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空调的使用范围也不断普及,随之而来建筑能耗不断增加。而国家对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势必大力推广建筑环境和暖通空调的节能技术使用,才能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的概述
传统的建筑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纯索取的关系,自然环境要主动适应建筑业的发展,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建设工程要以破坏当代的自然环境为代价,自然环境破坏所产生的后果最终会反馈给人类,比如山体的滑坡、全球变暖、生活饮用水资源短缺等自然灾害。因此要合理的处理建筑与环境之问的关系,建筑施工主动适应自然环境,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做到绿色建筑、节能施工。暖通空调的能耗主要是由制冷和制热过程产生的,而这两点的决定因素就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冷热负荷参数,空调冷热负荷是由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共同作用产生的,为此暖通空调的节能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以优化建筑环境实现暖通空调的能耗。
二、建筑环境对暖通空调节能的影响
1、室内环境对暖通空调的影响
(1)建筑物的设计。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时,要根据节能的标准进行设计,比如,墙和窗的比例等要满足节能设计的要求,而且在选用建筑材料时,比如门窗的材料、围护结构的材料等要尽可能的选取耗能较低的材料,以便减少空调的负荷,降低空调的能耗。
(2)围护结构的性能和墙体隔热。适当增加墙体、屋顶的保温性能,可以减少通过这些围护结构产生的冷热负荷。根据权威部门对住宅围护结构和热工测试结果证明,在同样建筑结构的住宅内热量损失有40%~50%是通过门窗损失掉的。可以采用密封性好、保温节能的新型塑钢门窗。其他具体节能措施还有:改造屋面和地板,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安装热障式隔窗和挡风板;安装活动百叶窗和窗帘;安装遮阳板和挑檐等。
2、室外环境对暖通空调的影响
(1)绿化情况对暖通空调的影响。在现代城市中,绿化问题是十分必要和普遍的,人们为了美化环境,减少污染,开始进行绿化工作。这些绿化使用的植被,能够很好的吸收周围的热量,降低温度,而且还可以防辐射,有效的实现了空气的湿度、热量的平衡,而且对于降低建筑空调的能耗具有积极的作用。
(2)天气对暖通空调的影响。天气状况对暖通空调的耗能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根据室外的环境、温度来设计暖通空调,比如说,室外的温度、湿度、阳光辐射等等,都会对空调的负荷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建筑设计人员,根据实际的气温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计算,使暖通空调的冷热负荷达到最低,实现暖通空调节能的目的。
三、暖通空调的节能技术措施
1、合理降低室内温湿度的标准
室内温湿度标准对暖通空调负荷有着很大的影响,夏季我们适当地提高室内的温度标准,比如将空调温度提高一度,就会大大降低空调的负荷,其消耗的能量就会降低。当然室内温湿度的降低并不是无限制的降低,而是根据人体的舒适适应感而制定的,比如在夏季人们在室内身穿西服等厚衣服必然会提高室内的冷气温度,如果我们不穿西服,而穿短衬衫等凉快型的衣服,则对于室内的冷气温度就会降低。
2、采用新型节能舒适健康的空调及采暖方式
人体的舒适性受到众多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的环境参数组合起来可以达到相同的热舒适程度,但是不同参数组合的环境对空调系统的能耗的不同的。现阶段的空调设计的不节能性体现在对环境变化的调控不灵敏,使得人体在整体空调环境中感到不舒适。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通过空气的温度、风量、湿度作用于人体,取代传统的检测空气温度的控制调节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湿热参数组合。参照《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设节能设计标准》,采用夏季参考值的上限和冬季参考值的下限,优化控制湿度值。在风量需求较大的环境中,适当提高湿度值,以降低空调系统耗能负荷,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3、空调系统热回收
大量余热的浪费是空调节能的重要突破点。大多数回风冷却或再热到送风状态,这部分的回风处理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其余的回风则排出室外,携带的冷(热)量白白浪费,若能有效进行热能回收,就能有效利用能源。在空调系统中安装能量回收装置,充分利用排气余热处理新鲜空气,且使排出气体状态接近室外状态,减少处理新风所需要的能量并减少对室外环境的影响。或将这部分能量通过热交换器提供给生活需热(冷)处,由于透光维护结构的热损失较大,可将排风通过双层玻璃,形成冬季隔冷,夏季隔热效果。
4、自然资源和新能源的应用
因地制宜的合理应用自然资源可以大大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采用自然资源实现空调系统功能的最大化有助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就是借助当地的环境因素,具体而言就是在夏季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自然风、地道风以及新风进行降温;新能源具有环保的优点,其经济能耗和经济消耗非常低,因此充分利用新能源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充分利用风力实现空调运转速度,降低设备的风量。比如在冬季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太阳能资源吸收太阳能量,进而降低空调的能耗。
四、协调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的关系
暖通空调系统较为复杂多变,选择合理的空调系统,对暖通空调的系统运行进行系统的计算研究,协调经济性与能耗的关系。空调研究的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对空调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既节能环保又保证空调效果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对风量进行改进,改进为可调的置换式通风系统,低温送风系统以及温湿度独立操作系统,大力提倡环保节能。
采用先进的变频技术,变频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变频泵和变频风机的性能减少空调内部系统的消耗,提高暖通空调的效率;二是空调负荷可以改变水流量或是风流量实现流量控制。变频技术的利用既方便了用户,为用户减少电量开支,又减少了能源消耗,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空调系统排风的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余热浪费,利用空调余热将其使用到需要热的地方去,改进技术,采用热回收新风机组对空调进行热回收。
结合建筑物周围水资源状况和气候变化特点,保证安全的生活用水,对污水及时进行有效回收处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建筑生态环境是一种基于生态的建筑环境观,这种观念要求在建筑物范围内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形成一种生态平衡,而暖通空调建立在这种生态平衡之中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结束语
建筑环境对暖通空调的节能问题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也是一个复杂型学科。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努力,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建筑环境的设计,选取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合理使用节能装置,以适应暖通节能建筑技术复合发展的要求,提高空调系统的节能总体水平,使空调的节能得到有效保障,降低能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殷利.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实习方式:认识实习期间,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参观已建成的典型车间、建筑、节能建筑物等地点,采取实习指导老师讲解,工程人员指引等方式,完成人纲现定的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上海百富勤空调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博物馆、上海世博园、节能示范楼。
实习时间:2010年7月5日——2010年7月16日,共两周。
实习学生:龙盛梅
本专业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它主要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等
2010年7月5日,怀着一颗期待已久的心情,我们终于迎来了大一的第一次认识实习,从中我们学习到许许多多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东西,开拓了视野,巩固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我们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
实习目的和要求:
《认识实习》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认识实习对本专业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专业设备从外观上有所了解,使同学们明确自己的专业范围,了解专业一些简单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调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认识实习,使我们了解专业方面的知识,同时在以后的学习以至今后的就业对本专业的范围有所明确,通过现场管理体系和与工人,技术人员的接触,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同时要求学生在现场认真的参观学习,在参观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在今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使学习的目的和目标更加具有明确性。
实习内容:
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科概述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包括建筑环境设计和设备系统相关的内容,包括室内环境布置和设计,设备系统设计和安装,以及系统运行和管理相关的工作。其涵盖了建筑的采暖、空调、通风除尘、空气净化和燃气应用等现代建筑配套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设备工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集中体现在该专业涉及的内容包括现代建筑的空调、采暖、给排水、电能供给、通讯网络等方面,成为建筑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影响,构建舒适便捷、经济低碳、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融合了建筑学、环境学、土木结构、设备机械等学科内容为一体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发展和应用是时展必然趋势。
二、本专业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人才培养发展现状简介
美国是当今暖通空调制造业世界第一强国,但是其大学里没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只是在机械工程某些专业领域里开设一些供热、通风与制冷空调相关课程,但是由于其学生具有扎实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所以美国在冷热源动力设备开发利用研究上具有很大优势。但是由于其毕业学生经常处理不好暖通空调末端系统与整个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关系,所以近年来美国部分大学也开始加强室内空气环境与建筑设备的应用研究,并进行专业调整,开设了建筑技术科学等专业方向。西欧国家代表如英国有二十余所高校设置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其专业覆盖面较广,涉及到了建筑环境领域相关的制冷空调、采暖通风、电气照明及其自动控制、弱电通讯、建筑消防、室内给水排水等方向。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日本是在土木建筑系中设置,大概有四十余所高校开设建筑设备工程专业。在大学一、二年级就开设一些如“室内建筑环境学”、“建筑设备工程”等相关课程。大学三年级才开始根据自身就业前景选择专业方向。现在日本共分成建筑结构工程、建筑学、建筑设备工程三个专业方向。所以日本的建筑本体及结构设计与其设备工程系统设计结合得非常好,显示了学生扎实的建筑工程功底。
三、国内发展趋势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国内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界90年代,最初由“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发展而来,1998年专业教学指导委员将“暖通空调工程专业”改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并赋予了该专业新时代内涵,该专业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暖通空调设备,同时还包括建筑设备、建筑环境和燃气工程等,涉及到土木工程、建筑学、动力工程、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内容,属于高等教育的交叉性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舒适优雅的建筑居住环境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促使该专业的内涵和特性也不断变化和发展,其不仅要解决建筑中的环境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室内设计、居住绿地设计、设备节能系统等,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特征。
国内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人才包括:建筑环境工程师,建筑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建筑外部格局、建筑周边环境等,建筑环境工程师应当充分把握各个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构建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此外工程师还应具备环境测试和相关软件的研发和设计;建筑能源工程师,在能源日益突出形势下,建筑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节能环保,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建筑,同时还包括建筑能耗相关计算和模拟;建筑设备工程师,具有现代功能的建筑必须配套相关设备设施,包括电力系统、燃气供应、给排水、净化设备等相关设施,建筑设备工程师应结合低碳经济理念规划和设计建筑设备系统,并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各领域经济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在当前环境能源问题日益凸出的形势下,健康低碳、节能环保不断影响人们观念,作为时代新生的专业,应当不断融合时代新元素,应当充分考虑能源、生态、健康元素,设计和规划适合人类和谐发展的人居环境。因此要求专业人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应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变迁的时代中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四、当前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的任务新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原基础上的新要求
当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生要求培养成为品德高尚、身体强健、专业知识全面扎实、工程技术能力强,并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各类设计研究院、建筑设备制造企业、建筑工程施工及监理公司、市政工程运营公司、高等院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本专业设计、安装、设备研发、系统运行管理、教学等技术工作。由于本专业内涵范围已经扩展很多,不仅要求毕业学生掌握传统的供热、通风、空调、制冷以及建筑给排水、燃气供应为代表的水暖工程,新形势下还应强化以建筑节能、环保为核心的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同时需适当增加建筑电气及其楼宇智能技术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以便培养更加全面的建筑设备工程领域人才。
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任务新要求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以某一建筑本体为研究对象,在优先考虑使用天然可再生能源基础上,充分利用能源工程技术为人类创造环保、舒适、节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还应满足精密制造工业的生产工艺环境以及如地下人防工程等特殊建筑环境要求。随着建筑能耗逐年增多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进步,当前人们对建筑环境的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本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社会需求量大增,使得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多年以来,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就业形势一直较好。
五、质量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培养对策
1、对产品质量人才道德领域的进行教育
产品质量往往关系到企业的核心机密,在产品质量人才培训时就注重职业道德的培训有助与企业对人才的渴求,怎样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2、对产品质量人才的培训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产量质量人才是企业中的实干家,它的岗位有质检员、内审员、助理质量工程师等等,是企业理论发展的数据收集者、是企业问题的发现者、更是默默无闻的英雄,因此,产品质量管理人才必须立足于产品质量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使培养的人才适应质量管理与管理,服务生产第一线的要求。
3、产品质量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本文所指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其实质就是企业人才竞争的优势,其本质就是差异化定位,企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必需紧扣企业需求原则。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是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标准。应当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还应当具有扎实的、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体到产品质量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质量管理技术是以控制、保证和改进产品质量为目标,把质量管理技术、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实践与现代工程技术成果有机结合而开发、应用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产品质量管理是技术与管理的交义学科,首先是质量管理离不开工程技术学科,如化工工程、机电工程、食品工程、纺织工程等等。 其次,建立在工程与技术学科如标准化学、计量学和工业工程之上的基础学科。 再次,它充分吸取了统计质量控制、企业管理、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领域的理论成果。
最后,质量信息的基础是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转换,也是质量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质量工程学的基本与核心。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建筑环境和设备工程学科的发展,高校教育应当立足市场需求,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注重人才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南,于浩,刘珊珊.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4,03:156.
[2]刘春元,赵芳.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传热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11:149-150.
关键词:专业实验平台;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118-03
对于工科专业而言,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专业实验平台建设,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专业实验平台不仅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践基地,也是学科建设、科研活动的坚实基础,建设一流的专业实验平台是建设一流高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生产实习是建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3],基于此,文章结合安徽工业大学已建成的几个开放性、综合性实验平台,探讨其在建环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一、结合特色专业建设专业实验平台
在中国,为营造所需要的人工环境,建筑能耗总量在能源消耗总量中的份额已接近1/3,而空调能耗又占其中的40%左右;因此,建筑节能不仅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面对能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国家出台了“节能减排、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政策,而“开展建筑节能、综合治理空气污染、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大气环境”一直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育和科研的主导方向。因此,建环专业实验平台应该是实验、教学、科研与产业四结合的统一体,只有促进学科、教学与科研的集成建设与共享,才有可能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实验平台[4]。
为培养具有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安徽工业大学利用省部共建经费,
结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建设需要,在校内建立了几个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平台,如“基于低品位热源的热泵空调运行调节实验系统”“通风除尘性能测试实验平台”等。这些实验平台除了开设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专业实验外,还可以为学生的运行调试实习提供平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基于低品位热源的热泵空调运行调节实验系统
该实验平台空调区域面积约120 m2,设计时以冷负荷160 W/m2计算,冷负荷共计19.2 kW,所选水冷热泵机组制冷量为20 kW。该实验平台平面布置图及水系统工艺流程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夏季制冷工况,开启冷水机组系统,冷却塔补水通过自来水直接补水,冷媒水系统补水方式为自来水经全自动软化装置软化后进入补水箱再接入循环水泵入口处(集水器出口处)实现补水,达到软化水箱兼高位定压水箱的作用。冬季采暖工况,冷水机组停开,经相应阀门切换,由带电辅助加热的太阳能集热器提供热媒水作为热泵机组的热源。
为考察不同的出风方式及管路布置形式对空调系统的影响,实验室空调系统末端装置采用几种不同类型的风机盘管,实验室内相对的墙面各安装上侧送风盘2台,以实现水系统的同程与异程水力失调运行及调节实验。其中1个实验室内还安装吊顶卡式机1台及落地明装立式下侧送风盘1台,以实现一个实验室内有3种不同的送风方式。此外,在此实验平台上,可以完成空调区域温度湿度分布测量、热泵机组运行特性测量、末端设备性能测量等。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分析空调设备的能耗状况以及节能途径。
(二) 通风除尘性能测试实验平台
该实验平台占地面积60 m2,实验室的平面布置如图3所示。该实验系统主要由旋风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组成,其中旋风除尘器主要用来预处理一些粉尘粒径较大的颗粒,而袋式除尘器用来过滤颗粒粒径很小的微小颗粒物。该实验系统设计时管道及除尘设备均为有机玻璃制作而成,可以用来演示含尘气体的净化过程及除尘设备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改变除尘器的结构,设计一些开放性、创新性的实验。
在实验台上,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种类的布袋来研究过滤材料对袋式除尘器过滤性能的影响,从而优选出一种滤料性能高、寿命长的布袋;可以研究不同进风方式对袋室内流场均匀性的影响,从而选择一种最佳的进风方式。此外,通过实验系统中的清灰装置,还可以研究不同清灰结构对袋式除尘器清灰性能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优的清灰结构。通过上述实验,可以优选出一种清灰效率高、能耗低、滤袋寿命长的较为合理的袋式除尘器结构,对进一步优化袋式除尘器结构,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 专业实验平台在生产实习中的作用
生产实习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劳动中扮演专业建设者的角色,并在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有效引导下,熟悉专业范围内各种系统及施工安装、运行维护等工作,为今后学习专业课,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经营管理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该环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保证人才成长的必经之途[5]。
学校建环专业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时间为3周,实习方式为分组或集中进行。实践中存在联系实习单位困难、实习内容不全面、学生动手机会少、实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因此,在建环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可将“基于低品位热源的热泵空调运行调节实验系统”和“通风除尘性能测试实验平台”作为本科生的部分生产实习基地。在生产实习环节中,将学生分组(5~6人一组),在整个实习周期内,每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次进行实际操作,从设备的安装、调试到实际运行时参数的测量及系统运行特性的监测。实习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设备的安装及调试环节,并进行一系列实验测试。实习结束后,撰写实习报告,要求了解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具备搜集、归纳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掌握相关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设备结构,并具备初步分析设备零部件功能的能力,最后对专业实验平台的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上述环节的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内容及动手操作的机会,以培养建环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如相关实验技能的锻炼、技术改进及创新等。因此,对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意识及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专业实验平台在毕业设计中的作用
毕业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评价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训练。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毕业设计这段时间相对集中的工作,将在理论与实践的初步结合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
在毕业设计阶段,遴选部分学生,采取团队合作模式,结合所建设的专业实验平台,在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空调系统运行、空调区域温湿度分布及通风除尘净化的相关实验测试。学生除具备设备安装、调试的能力外,还要掌握系统性能的实验方法与测试设备的使用条件,熟悉设备性能与经济评价标准,具备实验的设计、测试、结果的处理分析及研究报告撰写的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可以结合实验测试结果完善CFD软件的有关计算模型,使其熟悉建筑环境及设备工程的优化设计方法。
总之,经过上述环节的训练,建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掌握系统综合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
四、结语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一个面向应用的工程类专业,而专业实验平台是培养工程人才的重要硬件之一。学生经过专业实验平台的实训和学习,参与空调系统和通风除尘系统的设计、组装、调试、运行、检测等实践训练环节,对学生灵活运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综合性实验平台的建设对建环专业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朝辉,张薇,曾光明,等.改革高校实验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J].高等理科教育,2005,62(4):106-108.
[2]王国强,傅承新.研究型大学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125-127.
[3]钱付平,陈光,黄志甲. 建环专业教育评估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创新[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5):122-125.
[4]黄瑞,袁桂慈.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 (1):78-80.
[5]李丹,陈芳秋.改革生产实习模式培养实践能力[J].高等工程教育,2000 (2):31-33.
Application of the integrated specialty experimental platfor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specialty with characteristics
QIAN Fuping, LU Jinli, ZHANG Zhi, JI Guofu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P. R. China)
实习性质: 生产实习
课题名称: 商品城空调系统安装
实习地点: 临沂国际商品批发城
学 院: 土木建筑学院
专 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姓 名: 樊慧青 学号 03020203
指导教师: 刘玉峰 李慧敏
报告日期: XX 年 9 月 21 日
山 东 科 技 大 学
1.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XX级生产实纲
1.1实习性质和目的
1.1.1实习性质
生产实习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大学生的劳动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及专业素质的基本训练过程。认真抓好生产实习工作,对提高生产实习质量,培养学生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1.1.2实习目的
1.1.2.1训练从事本专业设计、施工、监理及系统运行管理等工作所必须的各种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
1.1.2.2了解本专业业务范围内的现代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工艺过程及工艺技术方法;
1.1.2.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2.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作风。
1.2实习内容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主要以实际参与本行业设计、施工与监理、运行管理为主,参观实习为辅。为了使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有的放矢,要根据实习单位的性质和条件把握以下内容:
1.2.1明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涵括的技术内容;
1.2.2了解本专业所涉及的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制图标准、安装标准图集等资料的内容、作用及使用方法;
1.2.3了解系统构成、设备构造;了解系统设计程序与要点、安装施工方法和工艺;了解系统、设备的运行、管理方法;
1.2.4读图、绘图。图纸是工程语言。学生要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要求;能够看懂施工图纸、标准图集;通过绘图、读图,不断提高制图水平和能力;
1.2.5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意义与施工组织设计方法;
1.2.6在现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生产实践,了解设备、管道及附属设备的现场制作方法或安装过程;
1.2.7了解工程或设备的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方法;
1.2.8了解专业中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把握专业发展趋势。
1.3生产实习要求
1.3.1实习师生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一切行动听从指导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指挥,到现场从事生产实习或参观前必须了解有关的安全知识;
1.3.2严格遵守学校和学院的有关实习纪律,遵守企业或工地的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未经允许不准擅自乱动各类机械设备,不准在施工现场或车间内乱跑和嬉闹;
1.3.3学生应按实纲和实习计划要求认真完成实习中规定的各项任务,并做好实习笔记。实习中应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1.3.4实习期间不得迟到、早退、无故缺勤;不准单独外出。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请假时需经实习指导教师主管院长批准;
1.3.5对严重违反实习纪律者,指导教师有权终止其实习,并由学院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纪律处分;
1.3.6每天写实习日记。实习日记应图文并茂,实习指导教师可随时抽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并给予指导。实习结束时,应将实习日记交实习指导教师评阅,并根据实习日记按照学院要求格式写出实习报告。生产实习报告内容完整,不少于10000字。
1.4实习考核
实习结束后,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平时实习表现,劳动态度,与工地关系及遵守纪律等情况,定出成绩(必要时可进行口试复查)。
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制评定,其方法如下:
1.4.1实习认真,遵守纪律,能按时报到和结束,无无故缺勤而且完成任务较好,实习日记及实习报告质量高,全面完成实纲的要求,独立工作能力较强者,成绩评为优。
1.4.2足要求,质量较高,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者,成绩评为良。
1.4.3能完成实纲的全部要求,实习日记和报告能满足要求,质量尚好者,成绩评为中。
1.4.4基本完成实纲要求,能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但质量一般者,成绩评为及格。
1.4.5实习日记和报告不合格,或实习期间表现差,有严重违反纪律者,成绩评为不及格。
1.4.6凡有以下之一者,实习成绩不给予评定,作不及格处理:
1.4.6.1报告未按时完成者;
1.4.6.2实习日记少于3次者;
1.4.6.3无论何种原因,有三分之一时间未参加实习者;或实习无故缺勤5学时以上者;
1.4.6.4严重违反纪律,造成恶劣影响者;一般违反纪律,经教育不改者。
1.5时间地点安排
地点:黄岛、青岛、滨州、临沂等地
时间:计划XX.9.4~XX.922;部分学生利用暑假完成生产实习。
2实习报告内容
时间飞逝 ,转眼间我已成为一名大四的学生,在大四第一学期刚一开学我们就开始了生产实习,在大三上学期学院曾为我们组织了一个星期的认识实习,当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不多所以实习下来对本专业的认识还是了了,所看到的东西很难和本专业联系起来,这一次的生产实习则使我对本专业所涉及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也对施工、监理等有了一定的认知,也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总之此次生产实习之行我收获颇丰。
九月四日星期一
这次生产实习我们的实习地点有黄岛,临沂,北京,滨洲等地,我的实习地点是临沂,实习对象重点是空调,为期三星期,由李慧敏,刘玉峰两位老师带领。我们同学参加实习的有17人,早晨6:50我们准时坐上了从黄岛发往临沂的汽车。我们专业都是干什么的,工地上是什么样子?带着这些问题和些许的喜悦我们踏上了去临沂的旅程。中午11:30左右我们到达了临沂,临沂到处是批发市场,不愧为批发第一城,商品是便宜,不过惟一不方便的地方就是交通不太便利,车辆很多,街道很拥挤,老师不段嘱咐我们过马路要注意安全,我们也都很小心。接下来就是在旅馆安顿下来,到了晚上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安顿好了,大家劳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迎接明天的实习了,因为正式的实习是在明天,我们要养好精神,蓄势待发。
关键词:建筑设备;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从原始的洞穴,简陋的茅草屋发展到今天功能繁多,形式不一的高级住宅,豪华别墅,宾馆以及高档写字楼,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改革,社会的需求不断增多,建筑的形式不断提升,相应地,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建筑设备也在不断改善。建筑设备对建筑环境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影响,一方面,建筑设备在建筑环境不断提出的新要求下不断更新,对建筑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建筑设备消耗能量的同时,也对建筑环境带来消极的影响。
一、建筑设备与建筑环境的关系
1、建筑设备与建筑功能的关系
现代建筑在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的影响下,智能建筑,生态建筑等的不断出现,使原先十分简单的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已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需求,人民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居住和办公,而希望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由此可见,建筑设备与建筑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所有的建筑功能几乎都要通过建筑设备来实现,所有的建筑设备都依附建筑的功能而存在。
2、建筑设备与建筑造型的关系
外形美观,结构坚固,是建筑物设计与施工的结合,好的建筑造型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建筑设备安装得适当,可以锦上添花,增色不少,但如果随意的安装建筑设备,那么会无形地改变建筑的整体效果,使建筑的视觉美感大大降低。总体而言,建筑设备对建筑造型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管道的布置与管道井的设置两方面。
2.1 管道的布置
管道的布置,在按照建筑的格局进行的同时,还要不影响结构,建筑物内各种管线纵横交错,需要安排协调,划分好空间,如此不仅不会对原有的建筑造型带来破坏,更能巧妙地增添建筑本身的趣味性。
2.2 管道井的设置
管道井是设备设计人员在高层建筑内为使所用竖井管线的集中与安装检查方便,或在客流量大的非高层公共建筑内,以便使建筑内部美观,施工方便而设置的从上到下的建筑构件。建筑专业希望管道井的面积越小越好,但是也应该满足它的功能要求,因此,在设计管道井时,应兼顾美观以及功能来实现。
3、建筑设备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建筑设备与建筑材料关系密切,在建筑中,不同建筑材料的选用会配以不同的建筑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建筑设备应与建筑材料的采用相适应,发挥建筑材料的优点,弥补该种建筑材料的不足之处,例如各种保温材料与各种保温系统的配合。在建筑物中,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都是缺一不可的,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提供舒适的建筑环境。当然,建筑设备本身就是建筑材料的集合体,建筑材料在建筑设备中的应用不断地完善建筑设备的功能。
3.1 建筑钢材及其金属制品
在建筑设备的发展中,材料上应推广应用高效经济的低合金钢筋,钢绞线等,积极推广H型和T型钢,闭合型钢和管材,冷弯薄壁型钢,压型钢板,彩色涂层钢板,镀锌钢板,铝塑复合板和建筑小五金等,研究解决钢结构的防锈技术,防水防火涂料技术。结合新型的钢技术,相应的建筑设备得以充分利用,从而改善建筑环境。
3.2 化学建材及其制品
建筑设备在运用化学建材时,应提高各种塑料管材,管件及新型化学建材的质量,配套发展和改进内外墙,底面等建筑涂料,粘结剂和密封材料,推广弹性发泡塑料铺地材料,高密度防木地板等地面材料,大力推广难燃的聚苯乙烯保温材料,窗用密封带和镀膜等保温隔热材料。紧密结合各种建筑设备,共同影响建筑环境。
二、建筑设备对建筑环境的影响
1、建筑设备影响建筑环境的节能
建筑设备对建筑环境的最大影响无疑是节能问题。建筑围护结构(面,地面,门窗等)分别处在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和方位上,与大气接触的条件不同,材质结构不同,热工性能各异,所以各部位的耗热量也不同。尤其现代建筑一般比较高,向周围环境散热量大,节能问题尤为重要。依据建设部的信息,我国建筑能耗惊人,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的过程中,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2、建筑设备影响建筑环境的智能化
现代科技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要求已越来越高,住宅不再仅仅是向居住者提供吃住的场所,而是朝着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社交,工作以及享受全方位服务的方向发展。由此,建筑设备对建筑环境的智能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智能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建筑,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建筑智能化根本原因是建筑设备的智能化。现代科技发展使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设备中,如供热,通风和空调设备的自动控制,并将建筑所有的附属设备进行联网,使建筑室内外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一般建筑到智能建筑的转化主要是建筑设备的智能化。
3、建筑设备与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在能量消耗上,应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而减少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在设计上,也应尽可能地利用构造处理技术带来的舒适内部环境,而少利用耗能的建筑设备来满足人类需求。在土地利用上,应尽可能少占用土地资源。建筑设备面临着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室内空气品质方面,如何开发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和设备来消除所谓的病态建筑综合症和建筑并发症的问题。只有开发出新一代建筑设备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发展趋势
1、国外发展趋势
在国际上,该专业发展十分迅速,反映在领域的拓宽,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该专业已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气象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会学、美学等综合知识,愈来愈趋向交叉领域学科。同时将计算机深入引入该专业,便利该专业发展成为一个很前沿的学科。目前,国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最重要的趋势之一是与建筑学专业结合越来越紧密,设备工程师与建筑师密切合作的空间越来越大。而国外的设备工程类专业的设计目标越来越重视建筑的节能和环境保护或者可持续发展性能,随之而来的设计模式越来越趋向于进行集成化建筑设计,设备工程师的工作越来越重要,其工作重心在建筑设计流程中越来越趋向于前端而不是末端,建筑师在进行方案设计甚至战略规划时,越来越需要听取设备工程师或环境工程师的意见和建议,保证设计的建筑物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性能。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来说,环境与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头号问题之一,这是国界所无法划清的,也并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可以单独解决的。特别是近年来,可持续教育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性和共识,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重要趋势。
2、国内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发展比较迅速,国外先进的建筑设备也在不断地进入国内市场。随着新材料的大量应用、新设备的不断涌现,我国的建筑设备将向着体积小、重量轻、能耗少、效率高、噪声低、造型新和功能多的方向发展,这就对本学科的技术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与此同时电子技术的应用,智能建筑的兴起,不仅把建筑设备各系统的运行管理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也对建筑设备的制造与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建筑物的总造价中,建筑设备的总投资比例正在曰益增大,有的已达到总投资的1/3以上。目前,我国的建筑设备已经一改过去“傻、大、黑、粗”的状况,而出现了许多造型华丽典雅,艺术感很强的新设备。可以完全相信,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建筑设备一定会有更快的发展,它必将美化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束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设备也随之不断更新,为建筑环境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只有提升了建筑设备,建筑环境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建筑设备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环境带了一定的负担,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双向作用。因此,必须要不断地建筑设备进行积极探索,以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加大其正面作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王众献.建筑设备的发展对现代建筑的影响[J].森林工程,2002:56-58.
关键词:报考志愿;非智力因素;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3-0030-0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对原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空调与燃气工程3个专业重组而来,并于1999年在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公布[1-2]。该专业虽已成立多年,但社会上对该专业的了解、认知情况却差强人意,甚至误认为是建筑施工设备工程专业(西安某民办高校将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设备课程误认为建筑施工设备而不予开设)。专业名称的不明确直接影响了考生报考志愿的填报和就业工作。
一、对新专业了解、认知及报考志愿情况调查
笔者针对历届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实践及报考志愿情况,对长安大学2007-2009级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数量220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新生对该专业的了解情况为:有一定了解的占8%~10%,有所了解的占10%~12%,完全不了解的竟为60%左右,认知存在歧义的达18%~22%。按报考志愿录取情况:第一志愿被录取的约为10%;第二志愿被录取的约为15%;第三志愿被录取和调剂的竟达75%左右。问卷调查还发现,对专业有一定了解的新生,大部分都有父母或亲属从事建筑行业。
二、高考志愿与非智力因素及专业教育分析
高考志愿的选报是志向和愿望的文字表达,它建立在考生对专业的了解、高考分数、高校在该地区招生名额及其在全体考生中排序估计的基础上;学校按志愿录取,是对学生志向和愿望的确认,即学生求学目标的实现。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决定着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大类:智力因素一般是指直接参加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非智力因素一般指间接参加认识过程
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意志、自信心等。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定向、引导、维持等作用[3]。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关系极大,对学生学习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按志愿被录取,就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和具备一定创造力;被调剂的学生则或多或少地有一种志向和愿望选择的无奈、纠结与自卑感,甚至产生人生首次重大决策的失败感。如果专业教育不到位、心理辅导不及时或疏导不顺畅,学生对所学专业失去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甚至放弃该专业的学习。这些说明对专业的完全了解、正确认知对考生第一志愿的填报非常重要。由于该专业75%的学生是被调剂过来的,对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为一个尖锐而重大的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分析
综上所述,由于对“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不了解、认知情况差强人意,有必要将其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
(一)专业更名的必要性
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能极大地提高人们对专业的了解、认知度和兴趣,吸引考生第一志愿填报该专业。这不仅是保证生源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应对能源和环境挑战的需要。
第二,有利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并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1)强化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力量,它是由学习专业需要激发产生的。(2)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专业知识而不断探索的认识倾向,对学习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兴趣能使学生具有自觉性,不断地强化学习意识,将注意力倾注于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并能使智力处于活跃状态,促使学习动力充分持久地发挥。学习兴趣不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且有利于其意志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专业感兴趣,学习就有高度的热情和强烈的爱好,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就会努力主动地学习,学习效果就会明显,学有所获,则会进一步促进兴趣的发展;反之,对专业缺乏兴趣,把学习视为负担,则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毅力,收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3)锤炼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意志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坚强的意志既可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信心,也可以增强其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的决心。(4)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来源于胜任感,是影响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即直接影响人的自我估价,进而影响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努力程度。
第三,公平竞争,打破近亲“繁殖”、子承父业、女继母志的行业怪圈,是真正提高中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建造师的整体素质、学术水平和创造力的需要,也是提高中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整体水平,是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需要。
关键词:建筑设备自动化;卓越工程师;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鲁祥友(1973-),男,安徽灵璧人,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安徽 合肥 2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1040606M111)、2009年度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Z01306)、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区域性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研究”(项目编号:JY104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25-02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国内一些高校的相关专业由于综合实力比较雄厚,已经被批准进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办学。大多数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由于办学力量相对薄弱,因此距离“卓越模式”仍然有许多道路要走,相关研究工作也值得去探讨。
一、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自动化系列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1-10]
为了使本专业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求和拓宽专业知识面,专指委在原有的系列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主要包括“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环境测量技术”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等。对于本专业的学生来说,该系列课程的学科交叉性太强,虽然本专业学生对该系列课程的学习热情非常高,但是一方面由于该系列课程开设时间相对较短,教师的教学经验也相对薄弱,另一方面该系列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大纲仍然难以相对统一,因师施教的现象仍然很严重。因此,该系列课程的教学现状、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及其教学内容等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向要求相差仍然较大,而且现有的资料大多是针对其中某一门课程进行探讨的,针对系列课程的研究仍然很少。因而有必要在“卓越工程师模式”要求下,进一步对该系列课程进行探讨,以便能够更加系统地建立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建设探讨[5-8]
1.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的教学基本目标
按照专指委制定的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该专业自动化系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系统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能够对本专业的控制问题提出控制方案,确定控制参数,配合控制工程师设计建筑设备自动控制系统。
2.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承担的教学任务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工与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环境测量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等,其中“自动控制原理”、“建筑环境测量技术”、“建筑设备自动化”为主干课程。而“建筑环境测量技术”课程已有统编教材,本文不再做进一步讨论。本文在专业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考虑到安徽建筑大学是大土建专业背景下的地方院校,结合毕业生的就业多年后的反馈信息与课题组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自动控制原理、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初步研究。
(1)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教学内容。根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要求,自动控制原理的主要授课内容如下:
1)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及分类;自动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及品质指标。
2)被控对象的特性:被控对象的特性参数;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被控对象特性的实验测取。
3)测量变送器及其特性:温度变送器;空气湿度传感器;压力与压差则量变送器;流量测量变送器;液位测量变送器;热阻式热流传感器;测量变送器的特性及其性能指标。
4)基本控制规律:双位控制及其调节器;PID控制规律。
5)执行器及其特性:电动执行器及其特性;气动执行机构及其特性;调节阀流量特性;调节风门及其特性;电-气转换器和电-气阀门定位器;执行器的选择。
6)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的特性及设计:简单自动控制系统的特性;被控变量和调节参数的选择;调节器的选择。
7)复杂自动控制系统的特性及设计:串级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分程控制系统;选择性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8)锅炉的自动控制:锅炉自动控制的任务;锅炉给水自动控制的任务及特性;锅炉给水自动控制系统;锅炉燃烧过自动控制的任务及特性;锅炉燃烧过程自动控制。
9)制冷设备与空气调节系统的自动控制:压缩机的能量调节与自动保护;蒸发器供液量的自动控制;制冷系统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空调单回路控制;空调多回路控制。
10)典型制冷与空调装置的自动控制:变频空调器的自动控制;中央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冷藏库系统的自动控制。
(2)建筑设备自动化的教学内容。[8]
1)建筑设备自动化概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建筑设备自动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建筑设备自动化的3A系统(办公自动化、通讯自动化、设备自动化)及其研究内容。
2)建筑设备自动化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拓扑;网络传输介质;通讯协议与OSI模型;常用网络设备;系统的综合布线。
3)建筑设备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分布式控制;DDC控制;Lon Works技术;常用的现场总线;以太网技术。
4)暖通空调的自动化:制冷机组;热交换站;VRV多联机;VAV变风量空调系统;定风量空调系统;冷却塔;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蓄冷系统等的自动化控制。
5)其他建筑设备自动化简述:照明系统的监控;供配电监控;给水排水设备监控;电梯监控。
6)建筑物的安保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停车场管理及出入口控制。
7)消防联控系统:火灾产生的机理与规律;常用的火灾传感器基本原理与选择;火灾控制器模块及其线制;消防设施的联动控制。
8)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工程实例分析。以暖通空调的自动化控制实例为主线,讲解几个典型的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控制。
3.课程的实验体系建设
结合安徽建筑大学作为大土建背景下的地方院校的特点,开设的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1)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主要包括:ON/OFF 两位控制;PID参数调整;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和稳定性试验分析;控制系统的校正。
(2)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实验主要包括:网络布线及网络拓扑结构连接;空气处理机组的DDC监控系统;中央空调监控系统的实际操作及系统调试;制冷压缩机控制系统的实际操作及系统调试。
4.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课程设计是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该环节可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体系和目标相接轨,结合安徽建筑大学大土建的专业背景,课程设计采取的是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所谓请进来,就是将相关企业和设计院的工程师们请到学校来给学生进行实践指导,所谓走出去,就是学生要到企业或者相关的设计院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以尽可能地避免闭门造车,通过带学生实践对课题组相关教师的水平提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为此,结合社会的需要,规定了课程设计的主要选题范围如下(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选题):建筑设备自动化测控系统的设计(如制冷系统的测控、空气处理机的测控、VRV多联机测控、蓄冷系统等);消防联控;一卡通系统设计;视频监控系统设计;入侵报警系统;门禁与楼宇对讲系统设计;停车场管理系统设计。
三、结论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为了使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建设取得突破,有必要从课程建设的理论体系、教学内容、实验体系等方面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谷士艳,孙清,敖永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212-215.
[3]张昌,郑万兵,汤文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35-40.
[4]杨喜光,张娓娓.建筑设备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精密制造与自动化,2012,(4):61-64.
[5]李霞,姜文娟.新形势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5):43-44.
[6]李玉云.建筑设备自动化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64-66.
[7]冯增喜,于军琪,何波,等.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教学实践与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3):46-47.
[8]鲁祥友.“建筑设备自动化”应用型课程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98-99.
关键词:能源应用;建筑环境检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2-0117-02
一、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专业内涵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以往的建筑热工环境的基础上,建筑光环境、声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及建筑能源的规划与应用等都是该专业涉及的范畴,成为一个跨土木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交叉性学科,既涉及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又有关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也给该专业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机遇。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起着将基础知识运用于专业领域的桥梁作用。该课程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宽,本文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的改革。
二、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基本情况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在该专业课程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起着将基础知识、理论运用于专业领域的桥梁作用。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内容包括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经常面临的温度、湿度、压力、流速、流量、液位、热量、气体成分、噪音、放射性物质以及光照等参数的基本测量原理及方法和测试结果的数值分析,是一个跨土木工程、建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交叉性学科,既涉及多方面的基础理论,又有关多学科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建筑环境检测技术是每一个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尤其在当前,国家正在重视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行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升。
三、存在问题
以往,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手段都比较传统。一方面,测量原理抽象、内容较为枯燥,课本中相关理论面面俱到,没有突出重点;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手段单一,主要依靠教师填鸭式教学;此外,传统考核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没有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内容理解不深、死记硬背、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没有达到该课程教学目的。
四、教学改革内容
1.教学内容。本课程学时数为3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8,实验学4。要在32学时内使学生掌握一门应用性较强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结合专业实际应用,应有重点的讲解。在建筑环境专业参数测定中,经常需要测量的参数为:温度(包括干、湿球温度和露点温度)、压力、湿度(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速度,以及流量、热量、光照、环境噪音及空气污染物等。需要重点掌握测定这些参数的测量原理、方法及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便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空调系统安装调试等工程实践和科研活动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基础课,随着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仪器的研发和更新非常快,其中建筑环境测试中空气有害物质(例如当今比较热门的VOCs)的测量、新技术(例如PIV测试技术等)等需要的实验仪器如气相色谱-质谱(GC-MS)、PIV测速仪等,这些实验仪器十分昂贵,本专业实验室不具备。或者有的实验仪器操作十分复杂,不便于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部分实验内容可能不便于在课内实验开出,导致学生接触新的测试技术的动手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从事的科研过程中的实例结合该部分课程内容,给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讲解,以便让他们有更加深入的学习体验,增强和丰富了课堂内容,也加强了学生对测试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2.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方面,努力将书本知识与工程实例相结合,重点介绍各种测量技术、测量x器在工程中的应用,丰富了课堂内容。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结合课内实验和演示设备,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开展教学法的研究,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工学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及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此外,借助网络平台,建立该课程的网站,丰富电子教学内容,学生能开展自主学习。课后教师提供电子教案,帮助学生课后复习。设置网上答疑,畅通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普遍反映学习渠道变宽了、跟老师的交流变多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
3.考核方式改革。过程考核的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深化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改变课程结束时“一锤定音”的做法,是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促进自主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本课程实施过程考核改革,一方面,通过完善习题、试题库,有助于学生复习相关考点知识;另一方面,课程全过程实施过程考核,使考核贯穿于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讨论、每一次试验,注重整个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注重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升考核的公平性、客观性、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过程考核实施以来,无论从学生反馈,还是从综合成绩来看,实施的效果均较好。主要表现在学生上课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大大减少了缺勤、吃到、早退等现象。课堂气氛好,教学环节中学生主动参与、互动,课堂氛围活跃,不死板。不定时的随堂测验督促学生自始至终的良好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分数显示,期末总评成绩有所提高。
4.其他践性、创新性教学改革。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学校及各个领域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依托该活动或项目,学生可组成小组,对本专业目前热点研究领域涉及的课题进行立项并实施,充分运用本课程的专业测试技术,结合研究目的,开展一系列的调研、测量及系统评估工作。例如,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七个同学的研究小组对上海市南桥医院病房为研究案例,从现场实测和实地调研的角度研究其室内空气环境的状况,并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对比分析找出室内空气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病房的具体使用情况,对改善病房室内热环境提出改进措施。该过程充分锻炼了同学对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是本课程教学的理想拓展。
五、总结
本文通过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完善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和方法,结合当前专业的发展情况和先进测试技术调整课程内容。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完善课件、编写试题库、建立相关网站等多种形式,构建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完整,集文字与图片、动画、虚拟与现实等多媒体素材为一体的《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系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和改进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以应用为目标,将课堂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际项目结合的培养,充分发挥其学习、实践主动性,使学生能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实践技能。此外,对该课程实施过程考核既促进了教师的教,又促进了学生的学。
参考文献:
[1]李淑展,李淑强,李洪欣.建筑环境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1):45-47.
[2]陈刚.建筑环境测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Building Environment Test Technology to Explore Course Teaching Reform
LIU Chun-yuan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Engineering,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18,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