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新年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在不知不觉中一年半的时光悄然而逝,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在各位教师的帮忙下,我较好的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回顾一年半来的工作,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伴随着收获。现结合一年来的思想、业务等情景做以下汇报。
一、思想认识
本人坚持党的基本原则、教育方针。认真学习研究《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日常规范》。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以党员的标准来约束、鞭策自我。工作至今,一年半来,我还进取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我的政治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教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理念、观点,注重在教学实践中的灵活应用,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学生的学习情景。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和大纲,研究新课程标准。认真完成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为了把自我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小学英语教学》、《优秀论文集》、《新课程小学英语说课稿精选》等书籍。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经常虚心请教师傅。每上的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景设计教案。
这学期主要担任五、六年级几个班的教学。培优扶差是一个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几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首先是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然后是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提高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教师并没有忽略他们。最终是发动班上的优生自愿当后进生们的辅导教师,我让他们组成一帮一小组,并给他们开会,提出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主要就是检查学生的作业,辅导学生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给后进生根据各自的情景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学生们都有提高,有的提高十分快。
本学期我还在文苑小学尝试了一堂区优质课,是一堂自我整合教材的刻,也是一种新的尝试性的教学模式。我从学习理论知识开始,翻越很多的书籍及从网上搜集有关教材整合教学的资料。我的师傅以及沈教师,给予我莫大的帮忙,一齐再构教材,一齐出谋献策想教案、设计课件,共修改教案、课件、试教很多次。从接到任务起我们几个就天天加班加点。张伟琴教师帮我一遍又一遍地把关,并指导学生把道具给我做好,沈教师教师帮我把课件做好,沈校长和勤琴教师帮忙去看班。令我感觉到不是我一个人上公开课,而是有一股凝聚力使我感觉到是很多教师。
三、班主任工作
一年半来担任现605班班主任工作,这也是我工作以来带的第一个班级。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我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经过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各科教材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团体、爱老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班干部是教师的左右手,所以我把培养得力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资料。我培养了两位得力的班长。这些班干部能把班的学习和纪律管好,为我减轻负担。还常给班干定时开会,了解他们工作的情景,鼓励他们大胆开展工作。使班干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成为同学学习的榜样。在他们的努力下,班务工作能正常开展。
这学期班主任工作最使自我满意的是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工作。这一学期,我主动与家长经过电话、校访等的方式进行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与生活情景,也向家长汇报其子女在校的情景,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当家长对我的工作提出意见的时候我十分乐意理解,并且调换主角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研究问题。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将更严格要求自我,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完美的明天作出自我奉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勤勤恳恳地工作,踏踏实实地做人,我将一如既往。
关于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之前只是听说教师不好当,此刻是真真切切的品味了教师生涯的欢乐与辛酸、收获与遗憾。初次为人师表,感慨颇深,感悟颇多。主要有以下心得体会:
1、强化自我的专业知识
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强烈冲击下,学习对一个教师而言已不再有阶段性的界定,已成为教师的“终身大事”。初为人师,无论从教学还是教育的角度出发,都应有“求知若渴”的进取心态。我们新教师虽具有较新且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但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少,教学经验欠缺,在知识爆炸的今日,“学生一碗水,教师一桶水”的观念已不再适应现代教师的要求,学生需要的是一桶新鲜的“活水”。在教学中我除了驾驭教材外,还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经典题型,搜集具有代表性的各类高考题,尝试着做各年的高考题来武装自我,补充养料。
2.、学习教育教学经验并参与实践
一个学期以来我坚持听我师傅和汪宾教师的课,我师傅和汪教师可谓资质高教学经验丰富。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我自我理的不是很清楚时只要听了他们的讲解我就会茅塞顿开,有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惬意!我师傅身上有太多是我亟待学习的——驾驭课堂的本事,思维的敏锐,对题型的敏感,举一反三本事,一题多解本事······听他的课给我的感觉是思路清晰,能巧妙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并顺理成章的给出重要结论。每听完一堂课我都会把其和我的课堂构思作比较,想想自我的构思到底哪些是不可取的,失误或者问题出在哪里,并且吸取他们上课的精华为我所用。不断积累经验是新教师成长的前提条件,也会给新教师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我坚信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3、用心与学生沟通
如今的学生基本都是家里的宝贝,家长视他们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对90后的他们不是很了解。很清楚的记得那次上课的情景:我正卖力的在给高一(6)班的学生讲解练习,可是课堂上不时有说话声,起哄声映入眼帘。我新任命的数学课代表就首当其冲被我逮到罚站,才没过一会儿女生万雪又在下头窃窃私语,血气方刚的我很恼火就点了她的名字示意班委把她的名字记下来(记了名字要挨罚)谁知她火气比我还大,肆无忌惮的来一句:记、记、记、记一百个名字。我当时就是觉得她被家里人宠坏了教师就这么记她一个名字有必要这么火大吗?不服我管,所以我立即当着她
的面打电话跟她班主任反映了情景。谁知她第二天不肯来上课,理由是她上课没说话我冤枉她了。此刻想想我当时处理事情确实欠研究,我那时是站在讲台上已经是一位被七十双眼睛注视的教师,怎样能够那么冲动呢?学生年纪还小难免冲动,而我的主角已过了冲动的年龄,应对事情应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如果当时我采取“冷冻”处理,下课了再找她谈心,一步步攻破她的心底防线,事情就不会弄得那么僵,就不会伤害到彼此。这件事让我明白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多和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很重要,学生需要的是平等的对待而不是教师的镇压。
4、反思是新教师成长的途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所以,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就是教师在上过课之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我的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到达成长的质的飞跃。实践是中心,反思是关键。一个不懂得反思自我成败的教师,是得不到真正意义的发展,反思与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反思越多成长越快。学校每学期都会做学生问卷调查,我能从学生的评判中反思自我课堂管理是否太松,讲课速度是否太快,出的习题难度是否适中,上课言行举止是否大方得体。在日常教学中应在每次月考期中考试后认真总结,寻找问题的症结并及时给予解决。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摸索好的教学方法,以求今后更大的提高。“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要长期坚持,从细微入手,日积月累,终究会有惊人的质的飞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教学过程中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进取反思,就必须会成为一名贴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新”而“成熟”的教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明白自我身上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我要说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有着不甘落后的进取心,我会充满活力地奋斗、开拓、进取,将青春挥洒在自我热爱的教育热土上,我无怨无悔!
关于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来到...第十四中学至今已经一年了,在教育教学工作和个人成长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都离不开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忙。十四中学是学生求学、健体、全面发展的殿堂。同时校领导异常重视青年教师的成长给我们供给了很好的条件。经过校领导的帮忙和自我的努力真切的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下头我把自我工作向各位教师作以汇报,期望能够得到大家进一步的帮忙。
一、青年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良好的机制
在我校每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老教师的悉心培养。和外校相比,我们经历的挫折更少,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这是怎样的一种关心!甚至这种关心延伸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且这种帮忙是跨年级的。常开玲和赵平教师都给过我很大的帮忙。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机制下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有目共睹。所以在那里真地感激学校、感激各位教师。同时学校还开展演讲比赛的和公开课等活动。“才”是才能。教师必须具有的“才”能够概括:一口普通话,一手好板书,一副好口才。其中一口好口才尤为重要。在比赛前自我不断对着镜子练,经过比赛明白了自我的不足。因而进一步取得成长。
二、自身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研组氛围以及学校组织的公开课
我所在组里的人都能记住这样的话:不能一枝独秀,要百花齐放。公开课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全组,是代表学校。在这样的一个团体中,提高是迟早的事。所以此刻组里谁上公开课,我们以不提提议为耻!以不帮忙为耻!友情归友情,但组里面在争论问题方面,大家都坚持意见,但不坚持己见!很多时候,教研组似乎是一个大家庭,彼此间更像是兄弟!良好的教研组氛围,确实有助年轻教师的培养。
三、自我的努力与缺点
首先我应思考一个的问题:我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我们快速获得了本事,但我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本事。多少年之后,我们能不能作为脊梁支撑这份事业。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一资源,我们是悲哀的;但如果我们利用了这种资源而认为自我成手了,变得不思进取,那么我们就更悲哀了!最多也就是青出于蓝而止于蓝。同时我明白听课是一种集教学和教研为一体的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所以上学期我听了不少教师的课,尤其是常教师的课听的最多。我向书本学,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使我熟练掌握知识;其次我对“如何教”这门专业知识的获得是基于对自身职业实践的反思。要求我自我向实践学、向自我学。争取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的工作是人的工作,争取做一个好教师,我觉着一个好教师应当是一个读书人,我上学期经常看书,那里应当感激学校给我们青年教师供给这么好的条件。
关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心得范文 某日大雪家中闲置,无事可做,偶读朱老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感触颇多,遂今日下笔,与大伙分享。
一 谈读书
此篇所述的问题也正是我们在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在高中我们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所读之书也仅限于课本,可即便如此我也依旧会在忙中偷闲,每天偷偷看上一会,一年下来竟然也可以看完2,3本有益之书,本想升入大学,可拥有更多时间阅读,可偏偏到啦大学,我的阅读量却开始不断的下降,每天甚至连一两页书的阅读都没有,正如朱老先生所说:读书的兴趣若不现在培养,将来培养则难如登天。这正是在警示着我,要尽早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由此推广,不只是读书,每个兴趣都要趁早培养,否则等着时间过去,一切都晚啦。那时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缺少乐趣而变得黯然失色。
二 谈动 谈静
这两者我想一起谈谈,“动”是为啦我们有事可做能够去寄托我们内心的愁,一味地静易使我们的内心产生烦闷,这个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容易撞见,比如说整日待在宿舍,内心难免会产生寂寞,从而心情低落抑郁,但如果出去走一走回来,我们内心的不悦可能会因此而派遣发泄出去。所以大学生活中不可过于文静懒惰,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是有利于我们的心境的。而静也并不是完全于动相对立,“静”是我们内心的一份恬静,这种静不会因外界的喧闹而改变,在喧闹的环境中,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灵,去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去体验生活的乐趣,忙里偷闲,闹中得静,方可使我们大学生活更加的愉悦,而不是一味的忙碌,疲于奔命,忘却自我。
三 几篇杂谈
这几篇我也不是很懂,但依旧感受到啦朱老先生的先进思想观念。到民间去,到民间去这是多么真切的呐喊,学生应该放下学生的架子,不因你比别人多读几本书,就要分个高低贵贱,读书人若无法融入社会,自以为高人一等,那以后投入国家的建设中,也是会让人人望而却步,十字路口则是激励着当代青年人,能在原本的环境中,不过于沉溺,使生活成为一潭死水,要拥有自我的思想,打破偶像,伸张自我,而多元宇宙我就无法理解更多啦。
四 谈升学和选课
这与我们的生活极为贴近,诚如此信所言,一所良好的大学固然有其价值,但是我们求学的道路上最为难求的却是那诚恳的良师和和爱的益友。在这种氛围之下,无论是在何种大学,我们都能够把身心放在学习上,在求学的道路上有啦明灯和陪伴,我们求学之路就不再迷茫和寂寞,那我们又何惧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如果我们不是想求得真才实学,那在我们的求学道路又何必寻找名校,不如早入社会,四处逢迎,反而更为迅捷。至于选课,我们大可不必担心社会需求,一心要热门职业,以便日后寻找出路,但是社会情况瞬息万变,谁又能料到未来社会的变化呢,且每个人的天赋能力又大不相同,若是一味的迎合社会,而忽略啦自己的兴趣,那么我们自己也是无法全身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只要选择啦自己的兴趣,我们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出一番事业。当然单一的学习一门科目是不可取的,我们还要把自己的学问做大,做到博学守约,同时我们要清楚如今选课并不是我们高谈阔论之时,我们还是要打好基础,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五 谈摆脱
人生在世必然和许多事物有所关联,万事必然存在着无数的矛盾。面对这样的种种,我们必须要有取舍,我们如果不能恰当的处理,这些矛盾之物,必将造成悲剧。所以我们要学会摆脱,摆脱掉那些干扰因素,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奋斗。俗话说有舍方有得,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但是人又是生活的玩物,我们无法事事都称心如意,有些事物我们想舍却又无能为力,因为如果舍,就意味着一个更加令人悲剧的结局,所以这也就是造就啦我们人生的不完美,但也许有残缺,这样的人生才是最为美好。顾在摆脱与否中,我们面临着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矛盾和困难,但也正是在这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中,我们的人生才是独一无二的,精彩万分的。
最后的最后,谈谈人生与我,人生是多么宏观的话题,似乎无论怎么谈论也谈论不完。我的人生态度也亦如朱老先生一般做一个后台看人生的`人,时间的一草一物都蕴含着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每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他人无法取代,我们无法以自己浅薄的观点去否定任何事物,他这么做必然有其目的,哪怕所做之事是我们口中的恶事,那肯定也有其意义所在,而所谓的恶事造就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悲哀,但是这些悲哀也使我们的悲哀熠熠生辉,一个人的人生如果一帆风顺,那他的人生虽然顺利,却缺乏啦本该属于他的光彩,人生只有存在遗憾,才能突显出我们人生的多彩,才能品尝到最后成功的美好。人生中只有存在挫折和不顺,才能突显出在逆境中,人们寻找光明的人性光辉,所以对于人生中的种种,我们需要心怀感激,只有他们的存在,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在忙碌的假期中,朱老先生的十二封信饱满着真情,为我们阐述着人生的经验和道理,给我们启迪,让我们在大学的生活中拥有一个新的目标,给我们成长的道理指明啦方向,让我们不再迷惘。所以我认为同学们都可以一同学习,在假期读读此书。
关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心得范文 这两次的文章推荐都是拖到最后期限了,才想起来拜读。但是谈读书里的第一段就给了我当头一棒,是我真的没有时间,还是我没有决心。有了决心,那么很多事情就自然得多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会把读书当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决心,那么你就能每天坚持了。现在终于知道我为什么减不下肥来了,原来是我没有下定要减肥的决心,也没有拿出要减肥的魄力,更没有做到所谓的坚持。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常的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原来平时老是觉得无聊的时候,漫无目的地看着网络的各种是是非非时,也可以把这种漫无目的转变为自己的饶有兴趣。人的心智空间是一定的,如果被你正常的嗜好占满了,那么你就不会被不良嗜好所影响。如果说我现在还不清楚自己所希望的正常嗜好是什么,也不知道用什么来打发自己的闲暇时间,那么就用用心思考一下吧,或者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当然我们平时所能做到的便是如此,总是有各种大理想,大的抱负,但是扪心自问,这些都只是空口而谈,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又有哪些呢?可能这个问题又回归到了其所说的决心问题上吧。
读到一谈读书,觉得文字颇好理解,并且都会有上句话的解释,这对于我这种头脑简单的人来说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后读到二谈动,同样的感觉,特别是谈谈笑笑,跑跑跳跳,多么朴实的语言,没有太多的装饰,现在一谈到好文章,便是文采较好,用字谨慎云云,其实对于我个人还是喜欢这种一说到底的文章,一遍读过,便能明白作者的真正含义,不需要像散文那样来回斟酌了,不过或许正是如此才显示出了中国文字的精神吧。
虽然这十二封信我没有完全读完,但是我会利用接下来的时间慢慢读得,虽然里面有些章节感觉可能不太适合现在的步调,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会或多或少能从中得到你所想要的东西,得到你所希望领悟的精华。也希望群里的朋友们能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地读读这十二封信,不是希望你们来完成某些任务,而只是希望你能从中发现某一个触动你内心深处的句子足已。
关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心得范文
十二封信,信笔拈来,字字珠玑,畅读便深感其美,大约朱先生也是性情中人。朱先生主张情于理先,道德先于法律,无情则无趣,而“趣”也是人生一幸事,不可或缺。
朱先生说“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人生亦如饮茶,“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能寻得人生之“趣”与“美”,便不枉此生。
朱先生谈到“学问”,亦有其主张。到底是“通”还是“精”自古争辩无数,朱先生的主张是先博大而后精深,如没有以“博”为基础,则如空中楼宇,被人耻笑。“中国学者的通病就在不重根基而侈谈高远”,根基在各门手艺中都见其利害,如扎马步之于武功,气息之于歌声,根基稳固楼宇才矗立不倒。
一、备课生活化
教师职业是一种高级智慧活动的工作,它充满了变数,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有待成长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研究者和探究者。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我如何让学生学好、学会、愿学”。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要,时时积累课程资源,时时结合文本探索情境资源,时时改造自己的形象并加强修养。从教育角度来理解“生活处处是课程,课程存在于生活中。”教师要养成敏于事、勤于累的习惯,把自己生活的经历、发现、思考等都作为课程资源积累起来,放在备课文件夹里,贮积备课资料。电视网络、期刊杂志、新闻热点、时代人物都会成为课堂的教学素材。其实备课生活化并不难,主要是要做到:用“心”来研究,用“脑”来琢磨,用行动来积累。在有效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慢慢养成一种执着的心态、一种坚持的思维方式,长此以往,定能使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二、知识问题化
知识问题化是有效备课的一个主要理念,这个理念需要教师在备课中养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备课不是备知识,而是在文本知识内化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生成问题,使文本知识下移,变成有探究性德问题呈现给学生。同时,要让学生也形成这种学习思维,指导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文本上发现生成问题,继而逐步解决问题。在备课过程中,要体现这种理念,操作方法有多种:(1)阅读行动,教师先行阅读,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通过多遍阅读,在加深文本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再提出问题。(2)借助学习工具,教师开发问题清单,学生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完成他们的问题清单,此环节教师要做全面的设计者,对文本要有全方位的把握,能预想到能够出现的绝大部分问题。这样的备课方式对教者的要求很高。(3)设计合作探究环节,把发现的问题一一解决,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生成新问题,鼓励并组织讨论。这一过程是展示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不容忽视。
三、问题能力化
这是有效备课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开发和设计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即在备课中重点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利用那些资源,使文本问题和学生问题都得到有效的解决。具体操作是:备课中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训练、提高训练、拓展训练等多元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针对每种方式都做相应的引导,在解决问题时与学生一起探究规律,培养、提升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训练课堂化
此项理念需要教师养成一种多元训练思维。这时,学生已处于发现生成问题的基础阶段,必须通过发散的多元训练来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诸如合理安排训练问题、计划好训练时间、训练方式多样化。为此,可采用以下方式:1. 交流对话,创设浓郁的学习气氛,激活思维,张扬个性,对有见地,有特点的答案要积极鼓励,2. 课堂检测,通过小考让学生在特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对问题的理解探究,完善学习效果。
五、过程体验化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新观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重新认识语文教学
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
创新理念办公室管理高校办公室高校办公室是学校的重要部门,在保障教学、信息交流、党群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的发展计划当中,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持续进行,随着各个高校在教育系统中更加独立,管理权的不断扩大,对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高校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改革管理理念,推陈出新,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办公室管理系统的管理水平,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
一、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
1.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的高校蓬勃发展。为了落实十的基本精神,高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如火如荼。高校办公室既直接受高层领导的直接管理和指令,同时对于上级的各项指示与任务,要及时准确传达给下面的各个部门。高校办公室的工作内容不仅繁杂,而且内容重要,直接关系到高校内部管理系统的运行。与此同时,高校办公室对外代表学校的形象,兼具宣传的职能,对于提高学校知名度以及学校形象的树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
高校办公室作为一个具有极强综合性的部门,职能范围相对较宽,且涉及的相关领域较多。总体来说,包括信息的传达,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的搜集与反馈,下面对于办公室管理工作的三个基本职能做细致说明。
(1)办公室统计调查
办公室统计调查,就是按照办公室统计工作的目的和要求,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例如,客观实际搜集各种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要求所搜集到的资料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高校办公室的相关信息统计关系到学校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无论是学生的成绩统计,还是教师的绩效考核;无论是学校形象的外部建设,还是学校内部的后勤保障,办公室的工作与学校的每一个部门联系紧密,相关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还要具备细致耐心的基本特性。
(2)办公室人际关系协调
协调和处理办公室人际关系的能力,是指办公室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行为,有意识、有目的地影响办公室人际关系的变化与发展方向的能力,集中体现了人际关系能力的能动性特征。高校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高校办公室的基本文化要符合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团队内部保持和谐的工作氛围,在日常工作处理过程中,逐步培养默契程度,增强凝聚力。
(3)办公室安全工作
办公室的安全工作是高校办公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它主要涉及办公室的环境设施安全(如防火)、人员安全、资料和信息的安全(如防失密、泄密)等多方面的内容。高校办公室往往存储大量的重要信息与档案,一旦损失,后果严重,整个学校的记录管理就会陷入混乱局面。因此,做好办公室的安全工作,保证公共财产安全是是所有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的现状
管理活动需要很强的专业性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我国的高校办公室管理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在妥善处理问题后如何积极反思,总结在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管理工作的死角。办公室管理工作虽然比较繁杂,但是在出现情况后解决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如果是管理理念不正确,与主流思想发生偏差,则会产后严重后果。下面介绍一下高校办公室管理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1.管理理念模糊
管理理念好比一个人的价值观,指引着处事行为与方向。当人的价值观出现错误,核心不符合主流思想,就会致使个人做出错误的决定与极端的行为,对于人自身的发展危害极大。校园管理也如此,一所高校的发展规划与正确走向,离不开一个正确的管理理念,当理念发生扭曲,对办公室工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导致违法犯罪。
2.工作态度不够端正
因为高校办公室工作比较繁琐,所以会出现管理缺乏统筹安排,这是相关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够端正。没有合理的工作规划,会对学校管理系统的整体运作造成负面影响,也会降低与其他部门工作的配合度。在当今讲究效率的时代,工作态度决定着工作的成果,尤其是在学术氛围浓郁的高校,管理活动更需要秉承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3.团队精神缺失
现在多数高校的办公室管理理念缺乏团队意识。众所周知,现代各大企业集团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通力合作,但是办公室工作往往会因为职能的特殊性,忽视集体观念,各自行事,虽然从短期来看个人胜任本职工作,但是长远来讲,办公室职能复杂,工作繁琐,每个人的负责工作不同,但是应该拥有共同的工作宗旨,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服务学校。
三、高校办公室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
高校的办公室管理理念要坚持以人为本。十的基本精神要求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办公室工作的职能以及性质决定了在其每项细小的工作上必须坚持将学校的大局利益放在首位,把学生和教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人文关怀。其次,办公室的管理者要以办公室员工为本,科学管理,公正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办公室员工的潜能,调动积极性,正确引领办公室工作向一个好的态势发展,保证办公室内部系统运作顺畅,为其更好地服务高校打下基础。
2.着重强调管理的实际效果
不断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是办公室管理工作水平的体现,也是办公室实际决策力与执行力的综合展现。在提供决策效能、管理协调效能以及考评指标等方面,需要完善相关制度,讲究效能。首先,要对办公室工作有着明确的认识,明确其本质的服务职能,全心全意为学校、师生服务。其次,在管理上要有符合实际情况的相关管理制度,使办公室员工在统一的管理模式下团结合作,并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保证办公室工作的效果。
3.提高人力队伍的业务素养
综上所述,办公室的基本职能与重要地位,决定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不断提高,以适应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活动的信息化是时展趋势,因此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善于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学习新鲜事物,并善于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专业素养。
四、结束语
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浪潮中,高校如何在科学管理中展现特色,提升时效,其关键就在于办公室工作的管理。科学的管理理念有利于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校办公室团队的合作精神,提升整体素质,树立大局观念。现代管理思想的应用,能够优化管理系统,有效提升工作实效,使办公室为高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志军.创新高校办公室管理理念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02).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把“新理念”看得太神秘了,看得太神圣了。看到和学到的“新理念”只是局限在书本中、理论中、表象中,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没有体现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其原因是学校和教师将“教育新理念”看得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
其实,“新理念”就是建立在一种新思维基础之上的“新观念”、“新思想”。现实工作中,它就是一种指导思想,它区别于传统的旧观念、旧思想。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进行一番理性思考,在进行对自己工作的反思中,提出一些区别于传统的新的想法,并将其加以提炼形成自己的一种新的思想,将其运用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作为一种指导思想,这就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教育新理念。
“教育新理念”的形成,不是“空穴来风”,它来源于教育实践,是对教育实践的再理解、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对于别人提出的教育新理念,要与自己的工作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具有理性的、前瞻性的思考,采用“扬弃”的哲学方法,对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存在的各种弊端进行一番深刻的批判。结合学校现实情况:其一是师资状况,如学识水平、工作经验、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敬业精神师德水平等;其二是学生状况,如知识基础、学习习惯、行为方式、兴趣爱好、身体状况、品德修养等;其三是学校的办学特色,任何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将这些有机地结合起来,领导者需要进行一番深刻的思考,找出自己工作的不足和指导思想的缺欠。
同时,领导者还要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之中,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形成自己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思想。经过思考、总结、归纳、提炼这一过程,使之进一步完善,从而形成本校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即所谓的“教育新理念”。
“教育新理念”的形成过程,是我们对现实工作的一种认识过程、思考过程、总结过程、归纳过程、提高过程和内化过程。通过这一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它符合我们的工作实际,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对提高我们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比如,在我自己的学校管理工作中,认识到“应试教育”其实质就是以放弃绝大多数学生、以牺牲绝大多数学生为代价的“精英教育”。这种教育模式下的教师整天一副冷面孔,死死地统治着课堂,统治着学生。教师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课堂和学生的统治者!学生不被重视,甚至遭到歧视和体罚。学生得不到理解和宽容,导致师生关系僵化。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人格得不到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遭到扼杀,这种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就是考试的机器,教师就是这个机器的操纵者!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提出:“有用,既是人才!”、“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对待别人的孩子!孩子是学生,学生是孩子,学生就如同自己的孩子,孩子需要关爱和呵护!”、“不择生而教,是教师思想的最高境界,是良好师德的具体体现。”、“不放弃每一名学生,不择生而教,是我们育人者的最高理想。”、“把学生首先看成是孩子――是既有优点同时又有很多缺点的孩子。只有这样,为师者、为人父母者、为长者,才能真正读懂一个孩子!”、“凭着一种精神去生活、去工作,并为之感动!”、“只有消除偏见,勇于关爱,才能真正彰显一名教师的博怀。”、“理解和爱,是学校德育之魂。”、“学校教育肩负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它需要我们用生命和灵魂去投入。育人,从爱开始,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富有爱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等等。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教育而言,创新同样是教育的灵魂、学校的灵魂,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凌源教育应该在教育创新方面大做文章。
其一,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教育创新计划”,制定“教育创新实施方案”。基层学校要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教育创新计划”,确定“教育创新目标”,制定“教育创新实施方案”。教育创新要从小处着眼,从宏观到微观,更要注重微观,注重细节,要从教育的精准、精细上下工夫。比如,从宏观上,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做课题”教育;山东渡郎口中学的“探究式开放性课堂”教育等。微观上,我们可以注重细节的个案研究。如,从“书写标准汉字”上研究,教育和指导学生写出一手标准漂亮的汉字。写一手好字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不可少的素质。还有对学生有意识的进行“亲情、感恩、责任、沟通、合作”等方面人文素质的教育。
其二,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推出典型、学习典型,通过典型示范,典型引路来促进凌源教育的创新,引领凌源教育走向创新之路。
凌源教育缺少的是各个层次的教育典型。这也是凌源教育的缺憾!我们应该从小学、中学、高中三个学段各培养和树立至少一个典型学校,使其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典型学校是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有其自己的先进性、独特性和创新性。教学方面,它必须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管理方面,它必须具有合法性,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但是,典型学校并不是重点学校。
一、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是被所有成功的语文教学实验和实践所证明了的一条原则。其含义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如果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问,就鼓励、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个人探究或小组合作后仍存在问题的,教师才去教。这时的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去探讨问题,交流对话。这就是《学记》中所说的:“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早在1922年,在中华教育改进年会的一次演讲中谈到“国语文的教授法”时第一条就指出:“指定分量,由学生自修。讲堂上只有讨论,不用讲解。注入式的教授,自不容于当代的新潮流,教员在讲堂上,除了补充和讨论以外,实在没有讲解的必要。”的这番话,虽然有矫枉过正之嫌,但他主张先由学生自修,再由教师在课堂上补充和讨论的教学顺序,却与现代语文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值得我们深思。先和后的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和教师事前的指导并不矛盾,先学后教是根据学习的一般规律提出的原则性要求,而后者只是一个方法的问题。
二、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意愿,调整、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将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根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确定现场教学方法。概括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并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调整,进行二次备课甚至是多次备课。这样的课堂将是开放性的,生成性的。课前的教案只是一种预案,而每一堂课就成为一种不可重复的创造性活动。
三、多学少教
多学少教要求教师要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不顾对象地去倾筐倒箧,而是要画龙点睛。学生已经掌握和能通过自学掌握的内容以及与学生认知水平相距过远的内容,就不必教;对于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问题,应该并且必须教,这是为学生的长远利益和终身发展负责。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既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旺盛精力,又能感到学有余力,享受“自得之美”,使学生感到课堂心理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心理空间广阔而丰富。佳肴要自己吃才有味道,至道要自己悟才会受用,不能由教师代吃代悟。
需要指出的是,多和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需要教师去做辩证的认识和处理。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非常生疏,也没有相关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教师教的时间就可以多一些,因为这时的教就是学生学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问题学生感兴趣且知之不多,能全神贯注听讲,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外静而内动,那么即使教师滔滔不绝讲上一堂课,又有何妨?反之,教师就要少教。要是一定把教师的教限制在几分钟之内,不顾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又陷入了机械主义,和以学为主的精神背道而驰了。
四、以学论教
对学习状态的监控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应是一堂语文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关注教学的效果,而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就在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从学生的活动状态、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等方面来反思、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一堂课结束,如果教师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完成得如何,而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只是一种任务关注型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这样的教师也不是一种智慧型教师,他的工作可能是一种所谓多少年如一日的单调重复与机械复制。
当新教育实施后,人们感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一定的教学管理也就随便不得、任意不得了,一切要符合新教育的要求,一切得从发展学生的个性角度出发。下面,教师对实施新教育理念下教学管理进行相关研究。
一、实施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管理需要思考课程建设的创新
教育教学,其课程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多年来,课程建设不断地进行改革,就是为了人才培养趋于科学性和创新性。尤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乃至新教育以来,课程建设的问题业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首先是实施着全国性的一标多本的教材建设制度,很多省份开始自主建设学科课程教材,地方教材便应运而生。实践证明,地方教材在培养人才上的诸多特色已经比较明显地凸显出来。在课程建设上,人们在使用省编教材时,比较明显地感到其也有着一定意义上的局限性,便开始思考校本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则必须将校本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列入自身管理的议事日程上来,而且应当去做出比较实实在在的努力,应当去做出比较实实在在的事情来。对于校本课程的建设,应当说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相当系统性的工程。对校本课程的建设,首先需要怀有积极的态度,而且应当有一定意义上的信心,切不可总是那样的畏首畏尾。对校本课程的建设,教师还应当秉承的理念是雷厉风行,左观右盼是盼不到教材出来的。对于校本课程的建设,教师还需要去挖掘地方资源,思考自身建设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对于校本课程的建设,教师必须依靠全员的力量和智慧,需要全校上下共同拧成一股绳。尤其必须充分利用学生,让学生也能够真实意义上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主力军。对校本课程的建设,教师还应当有着一股永不畏惧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校本课程建设的真正实施。
二、实施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管理需要思考课堂教学的创新
学校管理中的教学管理应当唱重头戏,教学管理不能落到实处,不能实现真实意义上的创新,那教学管理也是不具实质性意义的,也当然肩负不起人才培养的职责。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应当在课堂,实施新教育,也应当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这就比较充分地说明,教师的教学管理需要对课堂教学做出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平时的教学管理中,教师的所有管理措施都力求做到源自于对自身课堂教学现状的了解。如每学期所进行的推门听课,基本上能比较准确地掌握住教师课堂教学的行情,尤其是比较准确地掌握学校在实施新教育中的软肋。2014年,教师通过课堂研究梳理出了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的问题,尤其是有悖于新教育理想推进和实施的软肋。例如,在一些课堂还没有能够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实现,语文、数学、英语与其他艺体科课程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上还显得极不平衡,甚至就是相互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在2015年的教学工作上,针对这样的情形提出了一定意义上的整改措施。如教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放在艺体科教学的课堂上进行整体推进。教师还针对一些中老年同志所存在着的课堂教学弱点,提出相应的也比较适合中老年同志的矫正意见,并在相关教研组的组织下进行逐一落实,获取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促进了学校教学的整体推进。教学管理的实践告诉人们,新教育理念的实现其出发点应当确立在课堂,其落脚点也应当就在教师教学的课堂,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永远都应当就是首当其冲的。
三、实施新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管理需要思考人才培养的创新
现在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作为肩负着人才培养的机构――学校,当应思考自身教育教学活动所能发挥学生竞争力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个别教师以为自己的工作就是踏踏实实地教懂学生知识,这样的理解十分片面,也可以说是一种错误,与新教育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对于学生的竞争力、创新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去做出认真考虑。因此,在教学管理上,教师的课堂不能再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而应当在学生的创新力上得以比较充分地体现。对教师的课堂体现不出创新,尤其是不能发现学生创新的活力,要进行一票否决。为了学生的创新,从2015年开始,开始关注起学科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上的管理。对这样的管理,教师不仅仅看个别学生参加竞赛所获取的成绩,更看重的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为了实现学生课程学习的创新,学校教研组建立起了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展示的平台,对学生的展示坚持以现场为主。这样,就达到了比较理想的促进效果。
辽宁省朝阳市康宁医院精三科,辽宁朝阳 122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方式对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连续入选60例门诊治疗的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心理干预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各30例,疗程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末对患者评分评估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8周末,心理干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心理干预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1)。心理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药物治疗组66.66%,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老年失眠症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情绪,能改善老年失眠症。
关键词 老年失眠症;心理干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a)-0171-02
[作者简介] 王德春(1963,2- ),男,辽宁朝阳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病学,E-mail:wangdechuncy@163.com。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由发展引发的生存压力普遍存在,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其自身行为、与他人接触过程中的互动亦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引起情绪波动。老年失眠症是干扰老年人睡眠的常见病,常有情绪方面的变化,如焦虑、抑郁等,促使机体功能失调而处于疲惫状态,清醒后精神疲惫缺少清醒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功能。人生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应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注意。随着睡眠生物学基本过程的研究进展,有人提出睡眠并不是神经细胞的完全抑制,而是活动方式的改变,是混合调节、再次组合以及整顿的复杂过程。多种心理因素可以对睡眠过程产生影响,进而出现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出现后,失眠状态下的焦虑以及对失眠的恐惧心理影响睡眠生物学过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失眠的持续存在状态。既往有研究认为心理干预可以排解老年人心中的焦虑、抑郁和孤独等负性情绪[1],如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则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基于上述心理因素可以对睡眠生物学产生影响这一基础理论,该研究2009年1—12月期间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对老年失眠症进行治疗,旨在研究采用心理干预方式对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门诊治疗的连续60例老年失眠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老年失眠症诊断标准[2],排除为精神障碍和身体疾病所致失眠的患者。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30例。其中,心理干预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6.19±5.23)岁,病程1个月~2.4年,文化程度:大学4例,中学16例,小学10例;药物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64.13±6.12)岁,文化程度:大学2例,中学14例,小学14例,病程2个月~2年。心理干预组和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等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药物治疗组干预方式:阿普唑仑0.4mg-1.2mg qn po或劳拉西泮1~3mg或氯硝西泮2~4gm qn po。单药连用≤2周,以避免药物依赖产生,疗程8周。
心理干预组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系统式家庭疗法,每周3次,每次20min。
认知疗法:采用同理心、真诚的方式倾听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根据每个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社会生活、工作环境,通过开放性的问题对患者焦虑、恐惧的问题进行深入交谈。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心理观念,并给予正确认识的引导;使其认识到不良情绪与失眠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其了解睡眠的生物学规律及影响睡眠的因素,避免失眠在患者心里被过分夸大,使患者学会控制不良情绪的方式以及应对触发事件的方法,正确解决内心冲突。加强患者自我监督控制的自主性,从源头上解除焦虑因素,正确认识焦虑与失眠,从而摆脱冲突和压力所导致的烦恼情绪状态,保持心理平衡,改善心理状态及行为方式。
行为疗法:通过睡眠卫生教育、睡眠限制等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平日坚持规律、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睡前不宜进行剧烈、引起兴奋的活动,不宜饮用咖啡、茶等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的食物和药物等,晚饭不宜过饱、油腻,可听一些安静、舒缓的音乐或睡前洗个热水澡促进睡眠。忌未有睡意时过早上床睡觉,若上床后20min仍难以入睡,可再起床做点事,如此反复直到能入睡为止。对夜间睡眠时间少又易醒的患者,可采用睡眠限制疗法,不管晚上多晚睡也要按时起床,通过减少在床上的时间以提高睡眠质量。让患者放弃过分强调尽快入睡的自我暗示,减轻心理负担以便睡眠。
系统式家庭疗法:若情况允许可邀请家属陪同治疗过程并直接对家属进行宣教,若条件不允许可定期对家属进行电话宣教及沟通,以了解治疗情况并获取家庭的支持。建议家属改造患者睡眠环境,减少噪音、有刺激性的膳食安排、避免能引起患者焦虑的物品摆放在卧室。指导家属对家庭治疗进行监督,记录睡眠时间。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评分评估疗效。疗效评定标准:HAMD评分减分率≥75%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心理干预组合药物治疗组HAMA、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HAMA、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干预治疗组前后HAMA、HAMD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组前后HAMA、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2.2 临床疗效
在治疗8周末,干预组14例(46.66%)患者痊愈, 7例(23.33%)患者显著进步, 7例(23.33%)患者进步, 2例(6.67%)患者无效,总有效率93.33%;药物治疗组8例(26.66%)患者痊愈, 6例(20%)患者显著进步, 5例(16.66%)患者进步, 10例(33.33%)患者无效,总有效率66.6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衰老退化,其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均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3]。老年失眠症是目前影响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不良习惯是老年失眠症比较常见的原因。老年失眠症患者普遍存在情绪紧张、焦虑、抑郁恐惧、人际关系敏感等状态[4]。多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且有较多的心身症状,应对方式和身心健康有相关性,缺乏社会支持[5]。显而易见,老年人的失眠症状是一个生理睡眠紊乱过程和心理因素干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而心理干预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有十分积极的意义[1]。
心理干预通过改变睡眠习惯.减少自主或认知上的唤醒,纠正睡眠的错误观点和不良态度。对患者进行健康睡眠操作的宣传教育,达到改善、促进睡眠的目的。
国外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6]。国内肖存利等人的研究提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老年人心理领域状态[1]。通过心理干预可排解老年人的焦虑、抑郁和孤独等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7-8]。国内有研究对老年患者进行6周的心理干预治疗,干预手段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松弛治疗、系统家庭治疗,SAS、HAMA、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提示心理干预治疗对缓解焦虑、改善睡眠质量有效[9]。而研究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该研究进行了8周的有效、正确的心理干预治疗后,焦虑抑郁状态显著好于干预前(P<0.01)及药物治疗组(P<0.01),进一步证明了心理干预对改善焦虑、睡眠是有效的。而临床上关于有治疗效果的心理干预治疗时程,并未做出明确的时间界定。是否心理干预时间越长,疗效越显著以及各种心理干预方法对疗效所起的重要程度仍需进一步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此外,失眠症在老年人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医疗资源相对紧缺,我们也应该对心理干预治疗的经济疗效比进行观察分析,长时间的心理干预所消耗的医疗资源、金钱以及家庭精力也需要考虑在其中。
在心理干预实施过程中,给予老年人鼓励、安慰和支持,以真诚、关怀的态度,体会其处境,关怀其困难,增加对治疗的信心。提供给医学知识,消除药物依赖的心理,减除不必要的担忧。指导其如何适应年老阶段,改变消极的情绪、认识及行为。改善情感上的表达,向家人、朋友倾诉与求助。正确认识失眠,改变睡眠不良方式和不良心理状态,促进老年失眠症患者的康复。由此可见,心理干预在老年失眠症的治疗中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肖存利,李硕,陈博,等.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B):1276-1277.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3] 田林,张开金.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6):1728.
[4] 孙丽娟.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4,17(3):151.
[5]孙阳,曹贵方,毕晓霞,等.失眠症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2):22.
[6]Elizur Y,Hirsh E.Psychosocial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two months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a multisystemic analysis of patients` resources[J].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1999,22(2):157-173.
[7] Mair A, Thivierge-Rikard RV. The strength of strong ties for older rural adults:regional distinction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ing and Human Development,2010,70(2):119-143.
[8] Camfield L, Skevington SM.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J].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8,13(6):76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