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测绘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测量学;实践教学;行业需求;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2.3;P2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150-02
测量学是规划设计类、土建工程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些非测绘类专业的学生后期专业课程学习中,所掌握的测绘技能将成为专业学习与专业实践的有力辅助工具。测量学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除讲授必要的理论外,教学上更应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技能的熟练性。测量学的实践教学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在测绘技术、设备快速更新换代的今天,提高测量学实践教学效果,很多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总结和创新[1-3]。其中,教学与行业需求关系的研究是热点之一[4]。根据近年来在测量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改革实践,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特点,本文总结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联系、结合形式与存在问题,希望为测量学课程标准的制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1 教学内容应与行业需求结合
测量学作为部分非测绘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前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其知识技能的基础性,而忽视其专业的方向性[5]。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测量学课程对不同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测绘理论及实践能力要求不一样。测量学课程如果按照相同课程标准来培养学生,显然不能满足各专业后期专业课程的要求,测量学也就起不到专业基础课程对核心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因此,测量学课程在教授通用性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增加与专业实践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在测绘基础与专业应用之间搭建通道。搭建通道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测量学教学与这些专业所属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让行业需求来指导教学的方向和深度,而不是站在远离社会行业需求的角度上臆断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在测量学教学内容上采用了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构建。在讲授传统测量学内容,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导线测量等基础模块后,根据行业不同,构建了不同的专业模块。比如,对规划设计类的专业,规划设计的对象是土地,学生掌握的测绘知识与实践技能是为了解土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服务的。因此,学生重在制图用图,需重点掌握小区域大比例的地形图测图,以及如何利用地形图进行景观分析。土建工程类专业的测绘对象主要是建筑、桥梁等工程实体,如果还是以测图作为其学习的重点的话,将会严重阻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6]。因此,土建工程类专业在测量技能训练上侧重于坐标放样、土方计算、变形监测与竣工测量等内容。
2 测量学实践教学中行业与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2.1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由教学方来制定的,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度不够,培养出的人才难以直接满足企业的需要。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应改变这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模式,将人才培养规格的决定权归还给企业。对于非测绘类的专业的学生,今后在本行业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测绘技能,企业最具有发言权。组建由企业、行业协会、专业教师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起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一起制定课程标准,以明确通过教学过程后,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将具体的行业要求与教学过程相统一起来,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2.2 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通常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场所多限于校园。由于校园地形简单,建筑布局工整,与城市、乡村的实际地物地貌有较大差距。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学的实习实训并不能达到效果。但是,仅依靠学校在校外建立固定的测量学实习实训场所,对于一门课程而言,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而言是不合算的。近年来,我们通过与当地测绘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既解决了学校测绘设备陈旧,数量不足的问题,又帮助企业解决了测绘人员不足的问题。对测绘企业而言,由于某项工程的需要,在特定时间段内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测绘技能的工作人员,难度较大。这个时候可以利用学生实习实训的时段,让其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帮助企业完成项目。在帮助企业完成测绘项目的同时,学生得到了锻炼,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校企双方实现共赢。
2.3 校企合作举办测绘技能竞赛 通过测绘技能竞赛,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测绘工作的兴趣,获得成就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的目的。在竞赛组织上,企业的参与不仅是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最重要的是可以把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传递给高校。对于学校而言,技能竞赛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有益的补充。一方面是对学生测绘技能的检验,提升了学生今后就业的竞争力,另外也为行业与学校之间搭建了教学交流平台。
2.4 将教学与学生创业培训结合 测量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测绘项目中,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激发。他们不仅提高了运用测绘理论的能力,也提高了操作技术及解决测绘问题的能力。同时,测绘项目管理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部分学生开始转变就业观念。有一些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自己创业,开办测绘公司。目前,安徽科技学院已经有学生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并申请测绘资质,开展测绘业务。在开展业务的同时,开始为低年级的学生提供培训实习的机会。这种“传帮带”的形式要比形式单一的创业培训生动得多,有更好的说服力。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认识上的问题 “应用型”的本质就是职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7]。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必然刻上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烙印。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持需求导向,推进需求传导式的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科学定位,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摆脱过去那种定势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和办学理念,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的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转变为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3.2 实习计划安排上的问题 工程项目在时间安排上,通常具有急迫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项目少则几周,多则1~2个月,而且项目工期不确定。因此,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时段与教学时间相冲突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制定动态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习周的办法予以解决。将多门课程的实习加以集中,形成具有1~2个月的综合实习期。根据学生在企业从事实际工程项目的时间长短,在校内实习任务的安排上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构建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与校内实习相结合的,具有动态特性的,内容上互补的实习实训方案。
3.3 实践教学考核问题 实习实训效果的考核是测量学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验课程的考核不同,实习实训更贴近实际工程项目。因此,实验课程注重的是过程性考核,实习实训则是要注重成果性考核。在企业中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可以将工程验收的情况与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作为测量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教授,而只能通过自身参与体会的“软”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马俊海,李秀海,冯守良,等.测绘工程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2010,19(6):73-74,78.
[2]雷勇,王泽成.非测绘专业测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6):95-97.
[3]董春来,焦明连,周立,等.基于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测绘通报,2013(11):117-120.
[4]李莉,强跃.校企合作模式下《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学咨询,2014(1):104-104,105.
[5]简兴,张远兵.关于规划设计类专业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9):106-107.
【关键词】地形测量;高职;课程改革;一体化教
P217-4;G712
一、引言
地形测量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学生对测量的认识也是由本课程开始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测量的本质、原理和方法、测量仪器的操作。为控制测量、数字测图和工程测量等后继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地形测量课程改革应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改革实现地形测量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地形测量基本技能、专业基本素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地形测量教学应该面对社会发展和各项经济建设的需要能够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其职业能力进行归纳、分析;设定课程教学内容、实践项目,达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目的。
二、《地形测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建设
(一)建设思路
1.理论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理论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必需、够用、工学结合、体现技术发展的前沿性”为原则。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够用为度,能够将“生产”和“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也要体现测绘技术的新发展、新知识。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岗位分析,本课程需要学生具有以下几方面核心技能:①基本测量仪器和方法的使用;②图根导线测量的外业、内业;③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与处理;④地形图的绘制;⑤地形图的应用。
2.实践教学设计思路
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应当更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坚持做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课程实训、仿真性综合实训。
(二)建设主要内容
1.教材改革
教材的选取应体现以下特点:①体现高职的教学特点,在内容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注重测绘基本技能的训练;②增加测绘学科发展趋势、新仪器及新方法介绍;③每个项目章节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为了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还应选用与主教材配套的实训教材,该教材能详细列出每个项目的实训目的、实训仪器设备、实训方法、实训步骤、实训要求等,并配有专门的实训记录表及成果整理表,此外,还针对实训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留有思考题,力求使实训项目与真实的生产项目相一致,有助于学生在校实训与社会岗位要求的紧密结合。对于以上教材的选取要求,在教学中可以试着自编教学讲义,做到因材施教。
2.课程内容改革
在广泛调研、企业专家深度参与以及毕业生献计献策的基础上选取的以项目任务为导向、侧重技能培训、兼顾知识的连续性和职业素质养成的课程内容体系,保证课程内容选取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内容选取的原则是:①以地形测量的工作过程为主线安排课程内容“体现真实的测量工作流程”;②以地形测量典型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课程内容。引入工程案例,内容来源于真实的项目,引人测量规范、技术标准;③课程内容适度拓展,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着想。以上内容的选取原则,体现了学习过程情境化,工作任务项目化。
3.教学模式改革
以往的 《地形测量》教学先理论、后实验、再实践。从时间上讲,这种方法衔接不好,往往是学生的理论知识已经忘记差不多了,再去实验或实习,效率不高,另外,有些内容
单纯在理论课上讲针对性不强,如水平角测量,如果把这部分内容和导线测量实践练习起来,则针对性很强,做到有的放矢,学习目的明确。再如,关于中误差的理解,可以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测一个角度十几个测回或几十个测回,根据数据去计算,去理解,这样效果会比传统教学好很多。
4.测试和考核机制改革
科学的测试和考核机制是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在平时测试中,多出一些个性化的试题,杜绝抄袭现象,在考核中,要改变考核模式,试题多出一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内容,适当增加实践内容的权重。此外,科学的测试和考核机制也是评估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尺。
(三)建设中预计突破的难点
1.测绘项目的选取:如何更合理的选取测绘项目作为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地形测量》教学的主导,需要通过与企业、与毕业生的深入交流,课程团队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遵循“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原则,归纳出具有代表性、通用性较强的测绘项目。
2.知识点与项目的对接问题:限于课堂的学时数,项目不可能选的太多,但是这些项目中必须涵盖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如大比例尺测图项目包含坐标正算,坐标反算、水平角观测、竖直角观测、水准测量等重要内容。如果选择几个测绘项目,还会出现测绘项目涵盖相同内容的情况,因此要组织好项目与知识点对接的问题,既要做到项目全面包含知识点,又要做到相同知识的适度重复,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
3.成效的评估:成效评估有两项内容,其一是考评学生的成绩,可以采用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和客观标准;其二是等效性评估,即评定一体化教学与理论和实验的关系,传统的教学中,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 《地形测量》教学,等效性评估是重新审定三者的关系,理想的评估结果是:一体化教学 > 理论教学 + 实验教学。
三、结束语
《地形测量》课程改革是基于项目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组织上,让学生在《地形测量》课程学习中站在主动位置学习,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老师由始至终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倒置,在既定的测绘项目之下,由实践引出理论,实践为主体,充分体现高职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的“必需”和“够用”的原则; 最后,在教学形式上模糊了 “理论”与 “实践”,即实践和理论是一体的,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攀,王倩. 浅谈测绘工程专业《地形测量》精品课程的建设―以高职高专教学为例[J]. 矿山测量, 2012.
[2]刘艳,武广臣,李丽. 以项目为基础的高职《测量学》一体化教学改革[J]. 测绘科学, 2012.
本人于2012年5月11 -13日带队参加了2012年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测绘竞赛。在竞赛中取得了一定成绩,赛后总结,感慨颇多,一点心得,希望能对今后的测量教学实践和相关竞赛训练有所帮助。
一.概况描述
本次竞赛为2012年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测绘竞赛。3月初通知有三项测量测绘竞赛,只是知道三个标题,没有技术文件,只能开始前期准备工作,组建指导教师队伍,组织学生报名,收集相关测量规范,填写竞赛项目申请表。
4月6日参加第一次竞赛技术文件研讨会,确认本次竞赛共五项,确定仪器种类。原本比赛只有二等水准,测量计算器编程,数字测图等3项,但专业性太强,一般院校很难参加,故又增加一级导线和全站仪放样两项。每校可组3队,每项只能报2队。
4月10日,我校建工学院经过集训,测试选拔,正试确定由建工和道桥专业8位同学组建两支队伍参赛,每队5项全报。由于电子水准仪及卡西欧9750-GⅡ仍在采购中,只能开展数字测图,全站仪放样和一级导线测量的准备工作。4月12日, 竞赛技术文件颁布。研读文件,训练全面展开。参赛学生每天下午集训,周六周日全天集训。比赛时间定为5月11-13。
4月24日,新购的2台莱卡电子水准仪及6部卡西欧FX9750-GⅡ计算器到位,但离比赛时间很近了,训练难度很大。完善仪器使用、软件使用、数据传输、报表生成等科目。
4月底, 竞赛补充通知,就细节及个别项目时间,路线进行调整。训练也相应调整。
5月1日-10日学生全天集训,完善比赛各环节。5月11-13参加竞赛。
二.竞赛分析
1.参赛院校实力分析
本次竞赛共有18所高职高专院校参赛,其中4所学校有测绘专业,这4所学校应该实力较强,其他学校只是把测量作为一门课程而开设的,但各参赛院校积极性很高,希望借此练兵和提高。
2.竞赛项目分析
本次竞赛设二等水准测量、测绘计算器编程、数字测图、一级导线、全站仪坐标放样5个单项,其中前三项也作为团体项目,而后两项是在4月初才增加的,主要面向一般院校。5个项目中二等水准测量和测绘计算器编程一般院校均未开设,仪器设备等不具备,参赛中发现很多院校都是为了参赛紧急购买的电子水准仪和CASIO FX-9750GⅡ计算器; 数字测图、一级导线、全站仪坐标放样这三项一般院校均可参与,其中数字测图难度较大。5个项目中,只有数字测图项目我校2011年下半年开始加入实训教学; 二等水准测量和测绘计算器编程项目未开展,而且也只能紧急采够仪器设备; 一级导线项目开展较少,但相对容易,介入方便。测绘计算器编程项目成本低(CASIO FX-9750GⅡ计算器单价600),但比较费时,短时间内很难出成绩,应该在平时加强。
3.我校竞赛条件及获奖项目分析
我校2011上半年完成了校园测量控制点成果测设,2011年下半年完成了测量仪器的采购,拥有新的TOPCON全站仪23台,针对全站仪相关的项目均能进行模拟训练。4月底电子水准仪到位后开展强化训练。
获奖项目基本反映了我们的准备情况和实力, 我校参赛队伍在本次竞赛的二等水准测量、测绘计算器编程、数字测图中均获奖,其中数字测图项目成绩相对较好,但在一级导线、全站仪坐标放样两个项目中没有收获,确实是参赛项目太多,队员精力分散,这两个项目投入时间少。
4.参赛院校获奖分析
共18所院校参赛,获一等奖的学校有3所,获二等奖的学校有10所,获三等奖的学校有11所,5所学校未获奖。各项目获奖比例是一样的,因此获奖项目总数基本反映了各校在测量测绘项目上的整体水平。我校队伍获奖项目总数靠前,但强势项目较少。
三. 测量竞赛的训练总结及竞赛对测量教学的作用
1. 关于精神状态
集训之初,我校参赛队伍就确定了每队五项全参加(一支队伍五项全参加的很少)的信念,与其他院校交流,借此检验我们的实力,找到我们的差距。持续一个多月的训练确实辛苦,但队员们都坚持了下来。比赛过程中,我们是最辛苦的参赛队伍,第一个开始(早上8点),最后一个结束(晚上7点),但我们的参赛队伍表现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全程积极的完成竞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展现了金职院的风采。
在本次竞赛中,个别院校即使借仪器(主要是二等水准测量中)也要参加竞赛(虽然效果不明显),这也反映了一种参与的精神,值得尊敬和学习。
2. 关于参赛队伍组建
集训队伍组建应提早, 集训期间应从多方面测试集训队员,需考虑的因素包括身体条件(体力、身高、敏捷性) 、计算能力、CAD绘图能力、书写能力、心理素质、吃苦耐劳、主动性、团结协作能力、专业搭配。本次集训及队员确定已尽可能从各方面考虑,但经验及心理的历练只能在大赛中完成。有几所院校均派出了三支队伍,以减轻单支队伍的压力,我校也可以考虑组建队伍时将单个队伍的参赛项目分散,但不应放弃,这样可以集中精力获得更好成绩。
3.关于竞赛集训对学生课程的影响
竞赛集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受天气影响,想取得进展必需进行大量训练,对学生课程有影响,虽办理了请假手续,但持续的高强度训练确实辛苦。本次竞赛有的学校直接给学生请了一个月的假,集中训练,效果明显。因此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
4.关于项目模拟训练
集训中,针对各项目进行了模拟训练,如场地条件、路线、可能出现的状况,经过大赛验证,我校在二等水准测量、数字测图、全站仪坐标放样项目中模拟训练较好,但一级导线项目中边长设置不够长, 全站仪坐标放样项目训练时间太短。
5. 关于女生参赛
本次竞赛有几所学校派出了女生组队。女生的优势在于细心、计算能力强,但本次我校只组建了两支队伍,每支队伍参加全部五项比赛,对体力消耗很大,因此未派女生组队,如果3支队伍,则可以考虑女生组队。本次项目一级导线测量,我校两支队伍未在规定时间完成坐标计算,值得反思。
6.竞赛对测量教学的作用
竞赛中发现,限于各校的教学条件和重视程度,很多院校都只能开展一级导线和全站仪放样项目。如何合理利用已拥有的先进仪器设备(如我校已购有莱卡电子水准仪, FX-9750GⅡ计算器,TOPCONRTK GPS)值得我们思考, 应该将这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增加到实验实训中,相信这也是对测量教学质量一个大的提升。
竞赛技术文件和裁判均由浙江省测绘局质检站制订和担任,比较严谨和科学,各院校参加竞赛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交流。
应该加强院校测量协会等社团与专业教师的联系,将一些有难度或教学中未开展的测量项目(如二等水准测量、测绘计算器编程)在测量协会中开展,并通过学院测量竞赛储备后续队伍。
【关键词】决策 教学方法 专业课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
近段时间,由于学院数控专业进行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课程需要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或修改。本人参与到了《制图测绘与CAD应用》这门实训课课程标准的制订。接到任务后,本人首先发现该课程标准要求用六步教学法填写学习情境,包括收集资料、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步。对于该教学法本人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经过传统教学的熏陶,学院总算决定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了,恨的是该课程是否适用于大专院校的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还未得到验证。
《制图测绘与CAD应用》这门实训第一个任务(即学习情境)就是进行球阀的测绘。广大机械类专业的教师或者学生都肯定了解,该项目用到的球阀是一类比较典型的装配体,它里面包含了箱体类、盘盖类、轴类以及叉架类零件,可以说机械制图学习中主要介绍到的典型零件该装配体中都有。对该装配体进行测绘是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一次总结,也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本门课的实训流程是这样的:首先介绍球阀在生活中的应用场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拆装该球阀,让学生认清该装配体的组成零件。接下来学生对非标准件进行测绘,根据测绘出的数据绘制装配图,最后完成零件工作图及总结。该项目一共进行30个学时左右。但是,要将如上安排完美的填入表格中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压力。因为本院学生水平普遍不高,高考成绩绝大多数都是两、三百分,学习兴趣也不浓,布置下去的课后作业基本都不会做,所以收集资料这一步根本就无法进行。计划这一步也只能是教师安排好任务流程然后介绍给学生。后面的决策更是无从说起。实施、检查和评估这三步倒是可以进行。但是,某权威人士主持的《六步教学法解读》中说到:收集资料要包含教师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阅读、思考与活动。计划包含教师的观察与倾听,学生的交流、合作与分享。决策包含教师的举例启发与点拨,以及师生思维交锋。实施包含追问与反思。检查包含评价与提升,学生应及时反馈、提升到学科思想方法。评估是指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出声表达。
对比此文章和我自己做的表格,我觉得我们应进行深思。教学到底是应该因为产生了新的教学法就直接套用,还是应该根据学生水平和专业需要进行教学法的灵活安排?我相信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不管教学方法是否采用所谓的六步教学法,这张六步教学法的表格都能很完美的填完,不让主管领导找到一丝漏洞,并在教学中仍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所以对于特定学生来说,一份无法进行的课程标准或者说教学方法有没有必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甚至财力来完成或推广,值得广大专家思索。
对于六步教学法的产生背景,本人做过一定的了解。魏书生先生具有五多的工作环境:兼职多、会议多、来访客人多、信件多、稿债多。用于语文教学时间,仅占全部时间的十分之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出路只能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魏书生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从五方面入手,实现他的理念:老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决策过程与学生商量;教给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机会。他通过建立计划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提高语文管理自动化的程度。就我个人观点,魏书生先生对于教师的本职工作我认为是不合格的,但是究其工作环境,魏书生先生提出六步教学法也是一个无奈之举,由于上课时间不多只能要求学生进行自学。而且语文这门课的学科性质也适合学生进行自学,适合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适合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对于广大专业性极强的工科课程来说,有些内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不能按照学生自己的理解进行,老师都恨不得把一节课掰成两节课来上,哪来时间给学生进行自学。可能有人会说,自学不一定要在课堂上。但是请大家想想,课后会自学的学生大多数都上本科学校了,有多少会在一个一般的专科学校里面。而且某些专业一周34节课甚至更多,课后作业都无法完成哪还有时间进行自学。再加上现在的教材良莠不齐,如果遇到一些错误较多的教材,反而会给学生一个错误的第一印象,不利于教学。笔者也与一位同事讨论过该问题,该同事对《技术测量》这门课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过一次六步教学法的尝试。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后,留出了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习,以及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但是最后的结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学生课后根本就忘了自学这件事,少数自学的学生表示课本上的一些解释或者图形根本看不懂。所以笔者认为,要实现六步教学法应该选择具有一定水平或者学习热情的学生,而不是大面积的不加挑选的施行。
再比如对于《制图测绘及CAD应用》实训的第二个部分CAD应用来说,其内容主要是实践操作,巩固并强化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那么收集资料、计划、决策这三步有何意义?
所以说六步教学法实际上前三步是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学的一种教学法。此方法也用如下四步描述:自习——实施——检查——评估,这与传统教学方法有何本质区别?对于一些专业课程来说,学生很难理解一些术语及定义,那么六步教学法中的教师与学生的思想碰撞如何产生?对于大专院校来说,用传统教学模式反而更能适应广大学生的情况。所以,六步教学法的推广及实施应该做深入的调研,而不应该盲目套用。
【参考文献】
1、 模块式教学,实施理论指导实践:
制图课的知识点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点线面模块、组合体模块、零件图模块、装配图模块,各模块之间层层递进联系密切,我认为在基础模块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目标与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初步认识绘图工具与使用方法,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工具的使用要点,展开互动式讨论纠正学生绘图中使用错误,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即高效又正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纠错中形成正确的知识。
点线面模块采用"实践带动理论"教学策略让学生参观实习车间找出四种典型零件,分析其形状找出共性问题并结合"口诀"教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分清各种点线面的位置及特点为下一步的组合体教学打下基础。例如点的投影可以用机床顶尖为实例以点的"投影永远是点,点的位置是三坐标决定"的口诀加深点的理解。
组合体模块为形体过渡到零件的一个关键环节应采用"理论强化实践"的策略,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各种零件的组合类型及组合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零件的千变万化和基本体的形态,紧紧抓住"读"和"画"两大环节,然后在加以典型组合体练习,采用"头脑风暴"老师不直接说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完善形体分析能力,并写出实习日记,让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以巩固和提高。例如组合体中综合类较多可举支架类模型讲解组合特点和形体分析方法,辅助采用动画立体模型展示准确分析变化形式,集思广义通过不同的思路构建形体空间想象能力,并准确补画视图的图形与漏线。
零件模块采用"参观和测绘"相结合的策略,第一步让学生参观车间内的机械加工顺序,并加以记录,回到教室再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与记录对比总结出典型零件的几个相关要素;图形、尺寸、技术要求等并最终找出零件的一些共性特点,为下一步同学们学习装配图打好基础,特别注意和已学过的机械类专业课结合让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适应实习生产强化学生对图纸的理解。例如参观直轴的加工方法注意分析每道工艺的流程卡片及图形中的尺寸,回到教室后观看直轴视频分析直轴的图形、尺寸、技术要求加以提炼简化更容易区别其它类型零件第二步测绘零件通过测量零件的尺寸绘出草图并画出标准图纸体会零件四要素的重要性让理论在测绘过程中转变为实践经验。例如在课堂中分组让同学们测量轴类、支架类、箱体类等几类零件既可以用到绘图知识又可以用到测量技能,通过同学们的协同合作提高工作相率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的机加工工艺分析能力。
装配图模块,是制图的终极目标,应用较短的时间学习理论然后转入装配钳工实训车间,利用部件与构件的拆绘来加深课本内容的理解,例如:拆卸CA6140型车床的主轴箱检验各轴的形态大小及配合尺寸分析拆卸的方法及工艺流程让学生把知识融汇贯通,成为合格的技术工人。
2、合理控制理论与实习时间,让学生逐步适应生产环境
由于前面的模块知识需要一定时间的生产实习才能有效的转变成技能,结合前面的五个模块制定实习计划,基本比例为1:3即理论为1实践为3,例如在零件图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各零件的特点为10课时实践测绘与标准绘图应为20~30课时,通过学生的逐渐认知、了解、掌握等4个层次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3、 采用综合实训的方法,让同学们撰写实训报告
第一步经过车工与数控实训,同学们从图纸分析到零件加工顺序分析到零件机加工步骤,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攻破了动手能力差的难题。
第二部撰写实训报告,指导学生完成从画图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修正,扎实走好每一步。
4、 合理选用实习环境,根据理论课的要求布置
根据模块的不同选择实习环境,例如在讲点线面的时候以钳工实训车间的工件为目标,便于学生观察零件图可采用机加工车间或仿真模拟实验室为目标,需要时可在专门的绘图室进行练习,在不同的尝试中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5、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图与测绘深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81-02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且重要的高职机械类专业技术基础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课程。而零部件测绘技术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机械制图课程设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融合制图与测绘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快速提升学生的读图、画图和测绘基本能力,是目前高职学校教师不断研究和探索的教改课题之一。
一、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分立课程教学,“教学做一体化”学习效果不明显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学校分别设置“机械制图”和“机械制图课程设计”两门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读图、画图和测绘基本能力。学生先完成理论课程机械制图的学习后,再进行为期1至2周的实训课程“机械制图课程设计”的学习。分立课程独立教学,课程之间衔接突兀,学生往往因前者课程未及时消化理解,就仓促进入了“机械制图课程设计”的测绘环节,时常出现对所测数据不知如何处理的情况,导致不能按进度完成实训计划。因此,将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效果,势在必行。
(二)沿用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设置,未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传统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一直仿效本科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按“画法几何基本结构-投影法基础-基本体的三视图-组合体的三视图-剖视图-零件图-装配图-部件测绘”的顺序组织教学内容,虽然内容全面、系统性强,但难以突出“少而精、实用够用为度”的高职教育特点,对高职学生实施本科教学模式,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重传授轻参与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按理论知识体系进行灌输,然后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再现式”学习,缺乏有效互动,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且教学过程中缺少项目的贯穿和任务的驱动,制图理论知识过于抽象、难以理解,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缺乏了“质”和“量”保障的学习与训练,学生无法进一步消化理解知识,越发觉得课程难学,学习效率不高,进而制约了读图、画图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全面提高学生读图、画图和测绘能力的培养,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借鉴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教学进行探索研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积极实施教改,具体如下。
(一)整合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根据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打破传统的理论课程“机械制图”与实践课程“机械制图课程设计”独立教学的课程内容体系,将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即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同时引入职业岗位要求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重新优化和整合课程内容。按照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模式,将机械制图与测绘实训内容有机融合到典型项目和任务中,强调“学中做”和“做中学”,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理实一体化”。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中,教师既进行理论讲解,又进行操作示范,随后学生进行操作实训。整个教学过程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学科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理论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不符合高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同时,为了加强学生专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对接,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与有关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积极探索和改革高职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的知识体系,按照“实用、够用为度”的原则,大大删减课程中理论偏深而实际应用较少的知识。适当补充徒手绘图、测绘工具与方法等工程实践实用技术,同时加强图样的读图训练,特别是图样的表达方法、相关标注的识读和理解等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更加贴近职业岗位和行业企业实际,更加符合高职学校学生学习特点和职业认知规律。
教学内容设置上,选用企业典型产品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按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六个教学项目,分别是轴套类、盘盖类、箱体类、叉架类四种典型零件的工程图样,以及铣刀头、齿轮泵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在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编排进行优化时,把课程相关知识点都编排在各教学项目中,每个教学项目包含若干个识读和测绘教学任务;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规律,以具体零部件为对象,根据每个教学项目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循序渐进地将机械制图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测绘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按照“知识引入一相关知识―任务实施”的顺序来组织各任务的教学,力图使学习者在“教学做”的同时,尽快提高制图与测绘技能。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教师设置教学任务、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机械制图与测绘课程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较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开拓进取的能力。
在设计教学任务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难度适宜的任务,依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学任务设计针对性强。对每个教学任务,精心选择企业典型产品作为任务案例,案例的教学既包含旧知识点的运用,也包含新知识点的学习,便于学生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根据知识技能要求,对学生的表现、操作方法以及完成任务效果,组织小组交流与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后,教学过程不再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和学生“再现式”的学,而是教师提出任务,学生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真实的案例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能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施多元化考核模式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以期末笔试考试为主、平时表现为辅的课程考核方式。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实际教改情况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采取平时考核、实践考核、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模式。其中,平时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考勤情况、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完成情况来综合评定,实践考核根据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协作能力、任务公开演示情况、任务答辩情况等)来评定,期末考核以卷面成绩来评定。课程的总评成绩按平时考核占25%、实践考核占15%、期末考核占60%来计算。通过实施上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现更充分地、全面地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四)建设课程教学资源库,拓展教与学空间
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让学生充分消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难度不小。
目前,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既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又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学习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网络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教学文件库(含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课件库、试题库、制图国家标准、资源库论坛等多项教学资源信息。很多课堂上不易消化掌握的知识,或是课堂上来不及介绍的拓展知识,学生都可以通过教学资源库平台加以学习和了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课程的教与学。
(五)开展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P键词】测绘专业;职业技能;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Keywords】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skills, school -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58-03
1 引言
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离不开测绘,尤其是近些年来,受航空航天遥感测绘、地理国情监测、应急减灾等国家基础测绘项目的推动,测绘类专业人才需求剧增。反观测绘类高校毕业生,仅有少数人能熟练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和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这和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膨胀互成矛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多数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职业能力不强,学生向工程师的身份转化需要较长的知识补充与实践过程。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知识基础和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实际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薄弱,开展实习实训仅仅注重单项技能的训练,忽视了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创新意识的教育[1]。
面对上述问题,不少高校引入“校企合作”,期望学生在参与具体生产项目的过程中,提前明确岗位能力需求,熟悉测绘作业生产规范及流程,对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做到“毕业即就业”。但受到学校、企业出发点存在差异,管理模式不合理,学生认识不深入等诸多客观原因的限制,导致一些合作中断,一些合作没有到达预期目标。本文结合作者所在院校校企合作案例,提出从人才培养方案、合作管理、带动效应等方面深入融合,进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2 测绘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测绘是一个综合类交叉学科,可划分为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绘、摄影测量与遥
感、地理信息和地图制图学等分支学科,毕业生可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基础测绘、城乡建设、土地房产、城市规划等国民经济建设部门从事空间数据采集、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库建库、空间信息服务、工程系列等方面的工程施工、工程组织、生产研究等工作。而受办学定位和客观条件的影响,多数高职院校甚至本科院校测绘类专业招生仅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开设课程以测量课程为主,辅助开设地信、摄影测量、数据处理等课程,仅开展校内测量实习实训,与生产实践脱节。而测绘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强、技术更新快、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为了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需要从各个教学实践环节进行研究和改革[2]。
高校测绘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专业技能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各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以及测量数据的简单处理能力,保障入职后能够灵活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熟练操作各种测量仪器与设备,完成各项日常工作。职业核心技能则要求入职者掌握测量基础知识点、地形测图、工程测量、控制测量、地籍测量和空间数据处理等基本知识,面向工程施工、管理、服务第一线,具备从事地形图测绘,中小型工程控制网布设、施工测量与放样,工程组织与管理,以及空间信息处理与管理等工作能力[3]。
随着测绘新技术不断地出现,工程测量技术已经由原来的手工测量逐渐向电子化、数字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给测绘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测绘人的工作模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测绘区域覆盖海陆空,测量仪器向高精专转型,作业方式自动化、集成化高,大大解放了人力。
3 校企合作综述及问题
校企合作有多种模式,工学结合、定向培养、现代师徒制、项目合作、校外实践基地等等。其本质均是联合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提高学生培养质量,以期达到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目的。但很多合作仅停留在表面,企业不能深度挖掘学生潜力,学校对学生管理力度不够,未能实现预期合作目标。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1 人才培养方案固化,不能适时按需调整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亦应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教育系统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试点学院改革”等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新办法,取得重要进展。
而现阶段很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制定,过多地追求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不能满足顶岗实习的要求。另外人才培养方案固化,连续多年不做调整,不能紧跟行业发展,则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问题。
3.2 缺乏良好的反馈机制
在诸多校企合作的开展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具体的生产项目,还是企业派遣技术人员进校指导学生并负责项目的运行,都存在监控力度弱、过程反馈实效性差的问题,一方面,学生进入企业仍以学生身份自居,自主性差且缺少老师的管理,会出现作业质量差、难管理等问题;另一方面,生产任务放在学校,易出现生产工期延迟,质量返工等问题。前者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后者在企业技术人员和负责人之间沟通对接都有延迟,对于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
4 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鉴于以上的问题,结合笔者参与校企合作以来总结的经验教训,提出从人才培养方案、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进行改善,实现深度融合。
4.1 双方互动,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培养职业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由校内专业学术委员会和企业专家团队首先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行深入调研,梳理出生产一线的岗位技能,结合历届毕业生上交的职业能力调查问卷中反馈的信息,就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实时调整原有培养方案中不合理的内容,实现课程体系和岗位职业标准对接,使得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零距离对接。比如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中,可根据专业生产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把学习过程划分成职业能力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再由校内学习任务和校外学习任务组成,保障理论和实操同时兼备,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
4.2 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加强管理,获得利益最大化
校企合作开始阶段,明确企业和职业院校双方在合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针对合作的任务,校方应因材施教,组织感兴趣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参与,避免“一锅端”造成的部分学生做事不积极,消极怠工的现象,同时要求专人负责制,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企业要做好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保障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对于具体的生产任务快速上手,同时定期检查学生实习任务完成情况,预防返工等问题出现。对于合作过程中涌现出来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企业可优先选择录用,并鼓励学生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4.3 专业办企业,鼓励教师转型“双师”
针对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学校、企业主体分离以及学校热企业冷现象,一些高校提出“专业办企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可通过整合专业建设和企业岗位需求,开展“项目式教学”,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解决学生厌学、教学难教的问题,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教学团队,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校企双方合作不对等、“一头热”、管理松散等问题[5]。
另外,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由于“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生产经验的原因,导致课堂内容空洞乏味,理论联系实践较少的问题,可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接,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构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和技术创新团队,紧跟测绘专业发展前沿,把握行业生产标准,实时开发和调整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4]。
4.4 传帮带,老生带新生
受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差异影响,每个学生在校企合作中表现不一,可挑选优秀的学生帮助那些适应性差的学生,在现代学徒制中,也可以通过“以老带新――传帮带”,开展岗位练“兵”活动。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生将经验传授给新生,新生通过问题反馈,激发老生思考,共同进步,更好更快地完成具体生产任务。
1)专业办学标准分析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测绘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应至少安排8门必须的测绘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分别为测绘学概论、数字化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大地测量基础、空间定位技术与应用、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学。
2)岗位能力分析
通过对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明嘉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淄博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等测绘甲级资质企业的调研,分析测绘行业的岗位设置情况,确定了对应岗位能力要求及相应的课程。
3)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共分为基础知识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实践及素质训练课程及创新能力训练课程四个模块。①基础知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为专业课程学习做铺垫,开设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大学物理等课程。②专业知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满足企业外业测量和内业处理岗位能力需求,胜任相应的岗位工作,开设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工程测量学等以“外业”为主的课程,开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原理与应用等以“内业”为主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在工程测量、数字化采集、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③实践及素质训练课程开设数字化测图实验等校企共建课程,开设数字化数据采集实习、地理信息系统实习等实践课程。为培养学生发展所需的人生观、文化基础、职业人生规划和通用能力等基本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开设基本原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大学生发展与职业规划等课程。④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则包括测量程序设计、MATLAB空间数据处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和参加大学生技能竞赛、教师的科研课题等途径,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2课程建设
1)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以省级精品课程《测量学》为龙头,结合测绘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依据《山东理工大学核心课程建设标准》,与企业密切合作完成10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形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
2)双语教学课程建设
根据《山东理工大学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标准》,选择比较成熟的课程《MATLAB空间数据处理》作为双语教学建设的课程;通过三年的建设,完成英文教材引进、教学大纲、考核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讲课录像等工作;并且在教改项目立项、进修提高、报奖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3)校企共建课程建设
为了尽快达到培养学生满足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熟悉企业作业模式和规范要求,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数字化测图实验、数字化绘图软件等课程开展校企共建,即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共同组织教学;在实施中采用“校企交替”的形式组织教学,先由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基础知识讲授,再由企业的一线工程师进行实际项目的实战技巧讲解,将企业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
4)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按照课程知识关联度,整合原来单一课程的实习与设计,形成以《测量学》、《地图学》和《数字化绘图软件》三门课程内容为主体,以“外业数据采集”为核心的数字化数据采集实习;以《地理信息系统》和《GIS工程实践》两门课程内容为主体,以“空间数据处理”为核心的地理信息系统实习;以《摄影测量学》和《遥感原理与应用》两门课程内容为主体,以“图像数据处理”为核心的摄影测量与遥感实习;以《大地测量学基础》、《GNSS原理与应用》和《工程测量学》三门课程内容为主体,以“工程控制与施工测量”为核心的大地测量实习;以全部专业课程内容为主体,以“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为核心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全部实现校企共建,充分发挥产学研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对外沟通能力。
3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职业技能证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83-01
一、前言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工作的特点,把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学生的就业目标统一起来,把学生在课程上所学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与毕业后的就业岗位进行无缝对接,这是当前高职教育工作面临的迫切问题。建筑工程测量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直接为建筑工程提供设计、施工、维护的依据与基准,测量的精度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技术性较强,是建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职业技能证是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证明,企业单位为了提高单位员工的素质,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都喜欢聘用拥有职业技能证书的人才。在校的高职学生可以参加四级测量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为提高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改革迫在眉睫。改革中必然存在着许多矛盾,甚至还可能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新理论、新技术与传统内容的矛盾;加强实践环节与测量实验设备落后的矛盾;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等。如何合理地、可行地进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改革的思路
根据测量员职业技能考试,和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现测量的能为一体的特点。
2.1筛选教学内容,合理的组织与安排
对历届毕业生、相关用人单位、相关院校进行访谈、调研,根据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和测量员职业技能考试的内容,对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并把教学内容分类划分主次。根据企业项目的组织开展形式,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开展以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与系统性。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二年级开设,鉴于学生对专业理解不深入,教学内容应主要侧重于使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地形测绘工作以及施工测设的基本工作。对于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一些工程实例和图片,增加学生头脑中的感性认识,并根据场景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去探索、去思考。
2.处理好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关系。高职教育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的,课程内容应以综合职业能力为需要,以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走向为需要,来确定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同时,测量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仪器不断涌现,传统的仪器设备逐渐要退出市场,学生如只学习传统的光学仪器,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处于劣势,很容易被淘汰。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先进性,这不仅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2.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理论教学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对于理论计算和实践性的要求均较强,仅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根据建筑工程测量内容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一般基础理论性的内容,宜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配合图片和视频演示教学,不但提高学生的兴趣,更使得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利于学生模仿,学生易于接受、能大大提高上课效率。
2.实践教学。(1)实践教学的现状。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各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实践环节都是相互独立,没有系统的实践实习,并且,各学校的实训环节都是由教师主控,教师编写实训指导书,教师制定实训开展计划,工作内容,学生只是被动的去根据教师的安排去做,学生的主动意识差,依赖性强,遇到问题首先是请教教师,而不是主动思考,导致学生在岗位工作时,前后的实践工作衔接不够,对工作的整体部置协调能力不足,往往以偏盖全。(2)更合理的实践教学方式。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课堂试验课,根据实验内容采取“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先练后讲”等方法4,增加师生互动性。
3.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理论的考核方式,只是考察了学生在理论部分的掌握情况,体现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导致很多学生成绩很好,但是到工作岗位上,实际操作很差,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状。在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考试上采用“三加”方法,既理论考试+实操考试+实训考核,这种方式更加全面的考察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
2.3加强职业素质与道德的培养,塑造高素质人才
测量工作一个人是完成不了的需要集体配合协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测量人从来都是善于配合,更是善于沟通,从一句“好”到一个手势,从中的默契只有测量本家方可意会。因此,需要的是团队的合作,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测量成果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产物,测量工作环境是在野外,经常风吹日晒,工作条件相对较为艰苦,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测量工作者辛勤的汗水,锻炼了学生的吃苦能力,更加的尊重测量人。
三、总述
本文的特色之处在于改变了以往实践教学方式,特别是在实训环节由老师制定试验指导书,学生根据教师的试验指导书按部就班的实施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老师作为“甲方”仅仅告知实训的任务和达到的技术标准,仅起监督作用,学生作为“乙方”需要根据甲方的任务和技术标准,自主的制定技术设计书,制定进度计划,技术方法,器材和人员配置,做到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思考,主动的创新,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洁.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8期
[2]张贵蓉,蔡毅,马丁宝.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测量学科教学改革[J]中国新技术产品,201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