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当地文化论文范文

当地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地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地文化论文

第1篇:当地文化论文范文

高校的档案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将不同载体的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并通过互联网连接,最终实现档案查询与利用的快捷化,实现资源的共享。虽然高校档案信息化模式建设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发展不平衡。由于各高校对档案信息化模式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高校的档案馆发展程度存在较大差别。与其他学校相比,教育部直属高校无论是在基础设施还是基础业务方面,都已经遥遥领先,早已经利用专业软件和平台管理档案,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快。而多数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还在起步阶段,甚至停滞不前,和发展较快的高校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由此看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极不平衡。其次,信息化水平整体较低。虽然有些高校档案信息化模式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与其他大型企业对比,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整体较低。笔者认为,大型企业档案信息化并不囿于档案馆本身,而是通过系统化。集成化的档案管理平台实现档案资源的规范化管理,以档案馆为中心,辐射其他各业务部门。很显然,高校档案信息化模式只是限制在图书馆本身。再次,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高校档案查询多数需要本人或者委托别人到档案馆办理,没有较为方便快捷的档案查询平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滞后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最后,高校对档案信息化模式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人力和财力的支持。构建高校档案信息化模式对资金需求较大,财政较差的高校很难拿出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有些高校认为,档案本身利用率较低,服务对象仅限于本校师生,因此构建档案信息化模式意义不大,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和手工业务。高校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缺乏相应的档案专业知识,对档案管理和利用技术不熟,缺乏创新观念,无法对档案信息化模式产生较高的认识,制约着高校档案信息化模式的发展。

二、构建低碳理念的高校档案信息化模式的对策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它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作。

1.加大经费投入。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大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档案信息资源作为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构建低碳校园、推动校园的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领导支持档案信息化模式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支持档案部门的工作。

2.转变传统观念。有些高校认为档案利用率较低,档案信息化建设意义不大,使得档案管理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转变观念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档案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新管理观念,提高自身认识水平,树立低碳理念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意识,积极探索低碳理念的档案信息化模式新思路,进而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3.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档案信息化是档案管理的新方向,高校应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强数字化档案的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档案资源的网络化。笔者认为,档案信息只有在利用时才能体现自身价值,发展新型网络数据库能够实现档案信息的快捷传递、交流,进而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但是,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将其存放在高质量的新型数据库中。

4.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利用离不开档案管理人员的配合,因此,高校在选用档案管理人员时,要重视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的选用。构建低碳理念的档案信息化模式需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加强队伍建设。此外,引进高素质的信息管理人才有利于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进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5.加快档案网络化进程。高校可以将档案信息网络化,尽量减少纸质档案数量,通过档案信息网络化实现网络服务。用户可以利用网站上的数据库,方便快捷地查到所需档案信息,进而提高档案利用率,极大地扩大了档案利用范围,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化、管理自动化。

三、结语

第2篇:当地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地方文化;彝族服饰;旅游纺织纪念品

1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作用

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旅游景观,之所以能够吸引游人的根本原因就是时空差异。是历史和地理的因素在吸引着广大旅游者,催生着众多旅游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的,地理屏障对人们的影响虽然越来越小,但它依然是存在的。比如东北人、中原人、南方人、西北人与四川人有着显著的差异。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形象中包含着浓郁的文化背景和地理信息,旅游活动的内涵在于它的文化性。旅游文化的形成和走向有着明显的历史和社会的背景关系,它与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着同样密切的关系。而旅游产品是作为随着旅游经济热潮诞生的一项新的设计产品在中国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虽然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国家,我国的旅游产品设计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

2纺织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2.1旅游纪念品的概念

旅游纪念品,顾名思义即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精巧便携、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礼品,并让人铭记于心的纪念品。旅游纪念品的核心吸引力应来源民族与文化。作为第三产业的国际旅游业正以迅猛发展的态势成为全球效益最大的行业。以旅游进行主题艺术创作的旅游纪念产业也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达国家,旅游纪念产品的销售利润占旅游经济的40%,我国各个地区情况不一,平均值仅为10%~20%。各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设计已成为旅游城市开发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加旅游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因此及时设计与开发品种丰富、物美价廉又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具有积极的意义。旅游纪念品种类非常多,有纺织工艺品,木雕工艺品,陶瓷工艺品等,其中纺织工艺品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它主要依据当地地方文化和原始手工技艺来传递传统魅力。

2.2纺织旅游纪念品现状

所谓旅游纺织产品设计,主要是指结合特定旅游目的地人文或景点特征而进行的具有某种纪念或收藏意义的各类纺织产品艺术的设计。旅游纺织产品设计是随着旅游经济热潮诞生的纺织品设计中一个特殊的门类,不仅具有纺织材料与工艺的特征,还具有鲜明的旅游目的地的人文或标志形象特征,是融纪念性、收藏性、功能性等多位一体的产品设计。旅游纺织纪念品主要包括服装服饰类与家用装饰类两大类型。前者主要是指那些具有旅游目的地特色,适合于旅游者穿着或者使用的服饰类纺织产品,包括民族服装、丝巾、包、帽等等。后者主要是指具有旅游目的特色,适合旅游者携带,主要用于室内应用,如装饰、应用或者具有某种使用功能的纺织产品类型,包括信插、盖布、靠垫、玩具、挂饰等等。目前我国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地方文化特色的纺织类纪念品的设计,也有一些城市提供了旅游纺织产品设计成功的参考模式,比如山东的布老虎、西安的生肖挂件、云南的扎染,江南的蓝印花布,苗族的蜡染,摩梭族的手工织巾,苏州的丝绸,藏族的氆氇以及各地名绣等等。这些都是依据当地传统的服饰文化本色以及原始手工制作的魅力优势,成为旅游产品中最有购买吸引力的产品,作为当地的名片享誉各地,起着推广地域文化的作用。

3彝族服饰文化特色

3.1彝族文化

四川正在打造旅游强省,实施魅力四川战略,攀西地区以其独特的气候地貌和异域风情成为四川旅游新兴的精品线路,而保护攀西地区文化资源并做好开发推广是目前比较前沿和较具开拓性的领域。在攀西地方文化中少数民族文明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模块,其中尤以彝族文化占据主要地位。彝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一员,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人民养成了能歌善舞的特性,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民族节目灿烂多姿。此外,他们还拥有独特的饮食、起居、婚丧、服饰,待客及庆典礼仪尽可让人返朴归真,体验古老的文明之韵味。其中彝族服饰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通过服饰能从一个侧面窥视彝族人在服饰上深层次的文化意蕴,从而反映出彝族人远古的历史、生活习俗、社会形态、文化风貌、道德趋向,同时包含着审美意识、心理文化。

3.2彝族服饰文化

由于彝族居住地域广阔,形成了其文化自身的地域性差异和众多的支系,彝族服饰的造型和款式上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特征.彝族服饰的款式不下百种,其中以凉山和楚雄型最具代表性。凉山型服饰主要流行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毗邻各县,以及云南省金沙江地区,穿着人口约180万。凉山型男女上衣均为右衽大襟衣,男女老幼皆披“擦尔瓦”(披毡),裹绑腿,套毡袜。男子习于头顶蓄一缕长发,缠头巾,头巾前端束一二十至三十厘米的锥体,偏于额前,俗称英雄结。左耳戴蜜腊珠或银耳圈等饰物,下着长裤,并因语言、地域不同有大、中、小之分。妇女穿拼色的百褶裙,戴头帕,双耳佩金、银、珊瑚、玉、贝等首饰。彝族女上衣有衬衫、罩衣、背心三种。青年妇女上衣以细盘花为主,配有帖花和刺绣,中年妇女环肩、襟、袖贴青布宽边并加嵌红、黄、绿色细条纹为饰,老年妇女服则宽衣襟袖,只镶青布。与大、小凉山彝族的服饰相比,楚雄彝族的服饰则宽博朴实不足,繁缛奇丽有余,以浓艳为特征。楚雄型服饰主要流行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及邻近地区,穿着人口约40万,楚雄地区地处滇池与洱海之间,东接乌蒙,北靠金沙,南邻衷牢,是古代各部彝族辗转迁徙之地,为彝语几大方言的交汇地带,故服饰也呈现出纷繁多姿的款式风貌。其他地区的服饰如乌蒙山、红河、滇东、滇西等类型亦各具特色,但多与其他民族服饰相融合与渗透。靠近城市地区的彝族服饰,受汉族现代服饰的影响较大。彝族服饰不仅体现了地域特征,而且表现了一定的等级特点。它完整地凝聚着彝族的美学,宗教、政治、哲学及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蕴含着彝族人在文化结构深层的心理积淀。彝族的服饰在款式、色彩和图案上,明确地体现着他们等级森严的家支等级制度。同时,彝族服饰还体现了他们时代繁衍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的印痕,并且在服饰图案上渗透了彝族人的原始,同时彝族服饰还兼具神话、传说及史实的记述功能。将彝族服饰文化应用到纺织类旅游纪念品上,不仅可以有效的进行攀西地区的地方性文化保护,还可以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推广当地的文化。

4结论

四川正在打造攀西地区旅游新线路,将彝族服饰文化应用到纺织类旅游纪念品上,不仅可以进行攀西地区的地方性文化保护,还可以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推广当地的文化。这使攀西地域性民族服饰文化与四川相关经济领域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形成理论和实践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吴学玲.旅游发展对地方和民族文化的影响[J].魅力中国,2009(13).

[2] 沈干,施国生.旅游纺织纪念品的开发[J].纺织装饰科技,2002(04).

[3] 蔡玲俐.浅谈彝族服饰文化[J].艺海,2012(08).

[4] 苏小燕.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

第3篇:当地文化论文范文

一、巧用比喻,增强议论的形象美

议论文在于表明观点,阐明道理,而有不少观点与道理抽象而深奥,如果直截了当地分析,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精彩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词、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欣赏2008年中考满分作文《选译》的精彩片段:如果你是雄鹰,就选择蓝天;如果你是海鸥,就选择大海;如果你是溪流,就选择清澈;如果你是腊梅,就选择清寒。文中用雄鹰、海鸥等的选择来比喻人生的选择,形象而生动。

二、巧用引用,增添语言的文采美

议论文如果能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俗语等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来说理,不仅言简意赅,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蕴。

1、引用古诗名句,打造语言典雅美。谈“立志”,可说“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谈“勤奋”,可引“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论学习要有恒心,可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谈“爱国”,可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引用名言警句,打造文章的思辨美。谈“追求”,可用高尔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还可用莱辛“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谈“积累”,可用列宁“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的积累做起”,还可用罗丹的“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积累的工夫”……

三、巧用排比,展现语言的气势美

排比可增加文章气势,强化文章情感。排比议论说理,既可以增大信息量,使文章行文紧凑,又可以增加说理的气势。培根《谈读书》开篇就用了一组排比:“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将读书的作用和盘托出,就像一位成功的长者,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让你在诗意中感受读书之美、读书之乐。

第4篇:当地文化论文范文

2011年,根据教育部、团中央社会实践等相关文件要求,经共青团陕西省委员会 和陕西师范大学党委统一部署,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按照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各项要求,积极申报立项,自组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了专业实习、义务支教、社会调查、爱心环保、参观走访等实践活动。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一如既往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师生结合学科专业特色,赴陕西宝鸡眉县开展了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建设与传播战略调研”为主题,以“社会调研、资料查阅、交流座谈、项目考察、采访报道”为方式的特色实践活动。由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书记朱尉老师带队指导,学生干部姜开元、艾伊、杨珂馨等10余人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深入村镇、深入农户,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团队师生不仅对传统文化的现状进行调研,对发展及规划进行分析,同时还结合当地特殊的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特色显著的实践调研。

调研团队师生紧扣调研主题,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建设”的大方向展开调研活动。结合活动前期在互联网和图书馆搜集的资料信息,活动按步骤有条不紊进行。调研小组前往眉县西汤峪镇调研考察、开展座谈、实地走访,重点调研当地特色的文化遗产“关学张载”及其相关文物建设,特别了解有关农家村落对于农耕历史文物和农家特色产品的规划保护等相关问题。通过实践调研,获取了大量宝贵的资料。调研团队将实践材料整理汇集,形成十余篇新闻稿与手记,还将利用所采集到的素材制作专题视频、成果杂志。调研成果最终以论文的形式体现,团队成员结合调研资料撰写了论文,在2014年9月完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学经典传承新思路探究》《传统文化传播新形式与发展新变化》《大众传播下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方向》等7篇论文。

此次实践调研活动领导者为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书记、讲师朱尉,调研活动及科研成果的主要成员有沈伍合、丁艳霞、姜开元、沈伍体、艾伊、杨珂馨、勋、冯育超、秦文攀、陈思。

本期“新视野专栏展台”特刊登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色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意在为优秀学子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促进专业人才成长与进步,研究成果供读者学习讨论。

第5篇:当地文化论文范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主管单位:云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红河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云南省个旧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8-9128

国内刊号:53-1196/C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6篇:当地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纪录片;教学;《相约未知地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096-01

有关人文学科专业教学中纪录片的应用问题,笔者在前两篇论文中已经分别讨论了纪录片在民族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民族学专业教学中应用纪录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本文将在此前两篇论文的理论探讨基础上,进一步以近期风靡的《相约未知地带――贵州篇》为例(以下简称《相约》),探讨民族文化纪录片在民族学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确切而言,《相约》是法国的一档真人秀纪实节目,主持人每期带一名法国知名人士前往一个陌生的地域,记录明星们与当地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真实场景。之前栏目组已经走过了诸如玻利维亚、秘鲁、印度等13个国家的“未知地带”,2015年栏目组第一次走进中国、走进贵州,记录了法国喜剧演员克洛维斯・科尔尼亚克在贵州某苗族村寨与苗族村民们共同生活20多天的点点滴滴。由于该纪录片真实呈现了苗族村寨的生产、生活及民俗活动,因此,它可以成为民族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一个较好的纪录片播放的选择对象。但是,如何让这部纪录片的播放更好地与专业教学相结合,而不是流于跟普通观众一样娱乐休闲性的观赏节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此纪录片之前,针对影片的具体内容深入思考,预先做好知识点梳理及教学方案的设计。播放前的引言中可以包含至少以下两个关键词,提醒学生在观看纪录片时有意识地留意此方面内容:

1.“文化差异与文化相对论”

在民族学的认知系统中,每一个族群基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等环境形成了各自的道德、观念、习俗等物质、精神及社会体系,也就是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体系。而每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之间,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观念及行为存在着巨大差异,对于某一个民族而言值得欣赏和正确的事,到了另一个民族却可能被认为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是邪恶的事,例如在《相约》中,很多对于苗族群众来说习以为常的基本技能在法国喜剧演员的眼里却是非常神奇的。那么,影片能反映苗族与法国人之间所存在的哪些具体文化差异?这些具体的小细节分别对应了文化体系中的哪些层面?在对待文化差异的问题上,影片中的苗族人和法国人老科分别是怎样的态度?相应地,在民族学理论中,文化相对论的观点如何形成的?如何看待不同文化间的文化差异?

2.“苗族文化体系”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系都是一套完整的复杂的综合体,根据人类学泰斗泰勒所做的定义,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在《相约》中,真实的生活及劳动场景的记录,让观众从视觉上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一些表象,那么在此表象之下,苗族文化的体系包含哪些内容?苗族文化体系中各部分之间如何关联?

播放结束之后,教师对《相约未知地带》再做总结和回顾介绍,此时学生已经对影片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因此教师可以跳出影片本身涉及的内容,引导学生把视野扩大到影片背后及整个拍摄行为所涉内容的思考,诸如:

1. 苗族文化的世界传播,尤其是苗族文化在法国的传播

《相约》栏目在法国历来有较高的收视率和大量的固定观众,而在2016年4月13日播出这一期贵州篇时,当天更一举创下21.9%的收视率,引起了很大反响。法国为什么会对苗寨、对苗文化感兴趣?在这部纪录片的背后所隐含的苗族文化随着苗族向全世界的迁移而向世界传播的过程,尤其是苗族文化在法国的传播过程是怎样的?

2.“他者”与“当地人”的关系

第7篇:当地文化论文范文

1.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学会欣赏民俗文化,增强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资料的能力,并能创造性地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和建议。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感悟民俗文化,了解民俗文化的历史、现状,关注民俗文化的未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前准备

学生

1.自由组合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明确小组课题、调查方式。(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运用以下几种调查方式:采访录音、摄影录音、查找资料等)

2.把采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提出有创造性的看法或观点,写成小论文,尤其要鼓励学生关注民俗文化的现状,提出个人建议,让民族文化得以保存。

教师

做好动员,阐明进行民族文化调查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认真地完成调查活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设想

1.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地的民俗文化调查或结合实地调查,让学生对民俗文化的认识具体化,增强感性认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把调查地点设在学生生活的区域,让学生更好地关注身边的事物。

2.学生自由组合,自主确定民俗文化调查的主题。让学生自由组合,更容易激发学生活动的积极性,也更容易让学生学会更好地合作。

3.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请历史、地理等学科的老师参与。

墙报展示

从活动开始就把墙报按小组的数量划分,每个小组负责本组的责任版块。墙报展示可以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展示本组的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活动方法等。

第二阶段,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收集到的资料,拍摄到的相片等。,

第三阶段,学生展示调查活动中撰写的小论文、建议书等。

每个阶段都要组织好学生对展示的资料等进行评议,挑选其中优秀的小组作品,以保证活动效果。同时,起到激发学生发挥主动性的作用。

课堂展示

由学生策划主持,主要是为了回顾过程,为以后的活动开展积累经验。

展示过程

1.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2.由学生讲述调查活动中的趣事。(人数2~3人)

3.由学生演唱活动过程中学会的民歌。(人数2~3人)

4.由学生展示并介绍民俗特色的手工艺品。

5.由一名学生介绍本地民俗文化的现状。

6.给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小组颁奖。

第8篇:当地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档案;高校;开发利用

一、少数民族档案对少数民族地方院校的意义

少数民族档案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历法、医学、教育等方面发展情况的记录,它内容丰富,记录载体和表现形式较为多样,既有文字记录的文书档案,也有服饰、劳动工具等实物档案。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共有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11个少数民族自治县、253个少数民族乡,其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8.2%。全省共有31个少数民族,其中17个为世居少数民族,人口超过1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9个。这些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异常丰富,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民族社会实践档案。

发展科学文化、开展科学研究、为地方经济做贡献是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能。身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在关注学校本身发展之外,应关注本地区民族社会实践活动,将科研与地方特色结合起来,整理本地区民族历史及现行档案资料,用以研究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经济等,弘扬民族文化,繁荣文艺创作。这样一方面对学校自身研究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文字语言等方面以及文艺创作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将地方少数民族档案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提供依据和经验成果,将少数民族档案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如对地方旅游业发展)体现出来,发挥其巨大的经济价值。

二、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收集及整理利用民族档案方面的优势

据《少数民族档案研究论文统计分析》一文对研究少数民族档案的论文发文作者及单位统计,发文量最高的是高等院校(教学单位、图书馆、档案馆等),占发文总量的89%,这充分显示高校在民族档案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而发文作者所在单位按区域来看的话,作为少数民族大省的云南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可见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为少数民族档案的研究提供了资源的优势。

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对于收集民族档案尤其是本民族的档案资料先天具有优势,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一方面作为图书馆,开发研究档案资源的科研能力较强,有利于克服重藏轻用的弊病,一方面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民族档案的熟悉程度强,便于与少数民族地方交流,有利于对少数民族档案的收集。

少数民族档案的形式和载体多种多样,正规的档案管理部门重在全面收集,而高校则有条件成立专门的有侧重点的少数民族档案库室,甚至可以保存既具有档案价值又有文化文物价值而档案局不便管理的档案实体,如面具、铜鼓等。黔南民族师范学院2010年成立了民族研究所和民族文化展览馆,该展览馆收藏了少数民族档案260卷,除文献档案外还有“水书”、“马尾绣”、“鼓龙鼓虎长衫龙”等实物档案,都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如成立于2008年的凯里学院苗侗文化博物馆,既收藏各类文书的原始档案(以锦屏文书为主),也有三千余件实物档案,如苗族侗族的服饰织锦、苗族的银饰剌绣蜡染品、苗族侗族歌曲及生产生活用具等。

三、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民族档案

(一)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展开各种方式的收集与整理。与普通高校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在收集民族档案方面有显著的地域优势。如有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处于无文字状态,在收集这类地区的民族档案时,可根据其特殊性采取一些特殊的收集方式,如深入当地进行现场访谈,用录音或影像记录,形成口述档案。对于这种情况,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档案收集者就可以利用自身了解当地语言文化习俗等优势,深入开展收集工作。与专门的档案馆相比,高校对于地方民族档案的开发优势在于其强大的科研能力,少数民族档案的整理工作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专业的档案工作者一般较难在各方面有所涉猎,而高校工作者分属于各类专业,并且更具有科研能力,对于民族档案的整理就更具有科学性。如少数民族档案中有一类是少数民族原生档案,大多由少数民族语言构成,普通的档案馆员不能具备阅读能力,在分类分编时会存在一些困扰,而高校中多有专门研究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工作者,更加擅长整理研究少数民族档案。

(二)定期与各少数民族地方政府文化宗教管理部门联系,深入调研,获取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以及现行档案。高校要发挥善于调研的优势,努力创造条件,配合学校老师的科研方向,利用科研经费,对一些急需的档案进行赎买,对暂时征集不到的,进行复印、拍照、拓印等。如笔者所在铜仁学院图书馆,2008年成立了专门收藏地方文献档案的地方文献特藏室,其收录的重要内容就是地方少数民族档案。因此,该馆定期抽调馆内具有专业知识和老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馆员深入区县, 摸底了解,多方征集,既与当地的文化宗教管理部门联系,及时获取民族档案资源,也深入少数民族聚居的乡村进行亲身实地考察,收集第一手的民族档案资料。

另外,该馆的目标是既重收藏也重编研,将档案信息从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使其潜在的信息价值得到提升,为更多科研者共享。因此,该馆组织馆内外专业人员对收集的少数民族档案进行统计、分类和整理,数量形成规模后还编制了便于查询的检索工具。

(三)形成有特色的资料中心。作为非专业和专门的档案收集部门,高校在收藏少数民族档案上不可能做到档案馆一样全面,而且也没有必要进行资源的重复建设。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在丰富馆藏的前提下,注重特色,将部分特有的民族档案文献资源与技术资源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资料中心,除了收藏之外,将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形成更加便于查询检索的虚拟数字馆。

如贵州民族学院建有贵州世居民族文献数字图书馆,内容包含世居民族文化藏品、贵州地方文献资料、古文献资源、水书、傩文化研究资料、贵州世居民族研究文献和贵州人民七个方面,其有的古老珍贵的少数民族古籍如“水书”、“彝族古文献”、“布依族古文字文献”等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献档案资料有约五万余册,将这些本地民族档案资源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数字化,为高校和社会研究人士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参考资源和更为便捷的检索方式。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M].贵州:贵州民族工作知识手册:2007(4).

第9篇:当地文化论文范文

艺术专业文献是艺术类院校图书情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院校图书馆工作面向专业学科领域的补充和延伸。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近几年的高等艺术学院扩招,使得一些有地方特色的艺术院校被忽视。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渐普及和广泛应用以及在院校图书情报机构改革与重组的冲击下,一些地方艺术院校图书馆传统的专业文献建设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 文献类型单一

多年来由于不够重视,投入经费的限制,大部分地方艺术院校的藏书以纸质印刷型图书文献为主,而在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进步的时代。艺术专业文献,只有纸质印刷型载体是远远不够的。像音乐、舞蹈、戏剧等,都是需要大量的图、文、音、像声情并茂的全面多媒体数字文献来满足读者的需要。

2.忽视了地方文献的收集

大部分艺术院校都认为,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普通院校图书馆主要承担文化普及工作,没有地方文献建设任务,也缺乏人力、物力。有的就认为收集地方文献工作就是收集家族谱等艰深晦涩的专题研究工作。

大部分的地方艺术院校,都有着当地民间特色的专业。如:各种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工艺等等。地方文献的收集不但可以让本校的读者在专业上得到借鉴和提高,更使学生了解和热爱本乡本土传统艺术文化。

二、加强艺术院校图书馆专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

图书馆的专业信息资源是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地方艺术院校在加强专业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要以教学、科研服务为中心,针对专业设置,结合馆藏实际积极采集、收藏各类型的艺术文献资料和信息源,逐渐形成自己的体系,构建本馆特色。

1、专业文献的采集:

根据艺术院校学科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采集,不断完善馆藏资源体系。专业文献的采集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不可弥补性。在采 集时应尽快将更新的专业文献在最早时收齐,保持其系统性,确保文献的参考价值。

2、提高专业性

专业文献收集范围与图书馆其他综合类文献库相比,专业文献采集范围除了必备的专业书刊文献,另外把主要精力放在非正式出版物和数字文献上。根据艺术专业发展动向,重点收集本校艺术专业成果和相关国内外艺术专业成果的文献;根据教学、教研需要,采集一些内部文献,如:教学参考、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专业讲义、声器乐曲谱、音乐总谱、原创艺术作品、表演类专业演出、设计类作品集、艺术介绍等;收藏学生论文和教职工的科研成果,如:学生的各种毕业设计或论文、演出汇报、摄影摄像作品及各种创作,尤其是优秀的作品;本校教职工的科研成果(包括专著、教材、论文、音像出版物、艺术编排创作作品等);收集其他院校内部出版赠送的刊物,如:学术动态、论文集等,这些非正式出版的文献一般都有一定的质量,很有参考价值。

3、增加现代化科学管理建设,加强图书馆人文建设

科技现代化信息时代讲究效益。应该加强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配备与之相适应的设备和服务。如:帮助老师或学生复印、打印所需的文献;扫描所需的照片、图纸等文献;数字化原创文献信息;上传或下载多媒体信息等等服务。

4、专业文献建设方向

地方艺术院校的文献信息具有艺术专业性和针对性,与当地文化息息相关,在建设具有地方文献特色的数据库方面,有其他图书馆所没有的优势。在收集各种地方文献资源的普查、征集、保护、利用的同时,应该有计划有重点地采集具有本校专业特点地方特色文献入藏,并保证文献的品种和数量,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效益。现在艺术文化的形式多样化。年轻一代就爱看电影听流行音乐、上网,对地方民间艺术了解甚少。在此背景下,社会上的人对一些从事传统艺术工作者就存在着误解,认为这是“没钱途”,没出息的行业。如: 传统戏曲的表演工作者。导致了大量传统民间艺术生存空间开始呈现日渐萎缩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