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数学;思维;解题;记忆;巩固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小学生刚刚步入学问的殿堂,初学知识,往往不知怎样入门,因此教给他们一些简单易行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使他们很快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开发智力,触类旁通,寻找规律,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以小学数学为重点,浅谈一些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做法。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是学好新课、提高学习能力、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预习的方法主要有:
1、粗读、细读课本新内容
粗读就是从头到尾大概看一遍,初步了解课本讲些什么。然后细读,把要预习的整个内容看上两三遍,做到逐字逐句认真读、边读边划、读后记录逐步读懂。
2、查补旧知识、理解新知识
要使学生明白,预习时如果发现自己对于新知识与旧知识掌握不好,就要随即复学旧知识,通过翻阅已学过内容或其它资料,或请教同学甚至老师来解决,然后接着学习新内容。
3、做预习笔记
准备一本预习本,把对预习思考题的回答记下来,把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上课时带进课堂去解决。
4、试做试题
在看懂新内容的基础上,可自我找一些例题模仿来做,或回答课后的较易问题。这样,可加深新内容的理解。
二、听课方法指导
听课是学好学科知识的中心环节。指导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十分重要。
1、使学生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的
上课时,教师要把这节课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使学生的听课注意力集中
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艺术,集中学生的精力于听课、思考、做题上,尽量防止学生思想开小差,保持注意的稳定性。
3、教育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
指导学生做到“三个善于”:一是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来思考;二是善于随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来思考;三是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的思考。使学生把听讲、记忆、思考结合起来,逐步养成积极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4、要开拓学生的思考,不要干扰学生的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说能做的就让学生想说想做,说出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算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宽解题思路。
5、激发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教育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师生启发帮助下,最后解决问题。
三、思维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思考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分析法和综合法就是两种思维方法。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逆向思考,由果索因,直到已知条件;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顺向思考,由因导果,直到所求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用这种方法去上课,比较复杂的问题既用分析法又用综合法去思考。
2、指导学生学会用归纳法和演绎的方法思考问题
归纳和演绎是逻辑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要从大量的已知事实做出一般性结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例子把这两种方法的思路告知学生,让学生掌握,然后结合具体的例子启发学生去理解,从而熟悉这两种方法。
3、指导学生学会用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思考问题
抽象和概括是互相联系的。在教学中注意把这两种方法教给学生,用这两种方法形成概念,然后理解概念。
4、指导学生学会用比较和归类的方法思考
学生掌握比较和归类这两种方法,对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体上掌握知识、区分知识异同有很好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两种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能举出实例来说明其方法的运用。
四、解题方法的指导
学数学就要解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灵活、准确、快捷地解题时十分重要的。重点教会学生懂得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计算题、文字题、应用题、图表题等题型的解题方法。
五、记忆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生学会记忆知识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记忆的方法主要有:
1、理解记忆
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吧基础知识记住,这是基本的记忆方法。也是最重要的记忆方法之一。
2、形象记忆。
例如几何图形的轴承、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就可用形象记忆法来记忆。
3、重点记忆
抓住基础的、关键的、重要的知识来记忆,其他的以此为基础进行联想推理出来。
4、归类记忆
就是把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类,从类别上记忆知识。
5、对比记忆
把容易混淆的知识,用对比法区分异同来记忆。
6、表格记忆
把有联系的知识用画表格、填数字来记忆。
7、应用记忆
在解决生产、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时,复习记忆学过的知识。基本的要求是用到什么就复习什么,记忆什么。
8、循环记忆
反复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使对知识的记忆更为深刻。
六、记听课笔记方法的指导
教学生做好听课笔记,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指导学生一边听课,一边思考和记笔记,把听、想、记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生记听课笔记的方法有:
1、勾、画、圈出老师点明的重点难点内容。
2、记下老师的重要板书。这要求老师的板书清晰、完整、明确、图形、字体要适中,学生能看得清楚。
3、记下老师讲课中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
4、记下师生活动中自己的最佳解题思路,分析方法或解法、式子。
七、复习方法指导
在指导上做好以下工作:
1、使学生明确复习的目的。
2、使学生抓住学习的重点。
3、使学生做到“三个为主”。
八、做作业方法的指导
做作业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的技巧,加上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学习任务。教师要教育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作业。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几点:
1、要求学生先复习后做题。
2、要求学生明确做作业的要求。
3、指导学生做题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
4、要求学生做完作业要检查。
关键词:学习方法;指导;数学;小学生
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可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但教学质量却原地踏步。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能力,没有学会学习。因此,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启迪学法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首先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指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手脑并用的好习惯。每次教学新内容,我都向学生指出要学习内容的要点,并要求学生根据要点,新授例题下面的提问和提示,带着问题去预习。在指导学生课内自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本,分析算理的文字说明,让学生深入思考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找出其它的解题思路。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时,我启发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转化的观点去自学。如在新授教学简单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出示下面两道分数应用题:(1)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3/5,倒出几千克?(2)一桶油倒出3/5,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我先让学生讨论并解答这两题,然后再出示例3:一桶油重30千克,倒出60%,倒出几千克?例4:一桶油倒出60%,正好倒出18千克,这桶油重几千克?因为例3和例4这两题是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来的,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就是把百分数(60%)转化成分数(3/5),因此,在指导自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了这种联系,让学生将这两题同原来的两题进行比较,从而因势利导,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地解决了新的问题,也使学生学得轻松,既启迪了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渗透学法
为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真实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跟学生共同商讨的教学形式,师生平等相处,引导学生去思考、解决问题,真正使学生在成为学习的主从。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则表现在善于控制教学的双边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创性,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法转化为学法,使学法教法配合默契,以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我从学生的知识特点出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实践,探求规律,推出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我先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圆8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组织学生参与操作,把一个圆16等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得出:两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后者更近似于平行四边形。接着引导学生想象,把一个圆32等分、62等分……当把圆无限等分时,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最后让学生将刚才16等分的两个半圆收拢,并将其中一个半圆及半径分别涂上红色,再展开拼插。这样学生很快发现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原来圆的半径,从而就很快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S=πR2。
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热情高,并能创设“想学、乐学、会学”的课堂情景。
三、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掌握学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对教学设计的题材提出问题,展开思维,并力求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展开讨论,在解疑的过程中掌握思维方法。
例如:教学了“圆柱的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3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5厘米,求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基础,又是他们具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的集中体现。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课前重视预习。先让学生预习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看看能否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可以尝试地做一做,看看存在哪些问题、困难……上课时教师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把学生预习时存在的问题收集起来教学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样做既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又提高了课堂效率。第二,课堂认真听讲。教学时学生仔细地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聚精会神地听教师的讲解、点拨、归纳和同学的发言;积极思考,有疑惑应发问,敢于质疑,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第三,课后复习整理。课后要让学生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新知,再完成作业,最后,把学习的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如教学完能被2、5整除的数这一内容后,有一位学生这样整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是0的数同时能被2和5整除。”这样,容易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从而内化为他们的?J知结构,达到牢牢掌握新知。
二、注重数学知识的运用
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他们学好和运用好数学的前提和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我是这样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质疑、动手操作等能力的。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时,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是本教学内容的知识目标,而“发展空间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是数学的技能目标,这个环节的学习不是让学生牢记分米和毫米,更不是让学生知道两者具体的大小关系,而是要让学生把已经学过的厘米作为“纽带”,亲自去感受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尝试着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从课题中所提出的“铅笔的长度”出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比较生活中的牙刷的长度,筷子的长度,硬币的厚度等,创造多种教学情境和机会给他们去讨论、交流、探究……通过这些思考过程让学生达到会估、会量、会比、会画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达成。
三、培养学生积极的尝试活动
一、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品质,是学生有计划地、主动地、灵活地、有效地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提问:奶奶买回了6个苹果,现在要把这些苹果放进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算一算可以装几盘?学生很快就解答出来了。接着提问:
1.添加一个苹果,问: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请摆一摆。
2.再添加一个苹果,问:现在可以装几盘?还剩几个?
3.把苹果的个数变成7个、8个、9个、10个等,还剩几个?会出现什么结果?
7÷3=2(盘)……1(个)
8÷3=2(盘)……2(个)
9÷3=3(盘)……0(个)
10÷3=3(盘)……1(个)
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余数会不会出现3?当除数是3时,余数只有0、1、2这三种可能,这说明了什么?这样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等自主活动,自己发现了“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明白了道理,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合作与交流能力是21世纪国民的必备素质,只有学会与他人合作,才能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由于一些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表面化、形式化地理解其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使合作交流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要把握合作与交流的时机:在突破重难点时,在学生有疑难问题时,在知识形成过程中,等等。掌握策略:定人数、定组长、定职责、定目标、定内容,留空间、留时间、留机会给学生。例如在“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求法,然后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在此基础上重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结果多数学生掌握了两种以上求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了,所拥有的数学眼光、数学创新意识更强了。
三、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与探究
小学生听课或看书往往不注重思考与探究,或者说是不会思考,不会探究学习,不去想为什么。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在抓好学生专心听讲的同时,重视教会学生思考与探究。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思考与探究的价值,要从启迪学生的思维这一基点出发,教会学生养成一边听讲、一边看书、一边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活动,无论是课前、课内还是课后,都要指导学生去字斟句酌地研究课本,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加深对定义、定理、法则的理解。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他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过程中“思”的重要性。“思”是自己艰苦的脑力劳动的过程,没有“思”就没有理解,没有“思”,对教材中科学的结论也只能是生吞活剥地接受,照本宣科地记录,成为听课的录音机、记事本。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听课习惯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会思考问题。
(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与探究,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引导学生与同伴交流每道题的解法有什么不同,能否完整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对比和辨析,学生的思考与探究的能力在得到发展的同时,创新意识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二)尊重学生独立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复习。
在数学活动中,我们还要尊重学生独立的思考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意识。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会复习。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等,都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复习不只是对已学习知识的回忆,更是对已学知识的整合。教师应要求学生先要把基本知识整理出脉络,掌握基本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练习。
[关键词] 英语兴趣;语言环境;记忆方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英语作为世界上通用的一门语言,其地位也变得愈加重要。同时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也带给了英语教师更多的思考,是不是一味要求学生死记单词,硬背句子,他们的英语水平就会提高呢?实践证明,这种“填鸭式”的英语学习方法已不合时宜,会让小学生渐渐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那么,在当前的学习形态下,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呢?下面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介绍几种教学中常用的做法。
一、积极创设自由的语言环境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对这门学科都有抵触情绪,别的学科都学得不错,问题单单出现在英语学科上。其实大部分的原因在于英语的教学形式,反思教师在课堂上的种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太过于重视学生的英语单词是否能默写,英语课文是否背得流利,而恰恰忽视了一门语言的输出性。这就需要创设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去说。由于我国现行的英语教材内容与生活都十分贴近,所以上课时,教师都会留有一部分时间给学生安排一个开放的话题。这个话题的内容,一定是学生们已经学习过的并且适合讨论的话题,让学生们自由进行交流,在交流环节中即使说错、语法不得当也不会被同学们笑话。教师反而会表扬、奖励敢于开口说英语的学生。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针对语言输出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采取早读、课间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语言能力也会逐步提高。同时,在课堂上可以开展一些学生们喜欢的英语小游戏,把每节课所学的英语知识穿插在英语小游戏中,达到学中玩、玩中学、学以致用的效果。还可以采用欢快的英语歌曲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每堂英语课伊始,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英文歌曲和学生们进行热身活动。这些做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更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完成英语学习。试想,在这样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学习英语,哪个学生能不喜欢呢?
二、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
大家都知道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但是到“写”这项时又有一部分同学“掉队”了,针对这一情况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当教师在教授tomorrow这个单~时,总有学生不是多个o,就是少个o,所以可以教学生记忆“偷球摸球揉揉球”,这样的记忆方法,学生不但觉得新鲜,而且也非常容易记住。有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们自己发明记忆方法,相信学生们对于这样的尝试会乐此不疲。只要英语教师多动脑、多思考就会有许多适合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并给一大部分在记忆单词上有困难的学生建立自信心。一些比较难记的语法规则,例如基数词变序数词,曾看到一本书上是这样总结的:基变序,很容易,末尾要加th,一、二、三特殊记等等,相信不少教师也都听说过,但在实际运用中,可能都觉得麻烦或耽误时间,所以很少教给学生们。但是这样的方法对于英语教学,特别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有效果的。
三、以适当竞争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
在日常的英语课堂上,常常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老师一个人在前边讲,其他的同学只是听或写,或是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在回答老师的问题,课堂效果不佳。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把班级内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给每个小组都起一个英文名字。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这些任务,一般都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并且在完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们尽量使用英语去沟通,每个小组完成后都会有适当的奖励。在每堂课结束时,教师应对各个小组一堂课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评出获胜队。这样的举动让其他小组的同学羡慕不已,有了这样的竞争机制,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也愈来愈浓了!
英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布置这样的作业,中英文相结合的日记,就是说学生们在写日记的时候,可以把学过的词汇变成单词。在刚开始收日记的时候,教师可能发现学生们大部分日记还都是汉语,可经过了长达一年的训练之后,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的日记出现了超过半数的英语。在批改日记的时候,教师也会带着一丝的自豪,因为看到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可能有的老师会说,好学生这样引导是可以的,但对于底子稍微差一些的学生,这样做并不奏效。其实,通过开展这样的训练之后,英语教师们会发现即使是底子稍微差的学生也还是会进步的,只是进步得稍慢,但是作为教师更应该及时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相信他们不是不会发光,只是发光慢了些,但最后都将发出耀眼的光芒。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在作业方面教师可以采取积分换购的方式进行。作业每次优秀者,都会得到一个粘贴样的小星星,五个星星可以换成一个月亮,十个月亮可以换成一个太阳。这样做完全是模仿孩子们玩的电脑游戏升级形式,以此来拉近学生的认同感。当然学生们升到不同的等级会有不同的奖品,最后还会有“超级太阳”大奖,学生们都很期待。这样学生对于每一次的优秀都特别重视,也把教师布置的作业看得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英语教学不仅局限在教与学之间,也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喜欢英语,爱上英语。英语教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们看一些英语动画片,有时在课堂上学生们会使用一两句动画片中的英语和同伴进行交流。学生们在看动画片的同时,又学习了一些课外的英语,这样的组合方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另外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们讲解异国风土人情,特别是地处偏远的学校,学生们的信息量相对来说比较匮乏。所以,学生们对于教师介绍的异国风情也会特别感兴趣。当然,教师更不要错过这个给学生们传授知识的大好时机,对于一些外国美食、节日的英语表达方式,学生们会记得比老师还熟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英语教师可以编写一些简单而又有趣的英语课本剧,让学生们自己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不会的由老师进行指导,最后到班级中表演。表演课本剧时,我们常会惊喜地发现学生们的参与面很广,有许多平时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的学生都加入了表演课本剧的行列。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学习方式 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59
Abstract Flipped class that turns the knowledge absorption and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upside down is a new teaching mode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 for student, and it also reflects the teaching concept that is centered on student, and it is a new bridge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lipped class teaching model to rethink our country current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way, in order to get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our country current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way.
Key words flipped class; learning wa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1 翻转课堂式的教学模式
被比尔・盖茨称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的翻转课堂式教学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日趋成熟的背景下生发出来的新兴教学模式。①翻转课堂就是学生在家或是在课外观看由教师制作的视频来学习知识,带着问题在课堂上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且可以与老师一同解决问题的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反的新型的模式。翻转课堂主要包含两个大部分;一是课下“知识吸收”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目标p教学大纲以及全班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创造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明确的微视频,各个视频都是针对一到两个特定的知识点,提供学生在课前或者课下时间观看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观看视频的重点和难点,主动完成知识的建构和生成。当学生观看视频遇到难点时,可以选择后退或者反复观看视频,也可以在学习交流平台上与教师、同学互相探讨。学生完成“知识吸收”后,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做一些相对应的练习题来检测自己所掌握知识的程度,并且将测试结果提前交给老师,老师通过提前分析各个学生所掌握的程度,便可以计划在课上如何展开讨论学习。二是课上“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中,学生可以就自己的疑惑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通过在课上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后对疑惑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掌握,也因此加深记忆。因为学生在课堂中向老师提的问题具有很较强的目的性,所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也较高。
翻转课堂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把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了课外,而课堂中学生与老师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学生通过在课前自主学习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课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提高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产生一种颠覆性的创新。
2 我国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都知道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只负责教,学生只负责学。主要表现为:首先,教学是由老师通过课堂传递知识给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支配着学生的学,使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体性逐渐地丧失。其次,学生在课堂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所以导致学习效率低。然而,一项研究表明,学生对新型学习方式的热情“逐级递减”。②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课堂里,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主要呈现多样化;但是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却表现为单一化,在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们都埋着头,无人举手回答。当然,学生表面看上去的“动”与“不动”也许不能够作为辨别学生学习积极性程度的区别。但是学生长期采用被动和单一的学习方式只会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低。
在中小学课堂中仍然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③以教师的单一传授为主,以题海战术训练为法宝,所以导致了学生学习方式枯燥乏味,只是一味地复制知识,仅仅让学生“临时”将所学的知识保存在大脑里,等到考试时拿出来检验。所以这种学习方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它“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④以及过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而当前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均以死记硬背、题海训练为主流,学生们被放到一个知识的“真空”世界里,学生们更是为了得到高分,将这种学习方式视为习以为常的家常便饭,殊不知严重地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塑造,导致学生丧失主观能动性。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来看,学习并非由教师以满堂灌知识倾倒的过程而形成的,而是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罗杰斯认为,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而学习方式也主要有两种: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顾名思义就是纯粹的认知学习,只涉及掌握知识,不涉及任何个人情绪体验,而有意义学习恰恰和无意义学习相反,它不仅涉及认知过程,而且也会顾及个人情感,经验等于个体主观内在相紧密联系的因素。所以我们所说的经验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学习,必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罗杰斯认为,学习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心理过程,而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的总和。⑤反思我国当前中小学生学习方式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大相径庭,它完全窒息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智力发展,严重摧毁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致使学生学习能力低下,创造力低弱等不良后果。长此以往,中国的中小学生不仅学习能力落后,思维更是得不到解放,脑袋成为知识的奴隶,双脚双手被紧紧地捆绑在书本考试中,纯粹的无意义学习,只是为了完成认知任务而学习。反思我们当下的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折射了许多的不足之处,改进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国当前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启发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学生不再是被动地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是由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这时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都将被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思维被彻底地解放出来了。以下从四方面来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国当前中小学生学习方式改进的启发。
首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借助于教育信息技术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课堂教学就是围绕某一到两个特定的问题情境展开的师生共同参与交流和探讨的教学活动,这一点明显地展现了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绝对投入度。现代认知理论认为,知识与个体外在经验和内在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只要这样所获得的知识也是主动生成的和自觉内化而来。而我们当前的中小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仅仅以一个旁观者而非参与者的身份介入,那么学生所获得到的知识将只是“裹着知识外衣的意见或毫无效果的材料堆砌”。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将自己所要教的知识以简短的视频上传至学生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在课前主动地观看视频提前学习,并且主动地设计自己的学习进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作用,真正地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观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控制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进一步地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应该不断提高自己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当学生慢慢发现自己可以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时,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与日俱增,所以当遇到深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学生就会迫不及待地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和探讨,学生在这一过程里始终是自己的主人,而知识最终也会内化到学生的内心里去。
再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学生学习,从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入手,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学习当中,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和探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纯粹的认知过程,而是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互相见证成长与进步。学生首先通过独立探究学习,然后再与老师p同学讨论。这一点既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也能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以探究式为学习方法,从以前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探究性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应该以更加独立p自主的态度面对学习,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其中,不论是优等生,中等生还是差等生,都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翻转所学内容的顺序旨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颠倒过来,让学生“先做后学”。⑦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将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学生通过课前的自学使得每个学生以基本相同的水平进入课堂来完成知识的内化,而课堂中轻松自由的氛围给予了教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详尽地解答学生的个别差异问题,以及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总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释
① 曹艺珂.浅谈“翻转课堂式”教学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2(11):266.
② 王顺德.论学习方式的变革[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7.
③ 钟启泉,崔允t,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0.
④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1.
⑤ 雷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新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6.
【关键词】初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消除方法
研究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与消除方法的目的是:便于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较全面的回顾和反思,以便总结经验,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错误,从而达到提高成绩;而对把握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状态,加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等也有很好的帮助。
一、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阻碍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和持久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赖心理
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在着依赖的思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钻研p创造求新的精神。主要表现在:
(1)总是期望老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讲述,突出重点和难点;
(2)期待教师提供详细的解题过程,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然后再生搬硬套,对老师没有讲过的题目毫无办法;
(3)习惯抄袭作业,从不认真地独立完成,不肯自己动脑思考。
(二)急躁心理
急躁也就是说他们急于求成,盲目下笔,导致解题出错,还有的临时抱佛脚,到要考试的时候知识随便记一下,导致答案与结果背道而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审题没弄清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未知条件,哪些是直接条件,哪些是间接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该如何回答问题等等;
(2)没有从贮存的记忆材料中去寻找题设和问题所需要的材料,就急于猜解题方案和盲目尝试解题,从而浪费大量的时间;
(3)经常被题设假象所混淆,不能采用多层次的概括、判断准确的逻辑推理;
(4)总是忽视对数学问题解题后的思考、回顾,比如:该数学问题解题方案是否正确?是否最佳?能否推广或知识迁移等。
(5)学习不能持之以恒,考不好才感觉要多努力,可是没过几天就不看了。或努力一两个星期,感觉考试没有进步就不努力了,没有把学好知识当成自己的责任。
(三)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因为缺乏自信心而造成。有同学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不高,遇到难一点的题目就不敢去思考,认为自己肯定不会,在考试时看到最后一题都不想去做,错过了一些可以解决题目的机会。
此外,还有自谅心理、厌学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障碍从不同程度地影响、制约着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但降低数学学习的效率,而且影响教学质量。
二、消除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方法
为消除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尽快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要坚持做到“三重视,三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形成爱学、会学、学好的良好气氛。
(一)三重视
1.重视基础知识
作为数学教师只有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严格按照大纲提取知识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让学生清楚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及在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导学生记住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或公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2.重视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的过程,既是数学学科体系的要求也是人类认识规律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从数学学习的过程来掌握学习方法和知识技能,相对于直接掌握知识本身更有意义。
3.重视方法指导
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具体途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所谓重视方法指导,一是要重视教法研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掌握数学知识,体验学习过程,掌握解题方法;二是要重视数学方法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审题答题,进行知识体系的概括总结,进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等等。
(二)三引导
1.环境引导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只有当学生认为教师可亲可信,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时才能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我观察到,学生在进行主题班会活动时,完全是在愉快的情绪和气氛中进行的。因而,他们喜欢学,喜欢练,这使我受到启发,努力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融洽气氛,创造教与学的最佳环境。
2.信心引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儿童的脑力劳动给他带来成果时,他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精神潜力。”因此,要矫正学生对学习的冷漠,绝望等心理状态,很重要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得以肯定和鼓励,并为他们创造条件,培养其对学习的信心和热情,这样,就会使冷漠变热情,使对学习有绝望心理的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奋进。
3.爱心引导
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鼓励他们积极上进。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教师更应主动关心他们,多与他们交流,让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初中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引导初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也应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作为数学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对症下药,只要持之以恒,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必将充满希望。
【参考文献】
一、学习掌握自学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学就是在课前学习课本新知识的学习方法,要学好数学新知识,首先要学会根据已有数学旧知识理解新知识,因为旧知识是掌握好新知识的先决条件,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数学的自主学习主要是看数学书,这需要我们既要动脑思考,还要动手练习。数学自主学习可以有“一看、二想、三试、”学习方法。
以“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一节为例来说明这种自主学习方法。“一看”就是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相关的联系,“二想”就是怎样想办法根据已有知识解决新知识的方法,“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练习,检验自己自学的效果。
二、掌握课堂学习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在听课的过程中,既要听老师讲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又要听同学回答问题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听自己自学时未看懂的问题。老师讲课时注意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
自己自学时没有掌握的,课堂上新生的疑问,都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数学课堂学习有时是掌握例题的解法,有时是学会运用公式,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并能融汇贯通,灵活使用。在课堂上做到听,看,思的同时,还要适当地动手做一些笔记,记录老师分析分体的思路。
三、树立信心提高解答数学题的意志力
数学练习常有繁杂的计算,自己应有充足的信心,顽强的意志,耐心细致的习惯。要养成先思考,后解答,再检查的良好习惯,遇到一个题,不能盲目地进行练习,无效计算,应先深入领会题意,认真思考,抓住关键,再作解答。解答后,还应进行检查。
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获,掌握最多的基础知识。事实证明,有效地、好的学习方法,不但能给学生减负、减压,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四、反复巩固复习法
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有很多同学,在学习完一个章节的内容后,本章前几节的内容就忘的差不多了,更别说前几章的内容了。从每次课后作业i的情况看,学生的掌握程度还是很理想,但是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却让人大失所望。为什么呢?我觉得问题的症结就在缺少复习上。
因此,反复的复习巩固,不但能巩固学过的知识,还能使所学知识点系统化,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复习是学生和遗忘做斗争的一种重要方法,知识只有通过反复复习才能得以巩固,只有在反复的基础上才能悟透其内涵和外延,使知识得以升华。只有在反复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并升华其应用范围、技巧和方法等。因此,每个学生都应对此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教师应安排足量的时间,用科学的方法对已教过学过的知识进行反复复习。
五、总结归纳法
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和归纳,使之系统化。数学习题,千千万万,面对无涯题海,如何是好;聪明的办法就是抓题型。不论有关这一部分知识的练习题有多少,总可以归纳成几种基本题型;解每类题的办法不论有多少,总可以归纳出几条解题的基本思路。例如初中数学有关平行线的证明题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证明两角相等的题,解这类题的思路有五条;另一类是证明两直线互相平等的题,解这类题的思路归纳为两条。在日常学习中,很多知识点的应用都可以归纳成几种题型,存在几种解题思路,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思维方法。
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反思错误。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章节测试、大小考试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待这些错误老师不应该一味地批评。老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根源所在,加以指正,这样学生就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尤其是每次作业当中,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错误,教师要对这些错误做集中纠正和个别纠正,及时地对学生的错误加以点拨、纠正。
用来汲取知识的器官眼、耳,属于知识的输入端,是单方向的输入口;用来分析和贮存知识的是我们的大脑,属于知识的存储中心,是个功能强大的复杂控制中心,也是一个知识转换器;而口、手则是我们知识的输出端,当我们想要把看到的、听到的知识通过大脑分析后,转换为自己的知识,并其释放出来,就可以通过口来进行讲述,手进行操作,进行展示;同时,口、手还不是单一的输出端,在某些时候也承担输入的工作,就是当我们看到的或者是听到的不是很清楚的时候,需要口来交流,来提问,让看到的听到的更加准确,明确;手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进行实践验证,进行模拟,这时的口和手虽然担任的是输入的工作,不过这里的输入是经过一个复杂的大脑转化后,分析后进行的有思考的输入,是输出和输入并行的过程。
通过脑的综合思考,把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口中说出的,手里做的,进行综合归纳,自己归纳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达到一个充分调动知识器官的各个功能和作用的目的,同时也让自己从感知到认知,在这当中把自己的认识、思维和知觉的自身发展充分调动起来,让我们的学习器官为我们服务。
一、分类整理错题,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整理错题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之一,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经常考试,从最开始的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逐渐变成月考、周考,到后来甚至还会变成日考,在考试中囊括了各种各样的题型,每次考试我们都会有错题出现。因此,我们应对每一次的考试予以重视,并把一个错题本准备好,记录下做错的题,以此使考试查漏补缺的目的顺利实现。在每一次考试中,我们不能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应对错误题型的分析予以重视。所以,我们在整理错题的时候,要做好错题分类,在加强训练每一种类型的错题,这样才可以取得进步[1]。例如,在整理“集合”这一类错题时,我把错题分成了集合的分拆问题、元素或集合的个数问题、新运算问题等几类,再分别分析每一类型拆出错的地方,重新做一遍错的题目,若是再出错就再复习一遍,指导透彻理解了这些知识点为止。之后,再加强训练部分综合类的集合题目,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把系统的集合知识形成,进而有效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二、学会构建知识网络,使之系统化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时刻注意在头脑中把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进而在知识总体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整理。有机联系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系统化,进一步强化知识内部和相互之间各部分学习的基础,同时还要把从未知到已知做好,紧密联系新旧知识,注重总结工作,完成所学知识小系统到大结构的转化,从而和系统化的要求相符,将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高中数学知识包括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代数,其中代数具有很多的分支,其中有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复数、数列和极限、不等式、函数、集合[2]。每个章节又可以进行细分,这样一个大的网络便形成了。但是,要将这个大网络构建起来,第一步应把各个小网格构建好,也就是构建每一个章节,内容主要有重点、概念、基本解法、易错点和其他知识点连接点的联系等。
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保证学习质量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对我们的成长十分有利。因此,我们在学习高中数学时,应对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予以重视,尽全力将学习中的困难克服掉,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觉得数学学习难度大的主要原因其实都是因为我们的心理因素导致的,只要我们可以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习就会变得非常轻松,我们就会发现高中数学其实难度并不大。以“概念”的学习为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先把预习功课做好,记录好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听教师的讲解。在课堂学习中,我们要对和古典概型以及集合概型有关的典型题目予以重视,掌握到教师的解题思维模式,并把课堂笔记做好。在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借助结合连题和笔记的方式达到巩固复习课堂知识的目的。在复习的过程中若是有不能理解的问题,要第一时间请教同学和老师。同时,我们在课后复习时,要梳理知识结构,努力做到查漏补缺,防止遗留下不懂的问题,进而使我们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产生影响。
四、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就那些较为典型的问题,同学们应加大合作力度,纷纷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出来,取长补短,也可以主动和教师沟通交流,把自己的看法和间接说出来,在和教师交流时,教师的思维方法或许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我们。所以,只有加强和教师以及同学的交流,才可以实现共同进步,使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处理难题的能力提高。若是墨守成规,就会把钻牛角尖的不良思维方式养成,将有限时间白白浪费。值得注意的是,善于交流并不等同于不思考,而是促进我们更好地思考,这也是一种效果极好的自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