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社戏导学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导学案的设计理念
我们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要注意一个原则,要求真务实,重实效,不搞花架子,处处着眼于操作,但又能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样的导学案,既能为老师组织教学减轻负担,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设计的导学案功能才强大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板块来编写。
1.课型涉及“新授课”“复习课”“检测课”三种类型, 然后教师再根据课型制定“课堂目标导航”,要求明确具体,体现现代教学的三维目标,突出重难点。
2.自主预习方案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方案要设计合理,要求取得温故而知新并能发现问题的实际效果;设计问题不要太多,要精,并能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思考。
3.课堂导学案是重点,也是学生学得新知的地方,还应是大纲要求之所在,所以我们的设计应围绕本节课时的重点、难点去设计导学点,选择突破口,选例要经典,训练精选,易上手,老师拿来就能用。
4.当堂课堂评价方案,要求选题少而精,能覆盖教学的重点、难点,限于课本例子的难度,能体现及时反馈作用。
5.课外作业方案,不能胡乱地选几个题就行,要重拓展,重运用,重提高,设计题型有梯度,难度要比“当堂评价高”。
总之,一句话,不务虚,重落实;易上手,好操练。
二、如何正确运用导学案
1.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应课前发放,布置应要求具体,限定时间,让学生预习教材,完成“自主学习方案”并记录发现疑难问题。
2.老师检查完成情况并评价,这一阶段要求教师有创意,不能为检查而查,应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和激励,适时点拨和升华,有机归纳共性问题,顺利导入“课堂导学方案”环节。
3.课堂导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展开教学,并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探究学习,我觉得在运用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情况,对学案进行增减,不要机械使用,应以当堂学情确定教学策略和内容。
4.当堂评价方案,根据学情布置,可全体完成也可分组完成,重及时反馈,重归纳,是我们教学过程的升华。
关键词:合作学习;导学案;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目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宽松和宽容的学习环境,把小组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同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导学案是教师对教材经过深思熟虑的一个想法,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导学案的运用使课堂合作更高效,学生自主学习更有效率。
一、立足课本,认真研究教材
人教版职高数学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内容丰富多彩、层次分明,不同专业、不同学制有不同模块的选择。导学案的编写应立足于课本,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体会教材编写的意图与理念。
1.根据不同教材内容,点拨学生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应用,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利用函数图像解题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不用死记硬背公式。
2.对于书中概念定义定理的理解,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书课前自主完成一部分,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一部分,通过教师的总结、示范完成一部分。例如集合的运算,A={1,2,3},B={2,4,6},A、B两集合的交与并学生可以自主完成,A=(x|x>2),B=(x|-1
3.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补充一些思考题和延伸题,可以在例题的内容上、方法上、思想上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或者是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关注学情,设计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而开展的,问题是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而指向未知领域的命题。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引起讨论的问题就要切实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当然,问题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1.一个概念设置几个不同的小问题,例如异面直线的概念:不同在任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问题可以设置为:(1)不在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吗?为什么?请举例说明。(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吗?(3)没有交点的直线叫异面直线吗?(4)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个平面同时包容这两条直线呢?有层次的设置问题,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激发更多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
2.将一个问题由简到难逐步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的空间,如与角a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x|x=a+k・360°k∈Z},为了得到这个结论,通过三个小问题完成:(1)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角30°、390°、-330°、750°。(2)始边、终边相同的这些角有多少个?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能不能用一个集合来表示它们?
3.设置递进式问题。即问题揭示教材中知识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有意识地挑起学生认识中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知识发生激烈的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好奇心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如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中,学生发现用十字相乘法进行因式分解,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再等价成两个不等式组就可进行求解后,让学生求解x2-x-1>0和x2-2x-2
三、提高效率,精心设计练习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组内合作的效率。练习作业分为独立性练习和合作性练习,适当增加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
1.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各小组讨论完成。因为解法的多样性,不同的学生就有了不同的思考方向,在小组讨论中,能相互启发、提示,能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提高练习效果,增强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
2.增加开放性问题。如函数的应用,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课后收集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利用所学的函数知识和计算机的作图功能研究身高与体重间的函数关系式。组内学生可以分工合作,针对不同程度学生完成不同的分工,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反思补充,不断完善
教学的灵感来源于学生,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专业,在使用导学案时所设置的探究问题往往不同,有时学生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可能是全新的,对教师也有很大的启发。平常教师要注意收集这样的素材,不断地补充修改使导学案更加完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导学案的编写应关注学生的基础,要让大部分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导学案中一半以上的题目,将起点放低点,改变以往课堂的沉闷气氛,改变“趴桌现象”,提高“抬头率”,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有充实感,学习上有成就感。让导学案发挥它应有的导学功能,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
[2]林晓銮.让数学活动的教学更有效[J].福建教育,2005(10).
[3]姚叶青.让学生在合作中学好数学[J].教育艺术,2004(7).
[4]冯佳凤.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优势[J].吉林教育,2006(6).
一、数学预习环节存在的误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关于预习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
第一种情况是,教师往往不放手让学生去预习,原因是怕学生知道了教材中例题的结果,上课时学生都知道了答案,丧失了新鲜感和兴趣,让自己设计的各种引导环节失去作用,因此很多数学教师不让学生预习。我认为,教师的这种担心完全没必要,课堂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表演舞台,况且,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如何“学会学习、探索知识”才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单纯的知识传授和纯粹的“表演课”为交换课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机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式,对他的后续学习很有帮助。
第二种情况是,教师没有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这是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在很多情况下,教师也意识到了预习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教材,好在第二天的课堂上配合自己的教学活动。
学生漫无目标、毫无思考地浏览教材是不能称之为预习的。教师应该研究如何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利用“由旧知引新知”的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现行的教材,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十分重视过程的解读,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预习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启发性的例题、活动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预习空间越来越大,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教师预习环节的设计和学生自我学习时的发挥。
二、设计有效的数学预习导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预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设计教学导案,是我组织学生预习的重要方法,它主要有“四个步骤”和“五个动作”组成。
在预习导案中,我总体的设计步骤是:预习什么内容、具体做什么、问一句为什么、明白了什么和发现了什么。
其中,“预习什么内容”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可以是书本例题,可以是动手操作,可以是具体实践;“具体做什么”是预习的过程,既是让学生在跟着老师引导的步骤中掌握预习的方法和学习的基本环节,又是学生能否完成预习任务的主要环节;“问一句为什么”是预习重要的环节,在学生初步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探究知识源头的兴趣、引导学生剖析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明白了什么和发现了什么”是对学生预习的检测与深入,是学生链接课堂的路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预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在预习导案中,学生的预习过程主要通过“五个动作”来具体操作。
一是“动手翻书”,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复习前面的知识,从中找到新知识的源泉,复习和新知识有紧密联系的旧知识,初步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是“动笔画框”,要求学生在预习新课时,对新课中的自己认为重要的文字或公式、例题,以及不懂的地方做一些标记,便于听课时关注。
三是“动手操作”,尽可能地根据现有条件,动手做出课本中的图形,在教学三角形、圆、立方体等内容时,我让学生都动手做出相应的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是“动笔做题”,在完成预习后,自己从课后的习题中选择一些和书上例题同等难度的或类似的习题来练一练,预习得好的同学可以自己编题进行练习。
五是“动脑思考”,伴随整个预习过程,在预习导案中体现在能针对新知识,提出一些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并积极和老师同学进行探讨、分析。
三、合理评估学生预习效果,及时反馈预习时产生疑问,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生在独立预习教材中的过程当中,一个人经历了思维、情感和能力的锻炼,无论最后掌握了多少知识,都是值得鼓励的。对于一些探究性的较难回答完整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未能解答或解答不完整而加以斥责,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中,我让学生预习分数乘整数与分数成分数的意义时,大部分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而有一部分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不透彻,他们的思维局限于课本提供的例题图形,没有自己动手画线段图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调整了教学设计。
背景
标识作为人类直观联系的特殊方式,不但在社会活动与生产活动中无处不在,而且对于国家、社会集团乃至个人的根本利益越来越显示其极重要的独特功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经济全球化,我国服装企业的品牌标识在市场上都有比较大的“换标”行为:08年8月,劲霸男装上海分公司向外界正式展示由朗涛公司设计的劲霸全新标识“王者归来”,替代1996年以来几经修改沿用的“拳王”形象。08年10月,(LILANZ)改标消息公示,又由朗涛公司设计的“LILANZ”字母组合基于原创的无衬线字款,字母L的处理如入榫般显的非常特别。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各大服装企业换标运动绝对不是跟风,也绝不是偶然的巧合。当今的时代是品牌竟争的时代,在这些看似纷扰的换标事件背后,有着企业诸多理性的思考和足够的理由。
素有“中国男裤第一品牌” 美誉的九牧王在我国服装品牌企业“换标”队伍中也不例外。
九牧王新旧标识式样对比分析
09年1月,九牧王男装秋冬新品订货会期间向外正式由香港著名华人设计师陈幼坚设计主持的全新品牌标识和品牌店铺新形象,并在名为“睿进09,改变未来”,这代表九牧王在品牌塑造上的又一次飞跃。现就从设计技法、审美意蕴、这两个层次对九牧王男装新旧标识的创作手法进行对比探析。
1.设计技法层次
(1)九牧王男装新标识演变过程
演变过程一:图形取古代盾牌为创作元素,简化内轮廓打散重组,标识转角细节处进行了“圆弧”处理,与圆形产生自然过度,造型更加协调、完美。
演变过程二:新的徽章式盾牌形象标识,融合了代表九牧王的“9”字在其中,构图形式加强了与盾牌外轮廓的稳定性,为最佳构图形式。
演变过程三:品牌英文字亦是采用BASKER字体的圆弧处理,与盾牌图形相互呼应。
(2)九牧王男装旧标识演变过程
演变过程:直接采用品牌英文字为标识。JOE是ELEPHANT字体的变形;ONE则是ARIAL字体的变形,将其两者重新组合构成的过程。
(3)小结
通过课程的详细案例分析比较,九牧王男装新标识通过图形设计,并将盾形与徽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产生强烈的视觉形象来吸引、打动消费者,从而产生品牌影响力,这是九牧王男装品牌提升的一个非常大的优势。该标识的图形视觉冲击力与造型的形式感强,而且企业的内涵通过外在的图形造型得到充分的提炼与概括,这样的图形才是没得图形,才是独一无二的设计图形。这一方面受到现代设计共用线面手法的影响;另一方面,因国内众多服饰品牌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都是以“图形+中文+英文”作为换标形式,所以九牧王男装为提升品牌效应,重新整合统一标识形式,使其品牌更好地于国际市场接轨。
审美意蕴层次
1.九牧王男装新标识意蕴分析
标识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以明确的图形来表示和代表某种事物的符号,它通过具体且可视的图形来传递特定信息、表情达意,强调简洁概括。九牧王男装新标识采用现代构成手法将传统的“圆”与“方”有机结合, 传递出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哲学思维及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我们的自然界中是圆与方的组成,它们具有天生的好动与不稳定的特点,象圆圆的日月一般;是方形的物体,都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就象静静的大地一样。天圆地方代表一切积极、主动的事物,和一切消极、被动的事物。圆方互容,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新标识还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则是采用徽章与盾牌的结合为设计元素,这代表坚韧、勇气与坚持不懈的求变精神,是有着非常完美的内涵式图腾寓意。数字“9”的变形使得九牧王品牌识别标识更加系统化、更加具体化,深咖啡色的标准色在消费者的眼中更加的典雅、大气、更加显得国际化的气度。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数字“9”代表着极至完美之意,大道归真,九九归一。
2.九牧王男装旧标识意蕴分析
作为品牌表达的语言,九牧王男装旧标识并不是时展的产物。其意蕴使消费者不能准确想起是一种民族本质及文化的传播。其实英文单词在英文中原先并不存在,是无任何意义的杜撰词,它作为品牌标识不可能有效地传达公司理念,这种臆造出来的品牌名称内涵和信息量极小,消费者接触到这一标识,绝会有其余杂七杂八的信息干扰企业的信息传播。
结语
随着数码技术的兴起,不难发现在将来九牧王男装品牌标识设计又多了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加轻易的解构重组不同元素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从而形成新时代的品牌产物。
在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层面上,该案例九牧王男装品牌标识的审美意蕴是其企业随时间研磨成形的精神沉积物。它甚至成为超越种族和国界的美的造型,这些美的造型绝对是人类共同审美的标准与准则。九牧王男装品牌只有不断更新设计技法,传达丰富的审美蕴含,这是该服装公司品牌影响力长久不衰和保持中国服装领域排头兵最为有效的途径,是该公司利润最大化的“法宝”。
关键词:初中物理;导学案;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288-02
导学案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航标。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出高水平的导学案,在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并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故怎样编写出适合学生使用的高效导学案,是我们面临的最基本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导学案的设计原则进行具体阐述,与各位同仁共勉。
1.主体性原则
学案与教案不同,是给学生使用的。设计导学案时,首先要站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安排学案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留有足够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导学性原则
在实现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导学案的"导"学作用尤为重要。设计导学案时,无论是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还是课后复习都要环环相扣,起到既能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又能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作用。
3.计划性原则
导学案具有课时计划性质,设计导学案时要按课时设计学案,做到每节课一案,这样便于控制学案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地实现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学案计划要充分体现它的可执行性,落实学科、学期教学计划。比如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导学案可设计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为:(1)通过实验探究阿基米德原理;(2)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为:训练提高课:(1)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2)分析比较物体的浮力大小。
4.层次性原则
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把学生看高了,学生"跳了又跳,还是摘不到果子",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根本用不着跳,便摘到了果子"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编写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挑动学生学习的物理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5.方法性原则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启迪聪明才智,发挥创造力,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设计导学案时要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初中物理学习中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有:
5.1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的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应用很广,如: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影响电热功率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等等实验都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导学案设计举例: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1.1看书P29页,想想议议:小小的蚊子能轻而易举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重重的骆驼却不会陷入沙中,这是为什么?
(1)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与有关。
(2)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5.1.2实验操作
操作示图观察与思考
①将四角小桌正放在沙子上。图甲①观察并记录小桌四
角陷进沙子的深度。
②将砝码轻轻地放在小桌上。图乙②思考:小桌对沙面的压痕深度
不同反映了什么意义?
③将四角小桌反放在沙子上,再将砝码轻轻地放在小桌上。图丙
5.1.3分析与论证
(1)通过比较图与图,可以发现: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2)通过比较图与图,可以发现:压力的大小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有关。
5.3科学推理法。有一些物理现象,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的方法。
如:学习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时,导学案设计如下:
1)想一想: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2)演示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毛巾表面(2)棉布表面(3)木板表面
3)实验现象记录:
(1)小车受到阻力,运动时间,路程;
(2)小车受到阻力,运动时间,路程;
(3)小车受到阻力,运动时间,路程。
4)实验分析与实验结论:
(1)实验分析:物体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速度变化越。
(2)推论:如果物体受到的摩擦阻力变为零,物体将:。
5)牛顿第一定律:。
5.3放大法。在进行物理学研究时,一些现象感观不易直接观察,我们可以采取把实验现象放大的方法以利于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例如:
(1)测钢丝的直径时,构思将细钢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用测线圈总长度的办法算出细钢丝的直径。
(2)敲响音叉,用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叉股,泡沫塑料球被叉股弹开,说明发声的叉股在振动。
(3)在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之一,使物体发生形变,为了观察到物体受力作用后所发生的微小形变,可以采用这样放大实验办法:用一带细玻璃管的软塞塞紧较大的装满水的扁玻璃瓶(为了方便观察可在水中加入红墨水),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挤压玻璃瓶,会发现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或下降。说明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发生了形变,引起其容积变化,细玻璃管中水柱出现升降现象。运用放大法实验时,应注意不能"失真",不能改变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原来性质。
5.4类比法。类比法也是物理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论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在应用类比方法中,根据研究对象,恰当选择类比对象是关键。
例如:(1)在阐述发声体向外传播声波时,将声波类比于水波;
(2)在说明电流的概念时,采用水流相类比。声波、电流等都是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研究它们的时候,应用类比法,使问题显得直观、具体。
5.5理想化模型法。理想化模型法就是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因素舍去,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去再现原形的本质的东西,构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例如: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
5.6数学法。所谓数学法就是用数学作为工具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该法初中物理中有着最为广泛的应用,如各种物理问题中的数学表达式和图形或图象。
6.合作性原则
6.1学生合作学习
6.1.1合作学习的意义。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促进性的生生互动学习活动。合作学习作为新的教学理念,在近些年的实践中其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它一改传统的单调教学方式,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合作意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小组合作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最终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6.1.2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建对于小组合作的合作至关重要。组建时必须考虑到学生个体的性别、兴趣爱好、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状况,按"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通常每小组4-5人,明确组内成员的分工,内设组长、记录员等。总之要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白自己承担的角色,并定期将组内人员的角色轮换,而组员不必频繁调整,一般一学期调整一次到两次即可。
6.1.3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能力的储备,确保合作学习的内容在小组内部多数成员甚至是所有成员不能独立完成,而通过小组成员的集体合作能攻克的内容。
例如: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浮力,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想一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进行猜想,并说出各自猜想的理由。)
答案有:①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③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没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猜想,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验记一个猜想,自己选择器材并设计好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则从旁巡视、指导。
6.2教师合作设计。好的导学案应该是学科教师共同劳动的结晶。我们提倡学生合作学习,也要提倡教师合作教学。这样有利于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共同设计导学案时,可以分备课组进行,年级备课组长在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将设计导学案的任务分配给备课组的每一位老师,要求按时认真设计出导学案的初稿,然后由备课组集体讨论,最后再由负责设计的老师结合同备课组教师的意见与教学经验进行修改。一个导学案形成后,同学科教师应该在教学实际中去检验它、丰富它、补充它、修改它,使导学案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候艳红.物理导学案的编写原则.《山东教育》,2011年第Z2期
【关键词】生本理念 小学英语 习案设计
在新课程背景下,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生本理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从教学上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笔者已经尝试运用“三步导学”习案为载体,进行课堂习案导学教学实践。“三步导学”习案是教师精心编制本课的知识点,用于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现将结合课例和实践,浅谈如何用“生本”理念指导自己进行科学的“三步导学”习案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实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习案设计注重趣味性
生本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和出发点。我们教师必须研读熟悉教材,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提炼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习案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要以小学生心理特点为出发点,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运用习案。如:PEP 1 Unit 5 Let’s eat B Let’s learn Delicious food课时,笔者将习案设计成闯关游戏,如下图:
让学生在过关游戏中完成三项学习任务,以积累星星的自我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并以此为基点,预习本课内容,激活相关旧知,有效运用习案导学,提高课堂效率。
二、习案设计注重导学性
是否把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显著的位置,是生本的重要理念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搭建探究平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
如在教学PEP6 Unit 6 A Let’s talk Happy moment课时,在习案的课后盘点板块中,我设计了以下内容:
通过反馈,了解到学生都能掌握一般疑问句的句式结构和回答方式,对(Is\\Are)单复数句型也能加以区别。习案的设计注重学习策略的形成,让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进行主动复习和归纳,帮助他们掌握英语学习的一般规律,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
三、习案设计注重分层性
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正是因为学生学习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不能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习案的设计也应体现差异性和分层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设计有层次、有阶梯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在六年级下册 Recycle1 Day4 Mike’s day on the farm,在习案的课中学习内容中,笔者设计A、B任眨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完成!
从难度系数上来讲,任务B明显高于任务A。通过学习反馈,学生自主选择任务并完成,班级有10%的学生选择任务A,正确率为99%;90%的学生选择任务B,正确率为90%。设计有层次性的习案内容,习案设计的层次性还体现在评价方式上,以“完成任务,收获星星”的评价方式,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中等生进行学习挑战;保证优等生的学习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学习能力,来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
四、习案设计注重整合拓展性
生本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提倡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能超越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去挖掘教材知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习案设计注重教材知识的拓展性。在三年级(上册) Unit 5 Let’s eat B Let’s learn,在习案的课后巩固板块中,笔者设计以下任务:
习案在优化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了有关中西方的食物的知识,中西方就餐礼仪的文化知识,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探索获得新知。运用“三步导学”习案教学,构建生本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师需要不断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习案,并以习案为载体,整合拓展知识,开阔学生视野,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结束语
总之,立足于生本理念,设计三步导学习案,使形式更有趣、生动!内容更科学、完善!以习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关键词: 术科生 政治复习 导学案 优化设计
高考复习导学案将高考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材、教学设计等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高三高考政治复习备课中,设计制作导学案是必不可少的。
在每年高考大军中有一类特殊群体,即术科生,他们既要参加省的专业联考、高校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又要参加普通文化高考。在目前的高考体制下,术科生在高三阶段往往先全力冲刺专业考试,然后全力冲刺文化课考试。术科生的备考策略使文化科高考复习备考仅三个月左右。给术科生制定独特的高效复习导学案优化设计,提高复习效率,对提高政治成绩至关重要。结合近几年的从教经验,我谈谈术科生高考政治高效复习导学案优化设计。
一、术科生高考政治高效复习导学案优化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1.基础性原则。高考政治的复习中仍然要注重基础知识,不能好高骛远,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提高综合能力。术科生因专业学习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平时学习过程中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术科生复习导学案的设计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巩固,掌握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我在术科班导学案的设计中以知识点为单位,要求进行基础知识的填写。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回归、落实课本,巩固基础,另一方面,填写完成后,也是术科生记忆的依据,一举两得,留下空白区域,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2.核心性原则。目前全国高考考查范围涉及四个必修模块共计260多个知识点。根据历年的高考真题,分析、梳理出常考点、必考点,以这些知识点的复习为核心和重点,不必面面俱到,要敢于大胆取舍。因此,高效复习导学案的设计要坚持核心性原则。重点复习高考中的常考点、必考点。如政治生活中公民、政府、党、国际社会是常考的,把相关知识脉络给学生梳理清楚。同时,结合时政热点,大胆猜测,有所侧重。
3.精简性原则。术科生复习备考时间虽短,但高考录取分数较低,一般只要达到同批次的录取分数线的70%~80%即可,不必如普通文科生那样每一个知识都深入细致、面面俱到。习题要坚持精简性原则,做到少而精。在复习导学案习题编制中,一个专题,选择题精选、编创20道左右,材料题2道约4小问,要求他们限时完成,提高答题速度和能力,以免高考时出现因做不完题而无谓的失分。
4.综合性原则。新高考模式下的文科综合政治高考试题,以问题为中心,以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重思维,重迁移,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由于术科生不可能进行一轮、二轮复习,在术科生导学案设计中,在全面准确把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打破课本知识框架,对课本前后相关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例,不仅要全面复习本单元基础知识我国国体、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政治参与内容及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则、要求,而且要引导学生拓展归纳公民与政府、人大、人大代表、党之间的关系,形成对公民知识的立体认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思维、知识迁移能力。
5.方法化原则。高考政治试题设题巧妙灵活,综合能力强,但都有一定的套路和技巧。在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迅速提高术科生的高考成绩,让术科生掌握一些审题、解题、答题技巧和方法。因此,术科生导学案的设计,要注重方法性指导,做到事半功倍。
首先是审题技巧。审题的方法一般为先审设问的指向与要求,然后带着问题审材料提供的信息。审题要全面,不能断章取义;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要到位,不能浅尝辄止。
其次是解题技巧和方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设问从逻辑角度看,分椤笆鞘裁础薄“为什么”和“怎么做”三大类。在实际考试中表现为(漫画、图表)体现、说明类、认识评价类、原因意义类、措施启示类等。这些题型都有常规的解题套路和技巧,将这些常规的解题套路和技巧全面整理出来,让学生掌握和运用,对短期提高政治成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是答题的技巧和方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有些问题答案知识要点基本是固定的,要根据设问材料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对此类问题要在术科生学案的知识复习中进行归纳总结,让术科生掌握这些基本的套路,从而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数。如经济生活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刺激消费)、企业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政治生活中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党、政协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等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考试中灵活运用,对基础薄弱、能力整体差的术科生来说,这是提高政治成绩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术科生高考政治高效复习导学案优化设计的主要构成内容
根据上述原则,术科生高考政治复习导学案精心设计以下七个环节:
1.考纲要求。每年教育部考试中心都会编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思想政治),明确规定了考核目标和考试范围,考试大纲成为高考备考的重要依据。导学案的考纲要求环节列举出本专题中考试大纲的考试范围,让学生在复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2.常考点、必考点。根据近五年的考试真题,归纳总结出哪些知识点是高考中经常考的,哪些知识点是每年基本上都考,哪些知识点是偶尔考到的。通过分类列举,让学生对常考、必考的知识点重点掌握,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
3.基础知识梳理。根据考试大纲要求,结合常考点、必考点,理出本专题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课本完成基础知识梳理,既让他们熟悉了课本,又归纳、整理了基本知识点。这些基本知识填写完成后,成为学生必背的基本知识点。这样,既回归了课本,又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整理、记忆,做到了一举多得,从而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4.易混易错对比。术科生一般基础薄弱,平时学习时偏重于专业的学习,文化课学习时间相对减少,对知识的理解不是很全面与到位,很容易与相近、相关知识点混淆。因此,把易混易错知识点列举出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准确,对知识的运用更有效果,特别是对选择题的解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5.答题模板和基本套路。新高考模式下的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综合能力强,设题巧妙灵活,但都有一定的套路和技巧。因此,在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在短时间内提高术科生的高考成绩,让术科生掌握一些的审题、解题、答题技巧和方法。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列举出本专题中常用答题模板和基本套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6.知识网络构建。这是一片留白区域。让学生在学习完一个专题知识后,自主构建知识的思维导图,从而加强对知识的归纳整理、理解运用和知识迁移。
7.限时训练。适当的训练题,既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又能让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训练规范学生答题,训练学生规范化答题,在作答、卷面、布局、层次术语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细节性的规定,并注重检查落实,引导学生向规范要分数。训练题型以高考题型为准,题量适当,精选、精编。选择题20题左右,材料题4小问题左右,难易度适中,并要学生限时完成,避免高考时因答题速度慢做不完题而失分。选题范围依据近几年高考真题和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并结合年度内的时政热点,精心编创新题,直击高考核心,提高复习针对性和复习效率。
面对术科生这类特殊群体,编制独特的高效复习导学案,提高高考复习效率和高考成绩,为实现他们的艺术梦想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中心组织.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李云飞,陆静.浅谈如何提高艺术生高考政治复习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下旬),2009,36(12):22.
[3]戴虎.实施导学案引领打造高效课堂[J].教育革新,2014(02):28.
[4]陈长满.浅谈高三艺术生政治课复习[J].考试周刊,2015(68):112.
2011-2012学年笔者的教学对象是上海市某区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针对高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科教学标准进行了不同课型导学案的案例设计和应用的探索,分析如下:
1.新授课导学案的案例设计和应用——激趣、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授课最注重的是知识的生成,导学案设计要有启发性。在设计导学案时,笔者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研究学情,精心构建导学问题链,将知识点转变为启发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激思,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搭建学习“支架”,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知识的生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案例1】杜康酿酒话乙醇(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和应用
(1)首先明确学习目标,说明学习背景,进行学习定向
【学习目标】
1)掌握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2)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概念
【学习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难点】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
(2)提示学习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作出选择并制订学习方案
【学法指导】化学思想方法的综合应用
1)用模型法(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学习乙醇分子结构,直观形象
2)实验法测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3)用结构决定性质思想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
(3)创设问题情境,丰富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
1)你知道有关酒的故事吗?(可参看课本、上网查找,上课时请学生讲故事)
“杜康与酒”、“怒掷茅台振国威”
联系实际找出生活中的乙醇。(上课时学生自己展示)
2)乙醇是酒中精华,你知道乙醇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吗?
乙醇的物理性质:(阅读教材)
________色、________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__于水,沸点比水________。
什么叫无水酒精?工业上如何制取无水酒精?
乙醇为什么能与水任意比例混溶呢?乙醇的沸点为什么比相应的烃高呢?(自己查阅参考书或上网,寻找答案)
3)如何确定乙醇的分子式呢?又如何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结构式、结构简式)呢?
温馨提示 思路:先确定分子式?再探究分子结构
Ⅰ.分子式的确定:已知乙醇2.3 g完全燃烧后,生成4.4 g 和2.7 g ,测得乙醇蒸气的密度为2.054 g/L(标准状况),求乙醇的分子式。
Ⅱ.分子结构的探究:
推测: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知,乙醇的分子式为________,推测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实验测定:
温馨提示测定原理: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乙醇与的钠反应,通过测量生成:的体积便可以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提示:来自乙醇中的活泼H)
Ⅲ.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探究乙醇、水分别与钠反应,观察记录现象,解释,得出结论。
装置:如下页图(1)皆可(高二上学期所学的测定气体体积的装置)
讨论:考虑装置的准确性、操作便捷性,下列装置中较好的是________。
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数据记录与处理如表1:(已转化为标准下数据)
结论:1 mol乙醇中活泼H原子为________mol。
所以乙醇分子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参阅教材)
小结:乙醇的分子式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
乙醇与金屑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该反应中________键断裂。
该部分的教学,通过导学案的“导”,课前大部分学生几乎能完成80%以上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笔者补充了钠与水的演示实验、乙醇与水的小组探究实验,主要采用了小组汇报、学生交流补充,教师总结完善的方式进行。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发言踊跃,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不仅较轻松地掌握了乙醇分子式及结构简式,学会了科学的测定方法,而且巩固了高二上学期所学的测定气体体积的实验方法,体会到了学以致用、自主求知的喜悦。
(4)搭建学习“支架”,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习内容】新概念学习——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2)结合对上述问题的理解,阅读教材,填空
烃的衍生物:________。
官能团:________。
3)练习反馈:下列有机物中,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________。
4)乙醇的官能团是什么?羟基和氢氧根有何不同?写出两者的电子式。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请在图2中标出乙醇分子中可能的断键位置,并预测乙醇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课堂上笔者采用的是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的方式进行,学生发言积极,教师讲得很少,只做一些关键点的点拨和归纳。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在导学案中搭建“支架”,层层设置问题台阶,使学生在不断质疑、释疑中,积极主动地理解了烃的衍生物、官能团两个重要概念,通过练习,反馈出学习效果非常好。
(5)设计多层次练习,课堂检测、课后巩固、拓展思维,知识能力双落实
紧扣教学内容,精心挑选一定数量的习题设计多层次练习。题目要少而精,要紧扣学习目标,突出重点,具有一定思考容量;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课堂上完成80%左右为宜。通过精选的形成性练习检测课堂效果;巩固性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还可完成拓展性练习,拓展思维,提高能力。
2.复习课导学案的案例设计和应用——加强知识梳理,对比总结规律,建构知识网络
复习课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归纳总结,更是知识的升华和学生人格品质的培养。因此,导学案要体现如何归纳知识点,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普遍性的规律,让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下面以《卤素及其化合物复习导学案设计和应用》为例谈谈笔者的体会和认识。
【案例2】卤素及其化合物复习导学案设计和应用
【复习要求】根据课程标准制订具体的复习要求,使学生明确复习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明确考点中的“知道”、“理解”、“掌握”等含义。
理解卤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主要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卤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规律)、特殊性;掌握的化学性质;理解氯水的组成和性质、HClO的化学性质,理解漂粉精的制备及漂白原理;掌握HCl的实验室制法;了解的工业制法——氯碱化工;掌握的检验方法;理解海水中提取溴、海带中提取碘的原理和方法。
【知识梳理】大量运用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对比、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如:卤素的位、构、性三者的关系,如图3。
【方法点拨】引导学生总结高效的复习方法,如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核心知识网络建构法、思维导图联想复习法、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等。
学习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工作过程;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总体设计
一、引言
《物业档案管理》是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开设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操作性的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物业档案管理素质服务,不仅使其能够胜任现阶段的物业管理工作,而且能够适应物业档案管理工作在相当程度上发展和提高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物业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的原则、理论,认识物业档案管理的意义,掌握物业档案实体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并能够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然而,长期以来,高职物业档案管理课并没有冲出学科体系的藩篱:教学内容,还是传统本科压缩饼干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还是简单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知识灌输型:在教学重心上,还是偏理论,轻操作,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在主观能动上,没有导向,还是教师主动的在“教”,学生被动的在“学”,等等。没有突出高职院校培养高层次的技能型、实用型、操作型人才的特点,有碍于对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1]。
高职院校物业档案管理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以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是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二、任务驱动的目标性教学
任务驱动的目标教学,使学生有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以学习型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的目标教学,其核心思想是将物业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与学习型工作任务整合进行学习。采用技能知识一体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将知识分布于各个学习任务之中。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的每个学习情景,布置适量的物业档案管理工作任务,也就是学习任务,以任务为切入点,明确要获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有目的的在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过程中理解物业档案专业知识,掌握物业档案管理技术与技巧,学会物业档案管理方法与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结构,为就业与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任务驱动要与专业课程的进度相结合,从物业管理工程项目实际出发,收集、管理档案信息资源,既能促进、巩固物业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又能完成物业档案管理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与自主性。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分析
1. 工作过程与职业教育。广义的工作过程指的是旨在实现确定目标的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的顺序。狭义的工作过程则是指向物质产品生产的顺序。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2]”;工作过程的特点:“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实现工作过程的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3]。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在教学设计上解构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实现学科体系知识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知识的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意,通过任务的形式将知识点贯穿起来,知识的总量不变,只是排序发生变化,学生通过多个任务的完成,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掌握了知识与工作的技能。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教学实施的六个步骤即基于实现工作过程的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相对固定的六步骤,相对而言是不变的,变化的是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的构成工作过程的六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
2. 职业实际工作过程与任务。物业档案管理员(职业资格证书称档案业务人员)具体的工作过程:文件管理档案收集档案鉴定档案整理编目与著录档案保管档案编研提供利用统计分析。
物业档案管理典型工作任务:文件编印与收发;档案的接收与征集;鉴定档案资料价值;档案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立卷;档案数字加工;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库房管理;档案检索调卷与利用;统计分析。
3.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节。物业档案管理普适性的工作过程: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物业档案管理教学环节:明确学习性工作任务制定工作策略执行任务调整修正完成任务考核评定。
物业档案管理专业抽象的普适性工作过程、具体的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比较分析见表1。
四、学习情境总体设计
学习领域,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方案(课程名称),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和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例如,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4]。
2007年以来,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引领的基于工作过程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改革中,学习情境设计的载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载体可以是项目、任务、案例、设备、产品、构件、零件、部件、系统、工序、场地、材料、活动、现象、问题、症状、业务领域、客源……等等。
1. 学习情境设计思路。档案工作系统是由输入、输出、反馈三个子系统中的八个工作环节即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编研、利用、统计,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功能多样的档案工作系统。从档案的形成到档案的保管利用,是一个专业性的有序化工作过程。
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设计,根据档案管理职业程序性很强的特点,以物业档案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即以物业档案专业工作的程序进行设计。
基于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学习情境。学习领域是课程的名称,即物业档案管理课,它是是完整的独立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是对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根据完整工作过程的思维分解学习领域为各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每个学习情境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都要完成一个以上的学习型任务,每个任务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2. 学习情境总体设计。大多数的物业档案管理员都兼做文案,所以,在物业档案管理学习领域学习情景的设计在档案的工作环节前增加了文件管理,最后增加了现代化管理,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景设计了10个学习情境:学习情境1文件管理;学习情境2档案收集;学习情境3档案鉴定;学习情境4档案整理;学习情境5编目与著录;学习情境6档案保管;学习情境7档案编研;学习情境8提供利用;学习情境9统计分析;学习情境10现代化管理。每个学习情境都有一组,即1个以上的学习任务。见表2。
在学习情境的总体设计上,纵向的学习情境是以物业档案管理具体的工作过程为载体,组织各个学习情境之间的顺序:除学习情境10之外,从学习情境1到学习情境9,是一个完整的具体的物业档案工作过程:文件管理档案收集档案鉴定档案整理编目与著录档案保管档案编研提供利用统计分析;横向的学习型工作任务,也是物业档案管理职业中典型的工作任务,同样是基于物业管理工作过程设计。
参考文献:
[1] 王雅南.以任务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工作过程化教学改革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9,(23):91-94.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8.
[3] 姜大源. 职业教育与课程开发. ,2010-05-01.
注:
本文为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图书档案学科研项目论文之一,项目名称:基于工作过程的高校档案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2SB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