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观察日记怎么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来到那农家小院,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棵高大的海红果树,上面结满了红红的果子,快要把树妈妈压弯了腰。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接下来请欣赏:观察果树日记。
观察果树日记1在老家的院子里有两棵柿子树,它的身躯并不算是挺拔,可是它有粗长的枝干,还有甜甜的柿子,这是我小时候的美好记忆。
柿子树,它的花期在四月,开出来的是小小的白白的花,但是到五月才结果,一直到秋末才可以吃。柿子熟了的时候,有一些小麻雀也会来偷吃柿子,所以每天都会看到树下面那一个个烂柿子。
当柿子成熟了,大家也就忙起来了,拿着剪刀什么的,把那些青里带着橙色的柿子摘下,因为那种熟透的柿子是带不回济南的。
每一次,都会带回满满几箱子回来。
在那之后,我们就会盼望着来年,盼望那份收获的喜悦。
观察果树日记2我家后院有一颗粗壮、高大的柿子树。
春天,柿子树经过了冬日的休眠,开始发芽、长叶,慢慢的,几百片一样的树叶给柿子树穿上了一件绿色的新衣。
天渐渐变热,柿子树开出芝麻大小的淡黄色的花朵,叶子也随之变大、变深。树枝渐渐伸开了胳膊,像撑着一把伞似的。树荫下,有好多人在乘凉,人们把身子靠在树上,柿子树也很配合,也渐渐把腰弯了起来,像母亲照顾孩子。像人们贴身的依靠。
秋天的脚步走了过来,柿子树开始渐渐地结出小绿色的果实,像一颗颗小枣一样。深秋到来了,几经霜打,柿子变得又大又圆,红中透着亮,我们小朋友看着又大又圆的柿子,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了。这是,柿子变软了,该丰收了。一个个小灯笼般的柿子,装扮着我家的院子。摘下来去了皮就可以吃。咬一口,又香又甜,好像是一颗糖果。
我家的柿子树一年四季都有特色,非常漂亮。
观察果树日记3我家有一颗柿子树,现在正长满了火红的柿子。
我家的柿子树春天时不怎么讨人喜爱,只是树叶茂盛。夏天时太阳烘烤着大地,大家总是去树下乘凉。秋天时大家更喜爱它了,把头一抬,透过茂密的叶子能看见一个个柿子:大的、小的、红的、青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几个柿子只剩下半个了。第二天,我观察时发现一个相对比较熟的柿子被一只顽皮的小鸟给吃了。我想:鸟儿在吃柿子,那一定是柿子好吃。于是,我让爸爸帮我摘了一个熟一点的柿子,我把柿子掰成两半,一手拿一个细细品尝,柿子是好吃,不过生的地方吃起来有种说不出的怪味。
树讨人喜欢不光于它结的果实,更因为它的叶和枝。柿子树的叶子是椭圆形的,有些叶子有点黄,大概再过十几天就要掉落了,到了明年春天一定会发出嫩芽。从远处看那树叶就像丛孔雀开屏时的羽毛,那样的光彩夺目,那样的引人注目呀!青红的柿子和黄色的叶子成为羽毛上的点缀,多漂亮呀!
我喜欢我家的柿子树!!! 它无时无刻都是那么美好!
观察果树日记4秋天到了,我家的柿子树树干粗壮,树叶茂盛,远远地望去,像一朵绿色的云,风吹过,像在向你招手。树上还有小蚂蚁在爬,小鸟时不时地会来休息。
它的树叶颜色是绿油油的,到了秋天,颜色越发深了。形状是椭圆形的,非常像鸡蛋,我摸了一下,发现它的一面光滑一面有一点点细毛毛。
它的果实现在是青色的,不过一个星期之后,果实就会由青变黄,由黄变橙。我们没收获之前,有的已经被小鸟尝鲜了,如果小鸟会说话,我就要问问小鸟我家的柿子好不好吃,甜不甜,香不香,我猜小鸟肯定会说:“好吃而且营养丰富,但是不能多吃。”
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观察果树日记5我家有一颗柿子树,它长在院子里,我每天都浇它。
春天其他的树都发芽了,柿子树还没发芽,我急了,问爸爸,爸爸说:“柿子树发芽晚,其他的树的叶子长大了才能发芽。”听了爸爸的话,我只有耐心等候,果然其他的树长大之后,柿子树就发芽了,我高兴得跳起来,“叶子发芽了”没过几天,就长出了新叶子。
夏天,叶子越来越多,越来越绿,长出了青青的小柿子,过了几天,柿子又渐渐变绿了,渐渐变大了。整个院子也被阴凉覆盖,到了夏末初秋时,柿子渐渐变黄,叶子也渐渐变黄了。
秋天,叶子已经全黄了,都往下掉了,柿子已经渐渐变红,越到深秋,他们越显出黄黄的颜色,柿子红已被叶子的黄吞没了,现在正是摘柿子的好时间,摘下的柿子大部分都送人了,柿子摘完后,叶子也差不多掉光了。
冬天,雪花飘落在树上,使树变成了“白发公公”,雪差不多快把树枝压塌了。
观察果树日记6我家后院有一颗粗壮、高大的柿子树。
春天,柿子树经过了冬日的休眠,开始发芽、长叶,慢慢的,几百片一样的树叶给柿子树穿上了一件绿色的新衣。
天渐渐变热,柿子树开出芝麻大小的淡黄色的花朵,叶子也随之变大、变深。树枝渐渐伸开了胳膊,像撑着一把伞似的。树荫下,有好多人在乘凉,人们把身子靠在树上,柿子树也很配合,也渐渐把腰弯了起来,像母亲照顾孩子。像人们贴身的依靠。
秋天的脚步走了过来,柿子树开始渐渐地结出小绿色的果实,像一颗颗小枣一样。深秋到来了,几经霜打,柿子变得又大又圆,红中透着亮,我们小朋友看着又大又圆的柿子,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了。这是,柿子变软了,该丰收了。一个个小灯笼般的柿子,装扮着我家的院子。摘下来去了皮就可以吃。咬一口,又香又甜,好像是一颗糖果。
我家的柿子树一年四季都有特色,非常漂亮。
观察果树日记7一朋友写柿子树不由引起我的无限遐思……
我家也有一棵柿子树,那是我出生时爷爷亲手载的,我多大树就多大。虽然女孩并不太受欢迎,可爷爷却十分疼我。可惜好景不长,我刚3个月,爷爷就去世了。爷爷在山沟里当过副乡长,x时受冤被罚喂牛,直到去世。后来大爷说去伸冤,家人说算了,人都不在了,人争闲气一场空。妈妈每每想起就泪水涟涟,说我来这世上爷爷最疼我。可惜我连他长什么样都不知到,那时家里穷,竟连张像也没照的有。后来修房搬迁,妈妈坚持把树也搬到新院子里。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到了最近很火的“微博”。玩微博,大家都乐此不疲,因为它短小,它随意,它记录自己的点滴生活,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为自己写作”。那为什么我们不能把“微博”搬到我们的日记中去呢?让日记变成“微日记”,鼓励学生每天随手写,记录自己的生活,把自己生活中的事件留存下来。
一、“微日记”,简约又简单
“微日记”怎么写?三个要求:短,随意写,每天写。“短”是强调文章的字数不受限制;“随意”是强调学生写作的情态自由,不必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不必字斟句酌地苦苦推敲,文章情趣盎然即可;“每天”强调写的习惯培养,这是硬指标,是严要求。
学生写作文最怕老师要求字数,一个“短”字就消除了学生对作文须是“长篇巨作”的错误认识,畏难情绪也就随之消失。这种愉悦的感受为其全情参与写作过程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学生写作还怕老师规定内容,“随意”,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是想到了就记下来,不必在意首尾是否呼应,过渡是否巧妙,灵活的要求带来了儿童文字、思维的活泼。“每天写”则要求“新”,当天的事当天回忆,当天记录,文章常写常新。长此以往,儿童为了找到新鲜事会很自觉地参与生活、观察环境、寻找素材。
二、“微日记”,简短又精彩
“微日记”写什么?在初接触的时候,学生还是感觉不知道如何下笔。因此,在初写之时还需要进行指导,然后逐步放手。
(一)主题式“微日记”
主题式“微日记”,即围绕某个主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记录。下面例举几个“微日记”主题:
1.生活“微镜头”
记录生活中你最感兴趣的画面,比如同学之间的纠葛、家人之间的趣事、上学途中的意外等。让学生有意识地留意并记录身边发生的小事。
三只狗不知为了什么事打成一团。我把你扑翻在地,你抓它的尾巴,它又反咬一口。三位主人一边吆喝,一边训斥,把自己家的狗拉到了身边。那只灰狗最固执,任凭主人怎么打骂,它都把头高高昂起,一步也不肯走,最后主人无奈之下,拎起灰狗的两只前爪,撤离了“战场”。(吴欣荃)
2.梦幻“微记录”
抒写自己天马行空的幻想,记录自己灵机一动的怪念头,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等。
我梦想着能有一副魔术眼镜。功能一:隐身。功能二:穿墙。功能三:飞檐走壁。它具体的作用是什么,我准备周记里再告诉你们。(俞可律)
3.读书“微火花”
写一写自己读书时的感受和体会,记录读书心得,将读书与习作结合起来,积累自己的习作素材。
读了《乌塔》这篇文章后,我觉得乌塔很厉害,能独自一人游那么大的欧洲!可她才只有14岁!她很勇敢,不怕危险。她还很认真,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查当地警察局的号码,我和她比还差得远呢。(吴周杰)
4.情绪“微吐槽”
倾诉自己的情绪,包括快乐、愤怒、委屈等,以后看到这些“微日记”就可以想到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
我这话是讲给一些女生听的,你们如果再用暴力,有你们好看。记住,男生也不是好惹的,你们来惹我们就会被我们狂揍。随你们去告老师吧,你们不就只会这么几招吗?告就告啊,不就是挨一顿训吗,我们又没错。“好男不跟女斗”不等于女生可以乱惹男生,别老用这句话来说我们男生,我们是不会怕你们的。(叶天浩)
(二)项目式“微日记”
项目式“微日记”,顾名思义,日记过程有探究、有体验,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是“微日记”的“连续剧”版本。比如:
1.研究“微发现”
科学课上的小实验因为需要不间断的观察和研究,就可以以“微日记”的形式及时记录实验的新情况、观察的新发现、研究的新进展。
郭子煜的科学实验“微日记”:
①我把盐倒入水中,水突然“浑浊”起来,透明的水变成了奶白色,过了不久这些奶白色慢慢变淡,过了9分钟,这些水又重归透明了。
②沙子倒入水中,下沉的速度很快,几乎是一眨眼的工夫。
2.活动“微镜头”
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及时记录活动中的精彩镜头,在习作时就可以把这些“镜头”制作成一部精美的“电视剧”。
叶天浩的军训“微日记”:
①刚到军校,教官就告诫我们在军校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下马威啊!
一提到写日记,很多同学就认为:日记,日记,要天天记,每天哪来那么多的事写呢?而且,他们觉得记日记非得写有意思的事情不可,最好是大事、重要的活动,要不然就觉得是一笔流水账了。那么,日记究竟可以写些什么内容?它在形式和要求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样两段日记:
――裱花师教我们在蛋糕上挤了一圈奶油,然后,我就自己动起手来。想了一会儿,我先用草莓酱在上面做了一圈波浪形花边,接着把切成三角形的苹果片安放在花边周围,再在蛋糕中央涂上一层黄黄的柠檬酱,哇,红黄相间,鲜艳夺目。不过,似乎还少了些什么?对,中间涂了柠檬酱的地方可以放四片“花”形香橙,最后用一颗红樱桃作点缀……
――屏幕中那些伊拉克儿童的眼睛告诉我们什么?是对战争的恐惧,是对现状的无助,还是其他?战争对他们来讲太可怕了,像一只无形的魔爪把他们的家给拧碎了。从此,他们没有了家园,到处流浪,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那骨瘦如柴的身躯再无依靠。跟他们相比,我感到惭愧,我有那么多人的疼爱,可是还不知足,吃要吃好的,穿要穿名牌,与同学攀比,稍不顺心,就对爸爸妈妈大发脾气。看了这么多天的新闻,我愈采愈感到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么宝贵,我要好好珍惜。
从上面两篇日记选段中可以看出,写日记并非同学们想象中那么复杂。你要明确,写日记不是写作文。它不像写作文前要构思、选材、立意,更不要求谋篇布局。如果写作文要求的是“严谨”的话,那么记日记则显得比较“随意”了。
首先是内容的“随意”。你只要把自己一天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如实地记录下来就行:上学路上看到有同学横穿马路,不走人行横道;偶尔听见爸爸妈妈在背地里说过生日时,要给你一个特大的惊喜;一片飘落的树叶让你联想到了白雪皑皑的寒冬……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是真事、真感受都可以作为日记的材料。
其次是长短的“随意”。写日记可长可短,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比较复杂,要把前因后果说清楚,就必须写细致了;看到爸爸经常抽烟,你想给他三条建议,希望他少抽烟,甚至不抽烟……日记的长短由内容决定,没有字数的刻意规定。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能力;写作兴趣;习惯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要坚决抛弃传统教学过时的做法,代之以创造性的新理念、新做法,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小学生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对新事物较为敏感,且充满兴趣,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成人化的说教,讨厌呆板、枯燥的生活,更讨厌老套陈旧的作文题目。题目陈旧、老化,学生就会对所写的事物无动于衷、缺乏热情。如:《难忘的一件事》《记寒(暑)假中的一件事》《新学期的打算》等,这类作文题在小学阶段学生不知要写上多少遍,照抄旧作文本的不乏其人。如此这般,怎能激起小学生习作的兴趣呢?因此,在习作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作文题的思考与设计。在命题上切忌呆板、落套,应力求新颖、有趣,带有感彩。如:《在天气最冷的时候》《老师的白发》《动人的一幕》《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节日,这里最热闹》《今天,我在同学家做客》等作文题,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趣。
二、允许并提倡学生自由写作
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要抛开传统作文教学的程式和束缚,有的放矢,提倡学生自由写作,有的放矢地提倡自由写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所规定的观察内容在没有命题的前提下进行写作,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放开写”,提倡学生不受传统作文框架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任思绪自由奔驰,凝注笔端。也可以只框定大的范围而不直接给出整齐划一的命题,让学生自主拟题,自由写作。这样把题目出到学生的心坎上,就会加强题目对写作欲望的诱惑力,很容易激起学生的表达欲,
学生便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议,从而达到不吐不快之意境,写作水平和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在新课标引导下的作文教学改革,锋芒所指就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空话、假话、套话”,在内容上,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写文章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文章写自己的思想感情;写自己的见解感受;写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真实看法。教师在教学时,要多一些开放,少一些束缚,让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用我手写我口,用我手写我心。作文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心
里话。
四、训练学生认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矛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薄,无论到那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除了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外,还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并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成为日记。这是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方法,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写日记的好处:①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②是可为自己保存那份美好的回忆。如:“今天我和XX同学吵架了……”以后在回头看时就觉得非常的有趣。开始限制日记的内容,表达方式自由,可以抄几则格言、记一段妙语、写一件趣事,可以洋洋千行,也可寥寥数语,做到每天检查,慢慢地改为每周检查一次。日记中有不少佳句,但也有像记流水账似的,有的马虎应付,但不管怎样,只要鼓励,勤写就是一个进步。这样学生就由统一要求写逐渐养成自觉写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通过多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不断增强,由此可见写日记在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
五、促使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我小时候的语文老师常说一句话:“文章还要文章做,哪来的狗屁做文章?”十分形象地说明了多读范文、积累素材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让我受益无穷。如果说字词句是写作的“建筑材料”,那么好词好句更是用于装修的“精美瓷片”。平时要注意让学生懂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要求同学们把学过的、读过的优美的词和句子抄在专用的用于积累材料的笔记本上,并想办法弄清其意义和弄懂用法,逐步掌握,学以致用,随着年级的升高和年龄的增长以及眼界的不断开阔,写起作文来自然就得心应手、游
刃有余了。
关键词:求真 日记 写作 能力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坚持尝试着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因为,我深刻地体会到:让学生坚持写日记,通过日记的方式进行师生交流,不仅对学生写作大有益处,而且对陶冶学生的品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求真日记”探索如何“引导写真”,通过实践,重在关注学生对真实事件的交流体验,关注学生真实的情感思想,关注学生对真实生活的准确表达,也关注学生个性化的真情表述。
如何引导学生“写真”?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先模仿后创新,读写结合
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学生模仿课文来写日记,是一个好办法。例如,教《小镇的早晨》后,要求学生模仿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写《春天的家乡》。教《松鼠》时,指导学生模仿课文,自己观察一种小动物,随着学生智力的增长,模仿日记不再是课文的临摹与翻版,而是有所变通,有所创新,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二、善于观察,勤于动笔,记录生活,真实抒情
要求学生把自己一天中想的、看的、做的、玩的,值得写的事记下来,不要拘束形式,要求语句流畅,简明扼要,有重点。并要求他们天天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培养学生勤动笔的好习惯。日记来自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与反应。叶圣陶先生说:“应该去寻找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平,这源头就是生活。”“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才有所撰作。”“思”、“感”则源于生活实践。小学生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实并不是真的没看见,没听见,只是对所“见”、所“闻”没有去“思”、去“想”。学生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及时地记录下来。因此,指导学生如何体验生活比指导学生写作技巧显得更为重要。某些小事,发生了也就发生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其实这些小事、琐事恰恰是日记最有话可写的题材。因此,老师应该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去发现、去积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家庭变化日新月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幸福。住房变大,装潢翻新,家电变多,在孩子们身边不断发生着。在快乐的同时,孩子们会产生与他人分享的想法。如我班的杨玉萍写的一则日记:
今天中午午睡过后,我们在床上玩“阻击小日本”的游戏,谁当“卖国贼”呢?还是抽签吧,“天灵灵,地灵灵……”哈哈,奶奶是“小日本”,我们给奶奶发了一条pvc管子,先摆好“阵地”。我先把床单扔在地下,把被子叠成小方块当防护罩。先出场的是杨连长(我姐),只见她拿着小步枪“哒哒哒”向奶奶发起进攻。怎么奶奶还没负伤?看来是我方火力不足,我拿出“手雷”(药盒)向奶奶投去,奶奶见了,一骨碌翻身躲了过去,我们的攻势一阵又一阵地败了下来,该我妹妹上场了,“兄弟姐妹们,冲啊,杀死这个老祸害根子。”妹妹喊着,我们跑了过去,把奶奶给“杀”了。大家也许不知道,我妹妹敬军礼的样子,她用左手敬礼而且手心向外,可把我们笑坏了。请大家继续看“阻击小日本2”,下期再见。
虽然这则日记还显得很稚嫩,但是这是小作者的真情流露,令人忍俊不禁。
三、创设写作情境,索取写作素材,调动写作灵感
正如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樊发稼说的:“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知道写作文就是用自己的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就像小鸟随心所欲地唱自己想唱的歌。”当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应尽量为他们创设写作情境,指导他们搜索写作材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要仔细观察生活,就有写不尽的材料。如果离开生活,凭空臆造,就成了无源之水。凡是学校、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我都事先告诉学生留心观察,抓住重点,为写日记做准备。同时教师每天要有意识地安排或提醒学生注意周围发生的事情,为他们提供索取多方面的写作素材,启发学生细心寻找和捕捉。
例如,我班有一位学生在一则日记中写道:“今天中午放学回到家,奶奶不在家,我等了一会儿还是不见奶奶回来,就决定自己做饭。我熬了小米稀饭,心里很高兴。奶奶回来后看到我熬的稀饭,夸奖了我。”事情虽平凡又简单,又是真人真事,自己亲身经历的。我要求学生在这几方面记叙详细些:
1.写出我回家后家里的情景。
2.写我等奶奶时的心理活动。
3.写我熬稀饭时的具体动作。
这样充实的日记就有具体内容了。
四、注重品德培养,促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习惯
写日记也是对自己的品质、毅力、恒心与耐性的锻炼,是一种“道德长跑”。教学中,我把勤动手写日记的学生作为具有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的榜样加以宣传,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其他学生。“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在平时的教学和班务工作中,我坚持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品德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认识到持之以恒的巨大作用。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感召下和身边榜样的激励下,学生深深地懂得“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的道理,在倦怠或想偷懒的情况下会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能尽量坚持写高质量的日记,能发现并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对身边的人和事能用思辨的观点来看待,这样写日记与学生的品德修养相辅相成,成长与写作相依相伴,长大后蓦然回首,就会发现自己稚嫩的笔曾经记载了许多年少的思想和感悟。
为此,我们要通过写日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并通过日记积极地认识生活,记录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在日记教学中,我把自由还给学生,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从自我愿望出发,题目自拟,内容自选,体裁自定,尽量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小事,多去大自然中收集素材,多去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受生活,并能善于思考,勤于动笔,“我手写我心”,让日记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舞台。
关键词:材料;生活;书籍;表达;抄写;积累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我的具体做法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留心细节,寻找写作原料(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只要学生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难道还会愁没有材料可写吗?其实,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时自己的农村生活中寻找写作的原料,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寻找写作的原料,即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随时记录下来,要让学生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引导阅读,丰富写作语言(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之类,已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就告诉读者怎么写。”其实,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是感知了作品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还会在读书中悟出怎么写,而这些又恰恰会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自由表达,积累丰富素材(说)
写作教学最关键的一点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反感。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写自己的东西,允许他们自由地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不武断地限制他们的题材,鼓励学生去扩大自己的语言范围,允许他们自由选择题目,真正地为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世界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厌恶写作中脱胎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四、坚持抄写,培养写作习惯(写)
一、数学日记有助于学生整理知识,促学生主动学习。
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通过写数学日记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整理,唤起他们对知识的回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能通过反思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促学生主动学习。如:胡鑫同学写到:今天的数学课,周老师给我们讲了怎样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你们学会了吗?我可知道怎么做了。如果把整数化成假分数,就用指定的分母作化成假分数的分母,分子就是分母和那个整数的乘积。如果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就用原来带分数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和整数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很简单吧!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了吗?
二、数学日记剖析学习过程,提出问题,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儿童生来就有好奇心,他们越是不断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周围世界,就越是从中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感,作为一种“激励”,又会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求知欲,即增强他们的认知内驱力。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能在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基础上,让他们通过日记的形式反思整个学习的过程,想想我学到了什么,特别要想想我是怎么学的?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如杨晨韵同学写到:周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叫我们回家找一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带到学校去。我找了很多个放在书桌上,心想:拿哪个呢?也许其他同学拿的和我一样的,不,我要找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仔细一看,我发现装酒的盒子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它盒子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在课堂上老师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时候,让我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小组观察长方体的特征,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去找。汇报时同学们都说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我主动代表小组发言:老师,我发现长方体的六个面不都是长方形,你看我这个盒子。老师特高兴,拿着盒子让同学们看,验证了我的发现,当时老师表扬了我爱动脑筋,能大胆提问,发表见解,我心里好高兴,同学们投来羡慕的目光。
学生最初的数学日记的内容主要来自课堂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要下一番工夫,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对学习过程记忆犹新、体会深刻。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采用两个学生交换座位,但本质属性没有改变的事实来说明问题,学生就觉得有趣、易懂。当天的数学日记就有同学写道:今天老师一上课,就神秘xixi地对两个同学说了几句,只见两位同学迅速地交换了座位。老师又问:“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没想到问题这么简单,于是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交换了位置,人还是没有变。有的说:衣服也没有变。有的说:两个人的体重加起来也没有变。我说:两个人的年龄加起来也没有变。……接着,老师一本正经地问:“同学们,看到这些算式,猜一猜有什么规律?”李南第一个叫了起来“交换位置和不变”。我们就在草稿本上开始举例了,不一会儿,我们的猜想就得到了证明,就这样,我们发现了加法交换律。这节数学课真有趣。新课标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本课的教学内容虽然简单,但教师的教学设计生动有趣,十分注重知识的建构过程。课堂上生动有趣、逻辑严谨的教学环节,为学生写数学日记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三、数学日记可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大纲》明确指出:学生作文要“有具体内容”,教师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人手”。小学作文的训练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小学阶段的整个作文训练要求。从“内容入手”才能达到学生作文“有具体内容”,“从内容人手”就是让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活,了解、认识要写的内容,在表达之前,对作文材料有所选择。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概都有所知,然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习作材料贫乏、内容空洞大多雷。其原因、结症在哪里?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因素是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选材能力。只有解决了“写什么”言之有物的问题,才有可能进行“怎么写”言之有序的训练。而且选材能力的培养贯穿着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有计划、有层次的训练过程。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和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调查分析和对策研究,拟为两步进行:第一步对学生作文材料来源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第二步对学生获取材料后如何表达作调查分析,研究对策。本文是第一步的实施情况,我们是在第一学期的后半时进行的,调查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共115名。调查时采取了个别座谈、察看学生习作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二、问卷的编制和调查结果
为了全面真实了解情况,我们从行为、实事、态度几方面设计编题,根据小学生实际而采取了封闭问卷形式。调查表如下:
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调查表
姓名:班级:时间:
1.你订有作文类刊物吗?有———无——。
2.你是否有写日记的习惯?有———无——。
3、你对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和经历的主动写作文吗,写——,不写——。
4.活动前老师就要作文,你认为怎样,喜欢活动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玩不开心----。
5.你作文中所写内容是自已经历的———看到或听到的——。看书获得的——。
注:此表只用/符号表示,每题只选一项要真实填写。
此表设计上姓名旨在和平时情况对照。几个问题的设计是想了解学生在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方面获取作文材料的情况,和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认识的敏锐程度,以及积累表达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
题号问卷结果
1、订有刊物的49人占42.6%,没订刊物有66人占57.4%。
2、主动写作文的8人占7%,不主动写作文的107人占93%。
3、写日记的28人占24.4%,不写日记的87人占75.6%。
4、喜欢活动害怕作文的100人占87%,讨厌作文玩不开心的15人占13%。
5、写以历的72人占62%,看到听到的23人占20%,看书获得的20人占17.4%。
三、调查结果分析与对策
从如上调查结果及座谈和察看作文情况来看,学生作文材料贫乏,内容空洞的原因便一目了然。关键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视而不见,不会发现捕捉有价值的写作材料,更不要说对事物的敏感和认识分析了。
①学生作文材料的来源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生作文材料同样也源于生活。他们的生活内容、生活范围决定了其习作的内容。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主要生活在家庭、学校之中。社会活动较少,对社会现象也只是表面的感知,用自己的是非观做简单的评价。正是由此习作中才显出童真童趣,学生眼中的世界反映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一般,小学生作文材料来源范围、写作内容和文章类型如下:
来源范围写作内容文章类型
家庭长辈、同辈、同学、老师、各行各业写人
学校参观、游记、活动、游戏、各类事情记事
社会植物、动物、器皿、物品、任何物体状物
自然环境、现象、风景、风情、大千世界绘景
由此可见,学生习作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在他们的生活圈内写作素材并不贫乏。可以说眼前即材料,身边即作文。只要动笔,生活这座室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为什么作文效果不如人愿呢?归根结底还是学生不会选材,不具备独立选材的能力。
②选材能力构成因素
选材能力是一种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综合能力的体现,它包括对事物的敏感注意力、观察力、想象、思维等因素。概括起来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选材能力:
1、感知事物能力
2、观察事物能力
3、分析认识事物能力
4、积累材料能力
5、筛选剪裁的能力
在这几项能力之中,感知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开端,没有感知人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而感受性又是因人而异的,表现在灵敏程度的不同。观察是分析认识事物的前题,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就抓不住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内在联系;也就无法认识其本质意义。积累是写作的基本功,没有积累就无法选择,更谈不上对事物的深入研究,写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筛选剪裁是运用材料的能力。显而易见选材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气呵成,而是一个有阶段,有层次的训练过程,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各阶段要明确训练重点。
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这次调查结果看,高年级作文训练仍要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特别是对刚进入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应如此。
A、培养良好写作习惯,训练感知观察捕捉材料的能力。
习惯的养成可使人终生受益。大凡作家都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三十卷,就是日积月累用树叶写成的巨著。从调查看学生主动作文和有日记习惯者甚少,这怎么能提高写作水平呢?我们的作文训练每期8篇文章,太少。而且在教学当中读、写分离现象较为严重,到基础训练时才讲作文,再加上指导不得法,作文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学生对身边能发生的事,常常是熟视无睹吗?其实并非如此。调查中可知,作文中写自己经历的、看到、听到的所占比例并不少,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同样表现出关切、热情、激动。然而,事情过后也就烟消云散了。这是符合儿童观察、思维特点的:无意识占了主要地位,情绪性又十分突出,轮廓性更加明显。他们在感知、观察事物时常常是被动的,受情绪支配的,缺乏精细的分析、辨别。粗略而笼统地一看了之。
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首先要注意激发兴趣,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有意注意,从多方面去感知事物,使之感受性不断地发展、完善。养成处处留心,遇到事物都要问是“为什么”的习惯。培养观察习惯,教会观察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思维。采取措施训练积累习惯。要勤写多练,让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日记不仅可积累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分析、认识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纷繁的生活现象中发现价值的写作材料,学会捕捉写作素材。
B.扩大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
从调查看学生阅读量小且面窄,仅局限在语文课本中,这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是极为不利的。阅读是写作的前题和基础,是间接的观察。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了。”一代大师,如是说,那只有多读、多看了。多读多看不仅能丰富写作材料,更能提高认识水平,学习别人的方法。平日我们常说:“作文功夫在文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不去多读,平时无积累,作文何以倾吐?何况我们的小学生不可能什么都要去经历体验一下,可以说阅读是小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学习观察、表达的主要渠道。
对策:首先要有大作文观,不要仅局限在作文课堂上。开展读书、评书、心得、竞赛等各类活动,从培养兴趣入手,逐步养成习惯,教会学生徐特立老先生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摘记方法。在扩大阅读量,拓宽视野的同时,还要在辅导精读上下功夫,精读名家经典,学习方法,掌握规律,以达到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C、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写作素材
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调查中可看出:学生既喜欢活动而又怕作文,这种心理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究真原因:一是理解认识和教学艺术问题。过分地、单一地将活动的目的理解为单纯为了作文。而于活动前大加强调,造成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二是对作文的要求过高,不能正确理解作文训练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单元性,对每篇作文都以综合指标去衡量。学生作文只是习作练习,不是文学作品。不能要求过高、十全十美。要针对年级作文训练要求进行,达到本次训练要点即可。
一、留心观察, 处处美景“靓”起来
学生怕习作,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习作。为什么这么说呢?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农村学生在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写起作文来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我们语文教师既要认识到这方面的不足,更应该从积极的方面去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心去感受事物、关注自己的生活。殊不知,农村孩子虽然没有城里的孩子见识广,但他们有城里孩子所没有的阅历。他们生活在广袤的乡间土地上,有许多可感知的新鲜事物,他们周围出现的人、发生的事,以及各种建筑、山间田野的风光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拿来写作的好素材。针对这些熟悉的物,熟悉的景,学生定会有话可说,也有据可依。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课堂上,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静心阅读,还要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把看到的东西酿出“蜜”来,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决不能泛泛而过。例如,上完《北京的春节》一课,在学生了解了北京人是如何过春节的后,我随即让学生说说我们家乡又是怎么过春节的,要求他们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畅所欲言,说出家乡春节的各种风俗习惯,接着鼓励他们在说的基础上,整理成文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再如写家乡的特产时,孩子们不知写什么,也不知怎么写。我引导孩子想想自己身边什么最有名?它叫什么名字?名字是怎么由来的?有名到什么程度等待。如“大木你”臭干子,你知道它是怎么制作而成的?需要哪些原料?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对这天天都吃的家乡特产讲的津津乐道。因此说,我们的习作教学一定要注重引导,让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自己身边的事。
二、趣味阅读, 阵阵墨香“飘”过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大量的积累才能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只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写好作文。可以说,语汇积累是习作训练的基石,正所谓: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当然,好习惯是需要培养的。农村小学生大多阅读习惯差,缺乏自觉性,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课堂中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来阅读,不断的鼓励和督促学生静下心来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他们营造书香氛围。只有让他们的心静下来,阅读时才有所读、有所思、有所悟,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拓宽他们的阅读量。在每周,我都会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静下心来读课外书,读后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最吸引你?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慢慢地喜欢上了阅读,也会由开始的没话可说变为有话可说。课外我还要求他们读书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他们年级特点布置阅读,让他们养成在家也要加强读书的习惯。同时,在阅读的基础上,我督促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以备定期检查。在学生到了中高年级的时候,我就在课外向他们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让他们的课外阅读知识学以致用、使他们充满成就感。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习作的语言资料库就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习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习作兴趣也就提高了。
三、用心记录, 款款真情“写”出来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如果作文训练脱离实际,没有表达的明确动机、表达的具体对象和表达的实际内容,就不免陷入虚假和空泛的误区。如果不是出自肺腑,文章是不会生动、自然、感人的。鉴于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无拘无束地写下来,要说“诚实的、自己的话”,而不是“鹦鹉学舌”。那怎么才能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呢?我认为培养学生养成用心写日记的好习惯不失为一种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