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范文

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

第1篇: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范文

毛集实验区司法局

2020年1月8日

根据区扶贫办的统一部署,现将区司法局脱贫攻坚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9年度工作开展情况

胡台村现有人口500户1600人,耕地面积1947亩,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41人,致贫原因分别为因病5户18人,因残4户8人,其他原因致贫11户15人。其中2014年脱贫8户18人;2015年脱贫3户10人;2016年脱贫5户13人;2017年脱贫2户3人;2018年脱贫3户8人;2019年脱贫5户11人, 2019年已全部脱贫。

一是坚决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严格按照区工委、管委关于驻村帮扶工作开展的相关要求切实保证全体帮扶干部90%以上的精力用于开展帮扶工作。按照“为民办事服务、推动精准扶贫、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治理水平、推动集体经济”的指导思想,坚持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到村,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并严格遵守下村纪律,不扰民,不增加群众负担,不增加村级负担。积极组织单位帮扶干部严格按照要求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问题出发帮助贫困户制订脱贫规划。

二是摸清实情提高帮扶能力。积极组织单位帮扶责任人结合各自业务实际,深入调查,摸清村情民意及时掌握每个贫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进一步采取帮扶措施夯实基础。

三是确保政策落实到位。2019年,毛集镇胡台村贫困户中享受低保的有11户24人,享受五保的有2户2人,残疾人补贴4户8人。随着国家救助金额标准的不断提高,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得到了基本生活保障。所有贫困人员全部纳入新农合医保,对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补贴,住院治疗全部享受“351、180”帮扶政策,所有贫困户均与村诊所签订了上门服务协议。有在校学生3户5人,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等费用补贴。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扶贫项目少、规模小,贫困户收入少;扶贫对象大部分是老弱病残,发展自主产业有很大的难度,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缺乏自身脱贫动力。

二是帮扶工作不细致,并且扶贫资料还需进一步完善,未能全部按照区组织部、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毛集镇关于扶贫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三是宣讲扶贫政策时部分贫困户记不住,张冠李戴、答非所问时常发生。

三、2020年工作计划

一是提高贯彻上级政策的精准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下达的关于脱贫攻坚的文件精神,组织帮扶人员认真学习和领会帮扶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相关政策规定,认真细致的做好扶贫资料的审核、把关,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认真逐户清算贫困户收入和支出情况。

二是加大脱贫攻坚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加大政策讲解,提升满意度。对村里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织加强劳动技术培训,努力不断提升贫困户种养殖技能。

三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鼓励自主脱贫。在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鼓励积极发展自主产业项目,扩大自主产业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养殖数量,从养羊30只,增加到60只,从养鸡156只,增加到500只。

第2篇: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范文

一、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政策。

对就读我校的建档立卡的家庭进行帮扶,保证上级的发放的贫困寄宿生补助全额准确的落实到位(目前每个建档立卡贫困生享受1250元/每年的待遇,同时家庭经济有困难的非建档立卡户子女,学校也发给适当的补助),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能够安心读书、读得起书。落实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住宿生学生提供营养的午餐和晚餐。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推荐教辅资料的行为。

二、切实做好贫困救助工作。

组织全校教师和同学自愿捐款活动,积极争取引导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生资助资金。具体在每年的三月(控辍保学活动月)和九月(动员流失生返校月)都开展师生捐助活动,给学生集中购买学习用品。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使学生们顺利的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全面落实“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包保建档立卡贫困生帮扶学生”的政策。

开展专题会安排扶贫工作,每月一次谈心谈话和每学期的家访是否落实到位,定期查看教师的扶贫家访记录本。

四、保证资金落实到位。

对于市级财政拨付贫困学生资助金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其他待遇等,要及时精准发放到学生手里。对各班“住宿生补助”政策的落实情况定期教学督查审核。

五、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台账。

在认真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贫困生的资料数据库、贫困家庭劳动力数据库,使每一个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生都要有相应的信息资料,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户、不漏一个贫困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教育扶贫资源的作用,确保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稳步实施。

第3篇: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范文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主要依据为:国家煤炭工业局煤规字 [20xx]第48号文、《煤炭建设工程造价费用定额及造价管理有关规定》等文件及相关行业的投资估算编制规定。本次投资估算根据镇雄县县的资源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结合实际情况,同时参照近期设计的类似建设项目的资料,根据项目的建设性质,按设计生产能力进行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估算范围:小堡子煤矿新建15万t/a工程所需的全部动态总投资,包括矿建工程、土建工程、设备及工器具购置、安装工程、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及铺底流动资金。

项目对社会影响的分析

一、项目对社会影响分析

㈠ 项目实施对当地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影响

***煤矿工业场地及辅助、附属设施位于隆阳区小堡子村。当地居民收入较低,收入来源较少,经济基础相对较薄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在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仍较落后。***煤矿建成投产后,将直接促进当地工业经济的发展,并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及小城镇建设的步伐。预测本项目投产后当地居民收入可提高1倍以上,可加快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生活水平将得到较大改善。

㈡ 项目实施对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

***煤矿投产后,直接增加就业人数为350余人,与项目相关的社会服务等产业将创造成百上千的就业机会,对增加就业机会、发展地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㈢ 对所在地区少数民族风谷习惯和宗教的影响

本项目所在地区少数民族较多,长期以来与汉族和睦相处,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符合国家的民族政策,充分考虑了民族地区的风谷习惯、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深受当地少数民族的支持。

㈣ 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直接影响:***煤矿项目总投资约1.1亿元。建设所用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部分设备将由本地区供应,这将给建筑业带来发展机遇,煤矿运营后,包括工资、原材料、水电费和维修费等在内的煤矿生产经营费用每年将达到数千万元,可直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间接影响:项目的实施将促进电力、农业和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当地居民可从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和交通邮电服务等的消费中获取相当的收入。在煤炭产业的带动下,本地区的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将会产生乘数效应。

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㈠ 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

煤矿建设遵循“少占地、少迁村”的原则,预计需征用土地3.16ha,工业场地不动迁村寨。项目的实施将直接或间接增加成百上千个变业机会,当地居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将得到很大提高,对发展区域经济和加快扶贫攻坚步伐都具有重大意义,项目的实施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和脱贫致富的愿望是一致的,冲突较小,社会效益显著。

㈡ 各级组织对本项目支持的程度

本项目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参与本项目的xx市、XX区等各级组织,对于本项目的实施都倾注入极大的热情,并尽其所能,给本项目提供一系列优惠的条件,为项目的尽快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㈢ 地区文化状况对本项目的适应程度

工程所属地区少数民族较少,并且长期以来与汉族和睦相处,宗教信仰基本与汉族相同。工程与所地在的地区文化状况没有不适应之处。

三、社会评价结论

㈠ 社会风险分析

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都大力支持该项目的建设,工程所在地的人民群众盼望该工程早日建设投产,项目建设的社会风险很小。但由于人为的工作失误,或某些工作人员不严格执行国家政策,造成群众不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让群众满意,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让项目地区的人民尽早尽快地享受到该项目带来的益处。

㈡ 社会评价结论

***煤矿资源丰富,建井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对促进保山市的经济发展、加快煤炭产业结合调整、加快扶贫攻坚工程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4篇: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范文

关键词:云南;农村;低保资金;安全机制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083-02

一、问题的提出

低保资金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随着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与深化和保障范围的扩大,农村低保资金增长的幅度也将随之提高,必然会累积规模巨大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保障规模不断增长的农村低保资金安全,对于农村低保制度稳定运行,实现社会政策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安全使用,防止农村低保资金被贪污、挪用、拖欠等违法行为,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

二、保障农村低保资金安全的重大意义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长效机制,在调节收入分配、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保障农村低保资金安全是整个农村低保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如果农村低保资金安全得不到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无从谈起。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随着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改革与深化和保障范围的扩大,农村低保资金增长的幅度也将随之提高,必然会累积规模巨大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保障规模不断增长的农村低保资金安全,对于农村低保制度稳定运行,实现社会政策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首要问题是资金的安全使用,防止农村低保资金被贪污、挪用、拖欠等违法行为,是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常稳定运行的首要条件。

2.实现制度公平性、维护农民作为公民应当享有的生存权利的前提。生存权是首要的人权,生存权的保障也是任何政府保障人权的首要任务。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欠发达省份,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据统计,目前云南129个县中有80个贫困县,其中有73个国家重点扶贫县,7个省级扶贫县,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亟待解决。随着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因此,保障农村低保资金安全不仅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前提,也是缓解农村贫困状况、保障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存权利的需要。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包括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3.实现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安定的社会秩序,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云南城乡居民收入悬殊,部分贫困农村人口心理不平衡,都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目前,在云南农村除温饱问题没有解决的人口外,每年还有许多灾民、特困户和孤老残幼需要扶持与救助。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势必会影响农村乃至全省的稳定。只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安全得到保障,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4.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以小规模、分散化为特征的使得弱小的农民个体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化解市场风险。这就需要向他们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资金,帮助他们化解市场风险。其次,云南省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适应土地分散化经营向集中化经营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城镇化建设等需要,稳健安全的使用和发放农村低保资金,对于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实现农村资源的合理流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三、建立健全云南省农村低保资金安全机制的路径

1.准确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提高农村低保资金的使用效率。界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要以通过最大劳动努力,仍然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为衡量标准。在全面调查了解掌握贫困家庭的成员结构、收入水平、生活费支出、致贫原因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确定,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属于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严格按审批程序进行,真正让那些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农村贫困人口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严格审批程序,实行“七步四公示制度”。即经由户主申请、村(居)民小组推荐并张榜公示、入户调查、民主听证、“两委”初定并张二榜公示、乡镇审核并张三榜公示、民政局审批并张四榜公示的程序严格执行。户主申请时提供共同生活家庭成员的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收入状况证明、失业求职登记等相关材料。

2.多元化筹集农村低保资金。资金的筹集是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针对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资金筹集所面临的难题,有以下解决办法:首先,改革税制,筹资农村低保资金。可以考虑开征社会保障税,发挥其社会保障的功能,推动税制改革。其次,切出部分扶贫资金用于低保。2010年9月,云南省启动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试点工作。云南省贫困人口众多,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通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能进一步完善贫困人口的识别机制,真实地掌握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动态管理。目前每年中央扶贫资金总量超过300 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 亿元,加上地方政府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用于扶贫的财政资金每年近140 亿元。而民政部门每年支出近14.2亿元为2 289万农村人口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和其他社会救济,这些人口中很大部分与贫困人口重合。将农村特困救助与农村低保并轨,可以在增加少量财政资金的情况下,扩大保障覆盖面,尽快健全农村低保制度。第三,充分利用民间力量补充“农村低保基金”。通过发行社会保障福利彩票、债券、附捐邮票、纪念币以及建立社会保障捐赠资金的形式向社会和民间组织筹集资金,如定期组织向社会募捐、义演等慈善活动,依靠民间力量补充农村低保基金。

3.强化对农村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严格发放审核程序。对低保对象坚持实行年审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补助有升有降、人员有进有出”,防止“一保定终身”现象发生。实行一户一档信息化管理和分类管理,超过标准或死亡的及时调整,切实保障最困难的农村居民享受低保待遇。首先,审核工作中,以户为单位将现有人口与享受低保补助人员进行对照审查,核实是否吻合;其次,统计减员人数和原因,对不能再享受补助的人员,及时向户主宣传、解释农村低保政策和动态管理制度;最后,将因灾、因病急需救助的群众按照本人申请、村委会同意、张榜公示、上报审核等程序,将其纳入农村低保补助对象,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应保尽保。

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原则上以货币形式发放,对部分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采取实物形式发放。有条件的地方,鼓励金融机构实行“一折通”发放,从程序上杜绝拖欠、挪用、截留低保资金情况发生。如楚雄市中山镇从2010年开始,将农村低保资金由民政办提现后发放现金方式改为由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通过改变发放方式,一方面杜绝了大额提取现金以及由此带来的资金不安全和报账不及时的问题。另一方面保证了专款专用和资金的及时兑付。

4.加强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及监管机制建设,提高农村低保管理水平。农村低保是一项工作量大、责任重的工作,需要政策性、原则性、责任心强、专业水平高的干部具体负责低保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农村低保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定期对低保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时开展经验交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打造一支责任心强、思想作风正、业务精通、公正文明的农村低保工作干部队伍。同时,加强对农村低保工作的监管机制建设,提高农村低保管理水平。对于从事农村低保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纪检监察机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符合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无正当理由拒不审批,或者无故拖延审批的;对不符合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对象,擅自批准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贪污、挪用、冒领、扣压、拖欠、截留、挤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有其他、优亲厚友、、行为的。

5.加强监督力度,开展不定期督查,严格依规查处。云南省、县纪检监察、县民政部门实行抽查与普查相结合,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发放工作进行督查。重点检查程序是否合规、资金是否安全,低保对象是否按时足额领取低保金,有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冒领、贪污受贿、挪用资金以及已经不符合享受条件仍在领取、吃低保等情况。同时,强化政策宣传,确保低保资金监管、发放信息公开。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平台、新闻媒体、宣传栏等形式,宣传《云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等文件。同时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凡是涉及低保资金的问题,做到即访即查,查实即纠,把矛盾解决在基层,积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田宏政.农村低保供养法律指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

[2]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第5篇: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范文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全区上下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努力化解不利因素,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在大环境特别复杂的情况下,我区经济增速逐季加快、产业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城乡建设力度加大、民生事业持续发展,实现了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保持了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会议指出,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营造“两优”投资发展环境,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快实施沿黄经济区发展和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战略,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

会议提出,要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加快特色高效产业发展上做文章,抓好葡萄、草畜、瓜菜园艺产业化经营;加快工业优化升级,做强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壮大一批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淘汰一批落后和过剩产能;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推进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繁荣城乡消费市场。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新建、在建、续建项目进度,抓好明年确定的重点项目,抓好“十二五”期间重大项目的落实,抓好民营企业项目,谋划好“十三五”期间的项目。

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科学规划,制定好《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住房、医疗、社保等改革,让进城农民享有平等规范的基本公共服务;突出城市特色,打造美丽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两屏两带”生态安全屏障,实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打造宁东环境治理样板区,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环境。

会议提出,要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确保明年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以上、平均办结时限压缩50%,并下决心解决“玻璃门”“弹簧门”等隐性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产业转型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资源要素配置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国有资产、资本、资源管理,有效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建设对外开放大平台,推进宁东基地、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滨河新区建设,增强吸纳集聚能力;构建对外合作新机制,推进中阿务实合作,加强与福建、浙江等省市及央企的合作,推进毗邻省区优势产业联动发展;构筑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重点铁路、公路和航空通道建设;谋划对外合作大项目,促进中阿能源、金融、旅游等领域深度合作。

会议提出,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办好10项民生计划30件为民实事。抓好就业创业,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办好职业教育,做好社会政策托底工作;抓好扶贫攻坚,稳步推进生态移民,实施重点贫困村整村扶贫开发,加快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建设;统筹社会保障,加快“五险合一”进度,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医保省级统筹;加快教育、医疗、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切实把改革发展的红利装进老百姓的口袋。

第6篇: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范文

一、加强组织领导。年初盟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召开后,按照自治区、盟两级关于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安排部署,在县级层面成立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领导小组,在乡镇层面成立专门工作组,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分管领导牵头负责、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工程实施村组确定县级领导、县直部门对口帮扶和结对共建,针对贫困村和后进村,开展驻村定点帮扶,做到工程规划、项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户。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工程推进的时间表和任务图,坚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不断创新思维,拓宽思路,切实用创新的办法解决工程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二、创新投入机制。确定了“项目捆绑使用、资金集中投入”的资金保障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盟三级配套资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充分利用一事一议、金融贷款等多种途径解决融资瓶颈。将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配套资金纳入县财政预算,保证工程建设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截至目前,全县已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230万元,争取到各类项目32个,整合各类资金4000多万元。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危房改造、卫生改厕及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建设,采取鼓励群众投工、投劳、投资,财政予以适当补贴的形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产业支撑。在实施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同时,注重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强化产业支撑、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地区差异和产业发展实际,着力在“种养结合、以养为主、多种经营”上下功夫,培育壮大“肉、乳、菜、薯、林”五大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目前,牧业年度大小畜存栏30万头只,菜薯占总播面积的40%,农民收入40%以上来源于林业经济,设施农业比重不断扩大,建成日光温室、蔬菜大棚等近4000座,农田灌溉面积19.43万亩,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牧业综合效益进一步增强,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借助实施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契机,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出发点,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为重要内容,加快推进庭院美化、村庄绿化等重点工作,逐步改善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面貌。在西干沟乡大耗来沟村实施生态移民项目时,坚持科学规划,将移民房屋与牲畜棚圈分开建设,实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改善了居住环境,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二是与扶贫攻坚相结合。立足区贫县的实际,把上级资金调配使用和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示范村的确定有机结合,实施精准扶贫,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在多伦诺尔镇富泉村生态移民小区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户蔬菜种植及温室大棚草莓、葡萄等特色种植优势,为每户移民建设温室大棚和蔬菜拱棚,配套建设蔬菜交易中心及蔬菜加工车间,集中打造集旅游观光、娱乐采摘、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示范村,带动全县设施农业长足发展。三是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在改善农村整体面貌中,加大对景区景点、公路沿线等重点村庄的环境整治力度,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在大河口乡大孤山村建设过程中,考虑到是乡直所在地,又紧邻国道G510,在建设中将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与美丽长廊行动结合实施,加大美化、亮化力度,逐步打造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美丽乡村。

五、加大宣传力度。各乡镇组建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尾,给群众讲透政策、讲清目的,使广大群众切实领会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重大意义、建设内容和工作原则,把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好、调动好,最大限度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政务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新闻媒体,及时跟踪报道工程进展情况,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效应,形成全县上下一盘棋、干部群众一条心、合力推进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的浓厚氛围。同时,立足多伦实际,积极借鉴赤峰市、通辽市等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快推进示范点建设,抓好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实施。

第7篇: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范文

2016年度村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县精准扶贫指挥部的总体要求,在丰溪镇党委、政府的帮助指导下,组织机关干部全员参入联系村丰溪镇高子河村精准扶贫工作,进村入户扎实开展结穷亲、解民困、拔穷根帮扶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基本情况

高子河村位于丰溪镇东南部,平均海拔1200米,山场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距丰溪集镇15公里。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92户334人,总面积21000亩,其中耕地1540亩,有劳力238人,外出务工劳力70人。92户住户中,土木结构住房83户,其中危房35户,砖木及砖混结构住房7户,无房现租房住居2户。2016年农村人均纯收入3652元。

全村经济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养殖业为主。2016年底发展特色产业基地2310亩,(1)梭罗基地300亩,其中:连片种植150亩,农户零星种植150亩;(2)烟叶种植22户,面积560亩;(3)药材种植540亩,其中:种植黄莲达到5亩的有8户40亩,玄参种植15户100亩,天麻种植1户600平方米,零星种植药材50户400亩;(4)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910亩。山羊养殖户2户,存栏总数150余只。

二、贫困现状及成因

(一)贫困现状:高子河村人均收入在2736元以下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户78人,贫困率24%。其中18岁以下5人,18-60岁43人,60岁以上3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群中因病致贫5户,因缺劳动力致贫20户,因缺增收产业致贫5户,因缺技术致贫6户,因其它原因致贫1户。

(二)成因分析:一是产业收益较低。高子河村群众有发展种植、养殖的传统习惯,但药材种植、山羊养殖等产业受种养技术、规模和市场价格等因素制约,增收效果十分有限,特色基地没有形成增收支柱产业,大多数群众收入较低,生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二是交通不便。全村现仍有42户126人出行较为困难,有32户农户农资和农产品运输要靠人力背运1.5公里以上,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多年来,由于地处偏僻及镇、村财力十分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水利灌溉、教育卫生、供电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影响该村快速发展。四是农户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多数农户打工收入,占家庭经济收入的70%,且多以从事简单体力劳动为主,收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家庭养殖和种植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失能人员普遍靠有限的养老金和五保、低保等救助资金维持日常基本生活。五是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素质不高。多数村民基本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新的生产技术难推广,科技扶贫步履艰难;在家青壮年劳动力少,发展项目难落实,脱贫任务较重。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建机构,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年初成立了由局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驻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选任作风扎实、农村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志任队长,抽调有关股室人员参加,专门组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初步形成了干部人人参与扶贫帮扶工作的良好局面。精心制定《帮扶工作方案》,根据溪政办发[2014]26号、溪政办发[2016]1号文件要求,结合驻点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竹溪县农经局驻高子河村帮扶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帮扶工作主要任务和目标,以及兴办实事工作内容,进一步清晰了帮扶联系村脱贫致富发展方向、路径和具体措施。

(二)全员参入,因户制宜制定帮扶措施。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关于在全县开展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将该村37户贫困户全部分解落实到每名干部进行一对一帮扶,做到家家有人过问,户户有帮扶措施,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帮联户认真摸清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脱贫计划,细化帮扶措施,强化帮扶工作常态化。二是适时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2016年春节对8户基本生活困难和2户特殊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慰问金5000元、大米500斤。三是经常性开展帮扶工作 回头看。结合上门座谈宣讲政策,充分听取联系对象户意见,根据各自不同的发展实际,及时对包保的贫困户扶贫规划进行完善与补充,确保措施可行、方法对路、群众认可。

(三)认真核查,确保帮扶对象精准。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扶贫对象大核查的安排部署,我们组织力量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统一行动,深入联系村所有农户对家庭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发展需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逐户实行量化打分核查,做到过程透明、公开公正,确保精准扶贫对象不漏一户。

(四)突出重点,抓好扶贫项目建设。通过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结合高子河村实际,我们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和产业扶贫作为帮扶工作的着力点,积极与县直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争取扶持,力促扶贫项目尽快建成。一是帮助完成了通村客车工程。通村公路危险路段建设防护栏300米,警示墩20个,警示桩10个,候车亭1个,招呼站2个,使村级公路达到农村通行客车条件,并选择车况好、驾驶技术熟练、无安全事故的两辆面包车作为通村客车,目前已正常运行。二是维修加固一组钢索木板桥一座,工程包括更换桥面腐朽木板、加固护栏及硬化引桥路面。三是维修一组砂石公路2公里,主要工程是清理边沟,平整路面,维修涵洞,栽植具有保护、绿化作用的速生行道树。四是针对村小学房屋陈旧、设施简陋的现状,积极争取县教育局支持,计划投资30万元重新选址兴建村小学,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五)搭建平台,助推致富产业发展。依托能人懂技术、会经营、有销售门路的优势,积极帮助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升经济收益拓展路径。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不同群众要求,先后帮助建立了竹溪县丰高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竹溪县志同道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 15 户。通过能人带动,当年新发展以梭椤、黄莲为主的中药材基地300亩,为贫困户增收搭建了新的平台,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

四、主要问题

前一阶段扶贫帮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要求和贫困群众强烈愿望比,我们的帮扶工作还有较大差距,工作中也还面临一些现实困难,精准脱贫任务较大。一是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少数干部对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迫切性、重要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精准脱贫的政策、理念、要求把握不准,对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思路不够清晰,对应帮扶措施的针对性不强;部分群众认识不清、热情不高、配合不紧,影响帮扶措施有效落实。二是政策宣传亟待加强。多数群众由于受自身文化程度和接受信息渠道较少因素制约,对精准扶贫政策理解不透、不全,没有有效激发贫困户的发展积极性,需要采取群众易于接受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持续开展扶贫政策宣传。三是工作合力不够。镇村干部工作头绪多、人员少,精准扶贫工作精力投入难以保障,对口帮扶单位工作队面对并不十分熟悉的村组农户情况,存在着有力难以用上的困惑,镇村干部与驻村工作队之间配合协调机制暂时没有厘清,合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五、工作计划

20xx年,我们将积极主动作为,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精准脱贫的总体安排部署,在县精准扶贫指挥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以促进扶贫措施切实落地到户为重点,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改善和产业扶贫帮扶力度,务求扶贫实效。

(一)强化宣传,确保扶贫政策到户。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工作方式、方法的宣传力度,将产业发展奖励措施逐户宣传到位,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利用春节年关农民工返乡和农闲的有利时机,深入贫困户开展送政策活动。向群众宣传金融扶贫、劳动力培训与就业、教育与卫生扶贫等优惠政策,让贫困群众了解扶贫政策,调动群众参与,拉近距离,增进感情。

(二)跟踪问效,落实到户帮扶措施。对已开展的帮扶措施,逐户认真进行回头看, 与帮扶对象面对面交流,查看帮扶对象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年度脱贫规划的实施情况,查看帮扶方法是否对路、措施是否有效,及时查找不足,有的放矢进行调整。紧紧围绕实施五个一批,算好扶贫攻坚明白账,明确脱贫时限,巩固前期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提高后期帮扶成果。

(三)依托平台,能人带动抱团发展。通过帮助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种养技术服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财务核算分配和建立稳定销售渠道等措施,着力提升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平台的牵引助推作用,发挥好能人经济效应,辐射带动贫困对象共同发展致富。

(四)主动服务,脚踏实地办好实事。升华主动服务意识,发挥好驻村工作队宣传员和协调员作用,及时向村两委班子和村组群众传达贯彻县委、县政府有关精准扶贫工作精神,进一步把村组干部群众思想高度统一起来,充分调动村组干部群众参入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脱贫规划确定的兴办实事项目,积极与相关单位搞好协调配合,主动争取支持,主动全程参入,主动排忧解难,主动贴心服务,努力把群众期盼的实事办好,用真抓实干诠释帮扶使命,用真心真情引领帮扶村群众走上致富路。

2016年度村精准扶贫工作总结

XX村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市连心办工作精心安排,业务精心指导,通过全体工作人员及连心精准扶贫工作组的积极努力,紧密结合本村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市委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安排,组织干部下基层开展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工作,通过上下紧密配合,认真工作,取得了全年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成效,现将XX村二xx年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今年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宣传、

开年来,全村干村及驻村工作组及时进驻村、组,开展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宣传,重点抓了如下几项宣传工作,一是开好三个会议;既由3月4日至6日组织召开了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动员大会,组长胡水林局长亲自在村连心动员会上作动员报告、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宣传XX市委、市政府;XX市委、市政府连心和精准扶贫工作精神,二是,各工作队员、村干部结合联系户走访,向各位村民送年画、送宣传单,认真走访群众,解释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关情况,使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组紧紧围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注重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三是在进村公路及村部人口密植地段利用宣传横幅、在村部常年建立宣传专栏、墙板报进行广泛宣传,

2、开展深入调查、与村民共商振兴发展

工作组一驻村,立即同村干部组织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累计收集了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和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找出了制约和影响该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十项惠民措施,和扶贫计划,这十项惠民措施和扶贫计划是:1、完善排脑山圹附属工程;2、完成上段水渠1200三面不见土水泥浇铸工程;3、兴修水泥厂至白马区路面硬化1公里路程;4、发展大棚西瓜1000亩;5、组织村民免费健康检查;6、组织电影下乡放影;7、组织参加烟叶及果业、养殖业技术培训;8、组织协调有线网络进村入户;9、在居民集中地新建垃圾池3个,10、争取协调上级资金解决XX小学教学条件。通过全体村民积极配合,全体干部一年努力工作,上述十项承诺已完成9项任务,仅有水泥厂至白马区路面硬化1公里路程由于技术等种种原因还在实施,争取年前完成扫尾工作。

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驻村工作组与村干部一起按照各自联系户,一对一帮助专业户、五保户、贫困户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作物栽培技术,在种植大棚西瓜、种植脐橙、种植油茶、以及农业养殖业方面进行了系统培训,指导,全体村民普遍掌握了12门致富技术,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3、真情为群众服务、切实为民排忧解难

驻村工作组每个工作队员认真按照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对每户包扶对象都一一走访到位,特别加强了对五保户、低保户、孤寡老人、困难党员家庭成员患病等生活困难、弱势群体人员的走访力度,向他们了解实际困难,尽所能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开展连心活动以来,对群众来电、来信或当面反映的问题,每个工作队员都能高度重视,对群众合理要求,我们都能及时协调解决。在今年4至6月,特别是对5.19特大暴雨我市连降大到暴雨洪水猛长,发生重大洪涝灾害,驻村工作组按照市防汛工作要求,深入驻村农户逐一排查防洪隐患,对受损农户立即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对地质灾害重灾户在加强安全防范知识宣传的同时,对危旧土坯房住户群众劝导到亲朋好友家居住,较好地避免了因房屋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4、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树立XX新形象

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中,由于涉及面广、任务重压力大,全体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不分白天、昼夜、不分睛天、雨天;不分农紧、农闲,能充分利用一切休息时间、不厌其烦地对全村442进行走访,向农户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的重大意义,取得了全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存在问题:一是除常驻队员外,全覆盖队员中有时工作队员原工作与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之间的矛盾处理得不够好,驻村时间达不到要求。二是部分工作队员对农村工作经验不足,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三是个别队员对连心工作和精准扶贫业务不孰,下到农户后对群众的宣传不专业不到位。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继续在市委、市政府和乡党委的具体领导下,在制定下一步连心活动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按照常态化、全覆盖要求,进一步抓好连心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连心及精准扶贫精神,认真落实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承诺,确保各项工作在下一步的连心及精准扶贫工作中得到践行。

二是多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加大解决实际问题的力度。特别是群众和村委无法解决的问题,工作组要加强收集整理上报,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8篇: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范文

深入开展“冬日无闲”集中服务活动,目的就是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加快重点治理进程,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上来,统一到《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确定的近期目标上来,继续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克服收兵厌战情绪,全镇干部群众总动员、齐上阵、深入村社、农户、田间地头、主动化解矛盾、理顺思路、破解难题、为下年开展各项工作打好基础开好头、起好步。

二、深入开展“冬日无闲”活动的目标任务

本次活动以县委、政府、“开展万名干部入户走访”活动和农村党员“冬训”为契机,重点围绕政策宣传和科技培训两项重点,深入开展六项活动。

(一)、加强政策形势的宣传教育,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一是讲清政策内涵。与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把宣传贯彻党的全会精神和县上重点治理工作会议精神,作为这次活动宣讲的主题,向广大群众讲清中央、省市县的各项惠农政策,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同时,围绕流域重点治理,水资源配置方案的学习,教育农民认识生态县情,推进水资源配置方案的落实,全面解读《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暖棚养殖的思想认识。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党的全会精神和东湖镇三年扶贫规划及发展思路的宣讲对谈活动,组织干部深入村社、农户广泛调研,开好分片会议,向群众讲清明年工作的思路打算及工作措施。二是讲清发展形势。围绕“生态恢复,结构调整,脱贫致富”的总体要求,组织种植能手及暖棚养殖大户开展“讲现实,促增收”现身说法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认清当前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形势,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三是谋划好明年的工作。结合“万名干部大走访”活动,对照东湖镇三年扶贫规划和水资源配置方案,围绕发展茴香、棉花、畜牧业等特色农产品深入开展“讲形势、促调整、落任务”活动,邀请一些龙头企业和农产品运销大户深入各村社农户,分析明年农产品市场行情,确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措施,组织乡村干部深入村社宣传引导,让农民明白明年种什么、养什么。突出抓好畜种改良工作,利用冬闲时节引进和调整种羊结构,为明年推进养殖业发展打好基础。引导群众积极落实种植业结构调整计划。

(二)、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切实抓好农民培训工作。一是集中举办围绕“种、养、加”促进农民增收知识的培训班,与县科技局、农牧局、畜牧局做好联系,邀请农技、畜牧专家,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对农户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同时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农村信息网、党建网及农村科技信息网等网络平台,组织社长、产业带头人、种养大户、劳务输转带头人及广大农户通过多媒体设备分层次开展科技培训。二是广泛开展“送科技、送信息、送服务”培训活动。定期为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畜禽饲养管理、饲料搭配,疾病防治、品种选育等专业技术知识。三是邀请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和县畜牧站技术人员在镇上和正新、雨圣两村及镇上举办为期四天的培训班,通过专题讲解与印发资料,典型报告与解疑释难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发现问题,寻找对策。

(三)、深入开展六项活动,努力提高开展活动的实效。一是深入开展节水增收大讨论活动,组织干部重点宣传重点治理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工作重点,帮助农民算好“四笔帐”,破解发展难题。依据水权调结构,抓住机遇谋发展。二是深入开展村容、村貌环境整治活动。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清除白色污染,美化家园我动手攻坚月活动,发动群众深埋焚烧农田残留地膜,清除路旁街道“三乱”堆放现象,美化居住环境。三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开展干部“进农家”活动,镇村干部虚心问政于民,了解社情民意,听取群众呼声,消除群众积怨,理顺群众情绪,调处矛盾纠纷。对农民反映比较强烈的土地纠纷进行合理调处。针对部分村社地块比较分散,土地灌溉渗漏严重等问题,组织群众进行土地整合,确保群众来年浇水种植顺畅进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四是深入开展访贫问苦、关注民生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农户,了解群众疾苦,开展访贫问苦活动,捐款捐物,“帮百家难,解百家困”。把有限的物品、资金送到困难家庭手中,保证困难户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季。五是开展加大农村巡防保障安全生产活动。组织巡逻队,进行定期巡逻,进行安全排查,根除一切不安全隐患。制定防火防患措施,增强群众防患意识,保障农民安全生产。六是抓住元旦、春节的有利时机,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前制定实施方案召开镇村社干部动员大会,切实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冬日无闲”集中服务活动上来。

(二)、集中服务阶段:对照实施方案,领导带头组织干部党员深入村社、农户、集中把群众期盼的难题解决好。

(三)、自查汇报阶段: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落实情况认真来一次回头看,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认真梳理归纳,以便整改落实。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镇上成立“冬日无闲”活动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亲自抓、负总责、其它领导分片包村严格按照“人盯人、人盯事”和“一事一人”的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创造性地抓好活动落实。

2、细化工作措施、注重活动实效

第9篇: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范文

1994年划定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距今已有16年多了'各地经济社会形势发生很大变化,贫困人口的分布也随之产生了新变化。一些资源富集地区由于资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显然这些地区不应再列为贫困地区加以扶持。我国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最终落着点,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问题,这对于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必须抓紧抓好的重要历史任务。我国在2000年的时候已经基本实现了总体小康,我们认为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时候,贫困人口的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应该达到2000年全国平均的人均收入水平,贫困地区的人均GDP应该达到2000年我国全国的人均GDP水平。如果能够实现上述两个目标,我们认为到2020年的时候,我国就基本解决了绝对贫困人口和绝对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从而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上述标准,全国有479个县低于这一标准。我国要在今后十年的时间内,解决上述绝对贫困问题,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

从我国贫困县(旗、市)的空间分布来看,我国的贫困县绝大部分都是分布在山区或高原山区,特别是群山连绵区,更是呈现集中分布的状态。除去少数呈现离散分布的县之外,我国集中连片分布或基本呈现集中连片分布的贫困县共计373个,可以分为乌蒙山区、横断山区、秦巴山区、六盘山及陇中南地区、武陵山区、吕梁山区、太行山区、大小兴安岭南麓、南疆地区、三江源地区、桂黔川滇毗邻地区、赣南地区、琼中地区共计13个片区,约170万平方公里,1.19亿人,其中1.04亿乡村人口。

贫困地区分布的主要特点和类型

(一)主要特点

如果将本研究提出的贫困地区与国家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空间分布进行比对,则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在空间上具有较高的重合性,特别是对于西部集中连片较大的贫困地区来说,两者之间在空间上的重合度很高,而且按照本研究所确定的贫困地区往往都是分布在国家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分布的核心区内。二是本研究中确定的贫困地区在中部、东北等部分省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离散化的状态。比如在安徽、江西、黑龙江等省份,本研究提出的贫困地区在空间上基本上呈现离散化的分布状态,而按照国家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分布,在这些地区则是集中连片分布。三是贫困地区有至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步增多的趋势。与国家59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的空间分布相比,本研究中提出的贫困地区更多是集中在西南部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西南部地区是我国今后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其他区位条件相对较好,位于平原地区的贫困县基本上已经摆脱或初步摆脱贫困。

(二)主要类型

1 生态脆弱型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通过将本研究中提出的贫困地区与我国提出的限制开发区域、山区、丘陵和平原县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本研究中提出的贫困地区与上述生态脆弱地区具有较高的重合性。在对比中可以发现,属于限制开发区的县的数量占据50%以上的地区有秦巴山区、吕梁山区、三江源地区和琼中地区,按照国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这些地区属于重要的生态保护区,按照本研究划分的贫困地区范围,这些地区又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地区是集生态保护与集中连片贫困的特征为一体的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型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对于生态脆弱型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今后在扶贫开发的过程中要重点推进生态移民,在条件适宜地区同时推进就地扶贫。

2 生存条件待改善型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除了上述地区之外,还有乌蒙山区、桂黔滇毗邻地区、六盘山及陇中南地区、横断山区、武陵山区、太行山区、大小兴安岭南麓、赣南地区、南疆地区,在这些地区中,尽管限制开发区的县数没有超过50%,但是大多也是山区、丘陵区,只有极少数的平原区,生态环境也比较重要,但是这些地区从总体来看还是有适宜集聚人口和产业的空间,可以通过不断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推进脱贫致富。因此,此类地区可以被分类为生存条件待改善型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对于生存条件待改善型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主要是通过不断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点状开发、面上保护”的思路,推进此类地区开发。

主要贫困地区致贫成因分析

(一)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自然灾害多

从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分布来看,目前的贫困地区大部分都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和高原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泥石流、滑坡、石漠化、水土流失、涝灾、旱灾、冻灾等自然灾害频发。早先处于平原地区,由于人多地少而造成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经过国家的扶贫开发和自身发展,当地的基础条件得到很大改善,青壮年中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此类区域大部分已经摆脱或初步摆脱贫困。当前剩余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大部分主要集中在生产和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从本研究所列举的13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空间分布来看,这些地区几乎全部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和高原区等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区。

(二)基本公共服务滞后,自我发展能力弱

当前我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山区、丘陵区和高原区的现实决定了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再加上长期以来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区域之间的巨大差距,落后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十分滞后,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在质和量上都存在严重不足,贫困地区青壮年缺乏必要的劳动培训,致使劳动力素质低下,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或别人不愿从事的脏累差或危险性工作,自我发展能力弱。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十分滞后。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居民居住分散,教育设施十分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使得贫困地区的儿童和青少年在一开始就在教育上与发达地区拉开了巨大的差距,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