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职教学论文范文

高职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职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教学论文

第1篇:高职教学论文范文

(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观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从事高职教育的我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质量立院”的根本在于“教学质量立院”。教学质量是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满足其各方受益者需要的能力的总和。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教学质量管理应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考虑各影响因素,以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侧重培养过程中质量的改进与控制。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的目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人才培养本体价值的规定,指出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知识、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二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指明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目标是某一层次、类别教育人才培养应达到的总体要求。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是:

(1)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

(4)具有健全的心里品质与健康的体魄。该质量要求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化,是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指导性文件。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纲领,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要结合专业的特色,又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的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对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案,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给出一个宏观的指导性的意见。多年来,各类高职院校、相关学者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探索和研究,旨在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教育模式。在近三十年的职教教学实践中,目前探索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条主线、两个模式、三个体系和四个模块。一条主线: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关键素质培养为主线;两个教学模式:二年知识教学与一年实训或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相结合;三个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四个课程模块:公共基本知识模块、通用基础技术模块、专业方向技术模块和拓宽素质养成模块。即以“平台化承载,模块化构建,目标化组合”进行模块化课程构建;以模块化课程为支撑,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以教学体系为支撑,设计各专业“2+1”教学模式;以“2+1”教学模式为支撑,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在此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我院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依托辽宁经济发展的需求,细化每一个教学模块,设计出适合我院学生发展的“2+1”的教学模式。

(三)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科林•鲍尔在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每个国家不论发展状况如何,必须努力革新其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以解决下一个世纪的就业问题,必须重视教育、培训和就业政策的紧密联系。多年来,中外学者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我国高职教育实践中,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行业办学、订单式、产学研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等。相比之下,我院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基本上还停留在“教、学、做”阶段,与现代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差甚远。应结合我院专业特色,探索出满足社会需求、适合我院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提升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的核心内容。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岗位需求为重心,在满足“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前提下,应突出强调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缺乏高职特色,仍带着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学术化课程结构的色彩,从原有课程内涵中找出对应的职业岗位的错位思路,使其难以做到真正与职业岗位相对应。如何根据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岗位群分析,分解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整体规划课程体系,构建起一套符合高职教育目标与规律要求的课程体系,才是从源头开始突出高职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教材建设

作为课程体系的载体,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当下,教材建设要紧跟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新职业岗位的需要,但现实是:1.教材内容严重滞后,高职院校教师应适时深入岗位一线调研,把岗位需要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及时地纳入到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去,以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2.高职教育教材市场比较混乱,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应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色自编教材,选用优质的统编系列教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2006年,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强调教学活动、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和实习。”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技能的强化训练。理论知识的教学应避开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侧重应用教学,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启发式、案例分析式、分组行动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通过实际模拟、操作、技能大赛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将能获取最佳的转化效果。因为在真实的情景中学到的经验、技巧,能顺利的转化为今后工作的技能。这是WIAL(国际行动学会)进行大量研究的结果。

(四)教学质量评价

第2篇:高职教学论文范文

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营造氛围、培养意识、提升能力以及方法得当这四个方面提出促进策略,最后提出制度、组织两大保障机制。

关键词:教学反思 高职教师 人文选

修课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04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解剖分析、修正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教学决策以及教学效果的过程。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批判性活动,还是一种经由提升教师自我觉察能力来促进教学水平提高的教学手段。教学反思具备以下特征:(1)实践性。教学反思必须与教学实践相关联,不能空想、幻想,要依托一定的教学实践有意识、有目的、有内容的“想”,做到“胸中有物”。这“物”就是从教学实践而来。(2)反省性。教学反思是一种自我觉察的过程,是教师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主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解剖分析,正视自身不足进而修正、改善。(3)过程性。教学反思不是单纯的一个自我觉察动作,一个自我反省行为,而是持续这些动作、行为,经过总结归纳、解剖分析、修正完善等阶段,实现教学能力的提升。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多由专任教师或行政人员兼任,在教学中多存在应付式心态,对人文选修课重视度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握度也不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强调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其作用有二:一是有利于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工作责任感的增强。假如教师保持教学反思习惯并予以实施,就会及时挖掘出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反映出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任的态度。二是有利于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促进教师修正、完善整个教学行为,归纳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并在下次教学行为中加以保持,最终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的增强。本文将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存在问题、促进策略以及保障机制四方面展开论述,以供借鉴。

一、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已建立教师反思机制,主要分为教学前和教学后两个部分,教学前主要是做好教学计划的制定、教案的撰写、课件的制作等等,教学后主要是做好教学日志的填写、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学行为的修正等等。就实践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对“教学前”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视,实施顺利,并且效果显著,但对“教学后”阶段的工作关注度不够,没有相应的制度措施加以规范,没有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导致教学反思流于表面,大多只是对教学整个过程的简略记录,最多加上几句无关痛痒的教学评论,而有的教师教学反思深刻,却未在下一次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导致反思价值不高,反思效果不强。长此以往,教师教学反思积极性受挫,很容易出现被迫反思、讨厌反思的情绪。而针对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而言,由于人文选修课在高职院校中的边缘化状态,根本就没有要求他们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鉴于教师反思机制中的“教学前”这一部分的工作在高职院校中已成为一种教学常态,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会按照教学常态做好这部分的教学工作,但“教学后”这一部分的工作基本上是无人问津的,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教学后”阶段的实施情况。

二、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存在问题

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学反思氛围的缺乏,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注不够,对相关课程的开设也觉得可有可无,更谈不上为人文素质选修课教师创建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反思环境。二是教师教学反思意识的缺失,鉴于人文选修课教师多为兼职,所开设的人文选修课程一般都会相对固定,数十年不变的教学内容、类似的教学场景很容易让教师思想僵化,产生思维惰性,认为教学反思可有可无。三是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薄弱,缺乏直视问题的勇气,大多采取自我评价的方式来审视自身教学实践,对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不够重视,未把握反思契机以提升教学水平,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退缩或躲避或轻描淡写,未通过深入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导致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停步不前。四是教师教学反思方法单一,未发挥集体力量,多为自主决策,制度建设未与其配套,监督体系也尚未健全。

三、促进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高度重视,积极引导

要做好人文选修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首先要强调学校层面上的相关工作部署,特别是整个教学反思氛围的营造。要知道,人文素质选修课在高职院校本就处于弱势,而人文选修课教师更是处于学校忽略的边缘群体,只有学校高度重视,积极引导,才有望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情境,激发人文选修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交流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采取各种教学反思手段,促进彼此教学水平的提升。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氛围的营造,可以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教师培养中强调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教师培养的重要手段列入教师培养规划中,为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在从学校、系部、教学团队这三个不同层面上加强教学反思工作的力度,如学校层面上要针对教学反思工作制定详尽的工作措施,规范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系部要根据学科专业的差异性组织具备学科专业特色的教研活动,以保障教学反思的有效性;教学团队则要依据教师个体特征来开展教学反思活动,甚至是以“一对一”的形式来进行交流沟通,以实现教学反思的针对性。三是多创设利于教师反思的实践情境,如举办公开课,邀请资深专家、教师评价指导,促进教师个体教学反思的思想性和深刻性。

(二)培养意识:认识清晰,习惯养成

人文选修课教师实施教学反思行为的内驱力来源于积极主动的教学反思意识的培养。人文选修课教师只有准确、清晰认识到人文选修课在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教学反思对提升人文选修课教学质量的作用,才有可能把教学反思付诸实践,并积极探讨其有效路径。因此,人文选修课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教学反思习惯,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要正视自己教学实践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同时还要多看书、多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理念。在培养教学反思意识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避免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但收效甚微的“过犹不及”局面的出现。二是要抓好教学反思的情感诉求,在培养教学反思习惯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要急于求成,避免教师产生厌恶情绪,或对教学反思产生逆反心理。三是对教学反思的认知要跟随时展不断更新,不能止步不前,必须与当下的教学改革保持一致性。

(三)提升能力:多方评价,教研结合

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是做好教学反思工作的重要保障,其提升途径有二:一是通过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以及学生评价,来实现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全方位认知,明确教学实际成效,并多方听取反馈建议,有利于教师教学措施的改进。二是实施教研结合,以省级立项、校级立项、自主研究等方式开展与人文选修课教学相关的科学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来促进教学反思的深入。在教学反思能力提升过程中,关键要确立人文选修课教师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多方评价还是教研结合,必须考虑到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比如在听取多方评价过程中会获取各种反馈建议,这些反馈建议并非都对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行为有益,所以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能全盘无条件接纳;而在实施科研研究过程中,研究目标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到教师个体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不要过难过偏,也不要过于简单容易,尽量保持在“跳一跳就能够摘到桃子”的距离,以利于保持教师教研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方法得当:途径多样,形式灵活

人文选修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实施教学反思行为:一是从自身教学实践中反思。影响教师教学的因素众多,涉及面广,教师可以在每次课后反思教学得失,就能够及时找出自身教学不足并加以克服,避免同类失误的再次出现,同时还可以积累教学成功经验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保持,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可采取撰写反思日志、 反思随笔、 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形式进行。二是从学生教学反馈中反思。教师可以在平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听取学生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馈建议,并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变化,积极反思,及时改进,以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可采取网上评教、学生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三是从与同行学习交流中反思。教师可以通过听取同行对自身教学实践的评价和建议,或者吸取同行优秀的教学经验,来提升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可采取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等形式进行。

四、促进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教学反思的保障机制

(一)制度保障

教学反思制度的制定要做到科学严谨,要求措施明确,具备操作性,评价指标精确,具备代表性。学校在出台教师反思相关制度时要明确专业课、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等不同课程的教学反思目标、形式等,以实现有制度可依;系部要制定相关细则予以配合,并着重抓好管理监督等工作;教学团队则要针对人文选修课教师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反思工作,在执行学校、系部规章制度的同时在形式上要有所创新,强调其针对性。

(二)组织保障

要全面落实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就必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予以配合。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还要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教务部门、科研部门、系部以及教学团队的作用。比如教学反思氛围的营造,就必须全校动员,通力合作,在整个校园内形成巨大的影响力;教师教学反思意识的培养,需要系部、教学团队的积极引导,等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人文选修课教师的教学反思工作才刚刚起步,无论是氛围的营造还是意识的培养,均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而教学反思内涵也尚未健全,反思方法也未得到有效应用,还需要我们去多多努力。我们应争取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促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实现教学能力的完美升华。

参考文献:

[1]王寰宇.影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因素研究[J].教育探索,2013(4):98-99.

[2]闫学军,王雷震,汪晋宽.高校教师教学反思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73-76.

[3]赵玉珍,花月.基于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反思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5):82-84.

[4]陈伟伟.反思性教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05(3):13-16.

[5]苏菲,窦文良.教学反思:问题和对策[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43-45.

基金项目: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改项目2011JG09成果。

作者简介:

陆菊(1979- ),女,壮族,广西象州人,现任职于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人文教育研究。

第3篇:高职教学论文范文

目前,各高校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能否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全球范围内企业界成功运用的经验,将该标准移植到高教领域,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值得探索。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从企业和顾客的关系出发,为企业提供一个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以具备满足顾客需要能力的保证模式和管理指南。

2、我国高校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高校质量管理中,是一项创举,也是一个新课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时常化程度相对滞后,大量传统学校如何面对现代化进程转变有待时日,教育产业化还处于争论阶段。高等学校的管理基本沿用传统的目标式管理模式。该模式具有简单、高效和最终控制的显著特点,但对于高成本、不可逆性的生产过程的管理日益显现出其不尽合理和难以监控的弊病。因此,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入学校教育管理,并通过严谨的研究和实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再行推广,对我国学校教育管理很有必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引起我国高教界普遍关注,并得到少数高校的引用(目前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是民办学校和海运类大专院校),如:

(1)浙江大学2000年12月的简讯说:城市学院在为期两个月的“教育质量双月”活动后,提出了“参照ISO9000系列,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措施。

(2)岛海远洋船员学院校园网于2002年5月24日报道:“学校在全国高等院校中率先建立起ISO9000保证体系,并通过挪威船级社的国际认证”。

3、我国高教界全面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航海院校推行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在我国教育领域全面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1)目前,我国教育领域市场化程度相对滞后,传统学校面向现代化进行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教育产业化还处于争论阶段,面向国际发展的格局,教育界应拿出什么样的举措?这些都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

(2)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针对教育领域的认证标准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些实施和正在实施这一标准的教育机构,都基本上沿用企业认证体系和指标,而针对教育管理的质量认证体系的相关研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国内还是空白。对教育领域而言,其对象是人,如何来进行合理、公正、科学的量化评价,目前来看还有很大难度,而且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基本沿用于企业,其体系标准有很多指标就明显不适合于培养人才的教育领域。

4、研究内容

面对国内教育领域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采取这样四个步骤:

第一,联合国内权威教育行政、科研、学校、质量认证机构开展联合攻关,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参照,通过对企业质量认证体现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并结合学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全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制定出一套教育管理质量认证体系标准。

第二,利用教育行政以及科研机构的优势,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作为实验学校,开展教育质量认证体系标准实验,并不断跟踪反馈,对标准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三,通过持续一定时间的实验和总结,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公正并行之有效的、量化的学校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并在全国推广。

第四,在教育领域建立教育质量认证最高机构,统一我国学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工作。

5、在教育界推行ISO9000标准的长远意义

学校作为特殊机构,在教育管理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的应用范围已经由制造业扩展到政府行政管理机构、金融机构、房地产部门、航空以及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等39个行业,其中教育业排在第37个行业。因此在教育领域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

对我国而言,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教育需求不断增大,我国政府明确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财政投入和多渠道办教育的力度,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发展,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人民素质、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事业的人才。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教育体系,普九达标、高职中专还有高等教育都得到长足发展。

二、推广前景分析

1、各高校在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高校的质量观和目标观追求与其他作业有较大的差异。衡量一个高校是否是著名的,是否是高质量的,主要看其科研经费的多少;重大课题、基金项目的多少;有多少人获奖以及奖励等级的高低;发表多少篇论文、有多少论文被SCI、EI、ISTO检索;有多少知名教授、培养多少知名人等等,这些质量指标是判断高校质量水平的依据,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的相对短期性(一般目标实施期为三年)有较大冲突。

(2)高校的管理者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缺乏全面的了解。高校系统没有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引起足够的重视,无论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还是高校本身很少组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普及教育工作,只对ISO9000这一术语熟悉,但其对内涵不甚了解。

(3)管理机制相对滞后。无论是政府管理体制,还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计划经济的管理色彩要浓于其他行业,所以“无管理者推动”这一动力;高校招生的市场化刚开始,普通教育大众化转移也刚刚开始,大学教育还停留在卖方市场,办学的市场化意识不浓,所以还没到“市场推动”的地步。

(4)学生属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被广泛的用于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制造业的对象是产品,产品不具有思维,是被动的;服务业的对象顾客,顾客是具有主动性;而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既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即产品,又是具有思维能力的人,所以,学生具有产品和顾客两重性。而学校既不是单纯的“制造业”,也不是单纯的“服务业”,它也具有“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双重性质。高校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时比其他行业要复杂。

(5)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是质量管理中最新的主题,也是ISO9000标准的核心内容之一。高校如何实施顾客满意度,有下列因素值得思考:高校的顾客有三大群体,一是在校学生,二是学生家长,三是用人单位。这三个群体对学校的要求和期望都不相同,所期望的满意度指标及程度不一样。同时存在下列不确定因素:一是毕业生不像工业产品,一用就知道好坏,毕业的学生是要经过一段时间后内才能展现出其质量水平;二是产品一般不具备流动性,谁买了,谁使用,若换了一家用人单位,不是租界就是作为二手货转买,此时,新的用户单位对产品的期望值自然就会改变,而毕业生可以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和单位,但对其的期望值不会改变;三是毕业生是人,人际关系会影响调查数据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高校的顾客满意度工程比其他行业要充满更多的复杂性和不准确性。

2、高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特殊性

(1)要对学校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学校有没有产品,学校的产品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搞清楚什么是产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将产品定义为“过程的结果”。学校虽然不是制造业,但它存在着活动和过程,这些活动和过程分别构成了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几大类别,而这每一类别的活动和过程又都是有结果的,显然学校是有产品的。但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或人才,因为学生或人才不是上述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人才不是学校这一单一组织培养出来的,还有家庭、社会和个人努力等因素。学校活动和过程的结果是学校为学生提供在校学习、生活的各类服务。因此,学校的产品应该确定为教育服务。

(2)结合本学校的特点适时调整、剪裁和转化。学校不同于企业,有它自身的规律和行业特点,我们可以把学校的所有工作分为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四大类别过程,并制定程序文件对这些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3、高校中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高校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新世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加入WTO,许多国外的教育机构将涌入我国的教育市场,这势必加大了教育市场的竞争,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但从运行情况来看,普遍在客观性、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上也缺乏监督和审核。因此,我国高校与国际市场接轨,以SO9000国际标准为依据,建立先进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2)高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我国在产业划分中,把教育服务作为服务产业划入新兴第三产业的范畴,使高等教育的属性有了更明确的定位。从这个定位来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用的“服务”就包括高等教育服务,所适用的“各种类型组织”就包括从事高等教育服务的高等院校。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介绍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有12个特点,“标准”中的这些特点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结构和内容十分相似,是弥补现行教学质量管理各种缺陷的有力保证。

第4篇:高职教学论文范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因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生产一线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扩大招生规模之后,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手段落后、教学途径狭窄、教材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等问题。这导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落不到实处。因此,如何在教学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确保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师生日益关注的问题。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教学目标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现代教学媒体的引入是对传统教学媒体的补充,它对高职教学模式、过程、方法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如何有机地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是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2、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使教学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网络教学使教学材料的展示越来越灵活、形象、生动,是支持新型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最有力工具,因此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青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将网络资源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现。网络教育使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式演绎的讲解,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商讨”和“意义构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改变过去一直困扰着许多高校的教学媒体“滞后”的问题,以替代过去那种教材陈旧、方式保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但是网络又不可能完全取代学校教师直接的积极作用。因此,网络只是新型学习生态环境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⑴国外网络教育应用广泛,效果显著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于2004年6月,把“教育技术”界定为“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从这一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教育技术的目标是“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而且定义特别强调在教育技术运用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应该是“适当的”,即应适合于运用这些工具和方法的人们及其应用的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之外,要适当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平台、远程教育系统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不断拓宽高职教育教学的途径,以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率,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⑵国内网络教育的发展概况:

目前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已有68所,全国各地已建成学习中心2,000多个,在册学生高达200多万人。教育范围涵盖普通专科、专科起点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第二学位、非学历培训等各个层次,上百个专业。网络教育蓬勃发展,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果。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1999年,教育部在《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任务和“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16字指导方针。1999年8月,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2000年,教育部相继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25所高校具有开展网络教育的资格。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东师范大学、石油大学、厦门大学等14所院校参与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至此开展网络教育的学校增为45所。2002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2所院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同时,颁发了《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以规范各院校的办学行为,确保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截至2004年,参与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已达68所。

3、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的专业教学与其他学历教育的专业教学侧重点不同,它的教学重点在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侧重于考查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准确性和快捷性。

4、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本文从教学的模式、过程和方法三个方面,重点探讨了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对高职教学发展的影响。高职教育工作者需要在观念和方式上寻求新的突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掌握、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与时展相适应。

5、研究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分析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经过论证,明确了现阶段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资源内涵,探讨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搭建共享型资源平台的途径和方案。

6、研究程序

第一,本论文主要是以暨南大学为重点调查对象,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学的发展应该首先立足于暨南大学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以侨生居多的实际特点编制合理的教学课件,体现它的侨校风格特色。第二,应该重视整合与开发有效的网络资源,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优势,加强对暨南大学外招生基础知识的巩固。第三,在对多媒体教学课件制定质量标准的同时,应该建立一套相应的教师激励机制,使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成果与教师的福利工资和职称评定直接挂钩,从而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保障课件质量。

7、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形成论文。

第5篇:高职教学论文范文

一、教育思想的改革

当前,高职数学是高职所有学生、尤其理工科专业学生学习其它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现在高职数学课程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出现了另一特殊情形,大多数高职学校没有重视数学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大部分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特别是数学更差,从而也不会重视高职数学的基础作用,所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出现了厌学、甚至逃课,不配合数学教师教学的消极情形。同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又没有切实做到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过多地强调纯数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体系的严谨性,让学生更加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高职数学课程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学校不太重视,教师教学模式比较老套,学生不大配合。高职教育也属于高等教育,但与普通本科高等教育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它是注重动手能力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与普通的高等教育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因为高职教育是以注重培养专业动手能力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因此高职数学的教育应以实用为准则,以必需、够用为度,将高职数学教育作为工具,而不能把高职学生培养为“学术研究型”人才。高职数学对高职学生的教育与普通高校数学对本科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对高职学生不能够过多强调数学知识体系的严密性与严谨性,而只能将高职数学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只能作为有些专业课程的基础,主要强调高职数学这门课程的应用性、工具性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效性。因而,可以调整原有教材内容,在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有些与相关专业关系不大或无关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更能够为专业服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讲授的内容最好与专业课教师联系协商,根据数学知识的连贯性以及相关专业课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适当的筛选。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6篇:高职教学论文范文

职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高职学生来校的目的是学习技能,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的经济也深受影响,就业压力大,高职学生思想复杂,各种思潮涌现,加之他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多半是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因此,在高职德育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教法与要求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在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来开展德育教学工作,让每个高职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比如在备课环节中注重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情,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易达成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转变观念,把握德育内容的时代脉搏

高职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关心国内外各方面的新信息、新技术,也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国际形势,因此,德育课教学内容的开放成为必然。我们德育课教学应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时代特征,将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观点融入课堂教学中。如在讲《经济政治》“个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费”一章时,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而且还要与传统的勤俭节约和社会公益事业联系起来,教育学生理性地对待个人的收入和支配方向。在实践教学中,德育课内容应与时事热点密切结合,及时补充国内外最新动态,诱发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使同学们真正感到德育课上的时事学习与探讨使他们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注重专业对接,凸显德育课服务专业课的功能

职业学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其德育课教学要结合学生就业实际情况,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特点来展开。要真正从提高高职学生的技能出发,为高职学生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思想品质基础。如德育课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都会把爱岗敬业放在第一课,着力宣讲学生所学专业的重要意义,以增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热爱自己的专业,这对高职学生专业的学习无疑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德育课的其他教育如责任感的教育、奉献精神的教育、进取精神的教育,着力培养高职学生的敬业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进取意识、服务意识。如讲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对医卫类的学生可以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医学发展的成果等;在讲法律部分的内容时,对于与职业联系很密切的《劳动法》要着重讲解,另外也可以联系学生的专业适当地讲解部门法规,如对医卫类的学生讲讲医疗法规,护士条列等。如在讲人际关系时,对于医卫类的学生,要着重讲如何处理医患关系;在讲职业道德时,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尽量使用护士的案例,在讲法律部分的时候也要尽量使用该专业的案例,使同学们更有可比性,感染力更强,效果更好。

四、注重学生参与,实现德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如今,高职德育课要改变过去“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取代之应以活动式、讨论式、举例式、模拟式的形式,并且采取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方式,把学生摆到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到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比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我们多年来一直采用分组活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课上运用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组间辩论等活动形式开展教学,重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形成教学互动的课堂氛围。讲《职业道德与法律》中法律部分的内容时,结合书上的案例,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创设“模拟法庭现场”,在课堂上分角色扮演庭审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思维,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知识,提高德育课的效果。

五、注重特色课堂,突出德育课的实践特色

第7篇:高职教学论文范文

(一)90后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90后高职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具有自信、开朗、个性突出、自我表现欲强的特点,但相对出现缺乏团队精神和忠诚感、承受挫折能力弱、独立性差等低情商的特点。表现在思想上,自我意识与自信心较强,勇于阐明自己的观点,思路灵活,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方式或苟同于他人的见解,乐意于自主行动,不愿受人节制,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有很高的参与热情;生活上,社会适应能力较强,且在面临问题选择时具有较果断的决策能力。

(二)90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高强度的社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90后高职学生在学习目标上更加实际,甚至是功利,他们仅仅喜欢学习对自己今后发展有利(或自认为对自己今后发展有利)的课程,而对于他们自认为“没什么用的课程”,没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自己认为乏味的课不乐意听,却花大量的时间阅读有兴趣的或自认为重要的书籍等,致使各类课程挂科严重。

(三)现行教学管理方法和手段滞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是传统的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利用行政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强调按照权威性的行政法规和既定的规范程序管理。由于教学部门管理范围较广,容易与其他部门冲突,造成部门内部职权不清,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发展。90后的受教育者其生理、心理、消费、学习观念已不同于传统时受教育者,知识经济及网络时代对教学管理有很大的冲击,因而迫切要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技术的管理手段及管理方法。

二、针对90后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管理创新

针对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现行教学管理方法、手段的滞后,转变行政型教学管理模式,建立以学生、教师为根本的服务型教学管理模式,形成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管理体系。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在服务方面形成了以下几种教学管理的新做法:

(一)建立“专业教育三年不断线”制度针对学生在校不同阶段的特点,从入学到毕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每一学期都要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教育,实现专业教育三年“不断线”。专业教育分为初期专业教育(第一学年)、中期专业(第二学年)、后期专业教育(第三学年)三个阶段,采用集中专题式教育与融入教学过程渗透式教育两种形式进行。初期专业教育内容包括专业设置背景,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及素质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素质要求、开设课程、获得证书等,专业建设情况,学习方法等。中期专业教育内容包括职业能力要求、工作任务及过程、课程体系、专业分流、学习方法等。后期专业教育内容包括行业企业发展状况及趋势,职业理想和目标,总结知识、技能掌握、欠缺情况,面试技巧、简历制作等。

(二)实行成绩预警管理办法成绩预警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学生成绩管理部门及时提示学生本人及所在系部的一种信息沟通和管理制度,目的是通过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提早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督促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绩预警分为黄色预警和红色预警两个等级,采用书面通知和网上通知两种方式,每学期定期进行两次。成绩预警的范围包括:因成绩原因接近留(降)级、退学条件的学生;选修课学分与正常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的学生;规定时间内未达到统考要求的学生。

(三)制作《大学时代———学习备忘录》在每年新生入学之际,为每人发放一本《大学时代———学习备忘录》,里面内容包括三年中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籍、纪律相关规定等,以及周记。通过它,学生一方面可以得到各个学期的温馨提示,对每个阶段要做的事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成绩、成长足迹、学习感悟,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践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是河北省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目前设有9个教学系部,在校生规模7500多人。学院自2010年开始实行以上3种制度以来,较好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风气和考试风气,有效提高了考试的通过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一)从预警人数的角度分析黄色预警主要针对一学期3门及以上必修课程不及格、一学年累计2门必修课程补考不及格、在校期间累计3门必修课程补考不及格等几种情况;红色预警主要针对在校期间4门必修课程补考不及格、第4学期后统考考试未通过等几种情况。每学期期末考试后,通过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提出第1次成绩预警督促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复习,准备补考;补考结束后,提出第2次成绩预警提醒补考未通过的学生面临着留降级的危险。由表1可以看出,第2次预警时的黄色预警人数较第1次明显减少,说明成绩预警起到了明显的作用;红色预警的学生有可能面临着留降级的危险。

(二)从考试通过率的角度分析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考试通过率低困扰着各个高职院校。通过实行“专业教育三年不断线”制度,加强了学生的专业教育,强化了他们对知识体系、知识结构需求的认识,促进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成绩预警和学习备忘录,较好地起到了督促和提示的作用,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和系统性。由表2和表3可以看到,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方面,学生的不及格率逐学期明显下降。其中,2009级第5学期选修课程不及格率高达34.13%,是由于毕业设计、工作落实都集中在这一学期,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有所转移或因故未参加考试引起的。

四、结论

第8篇:高职教学论文范文

1、学习基础差

高职学生基本都是一些参加高考但是高考之后的分数不十分令人不满意的学生,这些学生英语成绩相对比较差,学习功底基本上不强。虽然他们在中学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大体上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无论是在具体还是在抽象,在套用格式和语法方面能难以将英语知识理成一条线,难以再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巩固与运用的效果。

2、少数学生潜力大

高职的学生学习基础虽然不太理想,但他们仍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由于以后势必在商业和日常交际里使用英语的地方越来越广泛,高职学生也充分意识到学好英语的必要性,不是觉得英语新鲜有趣,乱学、乱读等,不会觉得学习英语是多此一举,他们开始自发的激励自己学习英语,认为将英语掌握精湛、透彻,才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今社会体现自己的价值。

3、畏惧心理强、缺乏自信

尽管学生已经在鼓励和激发自己学习英语,不过由于以前的英语落下的基础知识太多,使得学习的难度加大,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由于缺乏自信对出现的疑难不善于提问,对于课前复习和考试期的预习更是没有清晰地思路,导致考试结果偏低,最后使得存在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毁于一旦。

二 .设疑教学的运用

1、课前设疑、课中释疑

对于课本上面的重难点一定要在课前将其进行解答,以防在课堂里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对于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要尽量的运用英汉词典,并且向同学请教,运用多媒体工具等,以增加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促进其合作和动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例句(1)Last night he dreamed.( 昨晚他做梦了)

例句(2)His dream is really a good dream.(他做的梦真是好梦)

例句(3)He failed to achieve his Dream.(他未能实现他的梦想)在这三个句子里面三次都有出现“梦”这个词,所以教师就应该针对“梦”这个词提出以下问题,以供同学课前或者课外预习的需要。第一,dream这个词在三个句子里面各自的词性是什么?含义是什么?(2)动词的词组是什么?怎样运用等,学生就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查阅英汉词典、来找出句子的含义,并且明确其词性,然后找相关资料翻阅其语法等,不过在这些学生里面基本上都能够一眼就辨别出dream在一、二、三的例句中的词性,并且清晰地了解到在第一个例句里面的dream是v t.,第二个例句里面有的dream属于adj.,第三个例句里面的dream属于n.,将这三句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的是,例(1)中dream可以与for构成dream to do 与dream doing等用法,来组成一些梦想着做某件事情或者梦想正在做某件事情,学生对这些句子自己进行语法训练和句子翻译等,最后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和深入的讲解,使得之前一些迷糊的地方能够很快的吸收和理解。

2、课堂释疑,探索辨疑

课堂设疑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教学措施,在课堂上设疑不仅能够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还能够让学生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并且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全部学生的思维都能够跟着问题活跃起来,让老师的给出答案到学生的自己找答案的教学模式,倘若在自己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受到阻碍或者问题,就可以将其做上符号,在课堂里面或者私下获得老师的解释和指点,在不断的掌握和累积学习更多的知识点。例如,pack与wrap这两个单词,教师就要针对这个词来提出设问,

(1)这两个词的相同点是什么?

(2)这两个词的不同点是什么?针对这些展开提问,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且得出结果可以知道,这两个词都包含了包(裹)的意思,不过不同的在于后者是动词,重点在包(裹)这个词上面,一般与up/in连用,而前者是名词,一般与of一起连用,构成一包(盒,箱,袋)的意思,这些都是需要老师提出设疑,学生自己动手查询和解决的问题,自己勤思索、勤分析,让自己成为英语的主人,掌握好每一次课前预习,增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释疑反馈

释疑反馈对教师的要求就有点偏高,对于教师而言,最主要的就是在课后的备课期间的准备工作,所备课的内容要从全方位的思考学生有可能谈及和讨论到的内容,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设问,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简单的符合实际的设问,例如,“except”一词,就应该针对其主要用法“except for”进行分析和掌握,并且根据与它相近的单词“besides”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两个单词进行设问:二者之间的含义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是什么?在两个单词任举一个例子?学生就会自己通过思考和动手,查阅资料可以得出,这两个都是“除…之外”但是“except”是指除…之外(不包括),“besides”指除…之外还有(还包括),例如,To learn English well, writing and reading are also important besides listening.这里的besides后面的内容就需要包括在内,但是在 All of us passed the final-term examination except Alice.这句里面except后面的内容就在所包含的内容外面,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就应该增加设问难度,或者让他们试着写英语文章。

三、设疑教学的作用

1、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导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短暂的40分钟时间里,老师在黑板上面讲述知识的时间就会占据80%,使得学生没有自己思考的机会,待思考结束之后,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了,所以教师充分的进行设问,让学生下课可以用充足的时间找寻资料,然后上课的前十分钟就对让学生对这些设问的疑难点纷纷提出并得以解决,这样就让老师迁就学生,使得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促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倘若老师坚持在课堂上进行设问教学,那么长时间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就会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就算教师在课中不进行设问的教学模式,学生也会自发的运用设问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第9篇:高职教学论文范文

“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良好的环境能产生使人积极向上的感觉,并创造出良性的发展路线”。因此,良好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在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还是高职学校而言都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创设能积极改善每一个人。它打破传统教师的“专制”现象,实现教学的民主化。在教师眼中,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而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在教学中,提倡平等参与课堂双边活动,以合作者的身份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形成个人意见,进而树立一种主体意识下的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同时,教师还可以改革教室空间及运用多媒体设备来达到创建民主的课堂环境。如笔者在教学《雷雨》课文时,课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网络观看电影《雷雨》。上课伊始,教师播放从影片《雷雨》中剪辑下来的“雷雨之夜”电闪雷鸣的镜头,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听觉冲击创设氛围。随后在对教师空间进行改革,把教室内的桌椅腾空置两侧,让学生再来选入角色进行话剧表演,在亲身体验了角色后,领悟起来更加容易。通过这些经典视频及角色带入,使语文教学环境更生动自然,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改变职高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二、教学中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这么认为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中最活跃、最不可缺少的主干。大多职高生因为中考落榜进入职校,语文由原来的主科沦落为副科,学习兴趣更加不比往前。正因为这样,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更应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首先,要注重培养、鼓励学生对语文材料的自主阅读的习惯,便于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思维;其次,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时代背景、形色人物、描写事物等有质疑的良好习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质疑态度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最后,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精神要重视,在职高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们在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例如笔者在执教鲁迅小说《阿Q正传》时,为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可以率先让全体学生观看电影《阿Q正传》,以在初步了解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后,使他们能对人物有初步的看法;其次,在观后诵读范文后,针对时代背景对不同人物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设问出系列问题:举人老爷的乌篷船来未庄做什么?什么时间来的?说明了什么问题?举人老爷和赵秀才素不相识,现在却排了个“转折亲”反映了什么问题,等等。最后,根据学生领悟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并根据自我认识在网上搜集材料,以《说不尽的阿Q》为主题,每组学生进行组内研究某一问题,形成主要观点,制作网页,进行班内交流。在这样的主体发挥中,学生由最初从电影了解到课文的深入,在至自行搜集材料进行自我认识,效果自然比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效率更出色。

三、灵活运用教学法,使课堂行而有效

职高学生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往往在学生上缺少紧张感,其课堂自觉性、积极性较差。而由于职高其他的专业课具有实验、操作、实习等特点,往往要求更多的灵活教学方式,而这个理念同样适合于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心理学认为:单板单调的刺激使人疲劳、注意力降低,多变的刺激能促发精神焕发。因此,高职语文教学手段的灵活多变,不仅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形象更生动地传送信息,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接收信息。笔者课堂实践中,主要运用一下集中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

①巧置悬念激趣: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巧妙地在课前或课中设置悬念,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②创设情境致趣: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此情此境下受到感染熏陶,以境来达到激趣的目的。

③利用朗读促趣:恰当运用读的方式教学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读的方式很多,可以有诵读,表演读等等。

④采用角色扮演:运用角色变换训练,使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利于调动情感因素,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⑤利用现代手段: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

⑥下放评定:把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给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始终处于主动的最佳学习状态。如作文教学,可采取学生互评的方法,更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此外,学生也可以平等地参与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