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艺术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品市场,首先是市场,然后是艺术,再后就是它的价值,艺术家在他们早期的艺术道路上是举步维艰的,一个再有抱负的艺术家若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支撑,他的事业发展往往会成为一个梦想。谁都要吃饭,艺术家也是一样,他们除了修炼心中的艺术之外最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个艺术商人。作为一个陶瓷艺术工作者,应该下力气去了解现代陶瓷艺术品市场,去研究这个市场的规律,去了解它的价值。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下面几个方向去认识和熟悉它。
一、现代陶瓷艺术品的特点和品质
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有三大类:第一是纯雕塑作品,第二是画于平面瓷板上的瓷画作品,第三是器物造型和釉彩相结合的作品。每件陶瓷作品都是独立的欣赏对象,并不受环境条件影响。但是大多数艺术的消费者在购买陶瓷艺术作品时,是作为家居装饰,这样和现代建筑的环境、相容性和互补性便成为购买者的考虑因素。纵观当前创作的一些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或大而无用或过于矫情,难以被大众接受。强化现代陶瓷艺术的装饰性,应注重时代感、多样性和轻型化。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先进与地球村的构造,使世界再也不是分散的板块。而是被日益紧密的联系起来。流动开放的环境,互联网的快速方便,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思维都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艺术这一块,后现代主义风格和建筑也屹立在我们的城市里。不少外国艺术形成和风格已被一部分国人接受和认可,也为现代审美需求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中西融合的部分成为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具有可贵品质。
二、现代陶瓷艺术品与市场的关系
艺术有它的游戏法则,商品经济也有它的游戏法则,二者不可套用。许多文人就是因为不懂得这个道理,下海之后不是呛水就是淹死。艺术的法则中创造性是第一位的,你得我行我素,但商品经济却不同,他的法则是价值规律,你的所作所为要迎合市场,要取悦买主,要顺应商品潮流,要大家都有利可图。
要让现代陶瓷艺术品进入市场,首先当然应该了解买方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商品。鲁讯说过一句非常形象的话:“焦大不爱妹妹”,那些纯艺术的作品,曲高和寡,在当前这个形势下是不会有多少经济效益的。追求高品位的艺术品只是那些精通艺术的收藏家和博物馆,遗憾的是这部分人在艺术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太小,形不成市场气候。我们艺术家能否选择一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你的奋斗目标仍矢志不渝地去攀登艺术高峰,你也不妨多创作一些市场欢迎的商业性作品,以求获得物质帮助来扶助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相辅相成,岂不乐哉。
现代陶瓷艺术品进入市场,千万别忘了包装,在艺术商品中,作者就是商标,名人就是著名的商标,有了著名商标的作品就好卖了。推出一批名人是市场的需要,因为大多数顾客对于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还不太高,他们的鉴别方法只能从商标上来鉴别。艺术名人是那些艺术圈中鹤立鸡群者,有极高的市场信誉。好产品也离不开好广告,我们的宣传媒体要采取各种手段向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名人,尤其是宣传那些后起之秀的青年名家。实事求是地介绍他们的艺术成就,宣传他们的艺术特色,让社会真正了解他们的价值所在。
要将现代陶瓷艺术产品打入市场,除了社会的宣传,还要熟悉艺术市场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推销自己,我认为最有效的手段是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艺术市场的建立是由商家和艺术家共同完成的,商家主观为自己,客观为艺术家为社会,高明的商人会有办法把你推向市场。我们的艺术家要大气,真正让商人获得实惠,他们才会有积极性,待队伍形成之后,各类画廊,艺术商店才会兴起,艺术市场的许多配套工程也就会建立起来。如权威性的鉴定机构,艺术品当铺,艺术品的保险机构定会应运而生。到时,国家再制定一部关于艺术市场的法律,保护艺术家和买主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买卖方在艺术品交易中出现的一系列纠纷也就有法可依,陶瓷艺术正常运转对于提高陶瓷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尽快提高国民的文化艺术素质也就有了保障。
三、现代陶瓷艺术品的价值
现代陶瓷艺术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商品价值、装饰价值、收藏价值。
在历史上,中国陶瓷与丝绸、茶叶一样,是重要的贸易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中国文化,其实是有着十分可观的经济利益的。因此,陶瓷的商品价值是明确的。和传统艺术陶瓷相比,现代陶瓷艺术更强化作品的欣赏功能,具有装饰价值。陶瓷的装饰价值有一个逐渐被人们认识的过程。中国古陶瓷有日用器之分。陈设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装饰物,但尚存“实用”的外形,可以追溯到明晚期的瓷板画,是纯追溯意义的陶瓷品。瓷板正发展到清末明初,出现了浅绛彩两大品种,使人们认识到陶瓷品的装饰价值。现代陶瓷艺术的建造基础便是欣赏功能,无疑为其装饰价值确立了前程。
要体现它的价值,首先是培养市场,和中国收藏家不同的是,国外艺术品收藏并不以时间久远为收藏前提。几个世纪以前的无名画家的油画仅值数百美元。当代大师的精心巨作价值几百万美元。艺术品德高低的因素决定了它的艺术价值。现代陶艺作品的表现形式远超古代,不管是釉上彩、釉下彩都能应用自如,呈色艳丽。先进的技术条件加上现代艺术手法,更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因宣传上的局限性,现代陶艺作品大多数人还知之甚少,不会欣赏,不懂价值,造成陶艺作品无人问津的局面。
其次是精品意识,现代陶艺作品正处于剧变之中,艺术风格,表现手法都未定型,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代陶艺作品中精品虽有,但比例很小,大多数作品仍较粗糙,甚至毫无美观可言。对于陶艺家来说,精心做好每一件作品,不但是为了不欺骗消费者,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艺。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精品就会有市场。
现代陶瓷艺术品的市场和价值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市场才能体现艺术品的价值,有艺术品的价值才能繁荣市场,才能促进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现代陶瓷艺术品要想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市场中寻找和挖掘自身的价值,离开了市场的经济支撑,艺术也就没有它的市场价值了。可以预料的是,现代陶瓷艺术品的市场化进程或早或晚都会发生的,这也将是现代陶艺成熟的价值标志。
参考文献:
【1】刘玮林,现代陶瓷艺术的价值内涵,上海工艺美术1999年
关键词:现代艺术;艺术创作;社会性;现实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247-02
在当代艺术研究和发展进程中,民族性、传统艺术是当代绘画艺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没有民族性就没有世界性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动摇的共识。如何从世界性的角度,当代人的角度来研究和审视中国传统艺术与国际性、当代性的关系,是艺术家创作、创新和艺术发展的重要议题。
民族性和传统艺术是当代艺术多元化中的一元,是人文的个性体现。表象上的民族化说来也容易,做起来也很方便。在画上的某些结构中加上一点传统皴法或象形文字和古代纹样,顷刻间的民族化在艺术上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传统是一个民族的审美理想的最明显的体现,在它的底层,就是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它是漫长历史时期沉积和凝聚的结果。民族性是根深蒂固的,是以一种先天遗传的方式在民族成员中传承下来的,又往往通过艺术家的个性,以潜意识的方式体现在其艺术作品中的,若想人为地强化它或削弱它都是徒劳的。艺术的民族性是不可能那么直接的用些传统的符号、传统技法就能随便完成的。传统技法是传统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形式,符号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技法和符号是为更深层次更为本质的艺术精神服务的,是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内容。
各民族的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法,都是经过千百年的凝聚锤炼而成,是各民族的独特文化,也是我们人类的共同遗产。它是当代艺术发展的原动力和宝贵的资源。
创造性的继承传统就是通过对传统的整理归纳,其目的还应该是为当代艺术表现服务,它是当代艺术研究和发展的平台,结果是为当代艺术输送给养和能量。把适合自己创作的、有启发性的那部分拿过来,经过拓展,用当代人的思维和审美加以提升,融入到作品中去。在艺术形式多样化和艺术环境越来越宽松的今天,因各种社会变革和物质创新,引发出视觉领域审美观念的更新,趣味选择的变化,和对视觉新感觉的渴望。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都在发生变化。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审美标准,随着当代国际间的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也造成了彼此间不同的审美标准的矛盾和碰撞,也正是因为这些矛盾和碰撞,促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追求。当我们沉溺于自我陶醉时,我们的另一只眼睛会时常窥视、东张西望,更会为其他艺术所蕴含的神奇魔力而激动痴狂。这种热情使彼此间有了有意无意的融合。其他民族的艺术无论是传统的还是非传统的。对我们来说他都是新的,是需要深入了解和研究的。他为我们换一种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和把握当代艺术提供了条件,有所启迪。在当代西方艺术形式中有许多贯穿东方美学思想,艺通东西,心驰古今。在20世纪东西方文化冲撞融合过程中,造就出意象新颖、风格卓异的艺术。任何民族的、传统的艺术观念和技法形式,都应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更应随表现对象的不同,创作思考的不同,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不断变化,不断更新,必须与时俱进,随心而动。
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观念已经在不断的改变,从传统单一的审美惯性中走出来,以多视角多方位的眼光和热情,融合其他艺术观念、技法和表现形式,让它出现新的生机。使之更具时代色彩。创造性的继承和融合多种表现形式的研究和探索,使中国绘画艺术从单一的水墨走向更多更广阔的表现领域。融合两种造型艺术,寻求表现形式的多种变化。将中国的水墨写意与西方绘画以及其他生动活泼的色彩变化有意有趣的结合。以肌理表现代替传统皴法,丰富单调的画面;以再造的手法,增强绘画艺术的视觉感动。着力于水墨线条的柔美和张力,愈加直率地表达精神和情感;在立体与平面的结构组合里蕴含着对意象的理解和再创造;抒发飘逸玄远的东方个性,体现当代东西方绘画相融合的视觉和精神感动。
我们重视我们民族的文化艺术及其形式,是强调我们民族在世界文化大体系中的独特性。我们注视和把握民族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的现状,是要使我们通过历史,把它融入到现代过程中去,吸收一切对当代文化发展有益的因素和成果。
国际化、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审美观念逐步更新,追求目标发生变化。激情之后是更多的反思。过分地民族化或全盘西化会使我们顾此失彼,东西方文化需交流,增进互补与理解。
论文摘要:本文对如何构架现代传媒展览中的艺术性与现代性进行了分秒。
美术展览是指各类美术作品在一处精心设计空间内的展示,有时附有简略文宁性的解释:如今许多美术展览已成规模,以往我国传统的美术展览大致通过i种传媒方式:一类是官方的、体制文化的,如国家的各届美术作品展等;二类是学术的、々业的,如知名美术家个人展览等;一类是商业的、经济的,如美术作品拍卖展等这种传媒形式的展览构成为r艺术文化的传播平台,已成为r美术家传播艺术思想的盛会,同时也成为了商家的投资新选择但现代的美术展览已有lr很大的融合,大多以:类展览与网络相混合来进行的,体现了今天传媒中美术展览}i社会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展览文化也变得日益丰富繁荣一现今,美术作品展览中的艺术性和现代性作为展览的重辅,对美术展览的发展还承担着引导和指作用。
美术展览并.只足简单的美术作品陈列,若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美术作晶的魅力,除了美术作品自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外,传媒展览的艺术性也会给美术作品增加传播作用美术展览作为一种传播艺术语言体系,在展览过程中体现的不仅只有运作方式和操作技巧.还包括选题视角、人文理念、艺术内涵,主爱就足展览的艺术性问题;许多的学术团体、展览机构或美术馆都研拟自己的策展决策模型,使展览信息的传播快速、广泛的送达到接受者,从而使展览的信息得到较好的传播,但,这种展览模式的套用仅是适应市场快速发展的一种需求,从展览的本质日的h{发,体现艺术魅力,展览还需要奉身艺术价值.规范的、科学的展览流程中加入丰富的艺术元素将使展览更可观、可研存现代传媒中美术展览中加入艺术元素主要有以下具体环节:
选择美术作品的艺术件,举办展览前期需要一份洋细的调查和预测,凋查预测;展览对象其可行性并提出.之后制定详细流程计划全面精心的前期策划至关重要.是美术展会成畋的第一步一前期准备完毕就是选择艺术品,如果是官方展览,这美术作品来a不同的机构;如果是学术展览.主要来自美术专业机构等;如果是商业展览.很多米自、厕廊和收藏机构,美术作品的选择足根据展览的日的而定,确定展览的主题.定位是什么性质的展览来选择所展览的美术作品,但是其中有个协调的过程,无论什么性质的展览,都需要分类进行,所以美术作品的选择就需要考虑到展览目的和作品分类问题,也就是整个展览主题的艺术性统一、和谐:没计展览空间的艺术性展览的具体展现内容包括美术作品、际签、l_f文镶板凳,有时也包括目录根据作品数量、作品风格、作品定位等对建筑环境进行与作品相协调的设计,包括展览柜台、展览框架、照明选择等。掌握展览室内总体设汁风格,设定总体环境色调,在此环节最为重要,除以上因素外,展览的氛同还需要环境的衬托和强调,涉及到色彩和诸方面,定位色彩元素对展览的艺术性有良好的调节视神经作用,所以色彩常被人视为精神上、感情上的重要语言是有道理的,它确实能激发人的各种感情表达。暖色传达给人以兴夼,冷色给人平静、清爽的感觉,而黑色白色则给人以严肃、素朴的感觉,灰色给人以安详、舒适的感觉=不同色彩的搭配、变幻、调和.更加显现风格迥异的感官映像,给人多种媒介汁感觉,它能更深刻的吸引人,达到传媒神经的最高境界,加强造型的效果,它直接地、更好地传递展览的情感,给人以深刻的影响。除色彩不仅给人以美的感觉,同时还会带来更多的联想和思考。
展览中色彩的运用在现代传媒中要有穿透力和时空感,要做到传递的感官丰富性、多样性,就不能仅停留在色彩的形式变化,展览空间色彩设计的真正灵魂其实来自于设计师的意设,没有意念的空问色彩传递,无异于一具空有漂亮的色彩躯壳,只有将创作意念配合色彩元素融人卒间设计中,设计才有灵魂,那些颜色就会向观众传情达意,发挥色彩对展览的配合、衬托灵动作用。传媒色彩的单纯、明确有很强的符号性,适合学术性的展览和宣传,这类的色彩设计相比展览在目的l:更加着重传媒本身的价值,它能有效地统一总体特征,突出个体面貌,对作品起到较强的衬托作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会刺激人的感官,引起某种情绪和心理的变化,这样的色彩应用于集体展览宣传上,可以融合作品的多样性,统一展室视觉;柔和微妙的色彩则含蓄内向,令人细细品味,对民族风格、乡土风格的展览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色彩设计:因此,美术展览的艺术性和现代性在当今的传媒视觉冲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纯的色彩使展览的个性明显,带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也强;丰富的色彩能极大满足视觉审美,带给观众更加全面的视觉享受一色彩是展览艺术的完善和补充,通过色与色之问的合理配置.以及色与色之间相互关系的安排,达到色彩的和谐,构建统一的展览,延伸空间影响例如,补色是视觉对立中最具有对抗性的,而在媒体补色中一旦得到调和而形成更加完美统一,并通过今日的上具:相机、电脑、电视电影等来实践三类展览媒体激荡人心的和谐的力体日的。色彩具有不稳定性,色彩的各要素之间又相互依赖。在展览空问色彩设计中,在灵活运用各种形式法则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整体效果的把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色彩审美形态。设计者运用色彩艺术知识与应用表现相结合,完成色彩语意,不管是哪种形式,色彩理论是有章可循,可以把握的,恰恰相反,激发全新的想象,找到突出的个性(潜能的独特的特征),结合色彩表现的创意,将全新的演变转化成展览的个性色彩。前者是凭直觉,后者是熟练掌握了知识后赋予的展览空间色彩的主观表现,即精神的前者是直观的观察和表现色彩。所以,在当今设计思想的进步下,我们要努力打破常规的传统色彩设计方式,从模仿的技术导致的程式化中的转换成创新思维的设计,也是目前的理念j就空间艺术性设计还需要细致到作品位置的摆放,充分考虑到展览参观者实地的参观路线,让作品尽收眼底也是美术展览艺术性的一方面。总之,经过周密考虑而将展览空间设计得富有艺术性,让美术作品在富有吸引力的建筑环境中展出,能够给参观者提供激动人心的环境,激发他们对作品互动的兴趣。
宣传展览的艺术性。利用媒体是当代艺术活动的特色之一,媒体与美术展览便成为不可分的孪生~对,构成美术活动的一体。诸如办展览前的新闻,展览前后的媒体报道和刊登作品,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行为和追求的目标,所以媒体的宣传作用不可忽视,尤其在现代传媒如此发达的阶段,很好的运用传媒这个媒介,美术展览的影响力将极大的提高,因此有效地利用媒体发动广告攻势,是抢占宣传策略高起点的必然手段。艺术与媒体的关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得到展开的,又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显现出媒体的影响力,如何有效地选择媒体,就需要把握传媒特点,选择恰当的操作方式,根据展览性质、地点、观众的层次有的放矢。作品是基石,传媒是外衣,现代艺术的发展是在许多不同层面上展开的,一者属于消闲类艺术,在众多人群的支持下,表现出一种主流性的态势,它所反映出的是艺术本体上的问题,对于艺术未来发展的贡献确有限,但是,它已经成为媒体主要服务的对象。另一方面,属于少数人群体的艺术另类和新兴艺术,如动画,以其实验性的新奇和感官的刺激,又成为媒体猎奇的目标,艺术成为媒体娱乐大众的素材,是媒体的造势,推进了这一潮流的前进。所以说展览是美术作品借助媒体走向社会的平台,它与媒体的宣传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具体到美术展览的宣传不可或缺的需要准备是展览相关资料,例如目录、画册、光盘、视频等,方便参观者的快速了解和收藏。同时,展览之余,整理美术作品出版画集,能够进行学术研究、·收藏和延伸扩大展览的影响和典藏。
提高展览的艺术性应注意到的是:制定科学的展览模式,融人艺术的创新。展览的艺术性首先在策展环节中就应提倡,中国美术展览的现代格局已经明显,但是在体制上尚缺一个基本的模型,展览决策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少形成严格的决策模型,由于决策失误的可能也比较大。
因此,要提高美术展览水平和其艺术性进而能与国际同行接轨,加强展览决策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决策艺术媒介做衬托。从目前情况来看,美术展览策展决策模型应基于科学的专业学术理论和深入的调查研究,必须做到不仅要充分了解展示与宣传的内容,而且要充分了解国内外专业学术团体和展览机构与之相关的动态和艺术市场状况。在科学展览模式的应用中,需要根据各个展览的特点,融人创新元素,配合作品内容。进行品味艺术新颖形式的布展,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观众看到作品后,所得到的传媒作用,媒介的影响何等的深入人心并一望可知。
色彩是展览艺术性表现的最直接工具。色彩是装扮展览空间、衬托作品表达、提升展览艺术品味的重要工具。美术展览中色彩的艺术性,最起码要让色彩符合展览的层次定位,表现到作品的特质,这就是说展览在空间色彩上注重了情感,也是以理念为根本、色彩为方式完美体现展览空间设计的表达。
请进展览参观者奉献艺术大餐。作为国家美术机构、学术团体或是美术馆,是最大的传媒传播机构,其所策划或举办的美术展览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无论是主题性展览还是实验性展览,都必须考虑将观众的理解与参与放在首位,调动一切手段、尽一切可能地吸引最多的观众来观看展览,作为学术性的展览,使观者更有理解性的互动,不仅是层面上的观赏,还要切实的理解。另外,展览作品的风格、形式、内容、材料有不同的样式,展览还必须就此考虑作品与观众的交流问题。从美术展览的组成部分说,举办作品展览首先要考虑的是参观者。在分析并确定了参观者数量最多的那类后,按照其身份和分析参观目的进行布展,不仅仅是符合参观者的欣赏口味,应该是对参观者对展览受欢迎程度上将有很大提高体现以人为本,为艺术而展。欣赏美术展览的另一种目的是在休闲享受的同时,媒介的艺术性深人人心,让参观者陶冶在艺术的氛围中。体现以人为本,就要在某些情况下,对观众进行引导和演讲,会给人们了一顿艺术盛宴,也是增加了展览的艺术性的又一窗口,体现媒介中的新的理念。
现代传媒中美术展览的时空是它的现代性,主要是指现代技术在美术展览中的应用,如计算机虚拟展览、影像动态展等。由于现代美术展览是集科学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多学科类的综合性艺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展览形式与艺术性的设计的审美要求也趋于综合更高的境界。所以,较好的运用现念与现代科技作为媒介手段,使展览呈现更加富有魅力的展示艺术形式是必要的。
关键词:现代陶艺;景观艺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公众文化需求呈多样化特征,景观艺术设计理论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能否在现有理论与实践中,探索出更多的发展途径成为设计师追求的目标。景观艺术设计归根到底还是属于公共建筑设计范畴,在现今的建筑设计中,装饰被认为是建筑不可分割的部分,也被认为是当今社会公共艺术的一种。设计师们带着建筑空间“艺术化”、“意识化”的理念,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艺术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现代陶艺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应用的研究,无论是从景观环境设计的发展还是现代陶艺的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
1关于公共艺术对城市品牌战略的意义分析
什么是公共艺术?狭义的公共艺术是指城市公共空间的纯粹精神性的建筑体,它是最前瞻文化和最先进文化的大众化、生活化,是对民众生活和精神行为起到引导和塑造作用的一种当代城市的空间文化形式。一位著名的城市文化学家这样写道:“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式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是扩大的权利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1]所以城市的物质化过程和功能应该是“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了并且散发着影响。”假如说这种关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理念在漫长年代,是从非自觉到逐渐自觉的过程,那么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就变成了全世界城市规划和发展的宗旨。甚至不仅如此,人们以此为基础作为经营城市、打造城市形象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当然,一座城市给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仅此是绝对不够的。
根据当代城市研究机构所制定的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为:1)实力系统,诸如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等;2)能力系统,诸如集聚、流通、增长等等;3)活动系统;4)潜力系统;5)魅力系统,这个系统可划分为品牌认知、形象影响力、文化凝聚力、游客满意度等等。整个评价标准的核心是经济标准和产业能力。这是任何一座城市所可能提供美好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依据这个划分系统,我们所讨论的公共艺术应该在这个“魅力系统”里一小块地方,但是切切不可小看这个“一小块地方”,它却是城市物质化过程中的文化系统建设皇冠上的“明珠”。建立现代城市的生态平衡和提供城市生活丰富多样的保障,不仅仅是现代城市建设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怎样建设城市的独特人文风貌,彰显城市精神的特殊魅力,是城市生活的人文化的更深层的价值的实现。缘此,19世纪中期美国开始大规模地兴起城市的公共艺术的建设。为了保证这项工作在最高水平点上介入城市的公共空间,美国由国家组织成立了NEA基金会(即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 Endowment for the Art)负责实施。大批著名艺术家的作品竖立在美国的许多城市,有些都成了该城的标志和Logo。这其中大师级的有:毕加索、米罗、奥登伯格、考尔德、里奇、史密斯、杜布菲等人。然后波及到欧洲,特别是在法国于70年代末期,提出“艺术在都市中”的城建主张,对欧洲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城市本质的实现和它所提供的物质基础上,是由一系列具体指标的可计量性衡量市民的物质消费指标;而从这种本质的视觉认识度和确认度上,却与城市的建筑风貌和城市标志物直接相关,而公共艺术就是让这种相关性变成为紧密的直接的呈现系统。诸如自由女神与纽约,埃菲尔铁塔和巴黎,秦皇兵马俑和西安等等。甚至可以说,这些标志物,直接就是拥有这座标志物的城市特殊本质的概括和表达。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为城市景观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类似现代陶艺雕塑的热潮冲击着雕塑本体的存在与价值。保有雕塑的一般特质又有其独特艺术气质的现代陶艺作品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空间,进入城市公共艺术,也被人为是整个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为装修美化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创作活动悄然兴起。不仅仅是陶艺雕塑,甚至陶艺壁画等陶类艺术作品的创造,足以表明以陶为美化、发展城市文化形态和城市景观空间的重要材质和手段已成为时尚,而大力探索寻求现代艺术的语言来表达独具特色的现代陶艺作品,营造一种与城市公共艺术相协调的空间美就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
2现代陶艺在景观艺术中的文化价值
根据我国社会学家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目前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尤其面对我国向小康社会的发展转型阶段,这意味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进一步加快,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城市文化建设将成为小康社会发展的主体之一。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文化是城市生活方式的总和,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的发展上留下了痕迹和烙印。一座有魅力的城市,需要分析过去、现在、未来,继而通过载体记录城市文化的脉络,它是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延续性的重要方式,公共艺术无疑成为其最恰当的载体之一,因此陶艺也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在城市公共艺术逐步发展的今天,每个城市都希望能产生具有自身特点的城市公共艺术。在张扬个性、凸显时代特征并具备公共性的时代背景要求下,对以陶作为城市公共艺术重要材料和手段的研究,将有特殊意义。陶瓷是文化的象征,是情感诉求的载体,将极具城市文化精神的艺术图像与陶结合并引入到城市公共空间,以陶为载体反映自己独特城市文化,形成自己特殊的城市面貌,存在着少有的历史性机遇。陶艺作品与现代景观环境的融合应该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发现而不断进步的,并以其独特的质感、丰富的想象力、经久耐用的品质逐步深入地进入景观环境领域。陶艺介入空间的途径非常广泛,中央美院吕品昌先生撰文:“环境艺术”不是仅限于室外造型艺术的狭义概念,它具有外延拓展的广义,即全面环绕并关怀人的生存和审美空间环境。
3现代陶艺在景观艺术中的经济价值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辉煌。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各项投资纷纷上马,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业。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很多城市的设计是出于被动和被影响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特色逐渐衰微、消失,城市和建筑标准化和商品化导致建筑、环境以及景观特色逐渐隐退,出现“千楼一面”与“千城一面”的现象。创造出高品质个性化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当今发展的重要主题。良好的城市公共形象往往以高质量的环境为特征,副总理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讲话中,就曾提出要“精心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上海、大连、厦门、青岛等城市在城市空间环境形象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可见,改善城市环境的质量,塑造城市价值的主题,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认为必须研究和探索环境景观艺术设计的多样性,并分析其特点,才能增加城市的宜居氛围以及环境的存在价值,而现代陶艺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媒介。
关键词:中国绘画;艺术魄力;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很早,早在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就用矿物颜色在岩石上涂画拙朴的动植物纹样和人形图案,也在陶器上描绘着各种美丽的图案纹饰,随后也在青铜器上面刻铸着纷繁神秘的各种花纹及其他的图形。这些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所以保存下来的实属凤毛磷角,却也使得我们今天能一窥早期绘画的风貌。
具体的纸卷上的绘画艺术,就我们今天而言,最早的就是战国时期的出土于墓葬的随葬品《人物龙凤图》,距今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期的中国绘画就以作品的题材划分的话,可以分为偌大的画科,比如人物画lunwen. dylw.net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山水画、花鸟画等。公元17世纪前后,欧洲的绘画艺术传入中国,为了与本土传统绘画相区别,就把欧洲绘画作品冠名为“西洋画”,本土绘画自然地称为“中国画”。因此,中国画最初的称谓,也是相对于西洋绘画(泛指欧洲绘画)而言的。从最初的战国时期在帛上的帛画;到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石刻、砖刻以及漆画等都已蔚然可观;再经由唐代,宋代,元代的大师们的一步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中国画的早期的(公元12世纪以前)画幅均为工笔重彩画。晚期的则更多于水墨写意画。并且,在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还有一片开阔的地带,供画家们在两端取舍,从而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半工笔半写意的画法。
中国传统绘画的运用: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从最开初的帛画,石窟壁画,墓室壁画,都是祭奠亡灵,祈祷人升天的作用;到了后来的石刻等,则更多的是标榜国家大臣,彰显功绩的作用;后来发展的纸张绘画,颜料色彩的进步,也逐步具有富丽堂皇的外观,赋予中国画强烈的装饰效果,所以宫廷画家绘画的各种画也可以表现皇家的气派;后来绘画艺术的逐渐广泛运用,不仅有富丽堂皇风格的宫廷画师,还出现了许多的明间画师,绘画古朴特近人们生活的绘画作品,使得古代的绘画艺术有了更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文人喜好梅、兰、竹、菊,认为它们清雅高贵,表现了文人清高脱俗的气质,也是文人画家们托物言志的一种方式。中国传统美术最早的是工艺,如玉器、铜器等,在三代已有精致的作品。因为朝廷设了玉府,召了许多琢玉的人从事研究制作,铜器也定有制度,形式大小等等,都有一定的标准。在这统一的机构指导之下,所以呈露当时代工艺极盛的时期。以后秦汉承继三代有组织的宏规,遂蔚成中华民族独立的伟大的美丽轮廓,造型的样式上,也愈见复杂,更多的也是基于生活的需要了。绘画也可以用此种在统一下始得发展的方式来证明它的盛衰。总之,在传统美术的观念中,艺术和生活被看成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普遍认为艺术高于生活,艺术具有非功力性的各种特点,专属于精神生活的范畴。
现代社会的绘画艺术作品:随着科技日新属于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现代的工业社会的形成,人们的欣赏水平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人都能接受艺术绘画,并且广泛的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加上传统绘画艺术在新时代的冲击下,在“中西融合”与“借古开今”两大创新追求的推动下,以独特的现代品格立于当代世界美术艺术之林,产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丰富多样的新风格,人们不再拘泥于模仿现实更多的是在乎艺术观念和艺术的表现手段,人们更多的意识的艺术的价值不在于本身的技巧和是在乎艺术体现。更多的是艺术的创新。比如照相机的出现就代替了以前的用笔绘画的时代。而出入现代家庭,多多少少都会以艺术品来装饰自己的墙壁,部分家庭还会用传统的中国画来装饰,比如字画和花鸟,山水;最近新起的更多为十字绣,十字绣起源于中国,是传统婚嫁时女方会给男方送上自己一针一线纳出的鞋垫,这种鞋垫的工艺就是十字绣,只是现在会的人越来越少,传统的习俗慢慢的都失传了。虽然缝制鞋垫的越来越少,更多的则为街边的卖鞋垫的老婆婆,但是把十字绣和传统绘画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新的艺术品的形式,并且每一位有时间的人,只要愿意,都是艺术家,一针一线就lunwen. dylw.net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可以缝制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国外的风景油画,和吉祥图案等等,并且多为框表起来,装饰自己的卧室,客厅等等。也有些装修成欧式风格的家庭,会所,酒店和茶楼等,则会选择用油画来装饰,而现在科技的发展也可以让更多的人选择更便宜的油画作品,比如现在装饰的油画,用立体的纸张制作出来或者是直接把美丽的油画内容喷绘出来再做些效果,再框表起来,最终的效果,堪比真正的油画,这样的艺术品不仅可以批量的生产,更能达到价格优廉,这样的艺术效果和价格的双重结合满足于更多的家庭和办公处所。并且,现在还流行一种雕塑艺术,雕塑者只需要照片,就可以塑造一副简单生动的艺术品,摆放着自己家里的客厅和卧室,也是别有一翻味道。
总结:美术,绘画艺术,被广泛运用与现代的生活当中,以及完全的生活化,大家也懂得用各种的艺术装饰自己的家庭和别院,更懂得欣赏美,更知道发现美,和创造美丽,这也跟我们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也是科技日益更新发展的今天特定产物,人们需要美,以及一切的美好事物,来放松自己的身体和灵魂。这也是艺术和现代生活的直接反应,也是人们对于古代美术,古代绘画艺术的肯定。(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如果现在提起存在主义的话,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的是让-保罗?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以及“他人即地狱”。然而存在主义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名词,它对文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弗兰茨?卡夫卡还是阿尔贝?加缪,存在主义文学俨然成为文学中难以企及的神秘高峰。《鼠疫》就是一部存在主义的哲理小说,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患时,不同的态度折射出不同的生存方式。作为一部哲理小说,《鼠疫》无可避免地在故事性上略显平泛,而在其文字背后却隐藏着深邃的呐喊。《鼠疫》中刻画了诸多性格丰满的人物,像主角里厄——一个有着高度责任感的人道主义者,在他身上,闪耀着良知、理智、执著、尊严、信仰、原则等人性的光辉。即使在自己最亲密的战友格鲁倒下后,他仍然没有放弃希望,继续与鼠疫战斗至最后一刻,最终取得胜利。随着故事的进展,相信天主的救赎的神父帕纳卢最终没有受到眷顾成为鼠疫的牺牲品,病态的希望鼠疫继续的科塔尔被警察打倒在地锒铛入狱。然而,加缪的本意并非用完美的结局颂扬人性的美丽,故事的最后,他让里厄收到了妻子的死亡通知,让读者沉浸在悲伤所带来的无尽思索中。作者通篇以第三人称的冷静笔触描写了一幅生与死的搏斗的社会百态图,用短暂的胜利结束全篇,阐明病态的社会现象导致“鼠疫”长久地存在于人类生活中。“他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不愿在事实面前保持缄默,是为了当一个同情这些鼠疫患者的见证人,为了使人们至少能回忆起这些人都是不公平和暴力的牺牲品,为了如实地告诉人们他在这场灾难中所学到的东西,并告诉人们: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是多于应该蔑视的东西。”结尾处的感叹不是控诉而是美好的期待。加缪深刻希望类似鼠疫的社会性杆菌病毒能够永远消失,让人类摆脱这些无谓的灾难。
【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法国作家,1913年11月7日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法属阿尔及利亚,父亲是欧洲人,母亲是西班牙血统,自己却在北非的贫民窟长大。父亲作为一战的士兵战死疆场,加缪直接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抵抗运动。从少年时代起,贫穷与死亡的阴影就与加缪相伴,这使他更能深切地体会人生的荒谬。加缪的写作理念是“小说从来都是形象化的哲学”。在他的一生中,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的现实人生,都在与荒诞作斗争。处在思潮动荡的时代,加缪一直纠缠在艺术家和政治家之间,1957年,他因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和道德家,通过一个存在主义者对世界荒诞性的透视,形象地体现了现代人的道德良知,戏剧性地表现了自由、正义和死亡等有关人类存在的最基本的问题”,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这位诺奖获得者却在1960年不幸遭遇车祸身亡。《纽约时报》评论说:“加缪在荒诞的车祸中丧生,实属辛辣的哲学讽刺,因为他思想的中心是如何对人类处境作出一个思想深刻的正确回答……人们毫不感到意外,我们的时代接受了加缪的观点。血腥的世界大战,可怕的氢弹威胁,这一切使现代社会能够接受加缪严肃的哲学,并使之长存于人们的心中。”
【故事梗概】
故事发生在一座极其普通的叫奥兰的小城里。某一天,医生里厄发现一只死老鼠,随即全城的老鼠都接连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死掉。之后,里厄居所的看门人米歇尔的死开启了鼠疫的恐惧之门。在政府官员企图掩盖事实以避免造成全城恐慌的同时,鼠疫却以死神的姿态无情地带走奥兰居民的生命以及希望。最终在奥兰宣布封城后,形形的人展开了这场人与鼠疫的斗争。首先是帕纳卢神父出场,他激情四溢的演讲力图证明虔诚祷告能结束灾难。在天主对这座城市说“不”后,人群中终于出现以医生里厄为首的积极抗争的人,首先是民间知识分子格鲁,转而出现满怀信心的卡斯特尔,喜欢咬文嚼字的失意公务员格鲁,以及因封城而饱受爱情之苦的记者朗贝尔。然而鼠疫在炎热中继续传播,像是无法抗阻的洪水,在疫潮与热浪的风口浪尖上,奥兰如同一座死亡之城。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底,原本欢喜的圣诞节在死亡阴影下像个耷拉着脑袋的孩子。就在这时,格鲁病倒,里厄绝望地为自己的战友注射血清后,却吃惊地发现了格鲁病情的好转。与此同时,奥兰城内出现了活着的老鼠。随着疫情减弱、人们萌动的希望以及对疫情卷土重来的忐忑,奥兰进入了二月。拂晓时分,城门开放。鼠疫终于告一段落了。“威胁着欢乐的东西始终存在,因为这些兴高采烈的人群所看不到的东西,他却一目了然。他知道,人们能够在书中看到这些话:鼠疫杆菌永远不死不灭,它能沉睡在家具和衣服中历时几十年,它能在房间、地窖、皮箱、手帕和废纸堆中耐心地潜伏守候,也许有朝一日,人们又遭厄运,或是再来上一次教训,瘟神会再度发动它的鼠群,驱使它们选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为它们的葬身之地。”在人们欢呼雀跃的同时,作者借里厄的深思结束了这篇伟大的小说。
以下选段是作者对奥兰这座小城市的简单描写,极少的笔墨用于通常的景物描写,取而代之的是对城市生活以及人文特征的描述及评论。加缪按照习惯,避免直接描写法国社会,假借北非地中海滨海城市奥兰作为发生鼠疫的地点,但这座城市商业昌盛,物质文明发达,但市民精神空虚,以寻欢作乐来消磨人生,我们不难看出这是法国社会,乃至整个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You will say no doubt that this is not peculiar to our town and that, when it comes down to it, people today are all like that. Of course, there is nothing more normal nowadays than to see people work from morning to evening, then choose to waste the time they have left for living at cards, in a café or in idle chatter. But there are towns and countries where people do occasionally have an inkling of something else. On the whole,it does not change their lives; but they did have this inkling, and that is positive in itself. Oran, on the other hand, appears to be a town without inklings, that is to say, an entirely modern town. As a result it is not necessary to describe in detail how people here love one another. Men and women either consume each other rapidly in what is called the act of love, or else enter into a long-lasting, shared routine. Often there is no middle between these two extremes. That, too, is original. In Oran, as elsewhere, for want of time and thought, people have to love one another without knowing it.
Something more distinctive about our town is how difficult it can be to die there. Difficult is not actually the right word; it is more a question of discomfort. It is never pleasant being ill, but there are towns and countries which support you in sickness and where one can. As it were. Let oneself go. A sick person needs tenderness; he quite naturally likes to lean on something. But in Oran, the extreme climate, the amount of business going on, the insignificance of the surroundings, the speed with which night falls and the quality of pleasure, all demand good health. A sick person is very lonely here. So just think of one who is about to die, trapped behind hundreds of walls sizzling with hea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l those people, on the telephone or in cafés, talking of drafts, of bills of lading and discounts. You will understand what could be disagreeable about death, even a modern one, when it happens in such a dry place.
Even so this meagre information may give a sufficient idea of our town. In any event, one should not exaggerate. It is important to stress the ordinariness of the town and its life. But one easily passes the time away when one has a routine. To the very extent that our town encourages routine, one might say that all is for the best. Admittedly, seen like that, life is not too exciting. At least disorder is unknown among us. And our people, open, likeable and energetic, have always elicited a fair degree of respect from travelers. This town, which has nothing picturesque about it, no vegetation and no soul, comes eventually to seem restful; in short, induces sleep. But it is only fair to add that it is situated in an unrivalled countryside, in the midst of a bare plain surrounded by luminous hills, at the edge of a perfectly formed bay. One can only regret that is was built with its back turned to the bay and that, as a result, it is impossible to see the sea. You always have to go and look for it.
有人一定会说,这并不是我们这个城市特有的现象,我们同时代的人都是这样生活的。不错,在今天的社会里,我们看到人们从早到晚地工作,然后却把业余生活的时间浪费在赌牌、上咖啡馆和闲聊上,这种情况,看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是有些城市和地方的人们却不时地在考虑一些其他的生活内容。虽然一般来说,他们的生活并不因此而有所改变,可是能有这种考虑就比没有强。而奥兰却相反,它似乎是一座十足的现代城市,也就是说,那里的人们除了日常生活外是不考虑什么其他事情的。因此,没有必要确切地描绘我们这里的人们的恋爱方式。他们之间的男女关系不是短暂地狂欢一番,就是安于长期的夫妇生活。除这两个极端之外,很少有中间状态。这也不是他们所独创的。奥兰跟别处一样,由于缺少时间和思考,人们只能处于相爱而又不自觉的状态。
本城比较独特的地方是死亡的困难。不过困难二字用得并不好,还是说难受比较恰当。生病总是不舒适的,但是在有些城市和地方,你如生了病就会得到帮助,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听其自然。一个病人需要人们的体贴,要有扶持,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在奥兰,为了适应严酷的气候、大量的生意经、枯燥无味的景色、短促的黄昏、娱乐的方式等等,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生病的人在这里会感到格外孤寂。试想当全城的人都忙于在电话中或在咖啡馆里谈着票据呀、提货单呀、贴现呀等等的同时,一个关闭在被烈日烤得噼啪作响的重重墙头后面的垂死病人该是什么境况?人们可以想象,即使在现代生活的条件下,在一个干热的地方,死神来临时将会带来何等难受的滋味!
这番情况介绍也许能使人对该城有一个清楚的概念。虽然如此,这一切毕竟不该过分予以夸张。值得提出的是该城的市容和生活一样平庸。但是一旦过惯了也不难打发日子。既然在这个城市里生活是不难习惯的,因此可以说一切都还过得去。当然,这样看来,这个城市的生活的确不太有情趣。不过,这里至少没有发生过什么混乱,本城居民的坦率、友好和勤劳常常赢得外来游客的理所当然的好评。这个没有景色、没有草木和没有灵魂的城市却给人们一种宁静的感觉,最后会把人带人梦乡。可是,应该说句公正话,该城四周风景之美倒是无与伦比的,它处在一个光秃秃的高原中间,周围是阳光照耀着的丘陵,前面是一个轮廓完美无缺的海湾。令人遗憾的只是城市是背着海湾建造的,因此如果不走上一段路是看不到海的。
问题:
1. In the first paragraph of excerption(摘录),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our modern life?
【关键词】动画技术;CG;传统艺术
一、动画技术的革新与进步
1、早期的动画。动画始于19世纪初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传统动画以手绘为主,在纸上绘制静止的连贯画面,然后再将这些画面按一定的速度拍摄后制成影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动画的制作方法已经逐步被电脑技术所取代,然而动画的制作原理却始终没有改变。
2、动画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现代动画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动画技术经历了由传统逐帧制作到电脑二维动画,再到现在的电脑三维动画的演变。今天的动画已经发展到几乎可以实现一切你想的到的和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其技术领域也拓展到了动漫以外的多个领域,内容涵盖广告、游戏、动画、电影等方方面面。我们通常所说的CG,也就是3D,是Computer Graphics (电脑图形)的英文缩写,其核心意思是数码图形。CG通常指的是数码化的作品,可以是二维或者三维、图片或者动画。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现在CG的概念正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在不断扩大。如今的CG一词,几乎囊括了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CG行业已经形成一个以技术为基础的可观的视觉艺术创意型经济产业。
二、现代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在现代技术洪流的冲击之下,在人人追求视觉盛宴的当今时代,传统艺术在动画领域中所面临的挑战便显得空前的艰巨。传统艺术在CG领域中的生存空间变的越来越狭窄。当技术成为一种时髦,人们的好奇心日益膨胀,现代技术已在不断否定过去的同时,导致了对艺术自身的忽视与否定。人们渐渐被这种时髦所引领,慢慢蒙蔽了双眼,只把注意力放在了视觉效果上,而忽视了影片本身更应追求的艺术价值。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我国,也同样出现在动画相对发达的美国和日本。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2001年日本Square公司耗资1.3亿美元制作发售的CG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电影画面已经做到了当时的极致,女主角的形象也近乎完美,据说单是做女主角的头发就花了3000万,她头发的数目已经模拟到正常女性的一半了!可以说这部电影的确是下了功夫的,CG技术应该算是那个时候的顶峰了。然而几遍如此,还是没能阻止影片本身的失败,惨淡的票房几乎让Square公司倾家荡产。同样的案例屡见不鲜,2006年由环球数码深圳制片厂制作的CG大片《魔比斯环》,影片由国外知名的导演执导,邀请多名世界著名CG动画专家和动画特效专家,耗资1.3亿人民币历时五年制作完成,号称中国三维电影史上投资最大、最重量级的全CG数字国产魔幻大片。然而就是这样一部阵容如此庞大的影片,却仅仅取得了不到20万的票房成绩。
三、传统艺术的价值
1、传统艺术的回归。在CG崛起之初,几乎所有动画人都开始盲目追求新技术,追求炫酷的视觉效果。一些人甚至认为传统动画已经走到了终点,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似乎只要把画面做到极致,配合天马行空的特技效果,就会是一部好的动画,传统艺术在动画中的体现变的无足轻重。但事实证明,一部好的动画,光有画面和声效是远远不够的,在观众的审美眼光逐渐提高,对画面的追求逐步得到满足之后,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对影片内容的追求,对艺术的追求,这也正是传统艺术的延续性和不可替代性。2005年,同样是日本的Square公司,在经历了《最终幻想:灵魂深处》的惨痛经历之后,推出了公司的又一部《最终幻想》电影,《最终幻想:再临之子》。这一次,Square吸取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把重心放在影片的剧情和内在精神上,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影片以广大的游戏玩家作为群众基础,故事延续了全球销售达700万套以上的PS知名RPG游戏《最终幻想7》的剧情,使其不再是像一样的空中楼阁。这样一部影片,成功已是必然。全片不仅制作精良,更是对原作游戏进行了很好的传承与扩展,影片在大获成功的同时,不仅得到了良好的口碑和极高的评价,也让不少游戏迷和影迷大呼过瘾。
2、传统艺术的地位。传统艺术作为动画的基石,已经对动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影响,这正是动画可以屹立与艺术之林的原因。不论科技发展到什么阶段,技术都只不过是手段,是外壳,真正使作品焕发光彩的是艺术本身,艺术才是动画的灵魂。艺术作品自身的力量之所以比任何抽象的理论都更具有说服力,就是因为它直接征服的是人的心灵、人的情感、人的精神。任何艺术形式,最终都是以感性的方式感动人、陶冶人、征服人,一部影片要想得到观众的认可,就必须以传统艺术为根基。
3、传统艺术的价值。中国传统艺术悠久、深厚、绮丽和多姿,在社会相对愚昧,人们文化匮乏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被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推广与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件。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文化欣赏水准的逐步提高,认识能力的逐步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这对于动画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机遇,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都可以为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艺术,要让这些艺术瑰宝发扬光大,流传下去,影视作品是不可或缺的平台。回首那些经典的动画:《镜花缘》、《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无一不是散发着传统艺术的光芒而名垂青史。
其中的《大闹天宫》更是在国内外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这部上世纪60年代的彩色动画,作为中国动画的经典,影响了几代人,是中国动画史的丰碑之作。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彩,这正是归因与它所持有的艺术气息。动画改编自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前七回,对原著《西游记》进行了最好的诠释。整部影片无处不是散发着浓重的传统艺术气息,从中国古代建筑到敦煌壁画,从京剧脸谱到剪纸年画,各式各样的祥云纹饰、让观者仿佛置身与书中的仙境。当年的创作团队为了制作这部《大闹天宫》,不仅钻研原著《西游记》,为了收集和了解古代的建筑、壁画、雕塑等方面的艺术素材,还遍访了故宫、颐和园、西山碧云寺和一些大大小小的庙宇。为了制作孙悟空的打斗动画,他们还一起学习京剧,一同去体会京剧中的动作和神韵,再由原画把这些动作画下来。当时没有电脑制作,整部动画全凭手中的一支画笔。一般来说,10分钟的动画就要画7000到1万张原、动画,可以想见一部《大闹天宫》工程的浩繁。整个绘制阶段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50分钟的上集和70分钟的下集,仅绘制的时间就投入了近两年。然而,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样的辛勤努力和精益求精,才让这部《大闹天宫》有了如此耀眼的成绩,这不只是一部简单的小说改编的动画,它所展现的是中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这正是值得我们今天的动画人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结语:
今天我们有了更发达的技术,有了计算机,有了更便捷的动画制作工具。用现代的数字语言表达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似乎并不遥远。而在这些行为背后,并不是我们的技术有多先进,科技有多发达,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本就包涵的本质,也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科技虽然已经很发达了,而我们的思想却未必进步到了可以完全驾驭科技的地步。我们所要做的,是借助科技平台带来的优势,展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光彩,使人们更加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为之后的影片注入灵魂,创作出更多具有艺术价值的动画作品。
注释:
[1]祝普文.世界动画史(1897-2002)[M].中国摄影出版社,2003.
关键词:现代装饰 附加 特性 审美
“一间房子,如果色彩单一,没有可见的边缘,也没有别的特点,那它一定会使人产生视觉不。” 为了达到视觉上的刺激与心理的审美要求,必须依据这个房子为本体,充分运用装饰的艺术形式,为房子附加上一些和谐、美观的附属品,如家具、工艺品等,改变原有的面貌,增加它的视觉显著点(包括可观赏性与实用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品位,也在更多的领域和层次上得到最大程度审美满足。
1.附加的含义
附加:①附带加上;额外加上;②附带的;额外的。1附加在装饰设计中即对赋予客观存在上的额外附着,客观存在是主体,附加是客体,客体永远为主体服务。它必须依附与客观存在,但又完全不同于客观存在,它是对物体本身的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是人们行而上的充分体现,这时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得到了发挥,它的意义不仅停留在视觉效果上的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甚至可以改变客观存在的本质,达到质的飞跃。
2.附加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无论平面还是立体的创作,都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简单描摹、再现,而应该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这个过程是通过附加的方式实现的。
而附加实现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因素才能这样才能使作品能更加完整,增加叙事性与趣味性,深化主题,增强设计时的艺术表现力与艺术价值。
3.附加过程中思维对象的多样化
装饰设计的创新来源于思维对象的启示。所谓思维对象是指设计思维所涉及的内容,形式,是客观事物的总和。我们赖以生存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我们的周围有着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事物,人们会从中引发出无数的奇思妙想,客观世界多样化和存在,给装饰设计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和丰厚的土壤。附加过程中思维对象的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3.1形象数量的多样性。
从设计造形的角度看:一是客观事物和现象呈多样化地存在。从宏观的天体到微观的细胞,从山脉,田野到花草,树木,从陆地上的动物到各类水生物,自然界的各种形象散布在我们周围,不同的形象以各自不同的姿态吸引着我们的视觉,成为装饰设计取之不尽的源泉。二是客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多样化。装饰设计中各种形象凝聚在思维之中,当我们进行思维时就会发现,各种事物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种联系就象丝线一样牵引着我们的思维,加之对各种形象的艺术联想,可以产生出许许多多超越现实的设计构想。
3.2形象属性指事物所具备的性质。
从形象的总体上讲,形象有多样化的数量,而从形象的个体上看,又有多样化的属性。自然属性是人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自然个体形象进行分析而发现的性质。比如,一片树叶的属性有:绿色,椭园形,齿形的边缘,对称的结构,飘动的特点,不同季节的可变性……。人们可按此思路,给这片树叶找出无穷的属性。多样化属性给装饰设计的创造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人们可以对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各种不相同的概念。通常,人们对形象属性的思考,往往只限于几种习惯性的方面,而忽视对其它属性的深入观察和挖掘,如果在创造性思维中,能够有意识地注重属性的研究,突破原有的限定,以更为宽阔的视角观察,分析,发现新的属性,无疑会拓宽思路,引发出创造的契机,这对设计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3.3形象变化的多样性。
形象的存在是动态的。由于人感觉器官的局限性,我们通常所看到的事物,都是事物变化中的一个片段,一个瞬间,比如:有的昆虫的一生中,会呈现卵,幼虫,成虫,蛹,蛾等几种形态。每种形态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可以无限地分下去。一朵花蕾也有发芽,生长,开放,凋谢,枯萎几个连续的过程中,如果能从变化的角度考察事物,就会得到许多非同一般的启迪,从而提供可选择设计创意的起点,引发创意的灵感。虽然装饰设计不是自然规律的写照,但是我们可以从自然的运动规律中获得启示,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处于运动之中的,各种不同事物的运动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联想,我们以变化的观点去思考问题,通过对某种事物变化过程的想象,使各种物象在想象中与心理得以连接,从中找到与创意相对应的形式结构,这样便会产生一种全新的设计样式。
4.附加创造性的训练方法
设计方法是完成设计的关键,只有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有步骤的训练,才能使学习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方法,设计活动只能留于表面,各种奇思妙想只能忽隐忽现,很难形成完整的创意。因此,有步骤的进行设计训练,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关键一步。
4.1抽取式设计训练
所谓抽取式设计就是从复杂的结构中提取某种设计元素,再进行有序的展开,重组,这样的方式符合人的思维习惯,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单纯化,不至于使思维找不到头绪,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通俗的讲,就是从多元化的思绪中,梳理出思绪的秩序,找到设计思维的切入点。这是展开思维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4.2属性的联想训练
自然中的物象有着属性的相关性,人们可以通过联想这根思维的纽带,把各种事物的属性相互联结起来。全息论的理论告诉我们:自然界各种事物从大到小,在形式结构上都有着相似的特征。例如天体的旋转同水中的波纹,太阳的圆形同葵花的形态,大气的涌动同流动的集市――等等,从形式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结构上的特性都会给我们的设计带来新的启迪。所谓联想训练就是通过对某些事物属性的联想,将一种事物的属性赋予另一种事物的结构中,创造出有新意的图形。使我们在自然结构的启发下,拓宽思维空间,进入灵动的设计状态之中。附加形式的例子在生活中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挖掘出各种不同的形式结构,使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更加敏感。
4.3视觉的流动
视觉心理学的经验证明:人的视觉是动态的,是按照一定路线运动的。不同的视觉曲线在人们的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视觉流程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的心理变化,分析视觉流动的特征,是一种有效的设计训练方法。特别是一些设计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无论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和思想均习惯性的应用固有的形式模式,这样很难达到心理满足和艺术形式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只有抓住视觉流动这根心理结构的主脉,自觉地探讨各种视觉感知的方式,把心理意象和形式表现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样既可以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性视觉心理,又可以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上找到新的依据。
4.4偶然的发现
在艺术的体验中经常会有许多偶然所得的创作灵感,当人的思维处于无意识状态之时,会偶尔发现一些有创造性的形式,它可以激发出创造的热情和意念,这一点在抽象艺术萌生的年代就已经被人认可,像康定斯基在朦胧的夕阳下,发现了抽象形式的美感一样,这种偶然所得的灵感往往会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随时观察,发现,我们还可以进行各种尝试性的实验,比如:利用一张黑色的硬纸板,做成中间漏空的取景器,选择一些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图片,杂志,在画面上随意的移动,一定是随意性的,这时思想上要尽量的处于宁静空白的状态,不要带任何的先入之见,无意识地去体味移动中的视觉图像,随机地抓住形式美的某个片断,并深入分析造型的特点和产生形式美的原因,并将其转化成设计创意的参考素材,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机械地模拟图片,杂志的局部,不能将此作为设计的范本,重要的是诱发感知力,启发设计的灵感。
5.附加的意义
多种的附加手段与附加的条件与因素三方面结合,由于客观存在结构的多样性,附加手段的灵活性,这样的为组合方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装饰艺术从古至今由于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感知的逐渐认识再认识,人们的知识结构体系逐渐完善与丰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愈加显著,尤其在现在社会里强调个性的发挥,人们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认知力,通过装饰的方式来展现个性特征,因此,装饰中有关附加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还将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
6.结语
附加是在装饰设计中赋予客观存在上的额外附着,它的对象为平面和立体的客观存在,基本要素为结构、适合、连续,它的手段是多样性的。以上是我对装饰设计附加研究和认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了解问题难免会有片面或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逐渐丰富与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 价值理念 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师的影响力已经逐渐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现代艺术设计师能够以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设计师在改变了人们消费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各种需求。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价值理念的创新和科学的设计,不仅促进了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而且促进了我们生活的完美与和谐。
一、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
社会的进步在无形中对当代艺术设计师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设计师的职业观与价值取向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环保与资源节约,以及人性化等方式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摒弃了一味追求经济利益的做法,对长远利益的越来越重视,人们的生活目光更加具有前瞻性,着眼于未来,而非现在。因此说,传统的设计理念需要更新、发展,其与社会的发展,以及自然规律是相悖的。现代人更需要艺术设计师设计出生命力强、人性化强,具有绿色环保理念的设计作品。现代艺术设计作品既要满足当前的利益需求,又必须与未来的发展相符合。如果出现了伦理与利益不符的情况,艺术设计师也会创新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二、现代艺术设计需遵循的准则
现代艺术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首先,设计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时要认识到伦理关系的重要性,不仅要考虑到人,更要考虑到产品与人的关系,以及其提供给人的使用价值;其次,艺术设计产品要能够体现出设计师的价值,设计师要在保证产品设计质量的同时,遵守自身的职业道德;再次,设计师要在遵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切不可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中,要能够张弛有度,在保证产品易用性、可承受性,以及宜人性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三、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价值理念创新
(一)易用性
艺术设计作品要能够被大家接受,被大家使用。传统的艺术设计作品,往往一些设计师只顾及自己水平与理念的发挥,对使用者的感受置之不顾,这样的作品不仅没有得到使用者的肯定,而且作品的经济利益也没有得到回报。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智能化、高水平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既是对传统设计产品的继承,又是新型创新理念的体现,更能够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具备易用性特征的商品不仅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更能体现其产品存在的价值。
(二)可承受性
产品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控制成本是主要的措施之一。现代设计产品,既要符合消费者的承受程度,又要满足成本核算。通常情况下,人们都认为设计的好坏决定了产品的档次,人们普遍认为高端产品针对的是经济比较宽裕的人,而低端产品则面对的是平民百姓。事实上,这样的观念与社会的伦理准则是相违背的,诸如相对高端的自动化洗衣机,尽管其耗电量非常小,且操作简单,但由于其价格比较昂贵,使许多百姓望而却步。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逐渐接受了一些高端产品,使自身的物质、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三)宜人性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设计方法陈旧的产品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宜人性的产品不仅能够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出来,而且市场竞争力更强。宜人性的艺术设计不仅实现了产品与人、与环境的表面统一,而且使产品使用者在精神上也得到了升华,在满足了人的审美情趣以外,还有益于身心健康。与此同时,宜人性的产品设计还深入到产品的微观上,将产品的易用性、可承受性,以及宜人性等相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多的满足现代人生活的艺术产品。此外,宜人性的艺术产品还需要不断更新与完善,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来。宜人性的艺术产品势必会发展成为未来社会的高科技产品,尽最大可能将对人操作不利的因素逐一消除。
结语
在各种新型设计产品不断推出的同时,资源也被大量地耗用着,同时,随着设计的更新,浪费的速度也就越来越快,这无疑对大自然的平衡是一种破坏。我们必须更新生活理念,要能够强烈意识到自然平衡的重要性,从多个角度正视资源的利用等问题。总之,现代艺术设计作为人民生活的反映形式,更需要及时创新价值理念,充分发挥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引.关于海南会展行业艺术设计的思考[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陈洁.艺术设计与市场关系的探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