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八年级下地理知识总结范文

八年级下地理知识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下地理知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八年级下地理知识总结

第1篇:八年级下地理知识总结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地理实验;教学;认识;开展

达•芬奇说过:“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想要在直观教学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加强学生对地理方法的熟练运用,最为便捷也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地理实验教学。它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在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美国《生活化的地理学:国家地理课程标准1994》以及印度、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地理教学大纲中均体现了地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1956年《中国地理教学大纲(草案)》中明确要求“在初中一年级中必须用地球仪做实验”到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积极开展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地理观察、调查、观测等活动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从中不难发现我国对地理实验教学的接纳和推广。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要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将地理实验教学纳入到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

一、地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1)激发兴趣,奠定基础。

“孩子求学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这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观点。激发和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而地理实验收到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快速达到的。因为地理实验真实、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各种有趣的地理实验让他们兴趣盎然。尤其当下的学生厌学情绪浓重,除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外,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导致其厌学的重要因素。地理实验能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其积极性,增强其学习内驱力,为整个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稳固的基础,也让地理教学和学习进入到良性循环中。

(2)转变方式,提高能力。

有一句古老的教育谚语“:告诉我,我忘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可见,在过去单纯靠语言、文字、图片、模型等手段对地理现象讲解的教学方式,虽能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积累知识和经验,但是遗忘率极高。而且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手能力的培养形同虚设。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地理实验教学强调参与度,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设计、操作、观察、记录、分析、研究过程中改变被动的接受方式,进而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地理实验又能培养学生组织、合作、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让学生在真实客观的学习环境中,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认知、构建认知,为以后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解放天性,促进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年曾指出:“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接触到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初中生好动、好奇、喜欢探索、兴趣广泛的心理特点,要求地理教师除了在课堂小天地中系统地、稳定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外,更要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地理实验中去“做”“观察”“思考”“探究”“总结”,培养和发展兴趣、爱好,形成自己独特的技能和特长,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初中地理实验类型多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总会在适宜自己的实验中,让自己的起点得到相应的提升。

二、地理实验教学的开展

(1)加强学习,提升素养。

地理教师实验教学素养的高低、实验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可是长期以来,地理学科被视为边缘学科,导致地理实验一直被忽视,因而地理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很薄弱。尤其在农村初中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为地理学科常被作为临退休教师的“福利课”,正常的课堂教学都无法保证,更别提实验教学的开展。地理教师自身都没有相应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又如何引导学生实验?又何谈地理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地理教师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训练,探究和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自己的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提升自己操作、指导能力,主动实验,让地理实验成为常规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如订阅专业的地理书刊,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加强与本校、本县同组教师以及各级教研员的联系,相互交流,平时多钻研教材、教法、学生,做新时代的研究型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素养。

(2)科学组织,主动参与。

地理实验教学不是教师的单人脱口秀,而是要通过教师创设趣味性、民主性、目标性、实践性强的实验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全身心地沉浸在实验活动中,强化合作意识,提高操作、观察、创新等能力。由于地理学科严密,逻辑性较强,学生一直把它当作包袱,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缺乏主动独立的学习习惯。为了扭转这种不良局面,我在实际教学中将学生按照规模、人员构成、学习能力高低、性格、各自长处等因素进行分组,促成组内成员间的协作和配合默契度,进而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3)明确目标,培养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参与度不高或只充当看客,原因有学生轻视该学科、无好的学习习惯、不知如何观察、逆转和跳跃性思维太差、教师实验过程不清晰、器材不适合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调整了实验教学的思路:课前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实验器材,设计实验问题,安排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前预习。比如,讲解地球自转,之前我只是用地球仪边转动边讲解地球自转的方、产生的现象,然后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结果出错率高,学生认为太抽象、难度大,学不会。后来,我用一根细钢丝穿透乒乓球当作地球仪,把乒乓球的一半涂成黑色,有钢丝的两端贴上彩带。并且明确提出以下问题:转动过程中,乒乓球的黑白两部分如何变化?两端的彩色纸条又如何转动?这种“有意识的注意”让学生观察目的明确,不再做一个匆匆过客。实施实验教学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逐步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4)走进生活,开发资源。

农村初中的教学和实验条件虽有较大改善,可是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要求比起来相差甚远。为了解决农村初中地理实验器材匮乏的问题,地理教师要认真思考,从生活中开发所需的教学资源,恰当地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教学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滔滔黄河”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引起的水土流失这一过程,我准备了一块木板(一半木板用泥沙覆盖,另一半用挖来的草皮覆盖),一个喷壶,一个透明塑料水盆(中间用厚纸板隔开)。实验开始:喷水壶向木板喷水,学生边观察边思考以下问题:1)喷水过程中,木板上的草皮和泥沙两部分有何变化?2)水盆里厚纸板两边的沉淀物一样吗?3)以上实验过程说明了什么?整个实验过程所用到的材料都是农村中随处可见的也是学生熟知的,它对实验探究内容的学习作用是直观的、一目了然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了乐趣,培养了探索、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5)亲身实践,加强理解。

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时,新奇感和好奇心很强烈,若没有及时满足,他们对地理的兴趣就会逐渐消退。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动手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发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世界地形”知识中涉及到山地不同部位的判别,由于农村学生抽象、立体思维欠缺,再加上该知识点较难理解,因而很多学生开始放弃地理的学习。于是,我就告诉学生用水将泥巴和好,做成山谷、山脊、盆地、山顶、鞍部的模型,然后晒干。学生完成之后,我再让学生展示并讲解山地模型具有的特点。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相互学习和切磋,并且会再次弄懂、理解知识,使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从而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地理实验让每个学生动手学习、主动体验、探究的学习机会平等,而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协作性,不断提高创新思维和能力。所以,初中地理教师要掌握地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实验教学打开地理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顾娟.地理实验教学设计初探[J].中小学试验与装备,2006(06).

[2]范敏.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实验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史利杰.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