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范文

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

第1篇: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截流井,等截流量,锥体控制

 

0 引 言

城市污水截流井是合流制管道中一个重要的附属构筑物,其主要功能是将城市旱流污水和初期雨水截流入污水截流管,以免城市水体受到更为严重的污染[1]。截流井设计的基本要求可归纳为几点[2]:1)保证旱流时污水的截流;2)雨天时保证初期雨水的截流,当达到设计截流倍数时,能顺畅地溢流排入水体;3)安全可靠、截流效率高,维修量少,管理方便,能适应不同截流倍数的要求;4)构造简单、加工方便、造价便宜。

1 国内常用污水截流井类型及其优缺点

国内目前涉及截流井设计及计算的规范和规程主要包括了《合流制系统污水截流井设计规程》(CECS 91: 97)(以下简称《规程》)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等[3]。在《规程》中提及的污水截流井型式主要有三种,即溢流堰式、截流槽式、跳跃堰式截流井。

1.1溢流堰式截流井

其结构如图1所示。溢流堰式截流井是在井中设置溢流堰,当上游来水过多时机电一体化论文,超量的水从堰顶跌落排入溢流管。其应用范围一般在雨、污水管道基本一致或合流管道与污水管道高程相仿时。在两条管道间加两个检查井做连接管,并在雨水或合流管内加设档堰论文格式。挡堰可以砌砖或做成木板闸,挡堰和挡板的高度视截流污水量的大小而定。这样在非汛期,管道内的污水被堰或堰板挡住,折返进入污水管。而当雨季来临,合流管或雨水管道内的雨污混合水就会越过堰排入河湖中。

根据堰的平面布置形式不同,溢流堰可以分为正堰、斜堰、侧堰和曲线堰。侧堰式截流井在合流制截污系统中的应用是较为成熟的一种[4]。

1.2截流槽式截流井

其结构如图2所示,截流槽式截流井一般只用于已建的合流制管道,该截流井不用改变下游管道,它可以由已建合流制管道上的污水检查井改造而成。但由于其截流量难以控制,在雨季时将会有大量的雨水进入截流管道,增加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当污水截流倍数值选择不当时,污水又会截不净,因此在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1.3跳跃堰式截流井

其结构如图3所示。跳跃堰式截流井是一种主要的截流井形式, 该种井的中间固定堰高度可根据手册提供的公式计算到。由于设计周期较长,而合流管道的旱季污水量在工程竣工之前会有所变化,故将固定堰的上部改为砖砌,且不砌至设计标高,当投入使用后再根据实际水量进行节。但它的使用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即其下游排水管应为新敷设管道。对于已有的合流制管道,不宜采用跳跃式截流井(只有在能降低下管道标高的条件下方可采用)。

图1图2图3

2锥体控制等截流量截流井

2.1工作原理

如图4所示,一般截流井包括:内部中空且具有一定容积的外形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井体机电一体化论文,井体壁上至少一个雨污混合水流进口即合流管,截流污水的截流管,溢流堰和溢流管。锥体控制等截流量截流井的特征在于带浮力控制装置的锥体装置。

1.合流管 2.溢流管3.截流管 4.内锥 5.滑杆 6.滑套 7.滑块 8.摇杆 9.拉杆10.杠杆和浮球

图4

锥体装置由锥管和内锥组成,锥管的左端与截流管连接,内锥位于锥管内,与锥管同轴,两者的表面之间有一定间隙,内锥的右端与滑杆固定连接。

浮力控制装置由滑杆、滑套、滑块、摇杆、拉杆、杠杆和浮球组成,滑杆的左端与内锥固定连接,右端与滑块铰接,中间位于、滑套内,滑套与井体固定连接,摇杆是一根弯杆,中间弯头处与井体铰接,垂直端部分位于滑块内,另一端与拉杆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杠杆的中间部分铰接,杠杆的一端与浮球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井体铰接。

当旱流或雨量较小时,截流井内水面较低,浮球下落机电一体化论文,带动杠杆逆时针转动,杠杆推动拉杆向下运动,拉杆推动摇杆逆时针转动,摇杆带动滑块向右运动,滑块带动滑杆向右运动,滑杆带动内锥向右运动,内锥与锥管之间的间隙加大论文格式。但由于此时水面较低,截流管口的污水的压强较小,流速较小,流量一定。而当雨量较大时,截流井内水面逐渐升高,浮球抬起,带动内锥向左运动,内锥与锥管之间的间隙减小。但由于此时水面较高,截流管口的污水的压强较大,流速较大,流量也一定。如果将浮力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构件的尺寸合理确定,就能使锥体左右移动的距离与水面高度相对应,从而使截流管的截流量恒定。

2.2 相关计算过程

(1)当井内的液面高度有h1变化至h2时,截流管处的水流速度变化有v1变化至v2,如图5所示。

根据伯努利方程有[6]:

式中: 为沿程损失;为局部损失;

λ为沿程阻力系数;为截流管管长;图5

为截流管管径;ξ为局部阻力系数;v为截流管内水流速度(m/s)

由此可知:

(2)当井内的液面高度有h1变化至h2时机电一体化论文,内锥在双摇杆机构以及摇杆滑快机构作用下有x1移动至x2,如图6所示。

液面高度h和杠杆的转动角度关系:

当杠杆产生了转角()后,摇杆L3也产生了一个转角()

(取负值) [6]

其中:

当摇杆转动了角度后,滑块推动滑杆向前移动了

图 6

(3)当内锥在滑杆推动下有x1移动至x2时,锥管内的截面积有s1变化至s2,如图7所示。

即:

而所谓等截流量要求的是:

即:图 7

有以上推导可知,只要选取合适的双摇杆的杆长以及内锥的锥角值,即可保证截流量恒定的要求。

3 结 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由液面高度控制截流量的锥体控制等截流量截流井,可用以解决在现有污水处理厂处理、储存能力和截流井、管网储存能力的不变的情况下,减少稀释后的雨污混合水过多地进入截流管,从而进一步稀释污水处理厂的储水池的污水的问题,实现截流流域污染物截流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周建忠,罗本福,蒋岭.新型城市污水截流井介绍[J].西南给排水,2007 (3): 5-7.

[2]曹久耕,林淑佳.钟罩虹吸式溢流井的探讨[J].给水排水,1994 (7): 20-22.

[3]李胜海,许晓毅.污水截流井设计计算方法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6(24):41-44.

[4]陈鲲.山区城市内河污水截流方案及技术措施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08

[5]杨根权.污水截流井截流量的控制[J].安徽建筑,2003 (6):59-60

[6]陈兴和.步行器原理设计[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3):74-76

第2篇: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网规划建设;关系处理;措施办法

1. 电网改造规划建设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与企业发展需求和规划统一的关系。

(2)与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关系。

(3)与城市电网建设的关系。

(4)与科技含量及发展的关系。

(5)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电网建设与改造给地方经济和社会带来良好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加重了电网企业的经济负担。

2. 新一轮电网升级改造规划建设方向

电网智能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电网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向。农村电网改造中,特别要注重规划,认真思考如何管理好、运营好、规划好农网,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网改造成果,逐步完善农网的建设。农网发展规划要与城镇规划相一致,农网规划建设与改造既要考虑超前性,又要符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农村电网建设中,规范中低压配电网的规划设计,完善农网网架结构,加强变电所和线路之间的互供能力,实现环网供电,提高农村配电网的转移负荷能力,即可提高供电可靠性。或者可将农村电网规划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把农网建成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运行灵活、管理科学的现代化农村配电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3. 加强电网规划建设的措施

电网建设坚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以安全稳定为基础,从改造现有电网入手,新建与改造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与旧设备的技术革新相结合,坚决杜绝使用落后或行将淘汰的设备与技术,但是也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过于超前投入,避免设备长期闲置、空载或轻载运行,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努力建成网架坚实、布局合理、装备先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化农村配电网

3.1 科学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1)合理安排建设与改造项目。首先依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建立电网工程项目库,筛选出初选项目,进行经济评估,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然后对项目进行评审论证,全面考虑项目的经济价值、安全生产等因素,最终改造项目。力争所确定的项目都应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求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农网改造项目顺利地进行。项目的确定必须注意:一是不能偏离减轻农民负担的大方向;二是不能脱离地方经济发展的轨道;三是要充分考虑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2)有效建成优质高效农网工程。在农网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施工的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共同努力,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正确处理好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关系。在工程施工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加强对施工人员,特别是对临时用工的教育与培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程和规定,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控制与监护,杜绝违章施工,保证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保证农网改造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3.2 科学规划提升改造水平

农村配电网规划相关内容应纳入当地发展规划,应与城镇的规划紧密配合、协调并同步实施,以适应农村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3.2.1 加强10kV配电网规划

(1)将10kV农网线路的建设和改造纳入配电网发展规划。在人口集中、负荷密集的乡镇,按照“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形成10kV线路“手拉手”的总体布局,调整原有不合理的网络结构。

(2)将新规划建设及改造的10kV线路尽可能建设在规划走廊内,位于公路旁,以利于运行和日常维护检修。特别是配合当地工业园区整体发展规划,确保投资用电。

(3)明确10kV农网的供电范围,一般不交错重叠,应可以随新增加的变电所及负荷增长进行合理调整,还应有一定裕度,以满足用电负荷增长和转移的需要。重要用户至少应具有两个及以上不同的电源供电。

3.2.2 制订合理的配电台区

(1)合理确定变压器的位置。配电变压器按“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进行布点,变压器的位置选择在地势较高、线路进出方便、公众不易聚居的地方,以及便于维护检修。

(2)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变压器容量按5~10年农村电力发展计划选定,在设计上有可扩展性。逐步淘汰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合理调整配电变压器负荷,避免“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等现象。

(3)低压配电网力求接线简单、安全可靠。以配电变压器为中心,低压配电网一般不跨区供电,避免迂回供电、卡脖子线路;同时要少占农田,线路要尽量短,转角、跨越尽量少,便于施工、运行维护。

3.2.3 降损节能,改善电能质量

(1)加装补偿装置,实现无功优化。在配电网的无功补偿方面,根据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确定无功优化方案。以台区为单位,从电网的末端入手,优先补偿低压电动机和配电变压器的无功负荷,采用集中补偿与分散补偿相结合。加强对无功补偿装置管理,推广自动投切装置。

(2)更新和改造高能耗的电气设备。对高能耗配电变压器的改造,将现有高损耗变压器更换为低损耗型,采用带有载调压的变压器。加强农网电压水平的监测工作,在10kV线路末端用户的变压器二次侧、低压线路末端的计量点选定电压监测点,安装电压监测表,对电压合格率的情况应每月进行1次技术分析,并针对薄弱环节采取改进措施。

3.2.4 加强农村电网的防雷保护

(1)使配电线路保持正常的绝缘水平,防止直接雷击事故。消灭绝缘弱点,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架空线路上的各种电气设备,如柱上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容器及电缆终端等亦应加避雷器保护,以提高其耐雷水平。

(2)将配电变压器作为配电网的防雷重点,在其高、低压两侧都安装避雷器。优先选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安装位置尽量靠近变压器,以提高保护效果;其接地线应与配电变压器的金属外壳、低压中性点“三位一体”共同接地,接地电阻值、防雷引线的截面积、引线连接头、接地体的埋设都要符合规程要求,低压线路要求做好重复接地。

3.2.5 做好电能计量与负荷监控 信息来

加强户表工程,完善计量管理。对农村低压户要实行居民一户一表制,加大用户电能表等计量器具的更换投入,合理选择计量表计,有能力的采用新型的智能化电能计量装置,其不仅自身功耗少,又具有防窃、短接、反接的指示报警,同时为下一步建设智能化电网打好基础。

第3篇: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范文

英文名称:Mechatronics

主管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主办单位: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080X

国内刊号:31-1714/TM

邮发代号:4-56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5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机电一体化》(月刊)创刊于1995年,由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主管,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主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机电一体化专业委员会协办。

第4篇: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范文

摘要: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程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现状,结合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提出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环节改革方法,并进行改革效果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作者:曾思通

1前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指出,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高职院校的毕业实践教学环节有别于一般专业课程中的实验实训实践教学,在实践内容、实践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评价体系等各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因而如何实施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历来是各高职院校研究和探索的重点和难点。

台湾技职教育在毕业设计特别是实务专题制作上颇有建树。2017年,笔者赴台进行为期33天的教学改革学习,深入了解了台北城市科技大学毕业设计(实务专题)的设计及制作过程,观摩了台湾科技大学、正修科技大学等电机工程系的专题成果展;再通过对大陆相关院校的调研,以及根据自身多年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指导的经验,总结目前高职院校毕业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方法。

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以毕业论文取代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毕业论文是为获得学位资格而撰写的学术性较强的研究论文,是衡量可否毕业及申请和授予相应学位的基本依据,要求在一定的研究方向内选择论题或课题,对相应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论证[1]。针对本科教育的毕业设计(论文)并不适合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环节要求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沿用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模式,势必不能达到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环节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以综合性实验报告或说明书作为毕业设计终结材料有些院校考虑到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理论水平不够,无法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于是索性放弃毕业设计环节,直接让学生提交一份综合性实验报告或说明书作为毕业设计材料。这些综合性实验报告或说明书往往又有教材、网络资料可查阅、参考,于是一部分学生有恃无恐,很少把精力放在毕业设计上,最终提交的材料质量往往让人大失所望。

以下企业实习的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以毕业顶岗实习报告代替毕业设计的高职院校也不在少数。通过调研和下企业检查,毕业顶岗实习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和目标。企业鉴于自身经济效益、管理模式以及实习学生能力的考虑,往往让学生从事相对简单,重复性、专业性不高的工作。在毕业顶岗实习还不尽如人意之际,简单地让毕业生全部以实习报告顶替毕业设计,往往导致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虚构实习内容或网络抄袭相关实习报告。

以实务专题形式开展毕业设计以实务专题的形式开展毕业设计是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采取的方式。实务专题是借鉴台湾技职院校各学科专业普遍推行的专题制作课程,通过专题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整合应用专业知识及综合技能,还能提升团队合作、独立思考、逻辑思维、论文撰写与口头报告等诸多能力[2]。实务专题环节主要包括:根据学生的生活、工作实际情况,收集信息、查阅资料,确定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选题;提交方案的可行性报告、实施计划、耗材清单预算、采购方案、预期成效;按计划开展实务专题制作;提交设计说明书、答辩PPT、视频;展示产品的功能等。

实务专题制作相比于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具有一定的优势,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逐渐暴露一些问题。目前实务专题面临的主要瓶颈有选题难度逐年增大、专题工作量差异大、考核标准不统一、教师指导工作量大、资金有限等。

毕业答辩流于形式通过广泛调研,不少高职院校存在毕业答辩不规范、流于形式,毕业设计通过率百分百甚至没有毕业答辩环节的现象。于是不少学生心存侥幸心理,简单随意应付毕业设计,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教师对于这样的现象难以遏制,对学生越来越没信心,最终使毕业答辩越来越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作用。

3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理念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提出,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训练等形式,由学校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时间应不少于半年;对高职高专学生要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规范管理,加强过程监控,严格考核,采取评阅、答辩、实际操作等形式,检查和验收毕业设计成果。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及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特殊性,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基本理念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力图做到“降低理论要求、精选设计内容、加强基础技能训练、突出应用实践”,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素质的培养。

4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改革

强化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各级管理毕业设计工作涉及学校培养目标、科研水平、教学管理、教师教学以及学生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因素,在所有教学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应建立职责清晰的毕业设计管理体系,明确相关管理机构、系部、教研室及相关人员职责;各系部、教研室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和实施方案,并上报相关管理机构审批。相关规章制度应包括:选题审批制度;开题报告环节,建立过程考核特别是中期检查制度;答辩资格审查制度;答辩制度等。

将技能大赛与毕业设计结合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安全意识等职业素养[3]。相关高职院校都在机电一体化竞赛仪器设备上做了大量投入,而很多机电一体化竞赛平台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素质上可以发挥非常好的作用。

近年来,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省级、国家级相关的技能竞赛主要有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装调与技术改造、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等。各院校的硬件设备都较为丰富,通过充分利用这些综合性硬件平台,可以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提供很好的平台。通过多年的摸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通过竞赛平台开展毕业设计取得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以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利用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平台开展毕业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作为福建省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基地,拥有多套不同系列自动化生产线平台。为了使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较为系统地应用所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选择基于自动化生产线平台设计与实现的、学生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有:通过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相关背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等;学习和掌握亚龙三菱335B自动化生产线平台,涉及PLC技术、传感器技术、气液动技术、变频器技术、组态技术和电机驱动等;根据生产实践案例,设计基于亚龙335B平台的仿真实践系统,自行设计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目标和控制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细节,并展示系统功能;查阅相关技术手册,整理归纳亚龙335B自动化生产线平台西门子和三菱系列的区别,最后将完成的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相关的控制器、变频器等由三菱系统改造为西门子系列;完成毕业设计过程的设计说明书、相关视频、答辩PPT等。

将创新融入毕业设计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4]。在国家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越来越重视创新创意的教学与实践。毕业设计作为高职院校完成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应大力提倡创新设计、创新意识,逐渐提升学校整体科技创新能力。首先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始终贯穿创新性原则;其次是允许老题新做,追求在某些环节、机构、功能上突出变化,不断提升专业专题设计的专业水平、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最后要积极鼓励学生就毕业设计中设计并完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参加相关成果展、创新创业比赛以及申请相关专利等。

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经济型激光雕刻机毕业设计专题为例,该作品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机电创新专题”DIY作品。学生利用数控知识,借鉴3D打印机的相关原理,设计了激光雕刻机的机构、控制电路并编写了控制程序。激光雕刻机设计并实现后,学生利用该作品免费给广大师生在U盘、手机、纪念品等物品上雕刻姓名、图案等,取得很好的影响。该作品参加了2016年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新创业暨两岸教育成果展并荣获一等奖,在学院首届黄炎培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申请并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多数院校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六学期,难免造成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就业的冲突。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期教学安排以及毕业设计的特点,对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做了调整,主要有:

1)实行导师制,在第四学期初为学生安排毕业设计导师,并于第四学期末完成选题,汇总教研室;

2)第五学期前两周完成开题报告;

3)第五学期期末完成实务制作,并开展中期检查,要求学生在中期检查前完成实物制作并展示作品功能,中期检查成绩占最终成绩的60%;

4)第六学期期末完成实务专题设计说明书、答辩PPT,参加毕业答辩。

5毕业设计改革实践成效

首先,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改革完善了学校、系部的教学管理体系,强化了师生的质量意识。

其次,通过技能竞赛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不仅有效利用了技能竞赛设备平台,也缓解了毕业设计选题难的局面,同时活跃了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氛围和热情,提升了学校技能竞赛的成绩。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的获奖名单,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获奖数量达57个,位居全国第二名。

再次,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科研能力显著提高,学校的科研创新水平得到提升。在毕业设计环节大力提倡科研、创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在相关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同时,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都得到提高。

最后,毕业设计改革提升了学生毕业设计的水平,锻炼、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也提高了企业、社会对学生和学校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赵艳霞.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分析与改革[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4):104-105.

[2]张丽霞.高职院校实务专题制作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6):136-138.

第5篇: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范文

随着机械工业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对机械类专业的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及前沿性。德国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形式,以学习者专业能力、方法应用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将学习和工作要素相结合,并通过分析与综合,把工作过程的各个部分按一定的顺序,导入课程体系中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力学系提出“机电一体化”课程改革思路,在学期项目中预定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决定课程内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将科研成果引入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中,自主研发教学实验系统平台,简化项目研究内容,研究一体化的系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国内高校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教育改革各有特色,但与国外教学水平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方案。建立适应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本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任重而道远。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从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出发,对其进行教学改革,是高校培养应用型机械类人才的关键。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内容改革及考核方式改革四个方面。

1.教学内容改革

以系统设计思想为主线,机电一体化的研究方法不能只是简单拼凑,应该从系统设计方案开始到各元部件选择到系统最终成形的全过程都要贯彻系统设计的思想。首先是从整体角度及可行性方面对系统进行多种整体方案设计;然后对其机械机构、执行元件、微机控制系统、检测传感装置等组成部分及相关接口进行细节设计;最后对系统性价比进行衡量,得出优化设计方案。选择原则是在保证目的功能要求与适当寿命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在讲授每一部分内容时都结合该案例,并将系统设计方法融于其中,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便于学生分析和设计其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2.教学方法改革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普遍应用于自动化设备(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等)和自动化生产线(如柔性制造系统等),而学生基本未见过上述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无法了解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是如何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工作的。另外,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控制技术、伺服传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

3.实验内容改革

在实验教学环节开设的多为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学生动手操作调试的机会少,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一体化教学团队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驱动为主线,通过项目任务引导理论教学和理论教学指导项目实践的互推互动的教学新模式。在剖析某几个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项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设计过程中,串联讲解知识点并在实验环节进行知识点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实现,进而将项目实施和理论讲授有机融合,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利用,也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将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培养与训练切实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去。

4.考核方式改革

第6篇: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范文

2.先进教学手段的应用。(1)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课程中的原理图、梯形图、程序及电路图较多,利用Authorware、Powerpiont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动画和声音于一体,不仅仅大大减少了老师课堂上画图的时间,而且学生兴趣倍加,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2)联系生活,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生活中的实例,既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如在讲解三相异步电机的变频调速时,结合变频空调原理和特点,来分析变频空调与普通空调之间的区别,从而阐述变频调速的优点,学生增加了生活知识和学习的趣味性。(3)与时俱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了解课程最新的技术动态,并把它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的把课教好。如在介绍直流电机中,运用高速磁悬浮列车的例子给学生进行了讲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和学习的动力。

3.改革优化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专业教育教学的重点。为了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1)实验技能训练。实验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数据的测量、采集和基本实验方法的运用。(2)单项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主要包括金工实习、数控实训等,学生进行基本技能(钳工、机加工、电工)、职业基本素质(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的编程和操作)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参加职业资格考核取得数控工艺员或数控车、铣、加工中心操作工等级职业资格证书。(3)综合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学在实训中,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教学方法,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案例引导教学设计,针对实际零件数控加工任务讨论工艺解决方案,并在加工现场实施,形成不同零件加工效果的直观比较和认识,以合作完成实训教学过程。融“理论、示范、练习、反馈”于一体,将“教、学、做”合而为一。有效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生根据实际生产任务,在不同的岗位上完成实践任务,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

(四)建设特色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和对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通过与企业有关人员共同论证,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确立与工作过程各阶段的任务密切相关,在与企业的深度耦合中,通过对职业岗位群从业人员和与职业岗位群有关的人员及专家进行调查,通过对在职业岗位上工作的学生的描述,经过分析、归纳、整理、综合,确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和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通过对工作过程各阶段的各级工作任务的使用频率和难易程度进行分析,确定适用于不同层次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

(五)总结

机电专业教学中必须坚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方针,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深入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专业人才培养与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在对学生的培养方面要做到:1.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学生能根据一般的设计要求和动作流程完成整个控制系统的设计。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实验和设计中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从一个目的、两个原则的教改思想出发,抓好课程理论、实践、考核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而且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和教改的积极性,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的推动下,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使高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专业特色

【论文摘要】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一现状,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阐述了机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思路和方法,提出在实践环节深化改革,在专业培养方案上努力突出专业特色的重要性,淡化了原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界限,对课程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体现了机电教学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张超,刘爱云,王娜,叶婷.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02-204.

[2]李巧萍.生本教育理念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J].现代教育论丛,2002(5):6-20.

[3]魏增菊.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J].平原大学学报,2007,24(5):93-95.

第7篇: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

一、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机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机电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下述优越性。

(一)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自动诊断、自动保护等功能。在工作过程中,遇到过载、过压、过流、短路等电力故障时,能自动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和减少人身和设备事故,显著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性。

(二)生产能力和工作质量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大都具有信息自动处理和自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和检测的灵敏度、精度以及范围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地保证机械的执行机构按照设计的要求完成预定的动作,使之不受机械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操作,保证最佳的工作质量和产品的合格率。同时,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了工作的自动化,使得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例如,数控机床对工件的加工稳定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比普通机床提高5 ~6 倍。

(三)使用性能改善。机电一体化产品普遍采用程序控制和数字显示,操作按钮和手柄数量显著减少,使得操作大大简化并且方便、简单。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工作过程根据预设的程序逐步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实现,系统可重复实现全部动作。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外界参数的变化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实现自动最优化操作。

(四) 具有复合功能并且适用面广。机电一体化产品跳出了机电产品的单技术和单功能限制,具有复合技术和复合功能,使产品的功能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具有自动化控制、自动补偿、自动校验、自动调节、自动保护和智能化等多种功能,能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领域,满足用户需求的应变能力较强。例如,电子式空气断路器具有保护特性可调、选择性脱扣、正常通过电流与脱扣时电流的测量、显示和故障自动诊断等功能,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扩大。

(五)调整和维护方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安装调试时,可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实现工作方式的改变,以适应不同用户对象的需要以及现场参数变化的需要。这些控制程序可通过多种手段输入到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控制系统中,而不需要改变产品中的任何部件或零件。对于具有存储功能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可以事先存入若干套不同的执行程序,然后根据不同的工作对象,只需给定一个代码信号输入,即可按指定的预定程序进行自动工作。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视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采取措施,使工作恢复正常。

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工业生产过程的所有领域,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种类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按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可以将其分成下述几类。

①数控机械类。主要产品包括数控机床、机器人、发动机控制系统以及全自动洗衣机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机械装置。

②电子设备类。主要产品包括电火花加工机床、线切割机、超声波加工机以及激光测量仪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电子装置。

③机电结合类。主要产品包括自动探伤机、形状自动识别装置、CT 扫描诊断机以及自动售货机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电子装置和机械装置的有机结合。

④电液伺服类。主要产品为机电液一体化的伺服装置, 如电子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执行机构为液压驱动的机械装置,控制机构是接受电信号的液压伺服阀。

⑤信息控制类。主要产品包括传真机、磁盘存储器、磁带录像机、录音机、复印机等。这类产品的主要特点是执行机构的动作由所接收的信息类信号来控制。除此之外,机电一体化产品还可根据机电技术的结合程度分为功能附加型、功能替代型和机电融合型三类。

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及特点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功能是通过其内部各组成部分功能的协调和综合来共同实现的。从其结构来看,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和多功能的特性,而实现这种多功能一般需要机电一体化产品具备五种内部功能,即主功能、动力功能、检测功能、控制功能和执行功能,而实现这些功能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技术就构成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总体或系统。

(一)机械系统。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机械系统包括机身、框架、机械传动和联接等机械部分。这部分是实现产品功能的基础, 因此对机械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在结构、材料、工艺加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满足机电一体化产品高效、多功能、可靠、节能和小型轻量等要求。

(二)动力系统。动力系统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能量和动力功能,去驱动执行机构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主功能。动力系统包括电、液、气等动力源。机电一体化产品以电能利用为主,包括电源、电动机及驱动电路等。

(三)传感与检测系统。传感器的作用是将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自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转换成可以测定的物理量,同时利用检测系统的功能对这些物理量进行测定,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运行控制所需的各种信息。传感与检测系统的功能一般由测量仪器或仪表来实现,对其要求是体积小、便于安装与联接、检测精度高、抗干扰等。

第8篇: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践教学模式 产学合作紧密

一.提出问题

现代化工业生产不断发展,集机械技术、气动技术、液压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使机械装备实现柔性化和智能化。考虑社会对机电类人才要求机应用型与高技能型,企业希望所招聘的人员能直接上岗。娄底职院机电技术教学团队顺应时代需要,已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了根本性改革,构建了创新提升的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只探讨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实践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内涵,它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是以社会和企业需要为原则的特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切实现。本研究是目前高职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方向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实践模式的研究。以企业需求的实际机电工程项目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可以把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与企业的运作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的运作和机电工程项目;能使学生成为劳作的主体,又为学习的主体,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有利于他们的协调发展;能高度利用以我院为龙头的娄底职业教育集团在校企合作中发挥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能为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探索一条更切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研究价值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术团队确立了以企业需求的实际机电工程项目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其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它把学生的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与企业的运作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的运作和机电工程项目;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做中学,在学中做;2.它能促使合作企业深度介入职业教育,做好人才培养的接力棒,同时又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企业真实的机电工程发展的需要;3.它能使工学结合交替环节高效有序地完成,创新了高职专业教育管理方式;4.它要求专业教师轮流下驻企业带队实习,参与企业管理与技术支持,使教师及时获得企业管理的前沿信息,为更新专业教学内容,提炼并开展课题、教学项目研究提供保障;5.它有利于机电企业开拓市场,有利于传统企业开拓现代化技术市场,从而有利于加快地方机电建设的步伐,使人们充分享受现代手段带来的便利。

四.研究内容

1.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制定适应企业需要与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师授课与学生实践能同步进行,随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难题。

2.优化课程结构并开发项目化课程。建立以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确立8门左右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与企业、学院网站和国内互联网站合作,开发项目化实训教材,实现课程教学与工程项目的完全融合。

3.改革专业教学环节。重新设计专业教学环节,使更趋于工学结合。采用了在第三学期开始上午学校教学、下午上岗操作或今天学校教学、明天上岗操作的“工学交替”方式,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通,学生在实际企业上岗操作中学到技能、学会处事、提高素养,也能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五.研究创新

1.实践内容体现了项目驱动性。根据我院国家骨干院校建设方案要求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相关主干课程进行改造,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采用以实际机电工程项目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2.实践项目实现了实际工程性

机电一体化教学团队与机电企业深度合作,基于企业对市场的需求、企业机电运作的现状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开发建立企业参与下的实际工程实训项目。

3.实践教学突出了灵活实用性

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特点,依据与企业实际机电工程项目的要求,学生在学完第一学年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从第二学年开始推行实际工程项目带动下的“半天学习、半天上岗”和“第二学年暑假去企业实训”的实践教学,实现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的紧密结合。

第9篇:机电一体化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知识密集型产业;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智能化;绿色化;就业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体、多门技术学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产物,是在发展工程中逐步完善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实现机械自动化改变了工业的产品结构、技能结构并且使得机械工业的生产及管理发生了重大变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主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新兴学科,那未来发展的方向如何?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研究,但同美欧日特别是日本相比,距离很大,我国起步晚、发展程度低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社会事实,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机械实际制造及其自动化应该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立足于基本国情,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高效稳步发展。

1.1 把机械设计制造与机电一体化进行有效结合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自动化的高级形态,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延伸,也是机械工业的重要的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改变了人类对机器的看法,机电一体化使得机器不在是冷冰冰的钢铁,是机器拥有了智能化的特点。改变了机器的模式。

1.2 把机械设计制造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强大,机械设计制造没有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但在我国,大部分的机械制造乃至大部分的工厂都是以密集的人力劳动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些工厂面临市场的洗礼,实时转型成为工厂生存的关键。机械制造与计算机结合,可以有效的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我国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型,增加企业抵抗市场洗牌的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1.3 在机械设计制造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基础上实现机械自动化的网络化

同计算机一样,网络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机械的制造、组装、推广都离不开网络,特别是机械成品的使用和推广离不开网络的作用。

1.4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同样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前些年,我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牺牲了环境,现在我们正在品尝环境污染的恶果,特别京津冀地区饱受雾霾的侵袭。从食品工业的机械自动化来看,我国和其他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本身机械工业是一个污染比较强的工业类型,发展见效快的低成本自动化技术,潜力大、前景好、投资不多、见效快,是比较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工业水平,但在发展过程中,要节约能源、减少耗材,走绿色化、可持续化之路,总之,经济不应该以环境作为代价。

1.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需要较强的自学和创新能力

理论是实践的基石,因此,在本专业的学习中,要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才能在实践中学以致用。现代社会技术日新月异,只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把理论和创新能力结合,才能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并不是单纯的机械零部件的加工,本专业涉及范围较广,不仅要去具备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还要具备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内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涉及到很多专业,正如本论文所阐述的观点,本专业需要的机电一体化、网络计算机乃至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因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要求学员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去学习、锻炼,到基层到工厂,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和欠缺,只有把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完美结合,才能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化”。

现代社会,竞争最激烈的是人才的竞争,机械类专业的就业,除了教学、营销外,常见的还有生产总监、设备物流管理、开发机械产品、开发仪器乃至武器,甚至一些模具的设计制造,更有甚者CNC工程师等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机械方面的人才需求日益强烈,机械方面人才就要迎来复苏的春天。

自己的路需要自己去行走,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拼搏,就业也是需要个人的兴趣和能力的,所谓“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

无论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都离不开机械制造,它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本保障,因此,在目前形势下,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都是非常好的行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