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种植业社会实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种植业社会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空间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建构

[作者简介]邓纯余,中南民族大学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北武汉430074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4-0075-04

时间与空间是人们思维的总体框架,形成了人们考察和分析事物的重要维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是一种理论的思辨和思维的抽象。而是受教育者作为生命个体在社会时空中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正如西方著名学者吉登斯在阐释社会结构与行动关系的理论时指出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既不是行动的经验,也不是任何形式的社会总体的存在,而是在时空向度上得到有序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作为分析和把握社会问题的新思维、新方法、新路径,社会空间理论以一种全新的问题意识和视角转向,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解释框架。

一、空间概念与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

在一般的意义上,空间指物体存在的位置和场所,物体与空间的关系是空间分析的基本逻辑。柏拉图认为,空间是一种感觉无法把握的绝对存在,它不朽而永恒,并作为一切生成运动变化的场所。与其相反,亚里士多德认为,离开物体存在的空间不可思议,空间是确定每个事物的量和量的质料的形式或形状。此后,空间作为人类生活环境的容器以及几何学分析的客体化特征被加以理解,形成了人们关于绝对空间和相对空间的争议。物理学家牛顿认为,绝对空间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运动。相对空间是对绝对空间的度量,是可以在绝对空间中运动的结构,可以通过与物体的相对位置感知它。由于人类无法看见绝对空间处所的一部分,只能代之以可感知的测量,测出相对于这些处所的一切运动。

绝对空间观形而上地割裂了事物与运动的关系,引起了近代哲学关于空间思维方式的分化。与远离主体的纯粹对象化的思维方式不同。近代哲学将空间讨论的视角切换到主体与空间的关系上,通过将空间放置于主体之中考察其形成与结构,寻求关于人的空间的知识或者关于空间的人的知识,空间与主体的关系展现为“经验空间”与“先验空间”的理论争鸣。如提出预定和谐学说的莱布尼茨认为,空间概念是人们在理解和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秩序中形成的,处于同样关系的事物居于相同的位置,包括这些位置的东西即为空间。与莱布尼茨不同,崇尚理性的哲学家康德认为,空间并不是从外部经验得来的经验性概念,“空间是一个作为一切外部直观基础的必然的、验前的表象。我们永远不能想象到空间的不存在,虽然我们尽可能想到空间为空无一物”。空间思维方式的转换衍生出人们对于空间意义的关注,空间的属人性逐渐得以彰显,空间分析的基本逻辑嬗变为人与空间的关系。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社会学、政治学、地理学不断发挥“学术想象力”的知识生产过程中,空间研究的重心由自然空间过渡到社会空间,社会空间理论的产生成为“知识和政治发展中最具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在研究城市发展、社会互动、村落终结、社会分层的过程中。列斐伏尔、西美尔、福柯、布迪厄、哈维、吉登斯等众多学者承扬了以往社会科学理论体系中的空间思想,提出并构建了以“空间生产”、“权力空间”、“场域”、“时空压缩”、“社会网络”为核心概念的社会空间理论。为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撑。在社会空间理论的视野中,空间包括“社会群体居住的区域、个人对空间的主观感受或在空间中的社会关系、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人类实践活动生成的生存区域”等宏阔而精微的社会意蕴。空间是人们及其社会活动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建构的过程和结果。人类并不只是空间中的存在者,他们总是忙于空间与场所、疆域与区域、环境与居所的生产和建构。由于空间是社会的产物与人类行为的构成因素,它包含着丰富的物质特征、主观意义和社会效用,形成了从社会场域、权力关系、符号体系、情感体验等层面去认识空间的分析视角和解释框架。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空间维度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空间的延展规范、引导、制约着人的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由个体人向社会人、由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由社会教育向自我教育、由自在自发向自由自觉的超越发展具有空间建构的意义,它以人际空间的扩展、精神空间的绵延、教育空间的扩容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空间维度。

人际空间的扩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效果的直接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人的“类”存在决定了个体需要以情感、习惯、职业、地域、家庭等为纽带建立群己关系,人的成长发展体现在通过社会互动拥有属于自身的公共空间和共同生活。由自然和社会因素所构成的社会环境,以及从个体的自我认知到人际情境中的社会比较,再到群体内的社会互动以及群际之间的社会建构,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区隔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思想政治教育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任何社会信念系统和意识形态的建构和改造都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人际交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际空间的扩展直接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政治统治、协调社会关系、完善社会管理的重要作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的丰富,社会认同、政治共识的达成提高了人们进行社会沟通、参与社会互动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沟通、协商、对话、交流等日常生活与公共活动的展开,受教育者增进着关于社会空间的理解和认识,确证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社会人际效应。

精神空间的绵延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运作的理论前提和表现形式。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动物,精神空间的绵延充分体现了人的生命和思想的开放性、实践性、超越性。正如思想家帕斯卡尔所言,人是会思想的苇草,人的全部尊严在于人有思想。“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却囊括了宇宙”。在社会生活中,人的知识、情感、意志与行为以其丰富的形态塑造和构成了社会主体的精神空间。人的精神空间可以通过理论教育、实践锤炼、环境熏陶、自我教育得以涵养而变得宽广和深厚。人们关于一定思想观念的认同以及自身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变化,不断涵厚和化育着自我与社会的精神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引导受教育者积极能动地预设、构想和追求人与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通过思想引导、精神劝导、榜样训导和实践指导,提升受教育者思想认识的深度、高度、广度和力度,促进受教育者精神空间的绵延,从而帮助他们积累自我发展的精神势能,培育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所需要的时代精神。

教育空间的扩容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效运行的社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涉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行为等不同领域,有着“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的多方面要求。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利益需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充分的理论涵容和实践空间。狭义上,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特定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形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教学生活及其空间。教学空间是师生在教学、体验、思考与交流中清扫知识疆界,拓展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等理论体系的主渠道、主阵地。它能够通过知识传播、学习体验、沟通交流等形式进行学习空间的划分,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识眼界、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广义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阶级、社会集团为了特定的政治目的。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社会化发展的特殊教育活动。尽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教育形态的固有特征,但又绝不能局限于狭隘的课堂教学空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取向,通过教育资源、教学条件的吸纳、整合和增权,以“全过程、广覆盖”为原则开辟教育场所,实现空间扩容。

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空间建构

空间是属人的空间。人们通过日常生活的叙事和阐释赋予生活空间以意义,通过社会空间的想象改变现存的、固有的空间安排,通过主体的实践创造完成新的空间的生产和维护,建立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关注空间的多样化、立体化、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和全球化,设计、创造和建构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由此,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特征,把握其空间建构的内在规律、技术路径和实践目标,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聚焦日常生活空间,促进“符号化”向“生活化”的真正回归。社会生活分为日常生活、非日常生活两种形态。其中,日常生活指以传统习俗、经验、常识等为认知图式,以生存本能、血缘关系、天然情感等文化因素为基础的生活领域。非日常生活指以科学、艺术、哲学等为表现形态的精神生产,以社会化大生产、经济、政治、公共事务等为内涵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社会空间由此区隔为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两类分化聚合的形态。由于个人总是按照一定社群的习惯系统所提供的节奏、秩序和规则融入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与社会群体的文化模式、社会习俗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空间构成了人最基本的教育环境。诚如社会学家韦伯指出的,基本真意义上的“日常生活”的肤浅恰恰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混日子的人意识不到,尤其是不想意识到部分地受心理制约、部分地受实用制约的各种价值的混杂。日常生活空间中的制度结构、社会习俗、文化模式同样具有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社会特性。

非日常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回归和超越关系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建构的内在规律。也正如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指出的,“在政治教育中应当探讨日常的问题,因为这些才是现实的事物。才能引起兴趣和注意”。受教育者对社会价值观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接受,具体展现为日常生活中关于教育情境与教育内容的解释、回应和转变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聚焦受教育者现实的日常生活。充分“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理解、选择和建构社会生活的实践需要,彻底改变仅仅被当作知识来加工和灌输的情形。聚焦日常生活空间,就是要赋予日常生活内在而超越的政治关怀和生存理解。引导人们发现和重构社会意识形态理论与公众日常生活的关系,认同社会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性、超越性及其实践价值。这种“符号化”的意识形态话语向“生活化”的社会实践回归,绝不是对思想教育具有的社会政治本质的消融和消解,而是要充分扬弃日常生活的“肤浅”之处,教育和引导人们实现对自我身份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防止陷入空洞说教,打破形式主义骨鲠,凝练生活化的实践智慧,引导人们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参与是思想政治教育聚焦日常生活空间的根本目的。

(二)关注虚拟生活空间,实现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超级链接。信息化时代,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数字化生存已成为一种崭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网络以其主体隐匿的虚无性、空间范围的无限性,提供了人们表达思想、传达信息、交流情感、讨论话题、交易商品、评论媒体、参与政治的重要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虚拟实践作为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桥梁,增进了人们对于网络生活的深刻体验,促进着网络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建构。在网络平台的建构中,网络主体的组合、联系、互动形成了一个基于生活想象的虚拟社会。网络虚拟生存成为人们超越和扬弃现实生活的重要方式,成为人的意义生存和虚拟发展的重要维度。由于虚拟社会不是单个人在虚拟空间中无序的简单的集合,而是在虚拟实践中按照一定的方式彼此发生的各种虚拟社会联系和关系的领域,关注虚拟生活空间中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观念,积极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建构的一种技术路径。

网络技术条件下的虚拟生存使人能够以现实和想象的双重身份创造生活,它激活了人的生命意识、技术精神和创新品质。然而,正如马克思在论及机器大工业的革命性时指出的,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突破,虚拟技术在比特精灵的运思中可能是点亮的“阿拉丁神灯”,也可能是打开的“潘多拉魔盒”。受到现实环境和网络主体素质的限制,虚拟生存始终只能作为一种有限的生存,信息污染、知识贫乏、文化退化、道德失范等网络问题早已暴露出技术化生存的风险和危机。由于网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聚焦人们在虚拟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广泛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然选择。由于虚拟生活是现实生活的投影和折射。虚拟生活空间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为典型的社会环境、教育载体和丰富内容。把握网络民意、网络舆情、网络话语,建设网络文化,引导网络生存。都必须自觉聚焦虚拟生活空间,通过建立覆盖面广、吸引力强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超级链接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工具平台、学科价值、社会环境及其教育要素上的“惊险的一跃”。

(三)认定自我社会空间,力求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在社会空间理论的视角中,人的性情、习性以及他们理解社会的思想认识,实际上是对自我社会空间位置的认定和内化。正如社会空间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社会空间的建构方式乃是位居此空间的行动者、群体或制度的接近”,“行动者的性情、习性以及他们理解社会世界的心智结构,正是内化了那个世界结构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不是存在于教室、街头等物质空间中固定不变的实体,而是由角色、言语、行为、文化等不同要素在互动中构成的社会空间。由于受教育者通常置身于不同的社会空间寻找着自身身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空间形成了丰富而复杂的差序结构。即便是教学一律性的课堂教学空间,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仍然存在着鲜明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分殊。在这一空间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提供各种不同的观点,使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看见自己的生活世界……为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能够看见自己,知道他们究竟是谁,并建构一个能够自我决定的或与他人互为主体的美好世界”,就必须充分认定受教育者的自我社会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力求自我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相互统一。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传统社会的同构差序格局已彻底地嬗变为领域分离的市场整合模式。异质代替了统一、分化取代了集中,家国同构、个人的集体依附、单位依附都已极大程度地被瓦解。在社会生活中,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导致了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加之人类文明的开放与多元,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此外,由于社会流动的加快以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整个社会空间被越来越多地分割为特定人群的私人空间,社会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形成了两极对峙、复杂多元的鲜明格局。面对我国社会空间建构与发展的新态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差异带来的社会隔离和社会分层,自觉把握受教育者的自我社会空间的范围及其特性,深入研究自我空间、社会空间与自我认同、社会认同的关系,在加强社会参照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调适社会价值体系、缓和思想行为冲突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1]吉登斯,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大纲[M],李康,李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2]康德著,纯粹理性批判[M],韦卓民,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王晓磊,“社会空间”的概念界说与本质特征[J],理论与现代化,2010,(1).

[4]帕斯卡尔,思想录[M],何兆武,译,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5]表俊卿,文化哲学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汇处的文化批判[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6]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7]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第2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从理论层面落到实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深入展开。新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建设提供了一个更新、更直接的有效途径,所以探讨该理论体系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意义和具体实施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038-01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终极建设目标是要获得全社会的认同和接受。在这个理论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的认同对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是不可小嘘的。

随着高校扩招、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等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断升级,因此新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建设提供了一个更新、更直接的有效途径,所以探讨该理论体系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意义和具体实施是有必要的。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观点中“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原则,更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思想指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社会观的理论创新,更是教育实践上的思想指南。

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创业教育已取得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普遍共识。广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从大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开发和整合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思路出发,对大学生进行的以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以创办企业为载体、以创建事业为最终目标的创新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全社会形成一种新的人才观。该研究不仅能培养大批创业型精英,并造就大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中坚力量,同时促进全新人才观的形成。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创业教育包含了专业教育的大部分内容,并与其相互渗透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同时,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引导受教育者树立符合我国当前社会要求的创业奋斗目标。并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反作用,激励大学生们更好、更扎实的学习和专研专业理论,进而为构建我们创新型国家培养成百上千的高素质创业人才。

(3)有利于充实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丰富大学生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实、印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 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施

(1)教育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不仅包括一定的理论深度、历史文化沉淀,还具有理想的设计与价值体系。所以要实现该意识体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转化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指导思想与精神动力,首先需要一个认知了解的过程,然后才能取得大学生们的认同。而这些都始于对大学生们的教育引导,必须借助各种教育手段的力量来实施。在给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引导他们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理论基础。

(2)环境营造。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沃土,也是教育实践的基地。尤其是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创业教育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环境建设。对学生在情感上要加强引导,在思想上积极互动。逐渐的将理论灌输过渡到学生们的创业实践体验,不断尝试从课堂空间拓展到与社会接轨。在营造校园外环境的过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

(3)道德规范。从内容上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宏观层面涉及创新创业精神、知识和实务,在微观层面深入到了创业过程中各个细节。所以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道德规范,不能只依赖于生硬的思想道德说教,而是要联系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寻求创业教育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规范作用点。

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关注高校的思政工作,虽然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已逐渐取得一定的实效,大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越来越高,但是在对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或创业教育过程中,还是能发现不同程度的核心价值观偏差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为我们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充分发挥其实践性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第3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职工之家;工会组织优势;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070-01

作为工会组织如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公平和谐、温暖人心、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内涵,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宿感。是摆在企业工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多年从事工会工作的实践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把企业建设成拴心留人的家园,从而促进企业朝着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

一、从建设好“职工之家”入手,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如何找准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使之与增强企业凝聚力、创造力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工会组织要考虑的新课题。近年来,各二级单位及基层单位工会纷纷致力于建设“职工之家”。笔者认为,“职工之家”并不仅仅就是供职工业余读书、看报以及进行文化、体育活动的场所,还应该是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的摇篮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首先,立足“民主建家”,拓宽民主公开渠道,营造公平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不仅要坚持实施厂务公开,区务公开,明确规定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切实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还要广开民主渠道,让职工当家理事。围绕这两条宗旨,锦采采油作业一区建立了区长接待日制度,并在办公楼大厅内设立区长信箱,为职工与领导“零距离”接触提供平台,职工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就关键岗位评聘、人事调整、奖金分配等等热点、疑点问题畅所欲言,浓厚了民主氛围,使民主和谐的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进入到每一个职工的心中。其次,立足“情感建家”,帮助职工排忧解难,营造温暖人心的企业文化氛围。现在各级工会组织都非常注重凝聚力工程,积极做好职工上访接待工作,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很好地坚持着“五到场”、“五必访”等走访制度,每逢职工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纠纷或生活出现困难,都要上门慰问、调解或帮助解决困难。最后,立足“文化建家”,坚持树立企业理念形象,营造团结进取的企业文化氛围。工会是群众性的组织,它的最大优势是与职工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着这个优势,工会可以更为直接、更为有利地在职工群众中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基层企业工会,可以通过黑板报、自办网页及内部宣传刊物等形式,设立文化专栏,传递各种文化信息,宣传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近年来,锦采采油作业一区工会组织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他们广泛发动员工挖潜、感悟、升华和提炼本单位的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精心打造区徽、区歌等标志内容,制作团队歌曲MTV、下发刻有区歌及团队精神的小牌匾到班组。充分利用好每一处宣传企业文化的阵地,把每一名职工都看成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人,使企业文化建设在深深扎根基层的同时,具有了更强大、更旺盛的生命力。

二、从发挥好工会组织的工作优势入手,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工会组织所具备的文化角色,可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获得成功的特有优势。一是工会组织是企业民主实施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企业民主、企业制度以及企业目标都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如企业的重大决策,包括制定发展规划,重大措施出台等等。根据厂务、区务公开的要求,应该经过各级职代会审议通过,而这些工作都是由工会来组织实施。因此工会具有在企业中调节制衡关系的文化身份,它在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文化载体过程中扮演了其他组织团体所不能起到的角色。二是工会组织是企业价值观体系形成和传播的重要角色。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特别重视企业价值观念体系,这个体系居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地位。企业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离不开工会。以工会牵头开展的民主管理、劳动竞赛、技术培训、合理化建议、小改小革和创新工程、及利用节假日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等活动,既是企业价值观念体系形成的重要条件,又是企业价值观和职工的价值观有效凝聚,更是培育企业文化的有效实践。三是工会组织是企业精神人格化过程的重要角色。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浓缩表达,它是对企业职工的一种激励和鼓舞。多年来,锦采采油作业一区工会组织始终坚持把企业精神的人格化体现在“评先树优”活动中,通过选树工作能力、人格魅力双优的先进和模范,把最先进的企业文化代表推上前台,把最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推上前台,把广大职工利益的维护代表推上前台,进一步推动企业朝着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4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一、董事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公司法》对董事会职能作了明确规定,但在管理实践中董事会往往成了闲置的橡皮图章,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之后,为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运转,我们一定要先了解现阶段我国企业董事会所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企业的“疾病”,以期为企业更好地谋利润。

(一)董事会机构职责不清。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董事会独立性不够,是制约董事会发挥战略职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董事会的关键在于加强董事会团队的战略决策职能,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增强董事会与管理层职能的分工。《公司法》规定,董事会是法人代表,在董事会闭会期间有权代行董事会部分职责,而不是由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权力,董事长必然要介入到执行活动中。国外也有一些公司的董事长和CEO分任,但其实行的前提是董事长为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不参与具体执行工作,其所要处理的是董事会作为一个会议体和CEO之间的关系,而到中国则部分演变成作为一个自然人的董事长和同样作为一个自然人的总经理之间的关系,两个自然人之间很难进行这种分工与合作,致使公司运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董事来源不规范。董事会的成员主要不是在自然人的所有者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是由原来的国有资产所有者任命的。董事会的成员不是真正的所有者代表,仍然是一种委托人,因此激励和约束机制在董事会运行过程中已经出现了问题,导致董事会的运行方式和运行机制发生了不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问题。

(三)监控机制不健全。我国改制公司的监事会主要由公司职工或股东代表组成,他们在行政关系上受制于董事会或兼任公司管理层的董事,而且监事会无权任免董事会或经理班子的成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的决策,这种状况导致董事会有违法违规行为,监事也不敢监督,监督作用难以发挥。即便设立了外部监事,实际上更多的是充当顾问,他们在监督董事会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约束经常显得力不从心,难以真正提高监事会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四)对经营者的监管效率不高。我国公司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一是对投资者(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激励不足,董事、监事持股明显偏低,许多董事甚至不持有公司股份。利益不直接挂钩,就难以保证其决策能真正考虑到公司的利益。二是公司高级管理者激励严重不足。我国改制公司中对管理人员的激励上表现出两种偏向:一种是继续由国家掌握,对管理人员容易追求短期利益,引发了怠工;另一种是由于缺乏制衡,大股东人身兼董事长和高层经理,“内部人控制”公司容易出现实质是自定薪酬的情况。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改制企业董事会的设置。

二、董事会设置的最佳结构

董事会是最高管理阶层的有效机制,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如要使董事会的职能发展到最优的状态,则一定要有最佳的董事会结构为前提。董事会的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执行董事和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的组成比例;二是董事长与总经理这两个职务的担任者是否分离的问题。由于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是承上启下的关系,它要控制管理层滥用控制权谋取自身利益,因此董事会最佳结构应该是由股东董事、经理董事和外部董事共同组成,同时把董事会中经理董事的比例控制在1/3之内,以防管理层操纵控制董事会,对外部董事会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而独立董事作为公众人物,还须建立工时制度,从社会道德规范上进行激励和约束。董事长和总经理职务分设,明确区分相互的职责,起到监督制约的作用。

三、董事会设置对策研究

由于传统公司强调的是董事会的管理职能,因此近年来董事会运作机制的一系列创新设计,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如何加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充分体现投资者利益这一目标而进行的。

(一)增加外部独立董事的比重。外部独立董事是指与公司没有职业上(公司的审计、法律服务、咨询等机构)、业务上(公司的重要消费者或供货商)以及私人上(公司执行董事、管理层)的关系,通过正式程序被膺选,不持有大额的股份或代表任何重要股东的董事会成员。外部独立董事的设立目的在于为董事会提供知识、客观性、判断和平衡。它虽然有掌握信息不够充分的弱点,但独立董事占关键的董事会,可以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构成一种“威慑”。美国《商业周刊》的一项研究表明:最佳的董事会区域由独立董事占据支配地位;这类公司的年度平均收益比同一产业的其他公司更高。

(二)设置董事会专业的内部委员会。随着公司业务的专业化,公司治理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技术。在英美国家,通过在董事会中设立专业委员会来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化技术,并把专业委员会的存在和构成作为评价董事会独立性的重要指标。如在美国,公司董事会中一般设置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行政委员会和公司治理委员会。当前,鉴于我国现实中董事会的责任不甚明确,职能不甚完备的状况,有必要在不违背法律与公司章程的情况下,在董事会中设立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提名委员会负责提议董事会规模和构成,提出董事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人选,由薪酬委员会负责指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提出酬金标准报董事会批准,由审计委员会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定期向股东,债权人等方面正式的会计信息,并在不同专业委员会中设立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这样可以增强董事会的客观性和独立性,提高董事会的效率。

(三)加强对董事会的外部约束力量。第一是来自于法律方面的约束。董事会决定公司的重大决策,监督公司的事务,自然应对公司的业绩承担相应责任。持股人与公司的矛盾不断引发投资者状告董事会和公司主管的诉讼,对董事会形成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董事会成员更加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第二是对监事的身份资格作出限制性规定,除公司法规定的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能担任监事外,规定监事与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经理不属于同一股东单位,适当时可邀请社会专家担任监事。第三是在监事会中设立执行监事,扩大监事监督权的范围,除可检查监督公司的财务状况外,赋予对公司业务状况和影响相关利益的法律事项的调查权。第四是赋予监事会对临时股东大会的特别召集权,当董事会对监事会请求召集股东大会的请求拒绝或不作为时,赋予监事会召集股东大会的权力。

(四)完善董事会会议制度。增加董事会年会的次数,实行利害关系董事回避制度,改革董事会议事制度,设定董事会的专有权限。

第5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论文摘 要:高校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对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提高和学习兴趣的培养等方面具有优势,对大、学生学风建设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不影响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下,促使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发挥在学风建设上的积极作用,提高学风建设水平。

目前,许多高校采取专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模式,即专职辅导员负责某个专业或某个年级学生的宏观管理,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负责某个班或几个班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但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面临着多种压力和重负,例如专业课程的教学及科研压力等等。本文将从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优劣势分析出发,浅谈如何更有效地发挥高校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1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优劣势分析

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优势体现在:第一,专业知识过硬,在本专业的某个研究方向有一定的研究和造诣,对本专业目前的研究方向、发展前景及就业形势有较为清楚的了解。第二,承担着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兴趣等有较为直接的把握。第三,有丰富的学习经历,有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第四,有科研项目资源,能带领和指导学生从事科研课题研究。第五,为人师表,能树立榜样。专业教师对某一领域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和造诣,易于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能成为学生信服的对象。

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方面的劣势体现在:第一,角色定位模糊,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是介于专职辅导员与一般教师之间,既不以学生工作为职业,又在学生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第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学风建设经验不足。第三,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学风建设精力不足。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面对着巨大的教学科研压力,部分教师对担任班主任工作忧心忡忡,怕耽误自己的教学科研工作,有的教师甚至敷衍塞责[2],对系统全面开展学风建设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2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作用

(1)利用专业优势,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中通常会因为对专业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不了解,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或是尚失学习兴趣的现象。在高校担任班主任的专业教师很多都是专业骨干教师,有的甚至是专业学术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和本专业的专家,他们对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发展前景及就业形势有较为清楚的了解[3],这就非常有利于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日常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为学生分析专业前景及就业形势,从而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学习动力。

(2)利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规范学生学习纪律。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通常都担任所带班级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这不仅增加了班主任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而且班主任可以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例如板书设计、课堂活动、实践教学等途径,提升课堂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同时,班主任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纪律起到监督和规范的作用。

(3)利用学习经验,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在高校担任班主任的专业教师大部分都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取得了硕士或博士的文凭,因此在专业学习上必定有着较为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这有利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利用科研项目资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能力。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专业知识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且在不断进行科研工作,可以接触到前沿的学科知识,拥有大量的科研项目资源,因此可以将学生纳入科研团队,一方面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自身榜样作用,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某一个方向有一定的研究和造诣,在学生中容易树立较高的威信,可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其言行举止,工作方法及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着学生对学业的态度及文明素养。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抓住各个环节,有效发挥师德师风的楷模作用,不断影响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文明素养。

(6)加强培训,提高学风建设水平。采取集中培训和讨论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弥补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经验的不足。例如可以定期举办系列讲座学习或研讨会,针对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加强专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的经验交流,可以通过各类形式的交流活动,共同探讨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的管理能力,提升学风建设的水平。

(7)注重协调,合理配置时间。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再加上兼职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很大,这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协调。首先,专业教师兼职班主任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培养一批信得过,有口碑、可以依赖的学生骨干,开展积极有效的学风建设。其次,充分把握各种班会、团日活动、主题活动等班级集体活动的机会,开展学风建设的活动。再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科研项目,将学生纳入到科研项目中来,成立科研课题小组,可以让学生协助自己开展课题研究,又能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合理配置自己工作时间,对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三部分做详细的计划安排,将学风建设贯穿于三项工作当中,摆在日常工作当中的重要位置。

参考文献

[1] 吴睿.关于高校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第6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心理测试;设计;功能

一、引言

社会实践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意在培养中职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德州信息工程学校曾针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纸质问卷,不仅印制问卷花费较多,还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发放、回收、统计问卷,而且还容易产生漏卷、废卷等一系列的问题。

如何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发出集计算机技术、心理学为一体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分析系统已成为当前中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迫切需求。这一系统的应用将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试手段,对中职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测查,快速、准确、客观地分析出其心理状况,为带队教师提供有效参考以便及时有针对性的辅导,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系统的总体目标

系统设计是根据目标系统逻辑功能的要求,结合系统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方法,详细地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具体实施方案。系统设计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即系统总体设计与系统详细设计。[1]

三、系统的功能模块图

通过对用户需求的分析,为了实现心理测试及分析工作所要完成的各项功能,模块化是对应用程序的一种功能划分,每个模块都要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这些模块组合成一个应用程序。采用模块化可以使软件结构更清晰,开发工作更为有序,容易分工,使调试和测试更容易,还增加了软件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靠性。[2]

在模块功能划分上争取做到独立性,使每一个模块都能独立的完成某一特定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接口要做到简单易行。本文中涉及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实践心理分析系统有如下功能:

四、系统功能性分析

结合德州信息工程中等专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实际情况及常见心理测试特点,对本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档案管理:开展学生基本心理健康,个人基本信息的提供,在咨询老师的授权下进行心理测试,以及和心理咨询老师预约心理咨询,在咨询老师的授权下查看测试结果;心理测试:心理辅导教师在管理员的授权下进行心理列表的制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自动存储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中,给心理辅导教师提供参考。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进行修改进行查看、修改与导出等操作,并结合企业师傅对实习学生的评价生成试分析报告;在线答疑交流:完成师生之间的在线交流、预约心理咨询,也能够有效地给学生提供一个心理疏导的平台,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决策管理功能:学生测试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系统将具有共性的学生和心理具有问题倾向的学生筛选出来。

本系统主要有三种权限用户:学生、企业师傅、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实践带队教师、管理员等,每种的用户具有不同的权限。如心理辅导教师的权限具有如下功能:

图2 心理辅导教师功能图

五、结束语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会实践心理分析系统的运行结果分析,发现该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题目或题目组合来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提供图形化说明。系统对指定因子分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最大最小值等数据进行团体统计,数据导入导出。并根据检索条件任意查询,组合获得自己想得到的团体报告。通过检索,从而发现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网络化、规范化和自动化。

参考文献:

第7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精神,满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购房的需求,各地应继续抓好经济适应住房建设。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安居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计投资〔1998〕1474号)和《关于上报2000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和信贷计划的通知》(计电〔1999〕114号)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中央有关部门、计划单列集团上报了2000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和信贷计划,经汇总审查,确定了2000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和信贷计划规模,现予下达,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2000年全国经济适用住房年内施工面积为24273.67万平方米,其中:续建项目施工面积10998.9万平方米,新开工项目施工面积13274.77万平方米;年度投资规模1889.37亿元,其中:银行贷款指导计划481.26亿元(含收回再贷)。

    二、2000年经济适用住房贷款计划为指导性建议数,各商业银行要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和《经济适用住房开发贷款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对项目进行评估、审核,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计经委)商建委(建设厅)等有关部门在分解下达2000年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投资计划时,应优先落实好续建项目的建设资金;新开工项目要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待条件具备后,可分期分批组织下达。在实施过程中如需调整项目,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委(计经委)商建委(建设厅)等有关部门和承贷银行省级分行进行。

    四、2000年下达给中央有关部门下属单位和计划单列企业集团的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必须是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利用已取得合法使用权的存量建设用地,组织本单位职工集资合作建房的项目。

第8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7月22日我们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4人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同志?quot;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20__元/亩,西瓜4000元/亩,西葫芦5000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5000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 水利工程承包等。(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3、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4、鼓励、支持和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到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务工经商,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这次三下乡活动虽然早已结束,但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使我们这些读圣贤书的人也开始关心窗外事。它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在生活着九亿多农民的广大农村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问题,那里的经济还不够发达,那里的政治体制还不够健全,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尽自己应尽的一份力,作出自己应做的一份贡献!

[1]

在百度搜索: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第9篇:种植业社会实践范文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同志?quot;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20__元/亩,西瓜4000元/亩,西葫芦5000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5000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

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3、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 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

3、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