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鸟的手抄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图片1
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图片2
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图片3
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图片4
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图片5
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的资料:环保标语
1) 树成荫 草成被 花吐艳 驻四季皆春 山变绿 水变清 鸟歌唱迎八方清风
2) 既要金山银山 更要碧水蓝天
3) 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个个争当绿色天使
4) 得到的不是永恒的拥有 失去的将永不会再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5) 用行动护卫家园 用热血浇灌地球
6) 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7) 关爱生命健康 倡导环保时尚
8) 自觉遵守环保法律 加强企业污染治理
9) 绿化祖国山青水碧千秋美 平衡生态人杰地灵万里春
10) 保护环境 就是保护生产力
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的内容:低碳环保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知道,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就应该更加的珍惜这些无价之宝,节能减排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什么西方国家的环境如同天堂一般,因为西方人重视生态环境呀!他们曾经也像我们一样,在发展速度飞快时,没注意节能减排,也吃过亏。正因为这样,他们吸取了教训,做什么事情都随时想到环保。我们也应该树立这样的环保意识,尽快形成一种好习惯。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即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温室效应的出现、水污染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忍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比如说:胶袋。公正地说,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胶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确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方便、实用、灵活,使用成本低廉,“随用随弃”的生存快乐。可是,科学已经证明,人类在胶袋中所获得的“随用随扔”的快乐却是以胶袋的不可降解、对环境造成持久污染为代价换来的。当前商场赠送的胶袋主要都是不可降解的,如果用作垃圾袋,将严重危害环境。胶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生成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
事实上,只有科学的发展才能不断解决人类所面对的问题。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应把环保和节能减排放在第一位,不要为了工业和社会发展而忘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道理。国家未来的主人是我们,节能减排不是一句空话,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真正树立与地球母亲同呼吸共命运的观念意识,并把这种意识化为日常工作生活中理所当然的行为习惯。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的保护这些来之不易,还经过长久的时间而形成的资源,不要再让这个美丽的地球再受污染。
古语云: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节能环保是一项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节能环保的校园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节能环保,而节能环保型校园的建设,关键在于培养环保理念,树立理性发展和勤俭节约的意识,努力构建和谐节约型校园,需要其中每一位师生及社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节能环保有你我共同的参与,明天天会更蓝,水会更清,生活也将更美好!
推荐其他主题的手抄报资料和图片作为参考:
1.中学生绿色环保手抄报
2.初中绿色环保手抄报图片
3.初中生环境手抄报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导作用,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推广工作方针和《国家通用文字法》,不断建立和完善以学校为中心,带动全社区推广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格局。
三、实施步骤
1.突出主题,加强宣传
第二十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活动时间是9 月10 日至16日,在推普周期间,我校决定充分利用宣传栏、壁报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同时还要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扩大宣传气氛,在校门口悬挂大型条幅宣传标语,增强全社会的语言意识。
2.开展街头宣传咨询活动
推普周期间,学校将组织老师走上街头,大力宣传推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3.办一期以“我与普通话”为主题的手抄报
【关键词】课外阅读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07-0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然而,普通的中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的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
一、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一)部分学生缺乏长期阅读计划
调查发现,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的这一要求在实际中并未完全贯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有短期计划,也很有可能与阶段性的月考、期中考试有关联,这也是与素质教育的目的相违背的。没有计划便没有阅读效率,直接导致在阅读上没有“量”的保证。从另一方面来说,多数学生没有阅读计划或只有短期计划表明他们在思想上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的敦促和指导也有所欠缺。
(二)未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
调查显示,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拿到手中的书只是随意翻翻,大多只形成初步的印象,真正能记住的东西很少。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分散学习精力,降低阅读效率,造成阅读的盲目与被动。
(三)家长与社会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存有偏差
根据家长问卷的资料显示,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多数持保守态度。家长对待课外阅读,虽不像以前一样视之为洪水猛兽,但仍然持怀疑态度,更不会将课外阅读与课内“正书”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学生学习成绩一旦下降,家长往往第一反应就是归咎于课外读物,对课外书又会另眼相看了。家长、社会对课外阅读认识上的偏差一旦形成,也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发挥榜样作用,激励学生阅读。榜样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作为向导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同时,有意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并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营造阅读氛围,创设阅读环境。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更利于阅读,形式可多样化。如开设专题讲座,出一期黑板报、举行朗诵会,布置一些手抄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更为适宜。
3.激发学生兴趣,拓宽阅读环节。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前,首先要采用各种手段燃起学生的读书愿望。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特别是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阅读兴趣的激发,能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二)明确阅读目标,制定课外阅读计划
首先,教育学生明确阅读目标。课外阅读能使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社会、感悟人生、认识自然,能培养自己的生活能力、鉴赏能力、是非判断能力,特别是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词汇和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学生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会积极地、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其次,适当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针对性。
再次,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有的放矢,持之以恒。
(三)结合多种阅读方法,加以指导
第一,博约结合,粗精结合,培养阅读能力。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能突出重点,刻苦钻研某一方面的书籍,两者结合才能融会贯通。
第二,循序渐进,熟读深思,发展思维能力。我们可采用分层次阅读由浅入深,进行指导,在阅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第三,读审相连,化读为写,提高鉴赏能力。阅读中除了具有质疑的精神外,还需要学会保持一种独立的精神来加以审视。对初中学生来说,可以写成读后感,或者简评来提高鉴别能力。
总之,在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充分认识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严重不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同时教师要有深远的目光,广博的知识和常抓不懈的恒心,要以最大的热忱倾注其中,那么,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棵大树,必将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略读课文既相对独立,又与精读课文互有关联,二者作为一个整体存在。我们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越是高年段就越重视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尝试性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册开始才正式安排略读课文,32篇课文中有8篇略读课文,占总数的25%;四年级上册,32篇课文中有14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是五五分成,精读、略读各占50%。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一书中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这恰好道出了教材重视略读课文编排的原因。精读与略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在精读中认真习得方法获得经验,就不会有在略读中的技巧训练与应用。如果把略读课文教学提高到应用与检验的地位,它就不会是可有可无,而被忽视了。
二、略其所略,重其所重
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提了两点要求:一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二是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摒弃过度的设计,让大气度、大智慧充盈课堂。课堂教学结构应该显得比较简约、粗线条,为学生自主阅读开辟大块的时空,做到略其所略,重其所重。2011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第四期的辩课内容是略读课文《珍珠鸟》,我觉得张宝川老师的教学设计值得学习。请看:
问题:读读课文,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信赖的。
师:你们打算用哪把“金钥匙”来打开这个问题之门?
生:我想针对课文主要事件画情节线。
生:我想圈画出重点词句。
生:我想作批注。
师:针对课文的主要事件画情节线是我们新学的“金钥匙”,圈画出重点词句、作批注也是我们常用的方法。现在可以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了。开始吧!
(学生自学时间充足,教师巡视指导。)
……
叶圣陶先生说:“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需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适应,所以叫做‘略’。”张老师以上的教学片断,正是叶老先生这一段话的写照,在略读课堂上,做到了“略其所略,重其所重”。略老师的“纤屑不遗”,重学生的“熟能生巧”。张老师的教学紧扣课文的“连接语”进行设计,把教学流程简洁地分成了四个部分:默读―思考―交流―拓展。教学注重学法迁移,课堂上给学生开辟了大段自主阅读交流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得以驰骋,自觉运用习得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真切的自主阅读经验,教师检验到了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当然,略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必须有精读课教学的良好铺垫。没有精读课上的“苦心经营”,学法传授,就没有略读课上的学法应用与迁移。
三、略读课文教学应更重视课外拓展
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适当地向课外拓展延伸,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在课前课后阅读相关文章、书籍,收集相关资料,加大学生的信息吸收量,利用课文的某些内容,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某些问题的兴趣等。如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孟峰老师,在执教略读课文《蒙娜丽莎之约》中如是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感受绘画艺术的魅力:
师:这幅画的作者是达・芬奇。(多媒体出示画像)他具有多样的才华,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杰作,我们一起来看。(配乐展示画作)
师:今天的作业:第一,搜集《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作的资料,欣赏这幅画作;第二,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介绍,可以是《蒙娜丽莎》,可以是达・芬奇的其他画作,还可以是我们喜欢的画作;第三,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期手抄报;这三项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项完成。
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拓展阅读。孟老师以《蒙娜丽莎》这幅画为拓展点引领学生欣赏了画家达・芬奇的一系列作品,这是对学生的艺术熏陶。最后布置的作业拓展延伸性强,学生不管选择哪一项作业去完成,自主阅读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我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汉语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我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民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每周开展一次汉语阅读分享课,让民族学生交流阅读中的收获;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民族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民族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为使民族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班上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民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民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民族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民族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⒊发挥故事的魅力让民族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民族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娓娓宣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时,我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在阅读技能训练中,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给高中民族学生系统地阅读技巧方法上的指导。
1、学会精读和泛读。
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针对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另外,我紧密结合汉语课本的实际内容、学习的要求,适当提出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深刻领会课本知识,同时对民族学生的理科学习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2 巧抓重点词句,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1)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不能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加以单一、孤立的分析、讲解,或者简单地一股脑儿地对字、词、句面面俱到地“肢解”,而是保存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意境完美性。以读促解,以读悟法,以读动情。如我在《游山西村》教学中,为指导学生读好“丰年留客足鸡豚”里的足一词。 让学生理解“足”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对“足”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起到“一石数鸟”的效果。
(2)抓住中心句,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高中汉语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仔细思考,全文处处与之紧密相连。如果抓住这些中心词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 抓住“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写风景优美的段落有哪些?写物产丰富的段落是哪几段?优美的风景体现在哪些景物上?丰富的物产又是什么?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词来写,用了总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这两个词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3)抓住过渡句或关键词,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框架。
抓过渡句。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如《赵州桥》一文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既总结了上文,又开启下文,像一座桥梁,使课文的前后部分自然、连贯地衔接,并使课文的结构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小读者面前。
坚持把语言文字工作与学校各项常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校始终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强化管理,职责明确,有一定成效。
一)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健全。
一是成立语言文字工作小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指定专门的语言文字工作人员,各年级组长任组员。二是建立创建工作网络。以校长室、教导处、团委、政教处、语文教研组、其他各教研组、工会等部门组成的创建工作网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全员参与、分工明确。
二)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到每学期的学校工作计划。语言文字工作小组。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计划,整理相关资料,有关经验。创建过程中在校务会议上专门研究部署语言文字工作,制定具体可行的专项工作计划。
二、建章立制。保障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顺利开展
1建立健全语言文字工作制度
并要求在岗教师必须持普通话合格证书才能上岗,为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和《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学校相继完善了小学小学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小学小学教案、作业、听课笔记检查制度》小学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综合评价细则》等相关规章制度。从而使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有章可循,落到实处。
2加强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考核管理
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之中。纳入学校课程标准及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如我不仅要求教师将普通话作为职业语言,而且要成为生活语言、家庭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案、批改学生作业情况都成为考核教师工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明确要求,教师进入校园必须讲普通话,板书、批改作业及书写评语中,必须使用规范字。学校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如,低年级开设写字课,学校开设少儿经典诵读课。学校的教学计划还规定,语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学、训练,重视培养学生使用字典的习惯,提高使用汉语拼音识字正音的能力,指导、督促班级的板报工作。通过上述努力,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相关要求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加强了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字习惯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三、建设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环境
1.搭建网络平台。
十分重视利用网络平台促进语言文字工作。校园网上上传国家语言文字相关的方针政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测试达标情况等信息,校加强校园网络建设的过程中。解学校相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新举措等,方便师生及时查阅,为我校进一步开拓语言文字组织和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
2.发挥广播站作用。
校每学期进行两次关于推广语言文字规范主题的广播。定题、组稿、主播都由学生完成。这一举措,作为向全校进行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宣传措施之一。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和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积极性,加强了学生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纯洁性的责任意识。
3.每学期在班级黑板报上开辟专门的语言文字角”利用黑板报阵地。开展书法展示、古诗品读等活动来表现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蕴丰富与结构完美,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文字的自豪感。
4.融合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走廊、楼梯口等处张贴语言文字宣传标牌;教室里的班规、评比栏、板报等用字规范,班级文化建设也体现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氛围。
四、搭建平台。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通过在师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将语言文字工作落实在教育教学常规工作之中。不断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语言文字工作水平。
1教职工中广泛开展“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
也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普通话是校园语言。写规范字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是通过教职工大会、集中培训等形式。增强教师用语用字规范化意识。校领导班子身体力行,带头使用普通话,接受教师学生监督。向全体教师发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倡议,营造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化氛围。
二是常规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师规范用语用字的自觉意识。
三是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朗诵、读书演讲、经验交流等活动。如“教师普通话朗诵演讲比赛”教育叙事会”教师三字一话基本功比武”优秀读书笔记评比”等已经成为学校常规性工作。
四是组织教师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以及三笔字培训活动。近几年我校不定期组织全体老师分批开展普通话集中培训。开展正音辅导培训。目前,全校75名教职工中,普通话达到一级乙等的有2人,二级甲等有30人,教师普通话达标率为100%市教研室举办的教师“美文诵读”比赛中,徐老师、李老师喜获一等奖,市语委举办的中华诵”比赛中,彭老师荣获三等奖。
五是积极开展语言文字课题研究工作。学校教科室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关于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课题研究。激发学生诵读国学兴趣策略研究”科研课题正围绕该内容有计划地实施开展。
六是学校开设写字课。让学生在达成“规范、端正、整洁”书写的基础上实现学生艺术个性的形成与张扬;注重汉字书写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同时,让学生初步具备书写、欣赏书法的能力,培养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继承、弘扬祖国文化的责任感。有效地提高了师生写规范字的意识。一大批学生的书法作品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
2学生中广泛开展“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
一是开展专题活动。学校近几年在学生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了课文朗读及古诗词吟诵比赛、各班讲故事比赛、主题读书演讲比赛、写规范字比赛、校园广播台播音员选拔赛等等。这些活动地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水平。学校还成立了国学诵读班、快乐读写俱乐部、写字兴趣班等,让一部分在这方面有兴趣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学校各班级之间每学期还开展了用字规范化纠查工作,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每年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学校精心规划、科学组织,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千人签名活动、学习手册、开展了以“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比赛活动;组织学校小小推普员上街推广普通话,向广大市民宣传语言文字法;结合语文教学开展课文朗读及学生普通话大赛;学生硬笔字比赛;组织学生开展了啄木鸟”专项行动,立足校园,班级组织改错别字比赛等活动,深入社会对门牌广告、宣传标语进行用字规范性地查找。这些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学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
二是开展“共同的语言。辐射到家庭、社会,通过教师之手,牵动学生的小手,通过学生的小手,拉动家长的大手,学生在家里发挥了小老师的作用,使普通话由校园语言迈向社会语言,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内涵,提高了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了学生推广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使命感,体现了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效性。
五、语言文字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对策
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当然。
1.一些教师、学生在教学、集体活动、会议中能够使用普通话。由于方言太重,普通话不标准。针对这种情况,校会在日后加强相关宣传,让师生加强使用普通话的意识,力争以后实现完全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2.一些老师和学生偶尔也会出现用字不规范的情况。不规范的简化字等等,针对这一情况我也会加强宣传使用规范字的力度,进行一些相关的啄木鸟”活动,树立使用规范字的意识,培养使用规范字的习惯。
3.宣传、管理上还存在着时紧时松的现象。由于学校工作条线较多。语言文字工作的力度就会相应削弱。这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加以克服,要真正做到常抓不懈,抓出实效。语言文字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传播文明的重要场所,理所应当成为运用语言文字最规范的地方,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基本阵地,所以,学生和老师责无旁贷,要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校一直以来坚持以搞好校园的语言文化建设为抓手,坚持以培养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为目标,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积极开拓新的工作思路,组织新颖多样的师生活动,创建新的学习工作平台,使这项工作深入持续开展。
一、提高科学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意识,营造闽南区域科学教育氛围
(一)提高科学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意识
首先要从科学教师自身入手,具体如下:1.加大资源开发与利用宣传。让每位教师认识到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邀请民俗专家开相关的讲座、开展相关的风土民情、乡土地理等方面的知识竞赛等;2.密切家、校、社会联系。科学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是否能够顺利地进行,需要取得广大教师认可同时,还需争取家庭、社会的支持,只有三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如邀请学生家长、民间艺人、文物专家、技术员等等,召开家长会、座谈会,让他们了解科学课程资源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让他们为学校献言、献策,取得家长理解与支持,这样一方面解决学校、教师力量单薄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较大程度上增强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成效;3.走出校门,了解资源。组织科学教师走出校门走进社区、文化部门、大自然、名胜古迹等了解当地民俗风情、乡土地理、传统文化,亲身体验本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地理、文化等增长他们的见识,扩大他们的视野;4.走进社区,体验生活。如联系周边的工厂、农场等让科学教师们能亲历生产全过程,从中获得对生活更多的认识。
(二)营造闽南区域的科学教育氛围
农村具有较宽敞的校园环境,对这些环境进行合理改造,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进行校园的绿化、美化,如柔软的人工草操场、假山、喷泉、闽南特有的植物龙眼树、芒果树等,构建充满生机的校园景观。其中,根据闽南人的衣、食、住、行、玩等特点建设一条闽南文化长廊,包括“闽南生产生活用具体验园”和“闽南童玩展”等,展示富有民间特色的各种农具及工艺品,营造浓厚的闽南科学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热爱乡土和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体验闽南区域特色生产生活,科学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饮水思源,勿忘传统。通过收集建立闽南农家生产生活用具展室,让学生充分了解具有历史意义的早期农村生产生活用具,并让学生走进农村,体验农村生产生活,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乡土文化,增强学生利用科学知识,服务农村群众、服务农村社会的责任感。
(一)建立闽南农村用具展室,体验闽南农家生产生活
收集农家生产生活用具,建立闽南农家生产生活用具展室。展室分成两大展区:农村生活用具展区和农村生产用具展区。生活用具按照“衣、食、住、行”的顺序展出,生产用具按照“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的顺序展出,了解四季变化及闽南农村生产生活。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教育活动,如水稻种植过程体验、闽南小吃制作体验、豆制品的生产体验和鲜花保鲜的探究实验等。另外,通过“水稻生产过程体验”让学生深入农村请教农民学播种、插秧、施肥、进行田间管理、水稻收成一系列过程,真正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体验到农民生活的艰难,获得劳动科学技术教育,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另外还开展了盐水溶液对鲜花进行保鲜探究实验,并把研究成果服务闽南农村的花农。
(二)挖掘闽南区域科学教育元素,开展闽南区域科学教育活动
开展以“弘扬民间艺术,振兴民族精神”为主题的闽南科学活动,将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民间艺术内容融入学校科学教育教学活动。制作闽南童玩,玩闽南游戏:制作陀螺、竹蜻蜓、铁圈等,并在此基础上创新设计,如用各种废弃材料动手设计制作自动竹蜻蜓、各种陀螺……将闽南民间优秀的、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传授给他们,让孩子们体会浓厚的乡情气息,并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如孩子认识了闽南地区的动物:如昆虫类,童谣中有“龙眼鸡”(龙眼树上的一种昆虫),美而艳丽,被称为“会飞的花”,蝴蝶叫“尾蝶仔”,荧火虫叫“火金姑”或“火金星”……了解了“万物普遍联系”所蕴含的朴素哲理,如从闽南童谣中的“割草饲(喂)牛,牛卖银,银娶某(妻),某生囝,囝种塍,塍生粟,粟饲鸭,鸭生卵,卵请客,客,尿浇花,花结籽,籽契(榨)油,油点火”了解自然界生物之间存在的食物链及生态平衡等。校园成了孩子们学习传统科学文化的乐园,继承前辈优良传统的摇篮,处处洋溢着鲜活的科学教育教学气息。
三、创编闽南区域特色科学案例,丰富科学教育活动内涵
在开发科学课程的过程中,紧紧依靠教师、学生和社会的力量,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强化科学课程资源的挖掘,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因此,我们所开发的科学课程突显闽南农村的教学特色。
(一)创编闽南区域特色的科学案例,充实已有科学教学素材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紧紧抓住动植物、环境等资源,并以此为主要题材,在学习《形状结构》单元《搭房子》后改编成《建闽南建筑》,创编《玩陀螺》等作为科学校本案例,纳入学校的科学教学中。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家乡著名建筑(名胜古迹)为主题的活动,组织学生听取乡土研究专家的讲座,组织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带领学生实地寻访闽南的历史,参观闽南的名胜古迹,渗透闽南科学文化教育,以方案设计、手抄报、建筑作品等途径引领学生描绘家乡未来的蓝图,通过一系列活动,乡土知识通过科学教育在学生集体中得以普及,得以传播并渗透,爱校、爱乡、爱国的情感紧紧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二)发挥闽南区域动植物资源优势,渗透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内容。这些内容需加强科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课堂是主要阵地。真正发挥这一阵地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丰富的动物和植物等资源。在学习《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研究昆虫》《观察蝌蚪》等课,均是利用本地区各种动植物、闽南文化等资源开展科学教学。例如,《认识昆虫》这一课教学,对于闽南地区特有的昆虫学生已有的认识不少,哪些问题是学生最想进一步研究呢?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你们一定知道了不少有关昆虫的知识或者有趣的事吧!谁能说一说?
生:谈论已知昆虫的方方面面,包括查阅的资料、小故事、问题等感兴趣的内容。(通过交谈了解学生对昆虫的已有认识,并激发学生对昆虫产生探究的兴趣。)
师: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昆虫的触角,昆虫的眼睛……(提供给学生各种闽南特有的昆虫,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观察研究,这样自然过渡把学生引导到下一阶段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