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范文

怎样学好初中数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怎样学好初中数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怎样学好初中数学范文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 、“思” 、“ 记” 的关系。

“听” 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 )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 )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 )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 )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 )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 注入式” 、“满堂灌” ,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 思” 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 )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 )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 )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 )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 听” 是“思” 的基储关键,“思”是“ 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 记” 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 记” 代替“ 听” 和“ 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 )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 )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 )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 记” 是为“ 听” 和“ 思” 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

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 写法” 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 )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 )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 )正确地由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一)讲授式

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 、“ 如何学习概念” 、 “解题思维训练” 等。

(二)交流式

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三)辅导式

第2篇:怎样学好初中数学范文

一、引入史料,激发兴趣

数学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情况介绍一些相关的数学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既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发展过程的了解,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比如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欧几里得证法、赵爽证法等,使学生感受几何证明的灵活、优美与精巧;数学家高斯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创造了1+2+3+……+100=5050的奇迹,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祖冲之小时候为了计算圆周率,常常去量过往的马车轮的直径和周长,最终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十七位数字,为有关圆的计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等,以数学家高超的智慧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鼓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创设情景

创设数学学习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自己操作,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中的“截一个几何体”时,我让学生带上在家用马铃薯做好的球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及小刀。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想象从不同的方位截这些几何体将会得到什么样的截面。然后再分组截,边截边讨论,越截兴趣越浓,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或长方体,截面有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用一个平面去截圆柱体,截面可能是长方形、圆、椭圆;用一个平面去截圆锥体,截面可能是三角形、圆或拱形门形状的图形。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探求、合作交流”的方式自主学习,并能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善于总结,简化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不善于总结,学生得到的知识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过多零散的知识将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拦路虎,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总结,学生的学习将会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完成,比如在七年级的“确定一元二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教学时,学生老是拿不准最后的解集是什么,于是我把它总结为三句话:“大的取最大,小的取最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没有了。”如:

第3篇:怎样学好初中数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279-01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其集声、像、图、文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可重复性的特点,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让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重、难点问题的讲解中,扩大课堂容量;能够化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所讲授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深记忆效果;能够更好地对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回顾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印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这些优势,针对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对于一些板书量大的内容: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数量众多的问答题、文字题,填空题、选择题的训练等都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以避免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等,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化抽象为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从而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有赖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叛逆时期,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师爱,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上,教师应放下权威的架子,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以饱满的热情和真诚的微笑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后,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主动接触学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真诚地对待学生,使学生对你产生亲近感。这样做,你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才容易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高,反应迅速快,思维活跃,更有利于他们智力的充分发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想贯彻这一理念,首先,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利用这种能力以更开阔的视野、更灵活的头脑去思考数学问题,使其切身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不仅需要悟性,还需要想象力,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教师应增加和学生的互动机会,这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潜力,也是重新了解他们、关心热爱他们的一大表现。

三、教师应当进行恰当的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对于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教师都应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对于学生错误的答案或不全面的回答,教师不应嘲笑讽刺或打击,而应鼓励其继续努力。第二,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也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激励。记得我曾有这样一次亲身体验,去年我接了一个插班生,第一天上课我就感觉到这位学生与众不同,上课时总是低着头,从来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提问他,他也几乎回答不上来。后经了解,原来这位学生数学成绩比较差,心理很自卑。了解这一点后,我经常找他谈话,并在课堂上给予微笑的眼神,肯定他的进步。终于有一天他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而且在一次测试中还获得了良好的成绩。可见,恰当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它能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数学课堂在中学不是很受欢迎的原因,也许和数学老师本身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提高数学老师的人格魅力,要提升教师在学生中的人格魅力,就需要教师拥有一颗爱心。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所有的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一般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教师还要胸怀一颗宽容之心,对于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们来说,宽容就是金,当教师忍学生不能忍,为学生不能为时,就能征服学生、教育学生,甚至吸引学生。既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展示出了教师无穷的人格魅力。

其次,数学教师还应该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或情趣高雅,性格稳健;或雷厉风行,充满魄力;或衣着大方,举止得当……教师不凡的气质和翩翩风度,都能使学生产生仰慕之感。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你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学生搞好团结,就要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自己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养成随手拾起地上的一个纸团、把讲桌上的粉笔盒摆好、以饱满的热情出现在学生面前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而这些行为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在中学数学教堂中,有效教学理念讲究的是教师不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强行给学生灌输数学知识,遵循上述原则,真正做到想学生所想,从他们的角度去探索数学教学方法的新思路。同时,在课堂上应当营造一种活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领悟力和想象力,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融会贯通,并且想学习、求进步,才能促使教学活动真正变得“有效”。

参考文献:

[1] 曹洪辉.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八要”[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07).

第4篇:怎样学好初中数学范文

关键词 初中 高中 数学 衔接教学

因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具体,模仿性的练习也较多,强调基本技能训练;但高中数学的内容抽象性较强,强调在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础上再创造式的运用,对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的要求较高,另外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显得尤其重要。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一、温故知新,承上启下,注重基础(一)温习旧知识学好新知识。高中数学的必修一是初中数学教材的直接后继,本册书中许多地方都涉及初、高中数学知识上的衔接过渡。例如,第二章的函数内容,是在初中所学函数对应观点下的定义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具体函数类型基础上的提高。这种初、高中内容相结合的安排,符合螺旋式上升和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同时既要注意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新知识,还要注意新知识对旧知识的影响。

(二)注重基础知识教学,逐步使学生适应高中学习。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要求、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有所改变。许多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会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数学学习屡受挫折, 从而产生畏惧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知识体系中,寻找相关知识的连接点,学会知识的过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二、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主客观因素。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中还存在教材衔接问题:初、高中教学内容有的地方脱节,在教学中若忽视知识的衔接问题,易造成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困难。如果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另外高中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实施方法。1.创造条件。分层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讲清道理。另外教师必须有民主的教风,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2.层次化分。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中层、发展这三个目标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3.施行措施。课前预习层次化: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

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此在安排课堂内容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

布置作业层次化:一般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

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能让各层学生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三、训练思维,提高能力,培养创新(一)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在数学思维能力方面,高中生有了较大的发展。初中数学推理证明主要在几何内容中进行训练,在代数内容中偏重于培养运算能力。高中数学必修1的内容属于代数部分,但其中涉及较多思维训练的内容,例如利用函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证明一些数学命题等。完成好这些内容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二)提高分析和解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基本数学能力的综合体现,这也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衔接教学中以及今后的教学中都要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5篇:怎样学好初中数学范文

关键词:衔接 差异 解题思想 解题方法

一、初、高中数学的差异

现行高中数学课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因此,学生学初中数学并不感觉太难。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简练,叙述方式又比较抽象、概括、理论性很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再加上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师生认为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四种命题、函数概念、二次函数等。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初中的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新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点易混点加以分析、比较,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就要把“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给学生讲解清楚,让学生从图形上理解。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为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做好必要的铺垫,如:判别式,求根公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的表示等等。

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所以教师课堂速度较慢,能争取让全部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再加上反反复复练习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门课程学生同时学习),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学生集中学习数学的时间相对比初中也减少。这样对学生的能力就要求更高了。

二、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

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但高中的运算还经常会用到。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三项式且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很少,而且几乎不涉及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解分式不等式,高次不等式等都会用到。

3.初中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只处于理解水平,二次函数却式贯穿整个高中的重要内容,解不等式、判定单调区间、求最值,研究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等等都要用到二次函数知识,但高中教材没有专门安排二次函数的讲解。

4.图像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三角函数时,图像的伸缩、平移、对称确是重要内容。

5.含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不等式、函数、导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而且经常是压轴题,含参数讨论是常考的一类解题思想。

三、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分类与整合。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算真正的应用。这些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正是高考所要考查的。

第6篇:怎样学好初中数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过渡 提高 方法

数学难学,数学难教”是高中数学教学普遍反应的问题。很多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在进入高中后,由于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习方法不得当,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依然不适应,从而造成成绩的整体下滑。高中数学内容多;理论性、抽象性强。学生进入高中后,首先遇到的却又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这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这是一名数学教学者必须认真面对,思考的问题。

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现有的思维方式,为更高阶段学习做好铺垫。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应该只把眼光盯在中考上,更应该抬眼望高中,甚至是更高阶段的,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应该为学生的长远性发展服务。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构成课堂教学的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而真正决定数学课程的不是写在书上的各种观念与规定,是天天和学生接触的教师。尽管,专家们花了大量的精力,认真准备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但是在实际教学时,可以说,数学教师一个人便决定了一切。

针对这种现象,我认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初中教师为了学生后继学习得到丰富的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教师应对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定理、原理深入理解、挖掘。比如说在初一下学期探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角问题上,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模型,除了按教材要求通过转动纸条或木条,直观的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外,我没有受教材的局限?‘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总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角的总的个数与名称。告诉学生,在这个模型之下且角限制在00―1800的话,就可以看作构成的角共有8个角,其中有新出现的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同位角,还有已学过的对顶角和邻补角,让学生借助图形和模型探讨和交流,对角的个数、名称和位置进行直观的、具体的感受与总结。这样可以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进入高中后,提升逻辑思维和演绎证明的能力做好铺垫。

二、当现学的概念到高中继续扩展时应适当点一下,但不宜深讲。

例如,学生在刚升入初中时,教科书安排了《有理数及其运算》,借助生活中的计算比赛得分,这个实例很有意思的出现了第一节《数怎么不够用了》,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了负数,很自然的把数扩充到了有理数。数系的每一次扩张都源于生活的需要,可以说人类对数的认识是在生活中不断加深和发展的。

因此,在实例计算的需要下,初二上学期,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和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课本安排了《数怎么又不够用了》,很巧妙的引入无理数,进行了数系的第二次扩张,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进了一步。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基本上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的,所以说,实数的扩充应该是初中阶段最后一次数系的扩充,那么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数的扩充就到此为止了。

可是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实数应该是下一个高中学习阶段的基础,同时到更高的学习阶段,数系还要继续进行扩充。所以建议教师在实数学完之后对数系进行归纳:小学学的是非负有理数,初中学的是有理数到实数,那么在这里可以点一下数的扩展不是到此为止,到更高一级的学习还需引入虚数,把数扩展到复数。这样学生对数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一个印象,到更高阶段的学习时就不觉得陌生了。又比如,初三下学期学的章节《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刻划了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引出了锐角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三个三角函数,特别是特殊的三角函数值。作为教师我们知道,这一部分的学习将会为高中学习任意三角函数的概念与知识奠定基础,为了便于学生到高中时实现概念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适时点一下有待学习的相关概念。比如讲到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三个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这样说,到高中还有三个三角函数,即余切、正割、余割,而且现在学习的三角函数的角的取值范围仅在0。~900之间,但到了高中就可以拓展到任意角。这里点到为止,不宜深讲,不宜延伸,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即可。

三、引导学生多层次探讨问题,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1、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没有良好的思考习惯,不会把知识贯穿起来理解。这与现在的孩子生活的环境有关。从幼儿开始,从不需要为自己的生活、学习需求担心。父母大都安排妥当。学习没有压力,竞争意识不强。古代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教育主导思想不再对这些孩子有吸引力。因此,考虑问题的单一性,片面性都会导致学生解题出现问题。把知识串连,如:正比例函数,添加常数项,变成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乘以自变量,变成二次函数。引导学生探讨函数的性质,以及之间的联系,区别。知识串讲后学生学会贯穿知识点的方法。

2、探讨情景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教师进行新教材的课改培训,集体备课,研究课改地区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知识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归纳总结。

第7篇:怎样学好初中数学范文

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

一、以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如李彦虎老师的“游戏公平吗”一课,设计了小明和小丽都想去看电影,但只有一张票,这时提出问题:如何设计一个游戏决定谁去?

二、认真钻研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

有效的备课应是备而有用的,应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教,促进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有效备课重要的是根据学生个体,教师的钻研、思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手段。我力争这样备课:

1.确定目标:比如这节课从不同角度来诠释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

2.确定教材:要教什么内容,教学重点是什么。

3.关注学生:教到什么程度,教学难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教,要让每个学生上了这节课后至少知道这节课是学数学,学了数学的哪些知识。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难度、深度、广度,而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来,他们就会把精力转移到与上课无关的事中去(开小差)。

4.课后反思:“精炼提升”,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写出课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可见备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优化课堂结构以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

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要注意课堂容量的大小。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讨论,讲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四、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

教学方法是教师借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巧的一种手段,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具体一堂课到底选用哪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考虑,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课授与练习相配合的方法。例如,在讲“概率”时,应采取游戏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知识了解、透彻,课堂吸收好。

五、增强数学教学机智,以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的优化率

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由理解到掌握,进而能灵活运用,变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数学教学机智主要有启发联想、构思多解、运用反例、及时调节、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等。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复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思维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在吴丽娜老师设计的“摸到红球的概率”这节课,设计了一道摸球游戏的开放题:用8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1)使摸到白球的概率为1/2,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1/2;(2)使摸到白球的概率为1/2,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概率都是1/4。

六、课堂教学结构,实行分层次教学

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要切实抓好五个环节:

1.明确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启发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变试训练,注重一题多解,以提高训练效率。

4.及时评价,实现多途径、多方位、多形式的反馈矫正。

5.总结归纳,深化目标,引导学生概括所学知识、方法,并联系已有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教学中可采取“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方法,即适当放低教学起点,增加教学层次,尽可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8篇:怎样学好初中数学范文

关键词:衔接 独立思考 拓展思维

进入初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学生不了解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在此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谈一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衔接。

首先看一看小学数学和初中数学有什么不同。中学比小学教材在难度上有很大的跳跃性,中学数学教材中每一节课安排的信息量较多,重复少,重在讲普遍规律,而不是在某一道题上下功夫,重在分析数量关系和综合运用,而不是单一题型、习题的编排。记忆性、重复性知识减少,理解性知识增多。小学习题基本与例题相似,而中学的习题与例题相比题型变化较大,因此即使学生上课听懂了,有些同学课后仍不会做题。

第二、教学速度加快,中学课本内容与小学内容相比增多了,几乎增加一倍,但每周只能上5节课,因而教师教学进度必须加快,每天基本上讲的都是新内容。

第三、在学习方法上,中学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能够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初中阶段,老师们不再像对小学生那样,手把手地指导学生,学生感到中学老师不如小学老师讲授得那么仔细,学起来吃力,有时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只能囫囵吞枣地咽下去。随着学科的多样化、深刻化、这就特别需要初一新生从小学的依靠老师逐步朝着独立的方向发展,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再死记结论、公式,要重点掌握其推导过程。比如说,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不但要会用,还要了解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不满足于会解题,还要研究为什么这样解。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问题当中有几个相等关系,为什么要这样设,还有没有其它的解法,都应该多想一想。不孤立地学知识,要将各知识点揉成一个整块。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结构体系,要学会把一章或一本书的内容从薄读厚,再从厚读薄。不局限于课本,还要拓展到课外。逐步完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从识记到探究的转变。

面对这些不同应该怎么应对,怎么才能学好初中数学呢?

首先要认真听课。听起来很简单,但很多同学做的不好,不是做不到,而是不以为然,自以为是。学好的最主要的方法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学习好的同学不应该是每天学到深夜或做了大量习题的同学,而是课堂听课效率达到百分之百的同学。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呢?那就要充分调动身体的感官,去看、听、说、想、写,眼睛盯着老师,看老师如何板演,认真的听老师教你怎么思考,怎样灵活地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跟着老师一起说,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边听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该写的时候一定要动手写,写最能暴露自己的问题,听没听懂一写就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真书写很难做得很好,是因为不想受约束的心理逐渐增强,不知不觉就会自然地从字体当中体现出来。书写认真能让一颗浮躁的心灵保持安静与自由,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

第二、独立思考完成作业,课后反思

作业一定要独立完成,同学们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做不出来的题,不要轻易地问同学、老师或家长,可以有计划地分时间段进行思考,写会儿其他作业再进行思考,反复几次后,动笔将你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可能大部分都不正确,但他们全部都是你思考的结晶,不能因为做错了没有价值而忽视它,它与正确的结论具有同样的价值。当老师讲这道题之后,回家一定要将错题改正,并且要反思,比较老师分析的思路和你的思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你是在什么地方被卡住的,是哪里出了问题,而老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还可以从你手中的资料里再挑选几道类似的题做一遍,再次感悟其中的思想方法。上了中学之后还会碰到一种情况,就是老师上课讲的比较难的题目感觉自己听懂了,可是过两天再考同样的题目只记得老师讲过却还是不知道从何下手。这说明你当时只是觉得老师讲得有道理,感觉自己听懂了,其实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时课后反思显得非常必要。要反思老师是从哪里寻找到突破口的,运用了哪几个知识点,用了什么思想方法等,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

第三、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若想站在世界的高峰,就一刻也离不开思维。”社会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的人才,不是在考场上考高分只会解题的机器。人的思维能力不是仅通过学好数学而提高的,而是各项思维能力都提高了,数学成绩甚至是其他学科的成绩自然就会提高,因为人的思维能力是相通的,当你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各种事物时,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还会困扰你吗?那么怎么培养这些能力呢?

(1)要从身边的简单的事情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处理各种事物的能力,如每天定时打扫自己的房间,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书架、衣柜、抽屉和书包等,这样做就会逐渐有条理地去思考问题,有条理的解决问题。

(2)如果你是班干部,就要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经常动脑筋想办法,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3)如果你不是班干部,更要积极抓住每次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的机会多锻炼自己,多出谋划策,多积极参与。

(4)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开发不同的学习场所,参与一切有益的学习实践活动,如数学第二课堂、数学竞赛、智力竞赛等活动。平时注意观察,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通过实例净化思维,把空间中的实体高度抽象在大脑中,并在大脑中进行分析推理。

(5)要广泛阅览,常外出旅游。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中蕴含了很丰富的人生哲理。读书多的孩子,不仅学习都很优秀,而且很有主见。刚进初一的孩子只要问他是否爱读课外书籍,就可预见到他的学习将来定会拔尖,而且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很优秀。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不擅于阅读就不擅于思考。好的阅读能力会促进智力才能的发展。

(6)创设一个利于思维发展的环境。这是给家长的一点建议。

第9篇:怎样学好初中数学范文

【关键词】数学 兴趣 信心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40

初中数学对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学生也感觉比较难学,但是只要我们充分注意到初中数学数学中兴趣、信心、方法、创新及运用,就会引导学生学好初中数学。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数学教学尤其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如在教《圆的定义》时提出:车轮为什么要作成圆形的?能作成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吗?使学生感到自然、必要和富有情趣;讲《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时,先给学生讲故事: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在游览埃及金字塔时,发现塔高竟无人知晓,他惊讶地说:“这是马上可以测出来的啊!”随后,他根据影长,很快测算出塔高为131米。他是怎样测算出塔高的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学习情绪很高。

如讲《等比级数求和》时,给学生讲故事:印度国王要重赏发明64格国际象棋的大臣西萨。西萨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麦子,第一格只要一粒,以后每格都是前一格的2倍,这64格都摆完就行了。国王说,你的要求太低了。同学们,你们说,这要求低不低?同学们议论纷纷,大多数认为太低了。这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1+2+22+23+…+263=18446744078709551615粒≈5270亿吨,相当于全世界200年内生产的全部小麦总产量。同学们听后都很惊讶。老师告诉学生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等比级数求和》。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2.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信心,初中数学的学习也不例外,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先从一副三角板和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学生发现具有共同的结论:90°+ 60°+30°=90°+2×45°=3×60°=180°后,提出: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有这种关系吗?让学生任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他们就会发现三个角之和都等于或接近180°,从而获得定理的结论。证明定理时,又从结论入手,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180°与什么知识有关?怎样证三个角之和等于平角?怎样相加?在哪里制造平角?又怎样制造同旁内角互补?并让学生动手尝试,得出多种证法。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参与,通过不断的成功建立起稳定的、持久的自信心。

3.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分析,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究证明不等式。

例:已知a≥0,b≥0,且 a+b=1,求证(a+2)(a+2)+(b+2)(b+2)≥25/2

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途径证明。若将 a+b=1(a≥0,b≥0)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x≥1), (a+2)(a+2)+(b+2)(b+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而d*d=(-2-2-1)/2=25/2,所以(a+2)(a+2)+(b+2)(b+2)≥25/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才能使学生受益终生。

4.时代在飞速发展,我们要创新,数学也要在自己的学科教育中进行创新尝试和创新教育。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范例。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现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分析,形成系统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创造思维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