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营企业讲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最近一段时间,省市相继召开了民营企业家座谈会,这几天,我也一直在思考,我县民营企业应该怎么干、怎么抓、怎么发展,最终形成支撑县域发展的“顶梁柱”。民营企业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解决,我想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共同破解:民营企业到底缺什么?要什么?靠什么?
第一个问题,民营企业缺什么?关键缺资金,实质缺野心,根本缺观念
一是关键缺资金。刚才,各位民营企业家谈到最多是资金问题,确实是这样,出现这种现象,有全国经济总体形势的原因,有金融机构放贷收紧的原因,也有企业扩张规模的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之下,如何一个一个的破解。当然,在这方面,县委、政府一直在做工作,不定期的搞银企对接,争取金融部门的支持;创新推行金园贷、金财通等融资平台,最大限度地给各位老总搞好服务;还有,我们经常邀请全国各大券商来曲传授经验,帮助企业登录资本市场等等。县委、政府这样做,都是想让各位企业家尽快度过当前这道难关,也希望大家发挥好自身造血功能,主动与银行、与券商多沟通、勤对接,争取更多信贷支持。二是实质缺野心。在座的企业家都想干大事,也都是想有大作为,但依我看来,大家的发展信心还不足,发展“野心”还不够。不可否认的是,大家还存在很强的小农意识,不想、也不敢阔步发展,认为一年挣个一二百万够吃够喝就行,不愿意做大企业家,不愿意挂大联强,缺乏抱团打市场、合力求发展的雄心。这里要说说朱计坤,森蔚公司与中轻公司合作,他都不占控股权,心甘情愿地让人家控制,但带来的是企业实力的急剧膨胀,管理模式持续创新,想想与500强企业同发展、共患难,老朱的自身价值不升也难。三是根本缺观念。我们有些企业家发展观念比较落后,认为自家的企业与县里发展没关系,做好做不好无关紧要,顾住自己的摊子就够了。这种观念不可取,也不能要。要知道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企业家自身的事情,更关乎全县经济的发展大局。所以,各位企业老总一定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解放思想,认清形势,超越自我,争取为XX经济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个问题,民营企业要什么?不要指标要土地,不要集资要融资,不要管理要帮扶
一是不要指标要土地。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企业用地需求,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都在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但是就目前情况来说,虽然费了不少劲,花了不少功夫,但一年也就那么多,县里也都分给了大家,大家要想方设法,把有限的指标用足用好。同时,还要说明的一点是,有时候,土地和指标不同步,现在土地已经都给大家了,大家不能成天盯着指标不建设,要先把土地用起来、先让土地活起来,建好用好,发挥效益,只要有机会,县委、政府会给大家解决指标问题。二是不要集资要融资。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资金难题,XX也不例外,县委、政府也在想方设法为大家提供帮助。但是有个误区要给大家讲清楚,那就是一定要远离非法集资,可以说这个东西“看上去来得很快,感觉也挺美”,但实际上是洪水猛兽,一点小问题就可能导致崩盘,落得倾家荡产,一句话,这不是正道。大家一定要通过正当途径解决资金难题,比如:通过银行借贷、上市融资、“金财通”、“金园贷”等方式,这些都是合规合法,并且也都是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只要大家在这方面多花点心思,多想点办法,就一定能够克服资金问题。三是不要管理要帮扶。民营经济是无为经济,越是管得多,越是没活力;越是放得开,越是劲头足。工作中,要坚持给政策、给帮扶,少指挥、少管理,放开放活放到底。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强化服务意识,盯紧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从企业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帮助解决问题。同时,要严格杜绝阻工扰企现象,少检查、少打扰,多关心、多帮扶,着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第三个问题,民营企业靠什么?靠市场,靠实力,靠品牌。
第一、加快工业发展是推动##财源增长的当务之急,也是依托口岸,实施“四大一新”战略的关键之举。“工业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缺乏工业的支撑是不行的。事实证明,经济发展快、财源建设好的县,一般都是工业搞得比较好。比如大庆市的杜蒙去年财政收入增长一倍以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倍以上,原因就是工业抓上去了。这说明,财政收入能不能上来,关键在于能不能有很高的工业发展水平。再比如,过去我们的边贸企业是“买南方卖南方”,对地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是很大。我们逐步认识到了,引导企业向贸工农结合发展,吉信集团搞了木材加工,华宇公司也介入了酿酒业,这些企业对财政的贡献正在逐步提高。由此可见,我们要鼓励加工企业多发展、快发展。口岸没有工业的支撑,只进行倒包一类的简单贸易,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安置的作用就会微乎其微。
第二、解放思想是发展工业的火车头和总开关,更是检验我们各级领导工作是否创新、观念是否创新、人是否与时俱进的标志。加快工业发展,一定要从解放思想做起。当前,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牢固树立起“民营经济是主体”的思想,明确喊响“全力发展民营经济”。各级领导都应为民营经济叫好、鼓劲,理直气壮地为民营经济鼓掌,坚决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一个行业或企业的发展都要有个过程,民营企业在起步阶段需要一定的扶持。因此,政府要加快出台一些保护民营经济利益的政策规定,该免的免,该缓的缓,以不断夯实非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民营企业本身也有一个提高素质、加强管理的问题,对此大家都已注意到了。
第三、发展工业靠项目,有了好项目才能财源足,达到这个目的则必须做好依托地缘、资源优势选准项目的大文章。我县今年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是7%,开辟新的财源,形成新的增长点关键看项目。今天所见的,就都是新的增长点。抓项目,要在发挥##的资源、口岸优势上用心、用劲、用力。依托资源找项目,依托口岸将产品打入俄市场,这是我们独具的优势。抓项目,就要抓大的、好的、有效益的。杜蒙的财政收入为什么增长那么快?就是因为引进了象伊利集团这样的大项目。目前,大家对发展##陶瓷工业的认识是一致的。过去这不行那不行,很重要的一条是机制不好。现在则不同,机制好了,实行民营后企业活了。我县“十一五”期间计划上50条陶瓷生产线,当前,就要组织力量对发展我县陶瓷工业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力争有所突破。有了好的项目,我们还要走出去,敢于向大企业、龙头企业靠拢,寻求合作和支持。今年5、6月份我们要到南方,专门就##陶瓷进行定项、定位招商。我们能达到10条生产线,生产成本就降低了,对市场的拓宽和吸引是有好处的。如果我们一年能生产几千万平方米,全国的大户就会主动找我们了。就象##发展黑木耳一样,要形成整体规模。确定项目,要新旧技术并重,新旧产业共举,这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上高新技术项目很有必要,但不能盲目,低成本产品的生产仍是我国重要的产业和今后发展的主流。就我县而言,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势在必行,对此我们要正确地加以理解。另外,要加强项目的基础工作。这方面我们的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资料、数据不全,依据不足,不能说服人。
【关键词】民营企业;国际化;对策
一、江苏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现状
江苏民营企业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化进程,从把产品卖到国外,到在国外办厂设机构;从行销层面的简单“国际化”,到资本层面的“跨国并购”,苏商的足迹已经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出去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快,涌现出沙钢、远东、月星、雨润等知名的民营企业。江苏民营企业已成为江苏企业国际化尤其是对外投资的主体。截至2013年3月底,江苏境外投资中方协议金额达157.2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成为了“走出去”的主力军。2012年前三季度,全省民营企业对外投资项目和中方协议投资同比分别增长6.9%和46.1%,占全省的67.3%和65.2%。苏南地区企业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同比增长32.9%,占全省的62.9%;苏中和苏北地区企业中方境外协议投资额同比增长95.7%,占全省33.8%,较去年同期提高近8个百分点。此外,从规模上来看,全省境外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7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达31.2亿美元,同比分别同比增长65.1%、69.5%。
从江苏企业境外投资的领域来看,以商务服务、批发和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对外投资项目276个,中方协议投资22.6亿美元,同比增长34.0%,占全省的55.4%。以加工制造、采矿和光伏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对外投资项目146个,中方协议投资15.9亿美元,同比增长66.0%,占全省的39.1%。其中,民营企业共有138个项目,占59.5%,民营企业的协议投资金额更是达到43761万美元,占68.9%。之前2010年,江苏协议对外投资更是达到21.76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项目数达到269个。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江苏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还处于初级阶段,从对外投资来说,还处于数量少、规模小、效益低的阶段,其规模和质量与江苏的吸引外资很不相称。截止2010年底,江苏累计实际到账外资超过2200亿,累计批准外资投资企业已超过9万家,而2010年底江苏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累计约52亿美元,在境外设立的民营企业也仅有百来家而已。江苏走出去的民营企业最终能在海外立足并有较好绩效的不为多数。
二、江苏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的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走出去”和“引进来”一样,是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重要方式。受经济危机影响,全球范围内许多优质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对外转让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意愿明显增加,为企业‘走出去’参股、并购带来了难得的外部机遇。江苏民营企业‘走出去’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限制了其长远发展和竞争力。
1.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融资困难
放眼全球,成功的跨国企业的国际化经验表明,资金是其国际化过程中重中之重,尤其是政府的资金支持显得极为重要。但我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金融机构的海外发展跟不上,特别是大部分的金融机构认为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其要进行海外投资势必要承担大量的风险,这就导致融资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的瓶颈。另一方面,相关国家金融政策的出台并未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虽然民营企业的融资与自身的财务透明度低、可担保财产较少等存在直接的关系,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仍是体制的问题。再加上银行系统对民营企业严重的慎贷现象,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深陷困境。数据表明,江苏民营企业中66%的企业遇到融资难问题,31%的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通过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企业不足16%,多数民营企业只能靠自身积累缓慢发展。从金融机构的贷款情况看,90%以上为短期贷款和贴现融资,而且短期贷款必须有抵押或担保,贷款利率一般上浮30%至50%,甚至上浮达100%。由于企业本身可供抵押的物品较少,再加上贷款、贴现等融资成本不断攀升,造成民营企业获得贷款难度加大。综上,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足和融资困难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企业迈向国际化的道路上的绊脚石。
2.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充分借助低价劳动力的优势,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近几年,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加,造成地价、电价和劳动力价格及房地产价格普遍上涨,民营企业面临极大挑战。自我国加入WTO后,跨国公司逐渐将中国纳入其全球价值链网络配置之中,江苏有许多民营企业为了溶入到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的价值链中参与国际分工,不得不承接价值链中风险大的低值环节,成为价值链中的代工企业。金融风暴造成了一些国际企业的破产,产业链断裂,最终把负担甩给了下游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持久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就没有继续生存的资本,特别是对民营企业来说,要进行国际化发展,与国际上的众多的企业抗衡没有自己的特色是不行的,这也就导致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国际竞争力不强。单纯的代工生产,没有自己的东西,即使是进行了国际化,也只能沦为国际化分工生产线上的一个点。
3.企业国际化人才匮乏
江苏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开拓海外市场的国际化人才。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需要国际化的一流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国际化经营人才,但民营企业现有人才不能适应国际场发展的需要,缺少熟知国际市场业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缺少具有国际化经验的营销人才、国际管理人才、法律人才和金融人才等。一方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缺乏高素质的涉外经营管理人才,在面对全新的国际市场环境时往往显得茫然无措、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对跨国企业员工的管控能力薄弱,缺少有效监管和问责机制,也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然而,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就不能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企业的文化就跟不上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就会产生诸多的管理上的矛盾,从而阻碍企业国际化的进一步的发展,影响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4.政府服务缺位,缺乏有力的支撑
我国政府虽然提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但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能否真正的走出去在海外市场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平稳的实现生产的第一步,还需要收集国际上全面的市场信息,但却面临极高的成本。经过多年发展,江苏民营企业已基本具备了收集与处理国际上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却缺少对国际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的充分了解,不能准确寻找国际买家和及时地发现竞争对手。反之,国外企业对我们的企业却了如指掌,导致其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局面。
然而,政府本可以通过驻外使馆、商会等收集各种市场信息,为民营企业提供真正走出去的信息支持,但在这个方面政府所提供给民营企业的信息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三、提升江苏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国际竞争,江苏民营企业向国际化经营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江苏民营企业在国际化中的不足,我们应该认识到,不足并不全都是消极的东西,找到如何提升江苏民营企业国际化的对策才是促进其发展的良好契机。
1.积极发展自身,扩展融资渠道
企业自身发展才是硬道理。民营企业规模小这一特殊的且无法避免的弱点导致其资金不足,但是另一方面,为了缓解这一弱点而导致的融资困境,江苏民营企业必须要采取积极主动的融资战略,选择最佳的资金组合,从而提高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和国际资源的能力。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必然需要国际融资的支持,一方面国际化融资可以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还可以借助目标国当地优惠的企业融资政策,从而利于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比如说在美国等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地区,民营企业可以利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在银行业较为发达的欧洲国家,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选择银行贷款作为在海外发展的资源来源,同时还可以利用欧洲货币市场进行资金的拆借环节资金融通压力;在南美等自身债务负担较重的国家,民营企业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进行企业的收购,进行间接融资,不断扩大企业的海外市场规模。总的来说,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应摆脱依单一融资方式的瓶颈,要在国内外因地制宜根据企业所在的国家企业融资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融资方式进行融资。另外,金融创新渐进,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层出不穷,江苏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要抓住机遇,充分借助这些新型的金融工具行融资,要抓住金融创新带来的证券化趋势,同时还要积极吸引海外的风险投资创新企业的融资手段,为企业的海外发展拓宽融资渠道。
2.积极提升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民营企业增强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先决条件,是企业占领市场和保证一定的市场份额的基础。企业的竞争实质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的竞争,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搞好研发设计,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与跨越,来促进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目前江苏民营企业产品结构还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企业难以取得丰厚的报酬。企业需要痛下决心,适时调整产品结构,积极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一,坚持打造高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当前消费者对于质量的要求不仅包括产品质量,还要求提供满意的售后服务。江苏民营企业要想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且长远的步伐就必须把质量摆放在第一位,积极加强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第二,有能力的企业应积极构建自己的海外营销网络。海外营销网络要适应国际市场环境,特别是由于地区文化的差异可能带来的影响,营销人员要具备多发面的知识来应对这种差异。第三,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当前产品之间的竞争几乎可以说是品牌的竞争,企业应积极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
3.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创新,加大人才投入
江苏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创新企业的用人机制非常关键,民营企业要不断创新企业的激励手段,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加强精神激励,才能使企业更好的留住人才、使用人才、激发人才的潜能,不断为企业更好的进行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当前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才招聘、培训及人才引入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员工素质,以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要求。江苏民营企业要实现国际化的发展,企业的人才也应实现国际化,提升企业人才的国际化水准。
4.转变观念,加强政府服务职能
江苏民营企业由于对国际市场信息的采集能力很有限,获取信息的渠道狭窄,增加了民营企业“走出去”的盲目性的风险。政府应加强服务职能,尽所能为民营企业提供各类国际贸易信息渠道。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律,尽快加以完善和引导企业规避各种风险。政府建立相应的民营企业国际化的管理服务系统,对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与合作项目及相关数据进行动态分析,及时调整国家对外政策,多方面收集驻在国法律、法规及具体业务信息,为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发展的环境。世界经验表明,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往往依靠政府促进政策的强大力量获得成功。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统一规则、政策透明、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是政府转变观念,加强其服务职能的首要步骤。
参考文献:
[1]杨建锋,孟晓斌,王重鸣.民营企业特征对其国际化进程的影响——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4):39-46.
[2]苏启林,欧晓明.民营企业国际化动因与特征分析——以华人民营企业为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25(9):43-47.
[3]谢作渺,郭玮,敖素华.科技型民营企业国际化人才的缺失与对策[J].企业活力,2006(11).
[4]朱春兰.试析民营企业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浙江的实证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2).
[5]赵伟,赵婷.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分析[J].浙江经济,2006(22).
[6]赵婷,郑雯雯.中国民企国际化:ODI研究新论述[J].社会科学战线,2009(3).
作者简介: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民营企业;优化对策
一、问题背景
由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至今已持续四年左右,对全球经济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负面影响。很多学者都把目前这段时期称为“后金融危机时期”。对于浙江民营企业而言,其发展至今仍然没有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浙江省GDP增幅从2008年初始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直至2009年第三季度才与全国GDP持平,这不仅与浙江省民营企业遭遇的金融危机密切相关,而且也与这些民营企业本身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内在矛盾有关。鉴于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背景下,浙江民营企业如何健康发展壮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问题分析
1.出口市场受到挤压。浙江省是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大省,2009年出口总额为1330.13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1%以上,从2003年起,民营企业占浙江省出口总额一直超过外企和国企并逐年上升,至2008年达到51.5%。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浙江民营企业的出口明显受到挤压,2009年全年出口总量较2008年下降13.8%,出口总额的下降对浙江省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的负面影响,并在2008年全年出现了连续12个月的下降趋势,直到2010年1月才企稳。此外,浙江省是资源小省,各种矿物资源和能源资源非常有限,特别是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土地资源尤为紧张,就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难度。
2.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话语权。浙江民营企业的鲜明特点是:民营中小企业居多,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廉价的劳动成本,市场对外部企业的依赖性强。从2008年的统计数据可知,浙江民营企业总数超过240万家,其中,作为第一大行业的批发和零售行业的企业总数为12.49万家,占比51.7%;其次是制造业,总计5.8万家,占比24%。上述两大行业均属于完全竞争性行业。此外,2008年浙江机电产品出口企业中的民营企业占比达到50.3%,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大多数浙江出口民营企业处于高度竞争状态。与此同时,尽管浙江民营企业具备一定的成本优势和技能优势,但这些民营企业的规模相对普遍较小,销售和投入严重依赖于外部参与,企业之间的高度竞争削弱了其成本和技术竞争优势,使这些企业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无法拥有话语权。
3.企业内部管理体制落后。浙江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总体而言,这些家族企业大多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整个管理体系已经相对稳定,但由于这些企业的起点较低,并且更新内部管理体制的速度落后于目前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浙江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层面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弊端。
4.人力资源严重短缺、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普遍来看,民营企业的属性决定了其管理人员精明强干,在人力资源层面不会出现国有企业“人浮于事”的现象,但是,民营企业在面临巨大的市场变革,急需快速扩大规模和实现更高层次的企业升级时,往往会感觉自身的人力资源短缺,并严重地阻碍着公司的迅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迫于需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增量,因此往往轻视了对内部人才的培养力度,而是致力于在企业外部新募人员。然而,适合于特定企业使用的特定人才,其贡献和其投人相比自然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形成了人才需求和人才供给之间的数量差距,导致这些企业的人力资源总是在关键时刻处于稀缺状态。《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对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有了较好的保障,但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据了解,实行《劳动合同法》后,缴纳五项社保及加班费等使用工成本大约增加了20%~30%,对企业冲击较大,尤其是浙江大部分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微利企业,受用工成本影响更大,大幅度提高的用工成本使得企业难以承受。
三、相应对策
1.重视和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之间的战略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战略思维、战略定位和战略实施的竞争。数据表明,全球1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是因为企业家缺乏战略管理,从而形成了决策失误。因此,战略管理对提高企业综合实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浙江民营企业的高层领导必须站在时代的前言统观全局,使自己在宏观层面上一方面形成能够准确把握全球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的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嗅觉,另一方面对国内市场的瞬息万变了如指掌,并以此能够对外部危机做出预判,做出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决策。
2.通过企业联合来增强竞争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任何企业都面临来自跨国公司的更加严厉的挑战。如前文所属,浙江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的原因,对外没有获得足够的话语权,为了能够使自己相对迅速地变得强大,就需要民营企业在今后用“联合双赢”的理念取代过去传统的各自为政思维。例如,外界一直认为浙江民营企业具备分工明确的优势,这在企业发展的前期无疑具有明显优势,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民营小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特征形成产业集群,从而形成优势互补,降低企业间的内部交易费用,较快形成抵御外部竞争和环境风险的有效合力。
3.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研究表明,对于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内部而言,企业员工的纵向有效沟通和部门之间的横向有效沟通均较低,分别为51.1%和46.7%;与此相反,在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中,上述两项指标的比例分别为81.3%和86.7%。笔者认为,企业内部各员工或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意味着各种思想的碰撞,这有利于拓宽企业的整体发展思路,从而有利于激发出创新灵感。并且,大多数良好的创意往往产生于一线生产工人、营销人员中,这与他们的日常基层工作实际紧密相联。在企业中,思维创新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组织创新的支撑,因此,浙江民营企业的高层领导应该率先打破类似于国有企业的严格登记制度,重视并积极搜集和征求来自基层的意见,并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通畅无阻的组织沟通体系,这也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
4.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措施。浙江民营企业要立足长远,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制定长远人才发展计划,一方面继续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吸纳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海外高层次技术人才。其一,浙江民营企业的最高领导层要从战略的层面来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踏踏实实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对其修正和完善,从而搭建出符合企业内部需求和外部竞争的人力资源管理框架。其二,浙江民营企业的高层领导应重视对员工提供有效激励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企业内部的核心员工(如技术专家、营销经理、管理能手等),不仅要重视对其提供不低于他们预期的物质激励,还应该在不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在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弹性、相关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尽量满足他们的人性化需求。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内部员工,也能通过良好的口碑吸引企业外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坦森.困境与出路:企业如何制定破坏性增长战略[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2]刘迎秋,徐志祥主编.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分析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为贯彻落实国家支持民营企业政策要求,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帮助辖内优质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搭建融资平台,助力民营企业持续稳健发展。经总行行务会研究,决定组织与我行已建立业务关系的部分优质民营企业举办一次银企座谈会,为确保本次银企座谈会成功举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银行间合作搭建对接与交流平台,加大对辖内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助力优质民营企业改造升级,扩大生产。通过开展银企座谈会,在全区营造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的良好氛围,推动我行转型提质、服务提质、形象提质、信心提质,为全行转型提质发展奠定基础。
二、会议主题
诚信合作 互利共赢
三、时间及地点
银企座谈会定于2018年12月**日,上午9:30—11:30在****举行。
四、参加人员
总行领导班子成员、已建立业务关系的规模优质企业客户。
五、主要议程
会议由同志主持。主要议程有:
(一)行行长讲话(约5分钟);
(二)小贷事业部介绍“小微企业如何获得银行贷款”(约30分钟);
(三)企业代表发言;(约30分钟);
(四)董事长讲话(约10分钟)。
六、职责分工
(一)综合办公室。具体负责领导的讲话稿、会议主持词、会议议程单、邀请函的撰写及打印工作;
(二)信贷管理部。负责制定活动方案;负责会议签到工作;负责会场布置、条幅、桌签制作(条幅内容为:长治漳泽农商银行2018年“诚信合作、互利共赢”银企座谈会)。
(二)公司客户部、小贷事业部。负责邀请企业客户,并积极沟通,确保企业代表按时参会。
(三)科技信息部。负责话筒、音响等会议设备的调试和维护工作;
(四)企业文化部。负责会议的摄影、摄像工作,确保会议全程记录,影响资料完整。
七、工作要求
(一)各项筹备工作于**月***日前准备完毕;
(二)会议所有文字材料于***月***日前完成,并报行领导审定;
(三)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按照工作分工抓紧落实。
王国际一行先后到上海江镇丝绸有限公司、上海松心电器有限公司就民营企业发展情况作了调研。调研后,王国际还与8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会上,王国际对近年来祝桥镇党委、政府始终关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始终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希望祝桥商会要贯彻落实好全国工商联发出的《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组织好会员单位加强理论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好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祝桥民营经济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区首期青年企业家培训班举办“普陀缘 同学情”新春年会
1月10日下午,区首期青年企业家培训班的近四十位学员欢聚一堂,开展以“普陀缘 同学情”为主题的新春年会,年会由拓展训练和文艺表演两部分组成,展示了青年企业家们朝气、热情、睿智的风采,共话相识于“美丽普陀”的同学之情,“缔造你我”的成长之意。
区委常委、区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部长郭芳,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徐志平、区工商联副主席方伟林应邀参加了年会。郭芳在讲话中表示,青年企业家肩负着推动普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希望大家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要有“心装天下”的气魄,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征文集与读者见面
多年来,国家档案局始终把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服务民营企业发展需要,作为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部署。2005年,国家档案局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在重庆召开了全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指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诚心实意地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2006年,三家又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几年来,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遵照座谈会精神和Ⅸ意见》要求,积极探索,真抓实干,与当地有关部门联手,诚心实意为民营企业服务,极大地促进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提升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水平。概括来讲,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和开展档案工作
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档案意识是民营企业建立和发展档案工作的前提。只有让企业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有建档的内在需求,档案工作才能开展。根据这一情况,各地纷纷采取了有效措施营造建档、管档的良好氛围。江苏省档案局一方面通过向民营企业家发放公开信、发无偿服务通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等方法,宣传企业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则通过印发《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利用效益事例选编》,大力宣传档案工作取得效益的典型事例。上海、宁波、青岛等地的档案部门则主动联合当地工商联组织,召开座谈会、恳谈会,直接与民营企业的经营者沟通交流,宣传档案的重要性,以引起他们对档案工作的共鸣。北京市档案局与市工商联联合,定期评比表彰“档案管理先进会员企业”,通过宣传典型表彰先进,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安徽省档案局更是积极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渠道,加强宣传民营企业建档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所有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宣传效果,使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逐渐由被动的“要我建档”改变为主动的“我要建档”。
二是制定办法和指南,使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有法可依
为了让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地档案部门积极与当地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印发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办法或指南以及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通知或意见。例如,北京市档案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市工商联联合制发了《北京市非公有制企业档案管理指南》,对民营企业档案的所有权、管理体制与办法、归档范围等做出明确规定,为民营企业规范档案工作提供参考。2006年,国家档案局等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意见》后,福建省档案局认真贯彻落实,并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提出具体意见。通过制定文件,有力地保障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促进民营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根据民营企业需求,组织免费业务和技能培训
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普遍面临着档案人员流动性强、业务知识少、技能水平低的问题,因而对档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有较大的需求。各地档案部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开展座谈会的形式,充分了解民营企业对档案知识的需求,然后为民营企业举办有针对性的免费培训指导。浙江省各级档案部门本着“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宗旨,积极贯彻国家档案局提出的“服务先行”战略,举办档案专业岗位资格培训和各类专题业务培训,在此基础上,还应民营企业的具体要求,开展“菜单式”、“点播式”档案业务培训。2005年以来,全省共举办各类形式的培训460多期,共培训26500余人次的企业档案人员,受到了民营企业的普遍欢迎。2008年,江苏省档案局与省中小企业局、省工商联分工合作,由省档案局负责编写培训教材和授课,省中小企业局支列专项培训经费,省工商联负责发动联络民营企业并承担会务,三家联合启动全省民营企业档案知识技能免费培训工程。
四是变被动为主动,提供业务咨询和现场指导
为了诚心实意地服务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各地档案部门纷纷转变思路,增强主动性,由“等企业来求助”变为“主动上门服务”。大连市档案局利用大连档案信息网,设立政策法规、业务指导、留言簿等栏目,及时档案法律法规,介绍档案工作规范和标准,交流工作体会;开通相关业务处室的电子信箱,建立企业档案人员QQ群,及时解答有关建立、规范档案工作等方面问题。浙江省档案局的业务指导人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不顾冷遇,一次次上门动员、指导,现场解答企业档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民营企业主动提供无偿、优质服务。在2009年的“双服务推进年”活动中,浙江省各级档案部门还推出了一系列方便服务企业的措施,例如:设立业务技术咨询热线电话、查档服务热线电话;开辟网上服务,专家在线答疑;开通企业查档绿色通道,方便企业查档;根据企业技改项目的特点,简化加快民企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专项验收程序。
五是搭建沟通平台,组织档案业务交流
组织档案业务交流,搭建档案学术研究平台,也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内容之一。2005年重庆会议之后,天津、浙江两地率先成立了档案学会私营企业档案分会,一方面为民营企业建档工作搭建了一个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学术平台。黑龙江、海南两省在2006年分别成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会,建立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同时黑龙江还创办了《黑龙江民营档案》杂志,档案部门通过档案协会和协作组的力量积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建立起了符合自身特点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档案工作机制。深圳市更是把组织培训和讲座等工作放手给市档案行业协会来做,通过协会促进民营企业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络,用社会力量、民间力量去推动民营企业的档案工作。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民营企业之间的业务交流和横向联系,推动了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发展。
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各级档案部门还提供了档案技术服务和寄存服务,例如,福建省档案局就为没有相关技术设备的民营企业提供档案缩微复制、消毒、修复、数字化加工等方面的服务,同时还为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企业提供代存、寄存档案服务。
过去的五年里,在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努力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水平越来越高,档案管理日趋规范,档案利
用成效愈加凸显。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三十六条”),为民营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指明了路径、提供了保障。《意见》的实施对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挑战。
为了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研究探讨下一步推动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思路,国家档案局于2010年11月16-17日在厦门组织召开了“全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经验交流会”,李和平副局长在讲话中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老“三十六条”文件精神,本着“与时俱进、督导并举;分门别类、联系多渠”的原则,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法制社会要求的档案管理。坚持“与时俱进,督导并举”,要求档案部门应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两个“三十六条”文件精神,切实履行政府部门职责。要认识到帮助、引导和规范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就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升民营企业素质,就是适应法制经济要求,为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可信、诚实的竞争环境。坚持“分门别类,联系多渠”,就是要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地督促和引导。横向要联系涉及民营企业的有关部门,纵向要多系统、多渠道地向民营企业宣传档案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中的基础作用以及有关的法规要求。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进一步扩张规模的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扩张民营企业规模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民营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同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又可促进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张。就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而言,民营经济增加值占了经济总量的75%,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已达到132户,但这些企业中绝大部分没有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其生产关系已适应不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不少企业因融资渠道单一而举步维艰。这些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行股份制运作,公司化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一批成型的独资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也必须走多元化投资的路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实中,凡是投资单一、找不到合作伙伴的,就难以发展壮大起来;凡是实行股份制运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模就越来越大,越做越红火。湘西州已有不少民营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了规模扩张。如湖南老爹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股份运作,注册资本从200多万元扩张到了3000多万元;花垣汇银有限责任公司从几十万元起步,发展到资产近2亿元。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民营企业科学决策的需要。产权一元化的民营企业大多采取家长式决策方式,业主“一言堂”、个人说了算。看起来,一个人说了算,决策很方便,但却集中不了大家的智慧,接受不了员工的监督,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往往导致错误的决策。湘西州花垣县一家民营独资企业因决策机制不健全造成决策失误,一次就损失数百万元。民营企业只有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相互制衡的决策监督机制,充分聚合股东们的聪明才智,发挥董事会、股东会的集体决策作用,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管,才能减少决策失误,实现企业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家们反映,两种决策机制呈现出两种局面:民营独资企业开会很少有人讲话,大家往往看老板眼色行事,而股份制企业开会则股东们踊跃发言,出谋划策,集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规范民营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落后的财务管理方式、传统的家族式经营模式已严重制约民营企业发展。湘西州一些民营老板因财务管理不规范肆意挥霍;因人事管理制度不规范,奖惩无法落实。只有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劳动用工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才能整合人力、财力、物力资本,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
4、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民营企业吸纳人才的需要。单一的产权结构、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决定了民营企业在选人用人上的局限性,最容易导致经营层的近亲繁殖。近亲繁殖不仅难以吸纳人才,而且无法管理。湘西州保靖县秦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深有体会地说,近亲繁殖无法搞,哥哥完不成任务处理不下去;老弟违犯了企业规矩也不好处罚。种种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民营企业才能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用人机制,广泛吸纳人才,发挥人才优势,为企业的做大做强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府要有所作为
1、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政府要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成立推进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工作班子,强化责任措施,加强对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指导和协调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调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及时发现典型,认真组织推广。
2、要积极引导、具体帮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主体是民营企业。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尊重企业的自,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具体帮助民营企业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制定规范的《公司章程》;建立有利于科学管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强化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
3、要明确工作重点。一是要加强知识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考察、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加强对民营企业法人、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工作人员的现代企业制度有关知识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刻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二是要搞好分类指导。对已经改制但不太规范的民营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完善;对已经实行股份制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还不够规范的民营企业,要进一步规范,完善内部管理;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独资企业,搞好指导服务,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抓好政策引导。抓紧研究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政策措施。政府可以利用财源建设、工业发展、科技引导等资金作为政府参股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鼓励多渠道融资,推动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如根据有关规定,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人、集体和各类经济主体、外商投资开发农村水电项目。
赵振格在会上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营出展企业已成为出展行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贸促会非常关注民营出展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为此,贸促会展览部与进出口经理人杂志社联合开展专项调查,希望客观了解民营出展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契机,向国务院相关部门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他恳切地说,如何将民营出展企业纳入全国经贸展览审批管理制度下,也是贸促会一直在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杨虹表示,在展览业市场化方面,就近几年贸促会审批的实践来看,我们一直在往前推动,但实际上步履还是挺艰难的。进行此次调查,也是为了使民营出展企业在行业中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北京东方益达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小兵认为,尽管发展了这么多年,但民营出展企业似乎没有统一的管理。
对此,北京恒立伟业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恩杰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说,如果有正规的组织对民营出展企业加以管理,会对我国外贸产生一定的利好。同时,为了与参展企业更好地沟通,希望尽快下达营改增政策的细则。
北京中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耿银表示,不仅北京地区要实施出国展零税率政策,其他地区也要跟进,不然会产生沟通受阻问题。民营企业没有报批权,只能借助有报批权的公司,往往要承担他们不给报批的风险。
北京东方鹿鸣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卫华分析了民营出展企业的发展历程,他认为,目前民营出展企业排在地方出展力量、外资展览公司、国有展览公司之后,生存空间不断被侵蚀,建议民营企业联合起来壮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