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自主研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校本研修是稳步推进新课程的重要举措。为了让全体老师认识并接纳校本研修,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校本研修工作中来,学校多次召开校本研修会议,明确校本研修的内涵、内容、主要途径和方式。深刻理解校本研修对于全面落实新课改目标,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积极组织,认真实践,不断创新,扎实稳进地开展此项工作。
2 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
2.1 领导参与和包组制度。全校按照年级或学科分成18个研修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一人,学校领导每人包管2~3个研修小组,负责对承包小组研修工作进行指导、研修状态、研修进程、研修质量等把握,为学校改进研修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同时,要求包组领导必须按时参加小组研修活动,关注小组研修计划、研修主题的确定,参与小组集体备课、互动研讨、说评课等活动,引领小组研修有序优质进行。
2.2 实施分层研修制度。针对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师个性基础和能力差异,将教师分为:新入岗教师、经验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三类,实施分层研修。新入岗教师——以基础培训和教育活动为核心对新教师实施塑造式培训,随机听课,实践跟进,上好合格课;经验型教师——以师德培训、优化课堂教学、历练教学素质为重点,上好优质课;研究型教师——以课堂开放和校域引领为重点,提高研究能力和水平,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上好研究课。确定各层级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一位教师获得最佳的发展。
2.3 实施教研组捆绑式评价。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不断研究改进、完善考核机制。由过去单一的个体化考核,变成“个体与小组考核评价,以小组考核评价为主”的捆绑式评价模式,激发教师团队精神,强化合作意识。变“要我合作”为“我要合作”。小组研修工作考核成绩,视为小组个人成绩;小组个人的研修成果,视为小组整体研修成果,个人与小组荣辱与共。评价结果纳入学校教师考核。捆绑式评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和教研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 注重校本研修实效
3.1 激发教师自主研修,提高研修素质。校本研修,是教师的自主行为,他人是无法替代的。因此,激励教师自主参与研修是校本研修的基础。
3.1.1 以课题带动研修。学校确立了以课题带动研修策略,围绕立项课题、项目课题和小课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选择研究主题,开展研修行动,同时借助课题培训,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经验,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学习优秀案例、课例等,优化教师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3.1.2 以问题带动实践。学校要求每次研修活动,必须确定研究主题,明确研究问题,带着问题参与集体备课、说评课、上课、进行课堂观察、开展互动研讨等,以问题驱动研修,确保研修的实效性。
3.1.3 以反思带动研修。我们提倡教师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把反思贯穿到研修的全过程。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研修的过程重要,但研修过程的反思更重要。我们常跟老师讲叶谰教授的一句话:写一辈子教案的老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的教师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案例和经验交流。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做有心人,不断反思教学,总结经验。
3.2 以“三段式”研究方式引领研修。以“三段式”研修模式开展校本研修,是我校校本研修的有效策略。学校坚持平等参与、互动研讨型“三段式”校本研修,其中,前续准备阶段包括确定主题、群动学习、专题培训、自主备课、集体备课五个环节;互动研讨阶段包括教研组课例展示和全体教师的互动研讨两个环节;总结应用阶段分为:总结提炼、自我反思和推广运用三个环节,我们称为“三段十环节”。“三段式”研修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学习意识、教研意识、改革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了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素质、敬业精神,老中青教师团结合作、平等互动,共享研究成果,老师们感慨的说:“校本研修是我成长的摇篮。”学习发展、教师成长得益于校本研修。
3.3 开展活动,促进研修。学校积极组织和开展系列研修评比活动。按照校本研修计划,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研修。如:开展教师基本功评比活动,促进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开展小课题经验交流,提高教师研究意识;开展作业评比,加强教师对作业的指导能力;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大赛,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开展集体备课磨课活动,强化同伴互助意识,增强团队精神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研修热情,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农村学校;校本研修;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107-02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打造优秀教师群体,是保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校本研修作为一种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一经引入就因其贴近教学实验场,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节省培训经费,而受到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的欢迎。在校本研修中学校可以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学校特色,以深化教育改革和优化学生成长环境为主要内容,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学习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但是,农村学校校本研修因为缺少专家引领、教师能力水平偏低、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获取信息资源通道不畅、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研修范围狭窄,过程流于形式,效果不佳,亟需结合农村学校特点和实际情况,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推进机制,为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一座桥梁。
一、校长引领策略
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校长起着核心作用,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一个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在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校本研修中,农村校长作为组织倡导者、学科领军者、思想引领者、成功激励者,势必发挥着核心作用。校长依靠其人格魅力、办学思路、管理艺术带领教师构建研修组织,制定共同愿景,选择研修内容,优化研修活动的组织过程,在思想上引领教师,在行动中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促进学生的最好发展为目的,引导教师努力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师针对教学实际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让教师理解教学、研究教学、爱上教学,提升研修的针对性,让研修落地生花。因此,校长要敏于学习,勤于思考,积极获取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管理能力,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深刻把握教育规律,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创新活力,增强服务意识,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更好地引领教师开展校本研修。
二、外界干预策略
农村教师专业视野比较狭窄,专业理论基础不够厚实,往往导致研修活动在低水平层次上不断重复,缺乏专业提升的动力。因此需要专家给予外部干预,充分挖掘培训资源,提供专业发展咨询、答疑解惑、案例分析、总结经验,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专业发展水平,了解自身不足;对研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教师因为遇到疑难而出现激情丧失、热情退却的现象;对教学案例进行专业分析和指导,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成熟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艺术;对研修中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层次,进一步指导研修活动开展。通过专家的言传身教,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聘请外部专家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因素限制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网络研修指导,也可以将本地教研员、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织起来,构建一支校本培训巡回指导队伍,指导本地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发挥整体功能。
三、内部激励策略
针对教师发展、资源建设和教学质量,学校应该逐步建立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内部激励机制,制定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将校本研修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加强校本培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调动、激励、促进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一个教师都能通过努力达到预期目标,提升校本研修的执行力。激励机制可以是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情感激励,也可以是物质激励,目的是激发教师内心积极向上的动力,提升教师的学习、研究积极性,鼓励教师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学生个性培育,不断去探索、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学生的引导者,防止教师因为缺乏进一步发展的目标与动力而出现“职业倦怠”,导致对校本研修忙于应付,疲于对付,通过激励机制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动力和研修文化。
四、个人自修策略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白,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更需要有指导和控制自己学习的能力。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发展,自主学习是一种最有效的策略。教师就要把自己置于主人的地位上来学习,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判反思,全面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新课程的理念及教育的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对教育的认识。教育工作周期长,可塑性大,个人自修还需要学习和研究别人教育的成功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际,取长补短,与文本对话,与专家对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五、同伴互助策略
新课程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合作学习,同样,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会合作,形成合力。通过互相听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开展课例研究,让教师在专业上切磋,挖掘放大教师教学个性和特色,以团队形式进行研究,改变教师固化的心理模式,达到分享经验、共同成长的目的。培养教师进行随堂反思、总结经验得失的良好习惯,提倡多写教学随笔。在研修活动中,将自己的经验总结与同组教师分享、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并将这种瞬间产生的灵感记录下来,再尝试、再提高,实现自我超越。同伴互助不要仅限于学校内部,学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地域的学校之间可以实现大范围内的连结,构建宽泛的学习共同体,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校本研修,进一步拓宽参与范围,使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相结合,引导教师同伴互助,防止同一学校,同一地区,教师能力发展水平的同质化导致校本研修的局限性。
总之,农村学校校本培训要取得实效,必须结合校情实际,探索有助于推进校本培训的有效策略,采取“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为校本研修注入活力,另一方面要激发教师潜能,双管齐下,推进校本研修有序开展,保证校本研修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农村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玛丽莲(Tallerico·m),著.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全国中小学校长培训参考用书[M].卢立涛,安传达,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一、“对话”创生教师专业发展的能源
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成为高素质的有“道”之师,唯有学习、实践、研究,对话则是贯穿三者的链条。
开启教师专业成长的对话之路,我们两线出击:
一是与文字对话——静心读书。新光分站采取共读与选读结合的形式,全体数学老师一起交流碰撞,并将心得体会运用于课堂教学。一年多来,老师们学习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吴正宪工作站团队研修实践与探索》等专著,并撰写读书心得体会,举办了三次读书交流活动。分站成员还根据个人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寻找时空,静下心来汲取养分,为后续发展积蓄释放的能源。
二是与专家对话——直面新课改的前沿理论。新光分站多渠道向吴老师请教,邀请吴老师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还与吴老师一起到北京等地小学参加磨课、课后访谈、研修活动,并邀请专家近距离解答老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老师们的课堂进行专业诊断。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搭设了高层次的学习平台,新思想、新技术源源不断,促进着老师们学习、思考、实践、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研修”变革教师专业发展方式
研修就是让教师获得深刻的专业体验。一个教师什么时候能够成长?即受到“刺激”了才能反思,有了反思才知道现实的专业需求,有了专业需求才能想办法获得,这个“获得的过程”就是分站教师研修的过程。我们采取总站学习、自录自评、同课异构、学生访谈等研修形式,主要开展了以解读新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为主要内容的研修活动。
新光分站前往北京总站,参加北京小学研修活动,解读教材、分析案例、观课议课,学站的研修方法、研修策略,回校后开展“课标解读”活动,促使全校老师将新的思想方法用于课堂实践,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
研修活动采用课前访谈、课中访谈、课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课前访谈主要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新课教学定目标、定重点,实现“以学定教”;课中访谈就是教师参与到学生学习小组中去,了解学生掌握情况;课后访谈或现场采访,主要透过孩子们的声音来感受课堂教学的得失,教师可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现场采访实现了两重意义:一是采访本身就是在锻炼教师的能力,准确捕捉有价值的问题,瞬间应对历练教师的综合能力。二是给学生反思学习活动和学习状况的机会,引导学生反思矫正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学习结果。
分站队员在同伴研修中资源互补、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研修文化,并以不同视角审视课堂教学现象和行为,在自录自评、同课异构对比中思考、交流、碰撞和提升专业能力。
三、“自主学堂”重构教学模式
针对尚未根除的满堂灌、只讲不练等传统教学现象,适应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数学组以吴正宪“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教学思想指导,探索“2515自主学堂”教学模式:一堂课学生活动25分钟左右,教师讲授干预15分钟左右,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校把一节数学课分为“前置预习”、“小组分享”、“全班建模”、“自主练习”四大板块。
“前置预习”旨在读懂学生,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主要过程是让学生根据师生共同设计好的“自主学习菜单”进行预习先学,老师统计、分析数据。关键是设计“自主学习菜单”:首先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系统分析、仔细揣摩,要明确知识的生长点、关键点和症结点,要知道学生学习这一新知的基础是什么、在学习中会有哪些问题、学习这一新知的常规途径是什么?要让学生学会知道前置预习的一般程序,即先认真思考、大胆尝试、独立完成。
“小组分享”是让每个学生的前置预习成果得到展示、学习经验得到分享,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首先是建立融洽、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为ABBC4人小组(A为优秀学生,B为一般学生,C为学困生),小组成员按“自主学习菜单”轮流交流学习成果和经验,其他同学倾听、评价、质疑,体验分享的快乐。教师作为倾听者、引导者、信息采集者,要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适时点拨引导。
“全班建模”是在小组交流基础上,促进全班分享、质疑、深究、提炼、总结、升华,教师作为组织者、追问者、质疑者,要善于“踢皮球”,把各组存在的疑惑“踢”给全班解决,发挥“集团作战”的优势。然后组织学生归纳、整理、提升,把零碎的知识点串连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自主练习”板块特别强调分层练习:全班学生都做好“必做题”,学有余力者可做“选择题”,必做题可分成一般练习、针对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等。
都说认识他人容易、认识自己难。教师亦不例外。不少教师对自己真实的教学状态认识不足,有一些教师有时是为上公开课而作秀式地上课,让课堂教学华而不实;还有一些资深的教师自认为已有多年的经验,没有什么可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这些教师对自己的、真实的教学状态并不了解,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往往对别人的评议总不能认识到位。这些情况表明有些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认识不够,对校本研修有认识误区,认为研修是一种行政的、任务式的活动,也反映出过去的研修模式存在改进的地方。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缺少的就是一面镜子。
如何让教师主动参与研修活动、提高校本研修实效,这是摆在学校向纵深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四自’校本研修模式的研究”作为深圳市十一五重点课题,笔者通过三年的研究与实践,努力探索出了一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一些成效。
“四自”校本研修模式的内容: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研修基地,以教师为研修主体,以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修内容,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为核心要素,以解决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为导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引导教师体会到教育创造的意义和快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来实现学校的发展为基本目的的一种集工作、学习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是一种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改进与教师学习融为一体的教师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和成长方式。
“四自”校本研修模式旨在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一条教师自我认知、自我改进、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路子,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四自”的内容分为“自演、自知、自省、自修”:
“自演”——自己上课。在没有行政干预、没有外来观众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需要,将自己的某一常态课(常规课)随堂录制下来。“自知”——自己观课。教师们自己观看课堂实录,详细了解课堂中真实的自己、真实的教学状态。“自省”——自己省课。教师通过观课,看到自己的不足、了解真我后,对课堂状况、教学风格、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反思、做出分析、找到差距,并记录下来。“自修”——自己修正。针对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修正、提炼、完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自”模式以教师的自我需求为目的,为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搭建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1. 可操作性。“四自”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是全体、各科组、若干个小组、每一个体进行操作、实施。
2. 自主性。平时的教师研修活动,很多时候停留在对他人(教师)课堂的评述中,教师本人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的评议。有时在评课、议课时出现两种现象,一是执教者觉得听课人不理解自己的意图;二是旁观者(听课人)觉得当事者(执教者)迷,往往这两种现象交织一起,教师对这种课堂教学讨论不一定完全认同。“四自”模式从根源上着手,让老师自己上课、自己观课、自己反思、自己修正,走的是自主之路,不是外力、不是强制,同时在一定意义上保护了老师的积极性、独创性。
3. 常态性。“四自”研修模式要求教师在常态下上课、上常规课,通过常规课看出自己教学工作真实的状态,而不是为了给别人看、别人评而进行的公开课作秀,强调的是教师课堂的一贯性、真实性、常态性,这样的课堂是教师们真正需要了解的课堂,这样的教学是教师们真正要了解的自我。
4. 灵活性。“四自”研修模式注重灵活性。教师可以在任何教学时间里、任何的教学点——自己没有把握的、有疑难的各种课型,对自己进行录课、观课,发现优势、找出差距,再针对这一部分进行反思、提炼、改进,以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效果。
“四自”校本研修模式之操作:
1. 模式的运用方式。自主式,从个体到个体。通过自己上课、自己录课、自己观课,对自己的教学状态进行认知,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再经过不断学习、研究、改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种方式被许多教师接受。通过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对自己出现的问题看得清楚,这比原来听别人的批评要容易接受,而且能发现自己平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盲点、死角。
合作式,从个体到合作再到个体。虽然“四自”强调的是教师自动、自觉的行为,但同时强调合作,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青年教师。先是让青年教师自己上课、自己录课,再请骨干教师和自己一起观课、议课,共同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一起探讨改进的方法与途径,再由青年教师自己根据同伴建议及自己的反思,在教学中实施,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
2. 模式的推进方式。(1)学校成立以科组长为骨干的研究团队,再以科组为单位,组建四自研修模式的实施小组,开展研究。(2)将四自研修活动制度化。每学期开学初,将四自研修活动写进学校工作计划、科组计划中,并按计划开展研究、试验。(3)针对青年教师及新教师建立合作小组,除了自身的研修,同时进行同伴互助,对这部分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合作,最终通过自身实现提升。(4)在全校进行四自研修模式的宣传,让每位教师了解模式的实施流程及意义。08-0年在全校开展“四自”研修活动,要求每位老师录下自己的一节常规课,并在课后自己观课、写观后感,参与面达到90%以上。
3. 模式的评价方式。(1)建立档案,过程管理。每学年初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各自的学年研修计划,学年结束时,教师对照自己的发展规划做分析,总结经验。同时,对教师参加“四自”研修活动进行档案式管理,了解上课、观课、省课、修正的研修效果。(2)开展活动,激励成长。学校开展丰富的“上课、评课、写观后感、论文”等竞赛、交流活动,激励教师发现自我、改进自我、超越自我。(3)建立以起点看进步的评价机制。教师从通过“自演、自知”认识自身的某个缺点、不足开始,进行“自省、自修”,改进自己的教学。
但是,近几年由于受教育系统考编的影响,我园师资流动比较频繁,每年会有大量新聘教师入园,90%以上为年轻教师,体现为:音乐教学经验不足、组织能力不强,组织方式不丰富。加上音乐教学活动形式活泼,幼儿在活动中往往表现情绪激动、行为活跃,这更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因此,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正是幼儿园前进的动力。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全员提高为目标,紧紧围绕幼儿园的音乐特色这一中心点,开展了以“分层研修,连环跟进模式”的校本研修模式。
一、团队分组,明确音乐研修方向
为了实践并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分层研修”的培训模式,首先要了解教师现状,帮助教师梳理自身专业发展的水平与能力,制定合理的成长规划方案,并扎实理论、提高技能,从思想上、制度上保障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1.健全制度,营造音乐研修氛围
为创设良好的研修氛围,我园从规章制度入手,结合分层研修实际情况,革新了分层研修、师徒结对、三优考核、课例研修等《教师分层培训系列制度》,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奖励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宏观上调控研究过程,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们研究的主观能动性。
2.合理定位,构建音乐研修组别
我们根据教师教龄、教学能力、音乐专业技能、所获荣誉、科研水平等各项指标,通过教师们自我定位、领导考核等方式把全园教师评定为一至五星级,分别为组、起航组、搏浪组、远航组、领航组。每个星级的教师组成相应的研修小组,根据各组发展目标,分层培训。
3.调研访谈,把脉音乐教学现状
实施分层研修前对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它能为研究者有效而合理地开展研修指明方向。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对音乐课程的认知程度、对音乐教材的理解、对音乐教学策略的掌握等。调查的形式主要包括:集体或个人访谈、问卷测试、课后测试等,根据统计出的有效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二、研修分步,开展全面递进培训
通过对教师教学的现状分析,我们制定出每一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和目标,选用适宜的培训模式,形成“连环跟进、螺旋上升”的培模式。
1.训赛活动常规化,扎实基础
为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尽快提高,分层培训实施以后,每组制定相应计划,定时定点开展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考试、课例研讨等活动,使训赛活动常规化、规范化。如每学年的分层音乐教学考核,组教师学习录像上好模仿课,启航组教师参考教案上好达标课,博浪组教师自编教案上好优质课,远航组教师发挥特长上好示范课。
2.研修重点具体化,各有所长
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多,重点不同策略不同,教学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我们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课例研修为载体,根据各组的教学经验制定了相应的研修目标和内容,明确研修课的主要模式,使音乐课例研修更加具体、有针对性,不同层级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我们要求组教师能上好模仿课,上模仿课能让青年教师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少走弯路。我们将本园优秀音乐课例录像、网络上优秀音乐课例以及名人名家的优秀课例收集在资源共享库中,供青年教师搬课。
3.研修内容专题化,全面提升
根据当前教师存在的某种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问题或某个音乐课型等确定有预案、有目标、有过程、有反思的研修专题。每学期大教研和分层教研根据专题预案中的目标、内容、形式和实施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如:音乐欣赏专题研讨制定全园的大专题策划和各分层组的小专题策划。先由教研大组集中学习理论、邀请专家讲座、开展头脑风暴等学习活动,再由各分层组根据本组幼儿年龄特点进行一课多研等课例研讨,最后各组在全园作展示。通过大组学习、小组研讨、集中展示,使音乐教学研修专题学习得以落实。
三、研修分式,促进教师全面提升
分层研修全面实施后,为使研修全面开花、全员参与,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我们开展了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很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自主申报考核课,逐层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每学期幼儿园会倡导全体教师申报音乐考核课。在教师自主申报的基础上,统一编排考核课的教学时间、考核人员,在考核期间,每位教师必须参加研修7个教学活动的观摩、评析,并上交评析意见。对考核中不合格教学活动,由研究团队进行重构,并进行反败为胜课例的研讨,直到考核合格;对考核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音乐教学研修在全园持续、深入地推进了4年,促使每一位教师通过亲身参与教学改进和研究活动,来体验音乐教学的快乐,明确自己教学改进的方向。
2.师徒结对互助课,快速提升反思评价能力
随着分层研修的全面展开,我园教师群体的教研氛围逐渐形成并呈现良好态势,师徒结对“1+1”教学互助课应运而生。所谓“1+1”教学互助课即教师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组成教学研究小组。我园以师徒结对中的师徒和分层教研组长2~3人为互助组的形式开展。互助课针对教师申报的音乐考核课,在申报教师个人行为上对其进行教案分析―教案重构―教学研讨―方案修改―再次上课―总结反思的过程。通过互助组教师之间面对面、手把手的评价、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专家引领特色课,重点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一、培训目标
1.围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有效备课,以“单元备课”为主题,组织教师开展全员网络研修,使教师树立“以学定教”的理念,厘清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系统地掌握备课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和教育教学综合素养。
2.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使教师掌握快乐工作的方法,加强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
二、培训对象
(一)网络研修对象
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约23000人。
(二)骨干集中培训对象
本次全员培训的市和县(区)项目管理者、班级辅导员,研修指导专家(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为主)。
三、培训学科与内容
(一)培训学科
1.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小学科学。
2.初中和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
3.幼儿园:五大领域、保教技能。
4.非任课教师的校(园)长和上述学科外的其他学科专职教师可自主选择一个学科参加培训学习。
(二)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内容共25学时,分三个阶段完成。
每个阶段设计相应的任务,教师需要学习课程、参加活动、提交作业,同时进行拓展性学习。内容安排如下:
阶段任务简介课程学习活动设计作业设计
第一阶段 通识课程 (1周5学时)
1. 解读项目方案,装饰社区个人空间; 2. 进入教师工作坊和研修社区报到,找朋友,加入研修团队; 3. 学习“平台操作指南”; 4. 学习通识课程。幸福课堂建设基本要领; 幸福班级建设基本要领。设计研讨活动,主题为: 当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怎样?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解决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该话题讨论。
第二阶段 单元备课 (2周16学时)
1. 学习关于备课策略的专家讲座; 2. 接受学科单元备课专题指导; 3. 参加研修活动,提交作业。学科备课策略综述; 如何根据学生认知、个性特点进行学习指导、交往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学情分析的策略及工具 教学目标与检测设计; 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教案与学案; 单元备课专题指导课; 学科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备课策略和实施策略; 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析。设计研讨活动,主题为: 你在备课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有哪些解决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围绕该话题讨论。任选其一完成作业。 1.梳理单元教学重难点 2.提交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3.提交一节课的学案
第三阶段 案例观摩 (1周4学时)
1. 单元备课过程视频案例观摩、分析、研讨; 2. 参加研修活动,提交作业。此部分课程由镇江优秀的教师、教研员与研修网联合开发。 从备学生、备内容、备方法、备条件、备资源、备技术、备教案等方面出发,站在学生有效学习的角度展现备课过程。 课程开发时以视频和文本为素材,经过设计,制作为多媒体课程。以供教师观摩和研讨。就某个备课过程中好与不好的环节进行评点。需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观察与思考镇江同行同一单元的单元备课,修改完成第二阶段的作业
说明:本表中的研讨活动及作业设计为样例。为了使学员对研讨活动和作业更感兴趣,将在项目实施前组织学科带头人论证和修订。第三阶段的课程,由镇江市教育局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开发,开发方案另拟。
四、培训策略
1.针对性
本次培训主题聚焦单元备课能力提升,以本地使用教材第一、二单元为载体,研修任务、课程及活动均紧紧围绕备课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部分课程由镇江市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研员与中国教师研修网联合开发,增强针对性。
2.任务驱动
本次培训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学员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和递进式研修任务,参训学员可依照任务流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在做中学,学中做。
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结合
本次培训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密切联系起来,校本研修的主题与网络研修保持一致,校本研修的成果通过网络研修社区呈现。
五、时间安排
本次培训自20xx年8月中旬开始,9月底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事项 备注
7月上中旬召开各县市区人事科长,各直属学校校长、人事秘书会议,部署项目实施工作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7月15日前填报、审核学员信息表信息填报方法详见附件
编班,配备辅导员管理员
8月12日前召开项目启动暨骨干集中培训会议时间、地点和参训对象另行通知
8月15日前各县(市、区)完成对各班级项目骨干的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参训对象由各县(市、区)自行确定
学员登录培训平台,核对个人基本信息,熟悉操作流程并进行学习预热;班级辅导员组织学员上线预热,创建本班QQ群并引导学员加入,建设班级沟通渠道。具体内容详见中国教师研修网“20xx年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网页
8月15日-9月15日学员在线观看课程,参与互动交流,撰写研修作业; 研修指导专家和班级辅导员在线辅导、答疑。
其中9月1日-9月15日学员结合远程学习所获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提交作业。 以学校为单位组织教师研讨及实践,提炼研修成果。
市项目办对各县(市)区进行项目中期调研评估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9月25日前做好项目总结评优工作;抽查参训人员,组织集中闭卷考试具体要求和办法另行通知
9月30日前召开项目总结表彰会议具体时间、地点、对象另行通知
六、培训形式
1.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远程培训平台,以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网络研修指导为支撑,建立网络学习班级,配备班级辅导教师,组织参训学员有效进行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远程培训。
2.通过“观看视频课程-阅读相关文章、评论-完成和提交作业-参与在线研讨交流-反思总结”等流程,将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同步融入网络研修的整个过程。
3.中国教师研修网将根据学习的内容与进度开展研讨活动,促进学习中的深层次、多角度反思,增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意识,培养学员在网络环境下自主研修的习惯。
七、考核评价
本次研修将从参与度、贡献度、影响力等纬度,对参与本次研修的不同群体(学员、研修指导者)进行相应的考核。
1.学员考核
本次研修学员的考核分为任务学习与拓展学习两项。
任务学习为必做项,占比80%,考核内容为课程学习、提交作业及研讨活动。
拓展学习为选做项,占比20%,考核教师在网络研修社区开展互动交流与协作学习等行为,如上传资源、评论留言等。(评分规则另发)
2.班级辅导员考核
对班级辅导员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本人的工作情况得分,占比50%,二是本网络班级学员的平均得分,占比50%。(评分规则另发)
3.颁发证书
学员培训成绩合格者,由镇江市教育局颁发合格证书。
4.评优
为检查网络学习效果,培训结束后市教育局将适时从参训人员中按地区选取3%(2%为市教育局任抽,1%由辖市区推荐)人员统一组织集中闭卷书面考试。各地区参考人员的考核平均分数作为检查考核各地培训成效和20xx年镇江市教师发展先进校评选的主要依据,教师个人培训情况纳入市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及以上拔尖人才评审的范围。
网络研修项目评优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核与激励相结合原则,从多个纬度进行评定。具体评优奖励办法由镇江市教育局另行颁布。各类评优的荣誉证书由镇江市教育局颁发。
八、培训管理
(一)建立20xx年镇江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项目领导组
组长:z
副组长:zz
组员:zz
(二)领导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课程专家团和技术保障组
1.项目管理办公室
主任:z
副主任:z
成员:zz
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统筹、协调和运行管理。
2.课程专家团
课程专家团由市教研室为主建立的核心指导组及其下设的学科专家组组成,统一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学科的研修指导工作。组长:朱春晓,副组长:谭庆仁。
3.技术保障组
项目技术保障组由市电教馆统筹组建,具体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平台、网络维护以及其他学习设备、设施的保障工作。组长:汪翀,副组长:陈肸。
(三)各辖市(区)同步建立对应机构,并报市项目办公室备案。
(四)以辖市(区)为主体建立网络学习班级
1.各辖市(区)统一以学科为单位建立网络学习班级,原则上每100人编为1个班(大学科的尾数班原则上不少于50人),每个班配备1名辅导教师。每个网络学习班级可以学校或辅导区为单位设立若干学习小组并配备1名组长协助班级辅导教师做好培训管理工作。人数少于100人的小学科,原则上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1个网络学习班。
关键词 校本教研 教师 专业发展
众所周知,校本研修具有如下内涵与基本特征:一是为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根本目的,表现在“改进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 。二是基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基本问题,即是学校、教师实际中发现、思考、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第三, 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对策,即“在学校,由教师,有组织、有针对性统一的工作,从目的、内容、形式、活动到管理等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研与修”一体化,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简单说“学校和教师的问题,主要由学校和教师通过‘研修’来解决”。鉴于此,笔者认为,校本研修就必须注重四个问题。
一、立足课堂,让教师的校本研修有源头活水
课堂是教师天然的实验室。如果校本研修能扎根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教师能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那么教师就能如鱼得水,就能拥有用武之地。教师一旦离开课堂教学去搞科研,研究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必须确立“站稳讲台、综合发展、教研开花”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重点开展了教学实验研究工作。
首先是改革课堂教学。一是唤醒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勇于提问,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二是提倡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格境界。三是摆脱陈旧过时的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育理念,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创新意识的新型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教师不以构建教育理论为追求,而是以注重过程、解决问题、培养能力为己任。
其次是改革课程结构。在新课程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有很多调整,学校面临许多新问题,教师面临许多新课题。例如:如何把握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教学重心,如何提高新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和活动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处理好各个学习领域中模块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现实教学问题。学校应该积极为教师创造条件,在课时安排、硬件设施、活动场所等方面给予保障,并对活动方案、活动过程、活动结果进行检查考核,以保证活动的真正落实。
二、以人为本,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各有所得
在校本研修活动中,教师的自觉意识和努力程度最终决定了他们专业发展的状况。笔者发现,目前,大多数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往往循规蹈矩或凭经验授课,缺少教育研究的策略和方法,缺乏创新的意识和动力。因此,学校制定政策时一定要体现“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要求,要充分挖掘教师搞科研的潜能,并使教师在研修中有所收获。应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使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各得其所,同时也对教师起到鞭策和激励作用。
在校本研修中,学校应根据实际,对老中青教师分别采取不同措施,促进其专业发展。对青年教师,学校可采取骨干教师导师制、建立青年教师发展中心、实施青蓝工程等方式,通过示范教学、开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周等活动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对中年教师,特别是中年教师中的中坚力量,学校注重“学习深造、合理安排、精心包装”的培养原则,促使他们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使他们逐步成为教育行家和专家。对老年教师则要求他们对自己已经取得的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整理、研究,并用于指导青年教师。这样,既缩短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周期,又促进了中年教师度过事业“高原期”,还分享了老年教师的精神财富,形成了自立、竞争、协作的工作氛围,也使不同阶段的教师群体在校本研修中各有发展。
三、形式多样,促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自主发展
学校应努力为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搭建不同平台,便于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尽情展现自我,谋求发展。目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种校本研修形式被广泛采用。
一是学习型研修。教师个人读书与反思、集体观摩和讨论是主要方式,读书笔记、观后感、自我解剖、交流总结是成果表现的主要形式。学校每年应开列一些教育书目,要求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每年至少读一本教育书籍、写两篇教育体会。每年都选派一些教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或学科进修、或技能训练、或学历提高。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自主选择,学校作统筹安排。
二是教学型研修。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教学设计,微格教学,案例研究,课例研究,说课、听课和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中,应特别强调发挥同一年段、同一教研组和同一备课组集体的智慧,体现“实践――共享、反思――成长”的培养思路。学校每学期还可以组织一两次大型的教学研究活动,请进来、走出去,使教师开拓视野、经历锻炼,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四、以研促教,帮教师在校本研修中提高综合素质
由于教师专业有其特殊性,故教师的专业发展内涵很丰富。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事实证明,把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是教师在岗学习最好的“自修科目”,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本年度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现就以下几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
1、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
2、网络研修:积极参加网络培训活动,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耳目一新,百听不厌,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观念。在工作中,使我能够再遇到与讲座中类似的、或其它棘手的问题时,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冷静地处理方式。
3、教学设计:精心设计教案,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
4、各级培训:通过省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类、心理健康类教师的培训,使我懂得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自杀充分说明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比身体上的健康更为重要。
在今后的研修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力争使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计划
时间跨进了2013年,作为一名校外教师,不能停止不前,不能放松要求,活到老学到老,要为我们的学生负责,为教育负责。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和专业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我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具体如下:
一、研修要求
1.提高自身素质。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敬业爱岗,任劳任怨,淡泊名利、不求索取,把提高自身修养作为第一研修内容,从小事做起不断进取,超越自我。
2.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视频会,认真学习专家的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参加集体学习及自学等方式提高自身素质。
3.立足常规教学。以上好每一节课为前提,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逐渐突显出个人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
二、研修内容
(一)、配合活动中心,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 二)、多读书。读书,使人充实丰盈;读书,使人静心明智。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写下读书笔记,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真正做到静心静神,沉溺于书中,读出意味、读出情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三)、本学期精心设计一节公开课,作好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校本研修被看做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更是职前教师提高教学技能、加快自身成长、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是以教学视频案例为载体,通过视频标识工具来完成的。本文所研究的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在现行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而且省时省力,是职前教师非常受欢迎的校本研修模式。
【关键词】 视频标识技术;职前教师;教学视频案例;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7—0056—04
一、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的
内涵、目标和意义
所谓校本研修,“研”是指教学研究,“修”是指教师进修。校本研修主要是指以学校为基本的各种教研、学习和进修活动,是校本教研的拓展与延伸,是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1]。
职前教师是指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毕业生,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就是职前教师以学校为基础从事的各项教研学习活动,其目的一方面是完善职前教师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加快自身成长、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化发展。为达到这一目的,职前教师必须重视并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地开展校本研修。职前教师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对国家未来的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很有必要,也有其实际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基于视频标识技术也就是以视频案例为载体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这种模式也符合当今学校的现实条件,且不论是在本地环境下还是在远程环境下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不需要太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节省时间。从目前来看,笔者认为这是当今比较受欢迎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模式。
二、视频标识技术和教学视频案例介绍
所谓标识,一般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材料时做出标记,把相关信息增加到已有的材料上,这种行为能引起阅读者对标识内容的深度思考,从而促进有效学习和自我反思的发生。在传统的教与学环境中,学习者会在教科书和讲义上做笔记来帮助深度理解文本资源,如突出强调某些词与句、基于上下文进行组织总结、画概念图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传统标识行为。 视频标识是指用户在观看视频获取信息时,伴随的对视频片段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评论发言等一系列操作行为。笔者所指的视频标识区别于传统的视频点播技术的评论方式。传统的视频点播系统的评论是针对整个视频而言,用户在观摩整个视频后,对视频的一种整体评论。这里的视频标识技术采用的是片段注释,即用户在观看视频的时候,能够随时对视频片段进行标识,可以自主选择一定时间片段的视频进行标识。视频标识技术以视频案例为载体,依托视频标识系统软件来完成。
教学视频案例的定义有多种,笔者选择比较符合本文实际的定义,即教学视频案例是以教学观摩、教学研究为目的, 以视频为主要形式, 全程记录某一真实教学活动, 并利用网页技术制作的集成了教学案例各类材料( 主要包括文本、图片及视频材料) 的超媒体教学案例[2]。从这一定义也可以看出,教学视频案例不再是简单的课堂录像,而是案例设计、教学研究、课堂互动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本文所研究的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就是以这样的教学视频案例为基本载体,依托视频标识系统所提供的技术原理,实现对职前教师教学研修的目的。
三、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
教师校本研修的必要性
(一)职前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1. 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要求校本研修
教学设计是一名职前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当今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能力对于一名职前教师来说更加重要,它是职前教师获得教师资格必备的能力。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师范院校也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等类似的相关课程,但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这些课程仅仅提倡技能培养,而忽视或者淡化了对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3]。怎样培养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许多教育技术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最为直接和容易实施的一种方法就是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可以让职前教师以学校为基础开展各种实习教研活动,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一些高校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预设一些助研助教的岗位,提供给职前教师进行训练培养,让他们自主设计教学,自主开展教学研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2. 职前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基本功的提升要求校本研修
具备了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并不能有效说明职前教师能够从容地胜任课堂教学。我们一直强调传统课堂的教学基本功,似乎在信息时代下忽略了这一概念,其实并没有忽略,反而信息时代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要求更高[4]。信息时代下不再是“满堂灌”式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这些来看,信息时代下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比传统课堂要求还要高很多,因此也对职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职前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基本功的提升可以通过校本研修来实现。基于学校的教学实习可以让职前教师充分体验信息化课堂的教学情景,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的教学基本功。
3. 职前教师实现自我完善、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要求校本研修
职前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完善。成为合格的教师后,在职业生涯中还要有自己的规划,即迈进专家型教师的行列。在这种变化的征程中,职前教师必须尽早规划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职前教师自身能力的完善、专业化的发展同样要求校本研修,并贯穿于职前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过程,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综合素质永远保持前列。
(二)当今技术发展所引起的教学变革的要求
当今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教育教学变革,同时也引起了校本研修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研修方式一般是观摩讨论和文本案例分析,观摩讨论不便于记录,而且教学的过程转瞬即逝,中间夹杂的师生的情感交互都无从体现,这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传统的文本案例虽然内容丰富具体,但是无法掺入教学情境,显得枯燥,也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5]。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作为一种再现事物全过程的良好手段已逐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学视频案例能够以视频的方式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既包含文本案例的一些特性,又掺入了教学情境,显得更加逼真。笔者开发的视频标识系统还能够对视频案例进行片段标识,实时再现教学过程。这一切都说明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具有其他研修不可比拟的优势。
四、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
教师校本研修可行性分析
(一)职前教师的积极性
职前教师的积极性是顺利进行校本研修的先决条件。职前教师怀着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梦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同时传统的校本研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感到厌倦,对新型技术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方式充满了好奇,他们自身的内驱力会让其积极投身到教研中去,进而取得良好的效果。职前教师的积极性还体现在可以调动集体的力量来促进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职前教师的校本研修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集体的力量。在一般学校中,职前教师可以利用的人员主要包括职前教师本身、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技术人员。他们的分工主要体现在表1中。
表1 职前教师校本研修队伍人员分工
[人员分类\&职前教师\&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技术人员\&主要任务\&试讲课堂,提供原始素材,自身学习训练\&案例评价、引导、分析、推广、应用等\&提供技术支持,如获取教学视频\&]
(二)技术上的可实施性
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离不开技术的支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学视频案例的获取、校本研修平台即视频标识系统的开发。
教学视频案例的获取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要设计案例,根据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原则设计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将体现教学核心价值的典型案例有机地植入到教学设计中去;二是由职前教师根据设计好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并指定一些学生和教研专家听课,技术人员全程拍摄录制教学视频,这是教学视频案例的获取环节。
视频标识系统的开发目前已基本完成,核心是实现对教学视频的片段标识。系统含有大量的教学视频案例,并拥有按视频形式和案例形式组织分类、标识的搜索查询功能、标识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等功能。视频标识系统的功能模块结构图和教学视频案例库效果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
(三)设备资源的可靠性
利用视频标识技术来进行校本研修需要设备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服务器、计算机、大容量的存储硬盘,大量的视频资源存储在服务器的硬盘上,客户端通过访问存储在数据库的视频地址来读取视频,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访问的速度。技术在发展,这些硬件在教育方面应用越来越普及,性能越来越可靠。软件方面核心是视频标识系统,可以说硬件和软件的可靠使用有效保证了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
(四)经济上的可支撑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电子产品的性能,批量生产后价格越来越便宜,这对于学校购买各种设备不再是天方夜谭。另外国家鼓励支持信息化教学,鼓励教师利用新设备新思维新的教学方式辅助教学,推进教育信息化,对教育的投入也在加大,可以说经济已不再成为教学研究的拦路虎了。
五、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
教师校本研修方式
(一)职前教师自行观摩与自我反思
职前教师通过观摩已经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案例来加强学习和反思。课堂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注意到的细节在视频上却能看得一清二楚,通过观摩自身的教学视频,职前教师能有效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对优势之处加以强化发扬,对不足之处加以反思并促进改进,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职前教师自行观摩与自我反思方式可通过图3来表示。
图3 职前教师自行观摩与自我反思方式
(二)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指导
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的经验,他们对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策略的理解都有其独到之处,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能够将经验策略总结与教学视频案例相结合起来给予职前教师最有效的指导[6]。这种指导具有的重要意义是: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给予恰到好处的评论,评论之后再给出实质性的建议。这样的研修方式无疑大大提升职前教师成长的速度。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指导的研修方式可以用下面的四部曲来进行,如图4所示。
图4 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指导方式
(三)学科同行讨论交流
与自行观摩反思研修和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指导相比,学科同行讨论交流研修方式来得更加直接。学科同行对教学的熟悉程度应该更加深刻,他们通过对比能够很快发现教学上和技能上的缺点,从而能够很直接地点出要害,这对于职前教师来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讨论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召集同行进行访谈座谈,针对某一教学提出问题,另外还可以通过论坛、邮箱、QQ、MSN、微博等多种方式互动,这种校本研修方式也是很多职前教师优先考虑的。
(四)学生标识视频教学案例
前三种方式均是基于观摩方面的研修,虽然也是利用视频技术,但更多的采用的是视频标识系统中教学案例库的功能,学生标识视频教学案例的研修方式则是深入到教学视频内部去剖析职前教师的教学。
学生标识视频教学案例就是学生根据教学视频,任意选取时间段对视频进行标记,标记的时候给出自己的一些注释评论,提交以后即保存在数据库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任意地对每个视频的任意片段进行标记。当所有学生对一个视频全部标识完毕后,职前教师可以搜索到该视频的全部注释,这样就能够全面具体地掌握学生对视频片段的评论与看法,找到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而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作出反思。这种来自学生标识的研修方式无疑也是职前教师所需要的,因为教学的最终效果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来自学生标识的方式更贴近一线课堂,更具有参考价值。学生标识视频教学案例研修方式的情况如图5所示、职前教师查看学生标识信息如图6所示。
图5 视频标识
图6 职前教师搜索视频标识列表
六、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分析了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的必要性,并重点论证了实施的可行性,提出了基于视频标识技术的职前教师校本研修的几种方式。这些方式为职前教师的快速成长和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给了良好的途径。视频标识系统为研修提供了大量规范可操作的教学视频案例资源库,基于视频标识技术下的校本研修为职前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再深造、再培训和再完善的平台。学科领域专家教研员的指导、同行的讨论交流、学生的标识为职前教师自身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舞台,它必将对职前教师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牛冬梅. 深入开展校本研修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
[2] 谯小兵. 对教学视频案例定义的思考[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5).
[3] 张豪锋,王娟. 基于概念图的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J]. 理论探讨,2008,(4).
[4] 孙众. 职前教师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基本功能力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1,(7).
[5] 齐振国,荆永君. 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校本研修[J]. 中国电化教育,2011,(2).
[6] 齐振国. 基于视频案例的教学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9,(6):85-88.
[7] 吴郑红. 教学视频的语义标注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1,(4).
[8] 周勇. 校本研修现状观察与视频案例研究探索[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6).
收稿日期: 2013-02-25
作者简介:王会霞,硕士,副教授,黄冈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字媒体系主任(438000)。