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职称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初步确立了质量管理体系。目前,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一般由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体系、评价体系以及监督体系等几部分组成。其中,质量控制体系是承建单位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保证体系主要是承建单位从组织上、制度上以及资金等方面保障对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对项目的进度、质量以及风险等方面做出评价,旨在使决策与管理部门及时了解项目质量的管理情况;质量监督体系是从外部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控制,它主要是运用政府监督、社会公众与舆论监督以及国家法律与法规的约束。
(二)电力公司建立了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目前,电力公司基本上建立了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主要包括质量管理人员责任制、电力工程项目材料质量控制制度、施工工序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定期质量检查控制、质量管理激励制度以及电力工程项目质量验收制度等方面。
(三)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虽然电力公司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提高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在管理上主要采用传统质量管理方法,因而导致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处于比较低级的水平。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是相对于现代质量管理方法而言的,它主要是指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体是电力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质量管理的客体是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注重项目的质量检查与验收;现代的质量管理主要采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即由公司所有人员参与的,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实施管理,它不仅注重项目的质量检查与验收,而且也注重项目质量的预防与控制。从目前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来看,它只注重项目的质量检查与验收,不注重项目质量的预防与控制,因而它是一种比较低级管理水平。
二、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外部承接单位行为不规范。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而言,外部承接单位主要包括建筑市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等方面。从目前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来看,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外部问题主要是外部承接单位行为不规范。比如,在建筑市场上,常常有不具有资质的建筑商通过暗箱操作来获得项目,施工企业又将工程分解后转包给他人,导致工程质量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2.内部质量管理水平比较低。电力工程项目内部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对人的管理、机械设备的管理、原材料的管理以及施工方法与程序等方面的管理。从目前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现状来看,内部质量管理水平比较低。一是受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制约,他们不可能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二是由于电力公司对机械设备以及原材料控制与把关不严,常常出现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以及原材料质量不过关的状况。
3.质量管理执行力度不够。电力公司虽然出台了质量管理人员责任制、电力工程项目材料质量控制制度、施工工序过程质量控制制度、定期质量检查控制、质量管理激励制度以及电力工程项目质量验收制度,但是电力公司碍于情面以及复杂社会人际关系,在电力工程项目出现事故时,公司一般都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由此可见,电力公司所呈现的是一种有法可依,但执法不严的局面。
(二)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建筑市场法律与法规不完善。建筑市场法律与法规不完善是存在上述问题根本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在建筑市场上只有《建筑法》、《合同法》、《招投标法》、《采购法》等法律与法规,这些法律与法规对规范建筑市场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只有这些法律还是远远不够的。国家还应该制定一些规范建筑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坚决杜绝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乱纪行为。
2.管理者缺少竞争与风险管理意识。在我国,电力行业是一种具有垄断性质的行业,不像其他行业那样竞争激烈,所以,电力公司的决策者与管理者的竞争与风险管理意识一直都是比较淡薄的。由于电力企业管理者缺少竞争与风险管理意识,所以,他们就一直不重视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3.内部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电力公司是垄断行业,再加上管理者缺少竞争与风险管理意识,因此在电力公司内部一直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即员工干好干坏都一样。由于公司内部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公司的员工普遍都不把电力工程的质量当作很重要的事。
三、提高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与健全建筑市场法律与法规。国家有关部门要通过法律与法规规范建筑市场各种行为,对于不具有施工资质的企业要通过法律手段将之挡在门外;对于有可能给工程项目造成质量损害的行为也要通过法律与法规加以控制。因此,国家有关部门要对现有的法律与法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加趋于严谨与合理,使得违法者无孔可入。
(二)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电力公司要对电力工程项目实施全工程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是指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实施全方位与全员的质量管理,它主要包括项目前期准备质量管理、设计质量管理、施工工序质量管理、施工进度管理、电力工程成本控制、电力工程风险控制与管理等方面。它与传统的质量管理相比较,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显著特点是以预防为主。
(三)严把原材料与设备关。鉴于在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过程所存在的原材料与设备把关不严格的问题,电力公司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原材料与设备严格把关。一是要选择优质的材料供应商为电力工程项目提供原材料与机械设备;对于原材料供应商,电力公司要实行份额管理;电力公司要定期对原材料公司进行绩效考核,对于不符合供货要求的原材料供应商要求对方要制定整改措施,严重者取消供货资格。二是电力公司要使用国家优质的产品,坚决禁止使用不合格产品。
(四)充分运用外部的监督力量。外部的监督力量主要包括监理单位的监督、政府部门的监督以及公众舆论力量的监督。电力公司在做好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基础上,要充分地运用监理单位、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公众舆论力量的监督作用,努力提高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实际效果。
从一定程度上说,电力工程和电网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决定者我国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但是,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烧和使用,全球变暖导致的各类环境问题也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因此,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对于解目前的能源危机,转变能源发展模式,促进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能源消耗量较大的我国,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不仅可以缓解目前紧张的能源现状,更能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区发展十分不均衡,用电规模和用电高峰期分布不均衡。所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必须要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综合考量、循序渐进,有重点的推进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因此,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应该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绿色环保。智能电网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利用电网资源,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②坚固耐用。坚固的网架结构能够保证电网在恶劣的条件中能够正常运行,具有较强的恶劣天气容忍度。
③高度自动化。作为智能电网重要标志的高度自动化可以在自动解决电网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使之能够正常运转。
④性价比高。智能电网采用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综合降低电网的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在有效供应电能的基础上切实提高经济效益。
⑤良好的交互性。智能电网能够打破以往电网使用中的单向传输模式,能够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2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总体运用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总体运用主要体现在发电过程、电源领域和输电过程三个方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对这三点做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1)发电过程中的运用。作为有较高技术含量的电力工程技术,通过对电子设备实现了电能的转化和控制,极大的降低了电能的消耗和机电设备的损耗,极大的提高的发电机和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随着电容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半导体功率元件的容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朝着高压的方向发展。并且,电力工程技术中也涌现出一大批高精尖技术,如同步开断技术的智能开关、新型超高压输变电技术的高压直流输电、电气传动技术的高压变频等等。
(2)电源部分的运用。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电子设备和电器元件的用电需求,电力工程技术能够为接入智能电网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电源供应,如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恒定频率的交流电源等等。举个例子,蓄电池充电一般采用直流充电的技术,但变电所就可以采用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充电方式,而大型的电子计算就已采用高频的开关电源。
(3)输电过程中的运用。因为智能电网的运营需要的电能质量较高、电网工作状态较为稳定等特点,而这些条件的满足又和电力工程技术中的谐波抑制技术和无功补偿技术息息相关。随着电力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完善,一大批适应智能电网建设需求的新型装置也大量涌现,比如超导无功补偿装置和薄型交流变换器等等。对于输电工程线路较长、输电容量较大的时候,一些国家通常采用直流电的输电方式。而我国的此类输电线路的发展,特别是高压直流电的输电线路,通常采用晶闸管变流装置来作为送电和受电两端的整流阀和逆变阀装置。我国对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采用,不仅能极大的提高的电网输送的容量,还能增强在极端天气下输电的稳定性、这些高技术含量的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电力输送过程中出现的电网突然断电和电压的不稳定等现象,极大的提高了电网工作的稳定性和供电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新型智能电网建设中应该采用这些经过了实践检验的高技术含量和高效率的电力工程技术和相关的配套装置。
3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
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电能质量优化、柔流输电技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能源转换技术四个方面。下面笔者就结合我国电力工程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实际对这四项突破性的技术作简要的介绍:
(1)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电能的质量优化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运用主要通过在电能的质量等级划分和电能质量评估体系级完备建设的基础上对用电几口的经济性能进行分析,并因此建立用户经济性和技术等级两个质量评估体系,并在用户需求的不断满足和用电市场不断规范的基础上促进智能电网建设朝着经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电能的质量优化主要包括直流有源滤波器技术、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技术和连续调谐滤波器关键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采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电能运输的质量,并且极大的降低电能的使用成本,具有较强的价格优势,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可持续利用方面效果显著,因此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前景。
(2)柔流输电技术。柔流输电技术是可以将污染小的新型清洁能源输入电网的技术,它是在微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和相关通信控制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能够对交流输电实现灵活控制的技术。因为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输送的只要是超高压的输变电,所以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将污染小的新型清洁能源加入智能电网,并借此实现能源的隔离。因此,柔流输电技术很好的适应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新趋势,把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邮寄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智能电网的建设,保证智能电网的良性稳定运行,极大的降低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耗,同时智能电网的输电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目前,我国输电主要采用的是直流电的输电方式,但是输电的许多环节确实交流电。因此,采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很好的实现输电网络整流、逆变的工作状态的转变。同时,在重量轻的直流输电系统中采用可以关断元件的换流器可以有效的提高输送电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更重要的是,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还能在为远距离孤立区域提供稳定的供电。因此,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祖国边疆的开发,适应远距离输电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必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更远距离和更大容量的输电工程中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4)能源转换技术。全球变暖和能源短缺的现实问题使得世界各国致力于开发各种新型清洁能源,也就是尽可能的降低能源的污染排放和能源的消耗量。因此,通过使用先进技术进行能源的转换和高效利用已经成为了现代低碳经济能源利用的核心。目前,我国着重开发大规模电厂并网技术。电网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范围大、运行可靠的光伏发电技术等。但是,我国的能源转换技术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叫的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加大相关的技术和资金投入,进一步研发能源转换的核心技术。比如,智能电网建设中能量转换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和各种并网技术的效率等。
4总结
1.1以合同为主线,预算管理、成本控制贯穿始终合同管理是公司与外界经济活动的最直接前沿,公司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围绕着具体合同而进行,行之有效的合同管理,也是公司目前提高管理水平的的重要手段。虽然相关部门在合同管理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原手工形式下的合同管理,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由于计划经济时期习惯的残留,不少施工项目开工前无合同、无计划,即使有计划,合同也可能尚未签订,工程过半,甚至结束,甲方的工程款由于没有合同而无法取得,工程欠款居高不下,资金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规范的合同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通过在成本在线系统中建立合同管理模块,促进合同管理相关功能的实现。本部分是以合同为主线的资金流全过程管理,是合同信息的流动过程,当合同管理信息流流动完成后,也就表示一个合同生命周期的完成。因此,作为本系统的主线,具体分为收入合同、支出合同,工程支出合同的执行,受该工程收入合同的履行情况和资金回收的约束。系统中的具体流程:在合同签订后,按公司《工程承包经营管理办法》中的规定扣除项目后,按规定比例将工程预算下达,系统通过将月度实际完成工作量折算为进度款,对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监控,重点是对合同生效后的履行、变更、违约索赔、争端处理、终止或收尾等全部活动实施有效的监督,以达到各类款项拨付的控制。通过系统提供的工程收入汇总、月度流转税汇总、月度工程成本支出,月度工程成本节超明细,工程结算情况等各方面管理数据和资料,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按职责完成各自的管理职能。通过按总体施工进度制定成本开支的节点控制目标,对每一个节点进行考核,及时进行调控,以达到对施工过程中资金流向的全面监控。将经营管理及施工管理进行划分,明确管理职责,分清权益,有利于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1.2收入与支出配比,减少资金垫付,提高资金效率近些年施工企业垫资数额居高不下,资金压力无法缓解,主要原因是外延式的发展造成施工任务较重,工期要求紧,资金需求大,以及新的《营业税暂行条例》的颁布,开票环节繁琐,造成资金回收期长,尽管各方面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工程资金的回收工作,但效果不容乐观。由于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基层单位配合收款的意识淡薄,存在施工项目部只管施工,分公司只管费用支出,造成资金回笼不及时。针对此种情况,在此系统中专设工程收款管理模块,通过以收定支的管理思路,程序督促控制各基层单位提供收款签证资料,实施控制预收、进度、质保金的收取。并且实现单项工程资金专用控制,工程合同收款与项目支出额度配比控制,按收款类推进度支付。同时,系统实施工程质保金预警系统,在质保期到日提示交报资料后办理收款;通过塔位占地一览表建立了劳务发生地纳税台账,并由系统初步确定纳税地点,规范了纳税管理流程。为办理临时税务登记建立经营活动税收外管证明台账,以及建设单位欠款台账等一系列基础资料,进一步实现了财务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1.3预算任务书的下达及资金账户的建立公司经营部根据工程合同下达工程预算任务书,按照公司承包经营管理办法,进行单项工程分项计算,其中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它直接费、间接费、青赔费、分包费用,分别下达各分公司。以便于分公司对成本项目的细化管理,摆脱了多年来总体考核工程盈亏的格局。为了更好的让各级管理者随时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成本在线”系统分别设置了资金账户和工程账户两个账户进行管理。
1.4分公司其它费用申请功能实现了对日常业务的实时控制在系统中设计了“其他费用支付凭证”用于分公司零星支出费用。实际操作时,发起人办理业务时填列相关内容,并按系统流程审批,方可支付费用。
1.5月成本上报各分公司月末将本月发生的日成本上报、其他费用申请及财务部下转的各项费用,按照规定方法进行分配、归集、汇总,形成本月工程实际成本明细,按单项工程录入月成本上报。
1.6成本结算管理工程竣工后,由各分公司财务人员提出结算申请,结算表中的主要资料预算成本、实际成本系统已自动生成。需填制成本结算明细信息,财务部专责按照工程进行成本逐项核对,系统自动生成工程承包考核决算表。财务部专责组织考核小组成员到实地考核结算。对于结算完的工程,财务部标记该工程已经结算,工程进入历史状态,分公司则只能在历史状态查看到已经结算的工程结算信息。
1.7技术装备费管理系统设置了技术装备费账户,它的来源是从工程预算任务书中获取该工程的技术装备费,并进行分类汇总,便于查询;同时形成技术装备费余额表,作为各分公司购置固定资产的依据。
2结论
1.1责任体系欠缺
有的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分工不科学,责任制度不够细化,没有具体分解到岗到位,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一旦出现质量问题,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往往相互推诿扯皮,电力工程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从而导致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有的施工企业没有构建全员化质量控制体系,未将质量控制与员工的工资待遇、奖金福利等联系起来,从而导致电力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比较欠缺,在实际施工中就难以尽职尽责。
1.2质量控制滞后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导致施工前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不到位,存在着施工记录不完善,技术审查不严格等问题,没有严格落实工序质量验收审查验收制度,导致上道工序中埋下的隐患不能及时发现,从而给后续施工带来诸多麻烦。在质量安全控制模式方面,主要以事后质量安全控制为主,而没有坚持以施工前和施工中质量控制为主,这样的质量安全控制模式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往往是产生质量安全问题之后才能发现问题,造成质量安全控制的滞后而导致返工量的大大增加,也会因此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还会影响电力工程施工的进度。对于电力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项目、薄弱环节、隐蔽工程等关键节点,没有采取重点监控的方式,没有进行逐项逐个的复核与验收,从而导致质量问题隐患层出不穷。在施工监理方面,制定的监理目标和计划具有片段性、零碎性和滞后性。
1.3质量监控粗放
缺乏整体性和全程性。有的甚至没有制定明确的监理计划,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对进场材料质量安全监理不严格,就会导致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材料混入到施工现场,从而给电网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有的电力施工企业的质检机构不健全,质检制度存在较多漏洞和缺陷,特别是质检制度执行不严,质量安全监控方式比较粗放,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由于电力工程施工的路线长、施工点多、人员分散,这就给施工现场管理增加了难度,有的因为现场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出现盲目追赶进度而不顾质量安全的问题,从而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明显增加。
1.4队伍素质较低
由于电力工程施工环境比较艰苦,甚至非常恶劣,施工作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并且待遇不高,故此就难以招纳到比较优秀的专业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从施工培训来看,具有临时性、短暂性和随意性,而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和安排。有的对培训不够重视,认为施工培训会大大增加成本开支,因此在培训保障方面的力度不够。特别是培训结果的运用不到位,没有培训结果与工资待遇、奖金福利、岗位调整等相互挂钩,影响了施工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细化分解责任,健全责任体系
责任体系建设是影响管理工作能否正常实施的前提条件,因此,针对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责任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细化岗位责任,将工程施工总目标和总任务细化分解到所有部门和所有相关人员身上,要切实做到责任层层分解、任务细化到岗到人,将责任、权利进行捆绑。这样就能够极大增强质量管理责任体系的可操作性,避免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作为电力施工企业,必须构建全员化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切实把质量安全控制与员工工资待遇、奖金福利、岗位调整等相挂钩,以此增加电力工程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尽可能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2.2加强技术管理,严格质量安全控制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必须将技术管理作为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保障性工作来抓,确保技术管理到位,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认真做好施工记录。要坚持抓早抓小的原则,对每道工序都要严格开展技术审查,要及时地发现每道工序中存在的隐患,从而确保后续施工顺利推进。要创新和优化质量与安全控制模式,采用全程动态化质量与安全控制方式,坚持以施工前和施工中控制为主,并与事后控制有效结合,确保质量安全控制的前瞻性、及时性,从而将质量与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此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坚持重点抓、抓重点的思路,紧紧抓住电力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项目、薄弱环节、隐蔽工程等关键节点,采用重点监控、全程旁站式监理等方式。
2.3加强过程监控,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要科学计划和妥善安排工程监理,确保监控的整体性和全程性。从施工前的方案审查、图纸会审,到施工中的材料进场、工序验收、现场管理再到竣工阶段的质量检查验收,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计划、要求、具体措施。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对电力工程施工质检机构,完善质检制度,并加大制度执行力度,采用精细化管理,科学处理好质量安全管理与进度控制的关系。2.4加强队伍建设要广开人才招纳渠道,从高校和社会相关行业中广聚贤才,提高经济待遇、保险福利待遇等,不断壮大电力工程施工队伍。电力施工企业应高度重视施工培训工作,科学规划,合理部署,精心组织,强化培训工作的保障和结果的运用,加强培训结果与工资待遇、奖金福利、岗位调整的挂钩,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5提高安全管理认识
搞好安全管理,安全意识很重要,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使员工能充分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安全生产不仅与企业的利益相关,也是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它关系到员工的生命安全。每一个工程竣工之后,要积极总结工程安全工作的可取之处,为下一阶段工程的安全管理奠定经验基础。在企业中要要加强安全管理的文化建设,树立“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平安理念,认清电力工程的安全隐患风险所在,对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制定对策和措施。
2.6落实现场各项安全管理意识
安全生产管理是对电力施工企业最根本的要求,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施工现场复杂多变,受环境影响较大,因此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所以我们要严抓现场管理,落实现场各项安全措施。安全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要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力度,把握好每一个细节,要做到让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工作内容、安全防范措施以及安全管理标准,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安全进行,每一项安全防范措施都落实到位。
2.7严格安全检查监督
监督是对安全管理的最有效形式之一,也是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重要举措之一。全面定期的安全大检查是对阶段性安全管理工作的一次检查,是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实处的一次检查,这种性质的检查一定要全面,要符合检查规范和标准,对于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要做到有针对的重点检查。对于检查所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及时做好调整和规划,并认真按计划进行整改,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保障。
2.8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安全性评价工作是加强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有效的安全性评价是运用现代安全管理手段方法进行安全隐患的一种预判和超前控制,它贯彻落实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施工安全进行了安全性的度量和预测,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3结语
建设项目的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也是建设项目三大控制目标的重点。
1.1建设项目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所进行的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其目的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如可动用的资源、质量要求、进度要求、合同中的其它要求等),达到建设项目的最优目标,即质量、工期和投资控制目标得以最优实现。
由于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独有的复杂特点,从而其具有几大共性,即实践性、复杂性、多样性、风险性和不连续性等特点;同时,由于我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管理还具备其自身特点,例如:严格的计划性和有序性;较广的监督范围和较深的监督程度;明显的“政府行为”特征等。
1.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质量是指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质量主体是实体。而工程项目质量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工程项目实体质量;(2)功能和使用价值;(3)工作质量。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工程项目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工程项目质量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保证达到工程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在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有关问题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特点,包括:主体的复杂性、影响质量的因素多、质量隐蔽性、质量波动大、终检局限大、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的制约等。质量控制的任务: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同规定的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目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全面实现,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但由于各阶段的质量目标不同,各阶段具有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和任务。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工程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监理工程师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一个经由对投资人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质量控制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2.1事前质量控制。监理工程师事前质量控制的主要任务包括两方面:(1)对施工承包商的准备工作质量的控制,即对施工人员、施工所用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措施、施工所必备的环境条件等的审核;(2)监理工程师应做好的事前质量保证工作,即为了有效地进行预控,监理工程师需要根据承包商提交的各种文件,依照本工程的合同文件及相关规范、规程,建立监理工程师质量预控计划。另外,还需做好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首先,是对承包商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五个方面:(1)承包商人员的质量控制。按照规定,承包商在投标时应按招标文件的要求及《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有关条款的规定提交详细的《拟投人合同工作的主要人员表》,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承包商的主要人员符合投标的承诺。(2)材料和工程设备的质量控制。(3)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4)施工方法和措施的控制。(5)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
其次,是对监理工程师的事前质量控制。程序有:(1)监理工程师事前质量控制计划;(2)施工图纸的审查和发放。
2.2事中质量控制。工程实体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过程中质量的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最多,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施工阶段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而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施工工序所组成,它们的质量是施工项目质量的基础,因此,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落实到每项具体的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即对投入到每道工序的4M1E进行控制;二是对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即对工序活动的产品采取一定的检测手段,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分析、判断该工序活动的质量(效果)。
监理工程师的工序质量控制包括:(1)工序质量控制计划;(2)工序活动条件的控制;(3)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
2.3事后质量控制。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完成施工过程而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审核竣工资料;审核承包商提供的质量检验报告及有关技术性文件;整理有关工程项目质量的技术文件,并编目、建档;评价工程项目质量状况及水平;组织联动试车等。
工程质量评定和工程验收是进行事后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工程质量评定,即依据某一质量评定的标准和方法,对照施工质量具体情况,确定其质量等级的过程。对水利水电工程,要求按照水利部1996年颁发的SL176—9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进行质量评定。工程验收是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上,依据一个既定的验收标准,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检验工程产品的特性是否满足验收标准的过程。质量评定和质量验收的应用软件,国内开发已比较成熟,作为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信息系统,在系统开发时,可将质量评定和质量验收作为独立的子系统,直接借用国内已成熟的软件的内容。
3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体制
《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令第7号)规定:水利工程质量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在其资质等级允许范围内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质量工作;负责检查、督促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按照国家和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技术标准和设计文件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对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工程特点,按照水利部有关规定,通过资质审查招标选择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实行合同管理。监理单位应根据监理合同参与招标工作,从保证工程质量全面履行工程承建合同出发,签发施工图纸;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指导监督合同中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实施;参加工程质量检查、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和工程验收工作。施工单位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执行“三检制”,切实做好工程质量的全过程控制。《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是我国监理工程师进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2000年颁发的《水利水电土建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中有关“质量控制”的条款仍有差别,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4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自身特点,使得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任务既复杂又繁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条款与国际广泛采用的条款间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不断努力去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文德.控制施工过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三峡建设,2000,7.
[2]魏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上、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3]张良成.建设项目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之所以要将灌浆施工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施工中,是因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造并不是仅仅像房屋建造那么简单,其在受到地质构造影响的同时还受到了水文地质的影响,河流等水文地质具有不稳定性,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时就应当先将地基打好。而且作为水利水电工程地基的构造并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通常这些地基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缺陷,因此要通过一定的人工处理才能将该地基建造为适合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坚固的地基,在对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就需要灌浆技术的应用。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增多,灌浆技术也在各技术人员的研发下不断增多。灌浆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地基的抗震性,防止因出现地震而使得地基破损,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或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可以大大提高地基的抗渗性,通过灌浆技术之后,水利水电工程接触水域的部分更加牢固,防止水的侵蚀与冲击;可以大大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性,通过灌浆技术加固未完善的部分,保障了水利水电工程能更加稳定的进行运作。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技术主要应用就是通过将配比好的浆液注入裂缝之中,待浆液凝固硬化,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受重视程度的提高,水利水电技术人员不断钻研灌浆施工技术,在多次实验与检测之后,有帷幕灌浆、接缝灌浆、高压喷射灌浆、固结灌浆等这些水利水电工程灌浆的主要方法。通过这些灌浆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得水利坝体或其他防渗工程能够达到有效的为工程整体进行加固、防渗、堵漏等目的。而在这些方法中最为普遍的是帷幕灌浆,帷幕灌浆的最主要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防渗,因此帷幕灌浆也是水利工程地基防渗的主要方法之一。防渗是水利水电工程最为重要的一项要求,防渗就可以保证工程内部不会受到水的侵蚀,不会因为水体的侵入而发生不能正常作业甚至坝体坍塌的状况。以三峡大坝为例,通过帷幕灌浆技术,就可以保证其地基的防渗透,帷幕灌浆可以在大坝的地基内部形成多个连续的防渗透的幕墙,从而保证大坝地基不受水的侵蚀与渗透。固结灌浆也是运用较为普遍的方法之一,固结灌浆就是对坝体进行一个加固工作,让坝体的抗压性以及抵抗性加强,因此对于大坝的地基来说其重力坝作为其受力最多的部位,应当进行固结灌浆。固结灌浆可以提高岩体的整体性并让其受力更为均匀,让整个岩体能够以坚固的状态抵制外力。
二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灌浆技术
灌浆施工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的主要技术之一,其技术的好坏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是否能达到优质建设的目标,为了使得水利水电工程高效、安全的进行,就必须十分注意灌浆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
1钻孔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过程中,要将泥浆灌入就必须要有灌浆孔的存在,因此对于灌浆孔的要求十分严苛。由于灌浆孔是灌浆施工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各个灌浆孔的横截面大小应当保持一致,并且要保证各个灌浆孔都是与水平面垂直的正直状态。而对于灌浆孔的深浅以及各孔之间的距离则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进行灌浆作业时,应当按照施工顺序一步一步的进行,在完成每个灌浆孔的灌浆之后应当进行加密工作,而对于下一个灌浆孔就应进行检查工作。
2裂缝施工灌浆技术
我国在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不仅突破已有的技术,还做到了中外结合,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了裂缝施工灌浆技术,并在近几年运用中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改进,因此该项技术不仅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大量应用,还在大梁的建设、工业厂房的建设、吊车的施工辅助等方面起到了作用。裂缝施工灌浆技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属于后续修补技术,通过修补裂缝地面从而提升整体建设效果,将调好的泥浆以及其他加固性材料填入到坝体的裂缝处以及破损处,让破损的地域有更强的效果,这项技术的有效补漏的效果也使得其在多项施工工程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3无塞灌浆施工技术
无塞灌浆施工是一项能够有效提高施工建设质量的技术,其主要的特征就是引入了无塞的技术,将原来的复杂塞用一根钻杆来取代,在每个灌浆孔的灌浆过程完成后,将这一根钻杆拔出,更换其他钻具然后继续灌浆过程。无塞灌浆技术之所以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节省施工时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因为该项技术能够省略掉等待泥浆凝固的过程;其二是因为无塞灌浆技术可以以其无塞的特点防止灌浆过程中出现堵塞现象而引发的施工漏水,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不当而造成返工浪费时间,无塞灌浆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施工时间。
三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
1内部质量管理
内部管理是质量管理措施中的基础部分,首先要做到内部的管理完善才能保证外部质量管理的妥当。内部管理由内部监督体制和质量的控制和管理组成,监督体制是基础,只有体制的形成才能保证后续的进行。
1.1内部监督体制
要加强灌浆施工的质量管理就应当做到由里到外,整个的进行管理,这样才能达到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的完善性。首先就应当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各项施工流程应当按照顺序进行,各部分要符合施工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施工,而对于未达到施工标准的则应当进行改制从而达到标准后再进行施工。其次就是设置监督责任制小组,各小组内部成员对整个施工环境以及施工人员进行监督,除了监督之外还要进行考核,对施工方施工规范程度依次进行考核。
1.2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在进行内部质量管理时,除了要对进行内部质量监督外,还应对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监控和管理的有效性对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时要反复对地形进行考查与勘测,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多次研究,并对最终的设计图纸进行整改和规范。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对各项施工数据与进程记录在册,并对数据上的问题多次探讨,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2外部质量管理
外部监督体制作为内部监督体制的后续部分,必须要做到尽善尽美才能形成内外部质量管理的循环,因此外部质量管理的监督体制应与内部监督体制相辅相成,内外虽不同但要达到相同的效果,同时对于工作人员的经验与知识也应进行监督管理,在整个质量管理的末尾还要对整个情况进行分析,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技术的质量管理的完善。
2.1外部监督体制
对于水利水电施工方来说,外部监督就是质量监督单位对其质量的监督,因此质量监督单位就要加强其监督力度,除了不断完善监督设备外还应当完善各监督人员的配备。对于监督设备来说,质量监督单位应当对已有的监督设备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备检测的准确性,另外对于已经报废或者破损的设备应当进行维修或者丢弃购置新的精确性高的设备。而对于监督人员来说,应当杜绝监督人员的不正作风,禁止在监督过程中出现隐瞒、包庇等情况,保证监督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监督人员除了运用设备对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进行质量检测外,还应当提高自身对于灌浆施工的知识与技能,从而通过客观与主观两方面来进行管理和检测。
2.2监测人员专业知识
正如上点所提到的,质量监督部门的监测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对质量从多方位监测,因此质量监督部门应当对其内部监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监督方法和管理理念,并对培训的结果进行定期考核。通过质量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的提高,才能更好的对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质量进行监测。
3质量检查分析
经过了内部与外部共同的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的质量管理后,水利水电工程的工作人员应当对质量管理监测所得的数据进行采集和考查,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资料与图表要展开研究和总结,从而进一步完善和更正正在进行施工的图纸。最后的质量检查分析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了质量管理之后必然会有相应的数据产生,这些数据又可以对整个施工过程带来新的改变。
四、结语
相关的建设单位必须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同时还要加强在设计阶段当中的监理制,从而保证工艺技术的成熟,防止施工阶段出现设计变更或者方案变更。在工程的设计当中,要设置监察工作人员,严格的监督工程的设计,确保经济的核算具有高度的准确性。电力工程中主要实施的监理制度是把自管与委托监理两者结合起来,让工程单位自行选择适合本单位资质的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的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而监理单位必须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遵循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工程的建设文件与计划及投资等实施监督管理控制。
2电力工程相关的造价控制
2.1科学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
确定科学的工程造价方法是电力工程中提高造价精度的关键性因素:
①要对建设中项目与已完成项目实施综合性分析与对比,主要是从建筑工程在选址条件、自然条件、工艺结构、设备类型、工艺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
②一定要尽量收集完成电力工程建设后造价的相关资料,对于所收集的资料还要进行相应的归纳与整理,并对已完成建设的工程项目特点、技术及工艺水平加以描述分析;
③按照上述所分析后的结果,明确工程造价科学造价方案;
④明确了计算方法之后重点计算获取的相关参数,并进行精密的测算与对比。科学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对工程造价精确度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2.2按要求签订施工合同
在实施建设项目的过程当中,签订施工合同和确定合同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不但可以让工程的造价更加的明确和清晰,还能有效的明确合同双方之间的权益与义务责任,为建设项目更加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法制基础。因此,确定合同的管理与价格工作意义重大。合同价主要是由合同的价款与追加的合同价款及费用着三个方面组合而成,合同的价款指的是按照施工合同中条例条款的约定来完成所有工程内容的一种价款总额;而追加的合同价款指的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工程的变更而产生的价款增加,或者按照合同计价方式所产生的差价等额款;费用则指的是在合同的价款和追加的合同价款以外的建设方需要支付的额款。除此之外,一些实行招标投标的电力工程要以中标价作为基础来明确合同价,一些直接发包的电力工程则以所编制施工预算作为基础,并经过审核之后来明确合同价,还有通过合同双方的协商与约定也能够明确合同价。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来明确合同价,都要根据所批准的施工方案来计算,以达到工程量精准、套用价格合理、确保合同价质量的标准,并禁止出现随意抬价或者压价与高估冒算或者添加不合理条件的现象出现。
2.3对工程施工成本加以严格控制
在电力工程的造价控制中,施工阶段所产生的材料费用与设备费用是最主要的内容,其中,原材料的费用在整个工程投资中大概占据一半以上,并且在工程总造价中设备与材料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对设备与材料的有效控制,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而对于设备与材料的造价管理,则需要加强对信息的管理,其作用是及时准确的了解材料市场中最新的供求动态与价格信息,从而对所需采购的材料在各销售点中进行对比,优化选择。此外,在采购材料时尽量减少中介环节,要实施批量方式,来降低购买材料的价值,一些大型机器设备则可以通过供货合同来指定商家提供。此外,在电力工程中,施工成本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工程的索赔现象,一些承包商会把工程建设不合理作为借口,向施工单位要求进行索赔,而索赔必须以合同作为依据,不管是否由于风险事件而引发的,都会归咎于人为原因,并且只要拥有明确合法的合同,一些承包商就有权利向施工单位管理创新要求进行索赔,因袭,为了把造价的偏差科学有效的控制,在进行工程管理时,必须把索赔现象尽量消除,从而把电力工程的建设成本有效的降低。
3有关电力工程管理以及造价控制中几点合理建议
3.1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
人员是实施工程管理与造价控制的基础条件,因此,电力企业要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素质,组织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培训与学习,吸取国内外先进的工程管理方法与造价控制手段,并不断吸纳更多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
3.2一定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标准和规章制度
电力企业在进行工程管理及造价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对各项工作建立健全的工作标准和规章制度,通过强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完善各项技术的标准、加强管理意识的培养、规范管理的行为等,实现和国际的接轨,并以质量来谋求生存发展。
3.3对招标进行严格控制
成立工程的招标委员会,并对招标进行管理,对电力工程的施工设备与材料费用等加强管理,从而进一步降低工程的造价,并及时审核招标的结果,确保招标工作公开、公正及公平的开展。
3.4择优选择策划、建造单位
在电力工程的管理与造价控制策划中,必须选择策划能力较强的单位,对工程的建设进行科学的策划,同时对建造的单位也不能忽视,必须严格的选择在业界具有一定信誉保证的建造单位,从而保证电力工程的质量达到技术要求标准。
4结束语
1.1运营支撑系统的介绍。
现行的IT支撑系统,它在结构上已经比较简单,它的结构已经与传统的截然不同,通常只包括管理支撑系统(MSS)、业务支撑系统(BSS)和网管支撑系统(OSS)三大部分。
1.1.1系统构架布局的介绍。
在我国电信运营系统构架布局中,它们的管理模式已经改变了传统的模式,现在是以省公司的方式,这样维护单位也必然由省公司负责,作为省公司,它的主要功能应用原则,是负责通信管理、决策和服务职能的具体实施措施,这样在省公司管理模式中,管理支撑系统就应具有管理职能的模式,然后才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本省辖区的所属各市级公司进行具体的规划。这样才能对省公司的各市级电信运营单位,需要运用IT支撑系统,来实施市场营销和客户的维护工作。
1.1.2运营商IT支撑系统。
对运营商来讲,它的IT支撑系统的技术,它的主要形式是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和网管系统等不同形式。它的系统可以直接进入到各子系统进行登录。现代的管理模式的数据层模型,由于数据的输入是由各系统各自不同的录入。因此系统在使用时是应该具有独立的功能。
1.2运营商IT支撑系统的不足
1.2.1基础数据数量庞大。
运营商IT支撑系统在战略规划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电信企业思考和战略决策制定,融合了业务支撑系统与运营支撑系统,同时需要网络建设思路的建立决策,是一个综合的业务运营和管理平台。由于目前电信运营系统还不完善,尤其各个子系统还没有建立有效沟通,这样对于电信系统,表现结果就是数据共享性较差,这样就不利于实施有效管理。
1.2.2系统构造复杂内容建设分散。
电信业的发展,近年来建成许多OSS系统,这一运营系统的建设,完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子系统。由于使用IT系统的子系统众多,它们有许多网管系统,由于在应用中具有不同的应用,就会在使用时,表现出协调性的不良,也可能造成系统的构架分散。
2电信运营商运营的系统建设
2.1IT系统资源动态管理与其及时性和共享性。
IT系统资源的种类繁多,但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对硬件资源来说,主要包括系统中的主机、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软件资源包括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等。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新产品的更新,电信运营支撑系统逐步完善和成熟,资源数量也急剧增多,科学地规划并实施系统资源的动态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2.1.1建立信息共享的IT系统资源数据库。
在运营商建立系统资源数据库,对于这一数据库,可以对不同的公司对其需要的进行查阅和对其进行维护权限,这样就可以利用统一的维护平台使数据可以共享。这样就可以根据管理和系统需要制定合理的资源数据登记表,就可以随时得到记录内容,这些内容信息可以包括设备型号、技术参数、IP地址、使用年限、安置地点的资料,这样就可以使系统达到对设备进行动态更新,也可以检查记录的随机登记。
2.1.2制定资源变更的工作流程。
为了保证系统资源维护工作,需要经常的变更使用问题,因此必需先要做好流程管理。第一,要实行资源的变更审批。如新业务需改变重启,就需要维护人员,先要提交变更的申请,然后,当审批人的申请被通过,才可以实施变更的功能,同时可以对变更的过程实施记录。第二,需要实施系统的预警管理,这需要预先设定预警的阀值,这样维护人员,就可以根据硬件维护人员的预警阀值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设备的正常应用。
2.2建立系统故障追踪系统。
IT支撑系统在电信系统,可以运载众多业务和实时性要求很高的需求,在正常运作中,就可能会出现系统故障,如果经常发生故障,就会影响IT支撑系统的运营效果。因此,第一,要制定系统故障的管理办法。要对故障管理做出要求。第二,要建立故障跟踪模型,就可以强化后续工作控制。有利于对于故障模块定位,通过建立故障跟踪模型,就可以明确跟踪的重点等,然后就可以由直接维护人员进行维修,这样就可以对系统进行信息登记。然后通过故障部门整合故障,就可以对其进行统一分析和跟踪管理,结合实际情况解决故障问题。
2.3建立完善的需求流程和管理系统。
随着我国电信运营商的迅速发展,电信产品已经得到高速发展,同时由于其业务部门对IT需求的扩大。使其在需求中,就要实现许多相关技术的过程,其中包含对需求的确认、系统的开发、需求的测试、系统的验收和需求更新等。因此必需建立管理模型化,就可以实行各种类型的规范化管理,使系统可以达到快速化、准确地实现电信运营商IT支撑系统的运营管理。第一,需要实现流程对规范化。这对于各个流程,都要求进行细化,尤其要对操作人员权责进行规范。第二,需要操作人员在工作衔接中要规范操作过程。当工作流程的上家完成工作时,系统要自动提醒下家接手。第三,在操作中,需要实时信息记录。对于需求模型要设定固定流程,这样就可以记录完成的情况,就可以要求对工作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归档信息的记录和提供查询业务的记录。第四,在操作中,需要变更管理。对于版本和系统要有专人负责,对需求项目的测试文档、技术参数和系统升级要建立共享制,这样就会方便维护管理和升级工作的开展。
3结束语
很多水利水电工程企业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时,在设计基础上和施工基础上没有深入评价水文地质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导致许多工程的质量受到威胁,造成下沉或开裂的的后果,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勘察中一定要加强做好水文地质的研究和详细评价,提出预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议。其对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中的评价内容有如下:从岩层、构造、地貌等方面阐述区域的水文地质特征及其一般规律,根据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及其与地表径流的关系、水化学类型进行评价。应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和建筑物及建筑物基础的作用和影响;对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危害进行预测,并提出防治措施。消除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负面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中还应根据建筑物及建筑物地基类型的需要,查明有关水文地质问题,进行选型,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对地下水的天然状态进行查明,并分析预测地下水在人为工程活动中的会发生的变化情况,及对岩土体和建筑物的反作用。按地下水对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与影响,提出不同条件下的地质问题。
2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应用
近年来,我国在水利水电工程勘察技术手段获得了飞速发展,从深度、广度及精度上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主要的技术手段及应用如下:
2.1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是运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和综合研究勘察场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等,并将它们填绘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为下一步布置勘探孔、试验及长期观测工作打下基础。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设计阶段。工程地质测绘使用的地形图必须是符合精度要求的同等或大于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图。图件的精度和详细程度,应与地质测绘比例尺相适应。在图上,大于2mm的地质现象应尽量反映,宽度不足2mm的重要工程地质单元,如软弱夹层、断层等,要扩大比例尺表示,并注示其实际数据。地质界线误差,一般不超过相应比例尺图上的2mm。
2.2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通过对地质、地貌、第四纪冲洪积物、新构造运动、地下水的调查,填绘出水文地质图,查明勘察场区内地下水形成与分布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做出初步的开发利用远景评价,并对区内存在的水文地质问题等提出防治措施。
2.3工程地质勘探工程地质勘探是在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地下工程出现的问题和取得较深入的资料。主要有工程钻探、工程物探、坑探、遥感技术等。
2.3.1工程钻探。钻探是指为了鉴别和划分地层,用钻机从地表向地下钻进,在地层中形成圆柱形钻孔。钻探是水利水电工程勘察中最基础的一种方法,应用广泛。钻探通过钻孔采取不同深度的岩芯可直观地确定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化特征等,从而判断地质情况,查明地下水的类型。从钻孔中取出的岩石、土样可进行室内试验,用以测定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指标。利用钻孔可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灌浆试验、长期观测工作及地应力测量等。地质人员在钻探过程中应根据钻探质量要求,认真记录钻探中出现的各种地质现象;对于像砂砾石层、软弱夹层、滑坡等特殊地段,应选择合理的钻探方法以保证成果能够真实反映该地段的地质条件。
2.3.2工程物探。工程物探是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简称,它是以地下岩土层(或地质体)的物性差异为基础,通过仪器观测自然或人工物理场的变化,确定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范围(大小、形状、埋深等)并可测定岩土体的物性参数,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物理勘探方法。岩层有不同的物理性质,物探应用观测仪器来测量勘探区的物理参数,如导电性、弹性、磁性、密度等参数。工程物探主要有以位场理论为基础的重力场勘探、磁场勘探、直流电场勘探等,以及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地震波勘探、电滋波勘探等。
2.3.3坑探。坑探是指用挖坑方式观察地层地质情况的作业。其特点是勘察人员能直接观察到地质结构,便于素描,且准确可靠。对研究断层破碎带、软弱泥化夹层和滑动面(带)等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工程性质等有重要意义。坑探主要包括探坑、探槽、浅井、竖井、斜井、平洞等。由于坑探人员能够直接深入地进行观察,记录,揭示地质现象,且对地质体扰动较小,可以不受限制地采取原状结构试样,并可用来做现场大型试验,所以坑探在水利水电项目中作为一种辅助勘察手段被广泛使用。
2.3.4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属性和相互关系的一种技术,它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而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而搜集信息,在水利水电勘察中也应用较为广泛。遥感技术根据遥感平台高度的不同,一般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共3大类。按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遥感技术优势:(1)感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大面积同步观测)。(2)信息量大,具有手段多,技术先进的特点。(时效性)。(3)获取信息快,更新周期短,具有动态监测特点。(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