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舞蹈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在动作的表现上不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也是内心情感的充分表达。[1]舞蹈也是一种表演形式的艺术,观众在进行舞蹈欣赏的过程中会加入自己的生活中的感悟和理解。舞蹈表达着舞者的精神世界,通过自己的专业性动作和一些创新风格的融合,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开始产生多样化的特征,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渐开始真正的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仅仅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那么在舞蹈的过程中就会涉及一个深刻的问题:舞蹈表现力。
二、舞蹈表现力的深刻内涵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可以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可以从本质上打动人的内心世界。舞者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将自己的感情世界传达给观众。当年的“千手观音”引起了观看者的震撼,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效果是因为舞者的舞蹈表现力。相对于普通高校的舞蹈学生而言,仅仅具备基础的舞蹈动作是绝对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具备细腻的情感,然后与自己的舞蹈动作相结合将情感表达给观看者,只有这样舞蹈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品。总而言之,根据相关学者的阐述舞蹈表现力分析可以这样来解释:首先,基本形体动作构成了舞蹈的基本模式,但是舞者一定要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应的舞蹈技巧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真正的将自己和舞蹈融合为一体,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和情感中可以看出表演者的快乐、喜悦与忧伤,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神态、表情中体会细腻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共鸣。
三、舞蹈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一)传达精神内涵的重要途径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仅是为了愉悦观众或者给观看者一定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和相应的神态来传达该舞蹈的精神内涵。[2]同样的舞蹈作品不同的表演者会诠释出不同的风格,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在舞蹈的编排上独具创新,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舞蹈者会传达出舞蹈的精神内涵,这才是舞蹈真正的魅力所在,只有将精神层面的的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评价舞蹈演员的重要标准
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只有单纯的舞蹈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看舞蹈的难度系数达到了多少,而是看重舞者是否具备很强的舞蹈表现力。舞蹈是由一个个舞蹈动作组成的,但是这些都只是机械的肢体语言,舞蹈动作要想达到艺术语言的层面,就需要舞者具备较强的误导表现力。
四、普通高校增强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一)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与普通的文化课知识学习不同,舞蹈专业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也在与时俱进,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传统的舞蹈教育也属于“填鸭式”教学,授课老师知识根据传统的教学习惯进行舞蹈知识的传播,这在很多程度上就损害了学生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且很多的老师片面追求舞蹈技巧,导致的是舞蹈表演毫无新意而言,很难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针对以上种种现存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倡老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特质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差异进行不同程度的改进。一方面老师要进行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要求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并且热爱生活,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会具有生活张力。[3]课下老师要与学生积极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改进。
学校也可以增加一些舞蹈比赛或者不同形式的舞蹈演出,让每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会加强对舞蹈的创造性。也可以实行舞蹈学习小组,同学之间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进行舞蹈再创造,一方面加深了对舞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舞蹈老师不同于普通专业课的老师,舞蹈老师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审美水平上。一个优秀的舞蹈老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舞蹈的特殊性,舞蹈不是死知识的学习,而是一种精神世界的创造活动,因此老师应该不断地启发学生,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让每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都真正的热爱舞蹈。老师要真正的将课堂归还于学生,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另外作为一名舞蹈老师,要敢于打破陈规,根据舞蹈的不同种类,不断地启发学生和自己一起进行舞蹈创新,在舞蹈中一方面注意表达方式,另一方面要融入生活中的感悟和体验,最后在音乐的渲染下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所以一个舞蹈老师只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独特并且具有一定高度的审美水平。
关键词: 舞蹈艺术 ;情感 ;导语 ; 信息反馈
从事职业高中幼教专业班舞蹈教学进二十年来,我在践行中深思,在思索中探求,感触良深。如何在幼教专业班开展舞蹈创新教学,让学生在这门专业课中学有所得、得而能用,为今后从事幼儿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我们职教专职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舞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舞蹈就是用经过艺术加工、整理、组织而成的动作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的艺术。幼教专业学生则是通过舞蹈课的学习,培养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基于专业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将自己置于幼儿角度,感受艺术的美,并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以新的理念对待舞蹈,就需要在创新教学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尝试。
一、舞蹈创新教学.以情动人必不可少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美学家施东昌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使人产生情绪体验,焕发高尚情感的激荡和思维的起伏,逐步地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师生间的情感融洽尤为重要,通过师生间的和谐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心灵发展,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老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课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舞蹈的教育中,应时时注意保护和滋润每个人的自尊心,要时常以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年的舞蹈教学实践.使我明白一个道理,把关爱与鼓励多多给予学生,是这门专业课教学的基本点。我们学校的幼教专业班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很多人从未上过舞台,更谈不上专业的舞蹈训练了。热情的关爱和鼓励,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进入到体会舞蹈美的心理平台,为进一步学好舞蹈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感情是舞蹈的基础.感情也是舞蹈的灵魂,感情是可以通过眼睛来表达的。在上舞蹈训练课中.要启发学生的内心情感,特别是新生的内心情感,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的眼睛随着老师所指的方向移动,随着老师的讲解与示范而移动,以达到寓情于舞蹈之中,在舞蹈动作的训练中体会情感的目的。
二、老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教材
教材本身要能引起学生审美的兴趣,要克服成人化的倾向。我在教幼儿舞蹈时.先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时刻进行换位思考.理解幼儿舞蹈的内容.促使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能创造性地表达各种舞蹈形象。比如舞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就把舞蹈动作设计成一个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要以小姑娘的特点来表现自己。要求学生在跳这则舞蹈时有身临其境、重返童年的感觉。既完成了动作教学,又进行了情感教育。
三、舞蹈教学要精心设计导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落实到学习和训练的实践中,精当、新颖而富有启发性的导语,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的法宝。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开始教学时,巧设一个引人人胜的艺术导语.来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是实现整体艺术效应的关键一步。如在教学《小格桑》这一舞蹈时,我用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你们了解吗?你们了解藏族的风俗人情吗?藏族人民纯朴、奔放.善于载歌载舞,特别是藏族小朋友跳起舞来体态优美,动作协调。那么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去体会一群小朋友劳动中嬉戏的快乐场面,你们知道如何表现吗?”这简单的一句句问话.便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对舞蹈技能探求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就可唤起学生跃跃欲试的追求,马上产生了要手舞足蹈的愿望。此时.正是教学的良机,也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教学中,我还根据不同情况选用教材,设计了训练项目和标准,自编了许多节奏不同并融合所学舞蹈动作的游戏及体现各民族舞蹈基本风格和特点的小组合,配录了旋律线条有起有伏、音乐情绪各异的曲目伴奏,从而唤起学生不同感官的充分感受,产生情感共鸣,进入主体角色地位.达到“教中求新、学中更新”的目的。
四、舞蹈教学课也要收集教学信息反馈,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高师音乐舞蹈教育的舞蹈教学的目的都与纯舞蹈专业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目的是培养有综合音乐素养且兼具舞蹈教学、编排能力的中小学音乐老师,相比专业舞蹈教育来说,音乐舞蹈教育更注重学生在舞蹈方面的实用能力和相关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中小学的音乐美育重视基础,不需要培养高精尖的人才,而舞蹈在美育教育中是音乐之外的一种辅助,仅要求学生了解各种舞蹈的基本体态轮廓,通过舞蹈练习塑造学生的优美体态,陶冶他们的情操,让学生对音乐和舞蹈有一定的鉴赏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作为专为中小学美育教育培养人才为目标的音乐舞蹈专业,舞蹈课程的主要内容也是以此为出发点和目的,因此,其课程安排和设置都与纯舞专业有所差别,以四川音乐学院音舞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为例如表。
由此可见,本院音舞专业的舞蹈教学在课时量和学分的设定上都以舞蹈基础的教学为重心,特色内容是有针对性的民族民间舞训练模块,并不追求对某种舞蹈的高精度学习,更注重多种多样丰富的教学内容。
二、高师音乐舞蹈教育中钢琴伴奏的现状分析
现状调查:目前,音舞专业舞蹈课中的钢琴伴奏教材都基本使用专业舞蹈的伴奏教材。这些教材中的部分音乐是可以直接用于我们的课堂的,但有半数以上的音乐是为专业舞蹈而作的,不适合我们的舞蹈课程。音舞专业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薄弱,舞蹈基础能力有限,复杂的专业性强的音乐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并不能让他们体会到乐与舞的和谐之美。那我们的课堂现状有什么问题?学生对钢琴伴奏有什么希望和建议?钢琴伴奏究竟该往哪发展?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对四川音乐学院音乐舞蹈专业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一共30份问卷,回收23份。统计结果显示:
1、希望在课堂中用古典音乐来伴奏的占68%
2、希望在课堂中用通俗流行音乐来伴奏的占59%/
3、希望在课堂中用原创音樂伴奏的占45%
从以上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无论是本专业的舞蹈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钢琴伴奏能有所改变,有所创新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和矛盾,促进我们的教学向更广阔的天地发展。而从宏观上来看,不断发展的社会教育需要上层教学机构的同步发展,任何一项教育工作都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为教育事业培养出能学以致用的实用
性人才。
三、改编应用多元化音乐在音舞专业舞蹈课钢琴伴奏中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音乐教育者都十分重视将多元化音乐融入实际教学中,在国外更是备受推崇。钢琴伴奏看似陪衬但却是我们将多种音乐元素融入舞蹈教学的唯一途径,并能弥补我们在教材上匮乏,让课堂生动活泼,消除学生对单一枯燥音乐的倦怠感,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其次对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也意义巨大,多元化的音乐才能让他们领会到世界音乐的奇妙和美,而不是仅局限于书本中的音乐,做一只骄傲的井底之蛙。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懂得教学要不断的创新,在各个方面都需要大胆的摸索才能让自己的教学不落后于人并不断发展。
四、将多元化音乐改编应用的具体方法
(一)古典主义音乐的改编与应用
无论西方或是中国的古典主义音乐都是一种能让人深思,使人高尚,经得起岁月历练的音乐。它们的结构规整,旋律之美能让人反复回味,和声分句系统有规律,节奏也突出明显。音舞专业舞蹈课中进行的都是形式和内容都比较规整的舞蹈训练,对音乐的要求主要在于节奏清晰、片段规整,能给学生明确的旋律起伏感。经过改编后的古典音乐,是可以达到要求的。
如:F.J.戈塞克《加沃特舞曲》主题旋律和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鹅舞曲》都适用于小弹腿(Battement frappe)。G.威尔第《大进行曲》主题旋律部分适用于大踢腿(Grand battement jete),《快乐女战士》可用于古典舞的小跳组合,钢琴曲《春舞》主题旋律部分可用于民间舞课的赛乃姆组合等等。这些乐曲中有些也是学生们正在学习演奏的钢琴曲,与舞蹈相结合后能让他们更直观的体会到乐曲的形象和节奏感,促进他们找到演奏的情感。古典音乐也是一种理性的艺术,它们的旋律走势有预见性,曲调优美,曲风高雅,节奏规范易把握,让学生易于配和舞蹈动作,并在和伴奏的同时能广泛接触到各类型的古典乐曲。丰富的知识量是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的必要基础。
(二)通俗流行类音乐的改编与应用
通俗流行音乐是一个时期社会潮流文化的缩影,受大众的喜欢,易于传播和接受,包括流行歌曲、轻音乐、电影配乐或插曲和爵士类乐曲等。这类乐曲能引起学生的共鸣,音乐响起的瞬间会看到学生们的脸上一抹轻松的微笑。其特点是旋律朗朗上口、结构短小精干、节奏明确、形态丰富、这些特点都适合音舞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中大多数并未通过多年专业的训练,甚至未接触过钢琴伴奏的舞蹈课程,而通俗轻音乐是学生平时听得最多,接触最多的,既符合他们的音乐水平又能明显提升课堂的活跃性。学生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舞蹈动作的学习和规范上。时代音乐元素的融入,也有助于学生开阔思维,提升不拘于形式大胆创新的意识。改编流行音乐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高师音舞专业的学生是将来基础音乐舞蹈教育的人才,他们必须传播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因此我们要摒除内容不和谐、不健康、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音乐。其次,要选择符合音舞专业学生听力水平的音乐,旋律感要强,不规律节奏和自由散漫的节奏都需要我们去规范改写。再次,通俗流行音乐大都没有古典音乐那样规范,我们一般选择保留其主体旋律,根据舞蹈的节奏韵律做出相应的旋律扩展或缩减。如歌曲《九儿》要改编为古典舞控制的音乐时,要将整体速度放快,太过于缓慢的节奏对于能力较差的音舞学生来说是很难完成如此长时间控制的,歌曲中的几处自由延长音要规整为4拍或8拍结束。最后是左手伴奏应选用适合舞蹈节奏的织体结构,和声的配备尽量少用和弦外音,以古典和声体系为主。
如:《神秘园之歌》可用于音舞专业芭蕾舞把杆体态练习或者手位组合,久石让《Always with me》可用于单腿蹲(Battement fondu),歌曲《九儿》可用于古典舞的控制组合,歌曲《莫尼山》可用于民间舞的藏族旋子组合等等。
(三)将爵士元素融入钢琴伴奏音乐中
在西方,爵士乐被认为是可以让人动起来的音乐,在很多电影电视剧中都常常见到人们在爵士乐中随心欢快的舞蹈。虽然这类大多节奏自由性很高,音舞专业的学生要抓住这类音乐的节奏点是不易的,但学生们喜欢时尚潮流的音乐,并且近些年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学习吸收丰富的音乐知识且学以致用,可以适当用爵士风格对音乐进行二次创作。
如:巴赫的《西西里舞曲》这首曲子可用拉格泰姆节奏改编,用于转(Pirouettes)的练习。弹奏时,在旋律中适当加入滑音和颤音,伴奏声部避免使用过于自由和繁琐的节奏型,尽量把曲调、节奏和节拍重音都表达清楚,又不失爵士乐自由摇摆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去找到旋转这一练习中点线面流动的空间感,这种风格的乐曲对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很好辅助作用。《万岁千山总是情》这首歌曲可用摇摆的节奏型来改编后用于古典舞的五位擦地组合,但不能太过于自由,要突出节奏点和重拍,才能让学生找到每个动作的发力点。
(四)创作钢琴伴奏音乐
在這个提倡创新教育的时代里,作为音舞专业的钢琴伴奏者也应积极突破,尝试自己为教学创作一些音乐。笔者通过近两年创作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创作伴奏乐曲需要把握的要点:
1.创作乐曲要符合舞蹈的风格。芭蕾、古典和民间舞都各赋一格,芭蕾舞源于西方,乐曲风格高雅、干净且意境纯美。而中国古典舞音乐则需要婉转优美的风格,民间舞音乐需要以民族音乐的节奏特点为基准来创作。
2.音乐结构和节奏的设置
首先,乐曲必须由方整性乐句组成。音舞专业舞蹈课组合重视基础训练和规范化,几乎不出现不规整的动作语句,因此,钢琴伴奏音乐也必须方正有序。
第二,曲式结构要简练。常用单段体(A),二段式(A+B)和三段式(A+B+C)或(A+B+A),但必须配以准备拍和收尾音乐才能保证舞蹈和音乐的完整配合。加之音舞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未经过系统的舞蹈学习,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伴奏下的舞蹈课,因此必须照顾他们的弱项,仔细观察舞蹈组合的模块组成,选择相适应的曲式结构来创作乐曲。
第三,乐曲节拍以2/4、3/4、4/4拍为主,尽量避免使用3/8、6/8、2/2等较为复杂的节拍。音舞专业学生的乐理知识普遍欠佳,复杂的节拍和节奏型会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让伴奏音乐变成和如五位擦地、小踢腿、小跳等比较欢快有力的组合可以用2/4拍为编曲节拍,划圈、中跳和单腿蹲可用3/4拍来编写,一位擦地和控制可用4/4拍节奏编写。
第四,伴奏织体的编配要尽量简化,以舞蹈的节奏为编写基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伴奏织体如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舞蹈 表演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61-01
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在如今人们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舞蹈这门人体艺术被更多人认识、接受、认可,并喜欢。
舞蹈艺术在塑造人物与情感方面,与戏剧艺术、话剧艺术、声乐艺术有着不同之处。一是舞蹈不用发声的语言,只用舞蹈化的流动幅度较大的形体和面部表情来塑造人物、表达情感。因而对形体的表现力要求特别高;二是情感的表达要与音乐节奏与旋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舞蹈表演的情感是随音乐的流动而起伏的,他与话剧的情感流露是有区别的;三是舞蹈艺术是将生活的各种情态升华为舞蹈动作,他善于抒情而拙于叙事,不是对生活的模拟,而是反映和描述生活的艺术结构。他们之间又有可借鉴之处:都是舞台表演艺术,都要创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思想,抒发人物内心的情感。结合舞蹈与其他门类艺术的特点,可以将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面部表情与形体舞蹈动作,并和音乐紧密结合而表现出来。
一、建构课堂教学与实践表演的训练平台
首先,从认识上明确舞蹈训练性和表演性相辅相承的关系,应该将课堂训练视为表演实践打基础,而表演实践也离不开课堂训练。课堂训练内容与实践表演内容应相结合,这是教学中要重视和提炼的环节,既是表演元素的提炼,也是表演元素的开发,由此搭建成二者的训练平台。课堂以身体训练为主,更为强调动作的规范性,身体肢体语言和内心情感表现,人物心理和舞者心理等多种综合性训练。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身体的表达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身体表达一种思想才是最终的诉求,要用真实的情感来打动观众。
其次,这种表演元素的提炼可以是具象的,包括队形、表情变化、人物性格模拟等方面;也可以是抽象的,包括环境创造、情节创造、人物创造等方面。舞蹈表演时对 音乐 和情感的真挚动态的表现,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要围绕生活中的积累。教学中的表演元素提炼,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能够敢想象敢表达的能力,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可以从音乐上启发,给予比较欢快的、悲伤的、抒情的、刚烈的等各种性格来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可以从动作处理上给予启发,比如,用灵巧的动作体会“巧”,用抒情的动作感受“柔”,刚武的动作表现“帅”,跳跃的动作表现“欢快”等;还可以在组合中引导学生体会看天、看地、远看、近看等,体会队形中圆圈、三角形、斜线等变化时的不同感觉,或是体会看花、采花、闻花、戴花等情节发展中的感觉变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学生,身体条件优越,舞蹈动作规格,学习思想都很好,可跳起舞蹈节目来像一张白纸,你只看到像木偶似的动作,看不到丰富的情感内涵。所以在教学中,教学不能只教动作,而是在严谨课堂规范的同时,还要主动帮助学生架构动作与情感表现之间的桥梁,多手段、多角度地给学生适当表演方面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身动心动,用身体语言表现内在情感。
最后,在建构训练平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通过训练引发学生对舞蹈动作再创作的思维表现;通过训练唤起学生对舞蹈表演的激情;训练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紧扣教学内容;年级不同,引导表演的教学任务也要不同,要由简到繁逐步强化。
二、 内心感情的激发
就是内部心理技术方面的训练。通过各种元素的小品练习,如规定场景、感情、想象等,达到对内部心理技术的掌握,从体验中学会创造角色的方法。戏曲把情感归纳为喜、怒、哀、乐、惊、恨、愁、痴、傻、呆等几个字,而对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就要有一个吸收与创造的过程,对这些元素要有所侧重与选择,小品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按照舞蹈的特点来组织,可采用情感及舞蹈动作与音乐结合的小品形式来完成。这样就把课堂训练和舞台表演结合起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面部表情的训练
戏曲的面部表情集中并扩大了生活中的情感表现,有助于感情的传达与性格的塑造,这对舞蹈表演来说,是可以继承与吸收的。在舞蹈中“用眼传神”是他的特点,眼是关键,强调眼睛的运用,许多情感与神态,思想与独白都要从眼神中流露出来,要善于以眼传神的表达方式。由于舞蹈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么对眼睛的表现力要求得格外准确而到位。那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就可以采用编排一些训练眼神的小组合来训练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得到提高。
四、形体表现力的训练
舞蹈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那么,我们的肢体就是舞蹈艺术的表现工具,全身各部位都有自己的特长,上半身能够表现细微变化的情感变化,而下半部位,主要以舞姿的构成和各种舞步以及情绪变化所使用的技巧,来表现舞蹈内在的情感表现。因而,在形体表现力的训练方面,可以借鉴声乐中的以情带声的训练方法,在舞蹈中以内在感情带动身体动作,使动作充满内在的感情而又富有旋律性。
五、感情、动作与音乐的综合性训练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美术、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为了达到舞台表演所需要的能力,在对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训练中,要将人物感情、舞蹈动作、音乐三者密切结合起来,使人物的动作充满旋律性,人物感情富有音乐性,又有内在感情体验和外部形体表现力的体现,这样构成了完整的舞蹈表演综合性训练。
关 键 词:音乐专业 舞蹈教学 艺术实践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音乐教育专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其目标是培养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开展第二课堂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笔者院校音乐系舞蹈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制订出了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参照北京舞蹈学院教材,从实际出发,将芭蕾基础训练、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组合训练及编舞知识作为教学内容,耐心细致地组织教学,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以口传身授与主体参与相结合,示范与模仿相结合,讲解与探讨相结合,建立起“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根据学生状况安排教学计划
音乐教育专业的生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来源于中等师范音乐专业和幼师专业的毕业生,入校前接触过舞蹈课,虽基础较差,但对舞蹈有一些了解;还有一部分学生来源于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入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面对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
第一学年教学重点:芭蕾基础训练和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针对学生现状,选择一些基础的、技术难度适中的、动作多样的组合练习,如:站立的姿态、手臂的舒展度、腰的柔软度、腿的外开度以及与呼吸的配合等组合练习,使学生身体素质、柔韧性、软开度和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到开发和提高。
第二三学年以中国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为教学重点。选取舞蹈素材典型、舞蹈风格突出的组合进行教学,首先讲解民族舞蹈的基本知识,然后进行舞蹈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各民族风土人情,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进行动作元素的学习和组合训练,丰富舞蹈语汇,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第四学年以舞蹈编导和作品欣赏为教学重点,以艺术实践为指导方向,以编舞能力为培养目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改革教学内容注重组合学习
音乐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要改变以往长期以基础训练的技能技巧动作为主,而以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性组合为辅的状况,实践证明,这些基础技能技巧动作和学生的实际要求差距太远,在有限的课时内是完不成这些基础技能技巧训练的,更何况我们培养的又不是专业演员,而是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应以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艺术实践和舞蹈编导为主要内容,构建符合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课程结构。在舞蹈组合的学习中要注重综合性组合和表演性组合的学习:综合性组合是将若干单一基本动作或单项小组合,通过具有艺术表现的连接方法,组合成连贯性,多项统一的完整动作,并通过动作的分解和整体示范,对学生进行分组和整体训练,如:藏族的“颤踏动律”“尤子巴母”“库玛拉”综合训练组合、蒙古族的“肩部训练”“硬腕训练”“马步训练”综合组合、胶州秧歌的“正丁字拧步训练”“推扇训练”综合组合等等。通过综合训练组合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各部位的灵活度,加强了四肢的密切配合,使舞蹈动作更加协调统一;表演性组合是根据一段乐曲或歌曲的意境及氛围设计动作连接成的组合。训练学生时,要以乐曲或歌曲所蕴含的特有意境和与这种意境相吻合的某种美的景象,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完成动作组合。如:东北秧歌的“小看戏”组合、云南花灯的“春到茶山”组合等都富有很强的表演性。通过学习,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东北秧歌“稳中浪、浪中艮、艮中俏”的风格,掌握云南花灯“无崴不成灯”的特点。又如维吾尔族的“绣花帽”“齐克提麦”和“摘葡萄”组合,要求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动作同眼神密切配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传情达意,从头、颈、肩、腰、臀到脚趾都有动作,昂头挺胸、立腰拔背是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特点,通过动与静的结合、大与小的对比,流动性绕腕、摇身点颤、旋转闪腰、动脖子等装饰性动作的点缀,形成了热情、豪放、稳重、细腻的风格韵味。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表演性组合的学习,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欲望,增强他们自觉投入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根据培养目标加强教学能力
音乐专业舞蹈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满足中小学校对舞蹈教育的需求,这和培养演员既有性质上的不同,又有要求方面的差异。因而,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实践应用的高度统一为终极目标,通过舞蹈教学使学生不仅学到舞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舞蹈课程目的、意义、教育功能以及价值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牢固专业思想,从而增强音乐专业意识和献身教育事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思维与肢体活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用心灵和情感去感悟学生,启发学生理解掌握各项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学习自觉性强,精力易集中,理解记忆能力强,这些是训练中的有利因素,要发挥他们的优势,尽快掌握动作要点和教学方法,熟练组合的连接,培养传授知识的能力。如:学习了藏族舞的“屈伸动律”综合训练组合后,让学生将组合中的三步一靠动作,分解开进行讲述并示范,先讲上身的体态、步伐中“屈”与“伸”的连接,最后讲手臂与体态、步伐的协调配合,并反复示范——练习——再示范——再练习,使动作逐渐完美化。又如:在讲解维吾尔族绕腕动作时,当学生学会“绕腕”这一基本动作后,启发引导他们发展动作、延伸想象,进行时间、空间、节奏、力度等变化创作,产生出比教学更新颖、更独特的绕腕动作,如三位绕腕、双摊手绕腕、右手左侧上方绕腕、左手右侧上方绕腕、转身四位绕腕等等,可让一组学生表演,另一组学生将即兴创作出的动作进行评议总结,与示范的“绕腕”动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改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明确作为一名未来教师,在传授知识和转化知识的过程中,不但要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巧的表现能力,还要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不仅要具备组织能力、创编能力,而且还要具备提问能力、示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重视艺术实践提高编舞能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强调动作技能的实践练习,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运用的实践意识,将关注的焦点投放到实践的情景中,营造丰富多样、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笔者所在院系成立了艺术团舞蹈队,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平台。通过排练和演出,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形成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特点的地域、气候和风土人情等原因,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了解和热爱,提高综合审美能力,使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地领略到了舞蹈艺术的魅力。如在排练藏族舞蹈《高原春风》时,就从藏民族的服饰、生活习俗讲起,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舞蹈创作的感情来源等。作品将“踢踏”“旋子”“锅庄”融合在一起,丰富的舞蹈语汇,一幕幕生活场景在舞蹈中栩栩如生,每一次队形变换,仿佛如诗的画面,涌现出水草风美,牛肥马壮,在高原春风吹起的那一刻,一切美好的希望和祝福传播到千家万户。又如排练回族舞蹈《盖碗情思》时,从编舞的角度给学生讲起。该舞的编导从传统的回族舞蹈及其日常生活习俗中,精心揣摩、提炼、发展、创造了舞蹈语汇和体态造型,大胆运用了现代舞的编舞手法,把传统的回族舞蹈和现代舞蹈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使得回族舞蹈又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舞蹈通过清新、优美的造型成功地塑造了一群勤劳智慧、热情好客的当代回族妇女的舞蹈形象。手捧香甜的盖碗茶,挺胸、半立脚尖、碎摇头,台步的移动及白盖头飘舞的动感运用,舞台上大幅度的穿梭调度,丰富的舞蹈语汇,多层次的结构变化,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使舞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这样一边排练一边讲解,使学生受益匪浅,在多次演出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编舞能力的训练也是非常必要的。可选择一段音乐,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构思编排,以两个八拍节奏为基础,不断发展,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也可选择一首歌曲,启发学生根据歌词内容构思编创,再给予指导纠正,并让学生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编舞能力。还可以用多媒体教学,欣赏优秀的舞蹈作品,如《苦菜花》《少女之春》《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等,使学生在享受艺术美的同时,对舞蹈作品的动作造型、队型流动、演员表情变化以及风格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和学习。最后把课堂教学、考试内容、舞蹈表演及学生创编的节目录制下来,让学生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表演能力和创编节目进行评价,找出差距和不足,增强训练效果,提高编舞能力。
舞蹈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既占有空间又占有时间,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化、历史、地域文化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在音乐教学中,要在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更深层次学习舞蹈的同时,也要教会他们了解多种艺术,了解舞蹈以外更丰富的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2]黄明珠.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舞蹈 1997(4)51
舞蹈表演专业主要课程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系统地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
主要课程有舞蹈写作教程、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世界芭蕾史纲、欧美现代舞史、舞蹈专业英语、舞蹈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舞蹈意象论、中外舞蹈思想教程,舞蹈解剖学等 舞蹈概论、舞蹈作品分析、编舞技法、表演基础、美学、音乐理论、音乐鉴赏、曲式分析、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人体解剖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功、现代舞、拉丁舞、东方舞、敦煌舞、古典舞教学法、民间舞教学法、芭蕾舞教学法。
舞蹈表演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专业表演团体、企事业文化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舞蹈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社区文化机构、社团组织(协会)、影视传媒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公关、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3、广告;
4、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5、新能源;
6、互联网/电子商务;
7、娱乐/休闲/体育;
8、酒店/旅游。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主持人、舞蹈老师、网络主播等工作,大致如下:
1、主持人;
2、舞蹈老师;
3、网络主播;
4、舞蹈演员;
5、主播;
6、舞蹈教练;
7、演员。
舞蹈表演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舞蹈表演二度创作能力和初步参与编创的能力;
3.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体态动律特征和表演技巧,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能力;
4.掌握基本舞蹈教学方法,具备舞蹈动作的讲解、示范和指导能力;
5.了解不同舞种的动作语汇特点、编创结构及表现形式,具备良好的身心协调与动作感知能力;
6.了解艺术活动策划与组织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服装表演专业;舞蹈课程;复合型服装表演人才;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221-02
一、当前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内的舞蹈课程概况
近年来,在我国的许多高等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方面的专业课程,在立足于复合型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这门课程的学时比重。尽管各大高校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普遍都非常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都积极和充分地利用本专业的师资力量,努力设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舞蹈课程,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与具备舞蹈基础的学生因材受教,从而发挥对舞蹈有兴趣的学生的最大潜力。
当然,在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内开设舞蹈方面的课程,必然会产生利弊两方面的影响。多数情况下,这类影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专业的舞蹈教师不多
许多高校在设置舞蹈专业的课程时,出于种种原因,其舞蹈课往往是由本院系的服装表演专业老师兼任,这样的师资使课程的专业性势必受到影响。
2.适合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教材不多
可以说,就服装表演专业所开设的舞蹈课程中使用的相关教材而言,目前国内仍然少见有极为合适的、全面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程教材,这样也就难以保证课程教授的质量,学生的接受效果也必然不十分理想。
3.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课学时不多
如果从舞蹈作为一门服装表演专业的基础课来看,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舞蹈课程学时安排还比较有限,同时,在真正实施时,可能还会因高校本身经常举办的其他活动而受到冲击,这样一来,教学质量也会有所下降。
4.服装表演专业内学生的舞蹈基础参差不齐
应该承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舞蹈专业教育一直处于学术教育的附属地位,是不以舞蹈专业的教学要求为主的。从现阶段的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素质来讲,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们的自身体形条件和普通人相比已经较好,但是仍然有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在其走进服装表演专业之前,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专业教育,对舞蹈专业知识的认识可以说是毫无概念。
5.对舞蹈课程在服装表演专业中的影响重视程度不够
现有的传统观念仍然认为,舞蹈课程对服装表演专业的积极影响比较有限,不值得投入大量的财力及精力去开设这门费时费力的课程。很多院校仅仅把舞蹈专业课程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在授课过程中,对舞蹈修养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利用舞蹈的文化内涵对服装表演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还不是十分的重视。
二、舞蹈与服装表演的联系
(一)舞蹈与服装之间的密切关系
舞蹈作为人类最早发生的文化现象之一,是原始人类高昂的生命情调最充分的热力表现。可以说,是人类自觉地把舞蹈作为自身激情的审美对象,同时又极为自然地把舞蹈当作人类自身形象塑造的最佳艺术手段之一,这与服装表演的要义是完全一致的。
众所周知,人类着装的历史已极为悠久,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不断进步,服装最基本的遮体挡寒的功能,已不仅仅是服装表演所要展现的唯一要点。据资料显示,早在18-19世纪,法国就已经有商家为了促销自己店内的服装,专门请来一些人,穿上由他们制作的各种服装,在店堂内巡回展示给广大顾客,以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服装行业迅速发展,服装表演也开始出现。在服装表演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它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促销手段,而是越来越以一种表演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充实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满足着人们对服饰穿着的美的欣赏与追求。当然,服装表演同时还具有宣传本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作用。
舞蹈作为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必然反映人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国的舞蹈可谓博大精深,在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之后,我国的舞蹈不但种类繁多,舞蹈动作也是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积累与演变。这对于我们在服装表演中有了很多的借鉴。可以说,中国古典舞蹈是一门以动静结合为主、兼具刚柔相济气质的艺术,其动作格外讲究气质的展现,可以说是人物所饰服装与表演者的个人魅力的结合体,非常具有表现力,其对生命信息的传达几近完美。
(二)舞蹈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积极影响
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作为服装表演专业内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有积极的作用,对其自信心的培养有一个极为有益的促进作用。
作为以人体动作为主的艺术,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着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表达的人类心灵深处的精神世界,其深刻的艺术思想、细腻的艺术情感、鲜明的艺术风格,使舞蹈成为一种集空间性、时间性于一体的动态造型艺术。同时,舞蹈又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化的强身健体的运动,其对训练者肌肉的调整与发展作用、对其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作用、对音乐等的协调性训练等方面,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本专业中的舞蹈专业课程,对于学生们的形体形态的要求,虽然不如专业的舞蹈教学一样严格,然而在日复一日的训练过程中,对受训学生各种各样不良的自然体态还是能够起到积极的纠正作用的。这种训练的长期进行,无疑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极有帮助的。从服装表演专业中已开设的舞蹈专业的各门课程来看,身韵、形体训练、舞蹈基础、民族民间舞蹈等课程的设置,使学生们通过大量的形体训练,基本掌握了服装表演及舞蹈中所共同需要的正确站立形态,即开肩、收腹、挺胸、立腰等。在经过把杆蹲、擦地、小踢腿等舞蹈专业的训练之后,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身体灵活性、身体协调性、平衡感、稳定感以及身体的开度、软度等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所进行的舞蹈专业素质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身体的各器官系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舞蹈动作的表现中,抬头挺胸的动作使学生们的胸部肌肉得到锻炼,在充分扩展的同时,也在气质上有所提高。
同时,对舞蹈专业课程的学习,令广大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使一些常见的流行病难以近身。可以说,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设,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三、对服装表演专业已有舞蹈课程的建议
第一,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设,应该与该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的办学计划、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等基本方针相结合,努力在办出自身特色的同时,对舞蹈的文化意义有一个完全的传达。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许这样做需要对现有本科生的培养计划有所调整,需要对其中有关舞蹈专业的课程进行全新的设置。也就是说,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设,既要考虑到舞蹈训练、形体训练等基本要素,抓住这门课程开设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意义,同时又要兼顾到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其真正能够得到舞蹈专业实际表演水平及理论修养的双重提高。
第二,要尽可能地在有限的学时之内,使学生更多地对不同的舞蹈风格、种类、素材、要求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并初步具备一定的舞蹈编排能力。
归根结底,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的掌握还是为其在服装表演过程中的创新所准备的。在这个前提下,如何调整教学培养计划,如何保证教学时时依据“一专多能”的基本原则,是舞蹈专业课程与艺术学院中的舞蹈课程的最在区别。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不甚认真的学习态度,不要仅仅认为这是一个副设的课程。
第三,教师可以在增加专业基础训练的前提下,形成以“舞蹈基础,舞蹈素材,舞蹈鉴赏,舞蹈编导,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模块。进一步来说,这些舞蹈专业的课程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教学阶段来完成。
第一学年为舞蹈专业知识的基础阶段,主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第二学年是舞蹈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积累阶段,主要进行大量的技巧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初步训练;第三学年是综合所学的舞蹈专业技能,将其运用到服装表演规划中去的全面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的课程安排方面,除了要对学生持续进行不同层次及内容的舞蹈作品欣赏教学外,学习重点也要侧重为在舞蹈编排的同时多多结合服装表演专业,以求学以致用,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服装表演的实际需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在舞蹈专业的课堂上,努力进行T形台的表演编创,除注重舞蹈专业技巧的教授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舞蹈课程中所学的创编知识,多多融合到服装表演的编创中,努力创编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实践中去体验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尽量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大多数的规定动作,使其基本了解舞蹈训练的步骤、方法和要领,同时,也要适度地淡化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不要急于求成。
第四,要在根据教学计划的合理基础上,对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专业课程进行细致的课程安排,要时刻牢记舞蹈专业课程是在为服装表演专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舞蹈教学;舞蹈情感;实践活动;创编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它不同于舞蹈表演、编导、群文舞蹈等专业,它的针对性更强。它是要培养既能教学又能训练,既能表演又具有一定编导能力,既懂舞蹈艺术又懂得幼儿心理学的幼儿教师。然而,幼师专业的舞蹈课的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入学的基础较差、学生对舞蹈课既喜欢又排斥,独立创编能力较差等等,经过几年的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我在践行中深思,在思索中探求,感触良深如何有限的三年时间内,让学生在这门专业课中学有所得、得而能用,并为今后从事幼儿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遵从大纲基础上,选择更适合幼师专业的教学内容
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幼师专业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要注重她们作为幼儿教育的职业训练。根据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大纲,学生要学习舞蹈的形体训练,如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基训,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幼儿舞蹈及创编。只有在广泛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并对其有所了解和掌握、积累一定的舞蹈语汇的基础上,想象力才会丰富,创编起来才能融会贯通。当然针对各块内容,具体到课堂的教学组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编排更适合幼师学生的组合作品。如在形体训练中,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芭蕾训练后,可根据幼儿舞蹈的特性编排一些适合小朋友表演的小组合,这些作品不仅简单易学,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更能让幼师学生了解幼儿舞蹈的一些特点。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教师要从民族风格的代表性、训练性、实用性上来进行综合选择。如东北秧歌中进行“手巾花组合”和“跳踢步组合”的教学较为合适,因“手巾花组合”是基本动律的练习,跳踢步组合在训练上是属于初级组合,跳步还具有表现幼儿活泼、跳跃的特点,对于幼儿编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民族民间舞的选择上要选择更贴合幼儿的舞蹈组合。如藏族的“弦子”和“踢踏组合”,蒙古族的“肩”和“马步组合”,傣族的基本手位组合,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萨玛舞”、“手鼓舞”组合,以及相关的幼儿舞蹈、集体舞、表演唱。以上这些民族民间舞组合都有着不同训练价值和典型性及实用性,通过这些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丰富了学生的舞蹈语汇,提高了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将来编、教舞蹈做好准备。
二、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为教师首要的是自己上课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舞蹈的教育中.应时时注意保护和滋润每个人的自尊心,要时常以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几年的舞蹈教学实践和与学生的交流中。使我明白一个道理:把关爱与鼓励多多给予学生,特别是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学校的幼师专业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很多人从未上过舞台,更谈不上唱歌跳舞了。热情的关爱和鼓励,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进入到体会舞蹈美的心理平台,为进一步学好舞蹈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显然。创造各种条件让鼓励学生登台表演,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胆量和舞台表演能力,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感情是舞蹈的基础,感情也是舞蹈的灵魂,要启发学生的内心情感,特别是高一新生的内心情感,要注意训练学生的眼睛,让学生的眼睛随着老师所指的方向移动,随着老师的讲解与示范而移动,以达到寓情于舞蹈之中,在舞蹈动作的训练中体会情感的目的。
三、要加强对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的母的是培养具备舞蹈教学能力的幼儿园教师,因此在舞蹈课堂上还要加强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首先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舞蹈动作内涵的同时,培养教学口头表达能力,这主要通过课内和课外实践的手段来提高。教师把这些表述技术动作、规格动作要领的技巧语言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流利地将动作要领按顺序步骤讲解下来。更要让学生用形象,生动,活泼的适合幼儿语言的发展水平的语言来表达。在平时的课堂上尽量让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正确地观察分析鉴赏舞蹈动作,培养了她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她们对不同的风格认识得更清晰,动作要领掌握得更准确,也提高了纠正他人之错的舞蹈教学能力。
四、要加强学生编排舞蹈组合和小节目的能力
要加强学生对幼儿舞蹈编排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做到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及幼儿实际动作发展和接受水平,利用短小、形象、生动、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动作性强等特点的舞蹈构思来创编丰富多彩的幼儿舞蹈。在教学生动作时,学一个动作,然后鼓励其去延伸想象,从空间、力度等变化去想象。如蝴蝶飞,让学生去思考各种各样的飞法。鸭子走,让学生去观察鸭子的走法,或它的一些习性,从动物的原型中来创编动作等等。
五、改进考试方法,重视艺术实践,提高教学能力
舞蹈考试是检验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以前的教学中我经常是直接采用的期末考试分数的方法。这样的考试方法会使学生对舞蹈的训练步够积极,很多采取临时抱佛脚的态度。后来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学习到别的一些考试方法。我现在采用的是一种平时分20%,学期专业考试50%,每次学完组合后给一段音乐分组或个人创编表演30%,然后相加为学期分数。这样的考试记分结构,有利于检验学生综合舞蹈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激励她们达到预期培养目标。当然要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舞蹈创编实践,教师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通过单个动作的创编,到组合、小节目的创编,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设想,提倡个性的差别与审美的多样性,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全方位地提高舞蹈教学能力,使自己能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程蕾.浅谈幼师舞蹈教学[J].剧影月报,2007,(3).
[2]陈洁.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J].邯郸学院学报,2006,(1).
[3]李文琦.浅谈对幼师专业学生的舞蹈教学[J].江西教育,2008,(15).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担负着为幼儿园培养和输送合格幼儿教师的重任。为了培养出健康、活泼、开朗的幼儿,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除必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外,还更应熟练地掌握唱、跳、演、画等实践操作的技能。尤其是为了适应幼儿爱活动的天性,要求幼儿教师应具有较为扎实的舞蹈功力,才能带动幼儿园孩子们开展经常化、个性化的舞蹈和游戏等活动。作为长期从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师,笔者就如何开展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技能要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舞蹈课是极其重要的一门必修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笔者认为,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技能方面应该具备“四个具有”。
1.1具有比较丰富舞蹈知识
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加强舞蹈基础理论学习和理解,要对舞蹈基本知识进行比较深入地学习,掌握其基本规律和训练方法。要懂得舞蹈的动作性、节奏性、抒情性等艺术特征。
1.2具有扎实基础舞蹈技能
作为未来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想用美的形象感染幼儿、教育幼儿,给幼儿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除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外,更应不断提高自身舞蹈技能,规范自己的舞蹈动作和舞蹈语汇。只有具有扎实基础舞蹈技能,才能在今后教学中得心应手地开展舞蹈教学。
1.3具有一定审美感知能力
舞蹈是用肢体动作塑造艺术形象、抒感的一种视觉表演艺术。幼儿园教师是幼儿第一任老师,其对幼儿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事关重大的影响。因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通过舞蹈课训练,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感知能力,不断提升自身气质和亲和力,以自身良好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让幼儿愿意亲近和愿意接受教育,从老师的一言一行中得到教化,从而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1.4具有较强幼儿舞蹈表演、创编能力
幼儿的学习和感悟能力不像成人那样强,需要幼儿教师一点一滴的言传身教和反复示范教学。因此,作为今后从事幼儿教师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幼儿舞蹈表演、创编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今后幼儿园教师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幼儿舞蹈教学。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困境
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受以下三方面因素影响。
2.1学生生源、身体素质及思想认识的影响
(1)学生生源影响。中职学校为了生源,对选择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进行必要的面试考核,往往来者不拒。因此,绝大多数生源舞蹈基础差,素质参差不齐,这给教授舞蹈课的教师带来了极大压力。(2)身体素质影响。学生进校时都已十六、七岁,其骨骼生长发育已经定型,在软开度、柔韧性等方面的可塑性也大大降低,开展舞蹈课教学,这对学生是极大的考验。(3)思想认识影响。部分学生对舞蹈课产生畏惧和厌学心理,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困惑。
2.2教材针对性不够强、教学课时偏少的影响
(1)教材针对性不够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材“大而全”且难度较大,有些内容脱离了中职学生的实际,针对性不够强。(2)教学课时偏少。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文化课统考科目较多,因此,中职学校往往对舞蹈课时安排偏少,舞蹈教学只能浅尝辄止,影响学生对舞蹈知识、技能的深入学习和掌握。
2.3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脱离实际的影响
一是教学目标不明确。现在中职学校舞蹈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大学毕业后即到中职学校任教,由于缺乏幼儿园行业工作体验,对如何开展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经验不足,从而导致教学实践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3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进途经
3.1明确舞蹈教学目标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在遵照教学大纲总体要求前提下,应进一步明确舞蹈教学目标,突出其“两性”特征。
(1)突出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舞蹈课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舞蹈技能是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的重要技能。积极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鼓励学生按照教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学习,教育学生学好舞蹈,有助于树立良好外在形象,有助于提升自身女性气质。从思想上,不断地??化学生对舞蹈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爱。
(2)突出舞蹈教学的需求性。充分考虑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必须适应学生今后在幼儿园教学需求这一重要特性,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基本技能,真正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而学的道理。
3.2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按照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舞蹈教学应着重从基训形体训练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学习、幼儿舞蹈学习、幼儿舞蹈创编四大板块来展开。
(1)基训形体训练学习。?P通过基训形体训练学习,发展学生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舞蹈动作变化规律,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结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主要以应地面训练为主,着重训练学生站姿、坐姿、躺姿、仰姿、俯姿和跪姿等形体动作。?Q避开学生生理条件的局限,对跳、转、翻等方面的难度要求适当降低。如开展民族民间舞蹈、中国古典舞蹈的手位、身韵、脚位组合训练,以及幼儿基本舞步、韵律操组合训练。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和强化,从而使基训形体训练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民族民间舞蹈学习。在学习民族民间舞蹈之前,?P是让学生对该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及该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有个大概的了解,?Q进行单一的基本体态、动律、手位、脚位的训练。其次是将该民族民间舞蹈最具代表性的、简单易掌握的动作元素提取出来,编成复合性舞蹈组合进行训练。?R选取一些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舞蹈片断进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民族民间舞蹈的舞蹈语汇。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课时少、任务重的特点,教学时必须抓住重点,不断锻炼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不断丰富学生的舞蹈语言。?S将舞蹈赏析贯穿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力和审美力。
(3)幼儿舞蹈学习。作为幼儿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这是今后工作应用中最基础、最广泛的。在学生各项基本功、身段训练组合、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学习基础上,结合幼儿园行业工作特性,从幼儿心理、幼儿舞蹈特点、幼儿舞蹈编排要点上,悉心给学生进行认真传授。通过幼儿舞蹈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天真活泼的性格,有助于提升学生作为幼儿园教师的气质,这也为学生今后尽快适应幼儿园教师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4)幼儿舞蹈创编。在教会学生大量幼儿舞蹈的同时,应逐步培训学生开展对幼儿舞蹈的创编。在教学中,可以先将一段幼儿音乐或歌曲放给学生听,让其先理解音乐或歌曲所要表达的内涵。然后,根据每段音乐或每段歌词所表现的意义,引导学生以恰当的舞姿进行展现。在幼儿舞蹈创编中,引导学生以单人或多人等方式开展,提示学生用正确的舞蹈动作表现内容。通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的幼儿舞蹈创编能力会得到极大提高,这为学生今后得心应手地适应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大有裨益。
3.3开展多种形式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舞蹈兴趣、提升舞蹈课教学效果,应从“三个注重”入手。
(1)注重背景知识介绍,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授民族民间舞蹈时,教师可将民族知识和到民族地区旅游观感相结合,先给学生大概介绍下民族地理环境、风土人情、趣味轶事等,这既让学生了解了民族知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同时也让学生掌握所学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点,让舞蹈课内容更加充实,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现代手段运用,不断提升学生音乐美感。在教授舞蹈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开展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直观感受,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教授藏族、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时,考虑到学生对西藏、新疆的情况了解不多,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这两个民族的舞蹈录像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民族民间舞蹈的音乐特色和舞蹈特点,然后再着重教授其舞蹈最基本的表现方法等。通过形象的多媒体开展舞蹈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3)注重教师示范教学,不断展现舞蹈表现魅力。教师准确、优美、具有感染力的示范表演是舞蹈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中职学生在学习舞蹈时,往往对基本舞蹈动作还是能够比较快地学会,但对舞蹈动作所应表现出的韵味,往往就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这时,教师的示范教学就相当关键了。在示范教学中,着重通过舞蹈动作的准确性、优美性、面部表情恰当性等方面进行重点示范,让学生体会到舞蹈所展现的内涵,帮助学生克服为跳舞而跳舞的倾向。通过示范教学引导,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快地学会舞蹈的表现力,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欲望,还可以使师生之间进行直接的情感交流。
3.4强化学生表演实践
加强学生表演??践,是检验舞蹈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为此,应着力“三个强化”。
(1)强化课余训练,弥补课时不足。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学课程较多,舞蹈课时也受到限制,若学生仅仅利用舞蹈课时间进行舞蹈训练,显然是不够的。针对舞蹈要多练习、多巩固的特点,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午休和晚自习等业余时间进行自己训练和复习所学舞蹈课程。这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弥补了舞蹈课时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舞蹈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课余训练中,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锻炼了学生,增进了感情,也培养了学生团体协作精神。
(2)强化模拟教学,实现学以致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幼儿教师的基础知识外,更应具备幼儿舞蹈创编的能力,才能成为一名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P在课堂上模拟幼儿园场景教学中,强化学生幼儿舞蹈创编,实现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广泛收集和提取动作元素,选取合适的音乐和内容进行即兴创编。在创编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编出集趣味性、启发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幼儿舞蹈。?Q组织学生到辖区示范幼儿园参观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当时教学环境,即兴编排一些短小舞蹈节目,即兴模拟上课表演。通过这些“实战型”的锻炼,从而缩短“学”与“教”的距离,加快学生从“学生”向“教师”转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强化参赛意识,提升表演水平。学生学习舞蹈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舞蹈表演水平来体现。为此,应强化学生参赛意识,提升学生表演水平。?P在每年学校组织的“元旦文艺晚会”、 “五四校园之春文艺汇演会”、“学校运动会开幕式”、“专业技能比赛”等文艺表演活动中,积极鼓励学生踊跃报名参赛,编排舞蹈参加各种演出活动。?Q积极选拔学生参加“重庆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进一步增强学生综合能力。近些年来,通过悉心培养,学生多人次在“重庆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中分获一、二等奖的殊荣,许多学生毕业后成为了示范幼儿园的骨干教师。通过强化学生参赛意识,开拓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体验、表现能力,提升了学生舞蹈表演水平,展现了舞蹈课教学效果。
3.5加强教师行业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