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锡惠公园;古运河;惠山;水体景观;规划
锡惠公园地处江苏省无锡市西郊,属于国家4A级园林。近年来,公园内景观逐渐恶化,公园的游客访问量也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公园内水体景观不佳,就连闻名遐迩的天下第二泉,现在也经常处于无水的状况。再加上由于缺少水分和养分,公园内惠山上的植被也不是很茂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锡惠公园的发展。我们巧妙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设想出一套方案,将古运河的水一级处理后引向惠山,进行设计利用,全面实现锡惠公园的水体景观规划:山体自然净化规划、映山湖蓄水规划、人工瀑布规划和二泉补水规划。
1 总体规划方案
1.1 技术路线
通过分析当地的地理状况得知,在锡惠公园的南边,有着自南向北流过的古运河,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惠山与古运河相距400米,在惠山的脚下有着映山湖。对此我们提出一套方案,将古运河作为公园的水源一级净化后引向惠山,经过山体的自然净化后一部分水贮存在山脚下的映山湖中,继续加以设计利用,实现人工瀑布和二泉再补水的构想,最后的水可以通过自然径流重新流入古运河,实现一个水循环,而在整个方案中,映山湖与古运河之间可以相互调节水位的平衡。整体方案如图1所示。
1.2 总体规划
设计利用古运河水再造锡惠公园水体景观的总体规划方案中,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具体的规划,分别是:山体自然净化规划,映山湖蓄水规划,人工瀑布规划和二泉补水规划。
(1)山体自然净化规划。将古运河的水进行一级处理后引向惠山,进行灌溉,进行山体的自然净化。该项规划的主要功能:一是可以净化污水,对污水进行更高级别的处理,为接下来的其他规划做准备;二是可以绿化山体植被,补充它们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从而茂密山林。山体自认净化规划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运河水进行一级处理。现代污水处理常用方法按照处理技术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栅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栅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第二步,引运河水上惠山。铺设特定材料的输水管道沿着非观光旅游路线到达山顶,将一级处理过的运河水引向惠山;第三步,山体自然净化。将运至山顶的运河水从上往下进行灌溉,污染的运河水流经山体时,将被山体进行自然净化,对污水进行二级或者更高级别的处理。主要利用山上的植物、微生物、土壤和岩石三者共同的作用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污染物质(BOD,COD 物质),以及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实现山体对污水的自然净化。
图1 水体景观规划技术路线示意图(2)映山湖蓄水规划。经过山体自然净化后的运河水,径流至山脚下的映山湖储存起来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利用。该项规划的主要功能:一是可以用作景观用水,作为人工瀑布规划的水源并且可以对二泉景观进行补水;二是可以用作公园日常需要的其他方面,比如水上娱乐设计,以及防火等。
(3)人工瀑布规划。利用映山湖中的水,作为人工瀑布的水源,再结合当地的自然之势,利用水的可塑性,通过一定的工程手段设计出合理的人工瀑布。人工瀑布在景观设计中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与周围的实物相互协调,创造出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该项规划的主要功能:一、人工瀑布作为一种特殊的动态水体景观,可以给人提供感官愉悦的感受;二、瀑布有调节小气候的功能和降尘、净化空气及调节适度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环境;三、人工瀑布可以构成景观焦点,它的形态和声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容易吸引人们,使人产生一种视觉美和听觉美,引人入胜。
(4)二泉补水规划。天下第二泉的形成,主要是天上的雨水通过山上的土壤、岩石等渗透出来的,所以会时断时续。无锡市位于北纬31°7′至32°2′,东经119°33′至120°38′,属北亚热带湿润区,亚热带季风气候。虽然它的雨季较长,但是主要集中在夏季。这也造成了天下第二泉一年的很多时间处于无水的状况。将映山湖中的储存的水进行利用,补给二泉,可以保证二泉常年处于喷涌的状态,另外,映山湖作为蓄水池,可以充分实现对于二泉补水的调控。惠山上的天下第二泉是中国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自古至今受到无数名人志士的青睐,更有阿炳的一曲《二泉映月》扩大了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所以二泉补水的规划具有了巨大的现实意义。
2 可行性分析
2.1 地理环境
运河、映山湖与惠山三者之所处的地理环境为该设计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首先,运河与惠山之间相距400米,为从运河引水上惠山提供了便利;其次,在惠山的脚下便有着映山湖,为山体净化的水流提供了储存器,映山湖与运河之间可以相互调节水位的平衡;另外锡惠公园的惠山海拔328.98米,呈斜坡状,坡度并不是很大,为铺设管道提供了方便,也为构建斜坡式人工瀑布提供了便利。
2.2 古运河水质
京杭运河在无锡段长41. 4 km,东接苏州,西连常州,南濒太湖,北通长江,有江、浙、皖、沪等省市船舶途经无锡,近年来,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污染。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古运河污染物的成分中,氨氮污染所占比重最大,占44.3%,其次TP,占30.1%。将运河水经过一级净化后引向惠山,通过一定的管道进行喷雾灌溉,植物可以吸收污水中的N、P等物质来补充自身所需的营养,另外通过微生物和其他介质的作用,可以实现运河水的净化和绿化山林的目的。
2.3 山体净化能力
山体本身存在着一定量的植物、土壤、岩石和丰富的微生物。它们对于山体自然净化有着重要的作用:(1)植物的作用。这些污染成分有的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有的则是能被植物以其巨大的体表吸附。植物对于污水中的N、P等物质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补充自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从而起到绿化山林的目的。(2)微生物的作用。山体上有着丰富的微生物,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污染物的去除和养分的循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微生物可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和转化。比如对于污水中的N,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进行生物脱氮,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和NxO气体,这个过程包括硝化和反硝化2个反应过程。对于污水中的P,一方面,磷为微生物正常代谢所需要,被微生物正常同化吸收:另一方面,通过聚磷菌的过量摄磷作用而使磷去除的。另外微生物对于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的去除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土壤、岩石等的作用。土壤和岩石可以起到过滤和沉淀的作用,它们能够过滤掉污水中大部分的颗粒物。通过山体的沉淀、过滤作用,污水中的不溶有机物可以很快地被截留而被微生物利用;而污水中的可溶有机物则可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被分解去除。此外,污水中的P可以被土壤等介质通过吸附或离子交换作用而得以去除。
2.4 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短缺,人均拥有量约2300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10位。自1997年起,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占废水排放总量的比例接近45%,改变了我国水污染治理工作一直以工业废水治理为主的局面,开始加强城市污水的综合治理工作。京杭运河无锡段的污染影响了自然环境。项目实施以后,惠山郁郁葱葱,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该项目实施后,它所带来的生态效益是巨大的,也是经济效益所不能及的。
(2)社会效益。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无锡是唯一被运河穿越而过的城市,运河在某种程度上孕育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甚至可以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片,所以无锡与运河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密切。它的污染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和两岸居民的生活水平,更是影响了无锡这座美丽城市的形象。
锡惠公园作为国家4A级园林,作为无锡一处著名的旅游景观,展现了从南朝以来各个朝代的文化古迹,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人文传说,具有很高的历史人文价值。特别是公园内惠山上的天下第二泉是中国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自古至今受到无数名人志士的青睐,更有阿炳的一曲二泉映月,更是让其在社会上享有盛名。如今惠山的贫瘠,二泉的常年干涸的现状,对于锡惠公园以及无锡在社会上的形象产生消极的影响。
将运河水引向惠山,一方面进行利用和设计,使山林茂密,使二泉涌水,人工瀑布的建设更是成为锡惠公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扩大公园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同时使污染的运河水得到自然净化,解决城市河流污染的问题,为把无锡全面建设成一座实现生态文明的城市做贡献。
3 普通群众对于该项目态度的调查
3.1 问卷设计及结果统计
(1)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在共发放25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212份。在有效回收的212份问卷中,男性115人,女性97人,分别占54%和46%,如下图2所示。
(2)在有效回收的212份调查问卷中,18岁以下的有12人,18~40岁的有106人,40~60岁的有70人,60岁以上的有24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50%,33%和11%,如下图3所示。
(3)在是否希望看到天下第二泉的映月美景的调查中,有效回收的212份问卷中,希望看到的占182人,无所谓看到的占28人,不希望看到的占2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86%,13%和1%。如下图4所示。
(4)在是否希望看到惠山上面出现人工瀑布的调查中,在有效回收的212份问卷中,希望看到的占148人,无所谓的占49人,不希望看到的占15人,所占比例分别为:70%,23%和7%。如下图5所示。
3.2 问卷结论
由本次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群众对于该项目的支持度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对二泉补水规划和人工瀑布的规划,支持率分别为86%和71%。
4 结语
巧妙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将古运河的水引向惠山进行设计利用,可以再造锡惠公园水体景观,实现山体自然净化规划、映山湖蓄水规划、人工瀑布规划和二泉补水规划等整体水体景观规划。由上文可知,该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群众的支持度很高。该项目具有很高的实施价值,特别是它所带来的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远远超过投入该项目的成本。
参考文献:
[1]成官文.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应用[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16(1):5865.
[2]王晖文,韩会玲.人工湿地污水净化处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关晓莉.污水净化中的生物处理技术[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4]王本法.城市污水处理方法简析[J].百科论坛.
[5]李彦博,董永立.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技术的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
[6]李兴德,颜宏亮,马静,等.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
[7]张琪,姚明甫.人工瀑布的设计探讨[J].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8]陈圣泓.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实践思考.
[9]颜润润,程炜,逄勇,等.苏南运河污染特征及治理对策研究[J].人民长江.2009.
[10]江惠霞,肖继波.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现状与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
【关键词】 城市规划;水系景观区;设计建设;理论依据
城市作为人们的生活归宿和精神家园,不仅是人与自然共创的自然景观,更反映了所在地区的文化特征。随着城市建设高速向前发展,人们在享受繁华与喧嚣的现代城市带来的物质满足的同时,对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能够规避环境污染、空间拥挤、精神生活匮乏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居环境早已是城市规划建设中极其重视的问题。
水系是市内环境中的重要构成,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骨架网络,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性质布局。城市中的临水区域具备平衡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充裕的交流活动空间等功能,因而成为了城市空间中最具吸引力的理想生活地段。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生存理念的不断更新,城市水系的景观建设也更加受到重视,成为了改善城市环境,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措施。
一、国内城市水系景观建设现状
水是自然景观中最有灵性的构成要素,在决定城市特征方面有时要比城市建筑更为重要。我国城市水系景观区域建设的理论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发展起来。1990年钱学森率先提出了构建“山水城市”的概念。而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的刘滨谊教授则率先开辟了景观设计规划领域的理论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现代景观设计规划的三元理论。近年来,我国城市水系景观开发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很多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将水系景观的设计与建设作为自身的重点项目对待,水系景观区域也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构成部分。成都市则采用了综合整治的方法,将府南河防洪、绿化、安居、道路、文化的功能集于一体,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城市建设经验。而北京市自1998年开始,便对市内水系进行大规模的综合治理,使得城市水环境明显改善,建成了水清、流畅、岸绿和在有条件的河段实现通航的现代化城市水系。
二、城市规划建设对水系景观的影响
快速发展的城市给水系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例如市内河道和湿地的填埋,自然水系统的破坏。而水系的变化反过来又制约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健康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面硬化,缺乏调节城市气候的功能
城市化发展已明显改变了已有的地形地貌,而在水系景观的规划建设中,基于加固河堤的考虑,通常采用了浆砌块石和混凝土将堤岸硬化的方法。这种设计形式在虽能发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坡岸稳定的作用,且能使河道坡岸显得整齐划一,但对景观区内的生态系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极其显著的。而且由于河道内蓄水能力较低,仅仅依靠人工水坝拦截和人工放水保持一定的水位,基本上无法完成对城市气候的调节功能。
2、水面积减少,生态功能退化
随着市区规划面积的扩张,常常导致水面积的减少。已有的数据表明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水面积呈现负增长的趋势。再加之水体严重污染、堤岸硬化工程、自然生态水量不足等原因,造成了城市内河岸线缩减、河道断流的现象,自然水中的水生植物和鱼类等大规模灭亡。不但使生态水体失去了自身的净化能力,也严重破坏了水系景观的观赏价值。
3、安全考虑不足,防洪排涝风险加大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和道路修筑工程中,生态水系和路面状况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路面硬化比例升高导致径流时间的明显缩短,同时增大了雨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多数河道都具有城市的排污泄洪功能,但河堤护岸常做了整体硬化处理,这种规划建设方法导致的最大安全隐患就是泄洪能力降低。因此即使在市区建设中花巨资修建排水管网系统,仍然会增大防洪排涝的风险,对城市居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4、亲近性较低,公众参与程度低
城市居民是水系景观区的真正使用者,只有居民广泛的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才能真正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空间。但由于水系景观区域的建设涉及规划土地等诸多方面,所以最终的设计方案一般都由政府部门牵头,依托设计单位完成。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局限,设计人员与广大市民缺少沟通,广大市民没有机会接触和参与到对设计方案的讨论工作中来,导致规划方案实施后总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三、针对城市水系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重视生态平衡,营造和谐景观
城市水系景观区生态系统的建立不仅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对建立稳定生态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城市水系景观区规划与设计时,应深入客观的分析生态失衡的原因,从多个方面来加以改善。不仅要解决河流水质的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要尊重河流的自然生态特征,以积极的方法恢复自然护岸,使得自然水系的生态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2、建立水系景观保护区
整治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河岸建设成维系城市生态的绿色走廊。河道景观区域内的绿化应以适合生长的本地植物为主,辅以多样的物种相互搭配,并根据不同用地类型采取配套的绿化形式。以现有生态资源状况,在河道两岸设立保护区、恢复适合动植物栖息的自然发展空间,保证鸟类等生物具有较为独立、安静的栖息迁徙空间,旨在提供各类生物适合生态保育的生存环境。
3、搞好水系景观区域的人工造景设计
在漫长的河堤岸线上,若仅是以平铺直叙的行列树木为景观,难免会有些单调乏味的印象。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时应特别注意景观元素彼此之间协调呼应,形成主次和谐,特色明确的观景效果。同时,应当充分运用自然景色的四季变化,通过不同季节特征的植物,创造含有春夏秋冬各季特点的水系景观区。
四、结语
水系景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深远的涵义,在环境层面上,水系景观区的自然因素使人与环境之间达到了平衡、和谐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水系景观区具有高品质的旅游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潜质。在社会层面上,水系景观区不仅提供了富有特色的开放社区,同时也提高了城市整体的可持续发展性。
【参考文献】
[1]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郝天文.城市建设对水系的影响及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5(31).
[3]徐欣.浅谈山水城市建设中水系的治理[J].人江, 2001(1).
[4]闫石.开封水系工程中滨水景观设计研究.河南大学,2012.5.
关键词:生态景观学;园林规划;设计策略
景观生态学知识体系完备,对于当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有较强的指导性。景观生态规划可以用于指导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全面提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实现园林景观达到多样化发展目标。
1景观生态学对园林规划设计的主要影响
1.1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引入生态学基本理念,可以提高园林规划设计的整体性,有助于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要,对于促进城市园林快速发展、消除环境污染、优化环境有重要意义。在生态学的视角下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实现美化城市,构建和谐的城市景观体系,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长远需要。在自然环境与社会因素协调发展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规划更有优势,可以有效节约设计成本,保证园林景观更好地符合地方环境现实需求,这对于解决园林景观建设施工难题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学的园林景观,实现了园林工程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2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科学性
现代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的观赏需要,而且还要符合城市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只有在生态学的视角下,审视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才能满足城市绿化内在需求,做到在满足审美需要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设计人性化。运用生态学方法可以科学分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理性标准,有助于加强对园林景观规划的科学指导。同时,运用生态学方法,可以实现地方绿化元素的有效运用,做到对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统筹,更好地发挥地方植物元素的应用价值。另外,在生态学视角下,可以进一步根据城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排放的有毒物质情况,发挥园林景观改善环境作用,对于解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侵蚀问题有重要作用。
1.3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用性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标在于合理运用园林植物,发挥不同园林植物的应用价值。基于生态学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实现了从单一景观向综合性景观设计的转变,可以结合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生物学特征,实现树木的优化配置。首先,现代景观生态学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测绘、全球定位技术,收集可以用于园林景观规划的数据,这对于解决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结构布局问题有重要意义。其次,园林景观规划在生态学的关注下,实现了由平面到立体设计的转变,园林景观规划更注重垂直结构的植物配置设计,对于资源的循环利用,营建符合长远需要的生态发展模式有重要价值。最后,生态学理论还可用来检测园林景观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有利于对园林规划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指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不足,完善设计方案。
2景观生态学指导下园林设计规划原则
2.1自然优先原则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遵循自然优先原则,注重实现自然条件与园林规划的有机结合,在充分保留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发挥园林规划的实际价值。例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必须从地方自然环境气候与现有园林资源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进行园林景观规划。从地方植物特点与土壤环境特征出发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可以实现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充分运用。只有充分尊重地方自然环境,从当地的河流湖泊、山地树木等条件出发,才能更好地发挥现有生态资源的应用价值,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符合生态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园林景观植物的美学价值。景观生态知识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实现详细、合理、全面综合的设计目标。
2.2生态协调原则
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规划设计应当实现人与环境的有机协调,做到人的审美需要与园林自然属性的有机结合。强调在满足人们园林使用需求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全面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性与有效性。园林景观设计应当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园林景观规划的多样性目标,能够结合不同的生态知识,满足人对园林景观的多样性需求。景观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应当注重自然景观与城市发展的平衡。只有做到既注重园林景观的社会效益,又注重园林景观的生态效益,才能达到城市建设与园林景观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应在生态学知识的体系下,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形成完善的园林景观设计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3融合发展原则
生态学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应当注重整体平衡和满足园林发展持久需求。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应当保持工业生产、城市交通、园林景观的整体协调。做到在了解城市生态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自然景观是由多种生态系统共同打造,需要提高各方面资源协调性,使整体效益得到最大化。与此同时,在生态效益的视角下,运用生态学知识,审视现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漏洞,从而实现各种生态元素的有效融合。
3景观生态学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美化园林景观
一方面,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美学设计上,应当结合人们的内在需求,科学合理的设计,满足人们美学需要;另一方面,运用理论标准衡量园林景观设计,从园林生态学角度审视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从而更好地达到人文性与自然性的统一。例如,云南倘甸湿地公园建设规划全面借鉴了生态园林设计规划思想,主要结合转龙镇区位优势,借助转龙镇树木林立和水系纵横的特征,发挥东川红土地资源价值,以大山的情怀和红土的厚重为基本设计理念,重点营造以湿地漫步、休闲水岸为主题的景观设计。以保留原有植物为方法,搭配常绿树种,达到展示纸马古道观景的目标。
3.2优化景观要素
生态学原理视角下的园林景观规划应当把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合理利用自然材料的基础上,提高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质量。首先,应充分了解园林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复杂性。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当维护园林的多样性特征,凸显园林景观的个性,同时,合理运用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元素。其次,将多样性与其它非生物因素有机结合,在重构生态体系的基础上,满足地方生态系统发展需要。最后,在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方面进行有效的协调统一,在发挥生态效益最大潜能的基础上,使生态环境建设趋于全面合理化。例如,为了提高园林景观绿化的有效性,2015年昆明市公布了城市绿线,重点加强了对龟龙湖公园、洛龙公园、入城公园绿化植物的规划保护工作。
3.3完善绿化植物建设
生态学涉及动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观赏学等领域,这些具体的生态学知识都可以用于园林绿化植物建设。因此,在园林景观绿化过程中,应当合理运用不同生态学原理,全面提高生态工程建设的综合性效果,切实发挥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价值。例如,昆明“十三五”时期规划新建74个重点公园,围绕滇池草海环湖湿地、风景林地为设计主线,按照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现有格局,实现一心、二轴、三环、四横、五纵的综合布局规划思路。以“碧鸡秋色、金马朝辉、滇池夜月”为主题,重点种植常绿开花乔木,从而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园林景观;园林生态设计;生态设计规划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人口激增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的发展已经消耗了大量的森林、土地、水等资源。但这还不是全部,最重要的是人类为了经济的发展,大肆破坏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严重失调,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石油泄漏等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并且还没有有效的解决措施,人类的生存已经遭遇威胁。可持续发展被各国提上日程,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被越来越多的讨论,生态设计这一行业的产生,标志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设计涉及的方面很多,工业、农业、森林等都可以进行生态设计。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问题,引发人们对城市环境的思考,清楚的认识现状,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使人类真正的做到和自然和谐相处。
一、什么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
1.生态设计的涵义
生态设计的概念目前没有很统一的定义,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这是一种设计形式,并且这种设计在进行的过程中不能对环境产生破坏,要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其实就是把人类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统筹规划。
其实,人们的活动从来没有离开过生态,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为了生存对周围的环境做出了改变,这种改变虽然微小,却也在生态工作范围内。现在我们把生态设计的概念外延,覆盖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2.景观生态设计的涵义
我们在探讨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时一般分为两个层次,在狭义和广义的层面
上分开研究。广义的方面是这样解释的,在对一种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运用生态学方面的原理和知识,基于这样的景观生态设计,就可以被认为是对景观的生态设计了。而狭义的层面上理解的话,就是用生态学进行景观设计,期间要应用各种生态学知识,它注重的是细节方面的东西,比如景观的空间格局,以及这种格局的构成元素。
彼得·沃克是国际知名的景观设计师,他的极简主义给景观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和雕塑。……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例如:柏林的索尼总部首先是一个公共广场,它的设计十分别致,令人难忘。但是它的设计与形象是在相互依赖中并存的。彼得的设计的生态景观是需要不停维护的,植物要不断修剪,这是他理解的景观生态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设计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景观生态设计也在不断的革新,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基本要点就是要可持续的发展,景观是为了服务周围的群众的生活,在这个前提下,景观生态设计要尽可能的减少基区面积,而且作为景观设计,就提倡融入更多的美学因素。
二、现阶段的景观生态设计
常规设计还是很常见的,常规设计的前提是人的需求,各种功能和属性都要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为原则,这种设计被叫做常规设计。在人的需要层次上,常规设计是必须存在的,但是在生存环境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不得不顾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可持续的发展也是子孙后代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常规设计很难在满足需求,生态设计应运而生。目前我们的社会发展程度还不高,对生态设计的理解也不深刻,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满足不了进行生态设计的要求,常规设计在一段时间内还不会被生态设计代替,更多的可能是两者相互结合,把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输入常规的设计中,使常规设计重新整合,使设计出的园林景观适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设计水平。
三、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1.以节约为本
近些年来我们社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牺牲了生态坏境,发电厂、交通工具等使用的能源燃烧后不断破坏大气环境,连水利工程都在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园林景观的设计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这些树木、花草、石头全部来自大自然,取材时必定会对大自然产生伤害,因此我们在进行生态设计时,应该减少使用这些自然资源,要注重资源节约。还可以采取作景观预案的方式,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增加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2.尊重现有的生态环境
无论是常规设计还是生态设计,都要对地表进行改造,这种改造不可避免的要影响到附近的生态坏境,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措施降低或者避免这种影响,让我们的景观设计更加符合生态系统的需要。让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的能力,这样才能降低环境恶化。
园林景观是包含在整个的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不能局限于场地内的景观设计,要在宏观上把握,整体设计。根据不同的生态系统因地制宜设计不同的景观,各种生态要素都要考虑,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
3.园林景观要尽量延长使用
很多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不是简单的工程建设,这样复杂的设计应该得到更好的利用,但是现在我们却很少能做到。修理、精炼、重新设计、再思考是生态设计的四个阶段,利用效率是我们一再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方面日本做得很好。景观材料在选择时应考虑到回收利用性和耐用性,这样在景观废弃或改建的时候,大量的材料可以回收,不至于造成浪费和污染。要尽量的提高景观的使用寿命,对景观不断维护、修理非常必要。
4.尊重生命,保护文化
在生态学的角度上,人类和世界上的其他动物都是平等的,没有谁高谁低,要求我们要和自然界其他的生物和谐共处,以前由于城市的出现,大量的动物被迫离开城区寻找新的领域,我们应该对生物的多样性予以保护,这样更多的生物就可以重新回到城市,这也让我们的城市生态系统更加完善。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国家之一,袋鼠、考拉在街上可见。但是城市化的进程也给动物带来了相当大的威胁,于是园林景观的设计师们在可能利用的各种地点建立动物保护区,建设尽可能多的园林和绿地保护动物。
各个地方也尤其不同于别地的风俗文化,一些环境也被打上了文化的烙印,这些文化是需要我们长期保护的,园林景观的建设不能以牺牲这些文化为代价,要尊重当地的风俗,这样也可以使景观设计更容易得到认同。
四、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我们也在上文提到过常规设计,现阶段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不成熟,需要在常规设计的模式下开展。要先确定总的目标和规划,之后进行具体的分析、测量,确定地域和范围,在进行更为具体的细节设计,设计多个方案以备选择。
园林的景观生态设计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它是以人类的需求为主的,忽视人的需求设计也将不复存在。所以在做设计的时候,要以常规设计为依托。把生态设计和常规设计两者结合才能完成整个的园林景观设计。
结束语
不论是我国还是国外,在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内还没有很成熟的体系,理论和方法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不能完全适用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我们要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贯彻到底,在设计的细节方面体现出来。积极进行创新,学会和自然和平共处。
参考文献
[1] 顾忠好.城市绿地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要求与方法[J]. 农技服务. 2010(08)
[2] 王小克,张公保.浅议园林景观生态设计[J]. 山东林业科技. 2007(06)
[3] 张钢,赵晶.对生态设计的再思考[J]. 现代农业科学. 2008(11)
关键词: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
前言:房地产的开发,尤其是商业住宅的开发,早就已经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大热点。对于人民及社会来说开发商业住宅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国家的住宅开发已经历经了几个完全不同的阶段,从一开始的福利住宅到现在的商品住房,这个发展阶段和西方国家的住房发展相比,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我们国家真正开始开发商业住宅区是在改革开发以后,住宅是商品化的产物,由于时间比较短,和西方国家的发展水平,尤其是房地产业比较发达的美国等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
依据界定的景观设计,居民区的景观设计有两种类型:第一,在设计建筑以前就直接参加居民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根据景观的办法限定居民区的规划,为以后的建筑设计、详细的景观设计做到协调及统一的作用;第二,是现在比较常见的一种,景观设计师在对居民区进行设计的时候,建筑和规划已定稿,可以变换的东西非常少,只在有限的空间中景观设计其发挥作用。
一、房地产园林规划设计现状
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就变得越来越高,既要有别墅、豪车等,还要有小桥流水等住宅区园林景观,因此,园林景观在房地产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房地产园林在设计的时候也已经从通过植物营造形式美,逐渐转变为具备房地产项目特征的绿色生态景观,现代园林景观的作用也产生了质的变化,其既可以对人们的休憩需要以及观赏性进行满足,还可以对业主的心里审美进行满足。现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及规划不断继承了传统优秀的住宅园林特色,还全面地体现了现代房地产企业具有的企业特色。现代园林不仅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要求相适宜,还对居民的休憩、游玩需要进行了满足,形成了把现代小区建筑当作有机载体的生态化、现代化及人性化房地产园林景观。
二、我国房地产园林景观工程规划设计原则
(一)房地产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设计
1.保护自然的原则
最近这几年,我们国家的房地产建设很多都是追求速成,移植了大量的树木和草坪。毋容置疑的是这种速成办法的效果很好,但也容易破坏生态环境,被移植的草坪及树木的死亡率很高,也就必然不能发挥房地产园林应该具有的生态功能。因此,要想建设一个充满生机、自然色彩并生态的房地产园林景观,必须和自然规律相符合,遵守生态原则,明白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同时,由于自然界是一个不断演变及更新的自然系统,在设计及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对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进行考虑,尽可能地采用及保留本来的植物及动物实施规划及设计。假如必须引进植物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征以及景观环境,移植合适的植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
2.可持续性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人类所必须遵守的道德理念及价值理论,其本质是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科技,尽可能地研发出绿色资源,优化并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人和自然和谐、持续的发展。在规划和设计房地产园林景观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把生态环境的改善及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应用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目标,从而最终实现人类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房地产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合理应用
地域文化景观是位于固定的地域范围里的文化景观类型,其代表了这个地方独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同时也记录了人类的历史活动以及继承了该地方的文化,这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及历史意义。地域文化景观注重自然和人文的完美结合,其侧重表现文化价值取向及地域景观空间。设计及规划房地产项目景观的时候与文化策略相结合,从而产生一个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景观,逐步发展为房地产园林景观设计及规划的新方向。
1.设计的多样性原则
在设计地域文化景观的时候必须注意特定地理环境下的文化差异性,让这种文化差异性表现在园林景观的特质上。在多样性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注意继承及升华现在的文化遗产,改善、研究及发展这些文化遗产,只有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园林景观的规划及设计里,才可以掌握好地域特点,对景观的物质建设进行良好地指导,进而丰富住宅小区的活力,对房地产项目的品质及文化形象进行提升。
2.乡土性保护的原则
设计及规划房地产园林景观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地保护及重视地区的乡土性。所谓的乡土性保护不是简单的历史复制,而是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摒弃糟粕,根据其精华来实施修正,在景观的规划及设计中应用继承到的具有价值的文化,给现代景观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3.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化原则
科学地规划及设计房地产园林景观是园林发展及建设的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设计及规划,可以全面地体现园林的功能、特色及艺术性等。我们为了让园林景观的规划及设计更加有科学性,就需要全面、系统地研究园林景观学,极力地培养各种园林设计及规划人才,进而建立和我国国情相符合的房地产园林设计、规划、管理及建设体系。当然,还要尽可能快的完善园林设计及规划技术标准,做好各种园林工程的设计及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让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更加有专业含义。
4.各种园林植物景观相互配置的原则
目前可供选择的绿化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为创造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园林作品必须有鲜明的主题和个性才能活起来。单纯的种花种草、雕山、塑石等只能给人视觉的愉悦,不能满足人们遐想的境界。因此,多样性、差异性景观的展示并不等同于一盘大杂烩,而应该表现出其中蕴藏的具有统一主题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我国园林植物品种较为丰富,其中有很多种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例如:在北方地区,以国槐、白蜡等为代表的行道树类乔木;以油松、白皮松等为代表的常绿大乔木;以合欢、泡桐为代表的大花乔木;以柿树为代表的果树类乔木;以银杏、元宝枫为代表的彩叶类乔木等。
三、结束语
房地产园林的欣赏就是要给人们营造一种随意、轻松的气氛,但是设计房地产园林就必须有条有理、一丝不苟。对于业主来说,住宅区园林景观是一个可供大家使用的公共场所。这种类型的公共场所不仅可以给业主提供开发的公共活动场地,还可以对住户个人的私密空间要求进行满足。住宅区的公共场所既可以通过绿化的环境、美化小品设施吸引住户走出居室,为住户提供与自然界万物的交往空间,还可以就近为住户提供面积充足、设施齐备的软质和硬质活动场地,使之加入公共活动的行列,提供住户之间人与人的交往场所,进而从精神上创造和谐融洽的社区氛围。
参考文献:
【1】杜爽,王.浅议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景观[J].现代园林论坛,2011(5):10-13。
关键词:城市夜景;景观规划;体系探索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城市夜景与夜景规划设计
夜晚的城市为夜空间环境提供所需的必备机能,是为了让人体验和感受而设计的,以市民的日常工作、生活、休闲和娱乐的需求,来衡量、评价和营造环境的,夜景照明应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照明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城市夜景观可以表现自我,也可以通过城市夜间的各种物质组成要素间接展现出来。
二、城市夜景观体系的构成
城市夜晚景观体系由城市灯光景观体系和城市景观体系构成。
城市景观是城市灯光景观的基础,按照形成景观的要素可以分为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软质景观主要包括植物和水体两大类。硬质景观则由地形和建筑两类组成,主要包括墙面、铺地、广告标识、山石、建筑物、雕塑等组成。在城市中,硬质景观往往占据优势,它们清晰地划分城市的组成界面,给城市带来了节奏和活力。无论是软质景观还是硬质景观,通常都可理解为点、线、面三个层次。对于尺度较紧凑的小景观来讲,点主要是指单独的景观节点,如水景、雕塑、构筑物等;线主要是指衔接这些点的园路、水系、铺地、植物隔离带等;面是指汇集多个独立节点的组成空间,如大型广场、景物建筑组团、植物造景等。这三个层次的景观相互作用,构成多姿多彩的城市景观。
城市的灯光景观体系是由空间体系、色彩体系、亮度体系和供电系统构成。
空间体系是由观赏空间和视觉空间组成,观赏空间是从人的观赏角度出发分析,从高处俯瞰城市的观赏方式,步行漫步观赏方式和定点观赏,都属于观赏空间。视觉空间则包含面视觉,视觉轴线,点视觉。
色彩系统,应从城市的整体和单体建筑的色彩等进行把控,以一个灯光景观序列作为完备的系统进行规划。在灯光序列中,把握色彩分区、色彩匹配、兼容性等,使整体色彩平衡,与对应的景观元素色彩材质相融合。
灯光景观的亮度系统不但指灯光的亮度,还包括不同形状的光源,如点状光源、面型光源及组合型光源。亮度用以调节色彩的强度,可以在总体上进行色彩、色彩强度空间、及饱和度的综合调节,体现灯光的层次性。
供电与控制系统是为了通过智能控制等方法,设置经济、灵活、高效的控制方式。
三、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探讨
(一)制定良好的城市夜景总体规划
城市道路照明组成的网格状城市肌理是夜景的基础,形成了夜景的背景,城市广场、绿地等节点成为穿插其间的“亮灯”,城市水体和滨水建筑外观往往成为线状“光带”,区域则成为面状的夜景元素,从而组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夜景结构,考虑夜景设计时,要整体、统一的规划,突出主次、特点。城市的夜晚的形态主要是靠光来勾勒、利用照明,将城市的环境以及特征结合,绚丽的色、光对城市的轮廓进行凸显,使景色和夜色融合,这样就使得城市充满了生机。所以在进行城市的夜景照明设计中,不但需要在单体建筑上微观把握方向,还要在宏观的基础上对城市的轮廓线进行勾勒,城市的夜景可以清晰的向人们展示城市的轮廓线。
(二)夜景照明必须紧扣本城市或建筑物形象特征
夜景的照明一定要和城市以及城市的建筑物相互紧扣,坚持和谐统一、简洁大气、以人为本、重视文化以及艺术品位的原则。在对照明的效果设计时,要和相关的建筑特点进行结合,并且将自身的特点有效的突出,这主要是文化内涵以及艺术特色方面,将其立体感和层次感有效的突出。在灯具的选择上一定要精致合理,不影响白天的效果;光色搭配柔和,亮度适宜,因此给人的感觉非常好,也不会导致光污染。
(三)照明方法多样化
景观照明通常利用的光源主要是白炽灯和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白炽灯的光源主要偏黄偏红,没有很好的色表,优点就是其被照对象的颜色往往很少失真,有着较好的显色性。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主要包括高高压汞灯、压钠灯以及金属卤化物灯等,这些等在单独使用时,主要特点是光色不好,光效也不好。例如,高压钠灯光效虽高,但光色发黄,当穿蓝色的衣服被钠灯照射,蓝色就变成了黑色,显色性较差;如高压汞灯光色发青,被它照射的人面孔,看起来好象抹了一层青灰;金属卤化物灯光色偏冷,缺乏红光。为了使这些高效光源能够被广泛使用,一定要将其特点进行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其实现节约用电和形成良好的光环境。在这个方面,混合照明尤为适合,通过实践表明,高压钠和钪系金属卤化物灯的混光光源的光效比较高,并且寿命较长,其节能效果也比较显著,其显色性适中,光色偏暖,特别适用在公共建筑的景观照明中。LED照明产品也大量应用于景观照明,用它出色的色彩表现力、变光变色极强的控制能力、体积小易隐藏及其长寿、节能、稳定等特性,迅速带动了照明市场快速的增长,助力景观照明。而传统景观照明的一大劣势是,无法非常好的表达建筑本身,无法呈现高品质、艺术感的景观照明,而LED色彩丰富,理论上仅用LED光源就能完全覆盖CIE色度曲线中的所有饱和颜色,即LED通过与磷的有机结合几乎能够产生任何颜色;LED可低压直流供电,调光方便,因此在景观照明领域具有其它光源无法比拟的优势。
(四)慎用彩色光
在对城市的夜景进行规划时对彩色光一定要慎用。尤其在一些公共建筑中对其夜景照明的配色更加要谨慎。如果在城市的建筑夜景照明中,利用一些花花绿绿、五光十色的手法来进行布光,就会使得建筑的功能以及风格和环境特征等显得非常不协调。其主要原因就是:一是因为彩色光具有非常强的感彩,二是其所涉及的技术问题以及影响的因素比较多。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对建筑的美感以及建筑的夜景照明效果有所破坏和降低。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就需要按照建筑的建筑风格以及结构特点、表面的装饰材料等因素。来进行照明的部位进行选择,利用其光色以及亮度的强弱对比,强调建筑的主次,将建筑物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有效突出,并且采用光的明暗效果对其中不足之处进行创造和弥补,不但可以将建筑的美感能够表现出,还可以营造出区别于白天效果的气氛。
(五)科学设计照明控制系统
一般应按平日和节日两种方案分别控制现在多数景点的照明在节假日才开放,平时闲置,这样既造成浪费,而且又不美观。应制定平日和节日两种方案,这样使人们不仅在节日,而且在平日同样也可欣赏美景。
(六)环保低碳理念
在城市夜色景观设计中,还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有效的结合,关注生态平衡的价值,将景观中各个元素的特性以及特征进行结合,将各种灯光照射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结果进行研究,使用光效比较高并且环保节能型的灯具以及光源,最大限度减少照明工程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可以看到,道路上的路灯照明,除了自身文化的因素之外,也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都加上了灯罩,将光线局限于道路本身。对于建筑而言,也将光源调节好了映射角度,尽量保证灯光都打在建筑上,避免形成光污染。例如:某大厦建筑较高,造型端庄雄伟。顶部投光是最显著的亮点,让人在很远处就能引起视觉注意力,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楼顶立面采用LED 浅蓝色形灯与黄色单向射线灯相搭配,重复排列组合,形成有节奏感的光照效果;群楼概括表现,简洁大方整体色彩丰富而不花哨。LED景观照明更能注重环保低碳理念,在低碳节能的景观照明出了突出贡献。
四、优化城市夜景观设计水平的对策以及措施
(一)建立快速、有效的维护维修机制
快速有效的维护维修机制应该是包括信息收集部门、信息调查部门、施工部门和检测部门,即要从一个多角度、全方位的高度去把握、处理问题。并且各个部门之间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只有调查、收集工作做好,才会及时发现问题、排查问题,让施工部更好更有效率的发挥作用;另一方面,施工部的高效高产又为今后的信息工作做了良好的铺垫,总之,我们不能只重视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应该把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只有在各个方面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作用下才能形成一个完善的机制。
(二)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
科学的夜景工程景观规划需要专业的景观规划人员,政府应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针对本地区的丰厚的资源特点与良好的环境状况,科学地制定景观规划方案,如确定夜景轴线、动停空间、开发强度等具体规划项目。
(三)制定一套完整的近期、中长期发展方案
首先应该对项目所在城市的自然条件、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城市性质等进行一项全面的调查以规划一个大致的定向,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可以以若干年为一个基点,对具体的工程项目、亮化程度以及基金预算等做细致的规划,最后工程完工以后应该及时的安排后续工程,指派区域责任人,负责日常的检查和维护工作,形成较合理的反馈系统。
结语
城市夜景观设计是以体现城市精神、丰富市民生活,体现时代文明为目的地,以高科技材料的交错构筑为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群体,并且能够满足各个阶层休闲、活动以及审美需要等的一种新颖的表达方式。它是城市照明工程的高级化,更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在当前的夜景观设计规划中,尽量让夜景艺术设计在经济发展和人文环境营造中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业颖.城市夜景观规划与居民夜间活动的营造[D].昆明理工大学,2012.
[2]郭川江.城市夜景观规划初探[J]. 知识经济,2011,02:123.
关键词:基于生态恢复;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
高速公路是人们日常生活出行的基础设施,大力兴建高速公路,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缩小了人与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高速公路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改善了高速公路沿线居民的生活条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在以前的高速公路建设中,通常对高速公路本身的基本属性要求较高,保证高速公路可良好地完成自身的基础保障功能,大都未考虑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效应、环保效应等,导致在修建高速公路时,只重视高速公路带来的经济效应,忽略了环境保护。想要实现高速公路的绿色环保发展,应重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景观设计,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如当地公路的地貌特点、气候条件、土壤酸碱度、湿度等[2]。还要关注植物本身的特点、水土环境等。
1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必要性
公路是国家的经济动脉,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达到了非常繁荣的阶段,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位列世界第三。修建高速公路,无可避免会破坏公路周围的环境,损害当地的植被,破坏当地的生态景观环境[3]。目前,高速公路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加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非常必要。绿色植物可恢复自然、改善环境,所以,应该重视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将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纳入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中。同时,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可有效改善交通环境,为高速行驶的车辆提供保障;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可美化高速公路路容,让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驾驶员感到舒适,提升道路安全性。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是由高速公路的主体结构,以及公路附近建筑物、附属设施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结合形成的。因此,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与环境科学、自然地理、建筑设计息息相关,不仅要保证公路附近的植物适应高速公路的水土条件,还要保证其舒适性。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应结合当地植物的生长环境、条件设计合适的方案。选用适合当地的植被,完美融合绿化景观和周围的环境,消除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产生的视觉疲劳,促进高速公路周围的生态环境发展[4]。
2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理念
2.1设计原则
在进行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前,需要实际勘察高速公路包含的区域及公路的正常交通量,并记录相关数据,最大程度结合周围环境,避免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大的破坏。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保证绿化设计景观的实用性,同时,遵循易管理、易养护的原则。在设计时,可借助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进行整体设计,调整景观效果差的地方,保证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整体美观性。根据高速公路的布局进行整体规划,尽量节省资源,根据气候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植被,节省绿化景观成本[5]。
2.2设计理念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要充分融合周围的自然环境,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最大程度减少环境破坏,在施工中,遵循利用资源又保护资源的施工方式。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会不断生长,在景观绿化设计时,应考虑景观生长的规律,避免因绿化景观生长影响甚至破坏整体的景观规划。高速公路不同地段的景观规划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在绿化景观布局时,要让各个地段的景观绿化设计满足其各自的使用功能;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种类非常多,因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要考虑季节变化,体现独特的特色。高速公路的植被种植密度对道路行车的行驶安全有非常大的影响,在设计时,要考虑种植密度[6]。同时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征融入景观绿化设计中,使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充分体现出当地的人文特色。
3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规划
3.1高速公路边坡景观绿化设计
高速公路的边坡是指高速公路路基两边的坡面,主要分为填土、路堤和路堑等。高速公路边坡景观绿化应从以下方面出发。重视景观绿化设计的功能。高速公路边坡景观绿化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高速公路边坡。不管是运用植物护坡,还是立体植被护坡或蔓生植物及其他的护坡方式,选用植物时,应符合边坡保护的功能条件,突出景观绿化的作用及对绿化模式的影响,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区位,高速公路边坡景观绿化常采用丛生种植方式和林道系统的方式,分层种植乔木、灌木、花草,搭建出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保护高速公路边坡绿化,可将边坡分成上坡护和下坡护2个区域,根据种植所需要的不同条件及不同的边坡形式种植不同的植被,坡面种植藤蔓攀援植物时,应使用垂直绿化、喷播、种植植被带的方式[7]。没有植被坡面的情况下,可采用虚拟广场的方式压实坡面。高速公路的边坡景观绿化设计作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主体,不仅要保证达到景观绿化的效果,也应保证道路边坡的土壤不会在大雨时被冲走,在选取种植植被时,应尽量选取植物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的护坡植物。种植乔木类品种,植物种植要远离路肩,防止影响高速公路正常养护。
3.2中间隔离带景观绿化设计
高速公路中间隔离绿化的主要功能是消除高速公路行驶车辆驾驶员的视觉疲劳,防止驾驶司机长时间驾驶产生幻觉,导致交通事故。在高速公路中间隔离带种植的植物以灌木、常绿的乔木为主,高速公路中间隔离带的宽度大都在2m以内,为了满足防眩晕的要求,种植乔木要求在1.5m。因为隔离带的特殊性,在隔离带景观绿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如应结合植物的生长周期,及时修剪以保障行车安全。在难以护理的区域,应选取不易分支、植被结构长势不会随着时间而大幅度改变等。同时,应注意高速公路中间隔离带的小区域有土壤稀薄的特点,在旱季时,应注意水肥管理。
3.3互通式立交区域的景观绿化设计
互通式的立交区域的景观绿化,是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重要区域,因为互通式立交区域的特殊性,行驶车辆在到达互通式立交区域后会减速行驶,人们会观看到更多的绿化、景观面积,所以,在进行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区域的景观绿化设计时,需要注重立体的层次感,明显体现季节的变化性,防止景观单调。在互通式立交区域的进出口位置的绿化设计,除了运用灌木勾勒出图案外,还可在大片空地处通过自然造景的方式种植乔灌花草,形成独特的绿化景观。互通式立交区域的分流路口不可种植较高的乔木,可选择种植较高的灌木,在互通式立交区域的匝道外侧地段,可种植一些较高的植物,引导高速公路的行车路线。注意种植的植物要种类丰富,体现季节变化。
3.4高速公路中服务区的景观绿化设计
高速公路中有服务区,服务区不仅可满足车辆的加油及食宿要求,缓解司机在高速公路长时间驾驶的疲劳感。在进行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景观绿化设计时,应以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为主,根据服务区修建的整体建筑结构为主体进行设计。可设计小型花坛、植物造景等方式,让服务区体现各式各样的风格,服务区的绿化植物可选择多种品种、多种不同的色彩,满足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服务区对植物的管理、浇水、施肥都较方便,土壤条件也比较良好,是人们开车疲劳后休闲、观赏的良好场所。
3.5运用各种新技术
在进行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时,应该遵循保护环境、保护植被的目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管理,采用新型的微型喷播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等新技术,提高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的效率,提高绿化植被的成活率。
4结语
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和建设需要漫长的过程,没有固定模式,不同区域路段的景观绿化设计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人文特点等因素。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还可体现城市的经济发展及精神面貌,所以,必须重视景观绿化设计,遵循融合自然,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态度,保证景观绿化设计的效果,同时,不会破坏自然环境。在进行景观绿化设计时,将点、线、面相互结合成一个整体,保证植物原本的生长规律,使植物顺利生长,全方位提高高速公路的绿化效果及行驶的舒适感。
参考文献
[1]刘青.基于生态恢复的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探究[J].风景名胜,2019(11):23-24.
[2]麻国涛.高速公路景观生态绿化设计浅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9(010):121.
[3]韩璐.高速公路生态绿化恢复设计———以西安到汉中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为例[J].建材与装饰,2020(02):284-285.
[4]应红涛.曲靖市东绕城高速公路沿线山体景观修复治理探讨[J].四川林勘设计,2020(001):86-90.
[5]马婧,杨东.公路建设景观恢复设计与实践———以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为例[J].工程与建设,2019(006):884-886.
[6]周晋焘.高速公路绿化生态恢复与绿化养护综合研究[J].四川水泥,2020(01):322.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 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建筑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4.1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管理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工业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4.2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规划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规划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m Van der Ryn 和Stuart Cown(199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规划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规划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规划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规划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规划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 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Regenerative design,Lyle,1994),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Sustainable landscape,Thayer,1993)。
4.3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 (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 (sustainable cities,sustainable communities)。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5.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理
5.1 地方性原理。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和使用当地材料 植物和建材。
5.2 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5.3 尊重自然,展现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都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自然景观及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用Thayer 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1998)。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社区和环境的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溶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6.问题与讨论
现代城市生态型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生态型景观是包括地理格局、水文过程、生物活力、人类影响和美学上的和谐程度在内的复合生态多维景观。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整体论的学习、设计过程,旨在达到物理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活力、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科学原理。
然而,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也无论是郊野"自然公园"还是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俞孔坚,吉庆萍,2000;俞孔坚,2001)。
未来城市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二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需求。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四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经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Sim van der Ryn and Cown,Stuart,1996. Ecological Design,Island Press Washington.D.C。
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2000,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加强生态优势
从整体上把握校园现状的生态优势,进行适当改造和引导后,形成一个功能合理、景观优美的新的生态构架,原有地形地貌尽可能保持,减少土方量;原有水系要有序引导疏通;原有植物,尤其是大树,尽可能保留并养护好,避免施工时的伤害。绿化的比例须达到规范要求,方能强化原有校园生态所具有之优势。
除了尽量保持原有的地形和山水态势外,随着对生态研究的扩展,天空这一元素亦被引入,“缺乏天空的生态系统是不完善的。”人们视平线前上方45度的视野内若无法看到天空,是不符合自然的生态设计。因此设计师需精心考虑教学楼及宿舍楼前方的景观生态环境。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主要教学楼与宿舍区都重视室内采光与楼间距的控制,尽可能保证在主要教学楼的正南方有大面积的宽广地带,保证充足的日照及开阔的天空视野。
2、创造人工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校园
校园建设中所创造的人工景观必须与保留、改造的自然景观相呼应、协调,形成完整的大景观构架,即天人合一。
校园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不应是繁复的人工堆砌,清新的空气比人工景观造型本身更有实用价值,大量供氧植物的配置令空气清新,使学生不易因缺氧而贪睡和疲惫,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校园四周应尽可能以高大植物加以围合,以植物墙遮挡校园外喧哗的社会环境,以利于内外空间的划分,适当在校园入口处点缀爬藤月季、蔷薇等开花的攀爬植物和花灌木,以色彩强化校园重点部位。坐在校园内部小游园座椅上晨读是学生的最爱,如果所看到的是广阔天空自然为最佳选择。复习疲惫时凝望天空少顷是眼科专家一致推荐的舒目良方,广阔的天空对疏解疲劳的确有神奇的妙用。小游园如坐落于高地或视野广阔之处为最佳,设计者在规划时需详细考察地形。若地形受限,小游园前方有遮挡建筑,仅能“以遮回遮”,整齐的绿篱可收束散乱的心续,但绿篱至少距离座椅三米以上,以免产生压抑。学生在自修疲惫时以凝望绿篱调节身心。绿篱若过于密实,仍会产生压抑感,在修剪上齐中有透,虚实呼应最为上乘。
(二)功能组织合理
校园的功能分区一般分为:校前区、教学区、行政区、文体区、学生生活区、教职工生活区、生态林区、湖泊水体区、科研生产区、后勤区等。
其构成形式可分为全集中型、主集中型、分散型等。校园的外部环境空间包括校前区、入口大门、功能各异的广场、庭园、人行道与车行道、山地、水面、绿地、运动场、展示场、试验场、露天剧场、屋顶平台、屋顶花园等等,其中广场、庭园、露天剧场、展示场等是流线中的“亮点”,吸引学生停留、驻足,并由点带线,引导整个流线。通过道路、广场、绿地等环境元素组织、协调、沟通、运作,对各种功能进行梳理,供学生学习、交流、生活、运动、游戏、种植、饲养、劳动。线、点、面的结合讲求丰富、变化,避免横平竖直式布局,而由各种美观多变的曲线、直线相结合,正向、斜向相搭配,产生丰富的景观视觉效果,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景观的设计完全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整对同学之内心世界产生引导。在教学楼旁的景观设计必定是全校园最有序的设计,整齐修剪的林荫道,带有竖向拉伸感的植物,厚重的植物色彩,易使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受到场所精神的约束,快速进入严谨认真的学习氛围中。
(三)景观特色明显
校园应充分利用本校地形、水面的优势,并巧妙运用校园外的景观造景、借景,做到崇尚自然,独特,同时,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一定的艺术水平,具有较高思想内涵,优先人文、张扬传统文脉,并融入现代精神。
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畔,山水地形富于变化,至今仍不失其名园风采,是学生散步读书、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场所。清华大学的清华园和近春园,其中的“水木清华”和“荷塘月色”等景点,由于利用地形优势,植物配置得当,加上朱自清先生所写的“荷塘月色”名篇,成为吸引万千学子、具有无穷魅力之校园景观。
每个校园都有自己的人文历史,新建校园有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在景观设计上应充分彰显这些个性特色,突出校园精神。可通过景观造景如雕塑、碑刻、小品、标志物等来表现校园人文。校园小品宜简炼含蓄,留给学生多一些思索,多一些想象空间。
校园环境规划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生态是环境景观设计永远的主题,尊重、注重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校园自然景观资源,创造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相互补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校园生态环境是最根本的原则。经济合理地利用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实现向自然适度索取与最优回报间的平衡,共生、共荣、共存、共乐、共雅。
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中国的清华、北大,几乎所有的名校都有着令无数莘莘学子骄傲的校园环境,以校园中固有的山坡、河流、湖泊、凹地、绿地、树林等自然景观作为校园景观环境格局的构架,是建成优美校园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和植被,少动土方,也是减少投入,获取高效益的有力手段,从而营造出一个山青水绿、天蓝云卷、草木迭翠的生态校园。校园景点宜以植物造景为主,且以乔、灌、草复层绿化为佳。
(二)延续性原则
1、与校园总体规划相吻合景观环境规划应在校园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设计,应是校园总体规划的延伸和拓展,必须强化校园总规的原则和特色。
2、与校园建筑应有机结合,融成一体,追求建筑“长”在自然环境中的意境。
(1)内外空间交流,绿地可局部伸入室内,延伸至室内空间。
(2)制造一些通透性好的半开敞的“灰空间”,如门厅、门廊、廊架、亭阁、平台等。
(3)在硬质景观(广场、硬地、铺装等)中采用与建筑物相同或类似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的延伸处理。
3、原有山林坡地、水面应尽量让其自然融入校园环境中,使绿色楔入校园环境,自然景观延伸到人工景观中。
4、与校园的历史文脉相延续,相拓展。
(三)人本化原则
校园的特点是学生相对单纯一一年龄、文化背景大致相同;使用规律比较简单一一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为主;组成的元素较为完整——象个小城市,五脏俱全。
校园的建筑、景观环境都必须以使用者为中心,以他们的行为作为模数和参照,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供师生学习、交流、聚散、步行休闲、文化娱乐、夜间照明及生活的系统。
1、空间分割合理
中心区轮廊明显,方位标志突出,道路直达便捷,色彩对比强烈,视线走廊通透、聚焦。
户外学习空间幽雅、安静,用植物围合成半封闭空间,有可停可歇的坐凳、亭廊、花架等设施,夜晚照明好。
2、尺度舒适、安全、方便管理
教学楼教室边南北向的植物应以低矮为主,形成宽敞明亮的采光环境。所有室外家具和设施必须符合大、中、小学生尺度和行为模式。
主、次干道分明,休闲步道1.5-2.0M左右即可。水边宜建生态性驳岸,可设缓坡草地深入水中,水深处的平台、桥梁一定要设防护栏杆(高1.10M)。如人造水池,水深宜少于0.6M为宜,水中步石为安全起见,在中、小学不宜设置。喷泉水景不宜多设,过于喧哗,且难以养护管理,运行成本也高。
3、可识别性强
由于使用者定期更换(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来访者众多,建立识别特征(易于辨认、找路)、结构特征(方向、主次等)、景观特征(主楼、雕塑、主广场等)、标识系统(指示路牌、建筑物标牌、公厕等公共设施标牌)也是必需的。
(四)人文性原则
校园景观环境应能体现各种人文精神,能最大限度地强化激励学生、教师职工的内在精神特质,潜移默化,感染人的情绪,提高人的道德品质、艺术修养,完善人格,保持学校蓬勃向上、清新、净美的气质。一般可运用以下方法将校园精神渗透到物化的环境之中。
1、环境风格的建立
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创建风格浓郁的环境特色,是建立富有精神内涵的校园环境的重要方法。
2、历史环境的保护与纪念环境的创造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历史,将这些历史反映到校园环境中,利用反映校史的建筑、雕塑、碑刻、纪念林地等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校园精神。在学校扩建和改建中,尤要注意保留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实体,并让新的空间和实体与原有空间和实体相呼应,可设置一些纪念性环境,如杰出人物、教育家的雕像、纪念园、纪念林、壁画、纪念亭、展示廊、小品等来突出文化内涵和传统精神,激励学生。
3、现代精神的融入
在设计中加入能反映现代学校教学宗旨、鼓励学生向科学高峰勇敢攀登的现代精神,体现学校前进的朝气是必不可少的,可用一些抽象的、现代感较强、质朴或现代的材料制作雕塑或标志物。
(五)景观性原则
景观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展示,运用视廊、节点、边界、路径、地标、景区、开放、半开放、闭合的空间、主要视点等相关设计元素,运用借景、组景、透景、隔景等设计手法,将天、水、气、山、地、绿引入校园,形成布局紧凑,张驰有致,富于节奏感、韵律感,简洁大方而又丰富多变、引人入胜的校园空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