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童话天地手抄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自主阅读;意识;唤醒;例文精读;经典细读;拓宽;方法指导;丰富形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对各个学段的阅读总量做出了明确要求。怎样让学生真正地亲近阅读、有效地阅读,不断地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呢?我认为应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入手。
一、自主阅读意识的唤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唤醒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要从多方面引导,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1.课堂导学,例文精读带动阅读
教材所选的课文文质兼美,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能否深刻地与文本交流,是能否唤起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关键。“爱屋及乌。”学生如果能够较为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课文,爱读课文,他就会将这种情感影射到课外,进而主动接触相关的课外读物。如,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后,学生被战象嘎羧的善良和忠诚深深打动了,为动物所特有的行为和情感而感染。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推荐有关动物的情感和行为的阅读材料,学生个个摩拳擦掌、兴味盎然,《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小战马》等,成为学生课后争相传阅的书籍。
2.名家吸引,经典细读充实阅读
名家及经典的吸引力也是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培养中重点运用的要素之一。童话大王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舒克和贝塔》,是学生津津乐道的对象;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在班内相互传阅;“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等令男生们争论不休……名家+精选+经典,可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得到充实。
3.影视刺激,原著比读深入阅读
影视动漫作品是最能吸引小学生目光的,那扣人心弦的情节、演员精湛的演技、各种场景和特技的辅助,使故事能更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眼前。教师可以以影视动漫的播出为契机,利用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鼓励他们将影视作品和原著进行比较,从新的角度去认识作品本身,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作品,挖掘影视所未能呈现的内容,甚至去质疑、批判,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一片新的天地。
4.氛围辅助,流行因素拓宽阅读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学校安静整洁的阅览室,教室里精心布置的图书角,文化长廊中的读书故事和名人名言,家中的小书架,都能对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的培养产生积极作用。有了适宜的环境,他们才能充分投入阅读中,才能有效地阅读。
此外,也要善于利用各种流行的因素来刺激学生的阅读,避免产生枯燥感,努力增强新鲜感。如订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报纸、期刊,或利用班级小书架的定期更新方式,让学生在阅读期待中保持兴趣,甚至利用网络阅读、手机及平板电脑等新兴的阅读方式来补充。
二、自主阅读方法的指导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才能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学生读书往往一概而论,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目标,没有重点。所以,教师应努力发挥指导引领的作用,重点协助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指导读书的方法,如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读思、读问相结合,读书时批注、摘录的方法等。只有学生自主阅读的效果好了,后续阅读的动力才能不断增强,自主阅读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
笔者认为,自主阅读方法指导可从自主阅读形式的不断丰富入手。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局限了他们的兴趣保持,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实践证明,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融入各种活动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读书推荐会”的活动可定期举行。如,在班级图书角的设立和更新时,老师可组织学生自主推荐书目。教师先示范推荐:先对推荐的书或选简要介绍,再重点说明它的特点,哪些地方值得阅读,哪些地方要重点阅读。学生则可效仿老师的方法甚至根据自己的理解有创造性地推荐。这样不仅为班级的图书角、为同学选择了好书,更能为有效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深入打好基础。
“美文手抄报”和读书笔记的形式也是学生十分喜爱的。读书过程中发现的好文好段,自己的心得体会,都可以手抄报或笔记的形式呈现出来,形式自由,篇幅灵活,既可以向他人展示,还可以自己收藏。
组织有竞争性的比赛可充分调动学生普遍参与的热情,如“诗文朗诵擂台赛”、“人和动物的那些事儿”故事会、“善意的谎言”辩论会、情景小品“在火车上”及读书知识竞赛等,不仅展示了孩子们的才华,而且发展了孩子们的能力,“新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师生同读书”等活动,可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更为后续的阅读注入活力。
在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培养中,教师也应注重运用任务式阅读,替代式奖励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反思和阅读期待中不断提高阅读质量,拓展思维空间,在阅读中收获更多。
一、丰富班级图书资源――“众人拾柴火焰高”
班级图书角的建立,首先要解决筹集图书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上,通常用多渠道进行筹集,如召开“我为班级献图书”主题活动,利用班费购书、向学校的图书室借书等方法筹集图书,不断丰富班级图书角的藏书量。
通过“我为班级献图书”主题活动,既能为班级筹集图书,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奉献品质和分享美德,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任,还会在无形中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班费购书环节,班费是发动学生把一些可回收垃圾拿去卖了积累的,然后将班费拿去购书,通过班费购书,学生会学会爱惜图书。
向学校的图书室借书,就是定期到学校图书室借一批图书,待学生阅读完以后,再按期调换新图书。
二、培养图书管理员,建立图书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化
班级图书角给了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能培养学生管理他人和自己的能力。首先我宣布每个学生都是图书管理员,然后我以言传身教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教他们如何当好管理员。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于是,我和学生共同制订了班级图书角的管理制度:管理员实行轮换制度,每周换一次,轮换时要做好交接工作;同学捐献图书、班级班费购书、向学校图书室借书时,图书管理员都要登记、编号,建立班级图书目录,以便日后借阅和归还;借阅图书时先翻阅图书目录,再向图书管理员提出所要借阅的书名和代号,不准随意在图书角乱翻等。有了管理制度,学生借阅图书就有序多了。
三、开展丰富的活动――激发读书热潮
开展“好书推荐会”。我请每位学生向同学们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书,并说说推荐的理由。
办“展览栏”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我在教室的墙壁上打造了一片展示天地,把学生做得整洁、美观、内容丰富、设计有创意的手抄报展览给同学们看。
我还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同步阅读,如,学习童话文章,掀起童话热,并开展班级故事会活动;学习诗歌时,掀起诗歌热,并开展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
【关键词】课外阅读;激发兴趣;阅读方法;定性评价
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而小学语文中年级新课标指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可见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时,还是会忽略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造成语文的水平老是提不高。因此老师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那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a课外阅读的指导呢?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阅读材料应进行选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我们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呢?
1.中外经典名著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三年级孩子喜爱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等。这是一种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功利阅读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多读经典作品,就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如少年版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艾米莉的《呼啸山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等;郭沫若、冰心、艾青、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林肯、爱因斯坦等伟人及名人传记……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2.自然、科普、科幻读物
自然、科普、科幻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3.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
这类读物的选择不可避免体现了功利的目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讲故事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每周设专门的阅读课,根据学生特点,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表扬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样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在文中作记号
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
2.摘录好词佳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
3.读后写体会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选择精读与浏览
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二)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诵读美文。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比如定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2)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自做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这个学期,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快乐的六一》、《科技博览》、《在诗歌的月下漫步》、《国庆有感》、《名著点评》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
四、用表格反馈进行定性评价
一、潜能识字,课外阅读积累词汇
(1)结合生活识字。社会是本大书,生活有多广,学习语文天地就有多大。识字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可以从各种商标中识字,如娃哈哈、旺仔牛奶等。可以从各种路牌,单位门牌,广告牌中识字,还可以从看书、读报、看电视中识字。学生们有时动笔记一记,有时动手剪一剪,贴一贴,有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去猜一猜,查一查,问一问。他们 “识字库”里面的内容精彩纷呈,每隔一段时间开展识字交流会,使他们识字的兴趣更浓了。
(2)让生字开花。自从二年级学会了查字典以后,我就在学生预习时查字典给生字扩词。一方面熟练查字典,另一方面积累词汇。学生们有时说出的成语老师都未曾想到,对于好的成语,我会让他领着大家读,这样学生收集成语的兴趣更浓了。利用这个作业,学生课外阅读了字典这个无声的老师,也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词汇量。
二、自主阅读,课外阅读汇聚“活水”
一个人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读书。丰富的阅读,积淀了他们广博的学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读书成为学生生命一部分,让他们心灵与书本对话,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
(1)多方举措,引发“我要读书”的内因。①名言故事启内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名言领着学生读,讲解其中的含义,并要求学生铭记在心。让学生收集关于读书的成语,如牛角挂书、凿壁借光、悬梁刺股等。学生从收集来的成语中明白古代的文人墨客十年寒窗苦。利用晨会读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在学生的心田里埋下我要读书的种子,激起读书欲望。②语文课堂激兴趣。知识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语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老师要把学生阅读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如学完《狐狸和乌鸦》后,引导学生读《伊索寓言》。③班级图书齐奉献。环境造就人,为了在班级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我动员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角,看到图书角有那么多有趣的图书,他们都寻找机会读书,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
(2)多处采撷,滋养学生们的心田。①每日必背,让学生童年充满诗情。孩子的天性是诗人,他们的心与诗最近,所以课外阅读从读古诗、童谣开始。一年级时学生就背诵了近百首古诗和《千字文》《百家姓》,二年级上学期背《三字经》,下学期背《启蒙巧对》。班级也开展学唱“古诗文歌曲”活动,“古诗诵读”比赛,在浓浓的诗歌氛围中,感受古诗魅力,也常下载一些优美的童谣,让学生们有感情地诵读背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课外也写起稚气的童谣。②每日必读,采得百花酿成蜜。学好语文,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是阅读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素养。所以,我让他们与书籍为友。每学期,我们都有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班级规定学生每天中午一进教室就静静地读课外书,每晚至少读三十分钟的课外书。我还要求学生每天阅读时能摘抄一个好词和一个好句。每天把摘抄的一个好词和好句背给家长听。学生如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在万紫千红的花园里采蜜,只有“采得百花”,才能“酿成蜜”。学生们每读完一本书,就在读书笔记第一页“百花园”画一朵喜欢的花,在花上写下书的名字。一个学期下来,小朋友的“百花园”里百花盛开。③亲子阅读,徜徉书海情意浓。家长会上,我多次向家长说明阅读的重要,建议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舍得给孩子买书,勤于为孩子借书,乐于陪孩子读书。每天睡前二十分钟,是亲子共读的时间,鼓励家长大声读给孩子听。亲子共读是快乐的,没有压力的。让温馨充满心灵,让书香弥漫家园。
(3)评价激励,课外阅读显生机。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多读书。我经常把综合实践课作为平台开展一些语文阅读活动。一“讲”,让学生们尽情讲述读书所得。如“童话故事会”“新闻裤裤袋”“好书我来报”“识字交流会”等,对于低段的孩子来说,可能只有一、两句话,但这足以说明他已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书籍了。二“展”,即在班级的墙报栏展示学生们优秀的读书笔记本,手抄报等。三“评”,活动中评出“故事大王”“朗读之星”,每月评出“班级十佳阅读之星”。
海量阅读 熏习于雅
“幼儿学,壮儿行”。诵读经典,就是要引导孩子从小亲近中国传统文化之根,将民族自豪感根植于心。
近年来,中锋小学以诵读中华古代经典诗文为主,力图采摘其中精髓,把它们送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多渠道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让其天天熏习,受用一生。
走进 中锋小学校园,是一片古诗文的海洋!每一面墙壁,都洋溢着诗情画意;每一处橱窗,都蕴籍着书韵书香。“一笔一划写好字,一生一世做真人”、“知识就是力量、健康就是财富”等名言警句和治学格言,印射着文化的光芒,净化着师生的心灵。操场上,“五爱”、“五心”、“四学会”等组画相映成趣;走廊间,《弟子规》、《千字文》等喷绘让师生感受书香律动。学校希望,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文化之根,在传承中创新,将经典诵读全面融入师生的校园生活,提升师生的文化品味和内涵。
学校大力开展“捐一本看百本”读书活动,以学生自愿筹集为主,学校图书室定期提供为辅,组建班级图书角。使每班形成“好书都来读,我来读好书”的浓厚氛围。同时,学校积极倡导同学间、年级间的图书相互交换,使老师与学生的“海量阅读”得以实现。
天天诵读,时时温习。每天早上,学校均安排20分钟读书课,中午则安排30分钟读书时间。同时,辅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同过一个节——读书节”,每学期期中前后开展一次师生全员参与的读书节活动,内容包括诗歌、朗诵、演讲、讲故事等;开辟“广播读书栏目”,播放师生读书学习心得,给学生以创作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读书、学习、写作的兴趣。
在开展读书活动实践中,学校还根据学生实际,把向学生推荐的书目进行分类,形成了低、中、高三个年段:低年级以注重童话、寓言、儿歌童谣为主;中年级以儿童小说、科幻作品、历史及科普读物为主;高年级则有文学作品、民间故事、名家名篇和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孩子们爱上了经典,也爱上了读书。每天中午,学校的教室、走廊随处可见聚精会神阅读的身影,孩子们陶醉在书的世界里分外可爱。
读书明理 德育创新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使学生的文学修养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从经典诗文中吸取了大量的精神养料,更利于启德。
学校将读书活动融入德育教育,与时俱进开展德育工作。将培养学生爱心、孝心、宽容心、诚信心、责任心、公德心、抗挫心等行动德育作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全面开展以“爱心在行动中成长,责任在行动中培养”为主题的行动德育系列活动。
学校从养成教育入手,围绕“学生发展三年规划”、“美德伴我成长”,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贯穿到日常教育中,每周一重点,每月一主题。如学校通过开展“文明礼貌月”、“感恩月”、“诚信月”、“勤俭节约月”等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公德教育、诚信教育和责任教育。
为推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还结合《三字经》的特有韵律,创编德育校本教材。其内容包括行为规范三字经、交通安全三字经、楼道出行三字经、学习习惯三字经……使学生在每天的朗读背诵中不知不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语文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自主阅读,发展个性特长,获取文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学习活动。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活动已经走进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小学生应从小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让阅读成为人生成长中的“终身伴侣”。学生自识字起,便有了课外阅读的基础。在低年级阶段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广泛阅读奠下基础。
笔者从教多年来,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学生受学习课业负担的影响,大部分时间花在作业上,课外阅读变成了“口号”,“自流”状态下的课外阅读没有任何效果。第二,阅读内容比较单一。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认识不到位,阅读功利性太强,过分强调背诵积累,单一的阅读内容扼杀了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书籍的兴趣。第三,课外阅读引导不到位。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孩子受动画片、电视剧的影响比优秀文学作品的影响要大。此外,现在市面上学生阅读的书籍良莠不齐,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和选优标准,有限的课外阅读被《大话西游》《蜡笔小新》之类的书籍占据。鉴于这些现状,笔者认为,应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入手,优化方法指导,通过多种途径,努力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不可否认,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学校应有浓郁的书香气息,通过宣传报栏、图书馆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读书天地。班级中,要规范图书角的建设,可采用“自给自足,资源共享”的形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读书名人名言,开辟读书园地,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这样,书香弥漫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学生乐在“读”中。在家里,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比如给孩子置办小书房(书橱),抽时间陪孩子去购买合适的图书,督促孩子读书,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共读一本书,交流读书情况。
学校、家庭要适时沟通交流,保持学生课外阅读信息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根据低、中、高不同年段,可给学生推荐不同的阅读书目:低年级以童话、科幻故事为主,侧重培养学生想象力;中年级可推荐读成语故事、百科全书、儿童作家作品等;到高年级可推荐读名人传记、中外名著等。这样从易到难,由点到面,在家校联合下,学生既能获得系统、连贯的知识,又能逐步丰富自己的课外阅读量,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
沟通课内外桥梁
阅读作为一项基本的智力技能活动,其习惯和能力的形成首先来自于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迁移规律,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提升。一方面,迁移阅读方法。进行课文教学时,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划出优美词句、精彩段落,并在旁边做批注。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将朗读与默读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并学会与同伴交流。学生在课内掌握了这些读书方法,再运用到课外阅读的活动中去,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另一方面,迁移阅读内容。课外是课堂的延伸,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拓展课外阅读,明确读书内容,在教师的指引下丰富课外阅读量。例如:学习了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走近冰心”的读书活动;学习了《三顾茅庐》之后,学生中立刻掀起了阅读古典名著的热潮,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
提高阅读效益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笔者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将精读、略读、速读相结合。一本书、一张报纸,可先进行略读,采用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这样可以快速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从而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而一些名篇佳作略读后,所筛选内容则要进行精读,有必要进行圈画批注、认真研究、深刻体会。速读,即快速阅读,是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是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挑战,所以应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再鼓励运用。此外,教师要教给学生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方法,记学习卡片,将书中好的词、句、成语记录下来,并标明出处,便于以后的整理和应用。
在活动中检验阅读效果
一、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每天专门设立“阅读课”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语文课建立在大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首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并且喜爱阅读、坚持阅读。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高瞻远瞩、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阅读。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可以在下午设立半小时的阅读课,学生可以自由阅读、写采蜜集、写读后感、交换读物、教师推荐好的读物。我自认为课外阅读重在兴趣,分阶梯走。
俗话说,没有比兴趣更好的老师。起始阶段,特别是第一个学期要重在激趣,学生随便可以看什么书,教师不要去阻止学生看一些较为浅显的漫画、连环画(这往往是学生看得最多最普遍的),这阶段意在让学生对书发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惯做的一件事。然后,下学期逐步开始在阅读内容上,转移部分内容到一些儿童世界名著、童话故事、寓言、科幻想象文章、神话故事等上面。可以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必读书目、做好读书笔记,或在阅读时间上做限定,如周一、三、五阅读课不读连环画、漫画,另外与课内联系起来,更能使课内课外相映成趣,起推波助澜之功用。
至于读的方法,比如《海的女儿》分为3个下午来读,有时采用一千零一夜讲故事的方法――讲到情节转折处或即将故事结局,悬着等到明天中午讲。这时,往往形成了学生渴求知识的,也是教师推荐读物的好时机。在读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后,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个小小的评论会:检验学生思维的航向,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发表自己的感想,促成深层的理解,创造表达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童话,形象地讲,这是能够吹燃孩子思想和言语火花的清新微风。”尽管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角度、审美观各不相同,评论中,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感情强烈、黑白分明,充满着真善美的思索与探求,反映出的是“个性”的阅读理解,不完全为文本所囿。是啊,承载孩子们心里,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就有一百种美好的理解!
二、语文教师需要创造、挖掘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智慧的教师让学生长着一对生活的眼睛来寻找语文。在教学中,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学习的空间,在生活――这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身边环境中去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陶行知先生说:“活书是活的知识之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雨雾,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的宝库,便是活的书。”这活的书里面,就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关键是语文教师把课本当成学生的世界,还是让世界当成学生的课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语文素养的培育给写作能力的发展以广广阔的背景,写作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辽阔的田野、翩翩的黄蝶、星夜的夏日,都是学生无穷无尽生活的仓库,平常更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童真童趣的视角来滋养自己和孩子们的童心。
教师不光要创造生活素材,更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针对学生无事可记的情况,可举办生活材料会,把今天学生找到的材料说一说,有些是一堂阅读课上发生的事、有些是和爸爸一起抓青虫、有些是邻居搬迁的变化,这就是学生从平凡的生活里抓到了写作材料。长此以往,能激活学生思路、培养敏锐的观察感悟能力,让学生对选材有豁然开朗之感。这样,好的材料从一个到几个,再到面,思维的火花终于闪亮了。骑车走在修建的路上,学生写“骑在这条修建的路上,我就象只袋鼠不停地蹦窜”;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看着温柔的星星,把它当成了妈妈的眼睛”……充满生活情趣的话会在孩子的日记里源源不断地出现。
三、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永远不枯竭的源泉。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与热情。作文教学应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充满信心,那么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应从基础抓起,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如观看生动的动画片,欣赏漂亮的彩图,聆听活泼的儿童歌曲,开展有兴趣的活动,创设融洽的情境等。教师要爱护孩子们想说想写、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应该提供作文交流机会,建立作文园地,满足学生的认同感,鼓励学生变“为教师而写”为“为读者而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069-01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就不厌其烦地做,只有当学生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
特别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课外书籍当成一件乐趣,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首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很多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环境因素未接触过课外书籍,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单纯的学习和玩引导到对课外书籍感兴趣,要抓住少年的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可以从他们都感兴趣的电视入手,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少儿节目,并利用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听故事录音,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那些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其次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利用各种活动、竞赛,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可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开展介绍好书、讲故事比赛、读书交流会、成语擂台赛等活动,还可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作品栏,展出学生读书笔记、手抄报等作品,评出优秀,给予奖励,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着比较持久的兴趣。
二、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积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个人光读书不做笔记,其效果远远比不上边读边记。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写好读书笔记。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分门别类,也可以是综合性的,或是索引式的,或是节本式的。有时摘取书中一二个句子或部分章节,有时也可以把自己认为是佳作的文章作为精读,做好摘录并作简单的评价。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还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把阅读所得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阅读心得下来,这样能够加深记忆,促进理解,扩大积累,学以致用。这样的阅读才算是真正有用的阅读。读书笔记可以是摘录式,摘录好词好句;可以是提纲式,侧重写作品的内容;可以写心得体会,着重写自己阅读作品后的感想体会。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
此外,编辑“课外阅读小报”也是一种阅读积累的好方法,让学生把阅读中感受到的美,用文字和图画表现出来,达到课外阅读的质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掌握适当的阅读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三种:精读、略读、浏览。小学生背诵的 80 首古诗词、名人名言之类可用精读,童话故事可用略读,可浏览一些报纸、搜集信息资料。
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如指导学生学会怎样朗读,怎样默读,怎样速读,怎样浏览,怎样复述等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在碰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词的时候,学会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做法如下:
1、读一读,圈一圈
要求学生阅读时,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查阅,弄懂了再读。
2、划一划,想一想
一是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什么意思;二是划出文章的重点句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好在哪里?
四、引导学生,阅读健康内容的书籍
【关键词】优化作业设计 语文教学
做业设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精美的作业,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可以丰富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学生成长的情感,放飞孩子的心灵。如何打开时空的大门,关注作业过程、提升作业质量、开发作业价值,让灵动作业真正成为放飞孩子潜能的广阔天空。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尝试。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在“乐”中求知。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作业形式设计上,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并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在学习《四季之美》,当时正值春光明媚,我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耳朵机灵的同学可以静下心来听听春的声音,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把印象最深的景色画下来;善于写作的同学可以写一写有关春天的小片段;口才较好的同学也可以说说春天里的发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后,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与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教学《新型玻璃》后,我让学生比较几种新型玻璃的不同特点、用途,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我们还需要哪些玻璃,把我们希望出现的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写下来,然后为这些玻璃写广告词,做广告,看谁的广告最能吸引消费者。
此言一出,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不到十分钟,一则则风趣幽默,形式多样的广告出台了,看着学生一个个神采飞扬,正为自己的广告而得意时,我便不失时机地给了他们一次做推销员的机会,请他们上台来演一演,于是学生,学生们便自编自演,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行”中求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业的设计也在不断改革。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应该成为学生作业的有效组成部分。
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有人认为:我们这儿人少,绿化面积大,砍上几棵树应该没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不妨写一写。 2、同学们可以自行合作、自选专题,对当地的某个方面例如水资源污染,垃圾处理等进行调查研究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写出专题报告等。
学生调查后,深有感触,“以前,我家后面小河里的水可清了,现在的水都发臭了”;“爸爸说他小的时候,村子里经常可以看到猫头鹰、黄鹂许多鸟,现在都没有了”;“由于使用了农药,小鸟和青蛙吃了有毒的虫子,也中了毒,使它们的数量减少了”……在调查实践中,学生亲身体会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投身到环保中来。
三、设计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活”中求知。
教学应尊重学生的爱好, 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的环境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开放地学习。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的广阔。语文是一门最具开放性、最容易与生活发生联系的学科,现实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到处都需要运用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学生课外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广泛接触的机会,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例如,我曾经设计这样的语文作业:收看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看影片,学写童话、科幻故事和影评;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阅读课外读物,做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背诵没有学过的古诗,在班上举办诗歌朗诵会;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查阅资料,对历史或热点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写出小论文……这样的作业,既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又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件十分有用、有趣的事情。
四、设计自主性作业,让学生在“思”中创新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因此,根据不同课文的要求,教师可以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既让学生自编作业题,又注重激发他们在自编中的创造性,把作业的“老面孔”演化为多种多样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作业能够成为充分展示学生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
如在学习完《蟋蟀的住宅》后,学生设计了一组题:画画、讲讲、编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劳。这个题目使多学科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画中为蟋蟀的通道安装了路灯,设计了卫生间、厨房,更绝的是用树叶给蟋蟀做了张“席梦思”床;有的学生配合《粉刷匠》欢快的乐曲,为蟋蟀演奏了一曲赞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领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呀土……”。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把孩子们的眼光引向知识的海洋,启迪了思维,激发了想象。
总之,语文作业的设计最终要体现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