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

第1篇: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2)

摘 要: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基础建设脚步放缓,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谁能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谁就更可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训是把“人”变成“人才”的重要途径,是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的法门。通过培训可以使企业的战略构想得到贯彻,使企业制度得到具体落实,可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此文,笔者根据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同类企业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者

中图分类号:C9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91-02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建筑行业的知识更新和技术进步速度不断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推陈出新,“事”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新,工作方式、方法和知识储备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不断完备。这些都需要员工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培训。

1关注培训过程的完善和讲师安排

许多企业都曾经出现过,培训效果与期望值有很大差距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培训过程安排不合理造成的。一些企业忽视了培训前期的培训需求调查、培训计划制定和培训后期的效果反馈,造成了培训工作不能满足员工实际工作需求,或达不到理想效果。

1.1 按计划组织培训,并做好效果反馈 每年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收集各方意见,制定并下发培训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培训。在每次培训前下发培训文件;通过签到对培训员工进行约束;通过讲师及学员意见反馈,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培训结束时要求员工填写《培训反馈表》存档,将其作为员工学习和培训工作总结的基础资料。通过这些有效手段,使整个培训过程更加科学化,使培训工作效果更明显。

1.2 根据企业实际发展,内部培养讲师:专业培训师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是授课内容往往更适用于企业高管的宏观管理和把控,对于基层工作的指导往往不够具体和完备。条件成熟的企业,可以从内部开发培养讲师。把本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培养成讲师,对基层员工的培训会更有优势。内部讲师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宝贵的工作经验,对企业的培训需求及内容更了解,使培训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既利于员工之间的交流,又提高了培训效果,还可节约培训成本。

2 丰富培训形式

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有两种:一种靠外部引进,另一种就是靠内部培养。以下是我们企业主要的几种培训形式的归纳:

2.1 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导师带徒活动

新员工入职时,企业安排为期一周左右的岗前入职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公司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规划、员工职业道德和劳动法规、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员工权益及工资福利状况等内容,组织新员工到项目部学习和参观。入职培训是帮助新员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接受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使之尽快融入企业,适应岗位工作。

新员工分配到基层项目后,通过“导师带徒”活动对其进行后续培训。各基层项目部和常建制单位根据每名新员工的工作岗位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素质较好的老员工作为师傅负责对其指导、教育,签订师徒协议,并且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案。 通过这种一对一的指导、培训,新员工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迅速掌握岗位技能,避免工作上的盲目摸索,促进其成长,调动了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企业凝聚力。

2.2 在职培训班:在职培训是提升员工在职工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公司积极选派人员参加集团、局、及社会其他机构举办的相关培训班,还利用现有条件自办培训班;从培训反馈来看,培训效果较好,员工满意度高,对员工职业技能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2.3 开展各岗位技能比武:建筑施工企业中举办技能比武能为企业选拔出优秀人才,也能使员工在“比”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与业务水平,带动其他员工立足本职、加强学习、掌握技能,同时也使企业内部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下表为我公司近几年举办的技能比武及获奖人员目前任职情况。

2.4 举办管理经验交流会:建筑施工企业大多是采取事业部制组织结构,而每一项建筑工程都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涉及到多工种、多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每年为基层项目部领导举办管理经验交流会,由优秀的项目领导现身说法,以工程实际案例为蓝本,交流各自项目部的管理经验和控制成果,共同讨论,推广经验,对基层项目领导处理现场突况、控制安全和质量、把握工程预算和工期等经验积累有很大帮助。

2.5 对技术干部开展每周两小时学习活动:建筑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职责是对建设工程的质量、造价、工期、安全等进行管控,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实施。这些人常驻施工现场,脱岗培训很难实行。将现场技术干部的培训化整为零,开展每周两小时学习活动有效的解决了这一群体的培训问题。这种培训方式由现场技术干部轮流讲课,内容不只限有相关法规、标准、规范的宣贯,也可展示工作管理亮点、沟通存在的困难、讨论施工技术方案等。这样的培训让每一个员工参与进来,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的学习逐步由被动变成自觉行为,主动学习业务,关注工作过程,注重问题分析,总结工作经验,真正实现了培育“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员工”的目标。

2.6 鼓励员工自学:受企业性质制约,建筑企业可以一方面鼓励和奖励高学历员工通过自学考取企业所需的各类执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鼓励低学历员工在职通过自学考试、函授、研修、网络教育等方式取得更高学历,为员工的长远发展提供条件支持。

2.7 劳务用工培训: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务用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劳务派遣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为提高这些人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意识,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部利用雨休、夜晚等工休时间对劳务用工进行培训。

3 对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思及探讨

企业的培训工作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工作实际,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在企业培训中常见的问题有:

3.1 员工接受培训意愿不高:老员工的“铁饭碗”观念、有经验员工的自满思想、员工怠于学习的情绪、实际接受能力差等种种因素造成了员工厌烦培训,忽视培训。员工不愿意参加培训学习,企业的主管部门应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根源,“对症下药”,使员工融入到企业价值实现中,主动自觉地参加培训、学习。

3.2 培训经费不足:有些企业因为用工数量庞大,待培对象多,需要支付费用多,而且可能影响现场生产,所以不愿开展培训;还有一些企业认为培训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不愿在培训上投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转变员工培训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观念,要树立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的理念,是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综合收益的行为,其重要性比企业看见的投资更为重要。员工培训的费用应专款专用,杜绝挪用乱花;培训经费要有精确的预算和严格的审批;对企业急需的培训项目,给予优先权,确保资金筹措到位。

3.3 培训过程控制不严格:开展培训时,常遇到参培人员不重视、职能部门不支持、授课内容不能指导实际工作、培训考试流于形式等问题,直接导致了培训效果不理想,甚至打击了员工参加培训地积极性。这些都是培训工作管控失效的体现。增强对培训过程的管控是培训工作能否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首先负责培训的部门要提前做好培训调研和培训计划制定,保证培训能够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要对每次培训要建立《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对参与的员工和部门实行奖优罚劣。第三及时纠正培训过程中的偏差。在培训过程中要根据讲师及学员的意见对授课内容和方式进行适当调整。第四收集《培训反馈表》。真实的《培训反馈表》可以及时反馈培训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足,以便在后续的培训中得以改进。

结束语

第2篇: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 复合型教师 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27-02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始于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招收第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至今不过20年的历史。随着“人是最重要的资源”这一观念越来越被认可,人力资源管理这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经成为众多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起步晚,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一直是高校不断探索的问题,其中师资建设是影响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特性和人才素质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亟需复合型教师,复合型师资建设是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性的专业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多学科理论基础和多方面综合能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演变发展而来,自从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源”的概念,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从最初纯粹的事务性管理发展为现在集分析、咨询、服务、开发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了战略性地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福利与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这六大模块涉及了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一级学科,六大模块自成体系又联系紧密,宽厚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理论条件。同时,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专业管理职能,要求专业人员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理论和技能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是复合型“通才”。人才素质的要求就是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培养呼唤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

然而,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师资队伍现在还不能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资状况有三大特征:一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研究的教师最初多数是从事劳动经济学或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二是新进入的教师大多数都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具有多学科特点,以致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三是普遍缺乏实战经验和动手能力[1]。大部分教师的专业背景单一,只熟悉某一个学科领域,知识结构未能涵盖多学科,专业视角狭窄。引进的大量新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新教师虽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但由于研究生教育以理论研究训练为主,新教师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却实践操作技能不足。这些是制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人才培养,教师先行。复合型人才需求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资建设需以培养复合型教师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的素质构成

复合型教师指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专业迁移能力,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跨学科教学的初级教授,善于将学科知识联系到社会客观事物及其他学科领域,并经常总结自身教学、阐发教学思想,进而不断突破的教师[2]。复合型教师的“复合”体现在多种素养、多种知识、多种技能的结合,这种结合并非简单的相加,而是通过交融达到对原有素质结构的超越,实现更高层次的质的飞跃。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的素质特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多学科融合的知识结构

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和日益综合化,各门学科间广泛交叉、渗透,出现了综合门类、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中间学科和其它新型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是这样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作为管理学科的二级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以管理学为直接的理论基础,还结合了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如劳动关系管理与法学关系密切,人力资源规划采用了统计分析的方法,培训开发中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需要借鉴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人才素质测评使用的是各种心理测量技术等。在实践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又常常与行政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多项工作结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单一学科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多学科的涉猎与研究有利于形成广阔的理论视角并深化对本专业的认识。

复合型教师应掌握跨学科门类的多学科知识,而且能够让这些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交叉融合贯通为多学科综合知识。只有跨学科门类的多学科知识,而不善于融会贯通,则只能说是多才多艺,其知识结构是松散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有相对独立的各学科知识,又有交融在一起的多学科结合,这样的知识结构才能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特点保持一致。以培训开发为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体验式培训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体验式培训课程又要借鉴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培训方案的整体计划还要符合企业的战略和业务开展需要,培训效果评估综合采用教育测量、社会调查、绩效考核、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由此可见,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教师的知识结构特点。

2.2 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辅相成的能力结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不仅需要多学科理论作为基础,更需要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六大模块直接对应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中的岗位设置和职能划分,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实际存在的实践问题有深入的认识,更需要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技巧。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能在课堂上清晰深刻地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实践,具有运用理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实践能力,如:熟练操作面试、设计并主持培训课程、有效处理劳动关系纠纷等。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纯粹的教师,同时还是优秀的企业培训师、职业指导师、EAP专家、劳动关系专家、管理咨询专家等。

相应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教师的能力包括理论讲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在教学中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一方面,结合实践问题讲授理论知识,有利于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理论。通过演示和实际操作验证基础理论知识,能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理论讲授为解决实践问题提供思路、步骤和基本方法,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才有不断提升实践能力的推动力。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理论教学的价值体现在能广泛迁移到实践中。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需要同时有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的能力。

2.3 教育工作者与企业管理者兼得的态度结构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的反应倾向,内在的态度决定了个体外在的行为表现,不同的社会角色有与之相匹配的态度特征,具备了相应的态度特征才可能更好地履行角色职责。作为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为人师表。有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自己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引导、激励学生。而作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大多有抱负,自信,注重效率,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新,有支配和控制的欲望。两种角色的态度有类似的地方,又各有侧重。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首先是教育活动,应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一方面要有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有善于教书育人的教育素养。专业素养是执教的起码资格,而教育素养则是教好学生的保证。为了培养有发展潜力的管理人才,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基本技巧的同时,还要把管理者应有的态度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也是企业管理者,以双重身份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是培养复合型“通才”的有效途径。这两种角色应有的态度特征便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教师的态度结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如表1所示。

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建设的途径

师资是发展专业教育的关键,高校各专业有各自不同的专业特性,高校师资建设应以符合专业特性的师资素质为基础。根据上述师资素质结构,采用多途径建设符合专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师资。

3.1 不拘一格选用专业教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师资具有多学科的理论基础、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能力、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所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的选用不能单单要求高学历、高职称、科班教育背景,这种选用标准会制约复合型师资建设。以复合型师资的素质为基础确定师资筛选的标准,可以打破学历、职称、专业、经历背景等硬性指标的限制选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既可选用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具有研究能力的硕士、博士,也可选用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优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者作为专业教师。既重视教育经历的专业性,也重视知识结构的广博性。选用的教师既能胜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又乐教善教。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师资选用的源头上奠定复合型师资建设的基础。

3.2 鼓励教师向复合型教师发展

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理念,鼓励教师持续地学习提高。鼓励教师多渠道研习相关学科,涉足不同领域。如,到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力强的高校进修,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学习;发展多方面的专业兴趣,拓宽专业视角。接受职业培训,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企业培训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并通过从事相关的业务扩充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到企业兼职、进修,承担一些企业课题以充实第一手的教学材料,使自己具备企业实际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并及时更新知识,获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经验。鼓励教师加入行业组织,建立业内合作沟通关系,加深对企业运作和行业发展的感知。与企业联手开展横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前沿课题研究,既可以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又可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与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合作管理咨询项目,通过方案设计、专项培训等丰富教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认识。

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师德建设。以示范、竞赛、经验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3 加强教师之间合作,优化师资整体结构

优化每个教师的素质结构是建设复合型师资的直接途径,但也不大可能让每个教师都成为各项“全能”,在个体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上,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互补,可以实现整体师资结构的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由熟悉不同学科、掌握不同专业技能、有不同经验能力的教师组成可以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教师之间通过交流,共同分享各自的经验体会,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教学中发挥各教师的专长,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教学优势互补,实现整体效果最优。

参考文献

[1] 刘铁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现状:一项文献述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41-148.

[2] 刘寅鑫.浅论复合型教师概念的缘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218,220.

[3] 魏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校复合型教师素质特征[J].商业经济,2012(5):94-96.

第3篇: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关键词】校企联合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多少年来,在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专业人员和专家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很多专业都在尝试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在就业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目前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很多专业所采用的既高效又实用的教学模式。本篇文章就是围绕如何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为导向,提高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自主性所进行的探索。

一、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特别是旅游英语专业是一个新的专业,对学生在教学中的基本技能的培养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对学习的目的认识比较模糊。

2、面对当今多元化繁杂的社会,充满无限诱惑的娱乐方式、游乐活动,学生实难集中精力自主学习,专心学业,刻苦求知,加之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成长环境优越,无忧患意识,无危机感,学习缺乏动力。

3、学生毕业后,真正具备就业能力的寥寥无几。例如我们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不能立刻胜任英语导游工作,必须接受单位的“二次教学”,即岗前培训。勉强承担导游任务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效果低下,这个时期的学生,成了失败教学的牺牲品。这势必会影响高职院校教学声誉,也为今后的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招生工作带来新的困难。

二、当前省内外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状况

多少年来,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省内一直是被探讨的重要课题,但仍然没有达到真正的高效、实用,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省内外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经验介绍多,创新少

我国英语各专业教学经验交流会,年会,教学研究的文章、著作等等,对于自主学习

教学模式的经验介绍比比皆是,但是总是没有太大的突破,总是拘泥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下的一些教学经验总结,没有让学生能够耳目一新,为之一动,跃跃欲试的新方法。因此,我们需要遵循教学规律,找到一个科学有效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新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理论说教多,实际见效少,可操作性欠缺

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自主学习教学研究的文章后,发现尽管我国有关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论文和介绍陆续散见于各类报刊,然而不少研究还是处于表层描述,停留在理论和逻辑的说教,实际的教学效果甚微,缺乏可操作性。

3.思路窄,动作小,时代感差

从现有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看,操作范围小,只局限于课堂-校园,教师-学生。在校就读时间,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上没有超越,忽略了我们现在所处于的“穿越”“无界化”时代。我们需要大幅度更新观念,大胆创新思路,打破传统模式,开创新的教学模式,真正使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三.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途径

新形势对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结合自己近年的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实践,我们针对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否能够解决和如何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1.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学习目的。因为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的过程,对于入选和落选的学生,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现实社会中市场经济竞争残酷性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定期接触企业,进行职业体验,还能使学生由此发现自身匮乏的基础知识和存在的问题,亲身感受“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滋味,刺激他们回到就读的校内课堂上自主学习、奋发学习。从课堂到企业,又从企业回到课堂,这样反反复复的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学习过程,能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加自觉地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更快地提高和掌握旅游英语的实践能力和技巧,力争早日成为合格导游员。

2.基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题的探究者、学习问题的发现者、活动协作的参与者、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这就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进行职业体验的企业为平台,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的目标。

3.校企合作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它能够使学生明确大目标,进一步专注具体学习任务,有助于拓展视野、丰富生活阅历、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意志、增强责任感、发展个性和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自信心,并能从中发现自我,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为以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4.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学习干劲,用成就感代替被动学习的乏味和痛苦,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挖掘学生的潜能,夯实英语基本功,还能最大限度地缩短他们从学者到成功导游者的角色转换过程,而且外观无痕迹,无断层,学生切身轻松无厌倦感觉,水到渠成。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使他们克服自身惰性,抵制外界干扰,全身心自主投入学习。

5.英语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实践活动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围绕英语教学的某一专题进行较为广泛研究的自主学习模式。它是由情景创设、主题建构、互动交流、任务展示四部分组成。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作为英语教学模式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代学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与运作空间,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进程的热情,全面提升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6.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学生创设与英语学习专题相关的情境,并按照课程教学要求、教学进展来设计任务、布置任务,提供相关的英语专题材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由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定期的职业体验,接受企业的职业培训和辅导,借助企业的实际环境,通过实践,发现和感悟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的不足。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通过职业体验和任务型实践活动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讨,将课堂教学延伸至以任务型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以实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将教学场地延伸到企业,将课堂教学内容扩展到企业培训、职业辅导,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终身学习能力。

第4篇:企业培训经验交流材料范文

这次会议是经党委同意召开的。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今年以来农机质量监督工作,交流“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经验,表彰“星级文明”农机维修企业文化,通报维修网点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情况,部署下一步农机质量监督的工作任务。刚才,对获得“星级文明”称号的农机维修企业进行了表彰,*农机维修服务站和部分县都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在此我对获得“星级文明”称号的企业表示祝贺,同时也对为农机质量监督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表示中心感谢。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积极进取,农机质量监督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机质监部门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农机维修网点专项整治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加大农机职业技能开发工作力度,加强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建设,不断提升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和规范化管理水平,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有了新进展。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是促进农机部门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服务市场,提高农机维修服务行业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倡导农机维修网点文明经营、诚信服务,全力打造我市农机维修优质服务品牌,保障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0*年,省办确定在开展“文明农机修配网点”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的创建活动,并变单一的“文明网点”为五个级别的“星级文明网点”,变省级创建为省市县三级分别创建。为了切实搞好创建活动,我们专门下发了通知,对做好“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通过广泛动员和个人申报,全市第一批共有25家农机维修网点参评。去年12月份,我市有10家维修单位被公布为全省首批四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另有8家被评为三星级,2家被评为二星级,5家被评为一星级,今天我们所表彰的就是这25家维修企业。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省办要求,认真总结以往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的经验,严格按照创建程序和创建标准,继续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活动。工作中扩大宣传,完善做法,规范程序,透明操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一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90个,二、三星级农机维修网点38个,计划推荐四、五星级农机维修网点11个。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引导和规范了农机维修市场行为,打造了一批农机维修行业服务品牌,树立了农机维修业社会信誉。*县*镇忠敏焊修部维修实力雄厚,积极申请参加星级文明创建活动,县局管理人员从完善规章制度入手,帮助企业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全部上墙,协助企业搞好规范化管理,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档次。*县马集镇永立维修部负责人胡永立在农机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多年农机维修工作经验,率先创办了“农机120”,购买了两辆农机维修专用车,全天候、无间隙为机手搞好上门服务,成为*县农机维修业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二)农机维修网点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今年4月份以来,我们根据《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和省办有关文件精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业机械维修网点专项整治行动。据统计,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148人次,检查各类农机维修网点1288家,依法吊销《技术合格证》260家,依法取缔88家,正在依法整改125家,目前实际审核发证815家。依法查处无资质资格擅自从事农机维修服务的人员65人,查处使用次、旧、不合格农机零配件进行维修等违法违规案件4起。经过三个月的专项整治,全面摸清了我市农机维修网点的底子,规范了农机维修行政许可行为,农机维修网点审核发证率达到98%以上,农机维修网点信息传报工作省办通报连续两次第一名。

为使专项整治行动真正落到实处,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局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农业机械维修网点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制定了周密的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专项整治行动的重点和方法步骤,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的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导检查。各县市区也都按照市局要求,制定了行动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专门人员,落实了整治任务。二是搞好摸底调查。各县市区依靠乡镇农机站,认真开展农机维修网点摸底调查活动,全面掌握了辖区内农机维修网点数量、地址、从业人员数及场地、设备等基本情况,摸清了《技术合格证》核发及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为下一步集中整治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泗水县摸排工作深入细致,逐村、逐点登记造册,全面掌握了全县农机维修网点状况。曲阜市专门制作了调查表格,安排专人发放到乡镇农机站并及时回收,确保了摸底调查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市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机维修网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使专项整治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科学性。三是积极协调配合。主动联合工商、质监部门,积极争取财政、法院支持,加强配合,联合执法,形成合力。泗水县农机局积极与财政部门协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办理了《罚没款许可证》,对部分违法违规农机维修行为实施经济处罚,完善了行政处罚措施。主动寻求法院支持,制定并完善了行政处罚文书,对那些刁、蛮、横、硬不服从管理的,下达《行政处罚通知书》,拒不执行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四是提升管理水平。今年5月份,专门召集各县市区分管局长和具体负责农机维修监督工作的同志,就农机维修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农机维修行政许可审批程序以及“农机维修管理系统软件”应用进行了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机维修管理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部分县市区都配备了微机、打印机,接入了互联网,启用了“全国农机维修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网上审批和微机化管理。*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和完善电子档案、纸质档案管理,除配备微机、打印机外,他们还专门配备了数码相机,将维修业主需要提报的身份证、场地使用证明、从业人员资格证、营业执照等材料拍照,然后打印存档,既方便了群众,又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农机打假工作取得阶段成效。今年上半年,我们根据全国、省市有关精神,先后开展了农机打假维权护春耕专项治理行动和农机维修市场打假活动,各级农机部门成立打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积极与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重点查处无厂名、厂址、合格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取得相应许可证书而未取得的农机及零配件,不执行国家标准,偷工减料,使用旧件拼装的农机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盗用厂名、厂址、商标的农机零配件,同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机具的监管力度,确保补贴机具质量。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共查处假冒伪劣农机产品1463台件,涉案价值达68.83万元,净化了农机市场,规范了农机经营秩序,维护了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以来,我市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面临办证速度慢、办证资源日益减少和鉴定范围缩小等诸多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多措并举,深挖潜力,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实现了鉴定数量的快速提升和鉴定领域的不断拓展,鉴定数量全省半年通报第一名。截至目前,我市共完成农机职业技能鉴定3799人,超省全年任务52%,鉴定工种拓展到27个。为了确保完成今年的鉴定任务,我们积极做好“结合”文章,即与当地职业教育相结合、与“阳光工程”培训相结合、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相结合、与监理年检年审相结合、与跨区作业证发放相结合。邹城市与职业中专学校联合,与“阳光工程”培训活动相结合,完成鉴定536人,超全年任务的78.7%。*县结合农机年检年审和跨区作业,重点搞好拖拉机驾驶员、农用运输车驾驶员和联合收割机驾驶员的技能鉴定,完成鉴定458人,超全年任务的52.7%。*县积极争取交通部门配合,完成鉴定427人,*县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和拖拉机驾驶员新训,完成鉴定402人,嘉祥县结合监理田检路查,完成鉴定374人,泗水县结合农机维修专项整治行动,完成鉴定371人,*市积极为农机生产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完成鉴定330人,均超额完成了300人的鉴定任务。

(五)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山东省农业机械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后,我市各级农机部门以贯彻落实《办法》为契机和抓手,积极部署建立市县两级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目前全市已设立或明确县级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8家,其中曲阜、嘉祥、*、汶上、*、任城6个县市区经编办批复设立了专门的农机质量投诉监督机构。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共处理农机化质量投诉14起,涉案价值46.66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9.97万元,接受咨询471人次,其中市农机投诉站直接受理投诉5起,涉案价值22.6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2万元。

同时,积极组织3·15宣传咨询活动。3月14日,市局组织市区内多民公司、收获机械公司等多家农机公司,参加了市消协在文化广场统一组织的3·15宣传咨询活动。全天共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接受咨询20多人次。各县市区也都组织了卓有成效的宣传咨询活动。

二、固强补弱,多措并举,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8月4日,全省农机局长学习座谈会议提出“加快农机化发展、力争今年提前跨入农业机械化发展高级阶段、基本实现机械化”的要求。8月10日全市农机局长会议上,市局姜局长要求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把握,扎实推进,把提前实现跨越作为全市农机系统的共同目标和一致行动,齐心协力打好提前跨越的攻坚战”。各级农机质监部门要根据省、市有关精神,认真对照年初工作安排和全年任务目标,巩固成绩,查找不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目标,为我市实现提前跨入农业机械化发展高级阶段贡献力量。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做好“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创建。今年省办安排我市创建一星级110个,二三星级70个,四五星级12个,从目前我市完成的情况看,创建数量上离省办下达的任务还有很大差距,材料填报等一些细致性的工作目前还没有做完,希望大家要集中人员,集中时间,抓紧做好创建工作,确保完成省办创建任务,县级农机部门要在10月中旬前搞好一星级的审定并做好二至五星级的初审、推荐及材料上报工作,市级农机部门要在11月底前搞好二、三星级文明维修网点的审定及四、五星级文明维修网点的初审、推荐及材料上报工作。要总结经验,完善做法,加大力度,规范程序,既要保证创建数量,又要保证创建质量,市局将在适当的时间对创建工作进行抽查。

在创建过程中,要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对文明网点的复核,已被命名公布经复核不合格的,要报省、市批准,取消其资格,逐步建立竞争有序、优胜劣汰的创建机制。要加大对文明维修网点的宣传、扶持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使广大农机维修经营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建活动中来,力争涌现出更多、更高星级的文明农机维修网点,培育出更多优质服务的品牌,不断推动我市农机维修市场向规模化、专业化健康发展。

(二)全面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管理。各级农机部门要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为总抓手,认真总结开展农机维修管理规范化建设和农机维修网点专项整治行动经验,积极探索农机维修管理新机制。一要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行政许可行为。凡属于《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范围之内的必须纳入管理,坚决消除农机维修无证经营现象,确保《技术合格证》发证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农机维修网点动态管理,对新开业的和《技术合格证》到期的要及时审核,及时发证;对停业的要及时注销档案;对专项整治行动中正在整改的近期内要明确整改结果,整改合格的要及时发证,整改不合格的要依法坚决取缔。二要进一步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主动与工商、质监部门协调,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加强农机维修市场日常监管,强化对农机维修经营者从业资质、维修人员职业资格、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以及安全生产情况的监督检查。要严格遵守农机修理人员市场准入制度,积极做好农机修理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要加强农机修配市场监管,积极开展农机市场打假活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机产品、零配件及使用次、旧、不合格农机零配件进行维修以及利用维修零配件和报废机具部件拼装农机整机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农机维修业务的企业,严厉查处无资质资格擅自从事农机维修服务的人员。三要强化农机维修管理的服务职能。要培育和引导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农机维修行业建立行业协会,促进农机维修市场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四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凡没有微机、打印机等基础设施设备的,年内要想办法抓紧配齐。纸质档案材料不齐全,内容不完整,签字盖章手续空白的,要抓紧进行充实和完善,缺少电子档案或电子档案不齐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不一致的必须抓紧建立健全,同时要做好审批数据的上传和更新工作,年终考核市局以农业部农机维修管理中心数据为准。

(三)积极组织好三秋农机市场打假。“三秋”农业生产即将开始,各县市区要立即着手,对辖区内农机市场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查处证件不全的拖拉机、旋耕机、玉米联合收获机、水稻收获机等大型整机农机产品及假冒伪劣农机零配件,查处维修质量低劣或不具有维修资质的维修厂(点),无《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机维修销售及三包服务人员,不履行“三包”责任或“三包”服务不及时等违法行为。要加强与工商、质监部门的配合,确保打假活动取得实效。要按照“五不放过”原则,即案情没有搞清的不放过、假劣商品源头和流向没有查明的不放过、制假售假责任者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支持或参与制假售假的机关工作人员没有受到追究的不放过,加大农机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对区域性制假售假行为,要集中整治,坚决查处,防止反弹。要加大典型案例的曝光力度,震慑违法犯罪分子。

(四)继续推进农机行业职业技能开发工作。从全市总体工作情况看,我市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但是,这项工作开展得很不平衡,有的县市已经超任务数接近一倍,而有的县市区离全年任务还有很大差距,希望目前没有完成任务的县市区要多想想办法,多做做结合文章,特别要结合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秋季农机项目推广等工作,做好购买动力机械农机户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争迎头赶上,确保完成任务。要严格鉴定程序,拓展鉴定范围,确保鉴定质量,鉴定工作要经得起责任倒查。要做好职业技能鉴定档案管理。鉴定考场记录、考试试卷、鉴定人员花名册要存档备查,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电子档案,方便管理和查询。要建立健全考评员队伍。凡考评员人数达不到要求的,下一步要派人参加考评员培训学习,确保每个县市区考评员人数达到5人以上。

(五)建立健全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体系。年底前各县市区要全部设立或明确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管理机构。目前还没有设立的要抓紧时间向人事编制部门提出申请,已经申请但还未批复的,要积极同人事编制部门联系,争取抓紧批复,12月份仍未能批复的,县市区必须内部行文,明确一个负责农机化质量投诉监督的科室。今年是全省农机投诉工作三年一表彰的关键一年,目前又是三秋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农机投诉相对比较集中,各县市区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加大农机投诉的处理力度,确保投诉结案率达到90%以上。要做好投诉信息的收集和宣传报道工作,不断扩大农机投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严格执行农机投诉季报年报制度,每季度、年度结束5日内将本辖区投诉情况汇总报市局,否则市局按未受理投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