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卫生体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瑞士公共卫生系统的情况
先看看瑞士公共卫生系统的情况。瑞士联邦政府体制的特点决定了卫生系统的构成。瑞士公共卫生系统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卫生部门,另一部分是各类医疗机构。
瑞士没有联邦卫生部,在联邦内政部下设有联邦公共卫生局。联邦公共卫生局与健康促进基金会共同制定实施全国促进健康政策和预防战略,其中卫生局主要负责诸如爱滋病、吸毒、酗酒等方面问题,健康促进基金会主要负责诸如青春期卫生和癌症防治等。瑞士各州卫生局分别制定自己的公共卫生服务政策,跨州卫生事务联合会作为州际间协调机构,协调处理各州共有的有关卫生系统的计划和管理问题。
与我国不同,瑞士的医院基本不承担疫病的预防和控制职能,这一职能是由联邦和州的公共卫生局承担的。当医院发现某种疾病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发生时,就立即通知联邦公共卫生局和州公共卫生局,各级公共卫生局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向公众疫病流行信息。
瑞士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
瑞士的医疗機构管理体制也有自己的特色。瑞士的医疗机构主要有医院和私人诊所两种。在瑞士,初级保健职能是由私人诊所承担的,大多数机动的医疗服务由个体开业医生提供。
在瑞士,设立医院需要经过政府严格的审批手续。如果某一地区医疗资源短缺,当地乡(镇)政府或几个乡(镇)政府联合向州公共卫生局提出申请,州卫生局根据当地医疗机构的情况做出决定。但开办医院所需的经费须由提出申请的乡镇自筹一部分。个体医生的私人诊所若要设立病床,也需州公共卫生局批准。
瑞士医院的劳动关系是比较固定的,医院根据州卫生局核准的病床数量,按比例确定医生和护士的数量,医务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公立医院医生的工资水平是政府参照相应级别公务人员的工资标准制定的。
瑞士医院不对病人收费,而是将医疗服务发生的费用通知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按照费用通知单付费50%,另外50%由州政府承担。医院日常运转的全部费用都由州政府承担,医院要求购买大型设备时,需要由州政府负责审批,并提供经费。
在瑞士,政府对公立医院采取管办分离的模式,政府对医院的经费划拨都是通过医院联合会实现的。医院联合会对医院的申请评估权衡后,再提交给政府。
瑞士医院和医生的医疗服务价格由政府制定。政府将每一种医疗行为分解为若干个“点”,医院根据为病人提供服务的“点”数计算医疗服务的价格。具体收费标准每年由保险公司协会和医师协会共同制订。
瑞士的药品流通体制
瑞士还建立了相当规范的药品流通体制。瑞士对设立药房规定较为严格,要求每个药房都要随时有至少一名药剂师值班,药房要24小时出售药品,每家药房都要备齐联邦药品管理委员会批准的4万多种药品。瑞士没有硬性规定医院不得设立药房,医院药房同社会上的药房缴纳同样的税收。但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公立医院不设药房,否则,药房行业协会组织就会以违反公平竞争为理由对公立医院提起司法诉讼。
瑞士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也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机制。在瑞士,处方药由联邦药品管理委员会同制药企业协商定价,对非处方药政府只是规定一个指导价格。联邦药品管理委员会由一名联邦政府官员牵头组织,由药学专家、保险公司代表等方面的人士组成。新的药品研制出来后,制药企业提出一个意向价。联邦药品管理委员会统筹考虑药品成本、替代药品价格、药品疗效、社会公众的承受能力等因素,对新药是否允许纳入联邦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及新药的市场销售价格做出裁定。
瑞士的医疗保险体制
瑞士医疗保险制度起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早在1890年,瑞士已将医疗和事故保险写入了宪法,从1912年起,瑞士政府就陆续颁发了有关医疗和事故保险方面的专项法规。医疗保险涵盖了疾病、生育和事故发生时的医疗和生活费用,分基本险和附加险两部分。基本险属于必保险种,它负责支付病人的检查、诊治、护理、药品等费用的主要部分。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如果还希望享受一些特殊照顾,比如单人病房、自费药物、中医按摩、针灸等等,就可以再买附加医疗保险。附加险覆盖基本医疗保险以外的医疗服务内容以及每日补贴,适用自愿参加原则。
根据瑞士医疗保险法规的规定,凡有科学依据证明有益于患者健康的药品和服务都在医疗保险范围之列。保险费用因州而异,可随时调整。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根据自愿,雇主也可以全部或部分承担雇员的医疗保险费用。
医疗费用的分担办法是:免赔金额以下,全部由个人负担;免赔金额以上,患者要负担医疗费用的10%,直至个人实际负担600瑞郎(成人)或300瑞郎(非成人);个人支付达到600瑞郎(成人)或300瑞郎(非成人)后,其余全部费用由医疗保险机构承担。
目前,瑞士全境提供医疗保险服务的保险公司有90家左右,这些保险公司全部是私营的。为支持医疗保险公司的安全运转,联邦政府设立医疗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每年按每名受保人1瑞士法郎的费率向各保险公司收取费用,该基金设立时政府投资5000万瑞士法郎,经多年滚动发展,目前已累积了巨大资金。当保险公司经营不善破产时,该基金代替保险公司向医院支付部分费用。
瑞士保险公司对医生的医疗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的具体措施是:每年分病种对医生处方费用进行统计,低于平均费用20%的,保险公司评定为优秀医生,高于平均费用20%的就是劣等医生,保险公司就要对他发出警示通知,提醒他费用超标。保险公司鼓励医生用效用相当但价格相对较低的药品,并将部分节余奖励给医生。
尽管中国和瑞士两国间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异,但经过上百年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瑞士已经形成了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比较完善的医药卫生体制,其成熟的经验对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共生、多层次医疗组织并存,是医药卫生体制健康运行的微观基础
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共生、多层次医疗组织并存是现代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特征。在瑞士这样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只有三分之一的医生在公立医院任职,高达 56%的医生靠开办私人诊所执业。私人医生贴近居民,居民有权利随时更换医生,由于医生人数众多,使医生之间竞争激烈。在医药价格和医疗服务价格由国家确定的情况下,医生只能靠提高医术水平降低患者费用吸引公众,这样,竞争机制并没有因为行政力量对医疗卫生领域的介入而窒息,而是在医生间形成了良性竞争,医疗成本得到了控制,服务质量有了保证。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和多层次的医疗组织,是健康有序的医药卫生体制的微观市场主体和组织支撑。
强有力的行政监管是医药卫生体制有效运转不可或缺的体制保障
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商品,关系到每个公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其极强的专业性使患者和医院、医生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患者同医生(医院)之间、患者同药品生产商之间不是一种完全平等自愿的契约关系。市场机制不能对医疗卫生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市场机制的价格发现功能被扭曲。如果不对市场失灵现象进行矫正,必然导致药品生产和销售企业获取垄断利润,医生欺诈患者牟取高额医疗费用的现象。因此,行政力量介入了医疗服务领域,成为医疗服务和医药产品市场的规则制定者和价格制定者。在瑞士,从医院的设立、药品价格的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到医院经费的补偿、医疗设备的采购、医疗保险公司的运作,政府部门全过程参与进来。强有力的行政监管在瑞士医药卫生体制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行政权利的开放性和社会化是实现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和社会公正的制度保证…
强有力的行政监管没有导致官僚主义的盛行和行政部门利益集团的产生,是以行政管理的开放和民主为前提的。瑞士的行政机构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封闭的、自我运行的管理当局,而是采取了社会化的组织形式,政府宏观监控与社会自我管理实现了有机的统一。政府更像是一个平台,各种利益集团都在这一平台上维护自己的利益。经过反复的角逐,各个利益集团找到了利益均衡点,政府的作用只是认可这个均衡点并将之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处方药品价格的制定过程,清晰地反映了瑞士行政管理当局的这种作用。瑞士药品的上市和药品价格都由联邦药品管理委员会负责。瑞士联邦药品管理委员会由一名联邦政府官员牵头组织,由药学专家、保险公司代表等方面的人士组成,在决定新药是否允许上市和决定药品价格时,既考虑了药品生产企业的利益,又保证了其它制药企业、社会公众和保险公司的利益不被侵犯,使政府决策真正做到了民主、科学、公正、透明。在瑞士,各种利益集团——保险公司协会、医院协会、医师协会、制药企业、药房行业协会、患者权利保护委员会等,和利益中立者——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都参与了医药卫生体制的构建和运转。行政权利的开放性和社会化,使行政权力的公共属性不被异化,避免了公共权力行政化、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法定化、法定权力个人化弊端的发生,实现了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维护了公共利益。
成熟的行业协会组织为医药卫生体制有序运转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公共财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公共支出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投入力度。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具有明显的准公共物品性质,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福利,进而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实际上是一种健康的派生需求,医疗和公共卫生水平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合理的公共卫生支出关系到本国国民的医疗卫生需求的满足和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以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机制为切入点,全面深入剖析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机制
界定公共医疗卫生的范围和具体领域,依据的基本原则是医疗产品和范围使用的外溢性和程度。①一般认为公共卫生是外溢性较强的纯粹的公共需求产品,这些项目包括:安全的饮用水、环境卫生、传染病与寄生病防治、学校卫生等,由于这些产品和服务具有受益的普遍性,很难排他,导致了私人供给不足乃至不供给,政府全面介入这些项目不会造成对私人供给的替代,因此,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是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主要项目。②一些医疗卫生项目,消费者在使用时其利益具有外溢性,按照边际成本定价会造成私人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偏离,完全由私人提供会引起消费不足,消费不足会导致人群健康水平的下降。福利经济学认为,完全竞争市场是具有效率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众多,产品具有同质性,信息充分流动,消费者和厂商都是价格的接受者。而相比之下,在医疗卫生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医院数目有限,尤其在农村,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医疗卫生劳务具有典型的非同质性;买卖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称,买者信息不灵;在参加医疗保险的情况下,病人只支付费用的一部分。这些特征说明医疗卫生市场存在着市场失灵。总之,公共医疗卫生领域具有典型的外部性,并且医疗领域具有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特征,因此,这两个领域都存在着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2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我国卫生总费用及人均卫生总费用变化趋势国际上一般通过对卫生总费用的核算与分析来评价卫生投入的总量、构成及其效果,并将此作为制定卫生政策与发展规划的基础。所谓卫生总费用,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卫生资源消耗的货币表现。按服务提供者分类,卫生总费用包括:医院费用、护理机构费用、门诊机构费用、药品零售机构费用、公共卫生机构费用、卫生行政管理机构费用和其他卫生机构费用。这与我们所分析的医疗卫生支出口径基本一致。如图1所示,我国卫生总费用人均卫生总费用走势大体趋同,绝对量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具体来看1990年卫生总费用为747.39亿元,人均值为65.37元。此后的10年随稳步增加,但一直处于低位运行,增幅不大。从2000年开始,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总费用上升态势十分明显,绝对量几乎是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短短10年,卫生总费用从2000年的4586.63亿元猛增到2009年的17541.9亿元,人均卫生总费用从2000年的361.88元猛增到2009年的1314.3元。201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19603亿元,人均卫生费用1440.3元。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增长速度,主要原因有: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人民的医疗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根本性支持。从卫生消费的一般趋势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居民的卫生开支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别。②卫生开支的成本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有了较大增长。③人口老龄化趋势显现。老龄群体的扩大,必然会在医疗卫生的支出方面提出更多的要求,为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总费用的增加起到推力作用,另外各种新型疾病的出现,如SARS、甲流等传染性疾病,对两种费用所起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2.2卫生总费用的结构分析卫生总费用由政府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现金卫生支出3部分构成。以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9年为例,可大致看出我国卫生总费用结构的大体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1990年,社会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的比重最高,为39.22%。在此后的几年,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2000年所占比重高达58.98%。政府卫生支出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2002年以前,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最低值为2000年的15.47%。一直到2003年比重才出现逆转,有所回升,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SARS的突发,引起了政府部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关注。从2006年起,政府卫生支出及所占比重急剧攀升,到2009年,绝对量高达4816.3亿元,占卫生总费用27.5个百分点。
2.3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存在问题探讨
2.3.1整体财力不足尽管我国卫生总费用绝对量在不断增加,但其占GDP比重在2009年以前一直低于5%,且增幅不显著,体现出公共医疗卫生投入与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协调性。《2010年世界卫生统计》显示,即便是最高数值的2009年,也仅为5.15%。对比2007年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我们发现,美国为15.7%,加拿大、法国、德国均在1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的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无论是在横向上还是在纵向上力度都远远不足。
2.3.2居民个人医疗卫生负担过重尽管最近几年政府明显加大了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但居民个人仍是公共医疗卫生费用的主要承担者,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高达50%左右。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卫生费用的大部分是由政府承担的,在我国,昂贵的医疗卫生费用依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一座大山,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
2.3.3政府公共卫生支出配置不合理从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构成看,各个项目配置不尽合理,城乡配置很不均衡。①从卫生事业经费使用情况看,受市场利益导向的影响,财政投入到效益回收快的医院体系的较多,对于卫生防疫这种很难看到显著效果的事业投入较少,而且公共卫生支出用于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的比重很小。②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纯粹公共卫生服务和具有较强的公共服务性质的卫生服务项目,其供给严重不足。③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的制度格局和政策惯性,政府用于医疗卫生的公共支出表现出极其严重的城市偏好。由于公共卫生和医疗支出在城乡的差距扩大,我国农村的各项公共卫生指标都远低于国际标准。#p#分页标题#e#
3优化我国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机制的几点建议
为了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改变公共医疗卫生支出项目不合理的局面,笔者对公共财政介入公共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机制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3.1增加政府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劳动力素质的公共医疗卫生产品,政府财政应成为最为主要的投入者。为此,要加大财政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比例,增加公共医疗卫生支出规模。争取在每年的公共预算中,公共卫生支出有所增长,同时在今后的财政预算支出中,政府应该在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下,用好税收等各项财政收入的增长部分,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尤其要加大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需要注意的是,医疗卫生供给水平的提高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GDP的增长相适应,其适度的标准是既保证人们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又不致过度消费有限的资源。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体制改革 农村公共卫生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31-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农村乡镇卫生院的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进行,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提高农村公共医疗服务水平[1],本文就总结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和农村公共卫生的现状,分析体制改革对农村公共卫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更好的促进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和提高农村公共卫生的水平。
1 农村公共卫生的基本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民的卫生保健仍然很重要,农村公共卫生保健需要重视。近年来党和政府针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广大农民劳动者受益,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平均寿命期望值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身体好,就能较好的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从而达到保护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农村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农村稳定[2]。可见,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现状
目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更好的适应国家政策有关提高农村医疗水平的需求,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由于各县市的具体情况差异,各个县市的的乡镇卫生院的体制改革存在差异。但是基本上符合医疗管理、监督及服务职能的改变,发展社区服务;网络化管理的应用和以医养医,减轻患者看病负担等三个方面[3]。县卫生局与乡镇医院共同管理、监督当地的卫生服务体系,同时改变医疗理念,以服务性医疗的方式开展农村医疗工作,此外目前乡镇卫生院基本能拥有自己的法人权利和成为单位的主人,避免了以前什么事情都得从县卫生局批准等,县卫生局将权利下放到乡镇卫生院,同时也提供便利和政策指示,指导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这既起到监督的作用,又给乡镇卫生院自由发展的空间,利于农村公共卫生的建设。
3 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对农村公共卫生的影响
3.1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对象是广大农民,同时我国提出的卫生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公民健康和公共卫生是公共品,政府的责任是构建保障公民健康的公共卫生服务机制;现代公共卫生服务和治理机制是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走政府主导和社会治理结合的道路。这样的政策改变以往的全面牵制的方式,给乡镇卫生院以加大发展空间,利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建设[4]。但是也存在着些影响。
3.2 管理和监督体制不到位,阻碍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功能发挥。
由于改革的进行,部分单位的变迁和重组,导致管理体制的整合需要时间,短时间内得不到优化的配置,这阻碍了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建立和功能发挥。
3.3 农民和院法定代表人认识的偏差导致对体制改革的认识不够。
农民来医院主要是看病,而对乡镇卫生院的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承包或私有化等现象一般很少考虑,在体制改革后他们担心的主要是费用的变更情况,此外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后,经营方式的改变和经济效益的驱使,使得院的法定代表人以经营理念为中心,而忽略了农村公共卫生建设。
3.4 体制改革后,各部门制约机制和重视程度不够。
体制改革后,由于权力分数到各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在进行管理时可能存在双重管理模式的缺陷,同时由于预防为主的思想,加之农村可以说是防保的边缘地段,因此有些负责任则认为从事乡村防保工作的人可以使非专业人员,从而导致从业人员技术不过硬,影响农村公共卫生的建设,虽然这些缺陷都能经过以后的实践来改进,但是对农村公共卫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因为他们是政策的宣传者和倡导者。
3.5 国家投入的农村公共卫生补助存在被挪用现象。
体制改革需要经费,国家给经费以促进乡镇卫生院的体制改革,然而在对于在改革过程中所得到的经费有可能被医院挪用,来作为养老金或补偿费等。
3.6 医疗费用给农村公共卫生的发展带来的难题。
目前乡镇卫生院经过改革后,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引进先进设备也增加,医疗费用也跟着提高,这加重的农民看病的负担,同时也淡化了预防保健为主的服务,阻碍了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4 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对农村公共卫生影响的对策
4.1 加强管理监督,尽快明确功能定位。
深入乡镇卫生院的体制改革,仍然需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参与和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在体制改革过程中需按照《关于农村卫生机构改革和管理的意见》,将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及财产管理划到县级行政部门,而预防保健等方面等由县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局管理,统一管理以克服双重管理模式。
4.2 宣传体制改革,加强思想指导,促进农民的保健意识。
体制改革的进行需要在农民的眼皮底下进行,需要加大宣传乡镇卫生院的体制改革的原因、目的和改革后的费用情况,同时禁止对乡镇卫生院采用承包或私有化的方式,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的资金补助,尽量用补助更多的部分购买医疗设备,利于农村公共卫生预防为主的建设。
4.3 加强防保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管理人员需要认识到参与防保的人员素质需要提高,并非人人都能胜任。防保人员需要有专业的知识,有医学背景,包括对流行病学、统计学、心理学、人口学等都要有了解。唯有这样才能较好的提高农村公共卫生的服务质量。
5 小结
农村公共卫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乡镇卫生院的体制改革能较大程度上促进农村公共卫生的发展,提高农村医疗水平,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也会给农村公共卫生带来不利的影响,改革是把双刃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革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 陈铭琪.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88-90
[2] 赵杰.邓名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公共卫生体制改革[J],医药论坛杂志,2008.02;29(4):109-112
一、做好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项目资金测算工作
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委积极配合市财政局做好我市—海口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资金测算工作。主要做好农村标准化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监督机构等卫生医疗设备购置、农村普及卫生厕所等项目资金的测算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为了加快我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率,我委结合我市财力,将我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并安排资金200万元,项目已完成,我市农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已达50%以上;演丰乡镇卫生院中央投资100万元,我委已及时下达资金,现该项目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装修阶段。
三、努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积极筹措市一批卫生重点项目建设。主要完成市120急救中心、疾控中心、中医院、人民医院、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项目建设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目前除旅游医疗服务保障中心项目主体封顶装修外,其他项目都已竣工投入使用,我市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我市医疗卫生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加快市皮防中心疗养院项目建设。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该项目建设资金50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项目建设资金我委已下达给市卫生局,现由于项目用地有调整,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3、推进秀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综合楼项目建设。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安排该项目建设资金350万元,项目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该项目我委已安排100万元,区财力也安排了400万元,项目已落实资金合计850万元。现项目正在进行招标阶段。
4、抓好建国等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央投资项目建设。中央投资资金900万元我委已及时下达给市卫生局,目前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中建国卫生社区已完工,海秀社区已开工,城西社区前期工作已完成并准备开工,国兴社区正在项目概算审批阶段。
5、做好农村普及卫生厕所工作。下达农村改厕专项资金200万元,完成农村6000户家庭厕所改造工作。
6、做好我市医改项目投资计划编制工作。我委已将50家农村卫生室标准化项目,卫生信息化“一卡通”项目,农村改厕项目,以及乡镇卫生院、职防、皮防、疾控、卫生监督机构等设备购置列入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计划安排基本建设资金万元。
四、存在主要问题
1、部分医改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影响项目按时开工。如: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中的国兴社区项目,至今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仍未按要求编制完成报审。
2、我委列入年度计划的医改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后但资金未能到位,影响了项目的按原计划实施。如:我委列入市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并下达市卫生局的医改基本建设资金计划万元,目前实际到位资金只有1000万元。
五、相关建议
1、建议市卫生局加强督促指导琼山区卫生局加快国兴社区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工作,尽快完成报我委审批。
一、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健全农村医疗保健体系。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58所房屋建筑不达标政府办卫生院进行改造。各县、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监督管理,乡镇卫生院建设进展顺利。截至11月底,已竣工投入使用26所,主体完工11所,乡镇卫生院内外环境和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切实做好卢龙、抚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xx年两县参合农民61.74万人,参合率分别为68%和81%,筹资总额1853.21万元。截至11月底,28.8万参合农民得到医疗费用补偿,补偿金额1694.31万元,其中报销万元以上的35人。
二、大力实施医疗惠民工程,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今年,我们确定军工医院为惠民医院,并在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立了惠民病房,对城乡低保人群、农村“五保户”及特困人群实行“一减三免”(免挂号费、减收检查费、治疗费、床位费)。同时,在县级以上医院实行了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和单病种质量费用等惠民政策,开展了药品、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共为群众减免医药费1500万元,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截至目前,三个城市区共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800名。一年来,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0万份,开展义诊、健康咨询50余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三、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今年11月份,5个疾控中心、5个传染病院(区)和1个紧急救援中心国债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总投资6000多万元,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继续推进县(区)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关区、××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执法监督所组建,三区也都制定了改革方案。加强市级医院建设,市第一医院外科楼已于10月动工,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大楼正在进行规划、立项,市中医院迁建也被列入市政府议事日程。整合医疗急救资源,对医疗救治工作实行统一指挥、协调联动,组建了市卫生应急调度中心,目前正在进行人员招聘,今年底或明年初即将投入使用。
20xx年全市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为目标,强化政府职能,坚持公益性质,推进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和发展。
一、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工作,保障农民基本医疗需求。在调查研究,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加大财政投入,力争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乡镇卫生院装备全部达到基本配置标准。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试点,逐步改善村卫生室散、乱、差的状况。实施农村卫生人员素质提高工程,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强化继续医学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深化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和乡镇卫生院院长招聘制,有计划地清退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岗位上的非卫生技术人员。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对两县新农合试点工作的督导和技术指导,确保明年1月1日正式启动。认真总结××、××两县经验,扩大保险病种,调整报销比例,加强医疗监管,确保4县新农合参合率达到80%以上,使更多农民受益。同时,开展调研,摸清底数,积极探索三个城市区农民医疗保障体制建设的新路子。
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优质的卫生服务。制定《全市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提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总体目标、设置规划和相关政策,做到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要强化政府责任,切实落实城市人口每人每年10元的社区卫生补助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整合城市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要主动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承担相应责任,部分二级、一级公立医院要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举办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和外部监管机制,规范服务行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提供卫生服务的质和量核定财政补助。20xx年,三个城市区要建成4-6个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力争使30%的城市居民能够享有“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
一、工作目标
根据省、市政府部署的改革任务要求,*年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0%以上,全县农民参合率达到95%。加强基本药物流通、使用、报销等环节的管理,推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加强列入年度计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杭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健康发展。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不低于15元。探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
二、工作任务
(一)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参保率达90%以上,农民参合率达到95%。二是基本解决医改后关闭破产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三是积极推进城镇非公企业职工、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直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就业不稳定的农民工纳入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也可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四是当年农村出生的新生儿(婴儿)随母亲纳入新农合保障范围。
牵头单位:县劳动保障局、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经贸局、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地税局、各乡(镇)政府
2.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一是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5%、50%以上,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倍左右。二是根据“保当期”和基金结余情况,适时调整现行政策,组织开展对当年得大病的参保城镇居民进行二次补偿。三是适时开展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现行的“个人账户管门诊”转为实行普通门诊费用统筹。探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费用统筹。四是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100元。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县XX县以上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60%、40%以上。县定点医疗机构无法诊治的特大病种,确需转到上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经严格审查批准,其住院费用可比照县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补偿比例予以报销补偿。全面推行“大病统筹+门诊统筹”补偿模式,切实提高参合农民受益面和受益水平。
牵头单位:县劳动保障局、县卫生局;配合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
3.提高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金保工程”,初步建成全县统一的社会保障卡系统,实现城乡参保人员持社会保障卡就医完成身份认定、诊疗记录和费用结算全过程。二是进一步完善异地安置、异地工作、异地就医人员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机制,完善参保地和就医地之间医疗费用审核、支付以及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等经办事务协作的办法。三是制定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明确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在各地之间互认,解决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四是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实现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即时结报。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参合农民到县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审批程序,方便群众就医。五是根据医疗保障事业发展需要,建立与医疗保障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人员配置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和管理服务网络,进一步提高服务参保人员的能力。六是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
牵头单位:县劳动保障局、县卫生局、县数字办、县财政局、县委编办;配合单位:各乡(镇)政府
4.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一是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简化程序,资助城乡低保对象、五保户、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难群体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二是逐步建立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结算同步、监管统一的“一站式”服务,为困难人群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三是完善城镇职工大额费用补充医疗保险办法,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大额费用通过补充医疗保险解决的机制。四是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
一、凸显改革成效的三大亮点
基础设施全省各县区一流。新建的县人民医院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集医技住院大楼、综合办公大楼和门诊大楼为一体,医疗器械、设备先进,硬件设施领先全省绝大多数县区医院。改建后的县中医院交通便利、就医方便,被省卫生厅领导誉为“发展变化最大、发展思路最清、成效最显著、医疗环境和住院条件最好”。县疾病控制中心规划科学,理念先进,设施设备及人员队伍齐全,得到省级专家的好评,是全省县级疾控中心样板实验室。各乡镇卫生院环境舒适,设施完备,有的乡镇卫生院还配备了病人与医务人员联系的传呼系统。全县88所村卫生室(所)业务用房已完成了标准化建设,正朝100所的目标迈进。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全县医疗卫生系统业务总收入从20xx年的800余万元增长到去年的6900万元,今年1-8月份已经达到了5000多万元。在业务总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群众负担不升反降,住院人均费用和日均费用同比分别下降了21.9%和12.15%,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医、药费用比例趋于合理,走出了“以药养医”的困境,20xx年1-8月数据显示,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41%,达到了省级医院医药收入比的水平,实现了“以技养医”、“以医养医”的良性发展。社会效益同步增长,20xx年上栗县人民医院成为首批14个被省卫生厅授予“群众满意医院”的县级医疗机构之一,20xx年县中医院被评为全省中医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上栗县被评为了全省创建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全县已有4所市级“农民满意乡镇卫生院”,8所市级“母婴安全卫生院”。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持“三个全省领先”。一是报销手续之便全省领先。首创了“乡镇医院直补”,实行“即医即报”,定点医疗单位全部设立直补窗口,农民出院当日即可领取补偿款;实行“限时报销”,在县外住院的参合农户,出院后只需将相关手续交至乡镇农医所,15天内可领取报销款(省里的标准为20天);实行“电话预约送款”,登记了所有报销医药费的参合农民的联系电话,对居住分散且路途遥远的农户给予特殊照顾。二是补偿比例之高全省领先。上栗县新农合最高报销率达70%,实际补偿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可报销费用比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三是受益面之广全省领先。结合本地实际,将住院分娩纳入补偿范围,将8种门诊大病纳入住院补偿范围或定额补助对象,扩大了受益面,1-7月以来,受益人口达5万多人次,总受益面列全省9个县市区的第15位。
二、优化资源配置的“五个统一”
1、收支管理统一,集中力量办大事。作为卫生部确定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县,也是卫生部通报的试点工作先进县,上栗县成立了全省首家卫生系统会计核算中心,对全县23家医疗卫生单位实行统一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方面,严格收入标准,实行一个标准收费,公开药品价格,防止暗箱操作,需要减免的特殊困难群体一律经过县卫生局批准,杜绝乱收费,收人情费。另一方面,改革投入方式,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资金投入方式,将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实行“资金捆绑”使用,每年由各乡镇卫生院出资,筹集一至两百万元,分期分批建设各乡镇卫生院,两至三年时间内完成了所有乡镇医疗机构改造。
2、人员调配统一,提高素质促交流。全县建立了完善的专业技术人才上下流动机制,每年按照一定比例选派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挂职;选拔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所)优秀业务骨干到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跟班,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学科带头人到市级、省级医院进修学习。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专业素质,设立了医疗培训中心,每年举办2-3期业务培训班,聘请省级医院专家给医务人员授课,今年已培训300人次。鼓励参加学历教育,组织了54名乡村医生报名参加中医中等学历教育。改革人事制度,对各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公开选拔,对普通医务人员实行逢进必考、双向选择和末位淘汰制。
3、药品采购统一,降低价格惠群众。推行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县为单位的网上集中采购,采取限价竞价为主、议价为辅的方式,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保证了药 品质量,减少了流通环节,控制了药品的层层加价。今年1-9月,通过全品种集中采购,药价平均降幅达到了30.36%,让利群众200余万元。
4、设施配备统一,好钢用在刀刃上。全县按照中心卫生院及普通卫生院的设备配置标准,对省级下拨设备进行统一调配,为所有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五大件”基本医疗设备,即:x光机、心电图机、b超机、下腹部手术设备和一般检验设备。对村卫生室(所)则结合民生工程要求,按照诊断室、药房、注射室、观察室和治疗室“五室分开、配套齐全”的要求,抓好村卫生室(所)标准化建设,统一购置了制度牌、科室牌和医疗设备(资料柜、体重计、高压消毒锅、毁形器)。
5、操作规程统一,规范服务保质量。统一印发了临床诊疗规范,全县卫生系统临床医生人手一册,要求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医疗质量。统一印制了病历,制定了奖惩措施,发现不合格病历3次以上责令责任医生下岗,对单位负责人诫勉谈话。
三、值得借鉴的四点启示
1、抓投入,政府支持是基础。县人民医院建设投入20xx多万元,中医院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疾控中心建设投入500多万元,村卫生所(室)建设投入100万元,加上设施购置、人员培训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0xx年,全县财政支出用于医疗卫生事业达2638万元,占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6.2%,今年1-7月,用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已达20xx万元。除县本级财政的直接投入外,还努力争取了上级部门和乡镇、村的支持。一是以项目为载体筹集资金。积极与省、市卫生部门进行业务联系,取得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争取了医疗卫生建设项目22个,建设项目资金近20xx万元。二是利用政策减少开支。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建设时,充分利用优惠政策,争取土地全部划拨,规费全部减免,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三是同步建设节约资金。上栗县规定,在规划建设村委会时要规划村卫生室(所),村卫生室(所)建设要与村委会建设同步,建成后由县卫生局给每个卫生室(所)配套3000元,不足资金由村里补助。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上栗县医疗卫生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短短三四年间跻身全省农村卫生先进县区行列,为全县40多万人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2、树形象,群众观念是根本。上栗县医疗卫生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即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给群众带来最大的实惠。一是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以“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为载体,连续几年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好评,据调查,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满意度已经达到了90%以上。二是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主动上门走访、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恳谈会、建立投诉机制,广开渠道倾听民意,仅今年就先后召开各类座谈会20余次,登门走访调查群众3000多人次,针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先后推出10条卫生行政机关政风建设措施、15条公立医院行风建设措施。三是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出台“三免四减半”等一系列惠民医疗政策,对特困户、低保户、70岁以上老年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农村独生子女及二女户等,实行“三免四减半”。三免即门诊患者免交普通门诊挂号费、肌肉注射费、小换药费,四减半即住院病人的“三大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三级护理费等各减50%。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群众观念贯穿在上栗医疗卫生工作的每个过程、每个环节、每个时候。例如,提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有关负责人屡次表示希望在现有报销比例为70%的基础上还要继续提高,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新农合的实惠,还谈到将与民政等部门合作,降低困难群体就医付费门槛,特殊情况下实行“零付费”,确保无一人因病返贫,无一人因贫困有病得不到治疗。
关键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难点 公立医院 配合 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康恩贝医院管理软科学研究项目一类课题(2012
ZHA-KEB104);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3KYB265);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125316)
2012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提出: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作为医改“三轮驱动”之一的公立医院,是此次改革的中坚力量,尤其应积极顺应改革,主动予以配合,以确保改革取得全面成功。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难点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医疗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十一五”期间,全国医院门诊量、住院量同比增长50%和100%,但全国医院医生数量、病床数仅增长23%%和32%,卫生事业发展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国民医疗服务需求的增长。
(二)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困难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启动以来,新增投入改革内容进展迅速、成效显著,但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如药物生产流通、公立医院、人才培养等领域进度缓慢、发展不平衡。
(三)药品生产流通矛盾突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是制度的创新和完善,缺乏制度的创新,破除“以药养医”、实施基本药物、控制医药费用就不能成为医院和医生的自觉行为,积极性也难以发挥。
(四)公立医院缺乏顶层设计
我国公立医院存在政府职责不明确、激励机制扭曲、监管不力、医疗资源配置失衡等方面核心问题,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确保回归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实施策略、路径和政策选择。
(五)人才建设有待系统规划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医学院校毕业生进入医疗机构从业人数比例较低,医学院校毕业生转化为住院医生的培训不够严格,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受到一定限制。
二、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
为确保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我们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建立强有力的实施保障机制。针对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我们尤其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全力配合,突出体现政府主导作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医药收费结构;发挥医保调节作用,引导病人合理就医;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积极维护改革成效。
三、公立医院积极配合
公立医院是此次新医改的中坚力量,尤其应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质,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积极顺应改革,主动予以配合,以确保改革取得全面成功。针对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本文认为公立医院应在以下五方面予以积极配合。
(一)开展医院管理服务创新
通过深化预约诊疗服务、是优化服务流程、开展“志工”活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疗安全、完善监督测评、加强区域卫生健康一卡通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二)主动促进体制机制改革
公立医院在加强内部管理、履行医院应尽职责的基础上,主动与医保、医药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自发形成本地区医疗机构间的松散型集团化模式,实现有限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加强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完善财会管理、加强运行监督,注重对财政补助资金的绩效评价与自我引导。加强上下级医院间的纵向、横向沟通,进一步完善双线转诊制度、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缓解病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加强药物使用内部监控
公立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努力实现“一提四控”的目标:调整医院药品目录,提高基药使用比例;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管理,严厉惩处商业贿赂等不法行为;重新调整大处方划定标准,努力控制药品比例;引进先进技术、改善服务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细化核算单元、明确考核目标,加强费用监控,努力控制门诊、住院均次费用的增长。
(四)加强医院内部运营管理
首先,完善内部分配机制。彻底取消以药品提成和利润奖励为基础的分配方案,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费用控制、技术难度、成本控制和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等人员倾斜。其次,加强精细化管理。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模式。积极探索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收费管理,开展项目成本与作业成本核算,引进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模式。
(五)加强卫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实现人才的“一赛二用三提高”政策,改革人才选拔制度,充分发挥人才个人优势,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二是加大医学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院校合作平台,建成一批优势学科,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加强与境外知名医学院校和医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学习世界先进的医学技术。三是引进人才竞争机制,完善主诊医师负责制,发挥鲶鱼效应,促进全体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证覆盖面
主要任务:
1.将在校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平安参保率达90%参保人数达到2.5万人、居民医保参保达到3.3万人。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制度。
2.着重解决地方依法关闭破产国有企业、中央和中央下放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解决好地方政策性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参保问题的基础上。
3.农村常住人口的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
牵头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局、卫生局。
配合部门:经济局、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县总工会。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证水平
主要任务:
1.全面落实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人均120元补助。
2.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3.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65%和50%
4.资助城乡所有“五保户”低保对象参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大救助力度,减少资金节余,累计节余的资金一般应不逾越当年筹集资金的15%
牵头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局、民政局、卫生局。
配合部门:财政局。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主要任务:
1.根据核定并公布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
2.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集中招标推销、统一配送、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及相应报销政策的制度体系。
3.完善基本药物医疗平安报销政策。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疗平安药品目录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
4.加强对基本药物的用药指导和监督。
牵头部门: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局。
配合部门:经济局、财政局、价格监督检查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三、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主要任务:
1个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牵头部门:发展和改革局。
配合部门:财政局、卫生局。
(二)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主要任务:
1.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培养培训规划。
2.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30人次。
牵头部门:卫生局。
配合部门:教育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局。
(三)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弥补机制
主要任务:
1.选择局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经费弥补机制改革试点。研究基层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和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水平相衔接政策。
2.研究拟定对乡村医生承当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
牵头部门:财政局。
配合部门: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局、价格监督检查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主要任务:
1.启动实施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预防接种、污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底乡村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建档率达到60%以上。
2.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
3.启动农村妇女罕见病检查项目。宫颈癌检查250人,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250人;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
4.为12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复明手术。
5.完成全县农村25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县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
6.落实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达到15元。
牵头部门:卫生局。
配合部门:经济局、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爱卫会办公室。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调整布局和结构
主要任务:
1.制定公立医院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2.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牵头部门:卫生局。
配合部门:编办、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局、法制办。
(二)改革弥补机制
主要任务:
使试点公立医院逐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进行弥补。对试点医院研究拟定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