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实验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教学论文

第1篇: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一、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如我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设想在道北开一家“学生书店”,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书店,调查学生喜欢课外书的情况。在情境中让学生展开实验操作,现场写下自己喜欢的书籍的名称,小组合作统计出喜欢各类书的人数,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比较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画“正”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从而清晰地知道其各自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再如,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含义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然后比较文具盒的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再动口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充分动手的同时,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这样,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促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启迪、挖掘和发挥。

二、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是每个家庭的期盼,老师的希望,社会的需要。数学实验教学则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玩自己手中的学具,看你有什么发现,提到玩,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验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准备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从制作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是用废弃的硬纸被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纸做的等等。

选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做的精致、美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课堂上又通过自己的动手剪、拼,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废物废料,变“废”为“宝”,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实验过程中良好的实验常规,教师的严谨态度,正确示范,巧妙点拨,质疑解难等,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使学生明确教具、学具不是玩具,懂得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次,对学具的准备要认真,运用要准确,收拾要及时,管理要妥善。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认真主动,勤于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良好习惯,真正实现“省时、高效、低负”的教学目标。

四、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没有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小组,每组商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小组长分工,有的动手折,有的动笔记录折出的分数,然后共同探究商议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最后形成规范的数学术语。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宏观调空,耐心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评比表扬。创设积极竞争的实验情境,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协作精神,树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人生态度,克服独生子女的高傲独尊和对家长的依赖性强的弱点。

五、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2篇: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是创新的基础。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应该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勇于创新,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校具体情况,大胆尝试化学实验改革,为在化学教学中实现课程标准的学生培养目标服务。

长期以来,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往往是理论知识的“副产品”,基本上处于“照方抓药”、“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的状况,操作也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这样的实验仅仅为了达到学科教学目标而进行实验,教师心中没有课程意识,没有把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起来。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更不利于创新思维方式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教育、创造教育、个性教育。其目标都包含一个共同点:培养创新人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实验教学成为他们质疑、信息收集和处理、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科学探究。

二、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训练的重点也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明白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改演示实验为协同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的演示实验往往因为可见度不够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看不清楚的学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适应《新课标》实施合作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应最大限度地将教师单独操作的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共同参与操作的协同实验,或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4、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性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

传统学生实验多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的实验改革应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敏锐观察,丰富想象,有效类比的周密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而形成的,既达到了开拓思维,交流合作的目的,又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得到加强、训练,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了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5、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多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发动和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和家庭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寻找身边的化学,使其成为自己实验的研究内容,动手、动脑,长知识、长能力。学校可以创造条件全面开放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能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进行一些小实验,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在学习中的一些疑问,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使他们养成用实验来探究未知,大胆质疑,勇于超越的创新精神。

第3篇: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特点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一)边学边实验教学是一种低容量高密度思维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因材施教,切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课的容量是指一节课内运用新概念、基本规律、技能、科学方法的多少。高密度思维是指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并能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

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让学生通过“四动”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做、学生看那种因学生处于消极地位而使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由于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还可以讨论讲述,因此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边学边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教材,实验现象观察不清楚时,也可以反复做几次,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可以问老师。同样,由于可以自定学习步调,优秀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充分展开,自己可以学得深一点,多学一点。可见,边学边实验不仅使全体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能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能力,而且解决了将课堂教学统得太死,对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能因人制宜的弊端。

(二)边学边实验能够起到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学生分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较好手段,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环。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的过程,它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活动,教学中如果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边学边实验,既能使学生对实验获得更加清晰的印象,学到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分组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和测量性实验,一般都安排在新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之后进行,与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加上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差,学生对实验的注意力常常集中在操作上,教师则往往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致往往无法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边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安排在教室里进行。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边学边实验起到了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的综合作用。

(三)边学边实验是一种效率高负担轻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十多年来,我们开展边学边实验所需的仪器,大多是通过发动广大师生因陋就简自制的。纵观初中物理所涉及的全部物理实验,其精确度要求不高,有的只要能表现出一些物理现象和事实就可达到教学目的。可以说所有初中物理实验除配备一定的基本仪器和必要器件外,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制仪器来解决。

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可以根据教材、学生以及器材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它可以安排在新课的开始,作为新课的设疑引学,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也可以安排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用来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物理规律,作为学生辨疑解难的一种手段,起到启发、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解决疑难问题的作用;还可以安排在下课前的几分钟,作为复习巩固之用。在教学时间上,可以用一整节课时,也可以用半节课或几分钟。总之,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可能灵活掌握,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据对试验班毕业前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喜欢物理的占86.4%,不喜欢的仅占2.7%。从初二到初三,学生对物理一直感兴趣的占34.8%,一直不感兴趣的仅占6.8%。

在学生所学的7门主课中,物理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程度,与学习的方式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教师讲授,能够记住10%--20%;学生如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够记住30%;如果学生既能听教师讲,又能看到实物或现象,能记住50%;如果学生看到实物或现象,自己又描述过,便能记往70%;如果学生既动手做过,又描述过,则能记住90%。而边学边实验,既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又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最后自己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显然,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上面所说的最后一种情况。可见,边学边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他在《手脑相长歌》中写道:“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

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老。”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出边学边实验,提出“四动”,正是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去实践的。我国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动手的机会太少。开展边学边实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物理的方法边学边实验的学习探索过程,更接近人类认识客观规律的过程。因此,我们主张将课堂变为教师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主动学习的活动场所。

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兴趣(情感领域)、知识(认知领域)、能力(动作领域)等各种心理因素融为一体,使他们在直接参与边学边实验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实验是获得物理事实的根据;实验是检验假设真理性的标准;逐步领会科学家是如何通过物理实验获得物理事实,并从而得出概念和规律的。可见,通过长期边学边实验的训练,学生将会逐步掌握物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实施边学边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恰当地选择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教改实践表明,凡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便于随堂进行并利于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利于发展他们智能的内容,都可选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内容。

1.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对能力、?技能的具体要求,安排边学边实验的内容。例如,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会使用某些基本物理实验仪器,那么就应该采取边学边实验教学的形式,努力增加学生对这些仪器的使用频数,逐步提高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技能方面的要求。

2.对器材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例如,课本上用铅皮和铅盒来演示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若改为边学边实验,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支空牙膏管(尾端剪开)和一只玻璃杯。实验时,先让学生把牙膏管捏扁放在盛水的玻璃杯里,它就在水中下沉,然后将牙膏管鼓起一些,它就能上福3.将课本上的小实验和一些实验习题改为边学边实验。?例如,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小实验,可以配合“力的测量”进行边学边实验教学。再如,用纸盒可以将水烧开的小实验,反复弯折铁丝后弯折处会发烫等实验习题,都可以配合新课教学作为学生边学边实验的内容。

4.将课本上的部分学生分组实验改为边学边实验。?有些基本仪器及其操作方法,在新课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到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可以适当提高教学要求。?这样做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初三将“电流表”、“电压表”改为边学边实验后,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到下一节学生分组实验时,就可以增加“两表”的使用频数,这更有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再如,初二第七章第一节“质量”和下一节学生分组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也同样可以采用边学边实验教学,都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千方百计地准备学生边学边实验教学的仪器边学边实验是一种上课形式的学生实验,一般要求两个学生用一套实验仪器。

对学生边学边实验仪器的准备要做到“五不一保证”,即仪器不宜复杂,操作技能要求不宜过高,实验规模不宜过大,一次实验所用仪器数量不宜过多,实验时间不宜过长;实验安全要有保证。

由于初中物理实验仪器一般都比较简单,多数实验都是定性的,有些定量的实验精确度要求不高。因此,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仪器都可以自制,可供选择的器材也很广泛。例如,没有平底试管,可用废旧的平底小药瓶来代替;没有弹簧秤,可发动学生用废钢丝绕制,没有溢水杯,也可以用在玻璃杯上套两个橡皮圈的方法代替;等等。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制教具学具的活动,不仅为边学边实验教学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实验仪器,为物理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实验条件,而且学生通过自制教具和学具,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认真上好学生边学边实验课

边学边实验课一般包含下列三个环节:“设疑引学,辨疑解难,释疑巩固。”

“设疑引学”是教师通过一些物理现象和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辨疑解难”是要求学生对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估计可能的结果是什么,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如何用实验进行研究,拟订实验方案,并在学生实验观察和测定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分析。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看书、观察、实验、思考、讨论、争辩、答问、练习、应用等,做到四动,从而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释疑巩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排除疑问,通过练习、应用和小结等来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上好边学边实验课的关键在于放手让学生去看、去想、去做、去说,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教师做的主要工作是巡视、“集疑”、“布疑”,对个别差生进行适当辅导。对难点、重要的概念、分歧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第4篇: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1.设置相关课堂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实验课题。展示几种溶液,如2mol/LHCl,1mol/LK2SO4等,使学生思考:如何得到这样的溶液呢?依据这一课堂疑问笔者引出本节实验内容:配制250mL1mol/LNaCl溶液。课堂上给出几种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使学生获得直观认识,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很自然地引出课堂实验内容。

2.学生通过亲身设计、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初步完成本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室管理教师在课前已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本次实验可能要用到的一些实验用品,笔者要求每组学生先初步选取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试剂,亲自完成实验设计,然后小组内组织质疑、讨论,对实验方案进行完善。

3.小组展示,确定最终严密的实验设计方案。在小组展示过程中,学生热情很高,各小组学生踊跃发言。各小组在互相讨论、质疑过程中使实验设计方案得以完善,最终确定了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小组展示、讨论、质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

4.学生依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学生依据实验设计方案配制250mL1mol/LNaCl,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并给予个别指导。

5.教师在以上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再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和操作。

6.课后学生做好实验课总结,进一步探究提高。实验课结束了,笔者告诉同学们,实验课上其他问题利用课外时间探究解决。

二、“盐类水解”探究性实验教学案例

1.设置问题:常温下,水的电离程度如何?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酸碱性与pH、c(H+)、c(OH-)有何关系?

2.学生实验检验:用pH试纸检验KCl、NaCl、Na2CO3.、NH4Cl、CH3COONa、Al2(SO4)

3酸碱性。3.以NH4Cl、CH3COONa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盐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的原因,给出盐类水解定义。

第5篇: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现象的存在,物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从我们的宇宙到我们生活环境中,无时无刻都发着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例如:1、冬天时为什么我们身穿化纤面料容易起静电,为什么再抓铁质物品时会被“电”到。这是由于摩擦起、气候干燥常常导致身体积累静电。2、朝霞和晚霞五彩缤纷十分美丽,它们是这样形成的呢?那都是由于空气对光线的散射作用。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4、保温瓶为什么可以保温,怎样才能让它为物体保持温度久一些。不灌满保温瓶应该保持温度时间最久,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等等这一系列生活常识。这些简单的生活物理知识文科学生未必知道它的原理和理论知识,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不仅开动学生思考的马达,也让学生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使学生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很多实验现象会让学生们惊叹,同时也让他们疑惑:它是怎样发生的?它的原理是什么?这正给了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奥秘和科学知识的动力,并能运用所学习到的物理知识,积极发现并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物理世界的奇妙,并且明白致用才是学习物理的目的。许多文科生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貌似都是截然不同的研究领域,认真了解物理之后,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着许多可以借鉴之处。例如;熵在经济中的应用一样,例如经济专业课《资源环境经济学》上,提到“能量流动和物质利用的不可逆性。熵值越高,系统的稳定性越差,系统消亡也就越快。因此,从维系整个系统长期平衡和可持续利用角度来考虑,也有必要减少自然资源开采,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实际上熵的概念来源于物理学中的热学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更能加深对这个定律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这句话的理解便迎刃而解了。通过学习物理实验加深了文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完善学生思维方式。在这一点上,物理学的研究思维比社会科学的研究思维显得更加严谨、细密。这种思维的训练无论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21世纪,科学技术推动我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是科技技术让我们过上了崭新而又美好的生活。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先导的新技术来势迅猛,科技成果应用无所不在,人类社会进入到了科技就是生产力的时代,人们享受着科技的成果同时也该受到科技产品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品质生活,但是有些人一面享受着现代科技的产品,一面贬低科学成果。迷信、伪科学、反科学还是非常的盛行,从思想上侵蚀和危及我们的正确的世界观,削弱我们的道德思想,败坏社会风气。我们只有了解科学,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才不会被他们欺骗,摆脱愚昧的束缚。近年来,许多等邪恶势力勾结在一起,沆瀣一气,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目前,校园迷信也不可小视,近年来,不少数大学生热衷于星座算命,星座决定命运的说法。用星座来分析自己本月的运势,是否适合出行,是否适合出什么颜色的衣服,用星座分析同学老师的性格这样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人是否合适交朋友,甚至用星座“预测自己的是否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等等。通过物理实验的亲自动手,可以让学生看到很多在实际生活中被使用的原理性试验,并且发现事物的规律,进一步了解人类通过知识不断的积累,认识水平不断的提高,在一场场的科技和社会变革中逐渐走向文明,薪尽火传,从原始的茹毛饮血一步步走到现在的信息化时代,学生会意识到个人在这历史长河中真像沧海一粟一般,应该更加的关注自身的因素,崇尚科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努力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境界。

二、文科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设定

文科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与理科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有很大区别,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是对理工科学生进行实践性、科学性、应用性科学实验工作的一个基础课程,为理工科学生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在学校内提高理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较好途径。而文科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文科大学生的科学素质,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尊重客观事实、勇与批判的科学精神。要合理设定文科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文科生的物理实验课程应该有别于理科生的课程教学目标。在培养目标上在教学内容处理上,理工科物理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物理学相关基础要扎实,课程的逻辑性强、数据采集和处理精度高,技能性要求高,但对文科学生来说,物理实验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物理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验获得最基本的实验知识,了解实验的步骤和具体要求,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并且从实验中得到推理和分析实验的技能,文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内容上,应该选择一些生动、形象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的实验内容。打破原来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科书的教学模式,按照文科学生的专业特色和学生的需要,根据文科学生的思维特点,由浅入深的安排实验课程,通过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实验仪器准确的操作,了解当下科技的最新成果,物理实验课是对文科专业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较好的课程。通过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可使文科专业的大学生提高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并且认识到尊重客观事实、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文科专业的同学当中普遍对物理实验没有兴趣,积极性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的实验教学内容太深奥,缺乏生活性,对学生的生活没有任何帮助,我们应该结合文科学生的思维,实验教学的内容要侧重于物理实验的趣味性的,与生活紧密的联系的,能够解决学生在生活中有疑问的物理现象有帮助的实验;另一方面,在教学当中多增加一些演示实验,多媒体等辅助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物理现象,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同学们学习物理在我们生活科技、军事科技中的作用,让大家认识到物理课的重要作用。

三、文科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演示实验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物理演示实验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有利于增强文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启发学生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演示实验来展开教学。除部分携带方便的实验由教师随堂演示外,还可安排专门学时让学生走进演示实验室,观看较为大型的实验演示。鼓励学生参与动手实践、探求科学奥秘,在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做一些实验。教师精心地为每个实验设计探究性思考题,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引导学生从理论性探究、实验性探究、改进性探究、拓展性探究、应用性探究等方面展开实验的科学探究,让他们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从中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教学手段上,生活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物理科学的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生动的生活案例来展现物理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从中学到物理知识,使物理课程变得亲切、有趣,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将生活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常见的物理现象、生动的物理案例,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录像、科教片插播等方式,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增强课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6篇: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源泉,是激发思维的动力,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耳目一新,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通过化学实验变得生动直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操作,亲历探索发现化学规律的过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学习者的基本素养,实验现象稍纵即逝,认真观察,及时捕捉实验现象,发现实验中的变化和特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化学学科从实验中发展起来,抽象的化学知识通过实验直观形象的展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条件,发生的过程和特征。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学,教师指导学生观察铁丝在燃烧前的颜色和状态,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后集气瓶底生成的黑色固体,实验结束后,分析探究实验现象的原因,观察伴随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现象直观生动,实验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利用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学生通过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初三化学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培养他们科学素养。教师精心钻研化学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探究性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化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性化学实验,依据探究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比较,记录实验结果。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教学时,教师设计如下探究实验:取一支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向里面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另取一支盛有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向里面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入盐酸溶液,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第一个试管中溶液变成红色,第二个试管中,随着盐酸溶液的滴入红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面对这一神奇的现象,及时提出探究的问题:“溶液变红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红色会消失?”步步设问,通过实验探索和逻辑推理,化解了难点,得出结论。教师要树立探究理念,把握探究本质,将探究教学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把教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经验,建构知识,思维得到有效的训练,教师为学生打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感悟化学科学魅力。

三、开发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家庭小实验趣味性强,灵活可行,选用仪器简单,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补充,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探索解释生活问题,体现了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目标,从生活中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材料,设计开展生动多彩的家庭小实验,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实验,更要重视化学实验的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创新思维素质。实验教学实现简单化、生活化和微型化,开展绿色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组织学生收集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例如,“质量守恒定理”的实验教学,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讨论筛选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及时调整实验方案,通过探究得到“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守恒”的结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巩固了化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化肥合理施用”教学,教师发动学生到农科所访问,了解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如何合理施用化肥,减少化肥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酸碱指示剂”教学,教师鼓励学生自制酸碱指示剂,从家中带来花瓣、蔬菜等植物自制酸碱指示剂,用制成的指示剂检测学校土壤的酸碱性,寻找学校花园适合种植的植物。通过家庭小实验巩固了知识,开发了智力,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扩大了视野,培养了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水污染的教学,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水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珍爱每一滴水,重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很多学生就节水和防止水污染问题提出了独到的建议,通过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总结

第7篇: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一、首先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保证实验室内环境安静。要求学生不到下课时间,不准擅自离开实验室。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教师。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二、实验材料的选定

中学生物学的实验特点是,大多数实验材料需要自己采集、培养、选定。许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选择不当而告失败。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众多的材料中,筛选出很多适合中学生物学试验的最佳材料,现按教材顺序简介如下:

1.植物学试验

A、观察植物细胞选用洋葱叶肉表皮;B、光合作用实验选用银边天竺葵;C、观察酵母菌选用酒厂或面包厂的酵母菌;D用桔皮培养青霉,E、用电烫斗法快速制作植物蜡片标本。

2.动物试验

A、观察草履虫彩天然生长的草履虫;B、观察猪肉绦虫标本;C、昆虫展翅板选用包装泡沫板;D、对家兔进行活体解剖动态观察。

3.人体生理实验

A、长骨结构观察选用羊的四肢长骨,B、关节结构观察选用羊蹄子,C、鉴定骨的成分,选用鱼的肋骨,D、制作血涂片时选用一次性采血针,E、观察小肠绒毛选用羊的小肠。

三、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如制作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事先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培养好骨干,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就要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调节精调节轮时,使镜筒缓慢向下,这时头应向左侧偏下,眼光与装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这时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用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调节轮,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对准焦点,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从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盖玻上,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教师也可以用两台显微镜示范,一台是已经对好光的,另一台则是已找到标本清晰图像的,让学生观察后做模仿。

四、要有实事求是和富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要求学生在做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记录,如果一个实验小组两人,则一人做实验,一人记录,下一次实验互相对调。实验绘图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照看到的实际画,在实验课中完成。如在解剖鲫鱼时,有的同学发现鱼的心室和动脉球的搏动位置在心房的上方,而在生物教学挂图中,心室位于心房下侧,在心室前端有一白色的动脉球,这就要按实际看到的画。又如初中生物课本中,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实验,而在实验报告册上则要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要用0.01%亚基蓝溶液作为染色剂,如果此种试剂一时买不到,不进行染色,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大,那么在显微镜下很难看清其细胞膜和细胞核等。为了观察清楚,这时可提示学生是否也可用稀释的碘酒或墨水作为染色剂,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学生试着做了结果很满意。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被染成黄(红)色,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看得很清楚。细胞周围空间呈白芭,图像很清晰。再如有些同学,即使不用牙签轻刮口腔上皮,用一滴口水,处理后也可找到口腔上皮细胞,这又是为什么?等等。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和实际操作、制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要关心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

在做每个实验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玷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要节约实验材料,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只要取一张洋葱表皮就够了,不必取大块,另外如擦镜纸、吸水纸,大头针和各种试剂等也要节约使用。严禁将教学器具如镊子、放大镜、剪子等带出实验室。同时为保证实验用品、材料、仪器不丢失,在实验前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份实验仪器、材料登记表,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后核实,并填写本节课的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和组别等,最后要签名,以示清点核实无误并承担责任。实践证明,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关心仪器和经常节约实验材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

六、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实验结束前,用3~4分钟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的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最终要使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8篇: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实验平台建设

(1)传统实验平台存在的问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传统的实验包括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两部分内容。1)课程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一般会根据二次原理图完成实验装置的接线,通过对装置加电流、电压信号对装置进行测试,并观察装置动作结果,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以此来验证理论教学中所学的基本原理。就实验本身而言,实验目的比较明确,但因实验内容较少且过程单一,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因平台落后、设备功能有限造成能实际开设的实验内容更少,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2)综合实验室硬件条件与当前电力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继电保护实验平台为例,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保护种类较少,不能涵盖整个电力系统。当前只有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缺少发电机保护、母线保护、断路器保护及配网保护。第二,保护装置落后,元器件还是以电磁型继电器为主,微机线路保护年代久远,与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第三,测试设备及测试手段落后,与工程实际差别较大。目前工程调试中,对现场电气量的模拟均采用继电保护测试仪、信号发生器等完成,而实验教学则主要使用调压器、行灯变、移相器、滑线电阻等,这些设备在测量量程、准确度、精度方面根本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很多实验无法进行。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适应培养计划的需求,必须对当前的实验平台进行全面的改造,建立与当前电力系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实验平台。(2)实验平台建设。以继电保护实验室为例,目前已经建成了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线路及供配电系统的微机继电保护实验平台,并配置了多套先进的继电保护测试仪,故障采集及分析软件。实验装置的种类、功能大幅度提升,实验教学内容可以覆盖从基础元件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各个层次,为构建模块化、多阶段、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根据主接线的状态选择相应的保护类型,确定保护配置,而且可以依据保护原理自行设计保护类型,计算保护定值,确定参数,并通过实验平台检验动作逻辑及保护动作情况。图1为微机继电保护实验平台。

教学内容改革

在新建实验平台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1)从课程出发安排教学内容。电气工程的理论课程包括:“继电保护”、“自动装置”、“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与此相关的课程实验一般以元件实验为主,同样包括继电保护元件实验、自动装置课程实验、高电压技术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平台上,元件和装置已合为一体,可取消继电保护元件实验室,课程试验可在综合实验室内完成。而经过改造后实验室功能更加完善,实验内容可以涉及到实验原理的各个环节,包括:硬件电路、保护定值修改和固化、元件定值校验、动作特性实验及动作报告故障分析等。这样既可以节省场地和资源,同时又可以制定更加丰富的实验内容,从而改变了以往课程实验内容少、手段单一的缺点。(2)从实际工程出发安排教学内容。技术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向根据工程实际和社会需求,全面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和优化。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和电力行业需求,设置了以下专业综合实验:微机继电保护综合实验、综合自动化实验、水电仿真实验以及电气设备检测实验。下面以微机继电保护综合实验为例介绍实验内容的安排。微机继电保护综合实验分为微机保护软件设计实验和微机保护屏体实验。在软件设计实验中,学生可以完成以下实验内容:一是编制保护软件主程序。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模块:初始化和自检循环模块、保护逻辑判断模块和跳闸处理模块。二是设计数字滤波器。三是微机保护算法实验。完成软件设计并在微机实验平台上运行,可以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内容。微机保护屏体实验以发电机微机保护为平台,学生可以完成以下实验内容:一是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包括零点漂移检查,电流、电压精度检查,电流、电压变换器线性范围检查。二是保护定值校验及动作特性实验。三是开关量输入软件及硬件回路定义设计。四是开出量输出、跳闸回路及软/硬压板的投/退检查。五是模拟各种保护动作,形象直观的观察保护动作情况,打印并分析故障报告。[3,4](3)从学生出发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学的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要适应“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5]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认真组织教案,实验教学的内容公布在学校求索学堂网站上,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实验项目与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式和引导式实验教学为主,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整个实验只提要求和目标,具体实验的设计、实验前的分析及实验后数据的处理都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例如:在微机变压器保护实验教学中,首先可以提出需要进行的实验项目:一是变压器主保护(变压器差动或零序差动);二是变压器后备保护(复压闭锁过流保护或零序方向过流)。然后,根据所选的试验项目确定实验内容,其中包括:回顾和复习变压器保护的基本原理;熟悉保护回路(交流电流电压回路、输入输出回路);熟练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在实验平台上实现保护功能;观测动作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主体,推出“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将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理论课程所介绍的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很好地满足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1](4)探索实验室开放管理,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进入企业见习、实习的机会。目前已与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公司宜昌输电公司、宜昌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基地合作协议。积极鼓励学院教师与电力企业加强合作交流,及时了解先进的电力技术,依靠行业和企业办学,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互动式产学研结合基地,有力地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9篇: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一)只注重考试分数

在当今教育的大环境下,通常以分数作为考查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教师讲述完理论知识后,高中物理教学担任了应试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教师很少带领学生去实验室做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完全凭口述让学生去感悟道理,只注重考试的分数。无形中传授给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的方法尽是口语,学生丝毫没有感受到物理实验的精髓,更谈不上科技的奥秘。

(二)学校物理实验室条件不足

培养新型科技人才,大力发展我国生产力,需要大量资金,然而学校不具备购置各种实验仪器的条件,只具有非常简单的实验设备。学生没有亲眼见到仪器,更不用说口语操作,教师只是用视频播放的模式来授课。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没有学生亲自操作的好,物理实验教学不能得到有利的开展。

(三)教学模式死板

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师没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简单操作,填实验报告即可。没有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思考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及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本是应该很好地指导学生如何做实验,却成了一味地填写实验报告。

二、创新培养与实践的方法

(一)对学生实验兴趣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占主导作用,学生把所有的时间用在死记硬背上,没有时间去思考实验操作的过程,原理是什么、现象又如何。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自然就没有探究的兴趣。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思维领域推广到无数事物上去。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学生被动学习物理实验已经严重影响了对其创新性的培养。学生上课时不专心,完全不能学好物理实验。唯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深入探究、思索、总结。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达到最佳的状态时,他的兴趣才能被激发出来,这种兴趣激发出来,犹如璀璨的繁星照亮整个星空。比如“自由落体运动”,教师会拿粉笔向上扔,告诉学生粉笔会落下来,结论是任何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会自由下落,并且都是沿着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后让学生死记结论,学生对实验过程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改为让学生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正确安装器材,记录下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根据公式v=gt等公式推出Δx=gt2,即可摆脱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做实验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靠别人的灌输,还要靠学生自己在观察实践中感悟出来,而且教师的指导也是关键因素。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例如,观察事物的运动特征和变化规律。学生也要在反复的实验中记录,通过情境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来解读物理实验。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扩充了物理知识。

(三)对学生操作实验过程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能实现课改的新目标。然而繁琐的实验过程正是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的原因所在。教师不能只给学生一个课题,最终要一个结论,而对中间操作过程置之不理。教师在授课之前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并让学生亲自操作,在过程中感受物理实验的真谛,观看实验过程与效果,这样学生才能开动脑筋,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学生将实验的过程熟记于心,自然而然对物理实验产生爱意。

(四)对实验方法创新的培养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墨守成规只会让路变得越来越窄,只有发散式思维才能条条大路通罗马。通过做物理实验,不仅了解了一门自然科学,还增强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往的实验器材与方法大体相同,没有创造性,学生应该灵活些,找到其他方法,另辟蹊径。比如,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不仅借助太阳光的颜色,如果通过身边物体的颜色,利用这些物体,夹杂这些状况来演示实验是否会有同样的结果。

(五)教师授课思维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