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交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当今军事已经进入了知识军事的时代,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知识军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了适应部队以科技练兵为主的军事训练改革
和以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主的院校教育改革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院校教育方法、手段改革的途径,特别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网上远程教学”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网上教育、网上远程教学的含义
1.1网上教育的含义
网上教育是人们利用互联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其它高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异地或非异地、实时或非时实、交互或非交互式教学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集教育、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传输等知识和技术为一体的全新的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1.2网上远程教学含义
网上远程教学是实现网上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它包括实时教学授课系统,课后辅导、答疑、考试辅助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籍资格认证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远程教学系统。
开展网上远程教育的必要性
2.1适应部队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信息的时代。为适应部队以高科技、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技练兵”活动的需要,为提高部队“打的赢”和“不变质”能力,为更好地服务、指导部队的体能训练,提高战斗力。开展以提高智能、开发潜能、增强体能为主要目的和以更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主要内容的网上远程教育,是顺应部队建设需要,是增强官兵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2.2顺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现代高等教育在教育方式、教育普及面、教育服务对象以及教育最终目的上与传统的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网上远程教育正是顺应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它利用现代科技和教学手段,以较快的方式将教育普及到传统课堂不能达到的地方;二是这种新形的教育方式能根据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不同领域和层次人才其知识更新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承担了社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任;三是这种教育方式提供了个别化的学习条件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适应了受教育者个性发展的需要,激发了受教育者的创造力,从而推动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目的的实现。
2.3适应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院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要依赖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思想的转变;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则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现阶段,加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无疑会推动院校的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体育学院开展网上远程教育的研究工作,有利于贴近部队实际,有利于服务和指导部队的体能训练,有利于促进院校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部队官兵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
2.4适应院校专业特点的发展需要
由于全军运动队伍建设,长期以来受到运动员学习和出路问题的困扰和制约,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建设和运动水平的提高。为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总部提出了在运动队伍中开展学历教育工作。根据运动队的实际情况,为使运动员的学历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实施网上非时实远程教学能较好地满足运动队学历教育工作的需要。
实施网上远程教育的技术方案
3.1基本流程图
3.1.1教员部份
3.1.2教学管理部份
3.1.3学员部份
3.2具体实施步骤
根据军用网络建设的情况和全军专业运动队伍对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经研究、论证,认为现阶段开展网上远程教育,应按照以下三个阶段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学院首先要在军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站点,并利用SQL数据库技术建立注册学员的学籍档案,为每个学员分配一个用户名、密码和电子邮箱。注册学员只要拥有一部可上网的电脑,通过合法的登录途径,便可从网上完成下载资料、浏览课件、学术交流以及无纸考试等程序,从而实现了学员在网上远程学习、作业、考试的目的。
此阶段使教员、学员和教学管理部门之间可以简单的互相沟通,其实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较为简单,对教员和学员掌握微机、网络知识和硬件设备的要求不是很高,有利于实现网上远程教育。缺点在于教员、学员和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交流太过缓慢,信息流通不够迅速,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第二阶段:为提高网上远程教育效率,利用多媒体制作技术,开发、研制各种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从而实现网上远程教育的目的。多媒体课件是一种集动画、视频、图片、声音、文字为一体的全新教学模式。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的授课方式除了第一阶段的电子邮件外,还要求有网页制作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通过网页、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手段,实现标准化考核和教与学的信息反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此阶段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由于对硬件设备的要求不高,但对教员素质的要求提高了,它不仅要求教员能独立制作网页,而且还能制作多媒体课件。缺点是教与学的信息交流呈单向,学员所能反馈的信息量欠缺,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也不够直观,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够及时。
网络广告设计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横跨网络技术,艺术设计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门类,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纵观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都是人类交流、融合的一个过程。而每一次演变和发展都依附于传播的媒介形式,也就是交流方式的转换和升华。交流方式的演变和进步,不同的媒介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所产生的作用也不相同,每一次媒介的转换,都会带来新思想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媒介的“交互性”特点贯穿其传播的整个过程。最原始的信息传递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承载量极为有限。随着图画和文字的产生与空前发展,各种承接载体不断地演变越来越强大,并且拓展了传播的范围,并摆脱了原始传达方式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的历史就是互动的历史,从结绳记事开始,我们传播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互动吗?从单向到双向,从昂贵到便宜,无不是因为技术的局限而发展缓慢。兴起后,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达到更加便宜、全面防真的互动传播。互联网是在传统传播方式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的一个综合产物,互动设计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它是技术、文化、审美的融合。是人类视觉追求的一次进化,互联网创造出一个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虚拟空间”。
人类的生活就是一个互动的生活。从出生开始,就使用我们的想象力、丰富的情感以及我们的知识与人类直接进行互动。在信息社会里,设计是以满足人类交流欲望为核心的活动,不仅仅是人与人的交流,更多的是人与智能机器的交流。这种信息交换的形式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出现,如键盘的敲击、鼠标的移动、图形以及声音、姿势等。由于人的心理特征非常复杂,在执行人机互动的过程中,由于行为动作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情绪变化,一次好的互动必然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反之,失败或有缺憾的互动也会带来负面的情绪。例如,精彩的图片、悦耳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满意的心情,对广告活动主题产生清晰和肯定的认识;如果情况一团糟,比如缓慢的网速、混乱的视觉秩序,会使人感到不满、困惑等消极情绪。“就消费者而言,界面就是产品。”当进行界面设计的时候,我们关心的是界面本身布局、风格,看它们是否能支撑有效的互动,但是,当产品的互动行为一旦定义出来时,对界面的要求也就更加清楚了,界面上的组合可以是抽象的、艺术化的,但不可以为了任何理由破坏产品的互动行为。由于图形用户界面在使用上的简便性,因而极大地开拓了计算机的使用人群,它的出现使信息产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人们由此深刻地认识到人机界面的重要性。
就创意而言,互动性是网络广告所独有的特性。在传统媒介可以借助短信、飞信互动前,最多也只能用电话和书信来互动。互联网在信息传播迅速上与传统传播媒介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无论在地球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无论是春夏秋冬的季节还是刮风下雨的气候,只要登录互联网,网路广告信息举手可得。所以说网络广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网络广告的互动是多次和持续的互动,信息的反馈迅速及时,传播形态多种多样,有着庞大的信息量。能够把声音、文字、音像等融合在一起,把传统的、分散的信息进行信息数据的整合处理,拓展了网络广告设计的表现手段和表现范围。也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途径。这样的互动提高了工作效率,优于面对面的互动,因为它借助图形、声音,声效合一,利用了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充分拓展了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传统广告主过去曾经不看好网络广告,认为其幅面较窄,信息传播量有限。当随着条幅广告、墙纸广告、画中画广告等广告形式的完善和搜索引擎广告等新形式的出现,网络广告的创意获得了崭新的突破。因为互动形式的存在,网络广告最大的特性是可以让人们在最短时间内感受到商品的动人之处,商品的特性、优点触手可及,商品不再是消费者远远观望之物,这种在手机、相机、汽车等高消费品的网络广告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从营销和传播角度来说,网络广告的飞速发展大大缩短了消费者购物逛街的时间,增加了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从单一诉说性广告转变成互动性比较强的网络广告,消费者在浏览产品信息同时,是否选择购买产品尽在瞬间掌控之中。另外,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嗜好、性格特征,快速选择哪些是需要的广告信息,快速优化筛选这些广告信息。所以说互动网络广告的出现使消费者拥有比面对传统媒体更大的自由。这也是网络广告独具魅力的地方。广告信息可以毫无阻碍地进入到消费者的心中,实现对消费者的无距离沟通。紧紧抓住这些网络广告的根本特性,是网络广告创意发动的思考方向。那么,什么是好的网络广告创意呢?首先一个好的广告创意一定是达到一个最直接的效果,这样的广告更容易留给用户深刻的记忆。网络广告注重给用户的影响及感受,经典的网络广告传播效果不仅收获的是一个消费者的深刻体验,关键是唤起该用户动员周围身边亲朋好友去身同感受,在很短时间里使产品的品牌家喻户晓,众人皆知。这就是互动网络广告的传播力量。其次互动性也成为评估网络广告的主要指标之一,没有互动性的网络广告只能成为其他媒介传播的一个补充,也就失去了在网上投放的意义。所以将来的网络广告创意应当更加充分地发挥互联网的媒介特性,更好地提供同目标对象的交互机会,并通过交互更好地传播信息。
家园互动的实现首先必须依赖于幼儿园主动开展家长工作,在彼此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沟通信息,共同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完成教养幼儿的任务。这既是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和性质决定的,也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教师工作的一项职责要求。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交流方式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幼儿园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渠道也不再局限于家访、家园联系本、家长会、教学开放日和电话等形式上,网络交流已成为家园沟通的新载体,网络环境下的幼儿园家园合作也成为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又一主要趋势。幼儿园年轻的父母们正是这场信息技术变革的实施者和受益者,一方面,他们渴望用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交流沟通,渴望了解孩子在园生活的点滴;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得到及时、具体而有针对性的科学育儿指导。应该说,网络时代的到来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催生了这个崭新的家园共育的平台。
一、明确网络管理职责,理顺网络运行模式
为了保障家园交流的顺利进行,针对网络的现状和特点,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如:《家长网络服务制度》明确了教师为家长服务的职责和权利——服务于幼儿、服务于家长。《家园网络交流制度》针对家园合作个案研究,对教师发帖量、回帖质量和效率都有了量化的规定,如要求教师必须每周上传孩子在园情况和照片,方便家长了解近期孩子在园生活情况;各班组织的亲子活动,必须两日内在班级博客上发表活动照片、教师感言,便于家长了解和交流;每月出一道“家长学校家长的家庭教育作业”,促进家长自身的家庭教育素养的提高。网站还制定了相关的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信息、资源审核制度,加强网络环境建设,开拓网络家园互动平台。
为了满足家长与教师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我们建立了富有幼儿园个性特色的网站,并申请了中文域名,方便家长查找。科学合理地编排网站内容是吸引家长浏览网站,从而发挥网站对家庭教育指导作用的关键。我们在网站导航设计上狠下功夫,共开设了14个栏目,分别是:介绍园况和各班教师的“关爱润幼”、反映园内外最新幼教动态的“滴滴小喇叭”、交流教师教育心得和经验的“教科研广场”、关注幼儿健康成长的“健康绿洲”、介绍父母科学教育和保育知识的“父母茶座”、即时反映孩子的童言趣稚语“BB秀场”、方便家长和本班教师沟通交流的“论坛天地”和接受社会及家长建议和意见的“园长信箱”、针对社会上未入园的0至3岁幼儿家长开设的“亲子早教”栏,让孩子们不论是否上幼儿园,都能感受到幼儿园的教育等。这些栏目内容侧重点不同,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突出了“全、新、活、趣”的特点。增强了网站作为家长教师互动的交流平台作用,形成虚拟家园共育社区,为在网络上进行家园互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班级主页是本班家长与教师进行家园互动交流的活窗口。在这里,各班的班级社区俨然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每个老师和家长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在这里,家长们可以了解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内容,看到图文并茂的幼儿活动花絮,自由发表自己对家园合作活动的独特创意,交流自参与活动的体会。年轻的家长们已经把每天浏览班级互动当成了一节必修课。在这里,每一个家庭都是那么充满生机。家长和老师在交流中,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双方都成为了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主人,网络的沟通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促进了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成长。
二、开展理论和技术培训,提高网络交流水平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使得大家在有限的学习、工作的重压之外获得了更广泛的交流空间。熟练地掌握网络交流技术是开展网络交流的前提。我们好多老师家长拥有数码相机,家长有即时抓拍幼儿生活和学习瞬间镜头的意识,可是不会做一些简单的照片处理,不知如何把照片上传到网站中让人观赏;好多家长对文档的编辑不够规范,造成网站整体浏览效果欠佳,这些基本技能的欠缺,阻塞了网络使用的畅通性,也阻碍了网络家长工作顺利展开的进程。为了扫除这些障碍,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结果,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先后为老师及家长开设了如:用户注册、登陆;发表话题、回复帖子及照片;贴图、视频、FLASH动画的上传以及E-mail的发送和QQ交流方法等电脑基础实用课程培训。通过培训,家长已经驾轻就熟地在网络中遨游了,大家也能在论坛里面得到乐趣,从而带动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关切程度的提高,也使家长在与老师的沟通上更加主动。
三、共创家园合作原则,确保网络长效良性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幼儿园家园合作要求家长和教师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网络的即时性、敏捷性、互动性特征,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活动,实现教师、家长、幼儿共同成长。
家园共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引导家长参与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把握和调节好家长参与的节奏。保持一个合适的度,才能让网络交流真正成为家园长期合作、交流的心灵之桥。
1 利用QQ群聊功能,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
利用网络聊天工具QQ,大家可以方便地用文字、语音和视频等方式进行在线联络,因而是人们比较喜爱和推崇的一种交流方式。“QQ群学习平台”,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上网聊天工具QQ里的“群聊”功能进行网上交流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QQ群学习平台”凭借其方便、实时、高效的特点,已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网上教学研究中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学生对网络知识的深入了解,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扩宽学习平台。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网络的“双刃剑”特点,避其弊,利其利。通过社会性软件构建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网上学习。在信息技术教育课教学中告诉学生,互联网是知识的大海,上网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可让共同体成员共同讨论、协作、交流与互动解决面临的问题,如相互交流应该登录哪些网站,如何上网查询资料等,有效促进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
2 利用QQ群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笔者结合信息技术教育课,指导学生建立“迁安杨店子高级中学教育”QQ群,制定了加入该QQ群的有关规定。一是明确了进群的身份验证规定,严格要求进群的学生提供学生证编号;二是设立群管理,明确群管理的职责和义务;三是鼓励学生加群,并要求学生必须以“年级+姓名”的真实信息加入QQ群;四是群管理按学生所在的班级划分学习小组,并委派组长具体管理该组的群活动。除此之外,可以邀请往届毕业生和教师作为助学者加入,彼此交流学习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QQ群里和同学讨论一些话题,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利用QQ群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网络下载、链接互动、搜索交流、相互探讨、一起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授课教师利用QQ群学习平台各种教学信息,如布置预习提纲、布置课外作业、课前导学、课后问答等都极为方便;在“群共享”栏目里,可以上传教学资料和辅导材料,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资源共享等;充分利用“群论坛”栏目平台,创建“学科论坛”“作文展示”“教材分析”“疑难问答”“作品赏析”等板块。师生、生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自由沟通、讨论和交流。遇到共性的问题、研究性学习、一题多解等问题,上传到“群论坛”栏目平台,适时互答,讨论及时热烈。利用群聊功能让所有的群成员都可以看到并进行学习。这样,由于利用QQ群这个虚拟的学习平台,成绩稍差的学生提出问题显得更加自然随意,克服了羞涩感和答错的难堪的状况。学生能够在一个无所顾忌的空间里,思维尽情奔放,倾诉更加真实,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怪有的学生说:“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谁,因此QQ群是一个绝佳的交流学习平台,回避了因答错而带来的尴尬局面。”
实践证明,利用QQ群学习交流平台,发现学生课前的预习效果大大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比以前高涨了许多,在上课听讲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了,教学难度大大降低,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师生互动交流更加顺畅,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3 利用QQ群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对自己所作所为进行重新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是认识的过程,是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自我感悟的过程。养成反思的习惯,对于查找不足、发现问题、吸取教训、改进思维方式、调整新思路都是非常有效的。
在利用QQ群学习交流平台展示反思文章的时候,教师要首先带头,结合教学实际,实事求是地总结、剖析,不留死角,设身处地地谈感受、找不足、挖根源,坦诚交流。在教师的带动下,学生可以署名,也可以不署名发表自己的反思文章,可以就一节课,或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片段的感受和体验,以及所思所想都可以。教师阅读后及时回复、点评、肯定优点,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做到客观评价,并将学生署名的反思文章评价结果记入反思成长记录袋中。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结果对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可以从其他学生的不足中吸取教训。教师抽出时间浏览学生的空间日志,仿佛走进学生的心间,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4 利用QQ群学习交流平台,做好学生的监管工作
利用QQ群学习交流平台,教师要耐心指导,要注意防止学生上课不做笔记的弊端,课上与课下学习有机结合,对新型的学习平台出现的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同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做好学生的监管工作。互联网是知识的大海,上网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利用QQ群学习平台交流讨论时,教育学生不要漫无目的地聊天,更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要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充分利用网络方便、快捷、通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说,网络是学习、工作和研究的科学工具,不能当作玩具,否则就是对现代科技的最大浪费。因此,要时刻教育学生,千万不能放任不管,并动员学生家长做好监管工作。
总之,QQ群是一个便捷的交流平台,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的很好的方式。在高中教育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教学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模式适应当今的信息时代背景,同时有力推进了高中教育信息化,促进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教育Blog的反思与展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7):5-7.
[2]柴阳丽,李静.社会性软件支持成人自导学习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3-34.
关键词:在线交流 网络学习平台
引言
在计算机与网络迅猛发展的时代,网络学习平台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课余时间自学提供了最佳的空间。以计算机网络作为知识的载体,学习者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在这种学习方式过程中,信息传播的手段将更多地转向交互式的体系,实现其动态快捷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方式,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以及自己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和其他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同时老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把一些知识点出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研究。因此,在网络学习平台当中建立一个在线交流系统是很有必要的,使得网络学习平台更加的灵活。
在线交流系统的作用
网络学习平台中在线交流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速度,使自己的困难快速的得到解决,不积累问题,而不是像电子邮件那样需要等待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能收到回复的消息。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时,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影响以后的教学效果。(2)实时的交流可以提高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频率,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不管是对老师讲授知识或是学生接受知识都起到良好的作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不足、问题、困难,主动向教师要求解决问题和困难,调整教学安排。教师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回答问题,解决困难,随时调整教学节奏。这非常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自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且这是一种互动式的交流,对教师的教学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同时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者有效的学习方式都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实时的和其他同学共享,以获取共同的学习体验和集体的智慧。
在线交流系统的功能设计
3.1 开发工具
本在线交流系统是计算中心网络学习平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块,为了便于系统的维护和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本系统选择了Browser / Server(B/S)三层架构模式。
语言独立性、执行多种客户端类型等突出的优势。的所有程序代码都将在服务器端执行,当程序执行完毕后,服务器仅将执行的结果返回给客户浏览器,这样就不再受客户浏览器类型的约束,同时也可减轻客户端浏览器的负担,大大提高交互速度。数据库采用SQL Serve 2000来完成底层数据库的开发,一方面确保数据合理而有序地存贮在数据库中,另一方面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连接数据库方面,将ASP中的ADO升级,采用标准的XML作为数据交换格式,使得网络上的不同系统也能相互运作。另外,也采用面向对象的架构,数据库应用程序的编写更加结构化。
3.2 功能设计
研究并设计这个在线交流系统主要是为网络学习平台服务的,无论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只要能够上网,学生都可以在这里面留下自己的问题,寻找最好的答案,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3 逻辑结构
3.3.1 前台功能及页面逻辑结构概述
为了方便用户我们设计时采用了用户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后,即可进入在线交流系统发部分题或回复问题,无须再次登录。因此在线交流系统省去了用户登录系统的制作。前台页面逻辑结构图如图1所示。
3.3.2 后台管理系统功能及页面逻辑结构概述
网络学习平台的后台系统中包括了在线交流系统的后台管理系统,从主页的教师入口进入,后台页面逻辑结构图如下图2所示。
关键技术与实现
为了提高在线交流系统的运行效率,在框架的基础上使用Ajax技术,实现页面局部刷新获取其他网页的内容、异步读取和桌面应用模式等效果,web.config文件中配置好这些字符串参数:
需要在原有的web.config中的节中添加如下代码:
ScriptHandlerFactory,System.Web.Extensions, Version=1.0.61025.0,
Culture=neutral, PublicKeyToken=31bf3856ad364e35"/>
Handlers.ScriptResourceHandler, System.Web.Extensions, Version=1.0.61025.0, Culture=neutral, PublicKeyToken=31bf3856ad364e35" validate="false"/>
结语
在线交流系统主要由技术来实现。系统的优点是安全性好、速度快,不足之处是其中一些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网络学习平台的实现为教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空间、平台和可能性、丰富了教学的实践性和多样性。必将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挥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领项目开发全程实录[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黎永壹.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J].钦州学院学报,2009,(6):58-62.
三级联动优化服务网络
经济要发展,环境要先行,服务要跟上。*县构建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为经济发展开通绿色通道。
“进门一张笑脸,办事一句问候,出门一声祝福”,“把辛苦留给自已,把方便留给他人”,县行政服务中心订的接待规矩让每一位前来办事的人如沐春风。今年5月以来,县行政服务中心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审批行为,做到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单项行政审批时间在各自现有承诺的时限基础上均要求至少缩减30%。同时,该中心将政府招标采购和建筑市场交易引入中心,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中心服务功能。
该县17个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让乡下老百姓“办事盖章,不用出乡”。各中心本着“一窗受理,内部运作,上下联动,全程服务”的原则,把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项目纳入服务内容,设立办事窗口。发放的明白卡、联系卡、点题卡告知群众中心各职能部门的服务项目、办事程序、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群众还可将问题直接向中心反映,实现“群众点题,干部跑腿”的良性互动。
在全县181个村开设的“廉政效能互动台”搭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由各个村设立的亲民接待室收集村民提出的意见、问题和点子,定期梳理后指定村干部跑腿抓落实,并组织村廉政监督员和群众代表,对干部落实“村民点题”情况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在村务公开栏中予以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干企联心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的职能就是服务。”*县对2009年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实行定项目、定责任领导、定责任单位、定工程进度的“四定一挂”工作法,县领导挂点重点企业,协调并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行政服务单位与企业结对子,每月至少一次深入企业了解发展状况,帮助解决问题。县效能办在全县70多家企业建立了效能监测点,3月份以来共监测相关事项470多次,涉及130多个部门。同时在执法部门、综合管理部门、窗口服务行业开展“双百双评”活动,邀请100名企业代表,100名群众代表对参评单位在服务客商、行政执法等方面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用于年终考核、干部的提拔任用。
多元监督提升机关效能
关键词:高等代数;多媒体技术;网络交流平台
中图分类号:O15-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0-12
高等代数是数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主干课程。高等代数中的等价、同构等思想方法,线性方程组和线性空间的应用是观察和研究数学普遍采用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极为重要。多媒体为高等代数提供了丰富的图文信息、灵活多变的表现形式、精美的课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辅助高等代数教学
多媒体教学技术具有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独特的立体式演示功能, 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许多优点。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多媒体能生动形象、新颖直观地展示出来。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呈现速度快、质量高的特点,呈现出规范、清晰的板书,课堂信息量增加,教学效率提高;使用课件,规范有序。
二、利用网络平台辅助高等代数教学
以网络交流为平台的传播形式层出不穷,各种论坛、QQ、博客、微信平台等相继出现,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博客可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和教学资源的共享方面,分为课前预习、课堂应用、课后拓展三个阶段辅助课堂教学。教学QQ群和微信平台主要用于师生之间交流和讨论以及实施协作性学习、网上答疑和在线批阅学生作业,并通过反馈对学生进行指导等,还可为学生提供辅导材料、参考资料等;指导学生小组学习活动,就感兴趣的高等代数问题开展探讨分析,在建构虚拟的学习环境中探究高等代数知识。
三、网络平台与多媒体技术辅助高等代数教学的构架设计
1.深入研究高等代数课程,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高等代数本身是一个严格的体系,内容的抽象性也使得教学应该有它的整体设计,并且要考虑与后续课程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衔接。这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师范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体系。针对应用数学专业人数多的情况,可以考虑多媒体和网络交流平台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高等代数代数的课程设计。
2.多媒体和网络平台教学改革可多渠道提高学生对高等代数课程的兴趣
对一门课程感兴趣有一个过程,高等代数往往是公式、符号、定理和习题的象征。因此要设法激发学生对高等代数课程的兴趣,比如,①建立外延促内涵增长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增设网络习题库,丰富学习高等代数的课外资源,制作多媒体格式视频信息的IP课件。②切实提高高等代数课堂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注意思维方法的引导。③注重多媒体教学改革,配合必要的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④利用QQ群和微信交流平台等开展课后网络交流平台,提供辅导材料和参考资源,指导小组分组互助学习活动。
3.加强高等代数课程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
有的同学会为学数学而学高等代数。实际上近代加密体制包括线性码、序列码等的形成,智能卡的广泛使用,生活中的电话保密和数码纠错,量子力学,张量隐形传态系统,经济学等方面,这些抽象代数知识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组织本科同学和研究生同学一道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过去认为抽象的东西,其实在数学实验中还可以从算法做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陈宝山,王云密.关于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3):15-17.
论文摘 要:网络理论作为研究社会关系的手段,为本文提供了研究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方法——本文设计了以高校、科研机构、跨国企业为节点,高校为主体,以合作研究、人才交流、信息共享为合作模式组成的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同时引入高校国际化的指标,以网络结构指标为纽带揭示高校国际化与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的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网络化的今天,人类已步入以知识为驱动力的社会,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当今的科学研究以“跨专业”、“跨国界”为特征,任何一所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大学必定同大量的国际合作伙伴进行着实质性的合作。以高等学校作为主体的跨国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同样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中国而言,高等教育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国内高校参与国际范围内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项目研究的格局。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是以高校作为主体,以其他国家高校、研究机构、跨国公司等国际组织通过交流与合作而结成的无形网状组织。
本文采取样本分析法作为研究依据。根据USNEWS国际大学排行榜,从前50名选择10所大学进入A档,从90~100名选择10所大学作为样本另一部分B档。通过样本高校的披露数据,选取合作伙伴数据,包含所在国、合作模式、合作层次等非数值数据(详见附录)。
我们将大学的“国际学生比例”、“国际教师比例”、“国际学生中研究生/本科生比”这三个指标作为本文对“高校国际化”程度的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的特性与这三个指标的关系。
一、国际化指标体系详解
一所高校的国际学生数量是该所高校国际知名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一定范围内国际学生越多,其学校的国际影响力越大。但是每所大学由于师资、办学资源等约束条件,学生数量不会永远扩大,总数更倾向于在一个范围内保持稳定,国际上的大学和中国的大学在这点上较为相似,均为30000~50000之间。因此,除了考虑国际学生总数以外,更要关注的是国际学生在全部学生中的比例如何。比例越高,意味着在校学生国别多样性程度越大,标志着该所大学国际化程度。
普遍来说,大学提供的教育包括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倾向于创新性的成果,对学科产生较大的革新和推动作用,本科生教育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在学术深度上不及研究生教育。这两种国际学生之间的比例体现着大学国际教育的侧重。我们定义国际学生类别为:
本文定义的“国际教师”特指与大学具有正式合同的长期教师,不包括访问学者或短期客座教师。
招聘国际教师,促进教师的流动性本身就是大学国际化的重要体现。与国际学生类似,我们既关心大学的国际教师总量,更注意在全部教师中的比例。国际教师对大学的贡献率不仅仅在于新知识、方法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一个人而建立起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进而扩大组织的外部渠道,为再一次的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可能。
二、样本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与国际化指标的关系
1.高校合作伙伴数量与国际学生比例关系
我们将样本中的国际大学A\B两档的国际学生比例与合作伙伴数量关系图叠加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不规则的相关性的关系。处在不同档次的大学,即使国际合作伙伴数量相近,他们的国际学生比例可能也会有较大的不同。从257到146的区间内,大学的合作伙伴数量与国际学生比例关系较不规则,呈现出起伏较大的形态。随着伙伴数量的减少,A\B两档高校的国际学生比例均呈下降趋势。通过趋势线的添加,我们看到A档大学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B档大学的下降趋势相对A档则下降较快。A档大学的线性趋势线公式为y=-0.001x+0.160;B档大学的线性趋势线公式为y=-0.002x+0.146,从下降速度来看,B档大学是A档大学的2倍,这一情况说明随着高校排名整体下降,其国际学生比例随合作伙伴数量减少而加速降低。由于USNEWS的排名方法侧重于“学术同行评议”(Academic Peer Review),“同行的评议”既包含学术的水平,更表示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由此可见,对于国际生源的吸引力上,高校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界的口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但需要指出的是,学术水平对于具有不同留学动机的学生的吸引力是不同的。以接受本科教育为目的的国际生源对高校的学术水平的要求会低于研究生。本科生更加关注的是所学专业将来的市场欢迎程度、学费、留学目的地等;而研究生阶段的留学则有别于本科生,研究生留学往往以所学专业的深化为目的,学习阶段往往可以获得奖学金,能够与导师进行深入的接触从而融入到导师的科研网络中。因此,研究生阶段的国际流动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学术研究。样本中的大学都是国际知名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国际学生的比例也以研究生为主,由此可以了解影响国际知名大学吸引国际生源的另外因素是其学术能力和口碑。
2.“研究型”合作模式与研究生/本科生比关系
样本中的国外A档大学的研究生/本科生比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平均为1.19的8所大学(标准差为0.58)和两所数值较大的大学,分别为4.02的杜克大学和6.80的东京大学。说明这10所大学国际学生中的研究生数量高于本科生,有的甚至远远大于本科生数量。这10所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网络中“研究型”的合作模式的平均比例为79.2%,标准差为0.09,可见国际知名大学与国际合作伙伴大部分是以共同研究为合作基础,网络中流转的以“创新的知识”为主。由于基于“共同研究”或者“知识创新”导向的合作,势必会衍生出教师和研究生的流动,进行深造的学生往往能够得到自己导师的推荐与别国的学者共同研究或继续攻读博士课程。研究项目往往配套着研究经费,经费的充足客观上推动了学者、学生间的流动。与A档类似,B档大学的学生成分也以研究生为主。其中有7所大学的研究生/本科比超过1,最高的为伊利诺伊大学的7.19。与东京大学类似,名古屋大学研究生/本科生比例也较高达到了5.14。诺丁汉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乌普萨拉大学和西澳大学的比例小于1,分别为0.85,0.27,0.55和0.75。该组“研究型”合作模式占全部合作模式比例平均为74%,略低于A档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研究生阶段教育采取德语和瑞典语作为教学语言,本科阶段有较多英语授课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科生人数而限制了研究生的数量;诺丁汉大学和西澳大学秉承一贯的国际化战略,国际学生中本科生比例很多,澳大利亚本身是移民国家,大学往往是移民的第一站;英国虽然不是移民国家,但诺丁汉大学在亚洲的两个海外校区为主校区提供了大量的国际本科生源,B档中平均国际学生本科生数为2100(剔除三所100多名本科生的大学),而诺丁汉大学国际本科生为3100,远高于平均水平。
样本中的国外大学的国际学生中研究生比例占多数,有的甚至占绝大多数。这些大学国际交流合作网络中“研究型”的合作模式占到了75%以上,伙伴关系以“共同研究”为主。另外,大学对国际学生授课的语言也是影响国际研究生/本科生比例的因素之一。
3.“教师交流型”合作模式与国际教师比例关系
教师作为大学进行知识传播、创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教师则是带来国外新的研究成果、新的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大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利于创新。
首尔国立大学、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大学这三所来自东亚的大学的平均比例为7%,其他国外大学的平均比例为27.47%,标准差为0.02。我们将“教师交流型”合作模式占全部合作模式的比例与国际教师比例联合研究,查看二者相关性。
国外大学两者之间没有表现出具有相关性的特征,比例分布比较混乱,没有呈现出规律性。以初步看出,国外大学在国际教师流动上与合作内容的关系不十分紧密,虽然国际教师的比例较高,但基于合作项目的流动并不是主流渠道。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由于国际知名度、汇率因素和整体社会环境中国引进高水平的国际教师只能通过政府间、校际的合作项目展开,这些项目往往配套经费、实验室等物质保证。学校如果不通过向政府申请资金支持而自聘高水平专家,则绝大多数大学是无法支付高额的薪金和其他待遇,因此中国大学国际教师的引进往往是“项目驱动型”,国际教师数量与“教师交流型”项目的数量、质量息息相关。国外知名大学特别是来自欧美地区的大学,由于同样的文化背景、均衡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宽松的教育机制使得教师流动十分普遍,且大学对教授采取聘用制度,政策十分灵活。很多学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研究需要自发地选择自己理想的研究场所。因此国外大学的国际教师数量与类似的合作项目关系不紧密,虽然合作项目可以向外输送国际教师,但更多的国际教师是通过自荐应聘到校任教。
国际教师是知识在不同势差进行流动的传播者,而国际知名大学往往集中在欧美地区,因此这些大学的教师就成为传播最新知识的人。而目的地则需要学者自行选择,而上文中从统计结果中也能看出,即便是经济发达、科研水平很高的东亚的日、韩一流大学对国际学者的吸引力程度也十分有限,这说明文化也是阻碍学者在不同国度间流动的不可忽视因素之一。
三、总结
国外一流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已经是他们吸收研究生阶段国际生源资的重要渠道,表现在合作网络的特性(度与研究型合作模式)与国际研究生指标较为紧密的相关性;中国大学的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对国际生源贡献程度有限,二者相关性不明显。国外一流大学国际学生以研究生为主,中国以本科生为主。
国外一流大学国际师资比例较高,与“教师交流型”合作模式数量相关性不高,这与国际人才较高的自发流动和宽松的政策有关;中国大学的国际教师比例与“教师交流型”合作模式紧密相关,中国大学的国际师资的引进主要依靠政府、校方主导。
附录:国外大学样本: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康奈尔大学、杜克大学、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多伦多大学、东京大学、首尔国立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华盛顿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普度大学、伯明翰大学、诺丁汉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西澳大学、乌普拉萨大学、KAIST。合作数据采集:大学名称。合作对象档次、合作对象排名、合作对象名称、合作对象所在国/地区、合作对象所在洲、合作层次、是否联合研究形式、是否教师流动形式、是否学生流动形式、是否合作协议形式。此研究受天津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52WR40/天津高等学校国际交流网络的创新性研究》资助,系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彭未名.国际教育交流与管理.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朱宗顺.教育与改革——教育交流视野中的中国教育改革 1978~2000.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随着疫情的发展,我们接到延期开学的通知,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的教育不能停,于是我们开始利用各种平台和教育信息化手段和形式进行网络教研,虽然不能面对面交流,但教研的效率并不低,我们主要围绕如何进行网络教学、学生学习环境现状、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问题进行教硏,在直播交流会中老师们纷纷献计献策,在特殊时期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教硏工作高效完成。
老师们针对即将开始的直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同时也采取一人主备,多人研讨的模式,每位老师根据教学计划精心备课,然后在群内进行直播试讲,其他老师在听完课后提出意见和建议,随后主讲教师再次进行修改,在反复修改中追求完美。
在这次的网络授课中,由于音乐课对于小学阶段而言,专业知识不多,主要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对旋律的感知能力为主,我为学生们安排了新学期要学习的部分歌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早的熟悉歌曲旋律以便学习的时候更加轻松,也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适当舒缓情绪起到放松的作用。学校共有六个年级的学生,我为他们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歌曲进行预习。我自己也学习了一点基本的乐理知识,为开学的新课做好准备。
根据我校学生整体素质情况,开学后准备对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进行一定训练,使他们能够在公共场合,人较多的地方也大胆的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