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动物的古诗范文

描写动物的古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动物的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动物的古诗

第1篇:描写动物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情感教育 策略

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诗歌是一种至纯至美的文学样式,而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灿烂而悠久的诗歌文化,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往今来,古诗词对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诗词的教育意义仍不可忽视。我们的语文教育,应将古诗词与教学相结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目的,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语文课题。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烈、最为强烈的部分。我国古代诗词中不乏表现爱国主题的名篇佳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在教学中应怎样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笔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学成就加深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学中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以及情景的展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感知明白我国的唐诗、宋词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还可以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人一物等逐渐认识到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不可欺侮的实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便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并赋予思维过程的条理性及深刻性,因此通过语言表达加深内心感受,是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树立报国之志

通过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人民、敬仰古代杰出人物,加强对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人民群众是伟大的,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光芒。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千千万万的优秀儿女。热爱劳动人民、敬仰并学习杰出人物是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杜荀鹤的《山中寡妇》表现了诗人对山中寡妇的深切同情,对残酷剥削的憎恨。再看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报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领略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气魄,在憧憬与感慨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学习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激发美丽情愫

通过古诗词教学,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爱祖国首先表现为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事事物物,甚至一草一木,我认为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敕勒歌》以雄浑的气势,描写了阴山脚下美丽富饶、广阔无垠的草原风貌。《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眼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钱塘湖春行》、《江南春》等诗篇以清新、明快的笔调描绘了如诗如画的祖国河山,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渗透了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通过教学使学生享受美感、受到熏陶。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才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也是热爱动物教育的良好教材。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现出自己对小草的深情赞美。贺知章《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了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具体直观,而且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4.开展本土诗词文化传播与教育。除了古诗词的教育,我们教师也要搜集了本土诗词,对学生进行本土诗词教育,亲近诗词,激起热爱家乡的情愫。如广西北流是中华诗词之乡,本土诗人创作了大批北流风物(人物)诗赋,包括荔枝、龙眼、木菠萝、大容山、勾漏洞、岭垌窑址、铜阳书院、景苏楼、城西公园、箩村、罗政村、中国陶瓷名城等等,要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和诗词资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诗词教育。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应深入挖掘历代诗词作品中爱国主义主题的名篇佳作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因素,并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做到既传承了文化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爱乡的少年君子。

参考文献

[1] 涂培源《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展开想象》《教育评论》2001年第2期p.68-69.

[2] 于秀兰、沈益亮《古诗词教学“六字决”》《广西教育》2001年第11期p.36.

第2篇:描写动物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想象力 激感 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115-01

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有创造性的书写他们眼中鲜活的生活。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品读名家作品,奠定想象基础

新的语文教材中不乏文质兼美、出自名家之手的优秀作品。因此,带领学生诵读名家名篇,认真领会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经典的示范,让学生更好的奠定想象的基础。

有质量的诵读就如同给想象插上了天使的翅膀,产生超出语言本身所包含的内容。那么怎样读才能激发想象,进人美好的情境呢?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掌握诵读技巧,读出语言的轻重,语调的高低以及文章的起承转合等。例如,在教《春》一文时,通过对山涧、流水、鸟语、虫鸣的排比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春的渴望与喜爱,如何引导学生们在这春的景色中自由徜徉?我的方法是由教师先范读文章中的重音,通过饱含深情地朗读,读出排比中的对仗,读出文章中的押韵,最后再带领学生齐声诵读,在声声韵律中感受春的绿意盎然、春的柔情阵阵。在随后的古诗背诵《春夜喜雨》时,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伴着音乐诵读古诗并展开想象,一幅幅春景图画在如诗如画中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这样拓展激发想象力的训练每个单元均可安排,目前,我所带的班级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去生活中寻找活水的“源头”

对于小学生来说,尽管想象是新形象的创造,但它却是源于客观现实,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应经常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愉快地、积极主动地接触生活,认识社会,并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从中获取丰富的想象。例如,在一次教学生写《我喜欢的小动物》,多媒体PPT展示了很多小动物有趣的微视频,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小猫、小狗或睡或卧,或嬉闹或争斗,孩子们很快就被可爱的小动物们吸引,发出阵阵欢笑声。接着,我让家里养宠物的同学讲起了与小动物相处的趣事,一个个鲜活的身边小故事引起了很多同学的共鸣,大家都在热烈的讨论着,课堂气氛良好,接着,我让大家拿出纸笔,写写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或者给你喜欢的小动物写一封信,大家都热情的响应着,本节课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经常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写《喜欢的人》和《难忘的一件事》、《有趣的旅行》等等,通过设计话题引起大家的讨论,再结合学生自己生活中真实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想象,课堂上总能溅起智慧的火花。

三、拓宽想象空间,用真情书写作文

情感是想象的动力,激感拓宽想象空间,让学生用真情书写作文。例如在环境描写的作文训练中,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今天的天气好极了,就像我的心情一样。在来学校的路上大树在向我招手,小鸟在对我唱歌,连云彩都一路跟随着我呢”。这样的句子把自己的情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无疑流露的是孩子的真性情。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是非常值得表扬的,一草一木皆有情,只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会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鲜活起来。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用优秀学生的作范文,通过推荐发表、课堂诵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对于中、下等学生的作文评价也大可不必做硬性统一,应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找他们的思维“闪光点”。如:以为学生在描写春天万物复苏时的情景时,用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比喻,他说“春天来了,小草睡醒了,它用自己的小手慢慢地把大地抠开了一个小洞洞,咦?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呀”。

第3篇:描写动物的古诗范文

古诗文默写的主要考点有:古诗词中优美句子的默写运用,文言文中的优美句子、重点句子,与课文有关的古代名言警句的默写和运用,常考的通常是格言、警句、俗语、哲理语、中心句等。

古诗文默写的主要题型有:

1.识记型。采用填写上句或下句的方式,多考查古诗文中名句的背诵。

2.理解型。采用提示名篇、内容要点及作用等方式。既考查对整篇诗文的背诵,又考查对记诵内容的理解。

3.开放型。只提出一种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任意默写,答案不唯一。

4.运用型。根据情景内容填写古诗文名句,既考查记诵积累,又考查对学过的古诗文灵活运用的能力。

复习时,要重视积累,强化课内篇目特别是古诗文名句的记诵,重视课外卡片制作等学习方法。平时对要求默写的字、词、句正确规范地书写,抓住意蕴深刻、富含哲理、警策励志方面的名言警句,对其进行归类整合,强化记忆。

【能力训练】

一、识记型默写

(一)请你根据上下句默写出相应的诗句。

1. ,铜雀春深锁二乔。

2.问渠那得清如许, 。

3.知汝远来应有意, 。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5.山河破碎风飘絮, 。

6.求之不得, 。

7.飞来山上千寻塔, 。

8.几处早莺争暖树, 。

9.惶恐滩头说惶恐, 。

10. ,五十弦翻塞外声。

11. ?归雁洛阳边。

12.相见时难别亦难, 。

13. ,天光云影共徘徊。

14.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二)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1. ,甲光向日金鳞开。

2. ,芳草萋萋鹦鹉洲。

3. ,浅草才能没马蹄。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 ,病树前头万木春。

6.世事洞明皆学问, 。

7.共看明月应垂泪, 。

8.两岸猿声啼不住, 。

9. , ,山河表里潼关路。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

11.牧人驱犊返, 。

12. ,孤帆天际看。好峰随处改, 。

13.行到水穷处, 。

14.因思杜陵梦, 。

二、理解型默写

(一)理解诗文手法,进行正确默写。

1.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 ,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2.《望岳》中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 。

3.《使至塞上》中诗人自比,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情感的诗句是 , 。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 , ”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是 ,

6.《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 , 。

7.《钱塘湖春行》中运用了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诗句是

, 。

8.《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十年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的诗句是: , 。

9.《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 。

10.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景写冬景的诗句是

, 。

11.杜甫在《春望》中通过描写花和鸟来表现诗人悲怆心情的两句诗是: , 。

12.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中以比喻写愁绪的两句诗是: , 。

1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诗句是 : , 。

14.《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悲凉孤寂心情的诗句是: , 。

(二)比较默写。

1.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高适在《别董大》中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两句诗句是: , 。

2.李白《把酒问月》中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从这句中脱胎而来的诗句是:

, 。

3.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阐述这一观点的语句是: , 。

4.诗圣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的两句诗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两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6. 请写出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相同哲理的诗句:

, 。

7.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

8.《天净沙·秋思》中与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 。

9.《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义相反的语句是 , 。

10.《红楼梦》中有句诗:“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陷淖泥中。”《爱莲说》中与之文意相近的句子是: ,

11.《夜雨寄北》中诗人借“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句,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对未来相逢的设想,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除表达与亲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开一笔,用“ , ”的词句来表达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12.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的“ , ”也道出了类似的生死观。

1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之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三)根据诗文内容默写。

1.《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

, 。

2.《归园田居》中画龙点睛的语句是: ,

3.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

, 。

4.李商隐《无题》“相见时能别亦难”中传诵千古的名句是:

, 。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一句是:

; 。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前路艰难,归家无期的处境是: ? 。

7.《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怀的诗句是 ,

; , 。

8.《观书有感》形象地描述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的句子是 ? 。

9.《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 ?

。含有“以新代旧”哲理的诗句是 ,

10.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题的一句:

11.《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诗人民族气节和生死观的诗句是:

? 。

12.《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之“大观”的句子是:

13.《雁门太守行》中表明战士以死报效君主坚定决心的句子是:

, 。

14.李白的《行路难》中表现作者执著抱负与坚定信念的句子:

, 。

15.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中伤花惜时的两句是:

, 。

三、运用型默写

1.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像《〈论语〉十则》中所说的“ , ”,那么,建设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2.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由此,我们想到《游山西村》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的语句: ,

3.《诗经·关雎》表达了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慕、爱恋之情,其中被我们常用来形容美貌女子的诗句是: ,

4.2011年8月15日,卡马乔在中国男足陷入低谷之际,出任国家男足主教练,可谓“ , ”,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用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语句填空)

5. 教师节到了,你送给老师最好的对联是: ,

。(用李商隐《无题》句)

6. “扑朔迷离”常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这个成语的源头句是: , 。

7.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来题景,它是由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 , ”衍化而来。

8 .有的干部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的一句名言“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9.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 中的诗句来形容:

, 。

10.读完莫泊桑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不由得使人想起《陋室铭》中的两句话:“ , 。”有这么多大腕级作家朋友的福楼拜,真是让人羡慕啊!

11.广州亚运会以《论语》所说“ ,

”迎来了亚洲各国的朋友。

四、开放型默写(除第5题外,都需注明作者和标题)

1.请写出两句古代诗词中写“山”的诗句。(必须带山名)

2.古代的诗人很喜欢写柳,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请再写出两句写柳的诗句。

(1)

(2)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在诗人笔下多姿多彩,请再写出不同的三句。

(1)

(2)

(3)

4.古诗词中有关亲情的名句灿若繁星,请你写出两句。

(1)

(2)

5.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 ,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 。”

6.如画的残阳,常映入古诗文中。试写出两句,供大家欣赏。

(1)

(2)

7.大千世界五彩缤纷,诗的世界姹紫嫣红。请写出三个涉及颜色描写的古诗句。(要求:出处应各不相同)

(1)

(2)

(3)

8.美国NCC对问题的歪曲报道,再一次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人们的爱国热情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请你写出两句相关的爱国名言、诗句或歌词。

(1)

(2)

9.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 ”,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 ”,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10.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两句与“雪”有关的完整的诗句。再写出两句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

11.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相应的句子是 , 。

12.“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人们“辛勤劳动”的一联诗句:

13.古诗词中有很多关心民生疾苦的句子,请写出其中的一联。

14.调动你的积累,从古诗词中撷取一联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

15.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枫丹露白,冰封雪飘。这四季更替的美景,使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请你从熟悉的古诗词(曲)中,写出描写某一季节景物的连续的两句,并标明作者或题目。

句子: , 。

作者或题目:

16.请写出古诗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7.请写出古诗文中体现农村和谐生活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8.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9.古诗词中常借“鸟”来写景抒情,请你写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2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蕴含着丰富人生哲理的佳句,读来耐人寻味。请按下列提示各写出两句。(课内外不限,要求上下句相连,意思完整)

对待生死:

对待别离:

第4篇:描写动物的古诗范文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的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本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爱之情。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依靠逐字逐句的串讲和赏析,应以插图和文本构建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想象。因此,在教学古诗《池上》和《小池》时,教师尝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探究。

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

2.整理学过的古诗。(学生)

3.1张活动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引入,揭题,释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指名背诵。

2.揭题,释题。思考:“池上”是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交流白居易的资料。

4.出示课文插图投影,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大意。

1.学生展示平时积累的古诗。

2.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预设:“池上”就是荷花池塘里。

3.在教师引导下交流白居易的资料。

4.在教师指导下自由表达,说清楚有谁、在哪儿、干什么。

1.我会背的古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池上》的作者是(

),他是(

)朝人。

二、初读感知,自学存疑(用时:10分钟)

1.用课件在插图中插入古诗,教师配乐范读。

2.出示学习要求:

“自学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二读,画出生字,记住字形;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

3.指名朗读古诗,针对字音和节奏进行师生评议。

1.倾听教师范读,听准字音和节奏。

2.按照自读要求学习:出声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默读,圈画生字,识记字形;轻声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3.我能读古诗并用“/”画出节奏。

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三、再读感悟,识字解意(用时:14分钟)

1.指导学生结合图画理解诗意。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交流。相机点拨学生自学中发现的疑难问题。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自读每句诗,结合画面,小组交流讨论诗意,教师随机进行点拨。

(2)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浮、迹、萍、踪”四个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结合图画理解诗意。小组内交流、自学。

2.与老师交流、探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1)在教师指导下交流诗意。

(2)在教师指导下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我能给生字找家。(连一连)

(3)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体会:①“偷”字的精妙。

②“不解藏踪迹”一句的传神。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3)交流思辨中理解:

①一个“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娃的天真、可爱。

②“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了小娃顽皮、纯真的情态。

3.听教师范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我会选。

(1)本诗中最能表现小孩儿调皮的是“______”字。

A.撑

B.偷

C.采

(2)诗中最传神的一句是“______”,写尽了小娃顽皮、纯真的情态。

A.偷采白莲回

B.不解藏踪迹

四、品读古诗,熟读成诵(用时:5分钟)

1.指导朗读。

2.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讨论:借助插图,把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1.自己练习读——汇报读——评读——练读。

2.一边背一边想象画面。

3.交流创编古诗的方法:

(1)补充小娃的心情和想法。

(2)抓住画面展开想象。

6.我能读古诗编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指导书写(用时:6分钟)

1.课件出示“首、采”两个字,请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占格情况。

2.教师范写“首”。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集体评价书写情况。

5.组织学生二次练写。

6.指导“采”的写法。

1.请学生先自由观察,然后全班交流。

2.学生认真观察每笔的行笔方法,伸出食指与老师一起书空。

3.学生描红,独立仿写一个“首”。

4.说说你觉得这个字写得怎么样,哪里值得你学习。

5.根据刚才的点评情况,练习再写3个“首”,争取做到比刚才写得还要好。

6.练习写“采”。

7.我能把字写漂亮。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1.复习巩固:教师引导背诵古诗《池上》。

2.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引出课文题目。

3.板书课文题目并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4.引导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1.齐背古诗《池上》。

2.欣赏图片,产生学诗的兴趣。

3.齐读课文题目。知道“小池”就是小池塘,这里指小荷花池。

4.了解作者生平和古诗创作背景。

8.我会填。

(1)“小池”的意思是(

),这里指(

)。

(2)《小池》的作者是(

)朝的诗人(

)。

二、指导看图,初读古诗(用时:10分钟)

1.播放《小池》动画,引导学生交流:从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边自读边思考: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

3.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泉”“流”“爱”“柔”“荷”“露”“角”。

4.指导全班齐读。

1.观看动画,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画面。

2.学生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试读生字,纠正字音。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4.齐读古诗。

9.我知道。

(1)这首诗通过对小池中的(

)、树荫、(

)、蜻蜓的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2)“露”有两个音,在这里读( )。

(3)“柔”是(

)结构的字,读(

)。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用时:15分钟)

1.指导学习诗的第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第一、二句。

(2)引导学生结合画面简单理解第一、二句诗。

(3)播放课件,老师配乐范读。

(4)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2.指导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1)出示课件,教师范读古诗。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古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池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3.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精当。

(1)这首诗中你最欣赏哪个词?

(2)这首诗中你最欣赏哪句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整首古诗。

1.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诗的第一、二句。

(1)读诗的第一、二句。

(2)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插图理解诗的第一、二句。

(3)在教师指导下读诗句。

(4)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1)看课件,听老师范读古诗。

(2)学生带着问题读古诗并汇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的池塘。因为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学生融情想象。

3.在教师指导下品味:

(1)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2)诗的第三、四句。虽然荷叶初露的小角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渺小,但是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也可以看做是年轻人,

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他)们的角色。

4.带着欣赏和惊喜的心情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10.我最棒。

(1)这首诗描写的是(

)的池塘。因为夏季才有(

)和(

),而(

)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2)一个“(

)”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

)”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11.用“____”画出这首诗中的经典诗句。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背诵古诗,总结全诗(用时:6分钟)

1.组织全班比赛背。

2.引导学生说说: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

3.指导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小池的样子。

1.自己背,小组内互背,汇报背。

2.自由表达,说出喜欢的缘由。

3.在本子上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小池。

12.我是小画家。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小池。

五、指导书写(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无、爱、角、树、尖”五个字,请学生认真观察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占格情况。

2.教师范写“爱”。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集体评价书写情况。

5.组织学生二次练写。

6.指导“角”的写法同上。

7.指导自由练写其他三个字。

1.先自由观察,然后全班交流。

2.认真观察每笔的行笔方法,伸出食指与老师一起书空。

3.描红,独立仿写“爱”。

4.说说你觉得这个字写得怎么样,哪里值得你学习。

5.根据刚才的点评情况,练习再写3个“爱”,争取做到比刚才写得还要好。

6.练习写“角”。

7.自由练写其他三个字。

13.我能把字写漂亮。

13  荷叶圆圆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荷叶圆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一、二年级要多认少写。因此本课的设计在突显自主性的同时,体现了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识字、读文、写字。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犹如牙牙学语一样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同时展示他们熟悉的生活物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再运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从而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

2.水珠、蜻蜓、青蛙、小鱼儿的图片。(教师)

3.熟读课文,预习生字词。(学生)

4.1张活动卡片。(教师)

h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由图入文,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配乐的荷叶美景画面。

指导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荷叶是什么样的?

2.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荷叶的样子。

3.揭示课文题目。

1.学生观看课件,欣赏美丽的荷花池。

预设:

荷叶圆圆的。

荷叶绿绿的。

荷叶大大的。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

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1.填一填。

(

)的荷叶。

(

)的荷叶。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2.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并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检查: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几片圆圆的荷叶急着要跟你们交朋友了!跟他们打声招呼吧!

1.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2.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生字新词。

(1)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2)去拼音读后齐读。

2.读准下面的词语。

水珠 摇篮 躺着 亮晶晶

展开 翅膀 透明 停机坪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中有4个小伙伴愿意和荷叶交朋友,你能找出他们吗?边读边用圆圈圈出小伙伴的名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2.在教师指导下朗读课文,要带上表情,加上动作,读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高兴的心情。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话。

四、研读第2自然段(用时:8分钟)

1.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句话,并做动作。

(2)(出示摇篮图)想一想躺在摇篮里的感觉。

(3)指导表达:小水珠躺在摇篮里会对谁说些什么?

(4)请学生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练读这段话。

3.指导学生背诵。

1.读第2自然段,正音、评价。

2.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课文。

(1)在教师指导下边做眨眼睛的动作边朗读课文。

(2)想象一下躺在摇篮里的感觉,读出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快乐、舒服的心情。

(3)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预设:小水珠会对荷叶说:“谢谢您,荷叶妈妈,躺在您的怀里好舒服啊!”

(4)带动作、加表情练习朗读第2自然段。

3.自由练背,全班配上动作齐背。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荷叶是小水珠的(

 )。

5.照样子说词语。

亮晶晶(ABB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回归整体,巩固字词(用时:7分钟)

1.指导学生再次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指导学生写字。

(1)指导观察“朵、机”,提示这两个字哪里最容易写错。

(2)教师范写,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3)讲评作业。

(4)让学生同桌互评。

1.学生开火车朗读生字并组词。

2.在教师指导下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找出易错的笔画。

(2)观察教师范写,注意易错处。

(3)展览作品。

(4)同桌互评。

6.按笔顺写字。

朵: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4分钟)

1.指导认读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做一做动作。

1.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展开、摇头、停下。

2.看词语,做动作:展开、摇头、停下。

7.根据词语做动作。

展开双臂

摇头朗诵

二、朗读理解(用时:25分钟)

1.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第3自然段。

(2)再读思考: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3)想象一下:小蜻蜓会对荷叶说什么?

2.指导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

(2)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青蛙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1.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多种形式朗读第3自然段。

(1)个人读,齐读,表演读。

(2)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读第4自然段。

(1)自己读,听教师范读,齐读。

(2)默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荷叶是小蜻蜓的(

 )。

荷叶是小青蛙的(

 )。

荷叶是小鱼儿的(

 )。

(3)引导学生想象小青蛙和荷叶的对话。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3)预设:

小青蛙对荷叶说:“荷叶妈妈您真好,我天天给您唱歌好吗?”荷叶笑着说:“好啊,孩子,你的歌声很优美,欢迎你每天到这里做客。”

3.在教师指导下读第5自然段,读出小鱼儿开心的心情。

9.照样子说词语。

很美很美

很(

)很(

)

很(

)很(

)

很(

)很(

)

很(

)很(

)

很(

)很(

)

三、拓展活动(用时:11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那在你的眼里,荷叶是谁的什么呢?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背诵。

1.发挥想象,在小组内自由说一说荷叶是谁的什么。

预设:

荷叶是露珠的滑梯。

荷叶是小虾的雨伞。

2.看教师的板书试着背诵全文。

10.发挥想象写一写。

荷叶是(

 )的(   )。

14  要下雨了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要下雨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图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突破重点和难点时,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

2.小动物头饰。(教师)

3.生字卡片。(学生)

4.1个活动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用时:3分钟)

1.教师提问,引发思考:夏天的时候,下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引出课文题目。

3.板书“下雨了”,引导学生发现“下雨了”与“要下雨了”的不同。

1.自由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齐读课文题目。

3.同桌讨论二者之间的区别:“要下雨了”是说现在还没下雨,“下雨了”是说已经下雨了。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充分读书,整体感知(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并做上记号。

3.指导汇报交流:课文中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4.指导学习生字。

5.指导学习多音字“空”。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在出现的小动物——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的名称旁做上记号。

3.集体汇报。

4.读准“腰、坡、沉、伸、潮、湿、呢、空、闷、消、息、搬、响”。

5.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

6.根据“空”的不同读音组词语。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读准下面的词语。

弯腰 山坡 阴沉沉

潮湿 消息  响声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用时:15分钟)

1.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复习生字。

(2)引读第2自然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引导学生加上动作读出疑问的语气。

(3)先指名读第3自然段,然后教师逐句引读。

1.(1)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

(2)看图,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3)朗读第3自然段。

(4)读出燕子着急的语气。

4.小白兔在山坡上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燕子为什么飞得那么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习第4~6自然段。

(1)小白兔听了小燕子的话,半信半疑,这个问句该怎么读呢?

(2)读读第4~6自然段,思考:小白兔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放手学习第7~9自然段。

(1)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复习生字词。

(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消息”一词,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2.(1)讨论得出结论:小白兔不确定是否会下雨。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

(2)带着问题自己读读第4~6自然段,然后汇报:他看到小鱼游到水面上来了。

(3)戴头饰分角色朗读第4~6自然段。

3.自主学习第7~9自然段。

(1)讨论,“连忙”可以换成“立刻、马上、赶紧”等。

(2)汇报朗读。

(3)理解“消息”一词。

(4)想象说话,演一演。

6.小鱼为什么要游到水面上来呢?

__________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8自然段,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2.教师指名分角色朗读。

1.先自由读,然后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读。

2.学生分角色朗读。

7.朗读课文。

教师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内化语言(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口头填空。

2.指导练习朗读第9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真的下起来了?朗读指导,读出雨下得很大。

3.引导看图复述课文。

1.按照课文内容口头回答。

(1)要下雨了,燕子(低飞捉虫)。

(2)要下雨了,小鱼(游出水面透气)。

(3)要下雨了,蚂蚁(忙着搬东西)。

(4)要下雨了,天气(很闷)。

2.读课文,寻找关键词“哗,哗,哗”。

3.练习复述,给插图配音,举行配音比赛,评选最佳配音演员。

8.照样子说说表示声音的词语。

轰隆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延伸,练习背诵(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们知道下雨前还会有什么现象吗?

2.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索:同学们,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天要晴了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去读课外书,找一找答案。

3.引导学生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组内讨论,集体汇报。

预设:下雨前的现象还有蜻蜓低飞,蛇爬出洞,蚊子成群等。

2.产生兴趣,课外去查询资料。

3.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9.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下雨前生活中会出现的现象。

三、指导识字、写字(用时:17分钟)

1.指导识字。

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

2.指导写字,注意口字旁的写法。(教师范写)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临写。

4.引导学生用“直”“边”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1.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某个生字的。

2.看教师范写,观察运笔,掌握笔顺。“吗、吧、呀、呢、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观察好各字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描红、临写。

4.扩词练习,积累词汇。

10.写出带有口字旁的生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照笔顺规则写字。

第5篇:描写动物的古诗范文

cǎi hónɡ jià qián pò suì jiāo ào

() () () ()

lóu tī zuān yán chì zé yán hán

() () () ()

二、我会给生字宝宝组词。(10分)

提()场() 密() 读()商()

题()扬() 蜜() 续() 摘()

三、先填空,再写出2个平时积累的四字词语。(9分)

贪()失() 同()协() 群 山()()

()本 逐() ()胜()迹 小()大()

勤()好()  焕 然()新 ()()扑鼻

四、选词填空。(4分)

往常 常常

1、爸爸()带我去爬山。

2、()都是我自己回家的,没想到今天妈妈来接我了。

清新 新鲜

1、这里的空气很()。

2、今天的水果()极了。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6分)

1、例:一阵大风把大树挂断了。 树被一阵大风刮断了。

大雨把我的书淋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那么多星星,你怎么能数得清呢?

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的。

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的呀!

这么有趣的事,你怎么会不喜欢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我能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6分)

1. _________ 一 ________ 就 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 一会儿 ____________ 一会儿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我是背书小高手,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描写小草有顽强生命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儿童快乐捕蝶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 ,疑是银河_________。

4.窗含西岭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5.写出一种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_____________,只要_________,坏事_________能变成_________。

7.写出一句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能叫石头_________,_________能叫枯木________。

9、默写课外积累的一首古诗。

八、我能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

许多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有的毛茸茸,还有的光溜溜……它们的尾巴都有什么用呢?

壁虎有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它的尾巴可以迷糊敌人。当敌人咬住它的尾巴时,它把尾巴挣断就逃跑了,因为它的尾巴有再生能力!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长出新尾巴。

袋鼠有一条又粗又大的尾巴,它的尾巴在奔跑时,可以起平衡的作用。在休息的时候,她的尾巴又可以成为凳子,支撑着袋鼠的身体。

啄木鸟的尾巴也给它的工作帮了不少忙。每当啄木鸟给大树治病时,它的尾巴就支在固定的位置,这样琢木鸟就可以安心的捉虫,稳稳当当地给大树治病了。

1、请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全文一共有()个自然段,主要写动物尾巴的()。

3、许多动物都有尾巴,它们的尾巴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4、文中写了_____种动物的尾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词语:

毛茸茸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稳稳当当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又细又长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的作用?(2分)

第6篇:描写动物的古诗范文

雁,《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鸟,外形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雁属候鸟,是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禽类。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赋予了雁以许多人格化的象征意义,使之成为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

雁在古诗中主要有两种意象:一是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首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异”字领起全诗,表现出边疆与家乡苏州秋色的差异,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雁朝衡阳飞去了,诗人却只能长留边疆苦思家乡。末句写道:“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诗人夜晚因思念家乡而难以入眠,想到雁儿都回南方去了,自己什么时候能像雁儿一样回归呢?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入胡天”中的“归雁”也是取的这一意象。二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如杜甫的《孤雁》中有四句:“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写此诗时,诗人带着家人远离成都,滞留夔州。杜甫晚年多病,处境艰难,朋友又大多失散,他因此感到无比的痛苦。看着眼前的孤雁,诗人感觉自己就和它一样,离群落单。诗人通过描写孤雁和它那念群的叫声,表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

一些同学在默写古诗词的时候,经常把“燕”和“雁”搞混。究其原因,是缺乏相关的语言文化常识,不能准确理解这两个字的文化内涵,在背诵的时候死硬背。

雁,《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鸟,外形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雁属候鸟,是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禽类。古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赋予了雁以许多人格化的象征意义,使之成为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

雁在古诗中主要有两种意象:一是寄托对故乡的思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首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异”字领起全诗,表现出边疆与家乡苏州秋色的差异,引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雁朝衡阳飞去了,诗人却只能长留边疆苦思家乡。末句写道:“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诗人夜晚因思念家乡而难以入眠,想到雁儿都回南方去了,自己什么时候能像雁儿一样回归呢?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入胡天”中的“归雁”也是取的这一意象。二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如杜甫的《孤雁》中有四句:“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写此诗时,诗人带着家人远离成都,滞留夔州。杜甫晚年多病,处境艰难,朋友又大多失散,他因此感到无比的痛苦。看着眼前的孤雁,诗人感觉自己就和它一样,离群落单。诗人通过描写孤雁和它那念群的叫声,表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

由于大雁入秋即南徙,因此雁是秋景中的常见意象。比如韦应物《闻雁》中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等。

燕,有两个读音,一个念yDn,一个念yn。读yn时,《现代汉语词典》里这样解释:“鸟,嘴短而扁,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春天飞到北方,秋天飞到南方,是侯鸟。”在人们的心中,燕是春天的信使,因此“新燕”是描写早春景色的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葛天民《迎燕》中的“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等。

家燕是一种典型的候鸟,在越冬期间,其行踪不仅遍及东南亚,还远达澳洲北部。在茫茫大洋上,它们沿着岛链向南飞去,有时两三天不吃食物。当年出生的小燕子有的因为耐力不够,夭折在飞行途中。它们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每年返回故居重入旧巢的几率极高。动物学家作过统计:老燕回旧巢的几率为47.1%,头年幼燕的回巢率为16%,有的燕子竟能连续四年返回旧巢。所以,每当燕子飞回来时,人们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正如晏殊在《浣溪沙》中所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第7篇:描写动物的古诗范文

一、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背诵内容

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背诵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首:

【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西江月】(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从时代上看,主要集中在汉代唐代宋代,从形式上看,有三首诗歌两首词;从选取的内容看,主要是励志和风景的描绘;从艺术特点来看,选取的诗词都是同时代的翘楚之作,是中华诗词传诵不衰的典范之作,值得学生认真欣赏、涵韵和背诵。

二、从中考考点的角度把握诗词

从中考题的诗歌赏析题来看,所考诗歌都是课内教读的诗歌,考查点主要是:

一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①对中心思想的理解;②对所抒感情的理解;③对抒情主体形象的理解;④对象征意义的理解。二是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三是对诗词语言的理解:①对关键词语的理解;②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四是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还可以按内容把初中古诗词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按人物形象还可以分为: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等等。

解题思路与技巧主要有这些方面:一是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二是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三是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四是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五是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六是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三、举例欣赏诗词

一是选取《观沧海》进行欣赏。首先可以翻译这首诗文如下: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其次是把握其主题思想赏析: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再次可以选取其中的诗句来分析其写作特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的手法,虚景,诗人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博怀,最能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第8篇:描写动物的古诗范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古诗用18个字把鹅写的栩栩如生。我们要想写好一种小动物,也要争取达到这种生动的效

果,我们应从那些方面着手呢?

一、描写一种小动物,首先要描写它的外形样子。

具体的方法就是要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头部、尾部、毛色、四肢 是什么样的,形状、特点、

颜色是什么样的。如下面《可爱的小狗》中的一段话:

“星期天,我从姥姥家回来,在客车上,看到一个大姐姐用紫色的包拎着一只可爱的小黑狗。

小黑狗头上长着一对像毛片片一样的三角形耳朵,软软的向下耷拉着,有趣极了。两只圆圆

的黑眼睛不停地望着四周。圆圆的黑鼻头像个茸嘟嘟的小茸球。嘴巴紧紧地闭着,一声也不

吭,多像一个不吵不闹的乖孩子啊!我真喜欢这只趴在包里的小黑狗。”

又如《美丽的大公鸡》一段话:

“我家养了一只大公鸡多么美丽呀!火红的鸡冠像一朵盛开的鸡冠花。明亮的小眼睛扑闪着,

眼珠像一颗又黑又亮、圆溜溜的黑珍珠。嘴巴又黄又尖,十分锋利,寻找美食全靠它。脖子

上是一圈圈红中透亮的羽毛,全身毛色鲜艳,黄的、红的、黑的交织在一起,好像穿着一件

漂亮的花衣裳。瞧,它抖抖身子,伸长脖子,四周的羽毛张开竖起,翅膀上下拍打着,就好

像孔雀开屏一样。它的尾巴更是美丽,像一簇燃放的烟花,金色的爪子,刚强有力地站立着,

就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二、其次要描写它的生活习性又是什么样的。例如小动物怎样吃食啦,怎样游戏啦,怎样睡

觉啦,把这些都要细致观察,具体地描写出来。例如一位学生在作文《小鹅儿》中写道:“哦哦,小鹅儿出壳了!小鹅儿出壳了!”我拍手高兴地喊,我最爱小鹅了。

这些刚出壳的小鹅儿一身水淋淋的,毛色不算好看,但是红红的小脚激起了我的兴趣。

第二天,我把这些小家伙放出来喂食。它们的毛已经干了,金黄柔美,尽管它们脚还软,站

不起来,但是一个个都很活泼,放下地就一扑一扑地,像在摔跤,真逗!

小鹅儿睡觉的时候,小颈缩短了,那脑袋就像用绒沾在上面的。它们很容易醒,轻轻地脚步

声,它们都会睁开眼睛看看,没有声响了,再睡。

十多天以后,我刚揭开遮鹅笼的罩子,它们就要争先恐后的出来,一个小鹅站在另一个小鹅

身上一跳,居然跳出来了!它们的毛开始变白了,脚也不软了。一下子就跑到我脚前要吃的,

我先放些饭在碟子里,手里拿着两大片菜叶,它们嘴在呷饭,眼睛却盯着我的菜叶。菜叶似

乎比饭更好吃,一只小鹅索性蹦起来呷着,摔了一跤!引得我大笑起来。

这些小家伙很通人性,我一到家它们就跑到我的脚下转悠,亲热的很呐。我常常跟它们说话,

有时它们还回答呢!所以,我把小鹅看成我的朋友。

(文章活脱脱地展现出小鹅出壳、吃食,睡觉和性情,语言活泼,条理清晰,形容逼真,童

趣盎然,字里行间包含着小作者与小鹅之间的情感。)

三、要把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写进作文里。

作文是用我们的手来写我们的心,写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喜爱小动物,在描写它们的

时候,也要把自己喜爱的感情,用笔融合在字里行间,让读者一读文字,就能感受到我们的

喜爱之情。

表达感情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具体地描写小动物的样子、外形,把自己的情感融在其间;有时候用简洁的语句直抒感情;有时候,把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写法灵活,不拘一格。例如《青蛙捕食》一文:

我非常喜欢青蛙。夏天,我常常去池塘边看青蛙。

青蛙很喜欢躲在草丛里,偶尔也叫几声。它们叫得最欢的时候是在大雨过后。每当这时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就随着叫了起来。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叫个不停,那声音能够传到几里地以外,多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呀!

青蛙的身体胖胖的,有的身体足有七八厘米长。它们披着黄绿色或深绿色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它们的头又宽又扁,像一个三角形。它的头上鼓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长着大嘴巴、小鼻子。

青蛙爱吃小昆虫,观察它捕食的动作才有趣呢。有一天,我静静地蹲在池塘边上的大树后面,细心地观察着。一只青蛙蹲在地上,张着嘴巴仰着脸在等待着什么。突然,一只小虫飞过来,只见青蛙猛地向上一窜,舌头一钩,又落在地上。小虫不见了,青蛙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耐心地等待着。

青蛙可真是个捉虫的能手,听农民伯伯说:要是算起来,一只青蛙一年之内最少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它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这篇作文作者是怎样表达感情的呢?文章的开头先用“我非常喜爱青蛙”一句,直抒了作者情怀,表达了喜爱的心情。接着用“常常”去池塘边看青蛙,表现了作者对青蛙“喜欢”之深。在听到青蛙叫声时,作者感到了那叫声就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呀!”语句不多,却写出了青蛙叫声的响亮、动听,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作者对青蛙的感情是多么深呀!作者对青蛙的感情为什么这样深呢?因为青蛙一年之内最少能捕捉到“一万只害虫”,这是作者喜爱青蛙原因所在。最后作者感慨地说:“青蛙”真是我们的好朋友。结尾收笔有力,感情表达真实。

除了上面三个方面外,描写小动物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仔细观察。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接触各类动物。如家禽家畜:鸡、鸭、鹅、牛、马、羊、猪??有条件的可以精心饲养这些动物,留心观察这些动物的外形特点、颜色、生活习性。“下马观花”,做好观察笔记,才能对某种动物了如指掌,胸有成竹。

2.要突出重点。描写一种小动物,也和写其他内容的作文一样,不能面面俱到,像“流水账”似的说个没完,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的可以侧重写小动物的外形样子,有的可以侧重写小动物的习性。无论怎样写,都要要抓住典型,突出重点,具体描写。

3.要细致描写。描写任何一种小动物,都要细致描写,认真刻画。无论是写外形样子,还是写生活习性,都不能几笔带过,概括叙述。特别是在描写小动物生活习性时,要注意准确地使用动词,再现出小动物活动的情景,给人以“状物如在眼前”的感觉。

4.运用动词写活。如《翠鸟》中,“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这里作者运用了“蹬开”、“叼起”、“贴着”、“飞走”的动词,把翠鸟写得栩栩如生,惹人喜爱。

5.运用修辞手法。如《我和企鹅中》“还有一种企鹅颈部有一圈黑毛,好像系帽子的带儿,叫帽带儿企鹅。”用“系帽子的带儿”来比喻企鹅“颈部有一圈黑毛”,是多么生动得体啊!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用“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来描写西沙群岛海里的鱼多,突出了西沙群岛的物产丰富。

6.要条理清楚。描写一种小动物也和写其他作文一样,不能东一句,西一笔,缺乏章法。在动笔之前先想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句与句之间怎样挂连,层与层之间怎样联系。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全篇文章怎样组合。把这些想好之后再动笔,才能使文章条理

清楚,层次分明。

范文赏析:

赏猴

星期天,我和几个同学来到动物园观察动物,进了门,我就急急忙忙奔向猴山。

“喝!”猴山上可真热闹!那些小猴子,有的在爬杆,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追逐,有的在地上抢食物,有的还在打闹??。

最吸引我的是一只小猴子。它不知从那儿寻找到了一顶小蓝帽,戴在了自己的头上人模猴样的。矮矮的个子,瘦瘦的,一双灵活的小眼睛,一身金黄色的皮毛,一条细细的尾巴。它坐在假山石上,拿着一棵荔枝,先把壳儿咬开,再用毛茸茸的小手把壳儿掰开,塞进嘴里,边吃边用小眼睛四处张望,生怕别人抢走了似的。

吃完荔枝,小猴子猛地一跳,跳到了一块大石头上,又猛地纵身一跃,稳稳当当地抓住了一条铁索。哇!小猴子可真灵活啊!它抓住铁索,身子一悠,一双小脚就夹住了铁索。骤然一蹬,居然悠闲地荡起秋千来,小屁股一翘一翘的。呀!帽子掉下来啦!小猴子“蹭”地一下跳下来,拿起小蓝帽,又扣在了小脑瓜上。然后又捂着肚皮大摇大摆地走了几步,绕过了假山,过了一会儿,它就出现在假山最高处,坐下来,挠了两下,还一边得意地往下看呢。好像在说:“看我在最高处,我就是猴王!”这时,一只老猴子出现了,一边向它瞪眼,一边比比划划,好像在说:“下去,这是我的地盘。”小猴子也向它瞪眼比划。老猴子生气了,朝小猴子冲过去,小猴子一看不妙,逃下山顶。它在山下,还在向老猴子做鬼脸呢!哈哈??看着小猴子的样子,我捂着肚子大笑起来:“好可爱哟,这些顽皮的小猴子!”

这篇范文写的很好,以下几点可以说明

1.外形描写:“矮矮的个子,瘦瘦的,一双灵活的小眼睛,一身金黄色的皮毛,一条细细的尾巴。”这些描写都抓住了小猴的外形特点。

2.生活习性描写:

①吃东西的描写:它坐在假山石上,拿着一棵荔枝,先把壳儿咬开,再用毛茸茸的小手把壳儿掰开,塞进嘴里,边吃边用小眼睛四处张望,生怕别人抢走了似的。(把小猴吃东西时的样子写活了)

②小猴抓绳索,荡秋千,和老猴争夺假山这一段写出了小猴顽皮的个性。

【写作训练】

第五次写一个你喜欢的小动物

写作要求:

1.写出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及你和它之间发生的趣事。

第9篇:描写动物的古诗范文

一、将古诗词编成故事

鉴于小学生不易理解古诗词的意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古诗所述内容,发挥想象力,将诗歌编入一个小故事内,以讲故事的形式将古诗内容描述出来。如教学《登鹳雀楼》一诗,可编成这样一则故事:唐朝时,有个诗人叫王之涣。有一天傍晚,他去登游黄河边上的鹳雀楼。站在楼上,诗人极目远眺,向西看,只见一轮红日已经接近了山头,并且正在逐渐往山后落下去;向东望,滔滔的黄河水奔腾不息,一直向遥远的大海流去。于是便得到了两句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在楼上看到了这么壮观的景色后想,如果还想看得再远些、再多些,就像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上要再取得更大成绩,该怎么办呢?那就得再爬上一层楼,于是他又得了两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这样的故事内容将《登鹳雀楼》一诗的内容呈现给学生,并了解了诗句是如何写出来的。然后再根据诗歌进行教学,为学生学习远离生活实际的古诗创造了一个感性的环境,使小学生感受到古诗中隐含的道理和韵味,在这“故事引入”的基础上,再进行“熟读理解”和“品读背诵”,所花力气不大,学生却学得饶有趣味。

二、引导学生进行绘画

喜好绘画是小学生的天性,为了提升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诗歌所写对象以图画的形式再现出来,化文字为图像,化抽象为形象,充分利用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这一心理特点来为古诗这一抽象学习材料的学习服务。画图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也可以让学生去进行;可以在“引入”“讲授”等过程中出现,也可以在学完全诗后作为“巩固”手段而采用。如教学杜甫的《绝句》一诗,我结合自己的介绍、讲述,在黑板进行简笔画:柳树上有黄鹂、青天上有白鹭、窗外可见积雪的西岭、门口停泊着的船只(要注意所用粉笔的颜色必须和诗中所述一致)。此时我的板画首先可让学生感知歌所涉及的具体事物形象,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记忆表象,在两者的同化中获得成功感,产生愉悦感,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图画让学生感受到这一首诗以区区28个字容纳了这么多事物,感受到中国古诗巨大的容量,感受到中国古诗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

三、引导学生进行表演

表演法指的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表演动作,充分利用直观动作思维来促进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如《咏鹅》一诗,所描写的对象为深受学生喜爱的动物――鹅,它长而弯的脖子、雪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在水面自由自在游泳的形象为学生所熟悉。在学诗过程中,我结合自身的肢体语言(如向上伸手臂为鹅的脖子;并拢的五指为鹅头;大拇指与其他四个手指微开微合为鹅在唱歌;双手前后轻轻拨动为鹅掌拨水)来表现“曲、向天歌、浮、拨”等动作,这样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在学完后让学生一边念着古诗一边以动作表现,这种操作实践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主体精神的培养都有百利而无一害,至于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掌握,则是调动了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其效果当然是远远超过死记硬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