长大的孩子,随着岁月的滋养,必然会表现出本质的不同。尽管,在流行歌曲里,偶或也会出现一盏渔火、千年风霜、月落乌啼、当年夜晚,但无论怎样的拌造、婉饰,流行歌曲里始终缺失着一种最本真、最深层的韵致;而这种韵致,是能够搭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滋养到中国人的精神脉络的,她似乎只属于唐诗宋词,到三坟五典中去寻觅。让孩子去初步体验、感受这种韵致,不正是此次苏州之行,我最大的心愿和目的吗?

而我的寒山寺,在不知不觉的流连间,七天的行期里,留给我的寒山寺的,已不足一个上午。自然,江枫渔火不会一见,夜半钟声亦难得一闻了。――没有了月色如水,没有了夜半钟声,寒山寺还会是寒山寺吗?

迎着晨曦。踏过枫桥古镇的石板路小巷,在薄薄的雾气里,远远地看见了绿树丛中碧瓦黄墙的寒山寺。我的心忽然有了一阵悸动,连续几天享受着的轻松心情,陡然为之一变,神色逐渐凝重起来。连儿子似乎都明显地感觉到了我的变化。他抓住我的手,问:爸爸,怎么了?不舒服吗?我转头冲儿子微微一笑:没事儿,见到了寒山寺,爸爸有点儿激动。儿子释然,欢快地说:And me!然后大呼一声“寒山寺,我来了”,率先冲进了寺里。妻子见游人渐多,马上跟了进去。我却在寺门口踌躇了起来,不想马上抬脚迈过高高的门槛。我知道。只要我的脚轻轻踏过。我梦中的寒山寺和眼前的寒山寺就会产生一种碰撞,我真担心眼前的寒山寺会碰碎梦中的寒山寺。因为,我不止一次遭遇到这样的遗憾和矛盾,越是美好的东西,越要苛意呵护,有时“摸不到”反而比“摸到”更好。记得许多年前,我曾品过一种乌龙茶,那茶香,一直在我的齿间、心头萦绕了数年,直到后来我能够经常喝到这种茶。可那种茶香,却从此由我的齿间、心头消失了。我曾为此深深懊悔过。我甚至每每会想:在人生当中,不只生存还是死亡是一个问题,取得与舍得同样也是一个问题;有时,“舍”的滋味并不逊于甚或会远远大于“得”的感觉,因为这份滋味和感觉,是属于“彼岸”的,他超越着回忆,会在期盼中永存。我们要学会珍惜,更要学会怎样去珍惜,正如佛说:学会放弃,学会珍惜。

终于,我抬脚迈过高高的门槛。我不敢说,这一步能够跨过岁月,穿越时空,我只知道,就在我踏下去的那一刻,我已开始了一种“冒险”,去验证自己是否能够走近一种久远的心灵默契,为自己曾经的际遇寻觅一份最真切的对接或者印证。

寺内寺外。游人如鲤。随着熙攘的人流,正殿、庑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我一一拜谒过。松青柏翠,曲径通幽。我不知道,每天会有多少人慕名来到寒山寺,但我可以断定,在熙熙的人流中,应当不会有太多的人来到这里是为了感念自己曾经的际遇。旅游,对于现在最多的人而言,早已被省略成了一种到达,满足于一时的好奇。但,这是远远不能涵盖寒山寺的。寒山寺,不属于眼睛,只属于心灵。弥眼望着一张张兴奋而热烈的脸,我忽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感叹――原本,他们是因为张继而来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在热闹声中,他们正离张继、离张继的寒山寺越来越远……1000多年前的落第书生张继,在那个不眠之夜的沉吟,以及感此而簌簌落下的满地月光、夜半钟声里,定格下的是一份对人生际遇的喟叹和对生命中孤寂、失落的放逐。我想,张继是并不需要回应的,更不会介意别人的欢声和笑语的。他轻轻地抖一抖衣袖,留下了弥天的月落乌啼、江枫渔火,更留给世人一个坚定而略显清冷的背影。但是,对于曾经孤寂或正在孤寂的人。能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点,重新体味抑或放逐心头的孤寂,对于他而言,这或是一种需要,甚或有时会成为一种希冀和安慰。史载,数年后张继进士及第。但我相信,张继是永远不会忘记寒山古寺、枫桥夜泊的。寒山寺,是张继生命中的又一个起点,亦是其生命里一个挥之不去的情节,更成为了后人情思中的一份似曾相识的归宿和托付。寂寂的张继走了,但经由他定格的寒山古寺、夜半客船。为后人搭建起了一座放逐生命孤寂、人生失落的最诗意、最隽永的心灵平台。尽管,在熙熙的来者中。可能并没有太多的人能真正吟哦出《枫桥夜泊》的节奏和韵律。或者,这又有多大关系呢?佛说:皆大欢喜。只要你可以在最热闹的人流中,保持着与张继、与寒山寺同步的呼吸,你的心灵已经成行。在最热闹处。一样会寻味到最深切的孤独。这份孤独,是源自一份清醒、一种超越,更因为一种执着,一份坚守。

――在穿过碑廊,来到六角形的钟楼时,我找到了正在古钟畔流连的儿子,他正挤着用撞钟木用力撞击巨钟。在这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的钟声里,我忽然想到了里尔克《秋日》中的诗句“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于是,我更加坚定留下这份由衷地期盼:谁,此时不孤独。就永远不再孤独……

第5篇:枫桥夜泊的诗意范文

苏州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美称。苏州最美的自当属水,有水当然不能少了桥,苏州的桥很多也很特别。沿苏州古运河乘船而下一路行来,一路观赏着两岸的风景以及这些别致的桥。世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一点都不假。今天,我不说家乡别的,就光来说说苏州的桥。

岁月湮远,朝代递嬗,在漫长的岁月里,苏州古桥形成了四大特色,即多、古、秀、趣。

唐代诗人、苏州刺史白居易有诗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其时,苏州有桥近四百。诗人杜荀鹤对苏州桥梁众多的特点亦作过生动的描绘:“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宋代《平江图碑》上刻有359座桥梁,至民国时城内有桥308座,加上城外700余座,总共达1000多座。据有人统计,苏州的桥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5座,桥梁之多为世界之最,远远超过了世界著名水城意大利威尼斯每半平方公里一座桥的密度。

苏州古桥历史之久,可上溯到春秋,下及清末民初。像春秋时代建的定跨桥、都亭桥、鹤舞桥、临顿桥、剪金桥、胭脂桥,汉代建的皋桥,三国时东吴建造的有乐桥、钱都衙桥,隋代建的杨素桥,唐代建的石岩桥、宝带桥、乌鹊桥、黄鹂坊桥、花桥、枫桥,南宋建的寿星桥、越城桥、行春桥,元代建的灭渡桥,明代建的下津桥、普安桥,清代建的普济桥,民国重建的彩云桥,等等,每一座桥都是一段历史,都有一段佳话。

苏州的桥精巧秀丽,多姿多采,似乎它们并不是供人行走的,而是让人欣赏的艺术品。大桥、小桥、拱桥、平桥、旱桥、纤桥、曲桥、廊桥、亭桥、暖桥、踏步桥、过街桥,林林总总,千姿百态,每一座桥有每一座桥的特色,每一座桥有每一座桥的风韵。这里既有单孔的小石桥,又有多孔的大石桥;既有狭窄的平顶桥,又有宽敞的便于通舟的拱桥;既有装饰精美的双桥,又有平铺直斜简简单单的赤膊桥;既有左右相称的兄弟桥,又有一面仅三四级的半顶桥;既有两端石级成倒八字的翻转桥,又有桥上并列两个圆洞,可以用吊桶自下提水的“双井桥”;有中国最长的联拱石桥,也有中国最小的石拱桥;有私人家的暖桥,更有水陆通衢护守城关的吊桥或水关桥;有庙挑桥、桥挑庙,还有一步三条桥;在苏州园林中,又有富有画意诗情的曲桥、廊桥。总之,苏州的桥,大小有别,造型不同,姿态各异,或雄伟壮丽,或精巧玲珑,但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第6篇:枫桥夜泊的诗意范文

一、读出诗味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是读的学科”。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古诗词教学更离不开读。“七分诗三分读”,可见朗读在学习古诗词时的重要性。读,是学生理解诗词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充分体会诗歌的抒情、审美的艺术效果,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品味诗的语言,才能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才能被诗中的情感所感染并与之产生共鸣。老师需要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读古诗词,以达到“读通读顺读出味,意境情理上心头”的效果。在读的时候,教师必须有效地指导学生,对生字的字音、多音字的教学把握应到位。很多古诗押韵,在上课时就可以突出这些字,通过范读,通过反复地读,读出诗的节奏美,从而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此外,还要适时介绍古诗词的写作背景,以助于读出古诗词的情味。

二、品出诗韵

古诗词教学要有个性。既要重视对字、词、句的理解,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对方法的传授,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抓关键,明了诗意

现代文有中心句、点睛之笔,古诗词也有。教师要培养学生筛选关键词、重点句的能力,如此,对古诗词的教学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春望》时,抓住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关键句解读全诗,提纲挈领,就能很快读懂其它三联的含义。此法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品诗眼,把握诗境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如果能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引导学生品味古诗,这样的教学会更有效。如在教授辛弃疾的《村居》的过程中,可用“醉里吴音相媚好”的“醉”字为诗眼进行教学。翁媪“醉”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通过读词品味出:老夫妇陶醉于这乡村美好的景色,陶醉于大儿子、二儿子的勤劳,陶醉于小儿子的调皮可爱,陶醉于这清静悠闲的生活。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向往这样的生活呢?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了解该诗的写作背景,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渴望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一爱国情感。通过品诗眼,引导学生走进诗中。

3.设情境,体验诗意

诗人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可带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进具体的情境中去,用自己的体验、感受去理解诗意。如在教学《乡村四月》时,可用课件展示农村三四月的景色,让布谷鸟的叫声唤醒孩子心灵深处的春天。

三、悟出诗情

古诗词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相通,它们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一首诗词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词的内容去勾勒,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蕴,是我在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如:《枫桥夜泊》一诗,诗人首先写霜雾满天的深秋之夜,传来几声乌鸦归巢的啼叫,增添了几分夜深人静的气氛。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江面上是渔火点点。面对此情此景,离家在外的诗人想到秋天来了,夜已深,鸟归巢,自己还飘泊不定,流浪异乡,不禁秋愁满怀,难以入眠。后两句写江面上传来寒山寺沉闷的钟声,声声入耳,一方面烘托出夜深人静,另一方面更加重了诗人心中的愁苦之情。这首诗主要以所见所闻描写枫桥夜景,声色并见,中间用一“愁”字点染,诗人那愁思满腹的形象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在教这首诗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我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实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了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那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

四、厚积薄发

第7篇:枫桥夜泊的诗意范文

【关键词】流行歌词 创作 古典诗词

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现代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但不可否认的是,流行歌曲已经成为现如今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流行歌曲中又沉淀着唐诗宋词的文化基因。据称,在一次上海市中学生作文比赛中,评委随机抽取1000份作文进行统计,流行歌手周杰伦的歌词被引用了24次。周杰伦歌曲《台》《青花瓷》等中一些颇有古文韵味的歌词,被频频摘引,用来“装饰”行文。考量周杰伦的歌词,其中确实潜藏着几分传统文化的基因:《台》中的“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与宋祁的“且向花间留晚照”相合。而《青花瓷》中的“帘外芭蕉惹骤雨”,与杜牧的“听夜雨冷滴芭蕉”意境相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阐述看到,很多优秀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和唐诗宋词有着不可割裂的根源和发展的关系。

一、年年岁岁花相似

流行歌曲有很多是歌词是直接借用古典诗词的。最有名的要算是《淡淡幽情》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有《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加上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

再者,被许多歌手传唱的《独上西楼》,直接引用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另外,有大量的影视作品中的歌曲是直接借用古典诗词的。如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电视连续剧《岳飞》的主题曲《满江红》,《屈原》的插曲《橘颂》;谢晋导演的影片《牧马人》主题曲《敕勒歌》。这些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一些反映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地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和胸怀。

二、似曾相识燕归来

有的流行歌曲往往借用古典诗词的好语句,甚至只是化用了一点诗意。大陆著名词作家陈晓奇的《涛声依旧》是很具诗意的流行歌曲。她继承了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同时,在意蕴上又有创新。《枫桥夜泊》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涛声依旧》中“月落乌啼真是千年的风霜”,在时空承继上顺流而下,顺理成章。“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与“夜半钟声到客船”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与《枫桥夜泊》同中有异:写的都是愁绪,但愁的对象大不同。张继抒发的是故乡之思,亲人之念,漂泊异乡的客愁;《涛声依旧》抒写的是由于时间隔膜,恋人能否接受的“恋愁”。“旧船票”“客船”是一个完全翻新的创意,一个全新的意象。“旧船票”意指过去的一段情感,“客船”则是抒情主人公的“另一半”,由于时空的断层,“另一半”能否接受过去的那段恋情、续上旧情,尚是未知数,抒发主人公的忐忑不安,爱情旅程前途难卜,这一些抽象的情绪,物化为两个密切相关的具象“船票”“客船”,诗意盎然。再如早年流行的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其中两句来自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乱我心者,昨日之事不可留;弃我去者,今日之事多烦忧。”被幻化成“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更加通俗却保留了那种意境。许多现代的流行歌词作者,将古诗词中的名句或典故经过演绎与现代人的情感相结合而写成歌词,继而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种借古诗词的影响力来表现歌曲的感染力的创作方式,往往会收到极佳的或意料之外的效果。台湾的琼瑶,在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诗词中的名句,使歌曲古典婉约、富有诗情画意。琼瑶的高明之处在于将这些古诗词名句置于整首歌词中而浑然一体,丝毫不显拼凑的痕迹。相应地,即使不刻意在歌词中插入古典诗词,琼瑶也能让自己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色彩,如下面这首《环珠格格》插曲:

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盼过昨宵,又盼今朝,盼来盼去魂也销。梦也渺渺,人也渺渺,天若有情天亦老。歌不成歌,调不成调,风雨潇潇愁多少。

无论是叠字手法的运用,还是整首歌词的结构,都与词的文体特征十分吻合。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虽出自唐代李贺诗,却几乎让人觉察不出。

三、雕栏玉砌应犹在

许多流行词作者更是希望借助古典诗词的故事或素材加以现代化的演绎,从而提升其主题的广泛性。较具代表性的仍是台湾作家琼瑶的词作。如《在水一方》(琼瑶词、林家庆曲):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这差不多就是对《诗经・蒹葭》的白话解释。而《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则是化用古乐府诗《上邪》。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琼瑶对中国古典诗词十分熟悉,这类歌词既源自某一首古诗,同时又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解读和人生感受,并与电视剧中人物性格刻画、气氛渲染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丽、婉转深情的意境。再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她苦心经营的古典婉约派女子形象十分吻合,一派诗情画

意,不食人间烟火。

四、前度刘郎今又来

有些流行词作家受到古典诗词创作的启发,进而模仿与借鉴古典诗词的语言格式与风格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

香港的流行歌词作品中古典诗词的渗透显而易见。老词家黄的词风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沧海一声笑》),再如《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幻作滔滔一片潮流”。邓伟雄的作品多写情事际遇,擅长描摹内心感受,颇有宋代的词风。如《万水千山总是情》:“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歌《铁血丹心》也是他的作品:“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愁怨/相伴到天边……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卢国沾也是创作这类歌词的高手,他总是背负着家国情重,作品中吐露很浓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评判的味道,这正是诸多唐宋名家为世人所景仰的品质。如《万里长城永不倒》:“……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江山秀丽/叠彩峰岭/问我国家哪像染病……”许冠杰也善用诗词典范来描绘世态人生,如《沉默是金》“夜风凛凛/独回望/旧事前尘”等。台湾方面的歌词创作更多关注风花雪月,比如小虫的一些作品,也都表现出古诗词中的浪漫情怀。如《红楼梦》:“昨夜红楼入梦中/多少伤心往事上心头/今晨醒来梦已空/徒留红楼在梦中。”此外,罗大佑的《追梦人》、黄舒骏的《雁度寒潭》以及姚嫌的一些作品等都带有深重的古典气息。在大陆,陈涛的词作也极具典雅风韵,他的《霸王别姬》“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挡住绵绵情痛/看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我心中/你最重/悲欢共/生死同/来世也当称雄/归去斜阳正浓。”《精忠报国》:“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极富画面感。这些创作,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无论是有意的借用古典诗词还是无意的借用,甚至没有借用,在那些歌曲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气息,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无形影响。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唐诗宋词永远都会对现代包括今后的流行歌词创作起着重要的影响。现代文化对古典文化的借鉴与沿袭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唐诗宋词会是流行歌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一种取用不尽的源泉,一个无法回避的诱惑。从遣词用句,主题营造,意境铺陈方面,都为现代的创作者提供宝贵的营养。借用马克思评价希腊神话的一句话来评价我们的古典诗词那就是:中国古典诗词不仅是中国文学的武库也是它的土壤。■

参考文献

[1]张海明著《流行歌曲与中国古典诗词》,《文史知识》刊名[J]2007年,第三期

[2]庆振轩著《唐宋词研究与欣赏》, 兰州大学出版社

[3]北大中文论坛 省略 中国古代文学 诗词

第8篇:枫桥夜泊的诗意范文

【关键词】吟诵 品味 补白 表演 真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38-01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其他语言无法企及的。它集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于一身,讲究和谐婉转,力求诗画统一。无论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自然之美,还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亦或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慷慨悲歌,还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英雄豪迈……无一不雅致轻灵,无一不是在抒怀。

如何从诗词中体味那感人肺腑的情呢?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用吟诵、品味、补白、表演等形式让学生体味诗词的魅力与美丽。在课堂上重现诗词瑰丽的光芒,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浸染民族的精神,让诗词的教学,处处充满情意。 .

一、吟诵 真情涌动

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是字字珠玉,言简而意赅、委婉而和谐,抑扬顿挫,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的好素材。要理解诗文的要义,吟诵是必不可少的。刘大魁在《论文偶记》中讲:“积字成句,积句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我们也常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读之重要。况且,学生思考凭借的是读;感悟文本依靠的是读;口语交际的前提是读;习作表达的基础是读。诗词的教学,要彰显语文的特点,少不了学生的吟诵。“吟诗”让学生走进诗词,走进诗人的内心,和诗文、诗人融为一体,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

《早发白帝城》是千古名篇,整首诗如行云般流畅,诗人的喜怒哀乐都凝聚在这二十八个字中:朝霞满天,彩云绚丽――自然之美;崇山峻岭,轻舟驶过――归心似箭;万水千山,猿声未断――轻松愉悦。情景交融,尽现当时景象。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教学《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时,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吟诵。我对学生讲:此刻,你就是千年前被流放的诗人。

当你听到皇上赦免自己的消息时,读――

当你登上返回的轻舟越过万山时,读――

当你听到两岸未断的猿声时,读――

通过这样的吟诵,读出情,读出意。相信学生每读一句,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画面,从而体会出诗人绝处逢生的极度欣喜之情。

二、品味 入情入境

诗词需要细细品味才能悟其精髓。品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诗文的每一句,让学生进入诗词的字里行间,用心去领悟,与诗词深入对话:先品味诗词,再品味诗词背后的故事,再体会诗人内心,与作者同欢乐,共悲喜。

《枫桥夜泊》,大家耳熟能详。教学时,在学生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月落”“乌啼”“霜满天”是诗人在寂寥的秋夜所见、所闻、所感。月落夜深,乌鸦啼叫,秋霜凝结,这是多么清冷,沁入骨髓的凉意!学生入境品味,必能悟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失落、孤独的心境。

“江枫”与“渔火”动静结合,明暗相衬,一岸边一江上,加上古寺悠长的钟声,更增加了诗人的愁绪。面对这一切,羁旅的诗人如何不感到清冷孤独?如何不生出缕缕清愁?如何不心潮起伏,难以入眠?通过入情入境地品味,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一首《枫桥夜泊》,情与景完美结合,读后,我们似乎感受到秋夜的丝丝沁凉,似乎听到乌鸦暗哑的鸣叫、夜半悠远绵长的钟声,似乎看到江上点点闪烁的渔火……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怅惘,在这一刻,直抵我们的内心。

三、补白 情深意远

诗词如同绘画,总会有些许留白,正所谓言已尽而意未犹,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时,引导学生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会使学生诗词深处,走进诗人心灵深处进行深层次的解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景中含情,情中寓景,其境深远清幽。诗人和孟浩然饯别之后,仍伫立江边,久久凝望,为了引导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我让学生进行了以下补白训练:

烟花三月,繁花似锦,李白望着远去的船只,心里默默地说――

孤帆远影,杨柳依依,李白静静地伫立江边,心里默默地说――

千里长江,碧桃汹涌,李白看不到朋友的身影,心里默默地说――

学生在不断地补白中,自己的情感与诗文、与诗人产生强烈的共鸣。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体会到诗人如有所失的惆怅,情深意远,深情动人。

四、表演 情真意切

表演课本剧,是文本的生活还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想象、创新等语文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深入文本,走进文本内部和活化文本语言的过程,对学生理解文本提出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要求。当学生表演时,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心灵与心灵碰撞,思维与思维交流,使情感得到提升,产生共鸣。

《别董大》是一首慷慨悲歌,亦是一首肺腑之作,穿越千年,我们依然感受得到友情之真挚,离别之凄楚,我们仿佛看到了茫茫风雪之中行将出发的董大与诗人慷慨激昂,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情真意切,我们为之感动,为之唏嘘。

教学时,我这样对学生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让我们再现当时的场景,你可以是董大,也可以是高适,在风雪弥漫,朋友将行之时,和自己的友人话别吧!可以用诗文中的话,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

通过表演,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诗词,情在表演得到升华,浓浓情谊充盈于学生的心田。

兵无常势,教无定法,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教学时,我们要根据诗词的内容灵活运用,使之相辅相成。以情吟诵,以情品文,以情感人,在教师的的引导下与文本对话,与诗人交流,和李白、王维、杜甫、苏轼、辛弃疾等大师一道吟诵山水,抒怀。如此而来,诗词教学中字字流淌真情,句句充满诗意。诗词教学,怎一个“情”字了得。

参考文献:

[1]《小学古诗鉴赏》

第9篇:枫桥夜泊的诗意范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名世界,感受其中丰富而悠远的中华文化。

一、地名与语言文化

地名里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化信息。

从词汇看,几乎所有的汉语词汇都可以入地名。以动物名称入地名的有鹤岗市、鸡西市、鱼儿岛等,以植物名称入地名的有杨柳青、柳林铺、桂林等,以矿物名称入地名的有铅山、铁岭、铜仁等,以姓氏名称入地名的有石家庄、张家港等,以称谓名称入地名的有皇姑屯、伯河等,以宗教词汇入地名的有老君山、仙霞关等。

从来源看,则举凡文言词语、方言词语,乃至少数民族语汇都参与了地名的命名。

1. 地名中的文言词语

福建省的简称是“闽”,对于“闽”字的最早记载见于上古时的《山海经》,其《海内南经・卷十》曰:“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闽,东南越,蛇种。”意思是说闽人是崇蛇的种族,古人称蛇为长虫,“闽为山地,多出蛇虫之类,故门下增虫字,以示其特性”。史载越王勾践后裔无诸为闽越王,此时“闽”已经作为国号存在,之后秦统一六国,废闽越王,设闽中郡。

再如上海市的简称是“申”,它与战国时期受封于此的楚国贵族黄歇有关。黄歇号春申君,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并称战国“四公子”。那时候的黄浦江还是一条无名之河,河中泥沙淤积,河床过高,常常泛滥。黄歇带领百姓疏通了河道,筑起了堤坝,使这条河造福于百姓。人们为了怀念他,不仅为他建了庙宇,还将这条河改称为春申江,简称申江。再后来人们便以“申”代称上海了。

此外,如扬州、长安、开封、洛阳、绍兴等,都能在远古典籍和历史记载中找到相应的古称。当然,历史发展到今天,带有文言色彩的地名有些还在使用,有些已经作古,还有些作为别称存在,还有些只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流传。千万不要以为这些古称已经老朽,没用了。这里讲个故事,十多年前,江苏镇江、扬州两地之间要建一座跨江大桥,最初拟名“镇扬大桥”,扬州人不乐意,怎么能把扬州镇住呢?后来,采用镇江古称“润州”,命名“润扬大桥”,既把镇江放在前面,又有滋润扬州之意,两全其美,最后皆大欢喜。

2. 地名中的方言词汇

中国有七大方言区,各地都有很多体现方言色彩的地名。如吴方言区,称小沟渠、水道为“渎”,苏州市吴中区的古镇木渎,与苏州城同龄,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木渎的得名,与吴王夫差有关,他为了取悦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水道,“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称小河汊为“浜”,大家熟悉的有常熟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时期这里演绎过传奇故事,后来被提炼成著名的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称河汊交汇处为“汇”,上海有徐家汇,现在已经是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它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此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逝世后安葬于此,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厍”,后渐成集镇。因地处肇嘉浜与法华泾两水会合处,故得名“徐家汇”。

粤方言区称小溪或田间的水渠为“圳”,现在繁华的大都市“深圳”,最初只是一个小渔村。其名曰“圳”,全因为明永乐年间这里水泽密布,深圳与九龙、新界之间有一条深水沟,于是命名“深圳”。

闽方言区指房子或家为“厝”,因此福建带有厝字的地名有三四千个,如曾厝、何厝、魏厝等。

北京方言的一大特色是儿化音,你看北京城里那些带儿化音的胡同,如帽儿胡同、砖儿胡同、井儿胡同、菊儿胡同等,念起来京味儿十足。

3. 地名中的少数民族语汇

我国东北、西北、内蒙地区,除了汉族,以满族、蒙古族为多,所以那儿有不少满语、蒙语的地名。如乌鲁木齐是蒙古语“优美的牧场”的意思,二连浩特是蒙古语“幻境之城”的意思,吉林是满语“沿河(松花江)的地方”的意思,嫩江是满语“绿色之江”的意思,而齐齐哈尔则是达斡尔语“天然牧场”的意思。

二、地名与诗词文化

神州大地,很多地名源于文人的诗词创作,氤氲着美丽的诗词意蕴。

1. 杭州

天下闻名的杭州西湖在唐代时叫“钱塘湖”,大诗人白居易就写过《钱塘湖春行》的美丽诗章。到了宋代,大诗人苏轼更形象地把西湖比喻成倾国倾城的西施,诗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在任何时候都不减丰姿,而西施也是“浓妆淡抹总相宜”,且两者字面上同有一个“西”字。新奇巧妙而又极富诗意的比喻,“道尽西湖好处”,以致“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今天,人们泛舟西湖,一定会想起苏轼这首妙手偶得的诗篇。

2. 苏州

说完杭州,再说同为“人间天堂”的苏州。很多人游苏州,必去寒山寺。寒山寺之所以如此闻名,与唐代诗人张继有关。在张继题诗之前,寒山寺虽是吴中名刹,但毕竟属于“地方名胜”。后来张继举棹归里,夜泊枫桥,一首《枫桥夜泊》,诗云: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随着这首诗的传播、流传,脍炙于人口,寒山寺也蜚声于大江南北。现在常有海内外的游客到那儿去访古寻幽,听听寒山寺的钟声,坐坐枫桥镇的古船。

3. 扬州

扬州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是风光秀丽的风景城,也是诗词铺地的“月亮城”。唐宋以来,歌咏扬州月的诗词歌赋数以千计。如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张祜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上看神仙”,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么多咏月诗词中,扬州人最钟爱的莫过于徐凝的“二分明月”,且不说史公祠里那副著名的楹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单说现在扬州街头与月有关的地名、桥名,如火车站东侧的明月湖、西区美食街的望月路、吟月桥、咏月桥、望月桥……处处弥漫着饱含“月韵”的诗意。

说完月亮城,咱们再品品扬州的景点名称。据清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记载,十八世纪中叶,瘦西湖上逐渐形成二十四景。老实说,“二十四景”中十之五六,其实既无山也无水,并没有多少赏玩之处。但似乎有了诗情的命名,便荡漾着风情,引人入胜起来。如松林山岭的景点,美其名曰“万松叠翠”,让人想见一碧的松林、哗哗的涛声。再如滨河的桃花庵,美其名曰“临水红霞”,让人想见桃花开时,山下水边,红霞万点,一派盎然的春意。

再如为历代文人传颂的“二十四桥”,其实也只是一座普通的拱桥。但杜牧写了一首《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云: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渲染描绘了二十四桥的动人风姿,从此,“二十四桥”的芳名便不胫而走,流传千古。

三、地名与宗教文化

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都有一些蕴含宗教文化内涵的名胜古迹。

1. 道教

有一句“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的广告,这里的“道”即道教,武当山自古就是道教名山,有“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之誉。“武当”之名即来自于道教经典的“真武”故事,取“非真武不可当”中的“武”“当”二字。山上有若干道教宫观,如遇真宫、紫霄宫、元和观、修真观等。

再如金庸先生小说《笑傲江湖》里提到的青城山,也是道教名山。据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唐时佛教发展迅速,和道教在山上争地盘,官司打到唐玄宗李隆基那儿,玄宗信道,于是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可是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从此“清城山”就改称青城山了。青城山上的道教宫观有天师洞、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老君阁等。

2. 佛教

妇孺皆知的少林寺则是佛教名寺。这是著名的“禅宗祖庭”。传说北魏时天竺佛教学者达摩来少林寺传授禅宗,他隐居在少林寺五乳峰上石洞中,坐禅面壁九年,“终日默然,人莫之测”,四方僧众慕名而来,少林从此广为扬名。少林寺多次毁于战火,现在重建后的少林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千佛殿等建筑。

佛教在地区名“喇嘛教”,其最著名的寺院莫过于布达拉宫。

“布达拉”是梵语普陀罗的音译,相传是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宫室,后世屡有修筑。至17世纪中叶,达赖五世受清朝册封后,又扩建重修,历时50年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3.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的名胜古迹则遍布全国各地,以西北地区回族聚居地为多。如喀什艾提尕清真寺、北京牛街礼拜寺、上海小桃园清真寺、南京净觉寺、扬州仙鹤寺等。

各宗教的观、庙、宫、阁、寺、院,其命名往往蕴含着宗教教义或渗透着宗教理想。以道教为例,往往称为宫,有的表明道教的理想,如万寿宫;有的表明道教的信仰,如奉仙宫。再如佛教,往往称为禅院,“禅”的意思是“静虑”“思维修”,即心中寂静、没有杂念,这是苦修成佛的途径。佛寺的名称,有的以佛神命名的,如千佛寺、观音禅寺;有的以佛教理念命名的,如报恩寺、永泰寺等;有的以佛教教义命名的,如菩提寺、华严寺;有的以佛教爱国观念命名,如兴国寺、报国寺等。

四、中考链接

1.(2014模拟试题)请根据“地名与诗词文化”的内容,为扬州写一句城市宣传语。(要求:句式工整,富于诗情,20字以内)

示例:烟花三月情,二分明月梦

2.(2014模拟试题)请写出含有下列地名的古诗词。

阳关、岳阳楼、泰山、秦淮河。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