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世界遗产手抄报范文

世界遗产手抄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世界遗产手抄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世界遗产手抄报

第1篇:世界遗产手抄报范文

【关键词】注重整合 物尽其用 锦上添花 个性光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28-02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其中较为充分地体现在“整合”的课程理念。我们都知道,发挥资料与课文之间的整合作用对我们的教学是有着举重轻足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在充分地研究教材的时候,仔细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内容和作用,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课文,引导学生利用资料袋里的知识,更好地辅助我们的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一)在引文入题中运用

许多资料袋中的内容都是新课教学导入的极好材料,教师可以抓住资料袋中的关键语句,设计一些符合“文情”特点的教学导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收到“课未始,情已人”的教学效果。

(二)在阅读拓展中运用

阅读课中,有一些重点章节或是关键词句的理解,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资料袋来展开教学,那么无疑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原本很生硬的文字变得立体丰满起来,所以在阅读课文时,能够适时地引入资料袋的内容,更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犹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意味无穷。

如: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第二自然段时,课文中介绍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课堂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不容置疑”这个词语,我马上让学生阅读了课后的资料袋。通过资料袋中一些数据的显示:过去曾被列为世界之最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370千米,最深处2133米),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长90千米,最深处3200米),都比不上雅鲁藏布大峡谷。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孩子们对文中“不容置疑”这个词语可以说是迎刃而解。像这一类的课文还有很多,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个句子;从他的批改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如果在课中能够及时引入“资料袋”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叶老批改的认真以及一丝不苟,从中感受叶老平易近人的好品质。这“画龙”还需“点睛”,在课中选取适当的时机穿插“资料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犹如“拨开云雾见天日”。

(三)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许多资料袋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怀着强烈的资源意识,能统观整个单元的课程资源,并进行认真的梳理整合,就会大大拓宽语文的天地,使语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如:人教版第五组课文,都是描写我国“世界遗产”的一组课文,在上课前,我让学生结合第17课《长城》的资料袋,搜集有关于我国其他“世界遗产”,并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宽带网”,制作手抄报或电脑小报。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小报的内容也很丰富,有图片展示、景点介绍、人文历史、传说、诗词、楹联……小报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示交流,孩子们从中获悉了大量的课外知识,也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在作业设计中运用

有的资料袋是很好的作业素材,《人类的老师》中,提到了仿生学一词,我在教学课文时,设计了以下作业环节,思考:什么是仿生学?除了电子蛙眼外,仿生学还有哪些?它们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

需要注意的是,课文中提供的资料袋是“未加工的材料”。因此,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对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再加工”。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情况,该整合的整合,该删减的删减,该添加的添加,使其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变成“有效的材料”,这样资料袋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二、鼓励创新,使资料袋“锦上添花”。

在引导学生学习并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如果只局限于仅有的课堂或课后的资料袋,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时刻注意保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作积极性。只有在学习好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再去发挥,再去创新,再去寻求新的出发点,那才是真正的学习,那才是新课标所体现的特点。正如刘锡庆教授曾说过的“对其重新整合、熔铸、再造,使其从头生长,获得新生。”那么怎样利用课堂资源向外拓展延伸呢?

记得在上《赵州桥》一文时,我请同学们在课后搜集了世界各地的“桥”,并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制作精美的“文化卡”。最后制作了一期“放眼世界,来过桥!”的有关于桥文化的展示活动。这次资料展示活动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我布置孩子们搜集有关于桥的图片和资料,并制作成精美的文化卡,孩子们兴致很高,在一次班队课上我们专门进行了一次“走进世界,来看桥!”的有关于桥文化的展示活动。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桥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有古色古香的廊桥、有质朴厚重的拱石桥、有充满现代气息的悬索桥、有造型独特的铁索桥,这些桥因造型独特或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而闻名天下。通过这次资料荟萃,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交往,给语文学习带来无限活力。这些资料的征集无疑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再次开发、整合、提升,犹如给新课程资源“锦上添花”!

三、资源共享,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和其他因素,对于资料袋的搜集整理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搞一刀切。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如:在教学中可以组成合作小组,大家群策群力,取长补短,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不同的渠道去搜集资料,有的可以到图书馆查询,有的可以问家长或邻居,有的上网查询,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在人教版第八册第五组课文中,整个单元都是围绕“乡村田园风光”的这个主题的,于是我让孩子们分组搜集了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在展示活动中这些资料袋可以说是异彩纷呈。有的小组以制作小报或资料卡的形式展出,有的小组以搜集乡村歌曲的形式组成了“乡村歌曲大连唱”,有的小组搜集了有关于乡村风光的诗歌,编辑了“乡村诗歌选”,有的小组则以图片展示的形式制作了图片集。这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体验成功。但资料袋的合理使用,以及在课堂上所占的时间,一定要恰如其分,收放自如。如果占用时间比较多,可以放在课前或课后,不致顾此失彼。

四、培养习惯,让资料袋“时时更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一时的兴趣恒定成长久的习惯,才能收获成功!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兴趣呢?多用一些激励的手段,对于一些做得好的同学要树立榜样,并经常的有一些成果展示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品尝乐趣!

如:学期结束时,可评选“小小资料员”、“小博士”或展示成果“采蜜本”、“百花齐放才是春!”(成立班级资料袋或资料库),班级月刊中专门设立一个“资料角”。让孩子们尽情遨游知识的海洋,真正体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这个道理。同时这些鼓励措施可持续激发孩子的兴趣,使搜集整理资料成为语文学习中一种恒定的习惯,真正实现“让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孩子们阅读积累的过程”。只有资料袋的“时时更新”才能为语文学习注入一道生机和活力,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美丽的智慧之花。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教学中,资料袋确实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学习也不将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教师的职能由原来的“教”变成“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好习惯,不断地让资料袋充大充实,真正做到“物尽其用”!那我们的教学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杨帆)

[2]《把握教材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 (曾彩雁)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