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茶艺技能论文范文

茶艺技能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艺技能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茶艺技能论文

第1篇:茶艺技能论文范文

(一)教材编排

教师要结合阿坝州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具体条件来进行教材的编撰。由于茶文化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教学,因此,要结合已有一些教材作为基础,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资料。教材:以王玲的《中国茶文化》为底本,《茶艺百科知识手册》,和其他茶文化相关教材为资料,学校专职教师根据茶文化的相关资料结合阿坝州的具体情况进行编撰,确保实用。

(二)教学设施

1.教学设施:多媒体演示配套设施、电脑、收录机、舒缓音乐等设备。

2.教学设备器具:茶具10套、玻璃杯若干只、各类茶叶若干、茶叶罐等。

3.教学场地:茶艺学多功能实训室、水磨映秀的羌芽基地、茶园、茶艺馆等。

(三)课程设置

茶文化的课程设置主要从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来考虑,课时的比例应该是1:1.茶文化理论讲解主要从茶的饮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茶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融合以及充分利用茶的自然性,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羌族的特定的品茶方式等对茶艺和茶道的重点介绍。比如:客来敬茶,茶与民俗民风,茶与歌舞及楹联,茶会,茶馆与茶艺馆,茶的传说;茶与水,茶之具,茶的山水情结及旅游,品茶与茶艺,茶与茶艺,茶与文学,书画艺术欣赏等;茶性茶德,陆羽《茶经》的哲学思想诠释,茶道与饮茶,名家与茶,中日茶道史实比较;茶文化之当代实践,茶文化和东方文化与现代化,发展茶文化等。除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也是该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基本技能,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是否能够从容流畅的介绍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旅游管理学生是否能够开发茶文化旅游品牌资源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内容,因此学生在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的同时需要到茶艺馆进行参观、学习各种茶叶的冲泡方法和茶艺的表演等技巧。学校还可以联系旅游公司让学生到相关场所进行顶岗实习,给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师资情况及学分计算

由于该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行为个性及交往中的表现形成对学生的认知,学生接受了教师行为中所暗含的信息,并根据期望的方向表现出相应的行为。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学校安排一个茶道方面专业技能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对茶艺的欣赏水平和茶艺表演的展示会感染、带动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辉煌。该课程由于是新开设的课程,可以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的选修课,在大二的时候开设,时间为一年,共72个学分。

(五)考核方式的设计

本课程采用的考核方法分两部分,一是理论考试。这部分考核可以从平时的学习状态、课堂展示、学习心得、考勤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定;另一部分可以根据期末检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从茶文化的历史、茶的种类等方向让学生撰写论文或者开展课题研究。为确保论文的质量,提前四周布置论题范围,本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学生简要讲授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规范要求,规定完成的论文不能少于五个参考文献。其次是操作考试,这部分的重点放在茶文化讲解和茶道茶艺实际操作的考核上。两种形式的考核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定,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结论

第2篇:茶艺技能论文范文

早期出版普洱茶类图书的学者,并非官学体系的茶学专业出身,而是在私学领域里进行实践而结出的果子。归类下来,这些经典的普洱茶书籍有:黄桂枢主编的《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这本书选编了第一次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的42篇论文,总结了普洱茶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提出了普洱茶研究的新思路与新观念;云南农业大学的周红杰教授主编的《云南普洱茶》,让人们对普洱茶获得了系统与理性的认识;邹家驹先生的《漫画普洱茶-普洱茶辨伪》《漫画普洱茶-金戈铁马大叶茶》,这两本书真是漫画,轻松诙谐,将普洱茶知识娓娓道来,发人深省;雷平阳是云南著名作家、诗人,《普洱茶记》是雷平阳先生的一部普洱茶专著,也是大陆第一本关于普洱茶的原创专著,并被韩国、台湾、日本、香港等地翻译出版,这本专著开创了一种当代优秀文人对普洱茶的诗性写作。

1995年,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邓时海先生的著作《普洱茶》一书问世,这本书抛开了概念上的各种纠缠,接续传统阐释了普洱茶文化,娓娓道来,引领人们走进深邃的普洱茶世界,还有后期撰写的《普洱茶续》,是为《普洱茶》所做的内容上的补充与完善;石昆牧编著的《迷上普洱》《经典普洱》;香港陈智同编著的《深邃的七子世界》;杨凯老师是研究普洱茶历史和文化的独立学者,他的第一部著作《实战普洱茶》,相信不少爱好者已经读过,目前唯一一部号级茶专著《号级古董茶事典:普洱茶溯源与流变》也是出自杨老师之手;何景成编著的《下关沱茶复刻版专辑》等等,引发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普洱茶热潮,在茶行业内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余秋雨专门为普洱茶撰写的大散文《品鉴普洱茶》。余先生写这篇散文,看似简单却是在普洱茶的陪伴下整整准备了,从想写,到应该写,到动笔,周期之长为先生散文生涯极少有的现象,从中可见余秋雨老师的严谨。他从一个普通爱茶客的情怀出发,尽可能客观地引领你走入普洱茶的深邃世界,又用带有魔力的文字给普洱茶文化度上了一层美学的金边。

此外,“茶叶复兴”的发起人周重林,这几年陆续出版的以茶文化和历史为主题的《茶叶战争》《茶叶江山》也成为畅销书大卖;云南知名作家、《普洱》杂志总编王洪波先生、编委何真老师所著的《茶的河流》《古道 六月的背影》,通过散文的方式,记录普洱茶文化的河流,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下普洱茶市场对以青春话语书写、以故事化叙事表达的文化读本的需求之大,而这百年断代留给我们可以去填补的空间也还很大。当代普洱茶的体系建构已经日趋完善,所以,我们相信,百年断代这个路障,已经在普洱茶文化复兴的路上被扫除,不再成为人们认识普洱茶的障碍了。

随着普洱茶文化的复兴与发展,普洱茶出现了私学现象。从唐代的茶圣陆羽创设的茶学私学教育,历经千年,直到20世纪才由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开创了茶学官学教育。如今,一些茶学文化讲座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兴起,还有一些茶书院或茶学院在举办茶会之余,会招收一些对普洱茶感兴趣的有志之士前来习茶,这种只存在于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教育形式,逐渐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所谓“私学”,就是非官方的,使用私人或社会力量办学。纵观中华文化史,私学最盛行的时代也是中国社会最包容,文化交流最频繁,最容易出文化精英的时代。

普洱茶学“教育机构”是在迅速发展的普洱茶文化中最滞后的一个环节,这似乎又和国情不谋而合了。相较四年前,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但依然能看得出这仍是一块短板。大学茶学院还是那些茶学院,而且茶学院与培养普洱茶消费者无关;茶艺培训机构还是以技能培训为主,以考各种职业证书为主要目的;普洱茶消费群体的教育还是主要由茶商完成,缺乏系统性。当今社会,依然是官学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虽然私学还未成气候,当我们把视野缩小到普洱茶这个小小的行业,会发现这样的需求日甚。

近年来,茶叶消费逐渐从一般的品饮性消费中分化出一部分更重视精神消费的群体来。喝普洱茶,不再只是好喝的层面了,还涉及到茶器、茶空间的设计与审美享受,涉及到茶美学的生活方式,涉及到茶道的精神境界。所以,普洱茶作为最复杂多变的茶类,其教育不仅需要基础理论的传播,更需要精神内质的培养。当这些在官学领域无法实现的时候,私学的作用便开始逐渐显现。

众所周知,全世界最好的教育有一个共性就是私立。私学教育与官学的不同之处,在于类型不同。自古以来的私学,都是围绕着私学教育者来进行。集课堂的讲述与实践的检验为一体,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为一体。

在2010年创办了行知茶文化讲习所的马哲锋老师说:“对于我,能够朝夕与茶、学生相伴,就是最为理想的生活”。每年的春天,马哲锋老师所带领的学生,都会奔赴云南茶山,探访普洱茶的名山名寨,参观普洱茶企I,拜访普洱茶专家学者,在游历中观察、学习、思考,并将其付诸实践。马哲锋老师以一个教育者投身茶学私学教育的亲身实践经历,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教科书级别的茶学“私塾”,堪称普洱茶私学的典范。

第3篇:茶艺技能论文范文

一、学校发展势头强劲,办学效益卓越

自办学以来,学校秉承“管理令家长放心、服务令学生满意、教育令社会赞誉、技能令企业信赖”的办学宗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学生及家长的普遍好评。2009年4月,我校与台湾亲民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举办海峡两岸茶艺师培训班,成立“广东省范增平茶文化发展中心”。

多年来,热心公益教育事业,以扶贫助学著称,并于2010年荣获“热心公益、回馈社会”的美誉;学校以强劲的招生势头,于2008、2010、2011年分别荣获广东省技工学校招生倍增贡献二、三等奖;2010年初经专家组严格评审,学校晋升为省一类技工学校;2012年4月通过了广东省重点技工学校评估专家组的评估验收并得到高度的肯定和赞赏,为实现创建省重点技工学校的目标,打造国重品牌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发展规模大,发展潜力强

学校占地120多亩,校园建筑约7万平方米,校内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学校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等六大建筑群完全按照技工教育院校的要求和标准设计,现已具备容纳4000人以上的硬件设施;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实训场室等教育、教学、实训及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配套完善;住宿环境完全依据学生需要进行规划和建设,配备空调、互联网、超市、校车、IC卡等先进服务设施,学习和生活环境舒适、便利;1万多平方米的运动区内,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为学生们一展身手提供广阔天地;优越的办学条件使学校成为广州花都区发展规模最大,省内最有发展潜力的大型中职学校。

三、全方位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师队伍,为学习里程保驾护航

学校立足学生、服务学生。实施全封闭半军事化的校园管理,严格的管理造就了学生优良的品格;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了学生兴趣特长,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和体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学校构建了以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为主体的人才梯队。各个学科具有专家型、学者型的学术带头人,分别有国家高级考评员、机械制造高级讲师陈勋,国家高级考评员、物流高级讲师陈潮珠,会计高级讲师管理洪,商务英语讲师苏利群等。教师以真诚的关爱、良好的师风、深厚的知识感化和培养学生,真正做到与学生共学习、共成长。

四、教学成果显著,学校人才辈出

学校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新型的教学方法、活跃的课堂气氛深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发表的论文屡次获得省级论文奖项,名师陈潮珠发表的论文更是荣获全国教学研究成果奖;师生代表参加省级和全国性技能竞赛屡创佳绩。

五、毕业生水平过硬、用人单位评价高

第4篇:茶艺技能论文范文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模式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于桂林(1966-),男,江苏泰州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教育教学研究。(江苏泰州2253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72-02

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内容、培养方案、培养规格、学制及教学过程等诸要素的有机组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根据酒店、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的岗位及岗位群的要求设置专业培养计划,制定专业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同时,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践教学,做到理论和实践双体系教学。所谓“2”主要是指前两年,学生在校以理论课程学习为主,辅以校内实训和生产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所谓“1”主要是指后一年,学生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并在实习中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显得非常重要。

一、建立多元的实践教学形式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由校内、外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校内实训室“操练型”实习、校内“生产型”实习以及校内第二课堂学生的自主实践。校外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企业“认知型”实习、企业“顶岗型”实习以及校外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时间安排上,第一学期主要进行校外“认知型”和校内实训室“操练型”实习,第二、三学期主要进行校内实训室“操练型”实习,第四学期主要进行校内实训室“操练型”和校内“生产型”实习,第五、六学期主要进行校外“顶岗型”实习。

1.企业“认知型”实习。学校组织学生到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参观学习,由旅游企业的专家介绍旅游企业的基本情况、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行业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建设等,帮助学生形成旅游职业的真实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感、职业态度以及对旅游专业的认同感,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2.校内实训室“操练型”实习。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导游实训室、形体训练室、语音室、旅行社实训室、前厅实训室、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和茶艺实训室等校内实训室进行“操练型”实习。学生在“仿真”教学环境中,通过反复操作和练习,认真练好基本功,为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校内“生产型”综合实习。学生在校内营业性的旅行社、饭店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相关岗位上进行综合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把实训室中掌握的技能、技巧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同时,通过实习,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补课。进行严格的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企业“顶岗”实习;不合格者,可利用暑假、寒假以及双休日等业余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4.企业“顶岗型”实习。学生在旅游企、事业单位等实习基地的相关岗位上从事真实的工作,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根据《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规范》,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在相关岗位“轮岗”。如在旅行社实习的学生分别在导游、前厅接待、计导、总经理助理等岗位上轮岗实习;在酒店实习的学生分别在前厅接待、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大堂经理助理等岗位上轮岗实习。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的一员,他们要以企业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5.学生自主实践。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相关的具有职业场景的各种社团组织,如导游服务社团、酒店服务社团、茶艺表演队、礼仪服务队等,并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校、系教务科、学工科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培养、专业技能竞赛等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导游大赛等,以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建设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实训、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中,组织实践教学的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是关键,他们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在高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必须建设一支具有相关工作经历、具有高水平实践教学能力的实训、实习教师队伍。

1.旅游企业师傅“教师化”。聘请旅游主管部门的领导、旅游行业专家、旅游企业的高素质导游员及中高级管理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但在他们任教之前,需要组织学习教育学、心理学 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让他们掌握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化”。学校专业教师一般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旅游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采取相应措施,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了解旅游企业最前沿的信息,了解旅游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旅游企业相关的操作技能,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建立“仿真型”的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和“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训、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建立“仿真型”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和“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高职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保证。

1.“仿真型”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学校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建立相应的“仿真型”校内实训、实习基地,以营造一个“仿真”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下,按照旅游企业岗位群对技能的要求,进行技能操作训练。导游方向可设立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旅行社实训室、形体训练室、语音室等,酒店管理方向可设立模拟总台实训室、模拟餐饮实训室、模拟客房实训室等,景区方向可设立模拟旅游景观实训室等。

2.“生产型”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学校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在校内建立营业性的旅行社和旅游饭店等“生产型”实习基地,以生产经营带动校内实训。校内“生产型”实习基地具有双重身份,对外是旅游企业,作为企业法人,要遵循企业运行的规则,面向市场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内是实践教学的实习基地,要遵循实践教学的规律,营造一个“准真实”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准真实”的环境中综合实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建立“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是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校外实习基地则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为此,高职院校都积极与旅游企业广泛合作,建立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但这些实习基地大都是“松散型”的,往往是校企签订协议多,真正运行少;在校企合作真正运行的旅游企业中,又以作为劳动力顶岗实习多,真正按培养目标让学生轮岗实习并给予指导的少。因此,要建立“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双方不仅要签订协议,还要根据培养目标,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校企双方共同做好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让学生真正地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顶岗”实习。

四、建立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立高效率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是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的前提。系部成立“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主管教学的主任、旅游主管部门领导、旅游行业专家、旅游企业专家、旅游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负责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下设实践课程体系研究指导办公室,主要负责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调整及实施。实践课程体系研究指导办公室由校内实训指导小组和企业实习指导小组组成。校内实训指导小组由校内专业教师组成,负责校内实训课程的开设、实习教材的选定及开发、实习流程的制定、实习成绩考核的方式等。企业实习指导小组由实习企业师傅、学校带队老师和学校天空教室辅导老师组成,负责制定顶岗实习的具体方案、流程以及考核办法。形成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践课程体系研究指导办公室―校内实训指导小组、企业实习指导小组的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这样的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流程短,环节少,各节点分工明确,职责具体,可操作性强,效率高。

五、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中,科学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做好实践教学工作的保证。

1.建立实践教学各环节管理制度。为了规范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行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在校内实训室“操练型”实习中,制定《导游实训室管理制度》《形体实训室管理制度》《语音室管理制度》《餐饮实训室管理制度》《客房实训室管理制度》和《茶艺实训室管理制度》等。在校内“生产型”实习中,制定《旅行社综合实习管理制度》《酒店综合实习管理制度》等。在校外“顶岗型”实习中,制定《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规范》等。

2.建立实践教学督导及反馈制度。一方面,实践课程体系研究指导办公室定期对校内实训进行督导,检查专业教师的实习教案、指导水平、教学效果等;检查学生实训态度、实训水平以及遵守实训室管理制度的情况等。对校外实习进行督导,检查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实习的方案实施情况、指导水平、实习效果;检查学校带队老师对学生实习指导、日常生活等方面的管理情况;检查天空教室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等。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活动,通过填写“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表”,了解学生对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态度和水平等方面的意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去,充分发挥其教学主体作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3.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1)校内实训考核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研究指导办公室根据旅游企业岗位要求,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校内实习考核细则》。实习指导老师根据细则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考核合格方能参加顶岗实习。(2)校外实习考核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研究指导办公室根据旅游企业岗位要求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考核细则》,由旅游企业的师傅和学校的老师共同考核。旅游企业的师傅对学生在各个岗位上的业务进行量化考核;天空教室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天空教室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带队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出勤情况、工作表现进行考核。定期将学生的三项考核成绩交给实践课程体系研究指导办公室汇总,成绩合格者,方可进行毕业设计或撰写毕业论文。

4.建立多元实践考核方式。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中,以岗位需求作为质量考核标准,强化过程考核,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主要采取现场模拟与操作、面试、同学评价、指导老师评价、对项目作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解 决实际问题的评价等多元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实践进行考核评价。重点考核学生解决分析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把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引入到对学生关键能力的评价指标中,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促进其不断改进和提高,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六、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涉及学校、企业、师傅、教师和学生等多方的利益关系,因此,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实现多方共赢,才能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持续运行。

1.学校以服务与企业合作。学校要结合旅游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将人才资源优势和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等服务。如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旅游产品开发、企业形象包装等。学校还可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以学生见习方式帮助旅游企业解决旺季员工短缺的问题。此外,学校在业务上要适当倾斜于建有实习基地的旅游企业,如教职员工的假期旅游、学校的相关餐饮、住宿等业务,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

2.企业以岗位与学校合作。在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要提供相关的实习岗位为学校服务,让学校根据需要,选择业务精、责任心强的师傅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并成立企业实习指导小组专门负责实习指导工作,把实习学生当做自己的员工进行培养。

3.学校给予企业师傅津贴。在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企业的师傅为指导学生付出辛勤的劳动,学校要给予相应的津贴,以提高企业师傅指导工作的积极性。

4.企业给予学生劳动报酬。学生在旅游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师傅的指导下,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作经历,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顶岗实习,也为企业完成了一定的工作量,企业要根据学生的工作业绩给予相应的劳动报酬,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的部分开支,减轻家庭负担,还能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工作的热情和对企业的热爱之情。

综上所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2+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多元实践教学形式、实训、实习指导教师队伍、校内“仿真型”校外“紧密型”实训实习基地、实践教学管理体制、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以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普礼,王晓江,梁熠葆.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36).

第5篇:茶艺技能论文范文

【关键词】县级 中职校 建设 发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006-02

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无论在我区或是全国的教育战线而言,是一支颇为庞大而问题较多的队伍,如何建设与发展这支队伍,使其能为振兴地方经济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不仅仅是要政府与教育部门来关注,也是相关企事业及更多有识之士应该关注的。本文试以柳城县为例,对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作一粗浅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目光来关注县级职校的建设与发展,为振兴地方经济建设及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

一、柳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概况

柳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3年,2006年1月通过了自治区合格学校验收。2008年职教攻坚之前,校园占地面积50亩,校舍建筑面积为0.78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学生最多时有900多人,教职工53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9人,双师型教师7人,分别开设有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制冷和空调设备运行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中华茶艺等8个专业。然而,虽然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有所扩大,但校舍、设备、师资明显不足,造成招得学生进来而留不住。如2006年柳城县职校招得学生368人,到2009年毕业时仅有173人。

三年职教攻坚,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了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柳城县于2008年11月成立了县职教中心,将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县农机校、县委党校、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投入大约3000多万元进行改善办学条件,校园面积由50亩扩大到16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由0.78万平方米扩大到2.8309万平方米,建有数控、焊接、钳工、汽车、电子电工、制冷等专业的实训室和设备及配置一流的多媒体教室。

职教攻坚之后,学校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硬件方面,但是大楼易建,生源难求,招生非常困难。据调查了解,目前柳江、鹿寨、三江等县级职校都走入生源不足、招生难的困境。主要原因是:普高去了一部分,上不了普高的初中毕生到市级优质中职校就读占大部分,外出打工又占一部分,还有小部分在家务农不愿读书,每年县级职校要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都很艰巨。可见,职教攻坚之后,给学校带来变化,也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二、县级职校建设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一)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精品专业

职教攻坚期间,各县都投入不少资金,但绝大多数经费都用于基础设施,如教学楼、学生公寓、食堂、道路硬化、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建设,用于教学设备方面相对较少,柳州市六县职校只有鹿寨、柳江两县职校有自治区的示范专业,另外四县职校没有一个示范专业,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因此,县级职业学校应有自己的品牌专业,应加大资金投入,选好一两个特色专业,把它们打造成自治区品牌示范专业,带动学校的发展。

(二)加大师资的引进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高质量的学校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支撑。然而目前柳城县职校的师资力量极为薄弱,远远满足不了职教中心的发展要求。应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采取降低“门槛”、适当增加编外执教人员等灵活的方式,聘用一批工作在一线的有较强操作技能和施教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应继续实施教师学历达标工程,进一步落实好校企结合的送培计划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对在职的现任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抓好“名师培养工程”和“专业学科带头人”;通过培养,促教师成长。

(三)加强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教育教学、招生就业、顶岗实习等要有严格的管理管理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积极探索并确立以“职业教育为中心,以短期培训为辅”的多层次、多证化办学模式。把“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2.加大改革和教育教学科研力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县级职校应设立专门的教研机构,加强教学研究的组织与领导,依托“市职业教育科研所”积极开展改革和科研,加强与教学改革实践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研究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使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更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和丰富内涵。比如,在教研管理方面实行“四个一”,即各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各教研组组织一次示范课或公开课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教师和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每学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实施计划,积极申报各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加强对课程改革、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及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通过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3.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县级职校要争取与各企业联手建立实训、实习车间,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真正意义的零距离上岗。

4.高度重视师生安全工作。县级职校应始终把确保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工作首位,抓实抓好。(下转第9页)(上接第6页)在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的同时,通过开展校园创安工作专项检查、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等,为师生创造了安全、和谐的环境。此外,应积极开展“安全活动周”和“安全活动月”活动,切实加强对师生进行各种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技能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四)加快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县级职校办学质量与效益

职业教育的生命在于质量,提高质量的核心在于办出特色。一是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结构需求为依据,调整专业结构,开发新的综合性课程。教材内容必须密切联系实际,要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同时增强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二是积极探索校企结合、工学结合、校校结合的办学模式。县政府应盘活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通过无偿提供土地等优惠政策,把企业引进县职校,使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生勤工俭学的基地,同时可将企业税收作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经费。县职级校要进一步加强与市内及区内外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打造“订单”培养方式。三是从双证培养入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树立以人的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树立融就业与创业教育于一体的观念。四是城乡联动,发挥城市职业学校优势。针对县职校的实际需要,与国家级重点学校开展连锁办学,从计划制定、招生录取、教育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经费扶持、教师和管理人员交流、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一所优质的城市职校带动一所农村职校,给县级职校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五)建立机制,加强宣传,营造农村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环境

1.建立以县政府为主导,各部门积极参与的职业教育宣传工作机制。通过召开会议、印发资料、张贴标语以及报纸、电视、广播和宣传栏的作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的突出贡献以及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事例,使社会各界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同样是培养人才的观念深入人心,深入农村,形成共识。

2.建立招生工作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将招生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华侨经济管理区、县直有关部门和学校,把完成送生任务情况作为考评乡镇、部门和学校领导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对在招生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3.宣传国家对就读中职校学生进行资助政策和对涉农村专业进行免学费及政府奖学金,以后将进一步实现全免就读中职校。

此外,还可多宣传已毕业的就业之星,用这些活生生的典型事例吸引学生就读中职学校。

(六)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拓宽就业渠道,吸引学生就读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县职校要专门成立了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强化学生就业培训指导和创业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自主创业,谋职生存。要与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行实习就业直通车的模式,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的比率。学校鼓励毕业生参加“双选”会,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合理的就业。另外,学校还多开设一些茶艺、美容美发、舞蹈、普通话、礼仪等第二课堂,对在校生进行第二技能培训,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推介毕业生就业的办法,以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加林等.农村职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7(4)

[2]贲志宇.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重组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4(6)

第6篇:茶艺技能论文范文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办学理念模糊不清,教学内容不合理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模糊不清,过于注重招生而忽略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的品质。办学理念的模糊,导致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陈腐、单调,有些甚至还延续着中学阶段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另外,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及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教材的选用较为随意,教材中的知识理论更新慢,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一些院校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实操教学能力滞后。虽然大部分院校都会采取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但是酒店在接收到学生的时候会发现操作能力较差。

2、重理论轻实践,学时操作能力差

部分学校和酒店的深度合作意识不强,出现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脱节现象。现在大部分学校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采取的是校企结合的“2+1”模式,即前2年学生在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1年去酒店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接受的教育前后严重脱节。在学校方面,学校的教学很容易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一方面是由于学校的教学设备不到位,学生在校期间实习课时过少;另外一方面是教师队伍建设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匮乏,拥有酒店管理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导致大部分教师重理论而轻实践。

3、学生实习期间酒店的指导管理欠缺

在酒店方面,酒店由于本身人才流动较大,常常是把与学校合作当成解决企业员工招聘不足的一个补充。顶岗实习生到岗后对学生的教育指导力度欠缺,学生常常是无法顺利完成这种学校与酒店的环境迅速转换的过程。而且在酒店方面,处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对大部分学生的实习工作安排都比较单一,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的知识面过于片面和狭窄。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明确办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培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并严格按照该方案执行。科学设置课程及教学内容,借鉴国内外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结合酒店行业的最新人才需求,设置较为科学、前沿的专业课程。应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及时推出诸如国际营销策略、国际化市场学、国际连锁管理、等实用性很强的热门课程;同时,对一些传统的酒店管理课程,如营养学、客房、餐饮、市场学、心理学、信息等也要根据国际酒店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学校经常请国际著名企业的CEO来做讲座,给学生传达最新的理念、信息,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

2、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学校应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客房、前厅、酒水、茶艺等酒店相关实训室,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有机会接触这些酒店的基本内容,并与所学课程理论结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要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建设一个过硬的教师队伍。参照国内外先进经验,比如瑞士的洛桑模式,定期派教师到高档次酒店进行学习进修,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酒店行业的培训会议等,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技能。同时,倡导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如可采用体验式、小组活动式、情景法、多媒体扮演、配对等直观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选择合作酒店,合理进行人才定位

目前高职院校与酒店的合作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合作或者说是初级层次合作层面上,并没有达到双方的预期效果。在学校方面,要主动寻求与知名企业的合作,选择档次较高的酒店进行长期的合作,同时要尽量避免频繁的更换合作企业。在确定了较高档次的合作伙伴的前提下,学校要具体合作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兼职教师聘任、合作开发教材等方面与酒店企业进行充分的沟通。

首先要在实习前要与合作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并制定实习计划,建立网络师生平台,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和标准。注意不要忽略学生实习期间的轮岗实习问题,努力使学生在实习的中能够学到应有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二是要灵活运用与酒店企业的合作资源。当遇到合作酒店有大型会议需要人员帮忙时,可让在校学生参加酒店会议帮忙,解决服务酒店临时用人问题的同时也弥补了院内的实训不足。学生到酒店后完全按酒店员工要求上岗工作,等学生返校后在机动时间内补上落下的课程。这样既服务了酒店的实际需求,也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实作能力,同时还能够弥补院校在教学设施方面的投入不足问题。

第7篇:茶艺技能论文范文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这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体,职业教育主要体现为技能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是高职教育中最有特色的内涵。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异军突起,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在江苏省扬州商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旅游管理专业是该校最能体现高职特色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目标是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能从事旅游基层管理、独立进行旅游服务与管理、项目开发、市场推广的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主要教学形式这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保证,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制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

旅游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三大板块组成。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前提而设置,专业课强调职业基础素质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实践性教学要改变过去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现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例如我校设立理论课时为42%,实训、专业岗位实习课时为58%,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除单独制定总体的专业技能等级目标及实训课程的实训计划外,还在涉及实践环节较多的课程教学大纲中单独列出各门课程的课堂训练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指出某一课程及该课程涉及的有关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样,不仅确定了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专业技能标准,而且还有阶段性的实践教学安排,内容包括各个阶段的实训目标、训练内容、考核标准等,有利于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将其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尊重人的认识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实现理论升华,形成一种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循环模式。整个实训体系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专业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

大部分专业课有课堂实训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可采取以下多种形式:

(1)案例分析法。案例教学的过程应可遵循以下步骤:分析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谁的责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案例教学着重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2)管理学习法。旅游管理类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在限定条件下的模仿练习解决。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外部条件,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愿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分析和决定,然后进行比较,在小组之间决出胜负。

(3)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把旅游企业事业中的某些工作岗位,尤其是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位表现。

2、实训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教学与普通文化课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学生的操作训练是从模仿开始,由简单到复杂,由分解动作到连贯动作,由单一动作到复杂动作,在模拟实验室内教师的指导、示范下练习。如果教师指导、示范不准确,没有巡回个别辅导,将导致学生难以掌握好技能。

我校的实训训教学一般采取如下做法:

第一,老师先理论讲授操作的程序和要领或要求学生课前事先预习,老师以提问或抢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操作的程序和要领。第二,操作示范。技能教学中,指导教师严格按程序和要求采取分步骤示范,使学生从这种规范和固定的模式中学好操作技能技巧。第三,通过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景点的讲解,组织学生观看,对某些难解、精华部分可通过反复播放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再进行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容易掌握,训练效果较好。第四,指导老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点评。第五,规范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是技能教学中的最后一环,是检验学生技能是否达标的重要手段。为了鞭策、督促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行“多证制”,即学生除需要有一张毕业证书之外,要求学生获还要有多张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如“导游员资格证书”、“调酒师证书”、“中级烹调师”、“营养师资格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地按照实纲的要求,学习、观察、分析问题,虚心向老师和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请教,并整理在实习报告中。

3、认识实习,巩固基础知识。

认识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我校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如(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等课程,在此阶段,实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在课程实习期间,一是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如有目的地参观几个著名的旅游企业,了解旅游企业运转情况,开阔学生的眼界,二是在假期安排课外集中实习,引导学生为社会单位、社区服务,为他们进行旅游路线设计,导游讲解等,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4、生产实习,培养高技术型应用人才。

生产实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实际,感受现实。其主要的实习方法主要是校外实习。我学校与一些大的旅行社、酒店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根据教学的需要,校外生产实习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旅行社或酒店主要岗位的实习、管理实习,企业和学校共同评价、考核学生实习成绩。其重点应放在对具体岗位技能的掌握上,使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达到直接上岗的要求。达到规定的技能标准外,还需要在主要管理部门实习,掌握各部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成为知识型、高技术型应用人才。

为了保证实习效果,我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实习管理规章制度,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确定实习人员、确定实习地点、委派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实习动员、发放实习指导书、与实习单位联合制定实习培训计划、实习带队指导教师现场讲解、中期总结考核、学校、学生及企业座谈、综合实习评估、实习论文总结与讲评、实结等环节进行全程、全面和全员的控制与管理,以保证取得最佳效果,使教学走上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路子。

四、师资队伍、教材、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条件

1、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双师型”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我校将其提升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首要任务。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各大院校仍存在不足,仍是制约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具体表现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数量达不到要求(教育部的规定,高职学院的“双师型”师资应占到专业课教师的80%以上);在教师结构上存在着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在管理上重数量和形式,而轻质量和实质;、在职称评

定上重论文和研究,而轻教学和应用;在培训上渠道不通畅,不利于教师个体“双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为解决以上问题,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

(1)积极引进,充实教师队伍。在师资引进中,要突出教师的“应用技能”这一重点,严把“能力”关。(2)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3)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这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4)努力培育合作式的“双师型”教师集体——一个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具有完整育人功能的师资集体。(5)利用假期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6)建立“双师型”教师科学的考评体系。

2、教材建设

作为高等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远远滞后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以至于目前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很少。当前高职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教材的编写匆促;二是编写人员缺乏;三是高职教材大多数以本科或专科为依据,而这些教材往往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以致使学生实践能力不强,造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与针对性。

针对以上问题,应加大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管理力度;聘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编写既重理论又讲实用的专业教材和高层教材;编写时注重素质教育;做好高职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专业或实践课教材,可以先由各校自编教材。

3、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条件同样是职业技能教育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它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同时提高了实习效率,还省去了一定的实习费、讲课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等,使有限的教学经费真正用到了刀刃上。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有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形体、古筝、茶艺、插花、美容化妆等几个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第8篇:茶艺技能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论文摘 要: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实践教学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作为独立学院开办的旅游管理专业,怎样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研究提高实践教学的措施,为独立学院培养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提供帮助。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旅游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面对市场的需要,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相继开办了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层次各不相同。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迅速增长,一些新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不断涌现,独立学院就是其中之一。所谓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本院校。作为新型的院校,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上,要有自己的定位,既要不同于母体的一本、二本,也要有别于专科层次的高职高专学校和职业学校。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 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目前,从我国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整体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从培养模式上看,大多院校仍然延续传统精英教育思维方式,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认识不足,重理论轻实践,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置上看,相当一部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旧是按照公共课20%、专业基础课30%、专业课40%、专业实习10%的课程体系比例结构进行教学。这种课程体系呈现出“基础课多、专业课少,理论课多、实践课少,课堂教学集中、实践教学滞后”的特点。学生虽然可以扎实的掌握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是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学生毕业不适应行业的需求,就业率低以及转向其他行业,进一步造成旅游人才的短缺。

(二) 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强的特点决定了这个专业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还需要具有全面的综合知识结构和开阔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产业阅历。目前,多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是由相邻的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外语等学科转轨过来的,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没有实践经验。大部分专业教师较为年轻,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做过一些兼职工作,但仍然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工作经历。另外,由于经费投入的原因,专业教师缺少在实践经验和能力方面的进修和培训。这就导致了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满足不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从而影响了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 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不完善,难以发挥功能

大多数独立学院建校时间较短,正处于扩大办学规模的阶段,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了基础建设、基本教学建设中,致使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不完善,难以发挥相应的教学功能。这主要表现在:1.实践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仅仅依靠课本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像前厅接待服务、餐饮摆台、调酒、果盘制作、客房做床、茶事服务、茶艺表演、形体和礼仪、导游服务带团和讲解艺术、旅游事故处理技能、音乐欣赏、文物鉴赏等操作性强的实践技能只有在配套设施完善的模拟实训室内才能熟练掌握。一些独立学院不是因经费不足不建设实践教学相应的配套设施,就是对设施的维护和更新不到位,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2.实习基地建设不稳固,作用难以发挥。目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数集中在第七或第八学期的专业实习中。但是由于学校和旅游企业之间合作和联系不紧密,各自利益的出发点不同,合作的目的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实习基地建设不稳固,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不能实现,基地作用难以发挥。

(四)学生对实践认识不足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实践的认识不足,认为管理就是监督和指导工作,不用做具体的工作。这种眼高手低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学生行业观念正确的树立,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们虽然在模拟实训中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是,进入专业实习后,面对基层的工作环境、实习单位严格的规章制度、较大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学生们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能尽快的适应实习要求,逃避实习的事情时有发生。即便留下继续实习的学生也只关注自我的工作,对于其他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关注较少,实习流于形式,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缺失

大多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缺乏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来说,没有明确规范对实践教学的目标、过程、效果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也没有专门的评价标准,从而导致教学要求降低,教学内容多变,使本就十分单薄、弱化的实践教学更显不足,效果更差。对学生来说,学生的实践实习,缺乏跟踪反馈,仅仅通过一张简单的鉴定表评价效果。这很难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直观性,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性不强。

二、 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 改善培养模式,合理课程设置

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是教学的纲领和指南。要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改善培养模式,合理课程设置。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作为应用型强的旅游管理专业,独立学院在培养模式上不能因循守旧,要注重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要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在夯实基础理论的同时,强化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符合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在专业课程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结构比例,增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要注意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不要把实践教学的时间都集中在校外实习阶段。对于一些操作型、应用型较强的课程,如饭店管理、导游业务、礼仪等课程,应该及时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还可以聘请一些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顾问,共同参与课程设置,这样能够加快课程优化更新的速度,适应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转贴于

(二) 强化师资力量,注重加强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学生的关键所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该专业教师不仅要善于理论知识的讲授,更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强化师资力量,注重加强教师实践能力才能提高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首先,作为独立学院可以利用人事制度灵活的优势,在引进师资方面可以实现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比如,在引进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同时,可以考虑聘请一些从业经验和行业背景比较丰富的旅游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第二,建立教师进入行业锻炼的长效机制。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定期去旅游企业进修和培训,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操作技能和服务标准,加强自身实践能力。

(三) 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实践性非常强。独立学院要想培养出具有竞争性的行业人才,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金。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酒吧、模拟接待、模拟旅行社、模拟导游、模拟旅游策划和研发等专业实验室,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素养、基本技能以及服务与管理技能。独立学院要重视校内实训基地的完善和建设,保持校内基地与旅游企业高度相近,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及时维护和更新基地的设施。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一些管理规范、设施先进、客源丰富的旅游企业。独立学院应加强与旅游企业“产、学、研”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参与制定实训(实习)计划,合理安排实训(实习),规范实训(实习)制度,从而建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四)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

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对象,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影响着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否顺利的进行,实践教学的目的能否实现。独立学院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转变学生对管理人员“眼高手低”的错误认识,通过对学生要进行心理素质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相关技能培训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较好的职业素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的提高,就能积极地配合教师的实践教学,很好的进行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五) 建立全面的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全面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提高实践教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独立学院可以把教师和学生都作为评价对象,把课堂教学、校内外实训都纳入评价的范围,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列为主要评价内容。对教师,可以通过听课、教案、评教、检查教师及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训基地评价等形式进行,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对学生,可以针对不同的课程,确定不同的考核方式,把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结合起来,将口试、笔试、技能操作、设计、论文、报告、调研、专题制作、答辩、基地反馈等融入到考试当中。通过全面有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才能确保培养出真正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要逐渐加强、不断探索、创新思路、勇于改革,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行业所需要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苏小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2] 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商业经济,2009(10)

[3] 唐烨、覃勤、黄娟,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浅析, 科协论坛,2009(9)下

[4] 王金超、魏凤云,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

[5] 吕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经济研究导刊,2004(32)

第9篇:茶艺技能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和教育体系的有益补充。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善,高中升大学矛盾日益突出的压力,无疑职业(技术)教育为广大学子开辟了一条重要的途径。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在办学上必须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正在改变着社会对学历教育的看法,以实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使更多的人越来越把能力培养作为重要选择,学历本位意识正向能力本位选择演进。高职教育的重要内涵正是注重能力、实用的前提下,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力求把社会需要作为培养目标,以实现职业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一、办学必须明确方向

职业教育是对我国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类型,它的性质、办学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衡量标准等就不同于其他教育类型,既区别于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主导型,又区别于高等教育的学科教育主导型,而是从事某项具体社会工作的职业教育主导型。明确了这个定位,职业教育的导向就显现出其应有的特点。

一是重能力培养。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是毋庸置疑的。笔者所在的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围绕“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的人才培养思路,努力造就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下得去、受欢迎、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全院20多个专业,涵盖了制造、电子信息、生化与药品、财经、土建、公共事业、旅游、文化教育、交通运输等九大职业门类。其中,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市场营销、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五个专业被确定为我院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这就意味着我院从初始的探索办学,已经走上了专业化、职业化、规模化、重点化培养能力型人才的正途。我们已建立了5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30多个实训室,目的就是使在校学生以一种准就业的方式,边学边提高技能。

二是重社会需求。职业教育的培养目的之一是满足雇主的需求,满足社会的需求和新的不断发展的需求。重庆市推出了订单式空姐培训模式,一进大学就签工作合同,大学学习变成了航空公司的空姐岗前培,并且将恋爱学列为必修课程;上海新年伊始全面实施新的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计划,年内完成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七万人,以后每年力争培养十万人,并鼓励上海市应用类高校、高职和中职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扩大合作培养规模。创新合作培养模式,提高合作培养效果,以此带动初、中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

三是重个性发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由定向型培养、适应型培养、毕业后帮助选择就业、鉴定用工合同等注重就业和择业转向“创业性就业”,即鼓励、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拓宽就业视野,创新就业思路,用自己所学的专长以创业实现就业,以自己当“老板”创业的方式实现就业。高职教改第一人姜大源教授指出:职业教育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此,中国青年报与腾讯教育合作的调查显示,有89. 2%的公众选择支持职业院校毕业生以创业为就业的首选。

二、办学必须突出特色

职业教育作为后起的教育类型,无论是院校数量还是在校学生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多年以来,由于实行照搬主义、拿来就用,多少还是沿袭了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致使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主导不明、职业不专、办学单一、特色不突出、适应市场能力较弱等现状存。笔者以为,高职教育必须以特色求发展,围绕实用型人才培养,立足课程设置技能化,瞄准就业与创业。

第一,实用型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出路。职业教育必须造形成层次高低分明的人才结构,培养质量过硬的实用型人才。《深圳特区报》曾经在2008年11月22日刊登佚名撰写“四种实用型人才更易求职”的文章,列举了销售人、IT人、广告人、酒店人才。这四者绝非需要高层次人才,但企业在寻求营造一支经营队伍过程中都希望形成执行不同任务的、具有层次性的人员架构。如销售人与产品的直接推介与全面推介策划。IT产业的制造则需要不同学历的人员,高层博士、硕士负责研制开发;大学本科担任程序员、客户服务;中专学历担任流水线作业角色。广告人的领域则更宽,电影表演、音乐艺术创作、建筑出版、工艺设计、文化创意既可服务于大众,又可服务于高品位公共事业。酒店人才招牌需求也十分红火,从星级宾馆行政管理层中的高级营销总监、高级财务总监、人力资源主管、客户经理、餐饮经理等高层调酒师、配菜师、面点师、咖啡师茶艺师、钢琴手、乐队、泊车员、宴会策划、婚礼主持、啦啦队、依仗队等应有尽有。职能明确,层次分明。他们中有属于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有属于一线服务执行者的,实用型的层次需求为职业院校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培养方向及空间。

第二,双师型教师的造就是职业教育生存的根本。“双师型”要求职业教育院校教师除具有相当的文化和理论水平,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外,还要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际操作技能,组织生产经营和科研推广能力,以及指导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近年来,各职业院校都在倾心打造能适应职业教育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院的百名教师队伍中,已经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只有四五十名。目前学院面向全国10个省(区)招生,现有学生3000余人,教师队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借鉴区内外其他职业院校的做法,学院应该在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大力气,除职称评定、外出培训等常规做法外,应打破学院学科体系,不断调整教研室设置,适应社会需要安排中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增长才干;聘请企业及专业部门专家做兼职教师、客座教授缓解我院师资理论业务强、实际技能弱的矛盾。通过内强技能外树形象,培养一批既理论功底扎实,又技能娴熟身怀绝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三,特色教学的形成是职业教育立足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目标确定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必须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性。特色教学的形成,有赖于现代职业教学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研相互促进的教育法则三大因素。职业教育观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作为支撑从教人员的核心价值认知系统和实践方法,它包括对职业教育地位、性质、培养目标、发展现状及趋势是否明确;对教学规律的掌握程度;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线教育方法体系的熟悉;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研究与体现等。在教学方法上,重点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实际可操的直观性,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以及教改的紧迫性,总的目的是提高职业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质量,把设计得好、讲得好变为教学效果好,使教学的投人与产出比相互接近,使高质量的教学变成学生认识上产生高质量的思维升华,效果上产生直接创业与就业成功,社会上才能认可。教研相互促进是形成优良教育结果的一条重要途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理解全面不易,做到更不易。职业教育办学伊始,很多专家学者就提出,要重视对职业教育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要两条腿走路,带着教学问题搞科研应用,通过科研应用促教学,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科研应用相互促进。这个基本的教育法则把教学与科研应用的双重责任委以教师,就充分说明了教学与科研应用相互促进的重要性。

三、办学必须符合需求

职业教育以学生能力及就业为主线,就是要按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用工需求,在设计整个教学流程时,把学生进人社会前的心理准备、就业前的技能准备和创业服务,作为检验职业教学办学效果内在和外在的标准,围绕职业心理准备和职业生涯设计两大问题作好学生就业与创业两篇文章。

其一,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是进人社会前的必要前提,也是职业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现代企业有一个录用人才的共同理念,即“首先是做人,其次是技能”,把实践能力强,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能人才作为用人的首要准则。一些职业院校在设定共性目标的同时,设定了个性目标,如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农爱农、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敬业奉献、服务‘三农’的特殊思想品德要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中引用了“情感能力与个人发展”内容,把良好的情绪和乐观向上的情操培养,作为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这些内容与做法实质上目的都是在帮助、教育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其二,帮助学生设计就业去向。相当多的学生都面临这样的选择:自己看上的企业及职业不能被录用,能录用的自己又不满意,这实际上是就业市场的目标定位和毕业生择业心态脱离实际造成的结果。职业院校在学生一人校就要设计涵盖整个学习、实训过程的就业导向。这个导向,一是,院校通过课程设计的多样性供学生有多样性的甄别选择。二是,把选择就业作为人生的重要选择,教育学生避免盲目性。来自中学的职业院校学生,缺乏社会阅历,往往显现多的是自我性。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他们收敛自我,脱离狭小的个人空间,帮助他们选择人生的同时,导向就业选择,特别是在面对人生及就业挫折时,不至于丧失学习进步、渴望生活、端正就业观的热情与主动意识。三是,把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作为历练自我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